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64676A -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orf9蛋白的表位多肽、抗体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orf9蛋白的表位多肽、抗体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64676A
CN117164676A CN202210589420.2A CN202210589420A CN117164676A CN 117164676 A CN117164676 A CN 117164676A CN 202210589420 A CN202210589420 A CN 202210589420A CN 117164676 A CN117164676 A CN 1171646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zv
sequence
amino acid
antibody
seq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8942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通
王玮
潘德全
蔡雨泽
付文锟
叶祥忠
夏宁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University
Beijing WanTai Biological Pharmacy Enterpri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University
Beijing WanTai Biological Pharmacy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University, Beijing WanTai Biological Pharmacy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58942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646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64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646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免疫生物学领域,涉及一种表位多肽、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通用中和表位多肽及其用途,还涉及一种可与上述表位多肽结合的抗体及其用途。本发明还涉及所述表位多肽或所述抗体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和/或诊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或鉴定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滴度和/或鉴定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中和抗体效价的药物或方法中的用途。本发明的表位多肽和抗体可用于治疗和/或预防和/或诊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或鉴定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滴度和/或鉴定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中和抗体效价的药物或方法中。

Description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ORF9蛋白的表位多肽、抗体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免疫学领域和分子病毒学领域,特别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 预防和治疗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可用于预防或治疗水痘-带状疱疹病 毒感染的多肽,包含此类多肽以及载体蛋白的重组蛋白,以及此类多肽和重 组蛋白的用途。本发明还涉及针对此类多肽的抗体,及其用于检测、预防和/ 或治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和/或由所述感染引起的疾病的用途。
背景技术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属于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α-疱疹病毒亚科(alpha-herpesviridae),水痘病毒属(Varicellovirus)。VZV病毒的基因组为大小约125kb的双链DNA,其含有 70个开放阅读框;基因组外为衣壳,衣壳与病毒包膜之间为皮层结构,其 间含有许多皮层蛋白;病毒最外围为病毒包膜,其上至少含有9种膜蛋白 (Zhang,Z.等人,2010.PLoS Pathog 6:e1000971)。
VZV病毒感染可表现出两种不同的临床症状。初次感染主要发生于儿 童,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水痘。在初次感染期间,病毒在皮肤上进行复制 并扩散侵染皮肤的神经末梢,其后病毒将延神经轴逆行至背根神经节并建 立潜伏。在年老、免疫力衰退或因疾病、药物导致免疫抑制等情况下,潜 伏的病毒将被重新激活,病毒延神经轴顺行至该神经支配的皮肤,进行大 量复制形成病灶,而表现为带状疱疹(Zerboni,L.等人,2014.Nat RevMicrobiol 12(3):197-210)。带状疱疹常伴随疱疹后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 疼痛剧烈,可持续数年之久,极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带状疱疹及疱疹后 神经痛的发生概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大,这给老龄化社会造成了较大的社会 负担。
当前对于VZV病毒感染最主要的预防措施为注射疫苗。当前市面上有 水痘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来分别针对VZV病毒感染引起的两种临床症状 (Brisson,M.等人,2003.JMed Virol 70 Suppl 1:S31-37;Oxman,M.N.等人, 2005.N Engl J Med 352(22):2271-2284)。对于已经发病的个体,当前并没 有有效的、特异的治疗手段,而只是通过抗病毒药物来进行治疗。对于部 分因病或因药物导致的免疫抑制者,迅速、特异、有效地控制病情十分重 要。
VZV ORF9蛋白是病毒感染过程中表达量最大的病毒蛋白之一,也是 病毒颗粒皮层部位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病毒的复制是必需的,它通过 与其他病毒和宿主蛋白之间保守的相互作用,调控VZV病毒颗粒释出细胞 核、以及在细胞质中的第二次包膜组装与成熟过程(Cilloniz,C.等人,2007. J Virol 81(2):761-774;Riva,L.等人,2013.J Virol87(5):2868-2881;Che, X.等人,2013.J Virol 87(9):5106-5117;Che,X.等人,2008.JVirol 82(12): 5825-5834;Riva,L.等人,2015.J Virol 89(4):2436-2441;Lebrun,M.等人, 2018.J Virol 92(15):e00295-18)。此外,VZV ORF9蛋白在病毒天然感染与 水痘或带状疱疹疫苗接种人群体内均表现出很强的免疫原性,可有效诱导 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与T细胞免疫反应(Sei,J.等人,2015.Front Immunol 6:553;Laing,K.等人,2015.J InfectDis 212(7):1022-1031)。
当前以病毒中和性抗体为基础的抗体治疗已经应用在许多疾病的治疗 上。对于VZV病毒感染的治疗而言,已尝试使用人多抗来进行治疗。然而, 多抗特异性不及单克隆抗体,其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发现有效 的中和表位和针对其的抗体对于VZV病毒的治疗(特别是紧急干预)具有 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大量的研究,鉴定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中的通用 中和表位多肽,所述表位多肽能诱导对至少2种(例如至少2种,至少20种, 至少50种,至少80种,至少100种)分离株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具有特异 性结合活性的抗体,基于此,本申请还提供了包含此类表位多肽和载体蛋 白的重组蛋白、针对所述表位多肽或重组蛋白的抗体,以及它们的用途。
分离的多肽或其变体
在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分离的多肽或其变体,所述多肽由水 痘-带状疱疹病毒(VZV)ORF9蛋白的至少20个连续氨基酸残基组成,且 包含所述蛋白的第91-110位氨基酸残基,并且,所述变体与其所源自的多 肽相异仅在于1个或几个(例如,1个,2个,3个,4个,5个,6个,或 7个)氨基酸残基的置换,且保留了其所源自的多肽的生物学功能(例如,诱导对VZV具有特异性结合活性的抗体)。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多肽由VZV ORF9蛋白的20~50个(例如 20~45个,20~40个,20~35个,20~30个,20~25个)连续氨基酸残基组 成。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VZV ORF9蛋白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 的序列或与其相比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 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 至少99%、或100%的序列同一性的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VZV ORF9蛋白的第91-110位氨基酸残基如 SEQ ID NO:48所示。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多肽包含SEQ ID NO:4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或由其组成。
在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分离的多肽或其变体,所述多肽由水 痘-带状疱疹病毒(VZV)ORF9蛋白的至少15个连续氨基酸残基组成,且 包含所述蛋白的第111-125位氨基酸残基,并且,所述变体与其所源自的多 肽相异仅在于1个或几个(例如,1个,2个,3个,4个,5个,6个,或 7个)氨基酸残基的置换,且保留了其所源自的多肽的生物学功能(例如, 诱导对VZV具有特异性结合活性的抗体)。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多肽由VZV ORF9蛋白的15~50个(例如 15~45个,15~40个,15~35个,15~30个,15~25个)连续氨基酸残基组 成。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多肽由VZV ORF9蛋白的15~35个(例如, 15~33个,15~30个,15~27个,15~24个,15~21个,15~20个,15~18个; 例如15、18、20、21、24、27、30、33个)连续氨基酸残基组成。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VZV ORF9蛋白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 的序列或与其相比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 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 至少99%、或100%的序列同一性的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VZV ORF9蛋白的第111-125位氨基酸残基 如SEQ ID NO:55所示。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多肽包含SEQ ID NOs:50、55-61任一项所示 的氨基酸序列或由其组成。
在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分离的多肽或其变体,所述多肽由水 痘-带状疱疹病毒(VZV)ORF9蛋白的至少20个连续氨基酸残基组成,且 包含所述蛋白的第121-140位氨基酸残基,并且,所述变体与其所源自的多 肽相异仅在于1个或几个(例如,1个,2个,3个,4个,5个,6个,或 7个)氨基酸残基的置换,且保留了其所源自的多肽的生物学功能(例如, 诱导对VZV具有特异性结合活性的抗体)。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多肽由VZV ORF9蛋白的20~50个(例如 20~45个,20~40个,20~35个,20~30个,20~25个)连续氨基酸残基组 成。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VZV ORF9蛋白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 的序列或与其相比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 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 至少99%、或100%的序列同一性的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VZV ORF9蛋白的第121-140位氨基酸残基 如SEQ ID NO:51所示。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多肽包含SEQ ID NO:5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或由其组成。
特别地,可以将本发明的多肽或其变体与载体蛋白融合,以增强多肽 或其变体的免疫原性,使得多肽或其变体能够被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并 诱发机体的免疫应答。
因此,在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重组蛋白,其包含如上任一方 面所述的分离的多肽或其变体,以及载体蛋白,并且所述重组蛋白不是天 然存在的蛋白或其片段。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多肽或其变体任选地通过连接体(例如刚性 或柔性连接体,如包含一个或多个甘氨酸和/或一个或多个丝氨酸的肽接头) 与载体蛋白相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载体蛋白选自HBcAg或其片段、CRM197蛋 白或其片段、WHcAg或其片段、钥孔血蓝蛋白、人血清白蛋白、牛血清白 蛋白、牛甲状腺球蛋白、卵清蛋白。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载体蛋白是HBcAg或其片段,并且用所述多 肽或其变体替换HBcAg的第79-80位氨基酸。
任选地,所述多肽或其变体与HBcAg或其片段通过连接体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HBcAg的片段包含HBcAg的aa 1-149或由 HBcAg的aa 1-149组成。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重组蛋白具有如SEQ ID NOs:87-96任一项 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分离的核酸分子,其包含编码如上任 一方面的多肽或其变体,或如上所述的重组蛋白的核苷酸序列。
在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载体,其包含如上所述的分离的核酸 分子。
在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宿主细胞,其包含如上所述的分离的 核酸分子或载体。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宿主细胞为原核细胞。
在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制备如上任一方面的多肽或其变体或者如 上所述的重组蛋白的方法,其包括,在合适的条件下培养如上所述的宿主 细胞,和从细胞培养物中回收所述多肽或其变体或者重组蛋白。
可以理解,所述的多肽或其变体或者重组蛋白可以通过上述方法制备 得到,也可以通过人工化学合成的方式得到,或者,由本领域技术人员知 悉的其它生物化学或者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得到。
在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了病毒样颗粒(VLP),在其表面上展示如上任 一方面所述的分离的多肽或其变体。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病毒样颗粒包含融合蛋白或由融合蛋白构成, 所述融合蛋白包含如上任一方面的多肽或其变体,以及载体蛋白。任选地, 所述多肽或其变体与载体蛋白通过连接体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载体蛋白为HBcAg蛋白或其片段(例如, HBcAg的aa 1-149)。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用所述多肽或其变体替换 HBcAg的第79-80位氨基酸。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融合蛋白具有如SEQ ID NOs:87-96任一项 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了组合物,其包含如上任一方面的多肽或其 变体、如上所述的重组蛋白、分离的核酸分子、载体、宿主细胞或VLP。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组合物是药物组合物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例 如疫苗)。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组合物还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或赋形 剂(例如佐剂)。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或赋形剂 包含佐剂。用于共同施用(例如组合施用或相继分开施用)或包含在根据本 发明的组合物中的佐剂优选地应该是在人体中潜在安全、良好耐受和有效的 佐剂。这样的佐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组合物包含一种或多种所述多肽或其变体, 且这些多肽或其变体可以是单独的或串联的、修饰的或未经修饰的、偶联 至其他蛋白的或不偶联至其他蛋白的。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组合物包 含第一方面、第二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多肽或其变体。在某些实施方案中, 所述组合物包含第一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多肽或其变体。在某些实施方案 中,所述组合物包含第一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多肽或其变体。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组合物包含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多肽或其变体。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组合物包含一种或多种所述重组蛋白。在某 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组合物包含包含第一方面的多肽或其变体的重组蛋白, 包含第二方面的多肽或其变体的重组蛋白,以及,包含第三方面的多肽或 其变体的重组蛋白。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组合物包含包含第一方面的 多肽或其变体的重组蛋白,以及,包含第二方面的多肽或其变体的重组蛋 白。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组合物包含包含第一方面的多肽或其变体的重组蛋白,以及,包含第三方面的多肽或其变体的重组蛋白。在某些实施 方案中,所述组合物包含包含第二方面的多肽或其变体的重组蛋白,以及, 包含第二方面的多肽或其变体的重组蛋白。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组合物包含一种或多种所述VLP。在某些实 施方案中,所述组合物包含表面展示第一方面的多肽或其变体的VLP,表 面展示第二方面的多肽或其变体的VLP,以及,表面展示第三方面的多肽 或其变体的VLP。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组合物包含表面展示第一方面 的多肽或其变体的VLP,以及,表面展示第二方面的多肽或其变体的VLP。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组合物包含表面展示第一方面的多肽或其变体的 VLP,以及,表面展示第三方面的多肽或其变体的VLP。在某些实施方案 中,所述组合物包含表面展示第二方面的多肽或其变体的VLP,以及,表 面展示第三方面的多肽或其变体的VLP。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组合物进一步包含源自VZV其他抗原蛋白的 表位肽,包含所述表位肽和载体蛋白的重组蛋白,表面展示所述表位肽的 病毒样颗粒,或者,编码所述表位肽的核酸分子、载体或宿主细胞。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表位肽源自VZV gE蛋白。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表位肽包含VZV gE蛋白的第121-135位氨基 酸残基。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VZV gE蛋白具有如SEQ ID NO:109所示的 序列或与其相比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 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 至少99%、或100%的序列同一性的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VZV gE蛋白的第121-135位氨基酸残基如 SEQ ID NO:107所示。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包含所述表位肽的重组蛋白具有如SEQ ID NO:10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如上所述的药物组合物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可以配制成医学领域已知的任 何剂型,例如,片剂、丸剂、混悬剂、乳剂、溶液、凝胶剂、胶囊剂、粉剂、 颗粒剂、酏剂、锭剂、栓剂、注射剂(包括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与注射 用浓溶液)、吸入剂、喷雾剂等。优选剂型取决于预期的给药方式和治疗用 途。本发明的免疫原性组合物应当是无菌的并在生产和储存条件下稳定。一 种优选的剂型是注射剂。此类注射剂可以是无菌注射溶液。此外,可以将无菌注射溶液制备为无菌冻干粉剂(例如,通过真空干燥或冷冻干燥)以便于储 存和使用。此类无菌冻干粉剂可在使用前分散于合适的载体中,例如注射用 水(WFI)、抑菌性注射用水(BWFI)、氯化钠溶液(例如0.9%(w/v)NaCl)、葡 萄糖溶液(例如5%葡萄糖)、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溶液(例如0.01%聚山梨醇 20)、pH缓冲溶液(例如磷酸盐缓冲溶液)、Ringer氏溶液及其任意组合。
如上所述的药物组合物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可以通过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合 适的方法来施用,包括但不限于,口服、口腔、舌下、眼球、局部、肠胃外、 直肠、叶鞘内、内胞浆网槽内、腹股沟、膀胱内、局部(如,粉剂、药膏或 滴剂),或鼻腔途径。但是,对于许多治疗用途而言,优选的给药途径/方式 是胃肠外给药(例如静脉注射或推注,皮下注射,腹膜内注射,肌内注射)。 技术人员应理解,给药途径和/或方式将根据预期目的而发生变化。
如上所述的药物组合物或免疫原性组合物应以足以诱导针对VZV的免 疫应答的量施用。可根据待治疗或预防的特定疾病或病症、严重程度、对象 的年龄以及特定对象的其他个人属性(例如,对象健康的一般状态和对象免疫 系统的稳健性)来确定免疫原的合适的量。有效剂量的确定还通过动物模型研 究引导,随后进行人体临床试验,并且通过显著降低对象中目标疾病症状或 病症的发生或严重性的施用方案来指导。
在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如上任一方面的多肽或其变体、如上所 述的重组蛋白、分离的核酸分子、载体、宿主细胞、VLP、或组合物在制 备用于在受试者中诱导针对VZV的免疫应答和/或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受试 者的VZV感染或与VZV感染相关的疾病的制剂中的用途。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制剂是疫苗。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VZV感染为VZV原发感染或复发感染。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与VZV感染相关的疾病选自:带状疱疹、水痘、 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受试者是哺乳动物,例如人。
在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用于在受试者中诱导针对VZV的免疫应 答和/或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受试者的VZV感染或与VZV感染相关的疾病的 方法,其包括:其包括:给有此需要的受试者施用有效量的如上任一方面的 多肽或其变体、如上所述的重组蛋白、分离的核酸分子、载体、宿主细胞、 VLP、或组合物。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VZV感染为VZV原发感染或复发感染。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与VZV感染相关的疾病选自:带状疱疹、水痘、 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受试者是哺乳动物,例如人。
抗体及其抗原结合片段
在第十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单克隆抗体及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 所述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第一方面的多肽或其变体、包含所述多肽 或其变体的重组蛋白或表面展示所述多肽或其变体的VLP。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VZV ORF9蛋白 的第91-110位氨基酸残基。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选自Fab、Fab'、F(ab')2、Fd、Fv、dAb、互补决定区片段、单链抗体(例如,scFv)、 鼠源抗体、人源化抗体、全人抗体、嵌合抗体(例如,人鼠嵌合抗体)或 双特异性或多特异性抗体。
在第十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能够特异性结合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ZV)ORF9蛋白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包含:
(a)下述3个重链可变区(VH)互补决定区(CDRs):
(i)VH CDR1,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36,或与其相比具有一 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换、 缺失或添加)的序列,
(ii)VH CDR2,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37,或与其相比具有 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 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和
(iii)VH CDR3,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38,或与其相比具有 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 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
和/或,
(b)下述3个轻链可变区(VL)互补决定区(CDRs):
(iv)VL CDR1,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32,或与其相比具有 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 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
(v)VL CDR2,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33,或与其相比具有一 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换、 缺失或添加)的序列,和
(vi)VL CDR3,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34,或与其相比具有 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 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i)-(vi)任一项中所述的置换为保守置换。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如SEQ ID NO:36 所示的VHCDR1;如SEQ ID NO:37所示的VH CDR2;以及,如SEQ ID NO:38所示的VH CDR3;如SEQ IDNO:32所示的VL CDR1;如SEQ ID NO:33所示的VL CDR2;以及,如SEQ ID NO:34所示的VLCDR3。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的CDR根据Kabat编号系统定义。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
(a)重链可变区(VH),其包含选自下列的氨基酸序列:
(i)SEQ ID NO:35所示的序列;
(ii)与SEQ ID NO:35所示的序列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 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3个,4个或5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 的序列;或
(iii)与SEQ ID NO:35所示的序列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 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 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的序列同一性的序列;
(b)轻链可变区(VL),其包含选自下列的氨基酸序列:
(iv)SEQ ID NO:31所示的序列;
(v)与SEQ ID NO:31所示的序列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 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3个,4个或5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 的序列;或
(vi)与SEQ ID NO:31所示的序列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 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 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的序列同一性的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ii)或(v)中所述的置换是保守置换。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包含如SEQ ID NO:35所示的序列的VH和包含如SEQ ID NO:31所示的序列的VL。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能够特异性结合第一方 面的多肽或其变体、包含所述多肽或其变体的重组蛋白或表面展示所述多 肽或其变体的VLP。
在第十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单克隆抗体及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 所述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第二方面的多肽或其变体、包含所述多肽 或其变体的重组蛋白或表面展示所述多肽或其变体的VLP。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VZV ORF9蛋白 的第111-125位氨基酸残基。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选自Fab、 Fab'、F(ab')2、Fd、Fv、dAb、互补决定区片段、单链抗体(例如,scFv)、 鼠源抗体、人源化抗体、全人抗体、嵌合抗体(例如,人鼠嵌合抗体)或 双特异性或多特异性抗体。
在第十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能够特异性结合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ZV)ORF9蛋白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包含:
(a)下述3个重链可变区(VH)互补决定区(CDRs):
(i)VH CDR1,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28,或与其相比具有一 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换、 缺失或添加)的序列,
(ii)VH CDR2,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29,或与其相比具有 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 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和
(iii)VH CDR3,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30,或与其相比具有 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 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
和/或,
(b)下述3个轻链可变区(VL)互补决定区(CDRs):
(iv)VL CDR1,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24,或与其相比具有 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 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
(v)VL CDR2,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25,或与其相比具有一 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换、 缺失或添加)的序列,和
