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41983A - 自动列车耦连装置和用于使自动列车耦连装置脱耦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自动列车耦连装置和用于使自动列车耦连装置脱耦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41983A
CN117241983A CN202280031767.3A CN202280031767A CN117241983A CN 117241983 A CN117241983 A CN 117241983A CN 202280031767 A CN202280031767 A CN 202280031767A CN 117241983 A CN117241983 A CN 1172419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ing
decoupling
automatic train
central part
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317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施温宁
K·U·科尔肖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oith Patent GmbH
Original Assignee
Voith Patent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oith Patent GmbH filed Critical Voith Patent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72419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419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GCOUPLINGS; DRAUGHT AND BUFFING APPLIANCES
    • B61G3/00Couplings comprising mating parts of similar shape or form which can be coupled without the use of any additional element or elements
    • B61G3/16Couplings comprising mating parts of similar shape or form which can be coupled without the use of any additional element or elements with coupling heads rigidly connected by rotatable hook plates or discs and balancing links, the coupling members forming a parallelogram, e.g. "Scharfenberg" type
    • B61G3/20Control devices, e.g. for uncoup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列车耦连装置、尤其是用于轨道车辆的货运车厢的自动列车耦连装置,所述自动列车耦连装置具有耦连头部,该耦连头部包括耦连头部壳体和带有锁定装置的耦连锁,其中,该耦连锁设计为具有耦连扣圈和中心件的旋转闭锁装置,其中,中心件能围绕主轴在耦连位置和脱耦位置之间转动,耦连扣圈通过第一端部能围绕耦连扣圈轴线转动地连接在中心件上并且具有第二自由端部;并且中心件具有开口,该开口布置用于容纳对向相同的耦连头部的耦连扣圈的第二端部。所述自动列车耦连装置还包括电气地、液压地或者气动地操作的脱耦装置,该脱耦装置包括电动机、液压马达或者气动马达,其通过传动连接装置至少间接地连接到所述中心件上,以便将所述中心件从耦连位置转动到脱耦位置中。在按照本发明的自动列车耦连装置的特征在于,脱耦装置具有锁定位置,在该锁定位置中,脱耦装置通过传动连接装置锁止中心件从脱耦位置到耦连位置的转动,其中,设置有控制装置,通过控制装置能够对脱耦装置进行控制,以使其在时间段内持续地保持在锁定位置中。

Description

自动列车耦连装置和用于使自动列车耦连装置脱耦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自动列车耦连装置、尤其是用于轨道车辆的货运车厢的自动列车耦连装置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使这种自动列车耦连装置脱耦的方法。
按本发明所述类型的自动列车耦连装置在实践中已知,其具有带有耦连头部壳体的耦连头部和带有锁定装置的耦连锁。该耦连锁设计为具有耦连扣圈和中心件的旋转闭锁装置,其中,中心件能围绕主轴在耦连位置和脱耦位置之间转动,并且耦连扣圈通过第一端部能围绕耦连扣圈轴线转动地连接在中心件上并且具有第二自由端部。中心件具有开口,该开口用于容纳对向相同的耦连头部的耦连扣圈的相应的第二端部。
为中心件配设有弹簧储能器。中心件能够克服弹簧储能器的力从耦连位置转动到脱耦位置中,并且能够通过弹簧储能器的力从脱耦位置转动到耦连位置中。
