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92851A - 色转换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色转换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92851A
CN117192851A CN202311270313.4A CN202311270313A CN117192851A CN 117192851 A CN117192851 A CN 117192851A CN 202311270313 A CN202311270313 A CN 202311270313A CN 117192851 A CN117192851 A CN 1171928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cholesteric liquid
color conversion
light
col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7031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帅峰
孙海雁
张晓晋
王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7031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928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92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928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色转换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于提高显示面板显示的色纯度。该色转换基板包括基底、色转换层和胆甾相液晶层。色转换层位于基底的一侧;色转换层包括第一色转换部;第一色转换部被配置为:将射向第一色转换部的第一颜色光线转换为第二颜色光线。胆甾相液晶层包括位于基底与第一色转换部之间的第一胆甾相液晶部;第一胆甾相液晶部被配置为:将第一颜色光线中未发生转换的光线反射回第一色转换部。上述色转换基板用于进行色转换。

Description

色转换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色转换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在显示领域中,使用色转换基板来实现显示面板的全彩显示得到广泛应用。具体地,利用显示面板的发光基板发出的光线作为激发光线,以激发色转换基板中的色转换材料,将至少部分激发光线进行色转换,使显示面板发出红、绿、蓝等颜色的光线,从而达到全彩化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色转换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用于提高显示面板显示的色纯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色转换基板。所述色转换基板包括基底、色转换层和胆甾相液晶层。色转换层位于基底的一侧;色转换层包括第一色转换部;第一色转换部被配置为:将射向第一色转换部的第一颜色光线转换为第二颜色光线。胆甾相液晶层包括位于基底与第一色转换部之间的第一胆甾相液晶部;第一胆甾相液晶部被配置为:将第一颜色光线中未发生转换的光线反射回第一色转换部。
由于第一胆甾相液晶部位于基底与第一色转换部之间,当第一胆甾相液晶部的材料包括反射第一颜色光线的胆甾相液晶时,透过第一色转换部但未发生转换的第一颜色光线,可以被第一胆甾相液晶部反射回第一色转换部,激发第一色转换部中的色转换材料,并被转换为第二颜色光线。如此,一是可以减少从第二子像素区漏出的第一颜色光线,使从第二子像素区发出的第二颜色光线的色纯度相对较高,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色纯度,同时可以避免漏出的第一颜色光线进入相邻子像素区发生串扰,可以拓宽色域;二是可以提高色转换层中第一色转换部的光提取效率,使色转换层的外量子效率得到提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色转换层还包括与第一色转换部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二色转换部,第一方向与基底的厚度方向相交,第二色转换部被配置为:将射向第二色转换部的第一颜色光线转换为第三颜色光线。胆甾相液晶层还包括位于基底与第二色转换部之间的第二胆甾相液晶部;第二胆甾相液晶部被配置为:将第一颜色光线中未发生转换的光线反射回第二色转换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胆甾相液晶部、第二胆甾相液晶部中的胆甾相液晶呈平面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色转换基板还包括与色转换层沿第一方向排布的透光部,第一方向与基底的厚度方向相交,第一颜色光线透过透光部。胆甾相液晶层还包括位于基底与透光部之间的第三胆甾相液晶部;第三胆甾相液晶部被配置为:将透过透光部的第一颜色光线中靠近正视角的部分向大视角方向分散。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胆甾相液晶部中的胆甾相液晶呈焦锥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胆甾相液晶部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手性液晶部与第二手性液晶部。第一手性液晶部中液晶分子的螺旋方向,与第二手性液晶部中液晶分子的螺旋方向相反。在胆甾相液晶层还包括第二胆甾相液晶部的情况下,第二胆甾相液晶部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三手性液晶部与第四手性液晶部。第三手性液晶部中液晶分子的螺旋方向,与第四手性液晶部中液晶分子的螺旋方向相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胆甾相液晶部中液晶分子的螺距大于或等于270nm,且小于或等于310nm。第二胆甾相液晶部中液晶分子的螺距大于或等于270nm,且小于或等于310nm。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颜色光线为蓝色光线。第一胆甾相液晶部的中心反射波长,大于或等于450nm,且小于或等于470nm。第二胆甾相液晶部的中心反射波长,大于或等于450nm,且小于或等于470nm。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胆甾相液晶部的透射光谱的半峰宽,大于或等于70nm,且小于或等于100nm。第二胆甾相液晶部的透射光谱的半峰宽,大于或等于70nm,且小于或等于100nm。
在一些实施例中,色转换基板还包括位于胆甾相液晶层与基底之间的配向层。配向层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配向部、第二配向部和第三配向部。第一配向部被配置为:对第一胆甾相液晶部中液晶分子进行配向。第二配向部被配置为:对第二胆甾相液晶部中液晶分子进行配向。第三配向部被配置为:对第三胆甾相液晶部中液晶分子进行配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胆甾相液晶部的雾度,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8%。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胆甾相液晶部对第一波段的光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90%。第一波段的波长最小值为450nm,第一波段的波长最大值为470nm。
在一些实施例中,胆甾相液晶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2μm,且小于或等于6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色转换部的材料包括第一量子点材料。第二色转换部的材料包括第二量子点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色转换基板还包括阻挡图案。阻挡图案包括多个第一开口。第一色转换部、第一胆甾相液晶部位于一个第一开口内。第二色转换部、第二胆甾相液晶部位于另一个第一开口内。透光部、第三胆甾相液晶部位于又一个第一开口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色转换基板还包括位于胆甾相液晶层和基板之间的阻光层。阻光层包括吸光图案和多个彩膜部。吸光图案包括多个第二开口,多个第二开口与多个第一开口正对。多个彩膜部位于基板的靠近胆甾相液晶层的一侧;彩膜部设置于一个第二开口内。多个彩膜部包括与第一色转换部正对的第一彩膜部、与第二色转换部正对的第二彩膜部和与透光部正对的第三彩膜部。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色转换基板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提供基底。在基底的一侧形成胆甾相液晶层;胆甾相液晶层包括第一胆甾相液晶部。在胆甾相液晶层的远离基底的一侧形成色转换层;色转换层包括位于第一胆甾相液晶部的远离基底一侧的第一色转换部。其中,第一色转换部被配置为:将射向第一色转换部的第一颜色光线转换为第二颜色光线。第一胆甾相液晶部被配置为:将第一颜色光线中未发生转换的光线反射回第一色转换部。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色转换基板的制备方法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色转换基板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色转换基板还包括与色转换层沿第一方向排布的透光部,第一方向与基底的厚度方向相交;第一颜色光线可以透过透光部。色转换层还包括与第一色转换部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二色转换部,第二色转换部被配置为:将射向第二色转换部的第一颜色光线转换为第三颜色光线。在基底的一侧形成胆甾相液晶层包括:在基底一侧形成初始胆甾相液晶层,初始胆甾相液晶层包括第一初始胆甾相液晶部、第二初始胆甾相液晶部和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将第一初始胆甾相液晶部形成第一胆甾相液晶部,将第二初始胆甾相液晶部形成第二胆甾相液晶部;第二胆甾相液晶部位于基底与第二色转换部之间;第二胆甾相液晶部被配置为:将第一颜色光线中未发生转换的光线反射回第二色转换部。将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形成第三胆甾相液晶部;第三胆甾相液晶部位于基底与透光部之间,第三胆甾相液晶部被配置为:将透过透光部的第一颜色光线中靠近正视角的部分向大视角方向分散。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色转换基板和发光基板。发光基板与色转换基板相对;发光基板被配置为发射第一颜色光线。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色转换基板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基板包括OLED发光基板、LED发光基板、Micro LED发光基板、Mini LED发光基板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基板为OLED发光基板;OLED发光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阴极和阳极,以及设置于阴极和阳极之间的至少两个发光单元。发光单元包括发光层,发光层被配置为:发射第一颜色光线至色转换基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方法的实际流程、信号的实际时序等的限制。
图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图;
图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色转换基板的光线出射图;
图3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色转换基板的结构图;
图4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色转换基板的结构图;
图5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色转换基板的光线出射图;
图6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图;
图7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色转换基板的制备流程图;
图8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胆甾相液晶层的制备流程图;
图9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胆甾相液晶层的制备工艺图;
图10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图;
图1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第一胆甾相液晶部的微观形貌图;
图1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第一胆甾相液晶部的偏光显微镜织构图;
图13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第一胆甾相液晶部的透射光谱图;
图1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第三胆甾相液晶部的微观形貌图;
图1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第三胆甾相液晶部的偏光显微镜织构图;
图16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第三胆甾相液晶部的角度光强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其他形式例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包括(comprises)”和现在分词形式“包括(comprising)”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one embodiment)”、“一些实施例(some embodiments)”、“示例性实施例(exemplary embodiments)”、“示例(example)”、“特定示例(specific example)”或“一些示例(some examples)”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A、B和C中的至少一个”与“A、B或C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相同含义,均包括以下A、B和C的组合:仅A,仅B,仅C,A和B的组合,A和C的组合,B和C的组合,及A、B和C的组合。
“A和/或B”,包括以下三种组合:仅A,仅B,及A和B的组合。
本文中“适用于”或“被配置为”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的语言,其不排除适用于或被配置为执行额外任务或步骤的设备。
另外,“基于”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因为“基于”一个或多个所述条件或值的过程、步骤、计算或其他动作在实践中可以基于额外条件或超出所述的值。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约”、“大致”或“近似”包括所阐述的值以及处于特定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平行”、“垂直”、“相等”包括所阐述的情况以及与所阐述的情况相近似的情况,该相近似的情况的范围处于可接受偏差范围内,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例如,“平行”包括绝对平行和近似平行,其中近似平行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可以是5°以内偏差;“垂直”包括绝对垂直和近似垂直,其中近似垂直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也可以是5°以内偏差。“相等”包括绝对相等和近似相等,其中近似相等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例如可以是相等的两者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其中任一者的5%。
