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64764B - 一种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64764B
CN117164764B CN202311150501.3A CN202311150501A CN117164764B CN 117164764 B CN117164764 B CN 117164764B CN 202311150501 A CN202311150501 A CN 202311150501A CN 117164764 B CN117164764 B CN 1171647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natural polymer
water
chemical bond
catio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5050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64764A (zh
Inventor
杨琥
潘宇
王禹洋
胡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115050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647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7164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647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647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647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泥脱水效果好的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通过化学改性的方法,将木质素和淀粉、纤维素或壳聚糖多糖型天然高分子通过化学键有效链接形成复合材料,相对于材料的简单混合,通过化学键有效地链接结合,大大提高其分子量以及絮凝与污泥脱水性能,并且pH应用范围广。

Description

一种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污泥是给排水处理过程中的副产物,污泥主要包括混入水体中的泥沙、纤维、动植物残体等固体颗粒及其凝结的絮状物、各种胶体、有机质及吸附的金属元素、病菌、虫卵等组成的复杂物质,未经处理的污泥固含量一般低于8%。目前污泥处置是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费用约占污水处理厂总运营成本的一半。随着各国环境法律法规趋于严格及民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污泥处置已经成为全球水处理行业中的热点课题之一。为了提高处置效率降低污泥在实际处理中的成本,至关重要的步骤是进行泥水分离。然而由于污泥是一个由稳定悬浮的无机/有机胶体颗粒组成的复杂体系,这些胶体颗粒因其重力沉降性差而悬浮在水中;另外,污泥内含有大量亲水性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polymeric substances,EPS),使得水分子紧密结合在颗粒表面或吸附于有机物及其聚集体内;且污泥可压缩性强,因此直接使用机械脱水的方法难以进行有效的泥水分离,必须对污泥实施调理,进行预处理。
目前主要的污泥调理方法可以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是指通过物理的方法改变污泥的理化性质,包括添加骨料、热调理、冻融法、微波调理、超声调理以及它们的组合。化学法指通过改变污泥的性质来提高脱水效果,包括酸碱调理、添加表面活性剂、氧化调理、混凝/絮凝调理、生化药剂调理和电化学方法。综合考虑以上调理方法的经济性和有效性,混凝/絮凝调理具有成本低、操作性强等特点,是最常用的污泥调理方法之一。目前常用的混凝剂/絮凝剂主要包括以铝盐和铁盐为主的无机混凝剂和以聚丙烯酰胺为代表的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两大类,它们性价比高、处理效果好,因此被广泛应用。然而,使用这两类絮凝剂时,都不可避免的存在二次污染的可能:(1)无机絮凝剂中微量的金属离子残留在水体中,必定会对人畜健康造成损害。在2007年国家新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对铝离子和铁离子的残留量均已有了明确的规定。(2)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尽管本身没有毒性,但其内部没有参加反应的单体,如丙烯酰胺(AM)等却具有很大的毒性。因此,现在普遍认为,水处理工艺中应慎重使用无机和合成高分子絮凝剂来净化水体,因此急需开发高效经济的绿色絮凝剂。
