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59307B - 一种神经介入手术用头部固定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神经介入手术用头部固定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59307B
CN117159307B CN202311366067.2A CN202311366067A CN117159307B CN 117159307 B CN117159307 B CN 117159307B CN 202311366067 A CN202311366067 A CN 202311366067A CN 117159307 B CN117159307 B CN 1171593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fixing
air bag
head
fix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6606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59307A (zh
Inventor
潘晓帆
钱明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Huisha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Wuxi Huisha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Huisha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Wuxi Huisha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31136606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593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7159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593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593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593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神经介入手术用头部固定系统,包括床体以及旋转支撑臂,旋转支撑臂上均设置有头部固定系统,头部固定系统包括制动机构和脸部固定机构,制动机构包括制动气囊以及气体缓冲仓,脸部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机构滑块以及气囊固定板,头部固定板上开设有脸托机构滑槽,脸托机构滑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脸托机构,脸托机构包括驱动杆和下巴托。本发明手动制动制动机构对脸部固定气囊进行控制,调节脸部固定机构之间的距离对头部的每个部位都可以进行固定,旋转旋转支撑臂到一定的角度,可以对头部进行竖向固定,因此可以提升装置使用的灵活性,稳定性以及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神经介入手术用头部固定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部固定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神经介入手术用头部固定系统,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神经介入手术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的支持下,采用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对人体神经血管系统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避免了传统手术带来的组织创伤大的缺陷。
但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因此在介入的过程中头部很难保持长时间不动,就需要在手术过程中和术后对患者头颈部进行固定,避免患者因为疼痛或不自觉的头颈部活动造成神经介入手术失败,影响神经介入治疗。
现有头部固定装置通常使用夹板对患者的头部的两侧进行固定,由于人体头部形状的不规则性和不同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导致夹板与患者头部的接触面积较小,而且夹板的硬度大,力度无法控制,长时间夹持一个部位会出现二次伤害,稳定性不能保证的同时,舒适性也较差。
因此,亟需对头部固定系统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神经介入手术用头部固定系统,手动制动制动机构对脸部固定气囊进行控制,调节脸部固定机构之间的距离对头部的每个部位都可以进行固定,旋转旋转支撑臂到一定的角度,可以对头部进行竖向固定,因此可以提升装置使用的灵活性,稳定性以及舒适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神经介入手术用头部固定系统,包括床体以及转动设置在床体一端的旋转机构,床体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头部固定板,头部固定板上固定设置有支撑固定板,旋转机构包括旋转支撑臂以及固定设置在旋转支撑臂两端的弧形支撑板,旋转支撑臂通过旋转环转动设置在支撑固定板上,在患者躺在床体上之后,头部直接放置在床体的头部固定板上,通过转动支撑固定板上的旋转机构对头部进行固定,在固定时可以对患者头部的两侧进行固定,同时还可以通过旋转旋转机构将旋转机构旋转到一定的角度,然后启动头部固定系统后在患者的面部进行固定,提升使用的灵活性以及使用的范围;