应当理解的是,当层或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层或基板上时,可以是该层或元件直接在另一层或基板上,或者也可以是该层或元件与另一层或基板之间存在中间层。
本文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附图的剖视图和/或平面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放大了层的厚度和区域的面积。因此,可设想到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相对于附图的形状的变动。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文示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包括因例如制造而引起的形状偏差。例如,示为矩形的蚀刻区域通常将具有弯曲的特征。因此,附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且它们的形状并非旨在示出设备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并非旨在限制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附图中出现的例如11~1表示部件11属于部件1,例如附图1中121~120表示第一色转换部121属于色转换层120,附图中出现的其他类似标号也沿用上述说明。本公开附图中出现的例如1/2表示结构1、结构2均可参照该结构,例如附图3中的131/132表示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均可参照该结构,附图中出现的其他类似标号也沿用上述说明。
目前,在显示领域,显示面板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法实现全彩化显示。
第一种方法为RGB像素并置法,其原理为利用R(红色)、G(绿色)、B(蓝色)三色发光材料独立发光。在该方法中,R(红色)、G(绿色)、B(蓝色)也称为三原色,且三原色相对较纯粹,但成本相对高昂。例如,对于诸如OLED的发光器件而言,该方法可以利用精细金属掩模板和蒸镀法形成不同颜色的OLED发光器件。
第二种方法为使用白光发光基板(例如,白光LED)与彩色滤光片的组合的方法。在该方法中,白光发光器件作为背光源发出白光。白光通过彩色滤光片被滤为红光、绿光和蓝光。这种方法成本相对较低。然而,由于存在彩色滤光片,透光率和光色纯度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理论上,白光发光器件与彩色滤光片的组合在亮度、对比度、色彩和节能方面的表现上都不及使用RGB像素并置法。
第三种方法,所背景所述,如图1所示,为使用发光基板200与色转换基板100的组合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利用显示面板1000的发光基板200发出的光线(例如,蓝色光线)作为激发光线,以激发色转换基板100中的色转换材料,将激发光线进行色转换,使显示面板1000发出红、绿、蓝等颜色的光线,从而达到全彩化的目的。例如蓝光OLED发光器件与色转换基板100的组合可以利用开口掩模,由此可以降低工艺难度,并且色转换基板100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因此,使用色转换基板100来实现显示面板1000的全彩显示得到广泛应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对于发光基板200与色转换基板100的组合的方法,发出第一颜色光线L1的区域对应为第一子像素区AA,发出第二颜色光线L2的区域对应为第二子像素区BB,发出第三颜色光线L3的区域对应为第三子像素区CC。上述第一颜色光线L1例如为蓝色光线,第二颜色光线L2例如为红色光线,第三颜色光线L3例如为绿色光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基板200发出的激发光线为第一颜色光线L1。在这种情况下,位于第一子像素区AA的第一颜色光线L1,可以不经过色转换材料直接发出;位于第二子像素区BB的第一颜色光线L1,经与第二颜色相对应的色转换材料转换为第二颜色光线L2后发出;位于第三子像素区CC的第一颜色光线L1,经与第三颜色相对应的色转换材料转换为第三颜色光线L3后发出。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色转换基板中的色转换材料未能完全转换发光基板发出的第一颜色光线L1(例如为蓝色光线),使未转换的第一颜色光线L1从第二子像素区BB,和/或,第三子像素区CC中发出,出现第一颜色光线L1漏出(leakage)的问题,导致从第二子像素区BB发出的第二颜色光线L2(例如为红色光线)中掺杂有第一颜色光线L1(例如为蓝色光线),和/或,第三子像素区CC发出的第三颜色光线L3(例如为绿色光线)中掺杂有第一颜色光线L1(例如为蓝色光线),降低了显示面板显示的色纯度,影响显示效果。
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色转换基板中包含有色转换材料的膜层为色转换层,色转换层的外量子效率(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EQE)受到色转换材料的量子产率和光提取效率等的影响。由于色转换层的光提取效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色转换层的外量子效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显示面板的效率要求。
在又一些实现方式中,存在如下三种改善蓝色光线漏出问题的方法。第一种方法中,色转换材料为量子点材料,并采用增加量子点材料的光学密度的方式来改善蓝色光线漏出的问题。然而,当量子点材料的光学密度增加后,容易出现分散力差,导致量子产率(Quantumy field,QY)降低。同时,高光学密度的量子点材料可能导致光学转换效率降低。第二种方法为在色转换基板的出光侧叠加包含有染料的彩色滤光片,以吸收漏出的蓝色光线,并改善显示对比度,然而,采用此种方法,彩色滤光片吸收的蓝色光线会被浪费,难以得到有效利用。第三种方法为在色转换层内渗入TiO2、SiO2等散射粒子以增加第一颜色光线(例如为蓝色光线)的利用率,然而,共混的量子点、无机散射粒子存在易聚集、易猝灭、自吸收和稳定性等问题。
基于此,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色转换基板100。所述色转换基板100包括基底110、色转换层120和胆甾相液晶层130。色转换层120位于基底110的一侧;色转换层120包括第一色转换部121;第一色转换部121被配置为:将射向第一色转换部121的第一颜色光线L1转换为第二颜色光线L2。胆甾相液晶层130包括位于基底110与第一色转换部121之间的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被配置为:将第一颜色光线L1中未发生转换的光线反射回第一色转换部121。
在一些示例中,基底110可以包括例如玻璃、塑料、石英、树脂等的绝缘材料。基底110可以包括从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透明度、表面光滑度、易处理性和防水性的材料中选择的材料。
示例性的,基底110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99.5%,例如基底110的透光率可以为99.5%、99.6%、99.7%、99.8%或99.9%等。如此,可以使色转换层120转换形成的光线(例如为第二颜色光线L2或第三颜色光线L3),以及从第一像素区AA发出的第一颜色光线L1,从基底110发出,以提高发光效率。
示例性的,基底110的折射率小于或等于1.30,例如基底110的折射率可以为1.10、1.15、1.20、1.25或1.30等。如此,可以防止色转换层120转换形成的光线(例如为第二颜色光线L2或第三颜色光线L3),以及从第一像素区AA发出的第一颜色光线L1,在基底110处发生反射,以提高发光效率。
上述色转换基板100中,如图2所示,色转换层120为色转换基板100中实现色转换功能的膜层。第一色转换部121可以为色转换层120中位于第二子像素区BB的部分,可以包含与第二颜色相对应的色转换材料,如此,可以将射向第一色转换部121的第一颜色光线L1转换为第二颜色光线L2。其中,第一颜色光线L1例如为蓝色光线,第二颜色光线L2例如为红色光线。
示例性的,第一色转换部121的厚度可以为8μm~12μm,例如,第一色转换部121的厚度可以为8μm、9μm、10μm、11μm或12μm等。
在相关技术中,胆甾相液晶(Cholesteric liquid crystal,CLC)是一维光子晶体,它区别于其他向列相或近晶相的液晶材料,胆甾相液晶分子呈扁平状,排列成层,层内分子相互平行,分子长轴平行于层平面,不同层的分子长轴方向稍有变化,沿层的法线方向排列成螺旋状结构。由于胆甾相液晶独特的螺旋扭曲结构,其具有特殊的光学特性,如旋光性和选择性反射,具有不同螺距的胆甾相液晶具有不同的反射波段(也可称为反射窗口),因此其可以选择性的反射波长位于其反射波段内的光,而透过波长不在其反射波段的光,因此,可以分别制作出反射红光的胆甾相液晶、反射绿光的胆甾相液晶或反射蓝光的胆甾相液晶。
上述色转换基板100中,如图2所示,胆甾相液晶层130的材料可以包括反射第一颜色光线L1的胆甾相液晶,如此,可以反射第一颜色光线L1,第一颜色光线L1例如为蓝色光线。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所示,由于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位于基底110与第一色转换部121之间,当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的材料包括反射第一颜色光线L1的胆甾相液晶时,透过第一色转换部121但未发生转换的第一颜色光线L1,可以被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反射回第一色转换部121,激发第一色转换部121中的色转换材料,并被转换为第二颜色光线L2。如此,一是可以减少从第二子像素区BB漏出的第一颜色光线L1,使从第二子像素区BB发出的第二颜色光线L2的色纯度相对较高,可以提高显示面板1000的色纯度,同时可以避免漏出的第一颜色光线L1进入相邻子像素区发生串扰,可以拓宽色域;二是可以提高色转换层120中第一色转换部121的光提取效率,使色转换层120的外量子效率得到提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色转换部121的材料包括第一量子点材料。
可以理解的是,量子点材料具有高亮度、高色彩体积和高效率的优点。当第一色转换部121的材料包括第一量子点材料时,第一量子点材料可以被第一颜色光线L1激发,发射第二颜色光线L2,而且,所发射的第二颜色光线L2具有较高的亮度,如此,可以提升显示面板1000的显示效果。
示例性的,第一量子点材料可以为CdSe、CdSe/ZnS、InP、CuInS2(简称为CIS)、AgInS2(简称为AIS)、AgGaS2(简称为AGS)或钙钛矿类的量子点材料。其中,CdSe/ZnS是以CdSe为核心,以ZnS为壳层的量子点材料。
示例性的,第一量子点材料的光致发光光谱的峰值波长可以在625nm~645nm的范围内;例如,第一量子点材料的光致发光光谱的峰值波长可以为625nm、630nm、635nm、640nm或645nm等。在此情况下,第一量子点材料发射的光线(即第二颜色光线L2)为红色光线。
示例性的,第一量子点材料的光致发光光谱的半峰宽(FWHM)可以在15nm~35nm的范围内;例如,第一量子点材料的光致发光光谱的半峰宽(FWHM)可以为15nm、20nm、25nm、30nm或35nm等。如此,可以提高由第一量子点材料转换形成的第二颜色光线L2的色纯度。
示例性的,第一量子点材料的发射光线的色坐标CIEx可以在0.685~0.710的范围内;例如,第一量子点材料的发射光线的色坐标CIEx可以为0.685、0.690、0.695、0.700、0.705或0.710等。在此情况下,第一量子点材料发射的光线(即第二颜色光线L2)为红色光线。需要说明的是,色坐标CIEx是指CIE色度图中的色坐标,CIE色度图是由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创建的一种颜色体系,在该颜色体系中,颜色属性可以通过色品坐标CIEx与CIEy来表示。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色转换部121的材料还包括第一透光主体材料,该第一透光主体材料例如为透光胶,第一量子点材料分散于第一透光主体材料中。而且,第一量子点材料的掺杂量为20wt%~50wt%;例如,第一量子点材料的掺杂量可以为20wt%、30wt%、42wt%或50wt%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色转换层120还包括与第一色转换部121沿第一方向X排布的第二色转换部122,第一方向X与基底110的厚度方向Y相交,第二色转换部122被配置为:将射向第二色转换部122的第一颜色光线L1转换为第三颜色光线L3。胆甾相液晶层130还包括位于基底110与第二色转换部122之间的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被配置为:将第一颜色光线L1中未发生转换的光线反射回第二色转换部122。
上述第二色转换部122可以为色转换层120中位于第三子像素区CC的部分,可以包含与第三颜色相对应的色转换材料,如此,可以将射向第二色转换部122的第一颜色光线L1转换为第三颜色光线L3。其中,第一颜色光线L1例如为蓝色光线,第二颜色光线L2例如为绿色光线。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所示,由于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位于基底110与第二色转换部122之间,当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的材料包括反射第一颜色光线L1的胆甾相液晶时,透过第二色转换部122但未发生转换的第一颜色光线L1,可以被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反射回第二色转换部122,激发第二色转换部122中的色转换材料,并被转换为第三颜色光线L3。如此,一是可以减少从第三子像素区CC漏出的第一颜色光线L1,使从第三子像素区CC发出的第三颜色光线L3的色纯度相对较高,可以提高显示面板1000的色纯度,同时可以避免漏出的第一颜色光线L1进入相邻子像素区发生串扰,可以拓宽色域;二是可以提高色转换层120中第二色转换部122的光提取效率,使色转换层120的外量子效率得到提高。
示例性的,第二色转换部122的厚度可以为8μm~12μm,例如,第二色转换部122的厚度可以为8μm、9μm、10.5μm、11μm或12μm等。而且,第二色转换部122的厚度与第一色转换部121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与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可以沿第一方向X排布;而且,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的厚度H2与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的厚度H1,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第一方向X与基底110的厚度方向Y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色转换部122的材料包括第二量子点材料。
可以理解的是,量子点材料具有高亮度、高色彩体积和高效率的优点。当第二色转换部122的材料包括第二量子点材料时,第二量子点材料可以被第一颜色光线L1激发,发射第三颜色光线L3,而且,所发射的第三颜色光线L3具有较高的亮度,如此,可以提升显示面板1000的显示效果。
示例性的,第二量子点材料可以为CdSe、CdSe/ZnS、InP、CuInS2(简称为CIS)、AgInS2(简称为AIS)、AgGaS2(简称为AGS)或钙钛矿类的量子点材料。
示例性的,第二量子点材料的光致发光光谱的峰值波长可以在525nm~540nm的范围内;例如,第二量子点材料的光致发光光谱的峰值波长可以为525nm、530nm、535nm或540nm等。在此情况下,第二量子点材料发射的光线(即第三颜色光线L3)为绿色光线。
示例性的,第二量子点材料的光致发光光谱的半峰宽(FWHM)可以在15nm~35nm的范围内;例如,第二量子点材料的光致发光光谱的半峰宽(FWHM)可以为15nm、22nm、25nm、31nm或35nm等。如此,可以提高由第二量子点材料转换形成的第三颜色光线L3的色纯度。
