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54902A - 电流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流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54902A
CN117154902A CN202311428818.9A CN202311428818A CN117154902A CN 117154902 A CN117154902 A CN 117154902A CN 202311428818 A CN202311428818 A CN 202311428818A CN 117154902 A CN117154902 A CN 1171549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current
storage branch
branch
maximum allow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288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54902B (zh
Inventor
吴凯
张恒恺
宋晋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2881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549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7154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549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549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549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4Overcurrent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1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9Overheat or overtemperature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4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88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non-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9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non-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流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方法包括:获取所述储能系统的额定功率以及所述储能系统的第一电压;根据所述额定功率和所述第一电压,得到每个所述储能支路的最大允许电流;若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调大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使得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电流小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所述第一储能支路为多个所述储能支路中的任意一储能支路。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在第一储能支路存在过流的情况下,通过调大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来调整第一储能支路的过流情况,整个过程不会减少储能系统的储能容量,可以兼顾储能系统的储能容量不变,又能解决储能系统的支路过流问题。

Description

电流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流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储能电柜的应用,在需要使用大容量的储能产品的情况下,会将储能电柜之间会通过并联的方式来增加整体容量,此时每个电柜视为一个支路。
由于制造工艺的原因,不同电芯之间会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会导致电芯的阻抗不同上。在并联情况下,一条支路的直流阻抗等于支路上所有电芯的阻抗之和,不同支路之间直流阻抗差异会导致充放电的末端发生不均流情况,不均流的情况可能会使得某些支路电流过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最常见的解决方案是断开发生过流的支路,或者降低过流的支路的功率,但是这种将异常支路断开的方法会减少储能系统的储能容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流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能够在储能系统的支路发生过流的情况下,既能不减少储能系统的储能容量,又能解决储能系统的支路过流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流控制方法,应用于储能系统,所述储能系统包括降温设备和多个并联的储能支路,所述降温设备用于对储能支路进行降温,以调大储能支路的阻抗值,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储能系统的额定功率以及所述储能系统的第一电压;
根据所述额定功率和所述第一电压,得到每个所述储能支路的最大允许电流;
若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调大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使得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电流小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所述第一储能支路为多个所述储能支路中的任意一储能支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储能支路存在过流,即各储能支路存在不均流的情况,通过调大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来调整第一储能支路的过流情况,整个过程不会减少储能系统的储能容量,可以兼顾储能系统的储能容量不变,又能解决储能系统的支路过流问题。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降温设备包括多组降温组件,多组所述降温组件与多个所述储能支路一一对应,所述降温组件用于调整对应的储能支路的温度;
所述若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调大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包括:
若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通过增大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对应的第一降温组件的功率来调小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温度,使得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增大。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最大允许电流的情况下,判定第一储能支路存在过流,储能系统的各支路存在不均流现象,此种情况下,可以增大第一降温组件的功率,使得第一降温组件可以带走更多热量,以降低第一储能支路的温度,从而增大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达到减小第一储能支路的电流的目的。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额定功率和所述第一电压,得到每个所述储能支路的最大允许电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第二储能支路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三电流小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调小所述第二储能支路的阻抗值,所述第二储能支路在所述第二时间段内的第四电流小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其中,所述第二储能支路为多个所述储能支路中除所述第一储能支路之外的储能支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增大第二储能支路的电流,可以缩小第二储能支路在第二时间段的第四电流与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二时间段的第二电流之间的差值,达到均衡各储能支路之间的电流的目的。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若第二储能支路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三电流小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调小所述第二储能支路的阻抗值,包括:
