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13102A - 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回收工艺及其在线路板制造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回收工艺及其在线路板制造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13102A
CN117213102A CN202310997895.XA CN202310997895A CN117213102A CN 117213102 A CN117213102 A CN 117213102A CN 202310997895 A CN202310997895 A CN 202310997895A CN 117213102 A CN117213102 A CN 1172131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ipe
flow
cavity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9789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13102B (zh
Inventor
叶水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eh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eh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eh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eh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9789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131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131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131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131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131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能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热能回收装置、回收工艺及其在线路板制造中的应用,包括热泵机体与外附吸热箱,热泵机体内底部开设有管路腔,热泵机体内顶部开设有热回收腔,管路腔与热回收腔之间设置有中置隔板,中置隔板顶端设置有热能回收筒;管路腔内部由一侧依次设置有气流合并箱、电控箱、供给暂存组件、压缩机、冷凝器及热能利用输出口;外附吸热箱内部设置有循环吸热机构。本发明通过设置外附吸热箱附着在产生热能的线路板生产设备散热处,利用其无动力自循环的吸热方式,将生产设备产生的热量通过双通道传输管传输至热能机体,实现热能的高效吸收、传递与回收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回收工艺及其在线路板制造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能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回收工艺及其在线路板制造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线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是一种用于连接和支持电子元件的电路板。它通常由一种绝缘性的基板上覆盖有一层或多层导电层组成,用于连接各种电子元件,如集成电路、电阻、电容和电感等,从而构成电子电路。
线路板制造是将设计好的电路图转化为实际线路板的过程,通常涉及多个生产环节和工艺步骤。线路板制造车间是专门用于生产线路板的工作区域,其中包含各种设备和设施,以满足线路板的制造需求。线路板生产制造设备在执行生产制造过程中,会因自身功率原因产生大量热能。
线路板制造车间和制造设备面临的发热问题可能会导致以下影响:1、温度升高:制造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数量的热量,如果车间的散热不良或设备密度较高,可能导致车间温度升高,影响工作环境舒适性和员工的工作效率。2、能耗增加:发热会导致制造设备的能耗增加,因为一部分电能被转化为热能而没有有效利用。3、设备性能下降: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制造设备的性能下降,甚至造成设备故障或提前损耗。
为解决或利用线路板制造车间和设备的发热问题,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1)对制造设备进行有效的散热设计,增加散热器的数量和面积,合理布局设备,改善通风条件,以提高散热效率,降低车间温度。2)热能回收:利用热交换器、热泵等热能回收技术,将制造设备产生的热能回收并转化为其他有用的形式,例如供暖或热水。3)高效设备选用:选择低功耗、高效率的设备,减少能量转化为热能的损失,降低发热量。
