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03906A - 多用户无线无小区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网络中的波束对准 - Google Patents

多用户无线无小区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网络中的波束对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03906A
CN117203906A CN202180097313.1A CN202180097313A CN117203906A CN 117203906 A CN117203906 A CN 117203906A CN 202180097313 A CN202180097313 A CN 202180097313A CN 117203906 A CN117203906 A CN 1172039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m alignment
communication data
sequence
wireless
access poi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731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玛丽亚·弗雷西亚
斯特凡诺·布齐
卡门·德安德雷亚
吴肖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203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039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04B7/06952Selecting one or more beams from a plurality of beams, e.g. beam training, management or swee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04L5/0025Spatial division following the spatial signature of the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用于根据通信数据模式序列执行波束对准协议的处理单元,每个通信数据模式与对准子载波频隙序列中的一个对准子载波频隙相关联。所述协议包括接收多条接收信息记录,每条接收信息记录来自多个无线终端设备中的每个无线终端设备,并指示所述波束对准信号序列的多个信号质量。每个波束对准信号由相应无线终端设备在与所述波束对准信号所关联的相应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的对准子载波频隙中接收。所述协议还包括:根据所述多条接收信息记录计算多个优选通信信道,每个优选通信信道用于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一个无线接入点;根据所述多个优选通信信道配置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

Description

多用户无线无小区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网络中的波束对准
背景技术
本发明中描述的一些实施例涉及无线数字通信网络,更具体地,但不排他性地,涉及无小区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无线数字通信网络。
以下,为简洁起见,术语“无线网络”用于表示“无线数字通信网络”,并且这些术语可互换使用。
在电磁学领域,术语“波束”是指从称为发送器的发送源辐射的电磁能的定向投射。当发送器发送电磁信号,以下称作信号,该信号可在多个方向上投射,并包括多个这样的定向波束。当发送器与接收器之间存在开放空间或直接视线路径时,接收器可直接截取一些这样的波束。多个波束中的一些其他波束可由信号路径中的一个或多个表面反射,并且接收器可一些反射波束。一些波束在被接收器截取之前可能会反射不止一次,每次反射称为一跳。此外,多个波束中另外的一些其他波束可能未被接收器截取,既未直接截取也未反射。
路径损耗是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时功率密度的降低(衰减)。无数因素影响路径损耗,有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地形轮廓、环境(城市或农村、植被和叶子)、发送器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反射,以及收发天线的高度和位置。
在自由空间中,路径损耗与载波信号频率的平方成正比,因此意味着在已标识距离上,使用具有30吉赫兹(Giga Hertz,GHz)示例频率的载波的路径损耗比使用具有3GHz的另一示例频率的另一载波的路径损耗大100倍。此外,当信号束被反射时,每次反射通常会减少到达接收器的能量的量。
随着无线网络的使用增加,在可用带宽较大的情况下,使用高频载波信号的情况也会增加。然而,高频载波信号会比低频载波信号遭受更大的路径损耗,从而限制接收器可截取来自发送器的信号的距离。此外,高频载波信号需要发送器与接收器之间存在直接的开放空间路径并且几乎没有反射。
术语“毫米波(millimeter wave)”,缩写为“mmWave”,是指测得波长在10-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范围。上述限制对于包括毫米波载波信号在内的频率高于6GHz的载波信号很重要。
使用多个天线可使传输的信号的辐射电磁能沿着与现有视线路径相关联的多个空间方向集中,发送器与接收器之间最多一个反射跳。在无线通信领域中,术语“波束对准”是指在多个空间方向上沿着多条路径中最强路径的方向对准波束(信号)的传输,以增加接收器截取的信号的电磁能的量。
如本文中使用,术语“无线终端设备”是指能够连接到无线数字通信网络以通过无线数字通信网络发送和/或接收数字数据的无线通信设备。无线终端设备的一些示例有蜂窝电话、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设备、智能电视、个人计算机和移动计算机。
在一些无线网络中,网络划分为多个被标识的区域,称为小区。基站是为小区提供网络通信覆盖的无线通信设备。术语“大规模MIMO”是指在基站使用大量天线。许多天线的这种可用性使得有可能在基站与多个无线终端设备之间创建几乎正交的信道,包括当使用公共频段时也如此。时频隙是公共载波信号频率(信道)上的时隙。因此,大规模MIMO使用相同的时频隙以最小的干扰量实现从基站到几个无线终端设备的同时传输。
当无线终端设备位于两个或更多个小区之间时,这两个或更多个小区的多个基站的多个信号之间的干扰会降低无线终端设备的信噪比,需要采取方法来减少这种频谱干扰。
在无线通信领域,接入点是可使其他无线设备连接到通信网络的联网硬件设备。无小区大规模MIMO网络是一种使用多个分布式接入点而非每个小区一个基站的大规模MIMO网络,这些分布式接入点使用公共时频隙同时联合服务多个无线终端设备。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无线接入点可具有比基站少的天线。通常,无线接入点不如基站复杂,因为相比于基于小区的大规模MIMO中的基站,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无线接入点服务的无线终端设备数量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描述了一种基于通信数据模式序列用于多个无线接入点和多个无线终端设备的波束对准协议的装置和方法,每个通信数据模式与对准子载波频隙序列中的一个对准子载波频隙相关联。通信数据模式是传输恒定功率的子载波频率和波束成形方向的序列。
上述和其他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实现。其他实现方式在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中是显而易见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用于进行以下操作的处理单元:接收多条接收信息记录,每条接收信息记录来自多个无线终端设备中的每个无线终端设备,并指示波束对准信号序列的多个信号质量,每个波束对准信号与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中的一个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每个波束对准信号由相应无线终端设备在与所述波束对准信号所关联的相应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的对准子载波频隙中接收;根据所述多条接收信息记录计算多个优选通信信道,每个优选通信信道用于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一个无线接入点;根据所述多个优选通信信道配置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使用每个波束对准信号与相应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并在与相应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的对准子载波频隙中接收的波束对准信号序列,可以将波束对准信号序列中的每个波束对准信号与多个接入点中的一个接入点相关联,由此可让多个接入点和多个终端设备同时进行波束对准,从而减少配置无线网络所需的时间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接收多条接收信息记录,每条接收信息记录来自多个无线终端设备中的每个无线终端设备,并指示波束对准信号序列的多个信号质量,每个波束对准信号与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中的一个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每个波束对准信号由相应无线终端设备在与所述波束对准信号所关联的相应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的对准子载波频隙中接收;根据所述多条接收信息记录计算多个优选通信信道,每个优选通信信道用于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一个无线接入点;根据所述多个优选通信信道配置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软件程序产品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第一程序指令,用于接收多条接收信息记录,每条接收信息记录来自多个无线终端设备中的每个无线终端设备,并指示波束对准信号序列的多个信号质量,每个波束对准信号与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中的一个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每个波束对准信号由相应无线终端设备在与所述波束对准信号所关联的相应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的对准子载波频隙中接收;第二程序指令,用于根据所述多条接收信息记录计算多个优选通信信道,每个优选通信信道用于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一个无线接入点;第三程序指令,用于根据所述多个优选通信信道配置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程序指令由至少一个计算机化处理器从所述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执行。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一种无线接入点设备,包括用于进行以下操作的处理单元:响应于从管理器接收的协议初始化指令,根据每个通信数据模式与对准子载波频隙序列中的一个对准子载波频隙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模式序列,执行波束对准协议的接入点部分;从所述管理器接收多个信道配置,每个信道配置与多个无线终端设备中的一个无线终端设备相关联;根据相关联的相应信道配置,向所述多个无线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个无线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一种用于无线接入点设备的方法包括:响应于从管理器接收的协议初始化指令,根据每个通信数据模式与对准子载波频隙序列中的一个对准子载波频隙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模式序列,执行波束对准协议的接入点部分;从所述管理器接收多个信道配置,每个信道配置与多个无线终端设备中的一个无线终端设备相关联;根据相关联的相应信道配置,向所述多个无线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个无线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一种用于无线接入点设备的软件程序产品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第一程序指令,用于响应于从管理器接收的协议初始化指令,根据每个通信数据模式与对准子载波频隙序列中的一个对准子载波频隙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模式序列,执行波束对准协议的接入点部分;第二程序指令,用于从所述管理器接收多个信道配置,每个信道配置与多个无线终端设备中的一个无线终端设备相关联;第三程序指令,用于根据相关联的相应信道配置,向所述多个无线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个无线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程序指令由至少一个计算机化处理器从所述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执行。