(vi)VL CDR3,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26,或与其相比具有 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 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i)-(vi)任一项中所述的置换为保守置换。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如SEQ ID NO:28 所示的VHCDR1;如SEQ ID NO:29所示的VH CDR2;以及,如SEQ ID NO:30所示的VH CDR3;如SEQ IDNO:24所示的VL CDR1;如SEQ ID NO:25所示的VL CDR2;以及,如SEQ ID NO:26所示的VLCDR3。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的CDR根据Kabat编号系统定义。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
(a)重链可变区(VH),其包含选自下列的氨基酸序列:
(i)SEQ ID NO:27所示的序列;
(ii)与SEQ ID NO:27所示的序列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 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3个,4个或5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 的序列;或
(iii)与SEQ ID NO:27所示的序列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 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 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的序列同一性的序列;
(b)轻链可变区(VL),其包含选自下列的氨基酸序列:
(iv)SEQ ID NO:23所示的序列;
(v)与SEQ ID NO:23所示的序列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 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3个,4个或5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 的序列;或
(vi)与SEQ ID NO:23所示的序列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 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 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的序列同一性的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ii)或(v)中所述的置换是保守置换。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包含如SEQ ID NO:27所示的序列的VH和包含如SEQ ID NO:23所示的序列的VL。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能够特异性结合第二方 面的多肽或其变体、包含所述多肽或其变体的重组蛋白或表面展示所述多 肽或其变体的VLP。
在第十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单克隆抗体及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 所述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第三方面的多肽或其变体、包含所述多肽 或其变体的重组蛋白或表面展示所述多肽或其变体的VLP。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VZV ORF9蛋白 的第121-140位氨基酸残基。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选自Fab、 Fab'、F(ab')2、Fd、Fv、dAb、互补决定区片段、单链抗体(例如,scFv)、 鼠源抗体、人源化抗体、全人抗体、嵌合抗体(例如,人鼠嵌合抗体)或 双特异性或多特异性抗体。
在第十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能够特异性结合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ZV)ORF9蛋白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包含:
(a)下述3个重链可变区(VH)互补决定区(CDRs):
(i)VH CDR1,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44,或与其相比具有一 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换、 缺失或添加)的序列,
(ii)VH CDR2,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45,或与其相比具有 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 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和
(iii)VH CDR3,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46,或与其相比具有 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 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
和/或,
(b)下述3个轻链可变区(VL)互补决定区(CDRs):
(iv)VL CDR1,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40,或与其相比具有 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 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
(v)VL CDR2,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41,或与其相比具有一 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换、 缺失或添加)的序列,和
(vi)VL CDR3,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42,或与其相比具有 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 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i)-(vi)任一项中所述的置换为保守置换。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如SEQ ID NO:44 所示的VHCDR1;如SEQ ID NO:45所示的VH CDR2;以及,如SEQ ID NO:46所示的VH CDR3;如SEQ IDNO:40所示的VL CDR1;如SEQ ID NO:41所示的VL CDR2;以及,如SEQ ID NO:42所示的VLCDR3。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的CDR根据Kabat编号系统定义。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
(a)重链可变区(VH),其包含选自下列的氨基酸序列:
(i)SEQ ID NO:43所示的序列;
(ii)与SEQ ID NO:43所示的序列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 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3个,4个或5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 的序列;或
(iii)与SEQ ID NO:43所示的序列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 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 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的序列同一性的序列;
(b)轻链可变区(VL),其包含选自下列的氨基酸序列:
(iv)SEQ ID NO:39所示的序列;
(v)与SEQ ID NO:39所示的序列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 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3个,4个或5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 的序列;或
(vi)与SEQ ID NO:39所示的序列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 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 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的序列同一性的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ii)或(v)中所述的置换是保守置换。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包含如SEQ ID NO:43所示的序列的VH和包含如SEQ ID NO:39所示的序列的VL。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能够特异性结合第三方 面的多肽或其变体、包含所述多肽或其变体的重组蛋白或表面展示所述多 肽或其变体的VLP。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第十三至第十八方面任一方面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 结合片段,其是人源化的。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来源于人免疫球蛋 白的框架区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来源于人重链胚 系序列的重链框架区序列,和/或,来源于人轻链胚系序列的轻链框架区序 列。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进一步包含来源于鼠或 人免疫球蛋白的恒定区。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重链包含来源于鼠或 人免疫球蛋白(例如IgG1、IgG2、IgG3或IgG4)的重链恒定区,所述抗体 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轻链包含来源于鼠或人免疫球蛋白(例如κ或λ)的轻 链恒定区。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特异性识别至少2种 (例如至少2种,至少20种,至少50种,至少80种,至少100种)VZV 分离株。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能够有效中和至少2种(例如至少2种,至少20种,至少50种,至少80种,至少100种)VZV 分离株。
本发明的抗体可以本领域已知的各种方法来制备,例如通过基因工程重 组技术来获得。例如,通过化学合成或PCR扩增获得编码本发明抗体的重链 和轻链基因的DNA分子。将所得DNA分子插入表达载体内,然后转染宿主 细胞。然后,在特定条件下培养转染后的宿主细胞,并表达本发明的抗体。
本发明的抗原结合片段可以通过水解完整的抗体分子获得(参见 Morimoto etal.,J.Biochem.Biophys.Methods 24:107-117(1992)and Brennan et al.,Science 229:81(1985))。另外,这些抗原结合片段也可以直接由重组宿 主细胞产生(reviewed inHudson,Curr.Opin.Immunol.11:548-557(1999); Little et al.,Immunol.Today,21:364-370(2000))。比如,Fab’片段可以直接 从宿主细胞中获得;可以将Fab’片段化学偶联形成F(ab’)2片段(Carter et al., Bio/Technology,10:163-167(1992))。另外,Fv、Fab或F(ab’)2片段也可以直 接从重组宿主细胞培养液中直接分离得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完全知晓 制备这些抗原结合片段的其它技术。
在第十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分离的核酸分子,其编码如上任一方面的 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或其重链可变区和/或轻链可变区。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分离的核酸分子包含编码本发明的抗体或其抗 原结合片段的重链或重链可变区的第一核苷酸序列和编码所述抗体或其抗原 结合片段的轻链或轻链可变区的第二核苷酸序列,其中所述第一核苷酸序列 和所述第二核苷酸序列存在于相同或不同的分离的核酸分子上。当所述第一 核苷酸序列和所述第二核苷酸序列存在于不同的分离的核酸分子上时,本发 明所述的分离的核酸分子包含含有所述第一核苷酸序列的第一核酸分子以及 含有所述第二核苷酸序列的第二核酸分子。
在第二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载体,其包含第十九方面的分离的核酸分 子。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载体为克隆载体或表达载体。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载体包含编码本发明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 的重链或重链可变区的第一核苷酸序列和编码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 轻链或轻链可变区的第二核苷酸序列,其中所述第一核苷酸序列和所述第二 核苷酸序列存在于相同或不同的载体上。当所述第一核苷酸序列和所述第二 核苷酸序列存在于不同的载体上时,本发明所述的载体包含含有所述第一核 苷酸序列的第一载体以及含有所述第二核苷酸序列的第二载体。
在第二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宿主细胞,其包含第十九方面的分离的 核酸分子或第二十方面的载体。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宿主细胞为原核 细胞。
在第二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制备如上任一方面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 结合片段的方法,其包括,在允许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表达的条件下, 培养第二十一的宿主细胞,和从培养的宿主细胞培养物中回收所述抗体或其 抗原结合片段。
在第二十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组合物,其包含如上任一方面的抗体或 其抗原结合片段、第十九方面的分离的核酸分子、第二十方面的载体、或第 二十一方面的宿主细胞,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或赋形剂。
在某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或赋形剂包含 无菌可注射液体(如水性或非水性悬浮液或溶液)。在某些示例性实施方案 中,此类无菌可注射液体选自注射用水(WFI)、抑菌性注射用水(BWFI)、 氯化钠溶液(例如0.9%(w/v)NaCl)、葡萄糖溶液(例如5%葡萄糖)、含有 表面活性剂的溶液(例如0.01%聚山梨醇20)、pH缓冲溶液(例如磷酸盐缓 冲溶液)、Ringer氏溶液及其任意组合。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组合物包含一种或多种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 合片段。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组合物包含第十三或第十四方面的抗体 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第十五或第十六方面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以及, 第十七或第十八方面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 组合物包含第十三或第十四方面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以及,第十五 或第十六方面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组合物包含第十三或第十四方面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以及,第十七或第十 八方面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组合物包含第 十五或第十六方面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以及,第十七或第十八方面 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组合物进一步包含针对其他靶标特异性的抗体。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其他靶标是VZV的其他抗原蛋白。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VZV gE蛋白。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VZV gE蛋白的第121- 135位氨基酸残基。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VZV gE蛋白的第121-135位氨基酸残基如 SEQ ID NO:107所示。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包含如SEQ ID NO:111所示的VH,以 及,如SEQ IDNO:110所示的VL。
在第二十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如上任一方面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 第十九方面的分离的核酸分子、第二十方面的载体、第二十一的宿主细胞或 第二十三方面的组合物用于制备药物的用途,所述药物用于预防和/或治疗 受试者的VZV感染或与VZV感染相关的疾病。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VZV感染为VZV原发感染或复发感染。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与VZV感染相关的疾病选自:带状疱疹、水痘、 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受试者是哺乳动物,例如人。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分离的核酸分子、载 体、宿主细胞或组合物单独使用,或与另外的药学活性剂联合使用。
在第二十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受试者(例如人)的 VZV感染或与VZV感染相关的疾病的方法,其包括:给有此需要的受试者 施用有效量的如上任一方面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第十九方面的分离的 核酸分子、第二十方面的载体、第二十一方面的宿主细胞或第二十三方面的 组合物。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VZV感染为VZV原发感染或复发感染。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与VZV感染相关的疾病选自:带状疱疹、水痘、 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本发明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或药物组合物可以配制成医学领域已知 的任何剂型,例如,片剂、丸剂、混悬剂、乳剂、溶液、凝胶剂、胶囊剂、 粉剂、颗粒剂、酏剂、锭剂、栓剂、注射剂(包括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 与注射用浓溶液)、吸入剂、喷雾剂等。优选剂型取决于预期的给药方式和 治疗用途。本发明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或药物组合物应当是无菌的并在 生产和储存条件下稳定。一种优选的剂型是注射剂。此类注射剂可以是无菌注射溶液。例如,可通过下述方法来制备无菌注射溶液:在适当的溶剂中掺 入必需剂量的本发明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以及任选地,同时掺入其他 期望的成分(包括但不限于,pH调节剂,表面活性剂,佐剂,离子强度增强 剂,等渗剂、防腐剂、稀释剂,或其任何组合),随后过滤除菌。此外,可 以将无菌注射溶液制备为无菌冻干粉剂(例如,通过真空干燥或冷冻干燥)以 便于储存和使用。此类无菌冻干粉剂可在使用前分散于合适的载体中,例如 注射用水(WFI)、抑菌性注射用水(BWFI)、氯化钠溶液(例如0.9% (w/v)NaCl)、葡萄糖溶液(例如5%葡萄糖)、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溶液(例 如0.01%聚山梨醇20)、pH缓冲溶液(例如磷酸盐缓冲溶液)、Ringer氏 溶液及其任意组合。
本发明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或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以通过本领 域已知的任何合适的方法来施用,包括但不限于,口服、口腔、舌下、眼球、 局部、肠胃外、直肠、叶鞘内、内胞浆网槽内、腹股沟、膀胱内、局部(如, 粉剂、药膏或滴剂),或鼻腔途径。但是,对于许多治疗用途而言,优选的 给药途径/方式是胃肠外给药(例如静脉注射或推注,皮下注射,腹膜内注 射,肌内注射)。技术人员应理解,给药途径和/或方式将根据预期目的而 发生变化。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或药物组合 物通过静脉注射或推注给予。
在第二十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缀合物,其包含如上任一方面的抗体或 其抗原结合片段,以及与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连接的可检测的标记。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可检测的标记选自酶(例如辣根过氧化物酶或 碱性磷酸酶)、化学发光试剂(例如吖啶酯类化合物、鲁米诺及其衍生物、 或钌衍生物)、荧光染料(例如荧光素或荧光蛋白)、放射性核素或生物素。
在第二十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试剂盒,其包括如上任一方面的抗体或 其抗原结合片段或第二十六方面的缀合物。
例如,所述试剂盒包含第二十六方面的缀合物。
例如,所述试剂盒包含如上任一方面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以及特 异性识别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第二抗体。任选地,所述第二抗体还 包括可检测的标记,例如酶(例如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化学发 光试剂(例如吖啶酯类化合物、鲁米诺及其衍生物、或钌衍生物)、荧光染 料(例如荧光素或荧光蛋白)、放射性核素或生物素。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试剂盒包含如上任一方面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 片段或第二十六方面的缀合物,以及特异性识别VZV的其他抗原蛋白(例 如,VZV gE蛋白)的抗体。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试剂盒包含第二十六方面的缀合物,以及特异 性识别VZV的其他抗原蛋白(例如,VZV gE蛋白)的抗体。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试剂盒包含如上任一方面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 片段,以及特异性识别VZV的其他抗原蛋白(例如,VZV gE蛋白)的抗体。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特异性识别VZV的其他抗原蛋白(例如,VZV gE 蛋白)的抗体携带可检测的标记,例如酶(例如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 酶)、化学发光试剂(例如吖啶酯类化合物、鲁米诺及其衍生物、或钌衍生 物)、荧光染料(例如荧光素或荧光蛋白)、放射性核素或生物素。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特异性识别VZV的其他抗原蛋白(例如, VZV gE蛋白)的抗体包含如SEQ ID NO:111所示的VH,以及,如SEQ ID NO:110所示的VL。
在第二十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了用于检测VZV在样品中的存在或其水 平的方法,其包括使用如上任一方面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或第二十六方 面的缀合物。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是免疫学检测,例如免疫印迹法、酶免疫 测定法(例如ELIS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荧光免疫分析法或放射免疫 测定法。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VZV包含至少2种(例如至少2种,至少20 种,至少50种,至少80种,至少100种)VZV分离株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使用第二十六方面的缀合物。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使用如上任一方面的抗体或其抗原结 合片段,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使用携带可检测的标记(例如酶(例如辣根过 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化学发光试剂(例如吖啶酯类化合物、鲁米诺及 其衍生物、或钌衍生物)、荧光染料(例如荧光素或荧光蛋白)、放射性核 素或生物素)的第二抗体来检测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1)将所述样品与本发明的抗体或其 抗原结合片段接触;(2)检测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或检测所述免疫复 合物的量。所述免疫复合物的形成表明存在VZV或被VZV感染的细胞。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用于治疗目的,诊断目的,或者非治疗 非诊断目的。
在第二十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了用于检测抗VZV抗体在样品中的存在 或其水平的方法,其包括使用如上任一方面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或第二 十六方面的缀合物。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使用如上任一方面的抗体或其抗原结 合片段,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使用任选地携带可检测的标记(例如酶(例如 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化学发光试剂(例如吖啶酯类化合物、鲁 米诺及其衍生物、或钌衍生物)、荧光染料(例如荧光素或荧光蛋白)、放 射性核素或生物素)的特异性识别VZV的其他抗原蛋白(例如,VZV gE蛋 白)的抗体。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使用第二十六方面的缀合物,并且所 述方法还包括使用特异性识别VZV的其他抗原蛋白(例如,VZV gE蛋白) 的抗体。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特异性识别VZV的其他抗原蛋白(例如, VZV gE蛋白)的抗体包含如SEQ ID NO:111所示的VH,以及,如SEQ ID NO:110所示的VL。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VZV包含至少2种(例如至少2种,至少20 种,至少50种,至少80种,至少100种)VZV分离株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是免疫学检测,例如免疫印迹法、酶免疫 测定法(例如ELIS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荧光免疫分析法或放射免疫 测定法。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为竞争双抗夹心法。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使用如上任一方面的抗体或其抗原结 合片段,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使用任选地携带可检测的标记(例如酶(例如 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化学发光试剂(例如吖啶酯类化合物、鲁 米诺及其衍生物、或钌衍生物)、荧光染料(例如荧光素或荧光蛋白)、放 射性核素或生物素)的特异性识别VZV的其他抗原蛋白(例如,VZV gE蛋 白)的抗体。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i)将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被于固相表面;(ii)将步骤(i)的产物与所述VZV孵育;(iii)将包含所 述待测抗体的待测样品与所述特异性识别VZV的其他抗原蛋白(例如, VZV gE蛋白)的抗体共同与步骤(ii)的产物(例如,经洗涤去除游离VZV) 孵育;(iv)测定所述特异性识别VZV的其他抗原蛋白(例如,VZV gE蛋白) 的抗体-抗原复合物的量,并由此确定待测样品中抗VZV抗体的存在或其水 平。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使用第二十六方面的缀合物,并且所 述方法还包括使用特异性识别VZV的其他抗原蛋白(例如,VZV gE蛋白) 的抗体。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i)将所述特异性识别VZV的 其他抗原蛋白(例如,VZV gE蛋白)的抗体包被于固相表面;(ii)将步骤(i) 的产物与所述VZV孵育;(iii)将包含所述待测抗体的待测样品与所述缀合物 共同与步骤(ii)的产物(例如,经洗涤去除游离VZV)孵育;(iv)测定所述缀 合物-抗原复合物的量,并由此确定待测样品中抗VZV抗体的存在或其水平。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用于治疗目的,诊断目的,或者非治疗 非诊断目的。
在第三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如上任一方面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或 第二十六方面的缀合物在制备检测试剂中的用途,所述检测试剂用于检测 VZV在样品中的存在或其水平,抗VZV抗体在样品中的存在或其水平,和/ 或用于诊断受试者是否感染了VZV。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检测试剂通过第二十八方面的方法来检测VZV 在样品中的存在或其水平。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检测试剂通过第二十九方面的方法来检测抗 VZV抗体在样品中的存在或其水平。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样品为来自受试者(例如哺乳动物,优选人)的 体液样品(例如,呼吸道分泌物、全血、血浆、血清、唾液排泄物或尿液)。
术语定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中使用的科学和技术名词具有 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含义。并且,本文中所用的病毒学、生物化 学、免疫学实验室操作步骤均为相应领域内广泛使用的常规步骤。同时,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提供相关术语的定义和解释。
当本文使用术语“例如”、“如”、“诸如”、“包括”、“包含”或其变体 时,这些术语将不被认为是限制性术语,而将被解释为表示“但不限于” 或“不限于”。
