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02392A - 一种信道接入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道接入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02392A
CN117202392A CN202210616224.XA CN202210616224A CN117202392A CN 117202392 A CN117202392 A CN 117202392A CN 202210616224 A CN202210616224 A CN 202210616224A CN 117202392 A CN117202392 A CN 1172023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duration
ppdu
long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1622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健
阮卫
狐梦实
淦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1622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0239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7135 priority patent/WO202323203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2023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023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道接入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用于解决长距离通信设备较难接入信道,通信效率较低的问题。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若信道为空闲状态,则将第一计数器的值减M,其中,M为大于1的正整数;若第一计数器的值大于0,则第一设备在下一个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若第一计数器的值小于或等于0,则第一设备通过所述信道传输数据。

Description

一种信道接入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道接入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技术中,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的802.11标准中包括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技术。Wi-Fi技术中通常涉及接入点(accesspoint,AP)和站点(station,STA)两类设备。其中,AP也可以称为无线接入点,用于提供WLAN网络,允许其他无线设备接入WLAN网络,并为接入的设备提供数据访问。接入WLAN网络的设备可称为STA。AP与STA之间通过物理帧进行用户数据的传输。
WLAN设备可以工作在非授权频谱,目前,可以通过分布式协调功能(DistributedCoordination Function,DCF)等方式接入信道,以保证AP和STA之间的数据收发不发生冲突碰撞。例如,待发送数据的多个STA可以生成随机回退参数,每个STA需要在一定的检测时间内进行空闲信道评估(Clear Channel Access,CCA),当STA判断信道空闲且随机回退计数器的值为0时,该STA可以接入信道进行数据交换。
但是,对于长距离的WLAN通信场景来说,由于传输较长距离导致的信号功率衰减、噪声干扰等因素,长距离通信的设备与普通设备基于相同的上述回退等待机制已不再适用,而目前并没有针对长距离通信的WLAN设备的信道接入方法,从而长距离通信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道接入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长距离通信设备较难接入信道,通信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信道接入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若所述信道为空闲状态,则将第一计数器的值减M,其中,M为大于1的正整数;若第一计数器的值大于0,则所述第一设备在下一个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若第一计数器的值小于或等于0,则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信道传输数据。
上述技术方案中,长距离传输节点在随机竞争信道时,将随机回退过程中计数器每次的回退值增大,使得计数器能够更快速回退到0或小于0的值,以此加速长距离传输节点的回退速度,保证随机竞争信道的公平性,提升长距离设备的传输效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时长大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长,第一时间单元为一个时隙。其中,普通传输场景的信道检测窗口为第一时间单元,长距离传输节点对应的信道检测窗口第一时长大于第一时间单元,从而保证长距离传输场景的接收端能够检测到接收信号。在这种场景下,通过对第一计数器递减M以加速回退,从而可以加速长距离传输节点的回退速度,尽可能保证长距离传输节点随机竞争信道的公平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等待第一帧间隙,其中,所述第一帧间隙为长距离的点协调功能帧间距PIFS、短帧间距SIFS或长距离的分布式协调功能帧间距DIFS。其中,第一设备在进行随机回退检测信道状态之前,需要等待固定的帧间距。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长距离的PIFS为SIFS与所述第一时长的和。上述对于长距离的通信场景,根据随机检测窗口的第一时长相应增长对应的固定帧间间距,从而有助于长距离通信的设备在信道繁忙以后的首次检测时,更准确的识别空口中是否有信号存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长距离的DIFS为所述SIFS与2倍的所述第一时长的和。上述对于长距的离通信场景,根据随机检测窗口的第一时长相应增长对应的固定帧间间距,有助于长距离通信的设备在信道繁忙以后的首次检测时,更准确的识别空口中是否有信号存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在下一个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具体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长结束时刻之后的下一个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从而第一设备可以在第一个第一时长结束时刻之后,开启第二个长度为第一时长的信道检测窗口,用于检测当前的信道状态,从而可以根据检测到信道为空闲状态以更新第一计数器的值,进行回退,实现长距离传输节点的快速回退,更加公平地获取信道接入机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通过所述信道发送长距离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信道接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若信道状态为空闲状态,则第一计数器的值减M,其中,M为正整数;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长的开始时刻之后每间隔一个第二时间单元开启一个信道检测窗口,并在所述信道检测窗口内检测信道状态,若信道状态为空闲状态,则第一计数器的值减M,其中,M为正整数;若第一计数器的值小于或等于0,则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信道传输数据。
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滑动窗口的方式,通过在第一个第一时长的信道检测窗口开始时刻之后,每间隔一个第二时间单元开启一个信道检测窗口,使得长距离设备可以并行开启多个信道检测窗口,同时检测信道状态。其中一个信道检测窗口检测当前信道为空闲状态,则可以将第一计数器的值减M;多个信道检测窗口检测检测为空闲状态,则可以将第一计数器的值多次减M,从而加速长距离设备的CCA检测的频率以及回退速度,使得第一计数器能够更快速回退到0或小于0的值,以此加速长距离传输节点的回退速度,保证长距离传输节点随机竞争信道的公平性,提升长距离设备的传输效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信道检测窗口的时长等于所述第一时长。通过滑动窗口的方式并行开启多个第一时长的信道检测窗口,从而可以加速长距离传输节点的CCA检测频率以及计数器的回退速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时长大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长,第一时间单元为一个时隙。其中,长距离传输对应的信道检测窗口大于普通的传输场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采用滑动窗口的并行检测方式,实现对第一计数器的快速递减回退,从而可以加速长距离传输节点的回退速度,尽可能保证长距离传输节点随机竞争信道的公平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若当前帧对应的是长距离的点协调功能帧间距PIFS或长距离的分布式协调功能帧间距DIFS,则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具体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在短帧间距SIFS之后,开始在所述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也就是说,第一设备可以占用短帧间距SIFS之后的空闲时长,以提前开启随机回退的多个并行的信道检测窗口,从而加速长距离节点的回退过程,提高接入信道的灵活性和接入效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信道发送长距离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信道接入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向第三设备发送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PPDU包括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设备发送基于触发的长距离PPDU;接收来自所述第三设备的长距离PPDU。