近年来,由于天然高分子具有来源广、无毒性、可再生以及环境友好等特点,而备受关注。此外,天然高分子因其分子链上分布着大量的游离的活性基团,而具有良好的絮凝作用。事实上,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使用天然高分子作净水剂。而在近代,由于无机絮凝剂和合成高分子絮凝剂的快速发展,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进入停滞期。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天然高分子材料由于其环保特点,而重新成为当前水处理剂研发的热点之一,更被誉为“21世纪绿色絮凝剂”。另外,在用作污泥调理剂时,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由于其刚性链结构特征,其可作为骨料改善泥饼的可压缩性;并且对于多糖类天然高分子絮凝剂而言,其糖环结构与EPS中多糖类化合物(polysaccharide,PS)具有较大相似性,有利于其与EPS紧密结合、有效破坏其溶剂化层释放结合水,进而提高最终污泥脱水性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在废水处理中都开始使用天然高分子絮凝剂。我国天然高分子资源极为丰富,但相对而言,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在污泥调理中应用的相关报道就更为有限。现今,我国政府对环境治理高度重视,并公布实施了新的污染防治法、饮用水卫生标准和行业排放标准,这无疑为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然而天然高分子种类繁多,各有特色,包括:多糖型、氨基酸型、芳香族型等等;因此单一天然高分子组成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功能基团相对单一,分子量也较低;并且由于木质素、淀粉、纤维素及壳聚糖本身的溶解性较差、分子量相对较低、絮凝效果对pH敏感等缺点,其实际应用也受到了一定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污泥脱水效果好的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化学改性的方法,将木质素和淀粉、纤维素或壳聚糖多糖型天然高分子通过化学键有效链接形成复合材料,相对于材料的简单混合,通过化学键有效地链接结合,大大提高其分子量以及絮凝与污泥脱水性能,并且pH应用范围广为pH 3-11下效果都可以。相比于阳离子醚化淀粉和阳离子化木质素和它们的混合投加处理,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对EPS的抑制效果最好。在其作用下,S-EPS会聚集并沉淀,而一部分LB-EPS会转化为TB-EPS。随着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投加量的增加,EPS中的TOC含量会持续下降。
为了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多糖类天然高分子为淀粉、纤维素或壳聚糖分散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30%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中,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的溶剂为水和异丙醇混合溶剂,其中水与异丙醇的质量比为1:0.2-1:5,碱化0.5-2小时;加入CTA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0-60%的异丙醇溶液,加入量使CTA与多糖型天然高分子为淀粉、纤维素或壳聚糖质量比为0.1:1–3:1,在30-70℃下反应0.5-6小时,反应完成后以乙醇作为沉淀剂,沉淀分离,得到阳离子醚化天然高分子;
(2)将步骤(1)所得的阳离子醚化天然高分子和木质素混合溶解在水中,配置成高分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5%-4%的溶液,加入引发剂,再加入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混合溶液,在50-70℃下反应1-6小时,然后用沉淀剂沉淀分离产物并烘干,制备得到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
所述引发剂是过硫酸钾、过硫酸铵或硝酸铈铵中的任意一种,引发剂用量是溶液总质量的1%-3%;
所述步骤(1)中,水与异丙醇的质量比为1:4;
所述步骤(2)中,阳离子醚化天然高分子和木质素的质量比为1:1,DMC和AM的质量比为5:1-20:1,加入的AM和DMC的总质量与阳离子醚化天然高分子和木质素总质量的质量比为1:1-10:1;
所述的沉淀剂为乙醇或丙酮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的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是将醚化改性得到的阳离子醚化天然高分子在中性条件下和木质素混合溶解,再同时进行接枝强阳离子单体共聚反应得到一种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结构式如式(III)所示:
其中:R为O或NH;m值为400—10000、n值为2000—50000。
优选的,所述的阳离子醚化天然高分子包括:阳离子醚化淀粉、阳离子醚化纤维素或阳离子醚化壳聚糖。
优选的,所述的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中,阳离子醚化天然高分子醚化度为15%-50%;AM和DMC为接枝单体,聚丙烯酰胺和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结构的质量为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质量的5%-90%。
优选的,所述的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是由木质素与阳离子醚化天然高分子和阳离子单体接枝共聚得到的;木质素、淀粉、纤维素及壳聚糖采用市售产品,所述的淀粉、纤维素及壳聚糖分子量不小于5万,木质素为脱碱木质素。
优选的,包括以下步骤:
(1)将淀粉(重均分子量为15万)分散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氢氧化钠溶液中(溶剂为水和异丙醇混合溶剂,其中水与异丙醇的质量比为1:1),碱化1小时;之后,加入CTA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0%的异丙醇溶液(其中CTA和淀粉质量比为0.5:1),在50℃下反应4小时,反应完成后以乙醇作为沉淀剂,沉淀分离,得到阳离子醚化淀粉;
