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75957B - 一种变换器、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和光伏储能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换器、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和光伏储能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75957B
CN117175957B CN202311447015.8A CN202311447015A CN117175957B CN 117175957 B CN117175957 B CN 117175957B CN 202311447015 A CN202311447015 A CN 202311447015A CN 117175957 B CN117175957 B CN 1171759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
converter
bridge circuit
filter inductor
energy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4701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75957A (zh
Inventor
徐万华
卢杭杰
吴精益
李国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ingh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Mingh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Mingh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Mingh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4701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759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7175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759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759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759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换器、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和光伏储能充电系统。其中,该变换器包括:第一半桥电路、第二半桥电路、第一滤波电感器、第二滤波电感器、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和第三电容器;该变换器将电网零线与直流侧母线的电容器中间点直接相连,电网火线与滤波电感器和变换器一路半桥相连组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同时变换器的另一个半桥与滤波电感器和电容器相连组成有源功率解耦电路。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变换器成本较高,同时开关管损耗也更高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变换器、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和光伏储能充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逆变器、光伏储能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换器、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和光伏储能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为加快推进“碳中和”,光伏等新能源的应用势在必行,而储能装置用于波动性较大的新能源并网系统中成为研究热点。其中,单相AC-DC变换器由于其高效率、低成本和高可靠性在单相光伏储能充电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当充电系统在单相电网下运行时,变换器电网侧的二倍频脉动功率会导致直流侧的低频电压或电流纹波,影响系统的稳态控制性能。其中,直流侧母线电压上的二倍频波动会导致电网侧输入电流畸变,使电网侧的电能质量降低;另一方面,储能电池电流中的低频纹波会使电池发热,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和系统的可靠性,光伏侧受母线低频纹波电压的影响也会影响其最大功率点跟踪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变换器中最常采用的方法是在直流侧母线处加入大量的无源储能器件,如电解电容和电感。但采用这种方法时,一方面会增加充电系统中变换器的体积和重量;另一方面,电解电容的使用寿命较短,会影响变换器的可靠性。
因此,为降低单相充电时对直流侧母线上无源器件的要求,有源功率解耦(Activepower decoupling,APD)方法在近年来成为了研究热点,即通过在变换器中加入额外的无源器件和功率开关构成APD电路,实现对二倍频脉动功率的解耦,抑制直流侧电压或电流的低频波动。但是,传统的APD方法一般都需要在传统的变换器基础上增加无源器件和功率开关管,对变换器的成本和功率密度仍有一定的影响。
如图1所示,传统的拓扑结构中,有源功率解耦电路由四个开关管(、/>、/>和/>)、滤波电感器(/>)以及电容器(/>、/>和/>)组成。由于可以实现直流侧母线电压的低频分量抑制,母线电容/>和/>可以从体积大电容量大的电解电容选取为体积较小电容量也较小的薄膜电容,从而提高变换器的可靠性和体积。同时,通过控制四个开关管的开通和关断,可以使滤波电容/>的电压呈交流变化,从而最大的减小实现有源功率解耦时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应力。但是这种方案成本较高,同时开关损耗也更高。