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46640A - 一种织物制成的手提袋及其制作和拆解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织物制成的手提袋及其制作和拆解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246640A CN117246640A CN202311232652.3A CN202311232652A CN117246640A CN 117246640 A CN117246640 A CN 117246640A CN 202311232652 A CN202311232652 A CN 202311232652A CN 117246640 A CN117246640 A CN 11724664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yarn
- side face
- knitted fabric
- coil
- rectangul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940 knit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40000000491 Corchorus aestuans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5000011777 Corchorus aestuan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5000010862 Corchorus capsulari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941 weav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5000004431 Linum usitatissimum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40000006240 Linum usitatissimum Specie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958 sew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957 hem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8202 Lin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53 texti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09 ir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9/00—Sacks or like containers made of fabrics; Flexible containers of open-work, e.g. net-like constru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acks or ba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acks or bags
- B65D33/06—Han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物制成的手提袋,包括袋体和两个提手;袋体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底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底面由一片具有纬平针组织结构的第一矩形针织物片沿线圈横列中心线弯折形成,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两侧直接接触并通过封边部连接,封边部由一根第二纱线形成,第二纱线依次交替穿过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线圈列中的线圈,两端打结形成尺寸大于线圈孔的结头;两个提手均由一片具有纬平针组织结构的第二矩形针织物片弯折形成。本发明手提袋整体能够拆解且拆解过程中几乎不会对纤维造成损伤,使纤维能够循环利用,同时封边部在缝合过程中更加方便与简单,且第二纱线也能够选择较粗的线,保证封边部的连接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手提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织物制成的手提袋及其制作和拆解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纺织品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大,由于织物袋具有坚韧耐用、造型美观以及透气性好等优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织物制成的手提袋来替代塑料袋。但是织物制成的袋成本较高,而且对于化学纤维制成的织物袋在丢弃后难以降解。对废旧织物袋的回收和再利用可以减少废物,减少原始资源的浪费和避免过度污染。目前对废旧织物袋的循环利用方式主要有化学回收法和物理回收法,但化学法回收工艺复杂、回收成本较高,而物理回收法则是利用切碎或撕扯的方法来使织物离解为纤维,但该方法对回收后的纤维的强度和长度损伤较大,获得的纤维可纺性较差,不利于纤维的循环利用。为了织物袋回收的纤维能够循环利用,申请号为202320874533.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织物袋,该织物袋的第一侧面11、第二侧面12和底面13的两侧分别通过封边部4连接,所述封边部4通过具有一个线圈纵行的纬编针织结构5将所述第一侧面11、第二侧面12和底面13进行缝合,所述纬编针织结构5由一根第二纱线51形成。