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53491A - 车辆智能营销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车辆智能营销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53491A
CN117253491A CN202210643266.2A CN202210643266A CN117253491A CN 117253491 A CN117253491 A CN 117253491A CN 202210643266 A CN202210643266 A CN 202210643266A CN 117253491 A CN117253491 A CN 1172534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person
voice
controlling
voice inter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4326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teo Connect Nan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teo Connect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teo Connect Nan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teo Connect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4326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5349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1961 priority patent/WO2023236691A1/en
Priority to US18/516,921 priority patent/US20240161748A1/en
Publication of CN1172534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534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17/00Speaker identification or verification techniques
    • G10L17/22Interactive procedures; Man-machine interfa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06Q30/0281Customer communication at a business location, e.g. providing product or service information, consulting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25/00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 G10L25/48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
    • G10L25/51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 for comparison or discrimination
    • G10L25/63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 for comparison or discrimination for estimating an emotional st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Fina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Psychiatry (AREA)
  • Hospice & Palliative Car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智能营销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识别到人员靠近车辆,车辆的车外语音交互系统从待机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以及控制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基于预设的营销策略与人员进行语音交互。通过上述方案,利用车辆的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实现车辆的智能营销,扩展车辆了的功能,使车辆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提供服务。

Description

车辆智能营销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智能营销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的功能、性能以及智能化程度也在逐渐提高。如何使汽车更好地为人们提供服务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车辆智能营销方法,其优势在于通过利用车辆的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实现车辆与车外人员的语音交互,从而使车辆更好地为人们提供服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车辆智能营销方法包括:响应于识别到人员靠近车辆,车辆的车外语音交互系统从待机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以及控制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基于预设的营销策略与所述人员进行语音交互。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通讯连接。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所述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的车辆智能营销方法。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上述的车辆智能营销方法。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智能营销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S110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智能营销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S230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智能营销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智能营销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第五实施方式的车辆智能营销方法的流程图;
图8A是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面板发声模块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8B是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面板发声模块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声场跟随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生物传感器定位跟随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影像跟随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3是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除非有相反的明确教导,否则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域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尤其不表示任何的先后顺序。