示例性的,第二量子点材料的发射光线的色坐标CIEx可以在0.170~0.230的范围内;例如,第二量子点材料的发射光线的色坐标CIEx可以为0.170、0.180、0.190、0.200、0.205、0.210、0.220或0.230等。在此情况下,第二量子点材料发射的光线(即第三颜色光线L3)为绿色光线。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色转换部122的材料还包括第二透光主体材料,该第二透光主体材料例如为透光胶,第二量子点材料分散于第二透光主体材料中。而且,第二量子点材料的掺杂量为20wt%~50wt%;例如,第二量子点材料的掺杂量可以为20wt%、33wt%、40wt%或50wt%等。
在相关技术中,胆甾相液晶具有两种零场稳定态,其中一种是平面态(Planarstate),也可称为平面织构态。在零电场作用下,处于平面态的胆甾相液晶具有周期性的螺旋结构,其螺旋轴基本与基板(例如为基底110)的表面垂直。平面态胆甾相液晶具有较好的反射性能,可以反射设定波段的光线。因此,平面态胆甾相液晶可以表现分布式布拉格反射体(DBR)的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中的胆甾相液晶呈平面态。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中的胆甾相液晶呈平面态时,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可以进行布拉格反射,具有较好的反射性能,而且通过调节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中的胆甾相液晶的螺距,可以使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反射第一颜色光线L1。如此,透过第一色转换部121但未发生转换的第一颜色光线L1,可以被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反射回第一色转换部121,激发第一色转换部121中的色转换材料,并被转换为第二颜色光线L2,可以减少从第二子像素区BB漏出的第一颜色光线L1,使从第二子像素区BB发出的第二颜色光线L2的色纯度相对较高,同时可以避免漏出的第一颜色光线L1进入相邻子像素区发生串扰,可以拓宽色域;同时可以提高色转换层120中第一色转换部121的光提取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中的胆甾相液晶呈平面态。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中的胆甾相液晶呈平面态时,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可以进行布拉格反射,具有较好的反射性能,而且通过调节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中的胆甾相液晶的螺距,可以使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反射第一颜色光线L1。如此,透过第二色转换部122但未发生转换的第一颜色光线L1,可以被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反射回第二色转换部122,激发第二色转换部122中的色转换材料,并被转换为第三颜色光线L3,可以减少从第三子像素区CC漏出的第一颜色光线L1,使从第三子像素区CC发出的第三颜色光线L3的色纯度相对较高,同时可以避免漏出的第一颜色光线L1进入相邻子像素区发生串扰,可以拓宽色域;同时可以提高色转换层120中第二色转换部122的光提取效率。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由于色转换材料(例如为量子点材料)的各向同性的发射特性,使经色转换层转换得到的第二颜色光线、第三颜色光线,具有相对较广的角分布。而未经色转换的第一颜色光线的角度分布是由发光基板的光学特性决定的。当发光基板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发光基板等类型的发光基板时,所发射的第一颜色光线中,靠近正视角的光线相对较多,使第一颜色光线L1具有相对较窄的角分布,导致从第一子像素区、第二子像素区和第三子像素区发出的光线的角分布不匹配,产生角度色偏(color shift)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色转换基板100还包括与色转换层120沿第一方向X排布的透光部140,第一方向X与基底110的厚度方向相交,第一颜色光线L1透过透光部140。胆甾相液晶层130还包括位于基底110与透光部140之间的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被配置为:将透过透光部140的第一颜色光线L1中靠近正视角的部分向大视角方向分散。
上述透光部140与色转换部沿第一方向X排布。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透光部140可以与色转换部在第一方向X上大致齐平,如此,可以使色转换基板100的表面相对平整。而且,透光部140可以位于与第一子像素区AA正对的位置,这样一来,第一颜色光线L1可以透过透光部140,从第一子像素区AA发出。
示例性的,透光部140的材料可以为透明光刻胶。
示例性的,透光部140的厚度可以为8μm~12μm,例如,透光部140的厚度可以为8μm、9μm、10.2μm、11.2μm或12μm等。而且,透光部140的厚度与色转换层120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以理解的是,当基底110与透光部140之间设置有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且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将第一颜色光线L1中靠近正视角的部分向大视角方向分散时,相对比于未设置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的情况,从第一子像素区AA发出的第一颜色光线L1的角分布,相对较广,如此,可以提升从第一子像素区AA、第二子像素区BB和第三子像素区CC发出的光线的角分布的匹配性,可以缓解角度色偏的问题。
在相关技术中,胆甾相液晶的第二种零场稳定态是焦锥态(Focal conic state),也可称为焦锥织构态。处于焦锥态的胆甾相液晶呈现多畴状,每个畴内螺旋结构仍存在,因此焦锥态的胆甾相液晶对入射光产生散射。而且,焦锥态胆甾相液晶不依赖于入射光的偏振特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中的胆甾相液晶呈焦锥态。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中的胆甾相液晶呈焦锥态时,相当于在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中加入了散射粒子,使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可以对第一颜色光线L1进行散射,实现对第一颜色光线L1的发射光谱的塑形。如此,可以使从第一子像素区AA发出的第一颜色光线L1的角分布相对较广,可以提升从第一子像素区AA、第二子像素区BB和第三子像素区CC发出的光线的角分布的匹配性,可以缓解角度色偏的问题。
下面对胆甾相液晶中液晶分子的螺旋方向,以及螺距的概念进行说明。在相关技术中,胆甾相液晶的螺旋状结构呈左旋或右旋。按照螺旋状结构的旋向可以将胆甾相液晶分为左旋胆甾相液晶和右旋胆甾相液晶。胆甾液晶包含许多层分子,每层分子的排列方向相同,但相邻两层分子排列方向稍有旋转,层层叠成螺旋结构,当分子的排列旋转了360度而又回到原来的方向时,在分子排列完全相同的两层间的距离称胆甾液晶的螺距。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在胆甾液晶中添加手性剂等改变螺距。若入射光的波长与胆甾相液晶的螺距一致,则胆甾相液晶允许与其旋向相反的入射光透过,并将与其旋向相同的入射光反射。若入射光的波长与胆甾相液晶的螺距不一致,则胆甾相液晶允许全部入射光透过。因此,可以通过调节螺距来改变对于入射光的反射或透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手性液晶部1311与第二手性液晶部1312。第一手性液晶部1311中液晶分子的螺旋方向,与第二手性液晶部1312中液晶分子的螺旋方向相反。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可以反射第一颜色光线L1,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中的胆甾相液晶的螺距与第一颜色光线L1的波长一致,也就是说,第一手性液晶部1311与第二手性液晶部1312的螺距与第一颜色光线L1的波长一致。这样一来,如图5所示,第一颜色光线L1中旋向与第一手性液晶部1311中液晶分子的螺旋方向相同的部分L11,可以被第一手性液晶部1311反射回第一色转换部121,并被转换为第二颜色光线L2;同时由于第一手性液晶部1311中液晶分子的螺旋方向与第二手性液晶部1312中液晶分子的螺旋方向相反,第一颜色光线L1中旋向与第一手性液晶部1311中液晶分子的螺旋方向相反的部分L12,可以被第二手性液晶部1312反射回第一色转换部121,并被转换为第二颜色光线L2。如此,可以提升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对第一颜色光线L1的反射能力,使从第二子像素区BB漏出的第一颜色光线L1相对较少,使从第二子像素区BB发出的第二颜色光线L2的色纯度相对较高;同时可以提高色转换层120中第一色转换部121的光提取效率。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手性液晶部1311中液晶分子的螺旋方向为左旋,此时,第二手性液晶部1312中液晶分子的螺旋方向为右旋。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手性液晶部1311中液晶分子的螺旋方向为右旋,此时,第二手性液晶部1312中液晶分子的螺旋方向为左旋。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中,靠近第一色转换部121的部分,可以为第一手性液晶部1311,也可以为第二手性液晶部1312,此处并不设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胆甾相液晶层130还包括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的情况下,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三手性液晶部1321与第四手性液晶部1322。第三手性液晶部1321中液晶分子的螺旋方向,与第四手性液晶部1322中液晶分子的螺旋方向相反。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可以反射第一颜色光线L1,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中的胆甾相液晶的螺距与第一颜色光线L1的波长一致,也就是说,第三手性液晶部1321与第四手性液晶部1322的螺距与第一颜色光线L1的波长一致。这样一来,如图5所示,第一颜色光线L1中旋向与第三手性液晶部1321中液晶分子的螺旋方向相同的部分L11,可以被第三手性液晶部1321反射回第一色转换部121,并被转换为第三颜色光线L3;同时由于第三手性液晶部1321中液晶分子的螺旋方向与第四手性液晶部1322中液晶分子的螺旋方向相反,第一颜色光线L1中旋向与第三手性液晶部1321中液晶分子的螺旋方向相反的部分L12,可以被第四手性液晶部1322反射回第二色转换部122,并被转换为第三颜色光线L3。如此,可以提升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对第一颜色光线L1的反射能力,使从第三子像素区CC漏出的第一颜色光线L1相对较少,使从第三子像素区CC发出的第三颜色光线L3的色纯度相对较高;同时可以提高色转换层120中第二色转换部122的光提取效率。
在一些示例中,第三手性液晶部1321中液晶分子的螺旋方向为左旋,此时,第四手性液晶部1322中液晶分子的螺旋方向为右旋。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三手性液晶部1321中液晶分子的螺旋方向为右旋,此时,第四手性液晶部1322中液晶分子的螺旋方向为左旋。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中,靠近第二色转换部122的部分,可以为第三手性液晶部1321,也可以为第四手性液晶部1322,此处并不设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中液晶分子的螺距大于或等于270nm,且小于或等于310nm。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中液晶分子的螺距在270nm~310nm的范围内时,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可以反射的光线的波长,与蓝色光线的波长相匹配,如此,利用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可以将第二子像素区BB漏出的蓝色光线反射回第一色转换部121,并由第二色转换部122转换为第二颜色光线L2(例如为红色光线),使从第二子像素区BB发出的第二颜色光线L2的色纯度相对较高;同时可以提高色转换层120中第一色转换部121的光提取效率。
示例性的,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中液晶分子的螺距可以为270nm、280nm、290nm、300nm或310nm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中液晶分子的螺距大于或等于270nm,且小于或等于310nm。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中液晶分子的螺距在270nm~310nm的范围内时,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可以反射的光线的波长,与蓝色光线的波长相匹配,如此,利用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可以将第三子像素区CC漏出的蓝色光线反射回第二色转换部122,并由第二色转换部122转换为第三颜色光线L3(例如为绿色光线),使从第三子像素区CC发出的第三颜色光线L3的色纯度相对较高;同时可以提高色转换层120中第二色转换部122的光提取效率。
示例性的,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中液晶分子的螺距可以为270nm、278nm、291nm、300nm或310nm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颜色光线L1为蓝色光线。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的中心反射波长,大于或等于450nm,且小于或等于470nm。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的中心反射波长在450nm~470nm的范围内时,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的透射光谱的波谷处对应的波长,在450nm~470nm的范围内,也就是说,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可以对波长在450nm~470nm的范围内的光线进行反射。如此,可以利用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可以将第二子像素区BB漏出的蓝色光线反射回第一色转换部121,并由第二色转换部122转换为第二颜色光线L2(例如为红色光线),使从第二子像素区BB发出的第二颜色光线L2的色纯度相对较高;同时可以提高色转换层120中第一色转换部121的光提取效率。
示例性的,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的中心反射波长可以为450nm、455nm、460nm、465nm或470nm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颜色光线L1为蓝色光线。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的中心反射波长,大于或等于450nm,且小于或等于470nm。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的中心反射波长在450nm~470nm的范围内时,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的透射光谱的波谷处对应的波长,在450nm~470nm的范围内,也就是说,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对波长在450nm~470nm的范围内的光线进行反射。如此,利用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可以将第三子像素区CC漏出的蓝色光线反射回第二色转换部122,并由第二色转换部122转换为第三颜色光线L3(例如为绿色光线),使从第三子像素区CC发出的第三颜色光线L3的色纯度相对较高;同时可以提高色转换层120中第二色转换部122的光提取效率。