然而纬编针织结构5编织相对比较复杂,不方便使用,并且在缝合的过程中第二纱线51每次需要形成圈后再穿过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这就要求第二纱线51只能选择相对较细的线,例如在该专利中第二纱线51选择了棉纱,这就导致封边部4的连接强度较低。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织物制成的手提袋,整体易于拆解成可纺性好的纤维,便于纺织纤维的循环再利用,同时封边部编织更方便且连接强度更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了一种织物制成的手提袋及其制作和拆解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织物制成的手提袋,包括袋体和两个提手;
所述袋体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底面,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底面由一片具有纬平针组织结构的第一矩形针织物片沿线圈横列中心线弯折后形成,所述第一矩形针织物片由一根第一纱线编织而成,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两侧直接接触并通过封边部连接,所述封边部由一根第二纱线形成,所述第二纱线依次交替穿过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线圈列中的线圈,且所述第二纱线的两端进行打结形成尺寸大于线圈孔的结头;
两个提手为第一提手和第二提手,均由一片具有纬平针组织结构的第二矩形针织物片弯折形成,所述第二矩形针织物片由一根第三纱线编织而成,所述第一提手和第二提手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上部,所述第一提手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根第四纱线依次交替穿过第一侧面和第一提手端部的线圈横列和线圈纵行中的线圈进行连接,所述第二提手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根第五纱线依次交替穿过第二侧面和第二提手端部的线圈横列和线圈纵行中的线圈进行连接,所述第四纱线和第五纱线呈矩形构型,两端部打结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第四纱线、第五纱线为黄麻纱、亚麻干纺纱、棉纱、涤纶纱、尼龙纱或混纺纱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第二纱线为支数为3公支、纤维平均长度为160毫米的连续黄麻纱。
优选的,所述第一矩形针织物片的线圈横列方向上的长度为20厘米,线圈纵行方向上的长度为50厘米。
一种织物制成的手提袋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以一根连续的第一纱线在纬编针织横机上织制具有纬平针组织结构的第一矩形针织物片;
S2:将织好的第一矩形针织物片沿线圈横列中心线相对弯折,使远离针织横机织针的布边上的线圈横列与挂在针织横机织针上的布边上的线圈横列对齐并使线圈位置一一对应重合,沿着线圈横列方向将远离织针的布边上的线圈挂在对应的织针上进行固定,从而形成手提袋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底面;
S3: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的两侧分别通过一根第二纱线依次交替穿过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线圈列中的线圈进行缝合形成封边部,缝合完成后将两根第二纱线的两端部分别进行打结形成尺寸大于线圈孔的结头进行封边固定,从而袋体编织完成,随后将其从针织横机上取下;
S4:分别以两根连续的第三纱线在针织横机上织制两个具有纬平针组织结构的第二矩形针织物片;
S5:将织好的两个第二矩形针织物片从针织横机上取下后,将其中一个第二矩形针织物片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根第四纱线依次交替穿过第一侧面和第二矩形针织物片端部的线圈横列和线圈纵行中的线圈进行连接,并使第四纱线呈矩形构型,两端部打结连接进行固定,从而形成第一提手;
S6:将另一个第二矩形针织物片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根第五纱线依次交替穿过第二侧面和第二矩形针织物片端部的线圈横列和线圈纵行中的线圈进行连接,并使第五纱线呈矩形构型,两端部打结连接进行固定,从而形成第二提手,手提袋制作完成。
一种织物制成的手提袋的拆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两个第四纱线连接的结头分别松解,然后将两个第四纱线从线圈中抽出,第一提手从第一侧面上取下;
S2:将两个第五纱线连接的结头分别松解,然后将两个第五纱线从线圈中抽出,第二提手从第二侧面上取下;
S3:分别将两个第二纱线端部的的结头松解,然后将两个第二纱线从线圈中抽出,两个封边部拆解完成;
S4:将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底面展开,形成平整的第一矩形针织物片;
S5:将第一矩形针织物片的第一纱线头端从与其相锁定的线圈中松解开来,随后拉动第一纱线头端以将第一矩形针织物片中的线圈依次脱散,最后得到一根连续的第一纱线,分别将两个第二矩形针织物片的第三纱线头端从与其相锁定的线圈中松解开来,随后拉动第三纱线头端以将第二矩形针织物片中的线圈依次脱散,最后得到两根连续的第三纱线;
S6:最后采用公知的纱线退捻方法将拆解得到的一根第一纱线、两根第三纱线松解成纤维,手提袋拆解完成。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织物制成的手提袋及其制作和拆解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第一矩形针织物片和两个第二矩形针织物片均是纬平针组织结构,利用线圈相互串套的结构形成,采用拉动纱线脱散线圈的方法便能够将第一矩形针织物片和第二矩形针织物片拆解成单根连续纱线得到第一纱线和第三纱线,随后再采用公知的纱线退捻方法将拆解得到的单根连续纱线松解成纤维,使得手提袋整体能够拆解且拆解过程中几乎不会对纤维造成损伤,使纤维能够循环利用。
