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76567A - 一种配置方法和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配置方法和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76567A
CN117176567A CN202210585575.9A CN202210585575A CN117176567A CN 117176567 A CN117176567 A CN 117176567A CN 202210585575 A CN202210585575 A CN 202210585575A CN 117176567 A CN117176567 A CN 1171765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nod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time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8557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海洋
李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8557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7656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765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765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配置方法和通信装置,在该方法中,集中网络配置网元根据交换节点上报的报文到达交换节点的第一时间配置集中用户配置网元。由于交换节点上报的第一时间可以是交换节点考虑报文到达交换节点的时间与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之间的关系后确定的,因此,集中网络配置网元根据第一时间调整流服务提供者的发包时间可以使得交换节点的延迟符合要求,从而有助于避免多次配置,提高流配置的成功率。

Description

一种配置方法和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配置方法和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针对可靠时延传输的需求,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and electronic engineers,IEEE)定义了时间敏感网络(time-sensitive network,TSN)标准,该标准基于二层交换来提供可靠时延传输服务,保障时延敏感的业务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以及可预测的端到端的传输时延。
TSN的全集中式配置模型可以包括集中用户配置(centralized userconfiguration,CUC)网元、集中网络配置(centralized network configuration,CNC)网元、TSN终端、以及交换节点。其中,CNC可以根据交换节点上报的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配置交换节点和CUC,以实现流的TSN特性(例如,发包时间、或报文到达交换节点的时间等)配置。
当前存在一种情况: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与CNC为交换节点配置的报文到达交换节点的时间有关,即报文到达交换节点的时间不同,对应地,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可能不同。当前CNC配置交换节点和CUC的过程中并未考虑该情况,而该情况可能会导致流配置失败,并且经过多次重新配置后仍不能成功。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配置方法和通信装置,有助于提高流配置的成功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可以由集中网络配置网元执行,也可以由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中的模块或单元执行,为了描述方便,统一称为集中网络配置网元。
所述方法包括:集中网络配置网元接收来自交换节点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第一时间;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确定流服务提供者的发包时间;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向集中用户配置网元发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可选地,流服务提供者包括发送端(例如,talker)。
可选地,交换节点包括网桥。
上述第一时间可以是交换节点期望的报文到达交换节点的时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集中网络配置网元根据交换节点上报的报文到达交换节点的第一时间配置集中用户配置网元。由于交换节点上报的第一时间可以是交换节点考虑报文到达交换节点的时间与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之间的关系后确定的,因此,集中网络配置网元根据第一时间调整流服务提供者的发包时间可以使得交换节点的延迟符合要求,从而有助于避免多次配置,提高流配置的成功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接收来自所述交换节点的第一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向所述交换节点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第二时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在为交换节点配置报文到达交换节点的第二时间后接收到交换节点反馈的第一时间,并根据第一时间配置集中用户配置网元。由于第一时间为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为交换节点配置第二时间后交换节点上报的报文到达交换节点的时间,因此,第一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第二时间对于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的影响。因此,集中网络配置网元根据第一时间调整流服务提供者的发包时间可以使得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符合要求。这样,在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为交换节点配置报文到达交换节点的时间后,与交换节点已将上报的延迟相比,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发生变化或者不发生变化都可以符合要求,从而有助于避免多次配置,提高流配置的成功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第二时间之间的偏移、所述第一时间、或流配置失败的原因值,其中,所述原因值为所述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发生变化。
结合第一方面或其任意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接收来自所述交换节点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组合,所述第一组合包括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时间与所述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组合,确定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第一组合包括报文到达交换节点的时间与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的含义为:达到该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需要满足该报文到达交换节点的时间。
换句话说,交换节点向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上报条件化的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可以获得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以及达到该延迟需满足的报文到达交换节点的时间。这样,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在根据该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配置交换节点或集中用户配置网元时,同时考虑该延迟对应的报文到达交换节点的时间,有助于降低为交换节点配置报文到达时间后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发生变化的情况的发生概率,从而有助于避免多次配置,提高流配置的成功率。
结合第一方面或其任意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多个所述第一组合,多个所述第一组合包括的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时间不同。
即交换节点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上报不同到达时间下的延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可以获得交换节点在不同报文达到时间下的延迟,使得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在配置不同的发包时间时考虑与该发包时间相应的交换节点的延迟,有助于避免多次配置,提高流配置的成功率。
结合第一方面或其任意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一个所述第一组合,所述第一组合包括所述交换节点支持的最大延迟和/或所述交换节点支持的最小延迟。
例如,若交换节点上报的延迟为一个延迟范围,则第一组合包括交换节点支持的最大延迟和最小延迟,该延迟范围为由该最大延迟和该最小延迟限定的范围,即最大延迟范围。
这样,相对于交换节点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上报不同到达时间下的延迟,该方案有助于减少对集中网络配置网元的逻辑和/或集中用户配置网元的逻辑的改变。
结合第一方面或其任意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交换节点配置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第三时间;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向所述交换节点发送第三配置信息。
例如,当因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发生变化导致流配置失败时,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可以根据第一信息重新为交换节点配置报文到达交换节点的时间。
结合第一方面或其任意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所述集中用户配置网元、以及所述交换节点属于时间敏感网络,所述交换节点为由无线通信网络构成的逻辑交换节点。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可以由集中网络配置网元执行,也可以由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中的模块或单元执行,为了描述方便,统一称为集中网络配置网元。
所述方法包括:集中网络配置网元接收来自交换节点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组合,所述第一组合包括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时间与所述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组合,确定第一配置信息和/或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确定流服务提供者的发包时间,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第二时间;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向集中用户配置网元发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或,向所述交换节点发送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第一组合包括报文到达交换节点的时间与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的含义为:达到该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需要满足该报文到达交换节点的时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可以获得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以及达到该延迟需满足的报文到达交换节点的时间。这样,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在根据该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配置交换节点或集中用户配置网元时,同时考虑该延迟对应的报文到达交换节点的时间,有助于降低为交换节点配置报文到达时间后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发生变化的情况的发生概率,从而有助于避免多次配置,提高流配置的成功率。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多个所述第一组合,多个所述第一组合包括的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时间不同。
即交换节点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上报不同到达时间下的延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可以获得交换节点在不同报文达到时间下的延迟,使得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在配置不同的发包时间时考虑与该发包时间相应的交换节点的延迟,有助于避免多次配置,提高流配置的成功率。
结合第二方面或其任意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一个所述第一组合,所述第一组合包括所述交换节点支持的最大延迟和/或所述交换节点支持的最小延迟。
例如,若交换节点上报的延迟为一个延迟范围,则第一组合包括交换节点支持的最大延迟和最小延迟,该延迟范围为由该最大延迟和该最小延迟限定的范围,即最大延迟范围。
这样,相对于交换节点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上报不同到达时间下的延迟,该方案有助于减少对集中网络配置网元的逻辑和/或集中用户配置网元的逻辑的改变。
结合第二方面或其任意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所述集中用户配置网元、以及所述交换节点属于时间敏感网络,所述交换节点为由无线通信网络构成的逻辑交换节点。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可以由交换节点执行,也可以由交换节点中的模块或单元执行,为了描述方便,统一称为交换节点。
