CN117271044A - 界面旋转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界面旋转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71044A
CN117271044A CN202311550806.3A CN202311550806A CN117271044A CN 117271044 A CN117271044 A CN 117271044A CN 202311550806 A CN202311550806 A CN 202311550806A CN 117271044 A CN117271044 A CN 1172710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display state
user interface
action
screen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5080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字希
邸皓轩
李丹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5080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7104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710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710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07General aspects irrespective of display type, e.g. determination of decimal point position, display with fixed or driving decimal point, suppression of non-significant zero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界面旋转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在该方法中,电子设备显示用户界面,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竖屏状态且所述用户界面处于竖屏显示状态;在所述电子设备从竖屏状态切换为横屏状态后的第一时长内,检测到用户的第一动作时,保持所述第一用户界面处于竖屏显示状态,从而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提高电子设备对用户界面进行自动旋转的合理性,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界面旋转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界面旋转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便于用户使用,很多电子设备(例如手机)提供屏幕自动旋转功能,在用户启动该功能时,电子设备能够自动感测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的方向,并自动对显示的用户界面进行相应的旋转。但在某些使用环境下,电子设备对用户界面进行自动旋转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以手机为例,当用户由仰面平躺变为侧躺时,手机显示的用户界面会由竖屏显示自动旋转为横屏显示,但根据用户侧躺时眼睛与手机屏幕的角度关系,此时手机显示的用户界面应为竖屏显示更为合理。因此,电子设备对用户界面的自动旋转在某些使用场景下存在不合理旋转的问题,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界面旋转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能够提高电子设备对用户界面进行自动旋转的合理性,提升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界面旋转控制方法,包括:电子设备显示用户界面,电子设备处于竖屏状态且用户界面处于竖屏显示状态;在电子设备从竖屏状态切换为横屏状态后的第一时长内,检测到用户的第一动作时,保持用户界面处于竖屏显示状态。该方法中,在电子设备从竖屏状态切换为横屏状态后的第一时长内,检测到用户的第一动作时,保持第一用户界面处于竖屏显示状态,从而在用户调整电子设备的横竖屏状态,但是不希望调整用户显示状态时,能够依照用户意愿保持用户界面处于竖屏显示状态不变,能够提高电子设备对用户界面进行自动旋转的合理性,提升用户体验。例如在用户使用手机时,如果由仰面平躺变为侧躺时,虽然手机的横竖屏状态发生变化,但是如果用户执行第一动作,则手机仍保持用户界面处于竖屏显示状态,从而提升了该场景下用户界面显示状态切换的合理性。
可选地,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电子设备从竖屏状态切换为横屏状态后的第一时长内,未检测到用户的第一动作时,将用户界面从竖屏显示状态切换为横屏显示状态。从而在用户不执行第一动作时,也即用户调整电子设备的横竖屏状态且希望同时调整用户显示状态时,使得电子设备能够依照用户意愿将用户界面切换为横屏显示状态,从而进一步提高电子设备对用户界面进行自动旋转的合理性,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地,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检测到用户的第一动作后的第二时长内,检测到用户的第二动作时,将用户界面从竖屏显示状态切换为横屏显示状态。可选地,第二时长可以大于等于第一时长。可理解,第二时长也可以小于第一时长。从而可以使得该方法能够更好的遵照用户意图进行用户界面的控制,提高电子设备对用户界面进行自动旋转的合理性,提升用户体验;而且,还能够在用户误执行第一动作导致用户界面处于竖屏显示状态不变时,使得用户能够便捷的改变用户界面的显示状态。
可选地,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第一时长结束后的第三时长内,检测到用户的第三动作时,将用户界面从横屏显示状态切换为竖屏显示状态。可选地,第三时长可以大于等于第一时长。可理解,第三时长也可以小于第一时长。从而可以使得该方法能够更好的遵照用户意图进行用户界面的控制,提高电子设备对用户界面进行自动旋转的合理性,提升用户体验;而且,还能够在用户未及时执行第一动作导致用户界面从竖屏显示状态切换为横屏显示状态时,使得用户能够便捷的改变用户界面的显示状态。
可选地,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电子设备显示用户界面,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且用户界面处于竖屏显示状态;在电子设备从横屏状态切换为竖屏状态时,保持用户界面处于竖屏显示状态。该方法中,在电子设备从横屏状态切换为竖屏状态时,保持用户界面处于竖屏显示状态,从而在电子设备竖屏状态时,使得用户界面遵照用户使用习惯,处于竖屏显示状态,提高电子设备对用户界面进行自动旋转的合理性,提升用户体验。例如在用户使用手机时,如果由侧躺变为仰面平躺时,虽然手机的横竖屏状态发生变化,但是手机仍保持用户界面处于竖屏显示状态,从而提升了该场景下用户界面显示状态切换的合理性。
可选地,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电子设备显示用户界面,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且用户界面处于横屏显示状态;在电子设备从横屏状态切换为竖屏状态后的第四时长内,检测到用户的第四动作时,保持用户界面处于横屏显示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从用户使用的便捷性考虑,上述第四时长与第一时长可以相同,和/或,上述第四动作与第一动作可以相同。以上方法在电子设备从横屏状态切换为竖屏状态后的第四时长内,检测到用户的第四动作时,保持第一用户界面处于横屏显示状态,从而在用户调整电子设备的横竖屏状态,但是不希望调整用户显示状态时,能够依照用户意愿保持用户界面处于横屏显示状态不变,能够提高电子设备对用户界面进行自动旋转的合理性,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地,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电子设备从横屏状态切换为竖屏状态后的第四时长内,未检测到用户的第四动作时,将用户界面从横屏显示状态切换为竖屏显示状态。
可选地,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检测到用户的第四动作后的第五时长内,检测到用户的第五动作时,将用户界面从横屏显示状态切换为竖屏显示状态,第五时长大于等于第四时长。
可选地,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第四时长结束后的第六时长内,检测到用户的第六动作时,将用户界面从竖屏显示状态切换为横屏显示状态,第六时长大于等于第四时长。
可选地,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电子设备显示用户界面,电子设备处于竖屏状态且用户界面处于横屏显示状态;在电子设备从竖屏状态切换为横屏状态时,保持用户界面处于横屏显示状态。
以上方法可以使得用户界面结合用户意愿控制用户界面的显示状态,从而提高电子设备对用户界面进行自动旋转的合理性,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地,上述第一动作、第二动作、第三动作等可以是手势动作、和/或头部动作等用户无需与电子设备接触而执行的动作。
可选地,上述第一动作、第二动作、第三动作等可以是用户驱动电子设备执行的动作,或者可以说是在用户的驱动下电子设备的物理姿态发生的变化。
