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91197A - 一种基于均匀面目标的观测亮温定标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均匀面目标的观测亮温定标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91197A
CN117191197A CN202311158344.0A CN202311158344A CN117191197A CN 117191197 A CN117191197 A CN 117191197A CN 202311158344 A CN202311158344 A CN 202311158344A CN 117191197 A CN117191197 A CN 1171911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
area
bright temperature
uniform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5834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91197B (zh
Inventor
周武
林明森
马超飞
马小峰
刁宁辉
刘淑波
李一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SATELLITE OCEAN APPLICATION SERVICE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SATELLITE OCEAN APPLICATION SERVI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SATELLITE OCEAN APPLICATION SERVICE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SATELLITE OCEAN APPLICATION SERVICE
Priority to CN20231115834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911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71911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911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911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911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Radiation Pyrome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均匀面目标的观测亮温定标方法、装置及设备,涉及卫星应用技术领域,用于解决定标精度低的问题。包括:获取海气环境数据以及星载微波辐射计观测亮温数据;以星载微波辐射计的每一个观测点为中心,基于辐射计地面分辨率大小,建立得到N×N的网格阵列;在网格阵列基础上,基于海气物理量、模拟亮温以及实际观测亮温对海气环境数据以及观测亮温数据进行数据筛选,确定海气系统均匀区域;将海气系统均匀区域确定为面目标的定标参考对象进行实际观测亮温的定标计算,得到实际观测亮温定标结果。本发明的方案提高了星载微波辐射计定标的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均匀面目标的观测亮温定标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星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均匀面目标的观测亮温定标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星载微波辐射计定标是辐射计数据定量化应用的基础,也是高质量辐射计数据的依据和保障。微波辐射计在其在轨运行中,由于太阳照射、宇宙辐射等恶劣环境的影响,导致仪器性能发生变化,而在轨运行中又不能进行实时检测,因此外定标成为监测星载微波辐射计性能的主要方法。辐射计外定标的原理就是利用地面实际测量数据计算天线入瞳处的亮温真值,进而确定新的输入输出关系。因此,外定标的关键工作是计算天线入瞳处亮温真值。
在现有技术中,在海面目标上开展星载微波辐射计外定标,利用微波辐射传输模型,计算星载微波辐射计各频率和极化方式下的模拟观测亮温,并同星载微波辐射计实际观测的亮温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星载微波辐射计的外定标系数。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方法不能有效剔除异常的观测数据,或者异常的模拟输入数据,并且,基于“点比点”的方式进行定标,没有考虑到星载微波辐射计观测单元是一个面目标,降低了定标精度。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更为可靠的基于均匀面目标的观测亮温定标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均匀面目标的观测亮温定标方法、装置及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定标精度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均匀面目标的观测亮温定标方法,方法包括:
获取海气环境数据以及星载微波辐射计观测亮温数据;
以所述星载微波辐射计的每一个观测点为中心,基于辐射计地面分辨率大小,建立得到N×N的网格阵列;
在所述网格阵列基础上,基于多个维度对海气环境数据以及观测亮温数据进行数据筛选,确定海气系统均匀区域;多个所述维度至少包括:海气物理量、模拟亮温以及实际观测亮温;
将所述海气系统均匀区域确定为面目标的定标参考对象进行实际观测亮温的定标计算,得到实际观测亮温定标结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均匀面目标的观测亮温定标方法。通过获取海气环境数据以及星载微波辐射计观测亮温数据;以星载微波辐射计的每一个观测点为中心,基于辐射计地面分辨率大小,建立得到N×N的网格阵列;在网格阵列基础上,基于海气物理量、模拟亮温以及实际观测亮温对海气环境数据以及观测亮温数据进行数据筛选,确定海气系统均匀区域;将海气系统均匀区域确定为面目标的定标参考对象进行实际观测亮温的定标计算,得到实际观测亮温定标结果。本发明在筛选均匀观测区域时,首先根据4个海气参数物理量均匀程度判断出海气系统的目标均匀性,并采用“网格建立+阈值设定”的方法进行数据筛选,确定对于“海气物理量”、“模拟亮温”和“实际观测”都是均匀的定标区域,保证了定标区域的均匀性,提升了定标的精度。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均匀面目标的观测亮温定标装置,装置包括:
基础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海气环境数据以及星载微波辐射计观测亮温数据;
网格阵列建立模块,用于以所述星载微波辐射计的每一个观测点为中心,基于辐射计地面分辨率大小,建立得到N×N的网格阵列;
海气系统均匀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网格阵列基础上,基于多个维度对海气环境数据以及观测亮温数据进行数据筛选,确定海气系统均匀区域;多个所述维度至少包括:海气物理量、模拟亮温以及实际观测亮温;
亮温定标模块,用于将所述海气系统均匀区域确定为面目标的定标参考对象进行实际观测亮温的定标计算,得到实际观测亮温定标结果。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均匀面目标的观测亮温定标设备,设备包括:
通信单元/通信接口,用于获取海气环境数据以及星载微波辐射计观测亮温数据;
处理单元/处理器,用于以所述星载微波辐射计的每一个观测点为中心,基于辐射计地面分辨率大小,建立得到N×N的网格阵列;
在所述网格阵列基础上,基于多个维度对海气环境数据以及观测亮温数据进行数据筛选,确定海气系统均匀区域;多个所述维度至少包括:海气物理量、模拟亮温以及实际观测亮温;
将所述海气系统均匀区域确定为面目标的定标参考对象进行实际观测亮温的定标计算,得到实际观测亮温定标结果。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运行时,实现上述的基于均匀面目标的观测亮温定标方法。
第二方面提供的装置类方案、第三方面提供的设备类方案以及第四方面提供的计算机存储介质方案所实现的技术效果与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类方案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均匀面目标的观测亮温定标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主旁瓣关系和N×N网格设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均匀面目标的观测亮温定标装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均匀面目标的观测亮温定标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例如,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仅仅是为了区分不同的阈值,并不对其先后顺序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发明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发明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的结合,a和c的结合,b和c的结合,或a、b和c的结合,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在现有技术中,在海面目标上开展星载微波辐射计外定标,利用微波辐射传输模型,计算星载微波辐射计各频率和极化方式下的模拟观测亮温,并同星载微波辐射计实际观测的亮温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星载微波辐射计的外定标系数。
现有技术的方案存在以下缺点:
(1)现有技术选择的定标区域对目标的均匀特性较弱,因此,在定标计算的时候,观测亮温容易因为旁瓣覆盖的区域同主瓣覆盖区域特性不同,造成观测亮温同模拟亮温差距较大,降低了定标的精度。同时,现有技术不能有效剔除异常的观测数据,或者异常的模拟输入数据,降低了定标的精度。
(2)传统的方式通过天线方向图计算出主瓣和旁瓣的权重因子,但是计算过程存在两个重大问题,一是由于在不同方位角和入射角的测量下,每个点都需要计算,效率极低;二是由于方向图在实验室测量的误差、采样率粗,以及在轨的方向图受环境变化带来改变等因素,权重因子的计算误差也较大。
(3)传统的方法基于“点比点”的方式进行定标,没有考虑到星载微波辐射计观测单元是一个面目标,因此,在定标的时候,以卫星观测点对比模拟亮温点时,定标的精度受到很大影响。
针对现有技术选择的定标区域对目标的均匀特性较弱,造成观测亮温同模拟亮温差距较大,降低定标的精度的问题,本发明在筛选均匀观测区域时,首先根据4个海气参数物理量均匀程度判断出海气系统的目标均匀性,创造了一种“网格建立+阈值设定”的方法进行数据筛选,然后,在海气目标均匀的基础上,进一步判断其模拟亮温的均匀性,确定海气+亮温模拟系统的均匀性,并基于观测亮温进行数据筛选,最终确认该区域对于“海气物理量”、“模拟亮温”和“实际观测亮温”都是均匀的,保证了定标区域的均匀性,提升了定标的精度。
同时,针对现有技术中需要通过天线方向图地面测量结合数值计算的方式得到主瓣和旁瓣的权重因子,存在无法保障精度和效率的问题,本发明创造了一种新的方法,基于网格阵列中海气系统发射能量是均匀分布的特性,简化了亮温积分的方法,避免使用地面测试得到的方向图进行权重计算,极大改进了计算误差和效率问题。
另外,针对现有技术“点比点”的方式定标,忽略星载微波辐射计观测是面目标的情况,导致降低定标精度的问题,本发明创新性地采用对于“海气物理量”、“模拟亮温”和“实际观测”都是均匀的面目标区域,用作面目标的定标,提升了定标的精度。
接下来,结合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该流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0:获取海气环境数据以及星载微波辐射计观测亮温数据。
由于星载微波辐射计在对地观测时,接收到的地球总体亮温(TB)是海面辐射亮温和大气辐射亮温的耦合量,根据微波辐射传输方程,TB受海面温度(SST)、海面风速(SSW)、大气总水汽含量(WV)和大气云液水总含量(CLW)的影响,TB可以简单表示为上述4个海气参数的函数:TB(SST,SSW,WV,CLW),即RTM辐射传输计算模型。如果4个海气参数在某个观测区域都是均匀的,那么可以判断,这个观测区域的星载微波辐射计观测亮温TB也是均匀的。因此,本发明提出,在筛选均匀观测区域时,可以根据4个海气参数物理量均匀程度判断出海气系统的目标均匀性,并据此创造了一种“网格建立+阈值设定”的方法进行数据筛选。