头部两侧固定时,使用旋转机构上的头部固定系统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旋转支撑臂上均固定设置有头部固定系统,头部固定系统包括制动机构和若干个脸部固定机构,多个脸部固定机构可以水平滑动在旋转机构上,通过调节脸部固定机构之间的距离对头部的每个部位都可以进行固定,灵活性更强,比如由于眼部比较脆弱,可以选择移动脸部固定机构的距离,进而避免脸部固定机构直接与眼部接触,因此可以提升装置使用的灵活性,制动机构包括制动气囊以及与制动气囊相连通的气体缓冲仓,若干个脸部固定机构滑动设置在旋转支撑臂上,脸部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机构滑块以及通过电动伸缩杆连接的气囊固定板,气囊固定板远离旋转支撑臂的一侧面固定设置有脸部固定气囊,具体为:
通过对制动机构上的制动气囊进行挤压,制动气囊内部的气体被挤进气体缓冲仓的内部,然后在顺着第二导气管将气体挤进脸部固定机构上脸部固定气囊的内部,脸部固定机构内部由于气体增多,压强增大,并发生膨胀,膨胀后的脸部固定气囊与患者头部接触,进而可以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结构简单,通过手对制动气囊进行挤压,可以控制脸部固定气囊的体积,一方面可以提升操作的便捷性以及精准度,另一方面患者被脸部固定气囊固定,脸部固定气囊具有较好的缓冲性,能够与患者完美的贴合,既保证患者头部的稳定性,又能提升患者的舒适度,脸部固定气囊通过第二导气管与气体缓冲仓相连通,使用结束后,脸部固定气囊上连通有第二单向阀,制动气囊的一侧设置有制动气囊相连通的第一单向阀,通过打开与脸部固定气囊相连通的第二单向阀,便可以将脸部固定气囊内部的气体放出,患者可以比较轻松的将头部取出,结构简单,提升使用的便捷性,整个固定的过程中不会有硬物出现,提升用户的舒适度;
下巴固定时,头部固定板上开设有脸托机构滑槽,脸托机构滑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脸托机构,脸托机构可以对患者的下巴进行固定,防止患者水平一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脸托机构包括驱动杆和下巴托,下巴托转动连接有连接臂,连接臂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的底部通过脸托竖向支撑臂与驱动杆固定连接,先通过连接臂将伸缩杆拉倒适当的位置,伸缩杆滑动在脸托竖向支撑臂的内部,因此可以对伸缩杆的高度进行调节,提升使用人群的范围,弹簧的一端固定在脸托机构滑槽的内部,弹簧的另一端与脸托竖向支撑臂的一侧面固定连接,脸托竖向支撑臂滑动设置在脸托机构滑槽的内部,伸缩杆竖向滑动设置在脸托竖向支撑臂的内部,下巴托转轴上固定设置在连接臂的上侧面,下巴托的中部转动设置在下巴托转轴上,通过脸托竖向支撑臂拉动驱动杆,然后再将下巴托放置在患者的下巴处,下巴托通过下巴托转轴转动设置在连接臂上,因此可以随时调节下巴托的位置,灵活性更高,而且适用性更强,脸托竖向支撑臂的一侧通过弹簧固定设置在脸托机构滑槽的内部,由于在脸托竖向支撑臂的一端设置有弹簧,弹簧具有一定的弹性,方便对驱动杆进行调节固定驱动杆贯穿脸托机构滑槽并螺纹连接有驱动螺母,驱动螺母用于水平推动脸托机构,驱动杆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柱,螺纹柱与驱动螺母通过螺纹旋合连接,驱动螺母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垫片,固定垫片与床体的外侧面相抵,下巴托的外侧面通过胶装的方式固定连接有弧形缓冲海绵,通过转动驱动杆上的驱动螺母将脸托竖向支撑臂向外拉动,进而可以达到对患者固定的目的,在下巴托对下巴进行挤压时,下巴托上的弧形缓冲海绵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既保证患者头部的稳定性,又能提升患者的舒适度。
优选的,弧形支撑板的内侧面固定设置有水平滑轨,水平滑轨上开设有水平滑槽,固定机构滑块的底侧面开设有滑块滑槽,固定机构滑块滑动设置在水平滑轨上,滑块滑槽滑动设置在水平滑槽上,脸部固定机构上设置有与水平滑槽相对应的滑块滑槽,因此固定机构滑块便可以在水平滑槽上滑动,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脸部固定机构之间的距离,结构简单,提升使用的灵活度以及使用的范围,电动伸缩杆的一端与固定机构滑块的一侧面固定连接,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气囊固定板固定连接,电动伸缩杆用于水平推动气囊固定板,固定机构滑块上的电动伸缩杆对气囊固定板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可以将气囊固定板上的脸部固定气囊推至患者的头部,进而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当然在电动伸缩杆推动的过程中,气囊固定板与患者的头部并不接触,而是气囊固定板上的脸部固定气囊与患者的头部相抵,达到对患者头部固定的目的;
脸部固定气囊通过胶装的方式与气囊固定板固定连接,第二单向阀贯穿气囊固定板并与脸部固定气囊相连通,通过与脸部固定气囊相连通的第二单向阀可以将脸部固定气囊内部的气体放出,结构简单,提升使用的便捷性;
气体缓冲仓上固定设置有缓冲仓接头,第二导气管的一端通过第二导气管与气体缓冲仓相连通,第二导气管的另一端与脸部固定气囊相连通,脸部固定气囊与气体缓冲仓之间通过第二导气管相连通,第二导气管可以直接与缓冲仓接头卡接,使用方便快捷,后期可以对脸部固定机构进行维护和更换,方便后期的维护与保养;