可选地,保持用户界面处于竖屏显示状态,包括:向第一应用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界面显示状态为竖屏显示状态;第一应用是用户界面所属应用;第一应用根据第一消息保持用户界面处于竖屏显示状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界面旋转控制方法,包括:电子设备显示用户界面,电子设备处于竖屏状态且用户界面处于竖屏显示状态;在电子设备从竖屏状态切换为横屏状态时,将用户界面从竖屏显示状态切换为横屏显示状态;在用户界面从竖屏显示状态切换为横屏显示状态后的第一时长内,检测到用户的第一动作时,将用户界面从横屏显示状态切换为竖屏显示状态。该方法中,在电子设备从竖屏状态切换为横屏状态时,将用户界面从竖屏显示状态切换为横屏显示状态,但是,用户可以执行第一动作,以使得电子设备将用户界面从横屏显示状态再切换为竖屏显示状态,从而在用户调整电子设备的横竖屏状态,但是不希望调整用户显示状态时,用户可以快捷调整用户界面的显示状态,提高电子设备对用户界面进行自动旋转的合理性,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地,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电子设备显示用户界面,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且用户界面处于横屏显示状态;在电子设备从横屏状态切换为竖屏状态时,将用户界面从横屏显示状态切换为竖屏显示状态;在用户界面从横屏显示状态切换为竖屏显示状态后的第二时长内,检测到用户的第二动作时,将用户界面从竖屏显示状态切换为横屏显示状态。
可选地,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电子设备显示用户界面,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且用户界面处于竖屏显示状态;在电子设备从横屏状态切换为竖屏状态时,保持用户界面处于竖屏显示状态。
可选地,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电子设备显示用户界面,电子设备处于竖屏状态且用户界面处于横屏显示状态;在电子设备从竖屏状态切换为横屏状态时,保持用户界面处于横屏显示状态。
可选地,上述第一动作、第二动作等可以是手势动作、和/或头部动作等用户无需与电子设备接触而执行的动作。
可选地,上述第一动作、第二动作等可以是用户驱动电子设备执行的动作,或者可以说是在用户的驱动下电子设备的物理姿态发生的变化。
可选地,将用户界面从横屏显示状态切换为竖屏显示状态,包括:向第一应用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界面显示状态为竖屏显示状态;第一应用是用户界面所属应用;第一应用根据第一消息将用户界面从横屏显示状态切换为竖屏显示状态。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其中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任一项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任一项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手机的竖屏状态和用户界面的竖屏显示状态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手机的横屏状态和用户界面的横屏显示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软件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坐标系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动作示意图;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旋转控制方法的一种界面实现示意图;
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旋转控制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旋转控制方法的另一种界面实现示意图;
图6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旋转控制方法的第三种界面实现示意图;
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旋转控制方法的第四种界面实现示意图;
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旋转控制方法的第五种界面实现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旋转控制方法的第六种界面实现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旋转控制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旋转控制方法的第三种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旋转控制方法的第四种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旋转控制方法的第七种界面实现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旋转控制方法的第五种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旋转控制方法的第六种流程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重力方向变化的检测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动作识别模型的一种训练方法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脸运动轨迹的识别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旋转控制方法的第七种流程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旋转控制方法的第八种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为用户提供屏幕自动旋转功能,以提高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的便捷性。在用户启动该功能时,电子设备能够自动感测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的方向,并自动对显示的用户界面进行相应的旋转。上述用户界面是指电子设备的屏幕上显示的界面,例如可以是电子设备的桌面,或者电子设备中的某个应用中的界面等。
以手机为例,大多手机的屏幕为长方形,且手机也为长方形,例如图1A所示为手机的竖屏状态,此时手机屏幕的宽度较窄,高度较长,图1B所示为手机的横屏状态,此时,屏幕宽度较长,高度较窄;手机中的用户界面的竖屏显示状态和横屏显示状态与手机的横竖屏状态的定义一致,用户界面为竖屏显示状态时,用户界面宽度较窄,高度较长,横屏显示状态时,用户界面宽度较长,高度较窄,例如图1A和图1B中以用户界面是拍照界面为例,图1A示出了拍照界面的竖屏显示状态,图1B示出了拍照界面的横屏显示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界面的竖屏显示状态也可以称为竖向显示状态、竖向显示等,用户界面的横屏显示状态也可以称为横向显示状态、横向显示等。
为了用户的观看体验,一般手机在竖屏状态时,手机显示的用户界面处于竖屏显示状态,而手机在横屏状态时,手机显示的界面处于横屏显示状态。在手机的屏幕自动旋转功能中,为了满足上述观看体验,手机处于竖屏状态时,手机显示的用户界面处于竖屏显示状态,手机处于横屏状态时,手机显示的用户界面也处于横屏显示状态,手机从竖屏状态切换为横屏状态时,用户界面随之切换至横屏显示状态,手机从横屏状态切换为竖屏状态时,用户界面随之切换至竖屏显示状态。
可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或者手机屏幕可能为方形或者异形,但是仍然可以存在与横屏状态、竖屏状态类似的不同手机使用姿态,虽然使用姿态的划分可能不以屏幕宽度、高度的长短为标准,但是也会存在与上述长方形屏幕手机类似的,手机屏幕显示的界面随手机的使用姿态切换而自动旋转界面显示状态的屏幕自动旋转功能。
虽然屏幕自动旋转功能方便了用户的使用,但是,用户在手机中启动屏幕自动旋转功能,从而手机可以基于横竖屏状态自动调整界面的横竖屏显示状态时,在某些场景下也会出现界面的横竖屏显示状态切换不合理,不满足用户需求的问题。例如在用户观看手机的姿势从平躺切换到侧躺时,虽然手机从竖屏状态切换为横屏状态,但是以用户使用角度来看,并不希望用户界面切换为横屏显示状态,而是希望用户界面仍然保持竖屏显示状态,此时,手机将用户界面从竖屏显示状态自动切换为横屏显示状态,并不合理,换言之,并不符合用户的使用需求,从而影响了用户使用体验。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界面旋转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能够解决例如上述举例中所述的在某些使用场景下电子设备横竖屏显示状态切换不合理的问题,提高界面自动旋转的合理性,提升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界面旋转控制方法可以适用于提供有屏幕自动旋转功能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PAD),智能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等。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存储器120,显示屏130,摄像头140,传感器模块150。