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89614A - 涡旋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涡旋压缩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189614A CN117189614A CN202311278617.5A CN202311278617A CN117189614A CN 117189614 A CN117189614 A CN 117189614A CN 202311278617 A CN202311278617 A CN 202311278617A CN 117189614 A CN117189614 A CN 11718961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frigerant gas
- inlet
- motor
- chamber
- scroll compress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9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21 over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Rotary Pump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该涡旋压缩机包括外壳、内壳、电机和涡旋组件。外壳上设置有进气口;内壳设置于外壳中;电机设置于内壳中,且包括定子和设置于定子内的转子;涡旋组件内形成有压缩制冷剂气体的压缩室,且被配置为受控于电机以压缩制冷剂气体;其中,定子和转子之间和/或定子和内壳之间设置有出气间隙,内壳中电机与涡旋组件之间的区域为上腔室,上腔室上开设有上进气孔;从进气口进入的制冷剂气体的温度低于电机的温度,且从进气口进入的制冷剂气体被配置为部分从上进气孔进入压缩室,部分从出气间隙进入压缩室,以吸收电机上的热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制冷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
背景技术
涡旋压缩机因其效率高、体积小、质量轻、运行平稳而被广泛运用在制冷、以及空调和热泵等领域中。
具体的,涡旋压缩机的主要结构包括压缩制冷剂的涡旋组件以及用于驱动压缩机构的电机。其中,电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需要用吸入的制冷剂将电机的热量带走,从而降低电机的温度,达到延长电机寿命的效果。
其中,由于电机下线包由于远离吸气口,冷却难度更大。一种现有的技术路线是使气流全部强迫进入下部冷却下线包后,通过电机定子和转子之间的气隙回回到上线包,最后进入压缩腔。但是,由于电机定子和转子之间的气隙和定子切边的横截面面积很小,制冷剂蒸汽通过这些较小面积的横截面会有较大的动力损失,进而导致涡旋压缩机的吸气阻力增加,涡旋压缩机的能效降低。
另一种技术路线则是通过强制部分或者全部吸气进入电机下线包,然后通过转用管路绕过气隙后在上线包汇合。这种方案电机冷却效果好,但是制造难度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公开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气口;
内壳,所述内壳设置于所述外壳中;
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内壳中,且包括定子和设置于所述定子内的转子;
涡旋组件,所述涡旋组件内形成有压缩制冷剂气体的压缩室,且被配置为受控于所述电机以压缩制冷剂气体;
其中,所述定子和转子之间和/或所述定子和所述内壳之间设置有出气间隙,所述内壳中所述电机与所述涡旋组件之间的区域为上腔室,所述上腔室上开设有上进气孔;从所述进气口进入的制冷剂气体的温度低于所述电机的温度,且从所述进气口进入的制冷剂气体被配置为部分从所述上进气孔进入所述压缩室,部分从所述出气间隙进入所述压缩室,以吸收所述电机上的热量。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壳中所述电机远离所述涡旋组件一侧的区域为下腔室,所述下腔室上开设有下通气孔,所述下通气孔包括下进气孔和下出气孔,从所述进气口进入的制冷剂气体被配置为至少部分进入所述下进气孔;所述下出气孔与所述上进气孔通过所述内壳和外壳之间的间隙连通。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还包括上线包和下线包,所述上线包位于所述上腔室中,所述下线包位于所述下腔室中,所述上腔室中的制冷剂气体被配置为冷却所述上线包,所述上腔室中的制冷剂气体包括从所述进气口经所述下腔室和所述出气间隙进入上腔室中的制冷剂气体、从所述进气口经所述上进气孔进入上腔室中的制冷剂气体以及从所述进气口经所述下腔室、下通气孔和所述上进气孔进入上腔室中的制冷剂气体,所述下腔室中的制冷剂气体被配置为冷却所述下线包。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导气部,所述导气部设置在所述内壳或所述外壳上,且一端与所述下进气孔连通,另一端的开口与所述进气口的出口正对。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气部设置在所述内壳上,所述导气部的入口与所述外壳的开口正对,且所述导气部的外轮廓与所述外壳的内侧面的间距为2至15mm。