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89046A - 一种页岩储层水平井的地质分层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页岩储层水平井的地质分层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189046A CN117189046A CN202310987608.7A CN202310987608A CN117189046A CN 117189046 A CN117189046 A CN 117189046A CN 202310987608 A CN202310987608 A CN 202310987608A CN 117189046 A CN117189046 A CN 11718904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int
- horizontal well
- characteristic
- points
- w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13517 stratif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215 Carbon black (E152)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51 cyc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30195733 hydrocarbon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430 hydrocarb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65 m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页岩储层水平井的地质分层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直井上,确定一个能反映直井不同地层分段差异性的特征曲线,划分出(m‑1)个深度上连续分布的地质分段,并拾取地质分层点m个,记为L1={L11,...,L1m};确定水平井的特征曲线,对比水平井与直井特征曲线,拾取水平井地质分层点n个,记为L2={L21,...,L2n},划分出(n‑1)个连续分布的地质分段,其中L21,...,L2n∈L1;2)对水平井中(n‑1)个连续分布的地质分段Di,依次进行水平井段特征点分层识别。本发明提供一种页岩储层水平井自动地质分层方法,当地质分段厚度薄,相邻的分段特征较为接近时,对页岩储层水平井进行高精度分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开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页岩储层水平井的地质分层方法。
背景技术
页岩油气区块开采通常分为勘探和开发两个阶段。在勘探阶段,一般以直井钻探为主,用于获取地层参数,如地层深度和分段。在开发阶段,一般以水平井钻探为主,钻头到达目标页岩储层后,平行于储层穿行在储层段内。在钻进过程中,钻头存在穿行、下穿、上穿、上回切、下回切五种穿行模式。穿行表示钻头穿行在地层分段内。下穿和上穿分别表示钻头从上至下、从下至上穿透地层分段。上回切表示钻头在地层分段的下界面处,进入分段,在其中穿行一段距离后,又回到下界面。下回切表示钻头在地层分段的上界面处,进入分段,在其中穿行一段距离后,又回到上界面。其中,地质分段是指具有一定厚度的地层,分段的顶界面和底界面,称为地质分层点。
在水平井完钻后,若要获得水平井穿行的地质分段信息,则需要进行地质分层工作。目前,水平井的地质分层通常采用人工识别方式。页岩储层具有沉积稳定的特点,地质特征在平面分布上基本一致。因此,在进行水平井地质分层时,一般以周缘直井的钻遇地层特征为基准判别。首先,在直井上,选定某一个能反映不同地层分段差异性的特征曲线,如纵波速度、自然伽马等,或将多条曲线拟合成一条特征曲线。其次,同样方法选定或拟合水平井的特征曲线,结合直井特征曲线特点,两者对比,划分出水平井的地质分层点,由此即可识别水平井钻头连续钻遇地层情况。