所述方法包括:交换节点接收来自集中网络配置网元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第二时间;所述交换节点根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第一时间;所述交换节点向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上述第一时间可以是交换节点期望的报文到达交换节点的时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为交换节点配置报文到达交换节点的第二时间后,交换节点可以根据第二时间,确定交换节点期望的报文到达交换节点的第一时间,并反馈给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使得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可以根据第一时间配置集中用户配置网元。由于第一时间为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为交换节点配置第一时间后交换节点期望的报文到达交换节点的时间,因此,第一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第二时间对于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的影响。因此集中网络配置网元根据第一时间调整流服务提供者的发包时间可以使得交换节点的延迟符合要求。这样,在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为交换节点配置报文到达交换节点的时间后,与交换节点已将上报的延迟相比,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发生变化或者不发生变化都可以符合要求,从而有助于避免多次配置,提高流配置的成功率。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第二时间之间的偏移、所述第一时间、或流配置失败的原因值,其中,所述原因值为所述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发生变化。
结合第三方面或其任意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交换节点向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组合,所述第一组合包括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时间与所述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
“第一组合包括报文到达交换节点的时间与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的含义为:达到该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需要满足该报文到达交换节点的时间。
换句话说,交换节点向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上报条件化的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可以获得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以及达到该延迟需满足的报文到达交换节点的时间,使得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在根据该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配置交换节点或集中用户配置网元时,可以同时考虑该延迟对应的报文到达交换节点的时间,有助于降低为交换节点配置报文到达时间后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发生变化的情况的发生概率,从而有助于避免多次配置,提高流配置的成功率。
结合第三方面或其任意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多个所述第一组合,多个所述第一组合包括的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时间不同。
即交换节点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上报不同到达时间下的延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可以获得交换节点在不同报文达到时间下的延迟,使得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在配置不同的发包时间时考虑与该发包时间相应的交换节点的延迟,有助于避免多次配置,提高流配置的成功率。
结合第三方面或其任意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一个所述第一组合,所述第一组合包括所述交换节点支持的最大延迟和/或所述交换节点支持的最小延迟。
例如,若交换节点上报的延迟为一个延迟范围,则第一组合包括交换节点支持的最大延迟和最小延迟,该延迟范围为由该最大延迟和该最小延迟限定的范围,即最大延迟范围。
这样,相对于交换节点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上报不同到达时间下的延迟,该方案有助于减少对集中网络配置网元的逻辑和/或集中用户配置网元的逻辑的改变。
结合第三方面或其任意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以及所述交换节点属于时间敏感网络,所述交换节点为由无线通信网络构成的逻辑交换节点。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可以由交换节点执行,也可以由交换节点中的模块或单元执行,为了描述方便,统一称为交换节点。
所述方法包括:交换节点确定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组合,所述第一组合包括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时间与所述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所述交换节点向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发送第二信息。
“第一组合包括报文到达交换节点的时间与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的含义为:达到该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需要满足该报文到达交换节点的时间。
换句话说,交换节点向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上报条件化的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可以获得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以及达到该延迟需满足的报文到达交换节点的时间,使得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在根据该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配置交换节点或集中用户配置网元时,可以同时考虑该延迟对应的报文到达交换节点的时间,有助于降低为交换节点配置报文到达时间后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发生变化的情况的发生概率,从而有助于避免多次配置,提高流配置的成功率。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多个所述第一组合,多个所述第一组合包括的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时间不同。
即交换节点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上报不同到达时间下的延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可以获得交换节点在不同报文达到时间下的延迟,使得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在配置不同的发包时间时考虑与该发包时间相应的交换节点的延迟,有助于避免多次配置。
结合第四方面或其任意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一个所述第一组合,所述第一组合包括所述交换节点支持的最大延迟和/或所述交换节点支持的最小延迟。
例如,若交换节点上报的延迟为一个延迟范围,则第一组合包括交换节点支持的最大延迟和最小延迟,该延迟范围为由该最大延迟和该最小延迟限定的范围,即最大延迟范围。
这样,相对于交换节点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上报不同到达时间下的延迟,该方案有助于减少对集中网络配置网元的逻辑和/或集中用户配置网元的逻辑的改变。
结合第四方面或其任意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以及所述交换节点属于时间敏感网络,所述交换节点为由无线通信网络构成的逻辑交换节点。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可以由接入网设备执行,也可以由接入网设备中的模块或单元执行,为了描述方便,统一称为接入网设备。
所述方法包括:接入网设备确定至少一个第二组合,所述第二组合包括报文到达所述接入网设所在的无线通信网络的时间与所述接入网设备支持的时延;所述接入网设备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组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接入网设备向核心网设备上报接入网设备的条件化的延迟,使得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接入网设备的条件化的延迟,确定无线通信网络的条件化的延迟。这样,当无线通信系统作为交换节点与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交换信息时,核心网设备即可向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上报条件化的延迟。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可以由核心网设备执行,也可以由核心网设备中的模块或单元执行,为了描述方便,统一称为核心网设备。
所述方法包括:核心网设备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三信息,第三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二组合,所述第二组合包括报文到达无线通信网络的时间与所述接入网设备支持的时延;所述核心网设备根据所述第三信息,确定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组合,所述第一组合包括报文到达所述无线通信网络的时间与所述无线通信网络支持的延迟,所述接入网设备和所述核心网设备属于所述无线通信网络;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可选地,核心网设备为会话管理功能网元或应用功能网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核心网设备可以获取接入网设备的条件化的延迟,进而可以根据接入网设备的条件化的延迟,确定无线通信网络的条件化的延迟。这样,当无线通信系统作为交换节点与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交换信息时,核心网设备即可向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上报条件化的延迟。
结合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多个所述第一组合,多个所述第一组合包括的报文到达所述无线通信网络的时间不同。
结合第六方面或其任意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一个所述第一组合,所述第一组合包括所述无线通信网络支持的最大延迟和/或所述无线通信网络支持的最小延迟。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可以由集中用户配置网元执行,也可以由集中用户配置网元中的模块或单元执行,为了描述方便,统一称为集中用户配置网元。
所述方法包括:集中用户配置网元接收来自集中网络配置网元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确定流服务提供者的发包时间,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时间感知偏移;所述集中用户配置网元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为所述流服务提供者配置最早传输偏移和最晚传输偏移,所述最早传输偏移和所述最晚传输偏移与所述时间感知偏移相同。
其中,第一配置信息可以是根据交换节点上报的交换节点期望的报文到达交换节点的时间确定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集中用户配置网元可以根据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反馈的流服务提供者的发包时间预配置流服务提供者的发包时间。在集中网络配置网元根据交换节点期望的报文到达交换节点的时间反馈流服务提供者的发包时间的情况下,可以使得交换节点的变化后的延迟仍然符合要求,从而有助于避免多次配置,提高流配置的成功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配置信息携带时间感知偏移和可选的流配置失败的原因值。集中用户配置网元根据第一配置信息,配置发送端的发包时间,包括:集中用户配置网元根据第一配置信息,为发送端配置最早传输偏移和最晚传输偏移。
可选地,最早传输偏移和最晚传输偏移与第一配置信息携带时间感知偏移相同。即集中用户配置网元可以将最早传输偏移和最晚传输偏移都设置成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反馈的时间感知偏移。
例如,当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向集中用户配置网元反馈流配置失败,集中用户配置网元重新为发送端重新配置发包时间时,可以设置最早传输偏移和最晚传输偏移与第一配置信息携带时间感知偏移相同。
可选地,若流配置失败,则在重新配置发送端的发包时间时,集中用户配置网元可以使用原来的流标识为发送端重新配置发包时间。
结合第七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和所述集中用户配置网元属于时间敏感网络。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用于执行上述任意一方面或其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具体地,该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执行上述任意一方面或其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的单元和/或模块,如处理单元和/或收发单元。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为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交换节点、集中用户配置网元、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当该装置为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交换节点、集中用户配置网元、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时,收发单元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或者通信接口;处理单元可以是至少一个处理器。可选地,收发器为收发电路。可选地,输入/输出接口为输入/输出电路。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为用于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交换节点、集中用户配置网元、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中的芯片、芯片系统或电路。当该装置为用于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交换节点、集中用户配置网元、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中的芯片、芯片系统或电路时,收发单元可以是该芯片、芯片系统或电路上的输入/输出接口、接口电路、输出电路、输入电路、管脚或相关电路等;处理单元可以是至少一个处理器、处理电路或逻辑电路等。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执行上述任意一方面或其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为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交换节点、集中用户配置网元、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为用于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交换节点、集中用户配置网元、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中的芯片、芯片系统或电路。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通信接口,该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通过该通信接口获取存储在存储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执行上述任意一方面或其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该通信接口可以由硬件或软件实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该存储器。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各方面提供的方法。