脱耦位置也被称为耦连就绪位置,因为在该位置中,两个车厢的列车耦连装置可以相对于彼此移动并且耦连。耦连锁或者其中心件必要时也可以打开至相对于耦连就绪位置过度牵拉的位置中、即打开至超过需要的程度。在该过度牵拉的位置中,弹簧储能器最大程度地张紧。在本发明的范畴中,该过度牵拉的位置也是耦连就绪位置或者脱耦位置。此外,这种耦连就绪位置或者脱耦位置也被称为等待位置。
锁定装置将耦连锁固持在相应的适宜的位置中或者相应地释放该耦连锁,以通过转动中心件过渡到另一位置中,该锁定装置例如具有能够克服弹簧力沿着列车耦连装置的耦连方向移动的推杆,以及横向于或者倾斜于耦连方向移动的爪杆。爪杆铰接地连接在中心件上,并且在中心件从耦连位置转动到脱耦位置中时,爪杆可以通过中心件移动到卡锁位置中,在该卡锁位置中,爪杆阻止中心件往回转动、即阻止中心件沿着从脱耦位置到耦连位置的方向转动。推杆又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推杆克服弹簧力移动的第一位置中,推杆将爪杆锁止在卡锁位置中,并且在推杆克服弹簧力从第一位置移出的第二位置中,推杆将爪杆从卡锁位置中松脱。
按本发明所述类型的自动列车耦连装置的功能如下:两个待相互耦连的车辆上的两个对向相同的耦连头部由此相互锁定,使得相应的耦连扣圈的第二端部分别进入另一个耦连头部的中心件的开口中并且通过转动那里的中心件形状配合地被固持。由此使两个车辆机械地相互耦连。两个耦连锁仅被拉力加载,所述拉力在由耦连扣圈和中心件构成的平行四边形内均匀地分布在两个扣圈上。而压力则通过耦连头部壳体前侧的特殊的成型轮廓传递,其中,该成型轮廓正如本发明中有利的那样通常包括被宽的、尤其是平坦的端面包围的锥体和漏斗部。该成型轮廓可以由固定在耦连头部壳体前面的单独的端板构成。该成型轮廓可以与锥体和漏斗部形成滑动和定心面并且尤其是在侧向偏移、高度偏移和角度偏移方面确定抓握区域。在耦连头部相遇时,所述耦连头部彼此对中心并且滑动至彼此中。
在两辆轨道车辆相向地移动时,所述轨道车辆的耦连锁或者中心件处于耦连就绪位置或者脱耦位置中,在该位置中,中心件尤其由处于卡锁位置中的爪杆固定。在耦连时,锥体伸入耦连头部壳体成型轮廓的漏斗部中。锥体在此压在推杆上并且将该推杆往回推,从而使推杆将爪杆从其卡锁位置中松脱。由此使耦连锁释放并且通过相应的弹簧储能器的力使耦连锁转动,直到中心件止挡在通常位于耦连头部壳体上的预设的止挡部上。漏斗部中导引的耦连扣圈在此卡锁至中心件开口中,两个耦连锁卡入彼此中并且达到耦连位置。耦连锁的不期望的分离是不可能的。正常的磨损不影响耦连锁的安全性。
为了使耦连头部脱耦,脱耦装置克服弹簧储能器的力使两个耦连锁、即两个中心件转动,直到耦连扣圈从中心件的开口中滑动出来。转动的中心件在此应当使爪杆移位到这样的程度,使得在车辆分离时通过使爪杆进入其卡锁位置中防止中心件从过度牵拉的位置往回转动至超过耦连就绪位置。
脱耦装置在不同的设计方案中已知。能手动操作的机械的脱耦装置例如具有杠杆、线缆和/或链式滑车,其作用于不同类型的锁止装置并且在操作时解除卡锁位置。自动化的脱耦装置包括气动缸或者电动机、尤其是使列车耦连装置脱耦的线性执行器作为驱动装置。DE 29 23 195 C2例如公开了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中间缓冲器耦连装置的可远程操作的脱耦装置,在该脱耦装置中,电动机通过凸轮盘操作抗扭地连接在主销栓上的杠杆,以便将中心件从耦连位置转动到脱耦位置中。EP 3 470 295 A1公开了一种电气的线性执行器,其通过杠杆作用在主销栓上。
已知的自动化的脱耦装置需要相对较大的构造空间,并且在耦连头部壳体之外布置在自动列车耦连装置的外部。为了保护脱耦装置不受环境影响,可以设置用于相对于周围环境遮蔽脱耦装置的封闭罩。已知的实施方式的缺点在于与这些封闭罩相关的设计方面的耗费和由此需要的相对较大的构造空间。
已知的自动列车耦连装置的另一个缺点是,在通过脱耦装置进行脱耦之后,当具有自动列车耦连装置的相应的轨道车辆在调车作业中移动时,中心件可能不期望地转动到其耦连位置中。例如,在将轨道车推过起伏山坡(Abrollberg)时存在的风险是,刚刚脱耦的自动列车耦连装置有可能在轨道车辆驶靠上设置在定到轨道中的车厢之前重新耦连。意外的耦连需要将耦连部重新脱耦,这需要额外的时间耗费,而且会影响调度。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改进例如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自动列车耦连装置、尤其是用于轨道车辆的货运车厢的自动列车耦连装置,使得设计上的耗费和制造成本降低,并且同时使所需的构造空间最小化,可靠地保护脱耦装置免受环境影响。此外,要提供一种用于使自动列车耦连装置脱耦的方法,在该方法中避免了上述缺点。
按照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技术特征的自动列车耦连装置解决。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了本发明的有利的和特别适宜的设计方式以及具有按照本发明的自动列车耦连装置的轨道车辆。
按照本发明的自动列车耦连装置、尤其是设计为轨道车辆的货运车厢的自动列车耦连装置具有耦连头部,该耦连头部包括耦连头部壳体和具有锁定装置的耦连锁。锁定装置意味着耦连锁可以在至少一个位置中被抗扭地锁定,这由下文得出。
该耦连锁设计为具有耦连扣圈和中心件的旋转闭锁装置,其中,中心件可以在耦连位置和脱耦位置之间围绕主转动轴转动。耦连扣圈通过第一端部能围绕耦连扣圈轴线转动地连接在中心件上,并且具有第二自由端部。
中心件具有开口,该开口布置用于容纳对向相同的耦连头部的耦连扣圈的第二端部。