2、同时本发明封边部由一根第二纱线形成,第二纱线依次交替穿过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线圈列中的线圈,且第二纱线的两端进行打结形成尺寸大于线圈孔的结头进行封边固定,相较于采用纬编针织结构作为封边部在缝合过程中更加方便与简单,且第二纱线也能够选择较粗的线,保证封边部的连接强度。
3、本发明制作袋体时沿着线圈横列方向将远离织针的布边上的线圈挂在对应的织针上进行固定,第一矩形针织物片呈展开状态,这样可有效消除由于织物卷边性导致的袋体两侧的歪扭现象,方便后续封边部的缝合,并且也不用取下第一矩形针织物片反复熨烫与干燥处理消除卷边现象,有利于减少手提袋的制作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手提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矩形针织物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A处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1中B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矩形针织物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1中C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消除织物卷边的方法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7中D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侧面;2、第二侧面;3、底面;4、第一矩形针织物片;100、线圈横列中心线;5、第一纱线;6、封边部;7、第二纱线;8、结头;9、第一提手;10、第二提手;11、第二矩形针织物片;12、第三纱线;13、第四纱线;14、第五纱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种织物制成的手提袋,包括袋体和两个提手;
请参照图1-图4,所述袋体包括第一侧面1、第二侧面2和底面3,所述第一侧面1、第二侧面2和底面3由一片具有纬平针组织结构的第一矩形针织物片4沿线圈横列中心线100弯折后形成,所述第一矩形针织物片4由一根第一纱线5编织而成,所述第一侧面1和第二侧面2的两侧直接接触并通过封边部6连接,所述封边部6由一根第二纱线7形成,所述第二纱线7依次交替穿过第一侧面1和第二侧面2线圈列中的线圈,且所述第二纱线7的两端进行打结形成尺寸大于线圈孔的结头8;
请参照图1、图5和图6,两个提手为第一提手9和第二提手10,均由一片具有纬平针组织结构的第二矩形针织物片11弯折形成,所述第二矩形针织物片11由一根第三纱线12编织而成,所述第一提手9和第二提手10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1和第二侧面2的上部,所述第一提手9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根第四纱线13依次交替穿过第一侧面1和第一提手9端部的线圈横列和线圈纵行中的线圈进行连接,所述第二提手10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根第五纱线14依次交替穿过第二侧面2和第二提手10端部的线圈横列和线圈纵行中的线圈进行连接,所述第四纱线13和第五纱线14呈矩形构型,两端部打结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纱线5、第二纱线7、第三纱线12、第四纱线13、第五纱线14为黄麻纱、亚麻干纺纱、棉纱、涤纶纱、尼龙纱或混纺纱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纱线7为支数为3公支、纤维平均长度为160毫米的连续黄麻纱。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矩形针织物片4的线圈横列方向上的长度为20厘米,线圈纵行方向上的长度为50厘米。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织物制成的手提袋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以一根连续的第一纱线5在纬编针织横机上织制具有纬平针组织结构的第一矩形针织物片4;
S2:如图7和图8所示,将织好的第一矩形针织物片4沿线圈横列中心线100相对弯折,使远离针织横机织针的布边上的线圈横列与挂在针织横机织针上的布边上的线圈横列对齐并使线圈位置一一对应重合,沿着线圈横列方向将远离织针的布边上的线圈挂在对应的织针上进行固定,从而形成手提袋的第一侧面1、第二侧面2和底面3;
具体的,远离针织横机织针的布边为起始布边41,挂在针织横机织针上的布边为封边布边42,将起始布边41上的线圈挂在对应的织针上进行固定,此时起始布边41和封边布边42的每个线圈均固定在织针上,第一矩形针织物片4呈展开状态,这样可有效消除由于织物卷边性导致的袋体两侧的歪扭现象,方便后续封边部的缝合,并且也不用取下第一矩形针织物片4反复熨烫与干燥处理消除卷边现象,有利于减少手提袋的制作时间;
更佳的是,在步骤S1中第一矩形针织物片4的织制过程中以及步骤S2中起始布边41和封边布边42的每个线圈均固定在织针上后均可在第一矩形针织物片4最下端的线圈横列中悬挂带有重锤的梳子,这样可进一步消除由于织物卷边性导致的袋体两侧的歪扭现象,方便后续封边部的缝合。
S3:第一侧面1、第二侧面2的两侧分别通过一根第二纱线7依次交替穿过第一侧面1和第二侧面2的线圈列中的线圈进行缝合形成封边部6,缝合完成后将两根第二纱线7的两端部分别进行打结形成尺寸大于线圈孔的结头8进行封边固定,从而袋体编织完成,随后将其从针织横机上取下;
