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89683A - 电动泵 - Google Patents

电动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89683A
CN117189683A CN202210610432.9A CN202210610432A CN117189683A CN 117189683 A CN117189683 A CN 117189683A CN 202210610432 A CN202210610432 A CN 202210610432A CN 117189683 A CN117189683 A CN 1171896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pump
cavity
heat conducting
conducting liquid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1043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1043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8968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7109 priority patent/WO202323202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189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896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动泵,包括转子组件和控制板组件,电动泵包括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一腔和第二腔不连通,转子组件位于第一腔,控制板组件包括电子元器件,第二腔所对应的壁面包括至少部分电子元器件的外侧壁面,电动泵包括导热液体,至少部分导热液体位于第二腔,至少部分电子元器件与导热液体接触。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控制板组件散热。

Description

电动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泵,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泵。
【背景技术】
电动泵包括控制板组件,在控制板组件工作时,会产生热量,热量累计到一定程度无法及时散出将会影响控制板组件的性能,从而降低电动泵的使用寿命,因此,如何有效对控制板组件散热是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泵,有利于控制板组件的散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泵,包括转子组件和控制板组件,电动泵包括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一腔和第二腔不连通,转子组件位于第一腔,控制板组件包括电子元器件,第二腔所对应的壁面包括至少部分电子元器件的外侧壁面,电动泵包括导热液体,至少部分导热液体位于第二腔,至少部分电子元器件与导热液体接触。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转子组件位于第一腔,控制板组件包括电子元器件,第二腔所对应的壁面包括至少部分电子元器件的外侧壁面,电动泵包括导热液体,至少部分导热液体位于第二腔,至少部分电子元器件与导热液体接触。这样有利于控制板组件散热,进而有利于提高电动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电动泵的一种实施方式在一个视角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电动泵在一个方向上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中电动泵另一种实施方式在一个方向上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中电动泵第三种实施方式在一个方向上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中电动泵第四种实施方式在一个方向上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图3、图4、图5和图11中控制板组件在一个视角上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图3、图4、图5和图11中隔离套在一个视角上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图3、图4、图5和图11中隔离套在一个方向上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图3、图4、图5和图11中实施方式中电动泵在一个视角上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未安装第二部和第四部时电动泵在一个视角上立体示意图;
