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31827A - 一种流体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流体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31827A
CN117231827A CN202311236507.2A CN202311236507A CN117231827A CN 117231827 A CN117231827 A CN 117231827A CN 202311236507 A CN202311236507 A CN 202311236507A CN 117231827 A CN117231827 A CN 1172318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on
male
valve
male head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3650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庆胜
邓奇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ingweike Intelligent Conn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ingweike Intelligent Conn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ingweike Intelligent Conn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ingweike Intelligent Conn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3650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318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318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318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流体连接器,包括母头主体、公头、阀件和按钮,在按钮的按压方向上,按钮位于公头的两侧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齿、第二卡齿,另一侧设置有第三卡齿,第一卡齿、第三卡齿以及第二卡齿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第一方向为公头相对母头主体的退出方向;公头上设置有凸台,且能够相对母头主体沿第一方向依次停留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公头从第一位置活动至第二位置之后,不再是完全的对接接通关系,可以起到缓冲效果,通过缓冲,使得内部流体变化更为稳定,且能够泄压,以降低在公头与母头主体解除锁定时公头被直接冲出的概率;综上所述,该流体连接器可以改善现有按钮式快速接头的公头和母头主体连接效果不好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流体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流体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按钮式快速接头(流体连接器)主要用于管路间的快速连接,由于按钮式快速接头可通过其上的按钮锁控制与外部导通管的连接与断开,具有操作简单和拆装迅速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气动系统和液压系统的压力检测。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按钮功能单一,可选择性差;传统设计中,按钮只有一个挂齿,只能按一次,起到一个断开连接的作用,而在实际使用时可能会碰到多种情况的需求,比如需要公、母头主体断开但不脱离,或者要有能够选择的插入深度以调节流体流通速率,甚至有能够调节流体接入口以达到不断开的情况下切换通路的效果;
第二,稳定性差;在压力检测过程中,按钮式快速接头都是带压插拔的,在有气压的情况下,按下按钮,公头与母头主体之间解除锁定,公头会直接被气压冲出,首先有安全隐患,其次公头的密封面是在外表面上的,如果在弹出的过程中造成了磕碰损伤,后续再测压时会出现漏气乃至测压数值失真的情况,这在检测过程中是不能容忍的。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现有按钮式快速接头的公头和母头主体连接效果不好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连接器,该流体连接器可以改善现有按钮式快速接头的公头和母头主体连接效果不好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流体连接器,包括母头主体、公头、阀件和按钮,在所述按钮的按压方向上,所述按钮位于所述公头的两侧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齿、第二卡齿,另一侧设置有第三卡齿;所述第一卡齿、所述第三卡齿以及所述第二卡齿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公头相对所述母头主体的退出方向;所述公头上设置有凸台,且能够相对所述母头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停留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
所述公头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阀件活动至所述母头主体的阀口全开,所述按钮位于初始位时,所述第一卡齿与所述凸台相抵;
