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53117A -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53117A
CN117153117A CN202311195932.1A CN202311195932A CN117153117A CN 117153117 A CN117153117 A CN 117153117A CN 202311195932 A CN202311195932 A CN 202311195932A CN 117153117 A CN117153117 A CN 1171531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ghtness
backlight
current
target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959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帅帅
薛子姣
王亚锟
李泽昊
汪志强
武振宇
王世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9593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531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53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531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09G3/342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using several illumination sources separately controlled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display panel areas, e.g. along one dimension such as lin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13The adjustment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the information to be displayed
    • G09G2320/062Adjustment of illumination source parame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光模组,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且包括多个背光分区;以及控制单元,被配置为:从所述多个背光分区中确定目标分区;确定所述目标分区对应于当前帧画面、所述当前帧画面的上一帧画面以及所述当前帧画面的下一帧画面的当前背光亮度、上一背光亮度和下一背光亮度;确定所述背光模组的刷新频率;根据所述刷新频率、所述当前背光亮度、所述上一背光亮度以及所述下一背光亮度,对所述当前背光亮度进行处理得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基于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驱动所述目标分区发光。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虚拟现实等显示设备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对显示画面的流畅度、对比度和清晰度有了更高的追求。传统的液晶显示屏(LCD)可以在保证性价比的同时实现很高的密度显示。相关技术中通过提高液晶响应时间来提高显示模组的刷新频率,由于液晶存在响应时间上的限制,显示模组的刷新频率提高会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或部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
背光模组,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且包括多个背光分区;以及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
从所述多个背光分区中确定目标分区;
确定所述目标分区对应于当前帧画面、所述当前帧画面的上一帧画面以及所述当前帧画面的下一帧画面的当前背光亮度、上一背光亮度和下一背光亮度;
确定所述背光模组的刷新频率;
根据所述刷新频率、所述当前背光亮度、所述上一背光亮度以及所述下一背光亮度,对所述当前背光亮度进行处理得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
基于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驱动所述目标分区发光。
基于同一个发明构思,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多个背光分区,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多个背光分区中确定目标分区;
确定所述目标分区对应于当前帧画面、所述当前帧画面的上一帧画面以及所述当前帧画面的下一帧画面的当前背光亮度、上一背光亮度和下一背光亮度;
确定所述背光模组的刷新频率;
根据所述刷新频率、所述当前背光亮度、所述上一背光亮度以及所述下一背光亮度,对所述当前背光亮度进行处理得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
