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70078B - 反射式变倍无焦光学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反射式变倍无焦光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70078B
CN117170078B CN202311446427.XA CN202311446427A CN117170078B CN 117170078 B CN117170078 B CN 117170078B CN 202311446427 A CN202311446427 A CN 202311446427A CN 117170078 B CN117170078 B CN 1171700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rror
zoom
reflected
secondary mirror
zoom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4642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70078A (zh
Inventor
孟庆宇
戚允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 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 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 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 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31144642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700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71700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700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700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700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学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反射式变倍无焦光学系统,包括主镜、次镜、三镜、第一平面反射镜以及第二平面反射镜,次镜设有至少两个次镜变倍区域,三镜对应设有至少两个三镜变倍区域,保持主镜、次镜及三镜三者之间的轴向位置不变,入射光经过主镜反射后到达次镜变倍区域,经次镜变倍区域反射后被第一平面反射镜反射到所述三镜变倍区域,经三镜变倍区域反射的光线在第二平面反射镜反射后从系统后端出射,得到相对应的缩束比的出射光。在保持主镜、次镜及三镜轴向位置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旋转次镜与三镜的方式实现不同的变倍比,在不显著引入系统复杂度的情况下,调整实现无焦系统多档变倍切换。

Description

反射式变倍无焦光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射式变倍无焦光学系统。
背景技术
无焦光学系统以平行光入射和出射,系统无光焦度,焦距为无限大,在成像系统、非成像系统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首先,无焦光学系统可以实现缩束或扩束的功能,如实现激光系统的缩束或扩束。再者,无焦光学系统也可以与其他有焦系统衔接,实现不同的光学功能。如,2008年JayVizgaitis等人利用反射式无焦缩束系统设计了共孔径的中波/长波红外双波段、四档非连续变焦、双F数的折反射式红外光学系统。
但是现有的无焦系统大部分仅具有固定缩束比,少部分无焦系统通过机械补偿法实现变倍。机械补偿法,通过改变镜组的轴向位置,实现系统缩束比的变化。例如中国专利公布号为CN113204122A,公布日为2021年08月03日,专利名称为“一种双波长大倍率连续变倍激光扩束镜”的发明专利申请,该系统采用透射式光学系统的构型,通过机械补偿法实现变倍,其扩束比可调范围为20~40倍。
从变倍形式分析,现有的变倍无焦光学系统多采用机械补偿法,光学系统需要足够的长度来使镜组做轴向运动,光路紧凑性差。从光学系统结构形式分析,现有的变倍无焦光学系统多为透射式系统,具有不易于实现大口径、体积重量大、环境温度适应性差、工作谱段窄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反射式变倍无焦光学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反射式变倍无焦光学系统,包括主镜、次镜、三镜、第一平面反射镜以及第二平面反射镜,其中,所述主镜、所述次镜、所述三镜均为具有曲面的反射镜;
所述次镜设有至少两个次镜变倍区域,且包括次镜第一变倍区域和次镜第二变倍区域,所述次镜具有绕光轴旋转的功能;
所述三镜对应所述次镜设有至少两个三镜变倍区域,且包括三镜第一变倍区域和三镜第二变倍区域,所述三镜具有绕光轴旋转的功能,所述次镜变倍区域和所述三镜变倍区域的数量相一致;
