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49558A -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49558A
CN117249558A CN202311541364.6A CN202311541364A CN117249558A CN 117249558 A CN117249558 A CN 117249558A CN 202311541364 A CN202311541364 A CN 202311541364A CN 117249558 A CN117249558 A CN 1172495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air conditioner
valve
throttling device
differenc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4136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49558B (zh
Inventor
王于曹
林金煌
高玉平
钟万权
郭佳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1154136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495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495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495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495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495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和存储介质,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在空调内机与外机之间设置两个节流装置,在两个节流装置之间的一条支路上设置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另一条支路上设置闪蒸器,在闪蒸器与压缩机之间的管路上设置第三阀门;该方法包括:根据空调的运行模式、运行工况以及检测到的温度数据,控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启闭、两个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空调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该方案,在空调内新增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通过对阀门的控制防止空调在非极限工况下开启补气功能,避免空调功率升高;同时在开启补气功能后,通过对两个节流装置开度和压缩机频率的控制,避免发生液击,提高空调的运行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和存储介质,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的补气和散热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具有补气增焓系统的空调在非极限工况下,开启补气功能后压缩机的负荷上升,导致空调整体的功率较高,同时伴随有液击风险。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和存储介质,以解决相关方案中具有补气增焓系统的空调在非极限工况下,开启补气功能后导致空调整体的功率较高,同时伴随有液击风险的问题,达到通过设置多个阀门以及对阀门的启闭控制,防止空调在非极限工况下开启补气功能,避免空调功率升高;同时在开启补气功能后,通过对节流装置开度和压缩机频率的控制,避免空调发生液击,提高了空调的运行稳定性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包括: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电控模块和闪蒸器;所述闪蒸器与所述压缩机相连通;在所述闪蒸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在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之间有两条支路,一条支路上设置有所述闪蒸器,另一条支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所述闪蒸器和所述第一阀门之间的管路,与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之间的管路,相交于第一位置;所述闪蒸器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的管路内的冷媒能够为所述电控模块散热;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空调运行时,获取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室外环境温度、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所述电控模块周围的露点温度;并获取所述闪蒸器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的管路内为所述电控模块散热前的冷媒的温度,记为散热前温度;获取所述闪蒸器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的管路内为所述电控模块散热后的冷媒的温度,记为散热后温度;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所述露点温度以及所述散热前温度和所述散热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的启闭状态,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包括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包括第一常温工况、第二常温工况、第一极限工况和第二极限工况;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包括:在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判断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与第一温度阈值的大小;若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一极限工况;若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一常温工况;和/或,在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判断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与第二温度阈值的大小;若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二极限工况;若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二常温工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所述露点温度以及所述散热前温度和所述散热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的启闭状态,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包括:在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一极限工况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开启、所述第二阀门关闭、所述第三阀门关闭;判断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与设定时间之前的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的功率差值,与设定功率差值的大小关系;若所述功率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功率差值,且持续了第一设定时间,则判断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是否为最大开度;若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是最大开度,则以设定速率降低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并重新根据所述功率差值与设定功率差值的大小关系,以确定是否再次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若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不是最大开度,则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并重新根据所述功率差值与设定功率差值的大小关系,以确定是否再次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或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和/或,在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一常温工况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第二阀门关闭、所述第三阀门开启;判断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散热后温度的温度差值,与第一温度差值的大小关系;若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散热后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差值,且持续了第二设定时间,则以设定开度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之后,判断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与第二温度差值的大小关系;若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差值,且持续了第三设定时间,则以设定开度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并重新根据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与第二温度差值的大小关系,以确定是否再次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所述露点温度以及所述散热前温度和所述散热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的启闭状态,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还包括:在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二极限工况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开启、所述第二阀门关闭、所述第三阀门关闭;判断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与设定时间之前的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的功率差值,与设定功率差值的大小关系;若所述功率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功率差值,且持续了第一设定时间,则判断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是否为最大开度;若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是最大开度,则以设定速率降低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并重新根据所述功率差值与设定功率差值的大小关系,以确定是否再次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若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不是最大开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并重新根据所述功率差值与设定功率差值的大小关系,以确定是否再次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或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和/或,在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二常温工况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第二阀门开启、所述第三阀门关闭;判断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散热后温度的温度差值,与第三温度差值的大小关系;若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散热后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温度差值,且持续了第四设定时间,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之后,判断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与第四温度差值的大小关系;若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温度差值,且持续了第五设定时间,则以设定开度减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并重新根据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与第四温度差值的大小关系,以确定是否再次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
