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42331A - 生物试样测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生物试样测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42331A
CN117242331A CN202280032893.0A CN202280032893A CN117242331A CN 117242331 A CN117242331 A CN 117242331A CN 202280032893 A CN202280032893 A CN 202280032893A CN 117242331 A CN117242331 A CN 1172423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ological sample
wavelength component
captured image
image
measuremen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328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尾真侑
李英根
川村友人
角野雅仁
佐藤文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High Te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filed Critical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2423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423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FMEASURING VOLUME, VOLUME FLOW, MASS FLOW OR LIQUID LEVEL; METERING BY VOLUME
    • G01F23/00Indicating or measuring liquid level or level of fluent solid material, e.g. indicating in terms of volume or indicating by means of an alarm
    • G01F23/22Indicating or measuring liquid level or level of fluent solid material, e.g. indicating in terms of volume or indicating by means of an alarm by measuring physical variables, other than linear dimensions, pressure or weight, dependent on the level to be measured, e.g. by difference of heat transfer of steam or water
    • G01F23/28Indicating or measuring liquid level or level of fluent solid material, e.g. indicating in terms of volume or indicating by means of an alarm by measuring physical variables, other than linear dimensions, pressure or weight, dependent on the level to be measured, e.g. by difference of heat transfer of steam or water by measuring the variations of parameters of electromagnetic or acoustic waves applied directly to the liquid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
    • G01F23/284Electromagnetic waves
    • G01F23/292Light, e.g.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FMEASURING VOLUME, VOLUME FLOW, MASS FLOW OR LIQUID LEVEL; METERING BY VOLUME
    • G01F22/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volume of fluids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FMEASURING VOLUME, VOLUME FLOW, MASS FLOW OR LIQUID LEVEL; METERING BY VOLUME