所述公头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阀件活动至所述阀口半开,所述按钮位于按压位时,所述第三卡齿与所述凸台相抵;
所述公头活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阀件活动至所述阀口全关,所述母头主体内气体以及所述公头内气体通过泄压通道泄压,所述按钮位于初始位时,所述第二卡齿与所述凸台相抵。
在上述流体连接器中,公头活动至第一位置时,阀件活动至母头主体的阀口全开,公头活动至第三位置时,阀件活动至阀口全关,在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还设置有第二位置,而在第二位置时,阀件活动至阀口半开,此时阀口开启程度至少要明显低于阀口全开的程度,因此具有更好地可选择性。另外,公头从第一位置活动至第二位置之后,不再是完全的对接接通关系,可以起到缓冲效果,以避免公头直接从第一位置活动至第三位置,公头加速过大,导致卡齿和凸台处受力过大,进而有效地保护卡齿和凸台,同时通过缓冲,使得内部流体变化更为稳定,且能够泄压,以降低在公头与母头主体解除锁定时公头被直接冲出的概率。综上所述,该流体连接器可以改善现有按钮式快速接头的公头和母头主体连接效果不好的问题。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母头主体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按钮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一侧形成开口以使所述按钮露出,所述开口与所述按钮之间形成间隙通道,以作为所述泄压通道的出口段。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公头活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母头主体和所述阀件之间的第一弹性件处于预压缩状态,以对所述公头形成推力,且所述阀件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活动且使所述母头主体的阀口保持全关。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阀件为阀杆,所述阀杆设置有轴向贯通的轴向通道;所述阀杆的朝向第二方向的第一柱部封闭所述轴向通道的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且在所述第一柱部沿所述第一方向进入至圆柱型的所述阀口时封闭所述阀口,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公头相对所述母头主体的插入方向;并在所述阀杆的所述第一柱部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侧面处设置有导通至所述轴向通道的导通孔,以在所述第一柱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以脱离所述阀口时,所述导通孔与所述母头主体位于所述阀口朝向所述第二方向一侧的腔体中并导通。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公头的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柱部与所述母头主体的中部圆柱孔相配合,以在所述公头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公头的所述柱部位于所述中部圆柱孔内且密封衔接。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阀杆的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柱部与所述中部圆柱孔相配合,以在所述公头沿所述第一方向活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柱部能够对应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至所述中部圆柱孔内且之间密封衔接。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阀杆与所述公头抵接处,形成径向贯通的径向间隙;以在所述公头活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径向间隙与所述安装腔连通。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母头主体包括阀座和腔体件,所述阀座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腔体、所述阀口和第二腔体,所述腔体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有槽腔、所述中部圆柱孔和所述安装腔;所述阀座的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伸入至所述槽腔中且之间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有套设在所述阀杆上的所述第一弹性件;在所述公头沿所述第一方向活动以脱离所述第三位置后,所述第一弹性件能够推动所述阀杆的凸肩沿所述第一方向抵接到所述槽腔的槽底;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与所述凸肩相抵,另一端与所述阀口相抵。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开口不小于所述按钮以使所述按钮能够从所述开口装入至所述安装腔,所述安装腔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腔壁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按钮从所述按压位复位至初始位的第二弹性件。