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50661A - 一种富氦气藏区带的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富氦气藏区带的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250661A CN117250661A CN202311208279.8A CN202311208279A CN117250661A CN 117250661 A CN117250661 A CN 117250661A CN 202311208279 A CN202311208279 A CN 202311208279A CN 117250661 A CN117250661 A CN 11725066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lium
- zone
- coefficient
- area
- ri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1307 helium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0
- 229910052734 hel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0
- SWQJXJOGLNCZEY-UHFFFAOYSA-N hel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He] SWQJXJOGLNCZEY-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0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9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4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9
- ZSLUVFAKFWKJRC-IGMARMGPSA-N 232Th Chemical compound [232Th] ZSLUVFAKFWKJRC-IGMARMGP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29910052776 Thor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229910052770 Ur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JFALSRSLKYAFGM-UHFFFAOYSA-N uranium(0) Chemical compound [U] JFALSRSLKYAFG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3
- 239000010438 grani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9000004215 Carbon black (E152)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29930195733 hydrocarbon Natural produ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150000002430 hydrocarbon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781 p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58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139 quant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159 carrier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054 cataly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1000004569 Blindn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872 dega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60 explo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01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85 radioa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53 sens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97 system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4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ell-logg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富氦气藏区带的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中,该方法通过根据目标勘探区域的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确定目标勘探区域中各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总面积、花岗岩分布区面积、铀分布区面积、钍分布区面积、铀含量、钍含量、断裂数量、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烃源岩成熟度、地震数据类型和上覆盖层厚度;基于各数据确定各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生氦系数、输导系数和聚集系数;根据氦源系数、输导系数和圈闭系数,确定富氦气藏有利区带。本技术方案,基于富氦气藏成藏要素,分别从生氦能力、输导能力和聚集能力对各富氦气藏候选区带进行量化评价,从而提高富氦气藏勘探潜力评估的精度和有效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地质评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富氦气藏区带的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氦气所具有的强化学惰性和低沸点等独有特征,使得氦气在高新技术产业和科研实验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氦在地球上以微量组分广泛分布,但从含氦气藏或富氦气藏中提取氦气仍是工业制氦的唯一途径。
为避免勘探工作的盲目性,在确定某勘探区域具备富氦气藏的勘探潜力之后,通常会对该勘探区域中各富氦气藏区带进行评价优选,以确定该勘探区域中的富氦气藏有利区带。但目前尚无系统的方法对富氦气藏有利区带进行量化评价。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对富氦气藏有利区带进行量化评价的技术方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富氦气藏区带的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基于富氦气藏成藏要素,分别从生氦能力、输导能力和聚集能力对富氦气藏有利区带进行量化评价,提高富氦气藏勘探潜力评估的精度和有效性。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富氦气藏区带的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
根据目标勘探区域的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各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总面积、花岗岩分布区面积、铀分布区面积、钍分布区面积、铀含量、钍含量、断裂数量、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烃源岩成熟度、地震数据类型和上覆盖层厚度;
针对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根据所述总面积、所述花岗岩分布区面积、所述铀分布区面积、所述钍分布区面积、所述铀含量和所述钍含量,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氦源系数;其中,所述氦源系数用于表示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生氦能力;
针对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根据所述总面积、所述断裂数量、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和所述烃源岩成熟度,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输导系数;其中,所述输导系数用于表示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输导能力;
针对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根据所述地震数据类型和所述上覆盖层厚度,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圈闭系数;其中,所述圈闭系数用于表示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聚集能力;
根据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氦源系数、输导系数和圈闭系数,确定富氦气藏有利区带。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富氦气藏区带的评价装置,该装置包括:
资料预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勘探区域的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各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总面积、花岗岩分布区面积、铀分布区面积、钍分布区面积、铀含量、钍含量、断裂数量、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烃源岩成熟度、地震数据类型和上覆盖层厚度;
生氦能力确定模块,用于针对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根据所述总面积、所述花岗岩分布区面积、所述铀分布区面积、所述钍分布区面积、所述铀含量和所述钍含量,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氦源系数;其中,所述氦源系数用于表示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生氦能力;
输导能力确定模块,用于针对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根据所述总面积、所述断裂数量、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和所述烃源岩成熟度,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输导系数;其中,所述输导系数用于表示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输导能力;
聚集能力确定模块,用于针对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根据所述地震数据类型和所述上覆盖层厚度,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圈闭系数;其中,所述圈闭系数用于表示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聚集能力;
有利区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氦源系数、输导系数和圈闭系数,确定富氦气藏有利区带。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富氦气藏区带的评价设备,该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富氦气藏区带的评价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富氦气藏区带的评价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根据目标勘探区域的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确定目标勘探区域中各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总面积、花岗岩分布区面积、铀分布区面积、钍分布区面积、铀含量、钍含量、断裂数量、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烃源岩成熟度、地震数据类型和上覆盖层厚度;基于各数据确定各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生氦系数、输导系数和聚集系数;根据氦源系数、输导系数和圈闭系数,确定富氦气藏有利区带。本技术方案,基于富氦气藏成藏要素,分别从生氦能力、输导能力和聚集能力对各富氦气藏候选区带进行量化评价,从而提高富氦气藏勘探潜力评估的精度和有效性。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富氦气藏区带的评价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花岗岩分布区、铀分布区面积和钍分布区的叠合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断裂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烃源岩成熟度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地震数据类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上覆盖层厚度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富氦气藏区带的评价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量化三角图版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富氦气藏区带的评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富氦气藏区带的评价方法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候选”、“有利”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一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富氦气藏区带的评价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对富氦气藏区带进行量化评价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富氦气藏区带的评价装置来执行,该富氦气藏区带的评价装置可以采用硬件和/或软件的形式实现,该富氦气藏区带的评价装置可配置于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设备中。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10、根据目标勘探区域的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各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总面积、花岗岩分布区面积、铀分布区面积、钍分布区面积、铀含量、钍含量、断裂数量、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烃源岩成熟度、地震数据类型和上覆盖层厚度。
其中,目标勘探区域可为盆地、凹陷或坳陷等区域。富氦气藏候选区带可为预先确定的具有一定氦气勘探潜力的区带。地震资料可通过利用炸药爆炸、可控震源振动等人工方法引起地壳振动,再用精密仪器按一定的观测方式记录爆炸后地面上各接收点的振动数据。测井资料可为对目标勘探区域内所钻的多口井通过电法测井或非电法测井的方式所获取的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通过对目标勘探区域的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进行解释,以获取目标勘探区域中各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数据。具体的,可根据目标勘探区域的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得到目标勘探区域的花岗岩分布图、铀含量分布图、钍含量分布图、烃源岩成熟度图、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平面分布图、目的层段构造圈闭图和上覆盖层段厚度图;进而确定各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总面积、花岗岩分布区面积、铀分布区面积、钍分布区面积、铀含量、钍含量、断裂数量、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烃源岩成熟度、地震数据类型和上覆盖层厚度。
其中,铀含量可采用富氦气藏候选区带中铀含量最大值进行表示,也可采用富氦气藏候选区带中铀含量平均值进行表示;钍含量可采用富氦气藏候选区带中钍含量最大值进行表示,也可采用富氦气藏候选区带中钍含量平均值进行表示。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可按照富氦气藏候选区带中断裂体系的沟通性能分为以下三种:能够沟通有效氦源岩区、氦气载体层、氦气圈闭层并且不通达地表的断裂体系;沟通有效氦源岩区与氦气载体层并且不通达地表的断裂体系;沟通氦气载体层与氦气圈闭层并且不通达地表的断裂体系。地震数据类型可根据地震资料的来源进行确定,可分为二维地震数据和三维地震数据。
S120、针对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根据所述总面积、所述花岗岩分布区面积、所述铀分布区面积、所述钍分布区面积、所述铀含量和所述钍含量,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氦源系数;其中,所述氦源系数用于表示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生氦能力。
其中,氦源系数可用于表示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生氦能力,即富氦气藏候选区带具备有利生氦条件的概率。
富氦气藏中氦有3He和4He两种稳定同位素,其中,3He主要类源于地幔脱气,4He主要来源于放射性元素238U、235U和232Th衰变。此外,氦常分布于发育高含铀、钍的花岗岩中。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根据总面积、花岗岩分布区面积、铀分布区面积、钍分布区面积、铀含量和钍含量,确定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氦源系数。
具体的,可根据总面积、花岗岩分布区面积、铀分布区面积和钍分布区面积,确定富氦气藏候选区带中花岗岩分布范围、铀分布范围和钍分布范围,分布范围越广,则存在氦源岩的可能性越大;还可根据铀含量和钍含量确定富氦气藏候选区带内的供氦能力,铀含量和/或钍含量越高,则供氦能力越强。
