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54661A - 电机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机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54661A
CN117254661A CN202311546607.5A CN202311546607A CN117254661A CN 117254661 A CN117254661 A CN 117254661A CN 202311546607 A CN202311546607 A CN 202311546607A CN 117254661 A CN117254661 A CN 1172546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power supply
piece
connection
driv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466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54661B (zh
Inventor
池峰
郭琳
陈增辉
范义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li Zhizao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oli Zhizao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oli Zhizao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oli Zhizao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4660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546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546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546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546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546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5/00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3/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current collectors with motors or generators, e.g. brush mounting plates or connections to windings; Disposition of current collectors in motors or generators; 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mmut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Linear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机输送系统,包括第一驱动模组、第二驱动模组、接驳驱动模组和动子,接驳驱动模组设置于第一定子与第二定子之间,接驳定子用于与第一定子或第二定子接驳,接驳供电件用于与第一供电件或第二供电件电连接;动子的永磁阵列与第一定子、第二定子或接驳定子磁耦合,动子上设置有执行件和取电件,执行件与取电件电连接,取电件用于与供电件电连接,供电件的端部接驳处均设置有导向件,导向件上的导向部用于为取电件导向。本申请通过在每一供电件的接驳处均设置导向件,以使得导向件不仅可以为取电件的运动提供导向作用,而且还可以使得取电件在进行接驳运动的过程中一直处于稳定的导电状态。

Description

电机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流输送线被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物流线不再仅局限于产品的运输,一些加工设备,例如机械手,机器人等需要移动作业的设备通常也可以放在输送线上进行移动作业,但此类设备通常需要供电才能进行正常作业。在相关技术中,输送线具有接驳位置,当输送线中的定子进行接驳时,输送线中的供电装置有可能会出现接驳错位或偏移的情况,从而导致取电器的位置偏移,影响供电装置的供电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输送系统,使得定子在接驳时,导向件可以为取电件提供导向作用,从而提高取电件在接驳处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输送系统,包括第一驱动模组、第二驱动模组、接驳驱动模组和动子,第一驱动模组包括沿输送方向排布的第一定子及第一供电件;第二驱动模组与第一驱动模组间隔设置,第二驱动模组包括沿输送方向排布的第二定子及第二供电件;接驳驱动模组设置于第一定子与第二定子之间,接驳驱动模组包括接驳定子、接驳供电件和运动轨道,接驳定子及接驳供电件均与运动轨道滑动连接,以使接驳定子及接驳供电件能够与第一驱动模组或第二驱动模组接驳,当接驳定子与第一定子接驳时,接驳供电件与第一供电件电连接,当接驳定子与第二定子接驳时,接驳供电件与第二供电件电连接;动子包括永磁阵列,永磁阵列与第一定子、第二定子或接驳定子磁耦合,以驱动动子沿输送方向滑动,动子上设置有执行件和取电件,执行件与取电件电连接,取电件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刷头和第二刷头,第一刷头与第二刷头之间具有第一间距;