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用于进行以下操作的处理单元:响应于从管理器接收的协议初始化指令,根据每个通信数据模式与对准子载波频隙序列中的一个对准子载波频隙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模式序列,执行波束对准协议的无线终端设备部分;从所述管理器接收用于与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通信的至少一个信道配置;从所述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接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信道配置发送的至少一个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一种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方法包括:响应于从管理器接收的协议初始化指令,根据每个通信数据模式与对准子载波频隙序列中的一个对准子载波频隙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模式序列,执行波束对准协议的无线终端设备部分;从所述管理器接收用于与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通信的至少一个信道配置;从所述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接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信道配置发送的至少一个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一种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软件程序产品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第一程序指令,用于响应于从管理器接收的协议初始化指令,根据每个通信数据模式与对准子载波频隙序列中的一个对准子载波频隙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模式序列,执行波束对准协议的无线终端设备部分;第二程序指令,用于从所述管理器接收用于与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通信的至少一个信道配置;第三程序指令,用于从所述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接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信道配置发送的至少一个信号。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程序指令由至少一个计算机化处理器从所述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执行。
在第一和第二方面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配置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无线接入点,以在与所述波束对准信号序列中的一个波束对准信号所关联的所述相应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的所述对准子载波频隙中传输所述波束对准信号;向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和所述多个无线终端设备发送协议初始化指令。配置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无线接入点以在与所述波束对准信号序列中的一个波束对准信号所关联的相应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的所述对准子载波频隙中传输所述波束对准信号,有助于在终端设备中区分由不同无线接入点发送的波束对准信号,从而降低波束对准协议的复杂性,并减少配置无线网络所需的时间量。可选地,所述波束对准信号由所述相应无线终端设备使用多个数据信道频率接收,其中接收所述多条接收信息记录包括使用无线控制信道频率,并且向所述多个无线设备发送所述协议初始化指令包括使用所述无线控制信道频率。可选地,所述多个数据信道频率中的至少一个数据信道频率是毫米波频率。将毫米波频率用于数据信道会提高无线网络的利用率。可选地,所述无线控制信道频率不是毫米波频率。将非毫米波频率用于无线控制信道有助于管理器与多个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无需执行波束对准,从而降低网络配置的复杂性。可选地,配置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至少一些无线接入点以传输所述波束对准信号序列中的一个波束对准信号包括使用另一无线控制信道频率。可选地,所述另一无线控制信道频率不是毫米波频率。将非毫米波频率用于另一无线控制信道有助于管理器与多个接入点之间的通信,无需执行波束对准,从而降低网络配置的复杂性。可选地,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至少一些其他无线接入点通过有线数字通信网络连接到所述处理单元,其中通过所述有线数字通信网络配置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所述至少一些其他无线接入点。
在第一和第二方面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中的每个通信数据模式包括数据信道频率序列,每个数据信道频率与传输方向相关联。与使用一个频率发送每个波束对准信号相比,使用具有数据信道序列的通信数据模式有助于传输频率随时间变化的信号,增加可同时收集接收信息的频率和方向的量,降低波束对准协议的复杂性,并减少执行波束对准所需的时间量。
在第一和第二方面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计算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无线接入点与所述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中的一个通信数据模式之间的关联;配置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无线接入点,以根据相关联的所述相应通信数据模式在与所述相应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的所述对准子载波频隙中传输波束对准信号。可选地,所述通信数据模式序列选自被标识的多个通信数据模式。可选地,根据至少一个信号质量度量,将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无线接入点与所述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中的一个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使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同时传输的多个无线信号之间的信号干扰量最小化。使同时传输的多个无线信号之间的信号干扰量最小化有助于同时为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和所述多个无线终端设备执行波束对准,从而减少配置无线网络所需的时间量,因此提高无线网络的利用率。可选地,对于所述被标识的多个通信数据模式中的至少一个通信数据模式,将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无线接入点与所述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中的一个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包括:从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中选择一组无线接入点,使得对于所述一组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两个无线接入点,所述两个无线接入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最小距离阈值;将所述一组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无线接入点与所述被标识的多个通信数据模式中的所述至少一个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将通信数据模式与一组无线接入点相关联,其中对于所述一组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两个无线接入点,所述两个无线接入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最小距离阈值,这样能减少由所述一组无线接入点同时传输的多个信号之间的干扰量,从而提高无线网络的利用率。可选地,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位于被标识的空间中。可选地,将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无线接入点与所述无线数据模式序列中的一个数据模式相关联包括:计算所述被标识的空间中的多个质心位置;在多个关联迭代中的每个关联迭代中:根据与所述多个质心位置中的一个质心位置的相应距离对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进行聚类,以产生多个簇,每个簇具有多个簇接入点;通过为所述多个簇中的每个簇计算与所述簇的相应多个簇接入点中的每个簇接入点具有共同平均距离的新质心位置,计算新的多个质心位置;在所述多个关联迭代中的连续关联迭代中,将所述新的多个质心位置用作所述多个质心位置;对于所述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中的每个通信数据模式:在所述多个关联迭代中的最后一个关联迭代的所述多个簇中的每个簇中,从所述簇的相应多个簇接入点中选择最多一个无线接入点;将所述最多一个无线接入点与所述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根据被标识的空间中与多个质心位置中的一个质心位置的距离对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进行聚类有助于标识可能相互干扰的一个或多个接入点,从而提高波束对准协议结果的准确性,由此提高无线网络的利用率。
在第一和第二方面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多条接收信息记录中的每个接收信息记录包括:所述相应无线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值,所述处理单元从所述相应无线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接收信息记录;多个信号质量值,对于所述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中的每个通信数据模式,所述多个信号质量值指示由所述相应无线终端设备在与所述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的所述相应对准子载波频隙中接收的波束对准信号的最佳部分。可选地,所述多个信号质量值中的至少一个信号质量值选自到达角、估计偏离角和信号强度指示符组成的一组信号质量值。使用指示波束对准信号的最佳部分的信号质量值提高了波束对准协议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无线网络的利用率。
在第一和第二方面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使用具有多个信标时隙的被标识的无线协议连接到所述多个无线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对准子载波频隙是选自所述多个信标时隙的信标时隙序列中的一个信标时隙。使用信标时隙序列可实现在不中断无线网络中的数据通信的情况下执行波束对准,从而提高无线网络的利用率。
在第一和第二方面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包括用于进行以下操作的接入点处理单元:响应于从所述处理单元接收的协议初始化指令,根据每个通信数据模式与对准子载波频隙序列中的一个对准子载波频隙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模式序列,执行波束对准协议的接入点部分;从所述处理单元接收所述多个优选通信信道中的至少一些优选通信信道,每个优选通信信道与所述多个无线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些无线终端设备中的一个无线终端设备相关联;根据相关联的相应优选信道配置,向所述至少一些无线终端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无线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信号。可选地,执行所述波束对准协议的所述接入点部分包括:从所述处理单元接收用于执行波束对准的子载波频隙指示符和通信数据模式;响应于从所述处理单元接收的所述协议初始化指令,在根据所述子载波频隙指示符选自所述对准子载波频隙序列的对准子载波频隙中根据所述通信数据模式发送波束对准信号。可选地,所述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中的每个通信数据模式包括数据信道频率序列,每个数据信道频率与传输方向相关联。可选地,根据所述通信数据模式传输所述波束对准信号包括,在多个数据模式迭代中的每个数据模式迭代中,在相关联的相应传输方向上使用所述数据信道频率序列中的一个数据信道频率传输所述波束对准信号的一部分,并且所述多个数据模式迭代按照所述数据信道频率序列的顺序连续执行。可选地,所述波束对准信号包括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OFDM)符号调制的多个符号。
