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42824A -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42824A
CN117242824A CN202180096687.1A CN202180096687A CN117242824A CN 117242824 A CN117242824 A CN 117242824A CN 202180096687 A CN202180096687 A CN 202180096687A CN 117242824 A CN117242824 A CN 1172428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terminal
relay type
threshold
remot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668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博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242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428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包括:远端终端接收中继终端发送的发现消息;远端终端根据发现消息确定中继终端支持的中继类型;远端终端根据中继类型选择规则在中继终端支持的中继类型中选择中继类型。从而可以选择中继类型。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端到端通信指终端到终端的通信。例如,车辆到车辆(Vehicle to Vehicle,V2V)、车辆到其他设备(Vehicle to Everything,V2X)、终端到终端(Device to Device,D2D)等。如果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距离过远,则需要通过中继终端实现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端到端通信,发送端和接收端均可以被称为远端终端。
目前存在基于层二(即接入层)的网络中继方案和基于层三(即应用层)的网络中继方案。如果一个中继终端同时支持基于层二的网络中继方案和基于层三的网络中继方案,那么该中继终端支持的中继类型是层二中继类型和层三中继类型。基于此,远端终端如何选择中继类型是本申请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从而可以选择中继类型。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远端终端接收中继终端发送的发现消息;远端终端根据发现消息确定中继终端支持的中继类型;远端终端根据中继类型选择规则在中继终端支持的中继类型中选择中继类型。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远端终端监听至少一个中继终端发送的发现消息,以获取监听信息,并向网络设备发送监听信息;和/或,远端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远端终端的信息,其中,监听信息和/或远端终端的信息用于选择目标中继终端和目标中继终端的中继类型;远端终端接收指示消息,指示消息用于指示选择的中继类型。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侧行链路终端信息;其中,侧行链路终端信息包括:至少一个中继类型。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网络设备接收监听信息和/或远端终端的信息,监听信息是远端终端监听至少一个中继终端发送的发现消息得到的信息;网络设备根据监听信息和/或远端终端的信息选择目标中继终端和目标中继终端的中继类型;网络设备向远端终端发送指示消息,指示消息用于指示选择的中继类型。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侧行链路终端信息;其中,侧行链路终端信息包括:至少一个中继类型。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具体地,该终端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功能模块。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四方面至第五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具体地,该网络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四方面至第五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功能模块。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第四方面至第 五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具体地,该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该装置的设备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综上,在本申请中,远端终端可以根据中继类型选择规则选择中继类型或者采用默认的选择中继类型,或者,网络设备根据远端终端上报的监听信息和/或远端终端的信息选择中继类型,并指示给远端终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系统框架100的示例;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200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300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400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远端终端500的示意性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远端终端600的示意性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700的示意性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800的示意性框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900的示意性框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1000示意性结构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针对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系统框架100的示例。
如图1所示,所述系统框架100可包括第一远端终端110、第一中继终端120、第二中继终端130以及第二远端终端140,所述第一远端终端110可通过所述第一中继终端120以及所述第二中继终端130与所述第二远端终端140进行通信,所述第一远端终端110、所述第一中继终端120、所述第二中继终端130以及所述第二远端终端140均支持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新空口(New Radio,NR)PC5接口协议。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远端终端110、所述第一中继终端120、所述第二中继终端130以及所述第二远端终端140可以是在有网络覆盖的时候已经通过网络进行了认证的终端设备。所述第一远端终端110和所述第二远端终端140可以是被认证为可以通过中继终端接入到无线网络的终端设备,换言之,所述第一远端终端110和所述第二远端终端被授权可以作为远端用户设备(Remote UE)。所述第一中继终端120和所述第二中继终端130可以是被认证为可以作为中继节点工作的终端设备。所述第一远端终端110、所述第一中继终端120、所述第二中继终端130以及所述第二远端终端140都可被授权为可以发 送和接收与中继发现相关的消息,所述与中继发现相关的消息可包括发现消息和发现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远端终端110、所述第一中继终端120、所述第二中继终端130以及所述第二远端终端140可以是任何配置有物理层和媒体接入控制层的设备或装置,终端设备也可称为接入终端。例如,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线性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线性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等。本发明实施例以车载终端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远端终端110和所述第二远端终端140可以支持端到端的协议栈,所述端到端协议栈可以包括3GPP PC5接口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以及PDCP层之上的上层协议层,所述上层协议层可包括用户面协议层以及控制面协议层。所述用户面协议层包括但不限于服务数据适应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和互连网的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层,所述控制面协议层包括但不限于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和非接入层(NAS)。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远端终端110、所述第一中继终端120、所述第二中继终端130以及所述第二远端终端140可以可支持点对点协议栈,所述点对点的协议栈可包括3GPP PC5接口的层2(L2)和层1(L1)的协议栈,所述L1和L2协议栈包括但不限于无线链路层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PHY)层。此外,在所述PDCP协议层和PC5层1/2协议层之间还可包括中继协议层。所述中继协议层的功能可以用于在远端终端之间通过中继终端传送数据包和相关的控制信息。
在所述框架100中,所述第一远端终端(Remote UE)110可通过所述第一中继终端120和所述第二中继终端130连接到所述第二远端终端140。具体的,所述第一远端终端110和所述第一中继终端120、所述第一中继终端120和所述第二中继终端130、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和所述第二远端终端140之间均可以通过3GPP系统的PC5接口进行连接或通信。所述第一远端终端110和所述第二远端终端140之间端到端也可以通过3GPP系统的PC5接口进行连接或通信。
应理解,图1仅为本申请的示例,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例如,所述系统框架100可以是任一终端通过中继终端到另一终端的系统框架。例如,所述框架100可以是车载终端通过中继终端到车载终端的系统框架。例如,远端车辆通过中继车辆到远端车辆、远端车辆通过中继设备到其他设备、远端终端通过中继终端到远端终端等。
再如,在所述系统框架100中,中继终端的个数是2个,但本申请并不限于成。例如,本申请还可应用于通过一个或者多个中继终端进项端对端通信的系统框架。
如上所述,如果一个中继终端同时支持基于层二的网络中继方案和基于层三的网络中继方案,那么该中继终端支持的中继类型是层二中继类型和层三中继类型。基于此,远端终端如何选择中继类型是本申请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在本申请中,远端终端可以按照中继类型选择规则选择中继类型,或者,远端终端通过监听中继终端的发现消息,向网络设备发送监听信息和/或远端终端的信息,使得网络设备根据监听信息和/或远端终端的信息选择中继类型。
下面将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200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涉及的 执行主体包括:远端终端和中继终端,该远程终端可以是图1中的第一远端终端,相应的,该中继终端可以是图1中的第一中继终端,或者,该远程终端可以是图1中的第二远端终端,相应的,该中继终端可以是图1中的第二中继终端。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10:远端终端接收中继终端发送的发现消息。
S220:远端终端根据发现消息确定中继终端支持的中继类型。
S230:远端终端根据中继类型选择规则在中继终端支持的中继类型中选择中继类型。
应理解的是,该远程终端通过该中继终端发送的发现消息可以发现该中继终端,以通过该中继终端实现端到端的单播传输。
可选的,该发现消息包括:该中继终端支持的中继类型。
可选的,中继终端支持的中继类型包括:层二中继类型和层三中继类型,但不限于此。
可选的,中继类型选择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与中继类型的关联关系,但不限于此:
(1)远端终端的资源池信道忙碌比率(Channel Busy Rate,CBR)阈值和当前CRB的大小关系。
(2)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分别对应的CBR测量值和CBR阈值的大小关系。
(3)远端终端与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Sidelink,SL)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阈值和侧行链路的当前RSRP的大小关系。
(4)远端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Uu接口的RSRP阈值和第一Uu接口的当前RSRP的大小关系。
(5)中继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二Uu接口的RSRP阈值和第二Uu接口的当前RSRP的大小关系。
(6)距离阈值和远端终端与中继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的大小关系。
(7)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阈值和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的QoS的大小关系。
(8)QoS流标识(Qos Flow Identity,QFI)阈值和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的QFI的大小关系。
(9)服务优先级(Service Priority)阈值和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的服务优先级的大小关系。
(10)中继终端的资源分配模式。
(11)小区标识列表。
(12)目标地址标识(Destination ID)列表。
针对第(1)项进行说明:
可选的,CBR阈值是网络设备为该远端终端配置的。当前CRB指的是远端终端的资源池的当前CBR测量值。
可选的,若当前CRB小于或等于第一CRB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CRB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基于此,远端终端选择层二中继类型,若当前CRB大于第一CRB阈值且小于第二CRB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基于此,远端终端选择层三中继类型。或者,若当前CRB小于或等于第一CRB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CRB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基于此,远端终端选择层三中继类型,若当前CRB大于第一CRB阈值且小于第二CRB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基于此,远端终端选择层二中继类型。其中,第一CRB阈值小于第二CRB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以网络设备为远端终端配置了两个CRB阈值,即第一CRB阈值和第二CRB阈值进行示例性说明的,实际上,网络设备可以为该远端终端配置其他数量的CRB阈值,基于此,CRB阈值可以将整个CRB范围划分为多个CRB区间,每个CRB区间都对应一个中继类型。