该人工识别方式,可识别具有明显特征、具有一定厚度的地质分段。然而,当需要提高地层识别精度时,此时地质分段厚度变薄,相邻的分段特征较为接近,水平井轨迹在其间来回穿行频率增大,人工识别分段特征点和连续穿行模式较为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页岩储层水平井的地质分层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页岩储层水平井的地质分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直井上,确定一个能反映直井不同地层分段差异性的特征曲线,划分出(m-1)个深度上连续分布的地质分段,并拾取地质分层点m个,记为L1={L11,...,L1m};
以同样方法确定水平井的特征曲线,对比水平井与直井特征曲线,拾取水平井地质分层点n个,记为L2={L21,...,L2n},划分出(n-1)个连续分布的地质分段,其中L21,...,L2n∈L1;L2中元素可相等;
2)对水平井中(n-1)个连续分布的地质分段Di,依次进行水平井段特征点分层识别;具体步骤如下:
2.1)曲线均衡;在处理段Di及其对应的直井层段上,分别求取拾取地质分层点处的曲线平均值,将两者之差校正到水平井特征曲线段Di上;
2.2)对水平井段Di对应的直井层段直井特征点进行分层拾取;
2.2.1)将水平井处理段Di的顶和底界面分层点,对应到直井分层点上,记为点F1、F2,选定出对应的直井分层段,记为层段Dz,在该段内进行特征点自动拾取。当段D的顶和底界面分层点,对应的Z值相同时,即为上回切或下回切模式;选定上回切或下回切其中之一模式;
2.2.2)层段Dz上,特征曲线采样点个数记为p,建立一个数集G={G1,...,Gp},表示处理段上特征曲线采样点对应的特征数值;
2.2.3)计算层段Dz上的特征曲线平均值M1;预设两个正整数N1、N2(N1<N2),表示特征点自动拾取个数的允许范围。设一个正实数offset,设一个常系数coeff=1.0(coeff>0),offset=M1*coeff。建立一个数集T={T1,...,Tq}(q<=p),表示自动拾取出的分层特征点,记T1=G1;
从点F1出发,逐个采样点对比;
计算当前样点G值与T1的差值,若绝对值大于offset,则增加该点为新的特征点T2。继续向后,如果当前样点G值减T2的值,与T2减T1的值正负号相同,则将T2替换成当前样点G值,如果正负号相反,且当前样点G值减T2的值,取绝对值后大于offset,则新增当前点为特征点,依此方式,直至到点F2结束,特征点总个数记为q;
首尾自动分段上的处理;在T1-T2段上寻求极值,当极值点不是位于T1或T2时,则新增该点为特征点,否则,取新增特征点深度为G2对应的深度,即Dz上第二个采样点深度;
在Tq-1-Tq段上寻求极值,当极值点不是位于Tq-1或Tq对应深度上时,则新增该点为特征点,否则,取新增特征点深度为Gp-1对应的深度,即Dz上倒数第二个采样点深度;
特征点个数约束;当q<N1时,减小常系数coeff,重算offset;当q>N2时,增大常系数coeff,重算offset。迭代重复第Ⅳ和第Ⅴ步,直至q>=N1且q<=N2。
当段Dz上的特征曲线值随深度单调递增或递减时,特征点拾取则采取均匀截取的方法。依据曲线值分布范围,均匀截取(N1+N2)/2个特征点;
2.3)水平井特征点拾取。(Ⅰ)水平井处理段D上,特征曲线采样点个数记为d,建立一个数集H={H1,...,Hd},表示处理段上特征曲线采样点对应的特征数值;建立一个数集S={S1,...,Se}(e<=d),表示自动拾取出的分层特征点,记S1=H1;(Ⅱ)从H1对应采样点出发,逐个样点对比。计算当前样点H值与S1的差值,若绝对值大于offset,则增加该点为新的特征点S2。继续向后,如果当前样点H值减S2的值,与S2减S1的值正负号相同,则将S2替换成当前样点H值,如果正负号相反,且当前样点H值减S2的值,取绝对值后大于offset,则新增当前点为特征点,依此方式,直至到点Hd对应样点结束,特征点总个数记为e;(Ⅲ)当直井段Dz采取均匀截取的方法时,水平井也采取同样方法,且截取曲线值间距相同;
2.4)水平井特征点识别;