然而,目前的线路板生产制造设备的热能解决与回收利用方案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待改进之处,包括成本问题,一些高效的热能回收技术和散热优化设备的成本较高,可能增加了制造车间的投资成本。现有的热能回收技术效率较低,或在特定条件下才适用,不能满足所有制造车间的需求。并且现有热能回收过程中,热能回收虽然可以减少能源消耗,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可能带来其他能源消耗,如电力驱动的室温控制系统、风扇主动散热等。因此,亟需更加完善且功率更低、且覆盖面相对较大的热能回收方案,提高线路板制造热能利用效果。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回收工艺及其在线路板制造中的应用。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包括热泵机体与外附吸热箱,热泵机体内底部开设有管路腔,热泵机体内顶部开设有热回收腔,管路腔与热回收腔之间设置有中置隔板,中置隔板顶端设置有热能回收筒;管路腔内部由一侧依次设置有气流合并箱、电控箱、供给暂存组件、压缩机、冷凝器及热能利用输出口;外附吸热箱内部设置有循环吸热机构,外附吸热箱与气流合并箱之间通过若干首尾连接的双通道传输管保持连通,双通道传输管靠近热泵机体的一侧套设有防护软套,双通道传输管靠近外附吸热箱的一侧套设有保温套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利用气流合并箱连接多个双通道传输管,再利用双通道传输管连接对应的外附吸热箱,在通过气流合并箱自身的气流合并功能,将多个外附吸热箱传递而来的热能统一供给至热泵机体中的热能回收筒中进行热能回收,气流合并箱靠近外附吸热箱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等距排列呈矩形分布的通气接口,通气接口圆心位置开设有双通道输入槽,通气接口外侧设置有外螺纹连接柱,外螺纹连接柱圆周外侧套设有密封盖;气流合并箱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热流合并管与冷流合并管,热流合并管与所有双通道输入槽中的其中一个通道之间设置有热流连接管,冷流合并管与所有双通道输入槽中的另一个通道之间设置有冷流连接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利用热能回收筒对外附吸热箱传递的热能进行换热回收,即将交换后的热能传递至螺旋交换管再通过回收输出口传递至压缩机实现热能回收利用,最终达到线路板制造车间产生热能的回收利用,热能回收筒包括设置在中置隔板顶端的底座,底座顶端设置有外筒体,外筒体内部圆心位置设置有内筒体,内筒体圆周外侧套设有螺旋交换管,螺旋交换管两端分别设有回收输入口与回收输出口,外筒体为密封结构且两端底部分别设置有冷流输出口与热流输送口,回收输入口与冷流输出口位于同侧,回收输出口与热流输送口位于同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后续热能回收的效率与质量,而冷流则返回值冷流暂存罐,再次返回外附吸热箱,并不断进行热冷循环流动,源源不断的吸收线路板制造热能,供给暂存组件包括热流暂存罐与冷流暂存罐,热流暂存罐与热流合并管保持连通,冷流暂存罐与冷流合并管保持连接,且热流暂存罐与热流合并管之间、冷流暂存罐与冷流合并管之间均设置有增压气泵;热流暂存罐顶端设置有拉瓦尔管,拉瓦尔管顶端设置有涡流管,涡流管的热源输出端设置有热流输出管,涡流管的冷源输出端设置有冷流返回管,冷流暂存罐顶端设置有冷流回流管,且冷流返回管与冷流回流管保持连通;热流输出管与热流输送口之间保持连通,冷流回流管与冷流输出口之间保持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热泵机体能够利用蒸发管及蒸发导热板等结构实现空气中热量的吸收利用,使得热泵机体具备双模式作业模型,在对外附吸热箱进行热能回收的过程中,对环境中热量进行吸收利用,进而最大程度保证线路板制造车间内的温度稳定,热回收腔内部正面与背面均设置有蒸发导热板,蒸发导热板两侧均开设有若干等距排列的流通孔,蒸发导热板为中空结构且内部穿插设置有若干等距排列的蒸发管,蒸发管为U型结构,蒸发导热板远离气流合并箱的一侧设置有输送通管与回流通管,输送通管与蒸发管的输入端保持连通,回流通管与蒸发管的输出端保持连通,热泵机体顶端设置有排风扇;回流通管底端与压缩机之间设置有蒸发回流管,输送通管底端与冷凝器之间设置有蒸发输送管,且蒸发输送管上设置有膨胀阀;回收输入口一端与蒸发输送管之间保持连通,回收输出口与蒸发回流管之间保持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利用气化腔与液化腔中气体与液体的循环传递,实现生产设备热量的吸收、传递及交换,再将吸收的热能经过双通道传输管向热泵机体进行传输,循环吸热机构包括设置在外附吸热箱内部的气化腔与液化腔,气化腔顶部与液化腔顶部之间设置有热气传递管,液化腔底端设置有缓冲腔,缓冲腔与气化腔底部之间设置有多个冷液回流管,气化腔两侧与液化腔两侧之间分别设置有侧滑动横条,气化腔底端与缓冲腔底端之间设置有内螺纹滑块;气化腔内部设置有多个等距排列的扩面板,液化腔内部设置有S型换热管,S型换热管两端分别设置有热流终端输出口与冷流终端输入口,冷液回流管内部开设有特斯拉阀通道;气化腔外侧设置有多个等距排列的吸热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将外附吸热箱通过真空吸盘固定在线路板生产设备外侧,再利用调距手柄与螺纹杆的作用将循环吸热机构移动至紧贴设备的位置,最大程度吸收设备产生热量,外附吸热箱四角均设置有固定支脚,固定支脚内部开设有调位滑槽,调位滑槽内部设置有真空吸盘,外附吸热箱四周均设置有防泄侧边条;外附吸热箱两内侧壁均设置有与侧滑动横条相配合的内限位滑轨,外附吸热箱内底部设置有与内螺纹滑块相配合的螺纹杆,且螺纹杆贯穿至外附吸热箱外侧连接有调距手柄;外附吸热箱顶端中间位置设置有双通道输出端头,双通道输出端头内部设置有两个通道且分别与热流终端输出口与冷流终端输入口保持连通,双通道输出端头圆周外侧设置有套筒限位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能够通过双通道实现冷热分流,并利用管体两端的连接结构,实现不同管体之间的首尾自连接,即利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管道的搭建,双通道传输管包括管体,管体两端均设置有安装端头,其中一个安装端头端面设置有外螺纹接管,且安装端头内部开设有密封连接槽,另一个安装端头端面开设有限位卡槽,且安装端头内部设置有与密封连接槽相配合的密封凸块,限位卡槽内部设置有与外螺纹接管相配合的内螺纹套管,管体内部开设有传输双通道。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热能回收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热泵机体放置于线路板生产车间中;