其中,第一供电件、第二供电件及接驳供电件用于与取电件电连接,且第一供电件、第二供电件及接驳供电件的接驳处均设置有导向件,导向件用于为取电件导向,导向件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和导向部,连接部的内侧设置有导电铜片,导电铜片用于外接电源,导向部用于为取电件导向;当接驳定子与第一定子接驳,或者接驳定子与第二定子接驳时,相邻两个导向部相互接触,且相邻两个连接部之间具有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模组与第二驱动模组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驱动模组与第二驱动模组还沿垂直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驱动模组、接驳驱动模组以及第二驱动模组沿水平方向依次设置,第一供电件设置于第一定子的下方,第二供电件设置于第二定子的下方,接驳供电件设置于接驳定子的下方。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模组与第二驱动模组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驱动模组沿竖直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第二驱动模组也沿竖直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接驳驱动模组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一驱动模组接驳,接驳驱动模组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二驱动模组接驳,接驳驱动模组能够沿竖直方向运动,以与不同的第一驱动模组及/或第二驱动模组接驳。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接驳驱动模组还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电机具有第一轨道和第一运动件,第一轨道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运动件上设置有承载部,第一运动件与第一轨道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以带动承载部沿竖直方向移动;第二电机设置于承载部,第二电机具有第二轨道和第二运动件,第二轨道沿水平方向延伸,接驳定子设置于第二运动件,第二运动件与第二轨道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以带动接驳定子沿水平方向移动。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供电件、第二供电件以及接驳供电件均为滑触线或导电导轨;或者,第一供电件、第二供电件以及接驳供电件均为第一线圈,第一线圈用于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取电件包括第二线圈,第二线圈与第一线圈相对间隔设置,动子带动第二线圈沿输送方向移动。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机输送系统还包括光纤、第一输电线和第二输电线,光纤串联第一定子、接驳定子以及第二定子;第一输电线串联第一定子、接驳定子以及第二定子;第二输电线串联所有的第一供电件、第二供电件以及接驳供电件。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机输送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和第三控制器第一控制器与第一定子信号连接,第一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定子上的电源通断;第二控制器与第二定子信号连接,第二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二定子上的电源通断;第三控制器与接驳定子信号连接,第三控制器用于控制接驳定子上的电源通断。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机输送系统还包括集电件和变压器,集电件设置于动子,取电件通过集电件与执行件电性连接;变压器与集电件以及执行件电连接,变压器用于改变电压的大小以适配执行件的预设工作电压。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第一供电件、第二供电件及接驳供电件的接驳处设置导向件,以使得导向件可以为取电件的运动提供导向作用,从而使得取电件在两个供电件的接驳处的运动更准确;且由于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所以取电件在运动过程中,当第一刷头位于接驳供电件上的导向件时,第二刷头仍位于第一供电件上的导向件,由此使得第一刷头和第二刷头均可以处于导电状态,以保证取电件在进行接驳运动的过程中也一直处于稳定的导电状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机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电机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导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多个导向件对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动子、执行件和取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电机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电机输送系统;
10、第一驱动模组;11、第一定子;12、第一供电件;
20、第二驱动模组;21、第二定子;22、第二供电件;
30、接驳驱动模组;31、接驳定子;32、接驳供电件;33、第一电机;34、第二电机;35、运动轨道;
40、动子;41、永磁阵列;
51、执行件;52、取电件;521、第一刷头;522、第二刷头;53、导向件;531、连接部;532、导向部;533、容纳槽;534、套接部;53a、第一导向件;53b、接驳导向件;54、集电件;
L1、水平方向;L2、竖直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来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相关技术中,机械手、机器人等需要移动作业的设备通常连接有供电装置,可以通过供电装置向此类设备供电,当输送线的定子在接驳时,供电装置会随着设备一起进行接驳移动,有可能会出现供电装置接驳错位或偏移的情况,由此,从而导致取电器的位置偏移,影响供电装置的供电稳定性。