保持所述主镜、所述次镜及所述三镜三者之间的轴向位置不变,入射光经过所述主镜反射后到达所述次镜变倍区域,经所述次镜变倍区域反射后被第一平面反射镜反射到所述三镜变倍区域,经所述三镜变倍区域反射的光线在所述第二平面反射镜反射后从系统后端出射,得到与所述次镜变倍区域和所述三镜变倍区域相对应的缩束比的出射光。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次镜变倍区域均布在所述次镜的圆周上,所述三镜变倍区域均布在所述三镜的圆周上。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次镜变倍区域均为凸面,所述三镜变倍区域均为凹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次镜设有三个次镜变倍区域,且包括次镜第一变倍区域、次镜第二变倍区域以及次镜第三变倍区域,所述三镜对应所述次镜设有三个三镜变倍区域,且包括三镜第一变倍区域、三镜第二变倍区域、以及三镜第三变倍区域。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当需要出射光为第一种放大倍率(缩束比)时,所述次镜和所述三镜的操作方式包括以下:
通过旋转调整所述次镜第一变倍区域接入光路,通过第二旋转基座调整所述三镜第一变倍区域接入光路;
保持所述主镜、所述次镜及所述三镜三者之间的轴向位置不变,入射光经过所述主镜反射后到达所述次镜第一变倍区域,经所述次镜第一变倍区域反射后被第一平面反射镜反射到所述三镜第一变倍区域,所述三镜第一变倍区域与所述第一平面反射镜之间有一次像面,经所述三镜第一变倍区域反射的光线在所述第二平面反射镜反射后从系统后端出射,得到第一种缩束比的出射光。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当需要出射光为第二种放大倍率(缩束比)时,所述次镜和所述三镜的操作方式包括以下:
通过旋转调整所述次镜第二变倍区域接入光路,通过旋转调整所述三镜第二变倍区域接入光路,调整所述第二平面反射镜的轴向位置沿光轴向出射方向运动第一位移;
保持所述主镜、所述次镜及所述三镜三者之间的轴向位置不变,入射光经过所述主镜反射后到达所述次镜第二变倍区域,经所述次镜第二变倍区域反射后被第一平面反射镜反射到所述三镜第二变倍区域,所述三镜第二变倍区域与所述第一平面反射镜之间有一次像面,经所述三镜第二变倍区域反射的光线在所述第二平面反射镜反射后从系统后端出射,得到第二种缩束比的出射光。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当需要出射光为第三种放大倍率(缩束比)时,所述次镜和所述三镜的操作方式包括以下:
通过旋转调整所述次镜第三变倍区域接入光路;
保持所述主镜、所述次镜及所述三镜三者之间的轴向位置不变,入射光经过所述主镜反射后到达所述次镜第三变倍区域,经所述次镜第三变倍区域反射后被第一平面反射镜反射到所述三镜第三变倍区域,所述三镜第三变倍区域与所述第一平面反射镜之间有一次像面,经所述三镜第三变倍区域反射的光线在所述第二平面反射镜反射后从系统后端出射,得到第三种缩束比的出射光。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一种缩束比为四,所述第二种缩束比为六,所述第三种缩束比为八。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三镜变倍区域与所述第一平面反射镜之间有一次像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通过旋转调整所述三镜第三变倍区域接入光路,调整所述第二平面反射镜的轴向位置沿光轴向出射方向运动第二位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取得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反射式无焦光学系统,包括主镜、次镜、三镜、第一平面反射镜以及第二平面反射镜,次镜设有至少两个次镜变倍区域,所述三镜对应所述次镜设有至少两个三镜变倍区域,在保持次镜轴向不变的前提下,依次将每个次镜变倍区域和三镜变倍区域接入光路,保持主镜、次镜及三镜三者之间的轴向位置不变,入射光经过主镜反射后到达次镜变倍区域,经次镜变倍区域反射后被第一平面反射镜反射到所述三镜变倍区域,经三镜变倍区域反射的光线在第二平面反射镜反射后从系统后端出射,得到相对应缩束比的出射光。在保持主镜、次镜及三镜轴向位置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旋转的方式实现不同的次镜变倍区域和三镜变倍区域接入光路,在不显著引入系统复杂度的情况下,调整实现无焦系统多档切换。进一步地,主镜、次镜、三镜均无轴向位移,仅需转动次镜与三镜,用第二平面反射镜的轴向位移作为补偿,即可实现多种变倍切换,在扩展工作模式的同时,避免轴向长度过长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射式变倍无焦光学系统在在第一种缩束比即四倍变倍下的光路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射式变倍无焦光学系统的在第二种缩束比即六倍变倍下的光路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射式变倍无焦光学系统的在第三种缩束比即八倍变倍下的光路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射式变倍无焦光学系统中次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射式变倍无焦光学系统中三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6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射式变倍无焦光学系统中第一种缩束比即四倍变倍的光路示意图;