可选的,针对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根据所述总面积、所述花岗岩分布区面积、所述铀分布区面积、所述钍分布区面积、所述铀含量和所述钍含量,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氦源系数,包括:根据所述总面积、所述花岗岩分布区面积、所述铀分布区面积和所述钍分布区面积,确定氦源岩存在系数;根据所述铀含量和所述钍含量,确定氦源岩有效系数;根据所述氦源岩存在系数和所述氦源岩有效系数,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氦源系数。
其中,氦源岩存在系数表示富氦气藏候选区带所处区域存在氦源岩的概率。氦源岩有效系数表示富氦气藏候选区带具备有效供氦能力的概率。
具体的,氦源岩存在系数可采用花岗岩分布区面积、铀分布区面积和钍分布区面积之和与总面积的比值进行表示;也可采用花岗岩分布区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铀分布区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钍分布区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进行表示。氦源岩有效系数可采用富氦气藏候选区带中铀含量均值和/或钍含量均值进行表示,也可采用铀含量最大值和/或钍含量最大值进行表示。进一步的,氦源系数可根据氦源岩存在系数和氦源岩有效系数的乘积进行确定,也可对氦源岩存在系数和氦源岩有效系数进行加权求和确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氦源岩存在系数、氦源岩有效系数和氦源系数的确定方式不作限定。
可选的,根据所述总面积、所述花岗岩分布区面积、所述铀分布区面积和所述钍分布区面积,确定氦源岩存在系数,包括:将所述花岗岩分布区面积和所述总面积的比值作为第一比值;将所述铀分布区面积和所述总面积的比值作为第二比值;将所述钍分布区面积和所述总面积的比值作为第三比值;将所述第一比值、所述第二比值和所述第三比值的最小值确定为氦源岩存在系数。
具体的,可采用如下公式确定氦源岩存在系数:
式中,Sex表示氦源岩存在系数,A表示总面积,Ag表示花岗岩分布区面积,Au表示铀分布区面积,At表示钍分布区面积,表示第一比值,/>表示第二比值,/>表示第三比值。
示例性的,以盆地P为例进行解释说明,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花岗岩分布区、铀分布区面积和钍分布区的叠合示意图。如图2所示,黑色虚线表示花岗岩分布范围;黑色实线等值线表示铀含量分布范围,值域范围为1.4ppm至3.5ppm;浅灰色点划线等值线表示钍含量分布范围,值域范围为10.0ppm至11.4ppm。其中,在盆地P内共存在Ha、Hb和Hc3个富氦气藏候选区带。
对于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a,其总面积为300km2,且Ha完全位于花岗岩分布区、铀分布区和钍分布区内,故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a的花岗岩分布区面积/>为300km2,铀分布区面积/>为300km2,钍分布区面积/>为300km2。因此,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a的氦源岩存在系数/>
对于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b,其总面积为450km2,花岗岩分布区面积/>为150km2,铀分布区面积/>为100km2,钍分布区面积/>为80km2。因此,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b的氦源岩存在系数/>
对于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c,其总面积为200km2,花岗岩分布区面积/>为80km2,铀分布区面积/>为0km2,钍分布区面积/>为0km2。因此,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c的氦源岩存在系数/>
可选的,还可采用如下公式确定氦源岩有效系数:
Sef=min{Su,St};
式中,Sef表示氦源岩有效系数,Su表示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铀有效供氦能力,St表示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钍有效供氦能力。
其中,铀有效供氦能力Su可通过如下方式进行确定:当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铀含量最大值Vu≥2.8ppm时,Su=1;当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铀含量最大值Vu<2.8ppm时,钍有效供氦能力St可通过如下方式进行确定:当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钍含量最大值Vt≥10.7ppm时,St=1;当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钍含量最大值Vt<10.7ppm时,
以图2为例进行解释说明,对于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a,铀含量最大值则/>钍含量最大值/>则/>因此,/>
对于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b,铀含量最大值则/>钍含量最大值/>则/>因此,/>
对于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c,铀含量最大值则/>钍含量最大值/>则St-Hc=0。因此,/>
进一步的,氦源系数可采用如下公式进行确定:
S=Sex×Sef;
式中,S表示氦源系数。
以图2为例进行解释说明,对于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a,氦源系数对于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b,氦源系数/>对于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c,氦源系数/>
S130、针对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根据所述总面积、所述断裂数量、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和所述烃源岩成熟度,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输导系数;其中,所述输导系数用于表示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输导能力。
其中,输导系数用于表示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输导能力,即表示富氦气藏候选区带具备氦气运移输导条件的概率,输导系数越大,则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输导能力越强。
具体的,在一定面积的富氦气藏候选区带内,断裂数量越多,则该富氦气藏候选区带越发育,输导能力就越强。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可根据氦气有效输导体系所沟通的区域进行分类,例如,相比于同时沟通氦源岩、氦气载体层、氦气圈闭层且不通达地表的氦气有效输导体系,沟通氦源岩与氦气圈闭层且不通达地表或者沟通氦气载体气层与氦气圈闭且不通达地表的氦气有效输导体系的输导能力就弱一些。
需要说明的是,氦气作为一种伴生气体不能单独成藏,必须有载体气方能成藏,载体气通常为烃类气体。烃源岩成熟度越高,越容易具备生成大量烃类气体的潜力,也容易具备生氦条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对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进行赋值,赋值越大,表示该类型氦气有效输导体系的输导能力越强。进一步的,可根据总面积、断裂数量、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类型对应的赋值和烃源岩成熟度进行计算,得到输导系数。其中,计算方式不限于相加、相乘等等。
可选的,针对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根据所述总面积、所述断裂数量、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和所述烃源岩成熟度,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输导系数,包括:根据所述总面积和所述断裂数量,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发育强度概率;根据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沟通强度概率;根据所述发育强度和所述沟通强度,确定氦气输导体系存在系数;根据所述烃源岩成熟度,确定氦气输导体系有效系数;根据所述氦气输导体系存在系数和所述氦气输导体系有效系数,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输导系数。
其中,发育强度概率可根据预先确定的对应关系表进行确定,也可根据单位面积内平均断裂数量进行确定。沟通强度概率可根据预先确定的对应关系表进行确定。氦气输导体系存在系数可通过将发育强度概率和沟通强度概率进行加权求和确定,也可直接相乘确定。
示例性的,可采用如下公式确定发育强度:式中,Ms表示发育强度,Nf表示断裂数量,A表示总面积。
当发育强度Ms≥0.01km2时,发育强度概率Mn=1;当发育强度Ms<0.01km2时,发育强度概率Mn=Ms×100。
当氦气输导体系沟通氦源岩区、氦气载体层、氦气圈闭层并且不通达地表时,沟通强度概率Mh=1;当氦气输导体系沟通氦源岩区与氦气圈闭层且不通达地表、或者氦气载体层与氦气圈闭层且不通达地表时,沟通强度概率当氦气输导体系仅沟通氦源岩区或者氦气载体层或者氦气圈闭层时,沟通强度概率/>