除非本文另外指明或根据上下文明显矛盾,否则术语“一个”和“一 种”以及“该”和类似指称物在描述本发明的上下文中(尤其在以下权利 要求的上下文中)应被解释成覆盖单数和复数。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当提及VZV ORF9蛋白的氨基酸位置时,参考pOka病毒株的ORF9蛋白的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来 进行描述。例如,表述“VZV ORF9蛋白的第91-110位氨基酸残基(91-110 aa)”是指,SEQ ID NO:1所示的多肽的第91-110位氨基酸残基。然而,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VZV ORF9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中,可天然产生或 人工引入突变或变异(包括但不限于,置换,缺失和/或添加,例如不同 VZV毒株),而不影响其生物学功能。因此,在本发明中,术语“VZV ORF9蛋白”应包括所有此类序列,包括例如SEQID NO:1所示的序列以 及其天然或人工的变体。并且,当描述VZV ORF9蛋白的序列片段时,其 不仅包括SEQ ID NO:1的序列片段,还包括其天然或人工变体中的相应 序列片段。例如,表述“VZV ORF9蛋白的第91-110位氨基酸残基”包括, SEQ ID NO:1的第91-110位氨基酸残基,以及其变体(天然或人工)中 的相应片段。根据本发明,表述“相应序列片段”或“相应片段”是指,当对 序列进行最优比对时,即当序列进行比对以获得最高百分数同一性时,进 行比较的序列中位于等同位置的片段。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当提及VZV gE蛋白的氨基酸位置时,参考VZV 病毒(pOka株)基因组(GenBank数据库登录号:AB097933)毒株的gE蛋 白的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09所示的序列)来进行描述。例如,表述 “VZV gE蛋白的第121-135位氨基酸残基(121-135aa)”是指,SEQ ID NO:109所示的多肽的第121-135位氨基酸残基。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 理解,在VZV gE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中,可天然产生或人工引入突变或变 异(包括但不限于,置换,缺失和/或添加,例如不同VZV毒株),而不影 响其生物学功能。因此,在本发明中,术语“VZVgE蛋白”应包括所有此类 序列,包括例如SEQ ID NO:109所示的序列以及其天然或人工的变体。 并且,当描述VZV gE蛋白的序列片段时,其不仅包括SEQ ID NO:109 的序列片段,还包括其天然或人工变体中的相应序列片段。例如,表述 “VZV gE蛋白的第121-135位氨基酸残基”包括,SEQ ID NO:109的第 121-135位氨基酸残基,以及其变体(天然或人工)中的相应片段。根据本 发明,表述“相应序列片段”或“相应片段”是指,当对序列进行最优比对时,即当序列进行比对以获得最高百分数同一性时,进行比较的序列中位于等 同位置的片段。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HBcAg”是指,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核心 抗原蛋白,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参见,例如NCBI GENBANK数 据库登录号:AF233235.1)。当提及HBcAg的氨基酸位置时,参考SEQ ID NO:62所示的序列来进行描述。例如,表述“HBcAg的第1-149位氨基 酸残基(aa 1-149)”是指,SEQ ID NO:62所示的多肽的第1-149位氨基 酸残基。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HBcAg的氨基酸序列中,可天然 产生或人工引入突变或变异(包括但不限于,置换,缺失和/或添加,例如 不同基因型或基因亚型的HBcAg),而不影响其生物学功能。因此,在本 发明中,术语“HBcAg”应包括所有此类序列,包括例如SEQ IDNO:62所 示的序列以及其天然或人工的变体。并且,当描述HBcAg的序列片段时, 其不仅包括SEQ ID NO:62的序列片段,还包括其天然或人工变体中的相 应序列片段。例如,表述“HBcAg的第1-149位氨基酸残基”包括,SEQ ID NO:62的第1-149位氨基酸残基,以及其变体(天然或人工)中的相应片 段。根据本发明,表述“相应序列片段”或“相应片段”是指,当对序列进行 最优比对时,即当序列进行比对以获得最高百分数同一性时,进行比较的 序列中位于等同位置的片段。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WHcAg”是指,土拨鼠肝炎病毒核心蛋白, 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参见,例如NCBI GENBANK数据库登录号: ADE19018.1)。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CRM197(Cross-Reacting Materials 197)”是 指,白喉毒素(DT)的一种无毒突变体,其与野生型白喉毒素相比,差异在 于第52位的氨基酸残基由Gly变为Glu(G.Giannini,R.Rappuoli,G. Ratti et al.,Nucleic AcidsResearch.1984.12:4063-4070)。白喉毒素是本 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参见例如,Choe S,Bennett M,Fujii G,et al.,Nature. 1992.357:216-222),其氨基酸序列可见于例如GenBank登录号 AAV70486.1。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同一性”用于指两个多肽之间或两个核酸之 间序列的匹配情况。为了测定两个氨基酸序列或两个核酸序列的百分比同 一性,为了最佳比较目的将序列进行比对(例如,可在第一氨基酸序列或 核酸序列中引入缺口以与第二氨基酸或核酸序列最佳比对)。然后比较对 应氨基酸位置或核苷酸位置处的氨基酸残基或核苷酸。当第一序列中的位 置被与第二序列中的对应位置相同的氨基酸残基或核苷酸占据时,则分子 在该位置上是同一的。两个序列之间的百分比同一性是由序列所共享的同 一性位置的数目的函数(即,百分比同一性=同一重叠位置的数目/位置的 总数×100%)。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两个序列长度相同。
两个序列之间的百分比同一性的测定还可使用数学算法来实现。用于 两个序列的比较的数学算法的一个非限制性实例是Karlin和Altschul的算 法,1990,Proc.Natl.Acad.Sci.U.S.A.87:2264-2268,如同Karlin和 Altschul,1993,Proc.Natl.Acad.Sci.U.S.A.90:5873-5877中改进的。将这 样的算法整合至Altschul等人,1990,J.Mol.Biol.215:403的NBLAST和 XBLAST程序中。
如本文中所用,术语“变体”,在多肽的情境中(包括多肽)也指包含已通 过引入氨基酸残基置换、缺失或添加改变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肽。如本 文中所用,术语“变体”还指已被修饰(即,通过将任何类型的分子共价连 接至多肽或肽)的多肽或肽。例如,但非限制性地,多肽可以被修饰,例 如通过糖基化、乙酰化、聚乙二醇化、磷酸化、酰胺化、通过已知保护/封 闭基团进行的衍生化、蛋白水解切割、连接至细胞配体或其它蛋白质等。 衍生多肽或肽可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通过化学修饰来产生,所 述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特异性化学切割、乙酰化、甲酰化、衣霉素的代谢合 成等。此外,变体具有与其所源自的多肽或肽相似、相同或改善的功能。
如本文中所用,术语“片段”是指这样的肽或多肽,所述肽或多肽包含 另一个多肽的氨基酸序列的至少3个连续氨基酸残基、至少4个连续氨基酸 残基、至少5个连续氨基酸残基、至少6个连续氨基酸残基、至少7个连续 氨基酸残基、至少8个连续氨基酸残基、至少9个连续氨基酸残基、至少 10个连续氨基酸、至少11个连续氨基酸残基、至少连续12个氨基酸残基、 至少连续13个氨基酸残基、至少连续14个氨基酸残基、至少连续15个氨 基酸残基、至少16个连续氨基酸残基、至少连续20个氨基酸残基、至少连 续25个氨基酸残基、至少连续30个氨基酸残基或更多的氨基酸序列。在具 体的实施方案中,多肽的片段保持多肽的至少一种功能。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表位”是指能够被识别并且被特定抗体特 异性结合的抗原的部分。当抗原是多肽时,表位可以由连续氨基酸或通过 蛋白的三级折叠而并置的非连续氨基酸形成,分别称为线性表位或构象表 位。从连续氨基酸形成的表位典型地在蛋白变性时保留,而由三级折叠形 成的表位典型地在蛋白变性时丧失。表位通常以独特的空间构象包括至少3, 4,5,6,7,8,9,10,11,12,13,14或15个连续或非连续的氨基酸。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表位肽”是指,抗原上能够用作表位的肽段。 在一些情况下,单独的表位肽即能够被针对所述表位的抗体特异性识别/结 合。在另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将表位肽与载体蛋白融合,以便表位肽能 够被特异性抗体识别。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载体蛋白”是指这样的蛋 白,其可以充当表位肽的载体,即,其可以在特定位置处(例如蛋白内部, N端或C端)插入表位肽,以便该表位肽能够呈现出来,从而该表位肽能 够被抗体或免疫系统识别。此类载体蛋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包括 例如,HPV L1蛋白(可以将表位肽插入在所述蛋白的第130-131位氨基酸 之间或在第426-427位氨基酸之间,参见Slupetzky,K.等,J Gen Virol,2001, 82:2799-2804;Varsani,A.等,J Virol,2003,77:8386-8393),HBV核心抗 原(可以用表位肽替换所述蛋白的第79-81位氨基酸,参见Koletzki,D.,et al.Biol Chem,1999,380:325-333),土拨鼠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可以用表位 肽替换所述蛋白的第79-81位氨基酸,参见SabineJ.Virol.1998, 72(6):4997),CRM197蛋白(可以将表位肽连接至该蛋白或其片段的N末 端或C末端)。任选地,可以在表位肽与载体蛋白之间使用接头以促进二者 各自的折叠。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分离的”或“被分离的”指的是,从天然 状态下经人工手段获得的。如果自然界中出现某一种“分离”的物质或成 分,那么可能是其所处的天然环境发生了改变,或从天然环境下分离出该 物质,或二者情况均有发生。例如,某一活体动物体内天然存在某种未被 分离的多聚核苷酸或多肽,而从这种天然状态下分离出来的高纯度的相同 的多聚核苷酸或多肽即称之为分离的。术语“分离的”或“被分离的”不 排除混有人工或合成的物质,也不排除存在不影响物质活性的其它不纯物 质。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抗体”是指,通常由两对多肽链(每对具 有一条轻链(LC)和一条重链(HC))组成的免疫球蛋白分子。抗体轻链可分 类为κ(kappa)和λ(lambda)轻链。重链可分类为μ、δ、γ、α或ε,并 且分别将抗体的同种型定义为IgM、IgD、IgG、IgA和IgE。在轻链和重 链内,可变区和恒定区通过大约12或更多个氨基酸的“J”区连接,重链还包含大约3个或更多个氨基酸的“D”区。各重链由重链可变区(VH)和重链 恒定区(CH)组成。重链恒定区由3个结构域(CH1、CH2和CH3)组成。各 轻链由轻链可变区(VL)和轻链恒定区(CL)组成。轻链恒定区由一个结构域 CL组成。恒定结构域不直接参与抗体与抗原的结合,但展现出多种效应子 功能,如可介导免疫球蛋白与宿主组织或因子,包括免疫系统的各种细胞 (例如,效应细胞)和经典补体系统的第一组分(C1q)的结合。VH和VL区还 可被细分为具有高变性的区域(称为互补决定区(CDR)),其间散布有较保守 的称为构架区(FR)的区域。各VH和VL由按下列顺序:FR1、CDR1、FR2、 CDR2、FR3、CDR3、FR4从氨基末端至羧基末端排列的3个CDR和4个 FR组成。各重链/轻链对的可变区(VH和VL)分别形成抗原结合部位。氨基酸在各区域或结构域的分配可遵循Kabat,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Interest(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Bethesda,Md.(1987 and 1991)),或Chothia&Lesk(1987)J.Mol.Biol.196:901-917;Chothia 等人(1989)Nature 342:878-883的定义。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互补决定区”或“CDR”是指抗体可变区 中负责抗原结合的氨基酸残基。在重链和轻链的可变区中各含有三个CDR, 命名为CDR1、CDR2和CDR3。这些CDR的精确边界可根据本领域已知 的各种编号系统进行定义,例如可按照Kabat编号系统(Kabat et al., 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5th Ed.PublicHealth Service,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Bethesda,Md.,1991)、Chothia编号系统(Chothia&Lesk(1987)J.Mol.Biol.196:901-917;Chothia等人(1989) Nature 342:878-883)或IMGT编号系统(Lefranc et al.,Dev.Comparat. Immunol.27:55-77,2003)中的定义。对于给定的抗体,本领域技术人员将 容易地鉴别各编号系统所定义的CDR。并且,不同编号系统之间的对应关 系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例如,可参见Lefranc et al.,Dev.Comparat. Immunol.27:55-77,2003)。
在本发明中,本发明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含有的CDR可根据本领 域已知的各种编号系统确定。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抗体或其抗原 结合片段含有的CDR优选地通过Kabat、Chothia或IMGT编号系统确定。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含有的CDR优选地通 过Kabat编号系统确定。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构架区”或“FR”残基是指,抗体可变区 中除了如上定义的CDR残基以外的那些氨基酸残基。
术语“抗体”不受任何特定的产生抗体的方法限制。例如,其包括, 重组抗体、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抗体可以是不同同种型的抗体,例 如,IgG(例如,IgG1,IgG2,IgG3或IgG4亚型),IgA1,IgA2,IgD, IgE或IgM抗体。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是指包含全长抗体 的片段的多肽,其保持特异性结合全长抗体所结合的相同抗原的能力,和/ 或与全长抗体竞争对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其也被称为“抗原结合部分”。通 常参见,Fundamental Immunology,Ch.7(Paul,W.,ed.,第2版,Raven Press,N.Y.(1989),其以其全文通过引用合并入本文,用于所有目的。可通 过重组DNA技术或通过完整抗体的酶促或化学断裂产生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抗原结合片段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Fab、Fab’、F(ab’)2、Fd、Fv、互 补决定区(CDR)片段、scFv、双抗体(diabody)、单域抗体(single domain antibody)、嵌合抗体、线性抗体(linear antibody)、纳米抗体 (技术来自Domantis)、、probody和这样的多肽,其包含足以赋予多肽特 异性抗原结合能力的抗体的至少一部分。工程改造的抗体变体综述于Holliger等,2005;Nat Biotechnol,23:1126-1136中。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全长抗体”意指,由两条“全长重链”和 两条“全长轻链”组成的抗体。其中,“全长重链”是指这样的多肽链,其 在N端到C端的方向上由重链可变区(VH)、重链恒定区CH1结构域、铰 链区(HR)、重链恒定区CH2结构域、重链恒定区CH3结构域组成;并 且,当所述全长抗体为IgE同种型时,任选地还包括重链恒定区CH4结构 域。优选地,“全长重链”是在N端到C端方向上由VH、CH1、HR、CH2 和CH3组成的多肽链。“全长轻链”是在N端到C端方向上由轻链可变区 (VL)和轻链恒定区(CL)组成的多肽链。两对全长抗体链通过在CL和 CH1之间的二硫键和两条全长重链的HR之间的二硫键连接在一起。本发 明的全长抗体可以来自单一物种,例如人;也可以是嵌合抗体或人源化抗 体。本发明的全长抗体包含分别由VH和VL对形成的两个抗原结合部位, 这两个抗原结合部位特异性识别/结合相同的抗原。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Fd”意指由VH和CH1结构域组成的抗体 片段;术语“dAb片段”意指由VH结构域组成的抗体片段(Ward等人, Nature 341:544 546(1989));术语“Fab片段”意指由VL、VH、CL和 CH1结构域组成的抗体片段;术语“F(ab’)2片段”意指包含通过铰链区上 的二硫桥连接的两个Fab片段的抗体片段;术语“Fab’片段”意指还原连 接F(ab’)2片段中两个重链片段的二硫键后所获片段,由一条完整的轻链和 重链的Fd片段(由VH和CH1结构域组成)组成。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Fv”意指由抗体的单臂的VL和VH结构域 组成的抗体片段。Fv片段通常被认为是,能形成完整的抗原结合位点的最 小抗体片段。一般认为,六个CDR赋予抗体的抗原结合特异性。然而,即 便是一个可变区(例如Fd片段,其仅仅含有三个对抗原特异的CDR)也 能够识别并结合抗原,尽管其亲和力可能低于完整的结合位点。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Fc”意指,由抗体的第一重链的第二、第 三恒定区与第二重链的第二、第三恒定区经二硫键结合而形成的抗体片段。 抗体的Fc片段具有多种不同的功能,但不参与抗原的结合。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scFv”是指,包含VL和VH结构域的单个 多肽链,其中所述VL和VH通过接头(linker)相连(参见,例如,Bird等 人,Science 242:423-426(1988);Huston等人,Proc.Natl.Acad.Sci.USA 85:5879-5883(1988);和Pluckthun,ThePharmacology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第113卷,Roseburg和Moore编,Springer-Verlag,纽约, 第269-315页(1994))。此类scFv分子可具有一般结构:NH2-VL-接头-VH-COOH或NH2-VH-接头-VL-COOH。合适的现有技术接头由重复的 GGGGS氨基酸序列或其变体组成。例如,可使用具有氨基酸序列 (GGGGS)4的接头,但也可使用其变体(Holliger等人(1993),Proc.Natl. Acad.Sci.USA 90:6444-6448)。可用于本发明的其他接头由Alfthan等人 (1995),Protein Eng.8:725-731,Choi等人(2001),Eur.J.Immunol.31: 94-106,Hu等人(1996),Cancer Res.56:3055-3061,Kipriyanov等人 (1999),J.Mol.Biol.293:41-56和Roovers等人(2001),Cancer Immunol. 描述。在一些情况下,scFv的VH与VL之间还可以存在二硫键。在本发明 的某些实施方案中,scFv可形成di-scFv,其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个 scFv串联而形成抗体。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案中,scFv可形成(scFv)2, 其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个scFv并联而形成抗体。
上述各个抗体片段均保持了特异性结合全长抗体所结合的相同抗原的 能力,和/或与全长抗体竞争对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可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常规技术(例如,重组DNA技术或酶促 或化学断裂法)从给定的抗体(例如本发明提供的抗体)获得抗体的抗原 结合片段(例如,上述抗体片段),并且以与用于完整抗体的方式相同的方 式就特异性筛选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
在本文中,除非上下文明确指出,否则当提及术语“抗体”时,其不 仅包括完整抗体,而且包括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嵌合抗体(Chimeric antibody)”是指,这 样的抗体,其轻链或/和重链的一部分源自一个抗体(其可以源自某一特定 物种或属于某一特定抗体类或亚类),且轻链或/和重链的另一部分源自另 一个抗体(其可以源自相同或不同的物种或属于相同或不同的抗体类或亚 类),但无论如何,其仍保留对目标抗原的结合活性(U.S.P4,816,567 to Cabilly et al.;Morrison et al.,Proc.Natl.Acad.Sci.USA,81:68516855 (1984))。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术语“嵌合抗体”可包括这样的抗体(例如 人鼠嵌合抗体),其中抗体的重链和轻链可变区来自第一抗体(例如鼠源抗 体),而抗体的重链和轻链恒定区来自第二抗体(例如人抗体)。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人源化抗体”是指,经基因工程改造的非 人源抗体,其氨基酸序列经修饰以提高与人源抗体的序列的同源性。通常 而言,人源化抗体的全部或部分CDR区来自于非人源抗体(供体抗体), 全部或部分的非CDR区(例如,可变区FR和/或恒定区)来自于人源免疫 球蛋白(受体抗体)。典型地,人源化抗体的至少一个或两个但通常所有三 个(重和/或轻免疫球蛋白链的)受体CDR被供体CDR替换。提供CDR的免 疫球蛋白称为“供体”,提供框架的免疫球蛋白称为“受体”。在一个实施 方案中,供体免疫球蛋白是非人源(例如兔)抗体,受体框架可以天然存在的 人框架,或与其相比具有约85%、90%、95%、99%或更高同一性的序列。 人源化抗体通常保留了供体抗体的预期性质,包括但不限于,抗原特异性、 亲和性、反应性等。供体抗体可以是有预期性质(例如,抗原特异性、亲 和性、反应性等)的小鼠、大鼠、兔或非人灵长类动物的抗体。
本发明的嵌合抗体或人源化抗体可以根据免疫动物(例如鼠)所产生 的单克隆抗体的序列进行制备。编码重链和轻链的DNA可以从来自免疫动 物的目标杂交瘤或特异性B细胞中获得,并且使用标准分子生物学技术进 行工程改造以包含人免疫球蛋白序列。
为制备嵌合抗体,可使用本领域已知的方法将免疫动物(例如鼠)的 免疫球蛋白可变区连接至人免疫球蛋白恒定区(参见例如Cabilly等人的美 国专利No.4,816,567)。例如,将编码VH的DNA可操作的连接至编码重链 恒定区的另一DNA分子以获得全长重链基因。人重链恒定区基因的序列是 本领域已知的(参见例如Kabat,E.A.等人(1991)Sequences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Fifth Edition,U.S.Department of Healthand Human Services,NIH Publication No.91-3242),包含这些区的DNA片段可 以通过标准PCR扩增获得。重链恒定区可以是IgG1、IgG2、IgG3、IgG4、 IgA、IgE、IgM或IgD恒定区,但是通常优选为IgG1或IgG4恒定区。例 如,将编码VL的DNA可操作的连接至编码轻链恒定区CL的另一DNA分 子以获得全长轻链基因(以及Fab轻链基因)。人轻链恒定区基因的序列是本领域已知的(参见例如Kabat,E.A.等人(1991)Sequences of Proteins ofImmunological Interest,Fifth Edition,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Services,NIH Publication No.91-3242),包含这些区的DNA片段 可以通过标准PCR扩增获得。轻链恒定区可以是κ或λ恒定区,但通常优 选为κ恒定区。
为制备人源化抗体,可以使用本领域已知的方法将免疫动物(例如鼠) 的CDR区移植入人源框架序列(参见Winter的美国专利No.5,225,539; Queen等人的美国专利Nos.5,530,101;5,585,089;5,693,762和6,180,370; 以及Lo,Benny,K.C.,editor,in AntibodyEngineering:Methods and Protocols,volume 248,Humana Press,New Jersey,2004)。所述人源框架序 列可以来自于例如胚系抗体基因(germline antibody gene)。术语“胚系抗体基因(germline antibody gene)”是指,存在于生物体的基因组中的编码 免疫球蛋白的序列,其没有经历过能够导致表达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的遗传 学重排及突变的成熟过程。“重链胚系基因”是指,编码免疫球蛋白重链的 胚系抗体基因或基因片段,其包括V基因(variable)、D基因(diversity)、J 基因(joining)和C基因(constant);类似地,表述“轻链胚系基因”是指,编 码免疫球蛋白轻链的胚系抗体基因或基因片段,其包括V基因(variable)、 J基因(joining)和C基因(constant)。在本发明中,由所述胚系抗体基因或胚系抗体基因片段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也称为“胚系序列(germline sequence)”,由重链胚系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称为重链胚系序列,由 轻链胚系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称为轻链胚系序列。胚系抗体基因或胚 系抗体基因片段及其相应的胚系序列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并且可从 专业数据库(例如,IMGT、UNSWIg、NCBI或VBASE2)获得或查询。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特异性结合”是指,两分子间的非随机的 结合反应,如抗体和其所针对的抗原之间的反应。特异性结合相互作用的 强度或亲和力可以该相互作用的平衡解离常数(KD)表示。在本发明中,术 语“KD”是指特定抗体-抗原相互作用的解离平衡常数,其用于描述抗体与 抗原之间的结合亲和力。平衡解离常数越小,抗体-抗原结合越紧密,抗体 与抗原之间的亲和力越高。两分子间的特异性结合性质可使用本领域公知 的方法进行测定,例如使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术(SPR)在BIACORE仪中测 定。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本发明所述的可检测的标记可以是可通过荧光、 光谱、光化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电学、光学或化学手段检测的任何物 质。这类标记是本领域熟知的,其实例包括但不限于,酶(例如,辣根过 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β-半乳糖苷酶、脲酶、葡萄糖氧化酶,等)、放射 性核素(例如,3H、125I、35S、14C或32P)、荧光染料(例如,异硫氰酸荧 光素(FITC)、荧光素、异硫氰酸四甲基罗丹明(TRITC)、藻红蛋白 (PE)、德克萨斯红、罗丹明、量子点或花菁染料衍生物(例如Cy7、 Alexa 750))、发光物质(例如化学发光物质,如吖啶酯类化合物、鲁米诺 及其衍生物、钌衍生物如三联吡啶钌)、磁珠(例如,)、测热 标记物例如胶体金或有色玻璃或塑料(例如,聚苯乙烯、聚丙烯、乳胶, 等)珠、以及用于结合上述标记物修饰的亲和素(例如,链霉亲和素)的 生物素。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载体(vector)”是指,可将多聚核苷酸插入其 中的一种核酸运载工具。当载体能使插入的多核苷酸编码的蛋白获得表达 时,载体称为表达载体。载体可以通过转化,转导或者转染导入宿主细胞, 使其携带的遗传物质元件在宿主细胞中获得表达。载体是本领域技术人员 公知的,包括但不限于:质粒;噬菌粒;柯斯质粒;人工染色体,例如酵 母人工染色体(YAC)、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或P1来源的人工染色体(PAC);噬菌体如λ噬菌体或M13噬菌体及动物病毒等。可用作载体的动物病毒包括 但不限于,逆转录酶病毒(包括慢病毒)、腺病毒、腺相关病毒、疱疹病毒 (如单纯疱疹病毒)、痘病毒、杆状病毒、乳头瘤病毒、乳头多瘤空泡病毒 (如SV40)。一种载体可以含有多种控制表达的元件,包括但不限于,启动 子序列、转录起始序列、增强子序列、选择元件及报告基因。另外,载体还可含有复制起始位点。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宿主细胞”是指,可用于导入载体的细胞, 其包括但不限于,如大肠杆菌或枯草菌等的原核细胞,如酵母细胞或曲霉 菌等的真菌细胞,如S2果蝇细胞或Sf9等的昆虫细胞,或者如纤维原细胞, CHO细胞,COS细胞,NSO细胞,HeLa细胞,BHK细胞,HEK 293细胞 或人细胞等的动物细胞。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保守置换”意指不会不利地影响或改变包 含氨基酸序列的蛋白/多肽的预期性质的氨基酸置换。例如,可通过本领域 内已知的标准技术例如定点诱变和PCR介导的诱变引入保守置换。保守氨 基酸置换包括用具有相似侧链的氨基酸残基替代氨基酸残基的置换,例如 用在物理学上或功能上与相应的氨基酸残基相似(例如具有相似大小、形状、 电荷、化学性质,包括形成共价键或氢键的能力等)的残基进行的置换。已 在本领域内定义了具有相似侧链的氨基酸残基的家族。这些家族包括具有 碱性侧链(例如,赖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酸性侧链(例如天冬氨酸、谷 氨酸)、不带电荷的极性侧链(例如甘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丝氨酸、 苏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色氨酸)、非极性侧链(例如丙氨酸、缬氨酸、 亮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β分支侧链(例如,苏 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和芳香族侧链(例如,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 组氨酸)的氨基酸。因此,优选用来自相同侧链家族的另一个氨基酸残基替 代相应的氨基酸残基。鉴定氨基酸保守置换的方法在本领域内是熟知的(参 见,例如,Brummell等人,Biochem.32:1180-1187(1993);Kobayashi等人 Protein Eng.12(10):879-884(1999);和Burks等人Proc.Natl Acad.Set USA 94:412-417(1997),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文涉及的二十个常规氨基酸的编写遵循常规用法。参见例如, Immunology-ASynthesis(2nd Edition,E.S.Golub and D.R.Gren,Eds., Sinauer Associates,Sunderland,Mass.(1991)),其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中。在本发明中,术语“多肽”和“蛋白质”具有相同的含义且可互换使 用。并且在本发明中,氨基酸通常用本领域公知的单字母和三字母缩写来 表示。例如,丙氨酸可用A或Ala表示。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单克隆抗体”和“单抗”具有相同的含义 且可互换使用;术语“多克隆抗体”和“多抗”具有相同的含义且可互换 使用;术语“肽”、“多肽”和“蛋白质”具有相同的含义且可互换使用。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或赋形剂”是指在 药理学和/或生理学上与受试者和活性成分相容的载体和/或赋形剂,其是本 领域公知的(参见例如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Edited by Gennaro AR,19thed.Pennsylvania:Mack Publishing Company,1995),并 且包括但不限于:pH调节剂,表面活性剂,佐剂,离子强度增强剂,稀释 剂,维持渗透压的试剂,延迟吸收的试剂,防腐剂。例如,pH调节剂包括 但不限于磷酸盐缓冲液。表面活性剂包括但不限于阳离子,阴离子或者非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例如Tween-80。离子强度增强剂包括但不限于氯化钠。 防腐剂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抗细菌试剂和抗真菌试剂,例如对羟苯甲酸酯, 三氯叔丁醇,苯酚,山梨酸等。维持渗透压的试剂包括但不限于糖、NaCl 及其类似物。延迟吸收的试剂包括但不限于单硬脂酸盐和明胶。稀释剂包 括但不限于水,水性缓冲液(如缓冲盐水),醇和多元醇(如甘油)等。防腐剂 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抗细菌试剂和抗真菌试剂,例如硫柳汞,2-苯氧乙醇, 对羟苯甲酸酯,三氯叔丁醇,苯酚,山梨酸等。稳定剂具有本领域技术人 员通常理解的含义,其能够稳定药物中的活性成分的期望活性,包括但不 限于谷氨酸钠,明胶,SPGA,糖类(如山梨醇,甘露醇,淀粉,蔗糖,乳 糖,葡聚糖,或葡萄糖),氨基酸(如谷氨酸,甘氨酸),蛋白质(如干燥 乳清,白蛋白或酪蛋白)或其降解产物(如乳白蛋白水解物)等。在某些 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包括无菌可注射液 体(如水性或非水性悬浮液或溶液)。在某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此类无菌 可注射液体选自注射用水(WFI)、抑菌性注射用水(BWFI)、氯化钠溶液 (例如0.9%(w/v)NaCl)、葡萄糖溶液(例如5%葡萄糖)、含有表面活性剂 的溶液(例如0.01%聚山梨醇20)、pH缓冲溶液(例如磷酸盐缓冲溶液)、Ringer氏溶液及其任意组合。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佐剂”是指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当其与 抗原一起或预先递送入机体时,其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 疫应答类型。佐剂有很多种,包括但不限于铝佐剂(例如氢氧化铝)、弗氏 佐剂(例如完全弗氏佐剂和不完全弗氏佐剂)、短小棒状杆菌、脂多糖、细 胞因子等。弗氏佐剂是目前动物试验中最常用的佐剂。氢氧化铝佐剂则在 临床实验中使用较多。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预防”是指,为了阻止或延迟疾病或病症或 症状(例如,VZV感染)在受试者体内的发生而实施的方法。如本文中所使用 的,术语“治疗”是指,为了获得有益或所需临床结果而实施的方法。为了 本发明的目的,有益或所需的临床结果包括(但不限于)减轻症状、缩小疾病 的范围、稳定(即,不再恶化)疾病的状态,延迟或减缓疾病的发展、改善或 减轻疾病的状态、和缓解症状(无论部分或全部),无论是可检测或是不可检 测的。此外,“治疗”还可以指,与期望的存活期相比(如果未接受治疗),延 长存活期。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受试者”是指哺乳动物,例如人。在某些实 施方案中,所述受试者(例如人)患有VZV感染或与VZV感染相关的疾病, 或者,具有患有上述疾病的风险。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有效量”是指足以获得或至少部分获得期望 的效果的量。例如,预防疾病(例如VZV感染)有效量是指,足以预防,阻止, 或延迟疾病(例如VZV感染)的发生的量;治疗疾病有效量是指,足以治愈或 至少部分阻止已患有疾病的患者的疾病和其并发症的量。测定这样的有效 量完全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能力范围之内。例如,对于治疗用途有效的量 将取决于待治疗的疾病的严重度、患者自己的免疫系统的总体状态、患者 的一般情况例如年龄,体重和性别,药物的施用方式,以及同时施用的其 他治疗等等。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中和活性”是指抗体或抗体片段具有与病毒 上的抗原蛋白相结合,从而阻止病毒感染细胞和/或病毒子代的成熟和/或病 毒子代的释放的功能活性,具有中和活性的抗体或抗体片段可以阻止病毒 的扩增,从而抑制或消除病毒的感染。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针对不同VZV分离株的光谱中和表位,以及针对此类表 位的抗体。本发明的表位肽在众多VZV病毒分离株序列中具有高度保守性, 因此能诱导对至少2种(例如至少2种,至少20种,至少50种,至少80 种,至少100种)VZV分离株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本发明的抗体对不同 VZV分离株具有广谱中和作用,能够抑制VZV感染,可用于检测、预防和/或治疗VZV感染和/或由所述感染引起的疾病(例如带状疱疹、水痘)。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 域技术人员将理解,下列附图和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 的范围的限定。根据附图和优选实施方案的下列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目 的和有利方面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变得显然。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重组蛋白ORF9的SDS-PAGE的检测结果,以及使用4E9、 4E8、13A7抗体来检测重组蛋白rORF9的Western blot的结果。泳道1显 示的是蛋白marker,每一个条带对应的分子量标示于左边;泳道2显示的 是纯化后的重组蛋白rORF9的SDS-PAGE的检测结果;泳道3-5分别显示 的是使用4E9、4E8、13A7单抗来检测重组蛋白rORF9的Western blot的 检测结果。
图2显示了单抗4E9、4E8、13A7的中和实验结果。
图3显示了在VZV ORF9免疫Balb/c小鼠血清样品中的抗体对筛得的 三株单抗的竞争ELISA结果。
图4显示了使用4E9、4E8、13A7单抗来检测用VZV的pOka病毒株 感染的ARPE-19的免疫荧光测定的结果。
图5显示了中和单抗4E9(图5A)、4E8(图5B)、13A7(图5C)与 合成的肽之间的反应性的ELISA测定的结果。
图6显示了表达包含本发明的表位肽和载体蛋白C149的重组蛋白的质 粒的构建流程图。
图7显示了纯化后的载体蛋白C149以及含有表位肽和C149蛋白的重 组蛋白所形成的颗粒的电镜图。其中,小图HBc显示的是纯化后的载体蛋 白C149所形成的颗粒的电镜图;其余小图分别显示的是含有表位肽和 C149蛋白的重组蛋白(依次为VZV-ORF9-F1、VZV-ORF9-F2-1、VZV- ORF9-F2-2、VZV-ORF9-F2-3、VZV-ORF9-F2-4、VZV-ORF9-F2-5、 VZV-ORF9-F2-6、VZV-ORF9-F2-7、VZV-ORF9-F2-8、VZV-ORF9-F3) 所形成的颗粒的电镜图。