(2)将阳离子醚化淀粉和木质素混合,共同溶解在水中,配置成高分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的溶液,待溶液均匀后,加入过硫酸钾作为引发剂(加入量为溶液总质量的2%),再加入DMC和AM的混合溶液(DMC和AM质量比为10:1,DMC和AM的总质量与阳离子醚化天然高分子和木质素总质量的质量比为5:1),在60℃下反应4小时,然后以丙酮作为沉淀剂,沉淀分离产物并烘干,制备得到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
为了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提出的另一技术方案为:任一所述方法制备的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
为了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提出的另一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应用,用于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活性污泥的污泥调理剂。
本发明的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它可以按式(IV)的反应式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污泥调理剂污泥脱水效果好,不仅提高了污泥脱水性能,还改善了溶解性能;原料木质素和多糖型天然高分子淀粉、纤维素及壳聚糖来源广泛,天然无毒可降解,具有良好的污泥脱水、絮凝、金属离子吸附、抑菌、除臭、脱色及有效降低COD值等诸多功能。
(1)本发明的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合成时间短,所用主要原料为来源丰富的天然高分子产品,成本低廉,适合大工业化生产,是一种经济地获得高品质的水处理剂的制备方法。
木质素和多糖类天然高分子(淀粉、纤维素及壳聚糖)均为天然生物可降解材料,具有无毒性,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其适用范围更广,具有良好的污泥脱水性能。
(2)本发明的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兼顾了木质素和多糖类天然高分子(淀粉、纤维素及壳聚糖)的结构与性能特点,做到了优势互补。
通过化学改性的方法,将木质素和淀粉、纤维素或壳聚糖多糖型天然高分子通过化学键有效链接形成复合材料,相对于材料的简单混合,通过化学键有效地链接结合,大大提高其分子量以及絮凝与污泥脱水性能。
采用化学键链接的方式在木质素和淀粉、纤维素或壳聚糖多糖型天然高分子主链和接枝链上均引入强阳离子基团,相较于其它改性天然高分子材料(如非接枝型、阳离子型、阴离子型等),具有以下显著的优点:
木质素和淀粉、纤维素及壳聚糖的杂合改善了木质素的低分子量,兼顾了木质素和淀粉、纤维素及壳聚糖等多糖型天然高分子的双重结构与性能特点,增加了絮凝剂的热值,做到了优势互补;水溶性大幅提高;对水体及污泥泥水中胶体颗粒的电中和性能得到进一步增强;络合能力增强,能进一步脱除水体中的过渡金属离子、阴/阳离子电解质、表面活性剂、腐植酸类物质等;通过化学键链接而形成的接枝高分子链,既提高了高分子分子量,又增强了絮凝剂粘接架桥絮凝能力。
因此,在木质素和淀粉、纤维素或壳聚糖多糖型天然高分子主链和接枝链上引入强阳离子基团的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极具应用前景。
(3)本发明的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由于主链和接枝链均含有季铵盐强阳离子基团,不仅提高了材料的电中和污泥脱水性能,增强了其黏结架桥絮凝作用,还改善了天然高分子的溶解性能。
(4)在阳离子化天然高分子上通过化学键链接引入接枝链,提高了材料的黏结架桥絮凝性能。产品具有高效的特点,投放量低,一般为0.1-5mg/g。
(5)相比于传统的高分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本发明的产品中主要投加的单体为强阳离子季铵盐阳离子单体,毒性大幅降低,经合成析出后产物中没有AM单体残留,并且具有毒性的单体质量占絮凝剂的质量比例很低,絮凝剂的实际投加量也较低,因此大大减小了有毒单体的污染风险。
(6)实施例1中污泥调理剂相比其他实施例为最佳,在0.05MPa的低压条件下,当污泥调理剂用量在4.0mg/g时,脱水效果达到最佳,含水率为77.3%,污泥比阻从2.56(m/kg×1012)减小到0.72(m/kg×1012),毛细吸水时间从28.1s降至12s,与含水率变化规律一致,污泥的脱水效果有了大幅度改善。
(7)如图2所示,相对于阳离子醚化淀粉和阳离子化木质素,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在更小的投加量下(4mg/g),就可以取得更好的脱水效果。而和常用的无机絮凝剂氯化铁相比,脱水效率大幅提升,更加绿色高效。此外,在相同投加量下,通过化学键链接后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比阳离子醚化淀粉和阳离子化木质素混合投加后的脱水效果更好,体现了多糖高分子和木质素通过化学键链接杂合后的性能优势。
如图3所示,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在5mg/g的投加量下,污泥比阻从原污泥的2.56降到了0.72,相比与其他絮凝剂,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如图4所示,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在4mg/g的投加量下,毛细吸水时间从原污泥的28.1s降到了11.9s,在电中和和粘结架桥的双重作用下,污泥絮体中形成了更加稳定疏通的输水管道,相比与其他絮凝剂,效率大幅提高。
