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28906B -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28906B
CN117228906B CN202311517178.9A CN202311517178A CN117228906B CN 117228906 B CN117228906 B CN 117228906B CN 202311517178 A CN202311517178 A CN 202311517178A CN 117228906 B CN117228906 B CN 1172289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ated carbon
filter layer
treatment
wastewater
reverse osmo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171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28906A (zh
Inventor
邓海静
王雅红
尚梦鑫
朱和林
吴玉超
赵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iyu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iyu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iyu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iyu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1717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289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28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289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289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289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24Water desalination
    • Y02A20/131Reverse-osmosi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 Filtering Materials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废水处理的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废水并进行预处理;所述预处理依次包括生化处理、活性炭处理、树脂软化处理、超滤过滤处理;所述活性炭处理采用具有活性炭介质的活性炭过滤器进行处理,所述活性炭介质包括至少1个的过滤层,所述过滤层包括无纺布框架层、活性炭过滤层;S2:将预处理后的废水依次用RO膜系统和纳滤体系进行分盐浓缩处理;S3:将浓盐水A进行冷冻结晶得到高纯度芒硝,浓盐水B进行蒸发结晶后进行固废处理。本申请的处理工艺可以实现对印染废水更高的COD去除率和对活性炭更高的再生使用率的效果以及实现废水零排放的目标。

Description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废水处理的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印染废水主要是以加工棉、麻、化学纤维及其混纺产品、丝绸为主的印染、毛织染整及丝绸厂等排出的废水。纤维种类和加工工艺不同,印染废水的水量和水质也不同。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色度高、含盐量高、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碱性大、水质变化大等特点,废水中含有染料、浆料、助剂、油剂、酸碱、纤维杂质、砂类物质、无机盐等,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如果排放到自然界中,废水中含有的物质会对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严重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印染废水的零排放处理,大多是生物处理法与物化处理法或其组合技术。这些技术较难实现零排放,而且面临对废水中色度和COD等去除不完全等问题。如果能将印染废水经过处理,将废水中的硫酸钠以浓盐水的形式直接回用到车间染布,余下部分结晶后以固废的形式处理,不仅做到了废水的资源化利用,也达到了零排放的目的,长久还能为企业创造一定的利益。
而对印染废水的处理过程,废水中色度和COD等去除是对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的一个挑战,因为废水中色度和COD等去除不完全会对后续的一系列对废水的处理具有不可避免的影响,很难做到零排放,或者很难降低废水处理的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收集废水并进行预处理;
所述预处理依次包括生化处理、活性炭处理、树脂软化处理、超滤过滤处理;
所述活性炭处理采用具有活性炭介质的活性炭过滤器进行处理,所述活性炭介质包括至少1个的过滤层,所述过滤层包括无纺布框架层、活性炭过滤层;所述无纺布框架层包覆所述活性炭过滤层;所述活性炭过滤层包括活性炭颗粒、纤维和粘结剂;
S2:将预处理后的废水依次用RO膜系统和纳滤体系进行分盐浓缩处理,得到富含硫酸钠的浓盐水A和富含氯化钠的浓盐水B;
S3:将浓盐水A进行冷冻结晶得到高纯度芒硝,并且剩余母液再循环至纳滤体系中进行浓缩,浓缩后再进行冷冻结晶得到高纯度芒硝;浓盐水B进行蒸发结晶后进行固废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染厂的废水收集后先通过生化处理、活性炭处理、树脂软化处理、超滤过滤处理,除去废水中较高的COD等有机杂质,并软化水质,以保证后续的多级反渗透系统正常的运行;随后再通过多级RO膜系统和高压纳滤系统得到富含硫酸钠的浓缩盐水,最后再通过冷冻结晶得到高纯度的芒硝以再度回收利用于染布过程中,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