图8显示了融合蛋白用相应的抗体进行Western blot后,使用仪器 (ImageQuantLAS 4000 mini,GE)收集发光信号,并使用ImageJ图像处理 软件对印迹条带进行定量分析的结果。
图9显示了使用含有表位肽的C149融合蛋白免疫小鼠获得的多抗血清 来检测用病毒感染的和未经感染的ARPE-19的免疫荧光测定的结果。
序列信息
本申请涉及的序列的描述提供于下表中。
表1:序列信息
/>
/>
/>
/>
/>
/>
/>
/>
/>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下列意在举例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定本发明)的实施例来描述本发 明。
除非特别指明,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和免疫检测法, 基本上参照J.Sambrook等人,分子克隆:实验室手册,第2版,冷泉港实 验室出版社,1989,以及F.M.Ausubel等人,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 第3版,John Wiley&Sons,Inc.,1995中所述的方法进行;限制性内切酶 的使用依照产品制造商推荐的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实施例以举例 方式描述本发明,且不意欲限制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VZV ORF9多肽的合成与BSA偶联
从NCBI获得VZV pOka毒株的ORF9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 可知ORF9全长共包含302个氨基酸,根据其氨基酸序列合成步移肽进行 免疫。合成肽的长度为50个氨基酸(VZV-ORF9-肽7除外),相邻的两个 肽段重叠10个氨基酸,共合成7个肽段(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 司进行合成),合成肽的序列如表2所示。
表2:ORF9免疫多肽氨基酸序列信息
肽编号 区段 SEQ ID NO:
VZV-ORF9-肽1 1-50 aa 2
VZV-ORF9-肽2 41-90 aa 3
VZV-ORF9-肽3 81-130 aa 4
VZV-ORF9-肽4 121-170 aa 5
VZV-ORF9-肽5 161-210aa 6
VZV-ORF9-肽6 201-250aa 7
VZV-ORF9-肽7 241-302aa 8
委托上海生工进行合成。分别取2mg多肽干粉溶于500μL 2-(N-吗啉) 乙磺酸一水合物(MES)缓冲液、2mg BSA溶于200μL MES缓冲液以及10 mg EDC溶于1mL ddH2O,先将500μL的多肽溶液与200μL的BSA溶 液混合,再加入100μL EDC溶液,室温混匀2h后至PBS透析,制备获 得BSA偶联多肽,负20℃保存备用。
实施例2:抗VZV ORF9蛋白多抗的制备
小鼠免疫
1、免疫原的准备:参照实施例1的BSA偶联多肽的制备方法获得BSA 偶联VZV ORF9多肽抗原。用经过BSA偶联的合成多肽对6周龄BALB/c 雌鼠进行免疫,免疫5只雌鼠(编号为:鼠1到鼠5),免疫剂量为100μg/ 只。初次免疫所用的抗原与弗氏完全佐剂(购自Sigma)混合。初次免疫以后, 每隔两周加强免疫一次,加强免疫所用的抗原与弗氏不完全佐剂(购自 Sigma)混合,共加强免疫三次。在第三次加强免疫后的第11天,采血。融 合前72h进行最后一次加强免疫,此次加强免疫不使用佐剂。
2、小鼠的基础免疫:将BSA偶联的ORF9多肽抗原与等体积的弗氏完 全佐剂(初次免疫)或不完全佐剂(加强免疫)混合成均匀的乳化状态后,对6- 8周龄BALB/c雌鼠进行多点注射,包括背部皮下注射、腹股沟皮下注射、 足垫注射、四肢肌肉注射等,注射剂量为500μL/只/次。每隔2周加强免疫 一次,每次免疫前采集200μL眼框静脉血或20μL尾静脉血以备滴度测定。 当小鼠血清滴度达到平台期后,停止免疫。
实施例3:抗VZV ORF9中和性多抗的鉴定
利用基于ELISPOT的VZV病毒高通量中和实验方法(Chen L,Liu J, Wang W,etc.JVirol Methods.2014 May;200:10-4.doi:10.1016/j.jviromet. 2014.01.014),对制备的抗VZV ORF9鼠多抗的中和活性进行鉴定,中和活 性鉴定的方法步骤如下:
(1)将培养在含10%FBS(PAA)的DMEM/F12(GIBCO)培养基中的A RPE-19细胞以1.2×105个/mL的密度铺于24孔细胞培养板(NUNC)中,2.4 ×105/孔;
(2)10小时后用病毒保护液(9%蔗糖,25mM组氨酸,150mM NaCl; pH7.4)对多抗血清样品首先进行4倍比稀释,然后进行2倍比稀释,共稀释 10个梯度。
(3)各取100μL稀释后的多抗血清样品,与50μL稀释于病毒保护液的 VZV(pOka)病毒(2000PFU/mL)混合,加入1/10体积的新鲜豚鼠补体,补 加病毒保护液至0.5mL,37℃混合孵育1小时;
(4)吸去预铺有ARPE-19细胞的24孔细胞培养液,加入孵育后的病毒、 单抗和补体混合液,37度孵育1小时;孵育后换成新鲜培养基置于37度培 养箱进行培养。
(5)培养2-3天后进行酶联免疫斑点反应:吸去各孔中的培养基,每孔 中加入0.3mL固定液(含有0.2%戊二醛的PBS溶液),室温避光静置5分 钟;5分钟后吸去固定液,每孔中加入0.3mL 1%Triton X-100溶液通透细 胞,室温静置0.5小时;0.5小时后吸去通透液,每孔中加入PBS溶液洗细 胞一次,再将PBS溶液吸弃;在每个孔中加入0.3mL酶标试剂,放置于 37℃中反应1h,其中VZV病毒单抗标记物为18A10-HRP(2mg/mL)(同 Chen L,Liu J,Wang W,etc.J Virol Methods.2014May;200:10-4.doi: 10.1016/j.jviromet.2014.01.014所述),用酶稀稀释200倍使用;1h后吸去 反应液,每孔中加入PBST溶液洗细胞三次,再将PBST溶液吸弃;在每个 孔中加入0.3mL TMB显色液(SIGMA),放置在室温进行反应至出现清晰 斑点,同时背景干净;启动斑点检测仪器Elispot,将进行显色反应后的细 胞培养板放在取样板上,检测每个孔中的蓝色细胞数即被感染细胞数。Elispot的详细操作步骤见该仪器(美国CTL公司)的操作说明书;
(6)实验对照设置为未进行感染实验的ARPE-19细胞(称为阴性孔,设 置3孔重复)和只进行VZV病毒感染的ARPE-19细胞(称为阳性孔,设置3 孔重复);
(7)中和效价的判定方法:抗体中和效价的定义为:以达到50%感染抑 制率以上的最大稀释倍数作为该单克隆抗体样品的中和效价;
(8)感染抑制率的计算方法:各样品的感染抑制率=(1-样品孔被感染细 胞数/(阳性孔显色细胞数总和/3-阴性孔显色细胞数总和/3))×100%,其中, 样品孔被感染细胞数=样品孔平均显色细胞数-阴性孔显色细胞数总和/3)。
在多种多肽免疫获得的抗VZV ORF9的单抗中,VZV-ORF9-肽3 (SEQ ID NO:4)和VZV-ORF9-肽4(SEQ ID NO:5)免疫获得的单抗产 生了较明显的中和反应。
实施例4:抗VZV ORF9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小鼠免疫
1、免疫原的准备:依照实施例3的中和结果,参照实施例1的BSA偶 联多肽的制备方法获得VZV ORF9-肽3和VZV ORF9-肽4(SEC ID NO:10-11)的BSA偶联多肽抗原。用经过BSA偶联的合成多肽对6周龄 Balb/c雌鼠进行免疫,免疫5只雌鼠(编号为:鼠1到鼠5),免疫剂量为 100μg/只。初次免疫所用的抗原与弗氏完全佐剂(购自Sigma)混合。初次免 疫以后,每隔两周加强免疫一次,加强免疫所用的抗原与弗氏不完全佐剂 (购自Sigma)混合,共加强免疫三次。在第三次加强免疫后的第11天,采 血。融合前72h进行最后一次加强免疫,此次加强免疫不使用佐剂。
2、小鼠的基础免疫:将BSA偶联的ORF9多肽抗原与等体积的弗氏完 全佐剂(初次免疫)或不完全佐剂(加强免疫)混合成均匀的乳化状态后, 对6-8周龄Balb/c雌鼠进行多点注射,包括背部皮下注射、腹股沟皮下注 射、足垫注射、四肢肌肉注射等,注射剂量为500μL/只/次。每隔2周加强 免疫一次,每次免疫前采集200μL眼框静脉血或20μL尾静脉血以备滴度 测定。当小鼠血清滴度达到平台期后,停止免疫,休息两个月后进行融合。
3、单抗融合前72h的加强免疫对激发抗体应答十分重要,需在融合前 72h对小鼠进行加强免疫。直接用100μL 0.5mg/mL的重组蛋白对小鼠进 行尾静脉注射或脾脏免疫。脾脏免疫前,需先用乙醚麻醉小鼠,剖开腹腔 外皮取出脾脏,沿脾脏纵向注射100μL抗原,迅速手术缝合腹皮切口。
融合杂交瘤的制备和筛选
1、小鼠巨噬细胞的制备:(1)将一只6周龄左右的Balb/c小鼠处死,自 来水冲洗后,浸泡于75%乙醇溶液中5min。将小鼠放入超净工作台,腹部 朝上。用镊子提起小鼠腹部皮肤,剪一小口,并用大镊子向上下方向撕拉 开皮肤,充分暴露腹部。(2)用无菌镊子提起腹膜,换一把剪刀将腹膜中央 处剪一小口,用1mL吸管通过小口向腹腔内注入适量培养液,用吸管小心 在腹腔内搅动,最后吸出培养液于离心管中。(3)将腹腔细胞液溶解于HAT 培养液或HT培养液中,使终浓度为2×105个/mL。(4)将细胞加入96孔细 胞培养板,置培养箱培养,也可直接与融合细胞混合后添加到96孔细胞培 养板中。
2、小鼠胸腺细胞的制备:(1)将一只13天龄左右的Balb/c小鼠引颈处 死,自来水冲洗,浸泡于75%乙醇溶液中5min。将小鼠放入超净工作台, 腹部朝上。(2)用镊子提起小鼠腹部皮肤,将腹部和胸部的外皮剪开。(3)用 另一把干净的剪刀剪开胸腔,用镊子取出乳白色的胸腺。将胸腺研磨后通 过200目细胞筛,得到胸腺饲养细胞液。
3、小鼠骨髓瘤细胞的制备:(1)小鼠骨髓瘤细胞株Sp2/0-Ag14(Sp2/0) 易培养,融合率高,是目前最理想的融合细胞,但要注意该细胞在过度稀 释(密度低于3×105个/mL)和pH碱性(pH>7.3)条件时会生长不良。(2)用 20%FBS RPMI-1640培养液培养骨髓瘤细胞。当细胞数在104-106个/mL时, 细胞呈对数生长,此时细胞浑圆透亮、大小均一、边缘清晰、排列整齐、 呈半致密分布。一般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中期时(约1×105-5×105个/mL), 可按1:5–1:10的比例进行稀释传代。选处于生长旺盛、形态良好的对数生 长期细胞供融合用。融合骨髓瘤细胞的活细胞数应达95%以上。(3)融合前 将骨髓瘤细胞从培养瓶移入离心管,用RPMI-1640培养液洗3次(1000rpm, 5min)。用RPMI-1640培养液重悬细胞,计数。(4)一般从融合前5天开始 复苏小鼠骨髓瘤细胞,每次融合约需6瓶35cm2Sp2/0细胞。
4、免疫脾细胞的制备:(1)取待融合的Balb/C小鼠,摘除眼球放血致 其死亡,收集血液制成抗血清,可作为抗体检测的阳性对照。自来水冲洗 小鼠并浸泡于75%乙醇溶液中5min,随即放入超净台内解剖板上,右侧卧 位。(2)打开腹腔取出脾脏,用剪刀将其剪成小块放于200目细胞筛网上, 再用研磨棒(注射器内芯)挤压研磨。用吹管滴加RPMI-1640培养液。(3)补 加适量的RPMI-1640培养液,静置3-5min,取上2/3部分悬液移入50mL 塑料离心管中。上述过程反复2-3次。(4)用RPMI-1640培养液洗细胞3次 (1000rpm离心10min)。(5)用RPMI-1640培养液重悬细胞并计数。
5、使用PEG促融剂融合制备杂交瘤:(1)融合前先将1mL的PEG- 1500、10mL的RPMI-1640无血清培养基和200mL完全培养基平衡至 37℃。(2)将制备的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混合于50mL离心管内(1×108个脾 细胞和1×107个骨髓瘤细胞,约10:1),1500rpm离心8min,轻轻弹击管 底,使细胞疏松成糊状。(3)吸取0.8mL PEG加入离心管内,在60s内加 完,边加边轻轻搅拌。随即加入10mL预温至37℃的RPM-1640完全培养 液,温和搅拌。最后补加RPMI-1640培养液至40mL,1000rpm离心5 min。(4)弃上清,取少量HT培养液将细胞吹散,之后将准备好的HT培养 液加入。将细胞加入96孔细胞培养板,每孔100μL,放入CO2培养箱中培 养。(5)12h后,配置HAT完全培养基,每个孔中滴加100μL。5天后, 用HT完全培养基给孔中的细胞上清进行50-100%的换液。9-14天后,吸 取上清进行检测。
6、杂交瘤的筛选:使用间接ELISA筛选,包被免疫小鼠对应的多肽抗 原100ng/孔,加入细胞上清50μL检测,并挑选出阳性克隆孔。
7、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在筛选出的含阳性上清的培养孔中通常是二 个以上的杂交瘤集落。其中有的集落可能不分泌抗体或分泌非实验所要的 抗体,只有其中某一个集落才是分泌特异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因此,须利 用克隆培养方法把它们分开,选出所需的杂交瘤细胞。最常用的克隆培养 方法是有限稀释法。先把细胞按一定浓度进行梯度稀释,然后接种到96孔 细胞培养板中,尽可能使孔内只有一个细胞生长。一般杂交瘤单克隆阳性细胞株需要重复克隆2-3次,直到100%阳性后才算是稳定克隆株。
单抗腹水的诱导
1、取Balb/c小鼠2-3只,腹腔注入0.5mL液体石蜡油。
2、1周后,处理对数生长期的杂交瘤细胞,1000rpm离心5min,弃 上清液。用无血清培养液悬浮杂交瘤细胞,并将细胞数调至(1-2)×106个 /mL,每只小鼠腹腔注射0.5mL。
3、7-10天,小鼠腹部明显膨大后,引颈处死小鼠。将小鼠用自来水冲 洗,浸泡于75%乙醇中5min。使小鼠腹部朝上,用注射针头将小鼠四肢固 定于解剖台板。用镊子提起小鼠腹部皮肤,剪一小口,然后从两边向小鼠 背部方向剪开,用大镊子撕开皮肤,充分暴露腹部。用无菌眼科镊子提起 腹膜,在腹膜中央处剪一小口,然后用1mL吸管通过小口吸出腹腔内全部 腹水。将所有腹水混合放入离心管中,3000rpm离心20min,之后收集上 清。
单抗腹水的纯化
将腹水用辛酸-饱和硫酸铵沉淀和Protein A亲和层析纯化(购自美国GE 公司),获得纯化的单克隆抗体若干。其中,将由VZV-ORF9-肽3(SEQ ID NO:4)与VZV-ORF9-肽4(SEQID NO:5)免疫小鼠筛选的几株杂交 瘤细胞株及其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命名为4E8、4E9、13A7,经鉴定均为 IgG1型(表3)。
表3.单抗信息
使用抗VZV ORF9单克隆抗体4E8、4E9、13A7对VZV pOka病毒中 的ORF9抗原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实验方法如下:
配置12%浓度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将培养48h后的VZV pOka病毒裂 解液进行SDS-PAGE电泳,使用电转移技术将蛋白从聚丙烯酰胺凝胶转移 至硝酸纤维素膜上,35mA恒流转移30min。将膜用水稍做漂洗,按每平 方厘米膜0.1mL加入封闭液,密封于洁净的塑料小袋中,室温缓摇温育1 h。按每平方厘米膜0.1mL加入用封闭液稀释至2μg/mL的4E8或4E9或13A7单克隆抗体,密封于洁净的塑料小袋中,室温缓摇温育1h,取出膜 用TNT漂洗3次,每次5min。按每平方厘米膜0.1mL加入用封闭液稀释 的酶标二抗(GAM-HRP),密封于干净的塑料小袋中,室温缓摇温育1h, 取出膜用TNT漂洗3次,每次5min。按每平方厘米膜0.01mL加入预先 混合均匀的底物溶液(SuperSignal ELISA Pico Chemiluminescent Substrate,Thermo),使用仪器(ImageQuant LAS 4000 mini,GE)收集发光信号。检 测结果如图1所示。结果显示,抗VZV ORF9单克隆抗体4E8、4E9、13A7 均可与VZV pOka病毒裂解液产生特异性反应,可用于检测VZV pOka病 毒裂解液中的VZV ORF9。
实施例5:抗VZV ORF9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利用基于ELISPOT的VZV病毒高通量中和实验方法(Chen L,Liu J, Wang W,etc.JVirol Methods.2014 May;200:10-4.doi:10.1016),对制备的 抗VZV ORF9单克隆抗体的中和活性进行鉴定,中和活性鉴定的方法步骤 如下:
(1)将培养在含10%FBS(PAA)的DMEM/F12(GIBCO)培养基中的 ARPE-19细胞以1.2×105个/mL的密度铺于24孔细胞培养板(NUNC)中, 2.4×105个/孔;
(2)10小时后用病毒保护液(9%蔗糖,25mM组氨酸,150mM NaCl; pH7.4)对单克隆抗体样品(原液1mg/mL)首先进行4倍比稀释,然后进行2 倍比稀释,共稀释10个梯度。
(3)各取100μL稀释后的单克隆抗体样品,与50μL稀释于病毒保护液 的VZV(pOka)病毒(2000PFU/mL)混合,加入1/10体积的新鲜豚鼠补体, 补加病毒保护液至0.5mL,37℃混合孵育1小时;
(4)吸去预铺有ARPE-19细胞的24孔细胞培养液,加入孵育后的病毒、 单抗和补体混合液,37℃孵育1小时;孵育后换成新鲜培养基置于37摄氏 度培养箱进行培养。
(5)培养2-3天后进行酶联免疫斑点反应:吸去各孔中的培养基,每孔 中加入0.3mL固定液(含有0.2%戊二醛的PBS溶液),室温避光静置5分 钟;5分钟后吸去固定液,每孔中加入0.3mL 1%Triton X-100溶液通透细 胞,室温静置0.5小时;0.5小时后吸去通透液,每孔中加入PBS溶液洗细 胞一次,再将PBS溶液吸弃;在每个孔中加入0.3mL酶标试剂,放置于 37℃中反应1h,其中VZV病毒单抗标记物为18A10-HRP(2mg/mL),用 酶稀稀释200倍使用;1h后吸去反应液,每孔中加入PBST溶液洗细胞三 次,再将PBST溶液吸弃;在每个孔中加入0.3mL TMB显色液(SIGMA), 放置在室温进行反应至出现清晰斑点,同时背景干净;启动斑点检测仪器 Elispot,将进行显色反应后的细胞培养板放在取样板上,检测每个孔中的 蓝色细胞数即被感染细胞数。ELISPOT的详细操作步骤见该仪器(美国 CTL公司)的操作说明书;
(6)实验对照设置为未进行感染实验的ARPE-19细胞(称为阴性孔,设 置3孔重复)和只进行VZV病毒感染的ARPE-19细胞(称为阳性孔,设置3 孔重复);
(7)中和效价的判定方法:抗体中和效价的定义为:以达到50%感染抑 制率以上的最大稀释倍数作为该单克隆抗体样品的中和效价;
(8)感染抑制率的计算方法:各样品的感染抑制率=(1-样品孔被感染细 胞数/(阳性孔显色细胞数总和/3-阴性孔显色细胞数总和/3))×100%,其中, 样品孔被感染细胞数=样品孔平均显色细胞数-阴性孔显色细胞数总和/3)。
在多种多肽免疫获得的抗VZV ORF9的单抗中,VZV-ORF9-肽3 (SEC ID NO:4)、VZV-ORF9-肽4(SEC ID NO:5)免疫获得的单抗产生 了较明显的中和反应,其中三株代表性单抗4E8、4E9、13A7的结果如下 描述:
单抗4E9的中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结果显示,当单抗稀释度为1:16 时,蓝色斑点数仍然小于阳性对照斑点数的50%。由此可见,单克隆抗体 4E9能够起到中和病毒的作用,且中和效价为1:16。
单抗4E8的中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结果显示,当单抗稀释度为1:16 时,蓝色斑点数仍然小于阳性对照斑点数的50%。由此可见,单克隆抗体 4E8能够起到中和病毒的作用,且中和效价为1:32。
单抗13A7的中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结果显示,当单抗稀释度为 1:16时,蓝色斑点数仍然小于阳性对照斑点数的50%。由此可见,单克隆 抗体13A7能够起到中和病毒的作用,且中和效价为1:16。
实施例6:抗VZV ORF9中和性单克隆抗体之间组合使用的中和效果 评估
将实施例4中制备的三株抗VZV ORF9中和性单克隆抗体(4E9、4E8、 13A7)按质量比1:1两两混合并稀释为浓度1mg/mL的单克隆抗体原液, 参照实施例5中的方法进行中和试验,结果如下描述:
抗VZV ORF9中和性单克隆抗体4E8和4E9组合物中和效价为1:64, 高于两种抗体单独使用的中和效价。
抗VZV ORF9中和性单克隆抗体4E8和13A7组合物中和效价为1:32, 与单抗4E8单独使用的中和效价持平。
抗VZV ORF9中和性单克隆抗体4E9和13A7组合物中和效价为1:16, 与两种抗体单独使用时的中和效价持平。
以上结果证明,抗VZV ORF9中和性单克隆抗体之间可以组合使用实 现更佳的中和效果。
实施例7:抗VZV ORF9中和性单克隆抗体与抗VZV gE中和性单克 隆抗体组合使用的中和效果
将实施例4中制备的三株抗VZV ORF9中和性单克隆抗体(4E9、4E8、 13A7)每个与抗VZV gE中和性单克隆抗体4A2(Liu J,et al.A monoclonal antibody-based VZVglycoprotein E quantitative assay and its application on antigen quantitationin VZV vaccine.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2015 Jun;99(11):4845-53.doi:10.1007/s00253-015-6602-5.,其轻重链可变区氨基酸 序列如SEQ ID NOs:110-111所示)按质量比1:1两两混合并稀释为浓度1 mg/mL的单克隆抗体原液,参照实施例5中的方法进行中和试验,结果如 下描述:
抗VZV ORF9中和性单克隆抗体4E8和抗VZV gE中和性单克隆抗体 4A2组合物的中和效价为1:4096,高于两种抗体单独使用的中和效价1:32 和1:2048。
抗VZV ORF9中和性单克隆抗体4E9和抗VZV gE中和性单克隆抗体 4A2组合物的中和效价为1:2048,高于单抗4E9单独使用时的中和效价1:16, 与单抗4A2单独使用时的中和效价持平。
抗VZV ORF9中和性单克隆抗体13A7和抗VZV gE中和性单克隆抗 体4A2组合物的中和效价为1:2048,高于单抗13A7单独使用时的中和效价 1:16,与单抗4A2单独使用时的中和效价持平。
以上结果证明,抗VZV ORF9中和性单克隆抗体与抗VZV其他抗原 (如gE)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可以组合使用实现更佳的中和效果。
实施例8:抗VZV ORF9中和性单抗4E9、4E8、13A7表位的免疫优 势性分析
采用竞争ELISA的方法分别对五份阳性小鼠血清和阴性小鼠血清样本 进行分析,检测血清样品中的抗体与HRP标记的4E9、4E8、13A7抗体之 间是否存在相互竞争结合rORF9的关系,通过计算阻断率间接判断4E9、 4E8、13A7在阳性血清中的优势性。竞争ELISA步骤如下:
(1)包被:用0.05M CB缓冲液(pH9.6)将抗原rORF9(SEQ ID NO:1)稀释至1μg/mL,在每个ELISA板的反应孔中加入100μL的抗原 稀释液,4℃包被过夜。
(2)封闭:弃去孔内液体,用PBST洗板一次,甩干后加入200μL封 闭液,于30℃封闭2h,随后弃去孔内封闭液,甩干后置于干燥间晾干备用。
(3)用封闭液将HRP标记后的待测抗体(4E9、4E8或13A7)按一 定比例梯度稀释,用间接ELISA的方法进行预实验,摸索OD值为0.8-1.2 所对应的抗体稀释度,用于后续的检测。
(4)抗体孵育:将待检测血清以首孔1:10的比例十倍比稀释至 1:100000,每孔加入50μL稀释后的血清样品,37℃孵育30min;洗板一次 后,每孔加入50μL标记了HRP的待测抗体(4E9、4E8或13A7,稀释度 视预实验结果而定),37℃孵育30min。
(5)洗板:用PBST洗板5次。
(6)显色:甩干后,每孔加入100μL显色液(TMB底物溶液),30℃ 孵育5min。
(7)终止:每孔加入50μL终止液(2M)稀硫酸。
(8)读板:在酶标仪上,以450/630nm双波长以孔板对照空条令后检 测各个反应孔的OD值。
竞争ELISA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结果显示,与阴性血清相比,小鼠的抗VZV ORF9阳性血清均能有效 阻断抗VZVORF9单克隆抗体4E9、4E8、13A7与VZV ORF9的结合,说 明血清中存在针对类似于4E9、4E8、13A7表位的抗体,其中4E8存在较 好的表位优势性。
实施例9:抗VZV ORF9中和性单抗4E9、4E8、13A7与VZV病毒 的结合活性
用抗VZV ORF9中和性单克隆抗体4E9、4E8、13A7对pOka病毒株 感染的和未感染的ARPE-19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检测分析,其中免疫荧光方 法步骤如下:
将培养在含10%FBS(PAA)的DMEM/F12(GIBCO)培养基中的ARPE- 19细胞以4.8×105个/mL的密度铺于24孔细胞培养板(NUNC)中,2.4×105个/孔;12h后,每孔感染100PFU的VZV病毒;72h后吸去培养基,用 固定液(含有4%多聚甲醛的PBS溶液)固定,室温避光静置30min;30 min后吸去固定液,加入1%Triton X-100溶液通透细胞,室温静置10min; 10min后吸去通透液,加入PBS溶液洗细胞三次,再将PBS溶液吸弃;加 入封闭液(含有4%胎牛血清的PBS溶液)封闭,置于37℃中反应1h;1h后 吸去封闭液,加入以1:200稀释的4E9或4E8或13A7单抗(初始浓度为1 mg/mL),放置于37℃中反应1h;1h后吸去抗体溶液,加入PBS溶液洗细胞三次,再将PBS溶液吸弃;加入FITC偶联的羊抗鼠抗体,以1:500稀 释,放置于37℃中反应0.5h;0.5h后吸去抗体,加入PBS溶液洗细胞三 次,再将PBS溶液吸弃;加入DAPI,以1:2000稀释,室温避光静置5min; 5min后吸去DAPI,加入PBS溶液洗细胞三次,再将PBS溶液吸弃;封片 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结果观察。
实验结果示于图4中。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4E9、4E8、13A7能够结 合VZV pOka毒株感染的ARPE-19细胞,显示出绿色荧光;而未感染VZV 病毒的ARPE-19细胞则没有任何反应。以上结果说明,抗VZV ORF9中和 性单克隆抗体4E8、4E9、13A7能够特异性结合VZV病毒,并因此能够特 异性识别VZV病毒感染的细胞。
实施例10:基于抗VZV ORF9中和性单克隆抗体和抗VZV gE中和性 单克隆抗体建立竞争ELISA检测抗VZV抗体阳性血清
利用抗VZV gE中和性单克隆抗体4A2与抗VZV ORF9中和性单抗 4E9、4E8、13A7建立竞争双抗夹心ELISA(Liu J,Ye X,Jia J.etc.Sci Rep. 2016Feb 8;6:20577.doi:10.1038/srep20577.)检测抗VZV抗体阳性血清, 实验步骤如下:
(1)包被:用0.05M PB缓冲液(pH7.4)将抗VZV ORF9单克隆抗 体4E8、4E9或13A7稀释至1μg/mL,在每个ELISA板的反应孔中加入 100μL的抗体稀释液,4℃包被过夜。
(2)封闭:弃去孔内液体,用PBST洗板一次,甩干后加入200μL封 闭液,于30℃封闭2h,随后弃去孔内封闭液,甩干后置于干燥间晾干备用。
(3)游离病毒颗粒孵育:将游离态的VZV病毒加入(2)中封闭后的 ELISA平板中进行孵育,同时以未感染VZV的ARPE-19细胞裂解液作为 对照。
(4)抗体孵育:用封闭液将HRP标记后的抗VZV gE单克隆抗体4A2 按一定比例梯度稀释,用直接ELISA的方法进行预实验,确定OD值为0.8- 1.2所对应的抗体稀释度,按此稀释度与10倍连续稀释的待测阳性和阴性血 清按体积比1:1混合,总体积100μL,随后加入ELISA平板中37℃孵育30 min。
(5)洗板:同实施例8。
(6)显色:同实施例8。
(7)终止:同实施例8。
(8)读板:同实施例8。
(9)计算抑制率:根据读值计算不同血清的抑制率,计算公式为:抑 制率(%)=100×[1-(待测血清OD450读值/阴性对照血清OD450读值)。抑 制率(%)≥50%的血清判定为抗VZV抗体阳性血清,抑制率(%)<50%的血 清判定为VZV阴性血清。
应用基于抗VZV ORF9单克隆抗体与抗VZV gE单克隆抗体建立的竞 争ELISA与VZV血清抗体检测金标准FAMA法对100份人血清进行检测 比较,两种方法的实验结果显示出较高的一致性(见表4)。
以上结果证明,抗VZV ORF9中和性单克隆抗体可与其他抗体组合用 于抗VZV抗体阳性血清的诊断检测。
表4.竞争夹心ELISA法与FAMA法检测VZV血清的比较
实施例11:抗VZV ORF9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的轻链及重链可变区的序 列测定
半贴壁培养107个4E9或4E8或13A7鼠源杂交瘤细胞,吹管吹起贴壁 细胞使之悬浮,转移到新的4mL离心管中,1500rpm离心3min,收集沉 淀的细胞,重悬于100μL无菌PBS(pH7.45)中,转移到一新的1.5mL离 心管中,加入800μL Trizol(Roche,Germany),轻轻颠倒混匀,静置10 min。加入200μL氯仿,剧烈振荡15s,静置10min,4℃12000rpm离心 15min,转移上层液体至一新的1.5mL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 混匀,静置10min。4℃12000rpm离心5min,弃上清,沉淀于60℃真空 抽干5min。透明的沉淀溶于70μL DEPC H2O中,加入1μL反转录引物 Oligo(dT)(12-18)(Promega),1μL dNTP(上海生工),置于72℃水浴10min, 立即放到冰浴中置5min,加入20μL 5X反转录缓冲液,2μL AMV (10U/μL,Promega),1μL Rnasin(40U/μL,Promega),混匀后于42℃将 RNA反转录成cDNA。
4E8轻链基因的分离使用上述cDNA为模板,以MuIgκVL5'-A(SEQ ID NO:14)为上游引物,以MuIgκVL3'-1(SEQ ID NO:16)为下游引物, 进行PCR扩增,获得一条大小约为500bp的DNA片段,PCR条件为: 95℃3min,23个循环的(95℃15s,56℃30s,72℃30s),72℃5min。回收后进行测序。序列经blast比对后确定为4E8的轻链序列,其中可变区 的编码基因如SEQ ID NO:17所示,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 23所示。
4E8重链基因的分离使用上述cDNA为模板,以MuIgVH5'-A(SEQ ID NO:9)为上游引物,以MuIgMVH3'-1(SEQ ID NO:12)为下游引物,进 行PCR扩增,获得一条大小约500bp的DNA片段,PCR条件为:95℃3 min,23个循环的(95℃15s,56℃30s,72℃30s),72℃5min。回收后 进行测序。序列经blast比对后确定为4E8的重链序列,其中可变区的编码 基因如SEQID NO:18所示,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7所 示。
4E9轻链基因的分离使用上述cDNA为模板,以MuIgκVL5'-A(SEQ ID NO:14)为上游引物,以MuIgκVL3'-1(SEQ ID NO:16)为下游引物, 进行PCR扩增,获得一条大小约500bp的DNA片段,PCR条件为:95℃ 3min,23个循环的(95℃15s,56℃30s,72℃30s),72℃5min。回收后 进行测序。序列经blast比对后确定为4E9的轻链序列,其中可变区的编码 基因如SEQID NO:19所示,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1所 示。
4E9重链基因的分离使用上述cDNA为模板,以MuIgVH5'-B(SEQ ID NO:10)为上游引物,以MuIgMVH3'-1(SEQ ID NO:12)为下游引物,进 行PCR扩增,获得一条大小约为500bp的DNA片段,PCR条件为:95℃ 3min,23个循环的(95℃15s,56℃30s,72℃30s),72℃5min。回收后 进行测序。序列经blast比对后确定为4E9的重链序列,其中可变区的编码 基因如SEQID NO:20所示,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5所 示。
13A7轻链基因的分离使用上述cDNA为模板,以MuIgκVL5'-D2(SEQ ID NO:15)为上游引物,以MuIgκVL3'-1(SEQ ID NO:16)为下游引物, 进行PCR扩增,获得一条大小约500bp的DNA片段,PCR条件为:95℃ 3min,23个循环的(95℃15s,56℃30s,72℃30s),72℃5min。回收后 进行测序。序列经blast比对后确定为13A7的轻链序列,其中可变区的编 码基因如SEQ ID NO:21所示,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9 所示。
13A7重链基因的分离使用上述cDNA为模板,以MuIgVH5'-D1(SEQ ID NO:11)为上游引物,以MuIgGVH3'-2(SEQ ID NO:13)为下游引物, 进行PCR扩增,获得一条大小约为500bp的DNA片段,PCR条件为: 95℃3min,23个循环的(95℃15s,56℃30s,72℃30s),72℃5min。 回收后进行测序。序列经blast比对后确定为13A7的重链序列,其中可变 区的编码基因如SEQ ID NO:22所示,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 43所示。
另外,还使用Kabat编号系统确定了单抗4E8、4E9、13A7的轻链及 重链的CDR序列,示于表1中。
实施例12:抗VZV ORF9中和性单克隆抗体表位肽的鉴定
为了考察抗VZV ORF9中和性单克隆抗体4E9、4E8、13A7表位的定 位,本发明人根据VZV ORF9合成肽VZV-ORF9-肽3与合成肽VZV- ORF9-肽4的氨基酸序列(SEC ID NO:4-5),合成步移肽进行鉴定。合成 肽的长度为20个氨基酸,相邻的两个肽段重叠10个氨基酸,共合成8个肽 段(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合成),合成肽的序列如表5所示。
表5.合成肽的序列
肽编号 区段 SEQ ID NO:
VZV-ORF9-肽8 81-100aa 47
VZV-ORF9-肽9 91-110aa 48
VZV-ORF9-肽10 101-120aa 49
VZV-ORF9-肽11 111-130aa 50
VZV-ORF9-肽12 121-140aa 51
VZV-ORF9-肽13 131-150aa 52
VZV-ORF9-肽14 141-160aa 53
VZV-ORF9-肽15 151-170aa 54
将上述8条合成肽分别以1μg/孔的浓度包被96孔板,4℃包被过夜。 洗板1次,用封闭液(20mM PB7.4,含150mM NaCl,0.5%酪蛋白,0.002% 明胶)封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37℃封闭2h后抽干。按首孔5μg/100μL/孔 (其后以2倍连续倍比稀释4个稀释度)加入用封闭液稀释好的4E8或4E9或 13A7单抗,37℃孵育1h。PBST洗板5次后加入用封闭液稀释好的GAM- HRP(1:5000),37℃孵育30min后加入显色液显色15min,终止液终止,酶 标仪读值。
实验结果示于图5。结果显示,在所有肽段中,仅VZV-ORF9-肽9能 结合中和单抗4E9,这一结果说明,4E9单抗所识别的表位存在于ORF9蛋 白的aa 91-110区段,该区段序列如下:IDEVVAAFREARLRHELVED (SEQ ID NO:48);在所有肽段中,仅VZV-ORF9-肽11能识别中和单抗 4E8,说明4E8单抗所识别的表位存在于ORF9蛋白的aa 111-130区段,该 区段序列如下:AVYENPLSVEKPSRSFTKNA(SEQ ID NO:50);在所有 肽段中,仅VZV-ORF9-肽12能识别中和单抗13A7,这一结果说明,13A7 单抗所识别的表位存在于ORF9蛋白的aa 121-140区段,该区段序列如下: KPSRSFTKNAAVKPKLEDSP(SEQ ID NO:51)。
进一步,还将上述三个区段(SEQ ID NO:48、SEQ ID NO:50、SEQ ID NO:51)与公共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比对。序列比对的结果(表6-8)显 示,所述区段在100个VZV病毒临床分离株序列中具有高度保守性(100%)。 这一结果表明,本发明人所鉴定到的表位肽在各种VZV病毒株中是高度保 守的,可用于诱发机体产生抗各种VZV病毒株的广谱中和性抗体,从而可 用作预防和治疗VZV病毒感染的有效疫苗。与此同时,这一结果还表明, 本发明的4E9、4E8、13A7单抗所识别的表位是高度保守的,从而其是抗 各种VZV病毒株的广谱中和性抗体,可用于预防和治疗VZV病毒的感染 和与VZV病毒感染相关的疾病。
表6.表位肽(SEQ ID NO:48)的序列保守性分析
/>
表7.表位肽(SEQ ID NO:50)的序列保守性分析
/>
表8.表位肽(SEQ ID NO:51)的序列保守性分析
/>
实施例13:中和表位肽与HBc Ag蛋白的融合表达、活性鉴定及多抗 血清的制备
1.pTO-T7-C149表达载体的构建
本领域人员知悉,HBcAg有着很强的T细胞免疫原性,外源多肽在 HBcAg内部MIR(mayor immunodominant region,78-83aa)的融合不会改 变其颗粒的多聚特性、抗原活性和免疫原性,且可使外源表位暴露于颗粒 表面(Fu,T.M.等,2009.Vaccine 27(9):1440-1447;Jin,H.等,2007.Viral Immunol 20(3):429-440;和Yin,Y.等,2010.Sheng Wu GongCheng Xue Bao 26(4):431-438)。HBcAg的示例性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62所示。
HBcAg的aa 1-149在大肠杆菌中能以类病毒颗粒形式表达,其示例性 氨基酸序列可参见GenBank No.AF233235.1,且示于SEQ ID NO:63中。
利用HBcAg的aa 1-149在大肠杆菌中能以类病毒颗粒形式表达的性质, 本发明人将其作为载体蛋白,插入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TO-T7(此载体的制 备步骤见参考文献罗文新,张军,杨海杰等.一种带增强子的原核高效表达 载体的构建及初步应用[J].生物工程学报,2000,16(5):578-581)(也可以使 用其它本领域常用的大肠杆菌表达载体)中,并以连接子 (GGGGSGGGGTGSFEFGGGGSGGGG,SEQ ID NO:64)替代HBcAg的 B细胞优势表位区段的第79-80位氨基酸参见(其对应氨基酸为PA),并在 265nt-270nt处引入GGATCC,274nt-279nt处引入GAATTC(相对 pTO-T7-C149),以引入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BamH I和EcoR I,从而构 建了突变型HBc(SEQ ID NO:65)表达质粒pTO-T7-C149。然后将外源 蛋白插入在C149的第91个氨基酸处。
2.中和表位肽与HBcAg蛋白的融合表达