针对第(2)项进行说明:
可选的,CBR阈值是网络设备为该远端终端配置的。
可选的,不同的中继类型可以关联不同的资源池配置。针对中继终端的不同中继类型中的任一个中继类型,若该中继类型对应的资源池的CRB测量值小于或等于中继类型对应的该资源池的CRB阈值,则对应该中继类型,基于此,远端终端选择该中继类型。或者,针对中继终端的不同中继类型中的任一个中继类型,若中继类型对应的资源池的CRB测量值大于中继类型对应的该资源池的CRB阈值,则对应该中继类型,基于此,远端终端选择该中继类型。例如:层二中继类型对应的资源池的CRB测量值小于或等于该资源池的CRB阈值,则远端终端选择该层二中继类型,否则,不选择该层二中继类型。层三中继类型对应的资源池的CRB测量值小于或等于该资源池的CRB阈值,则远端终端选择该层三中继类型,否则,不选择该层三中继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远端终端根据第(2)项确定选择层二中继类型和层三中继类型,那么远端终端可以结合其他实现方式在这两个中继类型选择一个中继类型,本申请对该其他实现方式不做限制。
针对第(3)项进行说明:
可选的,远端终端与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的RSRP阈值是网络设备为该远端终端配置的。
可选的,若侧行链路的当前RSRP小于或等于第一RSRP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相应的,远端终端选择层二中继类型,若侧行链路的当前RSRP大于第一RSRP阈值且小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相应的,远端终端选择层三中继类型。或者,若侧行链路的当前RSRP小于或等于第一RSRP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相应的,远端终端选择层三中继类型,若侧行链路的当前RSRP大于第一RSRP阈值且小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相应的,远端终端选择层二中继类型。其中,第一RSRP阈值小于第二RSRP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以网络设备为远端终端配置了两个RSRP阈值,即第一RSRP阈值和第二RSRP阈值进行示例性说明的,实际上,网络设备可以为该远端终端配置其他数量的RSRP阈值,基于此,RSRP阈值可以将整个RSRP范围划分为多个RSRP区间,每个RSRP区间都对应一个中继类型。
针对第(4)项进行说明:
可选的,远端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Uu接口的RSRP阈值是网络设备为该远端终端配置的。
可选的,若第一Uu接口的当前RSRP小于或等于第一RSRP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相应的,远端终端选择层二中继类型,若第一Uu接口的当前RSRP大于第一RSRP阈值且小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相应的,远端终端选择层三中继类型。或者,若第一Uu接口的当前RSRP小于或等于第一RSRP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相应的,远端终端选择层三中继类型,若第一Uu接口的当前RSRP大于第一RSRP阈值且小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相应的,远端终端选择层二中继类型。其中,第一RSRP阈值小于第二RSRP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以网络设备为远端终端配置了两个RSRP阈值,即第一RSRP阈值和第二RSRP阈值进行示例性说明的,实际上,网络设备可以为该远端终端配置其他数量的RSRP阈值,基于此,RSRP阈值可以将整个RSRP范围划分为多个RSRP区间,每个RSRP区间都对应一个中继类型。
针对第(5)项进行说明:
可选的,中继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二Uu接口的RSRP阈值是网络设备为该中继 终端配置的。
可选的,若第二Uu接口的当前RSRP小于或等于第一RSRP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相应的,远端终端选择层二中继类型,若第二Uu接口的当前RSRP大于第一RSRP阈值且小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相应的,远端终端选择层三中继类型。或者,若第二Uu接口的当前RSRP小于或等于第一RSRP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相应的,远端终端选择层三中继类型,若第二Uu接口的当前RSRP大于第一RSRP阈值且小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相应的,远端终端选择层二中继类型。其中,第一RSRP阈值小于第二RSRP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以网络设备为远端终端配置了两个RSRP阈值,即第一RSRP阈值和第二RSRP阈值进行示例性说明的,实际上,网络设备可以为该远端终端配置其他数量的RSRP阈值,基于此,RSRP阈值可以将整个RSRP范围划分为多个RSRP区间,每个RSRP区间都对应一个中继类型。
针对第(6)项进行说明:
可选的,该距离阈值可以是网络设备给该远端终端配置的。
远端终端在进行中继类型选择时,可以通过中继终端SCI中携带的区域(zone)标识(Identity,ID)信息判断该远端终端和中继终端的当前距离。
可选的,若远端终端与中继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距离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相应的,远端终端选择层二中继类型,若远端终端与中继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且小于第二距离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相应的,远端终端选择层三中继类型。或者,若远端终端与中继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距离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相应的,远端终端选择层三中继类型,若远端终端与中继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且小于第二距离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相应的,远端终端选择层二中继类型。其中,第一距离阈值小于第二距离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以网络设备为远端终端配置了两个距离阈值,即第一距离阈值和第二距离阈值进行示例性说明的,实际上,网络设备可以为该远端终端配置其他数量的距离阈值,基于此,距离阈值可以将整个距离范围划分为多个距离区间,每个距离区间都对应一个中继类型。
针对第(7)项进行说明:
可选的,QoS阈值是网络设备为该中继终端配置的。
可选的,若当前业务的QoS小于或等于QoS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相应的,远端终端选择层二中继类型,若当前业务的QoS大于QoS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相应的,远端终端选择层三中继类型。或者,若当前业务的QoS小于或等于QoS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相应的,远端终端选择层三中继类型,若当前业务的QoS大于QoS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相应的,远端终端选择层二中继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以网络设备为中继终端配置了一个QoS阈值进行示例性说明的,实际上,网络设备可以为该中继终端配置其他数量的QoS阈值,基于此,QoS阈值可以将整个QoS范围划分为多个QoS区间,每个QoS区间都对应一个中继类型。
针对第(8)项进行说明:
可选的,QFI阈值是网络设备为该中继终端配置的。
可选的,若当前业务的QFI小于或等于QFI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相应的,远端终端选择层二中继类型,若当前业务的QFI大于QFI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相应的,远端终端选择层三中继类型。或者,若当前业务的QFI小于或等于QFI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相应的,远端终端选择层三中继类型,若当前业务的QFI大于QFI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相应的,远端终端选择层二中继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以网络设备为中继终端配置了一个QFI阈值进行示例性说明的,实际上,网络设备可以为该中继终端配置其他数量的QFI阈值,基于此,QFI阈值可以将整个QFI范围划分为多个QFI区间,每个QFI区间都对应一个中继类型。
针对第(9)项进行说明:
可选的,服务优先级阈值是网络设备为该中继终端配置的。
可选的,若当前业务的服务优先级小于或等于服务优先级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相应的,远端终端选择层二中继类型,若当前业务的服务优先级大于服务优先级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相应的,远端终端选择层三中继类型。或者,若当前业务的服务优先级小于或等于服务优先级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相应的,远端终端选择层三中继类型,若当前业务的服务优先级大于服务优先级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相应的,远端终端选择层二中继类型。
针对第(10)项进行说明:
可选的,若中继终端的资源分配模式为模式1,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相应的,远端终端选择层二中继类型,若中继终端的资源分配模式为模式2,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相应的,远端终端选择层三中继类型。或者,若中继终端的资源分配模式为模式1,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相应的,远端终端选择层三中继类型,若中继终端的资源分配模式为模式2,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相应的,远端终端选择层二中继类型。
应理解的是,这里的模式1指的是该中继终端通过发送上行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和缓冲区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来获取业务资源。这里的模式2指的是中继终端通过感知在资源池来获取业务资源。
针对第(11)项进行说明:
可选的,不同的中继类型对应不同的小区标识列表,而中继终端发送的发现消息中也会携带小区标识,远端终端可以根据该发现消息携带的小区标识所属的小区标识列表与中继类型的对应关系选择中继类型。例如:假设层二中继类型对应小区标识列表1,层三中继类型对应小区标识列表2,而中继终端发送的发现消息中携带的小区标识在小区标识列表1中,则远端终端选择该小区标识列表1对应的中继类型,即层二中继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若中继终端发送的发现消息中携带的小区标识没有在中继类型对应的任何一个小区标识列表中,则远端终端可以根据其他实现方式选择中继类型,例如选择默认的中继类型,本申请对其他实现方式不做限制。
可选的,默认的中继类型可以是网络设备为远端终端配置的,也可以是预配置给远端终端的,又或者由中继终端的发现消息携带并广播给远端终端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的,小区标识可以是EUTRAN小区全球标识(EUTRAN Cell Global Identity,ECGI)或者NR小区全球标识(NR Cell Global Identity,NCGI),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针对第(12)项进行说明:
可选的,不同的中继类型对应不同的目标地址标识列表。远端终端可以根据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对应的目标地址标识所属的目标地址标识列表与中继类型的对应关系选择中继类型。例如:假设层二中继类型对应目标地址标识列表1,层三中继类型对应目标地址标识列表2,而当前业务对应的目标地址标识在目标地址标识列表1中,则远端终端选择该目标地址标识列表1对应的中继类型,即层二中继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若当前业务对应的目标地址标识没有在中继类型对应的任何一个目标地址标识列表中,则远端终端可以根据其他实现方式选择中继类型,例如选择默认的中继类型,本申请对其他实现方式不做限制。
可选的,默认的中继类型可以是网络设备为远端终端配置的,也可以是预配置给远端终端的,又或者由中继终端的发现消息携带并广播给远端终端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第(1)项至第(12)项可以任意组合,以形成中继类型选择规则。例如:对第(7)项和第(8)项进行组合,若当前业务的QoS小于或等于QoS阈值,且当前业务的QFI小于或等于QFI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相应的,远端终端选择层二中继类型,否则,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相应的,远端终端选择层三中继类型。或者,若当前业务的QoS小于或等于QoS阈值,且当前业务的QFI小于或等于QFI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相应的,远端终端选择层三中继类型,否则,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相应的,远端终端选择层二中继类型。
可选的,上述中继类型选择规则是网络设备配置给远端终端的。或者,中继类型选择规则携带在发现消息中。或者,中继类型选择规则是预配置消息,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远端终端也可以不根据中继类型选择规则选择中继类型,而是选择默认的中继类型。
可选的,默认的中继类型可以是网络设备为远端终端配置的,也可以是预配置给远端终端的,又或者由中继终端的发现消息携带并广播给远端终端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综上,在本申请中,远端终端可以根据中继类型选择规则选择中继类型或者采用默认的选择中继类型。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300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涉及的执行主体包括:远端终端、中继终端和网络设备,这里的远端终端位于该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并且处理RRC连接态,而该中继终端可以在该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也可以不在该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该远程终端可以是图1中的第一远端终端,相应的,该中继终端可以是图1中的第一中继终端,或者,该远程终端可以是图1中的第二远端终端,相应的,该中继终端可以是图1中的第二中继终端。该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移动设备通信的设备,网络设备可以是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或者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NR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基站(gNB)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310a:远端终端监听至少一个中继终端发送的发现消息,以获取监听信息。