还应理解的是,诸如“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等表述在本说明书中是开放性而非封闭性的表述,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和/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措辞(包括工程术语和科技术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除非本申请中有明确的说明,否则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词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的意义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另外,除非明确限定或与上下文相矛盾,否则本申请所记载的方法中包含的具体步骤不必限于所记载的顺序,而可以任意顺序执行或并行地执行。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车辆智能营销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识别到人员靠近车辆,所述车辆的车外语音交互系统从待机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以及控制所述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基于预设的营销策略与所述人员进行语音交互。通过上述方案,利用车辆的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实现车辆的智能营销,扩展车辆了的功能,使车辆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提供服务。
在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车辆10可包括但不限于设置在车内和/或车外的一个或多个图像传感器(例如摄像头411)、音频传感器(例如,麦克风412)、生物传感器(例如ToF传感器413)、振动传感器。摄像头可被配置为从车辆的内部环境或车辆的周围环境中采集图像信息,示例性的,摄像头具有AI识别功能。音频传感器可被配置成从车辆的内部环境或车辆的周围环境中采集声音。生物传感器可被配置成从车辆的内部环境或车辆的周围环境中采集生物信息,例如是否有人员靠近车辆以及人员与车辆的相对位置关系等。振动传感器可被配置成感知车辆的振动信息。如图8A和图8B所示,车辆10还可包括设置在车内和/或车外的一个或多个发声部件,例如音响等。示例性的,对于设置在车外的发声部件可采用面板发声模块。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面板发声模块可以是压电面板发声模块。示例地,如图8A所示,压电面板发声模块可以包括压电陶瓷扬声器。压电陶瓷扬声器可以包括电极片211,其被配置为接收来自驱动电路的激励电压。电极片可以是一对正负极电极片。压电陶瓷扬声器还可以包括压电陶瓷212,其被配置为在通过电极片接收的激励电压的作用下产生横向或者纵向伸长或收缩。其中,激励电压可以是极性交替变化的高频方波,因此压电陶瓷212将在该极性交替变化的方波的作用下产生机械形变,即伸长或收缩。此外,压电陶瓷212可以是横向或纵向极化的压电陶瓷212,从而在激励电压的作用下产生横向或者纵向的机械形变。压电陶瓷扬声器还可以包括振动板213,其与压电陶瓷212贴合,并且随着压电陶瓷212的伸长或收缩而产生振动。通过这种方式,压电陶瓷扬声器将输入的激励电压转换为振动,从而发出语音。振动板213可以与车门面板等器件贴合以带动车门面板等器件振动。
压电陶瓷扬声器还可以包括振动垫片214,其位于振动板213和车门面板等器件之间。示例地,振动垫片214可以是用于粘合振动板213和车门面板的胶。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电陶瓷扬声器可以包括多个压电陶瓷212和相对应的多对电极片211。例如,可以在振动板213的上下两侧各设置一个压电陶瓷212,并且使得二者在各自的电极片的作用下沿相反方向伸长或收缩,从而进一步增强振动效果。通过面板发声模块向外发声,使得车辆的发声声场更广。
在本申请的一个示例中,如图8B所示,面板发声模块可以设置于车辆的车门面板143、引擎盖144、后备箱盖145、车顶盖148、车底盘141、后视镜142、前保险杠146和后保险杠147中的至少之一。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面板发声模块还可为电磁式面板发声模块或传统扬声器。
车辆的控制系统包括必要的硬件(例如,处理器、存储器、存储装置)和软件(例如,操作系统、营销策略安排程序、声纹识别程序、面部识别程序等),以通过传感器接收人员的语音和/或姿态等信息,处理所接收的信息,并规划与人员进行语音交互的营销策略。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传感器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感知车辆内部人员发出的指令,例如通过麦克风接收语音指令等。或者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感知车辆周围的环境信息,用于辅助驾驶员驾驶车辆等,例如,通过生物传感器感知道路上处于车辆周围的行人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包括至少一个音频传感器和发声部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预设的营销策略例如为树形结构数据,可包括多个叶节点,每一所述叶节点用于描述所述标准问题,每一所述叶节点包括至少一个子节点,子节点用于描述所述标准问题的标准答案。车辆的控制系统可根据人员的应答语音形成标准问题,并基于标准问题选取与该应答语音相对应的标准答案后输出标准答案的语音。
在未识别到人员靠近时,车辆的车外语音系统处于待机状态,当识别到有人员靠近车辆时,车辆的车外语音交互系统从待机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本申请上述方法的执行主体可基于预设的营销策略控制处于工作状态的车外语音交互系统与车外的人员进行语音交互。
在车辆实现智能营销功能的前提下,本申请的车辆可用于车辆的自我销售、车辆自主售卖物品、共享汽车、物品快递助手等场景中。与此对应的,根据车辆的应用场景的不同,语音销售策略例如包括针对车辆自身的自我销售策略、针对物品售卖的物品售卖策略、针对共享汽车的共享服务策略以及针对物品寄送的寄送服务策略等。
如图1所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车辆智能营销方法1000。如图1所示,在车辆智能营销方法1000包括如下步骤:
S110,响应于识别到人员靠近车辆,车辆的车外语音交互系统从待机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以及
S120,控制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基于预设的营销策略与人员进行语音交互。
应理解的是,在车辆智能营销方法1000中所示的步骤不是排它性的,还可以在所示步骤中的任何步骤之前、之后或之间执行其它步骤。此外,上述步骤中的一些步骤可以是同时地执行的或者可以是按照不同于图1所示的顺序执行的。下面结合图1至图2进一步描述上述的步骤S110至S12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10中,响应于识别到人员靠近车辆,车辆的车外语音交互系统从待机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还包括:响应于识别到人员靠近车辆,获取人员的身份特征,身份特征至少包括生物特征和/或外貌特征。在此情况下,步骤S120中,控制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基于预设的营销策略与人员进行语音交互包括:控制车外语音交互系统以与身份特征相匹配的声音特征发出与身份特征相匹配的销售语音。