其中传感器模块150可以包括陀螺仪传感器150A,加速度传感器150B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存储器120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存储器120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电子设备1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20的指令,和/或存储在设置于处理器中的存储器的指令,执行电子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电子设备100通过GPU,显示屏130,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30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130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30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30,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ISP,摄像头140,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130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ISP 用于处理摄像头140反馈的数据。例如,拍照时,打开快门,光线通过镜头被传递到摄像头感光元件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摄像头感光元件将所述电信号传递给ISP处理,转化为肉眼可见的图像。ISP还可以对图像的噪点,亮度,肤色进行算法优化。ISP还可以对拍摄场景的曝光,色温等参数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ISP可以设置在摄像头140中。
摄像头140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物体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光电晶体管。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传递给ISP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ISP将数字图像信号输出到DSP加工处理。DSP将数字图像信号转换成标准的RGB,YUV等格式的图像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摄像头140,N为大于1的正整数。
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处理数字信号,除了可以处理数字图像信号,还可以处理其他数字信号。例如,当电子设备100在频点选择时,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对频点能量进行傅里叶变换等。
视频编解码器用于对数字视频压缩或解压缩。电子设备100可以支持一种或多种视频编解码器。这样,电子设备100可以播放或录制多种编码格式的视频,例如:动态图像专家组(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MPEG)1,MPEG2,MPEG3,MPEG4等。
NPU为神经网络(neural-network ,NN)计算处理器,通过借鉴生物神经网络结构,例如借鉴人脑神经元之间传递模式,对输入信息快速处理,还可以不断的自学习。通过NPU可以实现电子设备100的智能认知等应用,例如:图像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文本理解等。
陀螺仪传感器150A可以用于确定电子设备100的运动姿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陀螺仪传感器150A确定电子设备100围绕三个轴(即,x,y和z轴)的角速度。陀螺仪传感器150A可以用于拍摄防抖。示例性的,当按下快门,陀螺仪传感器150A检测电子设备100抖动的角度,根据角度计算出镜头模组需要补偿的距离,让镜头通过反向运动抵消电子设备100的抖动,实现防抖。陀螺仪传感器150A还可以用于导航,体感游戏场景。
加速度传感器150B可检测电子设备100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当电子设备100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还可以用于识别电子设备姿态,应用于横竖屏切换,计步器等应用。在一些相关技术中,加速度传感器也可以称为加速度计(ACC)。
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系统可以采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或云架构。本发明实施例以分层架构的安卓®(Android)系统为例,示例性说明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结构。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结构框图。
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将Android系统分为五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也称:系统框架层)、系统库和安卓运行时层、硬件抽象层(hardwareabstraction layer,HAL)和内核层。
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若干个应用程序(下文简称为应用)。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程序层例如可以包括:设置应用,相机应用等应用。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包括各种组件和服务来支持开发者的安卓开发。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屏幕自动旋转服务等。
系统库和安卓运行时层包括系统库和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libc等。安卓运行时负责安卓系统的调度和管理,具体包括核心库和虚拟机。其中,核心库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java语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另一部分是安卓的核心库;虚拟机用于运行使用java语言开发的Android应用。
HAL层为位于操作系统内核与硬件电路之间的接口层。HAL层包括但不限于:摄像头硬件抽象层(Camera HAL),传感器硬件抽象层(Sensor HAL)等,摄像头硬件抽象层用于对图像流进行处理,传感器硬件抽象层用于对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处理。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可以包括:摄像头驱动,加速度传感器驱动,陀螺仪传感器驱动等。摄像头驱动用于驱动摄像头。加速度传感器驱动用于驱动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驱动用于驱动陀螺仪传感器。
以下,结合上述图2和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对本申请实施界面旋转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以下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电子设备是手机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界面旋转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可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也可以扩展为其他的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PAD)、智能手表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户界面是指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显示的界面,例如可以是电子设备的桌面,或者电子设备中的应用提供的界面等。
应用提供的界面例如可以包括:浏览器应用提供的网页、应用设置界面等,相机应用提供的拍照界面、录像界面、应用设置界面等,视频应用提供的主界面、视频观看界面、应用设置界面等,短视频应用提供的短视频观看界面、应用设置界面等,或者网上商城应用提供的购物相关界面等。
本申请实施例界面旋转控制方法中,电子设备基于电子设备的横竖屏状态结合用户的动作来进行用户界面的旋转控制,换言之,进行用户界面的横竖屏显示状态的控制,增加手机中屏幕自动旋转功能的合理性。
可选地,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的加速度数据检测电子设备的重力变化,基于重力变化确定电子设备的横竖屏状态。
可选地,上述用户的动作可以是用户的头部动作(例如可以为头部运动轨迹或者人脸运动轨迹等),手势动作,或者用户驱动手机执行的动作等用户无需直接在手机屏幕上操作的动作,上述的用户动作也可以称为与手机屏幕非接触式的用户肢体动作。