S320a:远端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监听信息。
和/或,
S310b:远端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远端终端的信息。
S330:网络设备根据监听信息和/或远端终端的信息选择目标中继终端和目标中继终端的中继类型。
S340:网络设备向远端终端发送指示消息,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选择的中继类型。
也就是说,存在如下三种方案:
方案一:远端终端监听至少一个中继终端发送的发现消息,以获取监听信息,并向网络设备发送监听信息,网络设备根据该监听信息选择目标中继终端和目标中继终端的中继类型。
方案二:远端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远端终端的信息。网络设备根据远端终端的信息选择目标中继终端和目标中继终端的中继类型。
方案三:远端终端监听至少一个中继终端发送的发现消息,以获取监听信息,并向 网络设备发送监听信息,并且远端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远端终端的信息,网络设备根据该监听信息和远端终端的信息选择目标中继终端和目标中继终端的中继类型。
可选的,监听信息包括上述至少一个中继终端中每个中继终端的以下至少一项信息,但不限于此:
(1)每个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分别对应的目标地址标识。
(2)每个中继终端支持的中继类型。
(3)每个中继终端的各个源标识(Source ID)与中继类型的对应关系。
(4)每个中继终端的各个目标地址标识与中继类型的对应关系。
(5)每个中继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二Uu接口的RSRP信息和第二Uu接口的当前RSRP。
(6)每个中继终端与远端终端的距离信息和每个中继终端与远端终端的当前距离。
(7)每个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资源池配置信息。
(8)每个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QoS信息。
(9)每个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QFI信息。
(10)每个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服务优先级。
(11)每个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资源分配模式及每个中继终端当前所使用的资源分配模式。
(12)每个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小区标识列表及每个中继终端发送的发现消息包括的小区标识。
(13)每个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目标地址标识列表。
可选的,远端终端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但不限于此:
(1)远端终端的资源池的CBR测量值。
(2)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的QoS。
(3)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的QFI。
(4)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的服务优先级。
(5)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对应目标地址标识。
(6)远端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Uu接口的RSRP测量值。
(7)远端终端支持的中继类型。
(8)远端终端与每个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的RSRP测量值。
可选的,远端终端可以根据现有技术,如选择满足高层准则并同时具备最好的PC5链路质量的中继终端,作为目标中继终端,或者,网络设备按序选择目标中继终端。
可选的,远端终端支持的中继类型可以是层二中继类型和/或层三中继类型。基于此,网络设备在选择目标中继终端时,在与该网络设备支持的中继类型一致的中继终端中进行选择。例如:远端终端支持层二中继类型和层三中继类型,那么网络设备在支持层二中继类型和层三中继类型的中继终端中选择目标中继终端。
可选的,若监听信息包括每个中继终端的第(1)项至第(4)项中的至少一项,那么远端终端根据该目标中继终端的第(1)项至第(4)项中的至少一项可以获知目标中继终端支持的中继类型,如果目标中继终端同时支持层二中继类型和层三中继类型,那么远端终端可以随机选择层二中继类型或者层三中继类型,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的,若监听信息包括目标中继终端的第(5)项,这时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5)项信息选择目标中继类型。其中,第二Uu接口的RSRP信息可以被理解为第二Uu接口的RSRP阈值。
可选的,若第二Uu接口的当前RSRP小于或等于第一RSRP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若第二Uu接口的当前RSRP大于第一RSRP阈值且小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或者,若第二Uu接口的当前RSRP小于或等于第一RSRP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 若第二Uu接口的当前RSRP大于第一RSRP阈值且小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其中,第一RSRP阈值小于第二RSRP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以网络设备为远端终端配置了两个RSRP阈值,即第一RSRP阈值和第二RSRP阈值进行示例性说明的,实际上,网络设备可以为该远端终端配置其他数量的RSRP阈值,基于此,RSRP阈值可以将整个RSRP范围划分为多个RSRP区间,每个RSRP区间都对应一个中继类型。
可选的,监听信息中的第(6)项中的距离信息也被称为距离阈值,它可以是网络设备给该远端终端配置的。
远端终端在进行中继类型选择时,可以通过目标中继终端SCI中携带的zone ID信息判断该远端终端和目标中继终端的当前距离。
可选的,若远端终端与目标中继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距离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若远端终端与目标中继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且小于第二距离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或者,若远端终端与目标中继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距离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若远端终端与目标中继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且小于第二距离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其中,第一距离阈值小于第二距离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以网络设备为远端终端配置了两个距离阈值,即第一距离阈值和第二距离阈值进行示例性说明的,实际上,网络设备可以为该远端终端配置其他数量的距离阈值,基于此,距离阈值可以将整个距离范围划分为多个距离区间,每个距离区间都对应一个中继类型。
可选的,监听信息中的第(7)项中的资源池配置信息可以是资源池的CBR阈值。而远端终端的信息可以包括:远端终端的资源池的CBR测量值。
可选的,若CBR测量值小于或等于第一CRB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CRB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若CBR测量值大于第一CRB阈值且小于第二CRB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或者,若CBR测量值小于或等于第一CRB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CRB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若CBR测量值大于第一CRB阈值且小于第二CRB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其中,第一CRB阈值小于第二CRB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以网络设备为远端终端配置了两个CRB阈值,即第一CRB阈值和第二CRB阈值进行示例性说明的,实际上,网络设备可以为该远端终端配置其他数量的CRB阈值,基于此,CRB阈值可以将整个CRB范围划分为多个CRB区间,每个CRB区间都对应一个中继类型。
可选的,监听信息中的第(8)项中的QoS信息也被称为QoS阈值。而远端终端的信息可以包括:当前业务的QoS。
可选的,若当前业务的QoS小于或等于QoS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若当前业务的QoS大于QoS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或者,若当前业务的QoS小于或等于QoS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若当前业务的QoS大于QoS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以网络设备为每个中继终端配置了一个QoS阈值进行示例性说明的,实际上,网络设备可以为该中继终端配置其他数量的QoS阈值,基于此,QoS阈值可以将整个QoS范围划分为多个QoS区间,每个QoS区间都对应一个中继类型。
可选的,监听信息中的第(9)项中的QFI信息也被称为QFI阈值。而远端终端的信息可以包括:当前业务的QFI。
可选的,若当前业务的QFI小于或等于QFI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若当前业务的QFI大于QFI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或者,若当前业务的QFI小于或等于QFI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若当前业务的QFI大于QFI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 型。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以网络设备为每个中继终端配置了一个QFI阈值进行示例性说明的,实际上,网络设备可以为该中继终端配置其他数量的QFI阈值,基于此,QFI阈值可以将整个QFI范围划分为多个QFI区间,每个QFI区间都对应一个中继类型。
可选的,监听信息中的第(10)项中的服务优先级信息也被称为服务优先级阈值。而远端终端的信息可以包括:当前业务的服务优先级。
可选的,若当前业务的服务优先级小于或等于服务优先级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若当前业务的服务优先级大于服务优先级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或者,若当前业务的服务优先级小于或等于服务优先级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若当前业务的服务优先级大于服务优先级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
可选的,若目标中继终端的当前资源分配模式为模式1,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若目标中继终端的当前资源分配模式为模式2,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或者,若目标中继终端的资源分配模式为模式1,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若目标中继终端的资源分配模式为模式2,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
可选的,不同的中继类型对应不同的小区标识列表,而目标中继终端发送的发现消息中也会携带小区标识,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该发现消息携带的小区标识所属的小区标识列表与中继类型的对应关系选择中继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若目标中继终端发送的发现消息中携带的小区标识没有在中继类型对应的任何一个小区标识列表中,则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其他实现方式选择中继类型,例如选择默认的中继类型,本申请对其他实现方式不做限制。
可选的,不同的中继类型对应不同的目标地址标识列表。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对应的目标地址标识所属的目标地址标识列表与中继类型的对应关系选择中继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若当前业务对应的目标地址标识没有在中继类型对应的任何一个目标地址标识列表中,则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其他实现方式选择中继类型,例如选择默认的中继类型,本申请对其他实现方式不做限制。
可选的,网络设备可以获取远端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Uu接口的RSRP测量值以及远端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Uu接口的RSRP阈值。
可选的,若第一Uu接口的RSRP测量值小于或等于第一RSRP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若第一Uu接口的RSRP测量值大于第一RSRP阈值且小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或者,若第一Uu接口的RSRP测量值小于或等于第一RSRP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若第一Uu接口的RSRP测量值大于第一RSRP阈值且小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其中,第一RSRP阈值小于第二RSRP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以网络设备为远端终端配置了两个RSRP阈值,即第一RSRP阈值和第二RSRP阈值进行示例性说明的,实际上,网络设备可以为该远端终端配置其他数量的RSRP阈值,基于此,RSRP阈值可以将整个RSRP范围划分为多个RSRP区间,每个RSRP区间都对应一个中继类型。
可选的,网络设备可以获取远端终端与每个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的RSRP测量值,以及,远端终端与每个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的RSRP阈值。
可选的,若侧行链路的RSRP测量值小于或等于第一RSRP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若侧行链路的RSRP测量值大于第一RSRP阈值且小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或者,若侧行链路的RSRP测量值小于或等于第一RSRP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若侧行链路的RSRP测量值大于第一RSRP阈值且小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其中,第一RSRP阈值小于第二RSRP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以网络设备为远端终端配置了两个RSRP阈值,即第一RSRP阈值和第二RSRP阈值进行示例性说明的,实际上,网络设备可以为该远端终端配置其他数量的RSRP阈值,基于此,RSRP阈值可以将整个RSRP范围划分为多个RSRP区间,每个RSRP区间都对应一个中继类型。