针对上述情况,请参见图1-图4,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电机输送系统1,包括第一驱动模组10、第二驱动模组20、接驳驱动模组30和动子40,第一驱动模组10包括沿输送方向排布的第一定子11及第一供电件12;第二驱动模组20与第一驱动模组10间隔设置,第二驱动模组20包括沿输送方向排布的第二定子21及第二供电件22。第一驱动模组10与第二驱动模组20之间可以并列且间隔设置,或者,第一驱动模组10与第二驱动模组20之间也可以沿竖直方向L2间隔设置。其中,第一定子11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定子11依次拼接以形成一条输送线;同理,第二定子21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定子21依次拼接也可以形成一条输送线。
如图1-图2所示,接驳驱动模组30设置于第一定子11与第二定子21之间,接驳驱动模组30包括接驳定子31、接驳供电件32和运动轨道35,接驳定子31及接驳供电件32均与运动轨道35滑动连接,以使接驳定子31及接驳供电件32能够与第一驱动模组10或第二驱动模组20接驳,也即使得接驳定子31与第一定子11接驳连接,或者使得接驳定子31与第二定子21接驳连接。当接驳定子31与第一定子11接驳时,接驳供电件32与第一供电件12电连接;当接驳定子31与第二定子21接驳时,接驳供电件32与第二供电件22电连接。
动子40包括永磁阵列41,永磁阵列41与第一定子11、第二定子21或接驳定子31磁耦合,第一定子11、第二定子21以及接驳定子31中均设有电枢绕组,电枢绕组可以通过外部电源供电,或者电枢绕组也可以通过对应的供电件供电,动子40中的永磁阵列41与电枢绕组磁耦合,从而通过电流励磁的方式驱动动子40沿输送方向滑动,动子40上设置有执行件51和取电件52,执行件51与取电件52电连接,执行件51可以为机械手、机器人等。
具体地,当动子40位于第一定子11上时,取电件52与第一供电件12电连接,第一供电件12通过取电件52将电能传输到执行件51,以使得执行件51能够工作;随后第一定子11与接驳定子31接驳,此时动子40可以从第一定子11上滑动到接驳定子31上,取电件52跟随动子40一起运动,所以取电件52与接驳供电件32电连接,接驳供电件32通过取电件52将电能传输到执行件51;随后接驳定子31可以带着动子40与第二定子21接驳,此时动子40可以从接驳定子31上滑动到第二定子21上,所以取电件52与第二供电件22电连接,第二供电件22通过取电件52将电能传输到执行件51。
其中,在下文描述中,第一定子11、第二定子21、接驳定子31均可以与动子40磁耦合,以为动子40提供驱动力,因此第一定子11、第二定子21、接驳定子31可以统称为定子;第一供电件12、第二供电件22、接驳供电件32均可以为与取电件52电连接,以为取电件52和执行件51提供电能,因此第一供电件12、第二供电件22、接驳供电件32可以统称为供电件。当不同的定子进行接驳时,不同的供电件也会进行对接,动子40从一个定子滑动到另一个定子上,且取电件52也会跟随动子40滑动,以与不同的供电件电连接,为了使得取电件52在不同的供电件之间滑动时可以更准确稳定,所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第一供电件12、第二供电件22及接驳供电件32的接驳处均设置导向件53,以使得导向件53可以起到为取电件52导向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供电件12、第二供电件22及接驳供电件32中的任意一个供电件都可以与取电件52电连接,当动子40滑动到任意定子上时,取电件52都可以与其中一个供电件电性连接,从而使得供电件为取电件52以及执行件51提供电能。不同的定子在进行接驳时(第一定子11与接驳定子31或者第二定子21与接驳定子31),动子40从一个定子上滑动到另一个定子上,取电件52也从一个定子滑动到另一个定子,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第一供电件12、第二供电件22及接驳供电件32的接驳处设置导向件53,以使得导向件53可以为取电件52的运动提供导向作用,从而使得取电件52的运动更准确,由此提高取电件52在接驳位置处的稳定性,提高取电件52的取电稳定性,也即提高供电件的供电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供电件12、第二供电件22及接驳供电件32与取电件52之间还可以为非直接耦合,例如,第一供电件12、第二供电件22及接驳供电件32均包括第一线圈,取电件52包括第二线圈,第二线圈与第一线圈相对间隔设置,动子40带动第二线圈沿输送方向移动,第一线圈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以产生磁场,第二线圈运动并切割磁场线,产生感应电流,以为执行件51供电。
请参见图4-图7,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导向件53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531和导向部532,连接部531的内侧设置有导电铜片,导电铜片用于外接电源。其中,当接驳定子31与第一定子11接驳,或者接驳定子31与第二定子21接驳时,相邻两个导向部532相互接触。
示例性的,第一供电件12靠近接驳供电件32的端部设有第一导向件53a,接驳供电件32靠近第一供电件12的端部具有接驳导向件53b,第一定子11与接驳定子31接驳时,第一导向件53a以及接驳导向件53b接触,动子40从第一定子11向接驳定子31滑动,此时取电件52依次经过第一供电件12、第一导向件53a、接驳导向件53b到达接驳供电件32上,此时第一导向件53a以及接驳导向件53b为取电件52提供运动路径,从而减少取电件52在两个供电件的对接处发生位置偏移或脱离供电件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531和导向部532均具有容纳槽533,两个容纳槽533相互连通,以供取电件52在两个容纳槽533中滑动,导电铜片设置于容纳槽533的槽内壁。导向部532具有导向斜面,导向斜面从与连接部531的连接处开始向远离连接部531的方向倾斜,导向部532整体呈喇叭状,从而加大两个导向部532对接处的对接面积,使得取电件52可以更容易的通过两个供电件的对接处。