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从所述进气口进入的制冷剂气体被配置为全部进入所述下进气孔。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导气部,所述导气部被配置为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气口、所述下进气孔连通。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各个所述上进气孔的面积之间被配置为小于所述下出气孔的面积之和。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进气孔的数量大于所述下出气孔的数量,且每个所述上进气孔面积小于所述下出气孔的面积。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各个所述上进气孔和所述下通气孔被配置为分别在所述内壳的周向上均匀分布。
在本公开的涡旋压缩机的工作过程中,制冷剂气体会从进气口进入外壳内,然后部分制冷剂气体会从上进气孔进入上腔室内,部分制冷剂气体则会从出汽间隙进入上腔室内,然后上腔室内的制冷剂气体会进入涡旋组件的压缩室内被压缩后从涡旋压缩机内排出。
其中,由于出气间隙位于定子和转子之间和/或位于定子和内壳之间,且制冷剂气体的温度低于电机的温度,制冷剂气体在经过出气间隙时能够冷却电机,从而可以有效排出电机上的热量,降低电机的温度,进而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而且由于仅有部分制冷剂气体经过出汽间隙,其余制冷剂气体则从上腔室上的上进气孔之间进入上腔室内,这样,经过出汽间隙的制冷剂气体量相对较少,既能达到冷却电机的效果,又不会产生很大的动力损失,能够实现冷却电机和减小吸气损失之间的平衡,从而有效提高压缩机的能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而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的涡旋压缩机的导气结构简单,制造难度小,加工成本也比较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涡旋压缩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涡旋压缩机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涡旋压缩机去除部分外壳后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涡旋压缩机去除部分外壳和内壳后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涡旋压缩机的制冷剂气体的流动示意图。
图1至图5中各组件名称和附图标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如下:
1、外壳;11、进气口;12、出气口;2、内壳;21、上腔室;22、下腔室;23、出气间隙;24、上进气孔;25、下通气孔;251、下进气孔;252、下出气孔;26、导气部;3、电机;31、定子;32、转子;33、上线包;34、下线包;35、转动轴;4、涡旋组件;41、压缩室;42、动涡旋件;43、静涡旋件;5、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
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
在本文中,“相等”、“相同”等并非严格的数学和/或几何学意义上的限制,还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且制造或使用等允许的误差。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的数值范围不仅包括其两个端点内的整个范围,也包括含于其中的若干子范围。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该涡旋压缩机至少包括外壳、内壳、电机和涡旋组件;其中,外壳上设置有进气口;内壳设置于外壳中;电机设置有内壳中,且包括定子和设置于定子内的转子;涡旋组件内形成有压缩制冷剂气体的压缩室,且被配置为受控于电机以压缩制冷剂气体;
其中,定子和转子之间和/或定子和内壳之间设置有出气间隙,内壳中电机与涡旋组件之间的区域为上腔室,上腔室上开设有上进气孔;从进气口进入的制冷剂气体的温度低于电机的温度,且从进气口进入的制冷剂气体被配置为部分从上进气孔进入压缩室,部分从出气间隙进入压缩室,以吸收电机上的热量。
在本公开的涡旋压缩机的工作过程中,制冷剂气体会从进气口进入外壳内,然后部分制冷剂气体会从上进气孔进入上腔室内,部分制冷剂气体则会从出汽间隙进入上腔室内,然后上腔室内的制冷剂气体会进入涡旋组件的压缩室内被压缩后从涡旋压缩机内排出。
其中,由于出气间隙位于定子和转子之间和/或位于定子和内壳之间,且制冷剂气体的温度低于电机的温度,制冷剂气体在经过出气间隙时能够冷却电机,从而可以有效排出电机上的热量,降低电机的温度,进而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而且由于仅有部分制冷剂气体经过出汽间隙,其余制冷剂气体则从上腔室上的上进气孔之间进入上腔室内,这样,经过出汽间隙的制冷剂气体量相对较少,既能达到冷却电机的效果,又不会产生很大的动力损失,能够实现冷却电机和减小吸气损失之间的平衡,从而有效提高压缩机的能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的涡旋压缩机的导气结构简单,制造难度小,加工成本也比较低。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参照图1至图4,结合一个实施例详细地说明本公开的涡旋压缩机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该涡旋压缩机至少包括外壳1、内壳2、电机3和涡旋组件4。
