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50660A - 一种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50660A
CN117250660A CN202311207788.9A CN202311207788A CN117250660A CN 117250660 A CN117250660 A CN 117250660A CN 202311207788 A CN202311207788 A CN 202311207788A CN 117250660 A CN117250660 A CN 1172506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lium
effective
area
distribution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077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峰
陈彬滔
尹路
雷占祥
吴义平
雷明
王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0778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506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50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506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4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ell-logg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中,该方法根据目标勘探区域的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确定目标勘探区域中有效氦源岩分布区的类型、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和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的类型;并进一步根据有效氦源岩分布区的类型、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和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的类型,确定目标勘探区域中的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本技术方案,分别从氦源岩、氦气保存条件、氦气输导体系以及圈闭条件等四个成藏要素进行综合评价,以实现对富氦气藏的主动勘探,提高了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精度,也为富氦气藏勘探的部署方案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

Description

一种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地质评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氦气所具有的强化学惰性和低沸点等独有特征,使得氦气在高新技术产业和科研实验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氦在地球上以微量组分广泛分布,但从含氦气藏或富氦气藏中提取氦气仍是工业制氦的唯一途径。其中,大多数富氦气藏都属于被动发现,即按照天然气藏勘探获得发现之后,通过实验分析测试发现氦气含量超过工业标准,则认为该气藏属于富氦气藏。
因此,如何对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进行预测,已成为制约富氦气藏勘探开发潜力分析、勘探风险评估、以及勘探部署决策的瓶颈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案分别从氦源岩、氦气保存条件、氦气输导体系以及圈闭条件等四个成藏要素进行综合评价,以实现对富氦气藏的主动勘探,提高了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精度,也为富氦气藏勘探的部署方案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
根据目标勘探区域的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的花岗岩分布图、铀含量分布图、钍含量分布图、烃源岩成熟度图、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平面分布图、目的层段构造圈闭图和上覆盖层段厚度图;
根据所述花岗岩分布图、所述铀含量分布图和所述钍含量分布图,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有效氦源岩分布区的类型;并根据所述烃源岩成熟度图,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
根据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平面分布图,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并根据所述目的层段构造圈闭图和所述上覆盖层段厚度图,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的类型;
根据所述有效氦源岩分布区的类型、所述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和所述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的类型,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的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装置,该装置包括:
资料预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勘探区域的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的花岗岩分布图、铀含量分布图、钍含量分布图、烃源岩成熟度图、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平面分布图、目的层段构造圈闭图和上覆盖层段厚度图;
资料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花岗岩分布图、所述铀含量分布图和所述钍含量分布图,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有效氦源岩分布区的类型;并根据所述烃源岩成熟度图,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
资料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平面分布图,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并根据所述目的层段构造圈闭图和所述上覆盖层段厚度图,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的类型;
富氦气藏预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有效氦源岩分布区的类型、所述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和所述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的类型,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的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设备,该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根据目标勘探区域的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确定目标勘探区域中有效氦源岩分布区的类型、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和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的类型;并进一步根据有效氦源岩分布区的类型、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和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的类型,确定目标勘探区域中的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本技术方案,分别从氦源岩、氦气保存条件、氦气输导体系以及圈闭条件等四个成藏要素进行综合评价,以实现对富氦气藏的主动勘探,提高了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精度,也为富氦气藏勘探的部署方案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量化图版示意图;