示例性的,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的中心反射波长可以为450nm、454nm、460nm、466nm或470nm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的透射光谱的半峰宽,大于或等于70nm,且小于或等于100nm。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的透射光谱的半峰宽在70nm~100nm的范围内时,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的透射光谱的波谷峰,相对较窄,这样一来,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可以针对性地反射第一颜色光线L1(例如为蓝色光线),并对其他波段光线或其他颜色光线的反射相对较少,如此,可以避免其他波段光线或其他颜色光线在多次反射过程中发生损失,使色转换层120中第一色转换部121的光提取效率得到提高。
示例性的,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的透射光谱的半峰宽可以为70nm、80nm、90nm或100nm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的透射光谱的半峰宽,大于或等于70nm,且小于或等于100nm。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的透射光谱的半峰宽在70nm~100nm的范围内时,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的透射光谱的波谷峰,相对较窄,这样一来,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可以针对性地反射第一颜色光线L1(例如为蓝色光线),并对其他波段光线或其他颜色光线的反射相对较少,如此,可以避免其他波段光线或其他颜色光线在多次反射过程中发生损失,使色转换层120中第二色转换部122的光提取效率得到提高。
示例性的,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的透射光谱的半峰宽可以为70nm、85nm、95nm或100nm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色转换基板100还包括位于胆甾相液晶层130与基底110之间的配向层150。配向层150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布的第一配向部151、第二配向部152和第三配向部153。第一配向部151被配置为:对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中液晶分子进行配向。第二配向部152被配置为:对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中液晶分子进行配向。第三配向部153被配置为:对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中液晶分子进行配向。
通过在胆甾相液晶层130与基底110之间设置配向层150,并使配向层150分子平行于基底110,这样一来,可以利用第一配向部151使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中液晶分子的初始配向平行于基底110,实现为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中液晶分子配向的目的;可以利用第二配向部152使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中液晶分子的初始配向平行于基底110,实现为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中液晶分子配向的目的;可以利用第三配向部153使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中液晶分子的初始配向平行于基底110,实现为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中液晶分子配向的目的,如此,可以使第一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1a中液晶分子的分子长轴、第二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2a中液晶分子的分子长轴、以及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3a中液晶分子的分子长轴平行于基底110,形成胆甾相液晶结构。上述配向原理可以是光配向,也可以是摩擦配向,此处并不设限。关于第一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1a、第二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2a、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3a的介绍,可参见以下关于色转换基板100的制备方法中的S2.1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配向层150的材料可以为取向剂,例如为聚酰亚胺。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包括第一手性液晶部1311与第二手性液晶部1312的情况下,第一配向部151可以对第一手性液晶部1311与第二手性液晶部1312中,靠近基底110的一者中的液晶分子进行配向。在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包括第三手性液晶部1321与第四手性液晶部1322的情况下,第二配向部152可以对第三手性液晶部1321与第四手性液晶部1322中,靠近基底110的一者中的液晶分子进行配向。
以上为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以及配向层150的示例性的描述,以下示例性的介绍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
在相关技术中,雾度(haze)是偏离入射光2.5°角以上的透射光强占总透射光强的百分数,雾度越大意味着薄膜光泽以及透明度尤其成像度下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的雾度,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8%。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的雾度在3%~8%的范围内时,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的正面出光效率较高;而且,相对于入射至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的第一颜色光线L1,透过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的第一颜色光线L1具有相对较广的角分布,如此,可以提升从第一子像素区AA、第二子像素区BB和第三子像素区CC发出的光线的角分布的匹配性,可以缓解角度色偏的问题。
示例性的,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的雾度可以为3%、4%、5%、6%、7%或8%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对第一波段的光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90%。第一波段的波长最小值为450nm,第一波段的波长最大值为470nm。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波段的波长最小值为450nm,第一波段的波长最大值为470nm时,处于第一波段的光线,与蓝色光线相匹配。当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对第一波段的光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90%时,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对蓝色光线的透过率相对较高,如此,可以提高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的出光效率,使色转换基板100的色提取效率得到提高。
示例性的,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对上述第一波段的光线的透过率可以为90%、92%、94%、96%、98%、99%或100%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胆甾相液晶层130的厚度H,大于或等于2μm,且小于或等于6μm。
可以理解的是,当胆甾相液晶层130的厚度H在2μm~6μm的范围内时,第一方面,可以使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具有一定的厚度,以实现反射第一颜色光线L1的功能。第二方面,可以避免胆甾相液晶层130吸收较多的入射光;具体的,当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的厚度H1在2μm~6μm的范围内时,可以避免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吸收较多的透过第一色转换部121的光线,例如为转换生成的第二颜色光线L2,和/或,未发生转换的第一颜色光线L1;当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的厚度H2在2μm~6μm的范围内时,可以避免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吸收较多的透过第二色转换部122的光线,例如为转换生成的第三颜色光线L3,和/或,未发生转换的第一颜色光线L1;当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的厚度H2在2μm~6μm的范围内时,可以避免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吸收较多的透过透光部140的光线(即第一颜色光线L1),如此,可以使色转换基板100的色提取效率相对较高,使显示面板1000的效率相对较高。第三方面,由于胆甾相液晶层130的厚度H较大时,其雾度相应也较高;因此,当胆甾相液晶层130的厚度H在2μm~6μm的范围内时,可以防止胆甾相液晶层130的雾度相对较高,可以使显示面板1000达到较好的显示效果。
示例性的,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的厚度H1可以2μm、3μm、4μm、5μm或6μm等。
示例性的,在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手性液晶部1311与第二手性液晶部1312的情况下,第一手性液晶部1311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μm,且小于或等于3μm,例如为1μm、1.3μm、2μm、2.7μm或3μm等,第二手性液晶部1312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μm,且小于或等于3μm,例如为1μm、1.4μm、2μm、2.5μm或3μm等。而且,第一手性液晶部1311的厚度与第二手性液晶部1312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示例性的,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的厚度H2可以2μm、3.2μm、4μm、5.3μm或6μm等。
示例性的,在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三手性液晶部1321与第四手性液晶部1322的情况下,第三手性液晶部1321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μm,且小于或等于3μm,例如为1μm、1.5μm、2μm、2.5μm或3μm等。第四手性液晶部1322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μm,且小于或等于3μm,例如为1μm、1.6μm、2μm、2.4μm或3μm等。而且,第三手性液晶部1321的厚度与第四手性液晶部1322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示例性的,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的厚度H3可以2μm、3μm、4.5μm、5μm或6μm等。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和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中任意两者的厚度相同,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此处并不设限。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和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的厚度H3相同,如此,可以通过一次涂布工艺来制备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和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可以简化工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色转换基板100还包括阻挡图案160。阻挡图案160包括多个第一开口Q。第一色转换部121、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位于一个第一开口Q内。第二色转换部122、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位于另一个第一开口Q内。透光部140、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位于又一个第一开口Q内。
可以理解的是,阻挡图案160可以将第一子像素区AA、第二子像素区BB、第三子像素区CC隔开,一是可以吸收从第一子像素区AA、第二子像素区BB、第三子像素区CC发出的大角度光线,从而改善相邻子像素区之间的串色;二是可以在制备时将第一色转换部121、第二色转换部122相互隔开,提升了工艺制程的可行性;三是有利于形成厚度较厚的色转换层120、胆甾相液晶层130;其中,当色转换层120较厚时,可以提升色转换层120对第一颜色光线L1的转换效率;当胆甾相液晶层130较厚时,可以提升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对第一颜色光线L1的反射效果,以及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对第一颜色光线L1的散射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阻挡图案160中位于相邻两个子像素区之间的部分的截面,呈一端尺寸大于另一端尺寸的倒置梯形,且尺寸较小的一端,相对尺寸较大的一端,更远离基底110。如此,可以使发光基板200发出的光线中,较多的光线进入第一子像素区AA、第二子像素区BB、第三子像素区CC。
示例性的,阻挡图案160在第二方向Y上的厚度可以为5μm、10μm、15μm、18μm或20μm等,所述第二方向Y为基底110的厚度方向。
示例性的,阻挡图案160的材料可以为丙烯酸酯类高分子材料、或环氧类高分子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色转换基板100还包括位于胆甾相液晶层130和基板之间的阻光层170。阻光层170包括吸光图案171和多个彩膜部172。吸光图案171包括多个第二开口N,多个第二开口N与多个第一开口Q正对。多个彩膜部172位于基板的靠近胆甾相液晶层130的一侧;彩膜部172设置于一个第二开口N内。多个彩膜部172包括与第一色转换部121正对的第一彩膜部1721、与第二色转换部122正对的第二彩膜部1722和与透光部140正对的第三彩膜部1723。
通过阻光层170包括吸光图案171的设置,可以将不同彩膜部172隔开,同时可以吸收照射至吸光图案171上的光线,以提高显示面板1000的显示对比度。通过多个第二开口N与多个第一开口Q正对的设置,可以通过第一开口Q、第二开口N共同形成子像素区,例如为第一子像素区AA、第二子像素区BB或第三子像素区CC。
