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61128A - 一种极耳拍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极耳拍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61128A
CN117161128A CN202311209649.XA CN202311209649A CN117161128A CN 117161128 A CN117161128 A CN 117161128A CN 202311209649 A CN202311209649 A CN 202311209649A CN 117161128 A CN117161128 A CN 1171611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b
plate
state
abutting
tab f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0964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0964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611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611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611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极耳拍平装置。该极耳拍平装置,包括折极耳组件,折极耳组件包括运动座及均与运动座铰接的多个折极耳板;多个折极耳板环绕一预设轴线布设,每一折极耳板具有一抵接面;其中,各个折极耳板可受控地相对运动座转动至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各个折极耳板处于第一状态时,各个抵接面共同组成一组合平面;当各个折极耳板处于第二状态时,各个抵接面靠近预设轴线的一端向组合平面的同一侧倾斜。

Description

一种极耳拍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制造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极耳拍平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芯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极耳进行拍平。现有的拍平机构一般是采用驱动装置驱使拍平板连续拍打电芯的两端,以使各个极耳向电芯的中部弯折并平整的贴附在电芯的端面上。然而,由于采用的是拍平板拍打极耳的方式,在拍打过程中容易发生极耳外翻的现象,影响电芯质量。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利用拍平板拍打极耳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极耳外翻的现象,影响电芯质量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缺陷的极耳拍平装置。
一种极耳拍平装置,包括折极耳组件,所述折极耳组件包括运动座及均与所述运动座铰接的多个折极耳板,多个所述折极耳板环绕一预设轴线布设,每一所述折极耳板具有一抵接面;
其中,各个所述折极耳板可受控地相对所述运动座转动至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当各个所述折极耳板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各个所述抵接面共同组成一组合平面;当各个所述折极耳板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各个所述抵接面靠近所述预设轴线的一端向所述组合平面的同一侧倾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各个所述折极耳板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各个所述抵接面靠近所述预设轴线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电芯的方向倾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折极耳板具有靠近所述预设轴线的第一端,所述折极耳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件及抵接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在所述运动座上,所述抵接件安装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端,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抵接件与各个所述折极耳板的所述第一端抵接,并推动各个所述折极耳板由所述第二状态转动至所述第一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极耳组件还包括均安装在所述运动座上的多个弹性复位单元,多个所述弹性复位单元与多个所述折极耳板一一对应的抵接,以使每一所述弹性复位单元向对应的所述折极耳板施加一弹力,每一所述折极耳板在所述弹力的作用下具有由所述第一状态转动至所述第二状态的运动趋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折极耳板具有靠近所述预设轴线的第一端和远离所述预设轴线的第二端,每一所述折极耳板与所述运动座的铰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每一所述折极耳板的所述第二端具有第一抵接部;
