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70557B - 倾角和半长轴联合偏置的最优卫星编队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倾角和半长轴联合偏置的最优卫星编队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70557B
CN117270557B CN202311190174.4A CN202311190174A CN117270557B CN 117270557 B CN117270557 B CN 117270557B CN 202311190174 A CN202311190174 A CN 202311190174A CN 117270557 B CN117270557 B CN 1172705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mi
long axis
star
optimal
calc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9017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70557A (zh
Inventor
曹静
沈红新
马宏
孙俞
孙守明
李军锋
静雪凌子
谭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Xian Satellite Control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Xian Satellite Control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Xian Satellite Control Center filed Critical China Xian Satellite Control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31119017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705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705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705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705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705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倾角和半长轴联合偏置的最优卫星编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任务约束条件将双星轨道均无控制外推至终端时刻;步骤2、计算无控制外推至终端时刻双星的相位差、升交点赤经差;步骤3、计算等效且最优的升交点赤经差;步骤4、根据漂星时长以及等效且最优的升交点赤经差计算倾角偏置量以及对应的速度增量;步骤5、计算半长轴控制量实现相位的调整以及对应的速度增量;步骤6、通过迭代计算实现精确的控制量调整。本发明可解决轨道面存在差异情况下的编队构型控制,相比现有面外直接控制的方法,消耗燃料明显减少,并且在漂星时长确定的情况下可以确保是一种燃耗最优的控制方法。

Description

倾角和半长轴联合偏置的最优卫星编队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卫星导航信息处理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倾角和半长轴联合偏置的最优卫星编队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卫星编队技术的推广,星间编队控制的需求也趋于多样化。编队双星一般通过控制形成特定的编队构型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其中,跟飞编队是一种常用的编队构型。当两星之间存在轨道面差异,且轨道面差异影响编队构型时,需要通过控制消除偏差。如果直接通过轨道面外控制消除偏差往往会消耗较多的燃料,但是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用以轨道自然漂移时间换取卫星节省燃耗量的策略则可实现最优控制。本发明主要针对存在轨道面外偏差的双星,为形成跟飞编队,提出了一种倾角和半长轴联合偏置的最优卫星编队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倾角和半长轴联合偏置的最优卫星编队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对轨道面直接控制的方法燃料消耗多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倾角和半长轴联合偏置的最优卫星编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任务约束条件将双星即追踪星和目标星轨道均在无控制力作用下外推至终端时刻;
步骤2、计算终端时刻双星的半长轴差、升交点赤经差、相位差;
步骤3、计算跟飞编队构型建立需要预先设置的等效且最优的升交点赤经差以及对应的相位差;
步骤4、根据卫星轨道自然漂移时长以及等效且最优的升交点赤经差计算倾角偏置量以及对应的速度增量;