首先,以用户动作是用户驱动手机执行的动作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界面旋转控制方法的实现。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基于手机的横竖屏状态变化以及用户驱动手机执行的动作进行用户界面的显示状态控制,增加手机中屏幕自动旋转功能的合理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用户驱动手机执行的动作划分为至少2种类型,例如以下实施例中以将用户驱动手机执行的动作划分为8种类型的动作为例,这8种类型的动作包括:中式、前翻、左翻、右翻、左翻页、右翻页、靠近、远离。上述用户驱动手机执行的动作是指在用户的使能下,使得手机发生的物理位置或者姿态上的变化。以下实施例中将用户驱动手机执行的动作简称为手机动作。
为了更好的进行后续实施例的说明,如图4A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手机坐标系的一种建立方法,在用户可视维度,手机处于竖直状态且屏幕正对用户时,以手机屏幕中心为原点O,经原点O水平向右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x轴与手机屏幕的上下边平行,经原点O垂直向上的方向为y轴正方向,y轴与手机屏幕的左右边平行,经原点O垂直手机屏幕水平向前的方向为z轴正方向。在用户可视维度,将手机竖直状态时位于手机上方的一侧称为手机的上部或上侧,位于手机下方的一侧称为手机的下部或下侧,位于手机左侧的一侧称为手机的左侧,位于手机右侧的一侧称为手机的右侧,将手机屏幕所在的一面称为正面,与正面相对的一面为背面。
如图4B所示,结合图4A所示坐标系,对上述8种类型的手机动作进一步说明如下。
中式是指用户保持手机不动。
前翻是指手机的上部向手机的前方、下部向手机的后方旋转,例如,手机可以以x轴为旋转轴,手机的上部向y轴负方向和z轴正方向旋转,手机的下部向z轴负方向和y轴正方向旋转。
左翻是指手机在手机屏幕所在平面上逆时针旋转,例如,手机可以以原点O为中心,在xy平面上逆时针旋转。
右翻是指手机在手机屏幕所在平面上顺时针旋转,例如,手机可以以原点O为中心,在xy平面上顺时针旋转。
左翻页是指手机的左侧向手机的后方,右侧向手机的前方旋转,例如,手机可以以y轴为旋转轴,手机的左侧向z轴负方向和x轴正方向旋转,手机的右侧向z轴正方向和x轴负方向旋转。
右翻页是指手机的左侧向手机的前方,右侧向手机的后方旋转,例如,手机可以以y轴为旋转轴,手机的左侧向z轴正方向和x轴正方向旋转,手机的右侧向z轴负方向和x轴负方向旋转。
靠近是指手机向手机的前方移动,例如手机的屏幕向z轴正方向移动。
远离是指手机向手机的后方移动,例如手机的屏幕向z轴负方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手机动作仅用于示例性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手机中通过角速度、加速度等参数对上述手机动作进行限定和区分,具体可以参考手机动作识别的相关技术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不作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中可以设置有第一动作、第二动作、第三动作,其中的第一动作可以包括一种或者多种手机动作,第二动作可以包括一种或者多种手机动作,第三动作可以包括一种或者多种手机动作。可选地,为了便于用户操作,上述第一动作、第二动作、第三动作中的至少2个动作可以相同,举例来说,第一动作、第二动作、第三动作可以均是上述手机动作中的左翻动作。可选地,为了保证手机对用户意图的准确识别,提高手机针对用户意图进行处理的准确性,减少手机的误处理,第一动作、第二动作、和第三动作可以互不相同,举例来说,第一动作可以是上述8种动作中的前翻动作,第二动作可以是上述8中动作中的左翻动作(和右翻动作),第三动作可以是上述8中动作中的左翻页动作(和右翻页动作)。
可选地,手机中可以为第一动作、第二动作、第三动作预设有对应的手机动作。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也可以为用户提供针对于屏幕自动旋转功能的设置界面,以便于用户对上述第一动作、第二动作和第三动作进行自主设置。
举例来说,手机可以在设置应用中提供该设置界面,例如图5A所示,当用户在设置应用提供的例如界面510所示的功能设置界面选择屏幕自动旋转功能的设置控件511后,设置应用显示针对于屏幕自动旋转功能的设置界面,例如界面520所示,其中,包括第一动作、第二动作和第三动作的设置控件,每个动作对应的设置控件提供8种类型动作作为候选项,供用户选择。
在界面520中,为了便于用户理解和使用自身设置的动作,将第一动作具体显示为:显示状态不切换的指示动作,将第二动作具体显示为:显示状态不切换的取消动作,将第三动作具体显示为:显示状态的切换动作。
用户在针对于屏幕自动旋转功能的设置界面中完成对于上述第一动作、第二动作和第三动作的自主设置后,可以点击回退控件521,相应的,设置应用可以检测到用户的设置确认操作,根据用户在上述设置界面中为第一动作、第二动作和第三动作设置的手机动作更新手机中第一动作、第二动作和第三动作的设置信息。具体地,结合图3所示电子设备的软件结构,设置应用可以基于用户在上述设置界面中为第一动作、第二动作和第三动作设置的手机动作生成设置信息,将设置信息发送给应用程序框架层的屏幕自动旋转服务,屏幕自动旋转服务根据接收到的设置信息更新自身中存储的第一动作、第二动作和第三动作的设置信息。
手机可以基于上述第一动作、第二动作和第三动作,结合手机的横竖屏状态变化,实现界面的旋转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B所示,以图3所示的屏幕自动旋转服务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界面旋转控制方法为例,该方法中,屏幕自动旋转服务可以先确定手机屏幕是否亮屏;如果未亮屏,则不启动屏幕自动旋转控制;如果手机亮屏,则启动屏幕自动旋转控制,检测手机的重力是否有效;如果重力无效,则本分支流程结束;如果重力有效,再判断手机的重力方向(例如横屏)相对于前一次的重力方向(例如竖屏)是否改变,也即判断手机的横竖屏状态是否发生变化;如果重力方向未改变,也即判断手机的横竖屏状态未发生变化,本分支流程结束,如果改变,也即判断手机的横竖屏状态发生变化,检测手机动作;如果未检测到手机动作,本分支流程结束,如果检测到手机动作,判断手机动作与预设动作是否一致;基于手机动作与预设动作是否一致的判断结果结合手机重力的变化,也即手机横竖屏状态的变化(例如横屏转竖屏或者竖屏转横屏)决策用户界面的显示状态。其中,检测手机重力是否有效的步骤为可选步骤。
以下通过图6A~图11进一步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界面旋转控制方法的实现。
在图6A~图9所示实施例中,假设用户已开启手机的屏幕自动旋转功能,手机显示的用户界面是浏览器应用提供的网页,可理解,上述浏览器应用提供的网页也可以替换为其他任一用户界面。为了便于说明,图6A~图9所示实施例中假设第一动作为前翻动作,第二动作为左翻动作,第三动作为左翻页动作,可理解,以上第一动作、第二动作、第三动作的具体实现仅为示例,上述的第一动作、第二动作、第三动作也可以通过其他手机动作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参见图6A,本申请实施例界面旋转控制方法可以包括:
参见图6A中601部分所示,手机处于竖屏状态,用户界面处于竖屏显示状态。
参见图6A中602部分所示,如果手机从竖屏状态切换到横屏状态,用户在手机从竖屏状态切换到横屏状态后的第一时长内(例如2s),对手机执行前翻动作(也即第一动作),则,虽然手机切换到横屏状态,但是手机显示的用户界面保持竖屏显示状态不变。
图6A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适用于上述用户从平躺状态切换为侧躺状态的场景下。具体的,假设用户初始处于平躺状态,手机处于601部分所示的竖屏状态,屏幕上显示的用户界面处于601部分所示的竖屏显示状态。之后,如果用户从平躺状态切换为侧躺状态,随着用户姿态的变化,如图6A中602部分所示手机从竖屏状态切换到横屏状态,用户在手机从竖屏状态切换到横屏状态后的第一时长内(例如2s),对手机执行前翻动作(也即第一动作),则,虽然手机切换到横屏状态,但是手机显示的用户界面保持竖屏显示状态不变,从而本申请实施例界面旋转控制方法在用户使用手机时从平躺状态到侧躺状态的场景下,可以防止用户界面发生从竖屏显示状态到横屏显示状态的误切换,提高屏幕自动旋转功能的合理性。
可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与上述图6A所示方法的处理逻辑相反,用户在手机从竖屏状态切换到横屏状态后的第一时长内(例如2s),对手机执行前翻动作(也即第一动作)时,手机显示的用户界面从竖屏显示状态切换到横屏显示状态,在未执行前翻动作(也即第一动作)时,手机显示的用户界面保持竖屏显示状态不变。
参见图6B,在图6A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603部分,本申请实施例界面旋转控制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在图6A所示602部分之后,也即用户在第一时长内对手机执行前翻动作(也即第一动作),使得手机显示的用户界面保持竖屏显示状态不变后,假设用户改变了使用需求,例如,需要将横屏状态的手机显示的用户界面分享给旁边的其他人,从而希望将手机显示的用户界面从竖屏显示状态切换为横屏显示状态,则,参见图6B中603部分所示,用户对手机执行前翻动作后的第二时长内(例如5s),可以对手机执行左翻动作(也即第二动作),则手机可以从竖屏显示状态切换为横屏显示状态,这一左翻动作可以认为是用户对用户界面显示状态的切换指示动作,也可以认为是对前述用户通过前翻动作(也即第一动作)指示用户界面保持竖屏显示状态不变这一用户指示的取消动作。通过上述处理,在手机从竖屏状态切换到横屏状态,且用户界面保持竖屏显示状态不变的条件下,可以使得用户能够快速的将用户界面从竖屏显示状态切换为横屏显示状态,换言之,电子设备可以快速了解用户需求,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参见图7A,相对于图6A所示实施例,将图6A中的602部分替换为以下的604部分,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界面旋转控制方法可以包括:
参见图7A中601部分所示,手机处于竖屏状态,用户界面处于竖屏显示状态。
参见图7A中604部分所示,如果手机从竖屏状态切换到横屏状态,用户在手机从竖屏状态切换到横屏状态后的第一时长内(例如2s),未驱动手机执行前翻动作(也即第一动作),则手机将用户界面从竖屏显示状态切换为横屏显示状态。此时,手机处于横屏状态,手机显示的用户界面处于横屏显示状态。