若所述第二储能支路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三电流小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通过降低所述第二储能支路对应的第二降温组件的功率来调大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温度,使得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减小。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增大第二储能支路的电流,可以缩小第二储能支路在第二时间段的第四电流与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二时间段的第二电流之间的差值,达到均衡各储能支路之间的电流的目的。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所述若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调大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每个所述储能支路的电流均小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将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对应的第一降温组件的功率调整至所述第一降温组件的额定功率运行。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各储能支路的电流均小于最大允许电流的情况下,将各降温组件的功率均运行在额定功率下,可以使得各储能支路的电流稳定保持小于最大允许电流。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降温设备包括多组降温管路,多组所述降温管路与多个所述储能支路一一对应,所述降温管路用于调整对应的储能支路的温度;
所述若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调大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包括:
若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通过增大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对应的第一降温管路中的液体的流量来调小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温度,使得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增大。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最大允许电流,则通过增大第一储能支路对应的第一降温管路中的液体的流量来调小第一储能支路的温度,使得第一降温管路可以带走更多热量,以降低第一储能支路的温度,从而增大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达到减小第一储能支路的电流的目的。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若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调大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包括:
若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连通所述第一储能支路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之间的串联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储能支路的第一电流大于最大允许电流的情况下,连通第一储能支路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之间的串联电路,随着温度升高,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电阻值会增大,使得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增大,从而降低第一储能支路的电流。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若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连通所述第一储能支路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之间的串联电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时间段内断开所述第一储能支路与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之间的串联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二时间段内第一储能支路的第二电流小于最大允许电流,此种情况下,可以断开第一储能支路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之间的串联电路,以增大第一储能支路的电流,均衡各储能支路的电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流控制装置,应用于储能系统,所述储能系统包括降温设备和多个并联的储能支路,所述降温设备用于对储能支路进行降温,以调大储能支路的阻抗值,所述电流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储能系统的额定功率以及所述储能系统的第一电压;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额定功率和所述第一电压,得到每个所述储能支路的最大允许电流;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若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调大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使得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电流小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所述第一储能支路为多个所述储能支路中的任意一储能支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储能支路存在过流,即各储能支路存在不均流的情况,通过调大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来调整第一储能支路的过流情况,整个过程不会减少储能系统的储能容量,可以兼顾储能系统的储能容量不变,又能解决储能系统的支路过流问题。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降温设备包括多组降温组件,多组所述降温组件与多个所述储能支路一一对应,所述降温组件用于调整对应的储能支路的温度;
所述第一调整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通过增大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对应的第一降温组件的功率来调小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温度,使得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增大。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最大允许电流的情况下,判定第一储能支路存在过流,储能系统的各支路存在不均流现象,此种情况下,可以增大第一降温组件的功率,使得第一降温组件可以带走更多热量,以降低第一储能支路的温度,从而增大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达到减小第一储能支路的电流的目的。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调整模块,用于若第二储能支路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三电流小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调小所述第二储能支路的阻抗值,所述第二储能支路在所述第二时间段内的第四电流小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其中,所述第二储能支路为多个所述储能支路中除所述第一储能支路之外的储能支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增大第二储能支路的电流,可以缩小第二储能支路在第二时间段的第四电流与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二时间段的第二电流之间的差值,达到均衡各储能支路之间的电流的目的。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整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储能支路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三电流小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通过降低所述第二储能支路对应的第二降温组件的功率来调大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温度,使得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减小。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增大第二储能支路的电流,可以缩小第二储能支路在第二时间段的第四电流与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二时间段的第二电流之间的差值,达到均衡各储能支路之间的电流的目的。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调整模块,用于若每个所述储能支路的电流均小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将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对应的第一降温组件的功率调整至所述第一降温组件的额定功率运行。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各储能支路的电流均小于最大允许电流的情况下,将各降温组件的功率均运行在额定功率下,可以使得各储能支路的电流稳定保持小于最大允许电流。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降温设备包括多组降温管路,多组所述降温管路与多个所述储能支路一一对应,所述降温管路用于调整对应的储能支路的温度;