其中,导向件53还包括套接部534,套接部534位于连接部531远离导向部532的一侧,且套接部534套接于供电件的端部,以增加导向件53与供电件之间的连接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图7所示,以第一供电件12为例,第一供电件1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同理,第二供电件22及接驳供电件3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每一供电件的端部均设置有导向件53。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导向部532和连接部531均可以为导电轨道,向两者中的任一者通电可以保证电压稳定;或者,导向部532可以采用绝缘塑料材质制备。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7-图8,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取电件52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刷头521和第二刷头522,第一刷头521与第二刷头522之间具有第一间距;当接驳定子31与第一定子11接驳,或者接驳定子31与第二定子21接驳时,相邻两个连接部531之间具有第二间距;其中,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刷头521和第二刷头522均用于与第一供电件12、第二供电件22及接驳供电件32电连接,通过第一刷头521和第二刷头522将供电件上的电能传导至执行件51。以接驳定子31与第一定子11接驳为例,此时第一供电件12上的第一导向件53a与接驳供电件32上的接驳导向件53b对接,动子40在从第一定子11向接驳定子31上滑动的过程中,取电件52也从第一供电件12向接驳供电件32上滑动,当第一刷头521从第一导向件53a的连接部531运动到接驳导向件53b的连接部531上,由于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所以此时第二刷头522仍位于第一导向件53a的连接部531上,也就是说,此时第一刷头521和第二刷头522均处于导电状态,从而可以保证取电件52在运动过程中一直处于导电状态。
请参见图1-图5,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供电件12设置于第一定子11的下方,第二供电件22设置于第二定子21的下方,接驳供电件32设置于接驳定子31的下方,也就是说,第一定子11、第二定子21与接驳定子31拼接形成第一输送线,第一供电件12、第二供电件22以及接驳供电件32均位于第一输送线的下方。
示例性的,第一供电件12沿竖直方向L2设置于第一定子11的下方;第二供电件22沿竖直方向L2设置于第二定子21的下方;接驳供电件32沿竖直方向L2设置于接驳定子31的下方,由此永磁阵列41与取电件52也沿竖直方向L2设置。其中,第一输送线的整体形状可以设置为直线形、封闭方形或环形。
请参见图1,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模组10与第二驱动模组20沿水平方向L1间隔设置,且第一驱动模组沿竖直方向L2排列设置有多个,第二驱动模组也沿竖直方向L2排列设置有多个;接驳驱动模组30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一驱动模组10接驳,接驳驱动模组30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二驱动模组20接驳。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模组10与第二驱动模组20沿竖直方向L2间隔设置,且第一驱动模组以及第二驱动模组沿水平方向L1排列设置有多个。
具体的,以第一驱动模组10与第二驱动模组20沿水平方向L1间隔设置,且第一驱动模组10以及第二驱动模组20沿竖直方向L2排列设置有2个为例,则第一驱动模组10以及第二驱动模组20可以沿竖直方向L2分为上层和下层,当接驳驱动模组30与上层的第一驱动模组10以及第二驱动模组20接驳时,则上层的第一定子11、第二定子21与接驳定子31拼接形成第一条完整的输送线;当接驳驱动模组30与下层的第一驱动模组10以及第二驱动模组20接驳时,则下层的第一定子11、第二定子21与接驳定子31拼接形成第二条完整的输送线。由此使得接驳驱动模组30可以与不同的第一驱动模组10及/或第二驱动模组20接驳,在不同的位置形成完整的输送线。
需要说明的是,接驳驱动模组30的数量为一个时,接驳驱动模组30可以选择性的与第一驱动模组10或第二驱动模组20中的任意一个进行接驳;或者,接驳驱动模组30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为输送线上的动子40进行排序、缓存等操作,当多个接驳驱动模组30中的一个与上层的第一驱动模组10以及第二驱动模组20接驳时,剩余的接驳驱动模组30仍可保证下层的第一驱动模组10以及第二驱动模组20处于接驳状态(可输送状态),从而能够保证上层和下层的输送线在接驳后输送的连续性,由此提高了输送效率。以接驳驱动模组30具有3个为例,上层的第一驱动模组10以及第二驱动模组20与第一个接驳驱动模组30接驳,下层的第一驱动模组10以及第二驱动模组20与第二个接驳驱动模组30接驳,当需要将位于下层的动子40输送至上层时,则可以将第二个接驳驱动模组30移动到与上层的第一驱动模组10以及第二驱动模组20接驳,此时,第三个接驳驱动模组30与下层的第一驱动模组10以及第二驱动模组20接驳,由此上下两层的输送线均处于可输送状态。
请参见图1-图2和图9-图10,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接驳驱动模组30还包括第一电机33和第二电机34,第一电机33具有第一轨道和第一运动件,第一轨道沿竖直方向L2延伸,第一运动件上设置有承载部,第一运动件与第一轨道沿竖直方向L2滑动连接,以带动承载部沿竖直方向L2移动;第二电机34设置于承载部,第二电机34具有第二轨道和第二运动件,第二轨道沿水平方向L1延伸,接驳定子31设置于第二运动件,第二运动件与第二轨道沿水平方向L1滑动连接,以带动接驳定子31沿水平方向L1移动。其中,承载部使得第二电机34以及接驳定子31的运动更稳定。