    • G01F23/00Indicating or measuring liquid level or level of fluent solid material, e.g. indicating in terms of volume or indicating by means of an alarm
    • G01F23/80Arrangements for signal processing
    • G01F23/802Particular electronic circuits for digital processing equipment
    • G01F23/804Particular electronic circuits for digital processing equipment containing circuits handling parameters other than liquid leve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Measurement Of Levels Of Liquids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s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测定分离为多个成分区域的生物试样时,能够不使用大型的拍摄机构而高精度地确定作为测定对象的对象部分的技术。参照图1,本公开的生物试样测定装置使用光源射出的两个波长成分来生成生物试样的拍摄图像,对使用两个以上拍摄时的曝光时间或增益分别生成的所述拍摄图像进行比较,由此选择能够最清晰地识别所述生物试样中的测定对象部分的所述拍摄图像。

Description

生物试样测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对分离为多个成分区域的生物试样进行测定的装置。
背景技术
以血液检查等临床检查的高效化为目的,要求使以往通过目视确认实施的开盖前(分注前)的生物检体的液量确认作业自动化的技术。特别是分注前的血液检体等生物试样通过离心分离等分离成多层,需要仅测定其中成为分析对象的试样的液量的技术。
作为这样的生物试样测定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技术:对分离为多层的试样以时分方式切换照射2波长的脉冲光,一边在铅直方向上扫描试样一边测定透射光,由此检测分离为多层的试样的预定区域的高度。
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液体检测装置,其对检体照射红外光,通过线传感器检测透射光,并基于其1次微分值求出液层的边界,测定检体的血清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US2012/0013889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373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涉及对于由多个成分构成的生物试样,根据对于测定对象吸收率不同的两种波长的透射光的信号,高精度地确定测定对象区域的边界来测定液量的液量测定技术。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需要一边在长轴方向上铅直扫描检体(采血管)一边进行测定,存在难以与扫描机构的大小相应地使装置小型化的课题。
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根据红外线透射光的信号,通过基于微分的信号处理来检测血清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并测定血清量。但是,当由于采血管上印出的字符、分离剂中的血球成分、标签的颜色字符等使得红外线被吸收或散射,从而透射光衰减时,难以从血清的边界分离这些噪声,存在血清边界的确定和液量测定的精度降低的课题。
本公开是鉴于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测定分离为多个成分区域的生物试样时,能够不使用大型的拍摄机构而高精度地确定作为测定对象的对象部分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生物试样测定装置使用光源射出的2个波长成分来生成生物试样的拍摄图像,将使用2个以上的拍摄时的曝光时间或增益而分别生成的所述拍摄图像进行比较,由此选择能够最清晰地识别所述生物试样中的测定对象部分的所述拍摄图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生物试样测定装置,在测定分离为多个成分区域的生物试样时,能够不使用大型的拍摄机构而高精度地确定作为测定对象的对象部分。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生物试样测定装置100的结构图。
图2A说明确定测定对象区域109的原理。
图2B说明确定测定对象区域109的原理。
图3A表示在生物试样101的容器粘贴有标签的例子。
图3B表示在生物试样101的容器粘贴有标签的例子。
图4是表示时分控制驱动器104设置多个光波长和多个曝光时间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5是说明图像处理部105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说明S502的详细内容的流程图。