上述实施方式,通过在PPDU中增加用于指示触发长距离PPDU的指示信息,从而实现开销较小的触发帧,降低长距传输的开销。使得接收端可以根据该触发帧,发送长距离PPDU,提高长距离传输的通信效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指示信息承载于所述PPDU的扩展信令字段,或者数据字段。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信道接入方法,应用于第三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PPDU包括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设备发送基于触发的长距离PPDU;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长距离PPDU。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指示信息承载于所述PPDU的扩展信令字段,或者数据字段。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通信装置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在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若所述信道为空闲状态,则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第一计数器的值减M,其中,M为大于1的正整数;若第一计数器的值大于0,则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在下一个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若第一计数器的值小于或等于0,则所述收发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信道传输数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时长大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长,第一时间单元为一个时隙。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处理模块用于等待第一帧间隙之后,在所述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其中,所述第一帧间隙为长距离的点协调功能帧间距PIFS、短帧间距SIFS或长距离的分布式协调功能帧间距DIFS。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长距离的PIFS为所述SIFS与所述第一时长的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长距离的DIFS为所述SIFS与2倍的所述第一时长的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长结束时刻之后的下一个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收发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信道发送长距离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通信装置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在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若信道为空闲状态,则第一计数器的值减M,其中,M为正整数;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长的开始时刻之后每间隔一个第二时间单元开启一个信道检测窗口,并在所述信道检测窗口内检测信道状态,若信道状态为空闲状态,则第一计数器的值减M,其中,M为正整数;若第一计数器的值小于或等于0,则所述收发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信道传输数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信道检测窗口的时长等于所述第一时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时长大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长,第一时间单元为一个时隙。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若当前帧对应的是长距离的点协调功能帧间距PIFS或长距离的分布式协调功能帧间距DIFS,则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在短帧间距SIFS之后,开始在所述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收发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信道发送长距离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收发模块用于向第三设备发送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PPDU包括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设备发送基于触发的长距离PPDU;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三设备的长距离PPDU。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指示信息承载于所述PPDU的扩展信令字段,或者数据字段。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PPDU包括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设备发送基于触发的长距离PPDU;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长距离PPDU。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指示信息承载于所述PPDU的扩展信令字段,或者数据字段。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与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模块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与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模块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与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模块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第三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与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模块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第四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以使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以使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十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以使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三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十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以使所述计算机执行第四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十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以使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十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以使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十九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以使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三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二十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以使所述计算机执行第四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二十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如第七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以及如第八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
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任一种通信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和通信系统,均可以由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来实现,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竞争窗口的参数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机回退机制竞争信道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个节点随机回退机制竞争信道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几种帧间间隔的组成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PPDU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触发的调度式上行传输的方法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系统架构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长距离PPDU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长距离传输的快速回退方法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和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长距离传输的快速回退方法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道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技术术语进行简单介绍。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适用于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的场景,可以适用于IEEE 802.11系统标准或下一代的标准中,例如已经发展和普及的7代WLAN系统(801.11,802.11b,802.11a/g,802.11n,802.11ac,802.11ax,802.11be)中。或者,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适用于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网络或车联网(Vehicle toX,V2X)网络等无线局域网系统中。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适用于其他可能的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以及未来的第五代(5thgeneration,5G)通信系统等。
其中,WLAN技术中涉及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和站点(station,STA),可以统称为WLAN设备,或者称为节点。
目前,WLAN设备可以工作在非授权频谱,由于无线信道的独占特性,所以可以通过分布式协调功能(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DCF)方式,随机接入信道,以避免多个节点同时占用无线信道发送数据所带来的冲突问题。其中,可以通过带有碰撞避免的载波侦听多址接入(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CSMA/CA)机制来实现随机接入信道。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一个节点有数据要发送时,需要进行一定时长的侦听,用于进行空闲信道评估(Clear Channel Access,CCA)。其中,CCA可以同时通过物理载波侦听和虚拟载波侦听功能来判断媒体状态。当节点通过物理载波侦听和虚拟载波侦听机制都判断当前的信道为空闲状态时,才认为信道空闲,否则认为信道繁忙。
其中,物理载波侦听功能位于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中,可以通过能量检测(Energy Detection,ED)与前导码检测(Preamble Detection,PD)来判断媒体(medium)是否繁忙。虚拟载波侦听功能位于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可以通过在MAC帧头的时长(Duration)字段中所承载的预定信息判断信道是否空闲,该信息声明了对媒体的独占接入。虚拟载波侦听功能被称作为网络分配向量(Network AllocationVector.NAV)。