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换器、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和光伏储能充电系统,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变换器成本较高,同时开关管损耗也更高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变换器,包括:第一半桥电路、第二半桥电路、第一滤波电感器、第二滤波电感器、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和第三电容器;所述第一滤波电感器的第一端用于与电网火线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半桥电路的中间点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与所述第二电容器串联构成第一串联电路,以及所述第二滤波电感器与所述第三电容器串联构成第二串联电路;所述第二串联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中间点连接,所述第二串联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半桥电路的中间点连接;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中间点还用于与电网零线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中间点位于第一电容器与所述第二电容器之间的线路上;所述第一半桥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半桥电路的第一端相连接;以及所述第一半桥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半桥电路的第二端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半桥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作为所述第一半桥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作为所述第一半桥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半桥电路的中间点位于所述第一开关管与所述第二开关管之间的线路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半桥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其中,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漏极作为所述第二半桥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源极作为所述第二半桥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半桥电路的中间点位于所述第三开关管与所述第四开关管之间的线路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第二端。
可选地,还包括:变换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其中,将所述第一半桥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半桥电路的第一端相连接后接入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还用于接入DC-DC变换器的第一输入端;以及将所述第一半桥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半桥电路的第二端相连接后接入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端还用于接入DC-DC变换器的第二输入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光伏储能充电系统,所述光伏储能充电系统包括上述中所述的变换器。
可选地,还包括:光伏DC-DC变换器和/或储能电池DC-DC变换器;其中,所述光伏DC-DC变换器与所述变换器、光伏板分别连接;所述储能电池DC-DC变换器与所述变换器、储能电池分别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开关,其中,所述第一开关串联到电网与所述变换器之间的线路上。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开关和负载,其中,所述负载与所述第二开关串联后,再串联到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变换器之间的线路上,所述第二开关用于控制所述负载在所述光伏储能充电系统中的连通状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变换器的控制方法,所述变换器包括:第一半桥电路、第二半桥电路、第一滤波电感器、第二滤波电感器、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和第三电容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分别对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电压值和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电压值进行采样,得到母线电压值;利用比例积分(Proportional Integral,简称为PI)控制器对所述母线电压值与预设的母线电压值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第一滤波电感器的输入电流幅值给定值;对电网电压值进行采样,并基于二阶广义积分器锁相环(SOGI-PLL)对所述电网电压值中的相位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电网电流值的参考相位;根据所述第一滤波电感器的输入电流幅值给定值和所述电网电流值的参考相位,计算得到所述第一滤波电感器的输入电流给定值;利用比例谐振(Proportional Resonant,简称为PR)控制器对所述第一滤波电感器的输入电流值和输入电流给定值进行处理,以及结合所述电网电压值,生成第一PWM信号;根据所述第一PWM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半桥电路中开关管的工作状态;根据所述电网电压值、所述第一滤波电感器的输入电流值和所述第三电容器的电容值,计算得到所述第三电容器的电压给定值;利用比例谐振控制器对所述第三电容器的电压值和电压给定值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第二滤波电感器的输入电流给定值;利用比例谐振控制器对所述第二滤波电感器的输入电流值和输入电流给定值进行处理,生成第二PWM信号;根据所述第二PWM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半桥电路中开关管的工作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变换器可以应用在单相光伏储能充电系统中,带有有源功率解耦功能的变换器中将电网零线与直流侧母线电容器中间点直接相连,电网火线与滤波电感器和变换器一路半桥相连组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同时变换器的另一个半桥与滤波电感器和电容器相连组成有源功率解耦电路,通过带有有源功率解耦功能的变换器实现单相电网下的充电功能,从而实现了减小充电系统所需的开关管数量和无源器件的体积,减小电网侧电流中的低次谐波分量,降低系统成本,提高能量变换的效率和装置的能量密度,同时实现电网侧的二倍工频脉动功率的吸收和直流侧二倍频电压纹波的抑制,从而延长储能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充电系统的可靠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变换器成本较高,同时开关管损耗也更高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中提供的变换器的传统拓扑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