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01755A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01755A
CN117201755A CN202311032594.XA CN202311032594A CN117201755A CN 117201755 A CN117201755 A CN 117201755A CN 202311032594 A CN202311032594 A CN 202311032594A CN 117201755 A CN117201755 A CN 1172017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data
sub
data
electronic device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3259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保成
杨明明
刘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3259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017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017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017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其中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包括:获取待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的待传输图像数据,待传输图像数据包括至少两路子图像数据,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通信连接;对于任一路的子图像数据,将子图像数据封装为对应协议的数据格式,得到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不同路的子图像数据对应的协议不同;将每一路对应的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按照对应接口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通过该方法数据丢失的概率大大降低。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头戴显示设备(例如AR设备及VR设备等)已经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头戴设备具备分体式头戴设备以及一体式头戴设备这两种体现形式。然而,分体式头戴设备相比于一体式头戴设备,功耗、续航、重量以及散热性优良,因此,分体式头戴设备成为市场以及技术发展的趋势。对于分体式头戴设备,其通常包括头戴显示设备以及作为头戴显示设备的处理单元的PUCK设备。其中,PUCK设备进行图像渲染后,将图像数据发送至头戴显示设备,由头戴显示设备对图像数据进行显示。
目前,头戴显示设备和PUCK设备之间通常通过USB连接,PUCK设备向头戴显示设备所发送的图像数据是基于一个物理端口USB3.0进行传输的。而这则导致图像数据中不同路的数据存在概率性瞬间传输竞争,即在同一时刻,不同路的数据中仅其中一路的数据基于物理端口USB3.0进行传输。而这则会导致其他路的数据丢失的概率增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的待传输图像数据,所述待传输图像数据包括至少两路子图像数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信连接;
对于任一路的子图像数据,将所述子图像数据封装为对应协议的数据格式,得到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不同路的子图像数据对应的协议不同;
将每一路对应的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按照对应接口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至少两个根物理通信线连接,所述将每一路对应的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按照对应接口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
所述将每一路对应的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按照对应物理通信线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可选地,所述将每一路对应的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按照对应接口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
在同一同步信号的触发下,将每一路对应的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按照对应接口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可选地,所述方法在所述获取待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的待传输图像数据之前,还包括:
获取传输参数的参数值,所述传输参数包括:待传输图像数据的数据量、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分辨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当前传输带宽中的任一个;
在所述参数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触发所述获取待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的待传输图像数据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待传输图像数据包括颜色数据、深度数据以及位姿数据,所述方法在所述将所述子图像数据封装为对应协议的数据格式,得到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颜色数据和位姿数据绑定为一路的子图像数据,将所述深度数据作为一路的子图像数据;
或者,将所述颜色数据和深度数据绑定为一个路的子图像数据,将所述位姿数据作为一路的子图像数据。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子图像数据封装为对应协议的数据格式,得到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包括:
将子图像数据按照预设编码格式编码;
将编码后的子图像数据封装为对应协议的数据格式,得到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的待传输图像数据,所述待传输图像数据包括至少两路子图像数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信连接;
封装模块,用于对于任一路的子图像数据,将所述子图像数据封装为对应协议的数据格式,得到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不同路的子图像数据对应的协议不同;
发送模块,用于将每一路对应的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按照对应接口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至少两个根物理通信线连接,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所述将每一路对应的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按照对应物理通信线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或者,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所述计算机指令,以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待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的待传输图像数据,待传输图像数据包括至少两路子图像数据,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通信连接;对于任一路的子图像数据,将子图像数据封装为对应协议的数据格式,得到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不同路的子图像数据对应的协议不同;将每一路对应的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按照对应接口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通过该方法可实现将待传输图像数据拆分为至少两路不同协议的数据格式的数据。进一步的,将不同路的子图像数据按照不同的接口发送。可以理解的是,不同接口进行发送时不存在概率性瞬间竞争,即在同一时刻,不同路的子图像数据传输时,不存在相互竞争的问题。基于此,数据丢失的概率大大降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数据传输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硬件配置的框图一。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间的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数据传输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硬件配置的框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数据传输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硬件配置的框图一。