氦气输导体系存在系数可采用如下公式进行确定:Mex=min{Mn,Mh},式中,Mex表示氦气输导体系存在系数。
当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烃源岩成熟度Ro≥2%时,氦气输导体系有效系数Mef=1;当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烃源岩成熟度Ro<2%时,氦气输导体系有效系数
输导系数可采用如下公式进行确定:M=Mex×Mef;式中,M表示输导系数。
以盆地P为例进行解释说明,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断裂分布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盆地P内共存在Ha、Hb和Hc3个富氦气藏候选区带,MI断层表示沟通氦源岩区、氦气载体层、氦气圈闭层并且不通达地表的氦气输导体系,MII断层表示沟通氦源岩区与氦气圈闭层且不通达地表、或者氦气载体层与氦气圈闭层且不通达地表的氦气输导体系。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烃源岩成熟度分布示意图。
对于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a,其总面积为300km2,断裂数量/>发育强度/>则发育强度概率/>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a沟通氦源岩区、氦气载体层、氦气圈闭层并且不通达地表,则沟通强度概率/>因此,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a的氦气输导体系存在系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a的烃源岩成熟度/>最大值为1.8%,则/>因此,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a的输导系数/>
对于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b,其总面积为450km2,断裂数量/>发育强度/>则发育强度概率/>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b沟通氦源岩区、氦气载体层、氦气圈闭层并且不通达地表,则沟通强度概率因此,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b的氦气输导体系存在系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b的烃源岩成熟度/>最大值为1.9%,则/>因此,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b的输导系数/>
对于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c,其总面积为200km2,断裂数量/>发育强度/>则发育强度概率/>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c沟通氦源岩区与氦气圈闭层且不通达地表、或者氦气载体层与氦气圈闭层且不通达地表,则沟通强度概率/>因此,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c的氦气输导体系存在系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c的烃源岩成熟度/>最大值为1.3%,则因此,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c的输导系数/>
S140、针对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根据所述地震数据类型和所述上覆盖层厚度,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圈闭系数;其中,所述圈闭系数用于表示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聚集能力。
其中,当地震数据类型为二维地震数据时,不足以确定富氦气藏候选区带中是否存在圈闭;当地震数据类型为三维地震数据时,足以确定富氦气藏候选区带中是否存在圈闭。
其中,上覆盖层厚度可以反映圈闭的封闭性能,上覆盖层厚度越厚,则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封盖层越稳定,有效封闭性能也越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分别对不同地震数据类型和不同上覆盖层厚度进行赋值,根据赋值后的地震数据类型和上覆盖层厚度确定圈闭系数。
可选的,根据所述地震数据类型和所述上覆盖层厚度,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圈闭系数,包括:根据所述地震数据类型,确定圈闭存在系数;根据所述上覆盖层厚度,确定圈闭有效系数;根据所述圈闭存在系数和所述圈闭有效系数,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圈闭系数。
具体的,若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地震数据类型为三维地震数据,该富氦气藏候选区带中一定存在圈闭,则圈闭存在系数Tex=1;若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地震数据类型为三维地震数据,无法确定富氦气藏候选区带中是否存在圈闭,则可根据主测线方向的二维地震测线最小间距和联络测线方向的二维地震测线最小间距确定圈闭存在系数,例如,式中,X1为主测线方向的二维地震测线最小间距,X2为联络测线方向的二维地震测线最小间距。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根据预先确定的上覆盖层厚度与圈闭有效系数的对应关系,确定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圈闭有效系数。例如,当上覆盖层的岩性为封闭性岩性且厚度Th>50m时,圈闭有效系数Tef=1;当上覆盖层的岩性为封闭性岩性且厚度Th≤50m时,圈闭有效系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将圈闭存在系数和圈闭有效系数进行加权求和后的值作为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圈闭系数,也可将圈闭存在系数和圈闭有效系数的乘积作为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圈闭系数。例如,可采用如下公式确定圈闭系数:T=Tex×Tef;式中,T为圈闭系数。
以盆地P为例进行解释说明,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地震数据类型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盆地P内共存在Ha、Hb和Hc3个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相互交叉的直线代表二维地震数据测线,方框代表三维地震数据体。其中,主测线方向的二维地震测线最小间距X1为2km,联络测线方向的二维地震测线最小间距X2为2km。
由此可知,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a位于二维地震覆盖范围内,其圈闭存在系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b和Hc均位于三维地震覆盖范围内,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b的圈闭存在系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c的圈闭存在系数
以盆地P为例进行解释说明,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上覆盖层厚度示意图。如图6所示,浅灰色点划线表示盆地P的上覆盖层厚度等值线,值域范围为10m至60m,盆地P内共存在Ha、Hb和Hc3个富氦气藏候选区带。
其中,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a的上覆盖层厚度则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a的圈闭有效系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b的上覆盖层厚度/>则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b的圈闭有效系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c的上覆盖层厚度则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c的圈闭有效系数/>
基于图5和图6,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a的圈闭系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b的圈闭系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Hc的圈闭系数/>
S150、根据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氦源系数、输导系数和圈闭系数,确定富氦气藏有利区带。