S2、将外附吸热箱装配在生产车间中的生产设备机体散热处;
S3、规划管道布局,利用拼装方式依次安装双通道传输管,将外附吸热箱连接至热泵机体的气流合并箱;
S4、调节外附吸热箱内循环吸热机构位置,使其紧贴生产设备机体的外表面,利用气液循环导热方式实现热量吸收与传递;
S5、双通道传输管内部双通道实现冷热气体循环传输,向外附吸热箱供给冷气,并将热气返回至热泵机体;
S6、热泵机体将热气合并后传输至热能回收筒,利用热泵机体自身循环的热交换机制实现热能回收,实现热能回收利用。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在线路板制造中的应用,该热能回收装置或热能回收工艺应用于线路板制造的生产车间中,将外附吸热箱设置在生产设备的散热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外附吸热箱,将其附着在产生热能的线路板生产设备散热处,利用其无动力自循环的吸热方式,将生产设备产生的热量通过双通道传输管传输至热能机体,实现热能的高效吸收、传递与回收利用,从而有效地回收线路板生产设备产生的热能,将其转化为可用的热能资源,最大程度的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能源浪费,节约能源成本;同时,通过回收利用产生的热量,减少了热能的排放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和其他污染物的产生,提升生产过程的环境友好性,而利用外附吸热箱无动力方式回收热能,显著减少生产过程中需要额外消耗的能源,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通过设置双工作模式的热泵机体,并将外附吸热箱的热能合并与回收利用组件加入热泵机体,结合热泵机体自身实现的空气源热能回收,即一方面通过外附吸热箱回收生产设备产生的热能,另一方面通过空气源热能回收,从而实现多渠道的热能回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利用外附吸热箱回收生产设备产生的热能,以及利用热泵机体自身实现的空气源热能回收,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减少能源浪费,从而降低企业的能源成本;此外,热泵技术本身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能源利用方式,通过热能回收和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热污染和能源排放,有助于改善生产过程的环境影响,最终将回收的热能转移到需要加热或制冷的区域,实现温度的调节,提高线路板生产制造车间内部温度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3、通过设置双通道传输管、供给暂存组件及气流合并箱等结构,能够实现热泵机体与远端多外附吸热箱终端之间的互通连接,利用冷热气流的独立传输与管理,构建完善高效的热能循环传输体系,配合双通道传输管外部的防护保温结构,可进一步降低热能损耗,提高热能回收利用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热能回收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热能回收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是图4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热能回收装置管路腔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D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6中E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热能回收装置的侧面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F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热能回收装置气流合并箱局部剖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热能回收装置热能回收筒局部剖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双通道传输管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双通道传输管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外附吸热箱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外附吸热箱内部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循环吸热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循环吸热机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热能回收工艺的流程图。