与上述方法相匹配,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的控制装置,所述空调包括: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电控模块和闪蒸器;所述闪蒸器与所述压缩机相连通;在所述闪蒸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在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之间有两条支路,一条支路上设置有所述闪蒸器,另一条支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所述闪蒸器和所述第一阀门之间的管路,与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之间的管路,相交于第一位置;所述闪蒸器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的管路内的冷媒能够为所述电控模块散热;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运行时,获取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室外环境温度、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所述电控模块周围的露点温度;并获取所述闪蒸器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的管路内为所述电控模块散热前的冷媒的温度,记为散热前温度;获取所述闪蒸器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的管路内为所述电控模块散热后的冷媒的温度,记为散热后温度;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所述露点温度以及所述散热前温度和所述散热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的启闭状态,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包括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包括第一常温工况、第二常温工况、第一极限工况和第二极限工况;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包括:在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判断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与第一温度阈值的大小;若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一极限工况;若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一常温工况;和/或,在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判断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与第二温度阈值的大小;若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二极限工况;若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二常温工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所述露点温度以及所述散热前温度和所述散热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的启闭状态,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包括:在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一极限工况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开启、所述第二阀门关闭、所述第三阀门关闭;判断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与设定时间之前的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的功率差值,与设定功率差值的大小关系;若所述功率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功率差值,且持续了第一设定时间,则判断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是否为最大开度;若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是最大开度,则以设定速率降低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并重新根据所述功率差值与设定功率差值的大小关系,以确定是否再次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若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不是最大开度,则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并重新根据所述功率差值与设定功率差值的大小关系,以确定是否再次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或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和/或,在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一常温工况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第二阀门关闭、所述第三阀门开启;判断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散热后温度的温度差值,与第一温度差值的大小关系;若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散热后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差值,且持续了第二设定时间,则以设定开度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之后,判断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与第二温度差值的大小关系;若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差值,且持续了第三设定时间,则以设定开度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并重新根据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与第二温度差值的大小关系,以确定是否再次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所述露点温度以及所述散热前温度和所述散热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的启闭状态,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还包括:在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二极限工况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开启、所述第二阀门关闭、所述第三阀门关闭;判断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与设定时间之前的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的功率差值,与设定功率差值的大小关系;若所述功率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功率差值,且持续了第一设定时间,则判断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是否为最大开度;若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是最大开度,则以设定速率降低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并重新根据所述功率差值与设定功率差值的大小关系,以确定是否再次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若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不是最大开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并重新根据所述功率差值与设定功率差值的大小关系,以确定是否再次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或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和/或,在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二常温工况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第二阀门开启、所述第三阀门关闭;判断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散热后温度的温度差值,与第三温度差值的大小关系;若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散热后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温度差值,且持续了第四设定时间,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之后,判断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与第四温度差值的大小关系;若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温度差值,且持续了第五设定时间,则以设定开度减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并重新根据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与第四温度差值的大小关系,以确定是否再次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
与上述装置相匹配,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包括:以上所述的空调的控制装置。
与上述方法相匹配,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以上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
由此,本发明的方案,在室外换热器与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第一节流装置与第二节流装置之间设置有两条支路,一条支路上设置有闪蒸器,另一条支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闪蒸器还与压缩机相连接,闪蒸器与压缩机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闪蒸器和第一阀门之间的管路,与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之间的管路相交于第一位置,闪蒸器与第一位置之间的管路内的冷媒能够为电控模块散热;在空调运行时,根据空调的运行模式和室外环境温度,确定空调的运行工况;根据空调的运行模式、空调的运行工况、空调的运行功率、电控模块周围的露点温度,以及为电控模块散热前的冷媒的温度和散热后的冷媒的温度,控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启闭状态,控制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控制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而通过对多个阀门的启闭状态的控制,避免空调在非极限工况下开启补气功能,从而防止空调功率升高;同时,通过对节流装置开度和压缩机频率的控制,调整闪蒸器内的液态冷媒量,避免空调发生液击,提高了空调的运行稳定性。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空调的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空调的控制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空调的系统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空调在制冷模式下的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空调在制热模式下的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结合附图,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
102-获取单元;104-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与常规制冷系统或制热系统相比,目前空调补气增焓系统在非极限工况下的功率较高、且存在液击风险,导致空调的运行风险上升。另外,由于目前空调系统的控制器散热存在瓶颈,致系统可靠性降低,能力衰减严重,尤其在极限(高温制冷/超低温制热)工况下,系统可靠性进一步降低,甚至导致停机。为解决控制器温度偏高的问题,相关方案使用冷媒为控制器散热,但该方法存在凝露风险,进而导致控制器烧毁。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在空调中新增设置多个阀门,并调整了电控模块的位置,使空调在非极限工况下不会开启补气功能,避免空调功率较高。同时在开启补充功能后,通过对压缩机频率和节流装置开度的调整,调节了闪蒸器内的液态冷媒量,消除了液击风险。另外,通过对节流装置开度的控制,调节了流经电控模块的冷媒流量,在保证对电控模块散热要求的同时,避免电控模块出现凝露。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包括: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电控模块和闪蒸器;所述闪蒸器与所述压缩机相连通,用于为所述压缩机补气;在所述闪蒸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在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之间有两条支路,一条支路上设置有所述闪蒸器,另一条支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所述闪蒸器和所述第一阀门之间的管路,与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之间的管路,相交于第一位置;所述闪蒸器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的管路内的冷媒能够为所述电控模块散热。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空调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10至步骤S130。