如图5所示,在不同絮凝剂的处理后,污泥EPS的TOC含量几乎都有所下降。相比于阳离子醚化淀粉和阳离子化木质素和它们的混合投加处理,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对EPS的抑制效果最好。在其作用下,S-EPS会聚集并沉淀,而一部分LB-EPS会转化为TB-EPS。随着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投加量的增加,EPS中的TOC含量会持续下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1)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2)淀粉,(3)阳离子醚化淀粉,(4)木质素及(5)阳离子化木质素的红外光谱图。其中,阳离子化木质素为木质素和AM及DMC单体通过接枝共聚反应所得。
图2为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对南京市某市政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活性污泥的脱水效果和常用无机絮凝剂氯化铁、阳离子醚化淀粉、阳离子化木质素以及阳离子醚化淀粉和阳离子化木质素混合投加后的泥饼含水率数据对比示意图。
图3为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对南京市某市政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活性污泥混凝实验后和常用无机絮凝剂氯化铁、阳离子醚化淀粉、阳离子化木质素以及阳离子醚化淀粉和阳离子化木质素混合投加后的污泥比阻数据对比示意图。
图4为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对南京市某市政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活性污泥混凝实验后和常用无机絮凝剂氯化铁、阳离子醚化淀粉、阳离子化木质素以及阳离子醚化淀粉和阳离子化木质素混合投加后的毛细吸水时间对比示意图。
图5为不同絮凝剂对南京市某市政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活性污泥混凝实验后的污泥三类EPS的TOC含量数据对比示意图。其中a为阳离子化木质素,b为阳离子醚化淀粉、c为阳离子醚化淀粉和阳离子化木质素混合投加,d为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
图6为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对南京市某市政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活性污泥在pH分别为3、5、7、9、11的条件下进行混凝实验后的泥饼含水率数据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是本发明的阐释和举例,并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原料木质素为市场购买脱碱木质素;淀粉、纤维素或壳聚糖为市售产品,重均分子量为5-100万;
实施例1
所述的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它可以按式(IV)的反应式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1)将淀粉(重均分子量为15万)分散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氢氧化钠溶液中(溶剂为水和异丙醇混合溶剂,其中水与异丙醇的质量比为1:1),碱化1小时;之后,加入CTA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0%的异丙醇溶液(其中CTA和淀粉质量比为0.5:1),在50℃下反应4小时,反应完成后以乙醇作为沉淀剂,沉淀分离,得到阳离子醚化淀粉。
(2)将阳离子醚化淀粉和木质素混合,共同溶解在水中,配置成高分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的溶液,待溶液均匀后,加入过硫酸钾作为引发剂(加入量为溶液总质量的2%),再加入DMC和AM的混合溶液(DMC和AM质量比为10:1,DMC和AM的总质量与阳离子醚化淀粉和木质素总质量的质量比为5:1),在60℃下反应4小时,然后以丙酮作为沉淀剂,沉淀分离产物并烘干,制备得到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
经用核磁方法分析,其中,阳离子醚化淀粉的醚化度为15.6%,主,聚丙烯酰胺和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结构的含量为80%(质量)。淀粉、木质素、阳离子醚化淀粉及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材料的红外光谱图见图1。从图1看到,在淀粉的红外光谱图中,波数约3400cm-1为O-H特征吸收峰;在阳离子醚化淀粉的红外光谱图中,1499nm-1为CTA中季铵基团上C-H的振动吸收峰,从而证明阳离子醚化淀粉已制备成功;在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的红外光谱图中,在1670cm-1处出现了归属于AM单体羰基的振动吸收峰,1499cm-1季铵盐阳离子基团特征吸收峰迁移到1480cm-1,且峰强得到进一步增加,说明聚AM和聚DMC结构已接枝到醚化淀粉和木质素的分子链上。溶解度实验表明,其最大溶解度为:25℃下,100g水中溶解30g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