可选的,网络设备可以向远端终端显式指示所选择的目标中继类型,也可以隐式指示所选择的目标中继类型。例如:可以采用如下的隐式方式,但不限于此:
网络设备指示目标中继类型关联的目标标识地址列表、资源分配模式、小区标识列表等。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设备也可以向远端终端指示一种默认的中继类型,将该默认的中继类型作为目标中继类型。
综上,在本申请中,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监听信息和/或远端终端的信息选择中继类型。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400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涉及的执行主体包括:远端终端和网络设备,这里的远端终端位于该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并且处理RRC连接态。该远程终端可以是图1中的第一远端终端或者第二远端终端。该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移动设备通信的设备,网络设备可以是WLAN中的AP,GSM或CDMA中的BTS,也可以是WCDMA中的NB,还可以是LTE中的eNB或eNodeB,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或者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NR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基站(gNB)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10: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侧行链路终端信息,其中,侧行链路终端信息包括:至少一个中继类型。
应理解的是,侧行链路终端信息也被称为直通链路终端信息(SidelinkUEInformation)。
可选的,侧行链路终端信息还包括: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标识。其中,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标识与至少一个中继类型一一对应。例如:侧行链路终端信息包括:{目标地址标识1、中继类型1;目标地址标识2、中继类型2;目标地址标识3、中继类型3}。
可选的,侧行链路终端信息还包括: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标识。其中,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标识对应一个中继类型,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标识分别对应一个QFI。例如:侧行链路终端信息包括:{目标地址标识1{QFI,中继类型1;QFI2,中继类型2;QFI,中继类型1;QFI3,中继类型3}}。
可选的,终端设备为远端终端或者中继终端。
综上,在本申请中,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上报中继类型。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远端终端5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5所示,该远端终端500包括:通信单元510和处理单元520,其中,通信单元510用于接收中继终端发送的发现消息;处理单元520用于:根据发现消息确定中继终端支持的中继类型;根据中继类型选择规则在中继终端支持的中继类型中选择中继类型。
可选的,中继终端支持的中继类型包括:层二中继类型和层三中继类型。
可选的,中继类型选择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与中继类型的关联关系:
远端终端的CBR阈值和当前CRB的大小关系;
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分别对应的CBR测量值和CBR阈值的大小关系;
远端终端与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的RSRP阈值和侧行链路的当前RSRP的大小关系;
远端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Uu接口的RSRP阈值和第一Uu接口的当前RSRP的大小关系;
中继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二Uu接口的RSRP阈值和第二Uu接口的当前RSRP的大小关系;
距离阈值和远端终端与中继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的大小关系;
QoS阈值和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的QoS的大小关系;
QFI阈值和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的QFI的大小关系;
服务优先级阈值和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的服务优先级的大小关系;
中继终端的资源分配模式;
小区标识列表;
目标地址标识列表。
可选的,若当前CRB小于或等于第一CRB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CRB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若当前CRB大于第一CRB阈值且小于第二CRB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或者,若当前CRB小于或等于第一CRB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CRB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若当前CRB大于第一CRB阈值且小于第二CRB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
可选的,针对中继终端的不同中继类型中的任一个中继类型,若中继类型对应的CRB测量值小于或等于中继类型对应的CRB阈值,则对应中继类型;或者,针对中继终端的不同中继类型中的任一个中继类型,若中继类型对应的CRB测量值大于中继类型对应的CRB阈值,则对应中继类型。
可选的,若侧行链路的当前RSRP小于或等于第一RSRP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若侧行链路的当前RSRP大于第一RSRP阈值且小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或者,若侧行链路的当前RSRP小于或等于第一RSRP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若侧行链路的当前RSRP大于第一RSRP阈值且小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
可选的,若第一Uu接口的当前RSRP小于或等于第一RSRP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若第一Uu接口的当前RSRP大于第一RSRP阈值且小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或者,若第一Uu接口的当前RSRP小于或等于第一RSRP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若第一Uu接口的当前RSRP大于第一RSRP阈值且小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
可选的,若第二Uu接口的当前RSRP小于或等于第一RSRP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若第二Uu接口的当前RSRP大于第一RSRP阈值且小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或者,若第二Uu接口的当前RSRP小于或等于第一RSRP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若第二Uu接口的当前RSRP大于第一RSRP阈值且小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
可选的,若远端终端与中继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距离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若远端终端与中继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且小于第二距离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或者,若远端终端与中继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距离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若远端终端与中继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且小于第二距离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
可选的,若当前业务的QoS小于或等于QoS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若当前业务的QoS大于QoS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或者,若当前业务的QoS小于或等于QoS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若当前业务的QoS大于QoS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
可选的,若当前业务的QFI小于或等于QFI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若当前业务的QFI大于QFI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或者,若当前业务的QFI小于或等于QFI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若当前业务的QFI大于QFI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 型。
可选的,若当前业务的服务优先级小于或等于服务优先级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若当前业务的服务优先级大于服务优先级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或者,若当前业务的服务优先级小于或等于服务优先级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若当前业务的服务优先级大于服务优先级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
可选的,若中继终端的资源分配模式为模式1,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若中继终端的资源分配模式为模式2,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或者,若中继终端的资源分配模式为模式1,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若中继终端的资源分配模式为模式2,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
可选的,处理单元520具体用于:确定发现消息携带的小区标识所属的小区标识列表;根据发现消息携带的小区标识所属的小区标识列表与中继类型的对应关系选择中继类型。
可选的,处理单元520具体用于:确定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对应的目标地址标识所属的目标地址标识列表;根据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对应的目标地址标识所属的目标地址标识列表与中继类型的对应关系选择中继类型。
可选的,中继类型选择规则是网络设备配置给远端终端的;或者,中继类型选择规则携带在发现消息中;或者,中继类型选择规则是预配置消息。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通信单元可以是通信接口或收发器,或者是通信芯片或者片上系统的输入输出接口。上述处理单元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应理解,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远端终端500可对应于图2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的远端终端,并且远端终端500中的各个单元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远端终端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远端终端6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6所示,该远端终端600包括:通信单元610,用于:监听至少一个中继终端发送的发现消息,以获取监听信息,并向网络设备发送监听信息;和/或,向网络设备发送远端终端的信息,其中,监听信息和/或远端终端的信息用于选择目标中继终端和目标中继终端的中继类型;接收指示消息,指示消息用于指示选择的中继类型。
可选的,监听信息包括每个中继终端的以下至少一项信息:
每个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分别对应的目标地址标识;
每个中继终端支持的中继类型;
每个中继终端的各个源标识与中继类型的对应关系;
每个中继终端的各个目标地址标识与中继类型的对应关系;
每个中继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二Uu接口的RSRP信息和第二Uu接口的当前RSRP;
每个中继终端与远端终端的距离信息和每个中继终端与远端终端的当前距离;
每个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资源池配置信息;
每个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QoS信息;
每个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QFI信息;
每个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服务优先级;
每个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资源分配模式及每个中继终端当前所使用的资源分配模式;
每个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小区标识列表及每个中继终端发送的发现消息包括的小区标识;
每个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目标地址标识列表。
可选的,远端终端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远端终端的资源池的CBR测量值;
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的QoS;
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的QFI;
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的服务优先级;
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对应目标地址标识;
远端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Uu接口的RSRP测量值;
远端终端支持的中继类型;
远端终端与每个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的RSRP测量值。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通信单元可以是通信接口或收发器。