对于处理器所涉及的发送和获取/接收等操作,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或者,如果未与其在相关描述中的实际作用或者内在逻辑相抵触,那么可以理解为处理器输出和接收、输入等操作,也可以理解为由射频电路和天线所进行的发送和接收操作,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用于设备执行的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上述任意一方面或其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意一方面或其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芯片包括处理器与通信接口,处理器通过通信接口读取存储器上存储的指令,执行上述任意一方面或其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该通信接口可以由硬件或软件实现。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芯片还包括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任意一方面或其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
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上文所述的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交换节点、集中用户配置网元、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中的至少一个。
附图说明
图1是可以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一个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2是TSN的工作流程的一个示意图。
图3是可以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另一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4是5G系统(the 5th generation system,5GS)网桥的网桥延迟的一个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配置方法500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配置方法的一个示例。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配置方法的另一个示例。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配置方法的另一个示例。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配置方法的另一个示例。
图10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在介绍本申请的实施例之前,先做出以下几点说明。
在本申请中,“用于指示”或“指示”可以包括用于直接指示和用于间接指示,或者说“用于指示”或“指示”可以显式地和/或隐式地指示。例如,当描述某一信息用于指示信息I时,可以包括该信息直接指示I或间接指示I,而并不代表该信息中一定携带有I。又例如,隐式指示可以基于用于传输的位置和/或资源;显式指示可以基于一个或多个参数,和/或一个或多个索引,和/或一个或多个它所表示的位模式。
本申请对很多特性所列出的定义仅用于以举例方式来解释该特性的功能,其详细内容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下文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以及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例如,区分不同的字段、不同的信息等。
“预先定义”可以通过在设备中预先保存相应的代码、表格或其他可用于指示相关信息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对于其具体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定。其中,“保存”可以是指,保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中。存储器的类型可以是任意形式的存储介质,本申请并不对此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协议”可以是指通信领域的标准协议,例如可以包括新无线(new radio,NR)协议、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协议以及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中的相关协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将围绕包括多个设备、组件、模块等的系统来呈现各个方面、实施例或特征。应当理解和明白的是,各个系统可以包括另外的设备、组件、模块等,并且/或者可以并不包括结合附图讨论的所有设备、组件、模块等。此外,还可以使用这些方案的组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的”、“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的一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概念。
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或,b,或,c,或,a和b,或,a和c,或,b和c,或,a、b和c。其中a、b和c分别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首先对可以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系统架构进行描述。
图1是可以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一种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在传统以太网络的转发过程中,当大量的数据包在一瞬间抵达转发端口时,会造成转发时延大或者丢包的问题,因此,传统以太网不能提供高可靠性、传输时延有保障的服务,无法满足汽车控制、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需求。针对可靠时延传输的需求,IEEE定义了TSN标准,该标准基于二层交换来提供可靠时延传输服务,保障时延敏感的业务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以及可预测的端到端的传输时延。
如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是TSN的全集中式配置模型,该配置模型包括:CUC网元、CNC网元、一个或多个TSN终端(例如,图2中的接收端和发送端)、以及一个或多个交换节点(例如,图2中的网桥(bridge(s))。其中,该配置模型的管理面包括:CUC网元和CNC网元。在本申请中,将CUC网元和CNC网元分别简称为CUC和CNC。
CUC:用于管理TSN终端和业务,例如,CUC负责发现和管理TSN终端、获取TSN终端的能力以及用户需求、向CNC发送TSN流(stream)的需求、以及根据CNC的指示配置TSN终端。
CNC:负责管理TSN用户面的拓扑(包括TSN终端和各个交换节点)和各个交换节点的能力信息、根据TSN流的需求计算生成TSN流的端到端(end-to-end,E2E)转发路径、以及下发调度参数到各个交换节点上。
交换节点:用于向CNC上报交换节点的能力信息和拓扑信息、基于CNC下发的规则调度转发数据流。本申请不限定交换节点的具体类型,例如,交换节点可以是网桥、交换机、或路由器等。下文将以交换节点为网桥为例进行说明。
发送端:是数据的发送端。该配置模型中,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发送端。发送端也可以称为发起者、流服务提供者、或talker等,下文统一称为发送端。
接收端:是数据的接收端。该配置模型中,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接收者。接收端也可以称为倾听者、流服务接收者、或listener等,下文统一称为接收端。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发送端和接收端可以指通信装置。
图2是TSN的工作流程的一个示意图。
步骤201,CUC发现端站,并获取每个端站的能力。
其中,端站包括发送端和/或接收端。端站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端站接口(EndStationInterfaces)、流量描述(TrafficSpecification)、和接口能力(InterfaceCapabilities)等。
步骤202,CUC的最终用户使用CUC设计分布的应用程序。
作为分布式应用程序的一部分,CUC的最终用户可以决定进行通信的端站。换句话说,CUC可以设计流,包括为每个流选择发送端和接收端。CUC还用于设计应用程序的时间需求等。
步骤203,CNC发现物理网络拓扑,并获取每个网桥的TSN能力。
其中,网桥的TSN能力包括但不限于:网桥延迟和传播延迟。
步骤204,CUC向CNC发送端站组(talker/listener group(s))信息。
步骤205,CNC配置TSN域。
通过步骤203-204,CNC获知每个发送端与其接收端之间的桥梁。CNC还知道不传输帧的桥接端口。因此,CNC可以有效地配置流集合的TSN域。
简单来说,CNC确定每个发送端与其接收端之间的路径。
步骤206,CNC为每个流配置TSN特性。
具体地,CNC配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路径中的TSN特性。TSN特性可以包括报文到达网桥的时间。
步骤207,CNC将每个流的配置状态返回给CUC。
其中,流的配置状态包括但不限于:流配置的成功或失败、累积延迟和每个端站的接口配置等。
如果一个或多个流配置失败,CUC可能会决定调整配置失败的流的需求并再试一次(即返回步骤202)。若数据流状态足够继续进行,则CUC执行步骤208。
步骤208,CUC配置每个端站,执行或停止分布的应用程序。
例如,CUC可以在一段时间后停止分布的应用程序。
在本申请中,“获取”也可以替换为“读取”。例如,CUC获取端站的能力,也可以描述为,CUC读取端站的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图2所示的流程是简化后的TSN的工作流程,更详细的描述可以参考现有技术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详述。
下面对图1和图2中涉及的各个网元之间传递的信息进行简单描述。
一、网桥向CNC上报的信息
网桥向CNC上报的信息用于TSN对网桥进行适当地管理配置。网桥向CNC上报的信息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网桥信息
网桥信息包括以下配置中的至少一个:网桥标识(identifier,ID)、端口数、或端口号列表。其中,网桥ID用于区分网桥实例。
2、网桥能力
网桥能力包括以下配置中的至少一个:每个流量类别每个端口对的网桥延迟、每个端口的传播延迟(txPropagationDelay)、或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VLAN)配置信息。
1)每个流量类别每个端口对的网桥延迟可以包括以下配置中的至少一个:网桥延迟、入口端口号、出口端口号或流量等级。
网桥延迟:即802.1Qcc中定义的网桥延迟,为从报文(帧,frame)通过网桥的延迟。网桥延迟可以包括包括:最大长度无关延迟(independentDelayMax)、最小长度无关延迟(independentDelayMin)、最大长度相关延迟(dependentDelayMax)、和最小长度相关延迟(dependentDelayMin)。
2)每个端口的传播延迟可以包括以下配置中的至少一个:传输传播延迟、或出口端口号。
3、IEEE标准802.1AB中定义的网桥拓扑
4、IEEE标准802.1Q中定义的每个端口的流量类别及其优先级
5、IEEE标准802.1Q中定义的流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长度指帧的长度。当无线通信系统(例如,5GS)作为网桥时,最大延迟、最小延迟可以基于配置进行设置:如针对每个业务类别,可以配置UE与终止N6接口的UPF/NW-TT之间的最小和最大延迟(包括UPF和NW-TT驻留时间),这与给定5GS部署支持的帧长度无关。TSNAF基于以上最小最大延迟和UE-DS-TT处理时间设置每个业务类别的5GS独立延迟最小和独立延迟最大值;而5GS的最大长度相关延迟、最小长度相关延迟定义了以太网帧的单个八位字节(octet)从入口传输到出口的时间范围,并包括接收和存储帧的每个八位字节的时间。其中,UE、UPF、NW-TT、TSN AF、UE-DS-TT的描述详见下文的图3。
二、CUC与CNC之间的TSN用户/网络配置信息
TSN用户/网络配置信息包括三个高级组,即发送端(talker)、接收端(listener)和状态(status)。这里的发送端、接收端、状态指的是发送端配置组、接收端配置组、状态配置组,为了与发送端、接收端、状态进行区分,下文描述为发送端配置组、接收端配置组、状态配置组。
其中,发送端配置组由发送端发送给CUC,用于指定单个流的发送端。接收端配置组由接收端发送给CUC,用于指定单个流的接收端。状态配置组由CNC发送给CUC或者由CNC发送给发送端或接收端,用于指定发送端或接收端的流网络配置状态,此组可以在流准备好或发生故障时发送。
每个TSN配置通过流标识(StreamID)来标识。
1、发送端配置组
发送端配置组包括以下配置中的至少一个:流标识(StreamID)、流等级(StreamRank)、端站接口(EndStationInterfaces)、数据帧描述(DataFrameSpecification)、流量描述(TrafficSpecification)、用户对网络的需求(UserToNetworkRequirements)、或接口能力(InterfaceCapabilities)。
其中:
1)流标识:用于标识流配置。流标识可以包括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MAC)地址(MACAddress)和独有标识(UniqueID)2个字段。其中,MAC地址是流发起的源MAC地址(可选),独有标识用于区分同一发送端不同的流。
2)流等级:用于提供此流相对于网络中其他流的等级。这里的等级用于确定流资源配置的优先级,与流的数据无关。
3)端站接口:用于描述流对应的接口。端站接口可以包括MAC地址(MACAddress)和接口名称(InterfaceName)(可选字段)2个字段。1个流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接口。
