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39494B - 一种平齐插接式汽车连接器及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齐插接式汽车连接器及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39494B
CN117239494B CN202311481494.5A CN202311481494A CN117239494B CN 117239494 B CN117239494 B CN 117239494B CN 202311481494 A CN202311481494 A CN 202311481494A CN 117239494 B CN117239494 B CN 1172394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column
groove
convex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8149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39494A (zh
Inventor
黄丽银
刘思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anhai Juying Shenzhe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anhai Juying Shenzhe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anhai Juying Shenzhe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anhai Juying Shenzhe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8149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394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394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394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394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394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齐插接式汽车连接器及使用方法,涉及导电连接器技术领域。本发明中:纵向部一侧设有与插接卡条相配合的两个限位卡板,插接外壳的横向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口、第二安装口,第一安装口位置处安装有外凸电块、第一卡位橡胶圈的组合结构,第二安装口位置处安装有内凹电块、第二卡位橡胶圈的组合结构。其中,外凸电块包括凸出于第一安装口的接触凸球面、与接触凸球面边缘连接的环位凸曲面、与环位凸曲面连接的环位凹曲面,内凹电块包括与接触凸球面相配合的接触凹球面,接触凹球面的横向宽度大于接触凸球面的横向宽度。本发明既保证了汽车电路关键位置的连接导电效率和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汽车电路关键位置的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平齐插接式汽车连接器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齐插接式汽车连接器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内部电气线路中,有些主干导电线路进行连接时,导电连接位置处需要使用连接器进行固定连接,而这些关键连接位置处,由于车身行驶过程中,或是本身连接器接触片存在“尖端”,容易产生尖端放电、电弧等问题,影响汽车电路的导电效率和安全性。现有的一些企业,为了提高汽车电路连接的导电效率和安全性,采用较为复杂、成本较高的导电连接头(例如采用一些价格高、性能好的导电材料,或采用多层密封、法兰盘加固等结构方式),虽然保证了汽车电路连接的导电效率和安全性,但无疑增大了工业成本,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和消费者消费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平齐插接式汽车连接器及使用方法,既保证了汽车电路关键位置的连接导电效率和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汽车电路关键位置的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平齐插接式汽车连接器,连接器包括两个以中心对称方式组合连接的电插接头,每个电插接头都包括插接外壳、组装背板。插接外壳包括纵向部、横向部、位于纵向部内围的纵腔、位于横向部内围的横腔。横向部侧端设有一插接卡条,纵向部一侧设有与插接卡条相配合的两个限位卡板,其中,两个限位卡板之间形成安装卡槽,插接卡条安装在安装卡槽位置处。
