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20780B - 用于对有源线缆的通信模式进行切换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对有源线缆的通信模式进行切换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20780B
CN117220780B CN202311288524.0A CN202311288524A CN117220780B CN 117220780 B CN117220780 B CN 117220780B CN 202311288524 A CN202311288524 A CN 202311288524A CN 117220780 B CN117220780 B CN 1172207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multiplexer
conversion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8852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20780A (zh
Inventor
曹蔚然
李德振
王群泽
周新亮
李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pro Technologies Wu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pro Technologies Wu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pro Technologies Wu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pro Technologies Wu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8852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207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20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207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207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207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披露公开了一种用于对有源线缆的通信模式进行切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响应于芯片正常工作,通过芯片解析CC管脚上的链路信息,以生成发送控制信号,基于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光电转换电路从默认通信模式切换成备用通信模式或从备用通信模式切换成默认通信模式;以及响应于芯片异常,判断光电转换电路是否检测到端接匹配,若是,则控制光电转换电路切换成默认通信模式。通过本披露提供的技术方案,有源线缆能够通过多路选择器选择不同的光纤连通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来导通不同信号的传输通道,从而适配当前使用场景下的信号传输需求,实现了基于Type-C接口的有源光缆USB和/或DP的数据的全功能切换,灵活性好、适配性强。

Description

用于对有源线缆的通信模式进行切换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披露一般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披露涉及一种用于对有源线缆的通信模式进行切换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有源光缆(AOC,Active Optical Cable)又称为主动式光纤缆线,其与传统的通信铜缆相比拥有许多显著的优势,例如其在系统链路上的传输功率更低,重量更轻,体积更小,且有源光缆的弯折半径比铜缆做得更小,传输距离更远,产品传输性能的误码率也更优。
USB Type-C是一种USB接口外形标准,其是一种既可以应用于主设备,又可以应用于外部设备的接口类型。USB Type-C协议支持功能扩展进入交替模式Alternate Mode,USBType-C上的4对TX/RX差分高速数据线能够扩展成承载DP信号的信号通路,作为高清视频信号通道。鉴于Type-C接口支持正反盲插的特点,导致作为Type-C从设备的外部设备必须要能判断出其连接到Type-C主设备的连线是否有反插,并作出相应的通道倒换的动作,以保证上述4对TX/RX差分高速数据线的信号在合路之后的正确性。USB Type-C还提供了2对USBD+/D-差分信号线,用于承载USB2.0的传输信号。
鉴于Type-C接口更加灵活的扩展性能,并且随着USB传输标准升级所带来的USB传输标准速率提升,现有的通信场景也对线缆的信号传输模式的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要求有源线缆支持多种信号传输模式,例如仅仅传输DP信号的DP Only模式、兼容USB信号和DP信号的USB 2.0+DP模式和USB3.0/3.1+DP模式。
有鉴于此,亟需提供一种用于对有源线缆的通信模式进行切换的方法,以便解决现有线缆功能单一的问题,能够自动识别当前场景以自如实现DP和/或USB的数据全功能切换,灵活适配各类使用场景以提供不同的信号传输模式。
发明内容
为了至少解决如上所提到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本披露在多个方面中提出了用于对有源线缆的通信模式进行切换的方法。
本披露提供一种用于对有源线缆的通信模式进行切换的方法,其中有源线缆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设置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线缆、多路选择器、芯片和光电转换电路,其中线缆包括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多路选择器通过光电转换电路与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连接,芯片的连接第一连接器和/或第二连接器的CC管脚,用于解析CC管脚上的链路信息来生成发送控制信号,多路选择器用于根据发送控制信号从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中选择其一作为有效通道;该方法包括:响应于芯片正常工作,通过芯片解析CC管脚上的链路信息,以生成发送控制信号,基于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光电转换电路从默认通信模式切换成备用通信模式或从备用通信模式切换成默认通信模式;以及响应于芯片异常,判断光电转换电路是否检测到端接匹配,若是,则控制光电转换电路切换成默认通信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在默认通信模式下,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一光纤作为有效通道,在备用通信模式下,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二光纤作为有效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光电转换电路从默认通信模式切换成备用通信模式,控制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二光纤作为有效通道,以将从第一连接器的光发送器处获取的信号发送至第二连接器;以及响应于光电转换电路从备用通信模式切换成默认通信模式,控制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一光纤作为有效通道,以将从第二连接器处获取的信号发送至第一连接器的光接收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光电转换电路接收到从第二连接器传输至第一连接器的指示检测到端接匹配的信号,控制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一光纤作为有效通道;以及响应于光电转换电路未接收到从第二连接器传输至第一连接器的指示检测到端接匹配的信号,控制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二光纤作为有效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线缆还包括:第三光纤、第四光纤和第五光纤,其中第三光纤、第四光纤和第五光纤设置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用于传输高速信号,其中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