附图标号:1、热泵机体;2、外附吸热箱;3、管路腔;4、热回收腔;5、热能回收筒;501、底座;502、外筒体;503、内筒体;504、螺旋交换管;505、回收输入口;506、回收输出口;507、冷流输出口;508、热流输送口;6、气流合并箱;7、电控箱;8、供给暂存组件;801、热流暂存罐;802、冷流暂存罐;803、增压气泵;804、拉瓦尔管;805、涡流管;806、热流输出管;807、冷流返回管;808、冷流回流管;9、压缩机;10、冷凝器;11、热能利用输出口;12、循环吸热机构;1201、气化腔;1202、液化腔;1203、热气传递管;1204、缓冲腔;1205、冷液回流管;1206、侧滑动横条;1207、内螺纹滑块;1208、扩面板;1209、S型换热管;1210、热流终端输出口;1211、冷流终端输入口;1212、特斯拉阀通道;1213、吸热板;13、双通道传输管;1301、管体;1302、安装端头;1303、外螺纹接管;1304、密封连接槽;1305、限位卡槽;1306、密封凸块;1307、内螺纹套管;1308、传输双通道;14、保温套筒;15、通气接口;16、双通道输入槽;17、外螺纹连接柱;18、密封盖;19、热流合并管;20、冷流合并管;21、热流连接管;22、冷流连接管;23、蒸发导热板;24、流通孔;25、蒸发管;26、输送通管;27、回流通管;28、排风扇;29、蒸发回流管;30、蒸发输送管;31、膨胀阀;32、固定支脚;33、调位滑槽;34、真空吸盘;35、防泄侧边条;36、内限位滑轨;37、螺纹杆;38、调距手柄;39、双通道输出端头;40、套筒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18,提供了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包括热泵机体1与外附吸热箱2,热泵机体1内底部开设有管路腔3,热泵机体1内顶部开设有热回收腔4,管路腔3与热回收腔4之间设置有中置隔板,中置隔板顶端设置有热能回收筒5;管路腔3内部由一侧依次设置有气流合并箱6、电控箱7、供给暂存组件8、压缩机9、冷凝器10及热能利用输出口11;外附吸热箱2内部设置有循环吸热机构12,外附吸热箱2与气流合并箱6之间通过若干首尾连接的双通道传输管13保持连通,双通道传输管13靠近热泵机体1的一侧套设有防护软套,双通道传输管13靠近外附吸热箱2的一侧套设有保温套筒14。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气流合并箱6靠近外附吸热箱2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等距排列呈矩形分布的通气接口15,通气接口15圆心位置开设有双通道输入槽16,通气接口15外侧设置有外螺纹连接柱17,外螺纹连接柱17圆周外侧套设有密封盖18;气流合并箱6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热流合并管19与冷流合并管20,热流合并管19与所有双通道输入槽16中的其中一个通道之间设置有热流连接管21,冷流合并管20与所有双通道输入槽16中的另一个通道之间设置有冷流连接管22,从而能够利用气流合并箱6连接多个双通道传输管13,再利用双通道传输管13连接对应的外附吸热箱2,在通过气流合并箱6自身的气流合并功能,将多个外附吸热箱2传递而来的热能统一供给至热泵机体1中的热能回收筒5中进行热能回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热能回收筒5包括设置在中置隔板顶端的底座501,底座501顶端设置有外筒体502,外筒体502内部圆心位置设置有内筒体503,内筒体503圆周外侧套设有螺旋交换管504,螺旋交换管504两端分别设有回收输入口505与回收输出口506,外筒体502为密封结构且两端底部分别设置有冷流输出口507与热流输送口508,回收输入口505与冷流输出口507位于同侧,回收输出口506与热流输送口508位于同侧,从而能够利用热能回收筒5对外附吸热箱2传递的热能进行换热回收,即将交换后的热能传递至螺旋交换管504再通过回收输出口506传递至压缩机9实现热能回收利用,最终达到线路板制造车间产生热能的回收利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供给暂存组件8包括热流暂存罐801与冷流暂存罐802,热流暂存罐801与热流合并管19保持连通,冷流暂存罐802与冷流合并管20保持连接,且热流暂存罐801与热流合并管19之间、冷流暂存罐802与冷流合并管20之间均设置有增压气泵803;热流暂存罐801顶端设置有拉瓦尔管804,拉瓦尔管804顶端设置有涡流管805,涡流管805的热源输出端设置有热流输出管806,涡流管805的冷源输出端设置有冷流返回管807,冷流暂存罐802顶端设置有冷流回流管808,且冷流返回管807与冷流回流管808保持连通;热流输出管806与热流输送口508之间保持连通,冷流回流管808与冷流输出口507之间保持连通,从而优先利用热流暂存罐801将外附吸热箱2实时传递而来的含有热能的气流进行存储,再利用增压气泵803的作用向拉瓦尔管804流动,经过加速后流入涡流管805,再利用涡流管805冷热分流的功能实现热流的加热,提高后续热能回收的效率与质量,而冷流则返回值冷流暂存罐802,再次返回外附吸热箱2,并不断进行热冷循环流动,源源不断的吸收线路板制造热能。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热回收腔4内部正面与背面均设置有蒸发导热板23,蒸发导热板23两侧均开设有若干等距排列的流通孔24,蒸发导热板23为中空结构且内部穿插设置有若干等距排列的蒸发管25,蒸发管25为U型结构,蒸发导热板23远离气流合并箱6的一侧设置有输送通管26与回流通管27,输送通管26与蒸发管25的输入端保持连通,回流通管27与蒸发管25的输出端保持连通,热泵机体1顶端设置有排风扇28;回流通管27底端与压缩机9之间设置有蒸发回流管29,输送通管26底端与冷凝器10之间设置有蒸发输送管30,且蒸发输送管30上设置有膨胀阀31;回收输入口505一端与蒸发输送管30之间保持连通,回收输出口506与蒸发回流管29之间保持连通,从而使得热泵机体1能够利用蒸发管25及蒸发导热板23等结构实现空气中热量的吸收利用,使得热泵机体1具备双模式作业模型,在对外附吸热箱2进行热能回收的过程中,对环境中热量进行吸收利用,进而最大程度保证线路板制造车间内的温度稳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