基于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驱动所述目标分区发光。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公开提供的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从背光模组的多个背光分区中确定目标分区,对目标分区对应于当前帧画面的当前背光亮度进行处理得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基于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驱动目标分区发光。通过对背光模组进行处理得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可以实现对背光模组的驱动信号的多倍频处理,从而提高背光模组的刷新频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示例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1B示出了一种示例性液晶显示模组的时序示意图;
图1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示例性目标分区的示意图;
图1D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三倍频处理后的背光模组的时序示意图;
图1E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Gamma曲线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示例性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图1A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示例性显示装置100的示意图。
如图1A所示,该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显示面板102、背光模组104和控制单元106。该控制单元106可以进一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1062、存储器1064、输入/输出接口1066、通信接口1068和总线1070。其中处理器1062、存储器1064、输入/输出接口1066和通信接口1068通过总线1070实现彼此之间在设备内部的通信连接。
处理器1062可以采用通用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等方式实现,用于执行相关程序,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062可以包括显示装置100中用于处理数据的其他处理模块,例如,时序控制板(TCON)。时序控制板(图1A中未示出)可以将LVDS图像数据输入信号(该输入信号可以包含RGB数据信号、时钟信号、控制信号三类信号)处理后,转换成能够驱动显示面板102的LVDS信号,再发送给显示面板102的LVDS接收芯片来基于该LVDS信号驱动显示面板102。在一些实施例中,时序控制板还可以为背光模组104提供驱动信号,以控制背光模组104进行点亮,从而为显示面板102提供背光。存储器1064可以采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静态存储设备,动态存储设备等形式实现。存储器1064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和其他应用程序,在通过软件或者固件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时,相关的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108中,并由处理器1062来调用执行。
输入/输出接口1066用于连接输入/输出模块,以实现信息输入及输出。例如,输入/输出接口1066可以与显示面板102和背光模组104分别电耦接,以将处理器1062生成的控制指令对应输出到显示面板102和背光模组104,进而控制显示面板102显示显示数据并控制背光模组104点亮。输入输出/模块可以作为组件配置在设备中(图中未示出),也可以外接于设备以提供相应功能。其中输入设备可以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麦克风、各类传感器等,输出设备可以包括扬声器、振动器、指示灯等。
通信接口1068用于连接通信模块(图中未示出),以实现显示装置100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交互。其中通信模块可以通过有线方式(例如USB、网线等)实现通信,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例如移动网络、WIFI、蓝牙等)实现通信。
总线1070包括一通路,在显示装置100的各个组件(例如处理器1062、存储器1064、输入/输出接口1066和通信接口1068)之间传输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述显示装置100仅示出了显示面板102、背光模组104、控制单元106,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显示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实现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其他组件。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显示装置100中也可以仅包含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方案所必需的组件,而不必包含图1A中所示的全部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可以是采用区域调光(Local Dimming)技术的显示装置100。进一步地,采用区域调光技术的显示装置100的显示面板102可以被划分为多个显示分区,相应地,背光模组104可以被划分为多个背光分区,显示分区与背光分区一一对应。控制单元106可以根据RGB数据信号来确定各显示分区对应的灰阶及其显示分区对应的背光分区的亮度,并据此向各显示分区和各背光分区提供驱动信号,从而实现对各分区的独立调光,进而实现高对比度显示。其中,背光模组104可以采用直下式背光结构,并可以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例如,发光二极管、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微米发光二极管,等等),每个背光分区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单元,从而可以实现每个背光分区的独立调光。