其中,能量检测是直接用PHY层接收的信号能量来判断是否有信号进行接入,若信号强度大于ED_threshold,则认为信道繁忙;若小于ED_threshold,则认为信道空闲。另外,该ED_threshold的设置可以与发送功率有关,比如发送功率大于100mW,那么ED_threhold约为-80dBm;发送功率在50mW至100mW之间,那么ED_threshold应该为-76dBm。
虚拟载波侦听指的是用来识别802.11数据帧的物理层头部(PLCP header)中的preamble部分。简单的说,802.11中的preamble部分采用特定的序列所构造,该序列对于发送方和接收方都是已知的,其用来做帧同步以及符号同步。在实际监听过程中,节点会不断采样信道信号,用其做自相关或者互相关运算。与能量检测类似,节点根据(自/互)相关的计算值与预设的阈值进行判断,若大于该阈值,则认为检测到了一个信号,信道繁忙;若小于该阈值,则认为没有检测到信号,信道空闲。
在CSMA/CA中,发一个帧之前,都至少需要等待一个相应的帧间间隔,比如发送数据之前至少要等待分布式协调功能帧间距(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 Inter-Frame Space,DIFS)的时长,发送确认(acknowledge,ACK)响应之前需要等待短帧间距(Short Inter-Frame Space,SIFS)的时长。另外,在802.11中还存在其他的一些帧间间隔(统称xIFS),例如点协调功能帧间距(Point Coordination Function Inter-FrameSpace,PIFS)等。示例性的,xIFS可以是对无线介质访问的不同优先级来进行划分的,不同优先级按照xIFS的时间长短来进行划分,xIFS时间越短,表示对应的优先级越高。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时隙:是指一个时间片段,或指一个时间单元,即Slot Time或aSlotTime。在CSMA/CA中,多个节点之间竞争信道,随机接入信道之前,需要经过相应的随机回退(backoff)过程,其中,随机回退过程是由多个时隙所组成的。
竞争窗口(Contention window,CW):节点生成或选择随机回退计数值的范围,其中,竞争窗口的参数可以用CW来表示,则节点生成或选择的随机回退计数值是从一个均匀分布的窗口[0,CW]当中随机选择的。例如,某一个节点的竞争窗口的参数CW是7,则随机回退计数值的范围为[0,7],该节点确定的随机回退计数值可以为0、1、2、3、4、5、6或7中的任一值。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某节点对应的竞争窗口的参数CW并不是唯一的数值或者一致不变的数值,CW可以包括多个值,例如,CW可以包括指数增长的多个值。当某一节点初始化竞争信道的时候,竞争窗口的参数可以为CW的最小值,即CWmin。若该节点传输数据时每发生一次冲突,需要进行数据重传,则随机回退的值就逐次增大,直到达到CW的最大值,即CWmax。而当该节点成功发送数据时,可以将CW重置为CWmin。
例如,如图1所示,某一节点对应的CWmin为7,该节点初次尝试竞争信道时的竞争窗口为[0,7];若发生第一次冲突,进行第一次重传的时候,竞争窗口为[0,15];第二次重传的时候,竞争窗口为[0,31];第三次重传的时候,竞争窗口为[0,63],依次类推。其中,每一个竞争窗口的参数CW可以为2的级数减1,该节点对应的CWmax可以为255。
随机回退(Backoff,BO):是指每一个节点在竞争信道时,所进行的随机退避/等待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开始时,节点首先在竞争窗口中选择一个随机数作为初始的随机回退计数值。然后,节点在每一个时隙侦听当前的信道是否空闲,若该时隙信道空闲,则进行一次随机回退计数值的递减,即将随机回退计数值减1;若该时隙信道忙,则随机回退计数值不进行更新。当该节点的随机回退计数值更新到0时,则认为该节点成功竞争到信道,可以发送数据。
其中,如图2所示,STA发送数据之前,首先需要先等待DIFS/PIFS/SIFS时间,若DIFS/PIFS/SIFS时间内,信道保持空闲状态,那么STA可以进行上述的随机回退过程。STA选择随机回退计数值,然后在第一个时隙进行信道侦听,若信道空闲则将随机回退计数值减1。若随机回退计数值为0,则STA接入信道发送数据。若随机回退计数值非0,则继续回退,即在下一个时隙进行信道侦听并更新随机回退计数值;直到检测到信道被占用。
图3所示,示出了DCF下多个STA之间的回退机制示意图。其中,示例性的,STA-A发送一个数据帧,然后,STA-B、STA-C和STA-D同时竞争信道,在等待DIFS的时长内,检测到当前信道空闲,分别生成随机回退计数值。例如,STA-B生成的随机回退计数值为4,STA-C生成的随机回退计数值为1,STA-D生成的随机回退计数值为2。上述竞争信道的多个STA在第一个回退的时隙检测到信道空闲,则随机回退计数值减1,其中,STA-B的随机回退计数值更新为3,STA-C的随机回退计数值更新为0,STA-D的随机回退计数值更新为1。此时,STA-C成功占用信道发送一个数据帧。当其他STA重新检测到信道空闲,并等待DIFS的时长后,在下一个回退的时隙检测到信道空闲,则随机回退计数值减1。此时,站点STA-E有数据帧要发送,生成的随机回退计数值为2。此时,STA-B、STA-D和STA-E竞争信道,在一个时隙内检测信道空闲,然后,STA-B的随机回退计数值更新为2,STA-D的随机回退计数值更新为0,STA-E的随机回退计数值更新为1。此时,STA-D成功占用信道发送一个数据帧。相应的,STA-E在下一个回退的时隙检测到信道空闲,随机回退计数值更新为0,成功占用信道发送一个数据帧;最后,STA-B在下一个回退的时隙检测到信道空闲,随机回退计数值更新为0,成功占用信道发送一个数据帧。
从上述的回退过程可以得出,竞争信道的STA需要回退的随机回退时间为生成的随机回退计数值乘以每个时隙(Slot)的时长。例如,前述图3的示例中,STA-B生成的随机回退计数值为4,在第四个回退的时隙之后成功接入信道,因此,STA-B需要回退的随机回退时间=随机数4*一个时隙(Slot)的时长。
此外,802.11还引入了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enhanced distributed channelaccess,EDCA)机制,即针对不同的业务设计了不同的固定时长(统称xIFS)、不同的竞争窗口,和不同的最大允许NAV时长值,用来满足不同业务的优先级。
其中,如图4所示,不同帧的帧间间隔之间关系可以表示为:PFIS=SIFS+aSlotTime,DIFS=SIFS+2*aSlotTime,SIFS=D1+M1+Rx/Tx。其中,D1为接收机物理层处理时延,M1是MAC层处理时延,Rx/Tx是发送接收转换时长,aSlotTime表示一个时隙的时长。
其中,一个时隙的时长aSlotTime包括D2、CCA检测时长(CCAdel)、M2和Rx/Tx这四部分。其中,M2=M1是MAC层处理时延,D2为D1和空气中传播时间(aAirPropagationTime)的总和,即D2=D1+aAirPropagationTime。CCA检测时长用CCAdel表示,CCAdel=CCA时长(aCCATime)-D1。
也就是说,aSlotTime可以表示为:aSlotTime=D2+CCAdel+M2+Rx/Tx。
aSlotTime还可表示为:aSlotTime=aCCATime+aAirPropagationTime+M2+Rx/Tx。
由此可知,在上述图2和图3所示的回退机制中,STA在一个时隙的检测周期内不是整个时隙都在监听信道,而是只有CCA检测时长CCAdel这一部分在监听信道。并且,aSlotTime大于aCCATime。
标准中定义的WLAN网络的物理帧被称为物理层汇聚协议(physical layerconvergence protocol,PLCP)数据单元(PLCP data unit,PPDU)。如图5所示的一种传统的PPDU的格式,PPDU包括前导码、头部(header)和PLCP服务数据单元(PLCP service dataunit,PSDU),通常PSDU包括数据载荷(payload)。其中,前导码包括同步序列(synchronous,SYNC)和起始帧界定符(start of frame delimiter,SFD),头部包括与数据传输相关的物理参数,如信令(SIGNAL)、业务(SERVICE)、将要传输的数据的长度(LENGTH)和16位的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码。详细介绍请参照PPDU的相关技术介绍,本申请对此不做赘述。
从802.11g标准开始,定义了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的PPDU。如图5所示的一种OFDM的PPDU格式,该PPDU包括传统短训练字段(Legacy Short Training Field,L-STF)、传统短训练字段(LegacyShort Training Field,L-STF)、传统信令字段(Legacy Signal Field,L-SIG)以及其他OFDM调制部分。
其中,L-STF又称作非高吞吐率短训练字段,包含10个周期为0.8微秒的部分,共计8微秒,用于接收端进行PPDU检测、自动增益控制、以及时间和频率的粗同步。
L-LTF又称作非高吞吐率长训练字段,包含1个1.6微秒的保护间隔,以及2个重复的3.2微秒的长训练序列部分,用于接收端进行信道估计以及时间和频率的精同步。
L-SIG又称作非高吞吐率信令字段,包含0.8微秒的保护间隔和3.2微秒的信令部分,携带用于解调后续数据部分的信令信息。其中L-SIG字段中的长度字段和速率字段被用于L-SIG字段后剩余部分的时长。
由前述内容可知,aCCATime是小于aSlotTime的,即一个时隙内包括的部分时间是用于信道检测的。而目前的标准中定义了,在2.4GHz频段,aSlotTime为9微秒,aSIFSTime为10微秒,aCCATime基于设备的实现,是小于9微秒的。在5GHz或6GHz频段,aSlotTime为9微秒,aSIFSTime为16微秒,aCCATime基于设备的实现,是小于9微秒的。
在更远距离情况下,接收端为了检测出信号,需要基于更长时间的信号进行互相关或者自相关运算,从而识别出信号的存在。例如,WLAN设备需要通过8微秒L-STF中4个0.8微秒周期(共3.2微秒)去识别信号,aCCATime为3.2微秒。则对于长距离传输的设备,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去识别信号,比如aCCATime为8微秒,12微秒,3.2微秒的整数倍等。现有的aSlotTime(9微秒)不足以让长距离传输的设备去检测是否存在发给它的信号。如果长距离设备仍然采用小于现有的aSlotTime(9微秒)去检测信道闲忙,则有可能会漏掉其他设备发给自己的信号,从而会遗漏数据接收。另外,进一步的,如果长距离设备没有检测出信道繁忙而发送了信号,还可能会造成多个信号的碰撞,产生干扰,影响系统整体吞吐量。
因此,在下一代标准中,可能会定义新的PPDU类型用于长距离传输,相应的,其所需要的CCA检测时间可能更长,即aSlotTime也更长。在这种情况下,节点按照前述的随机回退机制竞争信道的成功率会明显降低,如何提升该类设备接入信道的几率,是本申请所要解决的问题。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信道接入方法,通过改善节点在竞争信道的过程中,随机回退机制的回退时长和随机回退计数值的递减算法,从而提高长距离传输设备竞争信道的成功率,使得设备能够更加公平地接入信道,提高长距离传输的通信效率。
另外,目前标准中还定义了基于触发的调度式上行传输的方法。基于触发的多用户上行传输时,AP可以通过触发帧(Trigger Frames)为一个或多个STA分配的用于上行传输的资源单元(resource unit,RU),也称为AP可以通过触发帧为一个或多个STA调度资源单元。
具体的,如图6所示,AP通过触发帧为一个或多个STA调度资源单元的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一:AP发送触发帧,其中触发帧中包含用于一个或多个STA发送上行数据的资源调度以及其他参数。其中,AP需要竞争信道,获得传输触发帧的机会。关于触发帧的帧结构可以参照相关技术,本申请对此不做赘述。
步骤二:STA接收触发帧,从触发帧中解析出与本站点的关联标识相匹配的用户信息字段,然后在该用户信息字段中的资源单元分配子字段所指示的资源单元上发送极高吞吐率基于触发的数据分组(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 Trigger Based Physical layerProtocol Data Unit,EHT TB PPDU)。该PPDU的各个字段的名称和简单功能如下:
表1 EHT TB PPDU中字段含义
可选的,如图6所示,STA1和STA2同时向AP发送EHT TB PPDU。
步骤三:可选的,AP接收STA发送的EHT TB PPDU,向STA发送确认帧。
AP从EHT TB PPDU成功解析出数据,向STA发送确认帧。
上述的通过触发传输,使得STA可以在AP获得信道的情况下,借助AP的传输机会来发送上行数据,但是并不适用于进行长距离传输时竞争信道和收发数据。并且,现有的触发帧开销较大,不适合较低传输速率下的长距离传输。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信道接入方法,通过包括触发信息的长距离PPDU传输,从而提供一个开销较小的触发帧,降低长距离传输的信令开销,不影响现有的AP竞争信道的随机回退机制,提高长距离传输的通信效率。
