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57210A - 锁定机构和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锁定机构和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57210A
CN117257210A CN202311324945.4A CN202311324945A CN117257210A CN 117257210 A CN117257210 A CN 117257210A CN 202311324945 A CN202311324945 A CN 202311324945A CN 117257210 A CN117257210 A CN 1172572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control wheel
arm
groove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2494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和良
张剑
刘孟华
唐良福
陶君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Lainse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Lainse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Lainse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Lainse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2494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5721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572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572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ontrol elements, e.g. han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66Proximal part of endoscope body, e.g. han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12Connection or coupling means
    • A61B1/00121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锁定机构和内窥镜,其能够解决插入部远端的朝向无法被稳定地锁定在所需角度的问题。该锁定机构包括:操作部壳体,具有锁定位、解锁位以及位于锁定位和解锁位之间路径中的限制位;转向控制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操作部壳体,转向控制轮的旋转轴线与锁定位之间的径向距离小于转向控制轮的旋转轴线与解锁位之间的径向距离;以及拨动锁定件,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操作部壳体的拨动部和锁定部,锁定部包括与拨动部连接的连接臂及自连接臂轴向延伸以在锁定位与解锁位之间滑动的锁定臂;锁定位和解锁位分别与拨动部的转动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均小于限制位与拨动部的转动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

Description

锁定机构和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内窥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锁定机构和内窥镜。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内镜微创诊疗技术的发展,许多疾病可以经人体的天然孔道或者经手术形成的切口进入人体,进行微创诊断和治疗。目前,内窥镜的使用已逐渐被市场认可,如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中可以通过内窥镜自带的摄像头观察胆道内的病变和结石情况,大幅地提高胆道疾病治疗的准确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临床上在使用内窥镜时,需要对其插入部的弯曲方向(即插入部远端的朝向)进行调节控制,并在调节后需要将插入部远端锁定在当前位置。然而,现有的锁止机构通常包括具有卡齿的锁止件和开设于转向件的外周的多个齿槽,当操作该锁止件径向靠近该转向件时,该转向件的齿槽会与该卡齿进行啮合,以将该转向件锁止。
然而,弯曲的插入部会给转向件持续地施加扭矩,使得转向件有反向转动的趋势;此时,转向件会给锁止件施加向外的推力,容易造成锁止件的卡齿与转向件的卡槽解除啮合,导致该转向件无法稳定地保持在锁止状态。而为了确保将插入部远端锁定在当前位置,操作者不得不持续地推动锁止件以使该卡齿持续地啮合在该转向件的齿槽内,但这却增大了操作者的操作难度,给内窥镜的操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内窥镜的锁定机构,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插入部远端的朝向无法被稳定地锁定在所需角度的问题。此外,本申请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可作为介入器械使用,且成本较低,便于作为一次性内窥镜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锁定机构,包括:
操作部壳体,具有锁定位、解锁位以及位于锁定位和解锁位之间路径中的限制位;
转向控制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操作部壳体,转向控制轮的旋转轴线与锁定位之间的径向距离小于转向控制轮的旋转轴线与解锁位之间的径向距离;以及
拨动锁定件,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操作部壳体的拨动部和锁定部,锁定部包括与拨动部连接的连接臂及自连接臂轴向延伸以在锁定位与解锁位之间滑动的锁定臂;锁定位和解锁位分别与拨动部的转动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均小于限制位与拨动部的转动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
如此设置,锁定机构的锁定臂在锁定位和解锁位之间滑动时会经过限制位,并且锁定部的锁定臂在滑经限制位时将发生较大的弹性形变量;换言之,操作者需要对拨动部施加较大的拨动力,才能够滑过限制位以从锁定位滑动至解锁位,使得锁定臂能够稳定地保持在锁定位,而不会意外解锁该转向控制轮,从而将插入部的远端朝向稳定地固定在所需角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限制位与锁定位邻近布置。
如此设置,处于锁定位的锁定臂需要较大的推力才能够越过限制位以远离锁定位,使得处于锁定状态的锁定机构需要较大的拨动力才能够解除锁定,防止意外解锁的发生。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锁定位与拨动部的转动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大于解锁位与拨动部的转动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
如此设置,锁定臂在锁定位时的弹性形变大于锁定臂在解锁位时的弹性形变,使得处于锁定位的锁定臂与操作部壳体之间的挤压力和摩擦力较大,防止锁定臂在锁定位时发生松动,确保转向控制轮能够被可靠地锁定在所需位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转向控制轮的旋转轴线平行于拨动部的转动轴线。
如此设置,锁定部能够被拨动部带动以在转向控制轮的径向平面内移动,以便从转向控制轮的径向靠近或远离转向控制轮,进而从转向控制轮的径向接触转向控制轮而实现锁定。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锁定机构具有引导面,用于引导锁定臂从解锁位滑动至限制位。
如此设置,确保锁定部的锁定臂能够顺利地越过限制位以在锁定位和解锁位之间滑动。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引导面被设置于操作部壳体,引导面自解锁位弯曲地延伸至限制位。
如此设置,拨动部被拨动以带动锁定部在解锁位和锁定位之间移动的过程中,锁定部的锁定臂将沿着引导面滑动以平顺地滑过限制位而从解锁位顺利地移动至锁定位。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引导面被设置于锁定部,引导面为设置于锁定臂的倒角弧面。
如此设置,仍可以引导锁定臂平顺地滑过限制位而在解锁位和锁定位之间移动。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操作部壳体具有径向延伸的穿插通道,锁定部的连接臂贯穿穿插通道以使锁定臂伸入操作部壳体之内。
如此设置,锁定部既能够通过连接臂固定连接位于操作部壳体之外的拨动部,又能够在拨动部的带动下沿着穿插通道径向滑动以使锁定臂靠近或远离位于操作部壳体之内的转向控制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转向控制轮的旋转轴线平行于拨动部的转动轴线;转向控制轮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控制轮和第二控制轮;操作部壳体包括开设有穿插通道的上壳、与上壳可拆卸地连接的下壳以及安装在上壳和下壳之间的隔挡件,隔挡件被设置在第一控制轮和第二控制轮之间,以隔开第一控制轮和第二控制轮。
如此设置,锁定部能够被拨动部带动以在转向控制轮的径向平面内移动,以便从转向控制轮的径向靠近或远离转向控制轮,进而从转向控制轮的径向接触转向控制轮而实现锁定;通过隔挡件能够防止一个控制轮在旋转时牵动另一个控制轮旋转,有助于提高锁定机构在操纵插入部的远端转向时的稳定性、精密性以及灵活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锁定位、解锁位以及限制位被对应地设置于隔挡件。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隔挡件开设有供锁定臂贯穿且滑动的滑动通道,锁定位、解锁位以及限制位对应地位于滑动通道的侧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滑动通道包括第一滑槽和与第一滑槽连通的第二滑槽,第一滑槽自解锁位渐扩地延伸至限制位,第二滑槽自限制位渐缩地延伸至锁定位。
如此设置,在确保锁定臂能够顺利滑过限制位的同时,使得锁定臂的宽度稍小于第二滑槽在锁定位处的宽度,便于限制锁定臂在锁定位处的位移,有利于获得好的锁定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滑槽具有弯曲侧壁以作为引导面;第二滑槽具有笔直侧壁以作为锁定面,锁定臂具有与锁定面匹配的配合面,并在锁定臂滑动至锁定位时,配合面贴合于锁定面。
如此设置,当锁定臂滑动至锁定位时,锁定臂的配合面能够紧密贴合第二滑槽的锁定面,使得锁定臂与隔挡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进而提高两者之间的摩擦力,有助于提高控制轮的锁定稳定性。与此同时,锁定面贴合于配合面能够增加解锁难度,迫使在解锁时限位臂先解除限制,而锁定臂在发生一定变形后再从锁定位越过限制位以滑至解锁位实现解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引导面与拨动部的转动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自解锁位至限制位逐渐增大。