图1B示出了一种示例性液晶显示模组的时序示意图。
在相关技术中,显示模组由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Back Light Unit,简称BLU)组成,其中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的刷新频率同步,如图1B所示。在一帧开始后,信号开始扫描,扫描完每一行数据后液晶开始响应,为了消除残影,背光模组在液晶响应完成以后开始点亮,对于微型发光二极管(Mini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Mini-led)的背光模组,以8路数据选择器(8MUX)的发光二极管驱动器(Lighting Emitting Diode driver,简称LEDdriver)为例,8个MUX开关会在液晶响应完成以后开始依次点亮。
在第n帧画面的持续时间内,第n帧画面的持续时间分为液晶响应时间和背光模组点亮时间,由于液晶响应时间的限制,背光模组点亮时间受到限制,这样,显示模组的刷新频率不能无限提高,由于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的刷新频率同步,即背光模组的刷新频率提高受到限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图1A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面板102、背光模组104和控制单元106,所述背光模组104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102的背光侧,且包括多个背光分区。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106,被配置为:从所述多个背光分区中确定目标分区;确定所述目标分区对应于当前帧画面、所述当前帧画面的上一帧画面以及所述当前帧画面的下一帧画面的当前背光亮度、上一背光亮度和下一背光亮度;确定所述背光模组104的刷新频率;根据所述刷新频率、所述当前背光亮度、所述上一背光亮度以及所述下一背光亮度,对所述当前背光亮度进行处理得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基于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驱动所述目标分区发光。
具体地,刷新频率是指屏幕每秒画面被刷新的次数。刷新率越高,所显示的画面稳定性就越好,即显示的画面就越流畅和清晰。
图1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示例性目标分区的示意图。
如图1C所示,显示区域被划分为多个显示分区,示例性地,以第M×N分区为目标显示分区。从多个背光分区中确定的目标分区,例如,可以是第M×N个显示分区对应的第M×N个背光分区。假设当前帧画面为第n帧画面,确定所述目标分区对应于当前帧画面、所述当前帧画面的上一帧画面以及所述当前帧画面的下一帧画面的当前背光亮度、上一背光亮度和下一背光亮度,可以是,确定第M×N个背光分区第n帧画面的当前背光亮度、第M×N个背光分区第n-1帧画面的背光亮度以及第M×N个背光分区第n+1帧画面的背光亮度。
根据背光模组104的刷新频率、当前背光亮度、上一背光亮度以及下一背光亮度,对当前背光亮度进行处理得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可以是,例如,对背光模组104的刷新频率做三倍频处理,得到三个目标背光亮度,即第M×N分区第n_1帧背光亮度、第M×N分区第n_2帧背光亮度和第M×N分区第n_3帧背光亮度。
可以理解,图像的第一帧画面没有上一帧画面,图像的最后一帧画面没有下一帧画面,因此,对于图像中的第一帧画面和最后一帧画面在此不做考虑,系统中可以预先设定对第一帧画面和最后一帧画面的背光亮度不进行上述处理。
采用上述实施例,通过从背光分区中确定目标分区,对背光分区的目标分区进行处理,这样,背光模组104的刷新频率可以与显示面板102的刷新频率不同,避免液晶响应时间对背光模组104刷新频率的限制。同时,通过将当前背光亮度处理为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并基于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驱动所述目标分区发光,可以实现背光模组更高的刷新频率,优化显示效果。另外,基于上一帧画面的上一背光亮度和下一帧画面的下一背光亮度,对当前背光亮度进行处理,使得到的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更加准确,在提高背光模组104刷新频率的同时,使得画面之间显示过度更加平滑,在显示的画面亮度变化急剧的情况下,保证显示画面的流畅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106,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刷新频率确定所述当前背光亮度的第一持续时间;根据所述上一背光亮度以及所述下一背光亮度,对所述当前背光亮度进行处理得到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基于所述第一持续时间和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的数量,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中每个目标背光亮度的第二持续时间。
图1D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三倍频处理后的背光模组的时序示意图。
如图1D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对背光模组104进行三倍频处理。相对于图1B的时序图,对背光模组104进行三倍频处理后,背光模组104的点亮时间发生了变化。每个MUX的点亮时间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一。
具体地,第一持续时间与第二持续时间之间满足:第一持续时间等于第二持续时间与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的数量之积。