接下来,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环境和应用场景进行简单介绍。
本申请提供一种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WLAN通信系统,该WLAN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AP,和/或至少一个站点。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STA也可以称为终端,这两者可以相互替换,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作为一种示例,请参见图7,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WLAN通信系统的架构图。图7以该WLAN包括至少一个AP,如AP1及AP2。示例性的,该AP1可以关联STA1、STA2以及STA3。AP1可为与其关联的STA,和/或未关联的STA调度无线资源,并在调度的无线资源上为该STA传输数据。例如AP1可为STA1、STA2以及STA3等调度无线资源,并在调度的无线资源上为STA1、STA2以及STA3传输数据,包括上行数据信息和/或下行数据信息。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适用于一个或多个AP同一个或多个STA之间的数据通信,也同样适用于AP同AP之间的通信,STA与STA之间的通信。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STA可以为无线通讯芯片、无线传感器或无线通信终端。例如支持Wi-Fi通讯功能的用户终端、用户装置,接入装置,订户站,订户单元,移动站,用户代理,用户装备,其中,用户终端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station,MS),终端(terminal),终端设备(terminal equipment),便携式通信设备,手持机,便携式计算设备,娱乐设备,游戏设备或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设备或被配置为经由无线介质进行网络通信的任何其他合适的设备等。此外,STA可以支持802.11be制式。STA也可以支持802.11ax、802.11ac、802.11n、802.11g、802.11b及802.11a,或者802.11be制式的未来标准等多种WLAN制式。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AP可以为一种部署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为其关联的STA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主要部署于家庭、大楼内部以及园区内部,典型覆盖半径为几十米至上百米,当然,也可以部署于户外。AP相当于一个连接有线网和无线网的桥梁,主要作用是将各个无线网络客户端连接到一起,然后将无线网络接入以太网。具体的,AP可以是带有Wi-Fi芯片的基站、路由器、网关、中继器,通信服务器,交换机或网桥等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等。此外,AP可以支持802.11be制式。AP也可以支持802.11ax、802.11ac、802.11n、802.11g、802.11b及802.11a,或者802.11be制式的下一代等WLAN制式,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涉及的AP和STA可以统称为WLAN设备,具体实现时,WLAN设备可以采用图8所示的结构,或者包括图8所示的部件。
参见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WLAN设备800的组成示意图,该WLAN设备800可以为STA或者STA中的芯片或者芯片系统(或称为片上系统);也可以为AP或者AP中的芯片或者芯片系统(或称为片上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如图8所示,该WLAN设备800包括处理器801,收发器802以及通信线路803。进一步的,该WLAN设备8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804。其中,处理器801,存储器804以及收发器802之间可以通过通信线路803连接。
其中,处理器801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它们的任意组合。处理器801还可以是其它具有处理功能的装置,例如电路、器件或软件模块,不予限制。
收发器802,用于与其他设备或其它通信网络进行通信。该其它通信网络可以为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WLAN等。收发器802可以是模块、电路、收发器或者任何能够实现通信的装置。
通信线路803,用于在WLAN设备300所包括的各部件之间传送信息。
存储器804,用于存储指令。其中,指令可以是计算机程序。
其中,存储器304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或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或可存储信息和/或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还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其他磁存储设备等,不予限制。
需要指出的是,存储器804可以独立于处理器801存在,也可以和处理器801集成在一起。存储器804可以用于存储指令或者程序代码或者一些数据等。存储器804可以位于WLAN设备800内,也可以位于WLAN设备800外,不予限制。处理器801,用于执行存储器804中存储的指令,以实现本申请下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在一种示例中,处理器8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8中的CPU0和CPU1。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WLAN设备800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除图8中的处理器801之外,还可以包括处理器807。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WLAN设备800还包括输出设备805和输入设备806。示例性地,输入设备806是键盘、鼠标、麦克风或操作杆等设备,输出设备805是显示屏、扬声器(speaker)等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图8中示出的组成结构并不构成对该WLAN设备的限定,除图8所示部件之外,该WLAN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涉及到的各个字段长度仅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并不限定各个字段的长度一定为本申请给出的长度,其长度可以比本申请给出的长度更长或更短。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下述实施例中,各个装置之间的消息名称、各参数的名称、或各信息的名称等只是一个示例,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他的名称,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法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中,AP和/或STA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这些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它操作或者各种操作的变形。此外,各个步骤可以按照本申请实施例呈现的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有可能并非要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全部操作。
如图9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信道接入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其中,第一设备可以是AP,或者可以是STA,第一设备可以为进行长距离传输的节点。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901: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
其中,第一时长用于指示第一设备的信道检测窗口的侦听时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时长大于一个第一时间单元的时长,例如,第一时间单元可以为一个时隙。示例性的,前述的现有方案中2.4GHz频段对应的第一时间单元(即aSlotTime)可以为9微秒,则本申请实施例中,长距离传输设备对应的信道检测窗口可以为27微秒,即第一时长可以为27微秒。也就是说,对于长距离传输设备来说,随机退回机制下检测信道窗口的侦听时长相较普通设备的更长。
另外,第一设备开启随机回退机制竞争信道时,可以根据前述的竞争窗口生成或选择随机回退计数值,例如,第一设备可以在竞争窗口[0,CW]内随机生成一个随机回退计数值。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一计数器来实现该随机回退计数值,从而第一计数器的值用于表示随机回退计数值,通过更新第一计数器的值,用于表示随机回退计数值的递减或回退,下文对此不再重复说明。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901之前,即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之前,第一设备等待第一帧间隙,并且第一设备再第一帧间隙内检测到信道为空闲状态,从而开启随机回退机制竞争信道。
示例性的,第一帧间隙可以为长距离的点协调功能帧间距(PIFS of long range,PIFSLR)、短帧间距SIFS或长距离的分布式协调功能帧间距(DIFS of long range,DIFSLR)等。另外,可能还存在其他类型的帧以及对应的帧间隙,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对于第一帧间隙的时长,可以保留现有标准中定义的固定长度。或者,也可以基于本申请的aSlotTimeLR,更新帧间间距,即针对部分帧间间距的时长进行相应的增长。
由前述可知,短帧间距SIFS=D1+M1+Rx/Tx,即SIFS的时长是基于设备实现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PIFSLR或DIFSLR的时长可以保留现有标准中定义的长度,即PIFSLR=PIFS=SIFS+aSlotTime,DIFSLR=DIFS=SIFS+2*aSlotTime。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随机检测窗口的第一时长相应增长对应的固定帧间间距。如第一时长为aSlotTimeLR,则PIFSLR为SIFS与第一时长的和,即PIFSLR=SIFS+aSlotTimeLR。
DIFSLR为SIFS与2倍的第一时长的和,即DIFSLR=SIFS+2*aSlotTimeLR。
上述的实施方式,对于长距离的通信场景,根据随机检测窗口的第一时长相应增长对应的固定帧间间距,从而有助于长距离通信的设备在信道繁忙以后的首次检测时,更准确的识别空口中是否有信号存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距离扩展的PPDU格式,也称为长距离PPDU。如图10所示,该PPDU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非距离扩展部分,用于保证和传统的非长距离传输设备的信令兼容;第二部分是距离扩展部分,用于长距离传输的设备之间互相通信。
其中,如图10所示,非距离扩展部分包括L-STF、L-LTF、L-SIG、标记1符号和标记2符号。关于L-STF、L-LTF和L-SIG字段的内容可以参照前述PPDU格式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标记1符号和/或标记2符号用于接收端识别是否为长距离PPDU。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将标记1符号称为ER BPSK Mark 1,标记2符号可以称为ER BPSK Mark 2。ER BPSK Mark 1和/或ER BPSK Mark 2的实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两种。