电子设备1000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服务器。进一步的,终端可以为分体式头戴设备(例如AR设备、MR设备以及VR设备)的处理单元(如PUCK设备)、便携式电脑、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等。服务器可以云端服务器等。
电子设备10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0、存储器1200、接口装置1300、通信装置1400、显示装置1500、输入装置1600、扬声器1700、麦克风1800,等等。其中,处理器1100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MCU等。存储器1200例如包括ROM(只读存储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诸如硬盘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等。接口装置1300例如包括USB接口、耳机接口等。通信装置1400例如能够进行有线或无线通信。显示装置1500例如是液晶显示屏、触摸显示屏等。输入装置1600例如可以包括触摸屏、键盘等。用户可以通过扬声器1700和麦克风1800输入/输出语音信息。
尽管在图1中对电子设备1000均示出了多个装置,但是,本申请可以仅涉及其中的部分装置,例如,电子设备1000只涉及存储器1200和处理器1100。
应用于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的存储器1200用于存储指令,该指令用于控制处理器1100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在上述描述中,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申请所公开方案设计指令。指令如何控制处理器进行操作,这是本领域公知,故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其中,第一电子设备指的是数据传输方。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如下S2100-S2300:
S2100、获取待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的待传输图像数据。
其中,待传输图像数据包括至少两路的子图像数据,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通信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设备为数据接收方。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待传输图像数据可以为一帧待传输的图像数据。
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通信连接的方式可以为:通过一根物理通信线连接,或者通过至少两根物理通信线连接。
其中,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间的物理通信线的数量可以等于待传输图像数据对应的路数量。例如,在待传输图像数据分为两路子图像数据时,则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间的通信线路的数量为2。
S2200、对于任一路的子图像数据,将子图像数据封装为对应协议的数据格式,得到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
其中,不同路的子图像数据对应的协议不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不同路的子图像数据封装为不同协议的数据格式,得到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以基于下述S2300中的对应接口发送。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间通过至少两根物理通信线连接的情况下,上述S2200的具体实现可以为:将至少两路的子图像数据,分别封装为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间物理通信线对应协议的数据格式。
在一个示例中,以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分别通过两根物理通信线:USB通信线以及PCIE通信线连接为例,则将待传输图像数据分为两路,得到两路子图像数据,其中一路根据USB协议的数据格式封装,另一路根据PCIE协议的数据格式封装。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间通过一根物理通信线连接的情况下,例如USB通信线,上述S2200的具体实现可以为:将第一电子设备作为USB复合设备,则将待传输图像数据分为至少两路,任一路按照USB复合设备中所包含的设备对应协议的数据格式进行封装。其中,USB复合设备中包含的设备包括:HID设备、视频设备、音频设备、打印机设备以及存储设备等。基于此,第一电子设备则被识别为多个设备,且被识别成的每一设备可分别进行数据传输。这也就是说,通过本实施例,将USB通信线拆分为至少两个数据传输通路。
通过上述S2200则可实现将待传输图像数据拆分为至少两路不同协议的数据格式的数据。
S2300、将每一路对应的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按照对应接口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通过至少两根物理通信线连接的情况下,上述S2300可具体通过下述S2310来实现:
S2310、将每一路对应的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按照对应物理通信线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结合上述S2200给出的示例,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分别通过两根物理通信线:USB通信线以及PCIE通信线连接的情况下,在上述S2200中,则将待传输图像数据分为分为两路,其中一路根据USB协议的数据格式封装,另一路根据PCIE协议的数据格式封装的基础上,将根据USB协议的数据格式封装的一路数据通过USB通信线对应接口发送,将根据PCIE协议的数据格式封装的一路数据通过PCIE通信线对应接口发送。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间通过一根物理通信线连接的情况下,例如USB通信线,上述S2300的具体实现可以为:在将任一路按照USB复合设备中所包含的设备对应协议的数据格式进行封装的基础上,将封装后的任一路数据按照对应USB设备对应接口进行发送。
通过上述S2300则可将不同路的子图像数据按照不同的接口发送。可以理解的是,不同接口进行发送时不存在概率性瞬间竞争,即在同一时刻,不同路的子图像数据传输时,不存在相互竞争的问题。基于此,数据丢失的概率大大降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待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的待传输图像数据,待传输图像数据包括至少两路子图像数据,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通信连接;对于任一路的子图像数据,将子图像数据封装为对应协议的数据格式,得到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不同路的子图像数据对应的协议不同;将每一路对应的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按照对应接口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通过该方法可实现将待传输图像数据拆分为至少两路不同协议的数据格式的数据。进一步的,将不同路的子图像数据按照不同的接口发送。可以理解的是,不同接口进行发送时不存在概率性瞬间竞争,即在同一时刻,不同路的子图像数据传输时,不存在相互竞争的问题。基于此,数据丢失的概率大大降低。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S2300可具体通过下述S2320来实现:
S2320、在同一同步信号的触发下,将每一路对应的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按照对应接口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同步信号可示例性的为垂直同步(VerticalSynchronization,Vsync)信号。
基于上述S2320可实现,不同路的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可同步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这样可便于第二电子设备对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数据的正确识别。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上述S2100之前还包括如下S2110和S2111来实现:
S2110、获取传输参数的参数值。
其中,传输参数包括待传输图像数据的数据量、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分辨率、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间当前传输带宽中的任一个。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待传输图像数据的数据量的参数值,具体为待传输图像数据的数据量值,可描述待传输图像数据数据量的大小。
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分辨率的参数值,具体为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分辨率值,可侧面反映出待传输图像数据量的大小。
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间当前传输带宽的参数值,具体为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间当前传输带宽值,可描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间当前的数据传输速度。
S2111、在参数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触发获取待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的待传输图像数据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的传输参数对应不同的预设阈值。
在传输参数为待传输图像数据的数据量的情况下,预设阈值为按照传统技术进行数据传输时,大概率发生概率性瞬间传输竞争时,即数据丢失时的最大数据传输量。在待传输图像数据的数据量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则说明采用传统技术进行数据传输时,大概率会发生数据丢失的问题。基于此,则触发上述S2100,即触发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以降低数据传输概率。
在传输参数为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分辨率的情况下,预设阈值为按照传统技术进行数据传输时,大概率发生概率性瞬间传输竞争时,即数据丢失时的最大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分辨率值。在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分辨率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则说明采用传统技术进行数据传输时,大概率会发生数据丢失的问题。基于此,则触发上述S2100,即触发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以降低数据传输概率。
在传输参数为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间的当前传输带宽的情况下,为按照传统技术进行数据传输时,大概率发生概率性瞬间传输竞争时,即数据丢失时的最大的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间的传输带宽值。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间的当前传输带宽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则说明说明采用传统技术进行数据传输时,大概率会发生数据丢失的问题。基于此,则触发上述S2100,即触发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以降低数据传输概率。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待传输图像数据包括颜色数据、深度数据以及位姿数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上述S2200之前还包括如下S2210或S2211:
S2210、将颜色数据和位姿数据绑定为一路的子图像数据,将深度数据作为一路的子图像数据。
S2211、将颜色数据和深度数据绑定为一路的子图像数据,将位姿数据作为一路的子图像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位姿数据对应数据量较小,因此,可将位姿数据与颜色数据或深度数据中任一绑定为一路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S2210和S2211提供了一种待传输图像数据的拆分方式。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S2200还可通过下述S2220和S2221来实现:
S2220、将子图像数据按照预设编码格式编码。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预设编码格式可示例性的为:H264或MJPEG等。当然,也可以为其他的编码格式,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通过上述S2220,可实现对子图像数据的压缩,从而减少数据量,以便于数据传输。
S2221、将编码后的子图像数据封装为对应协议的数据格式,得到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子图像数据压缩后再进行封装,这样可减少数据量,从而便于后续S2300的数据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数据后,需要对其进行解码。
结合上述内容,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电子设备为一体式头戴设备的头戴显示设备,如AR眼镜,第二电子设备为PUCK设备的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间的数据传输示意图可如图3所示。具体的,待传输图像数据分为两路,一路由深度Depth数据组成,一路由颜色Color数据和位姿Pose数据组成。其中,深度Depth数据通过PICE物理通信线发送,颜色Color数据和位姿Pose数据通过USB物理通信线发送。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400,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如图4所示,所述装置400包括:
获取模块410,用于获取待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的待传输图像数据,所述待传输图像数据包括至少两路子图像数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信连接;
封装模块420,用于对于任一路的子图像数据,将所述子图像数据封装为对应协议的数据格式,得到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不同路的子图像数据对应的协议不同;
发送模块430,用于将每一路对应的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按照对应接口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的待传输图像数据,所述待传输图像数据包括至少两路子图像数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信连接;封装模块,用于对于任一路的子图像数据,将所述子图像数据封装为对应协议的数据格式,得到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不同路的子图像数据对应的协议不同;发送模块,用于将每一路对应的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按照对应接口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该装置可实现将待传输图像数据拆分为至少两路不同协议的数据格式的数据。进一步的,将不同路的子图像数据按照不同的接口发送。可以理解的是,不同接口进行发送时不存在概率性瞬间竞争,即在同一时刻,不同路的子图像数据传输时,不存在相互竞争的问题。基于此,数据丢失的概率大大降低。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至少两个根物理通信线连接,所述发送模块430具体用于:
所述将每一路对应的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按照对应物理通信线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模块430具体用于:
在同一同步信号的触发下,将每一路对应的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按照对应接口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块410还用于:
获取传输参数的参数值,所述传输参数包括:待传输图像数据的数据量、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分辨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当前传输带宽中的任一个;
以及,所述装置400还包括:
触发模块,用于在所述参数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触发所述获取待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的待传输图像数据的步骤。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待传输图像数据包括颜色数据、深度数据以及位姿数据,所述装置400还包括绑定模块,用于:
将所述颜色数据和位姿数据绑定为一路的子图像数据,将所述深度数据作为一路的子图像数据;
或者,将所述颜色数据和深度数据绑定为一个路的子图像数据,将所述位姿数据作为一路的子图像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装模块420包括:
编码单元,用于将子图像数据按照预设编码格式编码;
封装单元,用于将编码后的子图像数据封装为对应协议的数据格式,得到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500,该电子设备具体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装置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400。
或者,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500包括存储器510和处理器520,所述存储器510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520用于从所述存储器510中调用所述计算机指令,以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提供的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可以是系统、方法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载有用于使处理器实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以保持和存储由指令执行设备使用的指令的有形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光存储设备、电磁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便携式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记忆棒、软盘、机械编码设备、例如其上存储有指令的打孔卡或凹槽内凸起结构、以及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这里所使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被解释为瞬时信号本身,诸如无线电波或者其他自由传播的电磁波、通过波导或其他传输媒介传播的电磁波(例如,通过光纤电缆的光脉冲)、或者通过电线传输的电信号。
这里所描述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下载到各个计算/处理设备,或者通过网络、例如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或无线网下载到外部计算机或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可以包括铜传输电缆、光纤传输、无线传输、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网关计算机和/或边缘服务器。每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网络适配卡或者网络接口从网络接收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并转发该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以供存储在各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用于执行本申请操作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所述编程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诸如Smalltalk、C++等,以及常规的过程式编程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编程语言。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的状态信息来个性化定制电子电路,例如可编程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可编程逻辑阵列(PLA),该电子电路可以执行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
这里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都可以由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实现。
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从而生产出一种机器,使得这些指令在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产生了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也可以把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这些指令使得计算机、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和/或其他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从而,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则包括一个制造品,其包括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各个方面的指令。
也可以把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加载到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从而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的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公知的是,通过硬件方式实现、通过软件方式实现以及通过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都是等价的。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的待传输图像数据,所述待传输图像数据包括至少两路子图像数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信连接;
对于任一路的子图像数据,将所述子图像数据封装为对应协议的数据格式,得到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不同路的子图像数据对应的协议不同;
将每一路对应的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按照对应接口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至少两个根物理通信线连接,所述将每一路对应的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按照对应接口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