以VZV ORF9的91-110aa(SEQ ID NO:48)、111-130aa(SEQ ID NO: 50)及121-140aa(SEQ ID NO:51)为核心区段,设计3种融合蛋白VZV- ORF9-F1、VZV-ORF9-F2-1、VZV-ORF9-F3(融合蛋白所各自包含的 ORF9肽段示于表9),同时以VZV ORF9的111-130aa(SEQID NO:50) 为核心区段,分别从N端和C端增减氨基酸,设计了7条多肽(SEQ ID NO:55-61),并构建与HBcAg的融合蛋白,用以鉴定中和表位的活性序列。 用于扩增目的肽区段的编码序列的引物示于表1中。
表9 HBc融合蛋白在载体蛋白C149中插入的目的肽段的氨基酸序列
融合蛋白 包含的肽区段 SEQ ID NO:
VZV-ORF9-F1 aa 91-110 48
VZV-ORF9-F2-1 aa 111-130 50
VZV-ORF9-F2-2 aa 111-125 55
VZV-ORF9-F2-3 aa 110-127 56
VZV-ORF9-F2-4 aa 109-129 57
VZV-ORF9-F2-5 aa 108-131 58
VZV-ORF9-F2-6 aa 107-133 59
VZV-ORF9-F2-7 aa 106-135 60
VZV-ORF9-F2-8 aa 105-137 61
VZV-ORF9-F3 aa 121-140 51
使用上述用于合成ORF9区段的上下游引物,通过退火获得具有BamHⅠ和EcoRⅠ粘性末端的片段,具体做法如下:各取1μL的上下游引 物,同时加入48μL的结合缓冲液(100mMNaCl and 50mM HEPES pH 7.4),混合后于90℃中反应4min,然后置于70℃反应10min,缓慢地降 到室温。同时以BamHI和EcoRI双酶切载体pTO-T7-C149,将酶切产物 回收并与所获得的具有BamHⅠ和EcoRⅠ粘性末端的片段连接。用连接产 物转化大肠杆菌ER2566,进行测序鉴定及表达鉴定(同时以pTO-T7-C149 为阴性对照)。鉴定正确的质粒即含有所需的目的片段,其所编码的融合蛋 白分别称为VZV-ORF9-F1、VZV-ORF9-F2-1、VZV-ORF9-F2-2、VZV-ORF9-F2-3、VZV-ORF9-F2-4、VZV-ORF9-F2-5、VZV-ORF9-F2-6、 VZV-ORF9-F2-7、VZV-ORF9-F2-8、VZV-ORF9-F3。质粒构建流程如图 6所示。
融合蛋白VZV-ORF9-F1、VZV-ORF9-F2-1、VZV-ORF9-F2-2、VZV- ORF9-F2-3、VZV-ORF9-F2-4、VZV-ORF9-F2-5、VZV-ORF9-F2-6、 VZV-ORF9-F2-7、VZV-ORF9-F2-8、VZV-ORF9-F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示 于SEQ ID NOs:87-96,对应的核苷酸序列分别示于SEQ ID NOs:97-106中。
将上述包含目的表达质粒的ER2566菌以及含pTO-T7-C149空质粒的 ER2566菌,37℃震荡培养至OD600约0.5,然后按1:1000的比例转接扩大 培养至500mL LB(含有硫酸卡那霉素)中。培养至OD600约0.8时,加入 IPTG 500μL,25℃诱导6h。4℃下收集菌体,8000rpm离心10min。弃 上清,菌体沉淀用10mL/瓶的裂解液重悬。冰水浴,采用超声破碎仪处理 破碎细胞。超声条件:工作时间:3min/瓶;脉冲:打2sec,停5sec;输 出功率:60%。12000rpm离心10min,保留上清。经SDS-PAGE鉴定, 所有融合蛋白均为上清表达。
由于表达上清中含有很多杂蛋白,本发明人采用以下方式进行纯化并 促进蛋白自发组装形成颗粒:将超声离心后得到的上清置于65℃水浴中热 变性30min,12000rpm离心10min。然后将纯化后的蛋白在20mM PB6.0 (含0.3M NaCl)的条件下促进蛋白自发组装形成颗粒。随后,进行电镜观察。 电镜结果如图7所示。结果显示,所获得的经纯化的蛋白均能够组装成类病 毒颗粒,其呈均匀的空心球体结构。
3.HBc融合蛋白的活性鉴定
将上述制得的10种融合蛋白样品(VZV-ORF9-F1VZV-ORF9-F2-1、 VZV-ORF9-F2-2、VZV-ORF9-F2-3、VZV-ORF9-F2-4、VZV-ORF9-F2-5、 VZV-ORF9-F2-6、VZV-ORF9-F2-7、VZV-ORF9-F2-8、VZV-ORF9-F3) 进行SDS-PAGE电泳,将蛋白从聚丙烯酰胺凝胶转移至硝酸纤维膜上,35 mA恒流转移30min。将膜用水稍做漂洗,按每平方厘米膜0.1mL的量加 入封闭液,密封于洁净的塑料小袋中,室温缓摇温育1h。按每平方厘米膜 0.1mL的量加入用封闭液稀释的4E9或4E8或13A7单克隆抗体(2μg/mL), 密封于洁净的塑料小袋中,室温缓摇温育1h。温育后,取出膜用TNT漂 洗3次,每次5min。按每平方厘米膜0.1mL的量加入用封闭液稀释的酶 标二抗(GAM-HRP),密封于干净的塑料小袋中,室温缓摇温育1h。温育 后,取出膜用TNT漂洗3次,每次5min。按每平方厘米膜0.01mL的量 加入预先混合均匀的底物溶液(SuperSignal ELISA Pico Chemiluminescent Substrate,Thermo),使用仪器(ImageQuant LAS 4000 mini,GE)收集发 光信号,并使用ImageJ图像处理软件对印迹条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如图 8所示。结果显示,融合蛋白VZV-ORF9-F1能够被单抗4E9特异性识别和 结合,与单抗4E9具有良好的反应性;VZV-ORF9-F2-1、VZV-ORF9-F2- 2、VZV-ORF9-F2-3、VZV-ORF9-F2-4、VZV-ORF9-F2-5、VZV-ORF9- F2-6、VZV-ORF9-F2-7和VZV-ORF9-F2-8能够被单抗4E8特异性识别和 结合,与单抗4E8具有良好的反应性;VZV-ORF9-F3均能够被单抗13A7 特异性识别和结合,与单抗13A7具有良好的反应性;而不含表位肽的载体 蛋白(HBcAg)不能够与单抗发生特异性反应。
4.抗融合蛋白的多抗血清制备
将经过纯化并组装成类病毒颗粒的融合蛋白用于免疫6周龄Balb/c雌 鼠,每种融合蛋白平行免疫5只小鼠(编号为:鼠1到鼠5),免疫剂量为100 μg/只。初次免疫使用弗氏完全佐剂(购自Sigma)。初次免疫后每隔两周加 强免疫一次,加强免疫时使用弗氏不完全佐剂(购自Sigma),共加强免疫三 次。在第三次加强免疫后的第11天采血。
实施例14:抗融合蛋白的多抗血清与VZV病毒的结合活性
采用免疫荧光法,将实施例13制备的多抗血清用于检测VZV病毒。免 疫荧光方法的步骤参照实施例9。
结果如图9所示。结果显示,使用本发明融合蛋白所制备的多抗血清都 能够结合VZV pOka毒株感染的ARPE-19细胞,并显示出绿色荧光;而不 能识别或结合未感染VZV病毒的ARPE-19细胞。这些结果说明,抗本发 明融合蛋白的多抗血清能够特异性结合VZV病毒,并因此能够特异性识别 VZV病毒感染的细胞。
实施例15:抗融合蛋白的多抗血清用于检测VZV病毒的感染和滴度
利用ELISPOT法,将实施例13制备的多抗血清用于检测VZV病毒的 滴度。ELISPOT法的具体实验方案基本上如实施例3所述,除了在步骤(4) 中,每个孔先用实施例13制备的多抗血清(作为一抗)温育1h,然后用 PBST洗涤三次,随后再用HRP标记的羊抗鼠抗体(作为二抗)温育1h。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所述多抗血清,对五批VZV病毒的感染滴度进行 了测定。测定结果如表10所示。结果显示,抗本发明融合蛋白的多抗血清 都能够用于测定VZV病毒的感染滴度。
实施例16:抗融合蛋白的多抗血清用于检测VZV中和抗体效价
利用ELISPOT,将实施例13制备的多抗血清用于检测VZV病毒中和 抗体的效价。具体实验方案基本上如实施例3所述,除了在步骤(4)中,每 个孔先用实施例13制备的多抗血清(作为一抗)温育1h,然后用PBST洗涤 三次,随后再用HRP标记的羊抗鼠抗体(作为二抗)温育1h。
在本实施例中,随机挑选了5份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收集的 水痘疫苗免疫完成者的血清,并分别进行血清中的VZV病毒中和抗体的检 测。各血清样品中的中和抗体滴度的检测结果示于表11中。结果显示,抗 本发明融合蛋白的多抗血清能够用于检测VZV病毒中和抗体并评估其效价。
表11.使用多抗血清(作为一抗)所测定的5份血清样品的中和抗体的效 价
实施例17:抗融合蛋白的多抗血清的中和活性的鉴定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ELISPOT对实施例13制备的多抗血清的中和能 力进行了测定。测定方法的具体步骤如实施例3所述。中和实验的测定结果 如表12所示:
表12.融合蛋白诱导的多抗血清的中和滴度
融合蛋白类型 中和滴度
VZV-ORF9-F1 1:16
VZV-ORF9-F2-1 1:32
VZV-ORF9-F2-2 1:32
VZV-ORF9-F2-3 1:32
VZV-ORF9-F2-4 1:32
VZV-ORF9-F2-5 1:32
VZV-ORF9-F2-6 1:64
VZV-ORF9-F2-7 1:64
VZV-ORF9-F2-8 1:64
VZV-ORF9-F3 1:16
这一结果表明,抗本发明融合蛋白的多抗血清具有中和VZV病毒的能 力,能够用于抵抗、预防和治疗VZV病毒感染或与所述感染相关的一种或 多种疾病或症状,例如水痘或带状疱疹。
实施例18:抗融合蛋白组合物的多抗制备及其中和效价测定
将纯化获得的各融合蛋白按等浓度等体积混合,并对Balb/c小鼠进行 免疫,免疫步骤同实施例2,其中单次免疫抗原用量为200μg/针次。
第三次免疫后两周采血,将所得多抗血清用于ELISPOT中和实验(步 骤同实施例5),比较VZV ORF9融合蛋白各组合物免疫所得多抗血清的中 和效价(见表13)。
表13.融合蛋白组合物诱导多抗血清的中和滴度
结果显示,VZV ORF9融合蛋白组合物免疫时产生的多抗血清中和效 果优于单个融合蛋白单独免疫时的中和效果。
实施例19:抗VZV ORF9融合蛋白与抗VZV gE融合蛋白组合物的多 抗制备及其中和效价测定
将纯化获得的各融合蛋白每种与融合表达VZV gE 121-135aa多肽的 HBc融合蛋白(参见Zhu R,Liu J,et al.Vaccine.2016 Feb 9;其氨基酸 序列示于SEQ ID NO:108)按等浓度等体积混合,并对BALB/c小鼠进行 免疫,免疫步骤同实施例2,其中单次免疫抗原用量为200μg/针次。
第三次免疫后两周采血,将所得多抗血清用于ELISPOT中和实验(步 骤同实施例5),比较VZV ORF9融合蛋白与VZV gE融合蛋白组合物免疫 所得多抗血清的中和效价(见表14)。
表14.融合蛋白组合物诱导多抗血清的中和滴度
结果显示,当VZV ORF9融合蛋白与VZV gE融合蛋白组合物免疫时 产生的多抗血清中和效果优于VZV ORF9融合蛋白或VZV gE融合蛋白单 独免疫时的中和效果。
尽管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已经得到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 将理解:根据已经公布的所有教导,可以对细节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动,并 且这些改变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全部分为由所附权利要 求及其任何等同物给出。
SEQUENCE LISTING
<110> 厦门大学;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20>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ORF9蛋白的表位多肽、抗体及其用途
<130> IDC220115
<160> 111
<170> PatentIn version 3.5
<210> 1
<211> 302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 pOka毒株ORF9氨基酸序列
<400> 1
Met Ala Ser Ser Asp Gly Asp Arg Leu Cys Arg Ser Asn Ala Val Arg
1 5 10 15
Arg Lys Thr Thr Pro Ser Tyr Ser Gly Gln Tyr Arg Thr Ala Arg Arg
20 25 30
Ser Val Val Val Gly Pro Pro Asp Asp Ser Asp Asp Ser Leu Gly Tyr
35 40 45
Ile Thr Thr Val Gly Ala Asp Ser Pro Ser Pro Val Tyr Ala Asp Leu
50 55 60
Tyr Phe Glu His Lys Asn Thr Thr Pro Arg Val His Gln Pro Asn Asp
65 70 75 80
Ser Ser Gly Ser Glu Asp Asp Phe Glu Asp Ile Asp Glu Val Val Ala
85 90 95
Ala Phe Arg Glu Ala Arg Leu Arg His Glu Leu Val Glu Asp Ala Val
100 105 110
Tyr Glu Asn Pro Leu Ser Val Glu Lys Pro Ser Arg Ser Phe Thr Lys
115 120 125
Asn Ala Ala Val Lys Pro Lys Leu Glu Asp Ser Pro Lys Arg Ala Pro
130 135 140
Pro Gly Ala Gly Ala Ile Ala Ser Gly Arg Pro Ile Ser Phe Ser Thr
145 150 155 160
Ala Pro Lys Thr Ala Thr Ser Ser Trp Cys Gly Pro Thr Pro Ser Tyr
165 170 175
Asn Lys Arg Val Phe Cys Glu Ala Val Arg Arg Val Ala Ala Met Gln
180 185 190
Ala Gln Lys Ala Ala Glu Ala Ala Trp Asn Ser Asn Pro Pro Arg Asn
195 200 205
Asn Ala Glu Leu Asp Arg Leu Leu Thr Gly Ala Val Ile Arg Ile Thr
210 215 220
Val His Glu Gly Leu Asn Leu Ile Gln Ala Ala Asn Glu Ala Asp Leu
225 230 235 240
Gly Glu Gly Ala Ser Val Ser Lys Arg Gly His Asn Arg Lys Thr Gly
245 250 255
Asp Leu Gln Gly Gly Met Gly Asn Glu Pro Met Tyr Ala Gln Val Arg
260 265 270
Lys Pro Lys Ser Arg Thr Asp Thr Gln Thr Thr Gly Arg Ile Thr Asn
275 280 285
Arg Ser Arg Ala Arg Ser Ala Ser Arg Thr Asp Thr Arg Lys
290 295 300
<210> 2
<211> 50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肽1(1-50 aa)氨基酸序列
<400> 2
Met Ala Ser Ser Asp Gly Asp Arg Leu Cys Arg Ser Asn Ala Val Arg
1 5 10 15
Arg Lys Thr Thr Pro Ser Tyr Ser Gly Gln Tyr Arg Thr Ala Arg Arg
20 25 30
Ser Val Val Val Gly Pro Pro Asp Asp Ser Asp Asp Ser Leu Gly Tyr
35 40 45
Ile Thr
50
<210> 3
<211> 50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肽2(41-90 aa)氨基酸序列
<400> 3
Asp Ser Asp Asp Ser Leu Gly Tyr Ile Thr Thr Val Gly Ala Asp Ser
1 5 10 15
Pro Ser Pro Val Tyr Ala Asp Leu Tyr Phe Glu His Lys Asn Thr Thr
20 25 30
Pro Arg Val His Gln Pro Asn Asp Ser Ser Gly Ser Glu Asp Asp Phe
35 40 45
Glu Asp
50
<210> 4
<211> 50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肽3(81-130 aa)氨基酸序列
<400> 4
Ser Ser Gly Ser Glu Asp Asp Phe Glu Asp Ile Asp Glu Val Val Ala
1 5 10 15
Ala Phe Arg Glu Ala Arg Leu Arg His Glu Leu Val Glu Asp Ala Val
20 25 30
Tyr Glu Asn Pro Leu Ser Val Glu Lys Pro Ser Arg Ser Phe Thr Lys
35 40 45
Asn Ala
50
<210> 5
<211> 50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肽4(121-170 aa)氨基酸序列
<400> 5
Lys Pro Ser Arg Ser Phe Thr Lys Asn Ala Ala Val Lys Pro Lys Leu
1 5 10 15
Glu Asp Ser Pro Lys Arg Ala Pro Pro Gly Ala Gly Ala Ile Ala Ser
20 25 30
Gly Arg Pro Ile Ser Phe Ser Thr Ala Pro Lys Thr Ala Thr Ser Ser
35 40 45
Trp Cys
50
<210> 6
<211> 50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肽5(161-210 aa)氨基酸序列
<400> 6
Ala Pro Lys Thr Ala Thr Ser Ser Trp Cys Gly Pro Thr Pro Ser Tyr
1 5 10 15
Asn Lys Arg Val Phe Cys Glu Ala Val Arg Arg Val Ala Ala Met Gln
20 25 30
Ala Gln Lys Ala Ala Glu Ala Ala Trp Asn Ser Asn Pro Pro Arg Asn
35 40 45
Asn Ala
50
<210> 7
<211> 50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肽6(201-250 aa)氨基酸序列
<400> 7
Trp Asn Ser Asn Pro Pro Arg Asn Asn Ala Glu Leu Asp Arg Leu Leu
1 5 10 15
Thr Gly Ala Val Ile Arg Ile Thr Val His Glu Gly Leu Asn Leu Ile
20 25 30
Gln Ala Ala Asn Glu Ala Asp Leu Gly Glu Gly Ala Ser Val Ser Lys
35 40 45
Arg Gly
50
<210> 8
<211> 62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肽7(241-302 aa)氨基酸序列
<400> 8
Gly Glu Gly Ala Ser Val Ser Lys Arg Gly His Asn Arg Lys Thr Gly
1 5 10 15
Asp Leu Gln Gly Gly Met Gly Asn Glu Pro Met Tyr Ala Gln Val Arg
20 25 30
Lys Pro Lys Ser Arg Thr Asp Thr Gln Thr Thr Gly Arg Ile Thr Asn
35 40 45
Arg Ser Arg Ala Arg Ser Ala Ser Arg Thr Asp Thr Arg Lys
50 55 60
<210> 9
<211> 33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MuIgVH5'-A 核苷酸序列
<400> 9
gggaattcat grasttskgg ytmarctkgr ttt 33
<210> 10
<211> 34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MuIgVH5'-B 核苷酸序列
<400> 10
gggaattcat graatgsasc tgggtywtyc tctt 34
<210> 11
<211> 36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MuIgVH5'-D1 核苷酸序列
<400> 11
actagtcgac atgaaatgca gctggrtyat sttctt 36
<210> 12
<211> 32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MuIgMVH3'-1 核苷酸序列
<400> 12
cccaagctta cgagggggaa gacatttggg aa 32
<210> 13
<211> 35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MuIgGVH3'-2 核苷酸序列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30)..(30)
<223> n为i
<400> 13
cccaagcttc cagggrccar kggataracn grtgg 35
<210> 14
<211> 32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MuIgκVL5'-A 核苷酸序列
<400> 14
gggaattcat gragwcacak wcycaggtct tt 32
<210> 15
<211> 36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MuIgκVL5'-D2 核苷酸序列
<400> 15
actagtcgac atggrcagrc ttacwtyytc attcct 36
<210> 16
<211> 30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MuIgκVL3'-1 核苷酸序列
<400> 16
cccaagctta ctggatggtg ggaagatgga 30
<210> 17
<211> 393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4E8轻链可变区基因序列
<400> 17
atgaagttgc ctgttaggct gttggtgctg atgttctgga ttcctgcttc cagcagtgat 60
gttgtgatga cccaaactcc actctccctg cctgtcagtc ttggagatca ggcctccatc 120
tcttgcagat ctagtcagag ccttgtacac agtaatggaa acacctattt acattggtac 180
ctgcagaagc caggccagtc tccaaagctc ctgatctaca aagtttccaa ccgattttct 240
ggggtcccag acaggttcag tggcagtgga tcagggacag atttcacact caagatcagc 300
agagtggagg ctgaggatct gggagtttat ttctgctctc aaagtacaca tgttccgctc 360
acgttcggtg ctgggaccaa gctggagctg aaa 393
<210> 18
<211> 390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4E8重链可变区基因序列
<400> 18
atggaatgga ggatctttct cttcatcctg tcaggaactg caggtgtcca ctcccaggtt 60
cagctgcagc agtctggacc tgagctggtg aagcctgggg cttcagtgaa gatgtcctgc 120
aagacttctg gatatacatt cactgacgat gttataagtt gggtgaagca gagaactgga 180
cagggccttg agtggattgg agagatcaat cctggaagtg gtagtattta ttacaatgag 240
aagttcaagg gcaaggccac actgactgca gacaaatcct ccaccacagc ctacatgcag 300
ctcagcagcc tgacatctga ggactctgcg gtctatttct gtgcaagatc ccagtactgg 360
ggccaaggca ccactctcac agtctcctca 390
<210> 19
<211> 393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4E9轻链可变区基因序列
<400> 19
atgaagttgc ctgttaggct gttggtgctg atgttctgga ttcctgcttc cagcagtgat 60
gttgtgatga cccaaactcc actctccctg cctgtcagtc ttggagatca ggcctccatc 120
tcttgcagat ctagtcagag ccttgtacac agtaatggaa acacctattt acattggtac 180
ctgcagaagc caggccagtc tccaaagctc ctgatctaca aagtttccaa ccgattttct 240
ggggtcccag acaggttcag tggcagtgga tcagggacag atttcacact caagatcagc 300
agagtggagg ctgaggatct gggagtttat ttctgctctc aaagtacaca tgttccgctc 360
acgttcggtg ctgggaccaa gctggagctg aaa 393
<210> 20
<211> 390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4E9重链可变区基因序列
<400> 20
atggaatgga ggatctttct cttcatcctg tcaggaactg caggtgtcca ctcccaggtt 60
cagctgcagc agtctggacc tgagctggtg aagcctgggg cttcagtgaa gatgtcctgc 120
aagacttctg gatatacatt cactgacgat gttataagtt gggtgaagca gagaactgga 180
cagggccttg agtggattgg agagatcaat cctggaagtg gtagtattta ttacaatgag 240
aagttcaagg gcaaggccac actgactgca gacaaatcct ccaccacagc ctacatgcag 300
ctcagcagcc tgacatctga ggactctgcg gtctatttct gtgcaagatc ccagtactgg 360
ggccaaggca ccactctcac agtctcctca 390
<210> 21
<211> 384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13A7轻链可变区基因序列
<400> 21
atggattttc aagtgcagat tttcagcttc ctgctaatca gtgcttcagt cataatgtcc 60
agaggacaaa ttgttctctc ccagtctcca gcaatcctgt ctgcatctcc aggggagaag 120
gtcacaatga cttgcagggc cagctcaagt gtccattaca tgcactggta ccagcagaag 180
tcaggattct cccccaaacc ttggatttat gccacatcca acctggcttc tggagtccct 240
gctcgcttca gtggcagtga gtctgggacc tcttactctc tcacaatcag cagagtggag 300
gctgaagatg ctgccactta tttctgccag cagtggagta ctagcccacc cacgttcggc 360
tcggggacaa agttggaaat aaaa 384
<210> 22
<211> 420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13A7重链可变区基因序列
<400> 22
atggaatgta actggatact tccttttatt ctgtcagtaa cttcaggtgt ctactcacag 60
gttcagctcc agcagtctgg ggctgtcctg gcaagacctg gggcttcagt gaagttgtcc 120
tgcaaggctt ctggctacac ctttaccacc tactgggtgc agtggataaa acagaggcct 180
ggacagggtc tggaatggat tgggactatt tatcctggag atggtgatgc caggtacgct 240
cagaagttca agggcaaggc cacattgact gcaactgaat cctccagcac agcctacatg 300
cagctcagca gcttggcatc tgaggactct gcggtctatt attgttcaag aagggaggtt 360
tatgatgatt acgcctggtt tgcttactgg ggccaaggga ctctggtcac tgtctctgca 420
<210> 23
<211> 131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4E8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400> 23
Met Lys Leu Pro Val Arg Leu Leu Val Leu Met Phe Trp Ile Pro Ala
1 5 10 15
Ser Ser Ser Asp Val Val Met Thr Gln Thr Pro Leu Ser Leu Pro Val
20 25 30
Ser Leu Gly Asp Gln Ala Ser Ile Ser Cys Arg Ser Ser Gln Ser Leu
35 40 45
Val His Ser Asn Gly Asn Thr Tyr Leu His Trp Tyr Leu Gln Lys Pro
50 55 60
Gly Gln Ser Pro Lys Leu Leu Ile Tyr Lys Val Ser Asn Arg Phe Ser
65 70 75 80
Gly Val Pro Asp Arg Phe Ser Gly Ser Gly Ser Gly Thr Asp Phe Thr
85 90 95
Leu Lys Ile Ser Arg Val Glu Ala Glu Asp Leu Gly Val Tyr Phe Cys
100 105 110
Ser Gln Ser Thr His Val Pro Leu Thr Phe Gly Ala Gly Thr Lys Leu
115 120 125
Glu Leu Lys
130
<210> 24
<211> 16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4E8轻链CDR1氨基酸序列
<400> 24
Arg Ser Ser Gln Ser Leu Val His Ser Asn Gly Asn Thr Tyr Leu His
1 5 10 15
<210> 25
<211> 7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4E8轻链CDR2氨基酸序列
<400> 25
Lys Val Ser Asn Arg Phe Ser
1 5
<210> 26
<211> 9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4E8轻链CDR3氨基酸序列
<400> 26
Ser Gln Ser Thr His Val Pro Leu Thr
1 5
<210> 27
<211> 130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4E8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400> 27
Met Glu Trp Arg Ile Phe Leu Phe Ile Leu Ser Gly Thr Ala Gly Val
1 5 10 15
His Ser Gln Val Gln Leu Gln Gln Ser Gly Pro Glu Leu Val Lys Pro
20 25 30
Gly Ala Ser Val Lys Met Ser Cys Lys Thr Ser Gly Tyr Thr Phe Thr
35 40 45
Asp Asp Val Ile Ser Trp Val Lys Gln Arg Thr Gly Gln Gly Leu Glu
50 55 60
Trp Ile Gly Glu Ile Asn Pro Gly Ser Gly Ser Ile Tyr Tyr Asn Glu
65 70 75 80
Lys Phe Lys Gly Lys Ala Thr Leu Thr Ala Asp Lys Ser Ser Thr Thr
85 90 95
Ala Tyr Met Gln Leu Ser Ser Leu Thr Ser Glu Asp Ser Ala Val Tyr
100 105 110
Phe Cys Ala Arg Ser Gln Tyr Trp Gly Gln Gly Thr Thr Leu Thr Val
115 120 125
Ser Ser
130
<210> 28
<211> 5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4E8重链CDR1氨基酸序列
<400> 28
Asp Asp Val Ile Ser
1 5
<210> 29
<211> 17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4E8重链CDR2氨基酸序列
<400> 29
Glu Ile Asn Pro Gly Ser Gly Ser Ile Tyr Tyr Asn Glu Lys Phe Lys
1 5 10 15
Gly
<210> 30
<211> 3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4E8重链CDR3氨基酸序列
<400> 30
Ser Gln Tyr
1
<210> 31
<211> 126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4E9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400> 31
Met Arg Thr Pro Ala Gln Phe Leu Gly Ile Leu Leu Leu Trp Phe Pro
1 5 10 15
Gly Ile Lys Cys Asp Ile Lys Met Thr Gln Ser Pro Ser Ser Met Tyr
20 25 30
Ala Ser Leu Gly Glu Arg Val Thr Ile Thr Cys Lys Ala Ser Gln Asp
35 40 45
Ile Asn Ser Tyr Leu Ser Trp Leu Gln Gln Lys Pro Gly Lys Ser Pro
50 55 60
Lys Thr Leu Ile Tyr Arg Ala Asn Arg Leu Val Asp Gly Val Pro Ser
65 70 75 80
Arg Phe Ser Gly Ser Gly Ser Gly Gln Asp Tyr Ser Leu Thr Ile Ser
85 90 95
Ser Leu Glu Tyr Glu Asp Met Gly Ile Tyr Tyr Cys Leu Gln Phe Asp
100 105 110
Glu Phe Pro Tyr Thr Phe Gly Gly Gly Thr Lys Leu Glu Ile
115 120 125
<210> 32
<211> 11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4E9轻链CDR1氨基酸序列
<400> 32
Lys Ala Ser Gln Asp Ile Asn Ser Tyr Leu Ser
1 5 10
<210> 33
<211> 7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4E9轻链CDR2氨基酸序列
<400> 33
Arg Ala Asn Arg Leu Val Asp
1 5
<210> 34
<211> 9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4E9轻链CDR3氨基酸序列
<400> 34
Leu Gln Phe Asp Glu Phe Pro Tyr Thr
1 5
<210> 35
<211> 132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4E9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400> 35
Met Glu Trp Thr Trp Val Phe Leu Phe Leu Leu Ser Val Thr Ala Gly
1 5 10 15
Val His Ser Gln Val Gln Leu Gln Gln Ser Gly Ala Glu Leu Met Lys
20 25 30
Pro Gly Ala Ser Val Lys Ile Ser Cys Lys Ala Thr Gly Tyr Thr Phe
35 40 45
Ser Arg Tyr Trp Ile Glu Trp Val Lys Leu Arg Pro Gly His Gly Leu
50 55 60
Asp Trp Ile Gly Glu Ile Leu Pro Gly Ser Lys Thr Asn Tyr Asn Glu
65 70 75 80
Lys Phe Lys Gly Lys Ala Thr Phe Thr Ala Asp Thr Ser Ser Asn Thr
85 90 95
Ala Tyr Met Gln Leu Ser Ser Leu Thr Ser Glu Asp Ser Ala Val Tyr
100 105 110
Tyr Cys Ala Arg Glu Gly Phe Val Tyr Trp Gly Gln Gly Thr Leu Val
115 120 125
Thr Val Ser Ala
130
<210> 36
<211> 5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4E9重链CDR1氨基酸序列
<400> 36
Arg Tyr Trp Ile Glu
1 5