4)数据帧描述:用于定义流的数据帧。网络使用此定义去识别流的数据包,然后应用相应的TSN配置。数据帧描述可以包括以下配置中的一个或多个:IEEE802-MAC地址(IEEE802-MacAddresses)、IEEE802-Vlan标签(IEEE802-VlanTag)、IPv4-元组(IPv4-tuple)、或IPv6-元组(IPv6-tuple)。
5)流量描述:用于定义发送端如何发送数据帧。网络侧使用流量描述来分配每个网桥的资源,调整排序参数。流量描述可以包括以下配置中的一个或多个:间隔(Interval)、每个间隔的最大帧数(MaxFramesPerInterval)、最大帧长度(MaxFrameSize)、传输选择(TransmissionSelection)、最早传输偏移(EarliestTransmitOffset)、最晚传输偏移(LatestTransmitOffset)、或抖动(Jitter)。
间隔:发送定义的最大帧长度及每个间隔的最大帧数的最大时长。
每个间隔的最大帧数:用于指定在一个周期内发送的最大帧数。
最大帧长度:发送端能够发送的最大帧长度。
传输选择:流转发过程中使用的调度算法。
最早传输偏移:发送端发送周期内第一个数据帧相对周期开始时间点的最早偏移。该值是下文将描述的状态配置中的一个配置,由网络侧根据网络情况配置,发送端可以据此调整数据帧发送。
最晚传输偏移:发送端发送周期内第一个数据帧相对周期开始时间点的最晚偏移。该值是下文将描述的状态配置中的一个配置,由网络侧根据网络情况配置,发送端可以据此调整数据帧发送。
抖动:发送端的发送偏移量与理想同步网络时间之间的最大时间差。抖动用于定义因发送端的实现而引入的时间误差,非时间同步误差。
6)用户对网络的需求:用于定义用户诉求,如时延、冗余等。用户对网络的需求可以包括无缝连接树数量(NumSeamlessTrees)和最大时延(MaxLatency)2个字段。
无缝连接树数量:要求网络提供的无缝连接的冗余路径数。
最大时延:数据帧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最大时延。当流有多个接收端时,如果发送端定义了该值,则到所有接收端的时延均需满足此值,如果发送端未定义该值、接收端定义了该值,则需满足接收端定义的值。
7)接口能力:用于定义端站的接口能力。接口能力可以包括VLAN标签能力(VlanTagCapable)、支持的流标识类型(StreamIdenTypeList)、和支持的序列编码和解码类型(SequenceEncode/DecodeTypeList)3个字段。
2、接收端配置组
接收端配置组包括以下配置中的至少一个:流标识(StreamID)、端站接口(EndStationInterfaces)、用户对网络的需求(UserToNetworkRequirements)、或接口能力(InterfaceCapabilities),各配置的定义与发送端配置组的定义相同,不再赘述。
3、状态配置组
状态配置组包括以下配置中的至少一个:流标识(StreamID)、状态信息(StatusInfo)、累积时延(AccumulatedLatency)、接口配置(InterfaceConfiguration)、或失败接口(FailedInterfaces)。
其中:
1)流标识:与发送端配置组的定义相同,不再赘述。
2)状态信息:TSN流配置的状态。状态信息可以包括以下配置中的至少一个:发送端状态(TalkerStatus)、接收端状态(ListenerStatus)、或错误码(FailureCode)。
发送端状态:发送端网络配置的状态。表1列出了发送端网络配置的几种状态。
表1
名称(name) 取值(value) 描述(description)
无(none) 0 未检测到发送端
准备好(ready) 1 发送端准备好
失败(failed) 2 发送端失败
接收端状态:接收端网络配置的状态。表2列出了接收端网络配置的几种状态。
表2
错误码:表3列出了几种错误码。
表3
/>
3)累计时延:当前规划的传输路径可能的最大时延。
4)接口配置: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接口配置,该配置满足流的要求,也满足接口能力要求。接口配置包括以下配置中的至少一个:IEEE802-MAC地址、IEEE802-Vlan标签、IPv4-元组、IPv6-元组、或时间感知偏移(TimeAwareOffset)。其中,时间感知偏移用于定义发送端传输数据包使用的时间偏移,该时间偏移在最早传输偏移(EarliestTransmitOffset)与最晚传输偏移(LatestTransmitOffset)之间。换一种说法,该时间偏移为发送端的发包时间。
5)失败接口:配置失败的接口列表。
在本申请中,重点涉及网桥延迟、时间感知偏移和错误码。
图3是可以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另一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的系统架构是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the 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3GPP)网络和TSN互通的系统架构,其中,以3GPP网络为5GS为例。
为了便于理解,首先对5GS进行描述。5GS可包括三部分,分别是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部分、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部分和运营商网络部分。其中,运营商网络可包括以下网元中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R)AN)设备、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网元、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网元、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function,SMF)网元、网络开放功能(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NEF)网元、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网元、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网元和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网元。上述运营商网络中,除(R)AN部分之外的部分可以称为核心网部分。在本申请中,将用户设备、(无线)接入网设备、UPF网元、AMF网元、SMF网元、NEF网元、PCF网元、UDM网元、AF网元分别简称为UE、(R)AN、UPF、AMF、SMF、NEF、PCF、UDM、AF。
UE、(R)AN、UPF和DN一般被称为数据面网络功能或实体,UE的数据可以通过UE和DN之间建立的PDU会话进行传输。5GS的其他部分则被称为控制面网络功能或实体,包括AMF、SMF、NEF、PCF、UDM、AF等。用户面用于数据承载,控制面用于信令消息承载。
下面对5GS中涉及的各网元进行简单描述。
1、UE
本申请中的UE也可以称为终端、用户、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等。
终端是一种可以接入网络的设备。终端与(R)AN之间可以采用某种空口技术(如NR或LTE技术)相互通信。终端与终端之间也可以采用某种空口技术(如NR或LTE技术)相互通信。终端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卫星通信中的终端、接入回传一化链路(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IAB)系统中的终端、WiFi通信系统中的终端、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终端、智慧家庭(smarthome)中的终端等。
本申请的实施例对UE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2、(R)AN
本申请中的(R)AN可以是用于与终端通信的设备,也可以是一种将终端接入到无线网络的设备。
(R)AN可以为无线接入网中的节点。(R)AN可以是基站(base station)、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odeB)、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Wi-Fi接入点(access point,AP)、移动交换中心、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B,gNB)、第六代(6thgeneration,6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下一代基站、或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等。网络设备还可以是完成基站部分功能的模块或单元,例如,可以是集中式单元(central unit,CU)、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射频拉远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或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等。(R)AN还可以是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系统、车到万物(vehicle-to-everything,V2X)通信系统、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信系统以及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通信系统中承担基站功能的设备等。(R)AN还可以是非陆地通信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NTN)中的网络设备,即(R)AN可以部署于高空平台或者卫星。(R)AN可以是宏基站,也可以是微基站或室内站,还可以是中继节点或施主节点等。
本申请的实施例对(R)AN所采用的具体技术、设备形态以及名称不做限定。为了描述方便,下文将(R)AN统一称为接入网设备。
3、UPF
UPF主要负责终端中的用户数据的转发和接收。例如,UPF可以从DN接收用户面数据,并通过接入网设备将用户面数据发送给终端。UPF还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从终端接收用户面数据,并转发到DN。UPF网元中为终端提供服务的传输资源和调度功能由SMF管理控制。
4、DN
DN主要用于为终端提供数据服务的运营商网络。例如,因特网(Internet)、第三方的业务网络、或IP多媒体服务业务(IP multi-media service,IMS)网络等。
当5GS和TSN互通时,DN可以对应于TSN中的节点。
5、AMF
AMF主要负责信令处理部分,例如:接入控制、移动性管理、附着与去附着以及网关选择等功能。在为终端中的会话提供服务的情况下,AMF会为该会话提供控制面的存储资源,以存储会话标识、与会话标识关联的SMF网元标识等。
6、SMF
SMF主要负责用户面网元选择、用户面网元重定向、因特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IP)地址分配、承载的建立、修改和释放以及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控制等。
7、NEF
NEF主要支持3GPP网络和第三方应用安全的交互。
8、PCF
PCF主要负责策略控制的决策、提供控制平面功能的策略规则、以及基于流量的计费控制功能等。
9、UDM
UDM主要负责终端的签约数据管理,包括终端标识的存储和管理、终端的接入授权等。
10、AF
AF主要支持与3GPP核心网交互来提供服务,例如影响数据路由决策、策略控制功能或者向网络提供第三方的服务。AF可是运营商网络自身部署的AF,也可以是第三方AF。
当5GS和TSN互通时,AF可以与TSN中的节点交互信息。
5GS中的各网元之间可以接口通信。各网元之间的接口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点对点接口,也可以是服务化接口,本申请不予限制。
下面对5GS和TSN互通的机制进行描述。
在5GS的控制面和用户面分别设置有TSN翻译器(TSN translator,TT),例如控制面的TSN AF、UPF侧的网络-TT(network-side TSN translator,NW-TT)和终端侧的设备侧-TT(device-side TSN translator,DS-TT)。5GS和TSN翻译器整体作为一个逻辑上的TSN网桥,下文简称为5GS网桥。需要说明的是,终端侧的TSN翻译器可以位于终端内部,也可以如图3所示的位于终端外部。同理,UPF侧的TSN翻译器可以如图3所示的位于UPF内部,也可以位于UPF外部。
在控制面,5GS网桥通过控制面的TSN AF与TSN中的节点交换信息,所交换的信息包括:5GS网桥的能力信息、TSN配置信息、TSN流的调度信息、时间同步信息等。例如,CNC根据5GS网桥、以及TSN中的其它网桥上报的信息,为包括5GS网桥在内的网桥配置发送时间窗口和流周期,以保证端到端(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确定性时延。
具体地,CNC按照流粒度配置到达5GS的时间和离开5GS的时间,UE和UPF之间由于空口传输和有线传输造成的不确定性通过在端点TT缓存消除。TSN AF根据从CNC获取的报文的调度信息,确定报文到达5GS入口的时间;TSN AF通过PCF将报文到达5GS入口的时间提供给SMF;SMF根据得到的信息进一步确定报文在下行方向上到达接入网设备的时间或者在上行方向上离开UE的时间;SMF将确定的信息提供给接入网设备,以便接入网设备提前预留资源。其中,在下行方向上,5GS入口为NW-TT的入口;在上行方向上,5GS入口为DS-TT的入口。
在数据面,终端可以通过DS-TT与TSN中的节点交换数据;UPF可以通过NW-TT与TSN中的节点交换数据。例如,以用户面处理下行报文为例,报文从TSN传输到NW-TT后,NW-TT将报文发送到DS-TT,DS-TT根据CNC配置的发送时间窗口,在预配置的时间内将报文发送出去。为了保证报文能及时发送,报文需要在预配置的发送时间之前到达DS-TT,并在DS-TT处缓存直至发送时间窗口。
此外,5GS会将TSN的流与5GS中的QoS流绑定,即TSN的流与5GS中的QoS流之间有对应关系。对于时延敏感业务,QoS流与TSN的流之间可以一一对应。
应理解,上文涉及的CNC、CUC、AMF、SMF、UPF、PCF、UDM、NEF、AF等功能或者网元,可以理解为用于实现不同功能的网元,例如可以按需组合成网络切片。这些网元可以各自独立的设备,也可以集成于同一设备中实现不同的功能,或者可以是硬件设备中的网络元件,也可以是在专用硬件上运行的软件功能,或者是平台(例如,云平台)上实例化的虚拟化功能,本申请对于上述网元的具体形态不作限定。
还应理解,上述命名仅为便于区分不同的功能而定义,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在6G网络以及未来其它的网络中采用其他命名的可能。例如,在6G网络中,上述各个网元中的部分或全部可以沿用5G中的术语,也可能采用其他名称等。
还应理解,上述所示的网络架构仅是示例性说明,适用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架构并不局限于此,任何能够实现上述各个网元的功能的网络架构都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例如,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适用于非TSN的时间敏感网络中。又例如,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适用于采用集中式网络/分布式用户配置模型的TSN中。又例如,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适用于包括5GS以外的无线通信网络构成的逻辑网桥的TSN网络中。
图4是5GS网桥的网桥延迟的一个示意图。在图4中以下行为例。
5GS网桥的网桥延迟可以由UE-DS-TT停留时长(UE-DS-TT residence time)和包延迟预算(packet delay budge,PDB)确定。UE-DS-TT停留时间为报文到达UE的时刻与报文离开DS-TT的时刻之间的时长,PDB为报文到达NW-TT的时刻与报文到达UE的时刻之间的时长。其中,PDB又可以包括接入网PDB(access network PDB,AN PDB)和核心网PDB(corenetwork PDB,CN PDB)。AN PDB为报文到达接入网设备的时刻与报文到达UE的时刻之间的时长。CN PDB为报文到达NW-TT的时刻与报文到达接入网设备的时刻之间的时长。
5GS需要根据报文需求确定PDB,并保证报文在UE和UPF之间的传输时间不大于PDB。也就是说,实际上报文可能会提前到达DS-TT处,以便能赶上CNC配置的发送时间窗口。