所述将每一路对应的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按照对应物理通信线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每一路对应的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按照对应接口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
在同一同步信号的触发下,将每一路对应的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按照对应接口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所述获取待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的待传输图像数据之前,还包括:
获取传输参数的参数值,所述传输参数包括:待传输图像数据的数据量、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分辨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当前传输带宽中的任一个;
在所述参数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触发所述获取待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的待传输图像数据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传输图像数据包括颜色数据、深度数据以及位姿数据,所述方法在所述将所述子图像数据封装为对应协议的数据格式,得到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颜色数据和位姿数据绑定为一路的子图像数据,将所述深度数据作为一路的子图像数据;
或者,将所述颜色数据和深度数据绑定为一个路的子图像数据,将所述位姿数据作为一路的子图像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子图像数据封装为对应协议的数据格式,得到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包括:
将子图像数据按照预设编码格式编码;
将编码后的子图像数据封装为对应协议的数据格式,得到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
7.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的待传输图像数据,所述待传输图像数据包括至少两路子图像数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信连接;
封装模块,用于对于任一路的子图像数据,将所述子图像数据封装为对应协议的数据格式,得到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不同路的子图像数据对应的协议不同;
发送模块,用于将每一路对应的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按照对应接口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至少两个根物理通信线连接,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所述将每一路对应的封装后的子图像数据,按照对应物理通信线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或者,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所述计算机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CN202311032594.XA 2023-08-16 2023-08-16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72017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32594.XA CN117201755A (zh) 2023-08-16 2023-08-16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32594.XA CN117201755A (zh) 2023-08-16 2023-08-16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01755A true CN117201755A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04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32594.XA Pending CN117201755A (zh) 2023-08-16 2023-08-16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0175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38688B2 (ja) ビデオ同期再生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US9420324B2 (en) Content isolation and processing for inline video playback
US11109012B2 (en) Carriage of PCC in ISOBMFF for flexible combination
EP3090565B1 (en) Methods, systems, and media for remote rendering of web content on a television device
CN114006894B (zh) 数据处理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18129924A1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3168466A (zh) 虚拟视频俘获装置
CN116325742A (zh) 用于并行译码的双向数据块的联合终止
CN112601096A (zh) 视频解码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9872062B1 (en) Enforcing synchronization by embedding audio within video frame data
CN117201755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20230025664A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mersive media,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0582021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KR20160082521A (ko) 크로마 하향 변환 및 상향 변환 처리
CN107454462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009030A (zh) 用于发信号通知和识别存取单元边界的技术
CN110830423A (zh) 一种安全网络数据交互系统及方法
US10798142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of video and audio sharing among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2024012953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ing cmaf switching sets in isobmff
CN113453006B (zh) 一种图片封装方法、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US10025550B2 (en) Fast keyboard for screen mirroring
CN110830744B (zh) 一种安全交互系统
WO2022147698A1 (zh) 三维视频通话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830760A (zh) 一种安全网络数据交互系统及方法
US9361860B2 (en) Display apparatus, image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age post-processing of cont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