具体而言,当车辆处于自我销售的场景中时,具有不同身份特征的人员对车辆的需求是不同的,例如,对于部分男性而言,他们或许更加注重于了解车辆的动力性能以及制动性能等。例如动力系统为油动、电动或者混动等动力形式、采用何种发动机或者制动系统、油耗或者续航等。对部分女性而言,她们或许更加注重于了解车辆的品牌、外观、智能化程度、性价比、内部空间等。因此,当识别到人员靠近车辆时还需进一步获取该人员的生物特征和/或外貌特征,从而确定出最能吸引该人员注意力的焦点信息,进而有针对性的发出销售语音以引起该人员对车辆的兴趣,提高销售出该车辆的概率。
当车辆处于物品售卖的场景中时,可根据靠近车辆的人员的身份特征判断靠近车辆的人员是否与售卖物品的适用对象相一致,如果相一致,则可主动发出介绍售卖物品的语音,如果不一致,则将该人员忽略。还可以的,当车辆售卖的商品种类众多时,也可根据不同的人员身份特征基于营销策略调取与该人员身份特征相匹配的物品的介绍信息从而发出销售语音。如果当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发出的语音后,接收到了车外人员的语音应答信息,则根据语音应答信息基于营销策略与车外人员进一步地进行语音交互。
可选的方案中,物品售卖的场景可应用于多个场合,示例性的,当车辆的车主欲出售例如房屋、车辆等商品时,可在车辆的控制系统中录入与出售商品相关的信息以生成智能销售策略。例如还可询问车外人员是否现场看房或看车等。房屋的介绍信息例如可包括房屋的建设年代、房屋的格局以及与该房屋对应的学区信息等,车辆的介绍信息例如可包括车辆的动力、外观等信息。可以理解的是,该车辆的营销策略中并不仅限于销售该车辆本身。
示例性的,还可配合车辆的外部摄像头或投影仪等将售卖物品的图像或视频信息投射至路面或墙面之上,以吸引车外人员的注意力。
示例性的,还可配合设置在车身上的屏幕等,将售卖物品的信息展示向车外用户。
此外,对于年龄较大的人员来讲,根据老人年龄状态下的反应速度、听力水平等调整语音的音色、音速等声音特征以取得较好的人机交互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步骤S110中,响应于识别到人员靠近车辆,车辆的车外语音交互系统从待机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还包括:
S111,响应于识别到人员靠近车辆,确定出人员是否属于预设人员;以及
S112,响应于确定出人员为非预设人员,车辆的车外语音交互系统从待机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
示例性的,当车辆处于自我销售的场景下,则预设人员例如可为车辆的销售人员,店铺工作人员以及车主等人员。当车辆处于物品售卖场景下,则预设人员例如可为车主。当车辆处于共享服务场景下,则预设人员例如可为车辆的维护人员等。
上述方案可避免由于预设人员靠近车辆时触发车外语音交互系统的误触发情况。
示例性的,可预先将预设人员的声纹特征和/或面部图像等信息储存在控制系统中,然后可通过声纹识别、面部识别等方式将预设人员排除在能够触发车外语音交互系统的范围之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车外语音唤醒方式、车外生物感应方式、车身振动感应方式、车外图像识别方式中的至少一项识别到人员靠近车辆。
具体而言,当车辆处于待机状态时,可以通过车外语音唤醒,激活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及座舱车机。和/或,通过车外生物传感器(如TOF传感器)检测到车外人员在车辆旁边并驻留,主动激活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及座舱车机。和/或,当车外人员敲击车外侧的振动传感器,期望主动与车辆进行沟通,此时振动传感器会激活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及座舱车机。和/或,当车辆处于开启状态,并且车内没有人员时,车外摄像头或者车外360摄像头,可以主动检测到外部人员,在识别到陌生人员后,通知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切换至工作状态并与陌生人员主动进行语音交互。
以下以车辆的自我销售场景为例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如图3所示,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车辆智能营销方法2000。如图3所示,在车辆智能营销方法2000包括如下步骤:
S210,响应于识别到人员靠近车辆,车辆的车外语音交互系统从待机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
S220,获取人员相对于车辆的方位信息并根据方位信息确定出人员对车辆感兴趣的位置;
S230、基于营销策略获取与人员对车辆感兴趣的位置相对应的介绍信息,并控制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发出基于介绍信息的销售语音。
上述步骤S210别与上述参照图1和图2所描述的步骤S110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而言,当人员靠近车辆并在车辆周围驻留时,可在步骤S220中获取当前时间该人员相对于车辆的方位信息,从而确定出该人员对车辆的感兴趣的位置。
例如,当人员位于车辆的车尾位置处时,可确定出该人员对车辆的倒车雷达感兴趣,此时,在步骤S230中,可基于倒车雷达在营销策略中获取有关倒车雷达的介绍信息,并通过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发出关于倒车雷达的介绍信息。还例如,当人员位于车辆的车头位置处时,可确定出该人员对车辆的动力系统感兴趣,此时,可在步骤S230中基于动力系统在营销策略中获取有关动力系统的介绍信息,例如,发动机或者电池续航等的介绍信息,并通过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发出该介绍信息。还例如,当人员位于车辆的后视镜位置处时,可确定出该人员对车辆的后视镜是否可以自动起收或者是否具有迎宾灯等功能感兴趣,此时,可在步骤S230中基于后视镜在营销策略中获取有关后视镜的功能的介绍信息,并通过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发出该的介绍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20中获取人员相对于车辆的方位信息包括:采用声场跟随或者生物传感器定位跟随或者影像跟随的方式获取人员相对于车辆的方位信息。
示例性的,当采用声场跟随的方式获取人员相对于车辆的方位信息时,如图9所示,可基于分贝与距离的关系,利用车外麦克风412检测到的车外人员说话的声压等级初步推算出麦克风412与车外人员50之间的距离a和b。由于车辆10外部车身上设置的多个麦克风412之间间距是固定的,例如c或d,此时,车外人员50与两麦克风412可大致组成一三角形的布局(a、b和c组成的三角形)。然后可以利用三角形原理,推算出车外人员50当前的说话方位及与车辆10之间的距离。
当采用生物传感器定位跟随的方式获取人员相对于车辆的方位信息时,如图10所示,利用车外ToF传感器413探知车外人员50的距离及方位。ToF传感器413是通过测量超声波、微波、光等信号在发射器和反射器之间的“飞行时间”来计算出两者之间距离的传感器。ToF传感器413种类很多,使用较多的是通过红外或者激光进行测距的ToF传感器。此外,由于ToF传感器413的探测角度是达不到180度的,通常是60度或更少,因此需要在车辆10的外部一侧安装多个ToF传感器。车外ToF传感器可以探测小于10米的车外人员50的驻留,当车外人员50离车辆较近时,可以检测到车外人员50的移动以及在车外驻留的方位及距离。
当采用影像跟随的方式获取人员相对于车辆的方位信息时,如图11所示,利用车外360摄像头或者车外摄像头411可以检测到车外人员50相对于车辆10距离以及方位。此外,利用车外摄像头360还可以识别车外人员的身体姿势,譬如手指的指向,头部的朝向等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步骤S230中还包括:
S231、确定出人员针对销售语音是否具有情绪变化;以及
S232、响应于人员的情绪发生变化,根据人员的情绪变化调整通过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发出销售语音。
上述通过人员的情绪反馈调整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发出销售语音可提高人机交互效果。