目前,存在一种情况:网桥支持的网桥延迟与CNC为网桥配置的报文到达网桥的时间有关,即报文到达网桥的时间不同,对应地,网桥支持的网桥延迟可能不同。当前CNC配置网桥和CUC的过程中并未考虑该情况,而该情况可能会导致流配置失败,并且经过多次重新配置后仍不能成功。
以5GS网桥为例,报文到达5GS网桥的接入网设备或UE后,会在接入网设备(下行方向)或UE(上行方向)排队或缓存以等待调度。报文到达接入网设备或UE的时机不同,在接入网设备或UE排队或缓存的时长也可能不同,即5GS网桥能够达到的网桥延迟也会不同。其中,报文到达接入网设备或UE的时机与CNC为网桥配置的报文到达网桥的时间有关,而报文到达网桥的时间又与5GS网桥已经上报的网桥延迟有关。这样,CNC根据的5GS网桥的网桥延迟与配置TSN特性(包括报文到达网桥的时间)后5GS网桥能够达到的网桥延迟可能不同,可能会导致流配置失败。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配置方法,在该方法中,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可以根据交换节点反馈的交换节点期望的报文到达交换节点的时间配置集中用户配置网元;或者,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可以获得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以及达到该延迟需满足的报文到达交换节点的时间,并在根据该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配置交换节点或集中用户配置网元时,同时考虑该延迟对应的报文到达交换节点的时间,有助于降低为交换节点配置报文到达时间后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发生变化的情况的发生概率。因此,本申请提供的配置方法有助于避免多次配置,提高流配置的成功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以网桥的网桥延迟为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同样可以适用于网桥的其他TSN能力。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配置方法500的示意性流程图。方法500可以由交换节点、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和集中用户配置网元执行,也可以由交换节点、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和集中用户配置网元中的模块或单元执行。
本申请不限定交换节点、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和集中用户配置网元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例如,交换节点可以为网桥(如图1中的网桥、和图3中的5GS网桥等)路由器、或交换机等。又例如,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可以为图1中的CNC。又例如,集中用户配置网元可以为图1中的CUC。
下文将以交换节点为网桥、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为CNC、集中用户配置网元为CUC为例进行说明。
方法500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部分内容。
步骤501,CNC向网桥发送第二配置信息。
相应地,网桥接收来自CNC的第二配置信息。
其中,第二配置信息用于为网桥配置报文到达网桥的第二时间。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CNC在为流配置TSN特性的过程中向网桥发送第二配置信息。
步骤502,网桥根据第二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信息。
其中,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报文到达网桥的第一时间。第一时间可以是网桥期望的报文到达网桥的时间。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若网桥接收到第二配置信息,则网桥根据第二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信息。换句或说,在每次接收到第二配置信息后,网桥都会根据第二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信息。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接收到第二配置信息后,网桥可以确定网桥支持的网桥延迟是否发生变化。若网桥支持的网桥延迟发生变化,则网桥根据第二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信息。若网桥支持的网桥延迟未发生变化,则网桥可以不确定第一信息。网桥支持的网桥延迟发生变化,可以理解为,网桥当前的网桥延迟与网桥已上报至CNC的网桥延迟不同,或网桥当前的网桥延迟不能满足报文的传输需求。
在本申请中,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与第二时间之间的偏移、第一时间、或流配置失败的原因值。其中,当因网桥支持的网桥延迟发生变化导致流配置失败时,第一信息可以携带流配置失败的原因值,流配置失败的原因值为网桥支持的网桥延迟发生变化。该原因值可以复用上文表3中的原因值7,当然,也可以采用新的原因值(比如偏移不符合要求等)。
在本申请中,网桥根据第二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信息的方式有很多,不予限制。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网桥根据第二配置信息中的第二时间,确定网桥当前的网桥延迟,进而确定网桥当前的网桥延迟与网桥已上报的网桥延迟之间的偏移,然后根据该偏移、以及第二时间确定第一时间,进而在第一信息中携带第一时间。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网桥根据第二配置信息中的第二时间,确定网桥当前的网桥延迟,进而确定网桥当前的网桥延迟与网桥已上报的网桥延迟之间的偏移,然后根据该偏移、以及第二时间确定第一时间,进而确定第一时间与第二时间之间的偏移,进而在第一信息中携带第一时间与第二时间之间的偏移。
在一些情况下,第一信息中也可以携带网桥当前的网桥延迟与网桥已上报的网桥延迟之间的偏移。在此情况下,可以由CNC根据第一信息进一步确定第一时间。当然,CNC也可以根据网桥当前的网桥延迟与网桥已上报的网桥延迟之间的偏移进行后续配置。例如,若网桥当前的网桥延迟与网桥已上报的网桥延迟之间的偏移可以看作第一时间与第二时间之间的偏移,则CNC也可以根据网桥当前的网桥延迟与网桥已上报的网桥延迟之间的偏移进行后续配置。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当网桥为5GS网桥时,5GS可以通过协调调度器(例如,SMF)的协同调度确定第一信息。具体地,协调调度器可以从接入网设备获取当前的空口调度时延信息,其中,空口调度时延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个: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time interval,TTI)起始时间、时隙(slot)时长、上下行时隙配比信息、接入网设备TTI保护时长、或CN PDB;协调调度器可以从TSN AF获取TSN流的时延需求等;调度协调器可以根据当前的空口调度时延信息和TSN流的时延需求,确定第一信息。
步骤503,网桥向CNC发送第一信息。
相应地,CNC接收来自网桥的第一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当流配置失败时,网桥向CNC发送第一信息。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若接收到第二配置信息,则网桥向CNC发送第一信息。换句或说,在每次接收到第二配置信息后,网桥都会向CNC反馈第一信息,即不限定在配置失败时网桥才向CNC发送第一信息。
步骤504,CNC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第一配置信息。
其中,第一配置信息用于确定发送端的发包时间。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CNC根据第一信息指示的第一时间,为CUC配置流配置状态中的时间感知偏移(TimeAwareOffset)。换句话说,CNC向CUC反馈时间感知偏移时考虑第一信息。
步骤505,CNC向CUC发送第一配置信息。
相应地,CUC接收来自CNC的第一配置信息。
步骤506,CUC根据第一配置信息,配置发送端的发包时间。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配置信息携带时间感知偏移和可选的流配置失败的原因值。CUC根据第一配置信息,配置发送端的发包时间,包括:CUC根据第一配置信息,为发送端配置最早传输偏移(EarliestTransmitOffset)和最晚传输偏移(LatestTransmitOffset)。
可选地,最早传输偏移和最晚传输偏移与第一配置信息携带时间感知偏移相同。即CUC可以将最早传输偏移和最晚传输偏移都设置成CNC反馈的时间感知偏移。
例如,当CNC向CUC反馈流配置失败,CUC重新为发送端重新配置发包时间时,可以设置最早传输偏移和最晚传输偏移与第一配置信息携带时间感知偏移相同。
可选地,若流配置失败,则在重新配置发送端的发包时间时,CUC可以使用原来的流标识为发送端重新配置发包时间。即CUC可以不改变原有的流标识。这样,可以节省重新分配和配置流标识的开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CNC为网桥配置报文到达网桥的第二时间后,网桥可以基于第二时间向CNC反馈网桥期望的报文到达网桥的第一时间,CNC可以根据网桥期望的报文到达网桥的第一时间为CUC配置发送端的发包时间。根据网桥反馈的第一时间调整发送端的发包时间可以使得网桥的网桥延迟符合要求。这样,在CNC为网桥配置报文到达网桥的时间后,与网桥已将上报的网桥延迟相比,网桥支持的网桥延迟发生变化或者不发生变化都可以符合要求,从而有助于避免多次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网桥向CNC上报第一信息之前,CNC也可以不为网桥配置第二时间,即方法500可以不执行步骤501。例如,网桥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确定第一信息,并主动向CNC上报第一信息。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CNC还可以根据第一信息配置网桥。方法500还可以包括步骤507和508。
步骤507,CNC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第三配置信息。
其中,第三配置信息用于为网桥配置报文到达网桥的第三时间。其中,第三时间是基于第一时间确定的。例如,第三时间可以与第一时间相同。又例如,第三时间为基于第一时间确定的其他时间。
步骤508,CNC向网桥发送第三配置信息。相应地,网桥接收来自CNC的第三配置信息。
示例性地,当因网桥支持的网桥延迟发生变化导致流配置失败时,CNC可以进一步根据第一信息为网桥配置报文到达网桥的第三时间。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网桥可以向CNC上报条件化的网桥延迟。这里的条件化的网桥延迟可以对应于上文的网桥已上报的网桥延迟。方法500还可以包括步骤509。
步骤509,网桥向CNC发送第二信息。相应地,CNC接收来自网桥的第二信息。
其中,第二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组合。
每个第一组合包括网桥延迟、以及达到该网桥延迟需满足的条件。
例如,第一组合包括网桥的支持的网桥延迟、以及该网桥延迟对应的报文到达网桥的时间。即网桥向CNC上报网桥延迟、以及达到该网桥延迟需满足的报文到达网桥的时间。
又例如,第一组合包括网桥的支持的网桥延迟、以及该网桥延迟对应的发包时间。即网桥向CNC上报网桥延迟、以及达到该网桥延迟需满足的发包时间。这里的发包时间指的是发送端的发包时间。
在本申请中,第二信息的实现方式有很多,不予限制。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信息包括多个第一组合,且多个第一组合包括的条件不同。例如,多个第一组合对应于多个不同的报文到达网桥的时间。又例如,多个第一组合对应于多个不同的发包时间。
换句话说,网桥向CNC上报不同到达时间下的网桥延迟。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信息包括一个第一组合,且该第一组合包括网桥支持的最大网桥延迟和/或最小网桥延迟、以及达到该网桥延迟需满足的条件。例如,若网桥上报的网桥延迟为一个网桥延迟范围,则第一组合包括网桥支持的最大网桥延迟和最小网桥延迟。同样,这里的条件可以包括报文到达网桥的时间或发包时间。
在本申请中,网桥确定第二信息的方式有很多,不予限制。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当网桥为5GS网桥时,由接入网设备和核心网设备来确定第二信息。示例性地,接入网设备确定至少一个第二组合,其中,每个第二组合包括接入网设备支持的时延、以及达到该延迟需满足的报文到达时间,这里的报文达到时间指的是报文到达接入网设所在的无线通信网络的时间;接入网设备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三信息,相应地,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三信息,其中,第三信息用于指示该至少一个第二组合;核心网设备根据第三信息,确定第二信息,第二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组合。
作为一个示例,当核心网设备为SMF时,接入网设备确定至少一个第二组合,并通过第三信息将至少一个第二组合上报至SMF;SMF根据接入网设备提供的至少一个第二组合,确定至少一个第一组合,进而确定第二信息。
其中,示例性地,SMF可以根据至少一个第二组合,确定至少一个第一组合,其中,接入网设备支持的延迟可以对应于AN PDB,这种情况下,SMF可以根据公式网桥延迟=ANPDB+CN PDB+UE-DS-TT停留时间计算出各个情况下的网桥延迟,其中的AN PDB、CN PDB、和UE-DS-TT停留时间的描述可以参考图4。当然,接入网设备支持的延迟也可以是AN PDB以外的其他形式,CN PDB也可以替换为其他的时延参数。
可选地,若SMF确定了多个第一组合,而第二信息包括一个第一组合,则SMF还从多个第一组合中选择最大网桥延迟所在的组合、最小网桥延迟所在的组合、或者最大网桥延迟范围所在组合,根据选择的组合确定第二信息。
后续SMF可以通过TSN AF向CNC上报第二信息。
作为另一个示例,当核心网设备为TSN AF时,接入网设备确定至少一个第二组合,并将至少一个第二组合上报至SMF;SMF根据接入网设备提供的至少一个第二组合,确定至少一个第一组合,并将至少一个第一组合上报至TSN AF;TSN AF根据至少一个第一组合确定第二信息。
其中,示例性地,SMF可以根据至少一个第二组合,确定至少一个第一组合,其中,接入网设备支持的延迟可以对应于AN PDB,这种情况下,SMF可以根据公式网桥延迟=ANPDB+CN PDB+UE-DS-TT停留时间计算出各个情况下的网桥延迟,其中的AN PDB、CN PDB、和UE-DS-TT停留时间的描述可以参考图4。当然,接入网设备支持的延迟也可以是AN PDB以外的其他形式,CN PDB也可以替换为其他的时延参数。
可选地,若SMF上报了多个第一组合,而第二信息包括一个第一组合,则TSN AF还从多个第一组合中选择最大网桥延迟所在的组合、最小网桥延迟所在的组合、或者最大网桥延迟范围所在组合,根据选择的组合确定第二信息。
后续TSN AF可以向CNC上报第二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例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独立实施,本申请不予限制。例如,由步骤501、502、503和504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结合步骤508实施。又例如,步骤508、501和504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结合其他步骤实施,当步骤508、501和504单独实施时,步骤504中的第一配置信息可以为根据第二信息确定的。
下面结合具体的示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在以下示例中,以TSN采用全集中配置模型为例。