此时的第一驱动模组10以及第二驱动模组20可以沿竖直方向L2分为上层和下层,第一运动件通过带动承载部沿竖直方向L2移动,从而带动第二电机34以及接驳定子31沿竖直方向L2移动,以便于接驳定子31在同层内沿竖直方向L2与第一定子11或第二定子21接驳;第二运动件可以带动接驳定子31沿水平方向L1移动,以便于接驳定子31在不同层内与第一定子11或第二定子21接驳。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模组10与第二驱动模组20可以沿竖直方向L2间隔排列,也即第一驱动模组10在第二驱动模组20上方,接驳驱动模组30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一驱动模组10以及第二驱动模组20的相对两侧;当一个接驳驱动模组30与第一驱动模组10对接时,另一个接驳驱动模组30与第二驱动模组20对接。若两个接驳驱动模组30需要更换位置时,位于上方的接驳驱动模组30先沿水平方向L1向远离第一驱动模组10的方向移动,同时,位于下方的接驳驱动模组30也沿水平方向L1向远离第二驱动模组20的方向移动;然后,位于上方的接驳驱动模组30沿竖直方向L2向靠近第二驱动模组20的方向移动,同时,位于下方的接驳驱动模组30也沿竖直方向L2向靠近第一驱动模组10的方向移动;最后,两个接驳驱动模组30均向靠近对应驱动模组的方向移动,由此实现两个接驳驱动模组30更换位置。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供电件12、第二供电件22以及接驳供电件32均为滑触线,滑触线可以用于给输送线上的移动设备进行供电,在电机输送系统1中,由于动子40移动,需要不断地变换位置,在每一个不同的位置处,为保证动子40上执行件51工作的稳定性,本申请实施例设置滑触线来为执行件51供电,以使得执行件51可以不间断地获得电能。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供电件12、第二供电件22以及接驳供电件32均为导电导轨,导电导轨上可以设置有通电导线,通电导线通电进而使得导电导轨带电,以通过取电件52为动子40上的执行件51供电。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供电件12、第二供电件22以及接驳供电件32均为第一线圈(图中未示出),第一线圈用于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取电件52包括第二线圈(图中未示出),第二线圈与第一线圈相对间隔设置,动子40带动第二线圈沿输送方向移动。
其中,取电件52与第一供电件12、第二供电件22以及接驳供电件32之间为非接触式供电,第一线圈通电之后产生磁场,然后动子40带动第二线圈运动并切割磁场线,从而产生感应电流,为动子40上的执行件51供电。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机输送系统1还包括光纤、第一输电线和第二输电线(图中均未示出),光纤串联第一定子11、接驳定子31以及第二定子21;第一输电线串联第一定子11、接驳定子31以及第二定子21;第二输电线串联所有的第一供电件12、第二供电件22以及接驳供电件32。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定子11、接驳定子31以及第二定子21都是通过第一输电线通电,第一供电件12、第二供电件22以及接驳供电件32都是通过第二输电线通电,所以定子与供电件是通过不同的输电线来进行通电的。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第一输电线和第二输电线的具体数量不做限制,例如,第一定子11、接驳定子31以及第二定子21可以分别通过三根第一输电线通电,也可以一起通过一根第一输电线通电;同理,第一供电件12、第二供电件22以及接驳供电件32可以分别通过三根第二输电线通电,也可以一起通过一根第二输电线通电。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机输送系统1还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和第三控制器(图中均未示出),第一控制器与第一定子11信号连接,第一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定子11上的电源通断;第二控制器与第二定子21信号连接,第二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二定子21上的电源通断;第三控制器与接驳定子31信号连接,第三控制器用于控制接驳定子31上的电源通断。
请参见图1-图4,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机输送系统1还包括集电件54和变压器(图中未示出),集电件54设置于动子40,取电件52通过集电件54与执行件51电性连接,取电件52从供电件上导出的电能可以存储到集电件54中,然后集电件54将电能传导到执行件51,集电件54可以保证供电稳定性;变压器与集电件54以及执行件51电连接,对于不同的执行件51而言,所需的工作电压大小也不相同,变压器可以改变电压的大小,从而使得输出电压适配执行件51的预设工作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输送系统1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设置于动子40或执行件51,且与执行件51电性连接,控制器可以控制执行件51来实现不同的功能,控制器还可以对变压器的输出电压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电机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驱动模组,包括沿输送方向排布的第一定子及第一供电件;
第二驱动模组,与所述第一驱动模组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驱动模组包括沿输送方向排布的第二定子及第二供电件;
接驳驱动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一定子与所述第二定子之间,所述接驳驱动模组包括接驳定子、接驳供电件和运动轨道,所述接驳定子及所述接驳供电件均与所述运动轨道滑动连接,以使所述接驳定子及所述接驳供电件能够与所述第一驱动模组或所述第二驱动模组接驳,当所述接驳定子与所述第一定子接驳时,所述接驳供电件与所述第一供电件电连接,当所述接驳定子与所述第二定子接驳时,所述接驳供电件与所述第二供电件电连接;