图4为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第二图像示意图;
图5为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烃源岩成熟度图示意图;
图6为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氦气有效输导体系示意图;
图7为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示意图;
图8为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三图像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方法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目标”、“待预测”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一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对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进行预测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装置来执行,该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装置可以采用硬件和/或软件的形式实现,该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装置可配置于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设备中。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10、根据目标勘探区域的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的花岗岩分布图、铀含量分布图、钍含量分布图、烃源岩成熟度图、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平面分布图、目的层段构造圈闭图和上覆盖层段厚度图。
其中,地震资料可通过利用炸药爆炸、可控震源振动等人工方法引起地壳振动,再用精密仪器按一定的观测方式记录爆炸后地面上各接收点的振动数据。测井资料可为对目标勘探区域内所钻的多口井通过电法测井或非电法测井的方式所获取的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通过对目标勘探区域的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进行解释,以获取与富氦气藏成藏相关的数据。其中,影响富氦气藏成藏的主要因素有气藏的化学组成、区域地质及盆地基底、运移富集过程、盖层特征及封盖条件等等。
其中,针对气藏的化学组成,目前已发现的氦气资源均是以伴生组分赋存于烃类为主的天然气藏、或者以氮气、二氧化碳为主的非烃类天然气藏中;针对区域地质及盆地基底,目前已发现的氦气资源主要分布于发育高含铀、钍的烃源岩或者盆地基底中发育高含铀、钍的花岗岩;针对运移富集过程,富氦气藏具有将氦气输导至上覆浅层圈闭中聚集成藏的有效通道;针对盖层特征及封盖条件,目前已发现的氦气资源均有致密膏岩层、灰岩层、页岩层作为封盖层,以为富氦气藏形成良好的封闭条件。
针对上述影响富氦气藏成藏的主要因素,本发明实施例根据地震资料及测井资料获取与富氦气藏成藏相关的数据,如花岗岩分布图、铀含量分布图、钍含量分布图、烃源岩成熟度图、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平面分布图、目的层段构造圈闭图和上覆盖层段厚度图。
其中,花岗岩分布图可为通过地震、重磁、录井等资料所编制得到的;铀含量分布图和钍含量分布图可为通过测井资料所编制得到的;烃源岩成熟度图可为通过地震资料或钻测井资料所编制得到的;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平面分布图可为通过地震资料所编制得到的目标勘探区域内断裂与各储层的分布图;目的层段构造圈闭图可为基根据地震资料所编制得到富氦气藏勘探目的层段构造图,并对目的层段构造图进行识别以构造圈闭所得到的;上覆盖层段厚度图可为通过地震资料或钻测井资料所编制的紧邻富氦气藏勘探目的层段的上覆盖层段厚度图。
S120、根据所述花岗岩分布图、所述铀含量分布图和所述钍含量分布图,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有效氦源岩分布区的类型;并根据所述烃源岩成熟度图,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
其中,有效氦源岩的确定条件包括两个必要条件,第一是花岗岩发育,第二是花岗岩中的铀和钍含量。
具体的,可根据花岗岩分布图、铀含量分布图和钍含量分布图,将花岗岩所在区域中具有高铀高钍的区域确定为有效氦源岩分布区,并进一步可根据铀含量和/或钍含量对有效氦源岩分布区的类型进行分类。
其中,氦气作为一种伴生气体不能单独成藏,必须有载体气方能成藏,载体气通常为烃类气体,因此,有效载体气分布区是控制天然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因素之一。烃源岩作为油气藏形成的物质基础,而油气能否形成又直接受到烃源岩成熟度的控制,只有成熟的烃源岩才具备生成大量油气的潜力,烃源岩成熟度表示的是烃源岩中沉积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热演化过程,可通过镜质体反射率、热解参数、甾烷、藿烷异构化参数等进行表示。
具体的,可根据烃源岩成熟度图,将目标勘探区域内达到一定成熟度的区域作为有效载体气分布区,并进一步可根据烃源岩成熟度对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进行分类。
S130、根据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平面分布图,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并根据所述目的层段构造圈闭图和所述上覆盖层段厚度图,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的类型。
其中,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可为将所生成的氦气输导至上覆浅层圈闭中聚集成藏的通道,通常为沟通氦源岩、氦气载体层、氦气圈闭层的断裂体系。
具体的,可根据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平面分布图,确定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对氦源岩、氦气载体层和氦气圈闭层的沟通程度,确定目标勘探区域中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以及类型。
其中,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可为目标勘探区域中能够有效对气藏进行封闭的区域。
具体的,可根据目的层段构造圈闭图和上覆盖层段厚度图,将目标勘探区域中存在圈闭且上覆层段满足一定条件的区域作为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并进一步根据上覆层段的物性参数对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进行分类。
S140、根据所述有效氦源岩分布区的类型、所述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和所述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的类型,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的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