图7A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适用于用户希望用户界面的显示状态随手机横竖屏状态自动旋转的场景下。
参见图7B,相对于图7A所示实施例,增加605部分。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界面旋转控制方法可以包括:
在图7A所示604部分之后,也即用户在第一时长内未对手机执行前翻动作(也即第一动作),使得手机显示的用户界面切换为横屏显示状态后,假设用户改变了使用需求,希望将手机显示的用户界面从横屏显示状态切换为竖屏显示状态,则,参见图7B中605部分所示,在第一时长结束后的第三时长(例如,5s)内,在不考虑手机处理速度的条件下,也可以认为是用户界面从竖屏显示状态切换为横屏显示状态开始的第三时长内,用户可以执行左翻页动作(也即第三动作),则,手机将用户界面从横屏显示状态切换为竖屏显示状态。从而可以使得用户能够快速的将用户界面从横屏显示状态切换回竖屏显示状态。
图7B所示实施例也可以适用于上述用户从平躺状态转换为侧躺状态的场景下。具体的,假设用户初始处于平躺状态,手机处于601部分所示的竖屏状态,用户界面处于601部分所示的竖屏显示状态;之后,如果用户从平躺状态转换为侧躺状态,随着用户姿态的变化,如图7A中604部分所示手机从竖屏状态切换到横屏状态,但是用户在手机从竖屏状态切换到横屏状态后的第一时长内(例如2s),未能及时对手机执行前翻动作(也即第一动作),从而手机切换到横屏状态,用户界面也切换到横屏显示状态,则,用户可以在用户界面从竖屏显示状态切换为横屏显示状态开始的第三时长内,执行左翻页动作(也即第三动作),使得手机将用户界面从横屏显示状态切换为竖屏显示状态。通过上述流程,可以在手机从竖屏状态切换到横屏状态,且用户界面随之自动切换到横屏显示状态的条件下,使得用户能够快速的将用户界面从横屏显示状态切换回竖屏显示状态,从而使得用户能够便捷的修正手机对用户界面显示状态的误切换,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参见图8,本申请实施例界面旋转控制方法可以包括:
参见图8中801部分所示,手机处于横屏状态,手机显示的用户界面处于竖屏显示状态。
参见图8中802部分所示,电子设备从横屏状态切换到竖屏状态时,电子设备可以保持用户界面处于竖屏显示状态不变。
通过该流程,可以保证在电子设备执行图6A所示方法或者图7B所示方法后,电子设备从横屏状态切换到竖屏状态时,用户界面的显示状态能够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图8所示实施例例如可以适用于用户从侧躺状态转换为平躺状态的场景下。具体的,假设用户初始处于侧躺状态,手机处于801部分所示的横屏状态,用户界面处于801部分所示的竖屏显示状态;之后,假设用户从侧躺状态转换为平躺状态,随着用户姿态的变化,电子设备的状态和用户界面的显示状态可以如图8中802部分所示,从而满足用户在平躺状态下对用户界面显示状态的需求,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可理解,图6A~图8所示实施例中用户从平躺状态到侧躺状态,或者从侧躺状态到平躺状态等仅为举例,本申请实施例界面旋转控制方法可以适用于手机横竖屏状态切换的任一场景,实现该场景中用户界面的显示状态控制。
结合图6A~图8所示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旋转控制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方法中,假设电子设备处于亮屏状态,屏幕上显示有第一应用的用户界面;电子设备处于竖屏状态,用户界面处于竖屏显示状态。第一应用可以是电子设备中的任一应用。
图9所示方法可以由电子设备执行,具体可以由电子设备中的屏幕自动旋转服务执行。
如图9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901:确定电子设备处于亮屏状态,启动屏幕自动旋转。
步骤902:在电子设备从竖屏状态切换到横屏状态后的第一时长内,判断电子设备是否执行第一动作,如果检测到电子设备执行第一动作,执行步骤903,否则,执行步骤907。
可选地,电子设备可以基于检测到的重力变化确定电子设备处于竖屏状态还是横屏状态,并且完成横竖屏状态之间的切换。具体请参见图10所示实施例,这里不赘述。
步骤903:保持用户界面处于竖屏显示状态,执行步骤904。
步骤904:在检测到电子设备执行第一动作后的第二时长内,检测电子设备是否执行第二动作,如果检测到电子设备执行第二动作,执行步骤905,否则,执行步骤906。
步骤905:指示第一应用将用户界面从竖屏显示状态切换为横屏显示状态,本分支流程结束。
步骤906:保持用户界面处于竖屏显示状态,本分支流程结束。
步骤907:指示第一应用将用户界面从竖屏显示状态切换为横屏显示状态,执行步骤908。
步骤908:在第一时长结束后的第三时长内,检测电子设备是否执行第三动作,如果检测到电子设备执行第三动作,执行步骤909,否则,执行步骤910。
其中,第一时长和第三时长之间没有绝对的大小限制。可选地,第三时长可以大于等于第一时长。
步骤909:指示第一应用将用户界面从横屏显示状态切换为竖屏显示状态,本分支流程结束。
步骤910:保持用户界面处于横屏显示状态,本分支流程结束。
结合图3和图9,以手机中设置有第一动作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界面旋转控制方法的实现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0所示,假设显示屏驱动在显示屏亮屏时,向屏幕自动旋转服务发送了指示显示屏亮屏的指示信息,屏幕自动旋转服务被触发开始执行,且屏幕自动旋转服务向第一应用发送了竖屏显示状态的指示,第一应用以竖屏显示状态显示用户界面。
如图10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001:屏幕自动旋转服务确定电子设备处于亮屏状态,向加速度传感器驱动请求加速度数据,加速度传感器驱动响应于上述请求,将实时检测到的加速度数据发送给屏幕自动旋转服务。
步骤1002:屏幕自动旋转服务根据加速度数据确定手机的重力是否变化,也即确定横竖屏状态是否变化,在确定手机从竖屏状态切换为横屏状态时,执行步骤1003。
步骤1003:屏幕自动旋转服务向加速度传感器驱动请求加速度数据,加速度传感器驱动响应于上述请求,将实时检测到的加速度数据发送给屏幕自动旋转服务;并且,屏幕自动旋转服务向陀螺仪传感器驱动请求陀螺仪数据,陀螺仪传感器驱动响应于上述请求,将实时检测到的陀螺仪数据发送给屏幕自动旋转服务。
步骤1004:屏幕自动旋转服务在确定手机从竖屏状态切换为横屏状态后的第一时长内根据加速度数据和陀螺仪数据识别手机动作。
步骤1005:屏幕自动旋转服务判断识别到的手机动作与第一动作是否一致,如果是,本分支流程结束,如果否,执行步骤1006。
步骤1006:屏幕自动旋转服务向第一应用发送横屏显示的指示信息。
步骤1007:第一应用根据指示信息将用户界面从竖屏显示状态切换为横屏显示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区别于图10中屏幕自动旋转服务确定手机从竖屏状态切换为横屏状态时从加速度传感器驱动获取加速度数据、从陀螺仪传感器驱动获取陀螺仪数据,在图11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图10中的步骤1003提前至步骤1002之前的步骤1001中执行,步骤1003省略,也就是说,屏幕自动旋转服务确定显示屏亮屏后,就可以持续从加速度传感器驱动获取加速度数据,从陀螺仪传感器驱动获取陀螺仪数据,从而在确定手机从竖屏状态切换为横屏状态时,可以直接根据加速度数据和陀螺仪数据识别手机动作,提高识别手机动作的效率。可选地,上述持续从加速度传感器驱动获取加速度数据,从陀螺仪传感器驱动获取陀螺仪数据具体可以是按照一定的周期从加速度传感器驱动获取加速度数据,从陀螺仪传感器驱动获取陀螺仪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屏幕自动旋转服务向加速度传感器驱动请求加速度数据后,加速度传感器驱动可以持续(例如,以一定周期)向屏幕自动旋转服务发送实时的加速度数据,与此类似的,在屏幕自动旋转服务向陀螺仪传感器驱动请求陀螺仪数据后,陀螺仪传感器驱动也可以持续(例如,以一定周期)向屏幕自动旋转服务发送实时的陀螺仪数据,而无需屏幕自动旋转服务频繁请求。
以上实施例中屏幕自动旋转服务在确定手机从竖屏状态切换为横屏状态后的第一时长内识别手机动作,基于手机动作与第一动作是否相同,来决策用户界面的显示状态是否切换,而在本申请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手机中可以仅设置第一动作,手机基于相关技术的方法决策用户界面的显示状态随手机的状态适应性变化,但是,在用户界面的显示状态切换后的预设时长内,例如时长T内,手机可以在检测到用户的第一动作后将用户界面的显示状态切换回之前的显示状态,以使得用户能够便捷的修正手机对用户界面的误切换。
在图12所示实施例中,以手机从竖屏状态切换为横屏状态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界面旋转控制方法的实现。图12中假设用户已开启手机的屏幕自动旋转功能,手机显示的用户界面是浏览器应用提供的网页,可理解,上述浏览器应用提供的网页也可以替换为其他任一用户界面。为了便于说明,图12所示实施例中假设第一动作为前翻动作,可理解,第一动作为前翻动作仅为示例,第一动作也可以通过其他一个或者几个手机动作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参见图12,本申请实施例界面旋转控制方法可以包括:
参见图12中1201部分所示,手机处于竖屏状态,用户界面处于竖屏显示状态。
参见图12中1202部分所示,如果手机从竖屏状态切换到横屏状态,用户界面从竖屏显示状态切换到横屏显示状态,如果用户在用户界面从竖屏显示状态切换到横屏显示状态后的时长T内(例如2s),对手机执行前翻动作(也即第一动作),则,手机显示的用户界面从横屏显示状态切换回竖屏显示状态。