换器的拓扑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储能充电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换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换器中功率因数校正部分的控制回路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换器中有源功率解耦部分控制回路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V相半桥在导通和/>关断过程中的运行模态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换器的控制流程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网电压周期下变换器的工作过程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变换器。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换器的拓扑结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变换器包括:第一半桥电路、第二半桥电路、第一滤波电感器、第二滤波电感器/>、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和第三电容器/>。其中,上述第一半桥电路主要由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构成U相半桥;上述第二半桥电路主要由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构成V相半桥。
进一步地,第一滤波电感器的第一端用于与电网火线连接,第一滤波电感器/>的第二端与第一半桥电路的中间点连接;第一电容器/>与第二电容器/>串联构成第一串联电路,以及第二滤波电感器/>与第三电容器/>串联构成第二串联电路;第二串联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串联电路的中间点连接,第二串联电路的第二端与第二半桥电路的中间点连接;第一串联电路的中间点还用于与电网零线连接,其中,第一串联电路的中间点位于第一电容器/>与第二电容器/>之间的线路上;第一半桥电路的第一端、第一串联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二半桥电路的第一端相连接;以及第一半桥电路的第二端、第一串联电路的第二端和第二半桥电路的第二端相连接。
上述变换器为单相AC-DC变换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变换器可以应用在单相光伏储能充电系统中,带有有源功率解耦功能的变换器中将电网零线与直流侧母线电容器中间点直接相连,电网火线与滤波电感器和变换器一路半桥相连组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同时变换器的另一个半桥与滤波电感器和电容器相连组成有源功率解耦电路,通过带有有源功率解耦功能的变换器实现单相电网下的充电功能,从而实现了减小充电系统所需的开关管数量和无源器件的体积,减小电网侧电流中的低次谐波分量,降低系统成本,提高能量变换的效率和装置的能量密度,同时实现电网侧的二倍工频脉动功率的吸收和直流侧二倍频电压纹波的抑制,从而延长储能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充电系统的可靠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变换器成本较高,同时开关管损耗也更高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该变换器可以通过直流电压和电网侧电流双闭环实现直流侧电压跟随给定值变化的同时,完成电网侧变换器输入电流的功率因数校正功能。另外,通过控制变换器中的有源功率解耦回路,可以使单相电网电压充电系统中直流侧的低频脉动功率得到抑制,从而可以改善网侧电流的谐波控制效果的同时,减小母线电容的体积,提高变换器的可靠性和功率密度。相比传统变换器在不增加功率开关管的同时,实现电网侧功率因数校正,得到稳定的直流电压,同时抑制直流侧的低频脉动功率,可以改善电网侧电能质量的同时,提高变换器的可靠性和功率密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上述第一半桥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其中,第一开关管/>的源极与第二开关管/>的漏极连接,第一开关管/>的漏极作为第一半桥电路的第一端,第二开关管/>的源极作为第一半桥电路的第二端,第一半桥电路的中间点位于第一开关管/>与第二开关管/>之间的线路上。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上述第二半桥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其中,第三开关管/>的源极与第四开关管/>的漏极连接,第三开关管/>的漏极作为第二半桥电路的第一端,第四开关管/>的源极作为第二半桥电路的第二端,第二半桥电路的中间点位于第三开关管/>与第四开关管/>之间的线路上。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端作为第一串联电路的第一端,第二电容器/>的第二端作为第一串联电路的第二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上述变换器还包括:变换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其中,将第一半桥电路的第一端、第一串联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二半桥电路的第一端相连接后接入第一输出端,第一输出端还用于接入DC-DC变换器的第一输入端;以及将第一半桥电路的第二端、第一串联电路的第二端和第二半桥电路的第二端相连接后接入第二输出端,第二输出端还用于接入DC-DC变换器的第二输入端。
上述DC-DC变换器包括但不限于光伏DC-DC变换器和储能电池DC-DC变换器等。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光伏储能充电系统,该光伏储能充电系统包括上述中的变换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变换器应用在单相光伏储能充电系统中,带有有源功率解耦功能的变换器中将电网零线与直流侧母线电容器中间点直接相连,电网火线与滤波电感器和变换器一路半桥相连组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同时变换器的另一个半桥与滤波电感器和电容器相连组成有源功率解耦电路,通过带有有源功率解耦功能的变换器实现单相电网下的充电功能,从而实现了减小充电系统所需的开关管数量和无源器件的体积,减小电网侧电流中的低次谐波分量,降低系统成本,提高能量变换的效率和装置的能量密度,同时实现电网侧的二倍工频脉动功率的吸收和直流侧二倍频电压纹波的抑制,从而延长储能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充电系统的可靠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变换器成本较高,同时开关管损耗也更高的技术问题。