(Ⅰ)某一个水平井特征点有两种识别状态可选,对应为一个直井特征点,记为界面点,或处于两个直井特征点深度之间,记为段间。建立二维数组A[i,j],i=e,j=2*q-1,行序号i对应水平井特征点序号S,列序号表示识别参数,标记为界面点,或段间。(Ⅱ)水平井处理段D上的特征点S,逐个与直井层段Dz上的特征点T,进行比对。用x表示比对时,当前水平井特征点在S中的序号;用y表示比对时,当前直井特征点在T中的序号。当Sx值等同于Ty时(允许误差偏离σ0),表示Sx可标记为Ty界面点,记为数1,否则记为数0。当Sx值处于Ty与Ty+1之间时(允许误差偏离σ0),表示Sx可标记为段间Ty-Ty+1,记为数1,否则记为数0;此时,对于每一个水平井特征点,将得到一个以元素1或0表示的(2*q-1)项的数列,填入A[i,j]对应的行。(Ⅲ)水平井特征点识别采用路径寻找的方法。用α表示路径寻找时,所在直井分层特征点集T中的位置。首先,寻找原则如下,当前水平井特征点i标记为界面点Tα时,下一个特征点i+1,有五个状态可选,即为Tα-1、Tα、Tα+1,或处于Tα-1与Tα之间,或处于Tα与Tα+1之间;当前水平井特征点i标记为Tα与Tα+1段间之时,下一个特征点i+1,有三个状态可选,即为Tα、Tα+1,或处于Tα与Tα+1之间。其中,当前水平井特征点为第二个序号点时,判断所处段间状态时,不是T1与T2,而是极值T2与T3之间。当前水平井特征点为倒数第二个序号点时,判断所处段间状态时,不是Tq-1与Tq,而是Tq-2与极值Tq-1之间;从第一个S值出发,即A[i,j]第一行出发,按照寻找原则,下寻到最后一个水平井特征点Se,为一条完整路径;其中,第一个S值比对为T,最后一个S值比对为Tq,为合法路径。当路径中α发生变化时,表明是一条新路径,所有路径总和记为R;(Ⅳ)最佳路径。在一个合法路径中,将所有标记为界面点的水平井特征点S值,与对应标记的T求取百分比误差,然后求取平均百分比误差,记为δ;δ值最小的路径,即为最佳路径;(Ⅴ)当段D的顶和底界面对应的直井特征点深度相同,即该段为上回切或下回切模式时,将两种模式分别进行求取最佳路径,再取δ最小的路径为最终结果;
2.5)分步循环;
预设两个结束条件,第一个为直井层段间距(F2与F1对应深度相减)小于u米,第二个为水平井处理段D的长度小于v米。在水平井处理段D上,按照最佳路径结果,依次取层段S1-S2、S2-S3,...,Se-1-Se,记为层段D1={D11,D12,...,D1e-1},执行第5-第9步骤,循环迭代。当前处理段D1,满足预设条件之一时,即结束当前处理段D1的循环。
2.5)结果合并。将第9步分步循环识别的结果合并在一起,即可得到L21至L2m全水平段上的自动识别结果。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页岩储层水平井自动地质分层方法,当地质分段厚度薄,相邻的分段特征较为接近时,对页岩储层水平井进行高精度分段。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直井特征曲线及分层点自动拾取结果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水平井特征曲线分层点自动拾取和识别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页岩储层水平井的地质分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预设一个误差百分比σ0。由于地层沉积特征、测井精度等,同一套地层,在不同空间位置处,特征曲线值存在一定波动,以下无特别说明,特征点识别和对比,均允许偏差在百分比σ0范围内。
1)制作井分层特征曲线。首先,在直井测井曲线序列中,选定某一条曲线作为特征曲线,或者利用多条曲线拟合出一条特征曲线,用来表征不同地质分段。其次,以同样方法,制作出水平井对应的特征曲线。
2)人工拾取分层特征点。首先,在目标处理段上,对直井进行解释,结合地质认识、岩心特征等,划分出(m-1)个深度上连续分布的地质分段,并拾取地质分层点m个,记为数集L1={L11,...,L1m}。然后,在目标处理段上,对比水平井与直井特征曲线,拾取水平井地质分层点n个,记为数集L2={L21,...,L2n},其中L21,...,L2n∈L1。
3)选择自动识别处理段。从L2中依次选择地质分段,记为段D,进行自动识别处理,依次为L21-L22,L22-L23,...,L2n-1-L2n。每一段D,执行第4)-8)步骤。
4)曲线均衡。在处理段D及其对应的直井层段上,分别求取人工拾取的分层特征点处的曲线平均值,将两者之差校正到水平井特征曲线段D上。