更重要的是,本发明中在对步骤S1中的废水进行预处理时采用的活性炭过滤器中,并不是与传统的活性炭过滤器一样,直接填充活性炭填料进行过滤吸附,而是通过先将活性炭和无纺布框架形成过滤层,再由过滤层堆叠一定层数得到用于过滤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的活性炭介质。本发明中,通过无纺布框架层将活性炭进行包覆后,一方面可以提高活性炭的利用效率,因为不同过滤层之间的活性炭不易发生串流,从而可以更好地根据不同的活性炭表面积进行设计布层,比如在进水端采用吸附力一般但是含量较多的活性炭作为过滤层,而靠近出液端采用吸附力较强但是含量一般的活性炭作为过滤层,从而使得靠近进水端的活性炭可以具有吸附更多的有机物,而处于靠近出水端的活性炭可以确保有机物的吸附完全性,高效地降低废水中的COD值;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活性炭的分布均匀性和不影响废水流通流道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紧密,以提高废水与活性炭之间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效果,提高预处理过程对废水中COD值得取出效果,从而降低残留得有机物对后续废水处理的影响。
其次,活性炭过滤层采用活性炭、纤维组成,使得活性炭过滤层内活性炭相当于被嵌入在纤维形成的复杂网道结构中,使得活性炭可以获得较好的排布,以获得与废水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效果。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活性炭过滤层在用0.1mol/l的H2SO4溶液的再生液进行再生时,可以降低H2SO4溶液的使用量,因为活性炭过滤层采用活性炭、纤维组成,具有多孔的立体网状结构,尤其是当纤维采用纤维素纤维时,活性炭过滤层可以有效地将再生液保留在活性炭过滤层中进行长时间充分的反应,因此不需要将活性炭过滤层浸泡于再生液中,而仅需要完全润湿即可,然后再对整个活性炭过滤层进行升温,进行再生即可,可节约大量资源。
进一步地,所述RO膜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反渗透装置、第二反渗透装置和第三反渗透装置;所述第一反渗透装置将预处理后的废水处理成75%预处理废水体积的第一淡水和25%预处理废水体积的第一浓水;
所述纳滤体系包括第一高压纳滤装置和第二高压纳滤装置;所述第一高压纳滤装置将经过RO膜系统处理后的废水处理成等质量的用于蒸发结晶浓盐水B和浓盐水C;所述第二高压纳滤装置将浓盐水C处理成等质量的用于第二反渗透装置处理的反渗透回用液和用于冷冻结晶回收芒硝的浓盐水A;
所述第二反渗透装置将来自纳滤体系的反渗透回用液和第一浓水处理成65%的反渗透回用液和第一浓水总体积的第二淡水和第二浓水;所述第三反渗透装置将第二浓水处理成等质量的第三淡水和用于供给纳滤体系处理的废水;
第一淡水、第二淡水和第三淡水合并后成为回用水。
通过上述设置,废水经过上述将预处理后进行浓缩,其中第一反渗透装置采用普通苦咸水RO膜、第二和第三反渗透装置采用高压RO膜,通过采用普通苦咸水RO膜和高压RO膜相结合的多级RO处理工艺相结合的多级RO处理工艺,可以将废水的电导率浓缩到60000-80000μs/cm,并且多级RO系统的产水可以回用,而末端RO浓水进入多级高压纳滤进行分盐浓缩,高压纳滤可以将硫酸钠浓缩至15%的浓度,浓缩后的浓水进入结晶系统进行处理。收集的高压纳滤浓水(硫酸钠浓水)进入冷冻结晶系统,产出高纯度芒硝(十水硫酸钠),母液再次回到高压纳滤进行浓缩,形成循环冷冻结晶,得到的芒硝进行补水加热溶解,得到高纯度的硫酸钠浓盐水,也就是染布所需的元明粉浓盐水,可以直接回到车间进行染布;收集的高压纳滤产水(氯化钠浓水),进入蒸发结晶系统,最后以固废的形式进行处理。通过上述步骤后,废水中的资源得到合理回收,并且达到了零排放的目的,为企业创造长久的利益。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层内的活性炭含量沿过滤层的厚度方向自过滤层进液侧向出液侧梯度升高。
活性炭的含量在过滤层的厚度方向上自过滤层进液侧向出液侧梯度升高可以使得废水在经过过滤层的时候,有机物在过滤层前端的吸附堆积不宜过快堵塞过滤层或者影响过滤层内废水的流通性,并且废水在经过过滤层后端后又能够被足够多的活性炭暴露的吸附面积吸附,保证对有机物的吸附去除效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兼顾吸附过滤效果和吸附效率。
进一步地,靠近活性炭过滤器进液端的过滤层中的活性炭含量低于靠近活性炭过滤器出液端的过滤层中的活性炭含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性炭过滤器靠近进液端的过滤层的活性炭的含量低于靠近活性炭过滤器出液端的过滤层中的活性炭的含量,可以有效控制废水在经过过滤层的时候有机物杂质被吸附截留的能力,使得活性炭过滤器的前端不易过快发生堵塞或者流速衰减或者对废水的流动产生各种不利的影响,使得废水中的有机物杂质是通过层层过滤层进行吸附截留到较完全的程度的,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活性炭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靠近活性炭过滤器进液端的过滤层距离其出液面的1/3过滤层厚度的区域内的活性炭含量为T1,靠近活性炭过滤器出液端的过滤层距离其进液面的1/3过滤层厚度的区域内的活性炭含量为T2,T1>T2
相邻的过滤层之间存在活性炭含量大小自进液端向出液端呈递减变化的过渡区域,也就是上述上层过滤层距离其出液面的1/3过滤层厚度的区域与下层过滤层距离其进液面的1/3过滤层厚度的区域范围内。如此设置的好处在于,经过前一层过滤层过滤后的废水中依旧具有较多的有机物杂质,那么下层过滤层的前端的活性炭含量处于较低的水平时,可以有效避免下层过滤层的前端在较快的时间内达到吸附饱和而使得过滤流流动的阻力较快变大,较低水平的活性炭含量可以有效保留更多的流动空间和纳污空间,从而基本能维持较好的过滤吸附效果的前提下提高过滤效率和活性炭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层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平行的凹凸纹;当活性炭介质具有至少2层的过滤层时,相邻过滤层之间相对的侧面上的凹凸纹交错设置。
过滤层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平行的凹凸纹可以提高两层相邻过滤层之间的空间,在废水过滤过程中起到有效的缓冲空间,也避免过滤层在长时间的过滤下过滤层之间被压缩的过于紧密而导致过滤效果和过滤效率均下降。