此外,设置有用于至少间接地作用在中心件上的脱耦装置,以便将中心件从耦连位置转动到脱耦位置中,其中,脱耦装置通过传动连接装置与中心件耦连。
通过锁定装置尤其能够使中心件抗扭地固持在脱耦位置、即所谓的耦连就绪位置中。
按照本发明,脱耦装置设计为电动液力的脱耦装置,并且要么完全地布置在耦连头部壳体内,要么脱耦装置完全地布置在耦连头部壳体和与耦连头部壳体连接的耦连杆内,即布置在下述空间中,该空间要么单独地被耦连头部壳体包围,要么被耦连头部壳体和耦连杆的相应区域共同包围。
通过按照本发明的设计方案,可以省去用于脱耦装置的附加的封闭罩,并且同时能够确保使脱耦装置得到良好的保护以免受环境影响。在耦连头部壳体之外,并且必要时在耦连杆的相应部件之外无需为脱耦装置预留构造空间。
为此,电动液力的脱耦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电动机、能够由电动机驱动的液压泵、尤其是静液压泵,和至少一个能够由泵加载的缸/活塞单元,其中,该缸/活塞单元的活塞布置和设计为通过传动连接装置、尤其是该传动连接装置中所设置的机械耦连机构作用在中心件上,以便将中心件从耦连位置转动到脱耦位置中。缸/活塞单元在此与中心件相对地定位,并且通过传动连接装置与中心件连接,从而将活塞的行程转换为中心件上的旋转运动。
在一个特别有利的扩展设计中,电动机和液压泵结合成电动液力的驱动设备,该驱动设备与缸/活塞单元液力地耦连。这一方面提供的优点为,不必为每个部件提供单独的悬挂装置和支承装置,此外,电动液力的驱动设备可以作为紧凑的并且预装配的单元进行制造、储存、提供和装配。液力的耦连部通过一个或多个管路连接实现。
在第一设计方案中,电动液力的驱动设备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与外部地布置的运行介质源建立液力连接的接口。优点在于,电动液力的驱动设备能够与运行介质源的布置结构无关地进行布置,其中,可以利用中央的或分散的运行介质源。
中央的运行介质源在此例如可以理解为多个这种耦连装置对应配属的运行介质源,该中央的运行介质源能够与各个单独的脱耦装置耦连。分散的运行介质源可以理解为单独地配给各个耦连装置的运行介质源。这例如可以是封闭的贮罐、筒等。
在这两种情况下,运行介质源布置在电动液力的设备之外。
在第二设计方案中,电动液力的驱动设备包括内部的运行介质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完全分散地提供运行介质,无需运行介质源与泵之间的位于外部的管路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电动液力的驱动设备至少具有用于与缸/活塞单元进行液力耦连的接口。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形成封闭的液力系统,在该液力系统中仅需补偿泄漏损耗。
针对电动液力的驱动设备的布置结构,原则上存在多种可行性。然而优选选择在靠近缸/活塞单元的区域中进行布置,以便使所需的管路连接保持得尽可能短。在第一设计方案中,电动液力的驱动设备在此可以至少部分地布置在耦连杆中,而在第二设计方案中,电动液力的驱动设备直接集成在耦连头部上。第一种可行性的优点是使耦连头部相对紧凑地设计,并且利用与耦连头部连接的耦连杆中原本存在的自由空间进行布置,其中,可以考虑用于各个单独的部件或者紧凑的电动液力的驱动设备在耦连杆中的摩擦配合的或者形状配合的固定可行性。
按照第二设计方案的在耦连头部中的集成的优点还在于,该集成可以与与之连接的耦连杆的设计无关地实现,这不需要在可能的固定可行性方面对耦连杆进行特殊的适配。
如果马达具有输出转动轴,该输出转动轴相对于主轴至少基本上径向地布置,则脱耦装置可以设计得特别紧凑。因此,输出转动轴有利地指向主轴的方向或者与主轴相交或者至少是能围绕主轴转动的主销栓,该主销栓抗扭地连接在中心件上。相较于与这种主销栓或者主轴偏斜地或者相切地布置的马达输出转动轴,脱耦装置所需要的构造空间明显更狭窄,该构造空间以其纵向延伸尺寸沿着耦连杆纵轴或者耦连头部壳体纵轴的方向延伸,并且因此可以容易地安设在耦连头部壳体内并且在必要时在耦连杆的邻接的区域内。
在一种特别有利的设计中,在马达、尤其是电动机和中心件之间的传动连接装置中设置有机械耦连机构,该机械耦连机构用于将缸的往复运动转化为中心件的旋转运动,该机械耦连机构的输入端铰接地与缸/活塞单元的活塞连接,并且输出端铰接地与中心件耦连,其中,铰接连接的转动轴分别与主轴平行。由此一方面能够实现紧凑的构造空间,并且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在中心件转动时的必要的运动自由度,而不会出现不期望的阻塞的风险或受到耦连机构造成的限制。
针对耦连机构的设计存在多种可行性。该耦连结构优选包括:
能围绕转动轴支承的杠杆元件,其在转动轴之外在第一端部区域中铰接地与活塞连接,以形成耦连机构的输入端,
在转动轴之外布置或者构造在杠杆元件上的传动器,该传动器用于作用在至少双构件式的铰接杆上,该铰接杆铰接地连接在中心件和铰接杆的转动轴上。
传动器在此可以一体化地构造在杠杆元件上,也可以由独立的元件、例如销栓构成,该销栓固定在杠杆元件上。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杠杆元件在此可以由能转动地支承的板状或盘状的元件或者角状元件或者辐条状元件构成,其中,活塞的铰接以及传动器的布置在不同的边脚上实现。至关重要的是,与缸/活塞单元活塞的铰接的连接以及传动器的布置与转动轴间隔距离,其中,铰接的连接和传动器的布置同样彼此间隔距离地实现。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铰接杆双构件式地设计。该铰接杆包括铰接地与中心件连接的第一杠杆部件和与铰接地与第一杠杆部件连接并且铰接地与杠杆元件的转动轴连接的第二杠杆部件:铰接的连接在此布置为,使得在杠杆元件转动时,传动器作用在第二杠杆部件上。传动器这样布置在杠杆元件上,使得由于活塞的往复运动在杠杆元件上作用的力矩使传动器朝向第二杠杆部件的方向移动,直到与第二杠杆部件接触并且继续导引。即活塞行程会使得传动器朝向驱动铰接杆的杠杆部件的方向转动。