示例性的,吸光图案171在第二方向Y上的厚度可以为2μm、3μm、4μm、5μm或6μm等。
示例性的,吸光图案171的材料可以为金属、金属氧化物和树脂类混合材料,金属例如为铬,金属氧化物例如为氧化铬。
上述彩膜部172可以被配置为:使与其颜色相同的光线通过并滤除与其颜色不同的光线。其中,通过设置第一彩膜部1721,可以使外部光线中的第二颜色光线L2进入第二子像素区BB,并经反射后再发出,实现增加光效的作用,同时可以滤除外部光线中除第二颜色光线L2外的其他光线,以提高从第二子像素区BB发出光线的色纯度,可以使显示面板1000的色域更高。
示例性的,在第二颜色光线L2为红色光线的情况下,第一彩膜部1721的材料可以包括光刻胶树脂,以及分散于光刻胶树脂内的红色染料或红色颜料。
示例性的,第一彩膜部1721对红色光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80%,例如为80%、85%、90%或99%等。
示例性的,第一彩膜部1721的厚度可以为1μm~3μm,例如为1μm、1.5μm、2μm、2.5μm或3μm等。
通过设置第二彩膜部1722,可以使外部光线中的第三颜色光线L3进入第三子像素区CC,并经反射后再发出,实现增加光效的作用,同时可以滤除外部光线中除第三颜色光线L3外的其他光线,以提高从第三子像素区CC发出光线的色纯度,可以使显示面板1000的色域更高。
示例性的,在第三颜色光线L3为绿色光线的情况下,第二彩膜部1722的材料可以包括光刻胶树脂,以及分散于光刻胶树脂内的绿色染料或绿色颜料。
示例性的,第二彩膜部1722对绿色光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75%,例如为75%、80%、90%或99%等。
示例性的,第二彩膜部1722的厚度可以为1μm~3μm,例如为1μm、1.6μm、2μm、2.4μm或3μm等。
通过设置第三彩膜部1723,可以使外部光线中的第一颜色光线L1进入第一子像素区AA,并经反射后再发出,实现增加光效的作用,同时可以滤除外部光线中除第一颜色光线L1外的其他光线,以提高从第一子像素区AA发出光线的色纯度,可以使显示面板1000的色域更高。
示例性的,在第一颜色光线L1为蓝色光线的情况下,第三彩膜部1723的材料可以包括光刻胶树脂,以及分散于光刻胶树脂内的蓝色染料或蓝色颜料。
示例性的,第三彩膜部1723对蓝色光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70%,例如为70%、80%、90%或98%等。
示例性的,第三彩膜部1723的厚度可以为1μm~3μm,例如为1μm、1.4μm、2μm、2.6μm或3μm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色转换基板100还包括第一封装层180,第一封装层180位于第一色转换部121、第二色转换部122、以及透光部140的远离基底110的一侧。在色转换基板100还包括阻挡图案160的情况下,第一封装层180还位于阻挡图案160的远离基底110的一侧。
通过这样设置,可以利用第一封装层180覆盖第一色转换部121、第二色转换部122、透光部140、以及阻挡图案160,将第一色转换部121、第二色转换部122包覆起来,以避免外界环境中的水汽和氧气进入色转换基板100内,损伤第一色转换部121的材料(例如为红色量子点材料)、第二色转换部122的材料(例如为绿色量子点材料)而造成色转换基板100的寿命缩短。
示例性的,第一封装层180可以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第一子封装层,第一子封装层的材料可以为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有机材料例如为丙烯酸酯类高分子材料或环氧类高分子材料等。无机材料例如为SiOx、SiNx或Al2O3等。
示例性的,第一封装层180的厚度可以为10μm~30μm,例如为10μm、15μm、20μm、25μm或30μm等。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色转换基板100的制备方法,如图7所示,包括S1~S3。
S1:提供基底110。
S2:在基底110的一侧形成胆甾相液晶层130;胆甾相液晶层130包括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
S3:在胆甾相液晶层130的远离基底110的一侧形成色转换层120;色转换层120包括位于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的远离基底110一侧的第一色转换部121。其中,第一色转换部121被配置为:将射向第一色转换部121的第一颜色光线L1转换为第二颜色光线L2。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被配置为:将第一颜色光线L1中未发生转换的光线反射回第一色转换部121。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色转换基板100的制备方法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色转换基板100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基底110的一侧形成胆甾相液晶层130,如图8和图9所示,包括S2.1~S2.3。
S2.1:如图9所示,在基底110一侧形成初始胆甾相液晶层130a,初始胆甾相液晶层130a包括第一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1a、第二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2a和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3a。
示例性的,形成初始胆甾相液晶层130a的工艺为涂布工艺。
示例性的,形成初始胆甾相液晶层130a的材料为前驱体。前驱体例如包括液晶单体、手性添加剂和光引发剂。
示例性的,前驱体中,液晶单体的质量占比可以为85%~95%,例如为85%、88%、90%、92%或95%。
示例性的,前驱体中,手性添加剂的质量占比可以为2%~5%,例如为2%、3%、4%、4.5%或5%。
示例性的,前驱体中,光引发剂的质量占比可以为1%~5%,例如为1%、2%、3%、4%或5%。
示例性的,液晶单体可以选自如下通式(I)所示结构中的任一种。
其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的选自可聚合的官能团,例如为丙烯酸酯基团、乙烯基醚基团、硫醇基团或环氧基团等。L1、L21、L22、L23、L3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的选自C0~C20的烷烃基和含N、O、S等杂原子的烷烃基,以实现桥接链的功能。A、B、C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的选自芳基、杂芳基和环烷烃中的任一种;芳基例如为苯基、萘基、联苯基。m、n、p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的选自0、1、2、3、4和5中的任一个。
示例性的,液晶单体的结构可以为结构式(II)所示结构。
示例性的,光引发剂的结构可以为结构式(III)所示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列举的结构式是液晶单体、光引发剂的结构的示例,并不是对液晶单体、光引发剂的限制。而且,上述结构式中的(I)、(II)、(III),是结构式的代称,并不是结构式结构的一部分。
S2.2:如图9所示,将第一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1a形成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将第二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2a形成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
在一些示例中,将第一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1a形成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将第二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2a形成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包括S2.2.1~S2.2.3。
S2.2.1:如图9所示,在初始胆甾相液晶层130a的上方放置掩模板,使第一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1a、第二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2a暴露。
S2.2.2:如图9所示,利用紫外光辐照对第一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1a、第二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2a进行固化,以形成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
利用上述工艺,可以使经紫外光辐照的第一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1a、第二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2a发生固化反应,形成包含有平面态胆甾相液晶的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其中,未经紫外光辐照的区域(例如为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3a)中的液晶分子仍为小分子状态的平面态胆甾相液晶,未发生固化发应。
示例性的,紫外光辐照的强度可以为0.5mW/cm2~10.0mW/cm2,例如为0.5mW/cm2、2.0mW/cm2、4.0mW/cm2、6.0mW/cm2、8.0mW/cm2或10.0mW/cm2
示例性的,紫外光辐照的时间可以为2min~30min,例如为2min、10min、15min、20min、25min或30min。
S2.2.3:去除掩模板。
S2.3:如图9所示,将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3a形成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
在一些示例中,将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3a形成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包括S2.3.1~S2.3.2。
S2.3.1:加热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3a,使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3a的温度高于液晶分子的清亮点。
利用上述工艺,可以使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3a中的胆甾相液晶的螺旋轴呈各向同性,形成焦锥态胆甾相液晶。
示例性的,加热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3a至120℃~150℃,例如为120℃、125
℃、130℃、135℃、140℃、145℃或150℃,使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3a的温度高于液晶分子的清亮点。
S2.3.2:紫外光辐照条件下冷却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3a,使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3a固化,以形成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
利用上述工艺,可以使经紫外光辐照的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3a发生固化反应,形成包含有焦锥态胆甾相液晶的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
示例性的,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3a的冷却速率可以为0.5℃/min~10.0℃/min,例如为0.5℃/min、2.0℃/min、4.0℃/min、6.0℃/min、8.0℃/min或10.0℃/min。
示例性的,紫外光辐照的强度可以为0.5mW/cm2~10.0mW/cm2,例如为0.5mW/cm2、1.5mW/cm2、4.0mW/cm2、6.5mW/cm2、8.0mW/cm2或10.0mW/cm2
需要说明的是,图9为将色转换基板100中除胆甾相液晶层130相关膜层之外的其他膜层去除之后得到的简化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在基底110的一侧形成胆甾相液晶层130之前,还包括在基底110的一侧形成配向层150。形成配向层150的工艺例如为首先形成初始配向层150,而后对初始配向层150进行光取向处理。其中,形成初始配向层150的工艺例如为涂布工艺。
如图6所示,配向层150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布的第一配向部151、第二配向部152和第三配向部153。第一配向部151被配置为:对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中液晶分子进行配向。第二配向部152被配置为:对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中液晶分子进行配向。第三配向部153被配置为:对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中液晶分子进行配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包括第一手性液晶部1311与第二手性液晶部1312,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包括第三手性液晶部1321与第四手性液晶部1322。在这种情况下,在基底110的一侧形成胆甾相液晶层130,包括R1~R6。
R1:在基底110一侧形成初始胆甾相液晶层130a中的第一子层,初始胆甾相液晶层130a中的第一子层包括第一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1a的第一子部、第二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2a的第一子部和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3a的第一子部。
关于步骤R1中形成工艺、材料(例如为液晶单体、手性添加剂、光引发剂)的描述可以参照前述方法中步骤S2.1~S2.3中的步骤S2.1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形成初始胆甾相液晶层130a的第一子层的材料中,手性添加剂为第一手性添加剂,其可以为结构式(IV)所示结构。
R2:将第一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1a的第一子部形成第一手性液晶部1311,将第二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2a的第一子部形成第三手性液晶部1321。
关于步骤R2中形成工艺的描述可以参照前述方法中步骤S2.1~S2.3中的步骤S2.2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R3:将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3a的第一子部形成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的第一子部。
关于步骤R3中形成工艺的描述可以参照前述方法中步骤S2.1~S2.3中的步骤S2.3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R4:在第一手性液晶部1311、第三手性液晶部1321以及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的第一子部的一侧形成初始胆甾相液晶层130a中的第二子层,初始胆甾相液晶层130a中的第二子层包括第一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1a的第二子部、第二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2a的第二子部和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3a的第二子部。