进一步地,所述凹凸纹包括多个凸起部和设置于相邻凸起部之间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内填充有帚化率为35~50%的纤维素纤维和膨胀石墨,纤维素纤维和膨胀石墨的质量比为3~6∶1。
填充于凹陷部内的纤维素纤维和膨胀石墨具有多种效果:其一是作为骨架以提供支撑效果,以避免在长时间的压力下而导致过滤层发生严重的变形而降低过滤效果;其二是提供吸附效果,因为纤维素纤维和膨胀石墨也能够对有机物起到一定的吸附效果,尤其是膨胀石墨,其可以达到与活性炭基本相同的吸附效果。其三是提高活性炭的再生能力,因为凹陷不是均匀设置于过滤层表面,且具有一定的深度,那么膨胀石墨相当于在过滤层的一定厚度范围内均匀布设在活性炭之间;而活性炭的再生可以通过0.1mol/l的H2SO4溶液的再生液在较高温度下加热反应以快速再生活性炭,而但是活性炭在过滤使用后容易由于变形等影响而分布不均,从而导致加热以及再生液的浸泡渗透产生不均匀的情况,导致活性炭的再生率降低;而膨胀石墨相对于活性炭而言依旧还是较为均匀的分布于过滤层中,而膨胀石墨具有很好的导热性能,可以提高过滤层的导热性,使得活性炭即便分布不均匀也能较快地受热均匀,并且膨胀石墨具有多孔结构,可以有助于再生液对活性炭过滤层的渗透,从而提高活性炭的再生率。
纤维素纤维的帚化率控制在35~50%是为了使得纤维素纤维上有更多的帚化产生的绒毛状结构,一方面提高纤维素纤维与膨胀石墨质之间的结合效果,另一方面纤维素纤维也可以与过滤层的无纺布之间产生一定的抓力,提高过滤层之间堆叠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凹陷部内设置有金属架体,所述纤维素纤维和膨胀石墨填充于金属架体内。
金属架体一方面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强度可以提供更好的支撑效果,使得过滤层在长期过滤的过程中发生更少的变形等不良情况;另一方面,金属架体可以使得填充于凹陷部内的纤维素纤维和膨胀石墨可以在过滤层无法使用的情况下进行回收,因为金属架体对其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使得同一个凹陷部内的膨胀石墨和纤维素纤维基本成整体,从而降低其损耗,可继续回收应用于新的过滤层堆叠中。
进一步地,所述活性炭过滤层内的纤维选自纤维素纤维、聚烯烃纤维、聚酰胺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且纤维直径为100~800μm。
纤维直径控制在100~800μm的范围内是为了使得活性炭过滤层内纤维之间形成的复杂网状结构不会过于紧密,同时较粗的纤维直径具有较高的强度,可以使得活性炭过滤层更耐压,提高耐久性。
进一步地,所述凹陷部内的纤维素纤维的纤维直径为50~100μm。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纤维、活性炭颗粒和粘结剂在水中混合均匀,得到浆料;
S2:将浆料铺设到无纺布框架上,无纺布框架背离浆料的一侧进行真空抽吸,并在浆料上再铺设一层无纺布框架;
其中,所述无纺布框架铺设于平整的网格上或者具有凹凸纹理的不平整网格上;
S3:待真空抽吸定型后,烘干后即可得到过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真空抽吸使得活性炭和纤维形成活性炭过滤层,并且真空抽吸时,活性炭颗粒会向抽吸方向迁移,从而得到活性炭含量呈梯度分布的活性炭过滤层。而当真空抽吸侧采用具有凹凸纹理的不平整网格时,在真空吸力下会使得活性炭过滤层的两侧面均具有凹凸的纹理。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染厂的废水收集后先通过生化处理、活性炭处理、树脂软化处理、超滤过滤处理,除去废水中较高的COD等有机杂质,并软化水质,以保证后续的多级反渗透系统正常的运行;随后再通过多级RO膜系统和高压纳滤系统得到富含硫酸钠的浓缩盐水,最后再通过冷冻结晶得到高纯度的芒硝以再度回收利用于染布过程中,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并且,本发明中在步骤S1中的废水进行预处理时采用的活性炭过滤器中,并不是与传统的活性炭过滤器一样,直接填充活性炭填料进行过滤吸附,而是通过先将活性炭和无纺布框架形成过滤层,再由过滤层堆叠一定层数得到用于过滤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的活性炭介质,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和活性炭的利用率。更进一步地,通过纤维素纤维和膨胀石墨的布层设计降低活性炭的再生损耗率,提高其再生使用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收集废水并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依次包括生化处理、活性炭处理、树脂软化处理、超滤过滤处理;
活性炭处理采用具有活性炭介质的活性炭过滤器进行处理。
活性炭介质包括至少1个的过滤层,在实施例中活性炭介质包括5个过滤层,过滤层沿活性炭过滤器的高度方向堆叠设置。
过滤层包括无纺布框架层、活性炭过滤层;无纺布框架层包覆活性炭过滤层;无纺布框架层采用厚度为1~5cm的无纺布,本实施例中采用2cm厚度的无纺布层。
活性炭过滤层包括活性炭颗粒、纤维;其中,纤维采用纤维素纤维和聚丙烯纤维,两者质量比为1∶1。两者纤维直径均控制为100~300μm之间,平均纤维直径为240μm±5μm。
具体而言,过滤层的制备方法如下:
s1:将纤维、活性炭颗粒按质量比为3~10∶1的比例在水中混合均匀,得到浆料;
s2:将无纺布框架铺设于平整的网格上,将浆料铺设到无纺布框架上,无纺布框架背离浆料的一侧进行真空抽吸,并在浆料上再铺设一层无纺布框架;真空抽吸的负压为-200~-50kPa,抽吸时间为3~30min。
s3:待真空抽吸定型后,在50℃下烘干后即可得到过滤层。
根据处于不同过滤位置的过滤层对活性炭颗粒和纤维的比例进行调控。
本实施例中,每层过滤层内的活性炭含量沿过滤层的厚度方向自过滤层进液侧向出液侧梯度升高。
过滤层中的活性炭总含量自活性炭过滤器进液端向出液端依次降低。
S2:将预处理后的废水依次用RO膜系统和纳滤体系进行分盐浓缩处理,得到富含硫酸钠的浓盐水A和富含氯化钠的浓盐水B;
其中RO膜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反渗透装置、第二反渗透装置和第三反渗透装置;第一反渗透装置将预处理后的废水处理成75%预处理废水体积的第一淡水和25%预处理废水体积的第一浓水;