默认通信模式,利用第一光纤、第三光纤、第四光纤和第五光纤来传输信号;以及响应于备用通信模式,利用第二光纤、第三光纤、第四光纤和第五光纤来传输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芯片设置在有源线缆的输入端,且芯片的输入端连接第一连接器,多路选择器包括:第一多路选择器和第二多路选择器,其中第一多路选择器设置在有源线缆的输入端,其输出端连接第一连接器,使得第一光纤或第二光纤中的一个与第一连接器连接,第二多路选择器设置在有源线缆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第二连接器,使得第一光纤或第二光纤中的一个与第一连接器连接,其中在基于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光电转换电路从默认通信模式切换成备用通信模式或从备用通信模式切换成默认通信模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将发送控制信号发送至第一多路选择器,以控制第一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一光纤或第二光纤作为有效通道;以及将发送控制信号通过光纤传输至第二多路选择器,以控制第二多路选择器的导通与第一多路选择器的导通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芯片设置在有源线缆的输出端,且芯片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连接器,多路选择器包括:第一多路选择器和第二多路选择器,其中第一多路选择器设置在有源线缆的输入端,其输出端连接第一连接器,使得第一光纤或第二光纤中的一个与第一连接器连接,第二多路选择器设置在有源线缆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第二连接器,使得第一光纤或第二光纤中的一个与第一连接器连接,其中在基于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光电转换电路从默认通信模式切换成备用通信模式或从备用通信模式切换成默认通信模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将发送控制信号发送至第二多路选择器,以控制第二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一光纤或第二光纤作为有效通道;以及将发送控制信号通过光纤传输至第一多路选择器,以控制第一多路选择器的导通与第二多路选择器的导通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光电转换电路包括:第一光电转换电路和第二光电转换电路,第一光电转换电路分别与线缆的一端和第一连接器连接,第二光电转换电路分别与线缆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器连接,其中在基于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光电转换电路从默认通信模式切换成备用通信模式或从备用通信模式切换成默认通信模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控制第一光电转换电路切换通信模式;将发送控制信号通过光纤从第一光电转换电路传输至第二光电转换电路,以控制第二光电转换电路切换通信模式;其中在将发送控制信号通过光纤传输至第二多路选择器中,方法还包括:将发送控制信号经由第二光电转换电路的数据输出引脚传输至第二多路选择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光电转换电路包括:第一光电转换电路和第二光电转换电路,第一光电转换电路分别与线缆的一端和第一连接器连接,第二光电转换电路分别与线缆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器连接,其中在基于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光电转换电路从默认通信模式切换成备用通信模式或从备用通信模式切换成默认通信模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控制第二光电转换电路切换通信模式;将发送控制信号通过光纤从第二光电转换电路传输至第一光电转换电路,以控制第一光电转换电路切换通信模式;其中在将发送控制信号通过光纤传输至第一多路选择器中,方法还包括:将发送控制信号经由第一光电转换电路的数据输出引脚传输至第一多路选择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光电转换电路包括:第一光电转换电路和第二光电转换电路,第一光电转换电路分别与线缆的一端和第一连接器连接,第二光电转换电路分别与线缆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器连接,其中在响应于芯片异常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判断第一光电转换电路是否接收到从第二连接器传输至第一连接器的指示检测到端接匹配的信号;响应于第一光电转换电路接收到从第二连接器传输至第一连接器的指示检测到端接匹配的信号,控制第一光电转换电路切换成默认通信模式;控制第一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一光纤作为有效通道;将接收到从第二连接器传输至第一连接器的指示检测到端接匹配的信号的消息通过光纤传输至第二光电转换电路,以控制第二光电转换电路切换成默认通信模式;以及控制第二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一光纤作为有效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在判断第一光电转换电路是否接收到从第二连接器传输至第一连接器的指示检测到端接匹配的信号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第一光电转换电路未接收到从第二连接器传输至第一连接器的指示检测到端接匹配的信号,控制第一光电转换电路切换成备用通信模式;控制第一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二光纤作为有效通道;将接收到从第二连接器传输至第一连接器的指示检测到端接匹配的信号的消息通过光纤传输至第二光电转换电路,以控制第二光电转换电路切换成备用通信模式;以及控制第二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二光纤作为有效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在控制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一光纤或第二光纤作为有效通道之后,该方法还包括:执行链路训练,以将第一连接器接收到的多媒体信号通过多路选择器选择的有效通道传输至第二连接器。
通过如上所提供的用于对有源线缆的通信模式进行切换的方法,本披露实施例通过多路选择器从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中选择其一作为有效通道,导通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的信号传输通道,从而适配当前使用场景下的信号传输需求。通过多路选择器选择不同的光纤连通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来导通不同信号的传输通道,以此实现基于Type-C接口的有源光缆USB和/或DP的数据的全功能切换。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披露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披露的若干实施方式,并且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示出了本披露一些实施例的有源线缆的示例性结构图;
图2示出了本披露一些实施例的有源线缆的示例性结构图;
图3示出了本披露一些实施例的有源线缆的示例性结构图;
图4示出了本披露一些实施例的有源线缆的示例性结构图;