在步骤S110处,在所述空调运行时,获取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室外环境温度、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所述电控模块周围的露点温度;并获取所述闪蒸器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的管路内为所述电控模块散热前的冷媒的温度,记为散热前温度;获取所述闪蒸器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的管路内为所述电控模块散热后的冷媒的温度,记为散热后温度。其中,决定空调运行功率的因素主要有压缩机功率、内风机功率和外风机功率,所以可将压缩机功率和内外风机功率的总和确定为空调的运行功率。
在步骤S120处,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包括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包括第一常温工况、第二常温工况、第一极限工况和第二极限工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20中,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210至步骤S230。
步骤S210,在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判断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与第一温度阈值的大小。
步骤S220,若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一极限工况,所述第一极限工况为高温制冷工况。
步骤S230,若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一常温工况,所述第一常温工况为常规制冷工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20中,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的具体过程,还包括:步骤S310至步骤S330。
步骤S310,在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判断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与第二温度阈值的大小。
步骤S320,若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二极限工况,所述第二极限工况为低温制热工况。
步骤S330,若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二常温工况,所述第一常温工况为常规制热工况。
本发明的空调的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该空调包括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冷凝器(室外换热器)、蒸发器(室内换热器)、闪蒸器、节流装置1、节流装置2、阀门1、阀门2、阀门3以及电控模块,其中阀门2和阀门3所在的支路与阀门1所在的支路相交于第一位置,电控模块位于闪蒸器和第一位置之间的管路上。在常温工况下,阀门1处于关闭状态,即不向压缩机进行补气。节流装置1和节流装置2打开,在制冷模式下,节流装置1起调节排气温度的作用,节流装置2起调节流量的作用;制热模式下,节流装置2起调节排气温度的作用,节流装置1起调节流量的作用。在常温工况下运行制冷模式时,冷媒从压缩机排出后,经过四通换向阀进入冷凝器,从冷凝器排出后经过节流装置1,一部分冷媒经过阀门2和阀门3所在的支路并流向节流装置2,另一部分冷媒从闪蒸器经过并流向节流装置2,之后在蒸发器内换热后回到压缩机。常温工况下运行制热模式时的冷媒流向与常温工况下运行制冷模式的冷媒流向相反。在常温工况下,一部分经过节流降温后的冷媒会经过电控模块,使电控模块存在凝露风险。
在步骤S130处,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所述露点温度以及所述散热前温度和所述散热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的启闭状态,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本发明的方案,通过判断空调的运行工况,对阀门的启闭进行控制,从而对空调的补气功能进行控制,避免因在非极限工况下开启补气功能导致的空调功率上升。在极限工况下开启补气功能后,通过对节流装置的开度和压缩机频率的控制,在降低空调运行功率的同时减少了闪蒸器内液态冷媒的含量,进而降低了液击的风险,提高了空调的运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30中,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所述露点温度以及所述散热前温度和所述散热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的启闭状态,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410至步骤S450。
步骤S410,在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一极限工况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开启、所述第二阀门关闭、所述第三阀门关闭。
如图3所示,在高温制冷工况下,阀门2和阀门3关闭,使经过节流装置1流出的冷媒仅经过闪蒸器支路,不经过阀门2和阀门3的支路。阀门1开启,闪蒸器内的气态冷媒经过电控模块进入压缩机进行补气,液态冷媒经过节流装置2进行循环。此时空调存在液击的风险。
步骤S420,判断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与设定时间之前的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的功率差值,与设定功率差值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功率差值小于所述设定功率差值,则使各个元器件保持现状。
步骤S430,若所述功率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功率差值,且持续了第一设定时间,则判断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是否为最大开度。
当功率差值大于或等于设定功率差值,且持续一定时间,说明此时出现了液击,导致空调的运行功率出现波动,需要对空调进行控制来消除液击。
步骤S440,若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是最大开度,则以设定速率降低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并重新根据所述功率差值与设定功率差值的大小关系,以确定是否再次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步骤S450,若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不是最大开度,则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并重新根据所述功率差值与设定功率差值的大小关系,以确定是否再次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或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
当出现液击情况,首先判断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是否为最大开度,若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不是最大开度,则在原开度值的基础上加上设定开度值,得到的结果作为新的开度值,以此增大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使闪蒸器内的液态冷媒尽快从第二节流装置流出,消除液击情况从而降低了向压缩机补气时携带的液态冷媒量,消除液击情况。
若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已经是最大开度,且还是存在液击情况,则此时以设定速率降低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冷媒的流量减少,进而减少闪蒸器内的液态冷媒量,消除液击情况。
图4为本发明的空调在制冷模式下的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发明在制冷模式下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1,在空调运行于制冷模式下时,检测室外环境温度T外环与第一温度阈值T1的大小关系,若T外环>T1,则空调进行高温制冷工况,并控制阀门1开启、阀门2关闭和阀门3关闭,执行步骤12;若T外环≤T1,则空调进行常规制冷工况,执行步骤14。
步骤12,在t时间后,判断空调的运行功率Wt与设定时间之前的空调的运行功率Wt-1的功率差值Wt-Wt-1,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功率差值A,且是否持续了第一设定时间t1。若满足以上条件,则执行步骤13;若不满足以上条件,则使各元器件保持现状。
步骤13,判断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是否是最大开度,若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是最大开度,则控制压缩机降频,之后回到步骤12重新执行;若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不是最大开度,则控制第二节流装置增大P1开度,之后回到步骤12重新执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30中,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所述露点温度以及所述散热前温度和所述散热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的启闭状态,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的具体过程,还包括:步骤S510至步骤S540。
步骤S510,在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一常温工况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第二阀门关闭、所述第三阀门开启。
如图3所示,在常规制冷工况下,阀门1关闭,不向压缩机进行补气。阀门2关闭、阀门3开启,使闪蒸器内的液态冷媒直接流向节流装置2,闪蒸器内的气态冷媒经过电控模块后从阀门3进入主回路,此时电控模块存在凝露风险。
步骤S520,判断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散热后温度的温度差值,与第一温度差值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散热后温度的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一温度差值,则使各个元器件保持现状。
步骤S530,若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散热后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差值,且持续了第二设定时间,则以设定开度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之后,判断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与第二温度差值的大小关系。
当散热前温度与散热后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差值,且持续了一定时间,说明电控模块未得到有效散热,存在散热不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增加流经电控模块的冷媒量。此时减小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使从闪蒸器直接流向第二节流装置的液态冷媒量减少,经过电控模块的液态冷媒量增大,进而提升对电控模块散热的能力,使电控模块得到有效散热。
步骤S540,若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差值,且持续了第三设定时间,则以设定开度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并重新根据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与第二温度差值的大小关系,以确定是否再次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
若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差值,则使各个元器件保持现状。
若散热前温度与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差值,且持续了一定时间,说明当前电控模块的温度还是比较高,需要进一步提高散热能力,因此需要进一步减小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使闪蒸器内的液态冷媒更多的从电控模块的支路流过,使电控模块的温度进一步降低。
图4所示的本发明在制冷模式下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14,控制阀门1关闭、阀门2关闭、阀门3开启。之后判断散热前温度T与散热后温度T的温度差值T-T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差值A1,且持续了第二设定时间t2。若满足以上条件,则执行步骤15;若不满足以上条件,则使各元器件保持现状。
步骤15,控制第二节流装置减小P1开度,并判断散热前温度T与电控模块周围的露点温度T的差值T-T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差值A2,且持续了第三设定时间t3。若满足以上条件,则使各元器件保持现状;若不满足以上条件,则重新执行步骤15。
本发明的方案,在空调运行于制冷模式时,根据室外环境温度确定空调处于的运行工况,从而选择是否开启空调的补气功能,避免在常规工况下开启补气功能导致的空调运行功率过高。在极限工况下,通过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和节流装置的开度的控制,消除空调的液击风险,提高了空调的运行可靠性。在常规工况下,通过对节流装置开度的控制,调节流经电控模块的液态冷媒流量,进而在满足电控模块散热要求的同时,避免电控模块出现凝露。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30中,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所述露点温度以及所述散热前温度和所述散热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的启闭状态,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的具体过程,还包括:步骤S610至步骤S650。