应理解,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远端终端600可对应于图3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的远端终端,并且远端终端600中的各个单元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3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远端终端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7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7所示,该终端设备700包括:通信单元710,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侧行链路终端信息;其中,侧行链路终端信息包括:至少一个中继类型。
可选的,侧行链路终端信息还包括: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标识;其中,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标识与至少一个中继类型一一对应。
可选的,侧行链路终端信息还包括: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标识;其中,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标识对应一个中继类型,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标识分别对应一个QFI。
可选的,终端设备为远端终端或者中继终端。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通信单元可以是通信接口或收发器。
应理解,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700可对应于图4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并且终端设备700中的各个单元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4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8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8所示,该网络设备800包括:通信单元810和处理单元820;其中,通信单元810用于接收监听信息和/或远端终端的信息,监听信息是远端终端监听至少一个中继终端发送的发现消息得到的信息;处理单元820用于根据监听信息和/或远端终端的信息选择目标中继终端和目标中继终端的中继类型;通信单元810还用于向远端终端发送指示消息,指示消息用于指示选择的中继类型。
可选的,监听信息包括每个中继终端的以下至少一项信息:
每个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分别对应的目标地址标识;
每个中继终端支持的中继类型;
每个中继终端的各个源标识与中继类型的对应关系;
每个中继终端的各个目标地址标识与中继类型的对应关系;
每个中继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二Uu接口的RSRP信息和第二Uu接口的当前RSRP;
每个中继终端与远端终端的距离信息和每个中继终端与远端终端的当前距离;
每个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资源池配置信息;
每个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QoS信息;
每个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QFI信息;
每个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服务优先级;
每个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资源分配模式及每个中继终端当前所使用的资源分配模式;
每个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小区标识列表及每个中继终端发送的发现消息包括的小区标识;
每个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目标地址标识列表。
可选的,远端终端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远端终端的资源池的CBR测量值;
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的QoS;
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的QFI;
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的服务优先级;
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对应目标地址标识;
远端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Uu接口的RSRP测量值;
远端终端支持的中继类型;
远端终端与每个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的RSRP测量值。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通信单元可以是通信接口或收发器,或者是通信芯片或者片上系统的输入输出接口。上述处理单元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应理解,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800可对应于图3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网络设备800中的各个单元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3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9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9所示,该网络设备900包括:通信单元910,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侧行链路终端信息;其中,侧行链路终端信息包括:至少一个中继类型。
可选的,侧行链路终端信息还包括: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标识;其中,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标识与至少一个中继类型一一对应。
可选的,侧行链路终端信息还包括: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标识;其中,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标识对应一个中继类型,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标识分别对应一个QFI。
可选的,终端设备为远端终端或者中继终端。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通信单元可以是通信接口或收发器,或者是通信芯片或者片上系统的输入输出接口。
应理解,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900可对应于图4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网络设备900中的各个单元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4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1000示意性结构图。图10所示的通信设备1000包括处理器1010,处理器10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如图10所示,通信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020。其中,处理器1010可以从存储器10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10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10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1010中。
可选地,如图10所示,通信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1030,处理器1010可以控制该收发器1030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发送信息或数据,或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其中,收发器1030可以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收发器103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天线,天线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该通信设备1000具体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并且该通信设备1000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通信设备1000具体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并且该通信设备1000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图11所示的装置1100包括处理器1110,处理器11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 法。
可选地,如图11所示,装置11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120。其中,处理器1110可以从存储器11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11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11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1110中。
可选地,该装置1100还可以包括输入接口1130。其中,处理器1110可以控制该输入接口113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获取其他设备或芯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可选地,该装置1100还可以包括输出接口1140。其中,处理器1110可以控制该输出接口114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或芯片输出信息或数据。
可选地,该装置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装置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装置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并且该装置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装置也可以是芯片。例如可以是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应理解,上述存储器为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 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以及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等等。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可选的,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者基站,并且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或者基站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
可选的,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者基站,并且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或者基站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
可选的,该计算机程序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者基站,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或者基站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计算机程序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针对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 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0)

  1.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远端终端接收中继终端发送的发现消息;
    所述远端终端根据所述发现消息确定所述中继终端支持的中继类型;
    所述远端终端根据中继类型选择规则在所述中继终端支持的中继类型中选择中继类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终端支持的中继类型包括:层二中继类型和层三中继类型。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类型选择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与中继类型的关联关系:
    所述远端终端的资源池信道忙碌比率CBR阈值和当前CRB的大小关系;
    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分别对应的CBR测量值和CBR阈值的大小关系;
    所述远端终端与所述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阈值和所述侧行链路的当前RSRP的大小关系;
    所述远端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Uu接口的RSRP阈值和所述第一Uu接口的当前RSRP的大小关系;
    所述中继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二Uu接口的RSRP阈值和所述第二Uu接口的当前RSRP的大小关系;
    距离阈值和所述所述远端终端与所述中继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的大小关系;
    服务质量QoS阈值和所述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的QoS的大小关系;
    QoS流标识QFI阈值和所述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的QFI的大小关系;
    服务优先级阈值和所述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的服务优先级的大小关系;
    所述中继终端的资源分配模式;
    小区标识列表;
    目标地址标识列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当前CRB小于或等于第一CRB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CRB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若所述当前CRB大于所述第一CRB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CRB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或者,