其中,外壳1上设置有进气口11,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外壳1上还设置有出气口12,供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从涡旋压缩机内排出。内壳2设置于外壳1中,且用于安装涡旋压缩机所需的各种结构。
电机3设置有内壳2中,且包括定子31和设置于定子31内的转子32,可以理解的是,电机3还可以包括上线包33和下线包34,上线包33和下线包34用于通入电流以驱动转子32相对于定子31转动。
涡旋组件4内形成有压缩制冷剂气体的压缩室41,且被配置为受控于电机3以压缩制冷剂气体。具体的,转子32内设置有转动轴35,涡旋组件4可以包括设置于压缩室41内的动涡旋件42和静涡旋件43,动涡旋件42通过偏心轴与转动轴35连接,且转动轴35能够带动该动涡旋件42相对静涡旋件43发生回转平动。
动涡旋件42和静涡旋件43的型线均为螺旋形,动涡旋件42相对静涡旋件43偏心安装,且在轴向会在几条直线上接触,因此在动涡旋件42和静涡旋件43形成了一系列月牙形空间,即基元容积。动涡旋件42以静涡旋件43的中心为旋转中心,并以一定的旋转半径作无自转的回转平动时,外圈月牙形空间便会不断向中心移动,此时,制冷剂气体被逐渐推向中心空间,其容积不断缩小而压力不断升高,直至与中心排气孔相通后,从外壳1上的排气口排出。
内壳2中电机3与涡旋组件4之间的区域为上腔室21,定子31和转子32之间和/或定子31和内壳2之间设置有出气间隙23,出气间隙23与上腔室21之间互相连通,这样,制冷剂气体就能从出气间隙23进入上腔室21。
具体的,由于在电机3的工作过程中,转子32相对于定子31转动,所以,在定子31和转子32之间必然需要预留间隙,该间隙可以作为出气间隙23。而定子31安装于内壳2的内侧面时,可以与内壳2的内侧面之间紧密贴合,也可以留有部分间隙。当定子31与内壳2的内侧面留有上下贯通的间隙时,该间隙也可以作为出汽间隙。
如图2所示,上腔室21上开设有上进气孔24;从进气口11进入的制冷剂气体的温度低于电机3的温度,且从进气口11进入的制冷剂气体被配置为部分从上进气孔24进入压缩室41,部分从出气间隙23进入压缩室41,以吸收电机3上的热量。
在本公开的涡旋压缩机的工作过程中,制冷剂气体会从进气口11进入外壳1内,然后部分制冷剂气体会从上进气孔24进入上腔室21内,部分制冷剂气体则会从出汽间隙进入上腔室21内,然后上腔室21内的制冷剂气体会进入涡旋组件4的压缩室41内被压缩后从涡旋压缩机内排出。
其中,由于出气间隙23位于定子31和转子32之间和/或位于定子31和内壳2之间,且制冷剂气体的温度低于电机3的温度,制冷剂气体在经过出气间隙23时能够冷却电机3,从而可以有效排出电机3上的热量,降低电机3的温度,进而延长电机3的使用寿命。
而且由于仅有部分制冷剂气体经过出汽间隙,其余制冷剂气体则从上腔室21上的上进气孔24之间进入上腔室21内,这样,经过出汽间隙的制冷剂气体量相对较少,既能达到冷却电机3的效果,又不会产生很大的动力损失,能够实现冷却电机和减小吸气损失之间的平衡,从而有效提高压缩机的能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的涡旋压缩机的导气结构简单,制造难度小,加工成本也比较低。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3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本公开的涡旋压缩机还包括机架5,机架5设置于电机3和涡旋组件4之间,且被构造为支撑涡旋组件4,机架5上设置有进气通道,制冷剂气体被配置为通过进气通道进入压缩室41。在本公开的涡旋压缩机的工作过程中,然后进入上腔室21内的制冷剂气体通过机架5上的进气通道进入涡旋组件4的压缩室41内。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内壳2中电机3远离涡旋组件4一侧的区域为下腔室22,下腔室22上开设有下通气孔25,下通气孔25包括下进气孔251和下出气孔252,从进气口11进入的制冷剂气体被配置为至少部分进入下进气孔251;下出气孔252与上进气孔24通过内壳2和外壳1之间的间隙连通。
在本公开的涡旋压缩机的工作过程中,从进气口11进入的制冷剂气体至少部分进入下进气孔251,从而进入至下腔室22中,然后下腔室22中的制冷剂气体部分从出气间隙23流动至上腔室21中,部分从下出气孔252流出后从内壳2和外壳1之间的间隙流动至上腔室21中。
其中,本公开中的上腔室21和下腔室22中的上下仅指图中方向,并不代表涡旋压缩机实际安装方向,其他结构同理,在此不再赘述。
这样,本公开的涡旋压缩机可以使部分制冷剂气体进入至下腔室22内后在下腔室22内分流,部分流入出气间隙23,部分从下腔室22的下出气孔252流出,这样,既能保证流入出汽间隙的制冷剂气体量,从而保证电机3能够得到充分冷却,避免出现电机3温度过高甚至烧毁的情况发生;又由于出气间隙23的截面面积较小,当大量制冷剂气体进入下腔室22后,可以使多余的制冷剂气体从下出气孔252流出,并从内壳2和外壳1之间的间隙流动至上腔室21,从而能够减小制冷剂气体从出气间隙23流动时的动力损失,降低涡旋压缩机的吸气阻力。