步骤5、根据拟控制调整的最优相位差计算半长轴偏置量以及对应的速度增量;
步骤6、将步骤4和步骤5所得速度增量施加在追踪星上,返回步骤2,计算追踪星带控制情况下终端时刻双星的相位差以及升交点赤经差,迭代多次,直到双星的半长轴差、升交点赤经差、相位差满足小于设定的阈值。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步骤1具体为:获取追踪星和目标星的轨道六要素,包括轨道半长轴a、偏心率e、倾角i、升交点赤经Ω、近地点幅角ω、平近点角M,根据任务约束条件确定控制的终端时刻,然后将双星轨道均在无控制力作用下外推至终端时刻。
步骤2中基于步骤1获取的追踪星和目标星的轨道六要素计算终端时刻双星的半长轴差Δa、升交点赤经差ΔΩ及相位差Δu。
步骤3中等效且最优的升交点赤经差ΔΩeff通过下式计算:
式(1)中,J2为地球非球形摄动系数,Re为地球半径;i为目标星的倾角,a为目标星的半长轴,同样地,步骤3-5中的i、a均为目标星的轨道要素;为确定最优升交点赤经差,通过调整最优相位差确定,即Δueff=Δu+360k,通过调整整数k的大小,确定最小且有效的升交点赤经差即ΔΩeff取值最小时,对应的相位差就是Δueff
步骤4中根据初始时刻和终端时刻计算卫星轨道自然漂移时长Δt,再结合步骤3所得等效且最优的升交点赤经差ΔΩeff计算倾角偏置量Δi:
式(2)中,n为轨道平均角速度,表示为:
式(3)中,μ表示地球引力常数;
最后根据倾角偏置量Δi计算其对应的速度增量Δvi
步骤5中根据初始时刻和终端时刻计算卫星轨道自然漂移时长Δt,再结合步骤3所得最优相位差Δueff计算半长轴偏置量Δa:
最后根据半长轴偏置量Δa计算其对应的速度增量Δva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倾角和半长轴联合偏置的最优卫星编队控制方法,可解决双星轨道面存在偏差情况下的编队构型控制,相比现有轨道面外参数(倾角和升交点赤经)直接控制的方法,消耗燃料明显减少,并且在漂星时长确定的情况下可以确保是一种燃耗最优的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倾角和半长轴联合偏置的最优卫星编队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倾角和半长轴联合偏置的最优卫星编队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根据任务约束条件将追踪星和目标星轨道均在无控制力作用下外推至终端时刻;
步骤2,根据步骤1得到的轨道外推结果,计算终端时刻双星的半长轴差、升交点赤经差、相位差;
步骤3,计算跟飞编队构型建立需要预先设置的等效且最优的升交点赤经差以及对应的相位差;
步骤4,根据卫星轨道自然漂移时长以及等效且最优的升交点赤经差计算倾角偏置量以及对应的速度增量;
步骤5,根据拟控制调整的最优相位差计算半长轴偏置量以及对应的速度增量;
步骤6,将步骤4和步骤5计算得的速度增量施加在追踪星上,返回步骤2,计算追踪星带控制情况下,终端时刻双星的相位差以及升交点赤经差,迭代多次,直到双星的半长轴差、升交点赤经差、相位差满足小于设定的阈值,迭代过程中,倾角偏置的控制量和半长轴偏置的控制量是叠加的,最终实现轨道要素偏差的精确调整。
实施例2
实施例1中各步骤优选以下方案:
步骤1中,获取追踪星和目标星的轨道六要素,其中轨道六要素是指轨道半长轴a,偏心率e,倾角i,升交点赤经Ω,近地点幅角ω,平近点角M,根据任务约束条件确定控制的终端时刻,然后将双星轨道均无控制外推至终端时刻。
步骤2中,计算无控制外推至终端时刻双星的半长轴差Δa、升交点赤经差ΔΩ、相位差Δu,其中单星的相位u是指近地点幅角ω和平近点角M的和。
步骤3中,计算等效且最优的升交点赤经差ΔΩeff以及对应的相位差Δueff。考虑到调相控制会带来额外的升交点赤经变化,因此如果要实现双星交会,则总升交点赤经差需消除。等效升交点赤经差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其中,i为目标星的倾角,a为目标星的半长轴,步骤3-5中的i、a均为目标星的轨道要素;ΔΩ为主星的升交点赤经与目标星的升交点赤经差,Δu为主星的相位与目标星的相位差,Re为地球半径,J2为地球非球形摄动系数。为确定最优升交点赤经差,可通过调整相位差确定,即Δueff=Δu+360k,通过调整k(k为整数)的大小,确定最小且有效的升交点赤经差即ΔΩeff取值最小时,对应的相位差就是Δueff
步骤4中,根据初始时刻和终端时刻计算漂星时长Δt,然后计算倾角偏置量Δi:
其中,n为轨道平均角速度,表示为:
其中,μ表示地球引力常数。
最后根据倾角偏置量Δi计算其对应的速度增量:
步骤5中,计算半长轴控制量实现相位的调整以及对应的速度增量:
步骤6中,将步骤4和步骤5计算得的速度增量施加在追踪星上,返回步骤2,计算追踪星带控制情况下,终端时刻双星的相位差以及升交点赤经差,迭代多次,直到双星的半长轴差、升交点赤经差、相位差满足小于设定的阈值,迭代过程中,倾角偏置的控制量和半长轴偏置的控制量是叠加的,最终实现轨道要素偏差的精确调整。
实施例3
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的倾角和半长轴联合偏置的最优卫星编队控制方法,相比现有轨道面外参数(倾角和升交点赤经)直接控制的方法,消耗燃料明显减少,并且在漂星时长确定的情况下可以确保是一种燃耗最优的控制方法。

Claims (1)

1.倾角和半长轴联合偏置的最优卫星编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追踪星和目标星的轨道六要素,包括轨道半长轴、偏心率/>、倾角/>、升交点赤经/>、近地点幅角/>、平近点角/>,根据任务约束条件确定控制的终端时刻,然后将双星即追踪星和目标星轨道均在无控制力作用下外推至终端时刻;