可选的,在车外语音交互系统与人员进行语音交互的过程中,还可通过检测人员的面部表情、声音特征、动作姿态等能够具体的反映人员情绪的信息中确定出人员针对销售语音是否具有情绪变化。其中,情绪变化信息可包括但不限于正向波动、负向波动和平滑波动。可以理解的是,正向波动为积极波动,表征该人员逐渐满意于销售语音当前时刻介绍的有关车辆的信息,具有较好的体验;负向波动为消极波动,表征该人员逐渐失望于销售语音当前时刻介绍的有关车辆的信息,具有较差的体验;平滑波动为平常波动,表征该客户对销售语音当前时刻介绍的有关车辆的信息既没有体现出失望、也没有体现出满意,属于中性态度。
示例性的,面部表情特征、声音特征、动作姿态等识别结果可包括:高兴、兴奋、气愤、悲伤、惊奇、失望。根据日常习惯推断出,高兴、兴奋、惊奇代表积极情绪,而气愤、悲伤、失望代表消极情绪。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响应于人员的情绪发生变化,根据人员的情绪变化调整通过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发出销售语音包括:响应于检测到人员出现正向情绪变化,获取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发出的销售语音中与正向情绪变化对应的目标语音内容;基于营销策略获取与目标语音内容相对应的介绍信息;以及控制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发出基于介绍信息的销售语音。
具体而言,当确定出该人员对销售语音的情绪变化为正向情绪变化时,可大致确定出该人员对该销售语音的内容较为满意。然后,根据情绪变化的时间节点确定出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发出的销售语音中与正向情绪变化对应的目标语音内容,实现了准确地用户需求分析,并有效地进行车辆介绍,提高车辆对客户的“粘性”,有利于将该人员发展为潜在客户,提高销售成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230控制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基于预设的营销策略与人员进行语音交互之后,如图3所示,车辆智能营销方法2000还包括:
S240,控制车辆的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发出询问人员是否进入车辆内部的语音;以及
S250,响应于接收到人员应答确认进入车辆内部的语音,控制车辆的车门解锁。
具体而言,车辆座舱成为车辆产业链的角逐点,主要原因受消费者需求意向与购车决策变化的驱动。
首先,消费者对座舱功能的需求维度升级。随着汽车网联化的发展,座舱作为消费者驾乘体验最直接的触点,对座舱的需求已经不仅局限在“安全”、“舒适”阶段,而需要更多智能化的座舱体验,如导航、社交、娱乐等,希望用这些便捷和人性化的服务切实解决驾乘中的需求。其次,消费者需要更人性化的“第三空间”。如今,“两点一线”是当今社会最常见的生活常态。如果说家庭和公司这“两点”构成了人们生活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座舱这条“线”就是当之无愧的第三空间。与第一、第二空间相比,座舱具备移动性和更加标准化的特点,特别适合作为私有化的生活空间存在,良好的座舱空间可以提升用户的满足感。再者,消费者已将智能座舱作为重要的购车考量。据最新的调研结果,座舱智能科技配置水平是仅次于安全配置的第二大类关键要素,其重要程度已超过动力、空间与价格等传统购车关键要素。尤其是年龄位于25-35岁的年轻人当中,有51%的人表示将座舱的智能化水平作为其购车的重要参考因素,甚至有28%的人将座舱的智能化水平视为其购车时的首要参考因素。随着汽车产业从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用户话语权不断提升,用户驱动产品设计、用户定义智能座舱体验的模式将成为主流。
因此,在介绍车辆的性能或者外观等信息后,可控制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发出询问是否进入车内体验的邀请语音。当接收到人员应答确认进入车辆内部的语音后,控制车辆的车门解锁,以使人员进入车内,进一步沉浸式地了解车辆座舱内的配置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安全性能,可在接收到人员应答确认进入车辆内部的语音后,通知车辆的销售人员,由车辆的销售人员解锁车门。或者,还可在确认该人员的个人信息后解锁车门。示例性的,该人员可以通过扫一扫车辆上给出的二维码的方式,在输入信息后,获得上车的授权。需要说明的是,在接收该人员输入的信息时,采用开放隐私算法例如联邦学习算法等保障输入信息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50控制车辆的车门解锁之后,如图3所示,车辆智能营销方法2000还包括:
S260,获取人员在车辆内部的位置信息和/或姿态信息,基于营销策略获取与所人员在车辆内部的位置信息和/或姿态信息相对应的介绍信息;以及
S270、控制车辆的车内语音交互系统发出基于介绍信息的销售语音。
可选的方式中,在步骤S260中利用车内的摄像头探测车内人员的位置,头部姿势以及眼部注视方向,从而判定车内人员关注的车内部件。
示例性的,当人员落座在驾驶位时,可就智能驾驶的过程做相关介绍,例如,抬头显示(AR-HUD)、中控系统等。当人员落座在后排座位时,可就后排空间大小、后排座位空调出口以及后排充电口等信息做相关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车内语音交互系统包括至少一个音频传感器和发声部件。
试驾车辆的过程可充分了解车辆的行驶性能和操控性能。因此,为了提高人员购买车辆的几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车辆智能营销方法2000还包括:
S280,控制车辆的车内语音交互系统发出询问人员是否试驾车辆的语音,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的应答确认试驾车辆的语音,检测人员的驾驶证信息;以及
S290、响应于确定出人员的驾驶证信息符合预设要求,控制车辆的动力系统启动,以允许人员试驾车辆。
上述方案中,通过确认试驾人员的驾驶证信息符合预设要求,可保障试驾过程的安全性。
此外,车辆的控制系统中预设有试驾步骤,例如,首先利用车辆的显示屏为试驾人员展示驾驶车辆时可能需要操作到的部件,例如后视镜、雨刷、灯光、音响、空调、座椅等控制键以及挡位的具体操作,使试驾人员熟悉各部件的位置以及操作过程。其次,为试驾过程设定预设的试驾路线,在试驾过程中只能按照预设的试驾路线试驾车辆,如果偏离试驾路线,将发出警告信息,并控制动力系统停止。可选的,车辆的控制系统中可预设多条试驾路线以供选择。
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车辆智能营销方法2000还包括:
S280’,控制车辆的车内语音交互系统发出询问人员是否试驾车辆的语音,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的应答确认试驾车辆的语音,发出邀请车辆的陪驾人员陪驾的信息;以及
S290’,响应于确定出陪驾人员进入车辆,控制车辆的动力系统启动,以允许人员试驾车辆。
上述方案中,在专业的陪驾人员的陪同下试驾车辆,可进一步提高试驾过程安全性。同时,陪驾人员可与试驾人员面对面进行交流,可进一步了解该人员的购买意图。
如图5所示,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车辆智能营销方法3000。如图5所示,在车辆智能营销方法3000包括如下步骤:
S310,响应于识别到人员靠近车辆,车辆的车外语音交互系统从待机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
S320,获取人员的人体姿态信息并根据姿态信息确定出人员对车辆感兴趣的位置;
S330,基于营销策略获取与人员对车辆感兴趣的位置相对应的介绍信息并控制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发出基于介绍信息的销售语音。