该设计方案的特点在于功能部件的数量少并且构造特别简单和紧凑。
脱耦装置优选能够与中心件的位置无关地进行操作。脱耦装置的位置优选能够通过传感器检测,以便能够监测和/或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控制脱耦装置的确定的位置。为此给脱耦装置配设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相应地控制电动机。
在一个特别有利的扩展设计中,脱耦装置具有锁定位置,在该锁定位置中,脱耦装置锁止中心件从脱耦位置到耦连位置的转动,其中,设置有控制装置,通过控制装置能够对脱耦装置进行控制,以使其在时间段内持续地保持在锁定位置中。时间段的持续时间例如可以通过尤其借助开关主动地操作来确定,方式例如为在车辆驾驶员进行解锁时,随即终止在锁定位置中的保持。原则上也可以选择随即自动地终止的预定的时间段。
因此,按照本发明的脱耦装置通过包含在其中的马达进行作用,并且应当与上述锁定装置区分,该锁定装置通过两个自动列车耦连装置的相互接近而纯机械地作用。更确切地说,除机械的锁定装置外,还设置有脱耦装置。
优选设置有手动操作装置,通过该手动操作装置能够手动地将中心件移至脱耦位置中。通过将中心件转到脱耦位置能够使得自动列车耦连装置脱耦。
自动列车耦连装置可以如开篇所述地配设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尤其包括所示的爪杆和推杆并且如开篇所述地工作。
按照本发明的轨道车辆具有相应的所示类型的自动列车耦连装置。
脱耦装置的位置和/或铰接杆的位置优选能够通过传感器检测,以便能够监测和/或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控制脱耦装置的确定的位置。
按照本发明的用于使自动列车耦连装置脱耦的方法规定,通过马达的驱动经由脱耦装置和中心件之间的传动连接装置,借助脱耦装置使中心件从耦连位置转动至脱耦位置中。在能够预先选择的运行模式中,脱耦装置被保持在锁定位置中,并且由此通过脱耦装置锁止中心件从脱耦位置到耦连位置的转动。
自动列车耦连装置优选可以在两种不同的运行模式中运行,其中,第一运行模式可以通过控制装置进行调节,在第一运行模式中,在中心件从耦连位置转动到脱耦位置中之后脱耦装置立即重新解锁中心件从脱耦位置到耦连位置的转动,这尤其是通过圆锥齿轮传动装置输出端从释放位置到零位置中的转动实现的,并且第二运行模式可以通过控制装置进行调节,在第二运行模式中,脱耦装置如所述地保持在锁定位置中。
以下根据实施例和附图示例性地描述本发明。
在附图中:
图1a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自动列车耦连装置的剖面图;
图1b和1c在示意性的简化视图中示出了脱耦装置的构造;
图2在从斜上方观察的俯视图中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自动列车耦连装置的局部剖切的视图;
图3a和3b在从斜上方观察的俯视图中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自动列车耦连装置在脱耦位置和耦连位置中的局部剖切的视图。
图1a示意性地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自动列车耦连装置在耦连装置锁3或者其中心件6处于脱耦位置中的实施例。此外还示意性示出了配属的脱耦装置11。具体地,自动列车耦连装置具有耦连头部1,其包括耦连头部壳体2以及耦连锁3。耦连锁3设计为具有中心件6的旋转闭锁装置,耦连扣圈5能围绕耦连扣圈轴线8转动地连接在所述中心件上。中心件6又可以围绕主轴7转动。中心件6为此支承在主销栓19上并且抗扭地连接在该主销栓上。
一方面,手动操作装置20可以如图1a所示地作用在主销栓19上,以便手动地使耦连锁3脱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主销栓19控制压缩空气管路、尤其是制动空气管路的在此未详细示出的阀的执行器,从而在耦连锁3转动至耦连位置中时使阀打开,并且在耦连锁3转动至脱耦位置中时使阀关闭。
耦连扣圈5具有第一端部5.1以及相对立的第二端部5.2,耦连扣圈在所述第一端部上能转动地连接在中心件6上,所述第二端部在对向相同的耦连头部1的中心件6的开口9中夹紧,以便将两个耦连头部1机械地相互锁定。耦连扣圈5相应地在其第二端5.2上具有在此未详细示出的横向锁定装置。
每个耦连头部1的中心件6能够克服例如由一个或者多个拉力弹簧构成的弹簧储能器4的力从脱耦位置转动到耦连位置。
图1a示出了耦连头部1或者耦连锁3的脱耦位置。这种也被称为耦连就绪位置的脱耦位置也可以是上述过度牵拉的位置。
在两个耦连头部1在耦连锁或者中心件6的图1a所示的脱耦位置中时相互移动时,锥体21伸入漏斗部22中并且使耦连锁3的锁定装置解锁,方式例如为使锥体21压到锁定装置的推杆26上,在此例如使爪杆27的卡锁连接松脱,从而中心件6不再被阻止转动至耦连位置中,并且例如通过弹簧储能器4的力转动至耦连位置中。漏斗22中导引的耦连扣圈5在此啮合到中心件开口9中并且两个耦连锁3相互钩住。