图6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射式变倍无焦光学系统中第二种缩束比即六倍变倍的光路示意图;
图6C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射式变倍无焦光学系统中第三种缩束比即八倍变倍的光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
主镜1、次镜2、第一平面反射镜3、三镜4、第二平面反射镜5、次镜第一变倍区域21、次镜第二变倍区域22、次镜第三倍变倍区域23、三镜第一变倍区域41、三镜第二变倍区域42、三镜第三变倍区域43。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模块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相同的附图标记的情况下,它们的名称和功能也相同。因此,将不重复其详细描述。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结合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反射式变倍无焦光学系统,包括主镜1、次镜2、三镜4、第一平面反射镜3以及第二平面反射镜5,所述主镜1、所述次镜2、所述三镜4均为具有曲面的反射镜。
所述次镜2具有绕光轴旋转的功能,为了实现多档位的切换,所述次镜2设有至少两个次镜变倍区域,次镜变倍区域可以采用凸面镜,次镜变倍区域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等,根据需要选择即可,为了方便说明,这里定义其中至少包括次镜第一变倍区域21和次镜第二变倍区域22,即次镜第一变倍区域21和次镜第二变倍区域22均为凸面镜。
在一些实施例中,次镜2的区域和三镜4的区域相对应,都调整到同样的变倍区域后即可以实现相应倍数的缩束比,同样为了实现多档位的切换,所述三镜4对应所述次镜2设有至少两个三镜变倍区域,三镜变倍区域可以采用凹面镜,三镜变倍区域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等,根据需要选择即可,这里定义其中至少包括三镜第一变倍区域41和三镜第二变倍区域42,即三镜第一变倍区域41和三镜第二变倍区域42均为凹面镜,所述次镜变倍区域和所述三镜变倍区域的数量相一致。
在进行变倍调整时,确定所需的缩束比(缩束比即放大倍率),分别将次镜2的次镜变倍区域调整到目标变倍区域,同时将三镜4的三镜变倍区域调整至目标变倍区域,保持所述主镜1、所述次镜2及所述三镜4三者之间的轴向位置不变,入射光经过所述主镜1反射后到达所述次镜变倍区域,经所述次镜变倍区域反射后被第一平面反射镜3反射到所述三镜变倍区域,经所述三镜变倍区域反射的光线在所述第二平面反射镜5反射后从系统后端出射,得到与所述次镜变倍区域和所述三镜变倍区域相对应的缩束比的出射光,在次镜2与三镜4之间通过第一平面反射镜3折转光路,使光路更加紧凑,在三镜4之后设置第二面平面反射镜使出射光束平行于入射光束。第二面平面反射镜在不同缩束比工作模式下会产生轴向位置的位移,通过第二平面反射镜5的轴向位移来补偿旋转次镜2、三镜4所造成的光路偏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三镜变倍区域与所述第一平面反射镜3之间可以有一次像面,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灵活选择,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次镜变倍区域均为凸面,所述三镜变倍区域均为凹面,所述主镜1可以为凹面反射镜,所述次镜2可以为凸面反射镜,所述三镜4可以为凹面反射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次镜变倍区域均布在所述次镜2的圆周上,例如具有三个次镜变倍区域时,三个次镜变倍区域互成120°,在切换档位时通过旋转120°即可实现档位的切换,所述三镜变倍区域均布在所述三镜4的圆周上,例如具有三个三镜变倍区域时,三个三镜变倍区域互成120°,在切换档位时通过旋转120°即可实现档位的切换,方便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次镜2为凸面反射镜,所述三镜4为凹面反射镜,次镜2上每个次镜变倍区域均为凸面,三镜4上每个三镜变倍区域均为凹面。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反射式无焦光学系统,在保持主镜1、次镜2及三镜4轴向位置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不同的次镜变倍区域和三镜变倍区域接入光路,调整实现无焦系统多档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档位的个数根据区域数目所决定,下面以一个三区域切换系统为实施例加以介绍。本实施例中次镜2、三镜4分别有三个区域,对应实现第一种缩束比如四倍变倍、第二种缩束比如六倍变倍、第三种缩束比如八倍变倍,使其能够适用于不同应用需求,扩展了该系统的应用范围。
结合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所述次镜2设有三个次镜变倍区域,即次镜第一变倍区域21、次镜第二变倍区域22以及次镜第三种缩束比区域23,且次镜第一变倍区域21、次镜第二变倍区域22以及次镜第三种缩束比区域23均为凸面镜,其中第一种缩束比小于第二种缩束比,所述第二种缩束比小于第三种缩束比,具体地,第一种缩束比为四,第二种缩束比为六,第三种缩束比为八,切换方式可以是逆时针转动120°,次镜第一变倍区域21逆时针转动120°后次镜第二变倍区域22实现接入光路,次镜第二变倍区域22逆时针转动120°后次镜第三变倍区域实现接入光路,切换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灵活选择,对此不做限定。