其中,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是指具备富氦潜力的区带,是预测富氦气藏勘探潜力以及明确是否值得投入钻探工作量的直接依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根据有效氦源岩分布区的类型、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和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的类型,将目标勘探区域中满足预设类型的区域确定为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也可以对各类型进行赋值并设定权重系数,将各区域对应的类型进行加权求和,确定各区域的分值,将满足预设分值的区域确定为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
示例性的,有效氦源岩分布区的类型包括A1级和A2级,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包括B1级和B2级,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包括C1级和C2级,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的类型包括D1级和D2级,其中,A1级高于A2级,B1级高于B2级,C1级高于C2级,D1级高于D2级。可设定满足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设条件为至少有三个要素的类型为1级以上且至少有一个要素的类型为2级以上。
又示例性的,也可对有效氦源岩分布区的类型、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和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的类型进行赋值。如A1级赋值2,A2级赋值1,B1级赋值2,B2级赋值1,C1级赋值2,C2级赋值1,D1级赋值2,D2级赋值1,将每个区域所对应的各要素的赋值进行求和的平均值作为该区域的评价分值。可设定满足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设条件为评价分值大于等于1.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根据目标勘探区域的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确定目标勘探区域中有效氦源岩分布区的类型、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和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的类型;并进一步根据有效氦源岩分布区的类型、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和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的类型,确定目标勘探区域中的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本技术方案,分别从氦源岩、氦气保存条件、氦气输导体系以及圈闭条件等四个成藏要素进行综合评价,以实现对富氦气藏的主动勘探,提高了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精度,也为富氦气藏勘探的部署方案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
实施例二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上述实施例为基础进行优化。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10、根据目标勘探区域的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的花岗岩分布图、铀含量分布图、钍含量分布图、烃源岩成熟度图、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平面分布图、目的层段构造圈闭图和上覆盖层段厚度图。
S220、根据所述花岗岩分布图、所述铀含量分布图和所述钍含量分布图,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有效氦源岩分布区的类型;并根据所述烃源岩成熟度图,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
S230、根据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平面分布图,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并根据所述目的层段构造圈闭图和所述上覆盖层段厚度图,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的类型。
S240、将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所述有效氦源岩分布区、所述有效载体气分布区、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和所述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进行叠合,得到第一图像。
具体的,将有效氦源岩分布区、有效载体气分布区、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和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按照相同比例大小进行叠合,其中,有效氦源岩分布区、有效载体气分布区、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和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可用不同样式的线条进行表示。
S250、根据所述第一图像,对所述目标勘探区域进行划分,得到至少一个待预测区域。
具体的,可对第一图像中至少有两个不同要素重合的区域进行标注,得到至少一个待预测区域。
S260、根据与各所述待预测区域对应的有效氦源岩分布区的类型、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的类型以及预设标准,将满足预设标准的待预测区域确定为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的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
其中,预设标准可为对各类型的限制,例如待预测区域至少包括某一种或几种类型的分布区才可被确定为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预设标准也为待预测区域所对应的各分布区类型的平均评价值,例如待预测区域各分布区类型的平均评价值至少达到一定分值。
可选的,根据与各所述待预测区域对应的有效氦源岩分布区的类型、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的类型以及预设标准,将满足预设标准的待预测区域确定为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的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包括:分别对所述有效氦源岩区的类型、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的类型进行赋值;其中,所述有效氦源岩区的类型至少包括第一有效氦源岩区和第二有效氦源岩区,所述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至少包括第一有效载体气分布区和第二有效载体气分布区,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至少包括第一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和第二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所述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的类型至少包括第一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和第二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根据各所述赋值,确定各所述待预测区域的预测分值;分别将各所述预测分值与预设标准进行对比,将满足预设标准的待预测区域中确定为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的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