图11本申请中电动泵第五种实施方式在一个方向上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00:电动泵;11:泵壳体;111:第一壳体;1111:进流口;1112:出流口,1113:第一连接部;112:第二壳体;1121:第二连接部;1122:第一内凹槽;113:底盖;121:转子组件;122:叶轮组件;13:定子组件;131:定子;14:泵轴;15:控制板组件;151:基板;1511:正面;1512:反面;152:电子元器件;16:隔离套;161:顶部;1611:凸缘部;162:底部;1621:上表面;1622:下表面;163:侧部;1631:内表面;1632:外表面;164:泵轴限位部;18:第二连通部;19:接插口;20:导热液体;22:进油部;221:第一部;222:第二部;23:出气部;231:第三部;232:第四部;25:第一密封圈;26:第二密封圈;27:第一腔;281:第二腔;282:第三腔;29:第四腔;30:隔板;101:电动泵轴向方向;1123:第三连接部;1133:第四连接部;40:第二内凹槽;50:第三密封圈;51:第一连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首先,需要说明是,在本发明说明书中提到或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侧、外侧、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对应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该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以下实施例中的电动泵能够为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工作介质提供流动动力,工作介质为包括50%乙二醇水溶液或者清水。
参见图1和图2所示,电动泵100包括泵壳体11、转子组件121、定子131组件13、泵轴14、控制板组件15、隔离部以及叶轮组件122,泵壳体11包括第一壳体111、第二壳体112和底盖113,沿着电动泵100的高度方向,第二壳体112位于第一壳体111和底盖113之间,当然,也可以只有部分的第二壳体112位于第一壳体111和底盖113之间;参见图1和图2,第一壳体111、第二壳体112和底盖113相对固定密封连接,电动泵100包括第一腔27和第二腔281,第一腔27能够有工作介质流过,第二腔281无工作介质流过,至少部分泵轴14设置于第一腔27,转子组件121套装于泵轴14的外侧,转子组件121与叶轮组件122固定连接,控制板组件15设置于泵壳体11内,定子组件13包括定子131和插针,定子131包括定子铁芯和绕组,定子131的绕组通过插针与控制板组件15电连接。
参见图1和图2,第一壳体111为注塑件,注塑成形有进流口1111和出流口1112,电动泵100工作时,工作介质通过进流口1111进入第一腔27,然后工作介质通过出流口1112离开第一腔27,电动泵100工作时,通过将接插件(图上未示出)插入电动泵100的接插口19内,使得控制板组件15上的控制电路与外部电源连接,控制电路控制通过定子组件13的电流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从而控制定子组件13产生变化的磁场,转子组件121在磁场的作用下围绕泵轴14转动或是随泵轴14一起转动,从而使得进入第一腔27内的工作介质随着转子组件121做旋转运动,工作介质由于离心力离开第一腔27产生流动的动力。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请参考图2和图6所示,第一腔27和第二腔281不连通,转子组件121位于第一腔27,控制板组件15包括基板151和电子元器件152,电子元器件152与基板151固定连接,第二腔281所对应的壁面包括至少部分电子元器件152的外侧壁面,电动泵100包括导热液体20,至少部分导热液体20位于第二腔281,至少部分的电子元器件152与导热液体20接触。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利控制板组件15散热,进而提高电动泵10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请参考图2和图6所示,导热液体20为绝缘导热液体,绝缘导热液体具有绝缘特性和导热特性,具体的,在相同温度下绝缘导热液体的导热系数大于空气的导热系数。在常温下绝缘导热液体的电阻率大于等于1010Ω.m。空气的导热系数λ(W/m.K),空气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0℃时,空气的导热系数λ为0.024,在100℃时空气的导热系数λ为0.031。更具体的,绝缘导热液体包括绝缘导热油。当然并不局限于绝缘导热油,还可以为其它具有绝缘和导热特性的液体。如此,对控制板组件15的电子元器件152表面处理时,可以仅在电子元器件152的表面设置用于减少电子元器件152受到导热液体20腐蚀的防护部(图中未示出),具体的,电子元器件152包括焊接部和元器件,元器件通过焊接部与基板151电连接,防护部设置在至少元器件的表面、焊接部的表面。这样,可以有效简化控制板组件15的制造工艺过程,缩短电动泵100的生产周期,进而降低电动泵100的生产成本。由于绝缘导热液体20的导热系数大于空气的导热系数,相较于原来通过空气进行传导热量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散热效率。