耦连锁3仅被拉力加载,而压力则通过端板24的端面23传递。
脱耦装置11包括至少一个电动机12、能够通过电动机12驱动的液压泵、尤其是静液压泵30,和能够液力地与泵30连接的缸/活塞单元32,其活塞36尤其通过中心件6上的机械耦连机构14间接地起作用。泵30和缸/活塞单元32之间的液力耦连标注为33。缸/活塞单元32通过运行介质源34被运行介质加载,该运行介质源通过液力连接与泵30连接。液力系统可以设计为开放式或封闭式系统。封闭式系统尤其被在分散式的运行介质供给中。
电动机12和泵30优选结合成电动液力的驱动设备31。为此,电动机和泵可以安设在共同的壳体中,或者相互法兰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电动机和泵优选彼此同轴地布置。图1b在示意性的高度简化的示意图中示出了脱耦装置11的这种设计。在这种情况下,运行介质源34也可以集成在驱动设备31中,或者如图1b中虚线所示的那样布置在驱动设备31之外。将运行介质源34集成到驱动装置中在此提供的优点为实现了封闭式系统。
也可以考虑的是例如图1c所示的分散式的设计,即电动机12和泵30在空间上相互分离地布置,并且在电动机12的驱动轴和泵30的输入轴之间仅具有一个传动连接装置。
缸/活塞单元32的活塞36通过耦连机构14与中心件6连接。在最简单的情况下,耦连机构14设计为机械耦连机构。该机械耦连机构具有输入端15,其能够与活塞36有效连接、优选与活塞直接铰接地连接,该机械耦连机构还具有输出端16,该输出端能够与中心件6有效连接,优选尤其是铰接地与中心件直接连接。针对耦连机构14的设计存在多种可行性。图3a和3b描述了一种特别有利的设计。
在按照图1a的设计方案中,电动机12、泵30以及优选运行介质源34至少部分地布置在耦连杆10中。也可以考虑的是完全集成在耦连杆10中。
缸/活塞单元32布置在耦连头部壳体2中。缸/活塞单元32在此与电动液力的驱动设备31相间隔地布置,然而优选在空间上靠近,并且通过连接部34与驱动设备液力地连接。
活塞36和耦连机构14这样相对于中心件6布置,使得在活塞36移动时,能够产生中心件6上的围绕主轴7的力矩。缸/活塞单元32的活塞36在此处与主轴7相间隔,并且以倾斜地或者成角度地、优选与主轴7相切地布置。这也适用于能够描述活塞36的移动路径的理论上的轴线25。
在图2中在从上方观察的局部剖切的视图中可以看到,耦连锁3的所有部件均容纳在耦连头部壳体2内,并且耦连杆10沿着列车耦连装置的纵向连接在耦连头部壳体2上,除了耦连头部壳体2之外,所述耦连杆容纳电脱耦装置11的一部分、在此即电动机12。
此外,设置有控制装置13,通过该控制装置能够控制脱耦装置11,以使其在时间段中持续地保持在锁定位置中。时间段的持续时间例如可以通过尤其借助开关主动的操作来确定,方式例如为在通过车辆驾驶员进行解锁时,随即终止在锁定位置中的保持。原则上也可以选择随即自动地终止的预定的时间段。
同样可行的是备选地完全地将电气操作的整个脱耦装置11容纳在耦连头部壳体2内,然而在此未示出。
图3a和3b示出了剖切的耦连头部壳体1,其中,图3a示出了处于耦连位置的耦连部,并且图3b示出了处于脱耦位置的耦连部。脱耦装置11通过耦连机构14与中心件6连接,以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换为中心件的旋转运动。
耦连机构14的输入端15与缸/活塞单元32的活塞36铰接地连接。耦连机构14的输出端16与中心件6铰接地耦连。铰接的连接部、即输入端15和输出端16的铰接的连接部的转动轴与主轴7平行地布置。在所示情况下,耦连机构包括能够绕转动轴40转动地支承的杠杆元件17。转动轴40布置为,使得杠杆元件17具有与转动轴40相间隔地布置的两个布置区域37和38,此外,这两个布置区域彼此相间隔地布置。在最简单的情况下,杠杆元件可以通过两个相互成角度地布置的边脚来描述,所述边脚具有共同的转动轴40。在与布置区域37相对应并且形成入口15的第一端区域中实现在活塞36上的铰接连接。在与布置区域38相对应的第二端区域中设置有传动器39。该传动器可以一体化地设计在杠杆元件17上,或者由与杠杆元件连接的部件、尤其是销栓或圆盘元件构成。传动器39设计用于作用在至少双构件的铰接杆41上,该铰接杆与中心件6和杠杆元件17的转动轴40铰接地连接。至少双构件地设计的铰接杆41包括与中心件6铰接地连接的第一杠杆部件42和与第一杠杆部件42铰接地连接并与杠杆元件17的转动轴40铰接地连接的第二杠杆部件43,使得在杠杆元件17转动时传动器39作用在第二杠杆部件43上。由于与第一杠杆部件41铰接连接,在活塞36位移时,杠杆元件17的旋转运动传递至第一杠杆部件和中心件6。
脱耦装置11的功能在此可以根据针对耦连位置的图3a和针对脱耦位置的图3b进行阐述。
为了切换至耦连位置中,相应地控制驱动设备32,并且缸/活塞单元32处于具有缩入(收缩)的活塞36的基础位置中。中心件6可以没有力作用地突变式地从“耦连就绪”变为“耦连”,而不受脱耦装置11对中心件运行的任何影响。由于电动液力的设备31并且因此缸/活塞装置32的活塞36处于基础位置中、即活塞退回,因此杠杆部件42和43在此可以自由移动。