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适用于上述用户从平躺状态转换为侧躺状态的场景下。具体的,假设用户初始处于平躺状态,手机处于1201部分所示的竖屏状态,屏幕上显示的用户界面处于1201部分所示的竖屏显示状态。之后,如果用户从平躺状态转换为侧躺状态,随着用户姿态的变化,如图12中1202部分所示手机从竖屏状态切换到横屏状态,用户界面从竖屏显示状态切换到横屏显示状态,用户可以在用户界面从竖屏显示状态切换到横屏显示状态后的时长T内(例如3s),对手机执行前翻动作(也即第一动作),则,手机显示的用户界面从横屏显示状态切换回竖屏显示状态,从而通过上述流程,可以在手机从竖屏状态切换到横屏状态,且用户界面随之自动切换到横屏显示状态的条件下,使得用户能够快速的将用户界面从横屏显示状态切换回竖屏显示状态,从而使得用户能够便捷的修正手机对用户界面显示状态的误切换,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可理解,对于图12所示方法,如果电子设备再从横屏状态切换到竖屏状态时,电子设备可以保持用户界面处于竖屏显示状态不变,例如图8所示,这里不赘述。
结合图12,提供图13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界面旋转控制方法,假设电子设备处于亮屏状态,屏幕上显示有第一应用的用户界面。电子设备处于竖屏状态,用户界面处于竖屏显示状态。第一应用可以是电子设备中的任一应用。
图13所示方法可以由电子设备执行,具体可以由电子设备中的屏幕自动旋转服务执行。
如图1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301:确定电子设备处于亮屏状态,启动屏幕自动旋转。
步骤1302:在电子设备从竖屏状态切换到横屏状态时,指示第一应用将用户界面从竖屏显示状态切换为横屏显示状态。
步骤1303:在用户界面从竖屏显示状态切换为横屏显示状态后的时长T内,判断电子设备是否执行第一动作,如果检测到电子设备执行第一动作,执行步骤1304,否则,执行步骤1305。
步骤1304:指示第一应用从横屏显示状态切换为竖屏显示状态,本分支流程结束。
步骤1305:保持用户界面为横屏显示状态不变。
结合图3和图13,通过图14对本申请实施例界面旋转控制方法的实现进行进一步说明。
在图14所示实施例中,假设显示屏驱动在显示屏亮屏时,向屏幕自动旋转服务发送了指示显示屏亮屏的指示信息,屏幕自动旋转服务被触发开始执行,且屏幕自动旋转服务向第一应用发送了竖屏显示状态的指示,第一应用以竖屏显示状态显示用户界面。
如图1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401:屏幕自动旋转服务确定电子设备处于亮屏状态,向加速度传感器驱动请求加速度数据,加速度传感器驱动响应于上述请求,将实时检测到的加速度数据发送给屏幕自动旋转服务。
步骤1402:屏幕自动旋转服务根据加速度数据确定手机的重力是否变化,也即确定横竖屏状态是否变化,在确定手机从竖屏状态切换为横屏状态时,执行步骤1403。
步骤1403:屏幕自动旋转服务向第一应用发送横屏显示的指示信息。
步骤1404:第一应用根据指示信息将用户界面从竖屏显示状态切换为横屏显示状态。
步骤1405:屏幕自动旋转服务向加速度传感器驱动请求加速度数据,加速度传感器驱动响应于上述请求,将实时检测到的加速度数据发送给屏幕自动旋转服务;并且,屏幕自动旋转服务向陀螺仪传感器驱动请求陀螺仪数据,陀螺仪传感器驱动响应于上述请求,将实时检测到的陀螺仪数据发送给屏幕自动旋转服务。
其中,步骤1403~1404与步骤1405之间的执行顺序不限制。
步骤1406:屏幕自动旋转服务在发送指示信息后的时长T内根据加速度数据和陀螺仪数据识别手机动作。
步骤1407:屏幕自动旋转服务判断识别到的手机动作与第一动作是否一致,如果是,执行步骤1408,如果否,本分支流程结束。
步骤1408:屏幕自动旋转服务向第一应用发送竖屏显示的指示信息。
步骤1409:第一应用根据指示信息将用户界面从横屏显示状态切换为竖屏显示状态。
区别于图14中屏幕自动旋转服务确定手机从竖屏状态切换为横屏状态后从加速度传感器驱动获取加速度数据、从陀螺仪传感器驱动获取陀螺仪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图14中的步骤1405提前至步骤1402之前的步骤1401中执行,步骤1405省略,也就是说,屏幕自动旋转服务确定显示屏亮屏后,就可以持续从加速度传感器驱动获取加速度数据,从陀螺仪传感器驱动获取陀螺仪数据,从而在确定手机从竖屏状态切换为横屏状态时,可以直接根据加速度数据和陀螺仪数据识别手机动作,提高识别手机动作的效率。可选地,上述持续从加速度传感器驱动获取加速度数据,从陀螺仪传感器驱动获取陀螺仪数据具体可以是按照一定的周期从加速度传感器驱动获取加速度数据,从陀螺仪传感器驱动获取陀螺仪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屏幕自动旋转服务向加速度传感器驱动请求加速度数据后,加速度传感器驱动可以持续(例如,以一定周期)向屏幕自动旋转服务发送实时的加速度数据,与此类似的,在屏幕自动旋转服务向陀螺仪传感器驱动请求陀螺仪数据后,陀螺仪传感器驱动也可以持续(例如,以一定周期)向屏幕自动旋转服务发送实时的陀螺仪数据,而无需屏幕自动旋转服务频繁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6A~图14所示实施例中,手机的横屏状态可以被替换为竖屏状态,竖屏状态可以被替换为横屏状态,用户界面的横屏显示状态可以被替换为竖屏显示状态,竖屏显示状态可以被替换为横屏显示状态,上述的第一动作、第二动作、第三动作也可以分别被替换为第四动作、第五动作、第六动作,上述的第一时长、第二时长、第三时长也可以分别被替换为第四时长、第五时长、第六时长。以图6A所示实施例为例,601部分可以被替换为:手机处于横屏状态,用户界面处于横屏显示状态,602部分可以被替换为:如果手机从横屏状态切换到竖屏状态,用户在手机从横屏状态切换到竖屏状态后的第四时长内(例如2s),对手机执行前翻动作(也即第四动作),则,虽然手机切换到竖屏状态,但是手机显示的用户界面保持横屏显示状态不变。
可理解,手机中设置的第一动作、第二动作、第三动作分别用于支持手机执行对应的流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基于手机执行的处理流程适应性取舍,例如如果手机执行图6A所示实施例,但不执行图6B~图7B所示实施例,则手机中可以仅设置第一动作,不设置第二动作和第三动作。
以下,通过图15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根据加速度数据检测手机重力变化,进而检测手机横竖屏状态的实现进行示例性说明。可选地,图15所示方法具体可以由手机中的屏幕自动旋转服务执行。
如图15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501:手机获取实时的加速度数据。
加速度数据可以包括:手机在x轴、y轴和z轴方向上的加速度的大小。
可选地,可以从自身中设置的加速度传感器获取加速度数据。加速度传感器的坐标系建立方法可以参考图4A。
步骤1502:手机对加速度数据进行数据平稳性和有效性的判断,在判断结果为平稳且有效时,执行步骤1503。
执行本步骤的目的在于确定加速度数据的数据平稳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后续步骤中横竖屏状态判断的精确度,具体实现可以使用相关技术完成,这里不赘述。
步骤1503:根据加速度数据计算手机的倾角和旋转角,分别执行步骤1504和步骤1505。
可选地,手机的倾角可以是手机的y轴与水平面的夹角。手机的旋转角可以是手机x轴与水平面的夹角。手机的方向角可以是手机的y轴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正北方向的夹角。也就是说,当把手机水平放置在桌面上(屏幕向上)且手机指向正北(Y轴方向),此时手机的倾角、旋转角和方向角都为0。
步骤1504:判断手机的倾角是否超过预设倾角阈值,如果是,执行步骤1509,如果否,执行步骤1508。
步骤1505:对手机的旋转角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手机的方向状态和方向角,分别执行步骤1506和步骤1507。
步骤1506:将手机的方向状态与手机前一次处理得到的方向状态进行比对,如果方向改变,执行步骤1509,如果方向未改变,执行步骤1508。
步骤1507:判断手机的方向角是否大于预设方向角阈值,如果是,执行步骤1509,如果否,执行步骤1508。
步骤1508:确定手机未发生旋转,本分支流程结束。
假设前一次处理得到的手机状态为竖屏状态,则基于本步骤可知,手机仍处于竖屏状态,假设假设前一次处理得到的手机状态为横屏状态,则基于本步骤可知,手机仍处于横屏状态。
步骤1509:确定手机发生旋转,本分支流程结束。
假设前一次处理得到的手机状态为竖屏状态,则基于本步骤可知,手机处于横屏状态,假设假设前一次处理得到的手机状态为横屏状态,则基于本步骤可知,手机处于竖屏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界面旋转控制方法中,为了实现对手机动作的检测,手机中可以设置有预先训练好的动作识别模型,动作识别模型的输入可以是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measurement unit,IMU)数据,输出可以是手机执行的各种动作的概率,例如如果手机可以检测上述8种类型的手机动作,则动作识别模型的输出可以是上述8中类型的动作中每种类型动作的概率,其中概率最高的动作可以认为是动作识别模型输出的动作。
可选地,可以采集每一种动作的原始IMU数据,根据原始IMU数据生成该动作的样本,使用每一种动作的样本数据对初始建立的动作识别模型进行训练和检测,从而得到所需的动作识别模型。每个动作的样本中可以包括该动作下IMU参数的最小值、最大值、均值、范围、标准差等特征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动作识别模型可以通过分类器例如支持向量器(supportvector machine,SVM)分类器、决策树等结构实现。可选地,在采集每一种手机动作的原始IMU数据时,可以通过IMU的原始线性加速度和角速度的均方根误差(RMS)是否达到该动作对应的预设阈值来确认手机执行该动作的起始点,基于该起始点获得该动作在预设窗口时间(例如,200ms)内的原始IMU数据,从原始IMU数据中选取每个IMU参数的最小值、最大值、均值、范围、标准差等作为该IMU参数的特征值,生成该种动作的样本。