在第一和第二方面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无线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个无线终端设备包括用于进行以下操作的设备处理单元:响应于从所述处理单元接收的协议初始化指令,根据每个通信数据模式与对准子载波频隙序列中的一个对准子载波频隙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模式序列,执行波束对准协议的无线终端设备部分;从所述处理单元接收用于与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通信的至少一个信道配置;从所述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接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信道配置发送的至少一个信号。可选地,执行所述波束对准协议的所述无线终端设备部分包括:从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至少一些无线接入点接收多个波束对准信号,每个波束对准信号在所述对准子载波频隙序列中的一个对准子载波频隙中,所述对准子载波频隙与所述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中的一个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计算多条接收信息记录,每个接收信息记录用于所述多个波束对准信号中的一个波束对准信号,指示相应波束对准信号的最佳部分的质量,并与其中接收到所述波束对准信号的所述相应对准子载波频隙所关联的所述相应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向所述处理单元发送所述多条接收信息记录。
在第一和第二方面的另一实现方式中,计算所述多个优选通信信道,使得所述多个优选通信信道根据至少一个通信度量使所述多个优选通信信道之间的干扰量最小化。使多个优选通信信道之间的干扰量最小化会增加无线网络的利用率。
在第四和第五方面的实现方式中,执行所述波束对准协议的所述接入点部分包括:从所述管理器接收用于执行波束对准的子载波频隙指示符和通信数据模式;响应于从所述管理器接收的所述协议初始化指令,在根据所述子载波频隙指示符选自所述对准子载波频隙序列的对准子载波频隙中根据所述通信数据模式发送波束对准信号。可选地,所述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中的每个通信数据模式包括数据信道频率序列,每个数据信道频率与传输方向相关联。可选地,根据所述通信数据模式发送所述波束对准信号包括,在多个数据模式迭代中的每个数据模式迭代中,在所述传输方向上使用所述数据信道频率序列中的一个数据信道频率传输所述波束对准信号的一部分,并且所述多个数据模式迭代按照所述数据信道频率序列的顺序连续执行。可选地,所述波束对准信号包括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调制的多个符号。
在第七和第八方面的实现方式中,执行所述波束对准协议的所述无线终端设备部分包括:从多个无线接入点接收多个波束对准信号,每个波束对准信号在所述对准子载波频隙序列中的一个对准子载波频隙中,所述对准子载波频隙与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中的一个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计算多条接收信息记录,每个接收信息记录用于所述多个波束对准信号中的一个波束对准信号,指示相应波束对准信号的最佳部分的质量,并与其中接收到所述波束对准信号的相应对准子载波频隙所关联的相应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向所述管理器发送所述多条接收信息记录。
在研究下文附图和详细描述之后,本发明的其他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或变得显而易见的。希望所有这些其他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并且受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本文所用的所有技术和/或科学术语都具有与实施例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虽然与本文描述的方法和材料类似或等效的方法和材料可用于实施例的实践或测试,但下文描述了示例性方法和/或材料。如有冲突,以本专利说明书(包括定义)为准。此外,这些材料、方法和示例仅是说明性的,并不一定具有限制性。
附图说明
本文只通过举例结合附图描述了一些实施例。现在具体参考附图的细节,应强调的是,所示细节只是举例并且是为了说明性地论述实施例。这样,根据附图说明,如何实践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在附图中:
图1为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性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2为示出一些实施例的对准子载波频隙和通信数据模式之间的示例性关联的示意性框图;
图3为一些实施例的可选操作流程的序列图;
图4为一些实施例的示意性地表示用于将接入点与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的可选操作流程的流程图;
图5为一些实施例的示意性地表示用于将接入点与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的另一可选操作流程的流程图;
图6A和6B为一些实施例的示意性地表示无线接入点的可选操作流程的流程图;
图7A和7B为一些实施例的示意性地表示无线终端设备的可选操作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当无小区大规模MIMO网络使用高频载波信号,特别是但不限于毫米波载波信号时,需要为多个无线终端设备中的每个无线终端设备执行波束对准。
存在用于为一个无线终端设备和具有多个天线的基站执行波束对准的方案。这样的现有方案假定基站与一个无线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不受基站与其他无线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干扰。此外,在一些现有方案中,基站和无线终端设备交替具有收发任务,增加了执行波束对准的时间量。
然而,在无小区大规模MIMO网络中,存在多个无线终端设备,每个无线终端设备通常由一个或多个专用无线接入点服务。当无小区大规模MIMO使用高频载波信号,特别是但不限于毫米波载波信号时,需要为多个无线终端设备中的每个无线终端设备执行波束对准。需要为多个无线终端设备中的每个无线终端设备分配要提供服务的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并为多个无线接入点同时服务的多个无线终端设备执行波束对准,以在服务多个无线终端设备时减少多个无线接入点之间的干扰量。
为简洁起见,此后术语“接入点”用于表示“无线接入点”,并且这些术语可互换使用。类似地,术语“终端设备”此后用于表示“无线终端设备”,并且这些术语可互换使用。
多个无线终端设备中的每个无线终端设备都具有终端设备天线阵。由于无线终端设备可能由人操作,例如由人手持,因此终端设备的天线阵列的方向通常未知,并且可能随时间而变。此外,虽然接入点的天线阵的方向最初可能是已知的,但接入点的天线阵可能会由于例如风或另一物体与接入点的天线阵的碰撞等环境条件而移动。
此外,在具有多个收发点的一些现有网络(network having multiple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多TRP网络)中,网络拓扑是固定的,限制了网络在无线终端设备移动时的适应能力。此外,发送点通常是计算能力有限的中继点。多TRP网络中的一些现有波束对准过程采用了具有高计算复杂性的穷举搜索方法,有时超出了计算能力有限的中继点的能力。
为了给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个终端设备分配多个接入点中的一个或多个接入点,并为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个终端设备执行波束对准,对于每对接入点和终端设备,需要知道由终端设备截取的来自接入点的信号的强度。此外,对于每对接入点和终端设备,需要知道应沿着接入点的哪些传输方向和终端设备的哪些接收方向形成波束以实现接入点与终端点之间的通信,也即,哪些方向使接收的信号足够强以便终端设备截取(即,需要为每一对执行波束对准)。此外,需要执行波束对准,而不需要详尽的搜索,也不需要预先知道多个无线终端设备和/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天线阵方向。此外,为了同时执行多个无线接入点和多个终端设备的波束对准,需要让无线终端设备能够在没有标识接入点的标识值并且也不知道多个接入点相对于终端设备的相应位置和其相应发射功率的情况下区分多个接入点。
为此,本文描述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通信数据模式序列的波束对准协议,其中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中的每个通信数据模式与对准子载波频隙序列中的一个对准子载波频隙相关联。如本文中使用,“子载波频率”是从载波频率导出并调制以发送未在载波频率上发送的其他信息的频率。“子载波频隙”是使用子载波频率时的时隙。对准子载波频隙是在进行波束对准时使用的子载波频隙。可选地,数据模式包括数据信道频率序列,每个数据信道频率与传输方向相关联。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通信数据模式包括子载波频率序列,每个子载波频率与传输方向相关联。可选地,子载波频率序列是时间序列,使得根据数据模式传输的信号具有随时间变化的频率。
根据一些实施例,无线网络的管理器配置无线网络的多个接入点中的每个接入点,以在对准子载波频隙序列的子载波频隙中发送波束对准信号,其中,该波束对准信号根据与该子载波频隙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模式而发送,而该子载波频隙根据管理器分配给接入点的时隙指示符来选择。因此,在这些实施例中,多个接入点中的每个接入点都与一个子载波频隙相关联。
在这些实施例中,管理器将无线网络的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个终端设备配置成从多个接入点接收多个波束对准信号,其中,每个波束对准信号由多个终端设备在与该波束对准信号的相应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的相应对准子载波频隙中接收。由于多个接入点中的每个接入点与对准子载波频隙序列中的一个对准子载波频隙相关联,因此终端设备在对准子载波频隙期间截取的信号与该对准子载波频隙所关联的相应一个或多个接入点相关联。可选地,管理器将多个接入点中的每个接入点与对准子载波频隙序列中的一个对准子载波频隙相关联,使得终端设备截取由多于一个接入点发送的多于一个信号的可能性降低,因此,对于终端设备,每个对准子载波频隙与一个接入点相关联。这种关联可使终端设备根据对准子载波频隙序列区分多个接入点。此外,管理器可选地根据一个或多个信号质量度量,将多个接入点中的每个接入点与对准子载波频隙序列中的一个对准子载波频隙相关联,以使多个接入点同时传输的多个无线信号之间的信号干扰量最小化。信号质量度量的可能示例是所有对接入点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干扰平均值。可选地,管理器关联多个接入点中的每个接入点,使得与共同数据模式相关联的两个接入点之间的距离大于阈值距离。可选地,该阈值距离大于确定的最小距离,以减少两个接入点之间的干扰。可选地,通信数据模式序列选自被标识的多个通信数据模式。最小距离可取决于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中的数据模式的量相对于被标识的多个通信数据模式中的数据模式的量。当在每个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中使用被标识的多个通信数据模式中更多的数据模式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可选地增加两个接入点之间的最小距离,以降低两个接入点之间干扰的可能性。
可选地,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个终端设备向管理器发送多条接收信息记录,每条接收信息记录用于多个波束对准信号中的每个波束对准信号。可选地,每个接收信息记录指示与该接收信息记录相关联的相应波束对准信号的最佳部分的质量。指示信号部分质量的信号质量值的一些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到达角、估计偏离角和信号强度指示符。可选地,每个接收信息记录与其中接收到相应波束对准信号的相应对准子载波频隙相关联。因此,每个接收信息记录可选地与其中接收到相应波束对准信号的相应对准子载波频隙所关联的相应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此外,每个接收信息记录因此可选地与在相应对准子载波频隙期间发送相应波束对准信号的相应接入点相关联。可选地,每个终端设备向管理器发送一个接收信息记录,指示波束对准信号序列的多个信号质量,每个波束对准信号与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中的一个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该关联保留了波束对准信号的最佳部分的信号质量指示与多个接入点中的一个接入点之间的关联。