图5示出了本披露一些实施例的有源线缆的通信模式切换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6示出了本披露一些实施例的有源线缆的通信模式切换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7示出了本披露一些实施例的发送控制信号传输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8示出了本披露一些实施例的通信模式切换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9示出了本披露一些实施例的异常情况下通信模式切换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披露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披露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披露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披露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披露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本披露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披露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定本披露。如在本披露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披露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披露的具体实施方式。
示例性应用场景
USB Type-C提供了4对TX/RX差分高速数据线,能够用于承载DP信号,还提供了2对USBD+/D-差分信号线,用于承载USB2.0的传输信号。由于USB Type-C协议支持功能扩展进入交替模式,且USB3.0/3.1只用到2对TX/RX差分高速数据线作为数据线,无论Type-C处于正插还是反插,都会有2对差分高速数据线是没有被使用,这2对空闲的差分高速数据线则为交替模式下的DP信号的传输提供了硬件支持。
鉴于Type-C接口更加灵活的扩展性能,并且随着USB传输标准升级所带来的USB传输标准速率提升,现有的通信场景也对线缆的信号传输模式的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要求有源线缆支持多种信号传输模式,例如仅仅传输DP信号的DP Only模式、兼容USB信号和DP信号的USB 2.0+DP模式和USB3.0/3.1+DP模式。
示例性应用方案
有鉴于此,本披露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源线缆,其通过多路选择器选择不同的光纤连通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来导通不同信号的传输通道,以此实现基于Type-C接口的有源光缆USB和/或DP的数据的全功能切换。
图1示出了本披露一些实施例的有源线缆100的示例性结构图,如图1所示,该有源线缆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位于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线缆以及多路选择器。其中,第一连接器用于与源端连接,第二连接器用于与设备端连接,有源线缆中的线缆包括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多路选择器一端耦合第一连接器或第二连接器的高速信号引脚,一端耦合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用于从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中选择其一作为有效通道。
基于上述结构,有源线缆在工作时,多路选择器可以从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中选择其一作为有效通道,从而第一连接器的高速信号引脚通过第一光纤或第二光纤中的一个连接至第二连接器的高速信号引脚,形成一条信号传输通道。
作为举例,多路选择器作为电路,需要通过光电转换器与光纤耦合。光电选择器包括例如,VCSEL(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或PD(PIN Photodiode,PIN光电二极管)。多路选择器通过VCSEL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或者通过PD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从而,图1中,左侧的多路选择器通过PD耦合第一光纤,以从第一光纤接收光信号;多路选择器通过VCSEL耦合第二光纤,以通过第二光纤发送光信号。对应地,图1中,右侧的多路选择器通过PD耦合第二光纤,以从第二光纤接收光信号;多路选择器通过VCSEL耦合第一光纤,以通过第一光纤发送光信号。
多路选择器(MUX,Multiplexer)又称为数据选择器或多路开关,其具有多个输入端、一个输出端和控制信号线,用于在多路数据传送过程中,根据需要从多个输入信号中选择一个输出信号。在本实施例中,以图1左侧的多路选择器为例,该多路选择器可以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发送控制信号,从第一光纤所连接的输入端和连接到高速差分信号引脚的输入端中选择其一作为有效输入端,以及可选地,响应于发送控制信号,从连接第二光纤的输出端和高速差分信号线的输出端中选择其一作为有效输出端,使得有效输入端与多路选择器的输出端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上述多路选择器中,具有多路信号的一端称为输入端,但实际上该端既可以用于接收输入至多路选择器的信号,也可以作为多路选择器中信号的输出端。也即是说,上述对于多路选择器中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命名并不会对多路选择器中信号的传输方向造成限制。依然作为举例,图1的多路选择器包括3个端口,分别连接连接器的高速差分信号线(或该信号的驱动电路)、第一光纤与第二光纤。图1的多路选择器有2种工作模式在第一种工作模式,多路选择器将连接连接器的高速差分信号线(或该信号的驱动电路)的端口与连接第二光纤的端口耦合;在第二种工作模式,多路选择器将连接连接器的高速差分信号线(或该信号的驱动电路)的端口与连接第一光纤的端口耦合。虽然在两种工作模式下,多路选择器内信号的传输方向不同,但对于开关电路,只要电路形成连接,电信号可以在两个方向任意传输。从而,多路选择器可以是简单的单刀双置的高速开关电路,基于控制信号而完成通道切换。这使得多路选择器的成本得以极大降低。进一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多路选择器仅在第一光纤、第二光纤与对应的高速差分信号线之间切换通道,而无需改变更多的光纤的传输方式。即使在Type-C标准中,提供了6对差分信号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的多路选择器也仅影响其中1对差分(以及第一光纤与第二光纤),从而多路选择器仅需具有3个端口的单刀双置结构的高速开关电路,这使得多路选择器的成本进一步降低。图1中右侧的多路选择器具有类似的结构,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地,多路选择器与连接器的高速差分信号线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高速差分信号驱动电路的连接。在直接连接时,虽然高速差分信号线包括成对的2根引线,也可将其视作单一的端口,因而上文的连接连接器的高速差分信号线(或该信号的驱动电路)的端口的含义包括连接成对的高速差分信号线的端口,也包括连接高速差分信号驱动电路的端口。类似地,上文的连接光纤的端口也包括连接光电转换器的端口,进而通过光电转换器连接光纤。
进一步地,本披露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有源线缆,其结构如图2所示,图2示出了本披露一些实施例的有源线缆200的示例性结构图。
在结合图2的实施例所示有源线缆中,线缆还包括第三光纤,其耦合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用于传输第一信号,该第一信号可以包括:遵循DP协议的高速串行信号和遵循USB协议的高速串行信号,其中遵循USB协议的高速串行信号遵循USB3X的协议,例如USB3.0或USB3.1。具体地,在DP Only模式下,第三光纤用于承载遵循DP协议的高速串行信号,在USB3.0/3.1+DP模式下,第三光纤用于承载遵循USB协议的高速串行信号,特别地,第三光纤承载USB协议的TX信号(由TX+与TX-构成的高速差分信号)。USB协议的TX信号与DP协议的高速串行信号都是从源端向设备端传输的信号,并且无论在DP Only模式还是USB3.0/3.1+DP模式,与第三光纤连接的、在DP Only模式的上述DP协议的高速串行信号与USB3.0/3.1+DP模式的TX信号,复用连接的相同引脚对,从而第三光纤与连接器的耦合无需通过多路选择器,而是直接与该相同引脚对耦合(其间可存在高速串行信号驱动电路)。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理解,上述第三光纤可以作为一条复用光纤,在DPOnly模式下作为遵循DP协议的高速信号的传输通道之一,在USB3.0/3.1+DP模式下作为遵循USB协议的高速信号的TX传输通道。
由于遵循USB协议的高速信号均需要2对差分信号线来分别传输TX与RX信号,DPOnly模式需要4对差分信号线来完成信号传输(4对DP TX信号)。因此,第三光纤需要与第一光纤或第二光纤配合,以同时支持DP Only模式和USB3.0/3.1+DP模式。其中,第一光纤与第一连接器的光接收器相连,用于传输从第二连接器发送至第一连接器的信号,由于第一连接器用于与源端连接,第二连接器用于与设备端连接,因此第一光纤用于承载遵循USB协议的高速信号(RX)。第二光纤与第一连接器的光发送器相连,用于传输从第一连接器发送至第二连接器的信号,因此第二光纤用于承载遵循DP协议的高速信号。