将该污泥调理剂,以南京市某市政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活性污泥为模拟水样,pH为7时进行污泥脱水实验。图2是该污泥调理剂的污泥脱水效果示意图,图3和图4分别是污泥比阻和毛细吸水时间数据图,反映了絮凝脱水效果。从图中可以看到,在0.05MPa的低压条件下,当污泥调理剂用量在4.0mg/g时,脱水效果达到最佳,含水率为77.3%,污泥比阻从2.56(m/kg×1012)减小到0.72(m/kg×1012),毛细吸水时间从28.1s降至12s,与含水率变化规律一致,污泥的脱水效果有了大幅度改善。
如图2所示,相对于阳离子醚化淀粉和阳离子化木质素,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在更小的投加量下(4mg/g),就可以取得更好的脱水效果。而和常用的无机絮凝剂氯化铁相比,脱水效率大幅提升,更加绿色高效。此外,在相同投加量下,通过化学键链接后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比阳离子醚化淀粉和阳离子化木质素混合投加后的脱水效果更好,体现了多糖高分子和木质素通过化学键链接杂合后的性能优势。
如图3所示,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在5mg/g的投加量下,污泥比阻从原污泥的2.56降到了0.72,相比与其他絮凝剂,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如图4所示,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在4mg/g的投加量下,毛细吸水时间从原污泥的28.1s降到了11.9s,在电中和和粘结架桥的双重作用下,污泥絮体中形成了更加稳定疏通的输水管道,相比与其他絮凝剂,效率大幅提高。
图5为不同絮凝剂对南京市某市政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活性污泥混凝实验后的污泥三类EPS的TOC含量数据对比示意图。其中a为阳离子化木质素,b为阳离子醚化淀粉、c为阳离子醚化淀粉和阳离子化木质素混合投加,d为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
如图5所示,在不同絮凝剂的处理后,污泥EPS的TOC含量几乎都有所下降。相比于阳离子醚化淀粉和阳离子化木质素和它们的混合投加处理,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对EPS的抑制效果最好。在其作用下,S-EPS会聚集并沉淀,而一部分LB-EPS会转化为TB-EPS。随着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投加量的增加,EPS中的TOC含量会持续下降。
如图6所示,为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具有较好的pH的适应性(所用污泥为相同地点的另一批次污泥),在pH分别为3、5、7、9、11的条件下都能取得一定的污泥脱水效果,其中,在pH=3时,脱水效果最好,含水率为78.2%,在pH=11时脱水效果最差,含水率为83.1%但并不影响投加效率。
实施例2
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1)中,将淀粉(重均分子量为75万)分散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氢氧化钠溶液中(溶剂为水和异丙醇混合溶剂,其中水与异丙醇的质量比为1:4),碱化2小时;之后,加入CTA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5%的异丙醇溶液(其中CTA和淀粉质量比为3:1),在55℃下反应2小时,反应完成后以乙醇作为沉淀剂,沉淀分离,得到阳离子醚化淀粉。
在步骤(2)中,将阳离子醚化淀粉和木质素溶解在水中,配置成高分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的溶液,待溶液均匀后,加入过硫酸钾作为引发剂(加入量为溶液总质量的2%),再加入DMC和AM的混合溶液(DMC和AM质量比为20:1,DMC和AM的总质量与阳离子醚化淀粉和木质素总质量的质量比为1:1),在60℃下反应1小时,然后以丙酮作为沉淀剂,沉淀分离产物并烘干,制备得到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
经用核磁方法分析,其中,阳离子醚化淀粉的醚化度为28%,聚丙烯酰胺和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结构的含量为70%(质量)。溶解度实验表明,其最大溶解度为:25℃下,100g水中溶解42g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将该污泥调理剂,以南京市某市政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活性污泥为模拟水样,pH为7时进行污泥脱水实验。当污泥调理剂用量在3.5mg/g时,脱水效果达到最佳,含水率为78.2%。
实施例3
所述的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1)中,将淀粉(重均分子量为50万)分散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氢氧化钠溶液中(溶剂为水和异丙醇混合溶剂,其中水与异丙醇的质量比为1:3),碱化1.5小时;之后,加入CTA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0%的异丙醇溶液(其中CTA和淀粉质量比为1:1),在60℃下反应5小时,反应完成后以乙醇作为沉淀剂,沉淀分离,得到阳离子醚化淀粉。