图7表示确定测定对象区域109的处理的一个例子。
图8是说明S503的详细内容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时分控制驱动器104设置多个光波长和多个曝光时间的另一步骤的流程图。
图10是说明液量计算部108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实施方式2的生物试样测定装置100的结构图。
图12是实施方式3的生物试样测定装置100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中测定的生物试样是开盖前(分析前)的检体,假设根据有无离心分离而分离为多个成分层(典型的是1层~3层)。作为测定对象的是分离成多层的检体中的例如血浆、血清等部分。
图1是本实施方式1的生物试样测定装置100的结构图。生物试样测定装置100是测定生物试样101的装置。生物试样101是如上述那样构成的试样。生物试样测定装置100确定生物试样101的测定对象区域109,测定其液量和成分。生物试样测定装置100具备面照明光源102、区域照相机103、时分控制驱动器104、图像处理部105。
面照明光源102构成为能够在两个波长之间切换所射出的光的波长,通过该光对生物试样101进行照明。面照明光源102射出的光能够同时(即跨2个以上的成分层)对构成生物试样101的2个以上的成分层进行照明。光波长的切换未必需要射出仅具有单一波长的光,只要能够切换强度最强的波长成分即可。
区域照相机103通过拍摄透射了生物试样101的面照明光,生成生物试样101的二维拍摄图像。区域照相机103具有能够检测面照明光源102射出的波段的光的灵敏度特性。区域照相机103例如能够由InGaAs照相机等构成。
时分控制驱动器104以时分方式切换面照明光源102射出的光的波长。时分控制驱动器104与波长切换同步地将区域照相机103的曝光时间(或增益)调整为适合于该波长的时间。时分控制驱动器104与面照明光源102射出的波长同步地控制区域照相机103的拍摄定时。时分控制驱动器104有时从图像处理部105接收处理结果并按照该结果来控制重新拍摄。
图像处理部105从区域照相机103取得的各波长的拍摄图像中提取测定对象区域109。图像处理部105在曝光时间不同的拍摄图像间选择最佳的解析图像,使用该拍摄图像来计算测定对象区域109的液量。通过时分控制驱动器104控制面照明光源102和区域照相机103,能够取得曝光时间不同的多个拍摄图像。
图像处理部105具备图像选择部106、测定对象区域确定部107、液量计算部108。图像选择部106从区域照相机103拍摄到的图像中选择适合作为解析对象的最佳图像。测定对象区域确定部107通过比较各波长的拍摄图像来确定测定对象区域109。液量计算部108计算测定对象区域109的液量。关于它们的详细动作将在后面叙述。
图2A和图2B说明确定测定对象区域109的原理。图2A表示生物试样101分离为3层的例子。图2B表示生物试样101分离为两层的例子。血块202在对生物试样101进行了离心分离时成为下层。分离剂201是为了分离血块202和测定对象区域109而混入的。
将面照明光源102射出的第一波长(波长1)与第二波长(波长2)进行比较,波长1透射血块202时的透射率与波长2透射血块202时的透射率大致相同。因此,使用波长1取得的血块202的拍摄图像与使用波长2取得的血块202的拍摄图像之间的差异很小。对于分离剂201也同样,由于波长1的透射率与波长2的透射率大致相同,因此两图像间的差异很小。
与此相对,波长1透射测定对象区域109时的透射率与波长2透射测定对象区域109时的透射率大不相同。因此,使用波长1取得的测定对象区域109的拍摄图像与使用波长2取得的测定对象区域109的拍摄图像之间的差异显著。通过识别该差异,能够从拍摄图像中提取测定对象区域109。
需要预先选择作为波长1和波长2而采用的波段,使得如图2A和图2B所例示的那样,在测定对象区域109中在波长间产生显著的差异,但在除此以外的部分几乎不产生差异。如果满足该条件,则具体的波长的数值可以是任意的。即,只要至少波长1透射测定对象区域109时的透射率与波长2透射测定对象区域109时的透射率之间的差异大于波长1透射测定对象区域109以外时的透射率与波长2透射测定对象区域109以外时的透射率之间的差异即可。
通过使用上述测定原理,在生物试样101被分离为多个成分层的情况下,能够确定测定对象区域109。测定对象区域确定部107按照该原理来确定测定对象区域109。成分层的数量没有限制,但在血浆、血清等典型的生物试样中,分离为1层~3层。在任一情况下都能够高精度地确定测定对象区域109。
有时在生物试样101的容器上粘贴有标签。在该情况下,透射光由于标签而衰减,但在波长1和波长2双方衰减,因此在两波长存在衰减的情况下,能够推定为在该部位粘贴有标签。即,能够区别标签导致的衰减和测定对象区域109导致的衰减。
图3A和图3B表示在生物试样101的容器上粘贴有标签的例子。图3A是容器的侧视图,图3B是俯视图。有时在生物试样101的容器(例如采血管)粘贴有条形码标签或预先标签等。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要求高精度地确定测定对象区域109。