关于步骤R4中形成工艺、材料(例如为液晶单体、手性添加剂、光引发剂)的描述可以参照前述方法中步骤S2.1~S2.3中的步骤S2.1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形成初始胆甾相液晶层130a的第二子层的材料中,手性添加剂为第二手性添加剂,其可以为结构式(V)所示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列举的结构式是第一手性添加剂、第二手性添加剂的结构的示例,并不是对第一手性添加剂、第二手性添加剂的限制。而且,上述结构式中的(IV)、(V),是结构式的代称,并不是结构式结构的一部分。
R5:将第一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1a的第二子部形成第二手性液晶部1312,将第二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2a的第二子部形成第四手性液晶部1322。
关于步骤R5中形成工艺的描述可以参照前述方法中步骤S2.1~S2.3中的步骤S2.2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R6:将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3a的第二子部形成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的第二子部。
关于步骤R6中形成工艺的描述可以参照前述方法中步骤S2.1~S2.3中的步骤S2.3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的第一子部、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的第二子部,共同构成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00。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显示面板1000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色转换基板100和发光基板200。发光基板200与色转换基板100相对;发光基板200被配置为发射第一颜色光线L1。
上述发光基板200发出第一颜色光线L1,例如为蓝色光线,通过将发光基板200与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色转换基板100相对,色转换基板100能够将发光基板200发出的位于第二子像素区BB、第三子像素区CC的第一颜色光线L1分别转换为第二颜色光线L2(例如为红色光线)、第三颜色光线L3(例如为绿色光线),第二颜色光线L2、第三颜色光线L3、以及从第一子像素区AA发出的第一颜色光线L1、混色后实现显示面板1000的全彩色显示。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00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色转换基板100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显示面板1000还包括填充层300,位于发光基板200与色转换基板100之间。
通过在发光基板200与色转换基板100之间设置填充层300,可以填充色转换基板100与显示基板之间的对盒间隙,使发光基板200与色转换基板100黏结在一起。
示例性的,填充层300的材料为丙烯酸酯类高分子材料或环氧类高分子材料等。
示例性的,填充层300的厚度可以为10μm~20μm,例如为10μm、12μm、15μm、18μm或20μm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基板200包括OLED发光基板200、LED(Light EmittingDiode)发光基板200、Micro LED发光基板200、Mini LED发光基板200中的任意一种。
基于上述发光基板200,显示面板1000可以为OLED面板、OLED电视、Micro LED面板、Micro LED电视、Mini LED面板、Mini LED电视、显示器、手机、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上述显示面板1000可以是显示不论运动(例如,视频)还是固定(例如,静止图像)的且不论文字的还是图像的任何显示面板1000。更明确地说,预期所述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0可实施应用在多种电子装置中或与多种电子装置关联,所述多种电子装置例如(但不限于)移动电话、无线装置、个人数据助理(PDA)、手持式或便携式计算机、GPS接收器/导航器、相机、MP4视频播放器、摄像机、游戏控制台、手表、时钟、计算器、电视监视器、平板显示器、计算机监视器、汽车显示器(例如,里程表显示器等)、导航仪、座舱控制器和/或显示器、相机视图的显示器(例如,车辆中后视相机的显示器)、电子相片、电子广告牌或指示牌、投影仪、建筑结构、包装和美学结构(例如,对于一件珠宝的图像的显示器)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发光基板200为OLED发光基板200;OLED发光基板200包括:相对设置的阴极220和阳极210,以及设置于阴极220和阳极210之间的至少两个发光单元230。发光单元230包括发光层231,发光层231被配置为:发射第一颜色光线L1至色转换基板100。
在第一色转换部121的材料包括第一量子点材料,第二色转换部122的材料包括第二量子点材料,发光基板200为OLED发光基板200的情况下,显示面板1000为量子点(Quantum Dot,QD)-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QD-OLED),可以采用发出第一颜色光线L1(例如为蓝色光线)的OLED发光基板200作为激发光源,以包含有第一量子点材料(例如为红色量子点材料)的第一色转换部121、包含有第二量子点材料(例如为绿色量子点材料)的第二色转换部122作为色转换层120(Color Conversion Layer,CCL)。此时,显示面板1000可以兼顾量子点的高亮度、高色彩体积和高效率的优点,并结合OLED器件的真正的黑态、高对比度、宽视角和宽色域的优势,可以实现优质的显示效果,具备宽色域、高色转换效率(ColorConversion Efficiency,CCE)和宽视角的优点。
上述OLED发光基板200包括阴极220和阳极210。工作时,分别在阳极210和阴极220上施加电压,使二者之间产生电场,可以驱动阳极210的空穴和阴极220的电子在发光层231中复合,从而发射第一颜色光线L1。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层231的材包括客体材料,客体材料被配置为发射第一颜色光线L1。
示例性的,客体材料可以为荧光材料、磷光材料和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荧光材料例如为DCM、DCJ、Alq3或DPVPi等;磷光材料例如为Pt7O7、PtOEP、FirPic或Ir(ppy)3等,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例如为DACR-DPTX、TPA-DMAC或4CzIPN等。
示例性的,发光层231所发出的第一颜色光线L1的波长可以为450nm~470nm,例如为450nm、455nm、460nm、465nm或470nm等。此时,第一颜色光线L1为蓝色光线。
示例性的,发光层231所发出的第一颜色光线L1的发射光谱的半峰宽为15nm~30nm,例如为15nm、20nm、25nm或30nm等。如此,可以提高发光基板200发出的第一颜色光线L1的色纯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单元230还包括设置于发光层231与阳极210之间的空穴传输功能层,和/或,设置于发光层231与阴极220之间的电子传输功能层。空穴传输功能层例如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和电子阻挡层中的至少一种,如此,可以提高空穴传输性能。电子输功能层例如包括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和空穴阻挡层中的至少一种,如此,可以提高电子传输性能。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阳极210可以位于发光单元230的远离色转换基板100的一侧,阴极220可以位于发光单元230的靠近色转换基板100的一侧,此时,阳极210、至少两个发光单元230、阴极220沿第二方向Y层叠设置,且阳极210、至少两个发光单元230、阴极220沿靠近色转换基板100的方向依次排布。在另一些示例中,阴极220可以位于发光单元230的远离色转换基板100的一侧,阳极210可以位于发光单元230的靠近色转换基板100的一侧。
上述发光基板200包括至少两个发光单元230(例如,包括n个发光单元230),为叠层式发光基板200。通过这样设置,第一方面,由于OLED是电流驱动发光,在相同的电流密度驱动下,由n个相同发光单元230组成的叠层式OLED发光基板200的发光亮度,是单个发光单元230组成的传统OLED发光基板200的发光亮度的n倍。因此,叠层式OLED发光基板200的电流效率是传统OLED发光基板200的n倍。第二方面,OLED发光基板200是以一定的亮度工作的,在相同的发光亮度下,驱动叠层式OLED发光基板200的电流密度是驱动传统OLED发光基板200的电流密度的1/n。由于驱动OLED发光基板200的电流密度越大,OLED发光基板200老化越快,寿命越短,因此,叠层式OLED发光基板200的寿命会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发光基板200还包括电荷产生层240,电荷产生层240位于多个发光单元230中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30之间。
通过上述电荷产生层240,多个发光单元230可以在发光面的垂直方向(例如为第二方向Y)上依次连接。而且,电荷产生层240在叠层式OLED发光基板200中不仅仅起着连接发光单元230的作用,还有利于提高电荷(空穴或电子)的产生效率,可以对发光基板200的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
示例性的,电荷产生层240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无机材料层,例如为Li/Ca/Ag、LiF/Al/Au或Al/WO3/Au等。或者,电荷产生层240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无机材料层与有机材料层,例如为Alq3(Bphen):Li、Alq3(BCP):Li、Bphen:Rb2CO3或LiF/ZnPc:C60/MoO3等。或者,电荷产生层240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有机材料层,例如为Alq3:Li/HAT-CN、Bphen:Li/HAT-CN、F16CuPc/CuPc或Li:Bphen/Al/F4-TCNQ/HAT-CN等。
示例性的,电荷产生层240(CGL)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电子产生层(n-CGL)和空穴产生层(p-CGL)。其中,电子产生层,相对空穴产生层,更靠近阳极21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发光基板200还包括第二封装层250,在阴极220相对阳极210更靠近色转换基板100的情况下,第二封装层250可以位于阴极220的远离发光单元230的一侧。
通过这样设置,可以利用第二封装层250覆盖将发光单元230包覆起来,以避免外界环境中的水汽和氧气进入发光单元230内,损伤发光单元230的材料(例如为客体材料)而造成发光基板200的寿命缩短。
示例性的,第二封装层250可以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第二子封装层,第二子封装层的材料可以为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有机材料例如为丙烯酸酯类高分子材料或环氧类高分子材料等。无机材料例如为SiOx或SiNx等。其中,包含有有机材料的第二子封装层的厚度可以为6μm~12μm,例如为6μm、7μm、9μm、11μm或12μm等。包含有无机材料的第二子封装层的厚度可以为0.4μm~1.6μm,例如为0.4μm、0.8μm、1.2μm或1.6μm等。
在一些示例中,发光基板还包括设置于阳极210的远离发光单元一侧的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可以生成驱动电流。发光基板可以在驱动电路所生成的驱动电流的驱动作用下发出光。
为了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技术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以下,将通过如下实验例和对比例对本公开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示例性地描述。
以下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显示面板1000包括色转换基板100、发光基板200以及设置于两者之间的填充层300。其中,色转换基板100包括基底110、第一彩膜部1721、第二彩膜部1722、第三彩膜部1723、吸光图案171、阻挡图案160、配向层150、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第一色转换部121、第二色转换部122、透光部140、第一封装层180,其中,第一色转换部121的材料为红色量子点材料,第二色转换部122的材料为绿色量子点材料。发光基板200为叠层式发光基板200,且发光单元230的数量为三个,具体地,发光基板200包括层叠设置的背板(包含有阳极210)、第一发光单元230、第一电荷产生层240、第二发光单元230、第二电荷产生层240、第三发光单元230、阴极220、第二封装层250,其中,第一发光单元230、第二发光单元230、第三发光单元230发出的第一颜色光线L1为蓝色光线。关于上述结构的位置、连接、材料、形状等的描述,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以下对比例中,如图10所示,与以上实施例相比,结构上的区别仅在于未设置配向层150、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
在以下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使用不同的紫外光辐照的强度制备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而且,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具有不同的厚度及结构,并利用光电测试系统,对显示面板1000的蓝色光线漏出率(Blue leakage)、色转换效率(CCE)、色域(Color gamut)、色偏(Color shift)、功耗进行比较。在以下的对比例和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0的测试条件均相同。
实施例1
制备显示面板1000,包括P1~P9。
P1:提供基底110。
P2:利用涂布、光刻工艺在基底110的一侧形成吸光图案171,吸光图案171包括多个第二开口N。
P3:利用涂布、光刻工艺在多个第二开口N内形成第一彩膜部1721、第二彩膜部1722、第三彩膜部1723,由此形成阻光层170。
P4:利用涂布、光刻工艺在阻光层170的远离基底110的一侧形成阻挡图案160,阻挡图案160包括多个第一开口Q。
P5:在阻挡图案160的远离阻光层170的一侧涂布初始配向层150的材料,形成初始配向层150,并对初始配向层150进行光取向处理,形成位于第二开口N内的配向层150。
P6:参照上述R1~R6的方法,在配向层150的远离阻光层170的一侧制备胆甾相液晶层130。
其中,R1和R4中,前驱体包括液晶单体、手性添加剂和光引发剂,且三者的质量份数比为93:3:4,其中液晶单体的结构为结构式(II)所示结构;光引发剂的结构为结构式(III)所示结构。R1中,手性添加剂的结构为结构式(IV)所示结构,初始胆甾相液晶层130a的第一子层的厚度为1.5μm;R4中,手性添加剂的结构为结构式(V)所示结构,初始胆甾相液晶层130a的第二子层的厚度为1.5μm。
R2和R5中,第一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1a、第二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2a的紫外光辐照的强度为7mW/cm2,第一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1a、第二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2a的紫外光辐照的时间为5min。R3和R6中,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3a的加热温度为140℃,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3a的冷却速率为3℃/min,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3a的紫外光辐照的强度为3.0mW/cm2