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还包括:光伏DC-DC变换器和/或储能电池DC-DC变换器;其中,光伏DC-DC变换器与变换器、光伏板分别连接;储能电池DC-DC变换器与变换器、储能电池分别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还包括:第一开关,其中,第一开关/>串联到电网与变换器之间的线路上。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还包括:第二开关和负载,其中,负载与第二开关/>串联后,再串联到第一开关/>与变换器之间的线路上,第二开关/>用于控制负载在光伏储能充电系统中的连通状态。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储能充电系统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系统的主要包括单相电网,离网负载/>,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一滤波电感器/>,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非常小的薄膜解耦电容,用于滤除开关噪声),第二滤波电感器/>,第三电容器/>,变换器直流侧分别连接光伏侧DC-DC变换器和光伏板以及储能电池DC-DC变换器和储能电池。
光伏储能充电系统可以通过储能电池存储光伏能量,向电网反馈多余能量,同时为离网负载供电。在储能电池处于缺电状态时,系统可以通过单相AC-DC变换器对储能电池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当变换器在系统处于单相电网工况下充电运行时,其内部可以分为功率因数校正部分(Power factor correction,简称为PFC)和有源功率解耦部分。功率因数校正部分由单相电网、U相开关管/>和/>、第一滤波电感器/>及直流侧母线的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组成,通过控制U相开关管的占空比,可以实现输入第一滤波电感器/>上的电流随电网电压呈正弦变化,同时得到稳定可调的直流侧母线电压。
另外,变换器的有源滤波部分由V相开关管和/>、第二滤波电感器/>、第三电容器/>及直流侧母线的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组成,通过控制第三电容器的电压值以电网电压工频变化可以吸收电网侧输入的脉动功率,从而实现变换器直流侧母线电压中二倍工频分量的抑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变换器的控制方法,该变换器包括:第一半桥电路、第二半桥电路、第一滤波电感器、第二滤波电感器、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和第三电容器;需要说明的是,该变换器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换器的拓扑结构。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换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1,分别对第一电容器的电压值和第二电容器的电压值进行采样,得到母线电压值;
步骤S402,利用比例积分控制器对母线电压值与预设的母线电压值进行处理,得到第一滤波电感器的输入电流幅值给定值;
步骤S403,对电网电压值进行采样,并基于二阶广义积分器锁相环对电网电压值中的相位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电网电流值的参考相位;
步骤S404,根据第一滤波电感器的输入电流幅值给定值和电网电流值的参考相位,计算得到第一滤波电感器的输入电流给定值;
步骤S405,利用比例谐振控制器对第一滤波电感器的输入电流值和输入电流给定值进行处理,以及结合电网电压值,生成第一PWM信号;
步骤S406,根据第一PWM信号控制第一半桥电路中开关管的工作状态;
步骤S407,根据电网电压值、第一滤波电感器的输入电流值和第三电容器的电容值,计算得到第三电容器的电压给定值;
步骤S408,利用比例谐振控制器对第三电容器的电压值和电压给定值进行处理,得到第二滤波电感器的输入电流给定值;
步骤S408,利用比例谐振控制器对第二滤波电感器的输入电流值和输入电流给定值进行处理,生成第二PWM信号;
步骤S409,根据第二PWM信号控制第二半桥电路中开关管的工作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变换器可以应用在单相光伏储能充电系统中,带有有源功率解耦功能的变换器中将电网零线与直流侧母线电容器中间点直接相连,电网火线与滤波电感器和变换器一路半桥相连组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同时变换器的另一个半桥与滤波电感器和电容器相连组成有源功率解耦电路,通过带有有源功率解耦功能的变换器实现单相电网下的充电功能,从而实现了减小充电系统所需的开关管数量和无源器件的体积,减小电网侧电流中的低次谐波分量,降低系统成本,提高能量变换的效率和装置的能量密度,同时实现电网侧的二倍工频脉动功率的吸收和直流侧二倍频电压纹波的抑制,从而延长储能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充电系统的可靠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变换器成本较高,同时开关管损耗也更高的技术问题。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换器中功率因数校正部分的控制回路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变换器在功率因数校正部分的控制回路电压外环中通过采用比例积分控制器,使直流侧的母线电压值跟随预设的母线电压值/>变化,电压环输出得到第一滤波电感器的输入电流幅值给定值/>。控制方法中通过二阶广义积分锁相环得到电网电压值的相位信息,从而给出电网电流值的参考相位/>。输入电流环的第一滤波电感器的输入电流给定值/>,而电流内环中通过比例谐振控制器实现输入电流对给定值的快速跟踪。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换器中有源功率解耦部分控制回路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有源功率解耦部分控制回路则需要首先根据电网电压值、第一滤波电感器的输入电流值/>和第三电容器/>的电容值/>计算出实时的第三电容器的电压给定值/>,而后通过外环滤波电容电压环和内环电感电流环组成的双闭环结构实现电容电压控制,进而吸收变换器网侧输入的二倍工频的纹波功率,实现直流侧的电压纹波抑制。
和电流/>分别为交流侧电压和电流的幅值,同时考虑到单相AC-DC变换器一般以单位功率因数运行,可近似认为功率因数角约等于0。则电网侧的瞬时功率/>可如下推导得到:
设有源滤波理想情况下第三电容器的电压值表达式为:
其中,/>分别为给定量,则滤波电容电流,即第二滤波电感器的输入电流值/>对应的表达式为:
而有源功率解耦即需要,则可解得第三电容器的电压给定值对应的表达式为: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V相半桥在导通和/>关断过程中的运行模态图,如图7所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可以实现第一滤波电感器的输入电流值/>给随电网电压值/>变化,同时控制第三电容器/>的电压值/>呈电网电压工频波动吸收电网侧输入的纹波功率,而直流侧母线的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的电压也呈相位相反的电网电压工频波动,从而在拓扑仅需要四个开关管的情况下,实现直流侧的功率解耦,抑制直流侧的输出电压/>中的低频纹波分量,进一步可将直流侧母线的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由大体积低使用寿命的电解电容选取为使用时间更长的薄膜电容,提高变换器的可靠性和稳态控制效果,延长储能电池的使用寿命和系统的功率密度。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换器的控制流程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控制器对变换器电路中第一电容器的电压值和第二电容器的电压值/>进行采样得到母线电压值/>,与预设的母线电压值/>进行比较,经电压环的PI控制器得到第一滤波电感器的输入电流幅值给定值/>。控制器对变换器电路中的电网电压进行采样,并通过SOGI-PLL锁相得到电网电流值的参考相位/>,从而得到第一滤波电感器的输入电流给定值/>。电流内环中通过PR控制器实现输入电流控制,并得到调制波信号,与载波比较后得到U相半桥的开关管/>和/>对应的信号给到变换器的驱动电路。有源功率解耦部分则需要采样电网电压值/>、第一滤波电感器的输入电流值/>和第三电容器/>的电容值/>计算出第三电容器的电压给定值/>。而后采样第三电容器的电压值/>和第二滤波电感器的输入电流值,通过外环滤波电容电压环和内环电感电流环的双闭环结构得到调制波信号,与载波比较后得到V相半桥的开关管/>和/>对应的信号给到变换器的驱动电路。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网电压周期下变换器的工作过程波形图,如图9所示,采用本方明实施例的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时可以实现第一滤波电感器的输入电流值跟随电网电压值/>正弦变化,同时控制第三电容器的电压值/>呈电网电压工频波动以吸收电网侧输入的纹波功率,从而实现直流侧的功率解耦,提高电网侧电能质量和变换器的功率密度。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半桥电路、第二半桥电路、第一滤波电感器、第二滤波电感器、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和第三电容器;
所述第一滤波电感器的第一端用于与电网火线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半桥电路的中间点连接;
所述第一电容器与所述第二电容器串联构成第一串联电路,以及所述第二滤波电感器与所述第三电容器串联构成第二串联电路;所述第二串联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中间点连接,所述第二串联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半桥电路的中间点连接;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中间点还用于与电网零线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中间点位于第一电容器与所述第二电容器之间的线路上;
所述第一半桥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半桥电路的第一端相连接;以及所述第一半桥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半桥电路的第二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桥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作为所述第一半桥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作为所述第一半桥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半桥电路的中间点位于所述第一开关管与所述第二开关管之间的线路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桥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其中,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漏极作为所述第二半桥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源极作为所述第二半桥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半桥电路的中间点位于所述第三开关管与所述第四开关管之间的线路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第二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变换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其中,将所述第一半桥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半桥电路的第一端相连接后接入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还用于接入DC-DC变换器的第一输入端;以及将所述第一半桥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半桥电路的第二端相连接后接入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端还用于接入DC-DC变换器的第二输入端。
6.一种光伏储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储能充电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变换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储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伏DC-DC变换器和/或储能电池DC-DC变换器;其中,所述光伏DC-DC变换器与所述变换器、光伏板分别连接;所述储能电池DC-DC变换器与所述变换器、储能电池分别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储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开关,其中,所述第一开关串联到电网与所述变换器之间的线路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储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开关和负载,其中,所述负载与所述第二开关串联后,再串联到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变换器之间的线路上,所述第二开关用于控制所述负载在所述光伏储能充电系统中的连通状态。