水平滑轨的两侧在旋转支撑臂上开设有气囊放置槽,制动气囊的两侧均通过气囊固定臂固定设置在气囊放置槽的内部,且制动气囊的一侧通过第一导气管与气体缓冲仓相连通,制动气囊通过气囊固定臂固定在气囊放置槽的内部,而且在旋转机构发生转动的过程中,头部固定系统上的制动机构以及脸部固定机构可以同时发生旋转,气体缓冲仓的中部固定设置有缓冲仓支撑块,缓冲仓支撑块固定设置在气囊放置槽的内部,提升制动机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的,支撑固定板的一侧面固定设置有旋转轴承,旋转轴承与旋转环转动连接,旋转轴承固定在支撑固定板上,旋转机构上的旋转环固定在旋转轴承上,因此旋转机构以旋转环为中心轴发生转动,支撑固定板上转动设置有头顶固定机构,头顶固定机构包括与支撑固定板转动连接的螺纹驱动轴,螺纹驱动轴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防护盘,螺纹驱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驱动把手,驱动把手用于水平推动头顶固定机构,驱动把手设置在驱动螺母的正上方,旋转轴承与螺纹驱动轴不接触,同时在支撑固定板上还设置有头顶固定机构,通过转动头顶固定机构上的驱动把手带动螺纹驱动轴的转动,进而将防护盘向患者的头部推进,结构简单,提升使用的灵活性以及使用的范围,更能提升患者的稳定性;
防护盘的内侧面固定设置有圆形缓冲海绵,圆形缓冲海绵的周侧边在防护盘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横向透气孔,在防护盘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圆形缓冲海绵,与患者的头顶相抵,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另外防护盘上开设有若干个横向透气孔,起到一定的透气功能,有助于患者排汗。
再优选的,头部固定板为半圆型结构,其中,旋转机构转动时,头部固定系统与头部固定板不接触,也就是说头部固定板不影响旋转机构的正常转动,便于对患者头部的各个部位进行固定,提升使用的灵活性,头部固定板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竖向透风孔,在头部固定板上开设的竖向透风孔起到一定的透气作用,提升患者的舒适度;
另外,竖向透风孔的下方在床体上固定设置有散热机构,散热机构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床体的下侧面固定连接,散热机构通过风机固定板固定设置有电机,散热机构的两端口处均固定设置有防尘网,电机固定设置在散热机构的内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叶轮,在头部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散热机构,散热机构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电机,电机在启动之后带动叶轮的转动,在叶轮转动之后向头部固定板送风,气流通过头部固定板上的竖向透风孔进入到患者头部的外侧,达到对患者散热的目的提升患者使用的舒适度;
床体与头部固定板之间固定设置有头枕,头枕的外侧面固定设置有抗菌膜,即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又能够提升患者的卫生安全性,床体的底侧面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床体支撑脚,床体支撑脚的底部通过螺栓连有地面,通过床体支撑脚将床体固定在地面上,提升床体的稳定性。
本发明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多个脸部固定机构可以水平滑动在旋转支撑臂上,通过调节脸部固定机构之间的距离对头部的每个部位都可以进行固定,灵活性更强,比如由于眼部比较脆弱,可以选择移动脸部固定机构的距离,进而避免脸部固定机构直接与眼部接触,因此可以提升装置使用的灵活性。
2、通过对制动机构上的制动气囊进行挤压,制动气囊内部的气体被挤进气体缓冲仓的内部,然后在顺着第二导气管将气体挤进脸部固定机构上脸部固定气囊的内部,脸部固定机构内部由于气体增多,压强增大,并发生膨胀,膨胀后的脸部固定气囊与患者头部接触,进而可以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结构简单,通过手对制动气囊进行挤压,可以控制脸部固定气囊的体积,一方面可以提升操作的便捷性以及精准度,另一方面患者被脸部固定气囊固定,脸部固定气囊具有较好的缓冲性,能够与患者完美的贴合,既保证患者头部的稳定性,又能提升患者的舒适度。
3、通过转动支撑固定板上的旋转支撑臂对头部进行固定,在固定时可以对患者头部的两侧进行固定,同时还可以通过旋转旋转支撑臂将旋转支撑臂旋转到一定的角度,然后启动头部固定系统后在患者的面部进行固定,提升使用的灵活性以及使用的范围。
4、通过脸托竖向支撑臂拉动驱动杆,然后再将下巴托放置在患者的下巴处,下巴托通过下巴托转轴转动设置在连接臂上,因此可以随时调节下巴托的位置,灵活性更高,而且适用性更强,脸托竖向支撑臂的一侧通过弹簧固定设置在脸托机构滑槽的内部,由于在脸托竖向支撑臂的一端设置有弹簧,弹簧具有一定的弹性,方便对驱动杆进行调节,进一步提升头部的稳定性。
5、在支撑固定板上还设置有头顶固定机构,通过转动头顶固定机构上的驱动把手带动螺纹驱动轴的转动,进而将防护盘向患者的头部推进,结构简单,提升使用的灵活性以及使用的范围。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旋转机构结构图一;
图3为本发明的旋转机构结构图二;
图4为本发明的旋转支撑臂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的头部固定系统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的头部固定系统分布图;
图7为本发明的脸托机构分布图;
图8为本发明的脸托机构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的头顶固定机构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头部固定板结构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散热机构结构图一;
图12为本发明的散热机构结构图二;