方法1:ER BPSK Mark 2同L-SIG字段相同。
从而接收端可以通过判断L-SIG字段同L-SIG字段后边的第二个符号相同来识别该PPDU为用于距离扩展的PPDU。
方法2:ER BPSK Mark 1和/或ER BPSK Mark 2是基于L-SIG字段的不同数据子载波上乘以由+1和-1组成的混合序列得出的。
例如,ER BPSK Mark 1为L-SIG数据子载波按顺序间隔乘以+1和-1的序列。接收端接收到一个PPDU以后,分别对L-SIG后边的第一个符号乘以全-1的序列,乘以+1和-1的混合序列,再判断和L-SIG是否相同(或者判断相同的概率),确定是否是长距离PPDU。
其中,唤醒无线电(wake-up radio,WUR)PPDU的BPSK Mark 1和BPSK Mark 2乘以的是全-1序列,因此,接收端可以通过对L-SIG后边的第一个和/或第二符号乘以相对应的序列以后,再判断和L-SIG是否相同(或者判断相同的概率),来识别是哪一种PPDU。例如,如果前者高,则为WUR PPDU,后者高,则为用于距离扩展的PPDU。另外对于HE(HighEfficient,高效率)PPDU和EHT(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极高吞吐率)PPDU,其L-SIG字段后边的第一个符号同L-SIG字段相同,因此可以看成乘以全1的序列。本申请同样可以通过方法二用于对这两种PPDU与长距离PPDU做区分。
另外,距离扩展部分包括扩展STF、扩展LTF、扩展SIG、扩展Data以及PE数据包扩展字段。
其中,传统的L-STF、L-LTF或L-SIG等字段在传输足够远的距离以后,接收端根据根据检测到的接收信号进行能量累积,由于长距离传输的信号衰减,接收到的信号可能在接收端的灵敏度以下,会被接收端认为是噪声,从而无法正确识别出有PPDU发送给自己。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增强型的信令字段和数据字段,用于接收端能够正确解调相应的信息。其中,扩展STF即扩展短训练字段,用于接收端识别信噪比更低的信号。扩展LTF即扩展长训练字段,用于提升信道估计的准确性。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扩展STF可以包括4个n1微秒的部分,或者,可以包括8个n1微秒的部分,或者,可以包括16个n1微秒的部分等。其中,扩展字段可以看做信号在时间域上的加权重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由于巴克(Barker)码具备良好的相关特性,可以帮助接收端准确检测PPDU,因此可以利用Barker码等序列对现有的OFDM调制的STF等字段的符号进行扩展,得到上述的扩展字段。
例如,通过扩展后的STF字段,接收端可以针对更长时间的信号进行互相关或者自相关,从而识别出信号的存在,提升等效的信噪比,从而在更远的距离上检测PPDU。另外在OFDM符号基础上做扩展,可以保留OFDM调制的优点和已有的设计,比如OFDM调制有助于抵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基于OFDM调制的编码、交织、频域重复等方案都可以继续保留。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随机回退过程中,长距离传输节点对应的每一个信道检测窗口的时长可以记为aSlotTimeLR,aSlotTimeLR大于前述的现有技术中的aSlotTime。若第一设备生成的随机回退计数值大于0,则长距离传输设备采用更长的CCA时长CCATimeLR,更长的随机回退时长aSlotTimeLR,去检测信道状态。
可选的,第一时长是指aSlotTimeLR的部分或全部。如第一时长可以是aSlotTimeLR,或者,第一时长是指CCA时长如CCATimeLR,或者,第一时长还可以是指CCA检测时长,如CCAdel。其中,CCA检测时长(CCAdel LR)<CCATimeLR<aSlotTimeLR。
示例性的,aSlotTimeLR可以为27微秒。
S902:若信道为空闲状态,则第一设备将第一计数器的值减M。
其中,M为大于1的正整数。第一计数器可以为第一设备进行随机回退竞争信道的过程中,随机回退计数值所对应的计数器。
当第一设备在一个aSlotTimeLR发现信道空闲时,将回退计数器减M,其中,M为大于1的正整数。
示例性的,如图11所示,M可以为3,aSlotTimeLR为27微秒,aSloTime为9微秒,aSlotTimeLR是aSloTime的3倍。当第一设备在一个aSlotTimeLR的时长内发现信道空闲时,则随机回退计数值减3,也就是第一设备将第一计数器减3。需要说明的是,aSlotTimeLR可以是aSlotTime的整数倍,也可以不是aSlotTime的整数倍。图11中,M=aSlotTimeLR/aSlotTime,仅为示例性的,M可以是大于1的正整数,如2、3、4或5等,M的取值越大,则第一设备的随机回退计数值越快回退至0,则第一设备竞争信道的成功率越高。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于aSlotTimeLR以及M的取值不做限制。
S903:若第一计数器的值大于0,则第一设备在下一个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
具体的,第一设备判断若第一计数器的值大于0,则在第一时长结束时刻之后的下一个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也就是说,第一设备的第一个第一时长的信道检测窗口结束之后,第一设备再开启第二个第一时长的信道检测窗口进行侦听,检测当前的信道是否空闲状态,若第二个第一时长的信道检测窗口的信道检测结果为信道空闲,则更新第一计数器的值,即将第一计数器的值再次减M。若第二个第一时长的信道检测窗口的信道检测结果为信道繁忙,则第一计数器的值不做更新。
如图11所示,第一设备在第二个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若确定信道空闲,则再次将第一计数器的值减M,更新第一计数器的值。
后续,第一设备再判断第一计数器的值是否大于0,若第一计数器的值大于0,则第一设备开启第三个第一时长的信道检测窗口进行侦听,以此类推。
S904:若第一计数器的值小于或等于0,则第一设备通过该信道传输数据。
第一设备判断当前的第一计数器的值小于或等于0,则认为第一设备竞争信道成功,可以接入该信道传输数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可以通过所述信道发送长距离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改善长距离传输的节点在随机竞争信道时,将随机回退过程中计数器每次的回退值增大,使得计数器能够更快速回退到0或小于0的值,以此加速长距离传输节点的回退速度,保证随机竞争信道的公平性,提升长距离设备的传输效率。
另外,根据前述的CCA检测机制可知,第一设备判断当前检测的信道强度小于CCA检测阈值,则认为当前的信道检测结果为信道繁忙;当第一设备判断当前检测的信道强度大于或等于CCA检测阈值,则认为当前的信道检测结果为信道繁忙。
因此,除了上述的计数器快速回退的改善方案,还可以通过提高长距离传输设备对应的CCA检测阈值,使得长距离设备更容易认为空口是空闲状态的,来提升长距离设备传输的概率。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通过减小长距传输设备对应的CW值,即减小长距离传输的节点生成或选择随机回退计数值的范围,使得长距离传输设备更容易生成较小的随机回退计数值,从而在随机回退过程中也更容易回退到0(或者回退到小于0的数值),来提升长距离设备竞争信道的成功率,提高传输效率。
例如,前述示例中的CWmin为7,对于长距离设备来说,首次生成随机回退计数值时,可以设置CW为5,则长距离设备生成随机回退计数值的范围为[0,5]。
进一步可选的,若长距离设备传输失败,再次生成随机回退计数值时,回退窗口可以不按照2的级数加倍,或者,可以按照比2更小的级数加倍,或者回退窗口不加倍,从而提高长距离设备传输的竞争信道的成功率。例如,前述示例中,普通设备初传时的竞争窗口为[0,7],第一次重传的竞争窗口为[0,15];对于长距离设备,初传时的竞争窗口可以为[0,5],第一次重传的竞争窗口可以为[0,10]。
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信道接入方法,采用滑动窗口实现并行的CCA检测的回退机制。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设备,其中,第一设备可以是AP,或者可以是STA,第一设备可以为进行长距离传输的节点。如图1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201: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若信道状态为空闲状态,则第一计数器的值减M。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时长为aSlotTimeLR的部分或全部时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时长可以大于一个第一时间单元的时长,例如,第一时间单元可以为一个时隙,如一个时隙的时长为9微秒。示例性的,aSlotTimeLR可以为27微秒。
其中,第一时长用于指示第一设备开启的第一个信道检测窗口的侦听时长。也就是说,对于长距离传输设备来说,随机退回机制下检测信道窗口的侦听时长相较普通设备的更长。
另外,第一设备开启随机回退机制竞争信道时,可以根据前述的竞争窗口生成或选择随机回退计数值,例如,第一设备生成第一计数器,可以在竞争窗口[0,CW]内生成一个随机作为第一计数器的值。
其中,若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长内的信道检测结果为空闲状态,则第一设备将第一计数器的值减M。其中,M为正整数,例如,M可以为1。或者,M还可以为大于1的正整数,加速回退。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第一设备的第一计数器的初始值即为0,则可以直接执行步骤S1203,即第一设备可以接入信道,通过该信道传输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1201中所述的信道状态为空闲状态,具体是指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长内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所得到的结果,具体过程可参照前述相关技术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S1202: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长的开始时刻之后每间隔一个第二时间单元开启一个信道检测窗口,检测信道状态,若信道状态为空闲状态,则第一计数器的值减M。
也就是说,第一设备可以每滑动一个第二时间单元即开启一个信道检测窗口,即每个信道检测窗口之间的起始时刻都间隔一个第二时间单元,从而第一设备可以同时开启多个信道检测窗口,用来并行检测信道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上述步骤S1201和S1202之间的时序关系不做限定,第一设备开始在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之后,每间隔一个第二时间单元即开启一个信道检测窗口,而第一时长的信道检测状态的结果可能要到第一时长结束之后才会获得,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设备更新第一计数器的值的执行时序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并行开启的多个信道检测窗口的时长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信道检测窗口可以为预设的时长,信道检测窗口的时长可以大于或小于第一时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信道检测窗口的时长可以为第一时长。也就是说,第一设备每间隔一个第二时间单元并行开启的多个信道检测窗口的时长可以都为第一时长,相当于第一设备同时开启多个第一时长的信道检测窗口侦听信道状态,从而可以提高长距离设备的信道检测的频率。
其中,信道检测窗口的滑动时长(滑动步长)为一个第二时间单元。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时间单元可以为一个时隙,即aSlotTime,或者,第二时间单元可以为预先配置的一个固定时长,例如,设置时间单元为4微秒或3微秒。
其中,若第一设备在任一个信道检测窗口对应的信道状态为空闲状态,则每次将第一计数器的值减M。其中,步骤S1202中所述的信道状态为空闲状态,具体是指第一设备在任一个信道检测窗口进行空闲信道评估所得到的结果,具体过程可参照前述相关技术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也就是说,若存在一个信道检测窗口得到的信道检测结果为信道空闲,且第一计数器的值大于0,则第一设备执行一次第一计数器减M的操作。