步骤120:以所述星载微波辐射计的每一个观测点为中心,基于辐射计地面分辨率大小,建立得到N×N的网格阵列。
如图2所示,以星载微波辐射计的每一个观测点为中心,建立一个N×N的网格,N的数值可以根据不同观测频率的地面分辨率的大小确认,N×N的网格需要覆盖大约2.5倍大小的地面足印,即地面分辨率的2.5倍,这样就能够有效地覆盖旁瓣,并约束主瓣和旁瓣都能覆盖在均匀目标上,避免旁瓣区域同主瓣区域的海气系统差异过大,甚至主瓣区域内的海气系统差异过大,从而导致目标不均匀。
步骤130:在所述网格阵列基础上,基于多个维度对海气环境数据以及观测亮温数据进行数据筛选,确定海气系统均匀区域;多个所述维度至少包括:海气物理量、模拟亮温以及实际观测亮温。
本发明的基本实现流程是:首先以星载微波辐射计的每一个观测点为中心,基于辐射计地面分辨率大小,建立一个N×N的网格;然后,顺序开展“海气物理量”、“模拟亮温”和“实际观测亮温”的数据筛选,确定出海气系统均匀区域。
在筛选均匀观测区域时,首先根据4个海气参数物理量均匀程度判断出海气系统的目标均匀性,数据筛选后在海气目标均匀的基础上,进一步判断其模拟亮温的均匀性,确定海气+亮温模拟系统的均匀性,并基于观测亮温进行数据筛选,最终确认该区域对于“海气物理量”、“模拟亮温”和“实际观测亮温”都是均匀的,保证了定标区域的均匀性,提升定标精度。
步骤140:将所述海气系统均匀区域确定为面目标的定标参考对象进行实际观测亮温的定标计算,得到实际观测亮温定标结果。
对于“海气物理量”、“模拟亮温”和“实际观测”都是均匀的面目标区域,用作面目标的定标,提升了定标的精度。
图1中的方法,通过获取海气环境数据以及星载微波辐射计观测亮温数据;以星载微波辐射计的每一个观测点为中心,基于辐射计地面分辨率大小,建立得到N×N的网格阵列;在网格阵列基础上,基于海气物理量、模拟亮温以及实际观测亮温对海气环境数据以及观测亮温数据进行数据筛选,确定海气系统均匀区域;将海气系统均匀区域确定为面目标的定标参考对象进行实际观测亮温的定标计算,得到实际观测亮温定标结果。本发明在筛选均匀观测区域时,首先根据4个海气参数物理量均匀程度判断出海气系统的目标均匀性,并采用“网格建立+阈值设定”的方法进行数据筛选,确定对于“海气物理量”、“模拟亮温”和“实际观测”都是均匀的定标区域,保证了定标区域的均匀性,提升了定标的精度。
基于图1的方法,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该方法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进行说明。
在确定海气系统均匀区域时,可以有两种实施方法,接下来分别进行说明:
方法一、基于多个维度逐步筛选:
在所述网格阵列基础上,基于多个维度对海气环境数据以及观测亮温数据进行数据筛选,确定海气系统均匀区域,可以包括:
基于所述海气物理量,按照海面温度、海面风速、大气总水汽含量以及大气云液水总含量对应的均匀程度,在所述网格阵列基础上筛选得到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海气系统主瓣和旁瓣亮温覆盖均匀的观测区;
基于模拟亮温的均匀性,在所述第一区域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得到第二区域;
基于实际观测亮温的均匀性,在所述第二区域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得到所述海气系统均匀区域。
方法一中,是基于海气物理量、模拟亮温以及实际观测亮温来逐步进行筛选,前一步骤筛选之后得到的结果作为当前步骤筛选的基础。具体地,在实现时,详细实现步骤如下:
首先,基于海气物理量的数据筛选,具体为:
基于所述海气物理量,按照海面温度、海面风速、大气总水汽含量以及大气云液水总含量对应的均匀程度,在所述网格阵列基础上筛选得到第一区域,可以包括:
获取N×N的网格阵列中,星载微波辐射计的每一个观测点的网格中的四个海气参量;四个海气参量包括:受海面温度、海面风速、大气总水汽含量和大气云液水总含量;
分别计算每个观测点的网格中所有海气参量的标准差;
根据所述标准差以及预先设置的第一筛选阈值,在所述网格阵列基础上筛选得到第一区域。
具体地,图2中,在单元网格大小为0.25°的情况下,N可以近似表示为公式(1):
公式(1)中,f为不同观测频率,RESf表示不同观测频率的地面分辨率,单位为公里,RoundUp表示向上取整符。例如,对于HY-2B扫描微波辐射计各频率计算其N的结果如表1:
表1.HY-2B扫描微波辐射计各频率地面分辨率和N值表
然后,在建立的N×N网格基础上,将星载微波辐射计的每一个观测点的网格中所有4个海气参量的标准差分别计算,并根据其标准差进行筛选,这里使用的4个海气参量可以是其他卫星反演数据,也可以是模式再分析数据,筛选准则为:
STDSST<1℃&STDSSW<2m/s&STDWV<3.5mm&STDCLW<0.1mm
上述阈值的取值标准是根据星载微波辐射计反演海气参数的精度来确定,也可以说,这些阈值是星载微波辐射计对这些海气物理量的观测准确程度的响应,如果取更小的阈值,对于星载微波辐射计来说不能反应出海气参数的变化,因此取更小的阈值没有意义。当然,如果星载微波辐射计经过产品真实性检验后,其海气物理量的反演精度优于上述阈值,则上述阈值可使用真实性检验后确认的精度值。
经过上述步骤,可以得到星载微波辐射计在不同观测频率下,相对于主瓣和旁瓣覆盖区域内,4个海气参数同时均匀的N×N观测区,每一个观测点均建立N×N网格,并采用上述规则筛选,筛选出的集合就是海气系统主瓣和旁瓣亮温覆盖均匀的观测区Uni_Area_1。
接着,基于模拟亮温的数据筛选,具体为:
在得到第一区域之后,基于模拟亮温的均匀性,在所述第一区域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得到第二区域,具体可以包括:
分别计算四个所述海气参量的平均值;
将计算得到的所有平均值输入RTM辐射传输模型中,计算得到模拟亮温;
将不同频率接收机的灵敏度设置为第二筛选阈值,基于所述模拟亮温以及所述第二筛选阈值,在所述第一区域的基础上筛选得到第二区域。
基于海气物理量的数据筛选出Uni_Area_1后,还不能完全确认这些区域都是均匀的观测区,因为通过上述两步判断海面温度和海面风速,虽然能够基本确认N×N区域海面和大气的均匀性,但是还不能够判断这四个要素的组合出的亮温也是均匀的。对于后续的定标来说,需要采用4个海气物理量代入RTM辐射传输模型计算模拟亮温,并与星载微波辐射计亮温进行比对得到定标系数,因此,4个海气物理量和RTM辐射传输模型组成了一个模拟系统,需要找到一个相对于这个模拟系统均匀的区域,才能用于后续面目标的定标计算。