图13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14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中,1-床体,101-头部固定板,102-支撑固定板,103-脸托机构滑槽,104-竖向透风孔,2-旋转机构,201-弧形支撑板,202-旋转支撑臂,203-旋转环,204-旋转轴承,205-气囊放置槽,206-水平滑轨,207-水平滑槽,3-制动机构,301-制动气囊,302-气体缓冲仓,303-第一导气管,304-第一单向阀,305-第二导气管,306-缓冲仓接头,307-缓冲仓支撑块,308-气囊固定臂,4-脸部固定机构,401-固定机构滑块,402-滑块滑槽,403-气囊固定板,404-电动伸缩杆,405-脸部固定气囊,406-第二单向阀,5-脸托机构,501-脸托竖向支撑臂,502-驱动杆,503-驱动螺母,504-伸缩杆,505-连接臂,506-下巴托转轴,507-下巴托,508-弧形缓冲海绵,509-弹簧,510-螺纹柱,511-固定垫片,6-头顶固定机构,601-螺纹驱动轴,602-防护盘,603-驱动把手,604-横向透气孔,605-圆形缓冲海绵,7-散热机构,701-风机固定板,702-防尘网,8-电机,801-叶轮,9-床体支撑脚,10-头部固定系统,11-头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如图1-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神经介入手术用头部固定系统,包括床体1以及转动设置在床体1一端的旋转机构2,床体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头部固定板101,头部固定板101上固定设置有支撑固定板102,旋转机构2包括旋转支撑臂202以及固定设置在旋转支撑臂202两端的弧形支撑板201,旋转支撑臂202通过旋转环203转动设置在支撑固定板102上,在患者躺在床体1上之后,头部直接放置在床体1的头部固定板101上,在图2和图3中,通过转动支撑固定板102上的旋转机构2对头部进行固定,在固定时可以对患者头部的两侧进行固定,同时还可以通过旋转旋转机构2将旋转机构2旋转到一定的角度,然后启动头部固定系统10后在患者的面部进行固定,提升使用的灵活性以及使用的范围;
头部两侧固定时,使用旋转机构2上的头部固定系统10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旋转支撑臂202上均固定设置有头部固定系统10,在图5和图6中,头部固定系统10包括制动机构3和若干个脸部固定机构4,多个脸部固定机构4可以水平滑动在旋转机构2上,通过调节脸部固定机构4之间的距离对头部的每个部位都可以进行固定,灵活性更强,比如由于眼部比较脆弱,可以选择移动脸部固定机构4的距离,进而避免脸部固定机构4直接与眼部接触,因此可以提升装置使用的灵活性,制动机构3包括制动气囊301以及与制动气囊301相连通的气体缓冲仓302,若干个脸部固定机构4滑动设置在旋转支撑臂202上,脸部固定机构4包括固定机构滑块401以及通过电动伸缩杆404连接的气囊固定板403,气囊固定板403远离旋转支撑臂202的一侧面固定设置有脸部固定气囊405,具体为:
通过对制动机构3上的制动气囊301进行挤压,制动气囊301内部的气体被挤进气体缓冲仓302的内部,然后在顺着第二导气管305将气体挤进脸部固定机构4上脸部固定气囊405的内部,在图4和图5中,脸部固定机构4内部由于气体增多,压强增大,并发生膨胀,膨胀后的脸部固定气囊405与患者头部接触,进而可以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结构简单,通过手对制动气囊301进行挤压,可以控制脸部固定气囊405的体积,一方面可以提升操作的便捷性以及精准度,另一方面患者被脸部固定气囊405固定,脸部固定气囊405具有较好的缓冲性,能够与患者完美的贴合,既保证患者头部的稳定性,又能提升患者的舒适度,脸部固定气囊405通过第二导气管305与气体缓冲仓302相连通,使用结束后,脸部固定气囊405上连通有第二单向阀406,制动气囊301的一侧设置有制动气囊301相连通的第一单向阀304,通过打开与脸部固定气囊405相连通的第二单向阀406,便可以将脸部固定气囊405内部的气体放出,患者可以比较轻松的将头部取出,结构简单,提升使用的便捷性,整个固定的过程中不会有硬物出现,提升用户的舒适度;
下巴固定时,头部固定板101上开设有脸托机构滑槽103,脸托机构滑槽103的内部滑动设置有脸托机构5,脸托机构5可以对患者的下巴进行固定,防止患者水平一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脸托机构5包括驱动杆502和下巴托507,下巴托507转动连接有连接臂505,连接臂505连接有伸缩杆504,伸缩杆504的底部通过脸托竖向支撑臂501与驱动杆502固定连接,先通过连接臂505将伸缩杆504拉倒适当的位置,伸缩杆504滑动在脸托竖向支撑臂501的内部,因此可以对伸缩杆504的高度进行调节,提升使用人群的范围,弹簧509的一端固定在脸托机构滑槽103的内部,弹簧509的另一端与脸托竖向支撑臂501的一侧面固定连接,脸托竖向支撑臂501滑动设置在脸托机构滑槽103的内部,伸缩杆504竖向滑动设置在脸托竖向支撑臂501的内部,下巴托转轴506上固定设置在连接臂505的上侧面,下巴托507的中部转动设置在下巴托转轴506上,在图7、图8以及图10中,通过脸托竖向支撑臂501拉动驱动杆502,然后再将下巴托507放置在患者的下巴处,下巴托507通过下巴托转轴506转动设置在连接臂505上,因此可以随时调节下巴托507的位置,灵活性更高,而且适用性更强,脸托竖向支撑臂501的一侧通过弹簧509固定设置在脸托机构滑槽103的内部,由于在脸托竖向支撑臂501的一端设置有弹簧509,弹簧509具有一定的弹性,方便对驱动杆502进行调节固定驱动杆502贯穿脸托机构滑槽103并螺纹连接有驱动螺母503,驱动螺母503用于水平推动脸托机构5,驱动杆502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柱510,螺纹柱510与驱动螺母503通过螺纹旋合连接,驱动螺母503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垫片511,固定垫片511与床体1的外侧面相抵,下巴托507的外侧面通过胶装的方式固定连接有弧形缓冲海绵508,通过转动驱动杆502上的驱动螺母503将脸托竖向支撑臂501向外拉动,进而可以达到对患者固定的目的,在下巴托507对下巴进行挤压时,下巴托507上的弧形缓冲海绵508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既保证患者头部的稳定性,又能提升患者的舒适度。