例如,第一设备在一个信道检测窗口进行信道检测,若该信道检测窗口得到的信道状态为空闲状态,则可以执行一次第一计数器的值减M的操作;若下一个信道检测窗口得到的信道状态仍为空闲状态,则再次执行第一计数器的值减M的操作;以此类推,若当前第一设备先后共开启了N个信道检测窗口,且这N个信道检测窗口得到的信道状态均为空闲状态,则第一计数器的值累计递减了M*N。从而达到随机计数值快速回退的效果。
示例性的,如图13所示,M可以为1,第一时长为27微秒,第二时间单元为一个时隙,即第一设备每间隔一个时隙(9微秒)即开启一个第一时长的信道检测窗口。若第一设备可以同时开启三个第一时长的信道检测窗口,每一个信道检测窗口确定的信道状态为空闲状态,则第一设备每次可以将随机计数值减1,三个信道检测窗口则可以递减了3次,相当于减3,这与前述实施例图11中,通过M=3进行快速回退可以达到等效的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备开启滑动窗口,并行检测信道状态的信道检测窗口的数量,需要依据第一设备的能力实现,例如,滑动窗口的数量可以为3个、4个或者5个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若当前帧对应的是长距离的点协调功能帧间距(PIFSLR)或长距离的分布式协调功能帧间距(DIFSLR),则第一设备可以占用短帧间距SIFS之后的空闲时隙,即占用长距离PIFS或长距离DIFS的部分时隙,以提前开启滑动方式生成的多个并行的信道检测窗口。
示例性的,第二时间单元为一个时隙,如图14所示,第一设备可以在SIFS之后,开始第一个第一时长内的信道检测窗口,用于检测信道状态。从而,在SIFS之后的第二个时隙,开启第二个第一时长的信道检测窗口;在SIFS之后的第三个时隙,开启第三个第一时长的信道检测窗口,以此类推。
S1203:若第一计数器的值小于或等于0,则第一设备通过该信道传输数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可以通过所述信道发送长距离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
上述的实施方式,采用滑动窗口的方式,通过在第一个第一时长的信道检测窗口开始时刻之后,每间隔一个第二时间单元开启一个信道检测窗口,使得长距离设备可以并行开启多个信道检测窗口,同时检测信道状态。若其中一个信道检测窗口检测当前信道为空闲状态,则可以将第一计数器的值减M;多个信道检测窗口检测检测为空闲状态,则可以将第一计数器的值多次减M,从而加速长距离设备的CCA检测的频率以及回退速度,使得第一计数器能够更快速回退到0或小于0的值,以此加速长距离传输节点的回退速度,保证长距离传输节点随机竞争信道的公平性,提升长距离设备的传输效率。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道接入方法,用于基于触发的长距离传输。应用于第二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基于触发的数据传输。其中,第二设备可以为AP或STA,第三设备可以为STA或AP。也就是说,下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AP触发一个或多个STA发送上行数据,或者,也可以应用于STA触发一个或多个AP发送下行数据的场景。常见的是,AP触发STA发送上行数据,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第二设备为AP,第三设备为STA作为示例对方案进行介绍,但并不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如图15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501:第二设备向第三设备发送PPDU,PPDU包括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三设备发送基于触发的长距离PPDU。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设备可以采用现有标准定义的aSlotTime以及aCCATime竞争信道。第二设备通过向第三设备发送包括指示信息的PPDU,用于指示第三设备可以发送基于触发的长距离PPDU。
也就是说,该包括指示信息的PPDU相当于触发帧,用于触发长距离PPDU。从而,第三设备可以基于第二设备PPDU指示的资源发送上行数据,不允许采用前述的随机接入的方式竞争信道。
示例性的,第二设备可以为AP,第三设备可以为STA。
可选的,还可以进一步规定,长距离STA进行长距离传输,必须通过AP触发进行而不通过CSMA/CA竞争信道,以获取传输机会。这样对于AP,如果不是AP主动触发,则不会接收到来自本小区STA发送的长距离PPDU。即使AP采用现有的竞争回退方法,也不会错过来自本小区的其他STA发送的长距离PPDU。
也就是说,在这种实施场景下,如果AP不触发长距离传输,STA不能主动发送长距离传输,STA需要基于AP的触发实现长距离传输。对于其他传输非长距离PPDU的STA,可以按照现有的随机竞争信道的机制发送PPDU。
其中,指示信息可以承载于PPDU的扩展信令字段,或者数据字段。
示例性的,在PPDU的扩展信令字段中用1比特承载该指示信息,如果该指示信息置1,表示触发第三设备发送基于触发的长距离PPDU,该指示信息置0,表示不触发第三设备发送基于触发的长距离PPDU。
其中,若长距离传输通常采用固定的带宽(如20MHz),固定的最低码率,则可以通过1比特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触发长距离PPDU。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指示信息还可以包括上行带宽(如资源单元大小)、上行编码与调制策略等指示,则还可以通过在第二设备向第三设备发送的PPDU的扩展信令字段中承载上述指示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指示信息还可以承载于长距离PPDU的数据字段。因为只需要针对触发第三设备进行长距离传输提供有限的信息,因此可以设计一个开销较小的触发帧,以降低长距传输的信令开销。
或者,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通过指示信息进行显示的指示,可以预先配置为,如果STA接收到下行的长距离PPDU,如果需要传输上行数据,则可以发送上行数据,如果没有上行数据,STA可以只向AP回复确认信息即可。
相对应的,第三设备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PPDU,获取PPDU中携带的指示信息。
S1502:第三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长距离PPDU。
具体的,第三设备可以根据指示信息向第二设备发送长距离PPDU。其中,第三设备不允许采用前述的随机接入的方式竞争信道,第三设备发送的长距离PPDU是基于第二设备的PPDU中指示的时频资源上发送的。
相对应的,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三设备的长距离PPDU。
上述实施方式,通过在PPDU中增加用于指示触发长距离PPDU的指示信息,从而实现开销较小的触发帧,降低长距传输的开销。使得接收端可以根据该触发帧,发送长距离PPDU,提高长距离传输的通信效率。另外,上述的基于触发的长距离PPDU传输,不影响节点现有的随机回退机制,对随机回退机制的改动较小,容易实现。
基于上述实施方式,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用于执行前述实施例中接入点或站点执行的方法。
如图16所示,通信装置1600包括处理模块1601和收发模块1602。通信装置1600可以用于实现前述如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执行的方法。
其中,处理模块1601用于在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
若所述信道为空闲状态,则处理模块1601还用于将第一计数器的值减M,其中,M为大于1的正整数;其中,若所述第一计数器的值大于0,则所述处理模块1601用于在下一个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
若第一计数器的值小于或等于0,则所述收发模块1602用于通过所述信道传输数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时长大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长,其中,第一时间单元为一个时隙。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处理模块1601用于等待第一帧间隙之后,在所述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其中,所述第一帧间隙为长距离的点协调功能帧间距PIFS、短帧间距SIFS或长距离的分布式协调功能帧间距DIFS。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处理模块1601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长结束时刻之后的下一个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长距离的PIFS为所述SIFS与所述第一时长的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长距离的DIFS为所述SIFS与2倍的所述第一时长的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收发模块1602用于通过所述信道发送长距离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
如图16所示,通信装置1600包括处理模块1601和收发模块1602。通信装置1600可以用于实现如图12所示的前述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执行的方法。
其中,处理模块1601用于在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若所述信道为空闲状态,则第一计数器的值减M,其中,M为正整数。
所述处理模块1601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长的开始时刻之后每间隔一个第二时间单元开启一个第一时长的信道检测窗口,并在所述信道检测窗口内检测信道状态,若信道状态为空闲状态,则第一计数器的值减M,其中,M为正整数。
若第一计数器的值小于或等于0,则所述收发模块1602用于通过所述信道传输数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信道检测窗口的时长等于第一时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时长大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长,第一时间单元为一个时隙。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若当前帧对应的是长距离的点协调功能帧间距PIFS或长距离的分布式协调功能帧间距DIFS,则处理模块1601用于在短帧间距SIFS之后,开始在所述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收发模块1602还用于通过所述信道发送长距离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
如图16所示,通信装置1600包括收发模块1602。通信装置1600可以用于实现如图15所示的前述实施方式中第二设备执行的方法。
其中,收发模块1602用于向第三设备发送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PPDU包括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设备发送基于触发的长距离PPDU。
收发模块1602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三设备的长距离PPDU。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指示信息承载于所述PPDU的扩展信令字段,或者数据字段。
如图16所示,通信装置1600包括收发模块1602。通信装置1600可以用于实现如图15所示的前述实施方式中第三设备执行的方法。
其中,收发模块1602用于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PPDU包括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通信装置1600发送基于触发的长距离PPDU。
收发模块1602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长距离PPDU。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指示信息承载于所述PPDU的扩展信令字段,或者数据字段。