如此设置,锁定臂在引导面的引导作用下逐渐发生形变,以便顺利地滑过限制位而到达锁定位进行锁定。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操作部壳体进一步包括凸设于上壳或下壳的安装柱及具有承载面的加强筋,加强筋固定连接安装柱,隔挡件套装于安装柱,并接触加强筋的承载面。
如此设置,防止隔挡件被转向控制轮牵动而发生旋转,以便有效地隔开第一控制轮和第二控制轮,也便于确定隔挡件在上壳和下壳之间的安装位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控制轮和第二控制轮为具有齿盘的转动轮;锁定臂凸设有与齿盘匹配的锁齿。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控制轮和第二控制轮为套有橡胶圈或皮带的转动轮。
如此设置,以通过摩擦制动的方式锁定第一控制轮和第二控制轮,有助于解决齿盘锁定的精度问题,以便提高转向控制轮的锁定精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操作部壳体包括开设有穿插通道的上壳和与上壳可拆卸地连接的下壳,锁定位、解锁位以及限制位被对应地设置于下壳。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锁定部进一步包括自连接臂径向延伸的限位臂;操作部壳体进一步具有与限位臂匹配的限位槽,限位臂被可限位地插入限位槽;限位槽具有靠近旋转轴线的第一槽底、远离旋转轴线的第二槽底以及自第一槽底倾斜地延伸至第二槽底的限位面;限位槽在第一槽底处的深度大于限位槽在第二槽底处的深度。
如此设置,限位臂能够将锁定部的锁定臂卡在操作部壳体的内部,防止锁定部从穿插通道内脱出或脱落;便于限制限位臂反向转动,进一步确保转向控制轮稳定地保持在锁定状态:当拨动锁定件被拨动以锁定转向控制轮时,限位臂位于限位槽的第一槽底,此时限位臂被限位面限制,以阻挡限位臂从第一槽底滑向第二槽底,直至人为地拨动拨动锁定件才能够对转向控制轮解除锁定。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锁定臂错位地轴向连接于连接臂,限位臂一体地径向连接于连接臂,限位臂与转动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大于锁定臂与转动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
如此设置,当锁定臂在锁定位时,即便晃动控制轮的旋钮,但在限位臂与第二滑槽相互配合及相互牵制的作用下,也不会发生松脱或解锁,直至外力作用在拨动部,限位臂才会脱离第一槽底,进而锁定臂才会滑离锁定位以实现解锁。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本申请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包括:
插入部;和
与插入部的近端连接的操作部,包括上述任一的锁定机构,以通过锁定机构控制插入部的远端转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窥镜能够采用锁定机构稳定地控制插入部的远端转向,使得插入部的远端朝向能够被可靠地锁定在任意所需角度,而不存在因插入部远端无法锁定在当前位置而导致操作者不得不持续地推动锁止件的问题,便于降低操作者的操作难度,给内窥镜的操作带来便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内窥镜的立体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的内窥镜中锁定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的锁定机构中隔挡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的锁定机构中上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的锁定机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6示出了如图5所示的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的A-A剖视示意图;
图7示出了如图5所示的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的A-A剖视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的锁定机构在锁定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的锁定机构在锁定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的锁定机构在锁定前的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的锁定机构在锁定后的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的锁定机构在锁定前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的锁定机构在锁定后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的锁定机构的一个变形示例。