进一步的,如图2、图4以及图5所示,弧形支撑板201的内侧面固定设置有水平滑轨206,水平滑轨206上开设有水平滑槽207,固定机构滑块401的底侧面开设有滑块滑槽402,固定机构滑块401滑动设置在水平滑轨206上,滑块滑槽402滑动设置在水平滑槽207上,脸部固定机构4上设置有与水平滑槽207相对应的滑块滑槽402,因此固定机构滑块401便可以在水平滑槽207上滑动,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脸部固定机构4之间的距离,结构简单,提升使用的灵活度以及使用的范围,电动伸缩杆404的一端与固定机构滑块401的一侧面固定连接,电动伸缩杆404的另一端与气囊固定板403固定连接,电动伸缩杆404用于水平推动气囊固定板403,固定机构滑块401上的电动伸缩杆404对气囊固定板403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可以将气囊固定板403上的脸部固定气囊405推至患者的头部,进而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当然在电动伸缩杆404推动的过程中,气囊固定板403与患者的头部并不接触,而是气囊固定板403上的脸部固定气囊405与患者的头部相抵,达到对患者头部固定的目的;
脸部固定气囊405通过胶装的方式与气囊固定板403固定连接,第二单向阀406贯穿气囊固定板403并与脸部固定气囊405相连通,通过与脸部固定气囊405相连通的第二单向阀406可以将脸部固定气囊405内部的气体放出,结构简单,提升使用的便捷性;
气体缓冲仓302上固定设置有缓冲仓接头306,第二导气管305的一端通过第二导气管305与气体缓冲仓302相连通,第二导气管305的另一端与脸部固定气囊405相连通,脸部固定气囊405与气体缓冲仓302之间通过第二导气管305相连通,第二导气管305可以直接与缓冲仓接头306卡接,使用方便快捷,后期可以对脸部固定机构4进行维护和更换,方便后期的维护与保养;
水平滑轨206的两侧在旋转支撑臂202上开设有气囊放置槽205,制动气囊301的两侧均通过气囊固定臂308固定设置在气囊放置槽205的内部,且制动气囊301的一侧通过第一导气管303与气体缓冲仓302相连通,制动气囊301通过气囊固定臂308固定在气囊放置槽205的内部,而且在旋转机构2发生转动的过程中,头部固定系统10上的制动机构3以及脸部固定机构4可以同时发生旋转,气体缓冲仓302的中部固定设置有缓冲仓支撑块307,缓冲仓支撑块307固定设置在气囊放置槽205的内部,提升制动机构3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如图1、图9和图10所示,支撑固定板102的一侧面固定设置有旋转轴承204,旋转轴承204与旋转环203转动连接,旋转轴承204固定在支撑固定板102上,旋转机构2上的旋转环203固定在旋转轴承204上,因此旋转机构2以旋转环203为中心轴发生转动,支撑固定板102上转动设置有头顶固定机构6,头顶固定机构6包括与支撑固定板102转动连接的螺纹驱动轴601,螺纹驱动轴60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防护盘602,螺纹驱动轴601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驱动把手603,驱动把手603用于水平推动头顶固定机构6,驱动把手603设置在驱动螺母503的正上方,旋转轴承204与螺纹驱动轴601不接触,同时在支撑固定板102上还设置有头顶固定机构6,通过转动头顶固定机构6上的驱动把手603带动螺纹驱动轴601的转动,进而将防护盘602向患者的头部推进,结构简单,提升使用的灵活性以及使用的范围,更能提升患者的稳定性;
防护盘602的内侧面固定设置有圆形缓冲海绵605,圆形缓冲海绵605的周侧边在防护盘602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横向透气孔604,在防护盘602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圆形缓冲海绵605,与患者的头顶相抵,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另外防护盘602上开设有若干个横向透气孔604,起到一定的透气功能,有助于患者排汗。
再进一步的,如图10所示,头部固定板101为半圆型结构,其中,旋转机构2转动时,头部固定系统10与头部固定板101不接触,也就是说头部固定板101不影响旋转机构2的正常转动,便于对患者头部的各个部位进行固定,提升使用的灵活性,头部固定板101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竖向透风孔104,在头部固定板101上开设的竖向透风孔104起到一定的透气作用,提升患者的舒适度;
另外,在图1、图11以及图12中,竖向透风孔104的下方在床体1上固定设置有散热机构7,散热机构7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床体1的下侧面固定连接,散热机构7通过风机固定板701固定设置有电机8,散热机构7的两端口处均固定设置有防尘网702,电机8固定设置在散热机构7的内部,电机8的输出端设置有叶轮801,在头部固定板10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散热机构7,散热机构7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电机8,电机8在启动之后带动叶轮801的转动,在叶轮801转动之后向头部固定板101送风,气流通过头部固定板101上的竖向透风孔104进入到患者头部的外侧,达到对患者散热的目的提升患者使用的舒适度;
床体1与头部固定板101之间固定设置有头枕11,头枕11的外侧面固定设置有抗菌膜,即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又能够提升患者的卫生安全性,床体1的底侧面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床体支撑脚9,床体支撑脚9的底部通过螺栓连有地面,通过床体支撑脚9将床体1固定在地面上,提升床体1的稳定性。
如图1-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神经介入手术用头部固定系统的原理如下:
多个脸部固定机构4可以水平滑动在旋转支撑臂202上,通过调节脸部固定机构4之间的距离对头部的每个部位都可以进行固定,灵活性更强,比如由于眼部比较脆弱,可以选择移动脸部固定机构4的距离,进而避免脸部固定机构4直接与眼部接触,因此可以提升装置使用的灵活性;
通过对制动机构3上的制动气囊301进行挤压,制动气囊301内部的气体被挤进气体缓冲仓302的内部,然后在顺着第二导气管305将气体挤进脸部固定机构4上脸部固定气囊405的内部,脸部固定机构4内部由于气体增多,压强增大,并发生膨胀,膨胀后的脸部固定气囊405与患者头部接触,进而可以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结构简单,通过手对制动气囊301进行挤压,可以控制脸部固定气囊405的体积,一方面可以提升操作的便捷性以及精准度,另一方面患者被脸部固定气囊405固定,脸部固定气囊405具有较好的缓冲性,能够与患者完美的贴合,既保证患者头部的稳定性,又能提升患者的舒适度;
在患者躺在床体1上之后,头部直接放置在床体1的头部固定板101上,通过转动支撑固定板102上的旋转机构2对头部进行固定,在固定时可以对患者头部的两侧进行固定,同时还可以通过旋转旋转机构2将旋转机构2旋转到一定的角度,然后启动头部固定系统10后在患者的面部进行固定,提升使用的灵活性以及使用的范围。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神经介入手术用头部固定系统,包括床体(1)以及转动设置在所述床体(1)一端的旋转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头部固定板(101),所述头部固定板(101)上固定设置有支撑固定板(102),所述旋转机构(2)包括旋转支撑臂(202)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旋转支撑臂(202)两端的弧形支撑板(201),所述旋转支撑臂(202)通过旋转环(203)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固定板(102)上;
所述旋转支撑臂(202)上均固定设置有头部固定系统(10),所述头部固定系统(10)包括制动机构(3)和若干个脸部固定机构(4),所述制动机构(3)包括制动气囊(301)以及与所述制动气囊(301)相连通的气体缓冲仓(302),若干个所述脸部固定机构(4)滑动设置在所述旋转机构(2)上,所述脸部固定机构(4)包括固定机构滑块(401)以及通过电动伸缩杆(404)连接的气囊固定板(403),所述气囊固定板(403)远离所述旋转支撑臂(202)的一侧面固定设置有脸部固定气囊(405),所述脸部固定气囊(405)通过第二导气管(305)与所述气体缓冲仓(302)相连通,所述脸部固定气囊(405)上连通有第二单向阀(406),所述制动气囊(301)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制动气囊(301)相连通的第一单向阀(304);
所述头部固定板(101)上开设有脸托机构滑槽(103),所述脸托机构滑槽(103)的内部滑动设置有脸托机构(5),所述脸托机构(5)包括驱动杆(502)和下巴托(507),所述下巴托(507)转动连接有连接臂(505),所述连接臂(505)连接有伸缩杆(504),所述伸缩杆(504)的底部通过脸托竖向支撑臂(501)与所述驱动杆(502)固定连接,所述脸托竖向支撑臂(501)的一侧通过弹簧(509)固定设置在所述脸托机构滑槽(103)的内部,所述驱动杆(502)贯穿所述脸托机构滑槽(103)并螺纹连接有驱动螺母(503),所述驱动螺母(503)用于水平推动所述脸托机构(5);
所述弧形支撑板(201)的内侧面固定设置有水平滑轨(206),所述水平滑轨(206)上开设有水平滑槽(207),所述固定机构滑块(401)的底侧面开设有滑块滑槽(402),所述固定机构滑块(401)滑动设置在所述水平滑轨(206)上,所述滑块滑槽(402)滑动设置在所述水平滑槽(207)上;
所述电动伸缩杆(404)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机构滑块(401)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404)的另一端与所述气囊固定板(403)固定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404)用于水平推动所述气囊固定板(4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介入手术用头部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脸部固定气囊(405)通过胶装的方式与所述气囊固定板(40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406)贯穿所述气囊固定板(403)并与所述脸部固定气囊(405)相连通;
所述气体缓冲仓(302)上固定设置有缓冲仓接头(306),所述第二导气管(305)的一端通过第二导气管(305)与所述气体缓冲仓(302)相连通,所述第二导气管(305)的另一端与所述脸部固定气囊(405)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介入手术用头部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滑轨(206)的两侧在所述旋转支撑臂(202)上开设有气囊放置槽(205),所述制动气囊(301)的两侧均通过气囊固定臂(308)固定设置在所述气囊放置槽(205)的内部,且所述制动气囊(301)的一侧通过第一导气管(303)与所述气体缓冲仓(302)相连通;
所述气体缓冲仓(302)的中部固定设置有缓冲仓支撑块(307),所述缓冲仓支撑块(307)固定设置在所述气囊放置槽(205)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介入手术用头部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509)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脸托机构滑槽(103)的内部,所述弹簧(509)的另一端与所述脸托竖向支撑臂(501)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脸托竖向支撑臂(501)滑动设置在所述脸托机构滑槽(103)的内部;