将如图3B的(1)所示来自面照明光源102的光透射一次标签301的情况与如图3B的(2)所示透射两次的情况进行比较,后者的光的衰减大。当衰减大时,测定对象区域109与其他区域之间的对比度差降低,由此液量的计算精度也降低。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通过调整区域照相机103的曝光时间(或增益,以下相同),能够与光的衰减量无关地得到最佳的拍摄图像。在衰减大的情况下,延长曝光时间(或者增大增益)。但是,根据生物试样101的朝向(光透射标签的次数),最佳的曝光时间不同。例如,如果在图3B的(2)的条件下使曝光时间最佳化,则在图3B的(1)或没有标签的条件下,曝光时间过长,透射光强度饱和。另一方面,如果在图3B的(1)的条件下使曝光时间最佳化,则在图3B得(2)中光量不足。
鉴于以上情况,在本实施方式1中,一边改变曝光时间一边在各曝光时间取得拍摄图像,图像处理部105对各拍摄图像进行比较,由此选择最适于确定测定对象区域109的拍摄图像。由此,无论生物试样101的朝向如何,都能够得到最适于计算测定对象区域109的液量的拍摄图像。并且,也不需要用于使生物试样101旋转的机构等。在后面叙述用于选择最佳图像的步骤。
图4是表示时分控制驱动器104设置多个光波长和多个曝光时间的步骤的流程图。时分控制驱动器104在两个波长之间切换面照明光源102射出的光的波长。并且,时分控制驱动器104为了在各波长中确定最佳的曝光时间,按每个波长设置多个曝光时间。以下说明图4的各个步骤。
(图4:步骤S401~S404)
时分控制驱动器104控制面照明光源102使得发射波长1(S401)。时分控制驱动器104使区域照相机103的曝光时间按照t1、t2、t3(t1<t2<t3)的顺序增加,在各曝光时间通过区域照相机103取得生物试样101的拍摄图像(S402~S404)。
(图4:步骤S405~S408)
时分控制驱动器104控制面照明光源102,使得停止波长1作为替代而射出波长2(S405)。时分控制驱动器104使区域照相机103的曝光时间按照t4、t5、t6(t4<t5<t6)的顺序增加,在各曝光时间通过区域照相机103取得生物试样101的拍摄图像(S406~S408)。
(图4:步骤S406~S408:补充)
t4~t6不一定是与t1~t3分别相同的时间长度。但是,鉴于取得在图2A~图2B中说明的差分图像,希望以在波长1中取得的拍摄图像与在波长2中取得的拍摄图像通过大致同等的光量生成的方式设置各曝光时间。基于相同的理由,例如不希望曝光时间t1与t5的比较、曝光时间t1与t6的比较。
(图4:步骤S402~S404、S406~S408:补充)
在本流程图中,表示了对每个波长使用3个曝光时间的例子,但只要对每个波长使用至少2个曝光时间,则能够比较通过各曝光时间得到的拍摄图像来选择最佳的拍摄图像。
图5是说明图像处理部105的动作的流程图。图像处理部105取得区域照相机103拍摄到的每个波长的拍摄图像(S501),通过比较这些拍摄图像来确定测定对象区域109(S502)。图像处理部105通过比较在各曝光时间取得的拍摄图像,选择适于计算液量的拍摄图像(S503)。图像处理部105计算测定对象区域109的液量(S504)。以下说明各步骤的详细内容。
图6是详细说明S502的流程图。本流程图由测定对象区域确定部107执行。
(图6:步骤S601)
测定对象区域确定部107取得波长1和波长2各自的拍摄图像。在本流程图中,只要按照在图2A~图2B中说明的步骤能够确定测定对象区域109即可,因此曝光时间例如使用预先设定为规定值的时间即可。
(图6:步骤S602)
测定对象区域确定部107计算波长1的拍摄图像与波长2的拍摄图像之间的差分图像。本步骤计算在图2A~图2B中说明的差分图像,通过计算各图像的像素值的差分,能够取得差分图像。作为计算步骤,例如可举出以下:(a)波长1图像﹣波长2图像;(b)波长2图像﹣波长1图像;(c)(波长1图像﹣波长2图像)/(波长1图像+波长2图像)。
(图6:步骤S602:补充)
波长1图像与波长2图像的组合在同等的曝光时间中实施。例如,将对于波长1以曝光时间t1,对于波长2以曝光时间t4分别取得的拍摄图像进行组合。曝光时间t2和t5、t3和t6也同样。既可以使用这些曝光时间的全部组合来生成差分图像,也可以仅使用能够在差分图像上充分确定测定对象区域109的一个组合。
(图6:步骤S603)
测定对象区域确定部107设定用于检测测定对象区域109的阈值。关于阈值,例如也可设为像素值=0,可以针对每个试样设定适当的阈值。
(图6:步骤S604)
测定对象区域确定部107提取差分图像中的像素值为阈值以上的部分来作为测定对象区域109。
(图6:步骤S605)
测定对象区域确定部107检测测定对象区域109的边缘(高度)。作为边缘检测方法,例如能够使用以下方法:(a)以铅直方向的亮度梯度(斜率)、微分值等为基础的边缘检测算法;(b)将提取出的测定对象区域109的像素值在水平方向上累计而一维化,使用垂直方向上的信号的斜率、微分值、方差值等来确定垂直方向上的边缘。确定结果能够作为拍摄图像上的坐标值而保存。即,计算水平方向上的像素值的统计来作为水平方向的特征量,沿着铅直方向对该特征量进行比较,由此能够确定测定对象区域109的上下边缘。
图7表示确定测定对象区域109的处理的一个例子。图6的流程图可以如图2那样在二维的拍摄图像上执行,也可以如图7那样从拍摄图像提取中心区域来计算水平方向的平均值或中央值,由此使用一维化的像素值来执行。
图8是详细说明S503的流程图。该流程图由图像选择部106执行。
(图8:步骤S801)
图像选择部106取得测定对象区域109的像素值。
(图8:步骤S802)
图像选择部106针对区域照相机103的每个曝光时间计算生物试样101的拍摄图像中的、测定对象区域109和与其邻接的部分之间的对比度。具体而言,计算测定对象区域109的上下相邻的各区域与测定对象区域109之间的对比度。
(图8:步骤S802:补充)