步骤S610,在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二极限工况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开启、所述第二阀门关闭、所述第三阀门关闭。
如图3所示,在低温制热工况下,阀门2和阀门3关闭,使经过节流装置1流出的冷媒仅经过闪蒸器支路,不经过阀门2和阀门3的支路。阀门1开启,闪蒸器内的气态冷媒经过电控模块进入压缩机进行补气,液态冷媒经过节流装置2进行循环。此时空调存在液击的风险。
步骤S620,判断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与设定时间之前的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的功率差值,与设定功率差值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功率差值小于所述设定功率差值,则使各个元器件保持现状。
步骤S630,若所述功率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功率差值,且持续了第一设定时间,则判断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是否为最大开度。
当功率差值大于或等于设定功率差值,且持续一定时间,说明此时出现了液击,导致空调的运行功率出现波动,需要对空调进行控制来消除液击。
步骤S640,若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是最大开度,则以设定速率降低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并重新根据所述功率差值与设定功率差值的大小关系,以确定是否再次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步骤S650,若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不是最大开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并重新根据所述功率差值与设定功率差值的大小关系,以确定是否再次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或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
在制热模式下,如图3所示,压缩机流出的冷媒经过四通换向阀后,流入室内换热器(图中的蒸发器),之后经过节流装置2后一部分从闪蒸器直接流向节流装置1,另一部分经过电控模块和阀门2流向节流装置1,之后在室外换热器(图中的冷凝器)中换热后流回压缩机完成循环。其中节流装置1是调节流量的作用,节流装置2是调节排气温度的作用。
当出现液击情况,首先判断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是否为最大开度,若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不是最大开度,则在原开度值的基础上加上设定开度值,得到的结果作为新的开度值,以此增大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使闪蒸器内的液态冷媒尽快从第一节流装置流出,消除液击情况从而降低了向压缩机补气时携带的液态冷媒量,消除液击情况。
若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已经是最大开度,且还是存在液击情况,则此时以设定速率降低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冷媒的流量减少,进而减少闪蒸器内的液态冷媒量,消除液击情况。
图5为本发明的空调在制热模式下的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发明在制热模式下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21,在空调运行于制热模式下时,检测室外环境温度T外环与第二温度阈值T2的大小关系,若T外环<T2,则空调进行低温制热工况,并控制阀门1开启、阀门2关闭和阀门3关闭,执行步骤22;若T外环≥T2,则空调进行常规制热工况,执行步骤24。
步骤22,在t时间后,判断空调的运行功率Wt与设定时间之前的空调的运行功率Wt-1的功率差值Wt-Wt-1,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功率差值A,且是否持续了第一设定时间t1。若满足以上条件,则执行步骤23;若不满足以上条件,则使各元器件保持现状。
步骤23,判断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是否是最大开度,若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是最大开度,则控制压缩机降频,之后回到步骤22重新执行;若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不是最大开度,则控制第一节流装置增大P1开度,之后回到步骤22重新执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30中,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所述露点温度以及所述散热前温度和所述散热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的启闭状态,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的具体过程,还包括:步骤S710至步骤S740。
步骤S710,在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二常温工况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第二阀门开启、所述第三阀门关闭。
如图3所示,在常规制热工况下,阀门1关闭,不向压缩机进行补气。阀门3关闭、阀门2开启,使闪蒸器内的液态冷媒直接流向节流装置1,闪蒸器内的气态冷媒经过电控模块后从阀门2进入主回路,此时电控模块存在凝露风险。
步骤S720,判断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散热后温度的温度差值,与第三温度差值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散热后温度的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三温度差值,则使各个元器件保持现状。
步骤S730,若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散热后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温度差值,且持续了第四设定时间,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之后,判断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与第四温度差值的大小关系。
当散热前温度与散热后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三温度差值,且持续了一定时间,说明电控模块未得到有效散热,存在散热不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增加流经电控模块的冷媒量。此时减小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使从闪蒸器直接流向第一节流装置的液态冷媒量减少,经过电控模块的液态冷媒量增大,进而提升对电控模块散热的能力,使电控模块得到有效散热。
步骤S740,若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温度差值,且持续了第五设定时间,则以设定开度减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并重新根据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与第四温度差值的大小关系,以确定是否再次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
若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四温度差值,则使各个元器件保持现状。
若散热前温度与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四温度差值,且持续了一定时间,说明当前电控模块的温度还是比较高,需要进一步提高散热能力,因此需要进一步减小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使闪蒸器内的液态冷媒更多的从电控模块的支路流过,使电控模块的温度进一步降低。
图5所示的本发明在制热模式下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24,控制阀门1关闭、阀门3关闭、阀门2开启。之后判断散热前温度T与散热后温度T的温度差值T-T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三温度差值A3,且持续了第四设定时间t4。若满足以上条件,则执行步骤25;若不满足以上条件,则使各元器件保持现状。
步骤25,控制第一节流装置减小P1开度,并判断散热前温度T与电控模块周围的露点温度T的差值T-T是否小于或等于第四温度差值A4,且持续了第五设定时间t5。若满足以上条件,则使各元器件保持现状;若不满足以上条件,则重新执行步骤25。
本发明的方案,在空调运行于制热模式时,根据室外环境温度确定空调处于的运行工况,从而选择是否开启空调的补气功能,避免在常规工况下开启补气功能导致的空调运行功率过高。在极限工况下,通过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和节流装置的开度的控制,消除空调的液击风险,提高了空调的运行可靠性。在常规工况下,通过对节流装置开度的控制,调节流经电控模块的液态冷媒流量,进而在满足电控模块散热要求的同时,避免电控模块出现凝露。
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室外换热器与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第一节流装置与第二节流装置之间设置有两条支路,一条支路上设置有闪蒸器,另一条支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闪蒸器还与压缩机相连接,闪蒸器与压缩机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闪蒸器和第一阀门之间的管路,与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之间的管路相交于第一位置,闪蒸器与第一位置之间的管路内的冷媒能够为电控模块散热;在空调运行时,根据空调的运行模式和室外环境温度,确定空调的运行工况;根据空调的运行模式、空调的运行工况、空调的运行功率、电控模块周围的露点温度,以及为电控模块散热前的冷媒的温度和散热后的冷媒的温度,控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启闭状态,控制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控制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而通过对多个阀门的启闭状态的控制,避免空调在非极限工况下开启补气功能,从而防止空调功率升高;同时,通过对节流装置开度和压缩机频率的控制,调整闪蒸器内的液态冷媒量,避免空调发生液击,提高了空调的运行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空调的控制方法的一种空调的控制装置。所述空调包括: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电控模块和闪蒸器;所述闪蒸器与所述压缩机相连通,用于为所述压缩机补气;在所述闪蒸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在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之间有两条支路,一条支路上设置有所述闪蒸器,另一条支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所述闪蒸器和所述第一阀门之间的管路,与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之间的管路,相交于第一位置;所述闪蒸器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的管路内的冷媒能够为所述电控模块散热。参见图2所示本发明的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空调的控制装置可以包括:获取单元102和控制单元104。
获取单元102,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运行时,获取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室外环境温度、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所述电控模块周围的露点温度;并获取所述闪蒸器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的管路内为所述电控模块散热前的冷媒的温度,记为散热前温度;获取所述闪蒸器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的管路内为所述电控模块散热后的冷媒的温度,记为散热后温度。该获取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110。其中,决定空调运行功率的因素主要有压缩机功率、内风机功率和外风机功率,所以可将压缩机功率和内外风机功率的总和确定为空调的运行功率。
控制单元104,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12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包括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包括第一常温工况、第二常温工况、第一极限工况和第二极限工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104,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判断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与第一温度阈值的大小。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210。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一极限工况;所述第一极限工况为高温制冷工况。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220。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一常温工况;所述第一常温工况为常规制冷工况。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23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104,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还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判断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与第二温度阈值的大小。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310。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二极限工况;所述第二极限工况为低温制热工况。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320。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二常温工况。所述第一常温工况为常规制热工况。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330。