另外,第一区域的确定是在星载微波辐射计能够精确响应海气物理量变化的前提下,建立一个能够找到相对于主瓣和旁瓣均匀覆盖区的方法,能剔除掉输入的海气物理量不均匀的区域,同时也避免海气物理量自身的错误数据,并初筛掉大量的无效数据,提高后续步骤的计算效率。
因此,在完成前一步的第一区域筛选后,还需要对筛选出的Uni_Area_1进一步筛选,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海气目标均匀的基础上进一步判断其模拟亮温的均匀性,确定海气+亮温模拟系统的均匀性,方法如下:
将Uni_Area_1对应的4个海气物理参量分别平均后,代入RTM辐射传输模型,计算出模拟亮温TBmod
然后,采用如下准则进行判断:
Sensitivityf表示不同频率接收机的灵敏度,将其设置为阈值,判断RTM模型模拟的亮温的标准差。N×N的网格亮温标准差如果小于接收机的灵敏度,其亮温浮动的差异对于辐射计来说是不可分辨的。因此可以得到相对于4个海气物理量和RTM辐射传输模型组成的一个模拟系统,均匀的观测区Uni_Area_2,即第二区域。
基于实际观测亮温的数据筛选,具体为:
基于实际观测亮温的均匀性,在所述第二区域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得到所述海气系统均匀区域,可以包括:
获取实际观测亮温值;
基于所述实际观测亮温值以及所述第二筛选阈值,在所述第二区域基础上筛选得到相对于实际星载微波辐射计的海气系统均匀区域。
基于模拟亮温的数据筛选筛选出Uni_Area_2后,还不能最终确认这些区域都是均匀的观测区,由于观测路径上的大气是一个多层结构的辐射体,其辐射量受每层的水汽和云液水分布影响,只在RTM中代入总水汽含量和大气总云液水含量,分层结构也许并不相同,因此,大气辐射量也可能不同,因此,还是无法保证真正的均匀性。
另外,由于上述模拟系统跟实际的星载微波辐射计不同,星载微波辐射计是一个存在不确定性的非理想系统,即在相同的输入下会对应不唯一的输出,而模拟系统是一个理想系统,即相同的输入只对应唯一的输出,也就是说,在海气参数非常接近,甚至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模拟系统会输出类似甚至相同的结果,这可以使得其网格内的亮温标准差很小,但无法保证星载微波辐射计实际观测的标准差很小,也就无法保证对于星载微波辐射计实际观测来说该区域是均匀的。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基于实际观测亮温进行数据筛选,最终确认该区域对于“海气物理量”、“模拟亮温”和“实际观测”都是均匀的,具体方法还是使用每个频率接收机的实际灵敏度作为判断准则:
得到相对于实际星载微波辐射计的均匀区域Uni_Area_3,即海气系统均匀区域。
方法二、基于多个维度独立筛选后取交集:
方法二中,基于海气物理量的数据筛选、基于模拟亮温的数据筛选以及基于观测亮温的数据筛选对应的方法原理与上述方法一相同,区别是:方法一中逐步筛选,而方法二中实际上基于上述N×N网格,采用三个筛选方法独立操作后,取交集得到Uni_Area_3,即海气系统均匀区域。
上述方法一和方法二均能实现本发明中对于海气系统均匀区域的确定。其中,相对于方法二,方法一中的逐步筛选的办法计算量相对于小一些,其计算速度也会加快。
通过上述方法一或方法二得到海气系统均匀区域之后,可以基于面目标的亮温定标,具体为:
前面提到,传统的方法基于“点比点”的方式进行定标,没有考虑到星载微波辐射计观测单元是一个面目标,因此,在定标的时候,以卫星观测点对比模拟亮温点时,定标的精度受到很大影响,需要基于卫星观测面目标跟模拟观测面目标进行对比定标。
上述Uni_Area_3就是最终确认的对于“海气物理量”、“模拟亮温”和“实际观测”都均匀的海气系统均匀区域,本发明使用海气系统均匀区域作为面目标进行定标。
首先,假设Uni_Area_3总共有P个N×N网格,那么分别计算出每个N×N网格中模拟亮温的平均值TBsim,就得到了P个面目标的理论亮温。
然后,确定面目标的实际观测亮温,由于主瓣和旁瓣几乎占据了几乎整个N×N网格面积,如图2,此时主瓣和旁瓣的能量积分就可以近似表示这个面目标的实际观测亮温。
公式(2)中,i和j表示N×N网格的行列号,W(i,j)表示每个网格的权重因子。传统的方式此时通过天线方向图计算出权重因子,计算过程由于在不同方位角和入射角的测量下,每个N×N网格中的所有网格,都需要重新计算权重因子,计算效率极低;另外,由于方向图在实验室测量的误差、采样率粗,以及在轨的形变因素,权重因子的计算误差也较大。
因此,本发明基于网格阵列中海气系统发射能量是均匀分布的特性,简化了亮温积分的方法,极大改进主瓣和旁瓣权重计算误差和效率问题,考虑到这个网格阵列中的海气系统的发射能量是均匀分布的,因此在积分时每个网格的权重虽然不一样,但是TB(i,j)obj是近似相等的,且,所以上式(2)可以简化为公式(3):
即是每个小网格观测亮温的平均值,这样就极大优化了计算效率,同时,避免了通过方向图推算权重因子的误差。
最后,对比模拟亮温和观测亮温计算定标系数,具体方法如下:
观测亮温和模拟亮温进行系数拟合时,遵循线性的规则,因此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拟合,线性关系如公式(4):
TBobs=a×TBsim+b (4)
将实际观测亮温和模拟亮温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拟合;其中,TBobs表示观测亮温,TBsim表示模拟亮温,a和b为线性方程的定标系数,分别表示斜率和截距,拟合得到的系数使得最小,其中m为拟合样本数,σK为拟合残差。
得到定标系数后,将所述定标系数带入TBobs=a×TBsim+b中,计得到定标后的TBobs;通过公式(4)和(5):
计算出拟合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
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以星载微波辐射计的每一个观测点为中心,基于辐射计地面分辨率大小,建立一个N×N的网格;然后,顺序开展“海气物理量”、“模拟亮温”和“实际观测亮温”的数据筛选,确定出海气系统均匀区域,在均匀性目标的筛选上,保证了定标区域的“海气物理量”、“模拟亮温”和“实际观测”都是均匀的,提高了星载微波辐射计定标的精度。
2)简化了亮温积分的方法,改进了计算误差和效率问题。
3)海气系统均匀区域作为面目标定标的参考对象;接着,在此基础上,积分面目标的亮温,最后开展面目标的亮温比对和定标系数计算,采用面目标的定标,提高了星载微波辐射计定标的精度。
基于同样的思路,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均匀面目标的观测亮温定标装置,如图3所示,所述装置可以包括:
基础数据获取模块310,用于获取海气环境数据以及星载微波辐射计观测亮温数据;