插接外壳的横向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口、第二安装口,第一安装口位置处安装有外凸电块、第一卡位橡胶圈的组合结构,第二安装口位置处安装有内凹电块、第二卡位橡胶圈的组合结构。其中,外凸电块包括凸出于第一安装口的接触凸球面、与接触凸球面边缘连接的环位凸曲面、与环位凸曲面连接的环位凹曲面,第一卡位橡胶圈包括与外凸电块相配合的卡套通槽,卡套通槽内壁设有与环位凸曲面相配合的内凹部、与环位凹曲面相配合的内凸部,内凸部位于内凹部下侧位置。其中,内凹电块包括与接触凸球面相配合的接触凹球面,接触凹球面的横向宽度大于接触凸球面的横向宽度。
外凸电块包括位于横腔中的第一接线部,内凹电块包括位于横腔中的第二接线部,组装背板朝向横腔的一侧安装有长塑料方柱、短塑料方柱,长塑料方柱与外凸电块之间安装一挤压橡胶柱块进行挤压配合,短塑料方柱与内凹电块之间安装另一挤压橡胶柱块进行挤压配合。其中,组装背板开设有第一贯通孔、第二贯通孔,组装背板朝向横腔的一侧面设有用于卡位限制长塑料方柱、短塑料方柱的限位凸起,长塑料方柱开设有长柱螺纹槽,短塑料方柱开设有短柱螺纹槽,长塑料方柱的长柱螺纹槽与第一贯通孔对齐,第一贯通孔、长柱螺纹槽位置处安装长螺杆,短柱螺纹槽与第二贯通孔对齐,第二贯通孔、短柱螺纹槽位置处安装短螺杆。纵腔内配置有一接线板,第一接线部、第二接线部各自通过电导线与接线板电连接,纵向部外侧设有与接线板电连接的外接线。
作为本发明连接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插接卡条两侧设有卡位凸柱,限位卡板开设有与卡位凸柱相配合的下行条槽,下行条槽位置处设有与卡位凸柱相配合的卡位圆口。其中,卡位凸柱的直径尺寸大于下行条槽的开口宽度尺寸,卡位圆口的直径尺寸与卡位凸柱的直径尺寸相同。
作为本发明连接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接线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二接线部开设有第二限位槽,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位置处都配置有挤压橡胶柱块。长塑料方柱开设有安装挤压橡胶柱块的长柱卡位槽,短塑料方柱开设有安装挤压橡胶柱块的短柱卡位槽。
作为本发明连接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长螺杆的长度尺寸大于组装背板厚度尺寸与长柱螺纹槽长度尺寸之和,短螺杆的长度尺寸大于组装背板厚度尺寸与短柱螺纹槽长度尺寸之和。
作为本发明连接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二卡位橡胶圈开设与接触凹球面开口宽度相同的插接通槽,插接通槽底部设有内卡位缺口,内凹电块上侧端面设有一圈与内卡位缺口相配合的限位环面。
作为本发明连接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安装口、第二安装口为圆形开口,第一卡位橡胶圈卡合在第一安装口位置处,第二卡位橡胶圈卡合安装在第二安装口位置处。
作为本发明连接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卡位橡胶圈底部设有限位边环,限位边环的外围直径尺寸大于第一安装口的直径尺寸,第二卡位橡胶圈外环侧上端开设有环形的限位边口,第二卡位橡胶圈通过限位边口安装在第二安装口位置处。
本发明提供一种平齐插接式汽车连接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第一卡位橡胶圈套装在外凸电块的环侧,裹设外凸电块的环侧区域,暴露外凸电块的接触凸球面。
S2.在纵腔中安装接线板,连接好外接线,将外凸电块、内凹电块与接线板之间的电导线连接好。
S3.在内凹电块的接触凹球面开口端安装好第二卡位橡胶圈。
S4.将外凸电块、第一卡位橡胶圈的组合结构安装在第一安装口位置,将内凹电块、第二卡位橡胶圈的组合结构安装在第二安装口位置。
S5.将长塑料方柱、短塑料方柱置于组装背板同一侧,使用长螺杆从组装背板另一侧穿插螺接长塑料方柱,使用短螺杆从组装背板另一侧穿插螺接短塑料方柱,将长塑料方柱、短塑料方柱固定在组装背板上。
S6.在长塑料方柱与外凸电块之间、短塑料方柱与内凹电块之间安装挤压橡胶柱块,并将组装背板与插接外壳组装固定在一起。
S7.卡合两个中心对称的电插接头,卡合时,将一个电插接头上的插接卡条完全卡入另一个电插接头的安装卡槽中。