本发明的空调的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该空调包括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冷凝器(室外换热器)、蒸发器(室内换热器)、闪蒸器、节流装置1、节流装置2、阀门1、阀门2、阀门3以及电控模块,其中阀门2和阀门3所在的支路与阀门1所在的支路相交于第一位置,电控模块位于闪蒸器和第一位置之间的管路上。在常温工况下,阀门1处于关闭状态,即不向压缩机进行补气。节流装置1和节流装置2打开,在制冷模式下,节流装置1起调节排气温度的作用,节流装置2起调节流量的作用;制热模式下,节流装置2起调节排气温度的作用,节流装置1起调节流量的作用。在常温工况下运行制冷模式时,冷媒从压缩机排出后,经过四通换向阀进入冷凝器,从冷凝器排出后经过节流装置1,一部分冷媒经过阀门2和阀门3所在的支路并流向节流装置2,另一部分冷媒从闪蒸器经过并流向节流装置2,之后在蒸发器内换热后回到压缩机。常温工况下运行制热模式时的冷媒流向与常温工况下运行制冷模式的冷媒流向相反。在常温工况下,一部分经过节流降温后的冷媒会经过电控模块,使电控模块存在凝露风险。
所述控制单元104,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所述露点温度以及所述散热前温度和所述散热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的启闭状态,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130。
本发明的方案,通过判断空调的运行工况,对阀门的启闭进行控制,从而对空调的补气功能进行控制,避免因在非极限工况下开启补气功能导致的空调功率上升。在极限工况下开启补气功能后,通过对节流装置的开度和压缩机频率的控制,在降低空调运行功率的同时减少了闪蒸器内液态冷媒的含量,进而降低了液击的风险,提高了空调的运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104,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所述露点温度以及所述散热前温度和所述散热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的启闭状态,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一极限工况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开启、所述第二阀门关闭、所述第三阀门关闭。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410。
如图3所示,在高温制冷工况下,阀门2和阀门3关闭,使经过节流装置1流出的冷媒仅经过闪蒸器支路,不经过阀门2和阀门3的支路。阀门1开启,闪蒸器内的气态冷媒经过电控模块进入压缩机进行补气,液态冷媒经过节流装置2进行循环。此时空调存在液击的风险。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判断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与设定时间之前的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的功率差值,与设定功率差值的大小关系。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420。
若所述功率差值小于所述设定功率差值,则使各个元器件保持现状。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功率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功率差值,且持续了第一设定时间,则判断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是否为最大开度。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430。
当功率差值大于或等于设定功率差值,且持续一定时间,说明此时出现了液击,导致空调的运行功率出现波动,需要对空调进行控制来消除液击。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是最大开度,则以设定速率降低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并重新根据所述功率差值与设定功率差值的大小关系,以确定是否再次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440。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不是最大开度,则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并重新根据所述功率差值与设定功率差值的大小关系,以确定是否再次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或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450。
当出现液击情况,首先判断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是否为最大开度,若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不是最大开度,则在原开度值的基础上加上设定开度值,得到的结果作为新的开度值,以此增大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使闪蒸器内的液态冷媒尽快从第二节流装置流出,消除液击情况从而降低了向压缩机补气时携带的液态冷媒量,消除液击情况。
若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已经是最大开度,且还是存在液击情况,则此时以设定速率降低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冷媒的流量减少,进而减少闪蒸器内的液态冷媒量,消除液击情况。
图4为本发明的空调在制冷模式下的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发明在制冷模式下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1,在空调运行于制冷模式下时,检测室外环境温度T外环与第一温度阈值T1的大小关系,若T外环>T1,则空调进行高温制冷工况,并控制阀门1开启、阀门2关闭和阀门3关闭,执行步骤12;若T外环≤T1,则空调进行常规制冷工况,执行步骤14。
步骤12,在t时间后,判断空调的运行功率Wt与设定时间之前的空调的运行功率Wt-1的功率差值Wt-Wt-1,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功率差值A,且是否持续了第一设定时间t1。若满足以上条件,则执行步骤13;若不满足以上条件,则使各元器件保持现状。
步骤13,判断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是否是最大开度,若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是最大开度,则控制压缩机降频,之后回到步骤12重新执行;若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不是最大开度,则控制第二节流装置增大P1开度,之后回到步骤12重新执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104,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所述露点温度以及所述散热前温度和所述散热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的启闭状态,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还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一常温工况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第二阀门关闭、所述第三阀门开启。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510。
如图3所示,在常规制冷工况下,阀门1关闭,不向压缩机进行补气。阀门2关闭、阀门3开启,使闪蒸器内的液态冷媒直接流向节流装置2,闪蒸器内的气态冷媒经过电控模块后从阀门3进入主回路,此时电控模块存在凝露风险。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判断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散热后温度的温度差值,与第一温度差值的大小关系。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520。
若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散热后温度的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一温度差值,则使各个元器件保持现状。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散热后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差值,且持续了第二设定时间,则以设定开度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之后,判断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与第二温度差值的大小关系。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530。
当散热前温度与散热后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差值,且持续了一定时间,说明电控模块未得到有效散热,存在散热不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增加流经电控模块的冷媒量。此时减小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使从闪蒸器直接流向第二节流装置的液态冷媒量减少,经过电控模块的液态冷媒量增大,进而提升对电控模块散热的能力,使电控模块得到有效散热。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差值,且持续了第三设定时间,则以设定开度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并重新根据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与第二温度差值的大小关系,以确定是否再次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540。
若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差值,则使各个元器件保持现状。
若散热前温度与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差值,且持续了一定时间,说明当前电控模块的温度还是比较高,需要进一步提高散热能力,因此需要进一步减小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使闪蒸器内的液态冷媒更多的从电控模块的支路流过,使电控模块的温度进一步降低。
图4所示的本发明在制冷模式下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14,控制阀门1关闭、阀门2关闭、阀门3开启。之后判断散热前温度T与散热后温度T的温度差值T-T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差值A1,且持续了第二设定时间t2。若满足以上条件,则执行步骤15;若不满足以上条件,则使各元器件保持现状。
步骤15,控制第二节流装置减小P1开度,并判断散热前温度T与电控模块周围的露点温度T的差值T-T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差值A2,且持续了第三设定时间t3。若满足以上条件,则使各元器件保持现状;若不满足以上条件,则重新执行步骤15。
本发明的方案,在空调运行于制冷模式时,根据室外环境温度确定空调处于的运行工况,从而选择是否开启空调的补气功能,避免在常规工况下开启补气功能导致的空调运行功率过高。在极限工况下,通过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和节流装置的开度的控制,消除空调的液击风险,提高了空调的运行可靠性。在常规工况下,通过对节流装置开度的控制,调节流经电控模块的液态冷媒流量,进而在满足电控模块散热要求的同时,避免电控模块出现凝露。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104,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所述露点温度以及所述散热前温度和所述散热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的启闭状态,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还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二极限工况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开启、所述第二阀门关闭、所述第三阀门关闭。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610。
如图3所示,在低温制热工况下,阀门2和阀门3关闭,使经过节流装置1流出的冷媒仅经过闪蒸器支路,不经过阀门2和阀门3的支路。阀门1开启,闪蒸器内的气态冷媒经过电控模块进入压缩机进行补气,液态冷媒经过节流装置2进行循环。此时空调存在液击的风险。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判断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与设定时间之前的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的功率差值,与设定功率差值的大小关系。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620。