网格阵列建立模块320,用于以所述星载微波辐射计的每一个观测点为中心,基于辐射计地面分辨率大小,建立得到N×N的网格阵列;
海气系统均匀区域确定模块330,用于在所述网格阵列基础上,基于多个维度对海气环境数据以及观测亮温数据进行数据筛选,确定海气系统均匀区域;多个所述维度至少包括:海气物理量、模拟亮温以及实际观测亮温;
亮温定标模块340,用于将所述海气系统均匀区域确定为面目标的定标参考对象进行实际观测亮温的定标计算,得到实际观测亮温定标结果。
基于图3中的装置,还可以包括一些具体的实施单元:
可选的,海气系统均匀区域确定模块330,具体可以包括:
第一筛选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海气物理量,按照海面温度、海面风速、大气总水汽含量以及大气云液水总含量对应的均匀程度,在所述网格阵列基础上筛选得到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海气系统主瓣和旁瓣亮温覆盖均匀的观测区;
第二筛选单元,用于基于模拟亮温的均匀性,在所述第一区域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得到第二区域;
海气系统均匀区域筛选单元,用于基于实际观测亮温的均匀性,在所述第二区域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得到所述海气系统均匀区域。
可选的,海气系统均匀区域确定模块330,具体可以包括:
第三筛选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海气物理量,按照海面温度、海面风速、大气总水汽含量以及大气云液水总含量对应的均匀程度,在所述网格阵列基础上筛选得到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海气系统主瓣和旁瓣亮温覆盖均匀的观测区;
第四筛选单元,用于基于模拟亮温的均匀性,在所述网格阵列基础上进行筛选得到第二区域;
第五筛选单元,用于基于实际观测亮温的均匀性,在所述网格阵列基础上进行筛选得到第三区域;
海气系统均匀区域筛选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以及所述第三区域之间的重合区域,并将所述重合区域确定为所述海气系统均匀区域。
可选的,第一筛选单元具体可以用于:
获取N×N的网格阵列中,星载微波辐射计的每一个观测点的网格中的四个海气参量;四个海气参量包括:受海面温度、海面风速、大气总水汽含量和大气云液水总含量;
分别计算每个观测点的网格中所有海气参量的标准差;
根据所述标准差以及预先设置的第一筛选阈值,在所述网格阵列基础上筛选得到第一区域。
第二筛选单元,具体可以用于:
分别计算四个所述海气参量的平均值;
将计算得到的所有平均值输入RTM辐射传输模型中,计算得到模拟亮温;
将不同频率接收机的灵敏度设置为第二筛选阈值,基于所述模拟亮温以及所述第二筛选阈值,在所述第一区域的基础上筛选得到第二区域。
海气系统均匀区域筛选单元,具体可以用于:
获取实际观测亮温值;
基于所述实际观测亮温值以及所述第二筛选阈值,在所述第二区域基础上筛选得到相对于实际星载微波辐射计的海气系统均匀区域。
可选的,亮温定标模块340,具体可以用于:
确定所述海气系统均匀区域中的P个N×N的网格阵列,并分别计算每个N×N网格阵列中模拟亮温的平均值,得到P个面目标的理论亮温;
采用公式:
TBobs=a×TBsim+b
将实际观测亮温和模拟亮温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拟合;其中,TBobs表示观测亮温,TBsim表示模拟亮温,a和b为线性方程的定标系数,分别表示斜率和截距,拟合得到的系数使得最小,其中m为拟合样本数,σK为拟合残差;
得到定标系数后,将所述定标系数带入TBobs=a×TBsim+b中,计得到定标后的TBobs;通过公式:
计算出拟合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
基于同样的思路,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均匀面目标的观测亮温定标设备。如图4所示,可以包括:
通信单元/通信接口,用于获取海气环境数据以及星载微波辐射计观测亮温数据;
处理单元/处理器,用于以所述星载微波辐射计的每一个观测点为中心,基于辐射计地面分辨率大小,建立得到N×N的网格阵列;
在所述网格阵列基础上,基于多个维度对海气环境数据以及观测亮温数据进行数据筛选,确定海气系统均匀区域;多个所述维度至少包括:海气物理量、模拟亮温以及实际观测亮温;
将所述海气系统均匀区域确定为面目标的定标参考对象进行实际观测亮温的定标计算,得到实际观测亮温定标结果。
如图4所示,上述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通信线路。通信线路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可选的,如图4所示,该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执行本发明方案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来控制执行。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如图4所示,处理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如图4中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如图4所示,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如图4中的处理器。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