结合图5所示,所述三镜4对应所述次镜2设有三个三镜变倍区域,即三镜第一变倍区域41、三镜第二变倍区域42、以及三镜第三变倍区域43,且三镜第一变倍区域41、三镜第二变倍区域42、以及三镜第三变倍区域43均为凹面镜,切换方式可以是逆时针转动120°,三镜第一变倍区域41逆时针转动120°后三镜第二变倍区域42实现接入光路,三镜第二变倍区域42逆时针转动120°后三镜第三变倍区域43实现接入光路,切换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灵活选择,对此不做限定。
实施例1
结合图1、图4和图6A所示,当需要出射光为第一种缩束比即四倍变倍时,所述次镜2和所述三镜的操作方式包括以下:
通过旋转调整所述次镜第一变倍区域21即次镜四倍变倍区域接入光路,通过旋转调整所述三镜第一变倍区域41即三镜四倍变倍区域接入光路。
保持所述主镜1、所述次镜2及所述三镜4三者之间的轴向位置不变,入射光经过所述主镜1反射后到达所述次镜第一变倍区域21即次镜四倍变倍区域,经所述次镜第一变倍区域21即次镜四倍变倍区域反射后被第一平面反射镜3反射到所述三镜第一变倍区域41即三镜四倍变倍区域,所述三镜第一变倍区域41即三镜四倍变倍区域与所述第一平面反射镜3之间有一次像面,经所述三镜第一变倍区域41反射的光线在所述第二平面反射镜5反射后从系统后端出射,得到第一种缩束比即四倍变倍的出射光,光线经过主镜1、次镜反射后,被第一平面反射镜3反射,达到折叠光路的目的。光束经三镜4和第二平面反射镜5反射后出射,第二平面反射镜5起调整光束出射方向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旋转的方式可以通过伺服电机进行控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对此不做限定。
实施例2
结合图2、图4和图6B所示,当需要出射光为第二种缩束比即六倍变倍时,所述次镜2和所述三镜4的操作方式包括以下:
通过旋转调整所述次镜第二变倍区域22及次镜六倍变倍区域接入光路,通过旋转调整所述三镜第二变倍区域42即三镜六倍变倍区域接入光路,调整所述第二平面反射镜5的轴向位置沿光轴向出射方向运动第一位移,具体地,通过将次镜2逆时针旋转120°,三镜4逆时针旋转120°,使次镜四倍变倍区域、三镜四倍变倍区域切出光路,同步将次镜六倍变倍区域、三镜六倍变倍区域接入光路,同时使第二平面反射镜5向系统出瞳平移第一位移,系统便可实现第二种缩束比即六倍变倍,六倍变倍工况下的其余光路均与四倍变倍情况下一致。
保持所述主镜1、所述次镜2及所述三镜4三者之间的轴向位置不变,入射光经过所述主镜1反射后到达所述次镜第二变倍区域22即次镜六倍变倍区域,经所述次镜第二变倍区域22即次镜六倍变倍区域反射后被第一平面反射镜3反射到所述三镜第二变倍区域42即三镜六倍变倍区域,所述三镜第二变倍区域42即三镜六倍变倍区域与所述第一平面反射镜3之间有一次像面,经所述三镜第二变倍区域42即三镜六倍变倍区域反射的光线在所述第二平面反射镜5反射后从系统后端出射,得到第二种缩束比的出射光。
实施例3
结合图3、图4和图6C所示,当需要出射光为第三种缩束比即八倍变倍时,所述次镜2和所述三镜4的操作方式包括以下:
通过旋转调整所述次镜第三变倍区域即次镜八倍变倍区域接入光路,接入光路的方式可以是通过旋转调整所述三镜第三变倍区域43即三镜八倍变倍区域接入光路,调整所述第二平面反射镜5的轴向位置沿光轴向出射方向运动第二位移,所述第二位移的数值大于所述第一位移的数值,具体地,再次使次镜2逆时针旋转120°,三镜4逆时针旋转120°,使次镜六倍变倍区域、三镜六倍变倍区域切出光路,使次镜八倍变倍区域、三镜八倍变倍区域接入光路,第二平面反射镜5向系统出瞳平移第二位移,系统便可实现八倍变倍。八倍变倍工况下的其余光路与四倍、六倍变倍情况下一致,需要说明的是,调整所述第二平面反射镜5的轴向位置沿光轴向出射方向运动第二位移并不是必须的操作,该步骤只是为了保证出瞳的坐标高度稳定。
保持所述主镜1、所述次镜2及所述三镜4三者之间的轴向位置不变,入射光经过所述主镜1反射后到达所述次镜第三变倍区域即次镜八倍变倍区域,经所述次镜第三变倍区域即次镜八倍变倍区域反射后被第一平面反射镜3反射到所述三镜第三变倍区域43即三镜八倍变倍区域,所述三镜第三变倍区域43即三镜八倍变倍区域与所述第一平面反射镜3之间有一次像面,经所述三镜第三变倍区域43即三镜八倍变倍区域反射的光线在所述第二平面反射镜5反射后从系统后端出射,得到第三种缩束比的出射光。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反射式无焦光学系统的工作模式切换过程中,主镜1、次镜2、三镜4均无轴向位移,仅需转动次镜2与三镜4,用第二平面反射镜5的轴向位移作为补偿,即可实现缩束比的四倍、六倍、八倍切换,在扩展工作模式的同时,避免了轴向长度过长等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反射式无焦光学系统,包括主镜1、次镜2、三镜4、第一平面反射镜3以及第二平面反射镜5,次镜2设有至少两个次镜变倍区域,所述三镜4对应所述次镜2设有至少两个三镜变倍区域,在保持次镜2轴向不变的前提下,依次将每个次镜变倍区域和三镜变倍区域接入光路,保持主镜1、次镜2及三镜三者之间的轴向位置不变,入射光经过主镜1反射后到达次镜变倍区域,经次镜变倍区域反射后被第一平面反射镜3反射到所述三镜变倍区域,经三镜变倍区域反射的光线在第二平面反射镜5反射后从系统后端出射,得到相对应的缩束比的出射光。在保持主镜1、次镜2及三镜4轴向位置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旋转的方式实现不同的次镜变倍区域和三镜变倍区域接入光路,在不显著引入系统复杂度的情况下,调整实现无焦系统多档切换。进一步地,主镜1、次镜2、三镜4均无轴向位移,仅需转动次镜2与三镜4,用第二平面反射镜5的轴向位移作为补偿,即可实现多种缩束比切换,在扩展工作模式的同时,避免轴向长度过长等问题。