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连接销,用于对进入至按压位或初始位的所述按钮限位,以阻止所述按钮继续移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阀口全开时流体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阀口半开时流体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阀口全关时且公头位于第三位置的流体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公头拆离时流体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母头主体1、公头2、阀件3、按钮4、第一弹性件5、第二弹性件6;
阀座1-1、腔体件1-2;
凸台2-1;
轴向通道3-1、导通孔3-2;
第一卡齿4-1、第二卡齿4-2、第三卡齿4-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流体连接器,该流体连接器可以改善流体连接器公头和母头主体连接效果不好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阀口全开时流体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阀口半开时流体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阀口全关时且公头位于第三位置的流体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公头拆离时流体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流体连接器,可以具体称为一种带双次按钮的流体连接器。具体的,该流体连接器主要包括母头主体1、公头2、阀件3和按钮4。其中按钮4主要是在公头2顶开阀件3以与母头主体1完成对接接通时,限制公头2和母头主体1的相对移动,以维持在对接状态。一般来说,公头2和母头主体1之间通过孔、柱等形成滑动连接的约束关系,而在公头2滑动方向的垂直方向上,按钮4与母头主体1之间形成滑动连接关系,主要是在公头2滑动方向上按钮4与母头主体1相对固定。而按钮4可在初始位和按压位之间来回活动,以使得相应卡齿与公头2上相应的凸台2-1沿滑动方向进入或脱离相抵接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流体连接器具有公头2和母头,母头具有母头主体1、阀件3和按钮4,母头主体1是母头的主体结构,阀件3和按钮4分别装配于母头主体1,公头2可以插入母头主体1,阀件3可以在母头主体1内活动,以控制母头主体1与公头2的导通或截止,按钮4可以实现母头主体1与公头2的锁定。
具体的,公头2可沿第二方向移动而插入母头主体1,以顶开阀件3,以与母头主体1完成对接接通;另外,公头2可沿第一方向移动而退出母头主体1,以与母头主体1完成拆离。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方向可以指公头2相对母头主体1的插入方向,第一方向可以指公头2相对母头主体1的退出方向。
在本申请中,为了方便说明,公头2向前移动,以使得公头2和母头主体1之间进入对接接通关系,而公头2向后移动,以使得公头2和母头主体1之间脱离对接接通关系以及拆离。可以理解的是,公头2向前移动可以指公头2沿第二方向移动,而公头2向后移动可以指公头2沿第一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按钮4的卡齿和公头2的凸台2-1之间配合关系,以使得公头2可以相对母头主体1停留在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公头2在第一位置时,公头2和母头主体1之间进入对接接通关系,为了方便说明,第一位置的对接接通关系主要是指,阀口处于全开状态,或接近全部开启的状态,此时阀件3已经达到或接近最大开启限度。而在第三位置时,此时阀口处于关闭状态,即公头2和母头主体1之间脱离对接接通关系,但公头2仍然被按钮4限位,而无法脱离母头主体1,并使得公头2和母头主体1之间的空腔连通了泄压通道,以可以将之间的高压气体泄压出去,直到泄压完成,此时通过操作按钮4,使得公头2能够从母头主体1中拆离出来。在上述方案中,主要是通过两个卡齿和一个凸台2-1完成,也可以是通过一个凸台2-1和两个卡齿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此处优选在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还设置有第二位置,而在第二位置时,阀件3活动至所述阀口半开,此时阀口开启程度至少要明显低于阀口全开的程度。即公头2从第一位置活动至第二位置之后,不再是完全的对接接通关系,以可以起到缓冲效果。避免直接从第一位置活动至第三位置,公头2加速过大,导致卡齿和凸台2-1处受力过大,进而有效地保护卡齿和凸台2-1,同时通过缓冲,使得内部流体变化更为稳定,保护必要的设备,延长使用寿命。具体的,停留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可以是通过一个卡齿和三个凸台2-1实现,也可以是通过其他方式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按钮4上设置有三个卡齿,而公头2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凸台2-1,凸台2-1可以采用环形凸台2-1。
具体的,在按钮4的按压方向上,按钮4位于公头2的两侧处:一侧设置有两个以上卡齿,即至少包括第一卡齿4-1和第二卡齿4-2;另一侧设置有一个以上卡齿,即至少包括一个第三卡齿4-3。公头2在按钮4按压方向上的两侧,即均具有凸台2-1,如设置一个环形凸台2-1,以使得两侧均具有凸台2-1,而公头2在按钮4按压方向上的两侧中一侧的凸台2-1对应上述第一卡齿4-1和第二卡齿4-2,以相配合工作,以阻止公头2向后移动;而另一侧的凸台2-1对应上述第三卡齿4-3,以相配合工作,以阻止公头2向后移动。