如图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上线包33位于上腔室21中,下线包34位于下腔室22中,因此,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腔室21中的制冷剂气体被配置为冷却上线包33,上腔室21中的制冷剂气体包括从进气口11经下腔室22和出气间隙23进入上腔室21中的制冷剂气体、从进气口11经上进气孔24进入上腔室21中的制冷剂气体以及从进气口11经下腔室22、下通气孔25和上进气孔24进入上腔室21中的制冷剂气体;下腔室22中的制冷剂气体被配置为冷却下线包34。
如图5所示,即上腔室21中的制冷剂气体来自于两路,一路来自于出气间隙23,另一路来自于上进气孔24,而来自于上进气孔24的制冷剂气体又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从进气口11直接进入上进气孔24的,另一部分为从进气口11进入下腔室22,再从下通气孔25流出至内壳2和外壳1之间的间隙,从上进气孔24进入下腔室22的。
由于至少部分制冷剂气体能够进入下腔室22中冷却下线包34,而全部制冷剂气体都会进入上腔室21中冷却上线包33,再流动至压缩室41,不会出现部分制冷剂气体没有冷却电机3的情况。这样,虽然冷却下线包34的制冷剂气体虽然只是从进气口11进入的部分制冷剂气体,但是温度较低,可以有效冷却下线包34;而全部制冷剂气体进入上腔室21后也能有效冷却上线包33。这样,本公开的涡旋压缩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上线包33和下线包34之间冷却程度不均,防止某一线包局部温度过高,从而有效延长电机3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从进气口11进入的制冷剂气体被配置为部分进入下进气孔251,部分直接从下出气孔252与上进气孔24通过内壳2和外壳1之间的间隙流动至上腔室21。通过控制进入下进气孔251的制冷剂气体量,可以使下线包34得到有效冷却,防止下线包34过热。
而在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从进气口11进入的制冷剂气体被配置为全部进入下进气孔251。在本公开的涡旋压缩机的工作过程中,从进气口11进入的制冷剂气体全部进入下进气孔251,从而进入至下腔室22中,然后下腔室22中的制冷剂气体部分从出气间隙23流动至上腔室21中,部分从下出气孔252流出后从内壳2和外壳1之间的间隙流动至上腔室21中。
这样,本公开的涡旋压缩机可以使全部制冷剂气体进入至下腔室22内后在下腔室22内分流,部分流入出气间隙23,部分从下腔室22的下出气孔252流出,这样,既能保证流入出汽间隙的制冷剂气体量,从而保证电机3能够得到充分冷却,避免出现电机3温度过高甚至烧毁的情况发生;又由于出气间隙23的截面面积较小,当大量制冷剂气体进入下腔室22后,可以使多余的制冷剂气体从下出气孔252流出,并从内壳2和外壳1之间的间隙流动至上腔室21,从而能够减小制冷剂气体从出气间隙23流动时的动力损失,降低涡旋压缩机的吸气阻力。
由于全部制冷剂气体能够进入下腔室22中冷却下线包34,然后再而进入上腔室21中冷却上线包33再流动至压缩室41,也不会出现部分制冷剂气体没有冷却电机3的情况。这样,本公开的涡旋压缩机也能够避免上线包33和下线包34之间冷却程度不均,防止某一线包局部温度过高,从而有效延长电机3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为了使从进气口11进入的制冷剂气体部分进入涡旋件下进气孔251,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本公开的涡旋压缩机还包括导气部26,导气部26设置在内壳2上,且一端与下进气孔251连通,另一端的开口与进气口11的出口正对。由于导气部26开口与进气口11的出口正对,当制冷剂气体从进气口11流入外壳1内后,便会有部分制冷剂气体进入导气部26的开口,因而沿导气部26从下进气孔251流动至下腔室22内。而在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导气部26一端与下进气孔251连通,另一端的开口与进气口11的出口连通,这样也可以使制冷剂气体从进气口11流入外壳1内后,便会有部分制冷剂气体进入导气部26的开口。而在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导气部26也可以设置在外壳1上,一端与进气口11连通,另一端的开口与下进气孔251连通,原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为了使较多制冷剂气体进入导气部26的开口,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导气部26开口的直径大于进气口11的直径。由于导气部26开口的直径大于进气口11出口的直径,且导气部26开口与进气口11出口正对,这样,在本公开的涡旋压缩机的工作过程中,从进气口11出口流出的制冷剂气体就会有大部分进入导气部26内,从而保证进入下腔室22中的制冷剂气体能够有效冷却下线包34,避免出现下线包34过热的情况。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导气部26设置在内壳2上,导气部26的入口与外壳1的开口正对,且导气部26的外轮廓与外壳1的内侧面的间距为2至15mm。在导气部26的外轮廓与外壳1的内侧面的间距大于或等于2mm的情况下,可以有效保证导气部26和外壳1之间的装配精度,防止导气部26的外轮廓与外壳1的内侧面之间出现接触的情况;在导气部26的外轮廓与外壳1的内侧面的间距小于或等于15mm的情况下,能够保证不会有大量制冷剂气体从导气部26和外壳1内侧面之间的间隙进入上进气孔24,从而保证对电机3的冷却效果。