每一所述弹性复位单元包括抵接杆及复位弹性件,所述抵接杆可移动地连接在所述运动座上,所述复位弹性件与所述抵接杆和所述运动座抵接,以驱使所述抵接杆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并将所述复位弹性件提供的所述弹力传递至对应的所述折极耳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抵接杆的一端具有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二抵接部抵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部的所述限位槽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抵接部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的球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极耳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运动座安装在所述第二驱动件的驱动端,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运动座移动,以带动各个所述折极耳板通过所述抵接面与所述电芯的端面抵接;
其中,所述第二驱动件的驱动力大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极耳组件设置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折极耳组件的各个所述折极耳板与其中另一个所述折极耳组件的各个所述折极耳板之间形成拍平工位,分别用于对位于所述拍平工位的所述电芯两端的极耳进行拍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极耳拍平装置还包括抓取组件,所述抓取组件用于抓取所述电芯并将抓取的所述电芯转移至所述拍平工位。
上述极耳拍平装置,在实际使用时,首先,将待进行拍平的电芯上料至与各个折极耳板的抵接面相对的位置。此时,各个折极耳板处于第二状态,即各个折极耳板上的抵接面靠近预设轴线的一端(即下文中的第一端)向远离电芯端面的方向倾斜(也就是说,各个抵接面靠近预设轴线的一端与电芯端面的距离较远,各个抵接面远离预设轴线的一端与电芯端面的距离较近)。然后,控制电芯与各个折极耳板逐渐靠近,使得各个折极耳板逐渐靠近电芯的端面。在此过程中,电芯端面上的各个极耳先与各个折极耳板上的抵接面接触。随着各个折极耳板继续靠近电芯端面移动,由于各个折极耳板上的抵接面倾斜设置,因而各个极耳在抵接面的导向作用下向电芯中部弯折,直至各个折极耳板通过各自的抵接面与电芯的端面抵接(由于各个抵接面倾斜设置,此时各个抵接面靠近预设轴线的一端与电芯端面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再然后,控制各个折极耳板相对运动座转动,使得各个折极耳板靠近预设轴线的一端逐渐靠近电芯的端面,直至各个折极耳板上的抵接面共面并组成一组合平面,此时该组合平面(即各个折极耳板上的抵接面)与电芯的端面完全贴合,以将各个极耳拍平至电芯的端面上。
如此,本申请的极耳拍平装置,在各个折极耳板上的抵接面与电芯端面上的极耳接触时,由于各个折极耳板上的抵接面靠近预设轴线的一端向远离电芯的方向倾斜设置(即各个折极耳板处于第二状态),从而使得各个极耳沿对应的抵接面向电芯端面的中部弯折(即各个极耳在对应的抵接面的导向作用下向内侧弯折),有效避免了电芯端面上的极耳向外翻折的现象发生,有利于提高电芯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极耳拍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极耳拍平装置的折极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折极耳组件的主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的折极耳组件的侧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折极耳组件的剖视图;
图6为图2所示的折极耳组件的运动座、弹性复位单元和折极耳板的装配结构图;
图7为图6所示的运动座、弹性复位单元和折极耳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耳拍平装置,包括折极耳组件10。该折极耳组件10包括运动座11及均与运动座11铰接的多个折极耳板12。该多个折极耳板12环绕一预设轴线L布设,每一折极耳板12具有一抵接面121。可选地,运动座11可受控地带动各个折极耳板12移动,以使各个折极耳板12利用各自的抵接面121对电芯A端面上的极耳进行拍平。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通过控制电芯A向靠近各个折极耳板12的方向移动,使得折极耳板12利用各自的抵接面121对电芯A端面上的极耳进行拍平。
各个折极耳板12可受控地相对运动座11转动至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见图4或图5)。当各个折极耳板12处于第一状态时,各个抵接面121共面并共同组成一组合平面(图未示);当各个折极耳板12处于第二状态时,各个折极耳板12上的抵接面121靠近预设轴线L的一端(即下文中的第一端123)向上述组合平面的同一侧倾斜。
上述极耳拍平装置,在实际使用时,首先,将待进行拍平的电芯A上料至与各个折极耳板12的抵接面121相对的位置。此时,各个折极耳板12处于第二状态,即各个折极耳板12上的抵接面121靠近预设轴线L的一端(即下文中的第一端123)向远离电芯A端面的方向倾斜(也就是说,各个抵接面121靠近预设轴线L的一端与电芯A端面的距离较远,各个抵接面121远离预设轴线L的一端与电芯A端面的距离较近)。然后,控制电芯A与各个折极耳板12逐渐靠近,使得各个折极耳板12逐渐靠近电芯A的端面。在此过程中,电芯A端面上的各个极耳先与各个折极耳板12上的抵接面121接触。随着各个折极耳板12继续靠近电芯A端面移动,由于各个折极耳板12上的抵接面121倾斜设置,因而各个极耳在抵接面121的导向作用下向电芯A中部弯折,直至各个折极耳板12通过各自的抵接面121与电芯A的端面抵接(由于各个抵接面121倾斜设置,此时各个抵接面121靠近预设轴线L的一端与电芯A端面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再然后,控制各个折极耳板12相对运动座11转动,使得各个折极耳板12靠近预设轴线L的一端逐渐靠近电芯A的端面,直至各个折极耳板12上的抵接面121共面并组成一组合平面,此时该组合平面(即各个折极耳板12上的抵接面121)与电芯A的端面完全贴合,以将各个极耳拍平至电芯A的端面上。