<210> 37
<211> 16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4E9重链CDR2氨基酸序列
<400> 37
Glu Ile Leu Pro Gly Ser Lys Thr Asn Tyr Asn Glu Lys Phe Lys Gly
1 5 10 15
<210> 38
<211> 5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4E9重链CDR3氨基酸序列
<400> 38
Glu Gly Phe Val Tyr
1 5
<210> 39
<211> 128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13A7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400> 39
Met Asp Phe Gln Val Gln Ile Phe Ser Phe Leu Leu Ile Ser Ala Ser
1 5 10 15
Val Ile Met Ser Arg Gly Gln Ile Val Leu Ser Gln Ser Pro Ala Ile
20 25 30
Leu Ser Ala Ser Pro Gly Glu Lys Val Thr Met Thr Cys Arg Ala Ser
35 40 45
Ser Ser Val His Tyr Met His Trp Tyr Gln Gln Lys Ser Gly Phe Ser
50 55 60
Pro Lys Pro Trp Ile Tyr Ala Thr Ser Asn Leu Ala Ser Gly Val Pro
65 70 75 80
Ala Arg Phe Ser Gly Ser Glu Ser Gly Thr Ser Tyr Ser Leu Thr Ile
85 90 95
Ser Arg Val Glu Ala Glu Asp Ala Ala Thr Tyr Phe Cys Gln Gln Trp
100 105 110
Ser Thr Ser Pro Pro Thr Phe Gly Ser Gly Thr Lys Leu Glu Ile Lys
115 120 125
<210> 40
<211> 10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13A7轻链CDR1氨基酸序列
<400> 40
Arg Ala Ser Ser Ser Val His Tyr Met His
1 5 10
<210> 41
<211> 7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13A7轻链CDR2氨基酸序列
<400> 41
Ala Thr Ser Asn Leu Ala Ser
1 5
<210> 42
<211> 9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13A7轻链CDR3氨基酸序列
<400> 42
Gln Gln Trp Ser Thr Ser Pro Pro Thr
1 5
<210> 43
<211> 140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13A7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400> 43
Met Glu Cys Asn Trp Ile Leu Pro Phe Ile Leu Ser Val Thr Ser Gly
1 5 10 15
Val Tyr Ser Gln Val Gln Leu Gln Gln Ser Gly Ala Val Leu Ala Arg
20 25 30
Pro Gly Ala Ser Val Lys Leu Ser Cys Lys Ala Ser Gly Tyr Thr Phe
35 40 45
Thr Thr Tyr Trp Val Gln Trp Ile Lys Gln Arg Pro Gly Gln Gly Leu
50 55 60
Glu Trp Ile Gly Thr Ile Tyr Pro Gly Asp Gly Asp Ala Arg Tyr Ala
65 70 75 80
Gln Lys Phe Lys Gly Lys Ala Thr Leu Thr Ala Thr Glu Ser Ser Ser
85 90 95
Thr Ala Tyr Met Gln Leu Ser Ser Leu Ala Ser Glu Asp Ser Ala Val
100 105 110
Tyr Tyr Cys Ser Arg Arg Glu Val Tyr Asp Asp Tyr Ala Trp Phe Ala
115 120 125
Tyr Trp Gly Gln Gly Thr Leu Val Thr Val Ser Ala
130 135 140
<210> 44
<211> 5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13A7重链CDR1氨基酸序列
<400> 44
Thr Tyr Trp Val Gln
1 5
<210> 45
<211> 17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13A7重链CDR2氨基酸序列
<400> 45
Thr Ile Tyr Pro Gly Asp Gly Asp Ala Arg Tyr Ala Gln Lys Phe Lys
1 5 10 15
Gly
<210> 46
<211> 12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13A7重链CDR3氨基酸序列
<400> 46
Arg Glu Val Tyr Asp Asp Tyr Ala Trp Phe Ala Tyr
1 5 10
<210> 47
<211> 20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肽8(81-100 aa)氨基酸序列
<400> 47
Ser Ser Gly Ser Glu Asp Asp Phe Glu Asp Ile Asp Glu Val Val Ala
1 5 10 15
Ala Phe Arg Glu
20
<210> 48
<211> 20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肽9(91-110 aa)氨基酸序列
<400> 48
Ile Asp Glu Val Val Ala Ala Phe Arg Glu Ala Arg Leu Arg His Glu
1 5 10 15
Leu Val Glu Asp
20
<210> 49
<211> 20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肽10(101-120 aa)氨基酸序列
<400> 49
Ala Arg Leu Arg His Glu Leu Val Glu Asp Ala Val Tyr Glu Asn Pro
1 5 10 15
Leu Ser Val Glu
20
<210> 50
<211> 20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肽11(111-130 aa)氨基酸序列
<400> 50
Ala Val Tyr Glu Asn Pro Leu Ser Val Glu Lys Pro Ser Arg Ser Phe
1 5 10 15
Thr Lys Asn Ala
20
<210> 51
<211> 20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肽12(121-140 aa)氨基酸序列
<400> 51
Lys Pro Ser Arg Ser Phe Thr Lys Asn Ala Ala Val Lys Pro Lys Leu
1 5 10 15
Glu Asp Ser Pro
20
<210> 52
<211> 20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肽13(131-150 aa)氨基酸序列
<400> 52
Ala Val Lys Pro Lys Leu Glu Asp Ser Pro Lys Arg Ala Pro Pro Gly
1 5 10 15
Ala Gly Ala Ile
20
<210> 53
<211> 20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肽14(141-160 aa)氨基酸序列
<400> 53
Lys Arg Ala Pro Pro Gly Ala Gly Ala Ile Ala Ser Gly Arg Pro Ile
1 5 10 15
Ser Phe Ser Thr
20
<210> 54
<211> 20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肽15(151-170 aa)氨基酸序列
<400> 54
Ala Ser Gly Arg Pro Ile Ser Phe Ser Thr Ala Pro Lys Thr Ala Thr
1 5 10 15
Ser Ser Trp Cys
20
<210> 55
<211> 15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111-125aa)氨基酸序列
<400> 55
Ala Val Tyr Glu Asn Pro Leu Ser Val Glu Lys Pro Ser Arg Ser
1 5 10 15
<210> 56
<211> 18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110-127aa)氨基酸序列
<400> 56
Asp Ala Val Tyr Glu Asn Pro Leu Ser Val Glu Lys Pro Ser Arg Ser
1 5 10 15
Phe Thr
<210> 57
<211> 21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109-129aa)氨基酸序列
<400> 57
Glu Asp Ala Val Tyr Glu Asn Pro Leu Ser Val Glu Lys Pro Ser Arg
1 5 10 15
Ser Phe Thr Lys Asn
20
<210> 58
<211> 24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108-131aa)氨基酸序列
<400> 58
Val Glu Asp Ala Val Tyr Glu Asn Pro Leu Ser Val Glu Lys Pro Ser
1 5 10 15
Arg Ser Phe Thr Lys Asn Ala Ala
20
<210> 59
<211> 27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107-133aa)氨基酸序列
<400> 59
Leu Val Glu Asp Ala Val Tyr Glu Asn Pro Leu Ser Val Glu Lys Pro
1 5 10 15
Ser Arg Ser Phe Thr Lys Asn Ala Ala Val Lys
20 25
<210> 60
<211> 30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106-135aa)氨基酸序列
<400> 60
Glu Leu Val Glu Asp Ala Val Tyr Glu Asn Pro Leu Ser Val Glu Lys
1 5 10 15
Pro Ser Arg Ser Phe Thr Lys Asn Ala Ala Val Lys Pro Lys
20 25 30
<210> 61
<211> 33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105-137aa)氨基酸序列
<400> 61
His Glu Leu Val Glu Asp Ala Val Tyr Glu Asn Pro Leu Ser Val Glu
1 5 10 15
Lys Pro Ser Arg Ser Phe Thr Lys Asn Ala Ala Val Lys Pro Lys Leu
20 25 30
Glu
<210> 62
<211> 183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HBcAg的示例性氨基酸序列
<400> 62
Met Asp Ile Asp Pro Tyr Lys Glu Phe Gly Ala Ser Val Glu Leu Leu
1 5 10 15
Ser Phe Leu Pro Ser Asp Phe Phe Pro Ser Ile Arg Asp Leu Leu Asp
20 25 30
Thr Ala Ser Ala Leu Tyr Arg Glu Ala Leu Glu Ser Pro Glu His Cys
35 40 45
Ser Pro His His Thr Ala Leu Arg Gln Ala Ile Leu Cys Trp Gly Glu
50 55 60
Leu Met Asn Leu Ala Thr Trp Val Gly Ser Asn Leu Glu Asp Pro Ala
65 70 75 80
Ser Arg Glu Leu Val Val Ser Tyr Val Asn Val Asn Met Gly Leu Lys
85 90 95
Ile Arg Gln Leu Leu Trp Phe His Ile Ser Cys Leu Thr Phe Gly Arg
100 105 110
Glu Thr Val Leu Glu Tyr Leu Val Ser Phe Gly Val Trp Ile Arg Thr
115 120 125
Pro Pro Ala Tyr Arg Pro Gln Asn Ala Pro Ile Leu Ser Thr Leu Pro
130 135 140
Glu Thr Thr Val Val Arg Arg Arg Gly Arg Ser Pro Arg Arg Arg Thr
145 150 155 160
Pro Ser Pro Arg Arg Gln Arg Ser Gln Ser Pro Arg Arg Arg Arg Ser
165 170 175
Gln Ser Arg Glu Ser Gln Cys
180
<210> 63
<211> 149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HbcAg(aa 1-149)氨基酸序列
<400> 63
Met Asp Ile Asp Pro Tyr Lys Glu Phe Gly Ala Ser Val Glu Leu Leu
1 5 10 15
Ser Phe Leu Pro Ser Asp Phe Phe Pro Ser Ile Arg Asp Leu Leu Asp
20 25 30
Thr Ala Ser Ala Leu Tyr Arg Glu Ala Leu Glu Ser Pro Glu His Cys
35 40 45
Ser Pro His His Thr Ala Leu Arg Gln Ala Ile Leu Cys Trp Gly Glu
50 55 60
Leu Met Asn Leu Ala Thr Trp Val Gly Ser Asn Leu Glu Asp Pro Ala
65 70 75 80
Ser Arg Glu Leu Val Val Ser Tyr Val Asn Val Asn Met Gly Leu Lys
85 90 95
Ile Arg Gln Leu Leu Trp Phe His Ile Ser Cys Leu Thr Phe Gly Arg
100 105 110
Glu Thr Val Leu Glu Tyr Leu Val Ser Phe Gly Val Trp Ile Arg Thr
115 120 125
Pro Pro Ala Tyr Arg Pro Gln Asn Ala Pro Ile Leu Ser Thr Leu Pro
130 135 140
Glu Thr Thr Val Val
145
<210> 64
<211> 24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连接子氨基酸序列
<400> 64
Gly Gly Gly Gly Ser Gly Gly Gly Gly Thr Gly Ser Phe Glu Phe Gly
1 5 10 15
Gly Gly Gly Ser Gly Gly Gly Gly
20
<210> 65
<211> 171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突变型HBc 氨基酸序列
<400> 65
Met Asp Ile Asp Pro Tyr Lys Glu Phe Gly Ala Ser Val Glu Leu Leu
1 5 10 15
Ser Phe Leu Pro Ser Asp Phe Phe Pro Ser Ile Arg Asp Leu Leu Asp
20 25 30
Thr Ala Ser Ala Leu Tyr Arg Glu Ala Leu Glu Ser Pro Glu His Cys
35 40 45
Ser Pro His His Thr Ala Leu Arg Gln Ala Ile Leu Cys Trp Gly Glu
50 55 60
Leu Met Asn Leu Ala Thr Trp Val Gly Ser Asn Leu Glu Asp Gly Gly
65 70 75 80
Gly Gly Ser Gly Gly Gly Gly Thr Gly Ser Phe Glu Phe Gly Gly Gly
85 90 95
Gly Ser Gly Gly Gly Gly Ser Arg Glu Leu Val Val Ser Tyr Val Asn
100 105 110
Val Asn Met Gly Leu Lys Ile Arg Gln Leu Leu Trp Phe His Ile Ser
115 120 125
Cys Leu Thr Phe Gly Arg Glu Thr Val Leu Glu Tyr Leu Val Ser Phe
130 135 140
Gly Val Trp Ile Arg Thr Pro Pro Ala Tyr Arg Pro Gln Asn Ala Pro
145 150 155 160
Ile Leu Ser Thr Leu Pro Glu Thr Thr Val Val
165 170
<210> 66
<211> 516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突变型HBc 编码核苷酸序列
<400> 66
atggacattg acccatataa agaatttgga gcttctgtgg agttactctc ttttttgcct 60
tccgacttct ttccttctat tcgagatctc ctcgacaccg cctctgctct gtatcgggag 120
gccttagagt ctccggaaca ttgttcacct caccatacgg cactcaggca agctattctg 180
tgttggggtg agttgatgaa tctagccacc tgggtgggaa gtaatttgga agatggtgga 240
ggtggttctg gaggtggtgg tactggatcc tttgaattcg gtggtggagg ttcaggagga 300
ggtggttcca gggaactagt agtcagctat gtcaacgtta atatgggcct aaaaatcaga 360
caactattgt ggtttcacat ttcctgtctt acttttggga gagaaactgt tcttgaatat 420
ttggtgtctt ttggagtgtg gattcgcact cctcctgcat atagaccaca aaatgcccct 480
atcttatcaa cacttccgga aactactgtt gtttaa 516
<210> 67
<211> 66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F1引物1核苷酸序列
<400> 67
gatccatcga tgaagtagtg gccgcctttc gggaggcccg tttgagacat gaactggttg 60
aagatg 66
<210> 68
<211> 66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F1引物2核苷酸序列
<400> 68
aattcatctt caaccagttc atgtctcaaa cgggcctccc gaaaggcggc cactacttca 60
tcgatg 66
<210> 69
<211> 66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F2-1引物1核苷酸序列
<400> 69
gatccgctgt atatgaaaac ccgctaagtg tagaaaaacc atctagatct tttactaaaa 60
atgcgg 66
<210> 70
<211> 66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F2-1引物2核苷酸序列
<400> 70
aattccgcat ttttagtaaa agatctagat ggtttttcta cacttagcgg gttttcatat 60
acagcg 66
<210> 71
<211> 51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F2-2引物1核苷酸序列
<400> 71
gatccgctgt atatgaaaac ccgctaagtg tagaaaaacc atctagatct g 51
<210> 72
<211> 51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F2-2引物2核苷酸序列
<400> 72
aattcagatc tagatggttt ttctacactt agcgggtttt catatacagc g 51
<210> 73
<211> 60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F2-3引物1核苷酸序列
<400> 73
gatccgatgc tgtatatgaa aacccgctaa gtgtagaaaa accatctaga tcttttactg 60
<210> 74
<211> 60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F2-3引物2核苷酸序列
<400> 74
aattcagtaa aagatctaga tggtttttct acacttagcg ggttttcata tacagcatcg 60
<210> 75
<211> 69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F2-4引物1核苷酸序列
<400> 75
gatccgaaga tgctgtatat gaaaacccgc taagtgtaga aaaaccatct agatctttta 60
ctaaaaatg 69
<210> 76
<211> 69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F2-4引物2核苷酸序列
<400> 76
aattcatttt tagtaaaaga tctagatggt ttttctacac ttagcgggtt ttcatataca 60
gcatcttcg 69
<210> 77
<211> 78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F2-5引物1核苷酸序列
<400> 77
gatccgttga agatgctgta tatgaaaacc cgctaagtgt agaaaaacca tctagatctt 60
ttactaaaaa tgcggcgg 78
<210> 78
<211> 78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F2-5引物2核苷酸序列
<400> 78
aattccgccg catttttagt aaaagatcta gatggttttt ctacacttag cgggttttca 60
tatacagcat cttcaacg 78
<210> 79
<211> 87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F2-6引物1核苷酸序列
<400> 79
gatccctggt tgaagatgct gtatatgaaa acccgctaag tgtagaaaaa ccatctagat 60
cttttactaa aaatgcggcg gttaaag 87
<210> 80
<211> 87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F2-6引物2核苷酸序列
<400> 80
aattctttaa ccgccgcatt tttagtaaaa gatctagatg gtttttctac acttagcggg 60
ttttcatata cagcatcttc aaccagg 87
<210> 81
<211> 96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F2-7引物1核苷酸序列
<400> 81
gatccgaact ggttgaagat gctgtatatg aaaacccgct aagtgtagaa aaaccatcta 60
gatcttttac taaaaatgcg gcggttaaac ctaaag 96
<210> 82
<211> 96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F2-7引物2核苷酸序列
<400> 82
aattctttag gtttaaccgc cgcattttta gtaaaagatc tagatggttt ttctacactt 60
agcgggtttt catatacagc atcttcaacc agttcg 96
<210> 83
<211> 105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F2-8引物1核苷酸序列
<400> 83
gatcccatga actggttgaa gatgctgtat atgaaaaccc gctaagtgta gaaaaaccat 60
ctagatcttt tactaaaaat gcggcggtta aacctaaatt agagg 105
<210> 84
<211> 105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F2-8引物2核苷酸序列
<400> 84
aattcctcta atttaggttt aaccgccgca tttttagtaa aagatctaga tggtttttct 60
acacttagcg ggttttcata tacagcatct tcaaccagtt catgg 105
<210> 85
<211> 66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F3引物1核苷酸序列
<400> 85
gatccaaacc atctagatct tttactaaaa atgcggcggt taaacctaaa ttagaggatt 60
caccgg 66
<210> 86
<211> 66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ORF9-F3引物2核苷酸序列
<400> 86
aattccggtg aatcctctaa tttaggttta accgccgcat ttttagtaaa agatctagat 60
ggtttg 66
<210> 87
<211> 190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融合蛋白VZV-ORF9-F1氨基酸序列
<400> 87
Met Asp Ile Asp Pro Tyr Lys Glu Phe Gly Ala Ser Val Glu Leu Leu
1 5 10 15
Ser Phe Leu Pro Ser Asp Phe Phe Pro Ser Ile Arg Asp Leu Leu Asp
20 25 30
Thr Ala Ser Ala Leu Tyr Arg Glu Ala Leu Glu Ser Pro Glu His Cys
35 40 45
Ser Pro His His Thr Ala Leu Arg Gln Ala Ile Leu Cys Trp Gly Glu
50 55 60
Leu Met Asn Leu Ala Thr Trp Val Gly Ser Asn Leu Glu Asp Gly Gly
65 70 75 80
Gly Gly Ser Gly Gly Gly Gly Thr Gly Ser Ile Asp Glu Val Val Ala
85 90 95
Ala Phe Arg Glu Ala Arg Leu Arg His Glu Leu Val Glu Asp Glu Phe
100 105 110
Gly Gly Gly Gly Ser Gly Gly Gly Gly Ser Arg Glu Leu Val Val Ser
115 120 125
Tyr Val Asn Val Asn Met Gly Leu Lys Ile Arg Gln Leu Leu Trp Phe
130 135 140
His Ile Ser Cys Leu Thr Phe Gly Arg Glu Thr Val Leu Glu Tyr Leu
145 150 155 160
Val Ser Phe Gly Val Trp Ile Arg Thr Pro Pro Ala Tyr Arg Pro Gln
165 170 175
Asn Ala Pro Ile Leu Ser Thr Leu Pro Glu Thr Thr Val Val
180 185 190
<210> 88
<211> 190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融合蛋白VZV-ORF9-F2-1氨基酸序列
<400> 88
Met Asp Ile Asp Pro Tyr Lys Glu Phe Gly Ala Ser Val Glu Leu Leu
1 5 10 15
Ser Phe Leu Pro Ser Asp Phe Phe Pro Ser Ile Arg Asp Leu Leu Asp
20 25 30
Thr Ala Ser Ala Leu Tyr Arg Glu Ala Leu Glu Ser Pro Glu His Cys
35 40 45
Ser Pro His His Thr Ala Leu Arg Gln Ala Ile Leu Cys Trp Gly Glu
50 55 60
Leu Met Asn Leu Ala Thr Trp Val Gly Ser Asn Leu Glu Asp Gly Gly
65 70 75 80
Gly Gly Ser Gly Gly Gly Gly Thr Gly Ser Ala Val Tyr Glu Asn Pro
85 90 95
Leu Ser Val Glu Lys Pro Ser Arg Ser Phe Thr Lys Asn Ala Glu Phe
100 105 110
Gly Gly Gly Gly Ser Gly Gly Gly Gly Ser Arg Glu Leu Val Val Ser
115 120 125
Tyr Val Asn Val Asn Met Gly Leu Lys Ile Arg Gln Leu Leu Trp Phe
130 135 140
His Ile Ser Cys Leu Thr Phe Gly Arg Glu Thr Val Leu Glu Tyr Leu
145 150 155 160
Val Ser Phe Gly Val Trp Ile Arg Thr Pro Pro Ala Tyr Arg Pro Gln
165 170 175
Asn Ala Pro Ile Leu Ser Thr Leu Pro Glu Thr Thr Val Val
180 185 190
<210> 89
<211> 185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融合蛋白VZV-ORF9-F2-2氨基酸序列
<400> 89
Met Asp Ile Asp Pro Tyr Lys Glu Phe Gly Ala Ser Val Glu Leu Leu
1 5 10 15
Ser Phe Leu Pro Ser Asp Phe Phe Pro Ser Ile Arg Asp Leu Leu Asp
20 25 30
Thr Ala Ser Ala Leu Tyr Arg Glu Ala Leu Glu Ser Pro Glu His Cys
35 40 45
Ser Pro His His Thr Ala Leu Arg Gln Ala Ile Leu Cys Trp Gly Glu
50 55 60
Leu Met Asn Leu Ala Thr Trp Val Gly Ser Asn Leu Glu Asp Gly Gly
65 70 75 80
Gly Gly Ser Gly Gly Gly Gly Thr Gly Ser Ala Val Tyr Glu Asn Pro
85 90 95
Leu Ser Val Glu Lys Pro Ser Arg Ser Glu Phe Gly Gly Gly Gly Ser
100 105 110
Gly Gly Gly Gly Ser Arg Glu Leu Val Val Ser Tyr Val Asn Val Asn
115 120 125
Met Gly Leu Lys Ile Arg Gln Leu Leu Trp Phe His Ile Ser Cys Leu
130 135 140
Thr Phe Gly Arg Glu Thr Val Leu Glu Tyr Leu Val Ser Phe Gly Val
145 150 155 160
Trp Ile Arg Thr Pro Pro Ala Tyr Arg Pro Gln Asn Ala Pro Ile Leu
165 170 175
Ser Thr Leu Pro Glu Thr Thr Val Val
180 185
<210> 90
<211> 188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融合蛋白VZV-ORF9-F2-3氨基酸序列
<400> 90
Met Asp Ile Asp Pro Tyr Lys Glu Phe Gly Ala Ser Val Glu Leu Leu
1 5 10 15
Ser Phe Leu Pro Ser Asp Phe Phe Pro Ser Ile Arg Asp Leu Leu Asp
20 25 30
Thr Ala Ser Ala Leu Tyr Arg Glu Ala Leu Glu Ser Pro Glu His Cys
35 40 45
Ser Pro His His Thr Ala Leu Arg Gln Ala Ile Leu Cys Trp Gly Glu
50 55 60
Leu Met Asn Leu Ala Thr Trp Val Gly Ser Asn Leu Glu Asp Gly Gly
65 70 75 80
Gly Gly Ser Gly Gly Gly Gly Thr Gly Ser Asp Ala Val Tyr Glu Asn
85 90 95
Pro Leu Ser Val Glu Lys Pro Ser Arg Ser Phe Thr Glu Phe Gly Gly
100 105 110
Gly Gly Ser Gly Gly Gly Gly Ser Arg Glu Leu Val Val Ser Tyr Val
115 120 125
Asn Val Asn Met Gly Leu Lys Ile Arg Gln Leu Leu Trp Phe His Ile
130 135 140
Ser Cys Leu Thr Phe Gly Arg Glu Thr Val Leu Glu Tyr Leu Val Ser
145 150 155 160
Phe Gly Val Trp Ile Arg Thr Pro Pro Ala Tyr Arg Pro Gln Asn Ala
165 170 175
Pro Ile Leu Ser Thr Leu Pro Glu Thr Thr Val Val
180 185
<210> 91
<211> 191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融合蛋白VZV-ORF9-F2-4氨基酸序列
<400> 91
Met Asp Ile Asp Pro Tyr Lys Glu Phe Gly Ala Ser Val Glu Leu Leu
1 5 10 15
Ser Phe Leu Pro Ser Asp Phe Phe Pro Ser Ile Arg Asp Leu Leu Asp
20 25 30
Thr Ala Ser Ala Leu Tyr Arg Glu Ala Leu Glu Ser Pro Glu His Cys
35 40 45
Ser Pro His His Thr Ala Leu Arg Gln Ala Ile Leu Cys Trp Gly Glu
50 55 60
Leu Met Asn Leu Ala Thr Trp Val Gly Ser Asn Leu Glu Asp Gly Gly
65 70 75 80
Gly Gly Ser Gly Gly Gly Gly Thr Gly Ser Glu Asp Ala Val Tyr Glu
85 90 95
Asn Pro Leu Ser Val Glu Lys Pro Ser Arg Ser Phe Thr Lys Asn Glu
100 105 110
Phe Gly Gly Gly Gly Ser Gly Gly Gly Gly Ser Arg Glu Leu Val Val
115 120 125
Ser Tyr Val Asn Val Asn Met Gly Leu Lys Ile Arg Gln Leu Leu Trp
130 135 140
Phe His Ile Ser Cys Leu Thr Phe Gly Arg Glu Thr Val Leu Glu Tyr
145 150 155 160
Leu Val Ser Phe Gly Val Trp Ile Arg Thr Pro Pro Ala Tyr Arg Pro
165 170 175
Gln Asn Ala Pro Ile Leu Ser Thr Leu Pro Glu Thr Thr Val Val
180 185 190
<210> 92
<211> 194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融合蛋白VZV-ORF9-F2-5氨基酸序列
<400> 92
Met Asp Ile Asp Pro Tyr Lys Glu Phe Gly Ala Ser Val Glu Leu Leu
1 5 10 15
Ser Phe Leu Pro Ser Asp Phe Phe Pro Ser Ile Arg Asp Leu Leu Asp
20 25 30
Thr Ala Ser Ala Leu Tyr Arg Glu Ala Leu Glu Ser Pro Glu His Cys
35 40 45
Ser Pro His His Thr Ala Leu Arg Gln Ala Ile Leu Cys Trp Gly Glu
50 55 60