动子,包括永磁阵列,所述永磁阵列与所述第一定子、所述第二定子或所述接驳定子磁耦合,以驱动所述动子沿输送方向滑动,所述动子上设置有执行件和取电件,所述执行件与所述取电件电连接,所述取电件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刷头和第二刷头,所述第一刷头与所述第二刷头之间具有第一间距;
其中,所述第一供电件、所述第二供电件及所述接驳供电件用于与所述取电件电连接,且所述第一供电件、所述第二供电件及所述接驳供电件的接驳处均设置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和导向部,所述连接部的内侧设置有导电铜片,所述导电铜片用于外接电源,所述导向部用于为所述取电件导向;
当所述接驳定子与所述第一定子接驳,或者所述接驳定子与所述第二定子接驳时,相邻两个所述导向部相互接触,且相邻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具有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模组与所述第二驱动模组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驱动模组与所述第二驱动模组还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模组、所述接驳驱动模组以及所述第二驱动模组沿所述水平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供电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定子的下方,所述第二供电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定子的下方,所述接驳供电件设置于所述接驳定子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模组与所述第二驱动模组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驱动模组沿竖直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驱动模组也沿竖直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
所述接驳驱动模组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驱动模组接驳,所述接驳驱动模组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驱动模组接驳,所述接驳驱动模组能够沿所述竖直方向运动,以与不同的所述第一驱动模组及/或所述第二驱动模组接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驳驱动模组还包括:
第一电机,具有第一轨道和第一运动件,所述第一轨道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运动件上设置有承载部,所述第一运动件与所述第一轨道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以带动所述承载部沿竖直方向移动;
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承载部,所述第二电机具有第二轨道和第二运动件,所述第二轨道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接驳定子设置于所述第二运动件,所述第二运动件与所述第二轨道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以带动所述接驳定子沿水平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件、所述第二供电件以及所述接驳供电件均为滑触线或导电导轨;或者,
所述第一供电件、所述第二供电件以及所述接驳供电件均为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用于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取电件包括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第一线圈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动子带动所述第二线圈沿输送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输送系统还包括:
光纤,串联所述第一定子、所述接驳定子以及所述第二定子;
第一输电线,串联所述第一定子、所述接驳定子以及所述第二定子;
第二输电线,串联所有的所述第一供电件、所述第二供电件以及所述接驳供电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输送系统还包括:
第一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定子信号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定子上的电源通断;
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第二定子信号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定子上的电源通断;
第三控制器,与所述接驳定子信号连接,所述第三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接驳定子上的电源通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输送系统还包括:
集电件,所述集电件设置于所述动子,所述取电件通过所述集电件与所述执行件电性连接;
变压器,所述变压器与所述集电件以及所述执行件电连接,所述变压器用于改变电压的大小以适配所述执行件的预设工作电压。
CN202311546607.5A 2023-11-20 2023-11-20 电机输送系统 Active CN1172546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46607.5A CN117254661B (zh) 2023-11-20 2023-11-20 电机输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46607.5A CN117254661B (zh) 2023-11-20 2023-11-20 电机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54661A true CN117254661A (zh) 2023-12-19