可选地,管理器接收多条接收信息记录。可选地,对于多个波束对准信号中的每个波束对准信号,指示多个信号质量的接收信息记录包括用于传输波束对准信号的相应通信数据模式的最强路径方向和信号强度。可选地,管理器中的计算将仅包括每个无线终端设备与多个接入点中的一个或多个接入点的关联。由于每个接收信息记录保留了波束对准信号的最佳部分的信号质量指示与多个接入点中的一个接入点之间的关联,管理器在一个子载波频隙序列中从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个终端设备接收关于与多个接入点中的每个接入点相关联的信号质量的信息,不需要在管理器与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个终端设备之间进行多次通信迭代,从而减少配置无线网络所需的时间量。
可选地,管理器根据所述多条接收信息记录计算多个优选通信信道,每个优选通信信道供多个接入点中的一个接入点与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可选地,优选通信信道包括一个或多个子载波频率和一个或多个传输方向。可选地,多个优选通信信道根据至少一个通信度量,例如通过最大化多个通信信道中每个通信信道的接收信号强度,使多个通信信道之间的干扰量最小化。计算多个优选通信信道以使多个通信信道之间的干扰量最小化会增加无线网络的利用率。
对于多个接入点中的至少一个接入点,管理器可选地将接入点配置成使用一个优选通信信道与多个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通信。类似地,管理器可选地配置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以使用优选通信信道与接入点通信。
可选地,接入点使用多个信号发送波束对准。可选地,无线终端设备使用多个数据信道频率接收波束对准信号。可选地,例如当数据模式包括数据信道频率序列,每个数据信道频率与传输方向相关联时,在子载波频隙中发送波束对准信号包括按数据信道频率序列的顺序连续执行的多个数据模式迭代。可选地,在多个数据模式迭代中的每个数据模式迭代中,接入点根据数据信道频率序列的顺序,使用数据信道频率序列中的一个数据信道频率在与其相关联的相应传输方向上传输波束对准信号的部分。使用包括数据信道频率序列的数据模式且每个数据信道频率与传输方向相关联可在一个子载波频隙中使用多个数据信道频率和多个传输方向,从而减少收集执行波束对准所需信息所需的时间量,由此减少配置无线网络所需的时间量。
可选地,所述多个数据信道频率中的一个或多个数据信道频率为毫米波频率。发送波束对准信号时使用毫米波频率可使多条接收信息记录中的一个或多条接收信息记录指示使用毫米波频率时的信号质量,因此有助于执行毫米波频率的波束对准,从而提高使用多条接收信息记录计算的优选通信信道的准确性,并通过使用具有毫米波频率的通信信道提高无线网络的利用率。
可选地,管理器使用无线控制信道频率与多个终端设备通信,例如,管理器可使用无线控制信道频率接收多条接收信息记录,和/或发起协议,包括使用该无线控制信道频率向多个终端设备发送协议初始化指令。可选地,无线控制信道频率不是毫米波频率。使用不是毫米波频率的无线控制信道频率增加了管理器在无需为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个终端设备执行无线控制信道频率的波束对准的情况下与多个终端设备通信的可能性。
可选地,管理器使用另一无线控制信道频率与多个接入点中的至少一些接入点通信,例如,管理器可使用另一无线控制信道频率配置多个接入点中的至少一些接入点,和/或发起协议,包括使用另一无线控制信道频率向多个接入点发送协议初始化指令。可选地,另一无线控制信道频率不是毫米波频率。使用不是毫米波频率的另一无线控制信道频率增加了管理器在无需为多个接入点中的每个接入点执行另一无线控制信道频率的波束对准的情况下与多个接入点中的至少一些接入点通信的可能性。可选地,管理器通过以太网等有线数字通信网络连接到多个接入点中的至少一些其他接入点。当管理器通过有线数字通信网络连接到多个接入点中的至少一些其他接入点时,管理器可选地通过有线数字通信网络与多个接入点中的至少一些其他接入点通信。可选地,管理器在多个接入点中的一个接入点中实现。
可选地,为了配置多个接入点以传输波束对准信号序列中的一个波束对准信号,管理器计算多个接入点中的每个接入点与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中的一个通信数据模式之间的关联。可选地,计算该关联包括计算多个接入点所在的已标识空间中的多个质心位置。可选地,在多个关联迭代中的每个关联迭代中,管理器根据与多个质心位置中的一个质心位置的相应距离,将多个接入点聚类成多个簇,使得多个簇中的每个簇具有多个接入点中的多个簇接入点。可选地,在多个关联迭代中的每个关联迭代中,管理器为多个簇中的每个簇计算与簇的相应多个簇接入点中的每个簇接入点具有共同平均距离的新质心位置。可选地,管理器使用各自针对多个簇中的一个簇计算出的多个新质心位置作为多个关联迭代中的连续关联迭代的多个质心位置。
可选地,管理器使用在多个关联迭代的最后迭代中计算的最后多个簇来计算多个接入点与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之间的关联。可选地,对于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中的每个通信数据模式,管理器从最后多个簇中的每个簇中从该簇的相应多个簇接入点中选择最多一个接入点,并将该最多一个接入点与通信数据模式序列相关联。可选地,在最后多个簇中的每个簇中,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中的每个通信数据模式都与子载波频隙序列中的一个子载波频隙相关联。可选地,最后多个簇中的每个簇具有选自被标识的多个通信数据模式的唯一通信数据模式序列。将唯一的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与最后多个簇中的每个簇相关联可降低两个接入点在共同子载波频隙期间使用共同数据模式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两个接入点之间干扰的可能性,由此提高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计算的一个或多条接收信息记录的准确性,提高多个优选通信信道的准确性并提高无线网络的网络利用率。
在详细说明至少一个实施例之前,应理解,实施例在应用时并不一定限于以下描述和/或附图和/或示例中阐述的组件和/或方法的构造和布置的详细内容。本文描述的实现方式支持其他实施例,或者支持以各种方式实践或执行。
实施例可以是一种系统、方法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包括上面有使得处理器执行实施例的各个方面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能够保留和存储指令以供指令执行设备使用的有形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电子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光存储设备、电磁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或上述设备的任何合适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的非详尽列表包括以下各项:便携式计算机软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或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igital versatiledisk,DVD)、记忆棒、软盘以及上述各项的任意合适组合。本文所使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应解释为瞬时信号本身,例如无线电波或其他自由传播的电磁波、通过波导或其他传输介质传播的电磁波(例如,通过光纤电缆的光脉冲),或通过电线发送的电信号。
本文中描述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下载到相应的计算/处理设备,或者通过互联网、局域网、广域网和/或无线网络等网络下载到外部计算机或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可以包括铜传输电缆、光传输光纤、无线传输、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网关计算机和/或边缘服务器。每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网络适配器卡或网络接口从网络接收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并转发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以便存储在相应计算/处理设备内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用于执行实施例的操作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程序指令、指令集体系结构(instruction-set-architecture,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源代码或目标代码,本地编译或实时编译(just-in-time,JIT),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编写,包括Smalltalk、C++、Java、面向对象Fortran等面向对象编程语言,JavaScript、Python等解释编程语言,以及“C”编程语言、Fortran或类似编程语言等传统的过程编程语言。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完全在用户的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在用户的计算机上执行,作为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的计算机上且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后一种场景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何类型的网络连接到用户的计算机,这些网络包括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或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还可以(例如,通过使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互联网)连接到外部计算机。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可编程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LA)等的电子电路可通过使用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的状态信息来执行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以定制该电子电路,以便执行实施例的各个方面。
本文结合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来描述实施例的各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说明和/或框图的每个框以及流程图说明和/或框图中的框的组合可以由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实现。
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以产生机器,使得经由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创建用于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指定的功能/动作的模块。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还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指示计算机、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和/或其他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使得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含有指令的制品,这些指令用于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指定的功能/动作的各方面。
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还可以加载到计算机、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他设备上,使得在该计算机、其他可编程装置或其他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从而产生计算机实现过程,使得在该计算机、其他可编程装置或其他设备上执行的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指定的功能/动作。
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示出了各种实施例提供的系统、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方式的体系结构、功能以及操作。就此而言,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框可以表示模块、区段或部分指令,包括用于实现一个或多个指定逻辑功能的一个或多个可执行指令。在一些替代实现方式中,框中说明的功能可以不按照图中说明的顺序实现。例如,事实上,连续示出的两个框可以几乎同时执行,或者有时候可以按照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取决于所涉及的功能。还需要说明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框组合可以由基于专用硬件的系统实现,这些系统执行特定的功能或动作,或者执行专用硬件和计算机指令的组合。