循环吸热机构12包括设置在外附吸热箱2内部的气化腔1201与液化腔1202,气化腔1201顶部与液化腔1202顶部之间设置有热气传递管1203,液化腔1202底端设置有缓冲腔1204,缓冲腔1204与气化腔1201底部之间设置有多个冷液回流管1205,气化腔1201两侧与液化腔1202两侧之间分别设置有侧滑动横条1206,气化腔1201底端与缓冲腔1204底端之间设置有内螺纹滑块1207;气化腔1201内部设置有多个等距排列的扩面板1208,液化腔1202内部设置有S型换热管1209,S型换热管1209两端分别设置有热流终端输出口1210与冷流终端输入口1211,冷液回流管1205内部开设有特斯拉阀通道1212;气化腔1201外侧设置有多个等距排列的吸热板1213,从而能够利用气化腔1201与液化腔1202中气体与液体的循环传递,实现生产设备热量的吸收、传递及交换,再将吸收的热能经过双通道传输管13向热泵机体1进行传输。
循环吸热机构12的具体原理包括以下方面:
气化腔:气化腔中的液态制冷剂在受热的情况下转化为气态。
液化腔:液化腔中的气态制冷剂在冷却的情况下转化为液态。
热气传递管:连接气化腔和液化腔的顶部,使气化腔中的热气能够传递到液化腔。
缓冲腔:位于液化腔底部,用于缓冲热气的压力和温度。
冷液回流管:连接气化腔底部和缓冲腔之间,用于回流冷液,形成循环流动。其中,特斯拉阀利用涡流效应来控制气体或液体的流动。当气体或液体通过特斯拉阀时,阀门内部的磁场会与流体的运动产生交互作用,导致涡流产生。这些涡流将会产生阻力,从而影响流体的流速和流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外附吸热箱2四角均设置有固定支脚32,固定支脚32内部开设有调位滑槽33,调位滑槽33内部设置有真空吸盘34,外附吸热箱2四周均设置有防泄侧边条35;外附吸热箱2两内侧壁均设置有与侧滑动横条1206相配合的内限位滑轨36,外附吸热箱2内底部设置有与内螺纹滑块1207相配合的螺纹杆37,且螺纹杆37贯穿至外附吸热箱2外侧连接有调距手柄38;外附吸热箱2顶端中间位置设置有双通道输出端头39,双通道输出端头39内部设置有两个通道且分别与热流终端输出口1210与冷流终端输入口1211保持连通,双通道输出端头39圆周外侧设置有套筒限位环40,从而能够将外附吸热箱2通过真空吸盘34固定在线路板生产设备外侧,再利用调距手柄38与螺纹杆37的作用将循环吸热机构12移动至紧贴设备的位置,最大程度吸收设备产生热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双通道传输管13包括管体1301,管体1301两端均设置有安装端头1302,其中一个安装端头1302端面设置有外螺纹接管1303,且安装端头1302内部开设有密封连接槽1304,另一个安装端头1302端面开设有限位卡槽1305,且安装端头1302内部设置有与密封连接槽1304相配合的密封凸块1306,限位卡槽1305内部设置有与外螺纹接管1303相配合的内螺纹套管1307,管体1301内部开设有传输双通道1308,从而能够通过双通道实现冷热分流,并利用管体1301两端的连接结构,实现不同管体1301之间的首尾自连接,即利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管道的搭建。
为了方便理解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发明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实际应用时,将热泵机体1放置于线路板生产车间中,再将外附吸热箱2装配在生产车间中的生产设备机体散热处。通过规划管道布局,利用拼装方式依次安装双通道传输管13,即将双通道传输管13的尾部(带有密封连接槽1304的一端)优先安装在双通道输出端头39上,再利用首尾连接的方式,依次安装余下的双通道传输管13,直至将双通道传输管13的头部(带有内螺纹套管1307的一端)安装在通气接口15的外螺纹连接柱17上,利用螺纹连接方式实现所有管道的安装连接。再管道安装完毕后,将保温套筒14(如图3所示,采用对半折叠固定的方式)套设在双通道传输管13外侧,保护双通道传输管13的热能不产生过多损耗。然后,将外附吸热箱2连接至热泵机体1的气流合并箱6;调节外附吸热箱2内循环吸热机构12位置,使其紧贴生产设备机体的外表面,利用气液循环导热方式实现热量吸收与传递。在线路板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热量通过吸热板1213传递至气化腔1201,气化腔1201内部冷液受热气化,经过顶端热气传递管1203传递至液化腔1202,液化腔1202内部,热气与S型换热管1209接触并将热量传递至S型换热管1209内部,热气在热交换后再次液化,反复循环实现热交换。双通道传输管13内部双通道实现冷热气体循环传输,向外附吸热箱2供给冷气,并将热气返回至热泵机体1;热泵机体1将热气合并后传输至热能回收筒5,利用热泵机体1自身循环的热交换机制实现热能回收,实现热能回收利用。
请参阅图2,还提供了一种热能回收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热泵机体1放置于线路板生产车间中;
S2、将外附吸热箱2装配在生产车间中的生产设备机体散热处;
S3、规划管道布局,利用拼装方式依次安装双通道传输管13,将外附吸热箱2连接至热泵机体1的气流合并箱6;
S4、调节外附吸热箱2内循环吸热机构12位置,使其紧贴生产设备机体的外表面,利用气液循环导热方式实现热量吸收与传递;
S5、双通道传输管13内部双通道实现冷热气体循环传输,向外附吸热箱2供给冷气,并将热气返回至热泵机体1;
S6、热泵机体1将热气合并后传输至热能回收筒5,利用热泵机体1自身循环的热交换机制实现热能回收,实现热能回收利用。