示例1,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配置方法的一个示例。
步骤601,CUC发现端站,并获取每个端站的能力。
步骤602,CUC的最终用户使用CUC设计分布的应用程序。
步骤603,CNC发现物理网络拓扑,并获取每个网桥的TSN能力。
步骤604,CUC向CNC发送端站组信息。
步骤605,CNC配置TSN域。
其中,CNC配置TSN域包括:CNC为网桥配置报文到达网桥的第二时间。
步骤606,CNC为每个流配置TSN特性。
步骤601-606更详细的描述可以参考步骤201-206,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607,若在进行TSN特性的配置后网桥的网桥延迟发生变化,则网桥向CNC发送第一信息。相应地,CNC接收来自网桥的第一信息。
其中,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网桥期望的报文到达网桥的第一时间。
在本申请中,第一信息可以直接或间接的指示第一时间。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时间。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之间的偏移。这里的偏移为网桥已上报的网桥延迟与在配置TSN特性后网桥的网桥延迟之间的偏移。
例如,网桥向CNC上报的网桥延迟为6s,CNC根据网桥上报的6s,确定发送端的发包时间为11:00:00、报文到达网桥的时间为11:00:30、或报文离开网桥的时间为11:00:36,CNC为网桥配置报文到达网桥的时间11:00:30和/或报文离开网桥的时间11:00:36。当报文到达网桥的时间为11:00:30时,网桥的网桥延迟变为10s,在此情况下,报文离开网桥的时间会变为11:00:40,不能满足CNC配置的报文离开网桥的时间为11:00:36。在网桥的网桥延迟为10s时,若想满足报文离开网桥的时间为11:00:36,则要求发送端在10:59:56之前发出报文。在此情况下,网桥可以向CNC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可以指示时间偏移4s和/或10:59:56。
又例如,网桥#1向CNC上报的网桥延迟为6s,CNC根据网桥上报的6s,确定发送端的发包时间为11:00:00、报文到达网桥#1的时间为11:00:30、或报文到达网桥#1的下一跳网桥#2的时间为11:00:45,CNC为网桥配置报文到达网桥#1的时间11:00:30和报文到达网桥#2的时间11:00:45。当报文到达网桥#1的时间为11:00:30时,网桥#1的网桥延迟变为10s,在此情况下,报文到达网桥#2的时间会变为11:00:49,不能满足CNC配置的报文到达网桥#2的时间为11:00:45。在网桥#1的网桥延迟为10s时,若想满足报文在11:00:45之前到达网桥#2,则要求发送端在10:59:56之前发出报文。在此情况下,网桥#1可以向CNC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可以指示时间偏移4s和/或10:59:56。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例子中的数值是为便于理解为选用的常规数值,在实际实现中,数值可能采用不同的形式或量级等。
在本申请中,对于网桥确定第一信息的方式不作具体限定。以5GS网桥为例,可以通过协调调度器(例如,SMF)的协同调度确定第一信息。具体地,协调调度器可以从接入网设备获取空口调度时延信息,其中,空口调度时延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个: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起始时间、时隙(slot)时长、上下行时隙配比信息、接入网设备TTI保护时长、或CN PDB;协调调度器可以从TSN AF获取TSN流的时延需求等;调度协调器可以根据获取到的空口调度时延信息和TSN流的时延需求,确定第一信息。
可选地,若TSN流配置失败,则网桥还可以向CNC反馈原因值。该原因值可以复用上文表3中的原因值7,即上报的时延已经改变。当然,也可以采用新的原因值(比如偏移不符合要求等)。
可选地,在接收到第一信息后,CNC可以在本地存储第一信息。其中,第一信息可以是per流的存储。
根据网桥是否向CNC反馈了第一信息,后续可能出现的情况包括以下3种。
情况1:若网桥向CNC反馈第一信息,则可以返回步骤606、以及执行步骤608。
步骤608,CNC将每个流的配置状态返回给CUC。其中,流的配置状态中的时间感知偏移(TimeAwareOffset)是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的。
在此情况下,CNC可以根据第一信息为流配置TSN特性、以及根据第一信息为CUC配置发送端的发包时间。
情况2:若网桥未向CNC反馈第一信息,且部分或全部流配置失败,则可以返回步骤603。
情况3:若TSN流配置成功,则继续执行步骤608和609。
步骤608,CNC将每个流的配置状态返回给CUC。
步骤609,CUC配置每个端站,执行或停止分布的应用程序。
在上述方法中,在CNC为网桥配置报文到达网桥的第二时间后,网桥可以基于第二时间向CNC反馈网桥期望的报文到达网桥的第一时间,CNC可以根据网桥期望的报文到达网桥的第一时间为CUC配置发送端的发包时间。考虑到业务需求、组网拓扑等信息通常不会发生变化,这样,即使在CNC为网桥配置报文到达网桥的时间后网桥支持的网桥延迟发生变化,该变化后的网桥延迟仍然符合,从而有助于避免多次配置的尝试。
示例2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配置方法的另一个示例。
步骤701,CUC发现端站,并获取每个端站的能力。
步骤702,CUC的最终用户使用CUC设计分布的应用程序。
步骤703,CNC发现物理网络拓扑,并获取每个网桥的TSN能力。
步骤704,CUC向CNC发送端站组信息。
步骤705,CNC配置TSN域。
其中,CNC配置TSN域包括:CNC为网桥配置报文到达网桥的第二时间。
步骤706,CNC为每个流配置TSN特性。
步骤701-706更详细的描述可以参考步骤201-206,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707,若在进行TSN特性的配置后网桥的网桥延迟发生变化,则网桥向CNC发送第一信息。相应地,CNC接收来自网桥的第一信息。
其中,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网桥期望的报文到达网桥的第一时间。
在本申请中,第一信息可以直接或间接的指示第一时间。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时间。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之间的偏移。这里的偏移为网桥已上报的网桥延迟与在配置TSN特性后网桥的网桥延迟之间的偏移。
例如,网桥向CNC上报的网桥延迟为6s,CNC根据网桥上报的6s,确定发送端的发包时间为11:00:00、报文到达网桥的时间为11:00:30、或报文离开网桥的时间为11:00:36,CNC为网桥配置报文到达网桥的时间11:00:30和/或报文离开网桥的时间11:00:36。当报文到达网桥的时间为11:00:30时,网桥的网桥延迟变为10s,在此情况下,报文离开网桥的时间会变为11:00:40,不能满足CNC配置的报文离开网桥的时间为11:00:36。在网桥的网桥延迟为10s时,若想满足报文离开网桥的时间为11:00:36,则要求发送端在10:59:56之前发出报文。在此情况下,网桥可以向CNC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可以指示时间偏移4s和/或10:59:56。
又例如,网桥#1向CNC上报的网桥延迟为6s,CNC根据网桥上报的6s,确定发送端的发包时间为11:00:00、报文到达网桥#1的时间为11:00:30、或报文到达网桥#1的下一跳网桥#2的时间为11:00:45,CNC为网桥配置报文到达网桥#1的时间11:00:30和报文到达网桥#2的时间11:00:45。当报文到达网桥#1的时间为11:00:30时,网桥#1的网桥延迟变为10s,在此情况下,报文到达网桥#2的时间会变为11:00:49,不能满足CNC配置的报文到达网桥#2的时间为11:00:45。在网桥#1的网桥延迟为10s时,若想满足报文在11:00:45之前到达网桥#2,则要求发送端在10:59:56之前发出报文。在此情况下,网桥#1可以向CNC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可以指示时间偏移4s和/或10:59:56。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例子中的数值是为便于理解为选用的常规数值,在实际实现中,数值可能采用不同的形式或量级等。
在本申请中,对于网桥确定第一信息的方式不作具体限定。以5GS网桥为例,可以通过协调调度器(例如,SMF)的协同调度确定第一信息。具体地,协调调度器可以从接入网设备获取空口调度时延信息,其中,空口调度时延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个: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起始时间、时隙(slot)时长、上下行时隙配比信息、接入网设备TTI保护时长、或CN PDB;协调调度器可以从TSN AF获取TSN流的时延需求等;调度协调器可以根据获取到的空口调度时延信息和TSN流的时延需求,确定第一信息。
可选地,若TSN流配置失败,则网桥还可以向CNC反馈原因值。该原因值可以复用上文表3中的原因值7,即上报的时延已经改变。当然,也可以采用新的原因值(比如偏移不符合要求等)。
可选地,在接收到第一信息后,CNC可以在本地存储第一信息。
根据网桥是否向CNC反馈了第一信息,后续可能出现的情况包括以下3种。
情况1:若网桥向CNC反馈了第一信息,则可以在执行步骤708后返回步骤702。
步骤708,CNC将每个流的配置状态返回给CUC。
其中,流的配置状态中的时间感知偏移(TimeAwareOffset)是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的。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若CNC向CUC反馈部分或全部流配置失败,且失败原因为网桥上报的时延已经改变,则可以返回步骤702,即CUC可以重新为最终用户设计分布应用程序。例如,CUC将最早传输偏移(EarliestTransmitOffset)和最晚传输偏移(LatestTransmitOffset)都设置成CNC反馈的时间感知偏移。
可选地,在重新为最终用户设计分布应用程序时,CUC可以不改变原有的流标识。这样,可以节省重新分配和配置流标识的开销。
情况2:若网桥未向CNC反馈第一信息,且部分或全部流配置失败,失败原因为网桥上报的时延已经改变以外的其他原因,则可以在执行步骤708后返回步骤702或者返回步骤703。
情况3:若TSN流配置成功,则继续执行步骤708和709。
步骤708,CNC将每个流的配置状态返回给CUC。
步骤709,CUC配置每个端站,执行或停止分布的应用程序。
在上述方法中,在CNC为网桥配置报文到达网桥的第二时间后,网桥可以基于第二时间向CNC反馈网桥期望的报文到达网桥的第一时间,CNC可以根据网桥期望的报文到达网桥的第一时间为CUC配置发送端的发包时间,CUC可以根据CNC反馈的发包时间预配置发包时间。考虑到业务需求、组网拓扑等信息通常不会发生变化,这样,即使在CNC为网桥配置报文到达网桥的时间后网桥支持的网桥延迟发生变化,该变化后的网桥延迟仍然符合,从而有助于避免多次配置的尝试。
示例3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配置方法的另一个示例。
步骤801,CUC发现端站,并获取每个端站的能力。
步骤802,CUC的最终用户使用CUC设计分布的应用程序。
步骤801-802更详细的描述可以参考步骤201-202,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803,CNC发现物理网络拓扑,并获取每个网桥的TSN能力。
其中,网桥的TSN能力为条件化的TSN能力。条件化的TSN能力,可以理解为,在满足一定条件才具备的TSN能力。网桥的TSN能力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TSN能力,该一个或多个TSN能力一一对应于一个或多个条件,可以理解为,要想达到某个TSN能力必须满足与该TSN能力对应的条件。
图8所示的方法中,以网桥的TSN能力为网桥能达到的网桥延迟为例。网桥的网桥延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网桥延迟,该一个或多个网桥延迟一一对应于一个或多个报文到达网桥的时间(下文简称为到达时间)。可以理解为,要想达到某个网桥延迟报文需在与该网桥延迟对应的到达时间之前到达网桥。
例如,网桥的网桥延迟可以采用以下形式,其中,offset对应于到达时间(如到达网桥入端口的时间):
offset1:
–independentDelayMin 1
–independentDelayMax 1
–dependentDelayMin 1
–dependentDelayMax 1
offset2:
–independentDelayMin 2
–independentDelayMax 2
–dependentDelayMin 2
–dependentDelayMax 2
这样,当到达时间为offset1时,网桥延迟为independentDelayMin 1、independentDelayMax 1、dependentDelayMin 1和dependentDelayMax 1;当到达时间为offset2时,网桥延迟为independentDelayMin 2、independentDelayMax 2、dependentDelayMin 2和dependentDelayMax 2。
步骤804,CUC向CNC发送端站组信息。
步骤805,CNC配置TSN域。
步骤804-805更详细的描述可以参考步骤204-205,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806,CNC根据网桥的条件化的网桥延迟为每个流配置TSN特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CNC从网桥的多个网桥延迟中选择目标网桥延迟,并根据网桥延迟为每个流配置TSN特性。
步骤807,CNC根据网桥的条件化的网桥延迟将每个流的配置状态返回给CUC。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CNC根据目标网桥延迟对应的到达时间,确定流的配置状态中的时间感知偏移(TimeAwareOffset)。
后续,若部分或全部流配置失败,则返回步骤802;若流配置成功,则可以执行步骤808。
步骤808,CUC配置每个端站,执行或停止分布的应用程序。
在上述方法中,CNC可以获得网桥在不同条件下的TSN能力,进而在配置不同的发包时间时考虑与该发包时间相应的网桥延迟,有助于避免多次配置的尝试。
示例4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配置方法的另一个示例。
结合图9,将对网桥的条件化的TSN能力的确定方式进行描述。同样,将以网桥的TSN能力为网桥的网桥延迟为例进行描述。
步骤901,接入网设备确定条件化的时延能力,并上报至SMF。
其中,条件化的时延能力包括不同到达时间下的时延能力。这里的时延能力可以是AN PDB,AN PDB的描述可以参考图4。当然,接入网设备的时延能力也可以是AN PDB以外的其他形式。
例如,不同到达时间下的时延能力可以采用以下形式:
BAT=1ms,AN PDB=1ms;
BAT=2ms,AN PDB=2.5ms;
BAT=3ms,AN PDB=0ms;
其中,突发到达时间(burst arrival time,BAT)可以为报文到达NW-TT入口的时间或报文到达DS-TT入口的时间。
步骤902,SMF根据接入网设备上报的条件化的时延能力,确定条件化的网桥延迟。
本申请对于网桥延迟的确定方式不作具体限定。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网桥延迟满足:
网桥延迟=AN PDB+CN PDB+UE-DS-TT停留时间
其中,AN PDB、CN PDB、和UE-DS-TT停留时间的描述可以参考图4。
通过步骤902,SMF可以得到不同到达时间下的网桥延迟。
步骤903,SMF将条件化的网桥延迟上报至TSN AF。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SMF将通过步骤902确定的一个或多个网桥延迟与到达时间的组合作为条件化的网桥延迟上报至TSN AF。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SMF从该多个网桥延迟与到达时间的组合中选出的范围最大的组合,将该范围最大的组合作为条件化的网桥延迟上报至TSN AF。