纳滤体系包括第一高压纳滤装置和第二高压纳滤装置;第一高压纳滤装置将经过RO膜系统处理后的废水处理成等质量的用于蒸发结晶浓盐水B和浓盐水C;第二高压纳滤装置将浓盐水C处理成等质量的用于第二反渗透装置处理的反渗透回用液和用于冷冻结晶回收芒硝的浓盐水A;
第二反渗透装置将来自纳滤体系的反渗透回用液和第一浓水处理成65%的反渗透回用液和第一浓水总体积的第二淡水和第二浓水;第三反渗透装置将第二浓水处理成等质量的第三淡水和用于供给纳滤体系处理的废水;
第一淡水、第二淡水和第三淡水合并后成为回用水。
S3:将浓盐水A进行冷冻结晶得到高纯度芒硝,并且剩余母液再循环至纳滤体系中进行浓缩,浓缩后再进行冷冻结晶得到高纯度芒硝;浓盐水B进行蒸发结晶后进行固废处理。
实施例2: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收集废水并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依次包括生化处理、活性炭处理、树脂软化处理、超滤过滤处理;
活性炭处理采用具有活性炭介质的活性炭过滤器进行处理。
活性炭介质包括至少1个的过滤层,在实施例中活性炭介质包括8个过滤层,过滤层沿活性炭过滤器的高度方向堆叠设置。
过滤层包括无纺布框架层、活性炭过滤层;无纺布框架层包覆活性炭过滤层;无纺布框架层采用厚度为1~5cm的无纺布,本实施例中采用2cm厚度的无纺布层。
活性炭过滤层包括活性炭颗粒、纤维;其中,纤维采用纤维素纤维和聚丙烯纤维,两者质量比为1∶1。两者纤维直径均控制为300~500μm之间,平均纤维直径为430μm±5μm。
具体而言,过滤层的制备方法如下:
s1:将纤维、活性炭颗粒按质量比为3~10∶1的比例在水中混合均匀,得到浆料;
s2:将无纺布框架铺设于平整的网格上,将浆料铺设到无纺布框架上,无纺布框架背离浆料的一侧进行真空抽吸,并在浆料上再铺设一层无纺布框架;真空抽吸的负压为-200~-50kPa,抽吸时间为3~30min。
s3:待真空抽吸定型后,在50℃下烘干后即可得到过滤层。
根据处于不同过滤位置的过滤层对活性炭颗粒和纤维的比例进行调控。
本实施例中,每层过滤层内的活性炭含量沿过滤层的厚度方向自过滤层进液侧向出液侧梯度升高。
过滤层中的活性炭总含量自活性炭过滤器进液端向出液端依次降低。
S2:将预处理后的废水依次用RO膜系统和纳滤体系进行分盐浓缩处理,得到富含硫酸钠的浓盐水A和富含氯化钠的浓盐水B;
其中RO膜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反渗透装置、第二反渗透装置和第三反渗透装置;第一反渗透装置将预处理后的废水处理成75%预处理废水体积的第一淡水和25%预处理废水体积的第一浓水;
纳滤体系包括第一高压纳滤装置和第二高压纳滤装置;第一高压纳滤装置将经过RO膜系统处理后的废水处理成等质量的用于蒸发结晶浓盐水B和浓盐水C;第二高压纳滤装置将浓盐水C处理成等质量的用于第二反渗透装置处理的反渗透回用液和用于冷冻结晶回收芒硝的浓盐水A;
第二反渗透装置将来自纳滤体系的反渗透回用液和第一浓水处理成65%的反渗透回用液和第一浓水总体积的第二淡水和第二浓水;第三反渗透装置将第二浓水处理成等质量的第三淡水和用于供给纳滤体系处理的废水;
第一淡水、第二淡水和第三淡水合并后成为回用水。
S3:将浓盐水A进行冷冻结晶得到高纯度芒硝,并且剩余母液再循环至纳滤体系中进行浓缩,浓缩后再进行冷冻结晶得到高纯度芒硝;浓盐水B进行蒸发结晶后进行固废处理。
实施例3: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收集废水并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依次包括生化处理、活性炭处理、树脂软化处理、超滤过滤处理;
活性炭处理采用具有活性炭介质的活性炭过滤器进行处理。
活性炭介质包括至少1个的过滤层,在实施例中活性炭介质包括10个过滤层,过滤层沿活性炭过滤器的高度方向堆叠设置。
过滤层包括无纺布框架层、活性炭过滤层;无纺布框架层包覆活性炭过滤层;无纺布框架层采用厚度为1~5cm的无纺布,本实施例中采用2cm厚度的无纺布层。
活性炭过滤层包括活性炭颗粒、纤维;其中,纤维采用纤维素纤维和聚丙烯纤维,两者质量比为1∶1。两者纤维直径均控制为500~800μm之间,平均纤维直径为640μm±5μm。
具体而言,过滤层的制备方法如下:
s1:将纤维、活性炭颗粒按质量比为3~10∶1的比例在水中混合均匀,得到浆料;
s2:将无纺布框架铺设于平整的网格上,将浆料铺设到无纺布框架上,无纺布框架背离浆料的一侧进行真空抽吸,并在浆料上再铺设一层无纺布框架;真空抽吸的负压为-200~-50kPa,抽吸时间为3~30min。
s3:待真空抽吸定型后,在50℃下烘干后即可得到过滤层。
根据处于不同过滤位置的过滤层对活性炭颗粒和纤维的比例进行调控。
本实施例中,每层过滤层内的活性炭含量沿过滤层的厚度方向自过滤层进液侧向出液侧梯度升高。
过滤层中的活性炭总含量自活性炭过滤器进液端向出液端依次降低。
S2:将预处理后的废水依次用RO膜系统和纳滤体系进行分盐浓缩处理,得到富含硫酸钠的浓盐水A和富含氯化钠的浓盐水B;
其中RO膜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反渗透装置、第二反渗透装置和第三反渗透装置;第一反渗透装置将预处理后的废水处理成75%预处理废水体积的第一淡水和25%预处理废水体积的第一浓水;
纳滤体系包括第一高压纳滤装置和第二高压纳滤装置;第一高压纳滤装置将经过RO膜系统处理后的废水处理成等质量的用于蒸发结晶浓盐水B和浓盐水C;第二高压纳滤装置将浓盐水C处理成等质量的用于第二反渗透装置处理的反渗透回用液和用于冷冻结晶回收芒硝的浓盐水A;
第二反渗透装置将来自纳滤体系的反渗透回用液和第一浓水处理成65%的反渗透回用液和第一浓水总体积的第二淡水和第二浓水;第三反渗透装置将第二浓水处理成等质量的第三淡水和用于供给纳滤体系处理的废水;
第一淡水、第二淡水和第三淡水合并后成为回用水。
S3:将浓盐水A进行冷冻结晶得到高纯度芒硝,并且剩余母液再循环至纳滤体系中进行浓缩,浓缩后再进行冷冻结晶得到高纯度芒硝;浓盐水B进行蒸发结晶后进行固废处理。
实施例4: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收集废水并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依次包括生化处理、活性炭处理、树脂软化处理、超滤过滤处理;
活性炭处理采用具有活性炭介质的活性炭过滤器进行处理。
活性炭介质包括至少1个的过滤层,在实施例中活性炭介质包括5个过滤层,过滤层沿活性炭过滤器的高度方向堆叠设置。
过滤层包括无纺布框架层、活性炭过滤层;无纺布框架层包覆活性炭过滤层;无纺布框架层采用厚度为1~5cm的无纺布,本实施例中采用5cm厚度的无纺布层。
活性炭过滤层包括活性炭颗粒、纤维;其中,纤维采用纤维素纤维和聚丙烯纤维,两者质量比为1∶1。两者纤维直径均控制为400~600μm之间,平均纤维直径为540μm±5μm。
具体而言,过滤层的制备方法如下:
s1:将纤维、活性炭颗粒按质量比为3~10∶1的比例在水中混合均匀,得到浆料;
s2:将无纺布框架铺设于平整的网格上,将浆料铺设到无纺布框架上,无纺布框架背离浆料的一侧进行真空抽吸,并在浆料上再铺设一层无纺布框架;真空抽吸的负压为-200~-50kPa,抽吸时间为3~30min。
s3:待真空抽吸定型后,在50℃下烘干后即可得到过滤层。
根据处于不同过滤位置的过滤层对活性炭颗粒和纤维的比例进行调控。
本实施例中,每层过滤层内的活性炭含量沿过滤层的厚度方向自过滤层进液侧向出液侧梯度升高。
过滤层中的活性炭总含量自活性炭过滤器进液端向出液端依次降低。
S2:将预处理后的废水依次用RO膜系统和纳滤体系进行分盐浓缩处理,得到富含硫酸钠的浓盐水A和富含氯化钠的浓盐水B;
其中RO膜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反渗透装置、第二反渗透装置和第三反渗透装置;第一反渗透装置将预处理后的废水处理成75%预处理废水体积的第一淡水和25%预处理废水体积的第一浓水;
纳滤体系包括第一高压纳滤装置和第二高压纳滤装置;第一高压纳滤装置将经过RO膜系统处理后的废水处理成等质量的用于蒸发结晶浓盐水B和浓盐水C;第二高压纳滤装置将浓盐水C处理成等质量的用于第二反渗透装置处理的反渗透回用液和用于冷冻结晶回收芒硝的浓盐水A;
第二反渗透装置将来自纳滤体系的反渗透回用液和第一浓水处理成65%的反渗透回用液和第一浓水总体积的第二淡水和第二浓水;第三反渗透装置将第二浓水处理成等质量的第三淡水和用于供给纳滤体系处理的废水;
第一淡水、第二淡水和第三淡水合并后成为回用水。
S3:将浓盐水A进行冷冻结晶得到高纯度芒硝,并且剩余母液再循环至纳滤体系中进行浓缩,浓缩后再进行冷冻结晶得到高纯度芒硝;浓盐水B进行蒸发结晶后进行固废处理。
实施例5: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收集废水并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依次包括生化处理、活性炭处理、树脂软化处理、超滤过滤处理;
活性炭处理采用具有活性炭介质的活性炭过滤器进行处理。
活性炭介质包括至少1个的过滤层,在实施例中活性炭介质包括5个过滤层,过滤层沿活性炭过滤器的高度方向堆叠设置。
过滤层包括无纺布框架层、活性炭过滤层;无纺布框架层包覆活性炭过滤层;无纺布框架层采用厚度为1~5cm的无纺布,本实施例中采用5cm厚度的无纺布层。
活性炭过滤层包括活性炭颗粒、纤维;其中,纤维采用纤维素纤维和聚丙烯纤维,两者质量比为1∶1。两者纤维直径均控制为400~600μm之间,平均纤维直径为540μm±5μm。
具体而言,过滤层的制备方法如下:
s1:将纤维、活性炭颗粒按质量比为3~10∶1的比例在水中混合均匀,得到浆料;
s2:将无纺布框架铺设于平整的网格上,将浆料铺设到无纺布框架上,无纺布框架背离浆料的一侧进行真空抽吸,并在浆料上再铺设一层无纺布框架;真空抽吸的负压为-200~-50kPa,抽吸时间为3~30min。
s3:待真空抽吸定型后,在50℃下烘干后即可得到过滤层。
根据处于不同过滤位置的过滤层对活性炭颗粒和纤维的比例进行调控。
本实施例中,每层过滤层内的活性炭含量沿过滤层的厚度方向自过滤层进液侧向出液侧梯度升高。
过滤层中的活性炭总含量各层几乎相等。
S2:将预处理后的废水依次用RO膜系统和纳滤体系进行分盐浓缩处理,得到富含硫酸钠的浓盐水A和富含氯化钠的浓盐水B;
其中RO膜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反渗透装置、第二反渗透装置和第三反渗透装置;第一反渗透装置将预处理后的废水处理成75%预处理废水体积的第一淡水和25%预处理废水体积的第一浓水;
纳滤体系包括第一高压纳滤装置和第二高压纳滤装置;第一高压纳滤装置将经过RO膜系统处理后的废水处理成等质量的用于蒸发结晶浓盐水B和浓盐水C;第二高压纳滤装置将浓盐水C处理成等质量的用于第二反渗透装置处理的反渗透回用液和用于冷冻结晶回收芒硝的浓盐水A;
第二反渗透装置将来自纳滤体系的反渗透回用液和第一浓水处理成65%的反渗透回用液和第一浓水总体积的第二淡水和第二浓水;第三反渗透装置将第二浓水处理成等质量的第三淡水和用于供给纳滤体系处理的废水;
第一淡水、第二淡水和第三淡水合并后成为回用水。
S3:将浓盐水A进行冷冻结晶得到高纯度芒硝,并且剩余母液再循环至纳滤体系中进行浓缩,浓缩后再进行冷冻结晶得到高纯度芒硝;浓盐水B进行蒸发结晶后进行固废处理。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通过控制制备过滤层过程中的真空度和抽真空时间控制活性炭在过滤层内的梯度分布情况,真空度越大,抽真空时间越长,活性炭在过滤层内的梯度分布幅度越大。本实施例中,靠近活性炭过滤器进液端的过滤层距离其出液面的1/3过滤层厚度的区域内的活性炭含量为T1,靠近活性炭过滤器出液端的过滤层距离其进液面的1/3过滤层厚度的区域内的活性炭含量为T2,T1>T2。实施例1中T1≤T2
实施例7: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步骤s2中:将无纺布框架铺设于具有凹凸纹理的网格上,以使得制备得到的过滤层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平行的凹凸纹;过滤层在堆叠时,相邻过滤层之间相对的侧面上的凹凸纹交错设置。
实施例8:
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凹凸纹包括多个凸起部和设置于相邻凸起部之间的凹陷部,凹陷部内填充有帚化率为40%的纤维素纤维和膨胀石墨,其中纤维素纤维和膨胀石墨的质量比为3~6∶1,本实施例中优选为3∶1。纤维素纤维的纤维直径为50~70μm,平均直径为65±2μm。
实施例9:
与实施例8的区别在于,凹陷部内设置有金属架体,纤维素纤维和膨胀石墨填充于金属架体内。金属架体为采用不锈钢网状架体。
实施例10:
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纤维素纤维和膨胀石墨的质量比为6∶1,
实施例11:
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纤维素纤维和膨胀石墨的质量比为5∶1,
实施例12:
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纤维素纤维的纤维直径为70~100μm,平均直径为865±2μm。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活性炭过滤器内采用填充与实施例1相同含量活性炭的活性炭颗粒填料代替过滤层的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可将电导率为3500μs/cm、硫酸根离子浓度为1000mg/L、氯离子浓度为400mg/L、硬度为50mg/L、COD=300mg/L的印染废水22000t/d进行处理,经过S1处理后的废水在经过第一反渗透装置后,产生16500t/d的第一淡水和5500t/d的第一浓水;