上述主要从各个模块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模块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单元。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本说明书中的处理器还可以具有存储器的功能。存储器用于存储执行本发明方案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来控制执行。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中,或者由处理器实现。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被运行时,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终端、用户设备或者其它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集成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也可以是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还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SD)。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发明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发明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均匀面目标的观测亮温定标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
获取海气环境数据以及星载微波辐射计观测亮温数据;
以所述星载微波辐射计的每一个观测点为中心,基于辐射计地面分辨率大小,建立得到N×N的网格阵列;
在所述网格阵列基础上,基于多个维度对海气环境数据以及观测亮温数据进行数据筛选,确定海气系统均匀区域;多个所述维度至少包括:海气物理量、模拟亮温以及实际观测亮温;
将所述海气系统均匀区域确定为面目标的定标参考对象进行实际观测亮温的定标计算,得到实际观测亮温定标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均匀面目标的观测亮温定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网格阵列基础上,基于多个维度对海气环境数据以及观测亮温数据进行数据筛选,确定海气系统均匀区域,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海气物理量,按照海面温度、海面风速、大气总水汽含量以及大气云液水总含量对应的均匀程度,在所述网格阵列基础上筛选得到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海气系统主瓣和旁瓣亮温覆盖均匀的观测区;
基于模拟亮温的均匀性,在所述第一区域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得到第二区域;
基于实际观测亮温的均匀性,在所述第二区域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得到所述海气系统均匀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均匀面目标的观测亮温定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网格阵列基础上,基于多个维度对海气环境数据以及观测亮温数据进行数据筛选,确定海气系统均匀区域,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海气物理量,按照海面温度、海面风速、大气总水汽含量以及大气云液水总含量对应的均匀程度,在所述网格阵列基础上筛选得到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海气系统主瓣和旁瓣亮温覆盖均匀的观测区;
基于模拟亮温的均匀性,在所述网格阵列基础上进行筛选得到第二区域;
基于实际观测亮温的均匀性,在所述网格阵列基础上进行筛选得到第三区域;
确定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以及所述第三区域之间的重合区域,并将所述重合区域确定为所述海气系统均匀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均匀面目标的观测亮温定标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海气物理量,按照海面温度、海面风速、大气总水汽含量以及大气云液水总含量对应的均匀程度,在所述网格阵列基础上筛选得到第一区域,具体包括:
获取N×N的网格阵列中,星载微波辐射计的每一个观测点的网格中的四个海气参量;四个海气参量包括:受海面温度、海面风速、大气总水汽含量和大气云液水总含量;
分别计算每个观测点的网格中所有海气参量的标准差;
根据所述标准差以及预先设置的第一筛选阈值,在所述网格阵列基础上筛选得到第一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均匀面目标的观测亮温定标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模拟亮温的均匀性,在所述第一区域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得到第二区域,具体包括:
分别计算四个所述海气参量的平均值;
将计算得到的所有平均值输入RTM辐射传输模型中,计算得到模拟亮温;
将不同频率接收机的灵敏度设置为第二筛选阈值,基于所述模拟亮温以及所述第二筛选阈值,在所述第一区域的基础上筛选得到第二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均匀面目标的观测亮温定标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实际观测亮温的均匀性,在所述第二区域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得到所述海气系统均匀区域,具体包括:
获取实际观测亮温值;
基于所述实际观测亮温值以及所述第二筛选阈值,在所述第二区域基础上筛选得到相对于实际星载微波辐射计的海气系统均匀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均匀面目标的观测亮温定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海气系统均匀区域确定为面目标的定标参考对象进行实际观测亮温的定标计算,得到实际观测亮温定标结果,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海气系统均匀区域中的P个N×N的网格阵列,并分别计算每个N×N网格阵列中模拟亮温的平均值,得到P个面目标的理论亮温;
采用公式:
TBobs=a×TBsim+b
将实际观测亮温和模拟亮温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拟合;其中,TBobs表示观测亮温,TBsim表示模拟亮温,a和b为线性方程的定标系数,分别表示斜率和截距,拟合得到的系数使得最小,其中m为拟合样本数,σK为拟合残差;