5)直井特征点拾取。(Ⅰ)将水平井处理段D的顶和底界面分层点,对应到直井分层点上,记为点F1、F2,选定出对应的直井分层段,记为层段Dz,在该段内进行特征点自动拾取。当段D的顶和底界面分层点,对应的Z值相同时,即为上回切或下回切模式。选定上回切或下回切其中之一模式。(Ⅱ)层段Dz上,特征曲线采样点个数记为p,建立一个数集G={G1,...,Gp},表示处理段上特征曲线采样点对应的特征数值。(Ⅲ)计算层段Dz上的特征曲线平均值M1。预设两个正整数N1、N2(N1<N2),表示特征点自动拾取个数的允许范围。设一个正实数offset,设一个常系数coeff=1.0(coeff>0),offset=M1*coeff。建立一个数集T={T1,...,Tq}(q<=p),表示自动拾取出的分层特征点,记T1=G1。(Ⅳ)从点F1出发,逐个样点对比。计算当前样点G值与T1的差值,若绝对值大于offset,则增加该点为新的特征点T2。继续向后,如果当前样点G值减T2的值,与T2减T1的值正负号相同,则将T2替换成当前样点G值,如果正负号相反,且当前样点G值减T2的值,取绝对值后大于offset,则新增当前点为特征点,依此方式,直至到点F2结束,特征点总个数记为q。(Ⅴ)首尾自动分段上的处理。在T1-T2段上寻求极值,当极值点不是位于T1或T2时,则新增该点为特征点,否则,取新增特征点深度为G2对应的深度,即Dz上第二个采样点深度。在Tq-1-Tq段上寻求极值,当极值点不是位于Tq-1或Tq对应深度上时,则新增该点为特征点,否则,取新增特征点深度为Gp-1对应的深度,即Dz上倒数第二个采样点深度。(Ⅵ)特征点个数约束。当q<N1时,减小常系数coeff,重算offset;当q>N2时,增大常系数coeff,重算offset。迭代重复第Ⅳ和第Ⅴ步,直至q>=N1且q<=N2。(Ⅶ)当段Dz上的特征曲线值随深度单调递增或递减时,特征点拾取则采取均匀截取的方法。依据曲线值分布范围,均匀截取(N1+N2)/2个特征点。
6)水平井特征点拾取。(Ⅰ)水平井处理段D上,特征曲线采样点个数记为d,建立一个数集H={H1,...,Hd},表示处理段上特征曲线采样点对应的特征数值。建立一个数集S={S1,...,Se}(e<=d),表示自动拾取出的分层特征点,记S1=H1。(Ⅱ)从H1对应采样点出发,逐个样点对比。计算当前样点H值与S1的差值,若绝对值大于offset,则增加该点为新的特征点T2。继续向后,如果当前样点H值减S2的值,与S2减S1的值正负号相同,则将S2替换成当前样点H值,如果正负号相反,且当前样点H值减S2的值,取绝对值后大于offset,则新增当前点为特征点,依此方式,直至到点Hd对应样点结束,特征点总个数记为e。(Ⅲ)当直井段Dz采取均匀截取的方法时,水平井也采取同样方法,且截取曲线值间距相同。
7)水平井特征点识别。(Ⅰ)某一个水平井特征点有两种识别状态可选,对应为一个直井特征点,记为界面点,或处于两个直井特征点深度之间,记为段间。建立二维数组A[i,j],i=e,j=2*q-1,行序号i对应水平井特征点序号S,列序号表示识别参数,标记为界面点,或段间。(Ⅱ)水平井处理段D上的特征点S,逐个与直井层段Dz上的特征点T,进行比对。用x表示比对时,当前水平井特征点在S中的序号;用y表示比对时,当前直井特征点在T中的序号。当Sx值等同于Ty时(允许误差偏离σ0),表示Sx可标记为Ty界面点,记为数1,否则记为数0。当Sx值处于Ty与Ty+1之间时(允许误差偏离σ0),表示Sx可标记为段间Ty-Ty+1,记为数1,否则记为数0。此时,对于每一个水平井特征点,将得到一个以元素1或0表示的(2*q-1)项的数列,填入A[i,j]对应的行。(Ⅲ)水平井特征点识别采用路径寻找的方法。用α表示路径寻找时,所在直井分层特征点集T中的位置。首先,寻找原则如下,当前水平井特征点i标记为界面点Tα时,下一个特征点i+1,有五个状态可选,即为Tα-1、Tα、Tα+1,或处于Tα-1与Tα之间,或处于Tα与Tα+1之间;当前水平井特征点i标记为Tα与Tα+1段间之时,下一个特征点i+1,有三个状态可选,即为Tα、Tα+1,或处于Tα与Tα+1之间。其中,当前水平井特征点为第二个序号点时,判断所处段间状态时,不是T1与T2,而是极值T2与T3之间。当前水平井特征点为倒数第二个序号点时,判断所处段间状态时,不是Tq-1与Tq,而是Tq-2与极值Tq-1之间。从第一个S值出发,即A[i,j]第一行出发,按照寻找原则,下寻到最后一个水平井特征点Se,为一条完整路径。其中,第一个S值比对为T,最后一个S值比对为Tq,为合法路径。当路径中α发生变化时,表明是一条新路径,所有路径总和记为R。(Ⅳ)最佳路径。在一个合法路径中,将所有标记为界面点的水平井特征点S值,与对应标记的T求取百分比误差,然后求取平均百分比误差,记为δ。δ值最小的路径,即为最佳路径。(Ⅴ)当段D的顶和底界面对应的直井特征点深度相同,即该段为上回切或下回切模式时,将两种模式分别进行求取最佳路径,再取δ最小的路径为最终结果。