这样,在进行倍频处理之前,背光模组104的第一刷新频率表示为/>背光模组104进行倍频处理后的第二刷新频率表示为/>当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的数量为三个时,此时,/> 这样,通过对当前背光亮度进行处理得到三个目标背光亮度,可以实现对背光模组104的三倍频处理。
通过确定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中每个目标背光亮度的第二持续时间,第二持续时间即每帧画面的点亮时间。例如,图1C中第n帧画面即当前帧画面在进行倍频处理之前的点亮时间为第一持续时间,第n帧画面在进行三倍频处理之后,得到第M×N分区第n_1帧背光亮度、第M×N分区第n_2帧背光亮度和第M×N分区第n_3帧背光亮度三个目标背光亮度。上述三个目标背光亮度的点亮时间均为第二持续时间。此时,第二持续时间为第一持续时间的三分之一。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确定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中每个目标背光亮度的第二持续时间,使得当前帧画面由当前背光亮度点亮第一持续时间变为每个目标背光亮度点亮第二持续时间,从而对目标分区的当前帧画面实现多倍频处理,从而提高背光模组104的刷新频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106,被配置为:获取所述背光模组104的最大调节亮度;基于所述最大调节亮度和所述上一背光亮度确定第一亮度参数;基于所述最大调节亮度和所述下一背光亮度确定第二亮度参数;根据所述第一亮度参数和所述第二亮度参数,通过归一化算法对所述当前背光亮度进行处理得到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
具体地,背光模组104的最大调节亮度为Lmax,上一帧画面的背光亮度为Ln-1,下一帧画面的背光亮度为Ln+1。基于最大调节亮度和上一背光亮度确定第一亮度参数,第一亮度参数表示为Ln-1/Lmax。基于最大调节亮度和下一背光亮度确定第二亮度参数,第二亮度参数表示为Ln+1/Lmax。
根据归一化算法中的归一化曲线,归一化曲线的纵坐标表示亮度参数,横坐标表示画面帧参数。确定第一亮度参数和第二亮度参数在归一化曲线中对应的第一纵坐标和第二纵坐标。根据归一化曲线确定第一纵坐标对应的第一横坐标,第一横坐标为上一帧参数。根据归一化曲线确定第二纵坐标对应的第二横坐标,第二横坐标为下一帧参数。根据上一帧参数和下一帧参数,通过归一化算法对当前背光亮度进行处理得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
通过上述方案,基于背光模组104的最大调节亮度确定上一帧画面的第一亮度参数和下一帧画面的第二亮度参数,这样确定的第一亮度参数和第二亮度参数中考虑了背光模组104的最大调节亮度。根据第一亮度参数和第二亮度参数,通过归一化算法对当前背光亮度进行处理得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使得到的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更加准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106,被配置为:基于归一化曲线确定所述第一亮度参数对应的上一帧参数;基于归一化曲线确定所述第二亮度参数对应的下一帧参数;对所述上一帧参数和所述下一帧参数构成的区间进行等分处理,得到至少两个当前帧参数;根据所述归一化曲线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当前帧参数对应的至少两个亮度参数;基于所述至少两个亮度参数和所述最大调节亮度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
具体地,归一化曲线的纵坐标表示亮度参数,横坐标表示画面帧参数。确定第一亮度参数和第二亮度参数在归一化曲线中对应的第一纵坐标和第二纵坐标。根据归一化曲线确定第一纵坐标对应的第一横坐标,第一横坐标为上一帧参数即第n-1帧。根据归一化曲线确定第二纵坐标对应的第二横坐标,第二横坐标为下一帧参数即第n+1帧。通过将第n-1帧和第n+1帧之间的第n帧进行等分处理,得到至少两个当前帧参数。根据归一化曲线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当前帧参数对应的至少两个纵坐标,至少两个纵坐标即至少两个亮度参数,将至少两个亮度参数分别与最大调节亮度进行乘积处理,得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
通过上述方案,基于归一化曲线将第n帧进行等分处理得到至少两个当前帧参数,并根据归一化曲线确定至少两个当前帧参数对应的至少两个亮度参数,使得确定的至少两个亮度参数更加准确,以便准确地确定的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在此基础上,基于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驱动背光模组104,在提高背光模组104的刷新频率的同时,使得各帧显示画面之间的过度更加平滑。这样,即使在显示画面亮度变化剧烈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得显示画面更加流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归一化曲线为Gamma曲线。
具体地,图1E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Gamma曲线的示意图。Gamma曲线的纵坐标表示亮度参数,横坐标表示画面帧参数。
应用平台(Application Platform,简称AP)在把画面信息数据发送至显示驱动芯片(Display Driver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DDIC)之前,AP通过区域调光算法(即Localdimming算法)计算目标分区的当前帧画面对应的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每个目标背光亮度对应的寄存器向LED driver发送调节电流,LED driver基于调节电流驱动背光模组104发光。