如图3b所示,通过触发脱耦信号实现向未耦连或耦连就绪的状态的转变,其中,例如通过控制装置13对电动机12进行相应的控制。由此通过电动液力的驱动设备31向缸/活塞单元32的缸36加载压力,并且使活塞36伸出,活塞在此使杠杆元件17围绕转动轴40转动。传动器39是杠杆元件17的组成部分,通过传动器使中心件6通过两个杠杆部件42和43移动到脱耦位置中。运动在设计为耦连锁的中心件6的所谓的超拉伸(überrissen)位置中结束。接着驱动装置31再次切换,并且使活塞36连同杠杆元件17和传动器39回到基础位置、即移回位置中。此时,中心件(锁)6略微回移至卡锁位置(锁的预紧/耦连就绪位置)中,其中,活塞36已重新移回到基础位置中并且因此对中心件6没有影响。由于传动器39在一侧作用,因此能够顺利地使杠杆元件17转回,而无需同时使中心件6移到其耦连位置中。杠杆部件42和43在此在没有其他影响的情况下被共同拖拽至耦连就绪位置。因此,中心件留在脱耦位置中,直到耦连锁3通过接近对向相同的列车耦连装置或对向相同的耦连锁到达耦连位置中。
在所有设计方案中,脱耦装置11的其中一个元件和传动连接装置的位置可由传感器18检测。
附图标记列表
1耦连头部
2耦连头部壳体
3耦连锁
4弹簧储能器
5耦连扣圈
5.1 第一端部
5.2 第二端部
6中心件
7主轴
8耦连扣圈轴线
9开口
10耦连杆
11脱耦装置
12电动机
12.1输出转动轴
13控制装置
14耦连机构
15输入端
16输出端
17杠杆元件
18传感器
19主销栓
20手动操作装置
21锥体
22漏斗部
23端面
24端板
25移动路径
26推杆
27爪杆
30液压泵
31电动液力的驱动设备
32缸/活塞单元
33液力的耦连部
34运行介质源
35连接装置
36活塞
37布置区域
38布置区域
39传动器
40转动轴
41铰接杆
42第一杆部件
43第二杆部件

Claims (16)

1.一种自动列车耦连装置、尤其是用于轨道车辆的货运车厢的自动列车耦连装置,
所述自动列车耦连装置具有耦连头部(1),所述耦连头部包括耦连头部壳体(2)和带有锁定装置的耦连锁(3),其中,
所述耦连锁(3)设计为具有耦连扣圈(5)和中心件(6)的旋转闭锁装置,其中,所述中心件(6)能围绕主轴(7)在耦连位置和脱耦位置之间转动,所述耦连扣圈(5)通过第一端部(5.1)能围绕耦连扣圈轴线(8)转动地连接在所述中心件(6)上并且具有第二自由端部(5.2);并且
所述中心件(6)具有开口(9),所述开口布置用于容纳对向相同的耦连头部(1)的耦连扣圈(5)的第二端部(5.2);
所述自动列车耦连装置具有脱耦装置(11),所述脱耦装置通过传动连接装置连接在所述中心件(6)上,以使所述中心件(6)从耦连位置转动到脱耦位置中;
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耦装置(11)设计为电动液力的脱耦装置(31),并且完全地布置在所述耦连头部壳体(2)内或者完全地布置在所述耦连头部壳体(2)和连接在所述耦连头部壳体(2)上的耦连杆(1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列车耦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液力的脱耦装置(31)包括电动机(12)、能够通过所述电动机(12)驱动的液压泵、尤其是静液压泵(30),和至少一个能够由所述泵(30)加载的缸/活塞单元(32),其中,所述缸/活塞单元(32)的活塞(36)布置和设计为至少间接地作用在所述中心件上,以使所述中心件(6)从所述耦连位置转动到所述脱耦位置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列车耦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12)和所述泵(30)结合成电动液力的驱动设备(31),所述驱动设备与所述缸/活塞单元(32)液力地耦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列车耦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液力的驱动设备(31)能够与布置在外部的运行介质源(34)耦连或者所述电动液力的驱动设备(31)包括内部的运行介质源。
5.根据权利要求3至4之一所述的自动列车耦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液力的驱动设备(31)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耦连杆(10)中。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之一所述的自动列车耦连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电动机(12)、所述泵(30)以及在一种扩展设计中附加地所述缸/活塞单元(32)的活塞(36)布置在共同的壳体中。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之一所述的自动列车耦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12)具有输出转动轴(12.1),所述输出转动轴相对于所述主轴(7)至少基本上径向地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自动列车耦连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马达、尤其是电动机(12)和所述中心件(6)之间的传动连接装置中设置有耦连机构(14)、尤其是机械耦连机构,所述耦连机构用于将所述活塞(36)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所述中心件(6)的旋转运动,所述耦连机构的输入端(15)铰接地与所述缸/活塞单元(32)的所述活塞(36)连接,并且所述耦连机构的输出端(16)铰接地与所述中心件(6)耦连,其中,铰接连接的转动轴与所述主轴(7)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列车耦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耦连机构包括:
能围绕转动轴支承的杠杆元件,所述杠杆元件在所述转动轴之外在第一端部区域中铰接地与所述活塞连接,以形成所述耦连机构的输入端,
在所述转动轴之外布置或者构造在杠杆元件上的传动器,该传动器用于作用在至少双构件式的铰接杆上,该铰接杆铰接地连接在所述中心件和所述铰接杆的所述转动轴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列车耦连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双构件地设计的铰接杆包括与所述中心件(6)铰接地连接的第一杠杆部件(16.1)和与所述第一杠杆部件(16.1)铰接地连接并与所述杠杆元件的所述转动轴铰接地连接的第二杠杆部件(16.2),使得在所述杠杆元件转动时所述传动器(34)作用在所述第二杠杆部件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自动列车耦连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至少一个传感器(18),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检测所述脱耦装置(11)的位置、尤其是所述圆锥齿轮传动装置输出部(15.2)和/或所述铰接杆(16)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所述的自动列车耦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耦装置(11)具有锁定位置,在所述锁定位置中,所述脱耦装置锁止所述中心件(6)从脱耦位置到耦连位置的转动,其中,设置有控制装置(28),通过所述控制装置能够对所述脱耦装置(11)进行控制,以使所述脱耦装置在时间段内持续地保持在锁定位置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之一所述的自动列车耦连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手动操作装置(20),通过所述手动操作装置能够手动地使所述中心件(6)到达所述脱耦位置中。
14.一种轨道车辆,其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之一所述的自动列车耦连装置。
15.一种用于使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之一所述的自动列车耦连装置脱耦的方法,其中,通过马达、尤其是电动机(12)的驱动经由传动连接装置使所述中心件(6)借助电气地、液力地或者气动地操作的脱耦装置(11)从所述耦连位置转动到所述脱耦位置中,
其特征在于,
在能够预先选择的运行模式中,所述脱耦装置(11)被保持在所述锁定位置中,并且通过所述脱耦装置(11)锁止所述中心件(6)从所述脱耦位置到所述耦连位置的转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运行模式能通过所述控制装置(28)进行调节,在所述第一运行模式中,在所述中心件(6)从所述耦连位置转动到所述脱耦位置中之后所述脱耦装置(11)立即重新解锁所述中心件从所述脱耦位置到所述耦连位置的转动,这尤其是通过圆锥齿轮传动装置输出端(15.1)从释放位置到零位置中的转动实现的,并且第二运行模式能通过所述控制装置(28)进行调节,在所述第二运行模式中,所述脱耦装置(11)保持在所述锁定位置中。
CN202280031767.3A 2021-04-30 2022-04-27 自动列车耦连装置和用于使自动列车耦连装置脱耦的方法 Pending CN1172419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1111206.0A DE102021111206A1 (de) 2021-04-30 2021-04-30 Automatische Zugkupplung und Verfahren zum Entkuppeln einer automatischen Zugkupplung
DE102021111206.0 2021-04-30
PCT/EP2022/061177 WO2022229250A1 (de) 2021-04-30 2022-04-27 Automatische zugkupplung und verfahren zum entkuppeln einer automatischen zugkupplu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41983A true CN117241983A (zh) 2023-12-15

Family

ID=81850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31767.3A Pending CN117241983A (zh) 2021-04-30 2022-04-27 自动列车耦连装置和用于使自动列车耦连装置脱耦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330109A1 (zh)
CN (1) CN117241983A (zh)