现在参考图1,示出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示例性装置100的示意性框图。在这些实施例中,装置100包括管理器101,其中,管理器101是处理单元。处理单元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可编程或非可编程电路,用于执行上文和下文描述的操作。处理单元可包括硬件和软件。例如,处理单元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携带程序的瞬时性或非瞬时性存储器,当程序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该程序使处理单元执行相应操作。
可选地,管理器101管理空间150中的无线网络。可选地,管理器101连接到多个无线接入点,例如包括接入点110、接入点111和接入点112。可选地,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至少一些无线接入点位于空间150中。可选地,多个接入点中的每个接入点包括接入点处理单元,例如用于执行波束对准协议的接入点部分。例如,接入点110可包括接入处理单元130。可选地,管理器101在多个接入点中的一个接入点中实现。例如,当在接入点110中实现管理器101时,处理单元130可选地是管理器101。
可选地,管理器101连接到多个无线终端设备,例如包括终端设备120、终端设备121和终端设备122。可选地,多个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些终端设备位于空间150中。可选地,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个终端设备包括设备处理单元,例如用于执行波束对准协议的终端设备部分。例如,终端设备122可包括设备处理单元132。
可选地,管理器101通过具有无线控制信道频率的无线控制信道连接到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可选地,无线控制信道频率不是毫米波频率。可选地,无线控制信道频率小于6GHz。
可选地,管理器101通过具有另一无线控制信道频率的另一无线控制信道连接到多个接入点中的一个或多个接入点。可选地,另一无线控制信道频率不是毫米波频率。可选地,另一无线控制信道频率小于6GHz。可选地,管理器101通过有线数字通信网络连接到多个接入点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他接入点。有线数字通信网络的一些示例为以太网和通用串行总线通信连接。
可选地,多个接入点使用无线网络协议连接到多个终端设备。可选地,无线网络协议具有多个信标时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置装置100包括根据通信数据模式序列执行波束对准协议,其中,每个通信数据模式与对准子载波频隙序列中的一个对准子载波频隙相关联,
参考图2,示出一些实施例的对准子载波频隙和通信数据模式之间的示例性关联200的示意性框图。在这些实施例中,子载波频隙序列220用于多个接入点传输波束对准信号序列。可选地,例如,当多个接入点使用具有多个信标时隙的无线网络协议连接到多个终端设备时,子载波频隙序列220是多个信标时隙的信标时隙序列。可选地,通信数据模式序列210包括通信数据模式211、通信数据模式212和通信数据模式213。可选地,通信数据模式序列210的每个通信数据模式包括数据信道频率序列。可选地,数据信道频率序列中的每个数据信道频率都与传输方向相关联。可选地,通信数据模式序列210选自被标识的多个通信数据模式。
可选地,通信数据模式序列210中的每个通信数据模式与子载波频隙序列220中的一个子载波频隙相关联。例如,在示例性关联200中,通信数据模式211与子载波频隙221相关联,数据模式212与子载波频隙222相关联,数据模式213与子载波频隙223相关联。可选地,多个接入点中的每个接入点与子载波频隙序列220中的一个子载波频隙相关联。例如,接入点110可与子载波频隙221相关联,接入点111可与子载波频隙222相关联,接入点112可与子载波频隙223相关联。在本示例中,在子载波频隙221期间,接入点110可选地根据通信数据模式211发送波束对准信号序列中的一个波束对准信号。可选地,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120和终端设备122,在子载波频隙221期间接收波束对准信号。因此,由终端设备针对子载波频隙221期间接收的波束对准信号计算的接收信息记录与通信数据模式211和接入点110相关联。
类似地,在本示例中,在子载波频隙222期间,接入点111可选地根据通信数据模式212发送波束对准信号序列中的另一波束对准信号,该波束对准信号可在子载波频隙222期间由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接收。因此,由终端设备针对子载波频隙222期间接收的另一波束对准信号计算的另一接收信息记录与通信数据模式212和接入点111相关联。
此外,在本示例中,在子载波频隙223期间,接入点112可选地根据通信数据模式213发送波束对准信号序列中的又一波束对准信号,该波束对准信号可在子载波频隙223期间由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接收。因此,由终端设备针对子载波频隙223期间接收的又一波束对准信号计算的又一接收信息记录与通信数据模式2123和接入点112相关联。
为了支持无线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100实现以下可选方法。
参考图3,示出一些实施例的可选操作流程300的序列图。在这些实施例中,管理器101在305中配置多个接入点中的每个接入点以传输波束对准信号序列中的一个波束对准信号,包括例如配置接入点110、接入点111和接入点112。可选地,管理器101配置多个接入点中的每个接入点以在与波束对准信号所关联的相应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的相应对准子载波频隙中传输波束对准信号。在本示例中,在305中,管理器101配置接入点110以可选地根据通信数据模式211在对准子载波频隙221中传输波束对准信号。此外,在本示例中,管理器101配置接入点111以可选地根据通信数据模式212在对准子载波频隙222中传输另一波束对准信号。此外,在本示例中,在305中,管理器101配置接入点113以可选地根据通信数据模式213在对准子载波频隙223中传输又一波束对准信号。可选地,管理器101向多个接入点中的每个接入点发送通信数据模式序列210,和/或子载波频隙序列220。可选地,管理器101向多个接入点中的每个接入点发送子载波频隙指示符,指示与接入点相关联的子载波频隙序列220的对准子载波频隙。
可选地,管理器101配置多个接入点中的至少一些接入点以使用另一无线控制信道频率传输波束对准信号。可选地,管理器101配置多个接入点中的至少一些其他接入点以使用有线数字通信网络传输波束对准信号。
在310中,管理器101可选地向多个接入点和多个终端设备,包括向终端设备120、终端设备121和终端设备122,发送协议初始化指令。可选地,管理器101使用无线控制信道频率向多个终端设备发送协议初始化指令。可选地,管理器101使用另一无线控制信道频率向多个接入点发送协议初始化指令。
在320中,接入点110可选地根据通信数据模式211可选地在对准子载波频隙221中发送波束对准信号。可选地,根据管理器101向接入点110发送的相应子载波频隙指示符,从子载波频隙序列220中选择对准子载波频隙221。
类似地,在321中,接入点111可选地根据通信数据模式212可选地在对准子载波频隙222中发送另一波束对准信号。可选地,根据管理器101向接入点111发送的相应子载波频隙指示符,从子载波频隙序列220中选择对准子载波频隙222。类似地,在322中,接入点112可选地根据通信数据模式213可选地在对准子载波频隙223中发送又一波束对准信号。可选地,根据管理器101向接入点112发送的相应子载波频隙指示符,从子载波频隙序列220中选择对准子载波频隙223。
可选地,在子载波频隙221期间,多个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些终端设备接收接入点110发送的波束对准信号。可选地,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120,例如根据通信数据模式211的相应数据信道频率序列使用多个数据信道频率接收波束对准信号。可选地,多个数据信道频率中的至少一个数据信道频率为毫米波频率。
可选地,在子载波频隙222期间,多个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些终端设备接收接入点111发送的另一波束对准信号,而在子载波频隙223期间,多个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些终端设备接收接入点112发送的又一波束对准信号。
在330中,终端设备120可选地计算多条接收信息记录。可选地,针对波束对准信号序列中的一个波束对准信号计算多条接收信息记录中的每个接收信息记录,并且该接收信息记录指示终端设备120接收的相应波束对准信号的最佳部分的质量。可选地,在与其中接收到相应波束对准信号的相应子载波频隙相关联的相应通信数据模式的数据信道频率序列中的一个数据信道频率中接收相应波束对准信号的一部分。可选地,多条接收信息记录中的每个接收信息记录包括终端设备120的设备标识值。可选地,对于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中的每个通信数据模式,多条接收信息记录中的每个接收信息记录包括多个信号质量值。可选地,多个信号质量值中的每个信号质量值都指示相应波束对准信号的最佳部分。信号质量值的一些示例包括:到达角、估计偏离角和信号强度指示符。
在340中,终端设备120可选地向管理器101发送多条接收信息记录。可选地,终端设备120计算指示波束对准信号序列的多个信号质量的一个接收信息记录,并向管理器101发送该一个接收信息记录。
类似地,在331中,终端设备121可选地计算另外的多条接收信息记录。可选地,针对波束对准信号序列中的一个波束对准信号计算另外的多条接收信息记录中的每个接收信息记录,并且该接收信息记录指示终端设备121接收的相应波束对准信号的另一最佳部分的另一质量。可选地,在341中,终端设备121将其他多条接收信息记录发送给管理器101。类似地,在332中,终端设备122可选地计算又另外的多条接收信息记录。可选地,针对波束对准信号序列中的一个波束对准信号计算又另外的多条接收信息记录中的每个接收信息记录,并且该接收信息记录指示终端设备122接收的相应波束对准信号的又一最佳部分的又一质量。可选地,在342中,终端设备122又向管理器101发送另外的多条接收信息记录。
在350中,管理器101可选地接收组合的多条接收信息记录,包括终端设备120发送的多条接收信息记录、终端设备121发送的另外的多条接收信息记录和终端设备122发送的又另外的多条接收信息记录。可选地,组合的多条接收信息记录包括从多个接入点中的一个或多个接入点接收的一个或多条接收信息记录,其中,每个接入点指示波束对准信号序列的多个信号质量。可选地,接收组合的多条接收信息记录包括使用无线控制信道频率。
此外,在350中,管理器101可选地根据组合的多条接收信息记录计算多个优选通信信道。可选地,多个优选通信信道中的每个优选通信信道用于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一个无线接入点,该无线接入点可选地与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相关联,可选地用于与之通信。可选地,管理器101计算多个优选通信信道,使得多个优选通信信道根据至少一个通信度量使多个优选通信信道之间的干扰量最小化。通信度量的一个示例是接收信号强度的衰减。
在360中,根据多个优选通信信道,可选地使用另一无线控制信道频率,管理器101可选地配置多个接入点。可选地,管理器101向多个接入点中的每个接入点,例如接入点110,发送至少一些优选通信信道,其中,每个优选通信信道与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相关联,例如与终端设备120相关联。
可选地,在361中,根据多个优选通信信道,可选地使用无线控制信道频率,管理器101配置多个终端设备。可选地,管理器101向每个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120,发送用于与多个接入点中的一个或多个接入点通信的一个或多个信道配置,例如用于与接入点110通信的信道配置。
对于无线通信,在370中,接入点110可选地根据为接入点110计算并与终端设备120相关联的优选通信信道向终端设备120发送一个或多个信号。可选地,在371中,终端设备120根据用于与接入点110通信的信道配置接收该一个或多个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将多个接入点配置成执行波束对准协议,在303中,管理器101计算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接入点与通信数据模式序列210中的一个通信数据模式之间的关联。可选地,管理器101在305中配置多个接入点中的每个接入点时使用303中计算的关联。可选地,根据一个或多个信号质量度量,例如根据多个接入点中的接入点与多个终端设备中的终端设备的所有对之间的平均干扰,将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无线接入点与通信数据模式序列210中的一个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使多个无线接入点同时传输的多个无线信号之间的信号干扰量最小化。
可选地,将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无线接入点与通信数据模式序列210中的一个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包括将通信数据模式与一个或多个接入点相关联。
参考图4,示出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该图示意性地表示用于将接入点与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的可选操作流程400。