8)分步循环。预设两个结束条件,第一个为直井层段间距(F2与F1对应深度相减)小于u米,第二个为水平井处理段D的长度小于v米。在水平井处理段D上,按照最佳路径结果,依次取层段S1-S2、S2-S3,...,Se-1-Se,记为层段D1={D11,D12,...,D1e-1},执行第4-第8步骤,循环迭代。当前处理段D1,满足预设条件之一时,即结束当前处理段D1的循环。
9)结果合并。将第8步的分步循环识别的结果合并在一起,即可得到L21至L2m全水平段上的自动识别结果。
实施例:
配合参照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页岩储层水平井自动地质分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依据直井密度和伽马等曲线,制作出直井和水平井特征曲线。依据水平井段目标处理深度1300-1750米,在直井上人工解释出a至e共5个分层点,水平井上解释出a、b、c共3个分层点。
S2.以水平井段下穿模式为例进行实施演示。选取水平井段之一的b-c段,进行自动分层识别处理。设置σ0=20%,N1=5,N2=10。在地质层段b至c,直井自动拾取到b.1-b.4,共4个特征点(不含首尾b和c分层点)。水平井自动拾取到8个特征点(不含首尾b和c分层点),其中offset值是27.97。
S3.进行水平井分层自动识别。识别出合法路径总和R=908条,最佳路径中,标记为界面点是第2、4和第5个点,分别为b.2、b.2、b.3分层界面点。平均百分比误差δ为2.3%。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页岩储层水平井的地质分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直井上,确定一个能反映直井不同地层分段差异性的特征曲线,划分出(m-1)个深度上连续分布的地质分段,并拾取地质分层点m个,记为L1={L11,...,L1m};
以同样方法确定水平井的特征曲线,对比水平井与直井特征曲线,拾取水平井地质分层点n个,记为L2={L21,...,L2n},划分出(n-1)个连续分布的地质分段,其中L21,...,L2n∈L1;
2)对水平井中(n-1)个连续分布的地质分段Di,依次进行水平井段特征点分层识别;具体步骤如下:
2.1)曲线均衡;在水平井处理段Di及其对应的直井层段上,分别求取拾取地质分层点处的曲线平均值,将两者之差校正到水平井特征曲线段Di上;
2.2)对水平井段Di对应的直井层段直井特征点进行分层拾取;
2.3)根据步骤2.2)中直井层段直井特征点的拾取方式对水平井段Di的水平井特征点进行分层拾取;分层特征点记为S={S1,...,Se};
2.4)水平井特征点识别,求取最佳路径;
2.5)按照最佳路径结果,依次取层段S1-S2、S2-S3,...,Se-1-Se,作为层段Di的地质分层识别结果,记为层段Di={Di1,Di2,...,Die-1};
2.6)转入步骤2.1)中,循环执行2.1)至2.5)直至直井层段间距小于u米,或当前水平井处理段Di的长度小于v米;
2.7)将每次循环识别的结果合并在一起,即可得到L21至L2m全水平段上的自动识别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储层水平井的地质分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2)具体如下:
2.2.1)将水平井处理段Di的顶和底界面分层点,对应到直井分层点上,记为点F1和F2,选定出对应的直井分层段,记为层段Dz,在该段内进行特征点自动拾取;
当段D的顶和底界面分层点,对应的Z值相同时,即为上回切或下回切模式;选定上回切或下回切其中之一模式;
2.2.2)层段Dz上的特征曲线采样点个数记为p,建立一个数集G={G1,...,Gp},表示处理段上特征曲线采样点对应的特征数值;
2.2.3)当段Dz上的特征曲线值不随深度单调递增或递减时,计算层段Dz上的特征曲线平均值M1;
根据段Dz上的各采样点的G值与特征曲线平均值M1,筛选采样点作为增加的特征点;