步骤904,TSN AF向CNC上报条件化的网桥延迟。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TSN AF将通过步骤903接收到的一个或多个网桥延迟与到达时间的组合作为条件化的网桥延迟上报至CNC。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当TSN AF接收到多个网桥延迟与到达时间的组合时,TSNAF从SMF上报的多个网桥延迟与到达时间的组合中选出的范围最大的组合。这样,有助于减少对CNC的逻辑和/或CUC的逻辑的改变。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步骤904可以通过示例3中的步骤803来实现。
上文结合图5至图9,详细描述了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下面将结合图10至图11,详细描述本申请的装置实施例。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中功能,图10或图11中的装置包括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申请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方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相结合的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场景和设计约束条件。
图10和图1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可能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这些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交换节点、集中用户配置网元、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的功能,因此也能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具备的有益效果。
如图10所示,装置1000包括收发单元1010和处理单元1020。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当装置10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集中网络配置网元的功能时,收发单元1010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交换节点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第一时间;以及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确定流服务提供者的发包时间;向集中用户配置网元发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可选地,收发单元1010还用于:在接收来自交换节点的第一信息之前,接收来自所述交换节点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组合,所述第一组合包括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时间与所述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处理单元1020用于: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组合,确定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第二时间。收发单元1010还用于:向所述交换节点发送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可选地,处理单元10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交换节点配置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第三时间。收发单元1010还用于:向所述交换节点发送第三配置信息。
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当装置10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集中网络配置网元的功能时,处理单元1020用于:接收来自交换节点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组合,所述第一组合包括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时间与所述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处理单元1020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组合,确定第一配置信息和/或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确定流服务提供者的发包时间,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第二时间。收发单元1010用于:向集中用户配置网元发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或,向所述交换节点发送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当装置10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交换节点的功能时,收发单元1010用于:接收来自集中网络配置网元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第二时间;处理单元1020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第一时间;收发单元1010还用于:向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可选地,收发单元1010还用于:向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组合,所述第一组合包括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时间与所述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
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当装置10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交换节点的功能时,处理单元1020用于:确定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组合,所述第一组合包括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时间与所述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收发单元1010用于:向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发送第二信息。
当装置10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集中用户配置网元的功能时,收发单元1010用于:接收来自集中网络配置网元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确定流服务提供者的发包时间,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时间感知偏移;处理单元10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配置为所述流服务提供者配置最早传输偏移和最晚传输偏移,所述最早传输偏移和所述最晚传输偏移与所述时间感知偏移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第二时间之间的偏移、所述第一时间、或流配置失败的原因值,其中,所述原因值为所述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发生变化。
可选地,所述第二信息包括多个所述第一组合,多个所述第一组合包括的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时间不同。
可选地,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一个所述第一组合,所述第一组合包括所述交换节点支持的最大延迟和/或所述交换节点支持的最小延迟。
可选地,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所述集中用户配置网元、以及所述交换节点属于TSN,所述交换节点为由无线通信网络构成的逻辑交换节点。
当装置10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的功能时,处理单元1020用于:确定至少一个第二组合,所述第二组合包括报文到达所述接入网设所在的无线通信网络的时间与所述接入网设备支持的时延;收发单元1010用于: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组合。
当装置10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核心网设备的功能时,收发单元1010用于: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三信息,第三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二组合,所述第二组合包括报文到达无线通信网络的时间与所述接入网设备支持的时延;处理单元10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信息,确定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组合,所述第一组合包括报文到达所述无线通信网络的时间与所述无线通信网络支持的延迟,所述接入网设备和所述核心网设备属于所述无线通信网络;收发单元1010还用于: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信息包括多个所述第一组合,多个所述第一组合包括的报文到达所述无线通信网络的时间不同。
可选地,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一个所述第一组合,所述第一组合包括所述无线通信网络支持的最大延迟和/或所述无线通信网络支持的最小延迟。
关于上述收发单元1010和处理单元1020更详细的描述,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说明。
如图11示,装置1100包括处理器1110。处理器1110与存储器1130耦合,存储器1130用于存储指令。当装置1100用于实现上文所述的方法时,处理器1110用于执行存储器1130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处理单元1020的功能。
可选地,装置1100还包括存储器1130。
可选地,装置1100还包括接口电路1120。处理器1110和接口电路1120之间相互耦合。可以理解的是,接口电路1120可以为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当装置1100用于实现上文所述的方法时,处理器1110用于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处理单元1020的功能,接口电路1120用于实现上述收发单元1010的功能。
示例性地,当装置1100为应用于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交换节点、集中用户配置网元、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的芯片时,该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交换节点、集中用户配置网元、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的功能。该芯片从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交换节点、集中用户配置网元、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信息,该信息是其他装置发送给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交换节点、集中用户配置网元、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的;或者,该芯片向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交换节点、集中用户配置网元、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信息,该信息是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交换节点、集中用户配置网元、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发送给其他装置的。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和/或数据,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或读取存储器存储的数据,以执行上文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可选地,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可选地,该通信装置包括存储器。可选地,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可选地,该存储器与该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分离设置。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用于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由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交换节点、集中用户配置网元、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执行的方法的计算机指令。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含指令,该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以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由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交换节点、集中用户配置网元、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上文各实施例中的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交换节点、集中用户配置网元、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中至少一个。
上述提供的任一种装置中相关内容的解释及有益效果均可参考上文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memory,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交换节点、集中用户配置网元、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交换节点、集中用户配置网元、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用户设备或者其它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集成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也可以是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还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
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