步骤2、基于步骤1获取的追踪星和目标星的轨道六要素计算终端时刻双星的半长轴差、升交点赤经差/>及相位差/>
步骤3、计算跟飞编队构型建立需要预先设置的等效且最优的升交点赤经差以及对应的相位差:
(1)
式(1)中,J2为地球非球形摄动系数,R e为地球半径,为目标星的倾角,/>为目标星的半长轴;为确定最优升交点赤经差,通过调整最优相位差确定,即/>,通过调整整数k的大小,确定最小且有效的升交点赤经差/>,即/>取值最小时,对应的相位差就是/>
步骤4、根据初始时刻和终端时刻计算卫星轨道自然漂移时长,再结合步骤3所得等效且最优的升交点赤经差/>计算倾角偏置量/>
(2)
式(2)中,为目标星的半长轴,J2为地球非球形摄动系数,R e为地球半径,/>为目标星的倾角,n为轨道平均角速度,表示为:
(3)
式(3)中,表示地球引力常数,/>为目标星的半长轴;
最后根据倾角偏置量计算其对应的速度增量/>
(4)
式(4)中,表示地球引力常数,/>为目标星的半长轴;
步骤5、根据初始时刻和终端时刻计算卫星轨道自然漂移时长,再结合步骤3所得最优相位差/>计算半长轴偏置量/>
(5)
式(5)中,为目标星的半长轴,n为轨道平均角速度,表示为:
(3)
式(3)中,表示地球引力常数,/>为目标星的半长轴;
最后根据半长轴偏置量计算其对应的速度增量/>
(6)
式(6)中,n为轨道平均角速度;
步骤6、将步骤4和步骤5所得速度增量施加在追踪星上,返回步骤2,计算追踪星带控制情况下终端时刻双星的相位差以及升交点赤经差,迭代多次,直到双星的半长轴差、升交点赤经差、相位差满足小于设定的阈值。
CN202311190174.4A 2023-09-14 2023-09-14 倾角和半长轴联合偏置的最优卫星编队控制方法 Active CN1172705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90174.4A CN117270557B (zh) 2023-09-14 2023-09-14 倾角和半长轴联合偏置的最优卫星编队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90174.4A CN117270557B (zh) 2023-09-14 2023-09-14 倾角和半长轴联合偏置的最优卫星编队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70557A CN117270557A (zh) 2023-12-22
CN117270557B true CN117270557B (zh) 2024-05-03

Family

ID=89205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90174.4A Active CN117270557B (zh) 2023-09-14 2023-09-14 倾角和半长轴联合偏置的最优卫星编队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7055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8783A (zh) * 2012-12-27 2013-04-03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重力卫星编队轨道稳定性优化设计和精密反演地球重力场方法
CN107168372A (zh) * 2017-06-30 2017-09-15 清华大学 基于在轨参数辨识和偏置的卫星跟飞长期摄动补偿方法
CN109189102A (zh) * 2018-11-23 2019-01-11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星上高精度计算双星半长轴偏差的方法
CN111505635A (zh) * 2020-04-16 2020-08-07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用于相干层析的geo sar双星编队构型设计方法
GB202115622D0 (en) * 2021-10-29 2021-12-15 Iceye Oy Satellite operation and processing of satellite state data
CN114229038A (zh) * 2021-12-13 2022-03-25 中山大学 一种基于j2摄动主动利用的编队构形重构控制方法
CN115373423A (zh) * 2022-09-20 2022-11-22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商业卫星的编队捕获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8783A (zh) * 2012-12-27 2013-04-03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重力卫星编队轨道稳定性优化设计和精密反演地球重力场方法
CN107168372A (zh) * 2017-06-30 2017-09-15 清华大学 基于在轨参数辨识和偏置的卫星跟飞长期摄动补偿方法
CN109189102A (zh) * 2018-11-23 2019-01-11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星上高精度计算双星半长轴偏差的方法
CN111505635A (zh) * 2020-04-16 2020-08-07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用于相干层析的geo sar双星编队构型设计方法