上述步骤S310与上述参照1、图2和图3所描述的步骤S110、S210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步骤S320中的人体的姿态信息可包括手指的指向,头部的朝向等等,通过该姿态信息也可确定出该人员对车辆的感兴趣的位置。例如,该人员用手指指向车顶的部位,可大致确定出该人员对车辆的天窗感兴趣,此时,可基于天窗在营销策略中获取有关天窗的介绍信息,例如,天窗的开启方式、天窗玻璃的材质、以及天窗的养护等信息,并在步骤S330中通过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发出该介绍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人体姿态信息的获取可主要采用基于计算机视角的识别和基于运动捕获技术的识别。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识别主要通过各种特征信息来对人体姿态动作进行识别,比如视频图像序列、人体轮廓、多视角等。基于运动捕获技术的人体姿态识别,则是通过定位人体的关节点、储存关节点运动数据信息来识别人体运动轨道。上述获取人员的人体姿态信息的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本申请的教导下从相关技术中获得,本申请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方法3000也可包括如图3和他4所示出的步骤S240至步骤S290(S290’),本申请此处不再赘述。
以下以车辆的共享服务场景为例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车辆的共享服务场景可包括共享汽车的共享服务场景和通过共享汽车进行物品寄送的寄送服务场景。
如图6所示,本申请第四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车辆智能营销方法4000。车辆的性质为共享运营类型,示例性的,车身上还可粘贴例如“语音型共享汽车”的标志以及如何使用的指导性图标。可选的,如果车辆具有自动驾驶的能力,也可在车身上粘贴“自动驾驶”的标志,以使不具备驾驶条件的人员注意到该车辆。
如图6所示,在车辆智能营销方法4000包括如下步骤:
S410,响应于识别到人员靠近车辆,车辆的车外语音交互系统从待机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
S420,响应于接收到人员询问是否可搭乘车辆,确定出车辆处于可搭乘状态时,控制车辆的车门解锁以使人员进入车辆的座舱内;
S430、响应于确定出人员的行程,控制车辆的动力系统启动并控制车辆的车门锁止;
S440、确定出车辆到达行程的目的地,响应于行程的交易已完成,控制车辆的车门解锁以使人员从车辆的座舱内离开。
具体而言,在该场景下,车辆停放于停车位内,在步骤S410中,示例性的,当设置在车辆外部的音频传感器接收到车外人员询问是否可搭乘车辆的语音后,车辆的车外语音交互系统从待机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还可选的,当车外人员轻敲车窗时,车辆的振动传感器感受到振动时,车辆的车外语音交互系统从待机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还可选的,设置在车外的摄像头捕捉到车辆附近有人员在招手打车时,也可控制车辆的车外语音交互系统从待机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并发出“请问要打车吗”的语音。
在步骤S420中,如果已收到车外人员的询问语音,则车辆的控制系统确定出该车辆目前的状态为空闲状态时,控制车辆的车门解锁,同时控制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可发出“车辆空闲,车门已开,欢迎上车”的语音。如果车外人员通过轻敲车窗的方式使车辆的车外语音交互系统从待机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时,还可发出“请问您要搭乘车辆吗”的语音。在接收后应答确认搭乘车辆的语音后,确定出该车辆目前的状态为空闲状态时,控制车辆的车门解锁,同时控制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可发出“车辆空闲,车门已开,欢迎上车”的语音。
当人员进入车辆的座舱内之后,在步骤S430中,可控制车内语音交互系统发出“请确定行程”的语音,并可发出“您可通过如下方式确定行程”的指导性语音,上述的确定行程即确定出目的地、行驶路线以及剩余汽油或者电量是否能够满足行程的需要等。如果汽油量不足时,还可发出“汽油量/电量不足,但是可在行程路线中寻找到加油站/充电站/换电站等,请确认是否继续”的语音。在确定行程后,控制车辆的动力系统启动并控制车辆的车门锁止。此时还可发出“请系好安全带”的提示语音。当行程的目的地超出车辆的运营范围时,还可发出“目的地超出车辆的运营范围,将收取XX元调度费用,请确认是否继续”的语音。
如果车辆为自动驾驶车辆,则在步骤S440中,根据确定的行程行驶至目的地后,发出“已到达目的地附近,请确认是否更改目的地”的语音,当接收到搭乘人员确认不更改目的地的语音后,发出“请付款”的语音,同时发出“您可通过扫码或刷脸的形式付款,请选择”的语音。当确认搭乘人员选定付款方式后,可在车辆的显示屏上显示用于收费的二维码或者打开摄像头以允许搭乘人员通过刷脸付款的形式付款等。响应于行程的交易已完成,即搭乘人员付款成功后,控制车辆的车门解锁,以使搭乘人员离开车辆。可选的,还可通过设置在车外的摄像头等确认车辆是否停放在停车位内,如果车辆未被停放在停车位内时,还可发出“请将车辆停放在停车位”的语音。可选的,此时还可发出“请带好随身携带物品”的提示语音以及其他类似“祝您出行愉快”等的告别词。还可选的,当搭乘人员下车后通过设置在座舱内的摄像头确定出搭乘人员有物品遗留时,还可通过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发出“您有物品遗留在车内,请取回”的语音。
如果车辆不具备自动驾驶的能力,则在步骤S430中还需发出例如“请出示驾驶证”的语音,当确定搭乘人员具有驾驶能力后控制车辆的动力系统启动并控制车辆的车门锁止。示例性的,还可通过车内语音交互系统的语音导航请搭乘人员熟悉驾驶车辆的部件的位置以及使用方法等,以使搭乘人员能够顺利地驾驶车辆。
可选的,在载送搭乘人员的过程中,车辆的车内语音交互系统还可发出“是否打开交通广播/音乐/相声”等的语音以提高搭乘人员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420与步骤S430的顺序可调换,即在车外完成确定行程的步骤后再控制车门解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420中确定出车辆处于被预定的状态时,可发出“很抱歉,本车已被预定”的语音。进一步的,还可通过共享汽车的运营系统确定出附近是否有处于空闲状态的共享汽车,如果确定出附近存在处于空闲状态的共享汽车,还可发出“在距离您XXX米的XXXXX处有一辆处于空闲状态的共享汽车,您可前往使用”的语音。
上述方案为共享汽车提供一种全新的运营模式,操作方便,同时还可解决目前人们需要首先下载运营共享汽车的app才能使用共享汽车的问题。
如图7所示,本申请第五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车辆智能营销方法5000。车辆的性质为共享运营类型,示例性的,车身上还可粘贴例如“语音型物品寄送自动驾驶汽车”的标志以及如何使用的指导性图标。
如图7所示,在车辆智能营销方法5000包括如下步骤:
S510,响应于识别到人员靠近车辆,车辆的车外语音交互系统从待机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
S520,响应于接收到人员询问是否可寄送物品的语音,确定出车辆处于可寄送状态时,控制车辆的车门或者后备箱盖解锁以使人员将物品放入车内;
S530、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人员应答确定出寄送物品的地址的语音,控制车辆的动力系统启动并控制车辆的车门锁止;
S540、确定出车辆到达行程的目的地,控制车辆的车门解锁以使人员将物品从车内取出。
具体而言,在该场景下,车辆停放于停车位内,在步骤S510中,示例性的,当设置在车辆外部的音频传感器接收到车外人员询问是否可寄送物品的语音后,车辆的车外语音交互系统从待机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还可选的,当车外人员轻敲车窗时,车辆的振动传感器感受到振动时,车辆的车外语音交互系统从待机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
在步骤S520中,如果已收到车外人员的询问语音,则车辆的控制系统确定出该车辆目前的状态为空闲状态时,控制车辆的车门解锁,同时控制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可发出“车辆空闲,请问要寄送的是什么物品”的语音。当接收到车外人员语音应答是何种物品的语音后,还可发出“请将物品放置在XXX处”的语音,并控制车外的摄像头启动,通过图片识别的方式确认物品属于非违禁物品时,发出“车门已开,请将物品放入车内”的语音。需要说明的是,在通过图像识别的方式确认物品时还可同时确认出物品的大小,从而相应地控制车门或者后备箱盖打开。此时,如果车外人员通过轻敲车窗的方式使车辆的车外语音交互系统从待机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时,还可发出“请问您要寄送物品吗”的语音。在接收后应答确认寄送物品的语音后,确定出该车辆目前的状态为空闲状态时,控制车辆自动确认物品的种类以及大小符合要求后控制车门或者后备箱盖打开。