所述伸缩杆(504)竖向滑动设置在所述脸托竖向支撑臂(501)的内部,所述连接臂(505)的上侧面固定设置有下巴托转轴(506),所述下巴托(507)的中部转动设置在所述下巴托转轴(506)上;
所述下巴托(507)的外侧面通过胶装的方式固定连接有弧形缓冲海绵(50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介入手术用头部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502)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柱(510),所述螺纹柱(510)与所述驱动螺母(503)通过螺纹旋合连接;
所述驱动螺母(503)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垫片(511),所述固定垫片(511)与所述床体(1)的外侧面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介入手术用头部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固定板(102)的一侧面固定设置有旋转轴承(204),所述旋转轴承(204)与所述旋转环(203)转动连接;
所述支撑固定板(102)上转动设置有头顶固定机构(6),所述头顶固定机构(6)包括与所述支撑固定板(102)转动连接的螺纹驱动轴(601),所述螺纹驱动轴(60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防护盘(602),所述螺纹驱动轴(601)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驱动把手(603),所述驱动把手(603)用于水平推动所述头顶固定机构(6),所述驱动把手(603)设置在所述驱动螺母(503)的正上方,所述旋转轴承(204)与所述螺纹驱动轴(601)不接触;
所述防护盘(602)的内侧面固定设置有圆形缓冲海绵(605),所述圆形缓冲海绵(605)的周侧边在所述防护盘(602)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横向透气孔(60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介入手术用头部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固定板(101)为半圆型结构,其中,所述旋转机构(2)转动时,所述头部固定系统(10)与所述头部固定板(101)不接触,所述头部固定板(101)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竖向透风孔(10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神经介入手术用头部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透风孔(104)的下方在所述床体(1)上固定设置有散热机构(7),所述散热机构(7)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床体(1)的下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机构(7)通过风机固定板(701)固定设置有电机(8),所述散热机构(7)的两端口处均固定设置有防尘网(702),所述电机(8)固定设置在所述散热机构(7)的内部,所述电机(8)的输出端设置有叶轮(80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介入手术用头部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与所述头部固定板(101)之间固定设置有头枕(11),所述头枕(11)的外侧面固定设置有抗菌膜;
所述床体(1)的底侧面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床体支撑脚(9),所述床体支撑脚(9)的底部通过螺栓连有地面。
CN202311366067.2A 2023-10-20 2023-10-20 一种神经介入手术用头部固定系统 Active CN1171593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66067.2A CN117159307B (zh) 2023-10-20 2023-10-20 一种神经介入手术用头部固定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66067.2A CN117159307B (zh) 2023-10-20 2023-10-20 一种神经介入手术用头部固定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59307A CN117159307A (zh) 2023-12-05
CN117159307B true CN117159307B (zh) 2024-04-26

Family

ID=88931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66067.2A Active CN117159307B (zh) 2023-10-20 2023-10-20 一种神经介入手术用头部固定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59307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07716A (en) * 1992-03-13 1993-05-04 Mcreynolds William U Surgical head supporting and immobilizing apparatus