在本申请中,上述的接入点或站点可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模块”可以指特定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1600可以是独立的设备或者可以是较大设备的一部分。例如所述通信装置1600可以是:
(1)独立的集成电路IC,或芯片,或,芯片系统或子系统;
(2)具有一个或多个IC的集合,可选的,该IC集合也可以包括用于存储数据,指令的存储部件;
(3)ASIC,例如调制解调器(Modem);
(4)可嵌入在其他设备内的模块;
(5)接收机、智能终端、无线设备、手持机、移动单元、车载设备、云设备、人工智能设备等等;
(6)其他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硬件实现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该目标站点可以采用图8所示的通信装置800的形式。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点或站点可执行上述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可能的产品形态,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接入点和站点,还可以使用下述来实现:一个或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控制器、状态机、门逻辑、分立硬件部件、任何其它适合的电路、或者能够执行本申请通篇所描述的各种功能的电路的任意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处理器可以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以指令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当然,存储器也可以不在该通信装置中。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通信装置还包括接口电路,该接口电路为代码/数据读写接口电路,该接口电路用于接收计算机执行指令(计算机执行指令存储在存储器中,可能直接从存储器读取,或可能经过其他器件)并传输至该处理器。
作为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用于与该通信装置之外的模块通信。
可以理解的是,该通信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芯片系统,该通信装置是芯片系统时,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例如,该通信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芯片系统),该通信装置包括接口电路和逻辑电路,该接口电路用于获取输入信息和/或输出输出信息;该逻辑电路,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接入点或站点执行的方法。
作为一种可能的产品形态,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接入点和站点,可以由一般性的总线体系结构来实现。
为了便于说明,参见图17,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1700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1700包括处理器1701和收发器1702。该通信装置1700可以为接入点或目标站点,或其中的芯片。图17仅示出了通信装置1700的主要部件。除处理器1701和收发器1702之外,所述通信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存储器1703、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图未示意)。
其中,处理器1701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整个通信装置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存储器1703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收发器1702可以包括射频电路和天线,射频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天线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
其中,处理器1701、收发器1702、以及存储器1703可以通过通信总线连接。
当通信装置开机后,处理器1701可以读取存储器1703中的软件程序,解释并执行软件程序的指令,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当需要通过无线发送数据时,处理器1701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通信装置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1701,处理器1701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在另一种实现中,所述的射频电路和天线可以独立于进行基带处理的处理器而设置,例如在分布式场景中,射频电路和天线可以与独立于通信装置,呈拉远式的布置。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申请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应理解,本申请中,除特殊说明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可以互相参考。在本申请中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实施方式/实施方法/实现方法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实施方式/实施方法/实现方法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实施方式/实施方法/实现方法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实施方式、实施方法、或实现方法。上述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些可选的特征,在某些场景下,可以不依赖于其他特征,比如其当前所基于的方案,而独立实施,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应的效果,也可以在某些场景下,依据需求与其他特征进行结合。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给出的装置也可以相应的实现这些特征或功能,在此不予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可以包括前面所述的装置。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所述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所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6)

1.一种信道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
若所述信道为空闲状态,则将第一计数器的值减M,其中,M为大于1的正整数;
其中,若第一计数器的值大于0,则所述第一设备在下一个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
若第一计数器的值小于或等于0,则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信道传输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长大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长,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为一个时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等待第一帧间隙,其中,所述第一帧间隙为长距离的点协调功能帧间距PIFS、短帧间距SIFS或长距离的分布式协调功能帧间距DIFS。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距离的PIFS为所述SIFS与所述第一时长的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距离的DIFS为所述SIFS与2倍的所述第一时长的和。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在下一个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长结束时刻之后的下一个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信道发送长距离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
8.一种信道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若信道状态为空闲状态,则第一计数器的值减M,其中,M为正整数;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长的开始时刻之后每间隔一个第二时间单元开启一个信道检测窗口,并在所述信道检测窗口内检测信道状态,若信道状态为空闲状态,则第一计数器的值减M,其中,M为正整数;若第一计数器的值小于或等于0,则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信道传输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检测窗口的时长等于所述第一时长。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长大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长,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为一个时隙。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当前帧对应的是长距离的点协调功能帧间距PIFS或长距离的分布式协调功能帧间距DIFS,则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短帧间距SIFS之后,开始在所述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信道发送长距离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
13.一种信道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向第三设备发送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PPDU包括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设备发送基于触发的长距离PPDU;
接收来自所述第三设备的长距离PPDU。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承载于所述PPDU的扩展信令字段,或者数据字段。
15.一种信道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三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PPDU包括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设备发送基于触发的长距离PPDU;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长距离PPDU。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承载于所述PPDU的扩展信令字段,或者数据字段。
1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在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