其中第一卡齿4-1、第三卡齿4-3以及第二卡齿4-2向后(即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对应的公头2上设置有凸台2-1,以使得公头2能够相对母头主体1向后(即沿第一方向)依次停留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只有对应的变换按钮4的位置,才能够使公头2从当前停留状态,继续向后(即沿第一方向)移动。
具体的,如图1所示,公头2活动至第一位置时,可以克服第一弹性件5的弹性力,顶开阀件3,以使得阀件3活动至母头主体1的阀口全开。此时若按钮4位于初始位时,第一卡齿4-1与公头2的凸台2-1相抵,具体的是,第一卡齿4-1的前侧限位面与公头2的凸台2-1前后相抵,以阻止凸台2-1后退,进而阻止公头2后退,以使得公头2保持在第一位置。而当按钮4活动至按压位时,此时第一卡齿4-1与凸台2-1脱离卡接,以使得在第一弹性件5作用下,能够推动公头2向后(即沿第一方向)移动,以脱离当前的第一位置。
如附图2所示,公头2活动至第二位置,阀件3活动至阀口半开,此时仍然需要抵接阀门,以使得阀件3维持阀口半开。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公头2活动至第二位置,可以是在第一弹性件5作用下,从第一位置向后(即沿第一方向)活动至第二位置;也可以是在外部作用力下,公头2从第三位置向前(即沿第二方向)克服第一弹性件5活动,以进入到第二位置。其中按钮4位于按压位时,第三卡齿4-3与公头2的凸台2-1相抵,具体的是,第三卡齿4-3的前侧限位面与所述凸台2-1前后相抵,以阻止凸台2-1后退,进而阻止公头2后退,以使得公头2保持在第二位置。即当公头2位于第一位置时,此时按钮4位于初始位,公头2被第一卡齿4-1限位,以保持在第一位置;然后按下按钮4,按钮4脱离初始位,进入到按压位,此时第一卡齿4-1因为脱离限位,公头2向后(即沿第一方向)移动,而因为按钮4进入到按压位,此时第三卡齿4-3进行限位,以使得公头2向后(即沿第一方向)活动至第二位置,因为第三卡齿4-3的限位,所以保留在第二位置。
如附图3所示,可以使其中的公头2活动至第三位置时,而其中的阀件3活动至阀口全关,并使其中的母头主体1内气体以及公头2内气体通过泄压通道流出,以完成泄压。而其中的按钮4位于初始位时,此时第二卡齿4-2与公头2的凸台2-1相抵,具体的是,第二卡齿4-2的前侧限位面与所述凸台2-1前后相抵,以阻止凸台2-1后退,进而阻止公头2后退,以使得公头2保持在第三位置。公头2可以是从第二位置向后(即沿第一方向)活动至第三位置,可以是向前(即沿第二方向)活动至第一位置。即当公头2位于第二位置时,此时按钮4位于按压位,公头2被第三卡齿4-3限位,以保持在第二位置;然后松开按钮4,以使得按钮4在第二弹性件6作用下,按钮4脱离按压位,进入到初始位,此时第三卡齿4-3因为脱离限位,公头2向后(即沿第一方向)移动,而因为按钮4进入到初始位,此时第二卡齿4-2进行限位,以使得公头2向后(即沿第一方向)活动至第三位置,因为第二卡齿4-2的限位,所以保留在第三位置。
在上述流体连接器中,公头2活动至第一位置时,阀件3活动至母头主体1的阀口全开,公头2活动至第三位置时,阀件3活动至阀口全关,在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还设置有第二位置,而在第二位置时,阀件3活动至阀口半开,此时阀口开启程度至少要明显低于阀口全开的程度,因此具有更好地可选择性。另外,公头2从第一位置活动至第二位置之后,不再是完全的对接接通关系,可以起到缓冲效果,以避免公头2直接从第一位置活动至第三位置,公头2加速过大,导致卡齿和凸台2-1处受力过大,进而有效地保护卡齿和凸台2-1,同时通过缓冲,使得内部流体变化更为稳定,且能够泄压,以降低在公头2与母头主体1解除锁定时公头2被直接冲出的概率。再者,通过设置三个卡齿和一个凸台2-1,可以实现上述三个位置的变化,结构简单,设置方便,因为凸台2-1呈环形,卡齿能够设置成齿状,所以凸台2-1强度更高,因此凸台2-1抵接次数多于卡齿,可以提高整体寿命;同时,公头2可以通过旋转,改变不同的抵接位,进一步提高使用寿命。综上所述,该流体连接器可以改善现有按钮式快速接头的公头2和母头主体1连接效果不好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公头2活动至第三位置时,需要通过泄压通道进行泄压,一般是单独设置泄压通道,但是这会导致结构增大。而按钮4安装于母头主体1时,需要母头主体1具有用于安装按钮4的安装腔,而在安装腔的一侧形成开口以使按钮4露出,此时可以使开口与按钮4之间形成间隙通道,以作为泄压通道的出口段,以无需单独设置出口。其中间隙通道,可以是通过两者之间的间隙形成,也可以开口侧壁或按钮4的侧壁上开设凹槽,以形成间隙通道。需要说明的说明的是,可以使安装腔的部分腔体连通在间隙通道和公头2与母头主体1之间的腔体处,具体的,在公头2活动至第三位置时,可以使公头2活动至安装腔内,或者内部通道通过与母头主体1之间的间隙,连通至安装腔,以实现上述连通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公头2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其中第一弹性件5均处于弹性变形状态(弹性压缩状态或弹性伸长状态)并对阀件3形成关闭方向的推力,以使得在第一位置时,可以推动公头2进入到第二位置,而在第二位置时,可以推动公头2进入到第三位置。