其中,富氦气藏有利区带可为达到一定条件的富氦气藏候选区带。即有进一步勘探价值的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示例性的,可对氦源系数、输导系数和圈闭系数进行处理得到一个数值,进而将数值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富氦气藏候选区带是否为富氦气藏有利区带,其中,处理方式不限于加权求和、相乘、相除等等。又示例性的,可对富氦气藏有利区带设置预设氦源系数、预设输导系数和预设圈闭系数,分别与各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氦源系数、输导系数和圈闭系数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富氦气藏有利区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富氦气藏区带的评价方法,该方法根据目标勘探区域的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确定目标勘探区域中各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总面积、花岗岩分布区面积、铀分布区面积、钍分布区面积、铀含量、钍含量、断裂数量、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烃源岩成熟度、地震数据类型和上覆盖层厚度;基于各数据确定各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生氦系数、输导系数和聚集系数;根据氦源系数、输导系数和圈闭系数,确定富氦气藏有利区带。本技术方案,基于富氦气藏成藏要素,分别从生氦能力、输导能力和聚集能力对各富氦气藏候选区带进行量化评价,从而提高富氦气藏勘探潜力评估的精度和有效性。
实施例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富氦气藏区带的评价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上述实施例为基础进行优化。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10、根据目标勘探区域的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各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总面积、花岗岩分布区面积、铀分布区面积、钍分布区面积、铀含量、钍含量、断裂数量、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烃源岩成熟度、地震数据类型和上覆盖层厚度。
S220、针对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根据所述总面积、所述花岗岩分布区面积、所述铀分布区面积、所述钍分布区面积、所述铀含量和所述钍含量,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氦源系数;其中,所述氦源系数用于表示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生氦能力。
S230、针对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根据所述总面积、所述断裂数量、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和所述烃源岩成熟度,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输导系数;其中,所述输导系数用于表示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输导能力。
S240、针对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根据所述地震数据类型和所述上覆盖层厚度,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圈闭系数;其中,所述圈闭系数用于表示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聚集能力。
S250、根据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氦源系数、输导系数和圈闭系数,确定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评价指数。
其中,评价指数可用于对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勘探价值进行评价,评价指数越高,富氦气藏候选区带越具备勘探价值。
示例性的,可先对氦源系数、输导系数和圈闭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再根据实际场景中对氦源系数、输导系数和圈闭系数的关注程度,确定氦源系数、输导系数和圈闭系数的权重,最后根据归一化后的氦源系数、输导系数和圈闭系数按照对应的权重进行求和,确定评价指数。
可选的,根据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氦源系数、输导系数和圈闭系数,确定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评价指数,包括:采用如下公式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评价指数:F=(S×M)+(S×T)+(M×T);其中,F为评价指数,S为氦源系数,M为输导系数,T为圈闭系数。
具体的,可根据氦源系数、输导系数和圈闭系数建立量化三角图版,根据量化三角图版确定各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氦源系数、输导系数和圈闭系数所构成的三角形面积,将三角形面积作为评价指数。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量化三角图版示意图。如图8所示,氦源系数、输导系数和圈闭系数的最大值分别为等边三角形的顶点Smax、Mmax和Tmax,线段OS、线段OM和线段OT长度和单位长度均相等,最大值为1。将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氦源系数S、输导系数M和圈闭系数T分别投影至线段OSmax、线段OMmax和线段OTmax上,得到点S、点M和点T,根据如下公式计算由点S、点M和点T所组成的三角形ΔSMT的面积:
式中,Q表示三角形ΔSMT的面积。
进一步的,为常数,可省略不计,而(S*M+S*T+T*M)的值可代表评价指数。
S260、根据各所述评价指数,确定富氦气藏有利区带。
具体的,可根据各评价指数的大小进行排序,将最大评价指数对应的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确定为富氦气藏有利区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富氦气藏区带的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根据目标勘探区域的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确定目标勘探区域中各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总面积、花岗岩分布区面积、铀分布区面积、钍分布区面积、铀含量、钍含量、断裂数量、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烃源岩成熟度、地震数据类型和上覆盖层厚度;基于各数据确定各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生氦系数、输导系数和聚集系数;根据氦源系数、输导系数和圈闭系数,确定各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评价指数;根据各评价指数,确定富氦气藏有利区带。本技术方案,可以精确量化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藏勘探潜力,为主动富氦气藏的勘探部署提供了数据支持。
实施例三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富氦气藏区带的评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装置包括:
资料预处理模块310,用于根据目标勘探区域的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各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总面积、花岗岩分布区面积、铀分布区面积、钍分布区面积、铀含量、钍含量、断裂数量、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烃源岩成熟度、地震数据类型和上覆盖层厚度;
生氦能力确定模块320,用于针对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根据所述总面积、所述花岗岩分布区面积、所述铀分布区面积、所述钍分布区面积、所述铀含量和所述钍含量,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氦源系数;其中,所述氦源系数用于表示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生氦能力;
输导能力确定模块330,用于针对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根据所述总面积、所述断裂数量、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和所述烃源岩成熟度,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输导系数;其中,所述输导系数用于表示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输导能力;
聚集能力确定模块340,用于针对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根据所述地震数据类型和所述上覆盖层厚度,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圈闭系数;其中,所述圈闭系数用于表示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聚集能力;