若所述信道为空闲状态,则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第一计数器的值减M,其中,M为大于1的正整数;
其中,若第一计数器的值大于0,则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在下一个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
若第一计数器的值小于或等于0,则所述收发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信道传输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长大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长,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为一个时隙。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等待第一帧间隙之后,在所述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其中,所述第一帧间隙为长距离的点协调功能帧间距PIFS、短帧间距SIFS或长距离的分布式协调功能帧间距DIFS。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距离的PIFS为所述SIFS与所述第一时长的和。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距离的DIFS为所述SIFS与2倍的所述第一时长的和。
22.根据权利要求17-2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长结束时刻之后的下一个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
23.根据权利要求17-2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信道发送长距离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
2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在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若信道为空闲状态,则第一计数器的值减M,其中,M为正整数;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长的开始时刻之后每间隔一个第二时间单元开启一个信道检测窗口,并在所述信道检测窗口内检测信道状态,若信道状态为空闲状态,则第一计数器的值减M,其中,M为正整数;
若第一计数器的值小于或等于0,则所述收发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信道传输数据。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检测窗口的时长等于所述第一时长。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长大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长,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为一个时隙。
27.根据权利要求24-2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当前帧对应的是长距离的点协调功能帧间距PIFS或长距离的分布式协调功能帧间距DIFS,则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在短帧间距SIFS之后,开始在所述第一时长内检测信道状态。
28.根据权利要求24-2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信道发送长距离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
2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向第三设备发送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PPDU包括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设备发送基于触发的长距离PPDU;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三设备的长距离PPDU。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承载于所述PPDU的扩展信令字段,或者数据字段。
3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PPDU包括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设备发送基于触发的长距离PPDU;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长距离PPDU。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承载于所述PPDU的扩展信令字段,或者数据字段。
3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
所述通信接口用于与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模块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以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5.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以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6.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如权利要29-30所述的通信装置,以及如权利要31-32所述的通信装置。
CN202210616224.XA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信道接入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72023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16224.XA CN117202392A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信道接入方法及装置
PCT/CN2023/097135 WO2023232032A1 (zh) 2022-05-31 2023-05-30 一种信道接入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16224.XA CN117202392A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信道接入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02392A true CN117202392A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02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16224.XA Pending CN117202392A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信道接入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02392A (zh)
WO (1) WO202323203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3377B (zh) * 2016-04-07 2018-10-19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步长自调整的无线局域网随机接入方法
WO2018217141A1 (en) * 2017-05-22 2018-11-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trolling and/or enabling control of a backoff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7308623B2 (ja) * 2019-02-28 2023-07-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並びに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252786B2 (ja) * 2019-02-28 2023-04-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638238B2 (en) * 2020-01-04 2023-04-25 Nxp Usa, Inc. Trigger frame based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32032A1 (zh) 2023-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193632B (zh) 多链路通信方法和装置
US1000993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frame
CN112492702B (zh) 同时数据通信的无线通信方法及使用其的无线通信终端
US9980292B2 (en) Contention based uplink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
US878732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erving data channel in a wireless access system
EP3216297B1 (en) Media access control for license-assisted access
US10609730B2 (en) NAV operation method in wireless Lan system and station apparatus for same
JP7255950B2 (ja) 通信保護方法及び装置
TW202141951A (zh) 用於多鏈路操作(mlo)的上行鏈路(ul)聚合
US20160353485A1 (en) Managing medium access for wireless devices
US20170118770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enhanced distributed channel access parameters for multi-user transmissions
JP2023537151A (ja) チャネル競合方法及び関連機器
CN106576362B (zh) 在无线lan系统中的多用户帧传输方法
US10667302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frame in wireless LAN system, and wireless terminal using same
CN115552857A (zh) 同步短帧间间隔(sifs)
US20170127447A1 (en) Station (sta) and method for contention based neighborhood awareness network (nan) communication
JP2018523355A (ja) 効率的なランダムスケジューリング型チャネルアクセス
WO2023232032A1 (zh) 一种信道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14916085A (zh) 信道接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34581A1 (zh) 信道竞争方法及装置
US11558746B2 (en) Protected WiFi sensing measurements
CN114630351B (zh) 触发帧发送方法及装置
US20220312213A1 (en) Protected sessionless wifi sensing
WO2024032259A1 (zh) 信号识别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1179269A1 (zh) 一种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