进一步的,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导气部26的外轮廓与外壳1的内侧面的间距为5mm,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对电机3的冷却效果,并保证导气部26和外壳1之间的装配精度。
其中,在上述实施例中,导气部26的外轮廓与外壳1的内侧面的间距为5mm,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导气部26的外轮廓与外壳1的内侧面的间距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在此不作限制。
而为了使从进气口11进入的制冷剂气体全部进入涡旋件下进气孔251,在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公开的涡旋压缩机还包括导气部26,导气部26被配置为两端分别与进气口11、下进气孔251连通。这样,在本公开的涡旋压缩机的工作过程中,从进气口11进入的制冷剂气体能够沿导气部26全部进入下进气孔251,从而进入至下腔室22中,然后下腔室22中的制冷剂气体部分从出气间隙23流动至上腔室21中,部分从下出气孔252流出后从内壳2和外壳1之间的间隙流动至上腔室21中。
如图4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各个上进气孔24的面积之间被配置为小于下出气孔252的面积之和。通过使各个上进气孔24的面积之间小于下出气孔252的面积之和,可以使流动至出气间隙23的制冷剂气体量满足要求,从而使电机3能够得到有效冷却,有效降低电机3的温度。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可知上进气孔24的面积与下出气孔252之间的面积比值可以使流动至出气间隙23的制冷剂气体量既不会太多,也不会太少,从而既能电机3能够得到有效冷却,又不会使制冷剂气体的动力损失过大。
如图4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进气孔24的数量大于下出气孔252的数量,且每个上进气孔24面积小于下出气孔252的面积。通过使上进气孔24的数量大于下出气孔252的数量,且每个上进气孔24面积小于下出气孔252的面积,可以使从下出气孔252流出的制冷剂气体能够从多个上进气孔24进入至上腔室21内,从而使制冷剂气体在内壳2和外壳1之间的间隙流动时分布的比较均匀。
具体的,在本公开的涡旋压缩机中,可以通过调整上进气孔24面积和数量,即可平衡电机3的冷却效果和涡旋压缩机吸气损失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也比较低。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各个上进气孔24和下通气孔25被配置为分别在内壳2的周向上均匀分布。由于各个上进气孔24和下通气孔25分别在内壳2的周向上均匀分布,可以使从每个下出气孔252流动至上方的上进气孔24的距离都比较相近,而且也能使内壳2周向各处的制冷剂气体量比较均衡,不会出现一侧气体量过多的情况。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进气口(11);
内壳(2),所述内壳(2)设置于所述外壳(1)中;
电机(3),所述电机(3)设置于所述内壳(2)中,且包括定子(31)和设置于所述定子(31)内的转子(32);
涡旋组件(4),所述涡旋组件(4)内形成有压缩制冷剂气体的压缩室(41),且被配置为受控于所述电机(3)以压缩制冷剂气体;
其中,所述定子(31)和转子(32)之间和/或所述定子(31)和所述内壳(2)之间设置有出气间隙(23),所述内壳(2)中所述电机(3)与所述涡旋组件(4)之间的区域为上腔室(21),所述上腔室(21)上开设有上进气孔(24);从所述进气口(11)进入的制冷剂气体的温度低于所述电机(3)的温度,且从所述进气口(11)进入的制冷剂气体被配置为部分从所述上进气孔(24)进入所述压缩室(41),部分从所述出气间隙(23)进入所述压缩室(41),以吸收所述电机(3)上的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2)中所述电机(3)远离所述涡旋组件(4)一侧的区域为下腔室(22),所述下腔室(22)上开设有下通气孔(25),所述下通气孔(25)包括下进气孔(251)和下出气孔(252),从所述进气口(11)进入的制冷剂气体被配置为至少部分进入所述下进气孔(251);所述下出气孔(252)与所述上进气孔(24)通过所述内壳(2)和外壳(1)之间的间隙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3)还包括上线包(33)和下线包(34),所述上线包(33)位于所述上腔室(21)中,所述下线包(34)位于所述下腔室(22)中,所述上腔室(21)中的制冷剂气体被配置为冷却所述上线包(33),所述上腔室(21)中的制冷剂气体包括从所述进气口(11)经所述下腔室(22)和所述出气间隙(23)进入上腔室(21)中的制冷剂气体、从所述进气口(11)经所述上进气孔(24)进入上腔室(21)中的制冷剂气体以及从所述进气口(11)经所述下腔室(22)、下通气孔(25)和所述上进气孔(24)进入上腔室(21)中的制冷剂气体,所述下腔室(22)中的制冷剂气体被配置为冷却所述下线包(3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气部(26),所述导气部(26)设置在所述内壳(2)或所述外壳(1)上,且一端与所述下进气孔(251)连通,另一端的开口与所述进气口(11)