CN117254661B CN117254661B (zh) 2024-02-20

Family

ID=89135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46607.5A Active CN117254661B (zh) 2023-11-20 2023-11-20 电机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5466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91820A (zh) * 2024-02-04 2024-03-12 果栗智造(上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电机系统
CN117833499A (zh) * 2024-03-06 2024-04-05 果栗智造(上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磁驱电机系统及其换向定子模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8200546U (zh) * 2022-09-16 2023-01-03 上海果栗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接驳装置及输送装置
CN219488647U (zh) * 2023-03-20 2023-08-08 上海果栗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输送线
CN116946723A (zh) * 2022-12-08 2023-10-27 上海果栗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输送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8200546U (zh) * 2022-09-16 2023-01-03 上海果栗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接驳装置及输送装置
CN116946723A (zh) * 2022-12-08 2023-10-27 上海果栗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输送线装置
CN219488647U (zh) * 2023-03-20 2023-08-08 上海果栗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输送线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91820A (zh) * 2024-02-04 2024-03-12 果栗智造(上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电机系统
CN117691820B (zh) * 2024-02-04 2024-04-26 果栗智造(上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电机系统
CN117833499A (zh) * 2024-03-06 2024-04-05 果栗智造(上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磁驱电机系统及其换向定子模组
CN117833499B (zh) * 2024-03-06 2024-05-17 果栗智造(上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磁驱电机系统及其换向定子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54661B (zh) 2024-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254661B (zh) 电机输送系统
US1030079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power to a moving element
US6274952B1 (en) Closed-path linear motor
US1171597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actless power transfer in a linear drive system
US5965963A (en) Linear motor with a plurality of stages independently movable on the same path
EP2691319B1 (en) Pallet-based position adjustment system
KR100568405B1 (ko) 무접촉 전력 전송 장치를 구비한 전기 텔퍼
CN109167503B (zh) 低压直线电机、电机模组、流水线体、系统及控制方法
KR101480785B1 (ko) 반송 시스템
US20130232779A1 (en) Unit configuration type machine tool, conveyance apparatus and processing equipment
CN218464742U (zh) 一种输送装置
CN116946723B (zh) 输送线装置
US20220363137A1 (en) System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to a mobile robot
CN214417934U (zh) 一种采用磁驱动环形线体的非标焊接设备
CN217063512U (zh) 一种独立型驱动一体高精度运输平台
CN117879251A (zh) 一种柔性轨道传输系统中二级执行器的供电装置
JP5836700B2 (ja) 基板用作業装置
JPH0374105A (ja) 電気エネルギー伝達装置およびその装置のエネルギー受取り側が無人移動車または作業体に用いられた給電システム
JP2003163128A (ja) 非接触給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