附图标记:1、锁定机构;10、操作部壳体;101、锁定位;102、解锁位;103、限制位;104、穿插通道;105、限位槽;1051、第一槽底;1052、第二槽底;1053、限位面;11、上壳;12、下壳;13、隔挡件;130、滑动通道;131、第一滑槽;132、第二滑槽;1320、锁定面;14、安装柱;15、加强筋;150、承载面;20、转向控制轮;200、旋转轴线;21、第一控制轮;22、第二控制轮;30、拨动锁定件;300、转动轴线;31、拨动部;311、枢轴端;312、拨动端;313、驱动端;32、锁定部;321、连接臂;322、锁定臂;3220、配合面;323、限位臂;40、引导面;2、插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近”、“远”是相对的位置关系,当操作者操作一器械对目标物体进行处理时,沿这个器械,靠近操作者的一边为“近”,靠近目标物体的一边为“远”。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考虑到现有的锁定机构在实际应用中,容易造成锁止件的卡齿与转向件的卡槽解除啮合,导致该转向件无法稳定地保持在锁止状态,造成插入部远端的朝向无法被稳定地锁定在所需角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锁定机构和内窥镜,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插入部远端的朝向无法被稳定地锁定在所需角度的问题。
具体地,请参阅图1至图14,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其可以包括操作部和插入部2,其中操作部与插入部2的近端连接,并且操作部包括用于控制插入部2的远端转向的锁定机构1,便于通过锁定机构1将插入部2的远端稳定地锁定在所需角度。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内窥镜可以但不限于被实施为胆道镜;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示例中,内窥镜还可以被实施为其他类型的内镜,本申请对此不再赘述。此外,本申请所提及的插入部2的远端指的是远离操作部的一端;本申请的插入部2从远至近依次连续设置有前端部、弯曲部以及柔性管部。
更具体地,如图2至图13所示,本申请的锁定机构1可以包括操作部壳体10、转向控制轮20以及拨动锁定件30。操作部壳体10具有锁定位101、解锁位102以及位于锁定位101和解锁位102之间路径中的限制位103。转向控制轮20可转动地设置于操作部壳体10,转向控制轮20的旋转轴线200与锁定位101之间的径向距离小于转向控制轮20的旋转轴线200与解锁位102之间的径向距离。拨动锁定件30包括拨动部31和锁定部32,拨动部31可转动地设置于操作部壳体10,锁定部32包括与拨动部31连接的连接臂321及自连接臂321轴向延伸以在锁定位101与解锁位102之间滑动的锁定臂322;锁定位101和解锁位102分别与拨动部31的转动轴线300之间的径向距离L1、L2均小于限制位103与拨动部31的转动轴线300之间的径向距离L3。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锁定臂322的延伸方向指的是转向控制轮20的旋转轴线200的延伸方向,即锁定臂322平行于旋转轴线200。
这样,当拨动部31被拨动以带动锁定部32绕着转动轴线300转动时,锁定臂322在锁定位101和解锁位102之间滑动。如图7、图9以及图13所示,当锁定臂322从解锁位102移动至锁定位101时,锁定部32靠近旋转轴线200以接触转向控制轮20,使得转向控制轮20相对于操作部壳体10被锁定而不可转动,从而将插入部2的远端朝向固定在所需角度;如图6、图8以及图12所示,当锁定臂322从锁定位101移动至解锁位102时,锁定部32远离旋转轴线200以脱离转向控制轮20,使得转向控制轮20相对于操作部壳体10被解除锁定。
值得注意的是,如图6和图7所示,由于限制位103位于锁定位101和解锁位102之间的滑动路径中,并且限制位103与拨动部31的转动轴线300之间的径向距离L3大于锁定位101和解锁位102分别与拨动部31的转动轴线300之间的径向距离L1、L2,因此锁定臂322在锁定位101和解锁位102之间滑动时会经过限制位103,并且锁定部32的锁定臂322在滑经限制位103时将发生较大的弹性形变量;换言之,操作者需要对拨动部31施加较大的拨动力,才能够滑过限制位103以从锁定位101滑动至解锁位102,使得锁定臂322能够稳定地保持在锁定位101,而不会意外解锁该转向控制轮20,从而将插入部2的远端稳定地固定在所需角度。
可以理解的是,当需要解锁该转向控制轮20时,需要大力地反向拨动拨动部31才能够使锁定臂322越过限制位103以从锁定位101滑动至解锁位102。此外,在完成解锁后,这个拨动锁定件30会在非人为操作的情况下,其中的锁定臂322不会越过限制位103以滑动至锁定位101,避免锁定臂322发生复位,影响后续转动转向控制轮20改变插入部2的弯曲方向。
可选地,如图6和图7所示,拨动部31的转动轴线300平行于转向控制轮20的旋转轴线200。这样,锁定部32能够被拨动部31带动以在转向控制轮20的径向平面内移动,以便从转向控制轮20的径向靠近或远离转向控制轮20,进而从转向控制轮20的径向接触转向控制轮20而实现锁定。
优选地,如图6和图7所示,限制位103与锁定位101邻近布置,以使限制位103与锁定位101之间的距离小于限制位103与解锁位102之间的距离。这样,处于锁定位101的锁定臂322需要较大的推力才能够越过限制位103以远离锁定位101,也就是说,处于锁定状态的锁定机构1需要较大的拨动力才能够解除锁定,防止意外解锁的发生。
可选地,如图6和图7所示,锁定位101与拨动部31的转动轴线300之间的径向距离L1大于解锁位102与拨动部31的转动轴线300之间的径向距离L2。这样,锁定臂322在锁定位101时的弹性形变大于锁定臂322在解锁位102时的弹性形变,使得处于锁定位101的锁定臂322与操作部壳体10之间的挤压力和摩擦力较大,防止锁定臂322在锁定位101时发生松动,确保转向控制轮20能够被可靠地锁定在所需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如图6和图7所示,为了确保锁定部32的锁定臂322能够顺利地越过限制位103以在锁定位101和解锁位102之间滑动,本申请的锁定机构1可以具有引导面40,用于引导锁定臂322从解锁位102滑动至限制位103,确保锁定机构1能够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顺利切换。