S8.调节长螺杆、短螺杆,推紧各自杆体前端接触的挤压橡胶柱块。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设计中心对称方式连接的电插接头,设计无尖端放电的外凸电块与内凹电块大面积挤压接触配合方式,并采用第一卡位橡胶圈对外凸电块表面产生微电弧进行有效阻隔,提高了汽车电路关键位置的连接导电效率,也保证了汽车电路关键位置的连接导电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汽车电路关键位置的成本(除了导电材料,其他都可以采用塑料、橡胶材料制成,避免类似于现有一些连接器采用金属法兰来实现加固导电连接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两个电插接头整体配合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电插接头的零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长塑料方柱、挤压橡胶柱块、外凸电块、第一卡位橡胶圈的分离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短塑料方柱、挤压橡胶柱块、内凹电块、第二卡位橡胶圈的分离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外凸电块、第一卡位橡胶圈与内凹电块、第二卡位橡胶圈相互配合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插接卡条、限位卡板相互配合的示意图(从图1角度来看,可以认为是右视图)。
其中:1-插接外壳,101-纵向部,102-横向部,103-纵腔,104-横腔,105-第一安装口,106-第二安装口,107-插接卡条,108-卡位凸柱,109-限位卡板,110-下行条槽,111-卡位圆口,112-安装卡槽;2-组装背板,201-第一贯通孔,202-第二贯通孔,203-限位凸起;3-接线板;4-外接线;5-长塑料方柱,501-长柱卡位槽,502-长柱螺纹槽;6-短塑料方柱,601-短柱卡位槽,602-短柱螺纹槽;7-挤压橡胶柱块;8-外凸电块,801-第一接线部,802-第一限位槽,803-接触凸球面,804-环位凸曲面,805-环位凹曲面;9-内凹电块,901-第二接线部,902-第二限位槽,903-接触凹球面,904-限位环面;10-第一卡位橡胶圈,1001-限位边环,1002-卡套通槽,1003-内凹部,1004-内凸部;11-第二卡位橡胶圈,1101-限位边口,1102-插接通槽,1103-内卡位缺口;12-长螺杆;13-短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本发明涉及一种平齐插接式汽车连接器,其主要的结构内容如下:
请参阅图1、图2,连接器为两个电插接头,两个电插接头以中心对称方式组合连接,电插接头包括:插接外壳1、组装背板2。插接外壳1包括:纵向部101、横向部102,纵向部101内围形成纵腔103,横向部102内围形成横腔104,接线板3安装在纵腔103内,第一接线部801、第二接线部901各自通过电导线与接线板3电连接,纵向部101外侧设有与接线板3电连接的外接线4。
请参阅图1、图2、图6,插接卡条107位于横向部102侧端位置,纵向部101一侧设有两个限位卡板109,插接卡条107与两个限位卡板109相配合。
请参阅图2,插接外壳1的横向部102开设有第一安装口105、第二安装口106,外凸电块8、第一卡位橡胶圈10的组合结构配合安装在第一安装口105位置。内凹电块9、第二卡位橡胶圈11的组合结构配合安装在第二安装口106位置处。结合图1,第一安装口105、第二安装口106为圆形开口,第一卡位橡胶圈10卡合在第一安装口105位置处,第二卡位橡胶圈11卡合安装在第二安装口106位置处。
插接卡条107两侧面都设置了卡位凸柱108,限位卡板109开设有下行条槽110、卡位圆口111,卡位圆口111开设在下行条槽110位置处,卡位凸柱108的直径尺寸大于下行条槽110的开口宽度尺寸,卡位凸柱108向下按压进入下行条槽110区域,然后卡位凸柱108卡入卡位圆口111,卡位圆口111的直径尺寸与卡位凸柱108的直径尺寸相同。
请参阅图3,外凸电块8包括:接触凸球面803、环位凸曲面804、环位凹曲面805。接触凸球面803凸出于第一安装口105,环位凸曲面804与接触凸球面803边缘连接,环位凹曲面805与环位凸曲面804连接。第一卡位橡胶圈10设置卡套通槽1002,卡套通槽1002与外凸电块8相配合。卡套通槽1002内壁设有内凹部1003、内凸部1004,内凹部1003与环位凸曲面804相配合,内凸部1004与环位凹曲面805相配合,内凸部1004位于内凹部1003下侧位置,第一卡位橡胶圈10底部设有限位边环1001,结合图2,限位边环1001的外围直径尺寸大于第一安装口105的直径尺寸。