    若所述当前CRB小于或等于第一CRB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CRB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若所述当前CRB大于所述第一CRB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CRB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针对所述中继终端的不同中继类型中的任一个中继类型,若所述中继类型对应的CRB测量值小于或等于所述中继类型对应的CRB阈值,则对应所述中继类型;或者,
    针对所述中继终端的不同中继类型中的任一个中继类型,若所述中继类型对应的CRB测量值大于所述中继类型对应的CRB阈值,则对应所述中继类型。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侧行链路的当前RSRP小于或等于第一RSRP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若所述侧行链路的当前RSRP大于所述第一RSRP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或者,
    若所述侧行链路的当前RSRP小于或等于第一RSRP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若所述侧行链路的当前RSRP大于所述第一RSRP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第一Uu接口的当前RSRP小于或等于第一RSRP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 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若所述第一Uu接口的当前RSRP大于所述第一RSRP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或者,
    若所述第一Uu接口的当前RSRP小于或等于第一RSRP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若所述第一Uu接口的当前RSRP大于所述第一RSRP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
  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第二Uu接口的当前RSRP小于或等于第一RSRP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若所述第二Uu接口的当前RSRP大于所述第一RSRP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或者,
    若所述第二Uu接口的当前RSRP小于或等于第一RSRP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若所述第二Uu接口的当前RSRP大于所述第一RSRP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
  9.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远端终端与所述中继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距离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若所述远端终端与所述中继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距离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或者,
    若所述远端终端与所述中继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距离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若所述远端终端与所述中继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距离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
  10.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当前业务的QoS小于或等于QoS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若所述当前业务的QoS大于所述QoS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或者,
    若所述当前业务的QoS小于或等于QoS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若所述当前业务的QoS大于所述QoS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
  11.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当前业务的QFI小于或等于QFI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若所述当前业务的QFI大于所述QFI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或者,
    若所述当前业务的QFI小于或等于QFI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若所述当前业务的QFI大于所述QFI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
  12.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当前业务的服务优先级小于或等于服务优先级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若所述当前业务的服务优先级大于所述服务优先级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或者,
    若所述当前业务的服务优先级小于或等于服务优先级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若所述当前业务的服务优先级大于所述服务优先级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
  13.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中继终端的资源分配模式为模式1,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若所述中继终端的资源分配模式为模式2,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或者,
    若所述中继终端的资源分配模式为模式1,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若所述中继终端的资源分配模式为模式2,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
  1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终端根据中继类型选择规则选择中继类型,包括:
    所述远端终端确定所述发现消息携带的小区标识所属的小区标识列表;
    所述远端终端根据所述发现消息携带的小区标识所属的小区标识列表与中继类型的对应关系选择中继类型。
  1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终端根据中继类型选择规 则选择中继类型,包括:
    所述远端终端确定所述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对应的目标地址标识所属的目标地址标识列表;
    所述远端终端根据所述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对应的目标地址标识所属的目标地址标识列表与中继类型的对应关系选择中继类型。
  16. 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类型选择规则是网络设备配置给所述远端终端的;或者,所述中继类型选择规则携带在所述发现消息中;或者,所述中继类型选择规则是预配置消息。
  17.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远端终端监听至少一个中继终端发送的发现消息,以获取监听信息,并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监听信息;和/或,所述远端终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远端终端的信息,其中,所述监听信息和/或所述远端终端的信息用于选择目标中继终端和所述目标中继终端的中继类型;
    所述远端终端接收指示消息,所述指示消息用于指示选择的中继类型。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听信息包括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以下至少一项信息: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分别对应的目标地址标识;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支持的中继类型;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源标识与中继类型的对应关系;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目标地址标识与中继类型的对应关系;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二Uu接口的RSRP信息和所述第二Uu接口的当前RSRP;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的距离信息和每个所述中继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的当前距离;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资源池配置信息;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QoS信息;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QFI信息;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服务优先级;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资源分配模式及每个所述中继终端当前所使用的资源分配模式;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小区标识列表及每个所述中继终端发送的发现消息包括的小区标识;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目标地址标识列表。
  19. 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终端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远端终端的资源池的CBR测量值;
    所述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的QoS;
    所述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的QFI;
    所述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的服务优先级;
    所述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对应目标地址标识;
    所述远端终端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Uu接口的RSRP测量值;
    所述远端终端支持的中继类型;
    所述远端终端与每个所述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的RSRP测量值。
  20.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侧行链路终端信息;
    其中,所述侧行链路终端信息包括:至少一个中继类型。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行链路终端信息还包括: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标识;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标识与所述至少一个中继类型一一对应。
  22.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行链路终端信息还包括: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标识;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标识对应一个中继类型,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标识分别对应一个QFI。
  23. 根据权利要求20-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为远端终端或者中继终端。
  24.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监听信息和/或远端终端的信息,所述监听信息是所述远端终端监听至少一个中继终端发送的发现消息得到的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监听信息和/或所述远端终端的信息选择目标中继终端和所述目标中继终端的中继类型;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远端终端发送指示消息,所述指示消息用于指示选择的中继类型。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听信息包括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以下至少一项信息: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分别对应的目标地址标识;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支持的中继类型;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源标识与中继类型的对应关系;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目标地址标识与中继类型的对应关系;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二Uu接口的RSRP信息和所述第二Uu接口的当前RSRP;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的距离信息和每个所述中继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的当前距离;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资源池配置信息;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QoS信息;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QFI信息;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服务优先级;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资源分配模式及每个所述中继终端当前所使用的资源分配模式;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小区标识列表及每个所述中继终端发送的发现消息包括的小区标识;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目标地址标识列表。