上述IMU数据的IMU参数可以包括:陀螺仪传感器输出的手机围绕三个轴(即,x,y和z轴)的角速度,加速度传感器输出的手机在三个轴(即,x,y和z轴) 上加速度的大小,等。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动作识别模型可以通过神经网络,例如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和/或RNN和CNN的结合网络等实现。
可选地,在采集每一种动作的原始IMU数据时,可以通过滑动窗口切换重采样的方式采集原始IMU数据,将多窗口的原始IMU数据重新组合,基于组合后的原始IMU数据生成每一种动作的样本。
举例来说,如图16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动作识别的一种实现流程示意图,动作识别模型由CNN网络、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Networks, LSTM)网络以及深度卷积LSTM(deepconvLSTM)结合构成。
在模型训练时,可以采集每一种动作的原始IMU数据,通过滑动窗口切换重采样的方式采集多个窗口的原始IMU数据,将多窗口的原始IMU数据重新组合生成样本数据,之后,可以将样本数据输入初始动作识别模型进行训练,最终得到动作识别模型。
在使用训练好的模型识别手机动作时,可以从IMU单元例如陀螺仪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获取原始IMU数据,通过滑动窗口切换重采样的方式采集多个窗口的原始IMU数据,将多窗口的原始IMU数据重新组合生成实时IMU数据,将实时IMU数据输入动作识别模型,动作识别模型可以输出对应的动作识别结果,从而手机可以得到手机执行的实时动作。
可选地,上述实施例中的手机动作还可以被替换为用户的头部动作,用户人脸的运动轨迹,用户的肢体动作(例如手势动作)、用户的视线轨迹、用户对手机背部的敲击动作、或者屏幕提示确认框、用户按压手机的预设按键(例如手机音量键、power键)等。
以用户人脸的运动轨迹为例,上述的第一动作可以替换为人脸的第一运动轨迹,第二动作可以替换为人脸的第二运动轨迹,第三动作可以替换为人脸的第三运动轨迹。
举例来说,人脸的运动轨迹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左摇,右摇、上抬头、下抬头、z字形、左右摇、上下摇等。
以下对手机对人脸运动轨迹的识别方法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手机可以通过摄像头拍摄用户的人脸视频,从人脸视频的各帧图像中检测得到人脸区域;对各帧图像中的人脸区域进行聚类处理,得到同一人脸在各帧图像中的人脸区域;之后,根据同一人脸在各帧图像中的人脸区域,确定相邻帧图像中人脸区域之间的关系,使用直方图相交法计算得到该人脸的轨迹。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手机中可以预设人脸运动轨迹识别模型,该识别模型的输入可以是人脸视频,输出可以是人脸运动轨迹,人脸运动轨迹识别模型可以预先训练得到,此时,手机可以通过摄像头拍摄用户的人脸视频,将人脸视频输入人脸运动轨迹识别模型,得到人脸运动轨迹。
如果上述实施例中的手机动作替换为人脸的运动轨迹,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与图5B所示方法的区别主要在于:屏幕自动旋转服务判断手机的重力方向(例如横屏)相对于前一次的重力方向(例如竖屏)发生变化后,也即判断手机的横竖屏状态发生变化后,检测人脸的运动轨迹;如果未检测到人脸运动轨迹,本分支流程结束,如果检测到人脸运动轨迹,判断检测到的人脸运动轨迹与预设人脸运动轨迹是否一致;基于人脸运动轨迹是否一致的判断结果结合手机重力的变化,也即手机横竖屏状态的变化(例如横屏转竖屏或者竖屏转横屏)决策用户界面的显示状态。
具体地,屏幕自动旋转服务在检测用户人脸的运动轨迹时,可以从摄像头驱动获取视频图像,根据视频图像使用上述人脸运动轨迹识别方法进行人脸的运动轨迹识别。以图10所示方法中第一动作替换为人脸的第一运动轨迹为例,参见图19,将图10中的步骤1003~1005可以替换为以下的步骤1901~1903,具体的:
在步骤1901中,屏幕自动旋转服务在确定手机从竖屏状态切换为横屏状态后,向摄像头驱动请求视频,摄像头驱动响应于请求,拍摄视频,将视频数据发送给屏幕自动旋转服务;
在步骤1902中,屏幕自动旋转服务根据视频数据识别用户人脸的运动轨迹。
在步骤1903中,屏幕自动旋转服务判断识别到的运动轨迹与人脸的第一运动轨迹是否一致,如果一致,本分支流程结束,从而使得第一应用的用户界面仍以竖屏显示状态显示,如果不一致,执行步骤1006,从而使得第一应用的用户界面从竖屏显示状态切换为横屏显示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其他基于人脸运动轨迹的界面旋转控制方法的实现可以参考前述基于手机动作的界面旋转控制方法的实现,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处理器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及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或复数项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项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中描述的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任一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以下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以下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界面旋转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子设备显示用户界面,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竖屏状态且所述用户界面处于竖屏显示状态;
在所述电子设备从竖屏状态切换为横屏状态后的第一时长内,检测到用户的第一动作时,保持所述用户界面处于竖屏显示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电子设备从竖屏状态切换为横屏状态后的第一时长内,未检测到所述用户的第一动作时,将所述用户界面从竖屏显示状态切换为横屏显示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用户的第一动作后的第二时长内,检测到所述用户的第二动作时,将所述用户界面从竖屏显示状态切换为横屏显示状态,所述第二时长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时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时长结束后的第三时长内,检测到所述用户的第三动作时,将所述用户界面从横屏显示状态切换为竖屏显示状态,所述第三时长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时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用户界面,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且所述用户界面处于竖屏显示状态;
在所述电子设备从横屏状态切换为竖屏状态时,保持所述用户界面处于竖屏显示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子设备显示用户界面,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且所述用户界面处于横屏显示状态;
在所述电子设备从横屏状态切换为竖屏状态后的第四时长内,检测到用户的第四动作时,保持所述用户界面处于横屏显示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电子设备从横屏状态切换为竖屏状态后的第四时长内,未检测到所述用户的第四动作时,将所述用户界面从横屏显示状态切换为竖屏显示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用户的第四动作后的第五时长内,检测到所述用户的第五动作时,将所述用户界面从横屏显示状态切换为竖屏显示状态,所述第五时长大于等于所述第四时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第四时长结束后的第六时长内,检测到所述用户的第六动作时,将所述用户界面从竖屏显示状态切换为横屏显示状态,所述第六时长大于等于所述第四时长。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用户界面,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竖屏状态且所述用户界面处于横屏显示状态;
在所述电子设备从竖屏状态切换为横屏状态时,保持所述用户界面处于横屏显示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作是手势动作、头部动作、或者驱动所述电子设备执行的动作。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所述用户界面处于竖屏显示状态,包括:
向第一应用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界面显示状态为竖屏显示状态;所述第一应用是所述用户界面所属应用;
所述第一应用根据所述第一消息保持所述用户界面处于竖屏显示状态。
13.一种界面旋转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子设备显示用户界面,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竖屏状态且所述用户界面处于竖屏显示状态;
在所述电子设备从竖屏状态切换为横屏状态时,将所述用户界面从竖屏显示状态切换为横屏显示状态;