第二反渗透装置将来自纳滤体系的反渗透回用液275t/d和5500t/d第一浓水处理成3575t/d的第二淡水和2200t/d第二浓水;第三反渗透装置将第二浓水处理成等质量的1100t/d的第三淡水和用于供给纳滤体系处理的废水;
第一高压纳滤装置将经过RO膜系统处理后的1100t/d废水处理成等质量的550t/d的用于蒸发结晶浓盐水B和浓盐水C;第二高压纳滤装置将浓盐水C处理成等质量275t/d的用于第二反渗透装置处理的反渗透回用液和用于冷冻结晶回收芒硝的浓盐水A。
当经过冷冻结晶和蒸发结晶后,废水实现零排放,资源实现高效的回收利用。
性能检测:
将电导率为3500μs/cm、硫酸根离子浓度为1000mg/L、氯离子浓度为400mg/L、硬度为50mg/L、COD=300mg/L的印染废水用实施例1~12以及对比例1的废水处理工艺进行处理,测量经过生化处理后的COD值(COD-1)以及经过活性炭过滤器后的COD值(COD-2)。
测量结果1:
测量实施例1:COD-1(mg/L)为60,COD-2(mg/L)为30。
测量实施例2:COD-1(mg/L)为59,COD-2(mg/L)为25。
测量实施例3:COD-1(mg/L)为59,COD-2(mg/L)为18。
测量实施例4:COD-1(mg/L)为61,COD-2(mg/L)为27。
测量实施例5:COD-1(mg/L)为60,COD-2(mg/L)为32。
测量实施例6:COD-1(mg/L)为60,COD-2(mg/L)为28。
测量实施例7:COD-1(mg/L)为59,COD-2(mg/L)为26。
测量实施例8:COD-1(mg/L)为60,COD-2(mg/L)为23。
测量实施例9:COD-1(mg/L)为60,COD-2(mg/L)为24。
测量实施例10:COD-1(mg/L)为59,COD-2(mg/L)为27。
测量实施例11:COD-1(mg/L)为61,COD-2(mg/L)为26。
测量实施例12:COD-1(mg/L)为61,COD-2(mg/L)为25。
测量对比例1:COD-1(mg/L)为60,COD-2(mg/L)为36。
结论:通过生化处理后的废水中的COD值基本相差不大,但是经过测量实施例1~11和测量对比例1的不同的活性炭过滤器后,可以发现COD值得变化明显不同,可以看出本发明中先将活性炭和无纺布框架形成过滤层,再由过滤层堆叠一定层数得到用于过滤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的活性炭介质,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和活性炭的利用率。
将测量实施例1~11以及测量对比例1中的活性炭过滤器在达到过滤饱和后(过滤饱和指活性炭过滤器过滤降低废水COD值的能力为原来的30%以下时),将其中的活性炭在温度80℃、加热时间2h的条件下,浓度0.1mol/L的H2SO4溶液进行振荡洗涤,随后再装入活性炭过滤器中进行上述废水过滤,记录废水过滤前后的COD值(过滤前COD值为COD-3,过滤后的COD值为COD-4)。
测量结果2:
测量实施例1:COD-3(mg/L)为61,COD-4(mg/L)为39。
测量实施例2:COD-3(mg/L)为60,COD-4(mg/L)为34。
测量实施例3:COD-3(mg/L)为59,COD-4(mg/L)为26。
测量实施例4:COD-3(mg/L)为58,COD-4(mg/L)为32。
测量实施例5:COD-3(mg/L)为59,COD-4(mg/L)为41。
测量实施例6:COD-3(mg/L)为60,COD-4(mg/L)为35。
测量实施例7:COD-3(mg/L)为59,COD-4(mg/L)为36。
测量实施例8:COD-3(mg/L)为61,COD-4(mg/L)为30。
测量实施例9:COD-3(mg/L)为60,COD-4(mg/L)为28。
测量实施例10:COD-3(mg/L)为58,COD-4(mg/L)为34。
测量实施例11:COD-3(mg/L)为62,COD-4(mg/L)为32。
测量实施例12:COD-3(mg/L)为61,COD-4(mg/L)为27。
测量对比例1:COD-3(mg/L)为60,COD-4(mg/L)为42。
结论:结合测量结果1和测量结果2,根据COD-1、COD-2、COD-3、COD-4的对比可知,经过再生后的活性炭介质,测量实施例8~12的再生效果相较于测量实施例1~7以及测量对比例1具有明显的优势,说明本发明中填充的膨胀石墨以及纤维素纤维有利于本发明的活性炭的再生,可以提高再生液对活性炭的再生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5)

1.一种印染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收集废水并进行预处理;
所述预处理依次包括生化处理、活性炭处理、树脂软化处理、超滤过滤处理;
所述活性炭处理采用具有活性炭介质的活性炭过滤器进行处理,所述活性炭介质包括至少2个的过滤层,所述过滤层包括无纺布框架层、活性炭过滤层;所述无纺布框架层包覆所述活性炭过滤层;所述活性炭过滤层包括活性炭颗粒、纤维;
所述过滤层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平行的凹凸纹;相邻过滤层之间相对的侧面上的凹凸纹交错设置;
所述凹凸纹包括多个凸起部和设置于相邻凸起部之间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内填充有帚化率为35~50%的纤维素纤维和膨胀石墨,纤维素纤维和膨胀石墨的质量比为3~6∶1;
S2:将预处理后的废水依次用RO膜系统和纳滤体系进行分盐浓缩处理,得到富含硫酸钠的浓盐水A和富含氯化钠的浓盐水B;
S3:将浓盐水A进行冷冻结晶得到高纯度芒硝,并且剩余母液再循环至纳滤体系中进行浓缩,浓缩后再进行冷冻结晶得到高纯度芒硝;浓盐水B进行蒸发结晶后进行固废处理;
所述过滤层内的活性炭含量沿过滤层的厚度方向自过滤层进液侧向出液侧梯度升高,靠近活性炭过滤器进液端的过滤层中的活性炭含量低于靠近活性炭过滤器出液端且与靠近活性炭过滤器进液端的过滤层相邻的过滤层中的活性炭的含量;
靠近活性炭过滤器进液端的过滤层距离其出液面的1/3过滤层厚度的区域内的活性炭含量为T1,靠近活性炭过滤器出液端并且与靠近活性炭过滤器进液端的过滤层相邻的过滤层距离其进液面的1/3过滤层厚度的区域内的活性炭含量为T2,T1>T2
所述过滤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纤维、活性炭颗粒和粘结剂在水中混合均匀,得到浆料;
S2:将浆料铺设到无纺布框架上,无纺布框架背离浆料的一侧进行真空抽吸,并在浆料上再铺设一层无纺布框架;