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应理解,上述为举例说明,上文的例子仅仅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非要将申请实施例限制于所示例的具体数值或具体场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文所给出的例子,显然可以进行各种等价的修改或变化,这样的修改和变化也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0)

1.一种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集中网络配置网元接收来自交换节点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第一时间;
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确定流服务提供者的发包时间;
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向集中用户配置网元发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接收来自交换节点的第一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接收来自所述交换节点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组合,所述第一组合包括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时间与所述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
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组合,确定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第二时间;
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向所述交换节点发送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个:
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第二时间之间的偏移、所述第一时间、或流配置失败的原因值,
其中,所述原因值为所述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发生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包括多个所述第一组合,多个所述第一组合包括的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时间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一个所述第一组合,所述第一组合包括所述交换节点支持的最大延迟和/或所述交换节点支持的最小延迟。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交换节点配置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第三时间;
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向所述交换节点发送第三配置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所述集中用户配置网元、以及所述交换节点属于时间敏感网络TSN,所述交换节点为由无线通信网络构成的逻辑交换节点。
8.一种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集中网络配置网元接收来自交换节点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组合,所述第一组合包括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时间与所述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
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组合,确定第一配置信息和/或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确定流服务提供者的发包时间,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第二时间;
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向集中用户配置网元发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或,向所述交换节点发送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包括多个所述第一组合,多个所述第一组合包括的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时间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一个所述第一组合,所述第一组合包括所述交换节点支持的最大延迟和/或所述交换节点支持的最小延迟。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所述集中用户配置网元、以及所述交换节点属于时间敏感网络TSN,所述交换节点为由无线通信网络构成的逻辑交换节点。
12.一种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交换节点接收来自集中网络配置网元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第二时间;
所述交换节点根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第一时间;
所述交换节点向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个:
所述第一时间与所述第二时间之间的偏移、所述第一时间、或流配置失败的原因值,
其中,所述原因值为所述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发生变化。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交换节点向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组合,所述第一组合包括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时间与所述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包括多个所述第一组合,多个所述第一组合包括的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时间不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一个所述第一组合,所述第一组合包括所述交换节点支持的最大延迟和/或所述交换节点支持的最小延迟。
17.根据权利要求12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以及所述交换节点属于时间敏感网络TSN,所述交换节点为由无线通信网络构成的逻辑交换节点。
18.一种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交换节点确定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组合,所述第一组合包括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时间与所述交换节点支持的延迟;
所述交换节点向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发送第二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包括多个所述第一组合,多个所述第一组合包括的报文到达所述交换节点的时间不同。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一个所述第一组合,所述第一组合包括所述交换节点支持的最大延迟和/或所述交换节点支持的最小延迟。
21.根据权利要求18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以及所述交换节点属于时间敏感网络TSN,所述交换节点为由无线通信网络构成的逻辑交换节点。
22.一种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入网设备确定至少一个第二组合,所述第二组合包括报文到达所述接入网设所在的无线通信网络的时间与所述接入网设备支持的时延;
所述接入网设备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组合。
23.一种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核心网设备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三信息,第三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二组合,所述第二组合包括报文到达无线通信网络的时间与所述接入网设备支持的时延;
所述核心网设备根据所述第三信息,确定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组合,所述第一组合包括报文到达所述无线通信网络的时间与所述无线通信网络支持的延迟,所述接入网设备和所述核心网设备属于所述无线通信网络;
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包括多个所述第一组合,多个所述第一组合包括的报文到达所述无线通信网络的时间不同。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一个所述第一组合,所述第一组合包括所述无线通信网络支持的最大延迟和/或所述无线通信网络支持的最小延迟。
2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所述存储器。
2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9.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指令。
30.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中网络配置网元和交换节点;
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交换节点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2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
所述集中网络配置网元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交换节点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8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585575.9A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配置方法和通信装置 Pending CN1171765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85575.9A CN117176567A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配置方法和通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85575.9A CN117176567A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配置方法和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76567A true CN117176567A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32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85575.9A Pending CN117176567A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配置方法和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7656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50127B2 (en) 5G system support for virtual TSN bridge management, QoS mapping and TSN Qbv scheduling
US10973000B2 (en) Message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Malik et al. QoS in IEEE 802.11-based wireless networks: A contemporary review
US11832164B2 (en) Technique for time-sensitive networking over a radio access network
CN106304377B (zh) 一种进行调度的方法和设备
CN110167068A (zh) 一种处理服务质量QoS参数的方法、网元、系统及存储介质
RU2768788C2 (ru)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параметра qos качества услуги и сетевой элемент, система и носитель данных
CN107079524B (zh) 一种数据转发的方法和控制器
CN113473541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1997538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WO2021140464A1 (en) TSC-5G QoS MAPPING WITH CONSIDERATION OF ASSISTANCE TRAFFIC INFORMATION AND PCC RULES FOR TSC TRAFFIC MAPPING AND 5G QoS FLOWS BINDING
US11184804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20014981A1 (en) Coordinated resource reservation for 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CN117176567A (zh) 一种配置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5442853A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677005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4022158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7560693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30254859A1 (en) Down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O2023016243A1 (zh) 一种用于传输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EP4255017A1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US20240080716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30283431A1 (en)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8055456A (zh)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3042044A1 (en) Control signaling between 3gpp network entities and transport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