在第三位置时,因为此时阀口已经关闭,此时第一弹性件5可以不再通过阀件3对公头2形成推力,以方便设计。但是考虑到在第三位置,第二卡齿4-2停止限位时,公头2需要继续向后(即沿第一方向)移动以拆离,可是经过泄压之后,公头2不在外力作用下,无法向后移动推出第三位置,这导致此时按钮4从初始位,进入按压位时,需要借助外力使公头2继续向后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其中的公头2活动至第三位置时,使其中的母头主体1和其中阀件3之间的第一弹性件5处于预压缩状态,以对公头2形成推力,以使得按钮4从初始位活动至按压位时,因为公头2受到第一弹性件5的推力,向后(即沿第一方向)移动,以脱离第三位置,进而方便对公头2的拆卸。需要说明的是,在公头2位于第三位置时,此时阀件3关闭阀口,且公头2的抵接力作用下保持在当前位置,此时阀件3对应的能够向后(即沿第一方向)活动一段距离且使母头主体1的阀口保持全关,以使得公头2从第三位置向后(即沿第一方向)移动时,阀件3对应的向后(即沿第一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然后不再向后移动,此时可以与公头2相脱离抵接。需要说明的是,在阀件3对应的向后移动一段距离之后,可以通过限位部抵接,以阻止阀件3继续向后移动,而此时第一弹性件5优选仍然处于压缩状态,以保证内部结构紧凑。当然在阀件3对应的向后移动一段距离之后,此时第一弹性件5处于自然伸缩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阀件3可以是阀门或者阀杆,其中阀门一般是用于直接封闭阀口,而其中阀杆主要是利用自身内部的通道形成连通关系。具体的,可以使其中阀件3为阀杆,以方便在关闭状态下,在前后方向仍然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具体的阀杆如何连通通道以及关闭通道,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如换向阀的阀件3设置。
具体的,此处优选阀杆设置有轴向贯通的轴向通道3-1,以方便与公头2朝向第二方向的一端对接时,与公头2的中部通道之间形成连通关系。
具体的,可以使其中的阀杆前端柱部(即阀杆的朝向第二方向的第一柱部)封闭轴向通道3-1前端(即轴向通道3-1的朝向第二方向的一端),且在阀杆的前端柱部(即第一柱部)向后(即沿第一方向)进入至圆柱型的阀口时封闭阀口,以使得阀口处于全关状态。具体的,为了保证密封效果,可以使前端柱部(即第一柱部)外套设有密封圈,以在阀杆的前端柱部(即第一柱部)进入至圆柱型的阀口时,密封圈在彼此之间进行密封。
并在其中阀杆的前端柱部后侧侧面处(即阀杆的第一柱部朝向第一方向的侧面处)设置有导通至轴向通道3-1的导通孔3-2,以在阀杆的前端柱部(即第一柱部)向前(即沿第二方向)移动以脱离阀口时,导通孔3-2与母头主体1位于阀口前侧(即阀口朝向第二方向一侧)的腔体中并导通。而在前端柱部向后(即第一柱部沿第一方向)进入至圆柱型的阀口时,此时导通孔3-2则无法与阀口前侧的腔体连通,进而实现全关。一般来说,导通孔3-2完全位于阀口前侧,此时阀口属于全开;而导通孔3-2一半位于阀口前侧,另一半进入阀口内,此时阀口可以认为是半开。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得阀杆的前端柱部(即第一柱部)进入阀口之后,还可以继续移动,因为圆柱型阀口在轴向的延展关系,所以,阀杆可以在关闭阀口之后,继续向后(即沿第一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公头2和阀杆抵接,与阀杆内的轴向通道3-1连通,具体的,连通关系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其中公头2和阀杆对接之后,公头2的中孔与轴向通道3-1直接连通,或借助于母头主体1内部腔体实现连通。直接连通时,可能需要公头2和阀杆抵接处通过密封圈相抵。
但是考虑到密封圈传力比较不方便,此处优选公头2的前端柱部(朝向第二方向的柱部)与母头主体1的中部圆柱孔相配合,使得前端柱部(即公头2的朝向第二方向的柱部)插入至中部圆柱孔之后,公头2中孔与外界的连通被阻断。具体的,可以设置密封圈,以对公头2的前端柱部(朝向第二方向的柱部)与中部圆柱孔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具体的,可以在中部圆柱孔或公头2的前端柱部(朝向第二方向的柱部)上设置有密封圈。并在公头2活动至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时,公头2的前端柱部(朝向第二方向的柱部)位于中部圆柱孔内且密封衔接,以使得母头主体1在阀口和中部圆柱孔之间的空腔,形成密封的空腔,在此处,公头2的中孔和轴向通道3-1完成对接,以保证对接的密封性。需要说明的是,在公头2活动至第三位置时,此时可以是公头2的前端柱部(朝向第二方向的柱部)向后(即沿第一方向)活动至脱离中部圆柱孔;或者是公头2的前端柱部向后活动,但仍然位于中部圆柱孔内,且与中部圆柱孔之间不再密封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阀杆的后端圆柱部(即阀杆的朝向第一方向的第二柱部)与中部圆柱孔相配合,以在公头2向后(即沿第一方向)活动至第三位置时,阀杆的后端圆柱部(第二柱部)能够对应向后(即沿第一方向)移动至中部圆柱孔内且之间密封衔接,以使得母头主体1在阀口和中部圆柱孔之间的空腔得以保护,同时避免中部圆柱孔内壁后期附着灰尘等,影响密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阀杆与公头2抵接处,形成径向贯通的径向间隙;以在公头2活动至第三位置时,径向间隙与安装腔连通。此时公头2的前端柱部(即公头2的朝向第二方向的柱部)一端位于中部圆柱孔,而中部圆柱孔与公头2之间不再由密封圈密封,所以形成通风间隙,以连通至安装腔。具体的,可以在中部圆柱孔的孔壁内开设有凹槽,以放置密封圈,而在公头2活动至第三位置时,公头2的前端柱部退出密封圈,而阀杆的后端(即第二柱部)进入密封圈中,因为中部圆柱孔内直径大于公头2的前端柱部直径,以使得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从公头2的前端(即公头2朝向第二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安装腔中,以完成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母头主体1可以采取一体件,为了方便连接,此处优选母头主体1包括阀座1-1和腔体件1-2,其中阀座1-1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腔体、阀口和第二腔体,而其中腔体件1-2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有槽腔、中部圆柱孔和安装腔。其中阀座1-1的后端(阀座的朝向第一方向的一端)伸入至槽腔中且之间螺纹配合连接,且之间优选通过密封圈密封。具体的,可以使阀座1-1与槽腔的槽底之间通过密封圈抵接。可以使其中的第二腔体内设置有套设在阀杆上的第一弹性件5,以使得可以安装上述第一弹性件5。