例如,目标背光亮度的具体确定过程为:第M×N分区第n-1帧画面的背光亮度为Ln-1,第M×N分区第n+1帧画面的背光亮度为Ln+1,背光模组104的最大调节亮度为Lmax。则第一亮度参数为Ln-1/Lmax,第二亮度参数为Ln+1/Lmax。第一亮度参数Ln-1/Lmax在Gamma曲线上对应第一纵坐标,第二亮度参数Ln+1/Lmax在Gamma曲线上对应第二纵坐标。基于第一纵坐标和Gamma曲线确定对应的第一横坐标(即第n-1帧),基于第二纵坐标和Gamma曲线确定对应的第二横坐标(即第n+1帧)。对第n-1帧和第n+1帧之间的第n帧进行等分处理,确定第n_1帧、第n_2帧和第n_3帧。基于Gamma曲线分别确定第n_1帧对应的第一目标亮度参数a、第n_2帧对应的第二目标亮度参数b以及第n_3帧对应的第三目标亮度参数c。基于最大调节亮度Lmax分别确定第一目标背光亮度a×Lmax、第二目标背光亮度b×Lmax以及第三目标背光亮度c×Lmax。
通过上述方案,Gamma曲线可以将低亮度部分的差距拉大,这样,在将当前背光亮度进行处理得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时,即使当前背光亮度较低时也可以减小误差,使得确定的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更加准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106,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目标分区的当前亮度变化程度;响应于确定所述当前亮度变化程度大于或等于亮度变化阈值,对所述当前背光亮度进行处理得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
具体地,当前亮度变化程度即当前帧画面的当前背光亮度相对于上一帧画面的上一背光亮度或者下一帧画面的下一背光亮度的变化程度。其中,当前亮度变化程度可以通过目标分区中亮度发生变化的区域比例表示。例如,目标分区中亮度发生变化的区域为A,目标区域为B,则当前亮度变化程度表示为A/B。
在对当前背光亮度进行多倍频处理之前,通过对当前亮度变化程度与预设的亮度变化阈值进行比对处理,当前亮度变化程度大于或等于亮度变化阈值时,对当前背光亮度进行多倍频处理。这样,在当前亮度变化程度较小时可以不进行倍频处理,从而节省AP的运算量,同时降低功耗。
通过上述方案,通过对当前亮度变化程度进行判断,确定是否对当前背光亮度进行倍频处理,在当前亮度变化程度较小时不进行多倍频处理,可以节省AP的运算量,同时降低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106,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当前背光亮度和所述上一背光亮度确定第一亮度变化;基于所述当前背光亮度和所述下一背光亮度确定第二亮度变化;基于所述第一亮度变化和所述第二亮度变化确定所述当前亮度变化程度。
具体地,将当前背光亮度与上一背光亮度之差作为第一亮度变化,将当前背光亮度与下一背光亮度之差作为第二亮度变化,将第一亮度变化和第二亮度变化中较大的作为当前亮度变化程度。
除此之外,还可以基于当前背光亮度和上一背光亮度确定目标分区中发生亮度变化的第一亮度变化比例,基于当前背光亮度和下一背光亮度确定目标分区中发生亮度变化的第二亮度变化比例,将第一亮度变化比例和第二亮度变化比例中较大的作为当前亮度变化程度。
通过上述方案,通过分别确定当前背光亮度相对于上一背光亮度的第一亮度变化和相对于下一背光亮度的第二亮度变化,将第一亮度变化和第二亮度变化中较大的作为当前亮度变化程度,使得确定的当前亮度变化程度综合考虑了上一帧画面的背光亮度和下一帧画面的背光亮度,从而使得当前亮度变化程度更加准确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106,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当前亮度变化程度确定调节倍数;对所述当前背光亮度进行处理,得到数量为所述调节倍数的目标背光亮度。
具体地,调节倍数即对当前帧画面进行多倍频处理的倍数。基于当前亮度变化程度确定调节倍数,从而确定采用较小的调节倍数进行多倍频处理还是采用较大的调节倍数进行多倍频处理。
通过上述方案,基于当前亮度变化程度确定调节倍数,从而基于调节倍数进行多倍频处理,得到数量为调节倍数的目标背光亮度。这样,在当前帧画面的当前背光亮度变化不太大时,可以采用较小的调节倍数进行多倍频处理,可以减少AP的运算量,同时降低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106,被配置为:对所述亮度变化程度与预设的至少一个亮度变化范围进行比对判断处理,确定所述亮度变化程度所属的目标亮度变化范围;响应于确定所述目标亮度变化范围为第一亮度变化范围,确定第一调节倍数;响应于确定所述目标亮度变化范围为第二亮度变化范围,确定第二调节倍数;其中,所述第一亮度变化范围小于所述第二亮度变化范围,所述第一调节倍数小于所述第二调节倍数。
具体地,预先设置有至少一个亮度变化范围。对亮度变化程度与至少一个亮度变化范围进行比对处理,从而确定调节倍数。
第一亮度变化范围小于第二亮度变化范围,当亮度变化程度在第一亮度变化范围内,表示亮度变化程度相对较小,确定第一调节倍数,采用第一调节倍数进行倍频处理,对当前背光亮度进行处理得到数量为第一调节倍数的目标背光亮度。当亮度变化程度在第二亮度变化范围内,表示亮度变化程度相对较大,确定第二调节倍数,采用第二调节倍数进行倍频处理,对当前背光亮度进行处理得到数量为第二调节倍数的目标背光亮度。
预先设置的亮度变化范围为至少一个,除上述第一亮度变化范围和第二亮度变化范围外,还可以设置有其他亮度变化范围。通过对当前亮度变化程度与预设的至少一个亮度变化范围进行比对判断处理,当前亮度变化程度越大,进行倍频处理的调节倍数越大,即确定的目标背光亮度数量越多。
除此之外,基于当前亮度变化程度确定调节倍数的过程还可以为:AP通过区域调光算法确定每一背光分区的每一帧画面对应的背光亮度后,对每一背光分区的每一帧画面对应的背光亮度进行判断处理,确定是否进行多倍频处理和多倍频处理的调节倍数。这样可以节省AP运算量,同时降低功耗。
AP确定每一背光分区第n帧的第一亮度变化比例,以及每一背光分区第n+1帧的第二亮度变化比例,通过对第一亮度变化比例和第二亮度变化比例中较大的亮度变化比例进行判断,确定是否要进行多倍频处理。
例如,第n帧与第n+1帧之间是M×N分区的亮度变化比例最大,则当前亮度变化程度为a%,即其他任何一个背光分区的第n帧与第n+1帧之间的亮度变化比例都不超过a%。AP预先设定的亮度变化阈值为b%,则对当前亮度变化程度a%与亮度变化阈值b%进行比对判断处理。当|a|≤|b|,即第n帧与第n+1帧相邻两帧之间亮度变化很小不需要进行多倍频处理;当|a|>|b|,即第n帧与第n+1帧相邻两帧之间亮度变化较大需要进行多倍频处理。