Leu Met Asn Leu Ala Thr Trp Val Gly Ser Asn Leu Glu Asp Gly Gly
65 70 75 80
Gly Gly Ser Gly Gly Gly Gly Thr Gly Ser Val Glu Asp Ala Val Tyr
85 90 95
Glu Asn Pro Leu Ser Val Glu Lys Pro Ser Arg Ser Phe Thr Lys Asn
100 105 110
Ala Ala Glu Phe Gly Gly Gly Gly Ser Gly Gly Gly Gly Ser Arg Glu
115 120 125
Leu Val Val Ser Tyr Val Asn Val Asn Met Gly Leu Lys Ile Arg Gln
130 135 140
Leu Leu Trp Phe His Ile Ser Cys Leu Thr Phe Gly Arg Glu Thr Val
145 150 155 160
Leu Glu Tyr Leu Val Ser Phe Gly Val Trp Ile Arg Thr Pro Pro Ala
165 170 175
Tyr Arg Pro Gln Asn Ala Pro Ile Leu Ser Thr Leu Pro Glu Thr Thr
180 185 190
Val Val
<210> 93
<211> 197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融合蛋白VZV-ORF9-F2-6氨基酸序列
<400> 93
Met Asp Ile Asp Pro Tyr Lys Glu Phe Gly Ala Ser Val Glu Leu Leu
1 5 10 15
Ser Phe Leu Pro Ser Asp Phe Phe Pro Ser Ile Arg Asp Leu Leu Asp
20 25 30
Thr Ala Ser Ala Leu Tyr Arg Glu Ala Leu Glu Ser Pro Glu His Cys
35 40 45
Ser Pro His His Thr Ala Leu Arg Gln Ala Ile Leu Cys Trp Gly Glu
50 55 60
Leu Met Asn Leu Ala Thr Trp Val Gly Ser Asn Leu Glu Asp Gly Gly
65 70 75 80
Gly Gly Ser Gly Gly Gly Gly Thr Gly Ser Leu Val Glu Asp Ala Val
85 90 95
Tyr Glu Asn Pro Leu Ser Val Glu Lys Pro Ser Arg Ser Phe Thr Lys
100 105 110
Asn Ala Ala Val Lys Glu Phe Gly Gly Gly Gly Ser Gly Gly Gly Gly
115 120 125
Ser Arg Glu Leu Val Val Ser Tyr Val Asn Val Asn Met Gly Leu Lys
130 135 140
Ile Arg Gln Leu Leu Trp Phe His Ile Ser Cys Leu Thr Phe Gly Arg
145 150 155 160
Glu Thr Val Leu Glu Tyr Leu Val Ser Phe Gly Val Trp Ile Arg Thr
165 170 175
Pro Pro Ala Tyr Arg Pro Gln Asn Ala Pro Ile Leu Ser Thr Leu Pro
180 185 190
Glu Thr Thr Val Val
195
<210> 94
<211> 200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融合蛋白VZV-ORF9-F2-7氨基酸序列
<400> 94
Met Asp Ile Asp Pro Tyr Lys Glu Phe Gly Ala Ser Val Glu Leu Leu
1 5 10 15
Ser Phe Leu Pro Ser Asp Phe Phe Pro Ser Ile Arg Asp Leu Leu Asp
20 25 30
Thr Ala Ser Ala Leu Tyr Arg Glu Ala Leu Glu Ser Pro Glu His Cys
35 40 45
Ser Pro His His Thr Ala Leu Arg Gln Ala Ile Leu Cys Trp Gly Glu
50 55 60
Leu Met Asn Leu Ala Thr Trp Val Gly Ser Asn Leu Glu Asp Gly Gly
65 70 75 80
Gly Gly Ser Gly Gly Gly Gly Thr Gly Ser Glu Leu Val Glu Asp Ala
85 90 95
Val Tyr Glu Asn Pro Leu Ser Val Glu Lys Pro Ser Arg Ser Phe Thr
100 105 110
Lys Asn Ala Ala Val Lys Pro Lys Glu Phe Gly Gly Gly Gly Ser Gly
115 120 125
Gly Gly Gly Ser Arg Glu Leu Val Val Ser Tyr Val Asn Val Asn Met
130 135 140
Gly Leu Lys Ile Arg Gln Leu Leu Trp Phe His Ile Ser Cys Leu Thr
145 150 155 160
Phe Gly Arg Glu Thr Val Leu Glu Tyr Leu Val Ser Phe Gly Val Trp
165 170 175
Ile Arg Thr Pro Pro Ala Tyr Arg Pro Gln Asn Ala Pro Ile Leu Ser
180 185 190
Thr Leu Pro Glu Thr Thr Val Val
195 200
<210> 95
<211> 203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融合蛋白VZV-ORF9-F2-8氨基酸序列
<400> 95
Met Asp Ile Asp Pro Tyr Lys Glu Phe Gly Ala Ser Val Glu Leu Leu
1 5 10 15
Ser Phe Leu Pro Ser Asp Phe Phe Pro Ser Ile Arg Asp Leu Leu Asp
20 25 30
Thr Ala Ser Ala Leu Tyr Arg Glu Ala Leu Glu Ser Pro Glu His Cys
35 40 45
Ser Pro His His Thr Ala Leu Arg Gln Ala Ile Leu Cys Trp Gly Glu
50 55 60
Leu Met Asn Leu Ala Thr Trp Val Gly Ser Asn Leu Glu Asp Gly Gly
65 70 75 80
Gly Gly Ser Gly Gly Gly Gly Thr Gly Ser His Glu Leu Val Glu Asp
85 90 95
Ala Val Tyr Glu Asn Pro Leu Ser Val Glu Lys Pro Ser Arg Ser Phe
100 105 110
Thr Lys Asn Ala Ala Val Lys Pro Lys Leu Glu Glu Phe Gly Gly Gly
115 120 125
Gly Ser Gly Gly Gly Gly Ser Arg Glu Leu Val Val Ser Tyr Val Asn
130 135 140
Val Asn Met Gly Leu Lys Ile Arg Gln Leu Leu Trp Phe His Ile Ser
145 150 155 160
Cys Leu Thr Phe Gly Arg Glu Thr Val Leu Glu Tyr Leu Val Ser Phe
165 170 175
Gly Val Trp Ile Arg Thr Pro Pro Ala Tyr Arg Pro Gln Asn Ala Pro
180 185 190
Ile Leu Ser Thr Leu Pro Glu Thr Thr Val Val
195 200
<210> 96
<211> 190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融合蛋白VZV-ORF9-F3氨基酸序列
<400> 96
Met Asp Ile Asp Pro Tyr Lys Glu Phe Gly Ala Ser Val Glu Leu Leu
1 5 10 15
Ser Phe Leu Pro Ser Asp Phe Phe Pro Ser Ile Arg Asp Leu Leu Asp
20 25 30
Thr Ala Ser Ala Leu Tyr Arg Glu Ala Leu Glu Ser Pro Glu His Cys
35 40 45
Ser Pro His His Thr Ala Leu Arg Gln Ala Ile Leu Cys Trp Gly Glu
50 55 60
Leu Met Asn Leu Ala Thr Trp Val Gly Ser Asn Leu Glu Asp Gly Gly
65 70 75 80
Gly Gly Ser Gly Gly Gly Gly Thr Gly Ser Lys Pro Ser Arg Ser Phe
85 90 95
Thr Lys Asn Ala Ala Val Lys Pro Lys Leu Glu Asp Ser Pro Glu Phe
100 105 110
Gly Gly Gly Gly Ser Gly Gly Gly Gly Ser Arg Glu Leu Val Val Ser
115 120 125
Tyr Val Asn Val Asn Met Gly Leu Lys Ile Arg Gln Leu Leu Trp Phe
130 135 140
His Ile Ser Cys Leu Thr Phe Gly Arg Glu Thr Val Leu Glu Tyr Leu
145 150 155 160
Val Ser Phe Gly Val Trp Ile Arg Thr Pro Pro Ala Tyr Arg Pro Gln
165 170 175
Asn Ala Pro Ile Leu Ser Thr Leu Pro Glu Thr Thr Val Val
180 185 190
<210> 97
<211> 573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融合蛋白VZV-ORF9-F1编码核苷酸序列
<400> 97
atggacattg acccatataa agaatttgga gcttctgtgg agttactctc ttttttgcct 60
tccgacttct ttccttctat tcgagatctc ctcgacaccg cctctgctct gtatcgggag 120
gccttagagt ctccggaaca ttgttcacct caccatacgg cactcaggca agctattctg 180
tgttggggtg agttgatgaa tctagccacc tgggtgggaa gtaatttgga agatggtgga 240
ggtggttctg gaggtggtgg tactggatcc atcgatgaag tagtggccgc ctttcgggag 300
gcccgtttga gacatgaact ggttgaagat gaattcggtg gtggaggttc aggaggaggt 360
ggttccaggg aactagtagt cagctatgtc aacgttaata tgggcctaaa aatcagacaa 420
ctattgtggt ttcacatttc ctgtcttact tttgggagag aaactgttct tgaatatttg 480
gtgtcttttg gagtgtggat tcgcactcct cctgcatata gaccacaaaa tgcccctatc 540
ttatcaacac ttccggaaac tactgttgtt taa 573
<210> 98
<211> 573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融合蛋白VZV-ORF9-F2-1编码核苷酸序列
<400> 98
atggacattg acccatataa agaatttgga gcttctgtgg agttactctc ttttttgcct 60
tccgacttct ttccttctat tcgagatctc ctcgacaccg cctctgctct gtatcgggag 120
gccttagagt ctccggaaca ttgttcacct caccatacgg cactcaggca agctattctg 180
tgttggggtg agttgatgaa tctagccacc tgggtgggaa gtaatttgga agatggtgga 240
ggtggttctg gaggtggtgg tactggatcc gctgtatatg aaaacccgct aagtgtagaa 300
aaaccatcta gatcttttac taaaaatgcg gaattcggtg gtggaggttc aggaggaggt 360
ggttccaggg aactagtagt cagctatgtc aacgttaata tgggcctaaa aatcagacaa 420
ctattgtggt ttcacatttc ctgtcttact tttgggagag aaactgttct tgaatatttg 480
gtgtcttttg gagtgtggat tcgcactcct cctgcatata gaccacaaaa tgcccctatc 540
ttatcaacac ttccggaaac tactgttgtt taa 573
<210> 99
<211> 558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融合蛋白VZV-ORF9-F2-2编码核苷酸序列
<400> 99
atggacattg acccatataa agaatttgga gcttctgtgg agttactctc ttttttgcct 60
tccgacttct ttccttctat tcgagatctc ctcgacaccg cctctgctct gtatcgggag 120
gccttagagt ctccggaaca ttgttcacct caccatacgg cactcaggca agctattctg 180
tgttggggtg agttgatgaa tctagccacc tgggtgggaa gtaatttgga agatggtgga 240
ggtggttctg gaggtggtgg tactggatcc gctgtatatg aaaacccgct aagtgtagaa 300
aaaccatcta gatctgaatt cggtggtgga ggttcaggag gaggtggttc cagggaacta 360
gtagtcagct atgtcaacgt taatatgggc ctaaaaatca gacaactatt gtggtttcac 420
atttcctgtc ttacttttgg gagagaaact gttcttgaat atttggtgtc ttttggagtg 480
tggattcgca ctcctcctgc atatagacca caaaatgccc ctatcttatc aacacttccg 540
gaaactactg ttgtttaa 558
<210> 100
<211> 567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融合蛋白VZV-ORF9-F2-3编码核苷酸序列
<400> 100
atggacattg acccatataa agaatttgga gcttctgtgg agttactctc ttttttgcct 60
tccgacttct ttccttctat tcgagatctc ctcgacaccg cctctgctct gtatcgggag 120
gccttagagt ctccggaaca ttgttcacct caccatacgg cactcaggca agctattctg 180
tgttggggtg agttgatgaa tctagccacc tgggtgggaa gtaatttgga agatggtgga 240
ggtggttctg gaggtggtgg tactggatcc gatgctgtat atgaaaaccc gctaagtgta 300
gaaaaaccat ctagatcttt tactgaattc ggtggtggag gttcaggagg aggtggttcc 360
agggaactag tagtcagcta tgtcaacgtt aatatgggcc taaaaatcag acaactattg 420
tggtttcaca tttcctgtct tacttttggg agagaaactg ttcttgaata tttggtgtct 480
tttggagtgt ggattcgcac tcctcctgca tatagaccac aaaatgcccc tatcttatca 540
acacttccgg aaactactgt tgtttaa 567
<210> 101
<211> 576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融合蛋白VZV-ORF9-F2-4编码核苷酸序列
<400> 101
atggacattg acccatataa agaatttgga gcttctgtgg agttactctc ttttttgcct 60
tccgacttct ttccttctat tcgagatctc ctcgacaccg cctctgctct gtatcgggag 120
gccttagagt ctccggaaca ttgttcacct caccatacgg cactcaggca agctattctg 180
tgttggggtg agttgatgaa tctagccacc tgggtgggaa gtaatttgga agatggtgga 240
ggtggttctg gaggtggtgg tactggatcc gaagatgctg tatatgaaaa cccgctaagt 300
gtagaaaaac catctagatc ttttactaaa aatgaattcg gtggtggagg ttcaggagga 360
ggtggttcca gggaactagt agtcagctat gtcaacgtta atatgggcct aaaaatcaga 420
caactattgt ggtttcacat ttcctgtctt acttttggga gagaaactgt tcttgaatat 480
ttggtgtctt ttggagtgtg gattcgcact cctcctgcat atagaccaca aaatgcccct 540
atcttatcaa cacttccgga aactactgtt gtttaa 576
<210> 102
<211> 585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融合蛋白VZV-ORF9-F2-5编码核苷酸序列
<400> 102
atggacattg acccatataa agaatttgga gcttctgtgg agttactctc ttttttgcct 60
tccgacttct ttccttctat tcgagatctc ctcgacaccg cctctgctct gtatcgggag 120
gccttagagt ctccggaaca ttgttcacct caccatacgg cactcaggca agctattctg 180
tgttggggtg agttgatgaa tctagccacc tgggtgggaa gtaatttgga agatggtgga 240
ggtggttctg gaggtggtgg tactggatcc gttgaagatg ctgtatatga aaacccgcta 300
agtgtagaaa aaccatctag atcttttact aaaaatgcgg cggaattcgg tggtggaggt 360
tcaggaggag gtggttccag ggaactagta gtcagctatg tcaacgttaa tatgggccta 420
aaaatcagac aactattgtg gtttcacatt tcctgtctta cttttgggag agaaactgtt 480
cttgaatatt tggtgtcttt tggagtgtgg attcgcactc ctcctgcata tagaccacaa 540
aatgccccta tcttatcaac acttccggaa actactgttg tttaa 585
<210> 103
<211> 594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融合蛋白VZV-ORF9-F2-6编码核苷酸序列
<400> 103
atggacattg acccatataa agaatttgga gcttctgtgg agttactctc ttttttgcct 60
tccgacttct ttccttctat tcgagatctc ctcgacaccg cctctgctct gtatcgggag 120
gccttagagt ctccggaaca ttgttcacct caccatacgg cactcaggca agctattctg 180
tgttggggtg agttgatgaa tctagccacc tgggtgggaa gtaatttgga agatggtgga 240
ggtggttctg gaggtggtgg tactggatcc ctggttgaag atgctgtata tgaaaacccg 300
ctaagtgtag aaaaaccatc tagatctttt actaaaaatg cggcggttaa agaattcggt 360
ggtggaggtt caggaggagg tggttccagg gaactagtag tcagctatgt caacgttaat 420
atgggcctaa aaatcagaca actattgtgg tttcacattt cctgtcttac ttttgggaga 480
gaaactgttc ttgaatattt ggtgtctttt ggagtgtgga ttcgcactcc tcctgcatat 540
agaccacaaa atgcccctat cttatcaaca cttccggaaa ctactgttgt ttaa 594
<210> 104
<211> 603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融合蛋白VZV-ORF9-F2-7编码核苷酸序列
<400> 104
atggacattg acccatataa agaatttgga gcttctgtgg agttactctc ttttttgcct 60
tccgacttct ttccttctat tcgagatctc ctcgacaccg cctctgctct gtatcgggag 120
gccttagagt ctccggaaca ttgttcacct caccatacgg cactcaggca agctattctg 180
tgttggggtg agttgatgaa tctagccacc tgggtgggaa gtaatttgga agatggtgga 240
ggtggttctg gaggtggtgg tactggatcc gaactggttg aagatgctgt atatgaaaac 300
ccgctaagtg tagaaaaacc atctagatct tttactaaaa atgcggcggt taaacctaaa 360
gaattcggtg gtggaggttc aggaggaggt ggttccaggg aactagtagt cagctatgtc 420
aacgttaata tgggcctaaa aatcagacaa ctattgtggt ttcacatttc ctgtcttact 480
tttgggagag aaactgttct tgaatatttg gtgtcttttg gagtgtggat tcgcactcct 540
cctgcatata gaccacaaaa tgcccctatc ttatcaacac ttccggaaac tactgttgtt 600
taa 603
<210> 105
<211> 612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融合蛋白VZV-ORF9-F2-8编码核苷酸序列
<400> 105
atggacattg acccatataa agaatttgga gcttctgtgg agttactctc ttttttgcct 60
tccgacttct ttccttctat tcgagatctc ctcgacaccg cctctgctct gtatcgggag 120
gccttagagt ctccggaaca ttgttcacct caccatacgg cactcaggca agctattctg 180
tgttggggtg agttgatgaa tctagccacc tgggtgggaa gtaatttgga agatggtgga 240
ggtggttctg gaggtggtgg tactggatcc catgaactgg ttgaagatgc tgtatatgaa 300
aacccgctaa gtgtagaaaa accatctaga tcttttacta aaaatgcggc ggttaaacct 360
aaattagagg aattcggtgg tggaggttca ggaggaggtg gttccaggga actagtagtc 420
agctatgtca acgttaatat gggcctaaaa atcagacaac tattgtggtt tcacatttcc 480
tgtcttactt ttgggagaga aactgttctt gaatatttgg tgtcttttgg agtgtggatt 540
cgcactcctc ctgcatatag accacaaaat gcccctatct tatcaacact tccggaaact 600
actgttgttt aa 612
<210> 106
<211> 573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融合蛋白VZV-ORF9-F3编码核苷酸序列
<400> 106
atggacattg acccatataa agaatttgga gcttctgtgg agttactctc ttttttgcct 60
tccgacttct ttccttctat tcgagatctc ctcgacaccg cctctgctct gtatcgggag 120
gccttagagt ctccggaaca ttgttcacct caccatacgg cactcaggca agctattctg 180
tgttggggtg agttgatgaa tctagccacc tgggtgggaa gtaatttgga agatggtgga 240
ggtggttctg gaggtggtgg tactggatcc aaaccatcta gatcttttac taaaaatgcg 300
gcggttaaac ctaaattaga ggattcaccg gaattcggtg gtggaggttc aggaggaggt 360
ggttccaggg aactagtagt cagctatgtc aacgttaata tgggcctaaa aatcagacaa 420
ctattgtggt ttcacatttc ctgtcttact tttgggagag aaactgttct tgaatatttg 480
gtgtcttttg gagtgtggat tcgcactcct cctgcatata gaccacaaaa tgcccctatc 540
ttatcaacac ttccggaaac tactgttgtt taa 573
<210> 107
<211> 15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 gE 121-135aa多肽氨基酸序列
<400> 107
Ser Ala Gln Glu Asp Leu Gly Asp Asp Thr Gly Ile His Val Ile
1 5 10 15
<210> 108
<211> 185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 gE 121-135aa多肽-HBc融合蛋白氨基酸序列
<400> 108
Met Asp Ile Asp Pro Tyr Lys Glu Phe Gly Ala Ser Val Glu Leu Leu
1 5 10 15
Ser Phe Leu Pro Ser Asp Phe Phe Pro Ser Ile Arg Asp Leu Leu Asp
20 25 30
Thr Ala Ser Ala Leu Tyr Arg Glu Ala Leu Glu Ser Pro Glu His Cys
35 40 45
Ser Pro His His Thr Ala Leu Arg Gln Ala Ile Leu Cys Trp Gly Glu
50 55 60
Leu Met Asn Leu Ala Thr Trp Val Gly Ser Asn Leu Glu Asp Gly Gly
65 70 75 80
Gly Gly Ser Gly Gly Gly Gly Thr Gly Ser Ser Ala Gln Glu Asp Leu
85 90 95
Gly Asp Asp Thr Gly Ile His Val Ile Glu Phe Gly Gly Gly Gly Ser
100 105 110
Gly Gly Gly Gly Ser Arg Glu Leu Val Val Ser Tyr Val Asn Val Asn
115 120 125
Met Gly Leu Lys Ile Arg Gln Leu Leu Trp Phe His Ile Ser Cys Leu
130 135 140
Thr Phe Gly Arg Glu Thr Val Leu Glu Tyr Leu Val Ser Phe Gly Val
145 150 155 160
Trp Ile Arg Thr Pro Pro Ala Tyr Arg Pro Gln Asn Ala Pro Ile Leu
165 170 175
Ser Thr Leu Pro Glu Thr Thr Val Val
180 185
<210> 109
<211> 623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VZV gE全长氨基酸序列
<400> 109
Met Gly Thr Val Asn Lys Pro Val Val Gly Val Leu Met Gly Phe Gly
1 5 10 15
Ile Ile Thr Gly Thr Leu Arg Ile Thr Asn Pro Val Arg Ala Ser Val
20 25 30
Leu Arg Tyr Asp Asp Phe His Ile Asp Glu Asp Lys Leu Asp Thr Asn
35 40 45
Ser Val Tyr Glu Pro Tyr Tyr His Ser Asp His Ala Glu Ser Ser Trp
50 55 60
Val Asn Arg Gly Glu Ser Ser Arg Lys Ala Tyr Asp His Asn Ser Pro
65 70 75 80
Tyr Ile Trp Pro Arg Asn Asp Tyr Asp Gly Phe Leu Glu Asn Ala His
85 90 95
Glu His His Gly Val Tyr Asn Gln Gly Arg Gly Ile Asp Ser Gly Glu
100 105 110
Arg Leu Met Gln Pro Thr Gln Met Ser Ala Gln Glu Asp Leu Gly Asp
115 120 125
Asp Thr Gly Ile His Val Ile Pro Thr Leu Asn Gly Asp Asp Arg His
130 135 140
Lys Ile Val Asn Val Asp Gln Arg Gln Tyr Gly Asp Val Phe Lys Gly
145 150 155 160
Asp Leu Asn Pro Lys Pro Gln Gly Gln Arg Leu Ile Glu Val Ser Val
165 170 175
Glu Glu Asn His Pro Phe Thr Leu Arg Ala Pro Ile Gln Arg Ile Tyr
180 185 190
Gly Val Arg Tyr Thr Glu Thr Trp Ser Phe Leu Pro Ser Leu Thr Cys
195 200 205
Thr Gly Asp Ala Ala Pro Ala Ile Gln His Ile Cys Leu Lys His Thr
210 215 220
Thr Cys Phe Gln Asp Val Val Val Asp Val Asp Cys Ala Glu Asn Thr
225 230 235 240
Lys Glu Asp Gln Leu Ala Glu Ile Ser Tyr Arg Phe Gln Gly Lys Lys
245 250 255
Glu Ala Asp Gln Pro Trp Ile Val Val Asn Thr Ser Thr Leu Phe Asp
260 265 270
Glu Leu Glu Leu Asp Pro Pro Glu Ile Glu Pro Gly Val Leu Lys Val
275 280 285
Leu Arg Thr Glu Lys Gln Tyr Leu Gly Val Tyr Ile Trp Asn Met Arg
290 295 300
Gly Ser Asp Gly Thr Ser Thr Tyr Ala Thr Phe Leu Val Thr Trp Lys
305 310 315 320
Gly Asp Glu Lys Thr Arg Asn Pro Thr Pro Ala Val Thr Pro Gln Pro
325 330 335
Arg Gly Ala Glu Phe His Met Trp Asn Tyr His Ser His Val Phe Ser
340 345 350
Val Gly Asp Thr Phe Ser Leu Ala Met His Leu Gln Tyr Lys Ile His
355 360 365
Glu Ala Pro Phe Asp Leu Leu Leu Glu Trp Leu Tyr Val Pro Ile Asp
370 375 380
Pro Thr Cys Gln Pro Met Arg Leu Tyr Ser Thr Cys Leu Tyr His Pro
385 390 395 400
Asn Ala Pro Gln Cys Leu Ser His Met Asn Ser Gly Cys Thr Phe Thr
405 410 415
Ser Pro His Leu Ala Gln Arg Val Ala Ser Thr Val Tyr Gln Asn Cys
420 425 430
Glu His Ala Asp Asn Tyr Thr Ala Tyr Cys Leu Gly Ile Ser His Met
435 440 445
Glu Pro Ser Phe Gly Leu Ile Leu His Asp Gly Gly Thr Thr Leu Lys
450 455 460
Phe Val Asp Thr Pro Glu Ser Leu Ser Gly Leu Tyr Val Phe Val Val
465 470 475 480
Tyr Phe Asn Gly His Val Glu Ala Val Ala Tyr Thr Val Val Ser Thr
485 490 495
Val Asp His Phe Val Asn Ala Ile Glu Glu Arg Gly Phe Pro Pro Thr
500 505 510
Ala Gly Gln Pro Pro Ala Thr Thr Lys Pro Lys Glu Ile Thr Pro Val
515 520 525
Asn Pro Gly Thr Ser Pro Leu Leu Arg Tyr Ala Ala Trp Thr Gly Gly
530 535 540
Leu Ala Ala Val Val Leu Leu Cys Leu Val Ile Phe Leu Ile Cys Thr
545 550 555 560
Ala Lys Arg Met Arg Val Lys Ala Tyr Arg Val Asp Lys Ser Pro Tyr
565 570 575
Asn Gln Ser Met Tyr Tyr Ala Gly Leu Pro Val Asp Asp Phe Glu Asp
580 585 590
Ser Glu Ser Thr Asp Thr Glu Glu Glu Phe Gly Asn Ala Ile Gly Gly
595 600 605
Ser His Gly Gly Ser Ser Tyr Thr Val Tyr Ile Asp Lys Thr Arg
610 615 620
<210> 110
<211> 111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4A2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400> 110
Asp Ile Val Met Thr Gln Thr Pro Leu Ser Leu Pro Val Asn Leu Gly
1 5 10 15
Asp Gln Ala Ser Ile Ser Cys Arg Ser Ser Gln Thr Leu Ala Tyr Ser
20 25 30
Asp Gly Asn Thr Tyr Leu His Trp Tyr Leu Gln Lys Pro Gly Gln Ser
35 40 45
Pro Lys Leu Leu Ile Phe Lys Val Ser Asn Arg Phe Ser Gly Val Pro
50 55 60
Asp Arg Phe Ser Gly Ser Gly Ser Gly Thr Asp Phe Thr Leu Lys Ile
65 70 75 80
Ser Arg Val Glu Ala Glu Asp Leu Gly Val Tyr Phe Cys Ser Gln Ser
85 90 95
Thr His Val Leu Thr Phe Gly Ser Gly Thr Lys Leu Glu Ile Lys
100 105 110
<210> 111
<211> 119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4A2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400> 111
Glu Val Lys Leu Val Glu Ser Gly Gly Gly Leu Val Lys Pro Glu Gly
1 5 10 15
Ser Leu Lys Leu Ser Cys Ala Ala Ser Gly Phe Thr Phe Ser Ser Tyr
20 25 30
Ala Met Ser Trp Val Arg Gln Thr Pro Glu Lys Arg Leu Glu Trp Val
35 40 45
Ala Ser Ile Ser Ser Gly Gly Ser Tyr Thr Tyr Tyr Pro Asp Ser Val
50 55 60
Lys Gly Arg Phe Thr Ile Ser Arg Asp Asn Ala Lys Asn Thr Leu Tyr
65 70 75 80
Leu Gln Met Ser Ser Leu Arg Ser Glu Asp Thr Ala Met Tyr Tyr Cys
85 90 95
Ala Arg His Glu Ala Lys Asn Ala Trp Phe Ala Tyr Trp Gly Gln Gly
100 105 110
Thr Leu Val Thr Val Ser Ala