  26. 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终端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远端终端的资源池的CBR测量值;
    所述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的QoS;
    所述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的QFI;
    所述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的服务优先级;
    所述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对应目标地址标识;
    所述远端终端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Uu接口的RSRP测量值;
    所述远端终端支持的中继类型;
    所述远端终端与每个所述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的RSRP测量值。
  27.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侧行链路终端信息;
    其中,所述侧行链路终端信息包括:至少一个中继类型。
  28.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行链路终端信息还包括: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标识;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标识与所述至少一个中继类型一一对应。
  29.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行链路终端信息还包括: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标识;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标识对应一个中继类型,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标识分别对应一个QFI。
  30. 根据权利要求27-2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为远端终端或者中继终端。
  31. 一种远端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中继终端发送的发现消息;
    处理单元,用于:
    根据所述发现消息确定所述中继终端支持的中继类型;
    根据中继类型选择规则在所述中继终端支持的中继类型中选择中继类型。
  32.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远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终端支持的中继类型包括:层二中继类型和层三中继类型。
  33. 根据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远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类型选择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与中继类型的关联关系:
    所述远端终端的CBR阈值和当前CRB的大小关系;
    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分别对应的CBR测量值和CBR阈值的大小关系;
    所述远端终端与所述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的RSRP阈值和所述侧行链路的当前RSRP的大小关系;
    所述远端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Uu接口的RSRP阈值和所述第一Uu接口的当前RSRP的大小关系;
    所述中继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二Uu接口的RSRP阈值和所述第二Uu接口的当前RSRP的大小关系;
    距离阈值和所述所述远端终端与所述中继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的大小关系;
    QoS阈值和所述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的QoS的大小关系;
    QFI阈值和所述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的QFI的大小关系;
    服务优先级阈值和所述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的服务优先级的大小关系;
    所述中继终端的资源分配模式;
    小区标识列表;
    目标地址标识列表。
  34.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远端终端,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当前CRB小于或等于第一CRB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CRB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若所述当前CRB大于所述第一CRB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CRB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或者,
    若所述当前CRB小于或等于第一CRB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CRB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若所述当前CRB大于所述第一CRB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CRB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
  35.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远端终端,其特征在于,
    针对所述中继终端的不同中继类型中的任一个中继类型,若所述中继类型对应的CRB测量值小于或等于所述中继类型对应的CRB阈值,则对应所述中继类型;或者,
    针对所述中继终端的不同中继类型中的任一个中继类型,若所述中继类型对应的 CRB测量值大于所述中继类型对应的CRB阈值,则对应所述中继类型。
  36.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远端终端,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侧行链路的当前RSRP小于或等于第一RSRP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若所述侧行链路的当前RSRP大于所述第一RSRP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或者,
    若所述侧行链路的当前RSRP小于或等于第一RSRP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若所述侧行链路的当前RSRP大于所述第一RSRP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
  37.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远端终端,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第一Uu接口的当前RSRP小于或等于第一RSRP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若所述第一Uu接口的当前RSRP大于所述第一RSRP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或者,
    若所述第一Uu接口的当前RSRP小于或等于第一RSRP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若所述第一Uu接口的当前RSRP大于所述第一RSRP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
  38.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远端终端,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第二Uu接口的当前RSRP小于或等于第一RSRP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若所述第二Uu接口的当前RSRP大于所述第一RSRP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或者,
    若所述第二Uu接口的当前RSRP小于或等于第一RSRP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若所述第二Uu接口的当前RSRP大于所述第一RSRP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RSRP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
  39.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远端终端,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远端终端与所述中继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距离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若所述远端终端与所述中继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距离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或者,
    若所述远端终端与所述中继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距离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若所述远端终端与所述中继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距离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
  40.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远端终端,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当前业务的QoS小于或等于QoS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若所述当前业务的QoS大于所述QoS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或者,
    若所述当前业务的QoS小于或等于QoS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若所述当前业务的QoS大于所述QoS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
  41.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远端终端,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当前业务的QFI小于或等于QFI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若所述当前业务的QFI大于所述QFI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或者,
    若所述当前业务的QFI小于或等于QFI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若所述当前业务的QFI大于所述QFI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
  42.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远端终端,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当前业务的服务优先级小于或等于服务优先级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若所述当前业务的服务优先级大于所述服务优先级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或者,
    若所述当前业务的服务优先级小于或等于服务优先级阈值,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若所述当前业务的服务优先级大于所述服务优先级阈值,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
  43.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远端终端,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中继终端的资源分配模式为模式1,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若所述中继终端的资源分配模式为模式2,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或者,
    若所述中继终端的资源分配模式为模式1,则对应层三中继类型,若所述中继终端的资源分配模式为模式2,则对应层二中继类型。
  44.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远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发现消息携带的小区标识所属的小区标识列表;
    根据所述发现消息携带的小区标识所属的小区标识列表与中继类型的对应关系选择中继类型。
  45.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远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对应的目标地址标识所属的目标地址标识列表;
    根据所述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对应的目标地址标识所属的目标地址标识列表与中继类型的对应关系选择中继类型。
  46. 根据权利要求31-45任一项所述的远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类型选择规则是网络设备配置给所述远端终端的;或者,所述中继类型选择规则携带在所述发现消息中;或者,所述中继类型选择规则是预配置消息。
  47. 一种远端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单元,用于:
    监听至少一个中继终端发送的发现消息,以获取监听信息,并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监听信息;和/或,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远端终端的信息,其中,所述监听信息和/或所述远端终端的信息用于选择目标中继终端和所述目标中继终端的中继类型;
    接收指示消息,所述指示消息用于指示选择的中继类型。