如此,本申请的极耳拍平装置,在各个折极耳板12上的抵接面121与电芯A端面上的极耳接触时,由于各个折极耳板12上的抵接面121靠近预设轴线L的一端向远离电芯A的方向倾斜设置(即各个折极耳板12处于第二状态),从而使得各个极耳沿对应的抵接面121向电芯A端面的中部弯折(即各个极耳在对应的抵接面121的导向作用下向内侧弯折),有效避免了电芯A端面上的极耳向外翻折的现象发生,有利于提高电芯A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当各个折极耳板12处于第二状态时,每个折极耳板12的抵接面121整面相对电芯A的端面倾斜,一方面,使得各个抵接面121对由电芯A端面的外缘至中部各个位置的极耳均能够起到导向作用,即确保对各个极耳的弯折均起到导向作用,确保各个极耳均不会发生外翻的现象;另一方面,对于直径较大或较小的电芯A,各个折极耳板12上的抵接面121也能够实现对其极耳的拍平,只要确保电芯A的端面直径小于或等于上述组合平面的直径即可,有利于提高极耳拍平装置对于电芯规格的兼容性。
请参见图4及图5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每一折极耳板12具有靠近预设轴线L的第一端123和远离预设轴线L的第二端125。每一折极耳板12与运动座11的铰接位置位于该第一端123与第二端125之间。
折极耳组件10还包括第一驱动件13及抵接件14。第一驱动件13安装在运动座11上,抵接件14安装在第一驱动件13的驱动端。该第一驱动件13用于驱动抵接件14与各个折极耳板12的第一端123抵接,并推动各个折极耳板12由第二状态转动至第一状态。如此,当需要将各个折极耳板12转动至第一状态时,第一驱动件13驱动抵接件14朝向各个折极耳板12的第一端123移动,使得抵接件14与各个折极耳板12的第一端123抵接,并推动各个折极耳板12的第一端123朝向电芯A端面的方向转动,直至各个折极耳板12上的抵接面121共面而形成上述组合平面,此时该组合平面(即各个抵接面121)与电芯A的端面完成贴合,以将各个电芯A拍平至电芯A的端面上。
具体到实施例中,折极耳组件10还包括均安装在运动座11上的多个弹性复位单元15。该多个弹性复位单元15与多个折极耳板12一一对应的抵接,以使每一弹性复位单元15向对应的折极耳板12施加一弹力。每一折极耳板12在该弹力的作用下具有由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的运动趋势。
如此,当需要控制各个折极耳板12转动至第二状态时,第一驱动件13驱动抵接件14与各个折极耳板12的第一端123分离。此时,在各个弹性复位单元15提供的弹力作用下,各个折极耳板12的第一端123朝向远离电芯A的方向转动而切换至第二状态。当需要控制各个折极耳板12转动至第一状态时,第一驱动件13驱动抵接件14朝向各个折极耳板12的第一端123移动,使得抵接件14与各个折极耳板12的第一端123抵接,并推动各个折极耳板12的第一端123朝向电芯A端面转动(此时各个折极耳板12克服弹性复位单元15提供的弹力转动),直至各个折极耳板12上的抵接面121共面而形成上述组合平面,此时各个折极耳板12处于第一状态。
也就是说,各个弹性复位单元15提供给各个折极耳板12由第一状态切转动至第二状态的动力。第一驱动件13提供给各个折极耳板12由第二状态转动至第一状态的动力。
请参见图6及图7所示,具体到实施例中,每一折极耳板12的第二端125具有第一抵接部127,每一弹性复位单元15包括抵接杆151及复位弹性件152。该抵接杆151可移动地连接在运动座11上,即抵接杆151能够相对运动座11移动一定的距离。复位弹性件152与抵接杆151和运动座11抵接,以驱使抵接杆151与对应的第一抵接部127抵接,并将复位弹性件152提供的弹力传递至对应的折极耳板12,使得折极耳板12具有由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的运动趋势。如此,在复位弹性件152的作用下,抵接杆151与对应的折极耳板12的第一抵接部127始终保持抵接,确保在第一驱动件13不提供动力时,各个折极耳板12能够在对应的复位弹性件152提供的弹力作用下保持在第二状态。
进一步地,每一抵接杆151的一端具有第二抵接部1510,第一抵接部127开设有限位槽1271。第二抵接部1510抵接于第一抵接部127的限位槽1271处。如此,通过限位槽1271对抵接杆151的第二抵接部1510进行限位,避免在折极耳板12转动的过程中,抵接杆151的第二抵接部1510与折极耳板12的第一抵接部127分离。
进一步地,第二抵接部1510具有用于与第一抵接部127抵接的球面1512,从而避免在折极耳板12转动的过程中第二抵接部1510与第一抵接部127之间发生卡涩现象,确保折极耳板12相对运动座11转动更加顺畅。
进一步地,复位弹性件152套设在抵接杆151外,该复位弹性件152的一端与第二抵接部1510抵接,复位弹性件152的另一端与运动座11抵接。可选地,复位弹性件152可以采用弹簧。
请继续参见图4及图5所示,具体到实施例中,折极耳组件10还包括第二驱动件16和安装基座17。第二驱动件16安装在该安装基座17上,上述运动座11安装在第二驱动件16的驱动端。该第二驱动件16用于驱动该运动座11靠近或远离电芯A,以通过运动座11带动各个折极耳板12靠近或远离电芯A,使得各个折极耳板12的抵接面121与电芯A的端面抵接或分离。可选地,第二驱动件16可以采用气缸。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件16的驱动力大于第一驱动件13的驱动力,从而在各个折极耳板12与电芯A端面抵接时,能够避免因第一驱动件13提供的驱动力过大而导致运动座11克服第二驱动件16提供的驱动力后退的现象发生,确保各个折极耳板12的抵接面121能够将极耳拍平至电芯A的端面上。
请参见图1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折极耳组件10设置为两个。其中一个折极耳组件10的各个折极耳板12与其中另一个折极耳组件10的各个折极耳板12之间形成一拍平工位B,也就是说,该拍平工位B位于两个折极耳组件10之间。两个折极耳组件10分别用于对位于拍平工位B的电芯A两端的极耳进行拍平。如此,在进行拍平作业时,首先将电芯A转移至该拍平工位B,使得电芯A的两端分别朝向两个折极耳组件10;然后,利用该两个折极耳组件10分别对电芯A两端的极耳进行拍平。