在公头2向后(即沿第一方向)活动以脱离第三位置后,其中第一弹性件5能够推动阀杆的凸肩向后(即沿第一方向)抵接到槽腔的槽底;而其中第一弹性件5一端与所述凸肩相抵,另一端与所述阀口相抵。在安装时,可以先将套设有第一弹性件5的阀件3装入第二腔体中,然后再进行阀座1-1和腔体件1-2之间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开口不小于按钮4以使按钮4能够从开口装入至所述安装腔,安装腔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腔壁设置有用于推动按钮4从按压位复位至初始位的第二弹性件6。按钮4形成用于公头2穿入的穿孔,穿孔远离开口的一侧具有第一卡齿4-1、第二卡齿4-2,靠近开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卡齿4-3。安装时,将按钮4从开口放入至安装腔中,然后穿入公头2。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还包括连接销,用于对进入至按压位或初始位的按钮4限位,以阻止按钮4继续移动。具体的可以使连接销与母头主体1相对固定,而按钮4具有与连接销相配合的限位槽孔,以在公头2退出时,连接销阻止按钮4从开口中脱离。在安装时,可以先安装按钮4,再安装上述连接销,连接销与母头主体1插接连接或螺纹连接。其中,限位槽孔可以在延伸方向形成长条形,以使得连接销不干涉按钮4在初始位和按压位之间活动。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流体连接器,包括母头主体、公头、阀件和按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按钮的按压方向上,所述按钮位于所述公头的两侧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齿、第二卡齿,另一侧设置有第三卡齿;所述第一卡齿、所述第三卡齿以及所述第二卡齿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公头相对所述母头主体的退出方向;所述公头上设置有凸台,且能够相对所述母头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停留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
所述公头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阀件活动至所述母头主体的阀口全开,所述按钮位于初始位时,所述第一卡齿与所述凸台相抵;
所述公头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阀件活动至所述阀口半开,所述按钮位于按压位时,所述第三卡齿与所述凸台相抵;
所述公头活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阀件活动至所述阀口全关,所述母头主体内气体以及所述公头内气体通过泄压通道泄压,所述按钮位于初始位时,所述第二卡齿与所述凸台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头主体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按钮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一侧形成开口以使所述按钮露出,所述开口与所述按钮之间形成间隙通道,以作为所述泄压通道的出口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头活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母头主体和所述阀件之间的第一弹性件处于预压缩状态,以对所述公头形成推力,且所述阀件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活动且使所述母头主体的阀口保持全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件为阀杆,所述阀杆设置有轴向贯通的轴向通道;所述阀杆的朝向第二方向的第一柱部封闭所述轴向通道的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且在所述第一柱部沿所述第一方向进入至圆柱型的所述阀口时封闭所述阀口,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公头相对所述母头主体的插入方向;并在所述阀杆的所述第一柱部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侧面处设置有导通至所述轴向通道的导通孔,以在所述第一柱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以脱离所述阀口时,所述导通孔与所述母头主体位于所述阀口朝向所述第二方向一侧的腔体中并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头的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柱部与所述母头主体的中部圆柱孔相配合,以在所述公头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公头的所述柱部位于所述中部圆柱孔内且密封衔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的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柱部与所述中部圆柱孔相配合,以在所述公头沿所述第一方向活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柱部能够对应