在图4的流程图中,通过曝光时间t1和t4、t2和t5、t3和t6的组合分别取得拍摄图像,因此在本步骤中能够使用这些拍摄图像。例如,可以求出分别在曝光时间t1、t2、t3取得的拍摄图像的对比度,也可以求出全部曝光时间t1~t6的对比度。另外,也可以使用通过曝光时间t1和t4、t2和t5、t3和t6的组合而取得的差分图像(在图6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602中输出的差分图像)来求出对比度。
(图8:步骤S803)
图像选择部106针对各曝光时间的拍摄图像,确认与测定对象区域109相邻的区域的像素值是否饱和。例如,如果曝光时间过长,则亮度值可能饱和。也可以一并确认测定对象区域109自身的像素值是否饱和。
(图8:步骤S804)
图像选择部106选择测定对象区域109与其邻接区域之间的对比度最高(即,能够最清晰地识别测定对象区域109)且邻接区域的像素值未饱和的拍摄图像,来作为用于液量解析的图像。
(图8:步骤S804:补充)
也可以选择测定对象区域109与其上侧相邻的区域之间的对比度最高的拍摄图像,并且另外选择测定对象区域109与其下侧相邻的区域之间的对比度最高的拍摄图像。由此,计算液量的精度提高。或者,也可以简单地仅在上侧的相邻区域和下侧的相邻区域中的任意一方判断对比度。
图9是表示时分控制驱动器104设置多个光波长和多个曝光时间的另一步骤的流程图。在图4中,以预先设定的多个曝光时间进行拍摄,在图5~图8中从其中选择最适于液量解析的图像。与此相对,在本流程图中,在每次设定曝光时间时计算测定对象区域109与其相邻区域之间的对比度,确认是否适合于液量解析。
(图9:步骤S901)
图像处理部105取得波长1和波长2各自的拍摄图像。在最初实施本步骤时,作为曝光时间使用预先决定的初始值。在第二次及以后实施本步骤时,使用在S905中重新设定的曝光时间。
(图9:步骤S902)
测定对象区域确定部107与S602同样地,使用波长1的拍摄图像与波长2的拍摄图像之间的差分图像来确定测定对象区域109。
(图9:步骤S903)
图像选择部106计算测定对象区域109与其邻接区域之间的对比度,并且确认邻接区域中亮度值是否饱和。这些处理与图8的流程图相同,因此,为了方便,本步骤设为“分析图像选择”处理。
(图9:步骤S904)
图像处理部105确认在S903中计算出的对比度是否为阈值以上。如果得到了阈值以上的对比度,则处理进入步骤S906,否则处理进入步骤S905。
(图9:步骤S905)
图像处理部105重新设定区域照相机103的曝光时间,重新拍摄生物试样101的图像。重新设定的曝光时间可以预先确定,也可以按照在S903中计算出的对比度重新设定曝光时间。在预先决定曝光时间的情况下,例如,将最短的曝光时间作为初始值,在每次实施本步骤时使曝光时间增加。在按照对比度重新设定曝光时间的情况下,例如,根据计算出的对比度与阈值之间的差值,决定使曝光时间增减何种程度。
(图9:步骤S906)
液量计算部108计算测定对象区域109的液量。
根据图9的流程图,与图4不同,在判明了能够充分确定测定对象区域109的时间点进入S906,因此无需针对全部的曝光时间取得拍摄图像。因此,与图4相比能够缩短测量时间。
图10是说明液量计算部108的动作的流程图。本流程图详细说明S504和S906。
(图10:步骤S1001)
液量计算部108取得生物试样101的容器(例如采血管)的内径。由于预先知道容器的形状和尺寸,因此在图像处理部105上预先存储内径的数值即可。
(图10:步骤S1002)
液量计算部108取得区域照相机103拍摄的图像的像素间距(pixel/mm,即图像上的一个像素的实际尺寸)。作为求出像素间距的方法,具有事先通过校准取得的方法以及根据生物试样101的拍摄图像求出的方法。通过对拍摄实际尺寸预先已知的物品而得到的图像的像素尺寸进行解析等来执行校准。在使用生物试样101的拍摄图像的情况下,根据图像检测容器的横宽,通过与采血管的直径对应起来计算像素间距。
(图10:步骤S1003~S1004)
液量计算部108取得测定对象区域109的图像(S1003)。液量计算部108使用测定对象区域109的像素尺寸和像素间距,计算测定对象区域109的液量(S1004)。
<实施方式1:总结>
本实施方式1的生物试样测定装置100使用面照明光源102照射的2个波长成分来确定测定对象区域109,将使用2个以上的曝光时间而得到的拍摄图像进行比较,由此选择能够最清晰地识别测定对象区域109的拍摄图像。通过比较每个曝光时间的对比度,即使在生物试样101上粘贴有标签的情况下,也能够不旋转生物试样101而得到最佳的图像。此外,通过使用面照明光源102,不需要用于在铅直方向上扫描照明光的机构。因此,能够在使装置小型化的同时准确地计算测定对象区域109的液量。
<实施方式2>
图11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生物试样测定装置100的结构图。在本实施方式2中,代替面照明光源102而使用面照明光源1102。面照明光源1102由卤素灯等白色光源或同时点亮的2波长的光源构成。在本实施方式2中,还具备带通滤波器1101。带通滤波器1101使时分控制驱动器104指定的波长的光通过。因此,面照明光源1102不需要切换所射出的波长,取而代之,时分控制驱动器104切换带通滤波器1101的通带。由此,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能够比较两个波长的拍摄图像。其他与实施方式1相同。
作为以上的前提,面照明光源1102需要照射包含在测定对象区域109中的吸收率相互不同(并且,测定对象区域109以外的部分的吸收率相差不大)的两个波长的光。带通滤波器1101需要能够切换使这两个波长中的哪一个通过。只要能够实现同样的功能,也可以使用带通滤波器1101以外的元件。