在所述用户界面从竖屏显示状态切换为横屏显示状态后的第一时长内,检测到用户的第一动作时,将所述用户界面从横屏显示状态切换为竖屏显示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子设备显示用户界面,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且所述用户界面处于横屏显示状态;
在所述电子设备从横屏状态切换为竖屏状态时,将所述用户界面从横屏显示状态切换为竖屏显示状态;
在所述用户界面从横屏显示状态切换为竖屏显示状态后的第二时长内,检测到用户的第二动作时,将所述用户界面从竖屏显示状态切换为横屏显示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用户界面,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且所述用户界面处于竖屏显示状态;
在所述电子设备从横屏状态切换为竖屏状态时,保持所述用户界面处于竖屏显示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用户界面,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竖屏状态且所述用户界面处于横屏显示状态;
在所述电子设备从竖屏状态切换为横屏状态时,保持所述用户界面处于横屏显示状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作是手势动作、头部动作、或者驱动所述电子设备执行的动作。
18.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用户界面从横屏显示状态切换为竖屏显示状态,包括:
向第一应用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界面显示状态为竖屏显示状态;所述第一应用是所述用户界面所属应用;
所述第一应用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将所述用户界面从横屏显示状态切换为竖屏显示状态。
1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其中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1550806.3A 2023-11-21 2023-11-21 界面旋转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2710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50806.3A CN117271044A (zh) 2023-11-21 2023-11-21 界面旋转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50806.3A CN117271044A (zh) 2023-11-21 2023-11-21 界面旋转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71044A true CN117271044A (zh) 2023-12-22

Family

ID=89202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50806.3A Pending CN117271044A (zh) 2023-11-21 2023-11-21 界面旋转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71044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6060A (zh) * 2013-08-07 2015-02-1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461352A (zh) * 2014-11-13 2015-03-25 上海思立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旋转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898818A (zh) * 2014-03-07 2015-09-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201271A (zh) * 2016-07-15 2016-12-07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横竖屏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406848A (zh) * 2016-03-28 2017-02-15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终端横竖屏切换方法及装置
KR20180068927A (ko) * 2018-06-11 2018-06-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면 회전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단말기 및 터치 시스템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6060A (zh) * 2013-08-07 2015-02-1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898818A (zh) * 2014-03-07 2015-09-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461352A (zh) * 2014-11-13 2015-03-25 上海思立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旋转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406848A (zh) * 2016-03-28 2017-02-15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终端横竖屏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6201271A (zh) * 2016-07-15 2016-12-07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横竖屏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KR20180068927A (ko) * 2018-06-11 2018-06-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면 회전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단말기 및 터치 시스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02398B2 (en) Distributing processing for imaging processing
CN110310329B (zh) 操作显示设备的方法、信息处理系统及非暂时性存储介质
US9774780B1 (en) Cues for capturing images
US9471153B1 (en) Motion detection system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WO2019141100A1 (zh) 附加对象显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US9729865B1 (en) Object detection and tracking
US10877564B2 (en) Approaches for displaying alternate views of information
US10027883B1 (en) Primary user selection for head tracking
US9274597B1 (en) Tracking head position for rendering content
US9160993B1 (en) Using projection for visual recognition
US10186018B2 (en) Determining display orientations for portable devices
US9792491B1 (en) Approaches for object tracking
US9298974B1 (en) Object identification through stereo association
TWI585461B (zh) 利於改善玻璃顯示器的查看能力之裝置與方法
US9672627B1 (en) Multiple camera based motion tracking
US9223415B1 (en) Managing resource usage for task performance
US9129400B1 (en) Movement prediction for image capture
US9298980B1 (en) Image preprocessing for character recognition
US9411412B1 (en) Controlling a computing device based on user movement about various angular ranges
US9390032B1 (en) Gesture camera configurations
CN111833403B (zh) 用于空间定位的方法和装置
CN115209057A (zh) 一种拍摄对焦方法及相关电子设备
US9760177B1 (en) Color maps for object tracking
US9377866B1 (en) Depth-based position mapping
US9423886B1 (en) Sensor connectivity approach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