当物品被放入车内之后,在步骤S530中,可控制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发出“请确定行程”的语音,上述的确定行程即确定出目的地、行驶路线以及剩余汽油或者电量是否能够满足行程的需要等。如果汽油量不足时,还可发出“汽油量/电量不足,但是可在行程路线中寻找到加油站/充电站/换电站等,请确认是否继续”的语音。在确定行程后,控制车辆的动力系统启动并控制车辆的车门锁止。当行程的目的地超出车辆的运营范围时,还可发出“目的地超出车辆的运营范围,将收取XX元调度费用,请确认是否继续”的语音。当确认行程后,还可发出“请指定接收物品的人员的信息”的语音以在车辆达到目的地后联系物品的接收人员。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相关规定,还需要通过语音提示寄送物品的人员认证其信息,并且在涉及寄送人员以及接收人员信息时,本申请采用开放隐私算法例如联邦学习算法等保障人员信息的安全性。
在确认出行程后,可根据行程的距离以及物品的大小等推算出此次寄送物品所需的费用,并发出“请付款XX元”的语音,同时发出“您可通过扫码或刷脸的形式付款,请选择”的语音。当确认寄送物品的人员选定付款方式后,可在车辆的车窗上显示用于收费的二维码或者打开车外的摄像头以允许寄送物品的人员通过刷脸付款的形式付款等。
在确定行程或收到付款成功的信息后,在步骤S540中,根据确定的行程自动行驶至目的地后,车辆的控制系统可控制车辆的通信模块联系接收人员,并发出“您有需接收的物品,请前往XXX地接收”的语音。当接收人员到达车辆附近时,可通过与车外的接收人员进行语音交流,确认其接收物品的身份后,控制车辆的车门或者后备箱盖解锁以使接收人员将物品从车内取出。
此外,当接收物品的人员在接收物品时,还可通过车外的摄像头记录接收物品的过程,并请接收人员验证物品。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530中寄送物品所需的费用也可在步骤S540中物品被送达后由接收人员结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520中确定出车辆处于被预定的状态时,可发出“很抱歉,本车已被预定”的语音。进一步的,还可通过共享汽车的运营系统确定出附近是否有处于空闲状态的共享汽车,如果确定出附近存在处于空闲状态的共享汽车,还可发出“在距离您XXX米的XXXXX处有一辆处于空闲状态的共享汽车,您可前往使用”的语音。
此外,基于上述车辆智能营销方法,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例如,服务器、云端服务器等。
图12示出了本申请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01;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70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702;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701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701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701能够执行上述实施方式提及的车辆智能营销方法。其中,电子设备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计算机,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申请的实现。
图13示出了本申请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电子设备还可例如包括:I/O接口703、输入单元704、输出单元705、通信单元706、只读存储器(ROM)707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708。具体地,处理器701可根据存储在ROM707中的计算机程序或者从存储器702加载到RAM708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708中,还可存储电子设备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器701、ROM707以及RAM708通过总线709彼此相连。I/O接口(输入/输出接口)703也连接至总线709。
电子设备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703,包括:输入单元704,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单元705,例如各种类型的显示器、扬声器等;存储器702,例如磁盘、光盘等;以及通信单元706,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收发机等。通信单元706允许电子设备通过诸如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和/或各种电信网络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
处理器701可以是各种具有处理和计算能力的通用和/或专用处理组件。处理器701的一些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各种专用的人工智能(AI)计算芯片、各种运行机器学习模型算法的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任何适当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等。处理器701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法和处理,例如车辆智能营销方法。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智能营销方法可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其被有形地包含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存储器702。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707和/或通信单元706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电子设备上。当计算机程序加载到RAM708并由处理器701执行时,可以执行上文描述的车辆智能营销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备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701可以通过其他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借助于固件)而被配置为执行车辆智能营销方法。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芯片上系统的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系统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系统、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系统、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于实施本申请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上述程序代码可以封装成计算机程序产品。这些程序代码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或控制器,使得程序代码当由处理器701执行时使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所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计算机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地在计算机上执行且部分地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