得到定标系数后,将所述定标系数带入TBobs=a×TBsim+b中,计得到定标后的TBobs;通过公式:
计算出拟合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
8.一种基于均匀面目标的观测亮温定标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包括:
基础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海气环境数据以及星载微波辐射计观测亮温数据;
网格阵列建立模块,用于以所述星载微波辐射计的每一个观测点为中心,基于辐射计地面分辨率大小,建立得到N×N的网格阵列;
海气系统均匀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网格阵列基础上,基于多个维度对海气环境数据以及观测亮温数据进行数据筛选,确定海气系统均匀区域;多个所述维度至少包括:海气物理量、模拟亮温以及实际观测亮温;
亮温定标模块,用于将所述海气系统均匀区域确定为面目标的定标参考对象进行实际观测亮温的定标计算,得到实际观测亮温定标结果。
9.一种基于均匀面目标的观测亮温定标设备,其特征在于,设备包括:
通信单元/通信接口,用于获取海气环境数据以及星载微波辐射计观测亮温数据;
处理单元/处理器,用于以所述星载微波辐射计的每一个观测点为中心,基于辐射计地面分辨率大小,建立得到N×N的网格阵列;
在所述网格阵列基础上,基于多个维度对海气环境数据以及观测亮温数据进行数据筛选,确定海气系统均匀区域;多个所述维度至少包括:海气物理量、模拟亮温以及实际观测亮温;
将所述海气系统均匀区域确定为面目标的定标参考对象进行实际观测亮温的定标计算,得到实际观测亮温定标结果。
1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运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均匀面目标的观测亮温定标方法。
CN202311158344.0A 2023-09-08 2023-09-08 一种基于均匀面目标的观测亮温定标方法、装置及设备 Active CN1171911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58344.0A CN117191197B (zh) 2023-09-08 2023-09-08 一种基于均匀面目标的观测亮温定标方法、装置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58344.0A CN117191197B (zh) 2023-09-08 2023-09-08 一种基于均匀面目标的观测亮温定标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91197A true CN117191197A (zh) 2023-12-08
CN117191197B CN117191197B (zh) 2024-03-19

Family

ID=88982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58344.0A Active CN117191197B (zh) 2023-09-08 2023-09-08 一种基于均匀面目标的观测亮温定标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91197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60774A (ja) * 1996-11-29 1998-06-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マイクロ波放射計
CN103512606A (zh) * 2013-10-09 2014-01-15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一种全极化微波辐射计定标装置及其定标方法
CN105842259A (zh) * 2016-03-18 2016-08-10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星载盐度计冷空外定标方法和装置
CN109725317A (zh) * 2018-12-18 2019-05-07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一维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的海面亮温成像仿真方法
CN110456295A (zh) * 2019-08-21 2019-11-15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 一种基于天线方向图实时监测的微波辐射计在轨定标方法
CN110794480A (zh) * 2019-10-09 2020-02-14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大椭圆轨道微波辐射计在轨定标方法
CN114252834A (zh) * 2021-12-23 2022-03-29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一种基于海洋目标的星载微波辐射计外定标方法及装置
CN114942076A (zh) * 2022-07-25 2022-08-26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一种海面温度的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14993483A (zh) * 2022-08-02 2022-09-02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一种星载微波辐射计外定标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758717A (zh) * 2022-11-15 2023-03-07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模拟亮温偏差的估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60774A (ja) * 1996-11-29 1998-06-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マイクロ波放射計