又提供了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在线路板制造中的应用,该热能回收装置或热能回收工艺应用于线路板制造的生产车间中,将外附吸热箱设置在生产设备的散热处。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外附吸热箱2,将其附着在产生热能的线路板生产设备散热处,利用其无动力自循环的吸热方式,将生产设备产生的热量通过双通道传输管传输至热能机体,实现热能的高效吸收、传递与回收利用,从而有效地回收线路板生产设备产生的热能,将其转化为可用的热能资源,最大程度的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能源浪费,节约能源成本;同时,通过回收利用产生的热量,减少了热能的排放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和其他污染物的产生,提升生产过程的环境友好性,而利用外附吸热箱2无动力方式回收热能,显著减少生产过程中需要额外消耗的能源,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设置双工作模式的热泵机体,并将外附吸热箱2的热能合并与回收利用组件加入热泵机体1,结合热泵机体自身实现的空气源热能回收,即一方面通过外附吸热箱回收生产设备产生的热能,另一方面通过空气源热能回收,从而实现多渠道的热能回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利用外附吸热箱2回收生产设备产生的热能,以及利用热泵机体自身实现的空气源热能回收,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减少能源浪费,从而降低企业的能源成本;此外,热泵技术本身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能源利用方式,通过热能回收和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热污染和能源排放,有助于改善生产过程的环境影响,最终将回收的热能转移到需要加热或制冷的区域,实现温度的调节,提高线路板生产制造车间内部温度的稳定性和舒适性。通过设置双通道传输管13、供给暂存组件8及气流合并箱6等结构,能够实现热泵机体与远端多外附吸热箱终端之间的互通连接,利用冷热气流的独立传输与管理,构建完善高效的热能循环传输体系,配合双通道传输管外部的防护保温结构,可进一步降低热能损耗,提高热能回收利用率。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Claims (10)

1.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包括热泵机体(1)与外附吸热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机体(1)内底部开设有管路腔(3),所述热泵机体(1)内顶部开设有热回收腔(4),所述管路腔(3)与所述热回收腔(4)之间设置有中置隔板,所述中置隔板顶端设置有热能回收筒(5);
所述管路腔(3)内部由一侧依次设置有气流合并箱(6)、电控箱(7)、供给暂存组件(8)、压缩机(9)、冷凝器(10)及热能利用输出口(11);
所述外附吸热箱(2)内部设置有循环吸热机构(12),所述外附吸热箱(2)与所述气流合并箱(6)之间通过若干首尾连接的双通道传输管(13)保持连通,所述双通道传输管(13)靠近所述热泵机体(1)的一侧套设有防护软套,所述双通道传输管(13)靠近所述外附吸热箱(2)的一侧套设有保温套筒(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合并箱(6)靠近所述外附吸热箱(2)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等距排列呈矩形分布的通气接口(15),所述通气接口(15)圆心位置开设有双通道输入槽(16),所述通气接口(15)外侧设置有外螺纹连接柱(17),所述外螺纹连接柱(17)圆周外侧套设有密封盖(18);
所述气流合并箱(6)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热流合并管(19)与冷流合并管(20),所述热流合并管(19)与所有所述双通道输入槽(16)中的其中一个通道之间设置有热流连接管(21),所述冷流合并管(20)与所有所述双通道输入槽(16)中的另一个通道之间设置有冷流连接管(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回收筒(5)包括设置在所述中置隔板顶端的底座(501),所述底座(501)顶端设置有外筒体(502),所述外筒体(502)内部圆心位置设置有内筒体(503),所述内筒体(503)圆周外侧套设有螺旋交换管(504),所述螺旋交换管(504)两端分别设有回收输入口(505)与回收输出口(506),所述外筒体(502)为密封结构且两端底部分别设置有冷流输出口(507)与热流输送口(508),所述回收输入口(505)与所述冷流输出口(507)位于同侧,所述回收输出口(506)与所述热流输送口(508)位于同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给暂存组件(8)包括热流暂存罐(801)与冷流暂存罐(802),所述热流暂存罐(801)与所述热流合并管(19)保持连通,所述冷流暂存罐(802)与所述冷流合并管(20)保持连接,且所述热流暂存罐(801)与所述热流合并管(19)之间、所述冷流暂存罐(802)与所述冷流合并管(20)之间均设置有增压气泵(803);
所述热流暂存罐(801)顶端设置有拉瓦尔管(804),所述拉瓦尔管(804)顶端设置有涡流管(805),所述涡流管(805)的热源输出端设置有热流输出管(806),所述涡流管(805)的冷源输出端设置有冷流返回管(807),所述冷流暂存罐(802)顶端设置有冷流回流管(808),且所述冷流返回管(807)与所述冷流回流管(808)保持连通;
所述热流输出管(806)与所述热流输送口(508)之间保持连通,所述冷流回流管(808)与所述冷流输出口(507)之间保持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腔(4)内部正面与背面均设置有蒸发导热板(23),所述蒸发导热板(23)两侧均开设有若干等距排列的流通孔(24),所述蒸发导热板(23)为中空结构且内部穿插设置有若干等距排列的蒸发管(25),所述蒸发管(25)为U型结构,所述蒸发导热板(23)远离所述气流合并箱(6)的一侧设置有输送通管(26)与回流通管(27),所述输送通管(26)与所述蒸发管(25)的输入端保持连通,所述回流通管(27)与所述蒸发管(25)的输出端保持连通,所述热泵机体(1)顶端设置有排风扇(28);