<实施方式3>
图12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3的生物试样测定装置100的结构图。在本实施方式3中,代替带通滤波器1101而具备光学滤波器1203,代替区域照相机103而具备2台区域照相机1201和1202。其他与实施方式2相同。
光学滤波器1203使波长1透射,反射波长2。不一定需要使波长1完全透射而完全反射波长2,只要波长1的透射率比波长2的透射率高且波长2的反射率比波长1的反射率高即可。区域照相机1201拍摄透射了光学滤波器1203的光,区域照相机1202拍摄从光学滤波器1203反射的光。时分控制驱动器104调整各照相机的曝光时间。在本实施方式3中,能够同时拍摄两个波长的图像,因此具有能够缩短测量时间的优点。
<关于本发明的变形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说明的实施方式,并不一定限于具备所说明的全部结构。另外,能够将某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结构置换为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也能够对某实施方式的结构追加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关于各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结构,能够进行其他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代替区域照相机103的曝光时间或者与其并用来调整区域照相机103的增益。在该情况下,在各流程图中,代替增加曝光时间的处理而实施增加增益的处理即可。
时分控制驱动器104和图像处理部105既可以由安装了这些功能的电路器件等硬件构成,也可以通过运算装置执行安装了这些功能的软件来构成。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生物试样测定装置
101:生物试样
102:面照明光源
103:区域照相机
104:时分控制驱动器
105:图像处理部
1101:带通滤波器
1102:面照明光源
1201:区域照相机
1202:区域照相机
1203:光学滤波器。

Claims (12)

1.一种生物试样测定装置,其对分离为多个成分区域的生物试样进行测定,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物试样测定装置具备:
光源,其对所述生物试样照射光;
拍摄器,其使用透射了所述生物试样的所述光来生成所述生物试样的二维的拍摄图像;以及
图像处理部,其从所述拍摄图像确定所述成分区域中的作为测定对象的对象部分,
所述图像处理部使用分别使用所述光源射出的两个波长成分而生成的所述拍摄图像来确定所述对象部分,
所述光源构成为对至少两个所述成分区域同时照射所述光,
所述拍摄器使用两个以上的曝光时间以及两个以上的增益中的至少任意一个来生成所述拍摄图像,
所述图像处理部对使用所述两个以上的曝光时间或所述两个以上的增益而生成的各所述拍摄图像进行比较,由此选择能够最清晰地识别所述对象部分与其以外的部分之间的边界的所述拍摄图像,来作为用于所述测定的所述生物试样的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试样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拍摄器使用透射了所述生物试样的所述光所具有的第一波长成分,生成所述生物试样的第一拍摄图像,
所述拍摄器使用透射了所述生物试样的所述光所具有的第二波长成分,生成所述生物试样的第二拍摄图像,
所述图像处理部计算所述第一拍摄图像中的使用所述第一波长成分生成的部分与所述第二拍摄图像中的通过所述第二波长成分生成的部分之间的差分,
所述图像处理部通过确定所述差分成为阈值以上的部分来确定所述对象部分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试样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波长成分与所述第二波长成分的所述对象部分中的透射率的差分大于所述第一波长成分与所述第二波长成分的除所述对象部分以外的部分的透射率的差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试样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处理部通过在第一方向上对所述拍摄图像的像素值进行统计处理,来计算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拍摄图像的特征值,
所述图像处理部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对所述特征值进行比较,由此确定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对象部分的边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试样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处理部确定所述拍摄图像中的所述对象部分的范围,