具体的,第二纱线7缝合时选择第一侧面1、第二侧面2的两侧边缘的第三列线圈列中的线圈。
S4:分别以两根连续的第三纱线12在针织横机上织制两个具有纬平针组织结构的第二矩形针织物片11;
S5:将织好的两个第二矩形针织物片11从针织横机上取下后,将其中一个第二矩形针织物片11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根第四纱线13依次交替穿过第一侧面1和第二矩形针织物片11端部的线圈横列和线圈纵行中的线圈进行连接,并使第四纱线13呈矩形构型,两端部打结连接进行固定,从而形成第一提手9;
S6:将另一个第二矩形针织物片11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根第五纱线14依次交替穿过第二侧面2和第二矩形针织物片11端部的线圈横列和线圈纵行中的线圈进行连接,并使第五纱线14呈矩形构型,两端部打结连接进行固定,从而形成第二提手10,手提袋制作完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织物制成的手提袋的拆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两个第四纱线13连接的结头分别松解,然后将两个第四纱线13从线圈中抽出,第一提手9从第一侧面1上取下;
S2:将两个第五纱线14连接的结头分别松解,然后将两个第五纱线14从线圈中抽出,第二提手10从第二侧面2上取下;
S3:分别将两个第二纱线7端部的的结头8松解,然后将两个第二纱线7从线圈中抽出,两个封边部6拆解完成;
S4:将第一侧面1、第二侧面2和底面3展开,形成平整的第一矩形针织物片4;
S5:将第一矩形针织物片4的第一纱线5头端从与其相锁定的线圈中松解开来,随后拉动第一纱线5头端以将第一矩形针织物片4中的线圈依次脱散,最后得到一根连续的第一纱线5,分别将两个第二矩形针织物片11的第三纱线12头端从与其相锁定的线圈中松解开来,随后拉动第三纱线12头端以将第二矩形针织物片11中的线圈依次脱散,最后得到两根连续的第三纱线12;
S6:最后采用公知的纱线退捻方法将拆解得到的一根第一纱线5、两根第三纱线12松解成纤维,手提袋拆解完成。
本发明的第一矩形针织物片4和两个第二矩形针织物片11均是纬平针组织结构,利用线圈相互串套的结构形成,采用拉动纱线脱散线圈的方法便能够将第一矩形针织物片4和第二矩形针织物片11拆解成单根连续纱线得到第一纱线5和第三纱线12,随后再采用公知的纱线退捻方法将拆解得到的单根连续纱线松解成纤维,使得手提袋整体能够拆解且拆解过程中几乎不会对纤维造成损伤,使纤维能够循环利用,同时本发明封边部6由一根第二纱线7形成,第二纱线7依次交替穿过第一侧面1和第二侧面2线圈列中的线圈,且第二纱线7的两端进行打结形成尺寸大于线圈孔的结头8进行封边固定,相较于采用纬编针织结构作为封边部在缝合过程中更加方便与简单,且第二纱线7也能够选择较粗的线,保证封边部的连接强度,例如在本发明中第二纱线7则选择了较粗的黄麻纱,封边部的连接强度更高。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织物制成的手提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袋体和两个提手;
所述袋体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底面,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底面由一片具有纬平针组织结构的第一矩形针织物片沿线圈横列中心线弯折后形成,所述第一矩形针织物片由一根第一纱线编织而成,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两侧直接接触并通过封边部连接,所述封边部由一根第二纱线形成,所述第二纱线依次交替穿过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线圈列中的线圈,且所述第二纱线的两端进行打结形成尺寸大于线圈孔的结头;
两个提手为第一提手和第二提手,均由一片具有纬平针组织结构的第二矩形针织物片弯折形成,所述第二矩形针织物片由一根第三纱线编织而成,所述第一提手和第二提手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上部,所述第一提手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根第四纱线依次交替穿过第一侧面和第一提手端部的线圈横列和线圈纵行中的线圈进行连接,所述第二提手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根第五纱线依次交替穿过第二侧面和第二提手端部的线圈横列和线圈纵行中的线圈进行连接,所述第四纱线和第五纱线呈矩形构型,两端部打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织物制成的手提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第四纱线、第五纱线为黄麻纱、亚麻干纺纱、棉纱、涤纶纱、尼龙纱或混纺纱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织物制成的手提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纱线为支数为3公支、纤维平均长度为160毫米的连续黄麻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织物制成的手提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矩形针织物片的线圈横列方向上的长度为20厘米,线圈纵行方向上的长度为50厘米。
5.一种织物制成的手提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以一根连续的第一纱线在纬编针织横机上织制具有纬平针组织结构的第一矩形针织物片;
S2:将织好的第一矩形针织物片沿线圈横列中心线相对弯折,使远离针织横机织针的布边上的线圈横列与挂在针织横机织针上的布边上的线圈横列对齐并使线圈位置一一对应重合,沿着线圈横列方向将远离织针的布边上的线圈挂在对应的织针上进行固定,从而形成手提袋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底面;