当然,作为其他的实现方式,请再参考图2和体6所示,导热液体20可以仅具有导热的特性,可以对控制板组件15的电子元器件152进行绝缘处理,电动泵100还包括绝缘部(图中未示出),绝缘部用于隔离电子元器件152与导热液体20。具体的,电子元器件152包括焊接部、绝缘部和元器件,元器件通过焊接部与基板151电连接。绝缘部至少设置在元器件的外侧壁面和焊接部的表面。绝缘部不会影响电子元器件152与导热液体20之间的热传递。由于导热液体20仅具有导热的特性,增加导热液体20可选择的空间,为降低电动泵100的生产成本奠定一定的基础。更进一步地,为了防止绝缘导热液体对绝缘部腐蚀,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电子元器件包括绝缘部、焊接部、防护部以及元器件,元器件通过焊接部与基板151电连接,绝缘部至少设置在元器件的外侧壁面、焊接部的表面,防护部至少设置在绝缘部的表面。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提高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隔离部包括注塑体,电动泵包括泵壳体,注塑体与泵壳体一体注塑形成,具体的,可以通过定子组件作为嵌件或是定子组件和泵轴作为嵌件注塑形成,当然也可以没有嵌件,通过注塑形成注塑体和泵壳体。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请参考图1、图2和图8所示,隔离部包括隔离套16,具体的,隔离套16为一个单独的零部件,电动泵100包括泵壳体11,泵壳体11包括第二壳体112和底盖113,隔离套16位于第二壳体112内,隔离套16包括底部162和侧部163,底部162和侧部163围成的内腔包括第一腔27,底盖113与第二壳体112固定密封连接或者底盖113与第二壳体112为一体式结构件,第二壳体112、隔离套16、底盖113围成的腔包括第二腔281。通过这样的方式,单独制造隔离套16,有利于简化隔离套16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模具结构,进而有利于降低电动泵100的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请参考图2所示,沿着电动泵100的高度方向设置隔离套16、定子组件13、控制板组件15,需要说明一下:电动泵100的高度方向为电动泵100的泵轴14轴线延伸的方向。电动泵100还包括第三腔282,沿着电动泵100的高度方向,第三腔282位于控制板组件15与隔离套16之间,第二腔281位于底盖113与控制板组件15之间,或者,第三腔282位于底盖113和控制板组件15之间,第二腔281位于控制板组件15和隔离套16之间,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仅对第二腔281填充适量导热液体20,使得至少部分的电子元器件152与导热液体20接触。这样有利于实现电动泵100轻量化设计。具体的,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请参考图5、图6、和图7和图8所示,第二腔281位于控制板组件15和隔离套16之间,基板151包括正面1511和反面1512,正面1511比反面1512更靠近隔离套16的下表面1622,至少部分的电子元器件152设置在正面1511,第二腔281和第三腔282未连通设置,可以仅对第二腔281进行填充适量的导热液体20,隔离套16包括底部162,底部162包括上表面1621和下表面1622,下表面1622比上表面1621更靠近控制板组件15,至少部分导热液体20与隔离套16的底部162的下表面1622接触,电动泵100动作时,电子元器件152产生的热量和导热液体20进行热量交换,导热液体20将上述至少部分的热量传递至隔离套16内的工作介质,通过工作介质的流动输送至电动泵100的外部。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减少导热液体20的填充量,有利于实现电动泵100的轻量化设计。当然,上述的实现方式,第二腔281和第三腔282也可以连通设置。第二腔281和第三腔282填充有适量的导热液体,如此,在基板151的正面1511和反面1512均可以设置电子元器件152,电子元器件152和导热液体20接触,在对电子元器件152进行散热的同时,可以增加电子元器件152布置空间,有利于减少基板151径向方向的尺寸,进而有利于实现基板151的小型化,进而有利于电动泵100小型化设计。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第二腔和第三腔也可以连通设置,请参考图2和图6所示,第三腔282位于控制板组件15与隔离套16之间,第二腔281位于底盖113与控制板组件15之间,至少部分的电子元器件152设置在基板151的反面1512,电动泵100还包括第一连通部51,具体的,第一连通部51包括连通孔,连通孔可以设置在基板151上,沿着基板151厚度的方向,连通孔贯穿基板151。当然,基板151的侧壁和第二壳体112的内壁之间还可以预设第一间隙,第一连通部51可以包括第一间隙。当然,还可以有其它的实现方式,在这里不做具体的限定。对第二腔281进行填充导热液体20时,导热液体20可以通过第一连通部51进入至第三腔282,由于第二腔281和第三腔282内均会有导热液体20,电子元器件152布置时,基板151的正面1511和反面1512均可以布置电子元器件152,基板151的正面1511靠近隔离套16,基板151的反面1512远离隔离套16,如此,可以增加电子元器件152布置空间,有利于减少基板151径向方向的尺寸,进而有利于实现基板151的小型化,进而有利于电动泵100小型化设计。
下面将对隔离套的结构和材料进行介绍:
请参考图2、图7和图8所示,隔离套16的材料可以为塑料材料,作为一种实现方式,隔离套至少部分为到导热塑料材料。需要说明一下,在相同温度下这里以及下述的导热塑料材料的导热系数大于等于金属材料的导热系数,这里的金属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铝、铜、铝合金、不锈钢等材料。当然隔离套16的材料可以部分为金属材料,具体的,隔离套16可以以金属件为嵌件注塑形成,作为一种实现方式,隔离套16至少部分底部的材料为金属材料,底部的下表面包括部分金属材料,至少隔离套16的底部位于导热液体20内,如此,在提高隔离套16传导热量效率的同时,更有利于电动泵100轻量化设计。当然,作为其它的实施方式,隔离套16的底部和侧部的材料均为金属材料。