本领域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发明的思想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反射式变倍无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镜、次镜、三镜、第一平面反射镜以及第二平面反射镜,其中,所述主镜、所述次镜、所述三镜均为具有曲面的反射镜;
所述次镜设有三个次镜变倍区域,且包括次镜第一变倍区域、次镜第二变倍区域以及次镜第三变倍区域,所述次镜具有绕光轴旋转的功能;
所述三镜对应所述次镜设有三个三镜变倍区域,且包括三镜第一变倍区域、三镜第二变倍区域以及三镜第三变倍区域,所述三镜具有绕光轴旋转的功能,所述次镜变倍区域和所述三镜变倍区域的数量相一致;
保持所述主镜、所述次镜及所述三镜三者之间的轴向位置不变,入射光经过所述主镜反射后到达所述次镜变倍区域,经所述次镜变倍区域反射后被第一平面反射镜反射到所述三镜变倍区域,经所述三镜变倍区域反射的光线在所述第二平面反射镜反射后从系统后端出射,得到与所述次镜变倍区域和所述三镜变倍区域相对应的缩束比的出射光;
所述次镜变倍区域均布在所述次镜的圆周上,所述三镜变倍区域均布在所述三镜的圆周上;
所述次镜变倍区域均为凸面,所述三镜变倍区域均为凹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变倍无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当需要出射光为第一种缩束比时,所述次镜和所述三镜的操作方式包括以下:
通过旋转调整所述次镜,使所述次镜第一变倍区域接入光路,通过旋转调整所述三镜,使所述三镜第一变倍区域接入光路;
保持所述主镜、所述次镜及所述三镜三者之间的轴向位置不变,入射光经过所述主镜反射后到达所述次镜第一变倍区域,经所述次镜第一变倍区域反射后被第一平面反射镜反射到所述三镜第一变倍区域,所述三镜第一变倍区域与所述第一平面反射镜之间有一次像面,经所述三镜第一变倍区域反射的光线在所述第二平面反射镜反射后从系统后端出射,得到第一种缩束比的出射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式变倍无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当需要出射光为第二种缩束比时,所述次镜和所述三镜的操作方式包括以下:
通过旋转调整所述次镜,使所述次镜第二变倍区域接入光路,通过旋转调整所述三镜,使所述三镜第二变倍区域接入光路,调整所述第二平面反射镜的轴向位置,使所述第二平面反射镜沿光轴向出射方向运动第一位移;
保持所述主镜、所述次镜及所述三镜三者之间的轴向位置不变,入射光经过所述主镜反射后到达所述次镜第二变倍区域,经所述次镜第二变倍区域反射后被第一平面反射镜反射到所述三镜第二变倍区域,所述三镜第二变倍区域与所述第一平面反射镜之间有一次像面,经所述三镜第二变倍区域反射的光线在所述第二平面反射镜反射后从系统后端出射,得到第二种缩束比的出射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射式变倍无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当需要出射光为第三种缩束比时,所述次镜和所述三镜的操作方式包括以下:
通过旋转调整所述次镜,使所述次镜第三变倍区域接入光路,通过旋转调整所述三镜,使所述三镜第三变倍区域接入光路;
保持所述主镜、所述次镜及所述三镜三者之间的轴向位置不变,入射光经过所述主镜反射后到达所述次镜第三变倍区域,经所述次镜第三变倍区域反射后被第一平面反射镜反射到所述三镜第三变倍区域,所述三镜第三变倍区域与所述第一平面反射镜之间有一次像面,经所述三镜第三变倍区域反射的光线在所述第二平面反射镜反射后从系统后端出射,得到第三种缩束比的出射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射式变倍无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种缩束比为四,所述第二种缩束比为六,所述第三种缩束比为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变倍无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镜变倍区域与所述第一平面反射镜之间有一次像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射式变倍无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旋转调整所述三镜第三变倍区域接入光路,调整所述第二平面反射镜的轴向位置沿光轴向出射方向运动第二位移。
CN202311446427.XA 2023-11-02 2023-11-02 反射式变倍无焦光学系统 Active CN1171700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46427.XA CN117170078B (zh) 2023-11-02 2023-11-02 反射式变倍无焦光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46427.XA CN117170078B (zh) 2023-11-02 2023-11-02 反射式变倍无焦光学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70078A CN117170078A (zh) 2023-12-05