其中,可根据对有效氦源岩分布区、有效载体气分布区、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和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对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影响程度进行赋值。示例性的,若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对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影响程度较大,可将第一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赋值为5,第二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赋值为3;若有效载体气分布区对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影响程度较小,可将第一有效载体气分布区赋值为2,第二有效载体气分布区赋值为1。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
进一步的,可根据有效氦源岩分布区、有效载体气分布区、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和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建立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量化图版。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量化图版示意图,如图3所示,量化图版分为四个轴,四个轴分别代表有效氦源岩分布区S、有效载体气分布区C、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M和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T的赋值,每个点代表一个单位长度,将待预测区域在量化图版上的四个赋值依次连接得到四边形,四边形的面积为待预测区域的预测分值。将预测分值和预设标准进行对比,将满足预设标准的待预测区域确定为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
可选的,根据所述花岗岩分布图、所述铀含量分布图和所述钍含量分布图,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有效氦源岩分布区的类型,包括:将所述花岗岩分布图、所述铀含量分布图和所述钍含量分布图进行叠合,得到第二图像;将所述第二图像中铀含量大于第一阈值并且钍含量大于第二阈值的花岗岩分布区,确定为第一有效氦源岩区;将所述第二图像中铀含量大于第一阈值或者钍含量大于第二阈值的花岗岩分布区,确定为第二有效氦源岩区。
具体的,将花岗岩分布图、铀含量分布图和钍含量分布图按照相同比例进行叠合,得到第二图像,并根据第二图像确定花岗岩分布范围内的铀含量和钍含量两类有利区。
以某盆地为例进行解释说明,图4为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第二图像示意图。如图4所示,通过地震、重磁、录井等资料所编制目标勘探区域的花岗岩分布范围为黑色虚线范围;基于测井资料所编制的目标勘探区域的铀含量分布范围为黑色实线等值线,值域范围为1.4ppm至3.5ppm;钍含量分布范围为浅灰色点划线等值线,值域范围为10.0ppm至11.4ppm。根据花岗岩分布图、铀含量分布图、钍含量分布图三图叠合结果,确定铀含量大于2.8ppm并且钍含量大于10.7ppm的花岗岩分布区为第一有效氦源岩区SI,如图4中的深灰色充填区域;将铀含量大于2.8ppm或者钍含量大于10.7ppm的花岗岩分布区确定为第二有效氦源岩区SII,如图4中的浅灰色充填区域。
可选的,根据所述烃源岩成熟度图,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包括:将所述烃源岩成熟度图中烃源岩成熟度大于第三阈值的区域,确定为第一有效载体气分布区;将所述烃源岩成熟度图中烃源岩成熟度大于第四阈值且小于第五阈值的区域,确定为第二有效载体气分布区。
以某盆地为例进行解释说明,图5为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烃源岩成熟度图示意图。如图5所示,烃源岩成熟度Ro的值域范围为1.2%-2.0%,将烃源岩成熟度Ro≥2%的分布区作为第一有效载体气分布区CI,如图5中浅灰色充填区域;将烃源岩成熟度1.3%<Ro<2.0%的分布区作为第二有效载体气分布区CII,如图5中深灰色充填区域。
可选的,根据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平面分布图,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包括:将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平面分布图中沟通所述有效氦源岩区、氦气载体层、氦气圈闭层并且不通达地表的断裂,确定为第一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将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平面分布图中沟通所述有效氦源岩区与氦气载体层并且不通达地表的断裂、或者沟通氦气载体层与氦气圈闭层并且不通达地表的断裂,确定为第二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
以某盆地为例进行解释说明,图6为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氦气有效输导体系示意图。如图6所示,将同时沟通有效氦源岩区a、氦气载体层b、氦气圈闭层c并且不通达地表d的断裂体系划分为第一氦气有效输导体系MI,如图6中的断层A;将沟通有效氦源岩区a与氦气圈闭层c或者沟通氦气载体气层b与氦气圈闭层c,并且不通达地表d的断裂体系划分为第二氦气有效输导体系MII,如图6中的断层B和C。
进一步的,可将剖面上划分类别的第一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和第二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在平面上进行组合,将相邻的相同类型有效输导体系划分为同类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如图7所示,相邻的第一氦气有效输导体系组成第一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如图7中的深灰色充填区域;相邻的第二氦气有效输导体系组成第二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图7中的浅灰色充填区域。
可选的,根据所述目的层段构造圈闭图和所述上覆盖层段厚度图,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的类型,包括:将所述目的层段构造圈闭图和所述上覆盖层段厚度图进行叠合,得到第三图像;将所述第三图像中存在构造圈闭、上覆盖层岩性为封闭性岩性且厚度大于第五阈值的区域确定为第一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将所述第三图像中存在构造圈闭、上覆盖层岩性为封闭性岩性且厚度小于或等于第五阈值的区域确定为第二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
具体的,将目的层段构造圈闭图和上覆盖层段厚度图按照相同比例进行叠合,得到第三图像。
以某盆地为例进行解释说明,图8为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三图像示意图。如图8所示,浅灰色点划线为上覆盖层厚度等值线,值域范围为10m至60m,黑色实线为构造圈闭。将存在构造圈闭、上覆盖层岩性为封闭性岩性且厚度大于50m的区域确定为第一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图8中深灰色充填区域;将存在构造圈闭、上覆盖层岩性为封闭性岩性但厚度小于等于50m的区域确定为第二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图8中浅灰色充填区域。
实施例三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装置包括:
资料预处理模块310,用于根据目标勘探区域的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的花岗岩分布图、铀含量分布图、钍含量分布图、烃源岩成熟度图、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平面分布图、目的层段构造圈闭图和上覆盖层段厚度图;
资料第一处理模块320,用于根据所述花岗岩分布图、所述铀含量分布图和所述钍含量分布图,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有效氦源岩分布区的类型;并根据所述烃源岩成熟度图,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