在这些实施例中,对于被标识的多个通信数据模式中的至少一个通信数据模式,在410中,管理器101从多个无线接入点中选择一组无线接入点。可选地,管理器101选择该组无线接入点,使得对于该组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两个无线接入点,这两个无线接入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最小距离阈值。可选地,最小距离阈值降低了两个接入点同时传输的两个信号之间的干扰量。
在420中,管理器101可选地将该组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无线接入点与多个通信数据模式中的至少一个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可选地,管理器101将多个通信数据模式中的至少一个通信数据模式添加到通信数据模式序列210。可选地,管理器101针对通信数据模式序列210中的通信数据模式重复410和420。
可选地,将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无线接入点与通信数据模式序列210中的一个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包括对多个接入点进行聚类。
参考图5,示出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该图示意性地表示用于将接入点与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的另一可选操作流程500。
在这些实施例中,将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无线接入点与无线数据模式序列中的数据模式相关联包括管理器101执行多个关联迭代。在多个关联迭代中的每个关联迭代中,在503中,管理器101可选地计算空间150中的多个质心位置。可选地,在510中,管理器101通过根据与多个质心位置中的一个质心位置的相应距离对多个无线接入点进行聚类来产生多个簇。可选地,多个簇中的每个簇具有多个簇接入点。可选地,在512中,管理器101计算新的多个质心位置。可选地,管理器101通过为多个簇中的每个簇计算新的质心位置来计算新的多个质心位置。可选地,为多个簇中的一个簇计算的每个新质心位置与该簇的相应多个簇接入点中的每个簇接入点具有共同平均距离。在515中,管理器101可选地在多个关联迭代的连续关联迭代中使用新的多个质心位置。
在520中确定关联迭代是最后关联迭代之后,管理器101可选地针对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中的每个通信数据模式重复530和535。对于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中的通信数据模式,在530中,管理器101可选地在最后关联迭代的多个簇中的每个簇中从该簇的相应多个簇接入点中选择最多一个无线接入点,在535中,管理器101可选地将最多一个无线接入点与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可选地,根据分配模式将最多一个无线接入点与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例如,以降低与共同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的两个无线接入点相互干扰的可能性。例如,分配模式可以是根据纬度分配,使得序列的第一通信数据模式可与多个簇中的每个簇的每组相应多个簇接入点中的最北无线接入点相关联,该序列中的连续通信数据模式可与下一更靠北的无线接入点关联,诸如此类。可选地,子载波频隙序列220与通信数据模式序列210的关联按照簇的序列进行。可选地,对于一个簇,子载波频隙序列220中的时隙与通信数据模式序列210中的第一数据模式相关联,对于另一簇,子载波频隙序列220中的时隙与通信数据模式序列210中的第二数据模式相关联。因此,在时隙期间,一个簇的第一接入点使用第一数据模式传输,而另一簇的第二接入点使用第二数据模式传输,从而减少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入点110实现以下可选方法。
参考图6A,示出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该图示意性地表示用于无线接入点的可选操作流程600A。在这些实施例中,在601中,接入点处理单元130从管理器101接收例如由管理器101在310中发送的协议初始化指令。在610中,接入点处理单元130可选地根据通信数据模式序列执行波束对准协议的接入点部分,例如方法300的接入点部分,其中,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中的每个通信数据模式与对准子载波频隙序列中的一个对准子载波频隙相关联。可选地,接入点处理单元130响应于协议初始化指令执行波束对准协议的接入点部分。
参考图6B,示出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该图示意性地表示用于波束对准协议的接入点部分的额外可选操作流程600B。可选地,在611中,接入点处理单元130从管理器101接收用于执行波束对准的子载波频隙指示符和通信数据模式。可选地,子载波频隙指示符指示子载波频隙序列220中的一个子载波频隙。可选地,接入点处理单元130从管理器101接收子载波频隙序列220。可选地,接入点处理单元130从管理器101接收通信数据模式序列210。在612中,响应于在601中接收的协议初始化指令,接入点处理单元130可选地根据通信数据模式发送波束对准信号。可选地,接入点处理单元130使用恒定功率电平发送波束对准信号。可选地,接入点处理单元130在对准子载波频隙中发送波束对准信号。可选地,该对准子载波频隙可选地根据子载波频隙指示符选自子载波频隙序列220。
可选地,根据通信数据模式发送波束对准信号包括执行多个数据模式迭代。可选地,在多个数据模式迭代中的每个数据模式迭代中,接入点处理单元130使用通信数据模式的数据信道频率序列中的一个数据信道频率,在与数据信道频率相关联的传输方向上传输波束对准信号的部分。可选地,多个数据模式迭代按照数据信道频率序列的顺序连续执行。可选地,所述波束对准信号包括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调制的多个符号。例如,波束对准信号的一部分可具有14个OFDM符号。可选地,在传输波束对准时,通信数据模式的每一部分具有共同数量的OFDM符号。
再次参考图6A,在620中,接入点处理单元130从管理器101接收多个信道配置,每个信道配置与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终端设备相关联。可选地,多个信道配置包括管理器101在350中计算的多个优选信道配置中的至少一些优选信道配置。在630中,接入点处理单元130可选地根据与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相关联的相应信道配置向这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22实现以下可选方法。
参考图7A,示出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该图示意性地表示用于无线终端设备的可选操作流程700A。在这些实施例中,在701中,设备处理单元132从管理器101接收例如由管理器101在310中发送的协议初始化指令。在710中,设备处理单元132可选地根据通信数据模式序列执行波束对准协议的无线终端设备部分,例如方法300的无线终端设备部分,其中,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中的每个通信数据模式与对准子载波频隙序列中的一个对准子载波频隙相关联。可选地,设备处理单元132响应于协议初始化指令执行波束对准协议的无线终端设备部分。
参考图7B,示出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该图示意性地表示用于波束对准协议的无线终端设备部分的额外可选操作流程700B。在711中,设备处理单元132接收多个波束对准信号。可选地,设备处理单元132从多个接入点中的至少一些接入点接收多个波束对准信号。可选地,设备处理单元132在子载波频隙序列220中的一个子载波频隙中接收多个波束对准信号中的每个波束对准信号。可选地,子载波频隙序列220中的每个对准子载波频隙与通信数据模式序列210中的一个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
在712中,设备处理单元132可选地计算多条接收信息记录。可选地,多条接收信息记录中的每个接收信息记录根据多个波束对准信号中的一个波束对准信号计算,并且可选地指示该记录的计算所针对的相应波束对准信号的最佳部分的质量。可选地,多条接收信息记录中的每个接收信息记录与其中接收到相应波束对准信号的相应对准子载波频隙相关联。
在713中,设备处理单元132可选地向管理器101发送多条接收信息记录。
再次参考图7A,在712中,设备处理单元132可选地从管理器接收用于与一个或多个接入点通信的一个或多个信道配置。可选地,一个或多个信道配置依据管理器在350中计算的多个优选通信信道。可选地,在713中,设备处理单元132从一个或多个接入点接收根据一个或多个信道配置发送的一个或多个信号。
对各种实施例的描述只是出于说明的目的,但这些描述并不是为了穷举或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所描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许多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相比于市场上存在的技术,选择本文使用的术语可最好地解释本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技术进步,或使本领域其他技术人员理解此处公开的实施例。
预计在本申请呈现的专利的有效期内,将开发许多相关的无线接入点、无线终端设备和通信数据模式,并且术语“无线接入点”、“无线终端设备”和“通信数据模式”的范围旨在先验地包括所有这些新技术。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约”是指±10%。
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其变化形式表示“包括但不限于”。该术语包括了术语“由……组成”以及“基本上由……组成”。
短语“基本上由……组成”表示组成物或方法可以包括附加成分和/或步骤,但前提是所述附加成分和/或步骤不会实质上改变所要求保护的组成物或方法的基本和新颖特性。
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和“所述”包括复数含义。例如,术语“一种复合物”或“至少一种复合物”可以包括多种复合物,包括其混合物。
本文所使用的词语“示例性”表示“作为一个示例、实例或说明”。任何描述为“示例性”的实施例不一定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更优选或更有利,和/或排除其他实施例的特征的结合。
本文所使用的词语“可选地”表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且在其他实施例中没有提供”。任何特定实施例都可包括多个“可选”特征,除非这些特征冲突。
在本申请中,各种实施例可以通过范围格式呈现。应当理解的是,范围格式的描述仅仅是为了方便和简洁,不应解释为对实施例范围的固定限制。因此,对范围的描述应被认为是已经具体地公开所有可能的子范围以及所述范围内的单独数值。例如,对于例如从1到6的范围的描述应被视为已具体公开了1至3、1至4、1至5、2至4、2至6、3至6等子范围以及该范围内的单独数字例如1、2、3、4、5和6。不论范围有多广,这都适用。
当本文指示一个数字范围时,表示包括所指示的范围内的任何所列举的数字(分数或整数)。短语“第一指示数字和第二指示数字之间的范围”以及“从第一指示数字到第二指示数字的范围”在本文中可互换使用,表示包括第一指示数字和第二指示数字以及二者之间的所有分数和整数。
应当了解,为了清楚起见而在单独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的某些特征还可组合提供于单个实施例中。相反地,为了简洁起见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的各个特征也可单独地或通过任意合适的子组合或适当地提供在任何其他描述的实施例中。在各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不被认为是这些实施例的基本特征,除非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元件的情况下不可操作。
虽然实施例已经结合其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很明显许多替代方案、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旨在涵盖属于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广泛范围内的所有此类替代、修改和变化。
本申请人的目的是,本说明书中提及的所有出版物、专利和专利申请书都通过全文引用结合在本说明书中,如同每个单独的出版物、专利或专利申请书在提及要通过引用结合在本文中时被具体和单独指出。此外,本申请中对任何参考文件的引用或鉴别不应理解为承认该参考文件是作为本发明的现有技术可获得的。就使用节标题而言,不应该将节标题理解成必要的限定。另外,本申请的任何一个或多个优先权文件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申请中。

Claims (35)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用于进行以下操作的处理单元:
接收多条接收信息记录,每条接收信息记录来自多个无线终端设备中的每个无线终端设备,并指示波束对准信号序列的多个信号质量,每个波束对准信号与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中的一个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每个波束对准信号由相应无线终端设备在与所述波束对准信号所关联的相应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的对准子载波频隙中接收;