所述第一调整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通过增大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对应的第一降温管路中的液体的流量来调小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温度,使得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增大。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最大允许电流,则通过增大第一储能支路对应的第一降温管路中的液体的流量来调小第一储能支路的温度,使得第一降温管路可以带走更多热量,以降低第一储能支路的温度,从而增大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达到减小第一储能支路的电流的目的。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整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连通所述第一储能支路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之间的串联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储能支路的第一电流大于最大允许电流的情况下,连通第一储能支路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之间的串联电路,随着温度升高,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电阻值会增大,使得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增大,从而降低第一储能支路的电流。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调整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段内断开所述第一储能支路与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之间的串联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二时间段内第一储能支路的第二电流小于最大允许电流,此种情况下,可以断开第一储能支路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之间的串联电路,以增大第一储能支路的电流,均衡各储能支路的电流。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流控制方法的步骤。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流控制方法的一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流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流控制的电路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流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流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进行详细介绍。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流控制方法的一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流控制方法应用于储能系统,所述储能系统包括降温设备和多个并联的储能支路,所述降温设备用于对储能支路进行降温,以调大储能支路的阻抗值,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01-步骤103,其中:
步骤101,获取所述储能系统的额定功率以及所述储能系统的第一电压。
储能系统可以包括多个并联的储能电柜,每个储能电柜可称为一个储能支路。第一电压可以是对储能系统进行测量获得的当前电压。
步骤102,根据所述额定功率和所述第一电压,得到每个所述储能支路的最大允许电流。
将额定功率除以第一电压,得到储能系统的最大总电流,将最大总电流除以储能支路的数量,可得到每个储能支路的最大允许电流,各储能支路的最大允许电流相同。
步骤103,若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调大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使得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电流小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所述第一储能支路为多个所述储能支路中的任意一储能支路。
可以实时采集各储能支路的电压,计算得到各储能支路的电流,实时采集可以是每个预设时长采集一次,预设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若多个储能支路中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最大允许电流,则说明第一储能支路存在过流,各储能支路存在不均流的情况,此种情况下,需要调大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例如,通过降温设备降低第一储能支路的温度,当温度下降时,第一储能支路的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减慢,可使得第一储能支路的直流阻抗增大。第一时间段早于第二时间段,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的时间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时间段可以是10秒,第二时间段可以是30秒,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第一时间段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采样时刻,采集时刻是指采集储能支路的电压的时刻。
调整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的过程可以是逐步调整,例如,若是通过降低第一储能支路的温度来调大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可以是逐步调大第一降温组件的功率,以逐步增加第一降温组件对第一储能支路的降温能力,使得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电流小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
本实施例中,在检测到储能系统中存在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最大允许电流的情况下,调大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使得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电流小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在第一储能支路存在过流,即各储能支路存在不均流的情况,通过调大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来调整第一储能支路的过流情况,整个过程不会减少储能系统的储能容量,可以兼顾储能系统的储能容量不变,又能解决储能系统的支路过流问题。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降温设备包括多组降温组件,多组所述降温组件与多个所述储能支路一一对应,所述降温组件用于调整对应的储能支路的温度;
所述若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调大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包括:
若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通过增大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对应的第一降温组件的功率来调小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温度,使得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增大。