请再参考图2、图7、图8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隔离套16的材料为金属材料,定子组件13套设于侧部163的外周,转子组件121位于侧部163的内周,侧部163包括内表面1631和外表面1632,内表面1631比外表面1632更靠近隔离套16的中心轴设置,本实施例中,侧部163的内表面1631和外表面1632均为光面,即内表面1631和外表面1632均未设置其他结构,当然侧部163的内表面1631和外表面1632也可以设置其他结构;底部162包括上表面1621和下表面1622,上表面1621比下表面1622更靠近隔离套16的开口侧,本实施例中,底部162的上表面1621和下表面1622均为光面,即上表面1621和下表面1622均未设置其他结构,当然底部162的上表面1621和下表面1622也可以设置其他结构;本实施例中,侧部163的厚度小于等于底部162的厚度,这里“侧壁的厚度”是指侧部163的内表面1631与外表面1632之间的垂直距离,这里“底部的厚度”是指底部162的上表面1621与下表面1622之间的垂直距离;侧部163的厚度小于等于底部162的厚度,这样设置一方面可以保证隔离套16底部的强度,请再参考图3所示,薄的侧部163更有利于工作介质、隔离套16的侧部、定子组件13以及导热液体20四者之间的热传导,从而有利于定子组件13的散热,本实施例中,侧部163的厚度小于等于1.5mm;隔离套16的材料为不锈钢材料,具体地,请再参考图7所示,隔离套16的材料为奥氏体不锈钢材料,隔离套16通过冲压拉伸金属板成形,隔离套16设置有泵轴限位部164,所述泵轴限位部164成形于底部162,结合图2,泵轴限位部164凸向第三腔282,如此,可以增加底部162与导热液体20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电动泵100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请再参考图1、图2、图6、图7和图8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隔离套16的底部162包括上表面1621和下表面1622,下表面1622比上表面1621更靠近控制板组件15,至少部分下表面1622与导热液体20接触。更具体地,定义电动泵100泵轴14轴线延伸的方向为电动泵的轴向方向101,从底盖113至第一壳体111的方向为电动泵100轴向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反的方向为电动泵100轴向负方向。沿着电动泵100轴向负方向,隔离套16、定子组件13、控制板组件15依次设置。这样,这样有利于电动泵100径向方向的小型化,需要说明一下,电动泵100径向方向为垂直于电动泵轴14轴向方向101的方向。导热液体20和隔离套16接触,将热量传递至隔离套16,通过隔离套16内侧工作介质,例如水或时水溶液的流动,将电子元器件152所产生的热量带着电动泵100的外部,控制板组件15包括基板151和电子元器件152,电子元器件152和基板151固定连接,电子元器件152包括发热电子元器件(图中未示出),发热元器件包括二极管、MOS管、电感、电阻、电容等常见的易发热的电子元器件。在这些发热电子元器件中开关管(二极管、MOS管)对热量更为敏感,所以为了对开关管进行快速的散热,通常会将开关管设置在靠近隔离套16的底部162的下表面1622,由于隔离套16的底部162的下表面1622的面积有限,其它的发热电子元器件,比如,电感、电阻和电容,则会远离隔离套16的底部162的下表面1622,其它的发热电子元器件则只能通过空气传导热量进行散热,散热效率比较慢,这样,很可能会降低其它发热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通过上述的设置,一是,控制板组件15上的电子元器件152的布置不再受到隔离套16的底部162下表面1622面积的影响,电子元器件152的布置空间增大,如此可以尽可能地利用有限的基板151的面积,有利于实现基板151的小型化,进而使得电动泵100的设计更为紧凑,进而实现电动泵100的小型化设计;二是,控制板组件15上的电子元器件152的布置不再受到隔离套16的底部162下表面1622面积的影响,电子元器件152的布置空间增大,更利于优化控制板组件15的内部的控制电路,为降低电动泵100的生产成本奠定一定基础;三是,电子元器件152可以整体的浸在导热液体20中,电子元器件152可以充分地和导热液体20进行热量交换,有效提高电子元器件152的散热效率。四是,由于合理的进行散热,电子元器件152可选择的空间增大,有利于降低电子元器件152的生产成本,例如,可选择内阻较大的MOS管,进而降低电动泵100的生产成本。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请参考图3所示,电动泵100还包括第四腔29,定子组件13包括定子铁芯和绕组,绕组缠绕于定子铁芯上,第四腔29所对应的壁面包括至少部分绕组的外表面,电动泵100还包括第二连通部18,第四腔29通过第二连通部18与第二腔281连通或第三腔282连通,至少部分导热液体20位于第四腔29,至少部分的绕组与导热液体20接触。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请参考图11所示,第二腔281位于隔离套16和控制板组件15之间,第四腔29通过第二连通部18与第二腔281连通。第四腔29和第二腔281也可以不连通。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请再参考图3所示,第三腔282位于隔离套16和控制板组件15之间,第四腔29通过第二连通部18与第三腔282连通,第三腔282通过第一连通部51与第二腔281连通。具体的,电动泵100包括隔板30,隔板30和第二壳体112可以一体设置,隔板30与第二壳体112还可以固定连接,第四腔29位于隔板30的一侧,第三腔282位于隔板30的另一侧,具体的,第四腔29位于隔板30的上侧,第三腔282位于隔板30的下侧,第二连通部18为孔状结构,沿着隔板30的厚度方向,第二连通部18贯穿隔板30的上、下表面。