示例性地,如图3至图7所示,引导面40被设置于操作部壳体10,其中引导面40自解锁位102延伸至限制位103。此时,引导面40与拨动部31的转动轴线300之间的最大径向距离大于锁定位101和解锁位102分别与拨动部31的转动轴线300之间的径向距离。
这样,拨动部31被拨动以带动锁定部32在从解锁位102移动锁定位101的过程中,锁定部32的锁定臂322将沿着引导面40滑动以顺利地滑过限制位103。
可选地,引导面40与拨动部31的转动轴线300之间的径向距离自解锁位102至限制位103逐渐增大。这样,锁定臂322在沿着引导面40滑动时将在引导面40的引导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并且其弹性形变量将逐渐变大,使得锁定臂322与引导面40之间的作用力(包括挤压力和摩擦力)会逐渐变大,保证锁定臂322顺利地滑过限制位103后能够稳定地保持在锁定位101,而不会意外解锁该转向控制轮20,从而将插入部2的远端稳定地固定在所需角度。
可选地,引导面40可以但不限于被实施为设置于操作部壳体10的曲面,即引导面40可以自解锁位102弯曲地延伸至限制位103,以便引导锁定臂322平顺地滑过限制位103而从解锁位102移动至锁定位101。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申请的变形示例中,如图14所示,引导面40也可以被设置于锁定部32。例如,如图14所示,引导面40可以但不限于被实施为锁定臂322的倒角弧面,以便引导锁定臂322能够顺利地越过限制位103以在锁定位101和解锁位102之间滑动。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引导面40还可以被实施为其他类型的面型,只要能够引导锁定臂322能够顺利地越过限制位103即可,本申请对此不再赘述。
此外,由于拨动部31通常位于操作部壳体10的外侧以便被拨动,而转向控制轮20通常位于操作部壳体10的内侧以便控制插入部2的远端转向,因此如图2和图4所示,本申请的操作部壳体10可以具有径向延伸的穿插通道104,锁定部32的连接臂321贯穿穿插通道104以使锁定臂322伸入操作部壳体10之内。这样,锁定部32既能够通过连接臂321固定连接位于操作部壳体10之外的拨动部31,又能够在拨动部31的带动下沿着穿插通道104径向滑动以使锁定臂322靠近或远离位于操作部壳体10之内的转向控制轮20。
可选地,如图2所示,本申请的锁定部32的连接臂321可以一体地连接拨动部31,也就是说,拨动锁定件30具有一体式结构,使得锁定部32被拨动部31直接带动以进行锁定和解除锁定。
可选地,如图2、图8以及图9所示,锁定部32可以进一步包括限位臂323,限位臂323自连接臂321径向延伸。这样,本申请的限位臂323能够将锁定部32的锁定臂322卡在操作部壳体10的内部,防止锁定部32从穿插通道104内脱出或脱落。
可选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操作部壳体10可以进一步具有与限位臂323匹配的限位槽105,限位臂323被可限位地插入限位槽105,便于限制限位臂323反向转动,进一步确保转向控制轮20稳定地保持在锁定状态。
示例性地,如图8至图11所示,限位槽105具有靠近旋转轴线200的第一槽底1051、远离旋转轴线200的第二槽底1052以及自第一槽底1051倾斜地延伸至第二槽底1052的限位面1053;限位槽105在第一槽底1051处的深度大于限位槽105在第二槽底1052处的深度,以形成阶梯槽。这样,当拨动锁定件30被拨动以锁定转向控制轮20时,限位臂323位于限位槽105的第一槽底1051,此时限位臂323被限位面1053限制,以阻挡限位臂323从第一槽底1051滑向第二槽底1052,直至人为地拨动拨动锁定件30才能够对转向控制轮20解除锁定。可以理解的是,限位槽105的第一槽底1051在沿着旋转轴线200的延伸方向上低于限位槽105的第二槽底1052,以在第一槽底1051和第二槽底1052之间形成倾斜延伸的限位面1053而对限位臂323起到限位作用。
可选地,如图9和图11所示,当拨动锁定件30被拨动以锁定转向控制轮20时,限位臂323贴合于限位槽105的第一槽底1051;如图8和图10所示,当拨动锁定件30被拨动以解锁转向控制轮20时,限位臂323贴合于限位槽105的第二槽底1052;其中限位臂323在与第一槽底1051贴合时的接触面积大于限位臂323在与第二槽底1052贴合时的接触面积。这样,当拨动部31被拨动以带动锁定部32靠近旋转轴线200时,限位臂323与限位槽105的槽底之间的接触面积会增大,以增大两者之间的摩擦力,提高锁定臂322的防松动效果。
可选地,如图2、图8以及图9所示,锁定臂322错位地轴向连接于连接臂321,限位臂323一体地径向连接于连接臂321,限位臂323与转动轴线300之间的径向距离大于锁定臂322与转动轴线300之间的径向距离。这样,当锁定臂322在锁定位101时,即便晃动控制轮的旋钮,但在限位臂323与锁定位101相互配合及相互牵制的作用下,也不会发生松脱或解锁,直至外力作用在拨动部,限位臂323才会脱离第一槽底,进而锁定臂322才会滑离锁定位101以实现解锁。换言之,在解锁时限位臂323先解除限制,而锁定臂322在发生一定变形后再从锁定位101越过限制位103以滑至解锁位102实现解锁。
可以理解的是,锁定臂322错位地轴向连接于连接臂321,不仅能够增大锁定臂322的形变能力,而且还能够更好地发挥限位臂323与锁定位101的配合作用,使得只有在外力沿着预定方向拨动拨动部31时,限位臂323先解锁,才能带动锁定臂322从锁定位101移动至解锁位102。
此外,本申请所提及的锁定部32可以但不限于被实施为塑料制件,优选地被实施为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制件,以便增大其弹性形变能力,获得优异的锁定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如图2所示,拨动锁定件30的拨动部31可以包括枢接于操作部壳体10的枢轴端311、自枢轴端311径向延伸的拨动端312以及自枢轴端311径向延伸的驱动端313,驱动端313一体地连接于锁定部32的连接臂321。这样,当拨动端312被拨动以绕着枢轴端311转动时,驱动端313被带动以驱动锁定部32绕着枢轴端311同步转动,使得锁定部32靠近或远离转向控制轮20的旋转轴线200。