资料第二处理模块330,用于根据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平面分布图,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并根据所述目的层段构造圈闭图和所述上覆盖层段厚度图,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的类型;
富氦气藏预测模块340,用于根据所述有效氦源岩分布区的类型、所述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和所述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的类型,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的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装置,该装置根据目标勘探区域的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确定目标勘探区域中有效氦源岩分布区的类型、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和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的类型;并进一步根据有效氦源岩分布区的类型、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和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的类型,确定目标勘探区域中的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本技术方案,分别从氦源岩、氦气保存条件、氦气输导体系以及圈闭条件等四个成藏要素进行综合评价,以实现对富氦气藏的主动勘探,提高了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精度,也为富氦气藏勘探的部署方案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
进一步的,富氦气藏预测模块340,包括:
分布区叠合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所述有效氦源岩分布区、所述有效载体气分布区、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和所述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进行叠合,得到第一图像;
待预测区域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图像,对所述目标勘探区域进行划分,得到至少一个待预测区域;
富氦气藏预测单元,用于根据与各所述待预测区域对应的有效氦源岩分布区的类型、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的类型以及预设标准,将满足预设标准的待预测区域确定为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的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
进一步的,富氦气藏预测单元,包括:
分布区类型赋值子单元,用于分别对所述有效氦源岩区的类型、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的类型进行赋值;其中,所述有效氦源岩区的类型至少包括第一有效氦源岩区和第二有效氦源岩区,所述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至少包括第一有效载体气分布区和第二有效载体气分布区,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至少包括第一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和第二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所述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的类型至少包括第一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和第二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
预测分值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各所述赋值,确定各所述待预测区域的预测分值;
富氦气藏预测子单元,用于分别将各所述预测分值与预设标准进行对比,将满足预设标准的待预测区域中确定为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的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
进一步的,资料第一处理模块320,包括:
第一图像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花岗岩分布图、所述铀含量分布图和所述钍含量分布图进行叠合,得到第一图像;
第一有效氦源岩区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图像中铀含量大于第一阈值并且钍含量大于第二阈值的花岗岩分布区,确定为第一有效氦源岩区;
第二有效氦源岩区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图像中铀含量大于第一阈值或者钍含量大于第二阈值的花岗岩分布区,确定为第二有效氦源岩区。
进一步的,资料第一处理模块320,包括:
第一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烃源岩成熟度图中烃源岩成熟度大于第三阈值的区域,确定为第一有效载体气分布区;
第二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烃源岩成熟度图中烃源岩成熟度大于第四阈值且小于第五阈值的区域,确定为第二有效载体气分布区。
进一步的,资料第二处理模块330,包括:
第一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平面分布图中沟通所述有效氦源岩区、氦气载体层、氦气圈闭层并且不通达地表的断裂,确定为第一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
第二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平面分布图中沟通所述有效氦源岩区与氦气载体层并且不通达地表的断裂、或者沟通氦气载体层与氦气圈闭层并且不通达地表的断裂,确定为第二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
进一步的,资料第二处理模块330,包括:
第二图像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目的层段构造圈闭图和所述上覆盖层段厚度图进行叠合,得到第二图像;
第一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图像中存在构造圈闭、上覆盖层岩性为封闭性岩性且厚度大于第五阈值的区域确定为第一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
第二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图像中存在构造圈闭、上覆盖层岩性为封闭性岩性且厚度小于或等于第五阈值的区域确定为第二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装置可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四
图10示出了可以用来实施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设备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计算机,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如头盔、眼镜、手表等)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申请的实现。
如图10所示,设备1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1,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1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如只读存储器(ROM)12、随机访问存储器(RAM)13等,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1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12中的计算机程序或者从存储单元1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13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13中,还可存储设备1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器11、ROM12以及RAM 13通过总线1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15也连接至总线14。