具体地,降温组件用于为对应的储能支路进行降温,降温组件又可以称为水冷机组。降温组件包括多根管道,这多根管道经过储能支路,例如,储能电柜的底座上设置有降温组件,通过管道中的水流动,带走储能电柜释放的热量,从而对储能电柜起到降温作用,其中,降温组件的功率越大,管道中的水流速度越快,单位时间内带走储能支路的热量越多,使得储能支路的温度越低;反之,降温组件的功率越小,管道中的水流速度越慢,单位时间内带走储能支路的热量越少,使得储能支路的温度越高。储能支路的阻抗值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储能支路的温度越低,阻抗值越大。
增大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对应的第一降温组件的功率来调小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温度,可以理解为,将第一降温组件的功率从第一功率调整为第二功率,第二功率大于第一功率,其中,第一功率可以为0,此种情况下,第一降温组件处于未关闭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储能支路对应设置一个降温组件。在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最大允许电流的情况下,判定第一储能支路存在过流,储能系统的各支路存在不均流现象,此种情况下,可以增大第一降温组件的功率,使得第一降温组件可以带走更多热量,以降低第一储能支路的温度,从而增大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达到减小第一储能支路的电流的目的。
在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额定功率和所述第一电压,得到每个所述储能支路的最大允许电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第二储能支路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三电流小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调小所述第二储能支路的阻抗值,所述第二储能支路在所述第二时间段内的第四电流小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其中,所述第二储能支路为多个所述储能支路中除所述第一储能支路之外的任意一储能支路。
在本实施例中,不仅可以对第一储能支路进行阻抗值调整,还可以对第二储能支路进行阻抗值调整。具体地,若第二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三电流小于最大允许电流,则可以调小第二储能支路的阻抗值,以增大第二储能支路的电流,需要说明的是,增大后的第二储能支路的电流不能大于最大允许电流。
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大第二储能支路的电流,可以缩小第二储能支路在第二时间段的第四电流与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二时间段的第二电流之间的差值,达到均衡各储能支路之间的电流的目的。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若第二储能支路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三电流小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调小所述第二储能支路的阻抗值,包括:
若所述第二储能支路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三电流小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通过降低所述第二储能支路对应的第二降温组件的功率来调大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温度,使得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减小。
具体地,降低所述第二储能支路对应的第二降温组件的功率来调大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温度,可以理解为,将第二降温组件的功率从第三功率调整为第四功率,第三功率大于第四功率,其中,第四功率可以为0,此种情况下,第二降温组件处于关闭状态。
降低第二储能支路对应的第二降温组件的功率,管道中的水流速度变慢,单位时间内带走第二储能支路的热量减少,第二储能支路的温度升高,使得第二储能支路的阻抗值减小,第二储能支路的电流增大。通过增大第二储能支路的电流,可以缩小第二储能支路在第二时间段的第四电流与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二时间段的第二电流之间的差值,达到均衡各储能支路之间的电流的目的。
在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在所述若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调大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每个所述储能支路的电流均小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将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对应的第一降温组件的功率调整至所述第一降温组件的额定功率运行。
在通过调整第一降温组件的功率来调大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之后,若每个所述储能支路的电流均小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将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对应的第一降温组件的功率调整至第一降温组件的额定功率运行,若第二降为组件的功率也被调整过,则将第二降温组件的功率也调整至第二降温组件的额定功率运行。上述方式中,在各储能支路的电流均小于最大允许电流的情况下,将各降温组件的功率均运行在额定功率下,可以使得各储能支路的电流稳定保持小于最大允许电流。
在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所述降温设备包括多组降温管路,多组所述降温管路与多个所述储能支路一一对应,所述降温管路用于调整对应的储能支路的温度;
所述若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调大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包括:
若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通过增大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对应的第一降温管路中的液体的流量来调小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温度,使得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增大。
在本实施例中,降温设备用于对储能系统的各个储能支路进行降温,降温设备包括多组降温管路,每组降温管路用于对一个储能支路进行降温。
储能电柜的底座上设置有降温管路,通过管道中的水流动,带走储能电柜释放的热量,从而对储能电柜起到降温作用,其中,降温管路中的液体在单位时间的流量越大,管道中的水流速度越快,带走储能支路的热量越多,储能支路的温度越低,液体可以是水;反之,降温管路中的液体在单位时间的流量越小,管道中的水流速度越慢,带走储能支路的热量越少,储能支路的温度越高。储能支路的阻抗值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储能支路的温度越低,阻抗值越大。
本实施例中,若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最大允许电流,则通过增大第一储能支路对应的第一降温管路中的液体的流量来调小第一储能支路的温度,使得第一降温管路可以带走更多热量,以降低第一储能支路的温度,从而增大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达到减小第一储能支路的电流的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调整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的方式,即所述若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调大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包括:
若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连通所述第一储能支路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之间的串联电路。
由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着电阻本体温度的升高呈现出阶跃性的增加,温度越高,电阻值越大。在第一储能支路的第一电流大于最大允许电流的情况下,连通第一储能支路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之间的串联电路,随着温度升高,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电阻值会增大,使得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增大,从而降低第一储能支路的电流。
在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连通所述第一储能支路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之间的串联电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时间段内断开所述第一储能支路与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之间的串联电路。