可选地,如图2所示,拨动端312与驱动端313之间的夹角在0°至180°之间,即拨动端312与驱动端313呈非直线布置,以便适配内窥镜的结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如图2所示,为了在两个方向上控制插入部2的远端转向,本申请的锁定机构1中的转向控制轮20通常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控制轮21和第二控制轮22。当拨动锁定件30被拨动以使锁定部32靠近第一控制轮21和第二控制轮22时,锁定部32的锁定臂322同时解锁第一控制轮21和第二控制轮22,以将第一控制轮21和第二控制轮22同时锁定。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第一控制轮21用于操纵插入部2的远端在第一方向上的转向,第二控制轮22用于操纵插入部2的远端在第二方向上的转向。例如,本申请所提及的第一方向可以指的是上下方向,相应地,本申请所提及的第二方向可以指的是左右方向。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示例中,转向控制轮20也可以被实施为一个控制轮,此时这一控制轮能够被锁定部32直接锁定,本申请对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如图2、图8至图11所示,第一控制轮21和第二控制轮22可以但不限于被实施为具有齿盘的转动轮;此时,锁定部32的锁定臂322可以凸设有与齿盘匹配的锁齿。这样,当拨动锁定件30被拨动以使锁定部32靠近第一控制轮21和第二控制轮22时,锁定臂322的锁齿能够同时与第一控制轮21和第二控制轮22上的齿盘相啮合,以实现将第一控制轮21和第二控制轮22同时锁定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示例中,第一控制轮21和第二控制轮22也可以被实施为套有橡胶圈的转动轮,或者被实施为套有皮带的转动轮,以在拨动锁定件30被拨动以使锁定部32靠近第一控制轮21和第二控制轮22时,锁定臂322抵压于橡胶圈或皮带,以通过摩擦制动的方式锁定第一控制轮21和第二控制轮22,有助于解决齿盘锁定的精度问题,以便提高转向控制轮20的锁定精度。
此外,由于第一控制轮21和第二控制轮22被同轴设置,使得一个控制轮被旋转以在某一方向上操纵插入部2的远端转向时,容易牵动另外一个控制轮旋转,导致插入部2的远端朝向难以精准调控,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如图2至图9所示,本申请的操作部壳体10可以包括开设有穿插通道104的上壳11、与上壳11可拆卸地连接的下壳12以及安装在上壳11和下壳12之间的隔挡件13,隔挡件13被设置在第一控制轮21和第二控制轮22之间,以将第一控制轮21与第二控制轮22隔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一个控制轮在旋转时牵动另一个控制轮旋转的风险。
可选地,如图6和图7所示,隔挡件13被限制旋转地安装于上壳11或下壳12,以防隔挡件13被控制轮带动而发生旋转,便于更好地隔离第一控制轮21与第二控制轮22之间的旋转运动,防止一个控制轮在旋转时牵动另一个控制轮旋转,有助于提高锁定机构1在操纵插入部2的远端转向时的稳定性、精密性以及灵活性。
可选地,如图8至图11所示,第一控制轮21和第二控制轮22上的齿盘邻近隔挡件13布置,即齿盘位于第一控制轮21和第二控制轮22上靠近隔挡件13的一侧,以便锁定臂322的锁齿更稳定地同时啮合第一控制轮21和第二控制轮22上的齿盘,提高锁定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齿盘上会抹一层油,不仅能够减弱锁定机构1在锁定过程中发生异响的问题,而且还有一定的润滑作用,使得齿与齿的啮合比较丝滑。
可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操作部壳体10可以进一步包括凸设于上壳11或下壳12的安装柱14,隔挡件13套装于安装柱14,以通过安装柱14限制隔挡件13绕着旋转轴线200旋转,防止隔挡件13被转向控制轮20牵动而发生旋转,以便有效地隔开第一控制轮21和第二控制轮22。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示例中,隔挡件13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安装在上壳11和下壳12之间,只要能够阻挡隔挡件13绕着旋转轴线200转动即可,本申请对此不再赘述。
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个示例中,安装柱14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并且安装柱14的中心轴线平行于转向控制轮20的旋转轴线200,以通过安装柱14来限制隔挡件13旋转。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安装柱14可以具有圆柱形结构,也可以具有诸如棱柱等非圆柱结构,只要能够限制隔挡件13旋转即可,本申请对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如图4所示,操作部壳体10进一步包括固定连接安装柱14的加强筋15,加强筋15具有与隔挡件13接触的承载面150。当隔挡件13套装于安装柱14时,承载面150接触隔挡件13以承载隔挡件13,便于确定隔挡件13在上壳11和下壳12之间的安装位置。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锁定位101、解锁位102以及限制位103被对应地设置于隔挡件13,使得锁定位101、解锁位102以及限制位103远离穿插通道104,以在通过隔挡件13实现所需的锁定和解锁效果的同时,还能够保持锁定臂322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示例中,操作部壳体10也可以不包括隔挡件13,此时可以通过下壳12提供锁定位101、解锁位102以及限制位103,仍能够实现所需的锁定和解锁功能。