所述回流通管(27)底端与所述压缩机(9)之间设置有蒸发回流管(29),所述输送通管(26)底端与所述冷凝器(10)之间设置有蒸发输送管(30),且所述蒸发输送管(30)上设置有膨胀阀(31);
所述回收输入口(505)一端与所述蒸发输送管(30)之间保持连通,所述回收输出口(506)与所述蒸发回流管(29)之间保持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吸热机构(12)包括设置在所述外附吸热箱(2)内部的气化腔(1201)与液化腔(1202),所述气化腔(1201)顶部与所述液化腔(1202)顶部之间设置有热气传递管(1203),所述液化腔(1202)底端设置有缓冲腔(1204),所述缓冲腔(1204)与所述气化腔(1201)底部之间设置有多个冷液回流管(1205),所述气化腔(1201)两侧与所述液化腔(1202)两侧之间分别设置有侧滑动横条(1206),所述气化腔(1201)底端与所述缓冲腔(1204)底端之间设置有内螺纹滑块(1207);
所述气化腔(1201)内部设置有多个等距排列的扩面板(1208),所述液化腔(1202)内部设置有S型换热管(1209),所述S型换热管(1209)两端分别设置有热流终端输出口(1210)与冷流终端输入口(1211),所述冷液回流管(1205)内部开设有特斯拉阀通道(1212);
所述气化腔(1201)外侧设置有多个等距排列的吸热板(12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附吸热箱(2)四角均设置有固定支脚(32),所述固定支脚(32)内部开设有调位滑槽(33),所述调位滑槽(33)内部设置有真空吸盘(34),所述外附吸热箱(2)四周均设置有防泄侧边条(35);
所述外附吸热箱(2)两内侧壁均设置有与所述侧滑动横条(1206)相配合的内限位滑轨(36),所述外附吸热箱(2)内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滑块(1207)相配合的螺纹杆(37),且所述螺纹杆(37)贯穿至所述外附吸热箱(2)外侧连接有调距手柄(38);
所述外附吸热箱(2)顶端中间位置设置有双通道输出端头(39),所述双通道输出端头(39)内部设置有两个通道且分别与所述热流终端输出口(1210)与所述冷流终端输入口(1211)保持连通,所述双通道输出端头(39)圆周外侧设置有套筒限位环(4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通道传输管(13)包括管体(1301),所述管体(1301)两端均设置有安装端头(1302),其中一个所述安装端头(1302)端面设置有外螺纹接管(1303),且所述安装端头(1302)内部开设有密封连接槽(1304),另一个所述安装端头(1302)端面开设有限位卡槽(1305),且所述安装端头(1302)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密封连接槽(1304)相配合的密封凸块(1306),所述限位卡槽(1305)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接管(1303)相配合的内螺纹套管(1307),所述管体(1301)内部开设有传输双通道(1308)。
9.一种热能回收工艺,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热能回收装置的热能回收,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热泵机体(1)放置于线路板生产车间中;
S2、将外附吸热箱(2)装配在生产车间中的生产设备机体散热处;
S3、规划管道布局,利用拼装方式依次安装双通道传输管(13),将所述外附吸热箱(2)连接至所述热泵机体(1)的气流合并箱(6);
S4、调节所述外附吸热箱(2)内循环吸热机构(12)位置,使其紧贴生产设备机体的外表面,利用气液循环导热方式实现热量吸收与传递;
S5、所述双通道传输管(13)内部双通道实现冷热气体循环传输,向所述外附吸热箱(2)供给冷气,并将热气返回至所述热泵机体(1);
S6、所述热泵机体(1)将热气合并后传输至热能回收筒(5),利用热泵机体(1)自身循环的热交换机制实现热能回收,实现热能回收利用。
10.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在线路板制造中的应用,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热能回收装置或权利要求9所述热能回收工艺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热能回收装置或热能回收工艺应用于线路板制造的生产车间中,将外附吸热箱设置在生产设备的散热处。
CN202310997895.XA 2023-08-09 2023-08-09 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回收工艺及其在线路板制造中的应用 Active CN1172131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97895.XA CN117213102B (zh) 2023-08-09 2023-08-09 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回收工艺及其在线路板制造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97895.XA CN117213102B (zh) 2023-08-09 2023-08-09 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回收工艺及其在线路板制造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13102A true CN117213102A (zh) 2023-12-12