在步骤(2)中,将阳离子醚化淀粉和木质素混合溶解在水中,配置成高分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的溶液,待溶液均匀后,加入过硫酸钾作为引发剂(加入量为溶液总质量的3%),再加入DMC和AM的混合溶液(DMC和AM质量比为5:1,DMC和AM的总质量与阳离子醚化淀粉和木质素总质量的质量比为4:1),在50℃下反应5小时,然后以乙醇作为沉淀剂,沉淀分离产物并烘干,制备得到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
经用核磁方法分析,其中,阳离子醚化淀粉的醚化度为36%,聚丙烯酰胺和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结构的含量为51%(质量)。溶解度实验表明,其最大溶解度为:25℃下,100g水中溶解36g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将该污泥调理剂,以南京市某市政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活性污泥为模拟水样,pH为7时进行污泥脱水实验。当污泥调理剂用量在4.0mg/g时,脱水效果达到最佳,含水率为79.2%。
实施例4
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1)中,将淀粉(重均分子量为5万)分散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氢氧化钠溶液中(溶剂为水和异丙醇混合溶剂,其中水与异丙醇的质量比为1:0.2),碱化2小时;之后,加入CTA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0%的异丙醇溶液(其中CTA和纤维素质量比为1.3:1),在30℃下反应1小时,反应完成后以乙醇作为沉淀剂,沉淀分离,得到阳离子醚化淀粉。
在步骤(2)中,将阳离子醚化淀粉和木质素溶解在水中,配置成高分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的溶液,待溶液均匀后,加入过硫酸钾作为引发剂(加入量为溶液总质量的1%),再加入DMC和AM的混合溶液(DMC和AM质量比为8:1,DMC和AM的总质量与阳离子醚化淀粉和木质素总质量的质量比3:1),在55℃下反应3小时,然后以乙醇作为沉淀剂,沉淀分离产物并烘干,制备得到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
经用核磁方法分析,其中,阳离子醚化纤维素的醚化度为45.3%,聚丙烯酰胺和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结构的含量为24%(质量)。溶解度实验表明,其最大溶解度为:25℃下,100g水中溶解40g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将该污泥调理剂,以南京市某市政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活性污泥为模拟水样,pH为7时进行污泥脱水实验。当污泥调理剂用量在3.5mg/g时,脱水效果达到最佳,含水率为79.6%。
实施例5
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1)中,将纤维素(重均分子量为100万)分散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氢氧化钠溶液中(溶剂为水和异丙醇混合溶剂,其中水与异丙醇的质量比为1:1),碱化1小时;之后,加入CTA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0%的异丙醇溶液(其中CTA和淀粉质量比为0.5:1),在50℃下反应4小时,反应完成后以乙醇作为沉淀剂,沉淀分离,得到阳离子醚化纤维素。
在步骤(2)中,将阳离子醚化纤维素和木质素溶解在水中,配置成高分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的溶液,待溶液均匀后,加入过硫酸钾作为引发剂(加入量为溶液总质量的2%),再加入DMC和AM的混合溶液(DMC和AM质量比为10:1,DMC和AM的总质量与阳离子醚化纤维素和木质素总质量的质量比为5:1),在60℃下反应4小时,然后以丙酮作为沉淀剂,沉淀分离产物并烘干,制备得到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
经用核磁方法分析,其中,阳离子醚化纤维素的醚化度为45.8%,聚丙烯酰胺和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结构的含量为34%(质量)。溶解度实验表明,其最大溶解度为:25℃下,100g水中溶解24g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将该污泥调理剂,以南京市某市政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活性污泥为模拟水样,pH为7时进行污泥脱水实验。当污泥调理剂用量在3.5mg/g时,脱水效果达到最佳,含水率为80.3%。
实施例6
所述的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1)中,将壳聚糖(重均分子量为100万)分散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氢氧化钠溶液中(溶剂为水和异丙醇混合溶剂,其中水与异丙醇的质量比为1:1),碱化1小时;之后,加入CTA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0%的异丙醇溶液(其中CTA和淀粉质量比为0.5:1),在50℃下反应4小时,反应完成后以乙醇作为沉淀剂,沉淀分离,得到阳离子醚化壳聚糖。
在步骤(2)中,将阳离子醚化壳聚糖和木质素溶解在水中,配置成高分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的溶液,待溶液均匀后,加入过硫酸钾作为引发剂(加入量为溶液总质量的2%),再加入DMC和AM的混合溶液(DMC和AM质量比为10:1,DMC和AM的总质量与阳离子醚化壳聚糖和木质素总质量的质量比为5:1),在60℃下反应4小时,然后以丙酮作为沉淀剂,沉淀分离产物并烘干,制备得到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