10.一种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换器包括:第一半桥电路、第二半桥电路、第一滤波电感器、第二滤波电感器、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和第三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滤波电感器的第一端用于与电网火线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半桥电路的中间点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与所述第二电容器串联构成第一串联电路,以及所述第二滤波电感器与所述第三电容器串联构成第二串联电路;所述第二串联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中间点连接,所述第二串联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半桥电路的中间点连接;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中间点还用于与电网零线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中间点位于第一电容器与所述第二电容器之间的线路上;所述第一半桥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半桥电路的第一端相连接;以及所述第一半桥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半桥电路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分别对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电压值和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电压值进行采样,得到母线电压值;
利用比例积分控制器对所述母线电压值与预设的母线电压值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第一滤波电感器的输入电流幅值给定值;
对电网电压值进行采样,并基于二阶广义积分器锁相环对所述电网电压值中的相位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电网电流值的参考相位;
根据所述第一滤波电感器的输入电流幅值给定值和所述电网电流值的参考相位,计算得到所述第一滤波电感器的输入电流给定值;
利用比例谐振控制器对所述第一滤波电感器的输入电流值和输入电流给定值进行处理,以及结合所述电网电压值,生成第一PWM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PWM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半桥电路中开关管的工作状态;
根据所述电网电压值、所述第一滤波电感器的输入电流值和所述第三电容器的电容值,计算得到所述第三电容器的电压给定值;
利用比例谐振控制器对所述第三电容器的电压值和电压给定值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第二滤波电感器的输入电流给定值;
利用比例谐振控制器对所述第二滤波电感器的输入电流值和输入电流给定值进行处理,生成第二PWM信号;
根据所述第二PWM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半桥电路中开关管的工作状态。
CN202311447015.8A 2023-11-02 2023-11-02 一种变换器、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和光伏储能充电系统 Active CN1171759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47015.8A CN117175957B (zh) 2023-11-02 2023-11-02 一种变换器、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和光伏储能充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47015.8A CN117175957B (zh) 2023-11-02 2023-11-02 一种变换器、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和光伏储能充电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75957A CN117175957A (zh) 2023-12-05
CN117175957B true CN117175957B (zh) 2024-01-26

Family

ID=88947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47015.8A Active CN117175957B (zh) 2023-11-02 2023-11-02 一种变换器、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和光伏储能充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7595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04773B1 (ko) * 2016-06-14 2017-12-05 영남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리플 제거 기능을 구비한 교류-직류 컨버터 회로
CN215378473U (zh) * 2020-01-02 2021-12-31 南京能可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前级pfc ac/dc变换电路的车载多功能充电器
CN114204596A (zh) * 2021-12-13 2022-03-1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有源功率解耦电路及控制方法
WO2022217623A1 (zh) * 2021-04-13 2022-10-20 江苏大学 小电容功率变换器及其电网侧电能质量控制工作方法及母线电压抑制控制方法
CN116526440A (zh) * 2023-03-28 2023-08-01 江苏大学 一种无电解电容驱动系统高电压储能有源功率解耦电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04773B1 (ko) * 2016-06-14 2017-12-05 영남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리플 제거 기능을 구비한 교류-직류 컨버터 회로
CN215378473U (zh) * 2020-01-02 2021-12-31 南京能可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前级pfc ac/dc变换电路的车载多功能充电器
WO2022217623A1 (zh) * 2021-04-13 2022-10-20 江苏大学 小电容功率变换器及其电网侧电能质量控制工作方法及母线电压抑制控制方法