示例性地,如图3、图6以及图7所示,隔挡件13开设有供锁定臂322贯穿且滑动的滑动通道130,锁定位101、解锁位102以及限制位103对应地位于滑动通道130的侧壁。可以理解的是,开设于隔挡件13的滑动通道130不仅允许锁定臂322贯穿,而且还允许锁定臂322滑动,以便同时接触或脱离位于隔挡件13相对两侧的第一控制轮21和第二控制轮22而实现同时锁定或解锁。
可选地,如图3所示,滑动通道130可以包括第一滑槽131和与第一滑槽131连通的第二滑槽132,第一滑槽131自解锁位102渐扩地延伸至限制位103,第二滑槽132自限制位103渐缩地延伸至锁定位101。这样,在确保锁定臂322能够顺利滑过限制位103的同时,使得锁定臂322的宽度稍小于第二滑槽132在锁定位101处的宽度,便于限制锁定臂322在锁定位101处的位移,有利于获得好的锁定效果。
可选地,如图3和图7所示,第一滑槽131具有弯曲侧壁以作为自解锁位102延伸至限制位103的引导面40,以便更好地引导锁定臂322从解锁位102滑过限制位103而移动至锁定位101。第二滑槽132具有笔直侧壁以作为提供锁定位101的锁定面1320,锁定臂322具有与锁定面1320匹配的配合面3220,并在锁定臂322滑动至锁定位101时,配合面3220贴合于锁定面1320。这样,当锁定臂322滑动至锁定位101时,锁定臂322的配合面3220能够紧密贴合第二滑槽132的锁定面1320,使得锁定臂322与隔挡件13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进而提高两者之间的摩擦力,有助于提高控制轮的锁定稳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如图1和图5所示,本申请的操作部除了包括锁定机构1之外,还可以包括被设置于操作部壳体10之外的旋钮,其中位于壳体内的转向控制轮20对应地连接于旋钮,以被旋钮带动而转动,使得用户能够扭动旋钮以带动转向控制轮20转动,进而牵拉或放松对应的牵引线来控制插入部2的远端转向。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提及的操作部还可以包括其他与内窥镜有关的操作主体,本申请对此不再赘述。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在不改变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操作部壳体,具有锁定位、解锁位以及位于所述锁定位和所述解锁位之间路径中的限制位;
转向控制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操作部壳体,所述转向控制轮的旋转轴线与所述锁定位之间的径向距离小于所述转向控制轮的旋转轴线与所述解锁位之间的径向距离;以及
拨动锁定件,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操作部壳体的拨动部和锁定部,所述锁定部包括与所述拨动部连接的连接臂及自所述连接臂轴向延伸以在所述锁定位与所述解锁位之间滑动的锁定臂;所述锁定位和所述解锁位分别与所述拨动部的转动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均小于所述限制位与所述拨动部的转动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位与所述拨动部的转动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大于所述解锁位与所述拨动部的转动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具有引导面,用于引导所述锁定臂从所述解锁位滑动至所述限制位;
所述引导面被设置于所述操作部壳体,所述引导面自所述解锁位弯曲地延伸至所述限制位;或者,所述引导面被设置于所述锁定部,所述引导面为设置于所述锁定臂的倒角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壳体具有径向延伸的穿插通道,所述锁定部的所述连接臂贯穿所述穿插通道以使所述锁定臂伸入所述操作部壳体之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控制轮的旋转轴线平行于所述拨动部的转动轴线;所述转向控制轮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控制轮和第二控制轮;所述操作部壳体包括开设有所述穿插通道的上壳、与所述上壳可拆卸地连接的下壳以及安装在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之间的隔挡件,所述隔挡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轮和所述第二控制轮之间,以隔开所述第一控制轮和所述第二控制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位、所述解锁位以及所述限制位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隔挡件;
所述隔挡件开设有供所述锁定臂贯穿且滑动的滑动通道,所述锁定位、所述解锁位以及所述限制位对应地位于所述滑动通道的侧壁;
所述滑动通道包括第一滑槽和与所述第一滑槽连通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自所述解锁位渐扩地延伸至所述限制位,所述第二滑槽自所述限制位渐缩地延伸至所述锁定位;