GB202115622D0 (en) * 2021-10-29 2021-12-15 Iceye Oy Satellite operation and processing of satellite state data
CN114229038A (zh) * 2021-12-13 2022-03-25 中山大学 一种基于j2摄动主动利用的编队构形重构控制方法
CN115373423A (zh) * 2022-09-20 2022-11-22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商业卫星的编队捕获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n-Plane Satellite Formations in Eccentric Orbits under J2 Perturbation:web of science,inclination and semi-major axis and satellite formation;Xu, GY etal;《2009 IEEE Aerospace Conference》;20100228;第396-404页 *
Liu Xiaogang ; Li Yingchun ; Xiao Yun ; Pang Zhenxing.Demonstration on the indexes design of gravity satellite orbit parameters in the low-low satellite-to-satellite tracking mode.《Geodesy and Geodynamics》.2013,第29-34页. *
Periodic and Quasi-Periodic Satellite Relative Orbits at Critical Inclination;Xu, GY etal;《2009 IEEE Aerospace Conference》;20100228;第385-395页 *
一种多重构型约束条件下编队飞行卫星碰撞规避方法研究及应用;段优等;《无线电工程》;20191231;第934-938页 *
分布式InSAR卫星绕飞角设计与控制方法研究;伍升钢等;《宇航学报》;20130930;第1224-1230页 *
基于相对偏心率/倾角矢量的编队控制方法;贺东雷等;《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10430;第833-837页 *
编队飞行相对倾斜构形的e/i矢量控制方法;伍升钢等;《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140430;第69-75页 *
超低轨航天器轨道维持与星下点轨迹控制研究;王世航;《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20220315;第C031-76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70557A (zh) 2023-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08030B (zh) 一种考虑多禁飞区约束的协同解析再入制导方法
Park et al. A new nonlinear guidance logic for trajectory tracking
CN114229038B (zh) 一种基于j2摄动主动利用的编队构形重构控制方法
CN1174982A (zh) 用于轨道偏航控制的动态偏置
CN117270557B (zh) 倾角和半长轴联合偏置的最优卫星编队控制方法
CN111338367B (zh) 一种偏心率冻结同轨双脉冲控制的中间轨道确定方法
CN111268176A (zh) 一种摄动轨道四脉冲交会快速优化方法
CN110789739A (zh) 一种j2摄动下长时间轨道交会最优速度增量快速估计方法
CN109657256A (zh) 一种高精度弹道式再入标称返回轨道仿真方法
CN103345256B (zh) 基于相对轨道要素的相对伴飞和位置转移控制方法
CN110068845A (zh) 一种基于平根数理论确定卫星理论轨道的方法
CN115373423A (zh) 一种用于商业卫星的编队捕获方法
CN111268177A (zh) 一种静止轨道卫星分散式闭环自主位置保持控制方法
CN112255606A (zh) 基于单反射面天线的Geo-SAR卫星正侧视成像姿态角计算方法
CN113900448A (zh) 一种基于滑模干扰观测器的飞行器预测校正复合制导方法
CN114624999A (zh) 一种固体火箭一级分离体落区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6101512A (zh) 基于轨道要素偏置的最优轨道面控制方法
CN115015983A (zh) 光学遥感星座的长期在轨维持方法
CN115933743A (zh) 一种针对目标窗口交会的轨迹规划方法
CN113343442A (zh) 一种求解固定时间有限燃料多脉冲转移轨道的方法及系统
CN110068846A (zh) 一种基于星载gnss接收机在星上自主确定轨道平根数的方法
CN109110160B (zh) 一种太阳同步轨道降交点地方时双偏置被动控制方法
CN113734468B (zh) 一种基于迭代制导的轨道面精确控制方法
CN112455725A (zh) 一种脉冲轨道转移向有限推力轨道转移转换的方法
CN114611273A (zh) 太阳同步轨道空间目标碰撞规避区域计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