有利区带确定模块350,用于根据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氦源系数、输导系数和圈闭系数,确定富氦气藏有利区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富氦气藏区带的评价装置,该装置根据目标勘探区域的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确定目标勘探区域中各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总面积、花岗岩分布区面积、铀分布区面积、钍分布区面积、铀含量、钍含量、断裂数量、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烃源岩成熟度、地震数据类型和上覆盖层厚度;基于各数据确定各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生氦系数、输导系数和聚集系数;根据氦源系数、输导系数和圈闭系数,确定富氦气藏有利区带。本技术方案,基于富氦气藏成藏要素,分别从生氦能力、输导能力和聚集能力对各富氦气藏候选区带进行量化评价,从而提高富氦气藏勘探潜力评估的精度和有效性。
进一步的,生氦能力确定模块320,包括:
氦源岩存在系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总面积、所述花岗岩分布区面积、所述铀分布区面积和所述钍分布区面积,确定氦源岩存在系数;
氦源岩有效系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铀含量和所述钍含量,确定氦源岩有效系数;
氦源系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氦源岩存在系数和所述氦源岩有效系数,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氦源系数。
进一步的,氦源岩存在系数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比值确定子单元,用于将所述花岗岩分布区面积和所述总面积的比值作为第一比值;
第二比值确定子单元,用于将所述铀分布区面积和所述总面积的比值作为第二比值;
第三比值确定子单元,用于将所述钍分布区面积和所述总面积的比值作为第三比值;
氦源岩存在系数确定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比值、所述第二比值和所述第三比值的最小值确定为氦源岩存在系数。
进一步的,输导能力确定模块330,包括:
发育强度概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总面积和所述断裂数量,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发育强度概率;
沟通强度概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沟通强度概率;
氦气输导体系存在系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发育强度概率和所述沟通强度概率,确定氦气输导体系存在系数;
氦气输导体系有效系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烃源岩成熟度,确定氦气输导体系有效系数;
输导系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氦气输导体系存在系数和所述氦气输导体系有效系数,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输导系数。
进一步的,聚集能力确定模块340,包括:
圈闭存在系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地震数据类型,确定圈闭存在系数;
圈闭有效系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上覆盖层厚度,确定圈闭有效系数;
圈闭系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圈闭存在系数和所述圈闭有效系数,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圈闭系数。
进一步的,有利区带确定模块350,包括:
评价指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氦源系数、输导系数和圈闭系数,确定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评价指数;
有利区带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各所述评价指数,确定富氦气藏有利区带。
进一步的,评价指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采用如下公式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评价指数:
F=(S×M)+(S×T)+(M×T);
其中,F为评价指数,S为氦源系数,M为输导系数,T为圈闭系数。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富氦气藏区带的评价装置可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富氦气藏区带的评价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四
图10示出了可以用来实施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设备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计算机,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如头盔、眼镜、手表等)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申请的实现。
如图10所示,设备1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1,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1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如只读存储器(ROM)12、随机访问存储器(RAM)13等,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1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12中的计算机程序或者从存储单元1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13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13中,还可存储设备1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器11、ROM12以及RAM 13通过总线1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15也连接至总线14。
设备10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15,包括:输入单元16,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单元17,例如各种类型的显示器、扬声器等;存储单元18,例如磁盘、光盘等;以及通信单元19,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收发机等。通信单元19允许设备10通过诸如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和/或各种电信网络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
处理器11可以是各种具有处理和计算能力的通用和/或专用处理组件。处理器11的一些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各种专用的人工智能(AI)计算芯片、各种运行机器学习模型算法的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任何适当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等。处理器11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法和处理,例如富氦气藏区带的评价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富氦气藏区带的评价方法可被实现为计算机程序,其被有形地包含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存储单元18。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 12和/或通信单元19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设备10上。当计算机程序加载到RAM 13并由处理器11执行时,可以执行上文描述的富氦气藏区带的评价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备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11可以通过其他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借助于固件)而被配置为执行富氦气藏区带的评价方法。