CN117170078B true CN117170078B (zh) 2024-01-12

Family

ID=88930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46427.XA Active CN117170078B (zh) 2023-11-02 2023-11-02 反射式变倍无焦光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70078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5050A (zh) * 2013-07-10 2013-10-09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空间折反射式多通道成像光学系统
CN103809277A (zh) * 2012-11-06 2014-05-21 清华大学 离轴三反镜
CN105116515A (zh) * 2015-07-30 2015-12-02 北京理工大学 离轴三反射镜变焦距光学系统的装调方法
CN205899119U (zh) * 2016-06-27 2017-01-1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一种离轴三反消象散无焦光学系统
CN109239897A (zh) * 2018-11-07 2019-01-1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一种离轴三反无焦光学系统
CN110850592A (zh) * 2019-11-12 2020-02-28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一种具有扫描功能的激光电视红外三波段光学系统
CN110989152A (zh) * 2019-12-18 2020-04-10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共光路柔性离轴四反变焦距光学系统
CN111999874A (zh) * 2020-09-09 2020-11-27 欧必翼太赫兹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近距离离轴三反准光系统
CN112305739A (zh) * 2020-11-23 2021-02-02 湖北久之洋红外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共光路宽窄视场组合的红外双波段成像光学系统
CN112710390A (zh) * 2020-12-07 2021-04-27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分辨率可调的离轴四反旋转变焦成像光谱仪
CN113075787A (zh) * 2021-03-31 2021-07-06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紧凑型光学系统
CN114660792A (zh) * 2022-02-14 2022-06-24 成都浩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反射式无焦光学系统
CN114815199A (zh) * 2022-04-11 2022-07-29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大视场离轴五反非轴向变焦成像光学系统
CN115793270A (zh) * 2022-11-29 2023-03-14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一种长工作距、大视场的低温真空冷舱准直光学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9277A (zh) * 2012-11-06 2014-05-21 清华大学 离轴三反镜
CN103345050A (zh) * 2013-07-10 2013-10-09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空间折反射式多通道成像光学系统
CN105116515A (zh) * 2015-07-30 2015-12-02 北京理工大学 离轴三反射镜变焦距光学系统的装调方法
CN205899119U (zh) * 2016-06-27 2017-01-1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一种离轴三反消象散无焦光学系统
CN109239897A (zh) * 2018-11-07 2019-01-1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一种离轴三反无焦光学系统
CN110850592A (zh) * 2019-11-12 2020-02-28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一种具有扫描功能的激光电视红外三波段光学系统
CN110989152A (zh) * 2019-12-18 2020-04-10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共光路柔性离轴四反变焦距光学系统
CN111999874A (zh) * 2020-09-09 2020-11-27 欧必翼太赫兹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近距离离轴三反准光系统