所述图像处理部按照所述拍摄图像间的差分,确定所确定的所述对象部分的边界,
所述图像处理部使用所确定的所述边界,计算所述对象部分的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试样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处理部选择所述对象部分与其以外的部分之间的对比度最高且所述对象部分附近的像素值未饱和的所述拍摄图像,来作为用于所述测定的所述生物试样的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试样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拍摄器在使用所述第一波长成分生成所述第一拍摄图像时,使用第一曝光时间以及比所述第一曝光时间长的第二曝光时间来生成所述第一拍摄图像,或者分别使用第一增益以及比所述第一增益大的第二增益来生成所述第一拍摄图像,
所述拍摄器在使用所述第二波长成分生成所述第二拍摄图像时,使用第三曝光时间以及比所述第三曝光时间长的第四曝光时间来生成所述第二拍摄图像,或者分别使用第三增益以及比所述第三增益大的第四增益来生成所述第二拍摄图像,
所述图像处理部通过对使用各所述曝光时间而生成的所述拍摄图像进行比较,选择能够最清晰地识别所述边界的所述拍摄图像,或者通过对使用各所述增益而生成的所述拍摄图像进行比较,选择能够最清晰地识别所述边界的所述拍摄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试样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处理部判定在所述拍摄器使用第一曝光时间或第一增益生成的所述拍摄图像中所述边界是否具有阈值以上的对比度,
所述拍摄器在所述边界不具有所述阈值以上的对比度的情况下,使用比所述第一曝光时间长的第二曝光时间或比所述第一增益大的第二增益来重新生成所述拍摄图像,
所述图像处理部在重新生成的所述拍摄图像中重新判定所述边界是否具有阈值以上的对比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试样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处理部使用所述拍摄图像的像素尺寸和收容了所述生物试样的容器的尺寸来计算所述对象部分的量。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试样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构成为能够至少在所述第一波长成分与所述第二波长成分之间切换所述光具有的最强的主波长成分,
所述生物试样测定装置还具备以时分方式对所述主波长成分进行切换的时分控制驱动器,
所述拍摄器在所述时分控制驱动器将所述主波长成分设置为所述第一波长成分的期间生成所述第一拍摄图像,
所述拍摄器在所述时分控制驱动器将所述主波长成分设置为所述第二波长成分的期间生成所述第二拍摄图像。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试样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构成为射出同时具有所述第一波长成分和所述第二波长成分的所述光,
所述生物试样测定装置还具备能够对通过的波长成分进行切换的滤波器,
所述拍摄器在所述滤波器使所述第一波长成分通过的期间生成所述第一拍摄图像,
所述拍摄器在所述滤波器使所述第二波长成分通过的期间生成所述第二拍摄图像。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试样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构成为射出同时具有所述第一波长成分和所述第二波长成分的所述光,
所述生物试样测定装置还具备使所述第一波长成分通过并且反射所述第二波长成分的光学滤波器,
所述拍摄器由第一拍摄装置和第二拍摄装置构成,所述第一拍摄装置对通过了所述光学滤波器的所述第一波长成分进行拍摄,所述第二拍摄装置对从所述光学滤波器反射的所述第二波长成分进行拍摄。
CN202280032893.0A 2021-05-21 2022-04-06 生物试样测定装置 Pending CN1172423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85829 2021-05-21
JP2021085829A JP2022178784A (ja) 2021-05-21 2021-05-21 生体試料測定装置
PCT/JP2022/017188 WO2022244541A1 (ja) 2021-05-21 2022-04-06 生体試料測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42331A true CN117242331A (zh) 2023-12-15

Family

ID=84141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32893.0A Pending CN117242331A (zh) 2021-05-21 2022-04-06 生物试样测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343308A1 (zh)