115

Claims (38)

1.一种分离的多肽或其变体,所述多肽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ORF9蛋白的至少20个连续氨基酸残基组成,且包含所述蛋白的第91-110位氨基酸残基,并且,所述变体与其所源自的多肽相异仅在于1个或几个(例如,1个,2个,3个,4个,5个,6个,或7个)氨基酸残基的置换,且保留了其所源自的多肽的生物学功能(例如,诱导对VZV具有特异性结合活性的抗体);
例如,所述多肽由VZV ORF9蛋白的20~50个(例如20~45个,20~40个,20~35个,20~30个,20~25个)连续氨基酸残基组成;
例如,所述VZV ORF9蛋白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或与其相比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的序列同一性的序列;
例如,所述VZV ORF9蛋白的第91-110位氨基酸残基如SEQ ID NO:48所示;
例如,所述多肽包含SEQ ID NO:4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由其组成。
2.一种分离的多肽或其变体,所述多肽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ORF9蛋白的至少15个连续氨基酸残基组成,且包含所述蛋白的第111-125位氨基酸残基,并且,所述变体与其所源自的多肽相异仅在于1个或几个(例如,1个,2个,3个,4个,5个,6个,或7个)氨基酸残基的置换,且保留了其所源自的多肽的生物学功能(例如,诱导对VZV具有特异性结合活性的抗体);
例如,所述多肽由VZV ORF9蛋白的15~50个(例如15~45个,15~40个,15~35个)连续氨基酸残基组成;
例如,所述VZV ORF9蛋白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或与其相比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的序列同一性的序列;
例如,所述VZV ORF9蛋白的第111-125位氨基酸残基如SEQ ID NO:55所示;
例如,所述多肽包含SEQ ID NOs:50、55-61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由其组成。
3.一种分离的多肽或其变体,所述多肽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ORF9蛋白的至少20个连续氨基酸残基组成,且包含所述蛋白的第121-140位氨基酸残基,并且,所述变体与其所源自的多肽相异仅在于1个或几个(例如,1个,2个,3个,4个,5个,6个,或7个)氨基酸残基的置换,且保留了其所源自的多肽的生物学功能(例如,诱导对VZV具有特异性结合活性的抗体);
例如,所述多肽由VZV ORF9蛋白的20~50个(例如20~45个,20~40个,20~35个,20~30个,20~25个)连续氨基酸残基组成;
例如,所述VZV ORF9蛋白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或与其相比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的序列同一性的序列;
例如,所述VZV ORF9蛋白的第121-140位氨基酸残基如SEQ ID NO:51所示;
例如,所述多肽包含SEQ ID NO:5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由其组成。
4.一种重组蛋白,其包含权利要求1-3任一项的分离的多肽或其变体,以及载体蛋白,并且所述重组蛋白不是天然存在的蛋白或其片段;
例如,所述多肽或其变体任选地通过连接体(例如刚性或柔性连接体,如包含一个或多个甘氨酸和/或一个或多个丝氨酸的肽接头)与载体蛋白相连接;
例如,所述载体蛋白选自HBcAg或其片段、CRM197蛋白或其片段、WHcAg或其片段、钥孔血蓝蛋白、人血清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牛甲状腺球蛋白、卵清蛋白。
5.权利要求4的重组蛋白,其中,所述载体蛋白是HBcAg或其片段,并且用所述多肽或其变体替换HBcAg的第79-80位氨基酸;
任选地,所述多肽或其变体与HBcAg或其片段通过连接体连接;
例如,所述HBcAg的片段包含HBcAg的aa 1-149或由HBcAg的aa1-149组成;
例如,所述重组蛋白具有如SEQ ID NOs:87-96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6.一种分离的核酸分子,其包含编码权利要求1-3任一项的多肽或其变体,或权利要求4或5的重组蛋白的核苷酸序列。
7.一种载体,其包含权利要求6的分离的核酸分子。
8.一种宿主细胞,其包含权利要求6的分离的核酸分子或权利要求7的载体。
9.制备权利要求1-3任一项的多肽或其变体或者权利要求4或5的重组蛋白的方法,其包括,在合适的条件下培养权利要求8的宿主细胞,和从细胞培养物中回收所述多肽或其变体或者重组蛋白。
10.病毒样颗粒(VLP),在其表面上展示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分离的多肽或其变体;
例如,所述病毒样颗粒包含融合蛋白或由融合蛋白构成,所述融合蛋白包含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多肽或其变体,以及载体蛋白;任选地,所述多肽或其变体与载体蛋白通过连接体连接;
例如,所述载体蛋白为HBcAg蛋白或其片段(例如,HBcAg的aa 1-149);例如,用所述多肽或其变体替换HBcAg的第79-80位氨基酸;
例如,所述融合蛋白具有如SEQ ID NOs:87-96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11.组合物,其包含权利要求1-3任一项的多肽或其变体、权利要求4或5的重组蛋白、权利要求6的分离的核酸分子、权利要求7的载体、权利要求8所述的宿主细胞或权利要求10所述的VLP;
例如,所述组合物是药物组合物或免疫原性组合物(例如疫苗);
例如,所述组合物还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或赋形剂(例如佐剂);
例如,所述组合物包含一种或多种所述多肽或其变体,且这些多肽或其变体可以是单独的或串联的、修饰的或未经修饰的、偶联至其他蛋白的或不偶联至其他蛋白的;
例如,所述组合物包含一种或多种所述重组蛋白;
例如,所述组合物包含一种或多种所述VLP。
12.权利要求11的组合物,其进一步包含源自VZV其他抗原蛋白的表位肽,包含所述表位肽和载体蛋白的重组蛋白,表面展示所述表位肽的病毒样颗粒,或者,编码所述表位肽的核酸分子、载体或宿主细胞;
优选地,所述表位肽源自VZV gE蛋白;
优选地,所述表位肽包含VZV gE蛋白的第121-135位氨基酸残基;
优选地,所述VZV gE蛋白具有如SEQ ID NO:109所示的序列或与其相比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的序列同一性的序列;
优选地,所述VZV gE蛋白的第121-135位氨基酸残基如SEQ ID NO:107所示;
优选地,所述包含所述表位肽的重组蛋白具有如SEQ ID NO:10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13.权利要求1-3任一项的多肽或其变体、权利要求4或5的重组蛋白、权利要求6的分离的核酸分子、权利要求7的载体、权利要求8所述的宿主细胞、权利要求10所述的VLP、或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组合物在制备用于在受试者中诱导针对VZV的免疫应答和/或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受试者的VZV感染或与VZV感染相关的疾病的制剂中的用途;
优选地,所述制剂是疫苗;
优选地,所述VZV感染为VZV原发感染或复发感染;
优选地,所述与VZV感染相关的疾病选自:带状疱疹、水痘、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优选地,所述受试者是哺乳动物,例如人。
14.用于在受试者中诱导针对VZV的免疫应答和/或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受试者的VZV感染或与VZV感染相关的疾病的方法,其包括:其包括:给有此需要的受试者施用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3任一项的多肽或其变体、权利要求4或5的重组蛋白、权利要求6的分离的核酸分子、权利要求7的载体、权利要求8所述的宿主细胞、权利要求10所述的VLP、或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组合物;
优选地,所述VZV感染为VZV原发感染或复发感染;
优选地,所述与VZV感染相关的疾病选自:带状疱疹、水痘、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优选地,所述受试者是哺乳动物,例如人。
15.单克隆抗体及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或其变体、包含所述多肽或其变体的重组蛋白或表面展示所述多肽或其变体的VLP;
优选地,所述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VZV ORF9蛋白的第91-110位氨基酸残基;
优选地,所述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选自Fab、Fab'、F(ab')2、Fd、Fv、dAb、互补决定区片段、单链抗体(例如,scFv)、鼠源抗体、人源化抗体、全人抗体、嵌合抗体(例如,人鼠嵌合抗体)或双特异性或多特异性抗体。
16.能够特异性结合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ORF9蛋白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包含:
(a)下述3个重链可变区(VH)互补决定区(CDRs):
(i)VH CDR1,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36,或与其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
(ii)VH CDR2,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37,或与其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和
(iii)VH CDR3,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38,或与其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
和/或,
(b)下述3个轻链可变区(VL)互补决定区(CDRs):
(iv)VL CDR1,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32,或与其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
(v)VL CDR2,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33,或与其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和
(vi)VL CDR3,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34,或与其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
优选地,(i)-(vi)任一项中所述的置换为保守置换;
优选地,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如SEQ ID NO:36所示的VH CDR1;如SEQ IDNO:37所示的VH CDR2;以及,如SEQ ID NO:38所示的VH CDR3;如SEQ ID NO:32所示的VLCDR1;如SEQ ID NO:33所示的VL CDR2;以及,如SEQ ID NO:34所示的VL CDR3;
优选地,所述的CDR根据Kabat编号系统定义。
17.权利要求16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包含:
(a)重链可变区(VH),其包含选自下列的氨基酸序列:
(i)SEQ ID NO:35所示的序列;
(ii)与SEQ ID NO:35所示的序列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3个,4个或5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或
(iii)与SEQ ID NO:35所示的序列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的序列同一性的序列;
(b)轻链可变区(VL),其包含选自下列的氨基酸序列:
(iv)SEQ ID NO:31所示的序列;
(v)与SEQ ID NO:31所示的序列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3个,4个或5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或
(vi)与SEQ ID NO:31所示的序列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的序列同一性的序列;
优选地,(ii)或(v)中所述的置换是保守置换;
优选地,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包含如SEQ ID NO:35所示的序列的VH和包含如SEQ ID NO:31所示的序列的VL。
18.单克隆抗体及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肽或其变体、包含所述多肽或其变体的重组蛋白或表面展示所述多肽或其变体的VLP;
优选地,所述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VZV ORF9蛋白的第111-125位氨基酸残基;
优选地,所述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选自Fab、Fab'、F(ab')2、Fd、Fv、dAb、互补决定区片段、单链抗体(例如,scFv)、鼠源抗体、人源化抗体、全人抗体、嵌合抗体(例如,人鼠嵌合抗体)或双特异性或多特异性抗体。
19.能够特异性结合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ORF9蛋白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包含:
(a)下述3个重链可变区(VH)互补决定区(CDRs):
(i)VH CDR1,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28,或与其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
(ii)VH CDR2,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29,或与其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和
(iii)VH CDR3,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30,或与其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
和/或,
(b)下述3个轻链可变区(VL)互补决定区(CDRs):
(iv)VL CDR1,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24,或与其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
(v)VL CDR2,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25,或与其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和
(vi)VL CDR3,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26,或与其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
优选地,(i)-(vi)任一项中所述的置换为保守置换;
优选地,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如SEQ ID NO:28所示的VH CDR1;如SEQ IDNO:29所示的VH CDR2;以及,如SEQ ID NO:30所示的VH CDR3;如SEQ ID NO:24所示的VLCDR1;如SEQ ID NO:25所示的VL CDR2;以及,如SEQ ID NO:26所示的VL CDR3;
优选地,所述的CDR根据Kabat编号系统定义。
20.权利要求19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包含:
(a)重链可变区(VH),其包含选自下列的氨基酸序列:
(i)SEQ ID NO:27所示的序列;
(ii)与SEQ ID NO:27所示的序列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3个,4个或5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或
(iii)与SEQ ID NO:27所示的序列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的序列同一性的序列;
(b)轻链可变区(VL),其包含选自下列的氨基酸序列:
(iv)SEQ ID NO:23所示的序列;
(v)与SEQ ID NO:23所示的序列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3个,4个或5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或
(vi)与SEQ ID NO:23所示的序列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的序列同一性的序列;
优选地,(ii)或(v)中所述的置换是保守置换;
优选地,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包含如SEQ ID NO:27所示的序列的VH和包含如SEQ ID NO:23所示的序列的VL。
21.单克隆抗体及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肽或其变体、包含所述多肽或其变体的重组蛋白或表面展示所述多肽或其变体的VLP;
优选地,所述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VZV ORF9蛋白的第121-140位氨基酸残基;
优选地,所述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选自Fab、Fab'、F(ab')2、Fd、Fv、dAb、互补决定区片段、单链抗体(例如,scFv)、鼠源抗体、人源化抗体、全人抗体、嵌合抗体(例如,人鼠嵌合抗体)或双特异性或多特异性抗体。
22.能够特异性结合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ORF9蛋白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包含:
(a)下述3个重链可变区(VH)互补决定区(CDRs):
(i)VH CDR1,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44,或与其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
(ii)VH CDR2,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45,或与其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和
(iii)VH CDR3,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46,或与其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
和/或,
(b)下述3个轻链可变区(VL)互补决定区(CDRs):
(iv)VL CDR1,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40,或与其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
(v)VL CDR2,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41,或与其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和
(vi)VL CDR3,其由下述序列组成:SEQ ID NO:42,或与其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或3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
优选地,(i)-(vi)任一项中所述的置换为保守置换;
优选地,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如SEQ ID NO:44所示的VH CDR1;如SEQ IDNO:45所示的VH CDR2;以及,如SEQ ID NO:46所示的VH CDR3;如SEQ ID NO:40所示的VLCDR1;如SEQ ID NO:41所示的VL CDR2;以及,如SEQ ID NO:42所示的VL CDR3;
优选地,所述的CDR根据Kabat编号系统定义。
23.权利要求22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包含:
(a)重链可变区(VH),其包含选自下列的氨基酸序列:
(i)SEQ ID NO:43所示的序列;
(ii)与SEQ ID NO:43所示的序列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3个,4个或5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或
(iii)与SEQ ID NO:43所示的序列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的序列同一性的序列;
(b)轻链可变区(VL),其包含选自下列的氨基酸序列:
(iv)SEQ ID NO:39所示的序列;
(v)与SEQ ID NO:39所示的序列相比具有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例如1个,2个,3个,4个或5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添加)的序列;或
(vi)与SEQ ID NO:39所示的序列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的序列同一性的序列;
优选地,(ii)或(v)中所述的置换是保守置换;
优选地,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包含如SEQ ID NO:43所示的序列的VH和包含如SEQ ID NO:39所示的序列的VL。
24.权利要求15-23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是人源化的;
优选地,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来源于人免疫球蛋白的框架区序列;
优选地,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来源于人重链胚系序列的重链框架区序列,和/或,来源于人轻链胚系序列的轻链框架区序列。
25.权利要求15-24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进一步包含来源于鼠或人免疫球蛋白的恒定区;
优选地,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重链包含来源于鼠或人免疫球蛋白(例如IgG1、IgG2、IgG3或IgG4)的重链恒定区,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轻链包含来源于鼠或人免疫球蛋白(例如κ或λ)的轻链恒定区。
26.分离的核酸分子,其编码权利要求15-25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或其重链可变区和/或轻链可变区。
27.载体,其包含权利要求26所述的分离的核酸分子;优选地,所述载体为克隆载体或表达载体。
28.宿主细胞,其包含权利要求26所述的分离的核酸分子或权利要求27所述的载体。
29.制备权利要求15-25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方法,其包括,在允许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表达的条件下,培养权利要求28所述的宿主细胞,和从培养的宿主细胞培养物中回收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
30.组合物,其包含权利要求15-25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权利要求26所述的分离的核酸分子、权利要求27所述的载体、或权利要求28所述的宿主细胞,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或赋形剂;
优选地,所述组合物包含一种或多种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
31.权利要求30的组合物,其进一步包含针对其他靶标特异性的抗体;
优选地,所述其他靶标是VZV的其他抗原蛋白;
优选地,所述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VZV gE蛋白;
优选地,所述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VZV gE蛋白的第121-135位氨基酸残基;
优选地,所述VZV gE蛋白的第121-135位氨基酸残基如SEQ ID NO:107所示;
优选地,所述抗体包含如SEQ ID NO:111所示的VH,以及,如SEQ ID NO:110所示的VL。
32.权利要求15-25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权利要求26所述的分离的核酸分子、权利要求27所述的载体、权利要求28所述的宿主细胞或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组合物用于制备药物的用途,所述药物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受试者的VZV感染或与VZV感染相关的疾病;
优选地,所述VZV感染为VZV原发感染或复发感染;
优选地,所述与VZV感染相关的疾病选自:带状疱疹、水痘、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优选地,所述受试者是哺乳动物,例如人;
优选地,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分离的核酸分子、载体、宿主细胞或组合物单独使用,或与另外的药学活性剂联合使用。
33.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受试者(例如人)的VZV感染或与VZV感染相关的疾病的方法,其包括:给有此需要的受试者施用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5-25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权利要求26所述的分离的核酸分子、权利要求27所述的载体、权利要求28所述的宿主细胞或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组合物;
优选地,所述VZV感染为VZV原发感染或复发感染;
优选地,所述与VZV感染相关的疾病选自:带状疱疹、水痘、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34.缀合物,其包含权利要求15-25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以及与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连接的可检测的标记;
例如,所述可检测的标记选自酶(例如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化学发光试剂(例如吖啶酯类化合物、鲁米诺及其衍生物、或钌衍生物)、荧光染料(例如荧光素或荧光蛋白)、放射性核素或生物素。
35.试剂盒,其包括权利要求15-25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或权利要求35所述的缀合物;
例如,所述试剂盒包含权利要求34所述的缀合物;
例如,所述试剂盒包含权利要求15-25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以及特异性识别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第二抗体;任选地,所述第二抗体还包括可检测的标记,例如酶(例如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化学发光试剂(例如吖啶酯类化合物、鲁米诺及其衍生物、或钌衍生物)、荧光染料(例如荧光素或荧光蛋白)、放射性核素或生物素;
例如,所述试剂盒包含权利要求15-25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或权利要求34所述的缀合物,以及特异性识别VZV的其他抗原蛋白(例如,VZV gE蛋白)的抗体。
36.用于检测VZV在样品中的存在或其水平的方法,其包括使用权利要求15-25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或权利要求34所述的缀合物;
例如,所述方法是免疫学检测,例如免疫印迹法、酶免疫测定法(例如ELIS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荧光免疫分析法或放射免疫测定法;
例如,所述方法包括使用权利要求34所述的缀合物;
例如,所述方法包括使用权利要求15-25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使用携带可检测的标记(例如酶(例如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化学发光试剂(例如吖啶酯类化合物、鲁米诺及其衍生物、或钌衍生物)、荧光染料(例如荧光素或荧光蛋白)、放射性核素或生物素)的第二抗体来检测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
37.用于检测抗VZV抗体在样品中的存在或其水平的方法,其包括使用权利要求15-25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或权利要求34所述的缀合物;
例如,所述方法包括使用权利要求15-25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使用任选地携带可检测的标记(例如酶(例如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化学发光试剂(例如吖啶酯类化合物、鲁米诺及其衍生物、或钌衍生物)、荧光染料(例如荧光素或荧光蛋白)、放射性核素或生物素)的特异性识别VZV的其他抗原蛋白(例如,VZVgE蛋白)的抗体;
例如,所述方法包括使用权利要求34的缀合物,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使用特异性识别VZV的其他抗原蛋白(例如,VZV gE蛋白)的抗体;
例如,所述方法是免疫学检测,例如免疫印迹法、酶免疫测定法(例如ELIS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荧光免疫分析法或放射免疫测定法;
优选地,所述方法为竞争双抗夹心法。
38.权利要求15-25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或权利要求35所述的缀合物在制备检测试剂中的用途,所述检测试剂用于检测VZV在样品中的存在或其水平,抗VZV抗体在样品中的存在或其水平,和/或用于诊断受试者是否感染了VZV;
优选地,所述检测试剂通过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来检测VZV在样品中的存在或其水平;
优选地,所述检测试剂通过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来检测抗VZV抗体在样品中的存在或其水平;
优选地,所述样品为来自受试者(例如哺乳动物,优选人)的体液样品(例如,呼吸道分泌物、全血、血浆、血清、唾液排泄物或尿液)。
CN202210589420.2A 2022-05-27 2022-05-27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orf9蛋白的表位多肽、抗体及其用途 Pending CN1171646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89420.2A CN117164676A (zh) 2022-05-27 2022-05-27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orf9蛋白的表位多肽、抗体及其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89420.2A CN117164676A (zh) 2022-05-27 2022-05-27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orf9蛋白的表位多肽、抗体及其用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64676A true CN117164676A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45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89420.2A Pending CN117164676A (zh) 2022-05-27 2022-05-27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orf9蛋白的表位多肽、抗体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6467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69838B (zh) 来自水痘-带状疱疹病毒gE蛋白的中和表位及针对其的抗体
JP6722233B2 (ja) 抗hsv抗体
JP6462599B2 (ja) Rsv融合タンパク質のエピトープ及びそのエピトープを認識する抗体
CN105585631B (zh) 人乳头瘤病毒16型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CN113717283B (zh) 一种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CN115043938A (zh) SARS-CoV-2及其突变株的抗体及应用
CN113583116A (zh) 针对SARS-CoV-1或SARS-CoV-2的抗体及其用途
WO2022179535A1 (zh) 抗SARS-CoV-2核衣壳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3549147B (zh) 抗柯萨奇a6型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CN114195886A (zh) 抗hpv39 l1蛋白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与应用
WO2023005805A1 (zh) 人鼻病毒的通用亲和表位多肽、抗体及其用途
CN115087667B (zh) 特异性结合SARS-CoV-2的抗原结合蛋白
WO2021238854A1 (zh) 抗SARS-CoV-2刺突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7164676A (zh)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orf9蛋白的表位多肽、抗体及其用途
JP2024509933A (ja) 抗水痘帯状疱疹ウイルスの抗体およびその使用
CN113549146B (zh) 针对柯萨奇病毒b1型的单克隆抗体及其用途
WO2023103440A1 (zh) 识别RSV pre-F蛋白的抗体以及应用
WO2020233715A1 (zh) 抗乙肝病毒抗体及其用途
US20240123058A1 (en) Epitope peptide and antibody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eb virus infection and related diseases
WO2022068895A1 (zh) 抗SARS-CoV-2刺突蛋白膜外区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CN111732653B (zh) Hpv52l1的单克隆中和抗体及其应用
CN114276438B (zh) 可结合人乳头瘤病毒的抗体20f6及其应用
CN114276439B (zh) 可结合人乳头瘤病毒的抗体50a11及其应用
TW202304953A (zh) 重組抗體及其用途
CN116693669A (zh) 针对冠状病毒的抗体及其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