根据所述多条接收信息记录计算多个优选通信信道,每个优选通信信道用于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一个无线接入点;
根据所述多个优选通信信道配置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配置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无线接入点,以在与所述波束对准信号序列中的一个波束对准信号所关联的所述相应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的所述对准子载波频隙中传输所述波束对准信号;
向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和所述多个无线终端设备发送协议初始化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对准信号由所述相应无线终端设备使用多个数据信道频率接收,其中
接收所述多条接收信息记录包括使用无线控制信道频率;
向所述多个无线设备发送所述协议初始化指令包括使用所述无线控制信道频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数据信道频率中的至少一个数据信道频率是毫米波频率。
5.根据权利要求3和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控制信道频率不是毫米波频率。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至少一些无线接入点以传输所述波束对准信号序列中的一个波束对准信号包括使用另一无线控制信道频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无线控制信道频率不是毫米波频率。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至少一些其他无线接入点通过有线数字通信网络连接到所述处理单元,其中
通过所述有线数字通信网络配置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所述至少一些其他无线接入点。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中的每个通信数据模式包括数据信道频率序列,每个数据信道频率与传输方向相关联。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计算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无线接入点与所述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中的一个通信数据模式之间的关联;
配置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无线接入点,以根据相关联的所述相应通信数据模式在与所述相应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的所述对准子载波频隙中传输波束对准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数据模式序列选自被标识的多个通信数据模式,其中
根据至少一个信号质量度量,将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无线接入点与所述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中的一个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使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同时传输的多个无线信号之间的信号干扰量最小化。
12.根据权利要求10和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数据模式序列选自被标识的多个通信数据模式,其中
对于所述被标识的多个通信数据模式中的至少一个通信数据模式,将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无线接入点与所述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中的一个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包括:
从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中选择一组无线接入点,使得对于所述一组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两个无线接入点,所述两个无线接入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最小距离阈值;
将所述一组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无线接入点与所述被标识的多个通信数据模式中的所述至少一个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位于被标识的空间中,其中
将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无线接入点与所述无线数据模式序列中的一个数据模式相关联包括:
计算所述被标识的空间中的多个质心位置;
在多个关联迭代中的每个关联迭代中:
根据与所述多个质心位置中的一个质心位置的相应距离对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进行聚类,以产生多个簇,每个簇具有多个簇接入点;
通过为所述多个簇中的每个簇计算与所述簇的相应多个簇接入点中的每个簇接入点具有共同平均距离的新质心位置,计算新的多个质心位置;
在所述多个关联迭代中的连续关联迭代中,将所述新的多个质心位置用作所述多个质心位置;
对于所述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中的每个通信数据模式:
在所述多个关联迭代中的最后一个关联迭代的所述多个簇中的每个簇中,从所述簇的相应多个簇接入点中选择最多一个无线接入点;
将所述最多一个无线接入点与所述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接收信息记录中的每个接收信息记录包括:
所述相应无线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值,所述处理单元从所述相应无线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接收信息记录;
多个信号质量值,对于所述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中的每个通信数据模式,所述多个信号质量值指示由所述相应无线终端设备在与所述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的所述相应对准子载波频隙中接收的波束对准信号的最佳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信号质量值中的至少一个信号质量值选自到达角、估计偏离角和信号强度指示符组成的一组信号质量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使用具有多个信标时隙的被标识的无线协议连接到所述多个无线终端设备,其中
所述对准子载波频隙是选自所述多个信标时隙的信标时隙序列中的一个信标时隙。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包括用于进行以下操作的接入点处理单元:
响应于从所述处理单元接收的协议初始化指令,根据每个通信数据模式与对准子载波频隙序列中的一个对准子载波频隙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模式序列,执行波束对准协议的接入点部分;
从所述处理单元接收所述多个优选通信信道中的至少一些优选通信信道,每个优选通信信道与所述多个无线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些无线终端设备中的一个无线终端设备相关联;
根据相关联的相应优选信道配置,向所述至少一些无线终端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无线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执行所述波束对准协议的所述接入点部分包括:
从所述处理单元接收用于执行波束对准的子载波频隙指示符和通信数据模式;
响应于从所述处理单元接收的所述协议初始化指令,在根据所述子载波频隙指示符选自所述对准子载波频隙序列的对准子载波频隙中根据所述通信数据模式发送波束对准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中的每个通信数据模式包括数据信道频率序列,每个数据信道频率与传输方向相关联,其中
根据所述通信数据模式传输所述波束对准信号包括,在多个数据模式迭代中的每个数据模式迭代中,在相关联的相应传输方向上使用所述数据信道频率序列中的一个数据信道频率传输所述波束对准信号的一部分;
所述多个数据模式迭代按照所述数据信道频率序列的顺序连续执行。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对准信号包括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调制的多个符号。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无线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个无线终端设备包括用于进行以下操作的设备处理单元:
响应于从所述处理单元接收的协议初始化指令,根据每个通信数据模式与对准子载波频隙序列中的一个对准子载波频隙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模式序列,执行波束对准协议的无线终端设备部分;
从所述处理单元接收用于与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通信的至少一个信道配置;
从所述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接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信道配置发送的至少一个信号。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执行所述波束对准协议的所述无线终端设备部分包括:
从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至少一些无线接入点接收多个波束对准信号,每个波束对准信号在所述对准子载波频隙序列中的一个对准子载波频隙中,所述对准子载波频隙与所述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中的一个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
计算多条接收信息记录,每个接收信息记录用于所述多个波束对准信号中的一个波束对准信号,指示相应波束对准信号的最佳部分的质量,并与其中接收到所述波束对准信号的所述相应对准子载波频隙所关联的所述相应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
向所述处理单元发送所述多条接收信息记录。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计算所述多个优选通信信道,使得所述多个优选通信信道根据至少一个通信度量使所述多个优选通信信道之间的干扰量最小化。
24.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多条接收信息记录,每条接收信息记录来自多个无线终端设备中的每个无线终端设备,并指示波束对准信号序列的多个信号质量,每个波束对准信号与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中的一个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每个波束对准信号由相应无线终端设备在与所述波束对准信号所关联的相应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的对准子载波频隙中接收;
根据所述多条接收信息记录计算多个优选通信信道,每个优选通信信道用于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一个无线接入点;
根据所述多个优选通信信道配置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
25.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软件程序产品,包括:
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第一程序指令,用于接收多条接收信息记录,每条接收信息记录来自多个无线终端设备中的每个无线终端设备,并指示波束对准信号序列的多个信号质量,每个波束对准信号与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中的一个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每个波束对准信号由相应无线终端设备在与所述波束对准信号所关联的相应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的对准子载波频隙中接收;
第二程序指令,用于根据所述多条接收信息记录计算多个优选通信信道,每个优选通信信道用于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一个无线接入点;
第三程序指令,用于根据所述多个优选通信信道配置所述多个无线接入点,其中
所述第一程序指令、所述第二程序指令和所述第三程序指令由至少一个计算机化处理器从所述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执行。
26.一种无线接入点设备,包括用于进行以下操作的处理单元:
响应于从管理器接收的协议初始化指令,根据每个通信数据模式与对准子载波频隙序列中的一个对准子载波频隙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模式序列,执行波束对准协议的接入点部分;
从所述管理器接收多个信道配置,每个信道配置与多个无线终端设备中的一个无线终端设备相关联;
根据相关联的相应信道配置,向所述多个无线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个无线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信号。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无线接入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执行所述波束对准协议的所述接入点部分包括:
从所述管理器接收用于执行波束对准的子载波频隙指示符和通信数据模式;
响应于从所述管理器接收的所述协议初始化指令,在根据所述子载波频隙指示符选自所述对准子载波频隙序列的对准子载波频隙中根据所述通信数据模式发送波束对准信号。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无线接入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中的每个通信数据模式包括数据信道频率序列,每个数据信道频率与传输方向相关联,其中
根据所述通信数据模式发送所述波束对准信号包括,在多个数据模式迭代中的每个数据模式迭代中,在所述传输方向上使用所述数据信道频率序列中的一个数据信道频率传输所述波束对准信号的一部分;
所述多个数据模式迭代按照所述数据信道频率序列的顺序连续执行。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无线接入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对准信号包括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调制的多个符号。
30.一种用于无线接入点设备的方法,包括:
响应于从管理器接收的协议初始化指令,根据每个通信数据模式与对准子载波频隙序列中的一个对准子载波频隙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模式序列,执行波束对准协议的接入点部分;
从所述管理器接收多个信道配置,每个信道配置与多个无线终端设备中的一个无线终端设备相关联;
根据相关联的相应信道配置,向所述多个无线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个无线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信号。
31.一种用于无线接入点设备的软件程序产品,包括:
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第一程序指令,用于响应于从管理器接收的协议初始化指令,根据每个通信数据模式与对准子载波频隙序列中的一个对准子载波频隙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模式序列,执行波束对准协议的接入点部分;
第二程序指令,用于从所述管理器接收多个信道配置,每个信道配置与多个无线终端设备中的一个无线终端设备相关联;
第三程序指令,用于根据相关联的相应信道配置,向所述多个无线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个无线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信号,其中
所述第一程序指令、所述第二程序指令和所述第三程序指令由至少一个计算机化处理器从所述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执行。
32.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用于进行以下操作的处理单元:
响应于从管理器接收的协议初始化指令,根据每个通信数据模式与对准子载波频隙序列中的一个对准子载波频隙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模式序列,执行波束对准协议的无线终端设备部分;
从所述管理器接收用于与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通信的至少一个信道配置;
从所述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接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信道配置发送的至少一个信号。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执行所述波束对准协议的所述无线终端设备部分包括:
从多个无线接入点接收多个波束对准信号,每个波束对准信号在所述对准子载波频隙序列中的一个对准子载波频隙中,所述对准子载波频隙与通信数据模式序列中的一个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
计算多条接收信息记录,每个接收信息记录用于所述多个波束对准信号中的一个波束对准信号,指示相应波束对准信号的最佳部分的质量,并与其中接收到所述波束对准信号的相应对准子载波频隙所关联的相应通信数据模式相关联;
向所述管理器发送所述多条接收信息记录。
34.一种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方法,包括:
响应于从管理器接收的协议初始化指令,根据每个通信数据模式与对准子载波频隙序列中的一个对准子载波频隙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模式序列,执行波束对准协议的无线终端设备部分;
从所述管理器接收用于与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通信的至少一个信道配置;
从所述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接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信道配置发送的至少一个信号。
35.一种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软件程序产品,包括:
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第一程序指令,用于响应于从管理器接收的协议初始化指令,根据每个通信数据模式与对准子载波频隙序列中的一个对准子载波频隙相关联的通信数据模式序列,执行波束对准协议的无线终端设备部分;
第二程序指令,用于从所述管理器接收用于与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通信的至少一个信道配置;
第三程序指令,用于从所述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接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信道配置发送的至少一个信号,其中
所述第一程序指令、所述第二程序指令和所述第三程序指令由至少一个计算机化处理器从所述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执行。
CN202180097313.1A 2021-04-30 2021-04-30 多用户无线无小区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网络中的波束对准 Pending CN1172039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21/061365 WO2022228691A1 (en) 2021-04-30 2021-04-30 Beam alignment in a multiuser wireless cell-free 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network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03906A true CN117203906A (zh) 2023-12-08

Family

ID=75787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7313.1A Pending CN117203906A (zh) 2021-04-30 2021-04-30 多用户无线无小区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网络中的波束对准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63886A1 (zh)
EP (1) EP4324110A1 (zh)
CN (1) CN117203906A (zh)
WO (1) WO202222869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26302B2 (en) * 2012-08-24 2015-12-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rference alignment in Wi-Fi
KR102188645B1 (ko) * 2013-05-10 2020-12-0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의 채널 사운딩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US9692494B2 (en) * 2014-08-12 2017-06-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switching between wireless multiple access schem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28691A1 (en) 2022-11-03
EP4324110A1 (en) 2024-02-21
US20240063886A1 (en) 2024-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3048B (zh) 用于高频率无线网络的高效波束扫描
US10485004B2 (en) Optimizing network resources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S1137470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CN112166632B (zh) 计算和报告定位信标波束的相关性度量
EP3531775A1 (en) Distributed processing in a centralized radio access network
WO2016041358A1 (zh) 一种上行同步方法、装置和系统
EP2850743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jointly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76222B2 (en)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locating at least one obstacle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 corresponding computer program
US20160192400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andom access channel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477885B (zh) 采用导频信号的雷达探测
Capone et al. Obstacle avoidance cell discovery using mm-waves directive antennas in 5G networks
EP3286847B1 (en) Adaptive beamforming
JP2012095092A (ja) 基地局及び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基地局での送信指向性の制御方法
KR20180136837A (ko) 랜덤억세스 및 핸드오버 수행 방식
KR101196670B1 (ko)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디바이스를 클러스터링하는 방법
CN117203906A (zh) 多用户无线无小区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网络中的波束对准
US937980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ulti-input multi-output (MIMO)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which plur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 present
US8396426B2 (en) Multicarrier mobile device
JP2022106228A (ja) 伝搬路制御装置および伝搬路制御方法
CN114286371A (zh) 信号测量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WO2024075061A2 (en) Reflection time-angle coding of an incident angle during radio sensing operations
CN117099437A (zh) 用于cot共享的ed阈值配置的用户设备、基站和方法
CN118018953A (zh) 无线感知方法、信息反馈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