JP (1) JP2022178784A (zh)
CN (1) CN117242331A (zh)
WO (1) WO20222445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172471A (ja) * 2022-05-24 2023-12-06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 生体試料測定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05252A1 (de) * 2009-01-14 2010-07-15 Pvt Probenverteiltechnik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estimmung der Position einer Grenzfläche
JP5470295B2 (ja) * 2011-02-03 2014-04-16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生体試料の分析装置とその方法
US11042788B2 (en) * 2016-01-28 2021-06-22 Siemens Healthcare Diagnostic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adapted to identify a specimen container from multiple lateral view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43308A1 (en) 2024-03-27
JP2022178784A (ja) 2022-12-02
WO2022244541A1 (ja) 2022-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17016B1 (en) Low cost optical high speed discrete measurement system
JP6425755B2 (ja) 基板の異物質検査方法
JP6032837B2 (ja) 分析装置
JP5414707B2 (ja) 分析装置
KR20110057083A (ko) 적외선 센서 및 이를 이용한 감지 방법
CN113795778A (zh) 用于无限远校正显微镜的自校准和定向聚焦系统和方法
JP7250925B2 (ja) 軟膜撮像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18535393A (ja) 画像分析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17242331A (zh) 生物试样测定装置
JP2008153119A (ja) 電池検査システム、及び電池検査方法
KR20150110902A (ko) 컬러 및 형광 측정스트립 겸용 광학시료분석기, 이를 이용한 이미지 촬영방법 및 측정데이터 정량화 방법
US8705698B2 (en) X-ray analyzer and mapping method for an X-ray analysis
US20080170772A1 (en)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positions of objects contained in a sample
KR101490909B1 (ko) 차량용 영상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KR101906139B1 (ko) 검사 기준 화상을 통한 자동 조명 설정 방식의 머신 비전 시스템 및 동작 방법
KR102542814B1 (ko) 투명 기판 검사 장치 및 투명기판 검사 방법
JP2009031002A (ja) 飲酒判定装置
JP7358411B2 (ja) 体外診断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試料容器の特性を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分析デバイス、および体外診断システム
US11971346B2 (en) Biological sample detection device
JP4285613B2 (ja) 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方法並びにパターン基板の製造方法
WO2023228485A1 (ja) 生体試料測定装置
JP2011075280A (ja) 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方法
US20100210028A1 (en) Measuring method using biosensor
JP7482257B2 (ja) 検査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20230118215A (ko) 결함 검사 장치 및 결함 검사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