具体到实施例中,极耳拍平装置还包括输送线30和抓取组件20。该输送线30用于输送电芯A。该抓取组件20用于抓取输送线30上的电芯A,并将抓取的电芯A转移至上述拍平工位B。待两个折极耳组件10对该电芯A两端的极耳进行拍平之后,抓取组件20再将该电芯A转移至输送线30上。需要说明的是,至于输送线30和抓取组件20的具体结构可采用较为成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作限定。
下面结合图1对极耳拍平装置的作业过程进行说明:
为便于描述,两个折极耳组件10根据彼此位置关系分别称为左侧折极耳组件10和右侧折极耳组件10。
首先,输送线30将待进行拍平的电芯A输送至抓取组件20的下方。然后,抓取组件20下降并抓取该电芯A,再带动电芯A上升至左侧折极耳组件10与右侧折极耳组件10之间的拍平工位B,使得电芯A的左端面与左侧折极耳组件10的各个折极耳板12的抵接面121相对,电芯A的右端面与右侧折极耳组件10的各个折极耳板12的抵接面121相对。
再然后,对于左侧折极耳组件10:第二驱动件16通过运动座11带动各个折极耳板12向右移动(此时各个折极耳板12处于第二状态),直至各个折极耳板12的抵接面121与电芯A的左端面抵接。在此过程中,电芯A左端面上的各个极耳在与之接触的抵接面121的导向作用下逐渐向电芯A左端面的中部弯折。
对于右侧折极耳组件10:第二驱动件16通过运动座11带动各个折极耳板12向左移动(此时各个折极耳板12处于第二状态),直至各个折极耳板12的抵接面121与电芯A的右端面抵接。在此过程中,电芯A右端面上的各个极耳在与之接触的抵接面121的导向作用下向电芯A的右端面的中部弯折。
再然后,对于左侧折极耳组件10:第一驱动件13驱动抵接件14向右移动,使得抵接件14与各个折极耳板12的第一端123抵接,并推动各个折极耳板12的第一端123向右转动,直至各个抵接面121处于同一平面而组成一组合平面(在此过程中复位弹性件152被进一步压缩),即各个折极耳板12处于第一状态。此时,该组合平面(即各个抵接面121)与电芯A的左端面完全贴合,以对电芯A左端面上的各个极耳进行拍平。
对于右侧折极耳组件10:第一驱动件13驱动抵接件14向左移动,使得抵接件14与各个折极耳板12的第一端123抵接,并推动各个折极耳板12的第一端123向左转动,直至各个抵接面121处于同一平面而组成一组合平面,即各个折极耳板12处于第一状态。此时,该组合平面(即各个抵接面121)与电芯A的右端面贴合,以对电芯A右端面上的各个极耳进行拍平。
最后,对于左侧折极耳组件10:第二驱动件16通过运动座11带动各个折极耳板12向左移动,使得各个折极耳板12与电芯A的左端面分离。第一驱动件13驱动抵接件14向左移动,使得抵接件14与各个折极耳板12的第一端123分离。此时,在复位弹性件152提供的弹力作用下,各个折极耳板12的第一端123向左转动一定的角度,使得各个折极耳板12处于第二状态。
对于右侧折极耳组件10:第二驱动件16通过运动座11带动各个折极耳板12向右移动,使得各个折极耳板12与电芯A的右端面分离。第一驱动件13驱动抵接件14向右移动,使得抵接件14与各个折极耳板12的第一端123分离。此时,在复位弹性件152提供的弹力作用下,各个折极耳板12的第一端123向右转动一定的角度,使得各个折极耳板12处于第二状态。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极耳拍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折极耳组件,所述折极耳组件包括运动座及均与所述运动座铰接的多个折极耳板;多个所述折极耳板环绕一预设轴线布设,每一所述折极耳板具有一抵接面;
其中,各个所述折极耳板可受控地相对所述运动座转动至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各个所述折极耳板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各个所述抵接面共同组成一组合平面;当各个所述折极耳板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各个所述抵接面靠近所述预设轴线的一端向所述组合平面的同一侧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拍平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各个所述折极耳板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各个所述抵接面靠近所述预设轴线的一端向远离电芯的方向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拍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折极耳板具有靠近所述预设轴线的第一端,所述折极耳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件及抵接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在所述运动座上,所述抵接件安装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端,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抵接件与各个所述折极耳板的所述第一端抵接,并推动各个所述折极耳板由所述第二状态转动至所述第一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极耳拍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极耳组件还包括均安装在所述运动座上的多个弹性复位单元,多个所述弹性复位单元与多个所述折极耳板一一对应的抵接,以使每一所述弹性复位单元向对应的所述折极耳板施加一弹力,每一所述折极耳板在所述弹力的作用下具有由所述第一状态转动至所述第二状态的运动趋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耳拍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折极耳板具有靠近所述预设轴线的第一端和远离所述预设轴线的第二端,每一所述折极耳板与所述运动座的铰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每一所述折极耳板的所述第二端具有第一抵接部;