对第二腔281充入导热液体20时,导热液体20可以通过第一连通部51进入至第三腔282,通过第二连通部18进入至第四腔29,使得定子组件13的定子131的绕组可以与导热液体20接触,定子组件13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导热液体20传递至隔离套16的侧部163,电动泵100工作时,隔离套16的内侧,也就是说第一腔27会有工作介质,这样隔离套16接收的热量能够传递至隔离套16内侧的工作介质,至少部分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一腔27内工作介质的流动将热量带至电动泵100的外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对定子组件13和控制板组件15同时进行散热,且散热的效率更快,对于大功率的电动泵100,快速的散热,更有利于提高电动泵100的使用寿命。第二连通部18的设置,可以简化电动泵100的结构,为了给第二腔281和第四腔29填充导热液体20,可以仅设置一个进液口即可。有利于简化电动泵100的结构,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第二壳体112内部还可以不设置隔板30,第二腔281和第四腔29可以直接的连通,控制板组件15固定安装在定子组件13上,并与定子组件13电连接。通过这种方式,电动泵100的结构设计更加的紧凑,在对电动泵100散热的同时,还有利于实现电动泵100的小型化设计。
为实现第一腔与第二腔不连通,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请参考图4、图7和图8所示,隔离套16包括顶部161、底部162和侧部163,侧部163位于顶部161和底部162之间,顶部161包括凸缘部1611,凸缘部1611向侧部163的径向外侧延伸,第一腔27位于侧部163的内侧,定子组件13设置在侧部163的外侧,具体的,定子131与隔离套16的侧部163配合设置,需要说明的是,这里配合设置包括过盈配合、过渡配合或是间隙配合。第一壳体111包括第一连接部1113,第二壳体112包括第二连接部1121,凸缘部1611位于第一连接部1113和第二连接部1121之间,第二连接部1121包括第一内凹槽1122,第一内凹槽1122内凹于第二连接部1121的上表面1621,电动泵100还包括第一密封圈25,第一密封圈25位于第一内凹槽1122内,凸缘部1611的下表面与第一密封圈25接触,在垂直于凸缘部1611上表面的方向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例如,可以施加一定的向下的作用力,凸缘部1611的下表面和第二连接部1121通过第一密封圈25实现密封连接,使得第一腔27和第二腔281实现密封不连通。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25的结构可以阻止工作介质从第二连接部1121和凸缘部1611的下表面之间的缝隙渗出至侧部163的外侧。更具体地,电动泵100还包括第二密封圈26,第二密封圈26设置在第一壳体111和凸缘部1611上表面之间,第一壳体111、隔离套16和第二壳体112通过紧固结构实现密封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一壳体111、隔离套16和第二壳体112通过螺栓实现密封固定连接,当然还可以有其它地实现方式,例如,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均为塑料材料,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通过焊接方式实现固定密封连接,设置的第二密封圈26的结构可以形成二道防御,充分保证外界介质不会渗入隔离套16的侧部163的外侧,同时,还可以有效防止第四腔、第三腔和第二腔内的导热液体渗出至电动泵的外部。请参考图4所示,第二壳体112包括第三连接部1123,底盖包括第四连接部1133,第三连接部1123或是第四连接部1133设有第二凹槽40,本实施例中,第二凹槽40内凹于第三连接部1123的下表面,在第二凹槽40的内部设有第三密封圈50,第三连接部1123与第四连接部1133通过第三密封圈50实现密封固定连接。为加强第二腔281的密封性,可以在第三连接部1123与第四连接部1133相连接的缝隙处的周向一圈设置粘结部,粘结部用于防止第二腔281内的导热液体20通过第三连接部1123和第四连接部1133相连接的缝隙处渗出至电动泵的外部。
底盖的材料可以金属材料,也可以为塑料材料,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底盖的材料可以为塑料材料,具体的,请参考图1和图2所示,电动泵100包括泵壳体11,泵壳体11包括底盖113和第二壳体112,底盖113和第二壳体112密封固定连接,底盖113和第二壳体112围成的腔体包括第二腔281,底盖113的材料为塑料材料。这样,在小功率电动泵100时,有利于实现轻量化设计,当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底盖113的材料也可以为金属材料,这样散热的效率更高,更有利于大功率电动泵100的设计。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底盖的材料至少部分为导热塑料材料。通过这样的方式,在高效率对电动泵进行散热的同时,可以有利于电动泵轻量设计。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请参考图2、图9和图10所示,电动泵100还包括进油部22,进油部22包括第一部221和第二部222,第一部221为孔状结构,第二部222为柱状结构,第一部221作为导热液体20对电动泵100填充时的填充入口,第一部221的一端与第二腔281连通,第一部221的另一端与电动泵100的外部连通,至少部分第二部222位于第一部221内,第一部221与第二部222密封固定连接。如此,有利于简化进油部的结构,进而简化电动泵的结构。