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至所述中部圆柱孔内且之间密封衔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与所述公头抵接处,形成径向贯通的径向间隙;以在所述公头活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径向间隙与所述安装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头主体包括阀座和腔体件,所述阀座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腔体、所述阀口和第二腔体,所述腔体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有槽腔、所述中部圆柱孔和所述安装腔;所述阀座的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伸入至所述槽腔中且之间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有套设在所述阀杆上的所述第一弹性件;在所述公头沿所述第一方向活动以脱离所述第三位置后,所述第一弹性件能够推动所述阀杆的凸肩沿所述第一方向抵接到所述槽腔的槽底;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与所述凸肩相抵,另一端与所述阀口相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不小于所述按钮以使所述按钮能够从所述开口装入至所述安装腔,所述安装腔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腔壁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按钮从所述按压位复位至初始位的第二弹性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销,用于对进入至按压位或初始位的所述按钮限位,以阻止所述按钮继续移动。
CN202311236507.2A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流体连接器 Pending CN1172318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36507.2A CN117231827A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流体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36507.2A CN117231827A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流体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31827A true CN117231827A (zh) 2023-12-15

Family

ID=89092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36507.2A Pending CN117231827A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流体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3182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38456B2 (en) Safety quick-connect coupling for assembling two pipes
US2896977A (en) Bayonet lock coupling
US7793914B2 (en) Quick connect connector with tolerance accommodation
CN103180651B (zh) 流体配管用接头
US5546985A (en) Quick connect fluid coupling
US5368070A (en) Radial seal fluid couplers
US4150691A (en) Quick disconnect coupling
JP5317760B2 (ja) 管継手用のソケット及び管継手
JP3945588B2 (ja) 安全弁および圧力解放弁を備えた急速連結管継手
US5873386A (en) Quick-release coupling
JPH04211723A (ja) 減圧部材を備えたカップリング部品装置
US6702254B2 (en) Universal safety coupler
EP0926423B1 (en) Quick-Action male coupling connectable under pressure
US5255699A (en) Nipple with integral crossbar actuator and check valve
US3417781A (en) Quick-connect-disconnect coupling
CN111828761A (zh) 一种快速接头
US3537476A (en) Fluid coupling connectable under high pressure
CN117231827A (zh) 一种流体连接器
US11421808B2 (en) Connect under pressure coupling assembly
EP3771856B1 (en) Universal female connector
CN110206953B (zh) 一种快速接头组件及其插座
CN202597983U (zh) 具有钢珠锁定结构的快速接头
JP7402710B2 (ja) 管継手部材および管継手
JPH0735876B2 (ja) 管継手
CN111853403A (zh) 一种新型快速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