基于图2示出的有源线缆,当有源线缆识别到指示遵循USB协议的高速信号的发送控制信号时,多路选择器将选择第一光纤作为有效通道,此时第三光纤和第一光纤共同提供遵循USB协议的高速信号通道(TX+RX)。具体地,第三光纤可以复用成USB发送通道(以USB3.0协议为例,该通道为TX),第一光纤可以作为USB接收通道(以USB3.0协议为例,该通道为RX)。
基于图2示出的有源线缆,当有源线缆识别到指示遵循DP协议的高速信号的发送控制信号时,多路选择器将选择第二光纤作为有效通道,此时第三光纤和第二光纤将第一连接器接收到的2路遵循DP协议的高速信号分别传输至第二连接器。具体地,第三光纤可以复用成DP D2通道,第二光纤可以作为DP D3通道。
进一步地,线缆还可以包括第四光纤和第五光纤,其中第四光纤和第五光纤均连接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均用于传输高速信号。
基于这一有源线缆的结构,在DP Only模式下,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二光纤作为有效通道,第二光纤作为DP D3通道,第四光纤作为DP D0通道,第五光纤作为DP D1通道,第三光纤作为DP D2通道,负责第一连接器到第二连接器的遵循DP协议的高速信号的传输,此时有源线缆可以实现最多4路的DP信号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光纤及第五光纤无论USB3.0/3.1+DP或DP Only模式均用于承载遵循DP协议的高速串行信号,因此第四光纤可作为DP D0通道或DP D1通道,相应的第五光纤作为DP D1通道或DP D0通道。在USB3.0/3.1+DP模式下第二光纤不工作,第一光纤作为USB接收(RX)通道,第三光纤作为USB发送(TX)通道,以及第四光纤作为DP D0通道,第五光纤作为DP D1通道。
基于这一有源线缆的结构,在USB3.0/3.1+DP模式下,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一光纤作为有效通道,第一光纤作为USB接收通道,第三光纤作为USB发送通道,负责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的遵循USB协议的高速信号的传输;第四光纤作为DP D0通道,第五光纤作为DP D1通道,负责第一连接器到第二连接器的遵循DP协议的高速信号的传输,此时有源线缆可以实现2路的遵循DP协议和1路遵循USB协议的信号传输。
有源线缆中仅包括两个多路选择器时,有源线缆的结构如图3所示,图3示出了本披露一些实施例的有源线缆300的示例性结构图。如图3所示,多路选择器包括第一多路选择器和第二多路选择器,其中第一多路选择器设置在有源线缆的输入端(源端,Source端),其连接第一连接器的高速信号引脚,第一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一光纤或第二光纤中的一个与第一连接器的该高速信号引脚耦合;第二多路选择器设置在有源线缆的输出端(设备端,Sink端),连接第二连接器的高速信号引脚,第二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一光纤或第二光纤中的一个与第二连接器的该高速信号引脚耦合。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多路选择器与第二多路选择器选择的有效通道一致,具体地,当第一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一光纤作为有效通道时,第二多路选择器也选择第一光纤作为有效通道;当第一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二光纤作为有效通道时,第二多路选择器也选择第二光纤作为有效通道。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前文结合图1至图3的任一实施例中,多路选择器均为二选一多路选择器,可以理解,该多路选择器的输入端的数量为2,输出端数量为1,多路选择器工作时从2个输入端中选择一个作为有效输入端,与输出端相连通,形成有效通道。
前文结合图1至图3的任一实施例的多路选择器需要根据发送控制信号从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中择其一,该发送控制信号需要从第一连接器和/或第二连接器的CC管脚上的链路信息得到。
鉴于此,本披露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有源线缆,其在前文结合图1至图3的任一实施例的有源线缆的基础上增设了芯片,该芯片的输入端连接第一连接器和/或第二连接器的CC管脚,输出端连接多路选择器,以解析CC管脚上的链路信息来生成发送控制信号,并将发送控制信号发送给多路选择器。
有源线缆中芯片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2个。当有源线缆中仅包括1个芯片时,该芯片可以设置在有源线缆的输入端,或者该芯片可以设置有源线缆的输出端。当有源线缆中仅包括2个芯片时,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可以分别设置在有源线缆的输入端和有源线缆的输出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芯片可以直接与多路选择器通信连接,以将生成的发送控制信号发送给多路选择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芯片生成的发送控制信号可以通过其他功能器件转发至多路选择器,例如,通过有源线缆中起光电转换作用的器件来兼顾发送控制信号的转发任务。
图4示出了本披露一些实施例的有源线缆400的示例性结构图,图4示出的有源线缆在前文结合图1至图3的实施例所示有源线缆的基础上还包括:光电转换电路,该光电转换电路的数据输出引脚连接多路选择器,光电转换电路的数据输入引脚连接芯片,使得芯片输出的发送控制信号转发至多路选择器。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光电转换电路可以为光电IC,光电IC的另一些数据输入引脚连接至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高速差分信号引脚,在有源线缆运行时,该光电IC可以从第一连接器接收高速电信号,并将其转换成光信号,以便通过线缆中的光纤传输,并将该光信号再转换成高速电信号后传输给第二连接器,从而提供给设备端。
再进一步地,由于在线缆的两端均需要执行光电转化,因此在第一连接器一侧和第二连接器一侧各设置光电转换电路。示例性地,有源线缆可以包括第一光电转换电路和第二光电转换电路。在图4的例子中,第一光电转换电路通过第二到第五光纤发送信号,以及从第一光纤接收信号。第二光电转换电路通过第二到第五光纤接收信号,以及从第一光纤发送信号。可选地,前文中与多路选择器耦合的光电转换器由光电转换电路提供。
基于前文实施例所描述的有源线缆的可选结构,本披露可以提供一种有源线缆,其包括:第一插头、第二插头、线缆、第一多路选择器以及第二多路选择器。其中,第一插头的连接器用于插接源端,第二插头的连接器用于插接设备端,线缆位于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的连接器之间,具体地,线缆可以包括:如前文任一实施例中描述的第一光纤、第二光纤、第三光纤、第四光纤、第五光纤以及多根导线。进一步地,第一插头的连接器和/或第二插头的连接器可以是遵循USB Type-C标准的连接器。
进一步地,多根导线可以包括:连接第一插头的连接器和第二插头的连接器的CC管脚的CC线,连接VCONN管脚的附加电源输出线,附加电源输出线用于接收电压信号并利用电压信号为芯片进行供电,连接SBU1管脚和连接SBU2管脚的两条附加信号线,连接D+管脚和D-管脚的两条数据传输线,数据传输线用于兼容遵循USB2.0协议的信号,连接GND管脚的地线以及连接VBUS管脚的电源输出线。再进一步地,上述多根导线均为铜线。
该有源线缆中的第一多路选择器耦合第一插头的连接器的第一高速差分信号引脚对,而不耦合第一插头的连接器的其他高速差分信号引脚对,第一多路选择器还耦合第一光纤与第二光纤,而不耦合有源线缆的其他光纤。
该有源线缆中的第二多路选择器耦合第二插头的连接器的第一高速差分信号引脚对,而不耦合第二插头的连接器的其他高速差分信号引脚对,第二多路选择器还耦合第一光纤与第二光纤,而不耦合有源线缆的其他光纤。
以上描述的有源线缆存在两种通信模式,包括:默认通信模式(USB3.0/3.1+DP模式)和备用通信模式(DP Only模式)。在默认通信模式下,第一多路选择器将第一插头的连接器的第一高速差分信号引脚对耦合到第一光纤,以将从第一光纤接收的数据向第一插头的连接器的第一对高速差分信号引脚对传输。与此同时,第二多路选择器将第二插头的连接器的第一对高速差分信号引脚对也耦合到第一光纤,以将从第二插头的连接器的第一对高速差分信号引脚对接收的数据向第一光纤传输。
在备用通信模式下,第一多路选择器将第一插头的连接器的第一高速差分信号引脚对耦合到第二光纤,以将从第一插头的连接器的第一对高速差分信号引脚对接收的数据向第二光纤传输。与此同时,第二多路选择器将第二插头的连接器的第一对高速差分信号引脚对耦合到第二光纤,以将从第二光纤接收的数据向第二插头的连接器的第一对高速差分信号引脚对传输。