其中,所述无纺布框架铺设于平整的网格上或者具有凹凸纹理的不平整网格上;
S3:待真空抽吸定型后,烘干后即可得到过滤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RO膜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反渗透装置、第二反渗透装置和第三反渗透装置;所述第一反渗透装置将预处理后的废水处理成75%预处理废水体积的第一淡水和25%预处理废水体积的第一浓水;
所述纳滤体系包括第一高压纳滤装置和第二高压纳滤装置;所述第一高压纳滤装置将经过RO膜系统处理后的废水处理成等质量的用于蒸发结晶浓盐水B和浓盐水C;所述第二高压纳滤装置将浓盐水C处理成等质量的用于第二反渗透装置处理的反渗透回用液和用于冷冻结晶回收芒硝的浓盐水A;
所述第二反渗透装置将来自纳滤体系的反渗透回用液和第一浓水处理成65%的反渗透回用液和第一浓水总体积的第二淡水和第二浓水;所述第三反渗透装置将第二浓水处理成等质量的第三淡水和用于供给纳滤体系处理的废水;
第一淡水、第二淡水和第三淡水合并后成为回用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内设置有金属架体,所述纤维素纤维和膨胀石墨填充于金属架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过滤层内的纤维选自纤维素纤维、聚烯烃纤维、聚酰胺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且纤维直径为100~8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内的纤维素纤维的纤维直径为50~100μm。
CN202311517178.9A 2023-11-15 2023-11-15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 Active CN1172289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17178.9A CN117228906B (zh) 2023-11-15 2023-11-15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17178.9A CN117228906B (zh) 2023-11-15 2023-11-15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28906A CN117228906A (zh) 2023-12-15
CN117228906B true CN117228906B (zh) 2024-02-20

Family

ID=89095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17178.9A Active CN117228906B (zh) 2023-11-15 2023-11-15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28906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3008321A1 (en) * 1991-10-17 1993-04-29 W.L. Gore & Associates, Inc. Continuous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fibers
JPH07269902A (ja) * 1994-03-30 1995-10-20 Nippon Tekunisu:Kk エアコンディショナーのエアフィルター
CN204107118U (zh) * 2014-09-30 2015-01-21 浙江艾波特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活性炭滤芯
CN105948362A (zh) * 2016-06-24 2016-09-21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煤化工ro浓盐水处理工艺
CN110734178A (zh) * 2018-07-18 2020-01-31 宝武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焦化废水膜浓缩分盐零排放处理系统和方法
CN210915612U (zh) * 2019-07-11 2020-07-03 青岛海尔施特劳斯水设备有限公司 复合滤芯及净水系统
CN111744272A (zh) * 2020-07-28 2020-10-09 杭州科百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炭滤芯和其制备方法
CN211864040U (zh) * 2020-03-24 2020-11-06 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层过滤瓶及固液分离过滤装置
CN217265278U (zh) * 2022-02-15 2022-08-23 开源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印染废水的零排放净化系统
DE202022105120U1 (de) * 2022-09-10 2022-09-22 Nagarajan Madhu Gurunathan System zur Behandlung von salzhaltigen Abwässern
CN115974328A (zh) * 2023-01-06 2023-04-18 江苏京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钢铁行业生产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以及处理工艺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3008321A1 (en) * 1991-10-17 1993-04-29 W.L. Gore & Associates, Inc. Continuous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fibers
JPH07269902A (ja) * 1994-03-30 1995-10-20 Nippon Tekunisu:Kk エアコンディショナーのエアフィルター
CN204107118U (zh) * 2014-09-30 2015-01-21 浙江艾波特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活性炭滤芯