的出口正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部(26)设置在所述内壳(2)上,所述导气部(26)的入口与所述外壳(1)的开口正对,且所述导气部(26)的外轮廓与所述外壳(1)的内侧面的间距为2至15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进气口(11)进入的制冷剂气体被配置为全部进入所述下进气孔(25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气部(26),所述导气部(26)被配置为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气口(11)、所述下进气孔(251)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上进气孔(24)的面积之间被配置为小于所述下出气孔(252)的面积之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进气孔(24)的数量大于所述下出气孔(252)的数量,且每个所述上进气孔(24)面积小于所述下出气孔(252)的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上进气孔(24)和所述下通气孔(25)被配置为分别在所述内壳(2)的周向上均匀分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278617.5A CN117189614A (zh) | 2023-09-28 | 2023-09-28 | 涡旋压缩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278617.5A CN117189614A (zh) | 2023-09-28 | 2023-09-28 | 涡旋压缩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189614A true CN117189614A (zh) | 2023-12-08 |
Family
ID=89005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278617.5A Pending CN117189614A (zh) | 2023-09-28 | 2023-09-28 | 涡旋压缩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189614A (zh) |
-
2023
- 2023-09-28 CN CN202311278617.5A patent/CN117189614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417554A (en) | Air cooling system for scroll compressors | |
US7074024B2 (en) | Scroll-type fluid machine having a path to pass and cool the fluid | |
CN109185128B (zh) | 一种涡旋空气压缩机 | |
US6379134B2 (en) | Scroll compressor having paired fixed and moveable scrolls | |
EP3401549A1 (en) | Turbo compressor | |
EP2921708B1 (en) | Motor-driven turbo compressor | |
US20200392953A1 (en) | Compressor Having Suction Fitting | |
CN101151465A (zh) | 涡旋式流体机械 | |
CN109185129B (zh) | 一种涡旋空气压缩机 | |
CN220909988U (zh) | 涡旋压缩机 | |
CN113167273B (zh) | 根据螺旋原理的容积式机器,特别是用于车辆空调机组的涡旋式压缩机 | |
CN117189614A (zh) | 涡旋压缩机 | |
KR20120062415A (ko) | 스크롤 압축기 | |
KR102083598B1 (ko) | 전동식 압축기 | |
EP1174621B1 (en) | Screw compressor | |
US6589026B2 (en) | Fluid machinery having a helical mechanism with through holes for ventilation | |
US20020094289A1 (en) | Scroll-type compressor with cooling fins included inside a discharge port of a compressed gas | |
CN220909989U (zh) | 涡旋压缩机 | |
KR20190135277A (ko) | 전동압축기 | |
JP7206929B2 (ja) | 電動圧縮機 | |
KR102665066B1 (ko) | 전동 압축기 | |
CN221033114U (zh) |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 |
US5419692A (en) | Closed type compressor | |
CN115573927A (zh) | 集成式多段压缩机和压缩机组 | |
CN117189598A (zh) |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