设备10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15,包括:输入单元16,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单元17,例如各种类型的显示器、扬声器等;存储单元18,例如磁盘、光盘等;以及通信单元19,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收发机等。通信单元19允许设备10通过诸如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和/或各种电信网络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
处理器11可以是各种具有处理和计算能力的通用和/或专用处理组件。处理器11的一些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各种专用的人工智能(AI)计算芯片、各种运行机器学习模型算法的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任何适当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等。处理器11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法和处理,例如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方法可被实现为计算机程序,其被有形地包含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存储单元18。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 12和/或通信单元19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设备10上。当计算机程序加载到RAM 13并由处理器11执行时,可以执行上文描述的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备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11可以通过其他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借助于固件)而被配置为执行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方法。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芯片上系统的系统(SOC)、负载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系统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系统、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系统、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用于实施本申请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这些计算机程序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使得计算机程序当由处理器执行时使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所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计算机程序可以完全在机器上执行、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且部分地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备选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可以在设备上实施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该设备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CRT(阴极射线管)或者LCD(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设备。其它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可以将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实施方式交互)、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系统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系统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区块链网络和互联网。
计算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服务器可以是云服务器,又称为云计算服务器或云主机,是云计算服务体系中的一项主机产品,以解决了传统物理主机与VPS服务中,存在的管理难度大,业务扩展性弱的缺陷。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申请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目标勘探区域的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的花岗岩分布图、铀含量分布图、钍含量分布图、烃源岩成熟度图、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平面分布图、目的层段构造圈闭图和上覆盖层段厚度图;
根据所述花岗岩分布图、所述铀含量分布图和所述钍含量分布图,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有效氦源岩分布区的类型;并根据所述烃源岩成熟度图,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
根据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平面分布图,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并根据所述目的层段构造圈闭图和所述上覆盖层段厚度图,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的类型;
根据所述有效氦源岩分布区的类型、所述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和所述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的类型,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的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有效氦源岩分布区的类型、所述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和所述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的类型,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的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包括:
将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所述有效氦源岩分布区、所述有效载体气分布区、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和所述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进行叠合,得到第一图像;
根据所述第一图像,对所述目标勘探区域进行划分,得到至少一个待预测区域;