若所述功率差值小于所述设定功率差值,则使各个元器件保持现状。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功率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功率差值,且持续了第一设定时间,则判断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是否为最大开度。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630。
当功率差值大于或等于设定功率差值,且持续一定时间,说明此时出现了液击,导致空调的运行功率出现波动,需要对空调进行控制来消除液击。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是最大开度,则以设定速率降低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并重新根据所述功率差值与设定功率差值的大小关系,以确定是否再次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640。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不是最大开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并重新根据所述功率差值与设定功率差值的大小关系,以确定是否再次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或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650。
在制热模式下,如图3所示,压缩机流出的冷媒经过四通换向阀后,流入室内换热器(图中的蒸发器),之后经过节流装置2后一部分从闪蒸器直接流向节流装置1,另一部分经过电控模块和阀门2流向节流装置1,之后在室外换热器(图中的冷凝器)中换热后流回压缩机完成循环。其中节流装置1是调节流量的作用,节流装置2是调节排气温度的作用。
当出现液击情况,首先判断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是否为最大开度,若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不是最大开度,则在原开度值的基础上加上设定开度值,得到的结果作为新的开度值,以此增大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使闪蒸器内的液态冷媒尽快从第一节流装置流出,消除液击情况从而降低了向压缩机补气时携带的液态冷媒量,消除液击情况。
若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已经是最大开度,且还是存在液击情况,则此时以设定速率降低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冷媒的流量减少,进而减少闪蒸器内的液态冷媒量,消除液击情况。
图5为本发明的空调在制热模式下的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发明在制热模式下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21,在空调运行于制热模式下时,检测室外环境温度T外环与第二温度阈值T2的大小关系,若T外环<T2,则空调进行低温制热工况,并控制阀门1开启、阀门2关闭和阀门3关闭,执行步骤22;若T外环≥T2,则空调进行常规制热工况,执行步骤24。
步骤22,在t时间后,判断空调的运行功率Wt与设定时间之前的空调的运行功率Wt-1的功率差值Wt-Wt-1,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功率差值A,且是否持续了第一设定时间t1。若满足以上条件,则执行步骤23;若不满足以上条件,则使各元器件保持现状。
步骤23,判断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是否是最大开度,若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是最大开度,则控制压缩机降频,之后回到步骤22重新执行;若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不是最大开度,则控制第一节流装置增大P1开度,之后回到步骤22重新执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104,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所述露点温度以及所述散热前温度和所述散热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的启闭状态,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还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二常温工况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第二阀门开启、所述第三阀门关闭。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710。
如图3所示,在常规制热工况下,阀门1关闭,不向压缩机进行补气。阀门3关闭、阀门2开启,使闪蒸器内的液态冷媒直接流向节流装置1,闪蒸器内的气态冷媒经过电控模块后从阀门2进入主回路,此时电控模块存在凝露风险。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判断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散热后温度的温度差值,与第三温度差值的大小关系。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720。
若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散热后温度的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三温度差值,则使各个元器件保持现状。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散热后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温度差值,且持续了第四设定时间,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之后,判断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与第四温度差值的大小关系。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730。
当散热前温度与散热后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三温度差值,且持续了一定时间,说明电控模块未得到有效散热,存在散热不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增加流经电控模块的冷媒量。此时减小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使从闪蒸器直接流向第一节流装置的液态冷媒量减少,经过电控模块的液态冷媒量增大,进而提升对电控模块散热的能力,使电控模块得到有效散热。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温度差值,且持续了第五设定时间,则以设定开度减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并重新根据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与第四温度差值的大小关系,以确定是否再次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740。
若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四温度差值,则使各个元器件保持现状。
若散热前温度与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四温度差值,且持续了一定时间,说明当前电控模块的温度还是比较高,需要进一步提高散热能力,因此需要进一步减小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使闪蒸器内的液态冷媒更多的从电控模块的支路流过,使电控模块的温度进一步降低。
图5所示的本发明在制热模式下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24,控制阀门1关闭、阀门3关闭、阀门2开启。之后判断散热前温度T与散热后温度T的温度差值T-T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三温度差值A3,且持续了第四设定时间t4。若满足以上条件,则执行步骤25;若不满足以上条件,则使各元器件保持现状。
步骤25,控制第一节流装置减小P1开度,并判断散热前温度T与电控模块周围的露点温度T的差值T-T是否小于或等于第四温度差值A4,且持续了第五设定时间t5。若满足以上条件,则使各元器件保持现状;若不满足以上条件,则重新执行步骤25。
本发明的方案,在空调运行于制热模式时,根据室外环境温度确定空调处于的运行工况,从而选择是否开启空调的补气功能,避免在常规工况下开启补气功能导致的空调运行功率过高。在极限工况下,通过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和节流装置的开度的控制,消除空调的液击风险,提高了空调的运行可靠性。在常规工况下,通过对节流装置开度的控制,调节流经电控模块的液态冷媒流量,进而在满足电控模块散热要求的同时,避免电控模块出现凝露。
由于本实施例的装置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方法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室外换热器与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第一节流装置与第二节流装置之间设置有两条支路,一条支路上设置有闪蒸器,另一条支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闪蒸器还与压缩机相连接,闪蒸器与压缩机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闪蒸器和第一阀门之间的管路,与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之间的管路相交于第一位置,闪蒸器与第一位置之间的管路内的冷媒能够为电控模块散热;在空调运行时,根据空调的运行模式和室外环境温度,确定空调的运行工况;根据空调的运行模式、空调的运行工况、空调的运行功率、电控模块周围的露点温度,以及为电控模块散热前的冷媒的温度和散热后的冷媒的温度,控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启闭状态,控制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控制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而通过对多个阀门的启闭状态的控制,避免空调在非极限工况下开启补气功能,从而防止空调功率升高;同时,通过对节流装置开度和压缩机频率的控制,调整闪蒸器内的液态冷媒量,避免空调发生液击,提高了空调的运行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空调的控制装置的一种空调。该空调可以包括:以上所述的空调的控制装置。
由于本实施例的空调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装置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室外换热器与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第一节流装置与第二节流装置之间设置有两条支路,一条支路上设置有闪蒸器,另一条支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闪蒸器还与压缩机相连接,闪蒸器与压缩机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闪蒸器和第一阀门之间的管路,与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之间的管路相交于第一位置,闪蒸器与第一位置之间的管路内的冷媒能够为电控模块散热;在空调运行时,根据空调的运行模式和室外环境温度,确定空调的运行工况;根据空调的运行模式、空调的运行工况、空调的运行功率、电控模块周围的露点温度,以及为电控模块散热前的冷媒的温度和散热后的冷媒的温度,控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启闭状态,控制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控制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而通过对多个阀门的启闭状态的控制,避免空调在非极限工况下开启补气功能,从而防止空调功率升高;同时,通过对节流装置开度和压缩机频率的控制,调整闪蒸器内的液态冷媒量,避免空调发生液击,提高了空调的运行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空调的控制方法的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以上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
由于本实施例的存储介质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方法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室外换热器与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第一节流装置与第二节流装置之间设置有两条支路,一条支路上设置有闪蒸器,另一条支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闪蒸器还与压缩机相连接,闪蒸器与压缩机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闪蒸器和第一阀门之间的管路,与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之间的管路相交于第一位置,闪蒸器与第一位置之间的管路内的冷媒能够为电控模块散热;在空调运行时,根据空调的运行模式和室外环境温度,确定空调的运行工况;根据空调的运行模式、空调的运行工况、空调的运行功率、电控模块周围的露点温度,以及为电控模块散热前的冷媒的温度和散热后的冷媒的温度,控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启闭状态,控制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控制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而通过对多个阀门的启闭状态的控制,避免空调在非极限工况下开启补气功能,从而防止空调功率升高;同时,通过对节流装置开度和压缩机频率的控制,调整闪蒸器内的液态冷媒量,避免空调发生液击,提高了空调的运行稳定性。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包括: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电控模块和闪蒸器;所述闪蒸器与所述压缩机相连通;在所述闪蒸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在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之间有两条支路,一条支路上设置有所述闪蒸器,另一条支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所述闪蒸器和所述第一阀门之间的管路,与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之间的管路,相交于第一位置;所述闪蒸器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的管路内的冷媒能够为所述电控模块散热;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空调运行时,获取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室外环境温度、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所述电控模块周围的露点温度;并获取所述闪蒸器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的管路内为所述电控模块散热前的冷媒的温度,记为散热前温度;获取所述闪蒸器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的管路内为所述电控模块散热后的冷媒的温度,记为散热后温度;