经用核磁方法分析,其中,阳离子醚化壳聚糖的醚化度为29.8%,聚丙烯酰胺和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结构的含量为5%(质量)。溶解度实验表明,其最大溶解度为:25℃下,100g水中溶解27g新型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将该污泥调理剂,以南京市某市政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活性污泥为模拟水样,pH为7时进行污泥脱水实验。当污泥调理剂用量在4.0mg/g时,脱水效果达到最佳,含水率为81.2%。
本发明的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具体技术方案,凡采用等同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为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

1.一种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用于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活性污泥的污泥调理剂,具体步骤如下:
(1)将重均分子量为15万的淀粉 分散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氢氧化钠溶液中,溶剂为水和异丙醇混合溶剂,其中水与异丙醇的质量比为1:1,碱化1小时;之后,加入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TA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0%的异丙醇溶液,其中CTA和淀粉质量比为0.5:1,在50℃下反应4小时,反应完成后以乙醇作为沉淀剂,沉淀分离,得到阳离子醚化淀粉;
(2)将阳离子醚化淀粉和木质素质量比为1:1混合,共同溶解在水中,配置成高分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的溶液,待溶液均匀后,加入过硫酸钾作为引发剂,加入量为溶液总质量的2%,再加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丙烯酰胺AM的混合溶液,DMC和AM质量比为10:1,DMC和AM 的总质量与阳离子醚化天然高分子和木质素总质量的质量比为5:1,在60℃下反应4小时,然后以丙酮作为沉淀剂,沉淀分离产物并烘干,制备得到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
(3)将该污泥调理剂,以南京市某市政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活性污泥为模拟水样,pH为7时进行污泥脱水实验,在0.05MPa的低压条件下,当污泥调理剂用量在4.0mg/g时,脱水效果达到最佳,含水率为77.3%,污泥比阻从2.56m/kg×1012减小到0.72m/kg×1012,毛细吸水时间从28.1s降至12s,与含水率变化规律一致,污泥的脱水效果有了大幅度改善,在pH分别为3、5、7、9、11的条件下都能取得一定的污泥脱水效果,其中,在pH=3时,脱水效果最好,含水率为78.2%,在pH=11时脱水效果最差,含水率为83.1%但并不影响投加效率。
CN202311150501.3A 2023-09-07 2023-09-07 一种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ctive CN1171647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50501.3A CN117164764B (zh) 2023-09-07 2023-09-07 一种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50501.3A CN117164764B (zh) 2023-09-07 2023-09-07 一种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64764A CN117164764A (zh) 2023-12-05
CN117164764B true CN117164764B (zh) 2024-03-19

Family

ID=88935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50501.3A Active CN117164764B (zh) 2023-09-07 2023-09-07 一种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6476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0216A (en) * 1997-04-11 1999-11-23 Guangzhou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s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grafted polyacrylamide flocculant of cationic/ampholytic ions
EP1236748A1 (en) * 2001-02-22 2002-09-04 Ecole Polytechnique Federale De Lausanne Polymer flocculent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CN103387279A (zh) * 2013-08-13 2013-11-13 南京大学 一种化学键链接的强阳离子型接枝两性壳聚糖絮凝剂及其制法