US6355049B1 (en) * 1987-12-02 2002-03-12 Sherwood Services Ag Head fixation apparatus
CN109316307A (zh) * 2018-11-12 2019-02-12 上海市东方医院 一种神经内科用脑检测辅助装置
CN109350437A (zh) * 2018-12-04 2019-02-19 刘辉 一种神经外科用头颅手术支撑装置
CN113855463A (zh) * 2021-11-09 2021-12-31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一种头部护理的智能型调节支撑装置
CN114099219A (zh) * 2021-12-10 2022-03-0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一种神经介入手术护理装置
CN114246757A (zh) * 2022-01-12 2022-03-29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神经外科头部支撑定位装置
CN114366338A (zh) * 2021-10-25 2022-04-19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整形美容用颌面部固定装置
CN116458870A (zh) * 2023-04-23 2023-07-21 吉林大学 医疗磁共振检查头部固定装置
CN116763581A (zh) * 2023-06-16 2023-09-19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 一种神经外科手术用辅助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157186A1 (en) * 2020-05-26 2023-04-05 Deinde Medical Corp. Head stabiliz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55049B1 (en) * 1987-12-02 2002-03-12 Sherwood Services Ag Head fixation apparatus
US5207716A (en) * 1992-03-13 1993-05-04 Mcreynolds William U Surgical head supporting and immobilizing apparatus
CN109316307A (zh) * 2018-11-12 2019-02-12 上海市东方医院 一种神经内科用脑检测辅助装置
CN109350437A (zh) * 2018-12-04 2019-02-19 刘辉 一种神经外科用头颅手术支撑装置
CN114366338A (zh) * 2021-10-25 2022-04-19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整形美容用颌面部固定装置
CN113855463A (zh) * 2021-11-09 2021-12-31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一种头部护理的智能型调节支撑装置
CN114099219A (zh) * 2021-12-10 2022-03-0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一种神经介入手术护理装置
CN114246757A (zh) * 2022-01-12 2022-03-29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神经外科头部支撑定位装置
CN116458870A (zh) * 2023-04-23 2023-07-21 吉林大学 医疗磁共振检查头部固定装置
CN116763581A (zh) * 2023-06-16 2023-09-19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 一种神经外科手术用辅助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59307A (zh) 2023-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31750A (zh) 一种心内科术后康复护理装置
CN108338882A (zh) 外科面罩定位系统
CN117159307B (zh) 一种神经介入手术用头部固定系统
CN108013653A (zh) 一种儿童护理椅
CN209864493U (zh) 一种手术室内颈部麻醉辅助装置
CN210330849U (zh) 一种四维颈椎牵引床
CN212913413U (zh) 一种神经外科用头部固定装置
CN209713568U (zh) 一种颈椎康复椅
CN210872760U (zh) 一种心脏手术辅助支架装置
CN106214303A (zh) 一种多功能模块化保健理疗床垫
CN112754851A (zh) 一种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用的上肢稳定支撑装置
CN220403976U (zh) 一种适用于眼科检查的固定头部装置
CN214967392U (zh) 一种手术室护理用患者四肢预防二次受伤固定托架
CN220404341U (zh) 一种心血管康复用手部支撑装置
CN216439586U (zh) 一种医疗用脑科头部按摩设备
CN213311335U (zh) 一种可调控腰椎手术用体位垫
CN219501278U (zh) 一种脊柱辅助矫正器
CN213851817U (zh) 一种口腔仰卧位诊疗椅
CN221106265U (zh) 一种医疗重症医学临床用固定装置
CN213346035U (zh) 一种脑血管病治疗用头部定位装置
CN213607603U (zh) 一种腰椎穿刺专用护理床
CN219595072U (zh) 功能位摆放辅助具
CN113101112B (zh) 一种肝胆胰外科手术用手臂固定病床
CN209059807U (zh) 一种医护用的手臂支架
CN211750733U (zh) 一种可调高度的腿部换药支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