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
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所述露点温度以及所述散热前温度和所述散热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的启闭状态,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包括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包括第一常温工况、第二常温工况、第一极限工况和第二极限工况;
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包括:
在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判断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与第一温度阈值的大小;
若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一极限工况;
若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一常温工况;
和/或,
在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判断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与第二温度阈值的大小;
若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二极限工况;
若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二常温工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所述露点温度以及所述散热前温度和所述散热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的启闭状态,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包括:
在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一极限工况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开启、所述第二阀门关闭、所述第三阀门关闭;
判断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与设定时间之前的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的功率差值,与设定功率差值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功率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功率差值,且持续了第一设定时间,则判断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是否为最大开度;
若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是最大开度,则以设定速率降低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并重新根据所述功率差值与设定功率差值的大小关系,以确定是否再次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若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不是最大开度,则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并重新根据所述功率差值与设定功率差值的大小关系,以确定是否再次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或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
和/或,
在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一常温工况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第二阀门关闭、所述第三阀门开启;
判断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散热后温度的温度差值,与第一温度差值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散热后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差值,且持续了第二设定时间,则以设定开度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之后,
判断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与第二温度差值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差值,且持续了第三设定时间,则以设定开度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并重新根据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与第二温度差值的大小关系,以确定是否再次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所述露点温度以及所述散热前温度和所述散热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的启闭状态,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还包括:
在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二极限工况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开启、所述第二阀门关闭、所述第三阀门关闭;
判断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与设定时间之前的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的功率差值,与设定功率差值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功率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功率差值,且持续了第一设定时间,则判断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是否为最大开度;
若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是最大开度,则以设定速率降低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并重新根据所述功率差值与设定功率差值的大小关系,以确定是否再次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若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不是最大开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并重新根据所述功率差值与设定功率差值的大小关系,以确定是否再次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或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
和/或,
在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二常温工况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第二阀门开启、所述第三阀门关闭;
判断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散热后温度的温度差值,与第三温度差值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散热后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温度差值,且持续了第四设定时间,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之后,
判断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与第四温度差值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温度差值,且持续了第五设定时间,则以设定开度减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并重新根据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与第四温度差值的大小关系,以确定是否再次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
5.一种空调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包括: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电控模块和闪蒸器;所述闪蒸器与所述压缩机相连通;在所述闪蒸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在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之间有两条支路,一条支路上设置有所述闪蒸器,另一条支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所述闪蒸器和所述第一阀门之间的管路,与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之间的管路,相交于第一位置;所述闪蒸器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的管路内的冷媒能够为所述电控模块散热;所述空调的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运行时,获取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室外环境温度、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所述电控模块周围的露点温度;并获取所述闪蒸器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的管路内为所述电控模块散热前的冷媒的温度,记为散热前温度;获取所述闪蒸器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的管路内为所述电控模块散热后的冷媒的温度,记为散热后温度;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
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所述露点温度以及所述散热前温度和所述散热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的启闭状态,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包括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包括第一常温工况、第二常温工况、第一极限工况和第二极限工况;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包括:
在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判断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与第一温度阈值的大小;
若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一极限工况;
若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一常温工况;
和/或,
在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判断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与第二温度阈值的大小;
若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二极限工况;
若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二常温工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所述露点温度以及所述散热前温度和所述散热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的启闭状态,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包括:
在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一极限工况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开启、所述第二阀门关闭、所述第三阀门关闭;