电子设备的具体描述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考上述车辆智能营销方法的描述,不再赘述。
此外,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且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前文提及的车辆智能营销方法所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且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时,能够执行前文所述车辆智能营销方法的描述,因此,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对于本申请所涉及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技术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8)

1.一种车辆智能营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识别到人员靠近车辆,所述车辆的车外语音交互系统从待机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以及
控制所述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基于预设的营销策略与所述人员进行语音交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于识别到人员靠近车辆,所述车辆的车外语音交互系统从待机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还包括:
响应于识别到人员靠近车辆,获取所述人员的身份特征,所述身份特征至少包括生物特征和/或外貌特征;
其中,控制所述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基于预设的营销策略与所述人员进行语音交互包括:
控制所述车外语音交互系统以与所述身份特征相匹配的声音特征发出与所述身份特征相匹配的销售语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于识别到人员靠近车辆,所述车辆的车外语音交互系统从待机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还包括:
响应于识别到人员靠近车辆,确定出所述人员是否属于预设人员;以及
响应于确定出所述人员不是所述预设人员,所述车辆的车外语音交互系统从待机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识别人员靠近车辆包括:
通过车外语音唤醒方式、车外生物感应方式、车身振动感应方式、车外图像识别方式中的至少一项识别到人员靠近所述车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车辆的车外语音交互系统从待机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人员相对于所述车辆的方位信息;以及
根据所述方位信息确定出所述人员对所述车辆感兴趣的位置;
其中,控制所述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基于预设的营销策略与所述人员进行语音交互包括:
基于所述营销策略获取与所述人员对所述车辆感兴趣的位置相对应的介绍信息;以及
控制所述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发出基于所述介绍信息的销售语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获取所述人员相对于所述车辆的方位信息包括:
采用声场跟随或者生物传感器定位跟随或者影像跟随的方式获取所述人员相对于所述车辆的方位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车辆的车外语音交互系统从待机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人员的姿态信息;
根据所述姿态信息确定出所述人员对所述车辆感兴趣的位置;
其中,控制所述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基于预设的营销策略与所述人员进行语音交互包括:
基于所述营销策略获取与所述人员对所述车辆感兴趣的位置相对应的介绍信息;以及
控制所述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发出基于所述介绍信息的销售语音。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控制所述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基于预设的营销策略与所述人员进行语音交互还包括:
确定出所述人员针对所述销售语音是否具有情绪变化;以及
响应于所述人员的情绪发生变化,根据所述人员的情绪变化调整通过所述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发出销售语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于所述人员的情绪发生变化,根据所述人员的情绪变化调整通过所述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发出销售语音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人员出现正向情绪变化,获取所述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发出的销售语音中与所述正向情绪变化对应的目标语音内容;
基于所述营销策略获取与所述目标语音内容相对应的介绍信息;以及
控制所述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发出基于所述介绍信息的销售语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出所述人员针对所述销售语音是否具有情绪变化包括:
通过检测所述人员的面部表情、声音特征、动作姿态中的任意一项确定出所述人员针对所述销售语音是否具有情绪变化。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控制所述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基于预设的营销策略与所述人员进行语音交互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车辆的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发出询问所述人员是否进入车辆内部的语音;以及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人员应答确认进入所述车辆内部的语音,控制所述车辆的车门解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控制所述车辆的车门解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人员在所述车辆内部的位置信息和/或姿态信息;
基于所述营销策略获取与所所述人员在所述车辆内部的位置信息和/或姿态信息相对应的介绍信息;以及
控制所述车辆的车内语音交互系统发出基于所述介绍信息的销售语音。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车辆的车内语音交互系统发出询问所述人员是否试驾车辆的语音;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用户的应答确认试驾车辆的语音,检测所述人员的驾驶证信息;以及
响应于确定出所述人员的驾驶证信息符合预设要求,控制所述车辆的动力系统启动,以允许所述人员试驾所述车辆。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车辆的车内语音交互系统发出询问所述人员是否试驾车辆的语音;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用户的应答确认试驾车辆的语音,发出邀请所述车辆的陪驾人员陪驾的信息;以及