在第二时间段内第一储能支路的第二电流小于最大允许电流,此种情况下,可以断开第一储能支路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之间的串联电路,以增大第一储能支路的电流,均衡各储能支路的电流。
在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连通所述第一储能支路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之间的串联电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电流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则断开所述第一储能支路与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之间的串联电路。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例如,预设阈值可以是最大允许电流的0.5倍等等。
上述中,若第一储能支路的第二电流较小,则断开第一储能支路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之间的串联电路,以增大第一储能支路的电流,使得各储能支路的电流均衡。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流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201,实时计算各储能支路最大允许电流;
步骤202,实时采集各储能支路的电流;
步骤203,判断是否有储能支路的电流超过最大允许电流,若是,转步骤204执行,若否,转步骤205执行;
步骤204,加大电流超过最大允许电流的第一储能支路的水冷机组的功率,减小电流小于最大允许电流的第二储能支路的水冷机组功率;其中,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会随温度的降低而上升,支路电流随之降低;第二储能支路的阻抗值会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支路电流随之上升。
步骤205,控制各水冷机组以额定功率运行。
电芯的直流阻抗可以作为电芯极化的表征;当温度上升时,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加速,该现象可以表征为直流阻抗降低,基于此,通过不同支路对应的水冷机组的功率变化可以调节该支路的支流阻抗,从而达到均衡各支路之间的电流的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调节各储能支路的电流的方法,如图3所示的电路结构,将每个储能支路串联上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其中电阻1、电阻2、电阻3和电阻4为四个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当某一储能支路电流大于最大允许电流时,该储能支路的温度大于其他支路温度,这将将导致该储能支路加装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阻值大于其他支路,从而相对的降低该储能支路的电流。
请参见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流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电流控制装置300应用于储能系统,所述储能系统包括降温设备和多个并联的储能支路,所述降温设备用于对储能支路进行降温,以调大储能支路的阻抗值,所述电流控制装置300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所述储能系统的额定功率以及所述储能系统的第一电压;
第二获取模块302,用于根据所述额定功率和所述第一电压,得到每个所述储能支路的最大允许电流;
第一调整模块303,用于若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调大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使得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电流小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所述第一储能支路为多个所述储能支路中的任意一储能支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储能支路存在过流,即各储能支路存在不均流的情况,通过调大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来调整第一储能支路的过流情况,整个过程不会减少储能系统的储能容量,可以兼顾储能系统的储能容量不变,又能解决储能系统的支路过流问题。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降温设备包括多组降温组件,多组所述降温组件与多个所述储能支路一一对应,所述降温组件用于调整对应的储能支路的温度;
所述第一调整模块303,用于若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通过增大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对应的第一降温组件的功率来调小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温度,使得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增大。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最大允许电流的情况下,判定第一储能支路存在过流,储能系统的各支路存在不均流现象,此种情况下,可以增大第一降温组件的功率,使得第一降温组件可以带走更多热量,以降低第一储能支路的温度,从而增大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达到减小第一储能支路的电流的目的。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300还包括:
第二调整模块,用于若第二储能支路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三电流小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调小所述第二储能支路的阻抗值,所述第二储能支路在所述第二时间段内的第四电流小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其中,所述第二储能支路为多个所述储能支路中除所述第一储能支路之外的储能支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增大第二储能支路的电流,可以缩小第二储能支路在第二时间段的第四电流与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二时间段的第二电流之间的差值,达到均衡各储能支路之间的电流的目的。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整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储能支路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三电流小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通过降低所述第二储能支路对应的第二降温组件的功率来调大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温度,使得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减小。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增大第二储能支路的电流,可以缩小第二储能支路在第二时间段的第四电流与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二时间段的第二电流之间的差值,达到均衡各储能支路之间的电流的目的。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300还包括:
第三调整模块,用于若每个所述储能支路的电流均小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将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对应的第一降温组件的功率调整至所述第一降温组件的额定功率运行。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各储能支路的电流均小于最大允许电流的情况下,将各降温组件的功率均运行在额定功率下,可以使得各储能支路的电流稳定保持小于最大允许电流。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降温设备包括多组降温管路,多组所述降温管路与多个所述储能支路一一对应,所述降温管路用于调整对应的储能支路的温度;