DE (1) DE102021111206A1 (zh)
WO (1) WO20222292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104693A1 (de) * 2022-02-28 2023-08-31 Voith Patent Gmbh Automatische zugkupplung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automatischen zugkuppl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90476A (en) * 1941-08-16 1942-07-21 Ohio Brass Co Car coupling system
DE1200337B (de) * 1963-05-29 1965-09-09 Bergische Stahlindustrie Automatische Mittelkupplung zum Verbinden zweier Fahrzeuge, insbesondere Schienenfahrzeuge
DE2923195A1 (de) 1979-06-08 1980-12-18 Scharfenbergkupplung Gmbh Entkuppeleinrichtung fuer mittelpufferkupplungen an schienenfahrzeugen
DE4222569C2 (de) * 1992-07-09 2001-10-04 Alstom Lhb Gmbh Mittelpufferkupplung der Bauart Scharfenberg für Schienenfahrzeuge mit indirekt wirkender Druckluftbremse
US5503280A (en) * 1994-04-26 1996-04-02 Westinghouse Air Brake Company Timed thrust uncoupling mechanism for passenger transit type railway cars
CN106274958B (zh) 2016-08-31 2018-02-02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车钩自动解钩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30109A1 (de) 2024-03-06
WO2022229250A1 (de) 2022-11-03
DE102021111206A1 (de) 2022-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40046416A1 (en) Lock system for a cabriolet convertible top
US7654040B2 (en) Unlock mechanism for a rotary door operator
CN102165129B (zh) 机动车门锁
JP5541630B2 (ja) 補助ドアロック機構を備える電動スイングプラグドアオペレータ
US20080277237A1 (en) Actuator Device For Actuating a Locking Mechanism
CN201581695U (zh) 车门把手装置
KR20110090962A (ko) 파킹 로크용 제어 장치
CN101542063A (zh) 具有多个掣子的锁定装置
CN103510782B (zh) 两阶段混合型止动连杆组件
CN117241983A (zh) 自动列车耦连装置和用于使自动列车耦连装置脱耦的方法
US6422636B2 (en) Drive assembly for a moveable vehicle component
CA2685951A1 (en) Locking mechanism for pneumatic differential engine for power-operated doors
CN117222567A (zh) 自动列车耦连装置和用于使自动列车耦连装置脱耦的方法
CN107849876A (zh) 用于前罩的具有电驱动装置的安全设备
JP2009501660A (ja) コンバーチブルのソフトトップコンパートメントカバー用の支持装置
US20230391380A1 (en) Automatic train coupling
JPH0218158A (ja) 鉄道車両用の自動連結装置
KR20030093222A (ko) 특히 자동차의 도어, 플랩 등에 있는 잠금 장치를작동시키기 위한 장치
EP0309066B1 (en) Piston-cylinder device to be powered by a pressure fluid
US20040226779A1 (en) Brake cylinder parking brake system
CN111981064B (zh) 具有用于机械式制动力锁定的锁定设备的制动缸
US5445083A (en) Lock and coupler for a railway ramp car
CN112689582B (zh) 具有用于机械式制动力锁定的锁定装置的制动缸
CN1315681C (zh) 用于轨道车辆的联接装置
CN116601069A (zh) 自动列车耦连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