无论在上述哪一种通信模式下,第一插头的连接器的第二高速差分信号引脚对与第二插头的连接器的第二高速差分信号引脚对都耦合到第三光纤,第一插头的连接器的第二高速差分信号引脚对仅通过第三光纤向第二插头的连接器的第二高速差分信号引脚对发送数据(在不同通信模式下,第三光纤承载的数据内容不同。在DP Only模式,第三光纤承载DP信号,在USB3.0/3.1+DP模式,第三光纤承载USB TX信号)。第一插头的连接器的第三高速差分信号引脚对与第二插头的连接器的第三高速差分信号引脚对都耦合到第四光纤,第一插头的连接器的第三高速差分信号引脚对仅通过第四光纤向第二插头的连接器的第三高速差分信号引脚对发送数据。第一插头的连接器的第四高速差分信号引脚对与第二插头的连接器的第四高速差分信号引脚对都耦合到第五光纤,第一插头的连接器的第四高速差分信号引脚对仅通过第五光纤向第二插头的连接器的第四高速差分信号引脚对发送数据。前文描述的多根导线在第一插头与第二插头之间传递低速信号与电力。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理解,在默认通信模式下,第一光纤与第三光纤承载一路遵循USB协议的高速信号,第四光纤和第五光纤分别承载一路遵循DP协议的高速信号。在备用通信模式下,第二光纤、第三光纤、第四光纤与第五光纤分别承载一路遵循DP协议的高速信号。
进一步地,前文描述的第一插头或第二插头还包括芯片,该芯片耦合第一插头的连接器的CC管脚或第二插头的连接器的CC管脚,并从中获取数据来识别线缆是否要工作于备用通信模式。具体地,芯片可以对获取数据进行解析,并根据解析结果生成发送控制信号,通过发送控制信号指导多路选择器执行通道选择的动作。
在前文实施例描述的有源线缆中,第一插头还包括第一光电转换电路,第二插头还包括第二光电转换电路,此时可以结合光电转换电路的端接匹配结果和芯片从CC管脚中获取的数据判断有源线缆的工作模式。
示例性地,响应于芯片从第一插头的连接器和第二插头的连接器的CC管脚未识别出线缆要工作于备用通信模式,并且第一光电转换电路和/或第二光电转换电路未识别到端接匹配,确定线缆要工作于备用通信模式;响应于第一光电转换电路和/或第二光电转换电路识别到端接匹配,确定线缆要工作于默认通信模式。
进一步地,第一光电转换电路还包括4个光发射组件及1个光接收组件,第二光电转换电路还包括4个光接收组件及1个光发射组件。基于以上描述的光发射组件和光接收组件的配置,第一光纤连接第二光电转换电路的光发射组件与第一光电转换电路的光接收组件,第二光纤、第三光纤、第四光纤和第五光纤则连接第二光电转换电路的光接收组件与第一光电转换电路的光发送组件。以上五条光纤中信号的传输方向已经在前文实施例中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对多路选择器与光电转换电路的连接关系进行进一步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多路选择器连接第一光电转换电路中的1个光接收组件与1个光发射组件,第二多路选择器连接第二光电转换电路中的1个光发射组件与1个光接收组件,使得在备用通信模式下,第一多路选择器向第一光电转换电路中的光发射组件发送信号,第二多路选择器从第二光电转换电路中的光接收组件接收信号,反之,在默认通信模式下,第一多路选择器从第一光电转换电路中的光接收组件接收信号,第二多路选择器向第二连接器中的光发射组件发送信号。
以上对本披露的各类有源线缆的结构进行了介绍,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有源线缆的功能,下面对该有源线缆的通信模式的切换方法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该有源线缆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设置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线缆、多路选择器、芯片和光电转换电路,其中线缆包括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以上各元件之间的连接结构已经在前文实施例中进行了详尽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图5示出了本披露一些实施例的有源线缆的通信模式切换方法500的示例性流程图,如图5所示,在步骤S501中,判断芯片是否正常工作。若是,则执行步骤S502和步骤S503,若否,则执行步骤S504。芯片异常时,其无法完成链路信息的解析工作或者其解析结果不可靠,这会导致有源线缆无法工作于与当前场景匹配的工作模式,从而对通信造成影响。因此,在使用有源线缆进行工作时,需要先对芯片状态进行判断,确保其正常工作时,方才以其输出的发送控制信号作为工作模式切换的依据。
在步骤S502中,通过芯片解析CC管脚上的链路信息,以生成发送控制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芯片可以耦合至第一连接器的CC管脚和/或第二连接器的CC管脚。进一步地,芯片的数量可以为2,具体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器的第一芯片和设置在第二连接器的第二芯片,其中第一芯片耦合至第一连接器的CC管脚,第二芯片耦合至第二连接器的CC管脚。
在步骤S503中,基于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光电转换电路从默认通信模式切换成备用通信模式或从备用通信模式切换成默认通信模式。进一步地,在步骤S503中,响应于光电转换电路从默认通信模式切换成备用通信模式,则控制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二光纤作为有效通道,以将从第一连接器的光发送器处获取的信号发送至第二连接器;响应于光电转换电路从备用通信模式切换成默认通信模式,控制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一光纤作为有效通道,以将从第二连接器处获取的信号发送至第一连接器的光接收器。
在步骤S504中,判断光电转换电路是否检测到端接匹配。若是,则执行步骤S505,若否,则执行步骤S506。具体地,步骤S504判断光电转换电路是否接收到从第二连接器传输至第一连接器的指示检测到端接匹配的信号,若是,则执行步骤S505,若否,则执行步骤S506。
在步骤S505中,控制光电转换电路切换成默认通信模式。具体地,在步骤S505中,默认通信模式下,控制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一光纤作为有效通道。其中多路选择器可以包括第一多路选择器和/或第二多路选择器,第一多路选择器和第二多路选择器与有源线缆中其他元件的连接结构以及其通道切换的方式已经在前文实施例中进行了详尽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步骤S506中,控制光电转换电路切换成备用通信模式。具体地,在步骤S506中,备用通信模式下,控制多路选择器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二光纤作为有效通道。其中多路选择器可以包括第一多路选择器和/或第二多路选择器,第一多路选择器和第二多路选择器与有源线缆中其他元件的连接结构以及其通道切换的方式已经在前文实施例中进行了详尽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前文结合图5的实施例所采用的有源线缆还可以包括:第三光纤、第四光纤和第五光纤,其中第三光纤、第四光纤和第五光纤设置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用于传输高速信号。基于该有源线缆的结构,本披露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有源线缆的通信模式切换方法。
图6示出了本披露一些实施例的有源线缆的通信模式切换方法600的示例性流程图,如图6所示,在步骤S601中,判断芯片是否正常工作。若是,则执行步骤S602至步骤S605,若否,则执行步骤S606。本实施例的步骤S601与前文实施例中步骤S501的内容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在步骤S602中,通过芯片解析CC管脚上的链路信息,以生成发送控制信号。本实施例的步骤S602与前文实施例中步骤S502的内容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在步骤S603中,基于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光电转换电路从默认通信模式切换成备用通信模式或从备用通信模式切换成默认通信模式。本实施例的步骤S603与前文实施例中步骤S503的内容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在步骤S604中,响应于光电转换电路从默认通信模式切换成备用通信模式,利用第二光纤、第三光纤、第四光纤和第五光纤来传输信号。
在步骤S605中,响应于光电转换电路从备用通信模式切换成默认通信模式,利用第一光纤、第三光纤、第四光纤和第五光纤来传输信号。
在步骤S606中,判断光电转换电路是否检测到端接匹配。若是,则执行步骤S607和步骤S608,若否,则执行步骤S609和步骤S610。需要说明的是,端接匹配指的是检测有源线缆的输入端是否插接至视频源等源端设备和/或有源线缆的输出端是否插接至显示器等终端设备。