P7:利用涂布、光刻工艺在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的远离配向层150的一侧形成第一色转换部121;利用涂布、光刻工艺在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的远离配向层150的一侧形成第二色转换部122;利用涂布、光刻工艺在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的远离配向层150的一侧形成透光部140。
P8:利用涂布、光刻工艺在第一色转换部121、第二色转换部122、以及透光部140的远离胆甾相液晶层130的一侧形成第一封装层180;第一封装层180的材料为无机材料。
P9:利用对盒工艺,将色转换基板100与发光基板200黏结。
在P6中的形成第一手性液晶部1311、第三手性液晶部1321、以及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的第一子部之后,对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的微观形貌进行了测量,结果如图11所示;对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的偏光显微镜织构进行了测量,结果如图12所示;对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的透射光谱进行了测量,结果如图13所示,对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的微观形貌进行了测量,结果如图14所示;对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的偏光显微镜织构进行了测量,结果如图15所示。其中,图11、图14是采用型号为S-4800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测量的,测试电压为5kV。
在P9后,对显示面板1000中,第一子像素区AA、第二子像素区BB、第三子像素区CC的角度光强分布进行了测量,结果如图16所示。
实施例2
参照上述P1~P9的方法,制备显示面板1000。其中,除初始胆甾相液晶层130a的第一子层的厚度、初始胆甾相液晶层130a的第二子层的厚度、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3a的紫外光辐照的强度外,制备条件均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中,初始胆甾相液晶层130a的第一子层的厚度为1.0μm;初始胆甾相液晶层130a的第二子层的厚度为1.0μm。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3a的紫外光辐照的强度为3.0mW/cm2
实施例3
参照上述P1~P9的方法,制备显示面板1000。其中,除初始胆甾相液晶层130a的第一子层的厚度、初始胆甾相液晶层130a的第二子层的厚度、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3a的紫外光辐照的强度外,制备条件均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中,初始胆甾相液晶层130a的第一子层的厚度为2.0μm;初始胆甾相液晶层130a的第二子层的厚度为2.0μm。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3a的紫外光辐照的强度为3.0mW/cm2
实施例4
参照上述P1~P9的方法,制备显示面板1000。其中,除初始胆甾相液晶层130a的第一子层的厚度、初始胆甾相液晶层130a的第二子层的厚度、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3a的紫外光辐照的强度外,制备条件均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中,初始胆甾相液晶层130a的第一子层的厚度为1.5μm;初始胆甾相液晶层130a的第二子层的厚度为1.5μm。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3a的紫外光辐照的强度为1.0mW/cm2
实施例5
参照上述P1~P9的方法,制备显示面板1000。其中,除初始胆甾相液晶层130a的第一子层的厚度、初始胆甾相液晶层130a的第二子层的厚度、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3a的紫外光辐照的强度外,制备条件均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中,初始胆甾相液晶层130a的第一子层的厚度为1.5μm;初始胆甾相液晶层130a的第二子层的厚度为1.5μm。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3a的紫外光辐照的强度为5.0mW/cm2
实施例6
参照上述P1~P9的方法,制备显示面板1000。其中,除P6部分外,制备条件均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中,P6:参照上述R1~R3的方法,在配向层150的远离阻光层170的一侧制备胆甾相液晶层130。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P6制备的胆甾相液晶层130中,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仅包括第一手性液晶层,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仅包括第三手性液晶层,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仅包括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的第一子部。
其中,R1中,前驱体包括液晶单体、手性添加剂和光引发剂,且三者的质量份数比为93:3:4,其中液晶单体的结构为结构式(II)所示结构;光引发剂的结构为结构式(III)所示结构,手性添加剂的结构为结构式(IV)所示结构,初始胆甾相液晶层130a的第一子层的厚度为3.0μm。
R2中,第一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1a、第二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2a的紫外光辐照的强度为7mW/cm2,第一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1a、第二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2a的紫外光辐照的时间为5min。R3中,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3a的加热温度为140℃,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3a的冷却速率为3℃/min,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3a的紫外光辐照的强度为3.0mW/cm2
实施例7
参照上述P1~P9的方法,制备显示面板1000。其中,除P6部分外,制备条件均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中,P6:参照上述R4~R6的方法,在配向层150的远离阻光层170的一侧制备胆甾相液晶层130。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P6制备的胆甾相液晶层130中,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仅包括第二手性液晶层,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仅包括第四手性液晶层,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仅包括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的第二子部。
其中,R4中,前驱体包括液晶单体、手性添加剂和光引发剂,且三者的质量份数比为93:3:4,其中液晶单体的结构为结构式(II)所示结构;光引发剂的结构为结构式(III)所示结构,手性添加剂的结构为结构式(V)所示结构,初始胆甾相液晶层130a的第二子层的厚度为3.0μm。
R5中,第一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1a、第二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2a的紫外光辐照的强度为7mW/cm2,第一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1a、第二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2a的紫外光辐照的时间为5min。R6中,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3a的加热温度为140℃,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3a的冷却速率为3℃/min,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133a的紫外光辐照的强度为3.0mW/cm2
对比例
参照上述P1~P4、P7~P9的方法,制备显示面板1000。其中,P7为利用涂布、光刻工艺在多个第二开口N内形成第一色转换部121、第二色转换部122、透光部140。也就是,对比例中,色转换基板100不包括胆甾相液晶层130。
本对比例中,在P9后,对显示面板1000中第一子像素区AA的角度光强分布进行了测量,结果如图16所示,并与实施例1测得的角度光强分布进行比较。
实施例1与对比例相比,由图16可知,相对比于对比例中第一子像素区AA发出的蓝色光线的角度光强分布,实施例1中第一子像素区AA发出的蓝色光线的角度光强分布,更接近于第二子像素区BB发出的红色光线的角度光强分布和第三子像素区CC发出的绿色光线的角度光强分布,这是由于实施例1中,基底110与透光部140之间设置有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且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中的胆甾相液晶呈焦锥态,可以将第一颜色光线L1中靠近正视角的部分向大视角方向分散,相对比于对比例,从第一子像素区AA发出的第一颜色光线L1的角分布,相对较广,可以提升从第一子像素区AA、第二子像素区BB和第三子像素区CC发出的光线的角分布的匹配性,可以缓解角度色偏的问题。
基于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7以及对比例,利用光电测试系统,对实施例1~实施例7以及对比例的显示面板1000的蓝色光线漏出率(Blue leakage)、色转换效率(CCE)、色域(Color gamut)、色偏(Color shift)、功耗进行测量。其中,蓝色光线漏出率(Blueleakage)、色转换效率(CCE)、色域(Color gamut)、色偏(Color shift)、功耗的数据结果以对比例为参考,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
需要说明的是,表1中的蓝色光线漏出率,是第二子像素区BB、第三子像素区CC发出的光线中的蓝色光线漏出率的平均值。表1中的色转换效率,是第一色转换部121、第二色转换部122的色转换效率的平均值。表1中的色域,是基于CIE 1931色度图确定的。表1中的色偏,是测量视角为45°时测量的结果。
实施例1~实施例7与对比例相比,请参阅表1,实施例1~实施例7的蓝色光线漏出率较低,色转换效率较高,色域较宽,功耗较低。这是由于实施例1~实施例7的色转换基板100中,基底110与第一色转换部121之间设置有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基底110与第二色转换部122之间设置有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且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中的胆甾相液晶呈平面态,使透过第一色转换部121、第二色转换部122但未发生转换的第一颜色光线L1,可以被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反射回第一色转换部121、第二色转换部122,激发第一色转换部121、第二色转换部122中的色转换材料,并被转换为第二颜色光线L2、第三颜色光线L3。这样一来,一是可以减少从第二子像素区BB、第三子像素区CC漏出的第一颜色光线L1,使蓝色光线漏出率较低。二是可以使被反射回的第一颜色光线L1重新进入第一色转换部121、第二色转换部122,激发第一色转换部121、第二色转换部122中的色转换材料,并被转换为第二颜色光线L2、第三颜色光线L3,使色转换效率得到提高,可以降低显示面板1000的功耗。三是可以提高显示面板1000的色纯度,避免漏出的第一颜色光线L1进入相邻子像素区发生串扰,使显示面板1000的色域得以拓宽。
实施例1~实施例5与实施例6~实施例7相比,请参阅表1,实施例1~实施例5的蓝色光线漏出率较低,色转换效率较高,色域较宽,功耗较低。这是由于实施例1~实施例5的色转换基板100中,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包括螺旋方向相反的第一手性液晶部1311与第二手性液晶部1312,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包括螺旋方向相反的第三手性液晶部1321与第四手性液晶部1322,这样一来,第一颜色光线L1中旋向与第一手性液晶部1311、第三手性液晶部1321中液晶分子的螺旋方向相同的部分,可以被第一手性液晶部1311、第三手性液晶部1321反射回第一色转换部121、第二色转换部122,并被转换为第二颜色光线L2、第三颜色光线L3;同时第一颜色光线L1中旋向与第一手性液晶部1311、第三手性液晶部1321中液晶分子的螺旋方向相反的部分,可以被第二手性液晶部1312、第四手性液晶部1322反射回第一色转换部121、第二色转换部122,并被转换为第二颜色光线L2、第三颜色光线L3。这样一来,可以提升第一胆甾相液晶部131、第二胆甾相液晶部132对第一颜色光线L1的反射能力,一是可以减少从第二子像素区BB、第三子像素区CC漏出的第一颜色光线L1,使蓝色光线漏出率较低。二是可以使被反射回的第一颜色光线L1重新进入第一色转换部121、第二色转换部122,激发第一色转换部121、第二色转换部122中的色转换材料,并被转换为第二颜色光线L2、第三颜色光线L3,使色转换效率得到提高,可以降低显示面板1000的功耗。三是可以提高显示面板1000的色纯度,避免漏出的第一颜色光线L1进入相邻子像素区发生串扰,使显示面板1000的色域得以拓宽。
实施例1~实施例7与对比例相比,请参阅表1,实施例1~实施例7的色偏较低。这是由于实施例1~实施例7中,基底110与透光部140之间设置有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且第三胆甾相液晶部133中的胆甾相液晶呈焦锥态,可以将第一颜色光线L1中靠近正视角的部分向大视角方向分散,相对比于对比例,从第一子像素区AA发出的第一颜色光线L1的角分布,相对较广,可以提升从第一子像素区AA、第二子像素区BB和第三子像素区CC发出的光线的角分布的匹配性,可以缓解角度色偏的问题。

Claims (21)

1.一种色转换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底;
色转换层,位于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色转换层包括第一色转换部;所述第一色转换部被配置为:将射向所述第一色转换部的第一颜色光线转换为第二颜色光线;
胆甾相液晶层;所述胆甾相液晶层包括位于所述基底与所述第一色转换部之间的第一胆甾相液晶部;所述第一胆甾相液晶部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颜色光线中未发生转换的光线反射回所述第一色转换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转换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色转换层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色转换部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二色转换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基底的厚度方向相交,所述第二色转换部被配置为:将射向所述第二色转换部的第一颜色光线转换为第三颜色光线;