CN117213102B CN117213102B (zh) 2024-03-05

Family

ID=89050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97895.XA Active CN117213102B (zh) 2023-08-09 2023-08-09 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回收工艺及其在线路板制造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1310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72075A (ja) * 2013-10-01 2015-04-1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109631176A (zh) * 2019-01-22 2019-04-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模式转换器及空调系统
CN210399252U (zh) * 2019-08-07 2020-04-24 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组管转换连接装置
CN215336766U (zh) * 2021-04-15 2021-12-28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路分歧箱和空调器
CN216868885U (zh) * 2022-03-02 2022-07-01 郑州胜峰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一拖多空气能专用暖气片的冷媒分支分配控制系统
CN217604245U (zh) * 2022-06-28 2022-10-18 叶忠 一种一体化空调内外机连接线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72075A (ja) * 2013-10-01 2015-04-1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109631176A (zh) * 2019-01-22 2019-04-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模式转换器及空调系统
CN210399252U (zh) * 2019-08-07 2020-04-24 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组管转换连接装置
CN215336766U (zh) * 2021-04-15 2021-12-28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路分歧箱和空调器
CN216868885U (zh) * 2022-03-02 2022-07-01 郑州胜峰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一拖多空气能专用暖气片的冷媒分支分配控制系统
CN217604245U (zh) * 2022-06-28 2022-10-18 叶忠 一种一体化空调内外机连接线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13102B (zh) 2024-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45549B (zh) 一种液冷数据中心余热回收系统
US20190120531A1 (en) Energy supply system recycling data center waste heat and data center
CN108279759A (zh) 一种液体冷却系统
CN102213466B (zh) 一种热环境控制系统
CN203722976U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具有该散热装置的电子设备
CN203628875U (zh) 散热器组件、空调器及空调系统
CN109496110B (zh) 一种环路热管和制冷循环管路直联的数据中心散热系统
CN204518299U (zh) 智能控制柜温度调节装置
CN107548263B (zh) 高热流密度机柜散热冷却方法及其复合换热器
CN202033707U (zh) 一种集装箱式数据系统
CN110996618A (zh) 一种数据中心、机房的水冷型相变冷却方法及装置
CN104932571B (zh) 智能温度调节系统及其应用
CN102984924A (zh) 一种数据中心散热方案
CN210015419U (zh) 半导体器件散热装置及数据中心机房
CN117213102B (zh) 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回收工艺及其在线路板制造中的应用
CN105115329A (zh) 一种适应于小空间、多点热源的高效散热系统
CN108834386A (zh) 一种热回收模块化数据中心
CN105004092A (zh) 一种相变自然冷却的集装箱数据中心制冷系统
CN104697247A (zh) 一种壳管式多功能换热器
CN213586803U (zh) 用于数据中心的冷却系统
CN212227181U (zh) 一种电子计算设备冷却供热系统
CN202941081U (zh) 一种数据中心散热方案
CN109817594B (zh) 一种模块化喷雾冷却器
CN204494920U (zh) 一种壳管式多功能换热器
KR100814615B1 (ko) 흡수식 및 압축식 사이클을 이용한 열 병합발전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