在步骤S607中,控制光电转换电路切换成默认通信模式。在默认通信模式下,有源线缆控制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一光纤作为有效通道。
在步骤S608中,利用第一光纤、第三光纤、第四光纤和第五光纤来传输信号。具体地,第一光纤与第三光纤共同用于承载遵循USB协议的高速串行信号,第四光纤与第五光纤共同用于承载遵循DP协议的高速串行信号。
在步骤S609中,控制光电转换电路切换成备用通信模式。在备用通信模式下,有源线缆控制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二光纤作为有效通道。
在步骤S610中,利用第二光纤、第三光纤、第四光纤和第五光纤来传输信号。具体地,第二光纤、第三光纤、第四光纤与第五光纤共同用于承载遵循DP协议的高速串行信号。
在前文结合图5或图6的实施例中,芯片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有源线缆的工作模式由发送控制信号确定,即该发送控制信号需要传输至第一多路选择器和第二多路选择器,以控制第一多路选择器和第二多路选择器执行相应的切换动作。
基于此,图7示出了本披露一些实施例的发送控制信号传输方法700的示例性流程图,可以理解,发送控制信号传输方法是前述步骤S503和步骤S603中的一种具体实现,因此下文结合图7描述的特征可以应用于前文结合图5和图6的实施例中。
在步骤S701中,将发送控制信号发送至第一多路选择器,以控制第一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一光纤或第二光纤作为有效通道。若该发送控制信号指示有源线缆需要切换至默认通信模式下工作,则控制第一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一光纤,反之,若该发送控制信号指示有源线缆需要切换至备用通信模式下工作,则控制第一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二光纤。
在步骤S702中,将发送控制信号通过光纤传输至第二多路选择器,以控制第二多路选择器的导通与第一多路选择器的导通一致。需要说明的是,控制第二多路选择器的导通与第一多路选择器的导通一致指的是第一多路选择器和第二多路选择器选择同一光纤进行信号传输。示例性地,若第一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一光纤作为有效通道,则相应地第二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一光纤作为有效通道,若第一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二光纤作为有效通道,则相应地第二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二光纤作为有效通道。
在结合图7描述的发送控制信号传输方法中,芯片设置在第一连接器一侧,其生成的发送控制信号无需经过光纤即可传输给第一多路选择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芯片还可以设置在第二连接器一侧,此时其生成的发送控制信号需要经光纤传输给第一多路选择器,具体过程如下:将发送控制信号发送至第二多路选择器,以控制第二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一光纤或第二光纤作为有效通道,将发送控制信号通过光纤传输至第一多路选择器,以控制第一多路选择器的导通与第二多路选择器的导通一致。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理解,以上示例性过程是芯片设置在有源线缆不同端时,发送控制信号传输至第一多路选择器和第二多路选择器的不同方式。在实际应用时,若有源线缆仅包括一个芯片,则可以选择其中任一种方式进行发送控制信号的传输。进一步地,若有源线缆包括两个芯片,则发送控制信号无需通过光纤,即可传输至第一多路选择器和第二多路选择器。
进一步地,在本披露的一些实施例中,芯片可以与多路选择器直接通信以直接将发送控制信号传输给多路选择器。在本披露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芯片生成的发送控制信号可以通过其他功能器件转发至多路选择器,例如,有源线缆中的光电转换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电转换电路包括:第一光电转换电路和第二光电转换电路,其中第一光电转换电路分别与线缆的一端和第一连接器连接,第二光电转换电路分别与线缆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器连接。
对应上述有源线缆的结构,本披露的又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模式切换方法,图8示出了本披露一些实施例的通信模式切换方法800的示例性流程图,在此通信模式切换方法中,芯片设置在有源线缆的输入端,即发送控制信号产生在第一连接器处。
如图8所示,在步骤S801中,控制第一光电转换电路切换通信模式。
在步骤S802中,将发送控制信号通过光纤从第一光电转换电路传输至第二光电转换电路,以控制第二光电转换电路切换通信模式。此时,该发送控制信号还经由第二光电转换电路的数据输出引脚传输至第二多路选择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假设芯片设置在有源线缆的输出端,即发送控制信号产生在第二连接器处,则本披露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模式切换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控制第二光电转换电路切换通信模式,将发送控制信号通过光纤从第二光电转换电路传输至第一光电转换电路,以控制第一光电转换电路切换通信模式。此时,该发送控制信号还经由第一光电转换电路的数据输出引脚传输至第一多路选择器。
需要说明的是,前文结合图7或图8的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均是在芯片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用于指示线缆工作模式的信息的传输方法。下面结合图9对芯片异常情况下,工作模式的切换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9示出了本披露一些实施例的异常情况下通信模式切换方法900的示例性流程图,如图9所示,在步骤S901中,判断第一光电转换电路是否接收到指示检测到端接匹配的信号。在本实施例中,该指示检测到端接匹配的信号的传输路径是从第二连接器传输至第一连接器。若是,则执行步骤S902至步骤S905,若否,则执行步骤S906至步骤S909。
在步骤S902中,控制第一光电转换电路切换成默认通信模式。
在步骤S903中,控制第一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一光纤作为有效通道。
在步骤S904中,将接收到从第二连接器传输至第一连接器的指示检测到端接匹配的信号的消息通过光纤传输至第二光电转换电路,以控制第二光电转换电路切换成默认通信模式。
在步骤S905中,控制第二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一光纤作为有效通道。
在步骤S906中,控制第一光电转换电路切换成备用通信模式。
在步骤S907中,控制第一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二光纤作为有效通道。
在步骤S908中,将接收到从第二连接器传输至第一连接器的指示检测到端接匹配的信号的消息通过光纤传输至第二光电转换电路,以控制第二光电转换电路切换成备用通信模式。
在步骤S909中,控制第二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二光纤作为有效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在芯片异常的情况下,有源线缆需要依靠端接匹配的检测信号来判断其工作模式,而端接匹配的检测信号与芯片的所在位置无关,端接匹配的检测信号的传输方向均为由第二连接器传输至第一连接器。
进一步地,在前文结合图5至图9的任一实施例的方法中,在控制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一光纤或第二光纤作为有效通道之后,还可以执行链路训练,以将第一连接器接收到的多媒体信号通过多路选择器选择的有效通道传输至第二连接器。在实际应用时,该多媒体信号可以是通过线缆传输的高速信号。
虽然本文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披露的多个实施例,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这样的实施例只是以示例的方式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偏离本披露思想和精神的情况下想到许多更改、改变和替代的方式。应当理解的是在实践本披露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对本文所描述的本披露实施例的各种替代方案。所附权利要求书旨在限定本披露的保护范围,并因此覆盖这些权利要求范围内的等同或替代方案。