根据与各所述待预测区域对应的有效氦源岩分布区的类型、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的类型以及预设标准,将满足预设标准的待预测区域确定为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的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与各所述待预测区域对应的有效氦源岩分布区的类型、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的类型以及预设标准,将满足预设标准的待预测区域确定为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的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包括:
分别对所述有效氦源岩区的类型、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的类型进行赋值;其中,所述有效氦源岩区的类型至少包括第一有效氦源岩区和第二有效氦源岩区,所述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至少包括第一有效载体气分布区和第二有效载体气分布区,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至少包括第一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和第二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所述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的类型至少包括第一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和第二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
根据各所述赋值,确定各所述待预测区域的预测分值;
分别将各所述预测分值与预设标准进行对比,将满足预设标准的待预测区域中确定为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的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花岗岩分布图、所述铀含量分布图和所述钍含量分布图,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有效氦源岩分布区的类型,包括:
将所述花岗岩分布图、所述铀含量分布图和所述钍含量分布图进行叠合,得到第二图像;
将所述第二图像中铀含量大于第一阈值并且钍含量大于第二阈值的花岗岩分布区,确定为第一有效氦源岩区;
将所述第二图像中铀含量大于第一阈值或者钍含量大于第二阈值的花岗岩分布区,确定为第二有效氦源岩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烃源岩成熟度图,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包括:
将所述烃源岩成熟度图中烃源岩成熟度大于第三阈值的区域,确定为第一有效载体气分布区;
将所述烃源岩成熟度图中烃源岩成熟度大于第四阈值且小于第五阈值的区域,确定为第二有效载体气分布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平面分布图,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包括:
将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平面分布图中沟通所述有效氦源岩区、氦气载体层、氦气圈闭层并且不通达地表的断裂,确定为第一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
将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平面分布图中沟通所述有效氦源岩区与氦气载体层并且不通达地表的断裂、或者沟通氦气载体层与氦气圈闭层并且不通达地表的断裂,确定为第二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目的层段构造圈闭图和所述上覆盖层段厚度图,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的类型,包括:
将所述目的层段构造圈闭图和所述上覆盖层段厚度图进行叠合,得到第三图像;
将所述第三图像中存在构造圈闭、上覆盖层岩性为封闭性岩性且厚度大于第五阈值的区域确定为第一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
将所述第三图像中存在构造圈闭、上覆盖层岩性为封闭性岩性且厚度小于或等于第五阈值的区域确定为第二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
8.一种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资料预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勘探区域的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的花岗岩分布图、铀含量分布图、钍含量分布图、烃源岩成熟度图、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平面分布图、目的层段构造圈闭图和上覆盖层段厚度图;
资料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花岗岩分布图、所述铀含量分布图和所述钍含量分布图,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有效氦源岩分布区的类型;并根据所述烃源岩成熟度图,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
资料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平面分布图,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并根据所述目的层段构造圈闭图和所述上覆盖层段厚度图,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的类型;
富氦气藏预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有效氦源岩分布区的类型、所述有效载体气分布区的类型、所述氦气有效输导体系分布区的类型和所述氦气有效圈闭分布区的类型,确定所述目标勘探区域中的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方法。
CN202311207788.9A 2023-09-19 2023-09-19 一种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72506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07788.9A CN117250660A (zh) 2023-09-19 2023-09-19 一种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07788.9A CN117250660A (zh) 2023-09-19 2023-09-19 一种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50660A true CN117250660A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36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07788.9A Pending CN117250660A (zh) 2023-09-19 2023-09-19 一种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50660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75589A (en) * 1992-07-08 1995-12-12 Spiral Holding, Ltd. System for evaluating seismic sequence lithology and property, and for evaluating risk associated with predicting potential hydrocarbon reservoir, seal, trap or source
US10190998B1 (en) * 2018-08-29 2019-01-29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Dagang Oil Field Of Cnpc Method and device for evaluating and predicting a shale oil enrichment areas of fault lacustrine basins