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芯片上系统的系统(SOC)、负载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系统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系统、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系统、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用于实施本申请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这些计算机程序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使得计算机程序当由处理器执行时使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所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计算机程序可以完全在机器上执行、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且部分地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备选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可以在设备上实施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该设备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CRT(阴极射线管)或者LCD(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设备。其它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可以将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实施方式交互)、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系统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系统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区块链网络和互联网。
计算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服务器可以是云服务器,又称为云计算服务器或云主机,是云计算服务体系中的一项主机产品,以解决了传统物理主机与VPS服务中,存在的管理难度大,业务扩展性弱的缺陷。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申请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富氦气藏区带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目标勘探区域的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各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总面积、花岗岩分布区面积、铀分布区面积、钍分布区面积、铀含量、钍含量、断裂数量、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烃源岩成熟度、地震数据类型和上覆盖层厚度;
针对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根据所述总面积、所述花岗岩分布区面积、所述铀分布区面积、所述钍分布区面积、所述铀含量和所述钍含量,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氦源系数;其中,所述氦源系数用于表示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生氦能力;
针对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根据所述总面积、所述断裂数量、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和所述烃源岩成熟度,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输导系数;其中,所述输导系数用于表示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输导能力;
针对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根据所述地震数据类型和所述上覆盖层厚度,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圈闭系数;其中,所述圈闭系数用于表示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聚集能力;
根据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氦源系数、输导系数和圈闭系数,确定富氦气藏有利区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根据所述总面积、所述花岗岩分布区面积、所述铀分布区面积、所述钍分布区面积、所述铀含量和所述钍含量,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氦源系数,包括:
根据所述总面积、所述花岗岩分布区面积、所述铀分布区面积和所述钍分布区面积,确定氦源岩存在系数;
根据所述铀含量和所述钍含量,确定氦源岩有效系数;
根据所述氦源岩存在系数和所述氦源岩有效系数,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氦源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总面积、所述花岗岩分布区面积、所述铀分布区面积和所述钍分布区面积,确定氦源岩存在系数,包括:
将所述花岗岩分布区面积和所述总面积的比值作为第一比值;
将所述铀分布区面积和所述总面积的比值作为第二比值;
将所述钍分布区面积和所述总面积的比值作为第三比值;
将所述第一比值、所述第二比值和所述第三比值的最小值确定为氦源岩存在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根据所述总面积、所述断裂数量、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和所述烃源岩成熟度,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输导系数,包括:
根据所述总面积和所述断裂数量,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发育强度概率;
根据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沟通强度概率;
根据所述发育强度概率和所述沟通强度概率,确定氦气输导体系存在系数;
根据所述烃源岩成熟度,确定氦气输导体系有效系数;
根据所述氦气输导体系存在系数和所述氦气输导体系有效系数,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输导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地震数据类型和所述上覆盖层厚度,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圈闭系数,包括:
根据所述地震数据类型,确定圈闭存在系数;
根据所述上覆盖层厚度,确定圈闭有效系数;
根据所述圈闭存在系数和所述圈闭有效系数,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圈闭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氦源系数、输导系数和圈闭系数,确定富氦气藏有利区带,包括:
根据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氦源系数、输导系数和圈闭系数,确定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评价指数;
根据各所述评价指数,确定富氦气藏有利区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氦源系数、输导系数和圈闭系数,确定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评价指数,包括:
采用如下公式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评价指数:
F=(S×M)+(S×T)+(M×T);
其中,F为评价指数,S为氦源系数,M为输导系数,T为圈闭系数。
8.一种富氦气藏区带的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资料预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勘探区域的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各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总面积、花岗岩分布区面积、铀分布区面积、钍分布区面积、铀含量、钍含量、断裂数量、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烃源岩成熟度、地震数据类型和上覆盖层厚度;
生氦能力确定模块,用于针对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根据所述总面积、所述花岗岩分布区面积、所述铀分布区面积、所述钍分布区面积、所述铀含量和所述钍含量,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氦源系数;其中,所述氦源系数用于表示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生氦能力;
输导能力确定模块,用于针对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根据所述总面积、所述断裂数量、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和所述烃源岩成熟度,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输导系数;其中,所述输导系数用于表示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输导能力;
聚集能力确定模块,用于针对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根据所述地震数据类型和所述上覆盖层厚度,确定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圈闭系数;其中,所述圈闭系数用于表示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聚集能力;