所述胆甾相液晶层还包括位于所述基底与所述第二色转换部之间的第二胆甾相液晶部;所述第二胆甾相液晶部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颜色光线中未发生转换的光线反射回所述第二色转换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色转换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胆甾相液晶部、所述第二胆甾相液晶部中的胆甾相液晶呈平面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色转换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色转换层沿第一方向排布的透光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基底的厚度方向相交,所述第一颜色光线透过所述透光部;
所述胆甾相液晶层还包括位于所述基底与所述透光部之间的第三胆甾相液晶部;所述第三胆甾相液晶部被配置为:将透过所述透光部的所述第一颜色光线中靠近正视角的部分向大视角方向分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色转换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胆甾相液晶部中的胆甾相液晶呈焦锥态。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色转换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胆甾相液晶部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手性液晶部与第二手性液晶部;所述第一手性液晶部中液晶分子的螺旋方向,与所述第二手性液晶部中液晶分子的螺旋方向相反;
在所述胆甾相液晶层还包括所述第二胆甾相液晶部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胆甾相液晶部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三手性液晶部与第四手性液晶部;所述第三手性液晶部中液晶分子的螺旋方向,与所述第四手性液晶部中液晶分子的螺旋方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色转换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胆甾相液晶部中液晶分子的螺距大于或等于270nm,且小于或等于310nm;所述第二胆甾相液晶部中液晶分子的螺距大于或等于270nm,且小于或等于310nm。
8.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色转换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颜色光线为蓝色光线;所述第一胆甾相液晶部的中心反射波长,大于或等于450nm,且小于或等于470nm;所述第二胆甾相液晶部的中心反射波长,大于或等于450nm,且小于或等于470nm。
9.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色转换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胆甾相液晶部的透射光谱的半峰宽,大于或等于70nm,且小于或等于100nm;所述第二胆甾相液晶部的透射光谱的半峰宽,大于或等于70nm,且小于或等于100nm。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色转换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胆甾相液晶层与所述基底之间的配向层,所述配向层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配向部、第二配向部和第三配向部;所述第一配向部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胆甾相液晶部中液晶分子进行配向;所述第二配向部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二胆甾相液晶部中液晶分子进行配向;所述第三配向部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三胆甾相液晶部中液晶分子进行配向。
11.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色转换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胆甾相液晶部的雾度,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8%。
12.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色转换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胆甾相液晶部对第一波段的光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90%;所述第一波段的波长最小值为450nm,所述第一波段的波长最大值为470nm。
13.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色转换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胆甾相液晶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2μm,且小于或等于6μm。
14.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色转换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转换部的材料包括第一量子点材料;所述第二色转换部的材料包括第二量子点材料。
15.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色转换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挡图案,所述阻挡图案包括多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一色转换部、第一胆甾相液晶部位于一个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第二色转换部、第二胆甾相液晶部位于另一个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透光部、所述第三胆甾相液晶部位于又一个所述第一开口内。
1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色转换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胆甾相液晶层和所述基板之间的阻光层,所述阻光层包括:
吸光图案,包括多个第二开口,所述多个第二开口与所述多个第一开口正对;
多个彩膜部,位于所述基板的靠近所述胆甾相液晶层的一侧;所述彩膜部设置于一个所述第二开口内;所述多个彩膜部包括与所述第一色转换部正对的第一彩膜部、与所述第二色转换部正对的第二彩膜部和与所述透光部正对的第三彩膜部。
17.一种色转换基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基底;
在所述基底的一侧形成胆甾相液晶层;所述胆甾相液晶层包括第一胆甾相液晶部;
在所述胆甾相液晶层的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形成色转换层;所述色转换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胆甾相液晶部的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第一色转换部;
其中,所述第一色转换部被配置为:将射向所述第一色转换部的第一颜色光线转换为第二颜色光线;所述第一胆甾相液晶部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颜色光线中未发生转换的光线反射回所述第一色转换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色转换基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色转换基板还包括与所述色转换层沿第一方向排布的透光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基底的厚度方向相交;所述第一颜色光线可以透过所述透光部;
所述色转换层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色转换部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二色转换部,所述第二色转换部被配置为:将射向所述第二色转换部的第一颜色光线转换为第三颜色光线;
在所述基底的一侧形成胆甾相液晶层包括:
在所述基底一侧形成初始胆甾相液晶层,所述初始胆甾相液晶层包括第一初始胆甾相液晶部、第二初始胆甾相液晶部和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
将所述第一初始胆甾相液晶部形成所述第一胆甾相液晶部,将所述第二初始胆甾相液晶部形成第二胆甾相液晶部;所述第二胆甾相液晶部位于所述基底与所述第二色转换部之间;所述第二胆甾相液晶部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颜色光线中未发生转换的光线反射回所述第二色转换部;
将所述第三初始胆甾相液晶部形成第三胆甾相液晶部;所述第三胆甾相液晶部位于所述基底与所述透光部之间,所述第三胆甾相液晶部被配置为:将透过所述透光部的所述第一颜色光线中靠近正视角的部分向大视角方向分散。
19.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色转换基板;
还包括发光基板,所述发光基板与所述色转换基板相对;所述发光基板被配置为发射所述第一颜色光线。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基板包括OLED发光基板、LED发光基板、Micro LED发光基板、Mini LED发光基板中的任意一种。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基板为OLED发光基板;所述OLED发光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阴极和阳极,以及设置于所述阴极和所述阳极之间的至少两个发光单元;
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发光层,所述发光层被配置为:发射所述第一颜色光线至所述色转换基板。
CN202311270313.4A 2023-09-27 2023-09-27 色转换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Pending CN1171928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70313.4A CN117192851A (zh) 2023-09-27 2023-09-27 色转换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70313.4A CN117192851A (zh) 2023-09-27 2023-09-27 色转换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92851A true CN117192851A (zh) 2023-12-08

Family

ID=88997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70313.4A Pending CN117192851A (zh) 2023-09-27 2023-09-27 色转换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9285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03207B2 (en) Display device
Chen et al. Utilization of trapped optical modes for white perovsk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with efficiency over 12%
US20220229222A1 (en) 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and Display Backlights
US7478930B2 (en) Backlight unit with an oxide compound-laminated optical layer
US11963424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8314903B2 (en) Color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O2013154133A1 (ja) 光散乱体、光散乱体膜、光散乱体基板、光散乱体デバイス、発光デバイス、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US7135712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20200033671A1 (en) Color filter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90004375A1 (en) Optical film,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for backlight module
Zhang et al. Strong linearly polarized photoluminescence and electroluminescence from halide perovskite/azobenzene dye composite film for display applications
JP2016143658A (ja) 発光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4752618B (zh) 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29188A (zh) Oled器件及显示装置
Ye et al. Highly reflective thin-film optimization for full-angle micro-LEDs
JP2014224835A (ja) 表示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照明装置
WO2018230393A1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反射シート
CN206400222U (zh) 一种量子点膜材结构及led背光/照明面板
WO2023050171A1 (zh) 发光基板及发光装置
CN117192851A (zh) 色转换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Hsiang et al. Doubling the optical efficiency of color‐converted micro‐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s with a patterned cholesteric liquid crystal polymer film
Verma et al. Fabrication of highly efficient hybrid device structure based white light emitting diodes
Yang et al. High color purity emission from quantum dots by optimizing the full width at half the maximum and optical density to blue light
US20240196708A1 (en) Light-emitting substrate and light-emitting device
CN112909201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