判断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与设定时间之前的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的功率差值,与设定功率差值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功率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功率差值,且持续了第一设定时间,则判断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是否为最大开度;
若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是最大开度,则以设定速率降低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并重新根据所述功率差值与设定功率差值的大小关系,以确定是否再次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若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不是最大开度,则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并重新根据所述功率差值与设定功率差值的大小关系,以确定是否再次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或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
和/或,
在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一常温工况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第二阀门关闭、所述第三阀门开启;
判断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散热后温度的温度差值,与第一温度差值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散热后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差值,且持续了第二设定时间,则以设定开度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之后,
判断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与第二温度差值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差值,且持续了第三设定时间,则以设定开度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并重新根据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与第二温度差值的大小关系,以确定是否再次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所述露点温度以及所述散热前温度和所述散热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的启闭状态,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及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还包括:
在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二极限工况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开启、所述第二阀门关闭、所述第三阀门关闭;
判断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与设定时间之前的所述空调的运行功率的功率差值,与设定功率差值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功率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功率差值,且持续了第一设定时间,则判断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是否为最大开度;
若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是最大开度,则以设定速率降低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并重新根据所述功率差值与设定功率差值的大小关系,以确定是否再次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若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不是最大开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并重新根据所述功率差值与设定功率差值的大小关系,以确定是否再次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或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
和/或,
在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所述空调的运行工况为第二常温工况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第二阀门开启、所述第三阀门关闭;
判断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散热后温度的温度差值,与第三温度差值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散热后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温度差值,且持续了第四设定时间,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之后,
判断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与第四温度差值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温度差值,且持续了第五设定时间,则以设定开度减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并重新根据所述散热前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温度差值与第四温度差值的大小关系,以确定是否再次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
9.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的控制装置。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
CN202311541364.6A 2023-11-20 2023-11-20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72495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41364.6A CN117249558B (zh) 2023-11-20 2023-11-20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41364.6A CN117249558B (zh) 2023-11-20 2023-11-20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49558A true CN117249558A (zh) 2023-12-19
CN117249558B CN117249558B (zh) 2024-01-26

Family

ID=89137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41364.6A Active CN117249558B (zh) 2023-11-20 2023-11-20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49558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41780A (ja) * 2000-03-01 2001-09-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空調装置
JP2004301491A (ja) * 2003-03-20 2004-10-28 Denso Corp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3471275A (zh) * 2013-08-30 2013-12-25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补气增焓的空调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567099A (zh) * 2014-12-22 2015-04-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205351844U (zh) * 2016-01-06 2016-06-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冷暖型空调系统和单冷型空调系统
CN106679119A (zh) * 2017-02-04 2017-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14060967A (zh) * 2021-11-29 2022-02-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板温度的控制方法、系统、模组、空调和存储介质
CN114923292A (zh) * 2022-05-16 2022-08-19 美的集团武汉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41780A (ja) * 2000-03-01 2001-09-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空調装置
JP2004301491A (ja) * 2003-03-20 2004-10-28 Denso Corp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3471275A (zh) * 2013-08-30 2013-12-25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补气增焓的空调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567099A (zh) * 2014-12-22 2015-04-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205351844U (zh) * 2016-01-06 2016-06-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冷暖型空调系统和单冷型空调系统
CN106679119A (zh) * 2017-02-04 2017-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14060967A (zh) * 2021-11-29 2022-02-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板温度的控制方法、系统、模组、空调和存储介质
CN114923292A (zh) * 2022-05-16 2022-08-19 美的集团武汉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49558B (zh) 2024-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49039B (zh) 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多联机系统
KR20150071540A (ko) 차량용 에어컨 시스템 제어방법
CN110220257B (zh) 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341131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电控器温度控制方法
CN113790542B (zh) 多模块冷水机组及其调度控制方法
CN111023299A (zh) 空调器制冷防直吹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CN114151871A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变频模块的冷却控制装置和方法
CN203478506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电控模块降温装置
CN114688710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20185061A1 (en) Cool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CN117249558B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和存储介质
WO2024001534A1 (zh) 空调系统的室外机控制方法、装置、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CN111928432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217685313U (zh) 一种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
CN114754466B (zh)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
CN113692189B (zh) 一种机房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CN105352211A (zh) 一种直接膨胀式机房节能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H05157372A (ja) 空気調和機の電気品箱冷却装置
CN111156615B (zh) 基于双级压缩机系统的控制器散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19095085A (ja) 空調システムおよびシステム制御方法
CN116989505B (zh) 一种数据机柜空调冷媒检测及补充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16294284A (zh) 一种复合型制冷系统、控制方法以及空调器
CN117006509A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CN117006653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15164273A (zh) 一种空调驱动装置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