Claims (12)

1.一种用于对有源线缆的通信模式进行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有源线缆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的线缆、多路选择器、芯片和光电转换电路,
其中所述线缆包括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所述多路选择器通过所述光电转换电路与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连接,所述芯片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器的CC管脚,用于解析所述CC管脚上的链路信息来生成发送控制信号,所述多路选择器用于根据所述发送控制信号从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中选择其一作为有效通道;
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所述芯片正常工作,通过芯片解析CC管脚上的链路信息,以生成发送控制信号,基于所述发送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光电转换电路从默认通信模式切换成备用通信模式或从备用通信模式切换成默认通信模式;以及
响应于所述芯片异常,判断所述光电转换电路是否检测到端接匹配,若是,则控制所述光电转换电路切换成默认通信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默认通信模式下,所述多路选择器选择所述第一光纤作为有效通道,在所述备用通信模式下,所述多路选择器选择第二光纤作为有效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光电转换电路从默认通信模式切换成备用通信模式,控制所述多路选择器选择所述第二光纤作为有效通道,以将从第一连接器的光发送器处获取的信号发送至第二连接器;以及
响应于所述光电转换电路从备用通信模式切换成默认通信模式,控制所述多路选择器选择所述第一光纤作为有效通道,以将从第二连接器处获取的信号发送至第一连接器的光接收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光电转换电路接收到从第二连接器传输至第一连接器的指示检测到端接匹配的信号,控制所述多路选择器选择所述第一光纤作为有效通道;以及
响应于所述光电转换电路未接收到从第二连接器传输至第一连接器的指示检测到端接匹配的信号,控制所述多路选择器选择所述第二光纤作为有效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线缆还包括:第三光纤、第四光纤和第五光纤,其中第三光纤、第四光纤和第五光纤设置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用于传输高速信号,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默认通信模式,利用所述第一光纤、所述第三光纤、所述第四光纤和所述第五光纤来传输信号;以及
响应于所述备用通信模式,利用所述第二光纤、所述第三光纤、所述第四光纤和所述第五光纤来传输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芯片设置在所述有源线缆的输入端,且所述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所述多路选择器包括:第一多路选择器和第二多路选择器,其中所述第一多路选择器设置在所述有源线缆的输入端,其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使得所述第一光纤或所述第二光纤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所述第二多路选择器设置在所述有源线缆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使得所述第一光纤或所述第二光纤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
其中在基于所述发送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光电转换电路从默认通信模式切换成备用通信模式或从备用通信模式切换成默认通信模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发送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多路选择器,以控制所述第一多路选择器选择所述第一光纤或所述第二光纤作为有效通道;以及
将所述发送控制信号通过光纤传输至所述第二多路选择器,以控制所述第二多路选择器的导通与所述第一多路选择器的导通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芯片设置在所述有源线缆的输出端,且所述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所述多路选择器包括:第一多路选择器和第二多路选择器,其中所述第一多路选择器设置在所述有源线缆的输入端,其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使得所述第一光纤或所述第二光纤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所述第二多路选择器设置在所述有源线缆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使得所述第一光纤或所述第二光纤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
其中在基于所述发送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光电转换电路从默认通信模式切换成备用通信模式或从备用通信模式切换成默认通信模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发送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多路选择器,以控制所述第二多路选择器选择所述第一光纤或所述第二光纤作为有效通道;以及
将所述发送控制信号通过光纤传输至所述第一多路选择器,以控制所述第一多路选择器的导通与所述第二多路选择器的导通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光电转换电路包括:第一光电转换电路和第二光电转换电路,所述第一光电转换电路分别与所述线缆的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转换电路分别与所述线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
其中在基于所述发送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光电转换电路从默认通信模式切换成备用通信模式或从备用通信模式切换成默认通信模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光电转换电路切换通信模式;
将所述发送控制信号通过光纤从所述第一光电转换电路传输至所述第二光电转换电路,以控制所述第二光电转换电路切换通信模式;
其中在将所述发送控制信号通过光纤传输至所述第二多路选择器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发送控制信号经由所述第二光电转换电路的数据输出引脚传输至所述第二多路选择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光电转换电路包括:第一光电转换电路和第二光电转换电路,所述第一光电转换电路分别与所述线缆的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转换电路分别与所述线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
其中在基于所述发送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光电转换电路从默认通信模式切换成备用通信模式或从备用通信模式切换成默认通信模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光电转换电路切换通信模式;
将所述发送控制信号通过光纤从所述第二光电转换电路传输至所述第一光电转换电路,以控制所述第一光电转换电路切换通信模式;
其中在将所述发送控制信号通过光纤传输至所述第一多路选择器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发送控制信号经由所述第一光电转换电路的数据输出引脚传输至所述第一多路选择器。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光电转换电路包括:第一光电转换电路和第二光电转换电路,所述第一光电转换电路分别与所述线缆的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转换电路分别与所述线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其中在响应于所述芯片异常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光电转换电路是否接收到从第二连接器传输至第一连接器的指示检测到端接匹配的信号;