所述第一滑槽具有弯曲侧壁以作为引导面;所述第二滑槽具有笔直侧壁以作为锁定面,所述锁定臂具有与所述锁定面匹配的配合面,并在所述锁定臂滑动至所述锁定位时,所述配合面贴合于所述锁定面;
所述引导面与所述拨动部的转动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自所述解锁位至所述限制位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壳体进一步包括凸设于所述上壳或所述下壳的安装柱及具有承载面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柱,所述隔挡件套装于所述安装柱,并接触所述加强筋的所述承载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轮和所述第二控制轮为具有齿盘的转动轮;所述锁定臂凸设有与所述齿盘匹配的锁齿;
和/或,所述第一控制轮和所述第二控制轮为套有橡胶圈或皮带的转动轮。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壳体包括开设有所述穿插通道的上壳和与所述上壳可拆卸地连接的下壳,所述锁定位、所述解锁位以及所述限制位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下壳。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进一步包括自所述连接臂径向延伸的限位臂;所述操作部壳体进一步具有与所述限位臂匹配的限位槽,所述限位臂被可限位地插入所述限位槽;
所述限位槽具有靠近所述旋转轴线的第一槽底、远离所述旋转轴线的第二槽底以及自所述第一槽底倾斜地延伸至所述第二槽底的限位面;所述限位槽在所述第一槽底处的深度大于所述限位槽在所述第二槽底处的深度;
所述锁定臂错位地轴向连接于所述连接臂,所述限位臂一体地径向连接于所述连接臂;所述限位臂与所述转动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大于所述锁定臂与所述转动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
11.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入部;和
与所述插入部的近端连接的操作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所述的锁定机构,以通过所述锁定机构控制所述插入部的远端转向。
CN202311324945.4A 2023-10-13 2023-10-13 锁定机构和内窥镜 Pending CN1172572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24945.4A CN117257210A (zh) 2023-10-13 2023-10-13 锁定机构和内窥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24945.4A CN117257210A (zh) 2023-10-13 2023-10-13 锁定机构和内窥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57210A true CN117257210A (zh) 2023-12-22

Family

ID=89202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24945.4A Pending CN117257210A (zh) 2023-10-13 2023-10-13 锁定机构和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5721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730843Y2 (ja) 引出し回転型扉用ロックハンドル装置
US7927271B2 (en) Endoscope tool coupling
EP2363074B1 (en) Puncture apparatus with automatic puncture function
JPH0423537B2 (zh)
CN105744898B (zh) 具有可移除的致动元件的外科牵开器
US20220322913A1 (en) Ureteroscope device and method for using of such a device
US7947048B2 (en) Screwdriver for handling a screw in the body of a person or an animal
CN107823751B (zh) 针组件
CN113041476A (zh) 简便型可调弯导管
CN108209848B (zh) 内窥镜摄像头耦合装置
CN117257210A (zh) 锁定机构和内窥镜
CN109975971B (zh) 内窥镜动力锁紧与调节机构及内窥镜持镜系统
AU2016277923B2 (en) Surgical instrument with suction control
CN116831653A (zh) 一种双向自锁机构及微创手术器械
CN217548210U (zh) 一种腹腔镜手术器械及手术机器人
CN105769273A (zh) 腔内切割吻合器用关节转向控制装置
CN219629577U (zh) 锁止机构及内窥镜
US20210332872A1 (en) Rotational drive apparatus with ratcheting mechanism
CN116458827A (zh) 锁止机构及内窥镜
CN214434155U (zh) 一种转向锁定装置及内窥镜
CN216876298U (zh) 一种内窥镜用手柄锁紧装置及内窥镜
US20220339352A1 (en) Needle and housing
CN217090817U (zh) 一种按压旋转的内镜用止血夹
WO2022085761A1 (ja) 医療機器
CN212016414U (zh) 简便型可调弯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