CN105948362A (zh) * 2016-06-24 2016-09-21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煤化工ro浓盐水处理工艺
CN110734178A (zh) * 2018-07-18 2020-01-31 宝武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焦化废水膜浓缩分盐零排放处理系统和方法
CN210915612U (zh) * 2019-07-11 2020-07-03 青岛海尔施特劳斯水设备有限公司 复合滤芯及净水系统
CN211864040U (zh) * 2020-03-24 2020-11-06 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层过滤瓶及固液分离过滤装置
CN111744272A (zh) * 2020-07-28 2020-10-09 杭州科百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炭滤芯和其制备方法
CN217265278U (zh) * 2022-02-15 2022-08-23 开源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印染废水的零排放净化系统
DE202022105120U1 (de) * 2022-09-10 2022-09-22 Nagarajan Madhu Gurunathan System zur Behandlung von salzhaltigen Abwässern
CN115974328A (zh) * 2023-01-06 2023-04-18 江苏京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钢铁行业生产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以及处理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28906A (zh) 2023-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Yin et al. Ultra-fine electrospun nanofibrous membranes for multicomponent wastewater treatment: Filtration and adsorption
JP7108622B2 (ja) 超純水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
Chiu et al. Fabrication of electrospun polyacrylonitrile ion-exchange membranes for application in lysozym.
Zhu et al. Fabrication of composite membrane with adsorption propert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removal of endocrine disrupting compounds during filtration process
JP6697205B2 (ja) キレート精密ろ過膜の製造方法、再生方法及び応用
CN106311165A (zh) 用于吸附分离重金属离子的壳聚糖纳米纤维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186458B (zh) 一种用于难降解反渗透浓水的零排放处理方法及专用处理系统
US11377362B2 (en) Lithium production with volatile acid
CN117228906B (zh)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
CN114225720B (zh) 一种具有提锂功能的定向导液复合膜、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4887486A (zh) 一种基于甘露醇的聚酯疏松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299578A (zh) 一种正渗透废水回用的方法
Basiri et al. Recycling of direct dyes wastewater by nylon-6 nanofibrous membrane
CN216737936U (zh) 一种用于盐碱水的高效回收处理装置
WO2020052679A1 (en) Gravity-driven chitosan-enhanced melamine sponge for stable ultrafast filtration
DE102007003410B4 (de) Ionenaustausch-Filterpatrone aus modifizierten Naturfasergarnen zur Entfernung von Partikeln, Schwermetallen und Härtebildnern in der Wasseraufbreitung und deren Herstellung
Xin et al. Highly permeable nanofibrous polyamide membranes for multi-component wastewater treatment: Exploration of multiple separation mechanism
RU192457U1 (ru) Фильтровальный материал
CN114259872A (zh) 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KR20090119074A (ko) Acf를 포함하는 망사 시트,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구비한 나권형 필터 카트리지
CN112076633A (zh) 一种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77946A (zh) 焦化废水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JP2002146636A (ja) 天然セルロース繊維綿を前駆体とする活性炭素繊維綿
CN105198128B (zh) 一种节水型反渗透纯水生产方法
CN220142819U (zh) 一种用于电厂水处理的活性炭过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