请参阅图2、图3、图4,外凸电块8包括第一接线部801,第一接线部801位于横腔104中,内凹电块9包括第二接线部901,第二接线部901位于横腔104中,组装背板2一侧安装长塑料方柱5、短塑料方柱6,长塑料方柱5、短塑料方柱6也可以使用塑料材质制成,长塑料方柱5、短塑料方柱6位于横腔104区域。长塑料方柱5与外凸电块8之间、短塑料方柱6与内凹电块9之间,都安装一挤压橡胶柱块7,使得长塑料方柱5与外凸电块8、短塑料方柱6与内凹电块9之间进行挤压配合。
组装背板2开设有第一贯通孔201、第二贯通孔202,组装背板2朝向横腔的一侧面设有两处限位凸起203,一处限位凸起203用于卡位限制长塑料方柱5,另一处限位凸起203限制短塑料方柱6。长塑料方柱5开设有长柱螺纹槽502,短塑料方柱6开设有短柱螺纹槽602,长柱螺纹槽502与第一贯通孔201对齐,第一贯通孔201、长柱螺纹槽502位置处安装长螺杆12,短柱螺纹槽602与第二贯通孔202对齐,第二贯通孔202、短柱螺纹槽602位置处安装短螺杆13。长螺杆12的长度尺寸大于组装背板2厚度尺寸、长柱螺纹槽502长度尺寸之和,短螺杆13的长度尺寸大于组装背板2厚度尺寸与短柱螺纹槽602长度尺寸之和。
请参阅图3、图4,第一接线部801开设有第一限位槽802,第二接线部901开设有第二限位槽902,一个挤压橡胶柱块7安装在第一限位槽802位置处,另一个挤压橡胶柱块7安装在第二限位槽902位置处,长塑料方柱5开设长柱卡位槽501,一个挤压橡胶柱块7上侧安装在长柱卡位槽501中,短塑料方柱6开设短柱卡位槽601,另一个挤压橡胶柱块7上侧安装在短柱卡位槽601中。
请参阅图4,内凹电块9设置接触凹球面903,接触凹球面903与接触凸球面803接触配合。第二卡位橡胶圈11开设插接通槽1102,插接通槽1102与接触凹球面903开口宽度相同。插接通槽1102底部设有内卡位缺口1103,内凹电块9上侧端面设有一圈限位环面904,限位环面904与内卡位缺口1103配合,第二卡位橡胶圈11外环侧上端开设有环形的限位边口1101,结合图2,第二卡位橡胶圈11通过限位边口1101安装在第二安装口106位置处。
请参阅图5,接触凹球面903的横向宽度大于接触凸球面803的横向宽度,接触凸球面803的横向宽度为Da,接触凹球面903的横向宽度为De,第一卡位橡胶圈10的横向宽度为Dc,Da<De=Dc。这样接触凸球面803与接触凹球面903接触时,接触区域以及接触区域边缘都没有“尖端”,避免出现尖端放电。环位凸曲面804与接触凸球面形成曲面连接,接触凸球面803与接触凹球面903发生电连接时,避免出现尖端放电,而第一卡位橡胶圈10上侧开口位置直接包裹了环位凸曲面804,即使产生极少量电弧,受到环位凸曲面“弱化”作用与第一卡位橡胶圈10“阻隔”作用,也很快被“消灭”。
请参阅图6,两个限位卡板109之间形成安装卡槽112,插接卡条107安装在安装卡槽112位置处,设安装卡槽112的横向宽度为Dm,设插接卡条107横向宽度为Dn,则Dn=Dm。
实施例二、本发明涉及一种平齐插接式汽车连接器的使用方法,主要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第一卡位橡胶圈10套装在外凸电块8的环侧,裹设外凸电块8的环侧区域,暴露外凸电块8的接触凸球面803。并在纵腔103中安装接线板3,连接好外接线4,将外凸电块8、内凹电块9与接线板3之间的电导线连接好。
第二步,在内凹电块9的接触凹球面903开口端安装好第二卡位橡胶圈11,将外凸电块8、第一卡位橡胶圈10的组合结构安装在第一安装口105位置,将内凹电块9、第二卡位橡胶圈11的组合结构安装在第二安装口106位置。
第三步,将长塑料方柱5、短塑料方柱6置于组装背板2同一侧,使用长螺杆12从组装背板2另一侧穿插螺接长塑料方柱5,使用短螺杆13从组装背板2另一侧穿插螺接短塑料方柱6,将长塑料方柱5、短塑料方柱6固定在组装背板2上,此时,长螺杆12未伸入长柱卡位槽501,短螺杆13未伸入短柱卡位槽601。在长塑料方柱5与外凸电块8之间、短塑料方柱6与内凹电块9之间安装挤压橡胶柱块7,并将组装背板2与插接外壳1组装固定在一起。
最后,卡合两个中心对称的电插接头,卡合时,将一个电插接头上的插接卡条107完全卡入另一个电插接头的安装卡槽112中,此时一个电插接头上的卡位凸柱108与另一个电插接头的卡位圆口111正好卡合,两个电插接头之间形成了横向、纵向的抗拉效果,为了便于拆卸,组合安装好的两个电插接头结构中:一个插接外壳1的限位卡板109与另一个插接外壳1的壳体之间留有一定缝隙,使得下行条槽110能够有一定的形变空间,便于用力时将卡位凸柱108从卡位圆口111中脱离。然后,调节长螺杆12、短螺杆13,推紧各自杆体前端接触的挤压橡胶柱块7,这样使得外凸电块8与对侧的内凹电块9进行紧密接触,减少导电接触过程中的“松动”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平齐插接式汽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连接器包括两个以中心对称方式组合连接的电插接头,每个电插接头都包括插接外壳(1)、组装背板(2);