进一步地,请再电动泵还包括出气部23,出气部23包括第三部231和第四部232,第三部231为孔状结构,第四部232为柱状结构体,填充导热体至电动泵100时,第四部232未安装至第三部231,第三部231可以作为电动泵100内部空气的出口。第三部231的另一端与电动泵100的外部连通,至少部分第四部232位于第三部231内,第三部231与第四部232密封固定连接。具体的,进油部22和出气部23设置在底盖113上。填充导热液体的时候,第二部222未密封固定连接在第一部221上,第四部232未密封固定连接在第二部222上,待绝缘导热液体填充完毕,将第一部221与第二部222密封固定连接,第三部231与第二部222密封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底盖113、第二部222和第四部232均为塑料件,第一部221和第二部222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密封固定连接,第三部231和第四部232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密封固定连接。进一步地,为了加强第一部221和第二部222的密封性,可以在第一部221和第二部222连接的缝隙处周向一圈设置防漏胶,在第三部231和第四部232连接的缝隙处周向一圈设置防漏胶,用于防止导热液体通过上述缝隙渗透至电动泵的外部。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而并非限制本申请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申请已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申请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电动泵(100),包括转子组件(121)和控制板组件(15),所述电动泵(100)包括第一腔(27)和第二腔(28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27)和所述第二腔(281)不连通,所述转子组件(121)位于所述第一腔(27),所述控制板组件(15)包括电子元器件(152),所述第二腔(281)所对应的壁面包括至少部分所述电子元器件(152)的外侧壁面,所述电动泵(100)包括导热液体(20),至少部分所述导热液体(20)位于所述第二腔(281),至少部分所述电子元器件(152)与所述导热液体(20)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液体(20)为绝缘导热液体,在相同温度下所述绝缘导热液体的导热系数大于空气的导热系数,在常温下所述绝缘导热液体的电阻率大于等于1010Ω.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泵(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组件(15)包括基板(151),所述电子元器件(152)包括焊接部、绝缘部和元器件,所述元器件通过所述焊接部与所述基板(151)电连接,所述绝缘部至少设置在所述元器件的外侧壁面和所述焊接部的表面,所述绝缘部隔离所述电子元器件(152)与所述导热液体(2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泵包括隔离部,
所述隔离部包括注塑体,所述电动泵(100)包括泵壳体(11),所述注塑体与所述泵壳体(11)一体注塑形成,
或者所述隔离部包括隔离套(16),所述电动泵(100)包括泵壳体(11),所述泵壳体(11)包括第二壳体(112)和底盖(113),所述隔离套(16)位于所述第二壳体(112)内,所述隔离套(16)包括底部(162)和侧部(163),所述底部(162)和所述侧部(163)围成的内腔包括所述第一腔(27),所述底盖(113)与所述第二壳体(112)固定密封连接或者所述底盖(113)与所述第二壳体(112)为一体式结构件,所述第二壳体(112)、所述隔离套(16)、所述底盖(113)围成的腔包括所述第二腔(28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泵包括定子组件(13),所述隔离套(16)、所述定子组件(13)、所述控制板组件(15)沿着所述电动泵(100)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电动泵(100)包括第三腔(282),沿着所述电动泵(100)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三腔(282)位于所述控制板组件(15)与所述隔离套(16)之间,所述第二腔(281)位于所述底盖(113)和所述控制板组件(15)之间,
或者,所述第三腔(282)位于所述底盖(113)和所述控制板组件(15)之间,所述第二腔(281)位于所述控制板组件(15)和所述隔离套(16)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泵(100)包括第一连通部(51),所述第二腔(281)和所述第三腔(282)通过所述第一连通部(51)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套(16)的材料至少部分为金属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底部(162)的材料为金属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4-8任一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162)包括上表面(1621)和下表面(1622),所述下表面(1622)比所述上表面(1621)更靠近所述控制板组件(15),至少部分所述下表面(1622)与所述导热液体(20)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