CN112305739A (zh) * 2020-11-23 2021-02-02 湖北久之洋红外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共光路宽窄视场组合的红外双波段成像光学系统
CN112710390A (zh) * 2020-12-07 2021-04-27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分辨率可调的离轴四反旋转变焦成像光谱仪
CN113075787A (zh) * 2021-03-31 2021-07-06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紧凑型光学系统
CN114660792A (zh) * 2022-02-14 2022-06-24 成都浩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反射式无焦光学系统
CN114815199A (zh) * 2022-04-11 2022-07-29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大视场离轴五反非轴向变焦成像光学系统
CN115793270A (zh) * 2022-11-29 2023-03-14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一种长工作距、大视场的低温真空冷舱准直光学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三镜反射式光学系统综述》;孟庆宇;《红外与激光工程》;第51卷(第0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70078A (zh) 2023-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814356B1 (en) Imaging sensor having multiple fields of view and utilizing all-reflective optics
US4993818A (en) Continuous zoom all-reflective optical system
US4863253A (en) High magnification reflecting microscope objective having a dual magnification mode and zoom magnification capability
US5572287A (en)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 for a projection microlithographic exposure apparatus
CN102460267B (zh) 具有多视场的极宽带紧凑光学系统
US5227923A (en) Dual-field of view reflective reimaging telescope
JPS5910922A (ja) 光学的調節要素
US6084727A (en) All-reflective field-switching optical imaging system
CA2626024A1 (en) Multiple field of view optical system
US5574601A (en) Optical beam expander
US20050207022A1 (en) Small and fast zoom system
EP0096193A2 (en) Integrated optical beam expander
US8810908B2 (en) Binoculars with micromirror array lenses
US20160306179A1 (en) Reflective beam shaper
CN117170078B (zh) 反射式变倍无焦光学系统
CN114114623A (zh) 高分辨率双通道中波红外光学系统
US7099077B2 (en) Optical system having three fields of view using two all-reflective optical modules
CN114815201B (zh) 一种离轴反射式区域变分辨率成像光学系统
US4934805A (en) Fixed step catoptric zoom system
CN106443945B (zh) 一种变倍筒镜及光学成像系统
US4518227A (en) Method of widening the angular field of a photographic objective lens
US11921284B2 (en) Optical zoom system using an adjustable reflective fresnel lens implemented with a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MEMs) micro-mirror array (MMA)
CN210864179U (zh) 非共轴全反射式无移动元件主动变焦中继光学系统
Berkson et al. The Large Fiber Array Spectroscopic Telescope: optical design of the unit telescope
Ding-cliang et al. Some new ideas of the optical system of large telescop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