CN110282856A (zh) * 2019-07-30 2019-09-27 南京大学 一种全强阳离子型接枝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0216A (en) * 1997-04-11 1999-11-23 Guangzhou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s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grafted polyacrylamide flocculant of cationic/ampholytic ions
EP1236748A1 (en) * 2001-02-22 2002-09-04 Ecole Polytechnique Federale De Lausanne Polymer flocculent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CN103387279A (zh) * 2013-08-13 2013-11-13 南京大学 一种化学键链接的强阳离子型接枝两性壳聚糖絮凝剂及其制法
CN110282856A (zh) * 2019-07-30 2019-09-27 南京大学 一种全强阳离子型接枝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64764A (zh) 2023-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ei et al. Sludge dewaterability of a starch-based flocculant and its combined usage with ferric chloride
Jiang et al. Biopolymer-based flocculants: A review of recent technologies
Lichtfouse et al. Chitosan for direct bioflocculation of wastewater
Yang et al. A review on chitosan-based flocculant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water treatment
Cai et al. Effect of hydrolysis degree of hydrolyzed polyacrylamide grafted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on dye removal efficiency
Zemmouri et al. Chitosan application for treatment of Beni-Amrane's water dam
CN110282856A (zh) 一种全强阳离子型接枝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654348A (zh) 用于印染废水处理的复合絮凝剂
CN104724809B (zh) 一种基于天然高分子的三元共聚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Zemmouri et al. Chitosan use in chemical conditioning for dewatering municipal-activated sludge
CN105036269A (zh) 一种多效水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水处理方法
Yang et al. Amphoteric starch-based flocculants can flocculate different contaminants with even opposite surface charges from water through molecular structure control
Sudha et al. Marine carbohydrates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CN108059224B (zh) 用于处理工业废水的复配型絮凝剂
Chen et al. Synthesis and dewatering properties of cellulose derivative-grafting DMC amphoteric biodegradable flocculants
CN114368816A (zh) 一种天然高分子除藻药剂及其应用
Srinivasan Natural polysaccharides as treatment agents for wastewater
CN101838039A (zh) 以香草醛改性壳聚糖作絮凝剂的海水净化方法
CN117164764B (zh) 一种化学键链接的杂合天然高分子污泥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759413B (zh)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剂及处理方法
CN104016567B (zh) 一种污泥磁性脱水剂及其脱水方法
Lichtfouse et al. Chitosan for direct bioflocculation processes
CN114835223A (zh) 一种无机絮凝剂复合阳离子淀粉基絮凝剂的制备和应用
CN101967035A (zh) 一种城市污泥脱水调理剂
CN110040831A (zh) 一种海藻酸钠-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有机絮凝剂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