每一所述弹性复位单元包括抵接杆及复位弹性件,所述抵接杆可移动地连接在所述运动座上,所述复位弹性件与所述抵接杆和所述运动座抵接,以驱使所述抵接杆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并将所述复位弹性件提供的所述弹力传递至对应的所述折极耳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耳拍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抵接杆的一端具有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二抵接部抵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部的所述限位槽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极耳拍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接部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的球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耳拍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极耳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运动座安装在所述第二驱动件的驱动端,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运动座移动,以带动各个所述折极耳板通过所述抵接面与电芯的端面抵接;
其中,所述第二驱动件的驱动力大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拍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极耳组件设置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折极耳组件的各个所述折极耳板与其中另一个所述折极耳组件的各个所述折极耳板之间形成拍平工位,分别用于对位于所述拍平工位的电芯两端的极耳进行拍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极耳拍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拍平装置还包括抓取组件,所述抓取组件用于抓取所述电芯并将抓取的所述电芯转移至所述拍平工位。
CN202311209649.XA 2023-09-19 2023-09-19 一种极耳拍平装置 Pending CN1171611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09649.XA CN117161128A (zh) 2023-09-19 2023-09-19 一种极耳拍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09649.XA CN117161128A (zh) 2023-09-19 2023-09-19 一种极耳拍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61128A true CN117161128A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39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09649.XA Pending CN117161128A (zh) 2023-09-19 2023-09-19 一种极耳拍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6112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23587A1 (en) A bottle blowing machine
CN221063979U (zh) 一种极耳拍平装置
CN102893359A (zh) 机械式切换接触器
CN117161128A (zh) 一种极耳拍平装置
WO2020107514A1 (zh) 偏转式车辆受电装置
CN109889637A (zh) 终端设备
CN108417459A (zh) 一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和断路器
CN215093692U (zh) 夹持装置
CN110979070B (zh) 一种自适应充电桩
CN204361029U (zh) 断路器及其储能和复位机构
CN111262088B (zh) 一种智能家居安全插座
CN219163241U (zh) 双电源开关的动触头组合
CN219576091U (zh) Led显示组件及其的插头机构和对插装置
CN114103649A (zh) 集电靴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4103648B (zh) 集电靴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3352348A (zh) 一种夹持装置
CN213584378U (zh) 一种铆接式安全电源连接线
EP4270439A1 (en) Reclosing switch capable of stably opening and closing
CN217281842U (zh) 一种抽屉式开关柜
CN215644279U (zh) 计数装置、断路器以及开关设备
CN212668342U (zh) 一种电气车钩推送装置
CN216562775U (zh) 电容器便捷放电装置
CN116022010B (zh) 无动力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
CN209929210U (zh) 一种六氟化硫断路器
CN215419512U (zh) 一种新型六臂高压线破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