CN103512606A (zh) * 2013-10-09 2014-01-15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一种全极化微波辐射计定标装置及其定标方法
CN105842259A (zh) * 2016-03-18 2016-08-10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星载盐度计冷空外定标方法和装置
CN109725317A (zh) * 2018-12-18 2019-05-07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一维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的海面亮温成像仿真方法
CN110456295A (zh) * 2019-08-21 2019-11-15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 一种基于天线方向图实时监测的微波辐射计在轨定标方法
CN110794480A (zh) * 2019-10-09 2020-02-14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大椭圆轨道微波辐射计在轨定标方法
CN114252834A (zh) * 2021-12-23 2022-03-29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一种基于海洋目标的星载微波辐射计外定标方法及装置
CN114942076A (zh) * 2022-07-25 2022-08-26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一种海面温度的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14993483A (zh) * 2022-08-02 2022-09-02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一种星载微波辐射计外定标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758717A (zh) * 2022-11-15 2023-03-07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模拟亮温偏差的估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武 等: "海洋二号扫描微波辐射计冷空定标和地球物理参数反演研究", 《中国工程科学》, vol. 15, no. 07, 15 July 2013 (2013-07-15) *
蒋兴伟 等: "中国海洋卫星雷达高度计海上定标场建设初探", 《海洋开发与管理》, no. 05, 8 June 2016 (2016-06-0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91197B (zh) 202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25032B (zh) 一种基于升空平台的天线波束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12733394A (zh) 一种大气参数反演方法及装置
CN112414958B (zh) 基于激光雷达探测的co2浓度测量方法及系统
CN114509734A (zh) 一种基于雨滴谱的双偏振天气雷达数据质量实时评估方法
JP7463374B2 (ja) 土壌炭素地図作成のための中性子ガンマ線分析の走査モードアプリケーション
JP6873794B2 (ja) 中性子強度モニタリング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17191197B (zh) 一种基于均匀面目标的观测亮温定标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8983172B (zh) 一种随机进化约束的sar辐射定标方法
CN113624694A (zh) 一种大气甲烷浓度的反演方法和装置
CN112285130A (zh) 大气热力结构的反演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2730314A (zh) 用于大气温湿度探测的多频太赫兹探测仪通道选取方法
CN110031416B (zh) 气体浓度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6245230B (zh) 一种电站设备的运行巡检与趋势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9541565B (zh) 一种雷达回波强度均一性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7011476A (zh) 大气切伦科夫望远镜阵列的位型布局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6773026A (zh) 一种森林积雪微波辐射特性塔基测量装置及观测方法
CN115824971A (zh) 实现陆表遥感地表反射率产品质量可追溯的方法及装置
CN114663530A (zh) 一种遥感影像偏航90度的相对辐射定标方法和装置
CN113219466A (zh) 海面的风速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983313B (zh) 一种定量探测海面风场的方法
CN112819729A (zh) 一种图像校正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
US859497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omographic retrieval of parameter profile from traveling path
CN117607373B (zh) 一种温室气体监测数据校准的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0703247B (zh) 一种波位信息检测方法、波位信息检测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2859020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对sar定标器rcs影响分析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