所述插接外壳(1)包括纵向部(101)、横向部(102)、位于纵向部(101)内围的纵腔(103)、位于横向部(102)内围的横腔(104);
所述横向部(102)侧端设有一插接卡条(107),所述纵向部(101)一侧设有与插接卡条(107)相配合的两个限位卡板(109),其中,两个限位卡板(109)之间形成安装卡槽(112),所述插接卡条(107)安装在安装卡槽(112)位置处;
所述插接外壳(1)的横向部(102)开设有第一安装口(105)、第二安装口(106),所述第一安装口(105)位置处安装有外凸电块(8)、第一卡位橡胶圈(10)的组合结构,所述第二安装口(106)位置处安装有内凹电块(9)、第二卡位橡胶圈(11)的组合结构;
其中,所述外凸电块(8)包括凸出于第一安装口(105)的接触凸球面(803)、与接触凸球面(803)边缘连接的环位凸曲面(804)、与环位凸曲面(804)连接的环位凹曲面(805),所述第一卡位橡胶圈(10)包括与外凸电块(8)相配合的卡套通槽(1002),所述卡套通槽(1002)内壁设有与环位凸曲面(804)相配合的内凹部(1003)、与环位凹曲面(805)相配合的内凸部(1004),所述内凸部(1004)位于内凹部(1003)下侧位置;
其中,所述内凹电块(9)包括与接触凸球面(803)相配合的接触凹球面(903),所述接触凹球面(903)的横向宽度大于接触凸球面(803)的横向宽度;
所述外凸电块(8)包括位于横腔(104)中的第一接线部(801),所述内凹电块(9)包括位于横腔(104)中的第二接线部(901),所述组装背板(2)朝向横腔(104)的一侧安装有长塑料方柱(5)、短塑料方柱(6),所述长塑料方柱(5)与外凸电块(8)之间安装一挤压橡胶柱块(7)进行挤压配合,所述短塑料方柱(6)与内凹电块(9)之间安装另一挤压橡胶柱块(7)进行挤压配合;
其中,所述组装背板(2)开设有第一贯通孔(201)、第二贯通孔(202),所述组装背板(2)朝向横腔的一侧面设有用于卡位限制长塑料方柱(5)、短塑料方柱(6)的限位凸起(203),所述长塑料方柱(5)开设有长柱螺纹槽(502),所述短塑料方柱(6)开设有短柱螺纹槽(602),所述长塑料方柱(5)的长柱螺纹槽(502)与第一贯通孔(201)对齐,所述第一贯通孔(201)、长柱螺纹槽(502)位置处安装长螺杆(12),所述短柱螺纹槽(602)与第二贯通孔(202)对齐,所述第二贯通孔(202)、短柱螺纹槽(602)位置处安装短螺杆(13);
所述纵腔(103)内配置有一接线板(3),所述第一接线部(801)、第二接线部(901)各自通过电导线与接线板(3)电连接,所述纵向部(101)外侧设有与接线板(3)电连接的外接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齐插接式汽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接卡条(107)两侧设有卡位凸柱(108),所述限位卡板(109)开设有与卡位凸柱(108)相配合的下行条槽(110),所述下行条槽(110)位置处设有与卡位凸柱(108)相配合的卡位圆口(111);
其中,所述卡位凸柱(108)的直径尺寸大于下行条槽(110)的开口宽度尺寸,所述卡位圆口(111)的直径尺寸与卡位凸柱(108)的直径尺寸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齐插接式汽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线部(801)开设有第一限位槽(802),所述第二接线部(901)开设有第二限位槽(902),所述第一限位槽(802)、第二限位槽(902)位置处都配置有挤压橡胶柱块(7);
所述长塑料方柱(5)开设有安装挤压橡胶柱块(7)的长柱卡位槽(501),所述短塑料方柱(6)开设有安装挤压橡胶柱块(7)的短柱卡位槽(6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齐插接式汽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螺杆(12)的长度尺寸大于组装背板(2)厚度尺寸与长柱螺纹槽(502)长度尺寸之和,所述短螺杆(13)的长度尺寸大于组装背板(2)厚度尺寸与短柱螺纹槽(602)长度尺寸之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齐插接式汽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卡位橡胶圈(11)开设与接触凹球面(903)开口宽度相同的插接通槽(1102),所述插接通槽(1102)底部设有内卡位缺口(1103),所述内凹电块(9)上侧端面设有一圈与内卡位缺口(1103)相配合的限位环面(90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齐插接式汽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口(105)、第二安装口(106)为圆形开口,所述第一卡位橡胶圈(10)卡合在第一安装口(105)位置处,所述第二卡位橡胶圈(11)卡合安装在第二安装口(106)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平齐插接式汽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位橡胶圈(10)底部设有限位边环(1001),所述限位边环(1001)的外围直径尺寸大于第一安装口(105)的直径尺寸;