S3: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的两侧分别通过一根第二纱线依次交替穿过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线圈列中的线圈进行缝合形成封边部,缝合完成后将两根第二纱线的两端部分别进行打结形成尺寸大于线圈孔的结头进行封边固定,从而袋体编织完成,随后将其从针织横机上取下;
S4:分别以两根连续的第三纱线在针织横机上织制两个具有纬平针组织结构的第二矩形针织物片;
S5:将织好的两个第二矩形针织物片从针织横机上取下后,将其中一个第二矩形针织物片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根第四纱线依次交替穿过第一侧面和第二矩形针织物片端部的线圈横列和线圈纵行中的线圈进行连接,并使第四纱线呈矩形构型,两端部打结连接进行固定,从而形成第一提手;
S6:将另一个第二矩形针织物片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根第五纱线依次交替穿过第二侧面和第二矩形针织物片端部的线圈横列和线圈纵行中的线圈进行连接,并使第五纱线呈矩形构型,两端部打结连接进行固定,从而形成第二提手,手提袋制作完成。
6.一种织物制成的手提袋的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两个第四纱线连接的结头分别松解,然后将两个第四纱线从线圈中抽出,第一提手从第一侧面上取下;
S2:将两个第五纱线连接的结头分别松解,然后将两个第五纱线从线圈中抽出,第二提手从第二侧面上取下;
S3:分别将两个第二纱线端部的的结头松解,然后将两个第二纱线从线圈中抽出,两个封边部拆解完成;
S4:将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底面展开,形成平整的第一矩形针织物片;
S5:将第一矩形针织物片的第一纱线头端从与其相锁定的线圈中松解开来,随后拉动第一纱线头端以将第一矩形针织物片中的线圈依次脱散,最后得到一根连续的第一纱线,分别将两个第二矩形针织物片的第三纱线头端从与其相锁定的线圈中松解开来,随后拉动第三纱线头端以将第二矩形针织物片中的线圈依次脱散,最后得到两根连续的第三纱线;
S6:最后采用公知的纱线退捻方法将拆解得到的一根第一纱线、两根第三纱线松解成纤维,手提袋拆解完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232652.3A CN117246640A (zh) | 2023-09-22 | 2023-09-22 | 一种织物制成的手提袋及其制作和拆解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232652.3A CN117246640A (zh) | 2023-09-22 | 2023-09-22 | 一种织物制成的手提袋及其制作和拆解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246640A true CN117246640A (zh) | 2023-12-19 |
Family
ID=89128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232652.3A Pending CN117246640A (zh) | 2023-09-22 | 2023-09-22 | 一种织物制成的手提袋及其制作和拆解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246640A (zh) |
-
2023
- 2023-09-22 CN CN202311232652.3A patent/CN117246640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3005780A1 (zh) | 隔针技术编织全成形产品的工艺方法 | |
CN221069173U (zh) | 一种织物制成的手提袋 | |
CN117246640A (zh) | 一种织物制成的手提袋及其制作和拆解方法 | |
CN218232724U (zh) | 一种仿经编风格纬编针织面料 | |
CN110387637B (zh) | 一种经编织物一针拉边工艺 | |
CN215473622U (zh) | 一种尼龙莱卡双面弹力布 | |
CN219619794U (zh) | 一种织物袋 | |
KR19980032896A (ko) | 편직물 끝행의 올풀림 방지 방법 | |
CN210711932U (zh) | 一种分幅锁边的弹力网眼布 | |
JP3599636B2 (ja) | ビジネスシャツ | |
CN208216175U (zh) | 一种挺括且不易变形的针织织物 | |
JP5382571B2 (ja) | 無縫製織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16409537A (zh) | 一种织物袋及其制作与拆解方法 | |
CN221584752U (zh) | 一种耐拉扯的涤纶面料 | |
CN219731221U (zh) | 一种改良的莫代尔混纺纤维面料 | |
CN218228217U (zh) | 一种抗撕裂针织面料 | |
CN214164253U (zh) | 一种双向导湿针织面料 | |
CN113403740B (zh) | 一种局部强缩绒的羊毛针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220297996U (zh) | 一种纺织布料 | |
CN216885662U (zh) | 一种高强度针纺面料 | |
CN218749693U (zh) | 高强度针织面料 | |
CN209788529U (zh) | 一种避免扣眼咧开的门襟式针织上衣 | |
CN115748075A (zh) | 一种双层罗纹领及编织方法、缝制方法、针织面料和服装 | |
CN221690590U (zh) | 一种抗拉弹性纺织面料 | |
CN219133436U (zh) | 一种绣花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