2.2.4)当段Dz上的特征曲线值随深度单调递增或递减时,特征点拾取则采取均匀截取的方法,依据曲线值分布范围,均匀截取(N1+N2)/2个特征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储层水平井的地质分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2.3)具体如下:
预设两个正整数N1、N2;N1<N2;(N1,N2)表示特征点自动拾取个数的允许范围;设一个正实数offset,设一个常系数coeff=1.0(coeff>0),offset=M1*coeff;
建立一个数集T={T1,...,Tq}(q<=p),q表示自动拾取出的分层特征点,记T1=G1;p为采样点个数;
从点F1出发,逐个采样点对比;计算当前样点G值与T1的差值,若绝对值大于offset,则增加该点为新的特征点T2;继续向后,如果当前样点G值减T2的值,与T2减T1的值正负号相同,则将T2替换成当前样点G值,如果正负号相反,且当前样点G值减T2的值,取绝对值后大于offset,则新增当前点为特征点,依此方式,直至到点F2结束,特征点总个数记为q;
首尾自动分段上的处理;在T1-T2段上寻求极值,当极值点不是位于T1或T2时,则新增该点为特征点,否则,取新增特征点深度为G2对应的深度,即Dz上第二个采样点深度;
在Tq-1-Tq段上寻求极值,当极值点不是位于Tq-1或Tq对应深度上时,则新增该点为特征点,否则,取新增特征点深度为Gp-1对应的深度,即Dz上倒数第二个采样点深度;
特征点个数约束;当q<N1时,减小常系数coeff,重算offset;当q>N2时,增大常系数coeff,重算offset;迭代重复第Ⅳ和第Ⅴ步,直至q>=N1且q<=N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储层水平井的地质分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4)中,具体如下:
2.4.1)某一个水平井特征点有两种识别状态可选,对应为一个直井特征点,记为界面点,或处于两个直井特征点深度之间,记为段间;建立二维数组A[i,j],i=e,j=2*q-1,行序号i对应水平井特征点序号S,列序号表示识别参数,标记为界面点,或段间;
2.4.2)水平井处理段D上的特征点S,逐个与直井层段Dz上的特征点T,进行比对;下标x表示比对时,当前水平井特征点在S中的序号;下标y表示比对时,当前直井特征点在T中的序号;当Sx值等同于Ty时,表示Sx可标记为Ty界面点,记为数1,否则记为数0;当Sx值处于Ty与Ty+1之间时,表示Sx可标记为段间Ty-Ty+1,记为数1,否则记为数0;
此时,对于每一个水平井特征点,将得到一个以元素1或0表示的(2*q-1)项的数列,填入A[i,j]对应的行;
2.4.3)水平井特征点识别采用路径寻找的方法;用α表示路径寻找时,所在直井分层特征点集T中的位置;
首先,寻找原则如下,当前水平井特征点i标记为界面点Tα时,下一个特征点i+1,有五个状态可选,即为Tα-1、Tα、Tα+1,或处于Tα-1与Tα之间,或处于Tα与Tα+1之间;
当前水平井特征点i标记为Tα与Tα+1段间之时,下一个特征点i+1,有三个状态可选,即为Tα、Tα+1,或处于Tα与Tα+1之间;其中,当前水平井特征点为第2个序号点时,判断所处段间状态时,为T2与T3之间;
当前水平井特征点为倒数第二个序号点时,判断所处段间状态时,不是Tq-1与Tq,而是Tq-2与极值Tq-1之间;
从第一个S值出发,即A[i,j]第一行出发,按照寻找原则,下寻到最后一个水平井特征点Se,为一条完整路径;其中,第一个S值比对为T,最后一个S值比对为Tq,为合法路径;当路径中α发生变化时,表明是一条新路径,所有路径总和记为R;
最佳路径;在一个合法路径中,将所有标记为界面点的水平井特征点S值,与对应标记的T求取百分比误差,然后求取平均百分比误差,记为δ;δ值最小的路径,即为最佳路径;
当段D的顶和底界面对应的直井特征点深度相同,即该段为上回切或下回切模式时,将两种模式分别进行求取最佳路径,再取δ最小的路径为最终结果。
5.一种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页岩储层水平井的地质分层方法。