所述第二卡位橡胶圈(11)外环侧上端开设有环形的限位边口(1101),所述第二卡位橡胶圈(11)通过限位边口(1101)安装在第二安装口(106)位置处。
8.一种平齐插接式汽车连接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平齐插接式汽车连接器,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第一卡位橡胶圈(10)套装在外凸电块(8)的环侧,裹设外凸电块(8)的环侧区域,暴露外凸电块(8)的接触凸球面(803);
S2.在纵腔(103)中安装接线板(3),连接好外接线(4),将外凸电块(8)、内凹电块(9)与接线板(3)之间的电导线连接好;
S3.在内凹电块(9)的接触凹球面(903)开口端安装好第二卡位橡胶圈(11);
S4.将外凸电块(8)、第一卡位橡胶圈(10)的组合结构安装在第一安装口(105)位置,将内凹电块(9)、第二卡位橡胶圈(11)的组合结构安装在第二安装口(106)位置;
S5.将长塑料方柱(5)、短塑料方柱(6)置于组装背板(2)同一侧,使用长螺杆(12)从组装背板(2)另一侧穿插螺接长塑料方柱(5),使用短螺杆(13)从组装背板(2)另一侧穿插螺接短塑料方柱(6),将长塑料方柱(5)、短塑料方柱(6)固定在组装背板(2)上;
S6.在长塑料方柱(5)与外凸电块(8)之间、短塑料方柱(6)与内凹电块(9)之间安装挤压橡胶柱块(7),并将组装背板(2)与插接外壳(1)组装固定在一起;
S7.卡合两个中心对称的电插接头,卡合时,将一个电插接头上的插接卡条(107)完全卡入另一个电插接头的安装卡槽(112)中;
S8.调节长螺杆(12)、短螺杆(13),推紧各自杆体前端接触的挤压橡胶柱块(7)。
CN202311481494.5A 2023-11-09 2023-11-09 一种平齐插接式汽车连接器及使用方法 Active CN1172394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81494.5A CN117239494B (zh) 2023-11-09 2023-11-09 一种平齐插接式汽车连接器及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81494.5A CN117239494B (zh) 2023-11-09 2023-11-09 一种平齐插接式汽车连接器及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39494A CN117239494A (zh) 2023-12-15
CN117239494B true CN117239494B (zh) 2024-01-23

Family

ID=89095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81494.5A Active CN117239494B (zh) 2023-11-09 2023-11-09 一种平齐插接式汽车连接器及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39494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103A (zh) * 1996-08-21 1998-03-04 三星电子国际公司 单一型电连接器
JP2000277220A (ja) * 1999-01-20 2000-10-06 Keyence Corp コネクタ構造
CN1581597A (zh) * 2003-08-04 2005-02-16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连接器组合结构以及连接器组
CN201927783U (zh) * 2010-10-08 2011-08-1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8233125A (zh) * 2018-01-04 2018-06-29 镇江市丹徒区飞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
CN211150870U (zh) * 2019-07-18 2020-07-31 深圳市时商创展科技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具有这种连接器的数据线、电子产品