4-9任一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113)的材料为塑料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泵(100)还包括进油部(22),所述进油部(22)包括第一部(221)和第二部(222),所述第一部(221)为孔状结构,所述第二部(222)为柱状结构,所述第一部(221)一端与所述第二腔(281)连通,所述第一部(22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动泵(100)的外部连通,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部(222)位于所述第一部(221),所述第一部(221)与所述第二部(222)密封固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泵还包括出气部(23),所述出气部(23)包括第三部(231)和第四部(232),所述第三部(231)为孔状结构,所述第四部(232)为柱状结构,所述第三部(23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腔(281)连通,所述第三部(23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动泵(100)的外部连通,至少部分所述第四部(232)位于所述第三部(231),所述第三部(231)与所述第四部(232)密封固定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器件(152)还包括防护部,所述防护部设置在至少部分所述电子元器件(152)的外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5-13任一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泵(100)还包括第四腔(29),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绕组,所述第四腔所对应的壁面包括至少部分所述绕组的外表面,所述电动泵(100)包括第二连通部(18),所述第四腔(29)通过所述第二连通部(18)与所述第二腔(281)或是第三腔(282)连通,至少部分所述导热液体(20)位于所述第四腔(29),至少部分绕组与所述导热液体(20)接触。
CN202210610432.9A 2022-05-31 2022-05-31 电动泵 Pending CN1171896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10432.9A CN117189683A (zh) 2022-05-31 2022-05-31 电动泵
PCT/CN2023/097109 WO2023232027A1 (zh) 2022-05-31 2023-05-30 电动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10432.9A CN117189683A (zh) 2022-05-31 2022-05-31 电动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89683A true CN117189683A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02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10432.9A Pending CN117189683A (zh) 2022-05-31 2022-05-31 电动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8968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02775B (zh) 电动泵
EP3770434A1 (en) Electronic oil pump
CN114825691B (zh) 一体式灌封驱动电机定子、灌封成型装置及其灌封方法
CN111425409B (zh) 一种内部液冷隔离式盘式无刷电子水泵
CN213185703U (zh) 一种耐高温电隔离冷却泵
CN117189683A (zh) 电动泵
CN113659763B (zh) 一种模块化电机轴向定子冷却结构
CN117189682A (zh) 电动泵
WO2023232027A1 (zh) 电动泵
CN117189684A (zh) 电动泵
CN214822623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集成控制器
US20230127779A1 (en) Electric pump
CN211930442U (zh) 一种油冷电机
CN217270865U (zh) 电动泵
CN221043589U (zh) 功率器件模块、电源模块、供电系统和车辆
US11293456B2 (en) Electric pump
CN114109579B (zh) 一种汽车电子水泵
CN219176583U (zh) 一种分流离心式电子油泵
EP4375510A1 (en) Fluid drive device
CN220096075U (zh) 一种集成热管理装置及汽车
US20240021714A1 (en) Igbt module, motor controller, and vehicle
CN116928055A (zh) 电动泵及电动泵的制造方法
CN116709679A (zh) 控制板组件、控制板组件的制造方法及电动泵
CN116707233A (zh) 电动泵及电动泵的制造方法
CN117375296A (zh) 一种移动机器人用防爆一体式轮毂伺服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