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页岩储层水平井的地质分层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987608.7A CN117189046A (zh) | 2023-08-07 | 2023-08-07 | 一种页岩储层水平井的地质分层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987608.7A CN117189046A (zh) | 2023-08-07 | 2023-08-07 | 一种页岩储层水平井的地质分层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189046A true CN117189046A (zh) | 2023-12-08 |
Family
ID=88989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987608.7A Pending CN117189046A (zh) | 2023-08-07 | 2023-08-07 | 一种页岩储层水平井的地质分层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189046A (zh) |
-
2023
- 2023-08-07 CN CN202310987608.7A patent/CN117189046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802812B (zh) | 一种井震融合的地层岩性反演方法 | |
CN108333624B (zh) | 一种基于地球物理信息的虚拟井构建方法 | |
EA003475B1 (ru) | Способ построения трехмерных геологических моделей с регулируемыми геологическими поверхностями раздела | |
CN111273348A (zh) | 基于更新概率比率恒定理论的多点地质统计叠前反演方法 | |
CN109188520B (zh) | 薄储层厚度预测方法及装置 | |
CN111257946B (zh) | 一种地球物理指导钻井方法及更新地层地震速度的方法 | |
CN113420936B (zh) | 一种基于动态时间规划优化算法的地层对比方法 | |
CN115113299B (zh) | 智能标志地层定位划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7688037A (zh) | 一种利用核磁测井t2分布确定井下岩石粒度曲线的方法 | |
CN111505713A (zh) | 基于多点地质统计的叠前地震反演方法 | |
CN112505754B (zh) | 基于高精度层序格架模型的井震协同划分沉积微相的方法 | |
CN117189046A (zh) | 一种页岩储层水平井的地质分层方法 | |
CN116721227A (zh) | 一种复杂地质体三维地质模型自动化建模方法 | |
CN115576011B (zh) | 一种基于地质模型的相控储层预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1257932B (zh) | 一种更新地层地震速度的方法 | |
CN110688728A (zh) | 一种时间域内一维沉积物沉积特征及水体环境定量分析方法 | |
CN112459767B (zh) | 一种标准层选取方法和装置 | |
CN111814239B (zh) | 一种地下水库的调蓄库容计算方法 | |
CN110579806A (zh) | 一种密井网条件下快速的井震标定方法 | |
CN111257937A (zh) | 一种更新待钻地层地震速度的方法 | |
CN112946754B (zh) | 储层孔隙度预测方法及装置 | |
CN117077068B (zh) | 深地油气精准导航随钻声波测井数据实时标定方法与系统 | |
CN112346117B (zh) | 一种基于地震属性融合的储层特征预测方法和装置 | |
CN115079256B (zh) | 深水浊积水道气藏高分辨率反演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 |
CN116413772A (zh) | 一种批量合成记录标定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