有利区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富氦气藏候选区带的氦源系数、输导系数和圈闭系数,确定富氦气藏有利区带。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富氦气藏区带的评价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富氦气藏区带的评价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208279.8A CN117250661B (zh) | 2023-09-19 | 2023-09-19 | 一种富氦气藏区带的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208279.8A CN117250661B (zh) | 2023-09-19 | 2023-09-19 | 一种富氦气藏区带的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250661A true CN117250661A (zh) | 2023-12-19 |
CN117250661B CN117250661B (zh) | 2024-05-10 |
Family
ID=89134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208279.8A Active CN117250661B (zh) | 2023-09-19 | 2023-09-19 | 一种富氦气藏区带的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250661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114008A (zh) * | 2024-03-07 | 2024-05-31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自生自储型氦气有利区确定方法、终端及介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78055A (en) * | 1977-08-05 | 1983-03-29 | Phillips Petroleum Company | Analyzing for helium in drilling muds to locate geothermal reservoirs |
CN114910976A (zh) * | 2022-04-18 | 2022-08-16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 低勘探程度区氦气资源潜力地质评价方法 |
CN115146889A (zh) * | 2021-03-30 | 2022-10-0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气藏开发价值评估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CN115685377A (zh) * | 2022-10-17 | 2023-02-03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氦气成因资源评价方法及装置 |
CN116047624A (zh) * | 2022-12-29 | 2023-05-02 |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 一种氦气资源量评价方法 |
-
2023
- 2023-09-19 CN CN202311208279.8A patent/CN11725066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78055A (en) * | 1977-08-05 | 1983-03-29 | Phillips Petroleum Company | Analyzing for helium in drilling muds to locate geothermal reservoirs |
CN115146889A (zh) * | 2021-03-30 | 2022-10-0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气藏开发价值评估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CN114910976A (zh) * | 2022-04-18 | 2022-08-16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 低勘探程度区氦气资源潜力地质评价方法 |
CN115685377A (zh) * | 2022-10-17 | 2023-02-03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氦气成因资源评价方法及装置 |
CN116047624A (zh) * | 2022-12-29 | 2023-05-02 |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 一种氦气资源量评价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李玉宏;张文;王利;赵峰华;韩伟;陈高潮;: "壳源氦气成藏问题及成藏模式",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no. 04, 31 July 2017 (2017-07-31)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114008A (zh) * | 2024-03-07 | 2024-05-31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自生自储型氦气有利区确定方法、终端及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250661B (zh) | 2024-05-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037084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valuating exploitation value of a geological resource | |
CN117250661B (zh) | 一种富氦气藏区带的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1489010B (zh) | 钻爆法隧道掌子面前方围岩级别智能预测方法及装置 | |
CN118210670A (zh) | 日志异常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5328621B (zh) | 基于区块链的事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7250660A (zh) | 一种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8169743A (zh) | 基于扩展avo属性的油气分布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3344621B (zh) | 异常账户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6468927A (zh) | 一种叠层石储层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6757096B (zh) | 深薄致密砂岩气藏开发井型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8708982A (zh) | 一种砂砾岩储层构型快速识别方法 | |
CN117823041B (zh) | 地质导向模型的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6737520B (zh) | 一种日志数据的数据编织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7665905A (zh) | 识别三角洲前缘薄砂层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
CN118193533A (zh) | 一种井场调查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8444406A (zh) | 一种二氧化碳封存有利区筛选方法 | |
CN118643028A (zh) | 地震道数据分辨率提升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8311652A (zh) | 一种溶洞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5561815A (zh) | 基于扩展弹性阻抗的地震储层预测方法及装置 | |
CN117972823A (zh) | 层状边水油藏的水侵前缘检测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
CN118295011A (zh) | 白云岩成岩相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7761762A (zh) | 一种地震正演模型的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5387796A (zh) | 一种地层状态预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8548037A (zh) | 渗透率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6931083A (zh) | 一种方位角道集划分方案的确定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