  48. 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远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监听信息包括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以下至少一项信息: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分别对应的目标地址标识;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支持的中继类型;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源标识与中继类型的对应关系;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目标地址标识与中继类型的对应关系;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二Uu接口的RSRP信息和所述第二Uu接口的当前RSRP;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的距离信息和每个所述中继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的当前距离;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资源池配置信息;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QoS信息;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QFI信息;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服务优先级;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资源分配模式及每个所述中继终端当前所使用的资源分配模式;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小区标识列表及每个所述中继终端发送的发现消息包括的小区标识;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目标地址标识列表。
  49. 根据权利要求47或48所述的远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终端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远端终端的资源池的CBR测量值;
    所述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的QoS;
    所述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的QFI;
    所述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的服务优先级;
    所述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对应目标地址标识;
    所述远端终端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Uu接口的RSRP测量值;
    所述远端终端支持的中继类型;
    所述远端终端与每个所述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的RSRP测量值。
  50. 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侧行链路终端信息;
    其中,所述侧行链路终端信息包括:至少一个中继类型。
  51. 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行链路终端信息还包括: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标识;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标识与所述至少一个中继类型一一对应。
  52. 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行链路终端信息还包括: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标识;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标识对应一个中继类型,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标识分别对应一个QFI。
  53. 根据权利要求50-52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为远端终端或者中继终端。
  54. 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监听信息和/或远端终端的信息,所述监听信息是所述远端终端监听至少一个中继终端发送的发现消息得到的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监听信息和/或所述远端终端的信息选择目标中继终端和所述目标中继终端的中继类型;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所述远端终端发送指示消息,所述指示消息用于指示选择的中继类型。
  55. 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监听信息包括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以下至少一项信息: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分别对应的目标地址标识;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支持的中继类型;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源标识与中继类型的对应关系;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目标地址标识与中继类型的对应关系;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二Uu接口的RSRP信息和所述第二Uu接口的当前RSRP;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的距离信息和每个所述中继终端与所述远端终端的当前距离;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资源池配置信息;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QoS信息;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QFI信息;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服务优先级;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资源分配模式及每个所述中继终端当前所使用的资源分配模式;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小区标识列表及每个所述中继终端发送的发现消息包括的小区标识;
    每个所述中继终端的各个中继类型对应的目标地址标识列表。
  56. 根据权利要求54或5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终端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远端终端的资源池的CBR测量值;
    所述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的QoS;
    所述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的QFI;
    所述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的服务优先级;
    所述远端终端的当前业务对应目标地址标识;
    所述远端终端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第一Uu接口的RSRP测量值;
    所述远端终端支持的中继类型;
    所述远端终端与每个所述中继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的RSRP测量值。
  57. 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侧行链路终端信息;
    其中,所述侧行链路终端信息包括:至少一个中继类型。
  58. 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行链路终端信息还包括: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标识;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标识与所述至少一个中继类型一一对应。
  59. 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行链路终端信息还包括: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标识;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标识对应一个中继类型,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地址标识分别对应一个QFI。
  60. 根据权利要求57-59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为远端终端或者中继终端。
  61. 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2. 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24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3. 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4. 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24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5.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6.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24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7.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8.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24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9. 一种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70. 一种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24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80096687.1A 2021-04-01 2021-04-01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Pending CN11724282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085044 WO2022205349A1 (zh) 2021-04-01 2021-04-01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42824A true CN117242824A (zh) 2023-12-15

Family

ID=83460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6687.1A Pending CN117242824A (zh) 2021-04-01 2021-04-01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42824A (zh)
WO (1) WO202220534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02456A1 (ko) * 2013-07-05 2015-01-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근접 서비스를 위해 중계기를 선택 또는 재선택하는 방법
CN106792890B (zh) * 2016-07-29 2019-07-02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D2d直接发现资源的选择方法及系统
EP3668225A4 (en) * 2017-08-09 2020-08-05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CN111901847A (zh) * 2020-02-13 2020-1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sidelink中继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05349A1 (zh) 2022-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65405B (zh) D2d通信中资源配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0042123A1 (zh) 发送上行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14173420A (zh) 通信方法和设备
EP3908035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3424621B (zh) 上报csi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3595706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JP7145321B2 (ja) 通信方法、端末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CN109842920B (zh) 一种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12385173B (zh) D2d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US20210314923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ata Transmission
CN111757545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6326111A (zh) 一种小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CN113286276B (zh) 侧行链路中确定传输模式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9618566B (zh) 用于侦听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US2023040362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 communication
US2023041322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 Communication
JPWO2019214301A5 (zh)
WO2022021165A1 (zh) 中继发现方法和终端
CN113273274B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13543213B (zh) 基于复制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7242824A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4830807A (zh) 寻呼响应之后的快速连接释放
CN113170531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3508618B (zh) 一种侧行链路通信方法及装置、终端
CN113574953B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