响应于所述第一光电转换电路接收到从第二连接器传输至第一连接器的指示检测到端接匹配的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光电转换电路切换成默认通信模式;
控制所述第一多路选择器选择所述第一光纤作为有效通道;
将接收到从第二连接器传输至第一连接器的指示检测到端接匹配的信号的消息通过光纤传输至所述第二光电转换电路,以控制所述第二光电转换电路切换成默认通信模式;以及
控制所述第二多路选择器选择所述第一光纤作为有效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判断所述第一光电转换电路是否接收到从第二连接器传输至第一连接器的指示检测到端接匹配的信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光电转换电路未接收到从第二连接器传输至第一连接器的指示检测到端接匹配的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光电转换电路切换成备用通信模式;
控制所述第一多路选择器选择所述第二光纤作为有效通道;
将接收到从第二连接器传输至第一连接器的指示检测到端接匹配的信号的消息通过光纤传输至所述第二光电转换电路,以控制所述第二光电转换电路切换成备用通信模式;以及
控制所述第二多路选择器选择所述第二光纤作为有效通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控制所述多路选择器选择所述第一光纤或所述第二光纤作为有效通道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执行链路训练,以将所述第一连接器接收到的多媒体信号通过所述多路选择器选择的有效通道传输至所述第二连接器。
CN202311288524.0A 2023-09-28 2023-09-28 用于对有源线缆的通信模式进行切换的方法 Active CN1172207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88524.0A CN117220780B (zh) 2023-09-28 2023-09-28 用于对有源线缆的通信模式进行切换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88524.0A CN117220780B (zh) 2023-09-28 2023-09-28 用于对有源线缆的通信模式进行切换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20780A CN117220780A (zh) 2023-12-12
CN117220780B true CN117220780B (zh) 2024-02-09

Family

ID=89046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88524.0A Active CN117220780B (zh) 2023-09-28 2023-09-28 用于对有源线缆的通信模式进行切换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2078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0534A (zh) * 2014-05-22 2014-09-03 长芯盛(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usb3.0有源光缆结构
WO2019022401A1 (ko) * 2017-07-25 2019-01-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시분할 방식을 채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샘플링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14513254A (zh) * 2021-12-31 2022-05-17 飞昂创新科技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可动态改变传输方向的高速光电传输系统及线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5391B (zh) * 2020-10-29 2022-05-21 創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Usb裝置、usb纜線及其usb中繼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0534A (zh) * 2014-05-22 2014-09-03 长芯盛(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usb3.0有源光缆结构
WO2019022401A1 (ko) * 2017-07-25 2019-01-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시분할 방식을 채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샘플링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14513254A (zh) * 2021-12-31 2022-05-17 飞昂创新科技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可动态改变传输方向的高速光电传输系统及线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20780A (zh) 2023-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103916A1 (en) Optical splitter
CN111522768A (zh) USB Type-C有源线缆
CN107301148A (zh) USB Type‑C接口转换模块、系统及连接方法
US20230216588A1 (en) Dynamically-Switchable Optical Cable
EP0533167A2 (en)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transmission line switching system
US20230119332A1 (en) Usb connector for fiber optic cable and related usb extender
CN117336639B (zh) 信号传输方法和设备,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7220780B (zh) 用于对有源线缆的通信模式进行切换的方法
US20130148984A1 (en) Modular device for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module
CN117170053A (zh) 有源线缆
CN221148986U (zh) 有源线缆
CN114184984B (zh) 一种有源线缆
US20060209679A1 (en) Transceiver, optical transmitter, port-based switching method,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US9910805B2 (en) Patch panel and distribution amplifier with configurable input/output module
JP3889735B2 (ja) 光通信用媒体変換器の電力供給装置及び電力供給方法
CN114185827B (zh) 一种有源线缆
CN111953419B (zh) 光模块
CN212278347U (zh) 视频传输卡和视频处理设备
US11115121B2 (en) Power amplifier system with an internal optical communication link
CN210899197U (zh) 单线双向通讯电路
CN218103178U (zh) 一种支持dp2.0的usb4.0光电混合缆
CN114597706B (zh) Hdmi线缆组件及信号传输方法
US20230061937A1 (en) Adaptive module port and circuitry
CN111208770B (zh) 一种信号采集与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JP3489481B2 (ja) データ通信装置、データ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記憶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