响应于确定出所述陪驾人员进入所述车辆,控制所述车辆的动力系统启动,以允许所述人员试驾所述车辆。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控制所述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基于预设的营销策略与所述人员进行语音交互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人员询问是否可搭乘车辆,确定出所述车辆处于可搭乘状态时,控制所述车辆的车门解锁以使人员进入车辆的座舱内;
响应于确定出所述人员的行程,控制所述车辆的动力系统启动并控制所述车辆的车门锁止;以及
确定出所述车辆到达行程的目的地,响应于行程的交易已完成,控制所述车辆的车门解锁以使人员从车辆的座舱内离开。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控制所述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基于预设的营销策略与所述人员进行语音交互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人员询问是否可寄送物品的语音,确定出所述车辆处于可寄送状态时,控制所述车辆的车门或者后备箱盖解锁以使所述人员将物品放入车内;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人员应答确定出寄送物品的地址的语音,控制所述车辆的动力系统启动并控制所述车辆的车门锁止;以及
响应于确定出所述车辆到达所述地址,控制车辆的车门解锁以使所述物品的接收人员将物品从车内取出。
1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通讯连接,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所述处理器能够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智能营销方法。
18.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智能营销方法。
CN202210643266.2A 2022-06-08 2022-06-08 车辆智能营销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2534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43266.2A CN117253491A (zh) 2022-06-08 2022-06-08 车辆智能营销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CT/CN2023/091961 WO2023236691A1 (en) 2022-06-08 2023-05-04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vehicle external audio system, vehicle intelligent marketing method,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US18/516,921 US20240161748A1 (en) 2022-06-08 2023-11-21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vehicle external audio system, vehicle intelligent marketing method,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43266.2A CN117253491A (zh) 2022-06-08 2022-06-08 车辆智能营销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53491A true CN117253491A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31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43266.2A Pending CN117253491A (zh) 2022-06-08 2022-06-08 车辆智能营销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5349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22555B2 (en) Autonomous vehicl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10395457B2 (en) User recogni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autonomous vehicles
AU2021203701B2 (en) Recognizing assigned passengers for autonomous vehicles
US20200047687A1 (en) Exterior speech interface for vehicle
JP2018105774A (ja) 自動運転システム
US11899448B2 (en) Autonomous vehicle that is configured to identify a travel characteristic based upon a gesture
CN107924528A (zh) 用于自动汽车的驾驶的访问和控制
CN108885765A (zh)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程序以及系统
CN111862578A (zh) 一种用车方法和系统
US10928922B2 (en) Vehicle and operation method of vehicle
US2019000556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tock-based vehicle navigation
US1188080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hailing request and shipping request
KR102350306B1 (ko) 차량 내 음성 제어 방법
US11302304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sound output device of a motor vehicle using a voice-analysis and control device
CN117253491A (zh) 车辆智能营销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19169591A1 (zh) 一种语音交互的方法及装置
US20240161748A1 (en)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vehicle external audio system, vehicle intelligent marketing method,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JP2021099600A (ja) 駐車場管制システム、駐車場管制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24003761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valuating ride service facilitated by autonomous vehicle
CN115610349B (zh) 一种基于多模融合的智能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16968663A (zh) 车辆接口控制
Chai et al. A Brighter Future Beckons
JP2021149351A (ja) 管理システム、管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