所述第一调整模块303,用于若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通过增大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对应的第一降温管路中的液体的流量来调小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温度,使得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增大。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最大允许电流,则通过增大第一储能支路对应的第一降温管路中的液体的流量来调小第一储能支路的温度,使得第一降温管路可以带走更多热量,以降低第一储能支路的温度,从而增大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达到减小第一储能支路的电流的目的。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整模块303,用于若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连通所述第一储能支路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之间的串联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储能支路的第一电流大于最大允许电流的情况下,连通第一储能支路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之间的串联电路,随着温度升高,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电阻值会增大,使得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增大,从而降低第一储能支路的电流。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300还包括:
第四调整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段内断开所述第一储能支路与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之间的串联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二时间段内第一储能支路的第二电流小于最大允许电流,此种情况下,可以断开第一储能支路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之间的串联电路,以增大第一储能支路的电流,均衡各储能支路的电流。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可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来实现。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电流控制方法。
需要明确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配置和处理。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了对已知方法的详细描述。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和示出了若干具体的步骤作为示例。但是,本申请的方法过程并不限于所描述和示出的具体步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领会本申请的精神后,作出各种改变、修改和添加,或者改变步骤之间的顺序。
以上的结构框图中所示的功能块可以实现为硬件、软件、固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当以硬件方式实现时,其可以例如是电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适当的固件、插件、功能卡等等。当以软件方式实现时,本申请的元素是被用于执行所需任务的程序或者代码段。程序或者代码段可以存储在机器可读介质中,或者通过载波中携带的数据信号在传输介质或者通信链路上传送。“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机器可读介质的例子包括电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设备、ROM、闪存、可擦除ROM(EROM)、软盘、CD-ROM、光盘、硬盘、光纤介质、射频(RadioFrequency,RF)链路,等等。代码段可以经由诸如因特网、内联网等的计算机网络被下载。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申请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上面参考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各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被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以产生一种机器,使得经由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的这些指令使能对流程图和/或框图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动作的实现。这种处理器可以是但不限于是通用处理器、专用处理器、特殊应用处理器或者现场可编程逻辑电路。还可理解,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也可以由执行指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硬件来实现,或可由专用硬件和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电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储能系统,所述储能系统包括降温设备和多个并联的储能支路,所述降温设备用于对储能支路进行降温,以调大储能支路的阻抗值,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储能系统的额定功率以及所述储能系统的第一电压;
根据所述额定功率和所述第一电压,得到每个所述储能支路的最大允许电流;
若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调大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使得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电流小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所述第一储能支路为多个所述储能支路中的任意一储能支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设备包括多组降温组件,多组所述降温组件与多个所述储能支路一一对应,所述降温组件用于调整对应的储能支路的温度;
所述若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调大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包括:
若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通过增大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对应的第一降温组件的功率来调小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温度,使得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额定功率和所述第一电压,得到每个所述储能支路的最大允许电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第二储能支路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三电流小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调小所述第二储能支路的阻抗值,所述第二储能支路在所述第二时间段内的第四电流小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其中,所述第二储能支路为多个所述储能支路中除所述第一储能支路之外的储能支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第二储能支路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三电流小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调小所述第二储能支路的阻抗值,包括:
若所述第二储能支路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三电流小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通过降低所述第二储能支路对应的第二降温组件的功率来调大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温度,使得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调大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每个所述储能支路的电流均小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将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对应的第一降温组件的功率调整至所述第一降温组件的额定功率运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设备包括多组降温管路,多组所述降温管路与多个所述储能支路一一对应,所述降温管路用于调整对应的储能支路的温度;
所述若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调大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包括:
若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通过增大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对应的第一降温管路中的液体的流量来调小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温度,使得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调大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包括:
若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连通所述第一储能支路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之间的串联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若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连通所述第一储能支路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之间的串联电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时间段内断开所述第一储能支路与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之间的串联电路。
9.一种电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储能系统,所述储能系统包括降温设备和多个并联的储能支路,所述降温设备用于对储能支路进行降温,以调大储能支路的阻抗值,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储能系统的额定功率以及所述储能系统的第一电压;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额定功率和所述第一电压,得到每个所述储能支路的最大允许电流;
调整模块,用于若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一电流大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则调大所述第一储能支路的阻抗值,使得所述第一储能支路在第二时间段内的第二电流小于所述最大允许电流,所述第一储能支路为多个所述储能支路中的任意一储能支路。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流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311428818.9A 2023-10-31 2023-10-31 电流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 Active CN1171549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28818.9A CN117154902B (zh) 2023-10-31 2023-10-31 电流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28818.9A CN117154902B (zh) 2023-10-31 2023-10-31 电流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54902A true CN117154902A (zh) 2023-12-01
CN117154902B CN117154902B (zh) 2024-02-23

Family

ID=88899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28818.9A Active CN117154902B (zh) 2023-10-31 2023-10-31 电流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5490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49977A (ja) * 2003-11-18 2005-06-09 Ngk Insulators Ltd Nas電池電力貯蔵システム
US20090021217A1 (en) * 2007-07-17 2009-01-22 Densei-Lambda K.K. Method and device for safety protection of secondary battery
CN106026034A (zh) * 2016-06-30 2016-10-1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芯的过流保护方法及电路
CN212784793U (zh) * 2020-03-28 2021-03-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充放电电路
CN112737022A (zh) * 2020-12-25 2021-04-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电路、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KR20220049626A (ko) * 2020-10-14 2022-04-22 주식회사 코엔시스 전기차용 배터리 셀의 개별 온도 조절장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49977A (ja) * 2003-11-18 2005-06-09 Ngk Insulators Ltd Nas電池電力貯蔵システム
US20090021217A1 (en) * 2007-07-17 2009-01-22 Densei-Lambda K.K. Method and device for safety protection of secondary battery
CN106026034A (zh) * 2016-06-30 2016-10-1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芯的过流保护方法及电路
CN212784793U (zh) * 2020-03-28 2021-03-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充放电电路
KR20220049626A (ko) * 2020-10-14 2022-04-22 주식회사 코엔시스 전기차용 배터리 셀의 개별 온도 조절장치
CN112737022A (zh) * 2020-12-25 2021-04-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电路、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54902B (zh) 2024-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E1551671A1 (sv) Converter station power set point analysis system and method
CN104852394A (zh) 一种适用于低压配电网的电力负载均衡系统
US11277013B2 (en) Power storage system having a plurality of power storage blocks interconnected in parallel and control device
CN107306053B (zh) 能源储存系统
CN110015166B (zh) 电池均衡系统及车辆
CN109755676B (zh) 一种蓄电池的均衡与加热集成系统
JP2019532613A (ja) スーパーキャパシタベースのエネルギー貯蔵装置
CN112865153B (zh)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扩容方法、控制方法
Soeprapto et al.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on electric bike using Lithium-Ion 18650
JPWO2017203985A1 (ja) 蓄電システム、及び管理装置
CN117154902B (zh) 电流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
WO2020128066A1 (en) Improve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117239304B (zh) 液冷储能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2769316B (zh) 电池选择性均衡方法
CN107508356B (zh) 电池能量均衡装置、均衡系统及均衡方法
Kumar et al. Switched‐Resistor Passive Balancing of Li‐Ion Battery Pack and Estimation of Power Limits for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CN116154896A (zh) 储能系统的电池均衡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JP2024508855A (ja) 電池加熱方法、装置、デバイス及び記憶媒体
CN110600820A (zh) 一种锂电池互联成组的设计方法
CN111890987A (zh) 有源阻尼装置、电池并联管理系统及电池并联管理方法
CN115149558B (zh) 具有智能化控制架构的高压大容量电池储能功率转换系统
CN111725587B (zh) 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7788215A (zh) 放电剩余时长确定方法、装置、车辆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7154899A (zh) 充电控制装置、方法、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和系统
CN116632417A (zh) 电池模组温度控制系统、方法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