US20190100997A1 (en) * 2017-09-30 2019-04-04 Petrochina Company Limited Oil and gas zone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330109A (zh) * 2020-10-22 2021-02-0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油气勘探区带地质综合评价的量化表征方法、系统、设备
US11204441B1 (en) * 2020-09-29 2021-12-21 Dagang Oil Field Company Of Cnpc Oil-gas reservoir expl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4910976A (zh) * 2022-04-18 2022-08-16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低勘探程度区氦气资源潜力地质评价方法
CN116047624A (zh) * 2022-12-29 2023-05-02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一种氦气资源量评价方法
CN116109200A (zh) * 2023-02-27 2023-05-12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氦气资源量计算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75589A (en) * 1992-07-08 1995-12-12 Spiral Holding, Ltd. System for evaluating seismic sequence lithology and property, and for evaluating risk associated with predicting potential hydrocarbon reservoir, seal, trap or source
US20190100997A1 (en) * 2017-09-30 2019-04-04 Petrochina Company Limited Oil and gas zone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190998B1 (en) * 2018-08-29 2019-01-29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Dagang Oil Field Of Cnpc Method and device for evaluating and predicting a shale oil enrichment areas of fault lacustrine basins
US11204441B1 (en) * 2020-09-29 2021-12-21 Dagang Oil Field Company Of Cnpc Oil-gas reservoir expl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330109A (zh) * 2020-10-22 2021-02-0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油气勘探区带地质综合评价的量化表征方法、系统、设备
CN114910976A (zh) * 2022-04-18 2022-08-16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低勘探程度区氦气资源潜力地质评价方法
CN116047624A (zh) * 2022-12-29 2023-05-02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一种氦气资源量评价方法
CN116109200A (zh) * 2023-02-27 2023-05-12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氦气资源量计算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雪: "渭河盆地天然气及氦气成藏条件与资源量预测",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基础科学辑, no. 01, 15 January 2016 (2016-01-15), pages 011 - 99 *
张雪: "渭河盆地天然气及氦气成藏条件与资源量预测", 基础科学辑, no. 01, 31 January 2016 (2016-01-31), pages 011 - 99 *
李玉宏;王行运;韩伟;: "渭河盆地氦气资源远景调查进展与成果", 中国地质调查, no. 06, 15 August 2015 (2015-08-15), pages 1 - 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3708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valuating exploitation value of a geological resource
US20190227087A1 (en) Cloud-based digital rock analysis and database services
CN109115987B (zh) 一种基于岩石物理模型的流体因子的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12330109A (zh) 油气勘探区带地质综合评价的量化表征方法、系统、设备
JP7137889B2 (ja) 深層-超深層海相カーボナタイトのオイルプール賦存深度下限の予測方法
CN110320557B (zh) 基于深度学习和进化学习的多尺度地质特征检测融合方法
JP2022123097A (ja) 海相高-過熟成炭化水素源岩の炭化水素残留量評価方法
CN117250660A (zh) 一种富氦气藏有利发育区的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698382A (zh) 小尺度断控岩溶型储层地震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08319743A (zh) 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丰度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07991716A (zh) 薄层的沉积相图和沉积体厚度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7656315A (zh) 储层流体因子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5977615A (zh) 压裂效果评价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7250661B (zh) 一种富氦气藏区带的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817059B (zh) 峰峰组内幕储层确定方法及装置
US11636352B2 (en) Integrated advanced visualization tool for geosteering underbalanced coiled tubing drilling operations
CN116757096B (zh) 深薄致密砂岩气藏开发井型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600415A (zh) 一种随钻过程中油层储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2859171B (zh) 利用有效裂缝进行储层连通性分析的方法和装置
CN118050823A (zh) 区块尺度下的煤体结构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3495294B (zh) 走滑断裂量化表征与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17829580A (zh) 压裂套变风险评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ao et al. Evaluation of Coalbed Methane Fracturing Effect and Optimization of Engineering Parameters in MD Block
CN112241576B (zh) 油气井完井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240110472A1 (en) Optimal drilling and fracturing sequences for placing numerous horizontal wells in tight reservoi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