CN114204596A (zh) * 2021-12-13 2022-03-1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有源功率解耦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16526440A (zh) * 2023-03-28 2023-08-01 江苏大学 一种无电解电容驱动系统高电压储能有源功率解耦电路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Unbalanced Half-bridge Split Capacitor Power Decoupling with Multi-Order Frequency Control for 800V On-board Battery Charger;Tuyen D. Nguyen et al.;IEEE Transactions on Transportation Electrification;第1-14页 *
基于功率解耦的无桥PFC变换器;李向恒 等;电力电子技术;第52卷(第04期);第84-8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75957A (zh) 2023-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Vosoughi et al. A new single-phase transformerless grid-connected inverter with boosting ability and common ground feature
WO2009049079A1 (en) Methods for minimizing double-frequency ripple power in single-phase power conditioners
CN103606956B (zh) 用于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功率解耦电路
CN113037120B (zh) 可抑制二次纹波提高功率密度的单相逆变器及控制方法
Sahoo et al. A novel sensorless current shaping control approach for SVPWM inverter with voltage disturbance rejection in a dc grid–based wi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CN108988343A (zh) 一种弱网下多逆变器并网系统的全局高频振荡抑制方法
CN112234808A (zh) 单相逆变器的二倍频纹波抑制电路及抑制方法
JP2001103768A (ja) 太陽光発電用電力変換装置
Liu et al. Reliable transformerless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s based on cascade dual‐boost/buck converters
CN107681892B (zh) 一种直流变流器
CN107046297B (zh) 直流串联永磁风电场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Itoh et al.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single-phase inverter with power decoupling function using boost-up chopper
Singh Neti et al. A common ground switched capacitor‐based single‐phase five‐level transformerless inverter for photovoltaic application
Qin et al. A high power density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front end based on a 7-level flying capacitor multilevel converter
Marín-Hurtado et al. Comparison of PIR and MPC Control Schemes to Reduce Circulating Current in a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Terminal
CN117175957B (zh) 一种变换器、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和光伏储能充电系统
Morsy et al. High power density single phase inverter using GaN FETS and active power decoupling for Google little box challenge
CN113765144B (zh) 光伏电路及其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dle et al. Improvement in performance of series Z-source inverter with an application as solar PV fed water pump
Wageh et al. A high gain split-source inverter with reduced input current ripple
Wu et al. Analysis, control and design of a long-lifetime AC-DC bus converter within a nanogrid
Sladić et al. Efficiency considerations and application limits of single‐phase active power filter with converters for photoenergy applications
Husev et al. Single-phase qZS-based PV inverter with integrated battery storage for distributed energy generation
Vongkoon et al. Analysis and design of DC bus voltage control regarding third harmonic reduction and dynamic improvement for half-bridge microinverter
Bernet et al. Integrating voltage-source active filters into diode front-end rectifiers–Harmonic mitigation and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112, Tangnandong, Lucheng Village, Luotang Street, Yuyao City,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5490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Mingh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112, Tangnandong, Lucheng Village, Luotang Street, Yuyao City,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5490

Patentee before: NINGBO MINGH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