CN113871951A (zh) * 2021-08-27 2021-12-31 浙江广为电器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快速连接器
CN215497218U (zh) * 2021-04-19 2022-01-11 东莞市鼎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面积触点贴合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103A (zh) * 1996-08-21 1998-03-04 三星电子国际公司 单一型电连接器
JP2000277220A (ja) * 1999-01-20 2000-10-06 Keyence Corp コネクタ構造
CN1581597A (zh) * 2003-08-04 2005-02-16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连接器组合结构以及连接器组
CN201927783U (zh) * 2010-10-08 2011-08-1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8233125A (zh) * 2018-01-04 2018-06-29 镇江市丹徒区飞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
CN211150870U (zh) * 2019-07-18 2020-07-31 深圳市时商创展科技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具有这种连接器的数据线、电子产品
CN215497218U (zh) * 2021-04-19 2022-01-11 东莞市鼎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面积触点贴合连接器
CN113871951A (zh) * 2021-08-27 2021-12-31 浙江广为电器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快速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39494A (zh) 2023-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16071B2 (en) Mo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257918B1 (en) Wire harness connector having a contact retention plate
JP2003217710A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H0314788Y2 (zh)
EP1137111A3 (en) A watertight connector and sealing member
JP4550305B2 (ja) 機器接続用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117239494B (zh) 一种平齐插接式汽车连接器及使用方法
CN105071172A (zh) 矩形高低频混装连接器组件
US6547582B2 (en) Lampholder
JP2007042415A (ja) 同軸コネクタ
CN204885729U (zh) 矩形高低频混装连接器组件
CN1299395C (zh) 连接器
WO2023125800A1 (zh) 一体式充电枪及其端子组件
US20050088040A1 (en) Liquid pressure control unit
CN215299563U (zh) 可拆卸式电连接器
CN110429447B (zh) 一种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CN109787182B (zh) 防水密封组件、路灯电源箱以及密封组件的安装方法
CN220155772U (zh) 一种连接器用的端子结构以及储能连接器
CN219677687U (zh) 一种电喇叭插座连接器的防松脱结构
CN201222556Y (zh) 插头的内组件
CN217361997U (zh) 无法兰电源连接器
CN220585641U (zh) 一种电缆线束
CN219498322U (zh) 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8770284U (zh)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件
CN218103857U (zh) 域控制器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