根据LED driver和DDIC的规格确定倍频处理的最大调节倍数,根据最大调节倍数预先设定至少一个亮度变化范围与调节倍数之间的关系。例如,最大调节倍数为H倍频,第一亮度变化范围|b|<|a|≤|c|对应第一调节倍数为2倍频,第二亮度变化范围|c|<|a|≤|d|对应第二调节倍数为3倍频……第X亮度变化范围|a|>|x|对应第X调节倍数为H倍频。这样可以很在很大程度上节省DDIC和LED driver的负载,可以降低功耗。
另外,对于当前帧画面,如果AP已经判断需要进行多倍频处理,对于当前帧画面来说,不同的背光分区对应的亮度变化差别也可能很大,所以,同样可以指定当前帧画面内不同背光分区采用不同的调节倍数进行多倍频处理。例如,确定对目标分区第n帧画面进行H倍频处理,对于第n帧画面内的其他背光分区,如果其他分区的第n帧和第n+1帧之间的亮度变化比例大于|x|,则对其他分区进行与目标分区域一致的H倍频处理;如果其他分区的第n帧和第n+1帧之间的亮度变化比例小于|x|,则重新确定其他分区是否进行多倍频处理以及多倍频处理的调节倍数。这样又可以进一步减少AP的运算压力。
通过上述方案,通过对当前亮度变化程度与预设的至少一个亮度变化范围进行比对判断处理,使得确定的调节倍数更加准确。
通过上述实施例,从背光模组104的多个背光分区中确定目标分区,对目标分区对应于当前帧画面的当前背光亮度进行处理得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基于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驱动目标分区发光。通过对背光模组104进行处理得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可以实现对背光模组104的多倍频处理,从而提高背光模组104的刷新频率。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公开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可以突破液晶响应时间的限制,提高背光模组104的刷新频率。图2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示例性方法200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200可以由显示装置100来实现。如图2所示,该方法200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从所述多个背光分区中确定目标分区。
步骤202,确定所述目标分区对应于当前帧画面、所述当前帧画面的上一帧画面以及所述当前帧画面的下一帧画面的当前背光亮度、上一背光亮度和下一背光亮度。
步骤203,确定所述背光模组的刷新频率。
步骤204,根据所述刷新频率、所述当前背光亮度、所述上一背光亮度以及所述下一背光亮度,对所述当前背光亮度进行处理得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
步骤205,基于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驱动所述目标分区发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04包括:
步骤2041,基于所述刷新频率确定所述当前背光亮度的第一持续时间。
步骤2042,根据所述上一背光亮度以及所述下一背光亮度,对所述当前背光亮度进行处理得到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
步骤2043,基于所述第一持续时间和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的数量,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中每个目标背光亮度的第二持续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042包括:
步骤20421,获取所述背光模组的最大调节亮度。
步骤20422,基于所述最大调节亮度和所述上一背光亮度确定第一亮度参数。
步骤20423,基于所述最大调节亮度和所述下一背光亮度确定第二亮度参数。
步骤20424,根据所述第一亮度参数和所述第二亮度参数,通过归一化算法对所述当前背光亮度进行处理得到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0424包括:
步骤204241,基于归一化曲线确定所述第一亮度参数对应的上一帧参数。
步骤204242,基于归一化曲线确定所述第二亮度参数对应的下一帧参数。
步骤204243,对所述上一帧参数和所述下一帧参数构成的区间进行等分处理,得到至少两个当前帧参数。
步骤204244,根据所述归一化曲线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当前帧参数对应的至少两个亮度参数。
步骤204245,基于所述至少两个亮度参数和所述最大调节亮度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归一化曲线为Gamma曲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04包括:
步骤2044,确定所述目标分区的当前亮度变化程度。
步骤2045,响应于确定所述当前亮度变化程度大于或等于亮度变化阈值,对所述当前背光亮度进行处理得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044包括:
步骤20441,基于所述当前背光亮度和所述上一背光亮度确定第一亮度变化。
步骤20442,基于所述当前背光亮度和所述下一背光亮度确定第二亮度变化。
步骤20443,基于所述第一亮度变化和所述第二亮度变化确定所述当前亮度变化程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045包括:
步骤20451,基于所述当前亮度变化程度确定调节倍数。
步骤20452,对所述当前背光亮度进行处理,得到数量为所述调节倍数的目标背光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0451包括:
步骤204511,对所述亮度变化程度与预设的至少一个亮度变化范围进行比对判断处理,确定所述亮度变化程度所属的目标亮度变化范围。
步骤204512,响应于确定所述目标亮度变化范围为第一亮度变化范围,确定第一调节倍数。
步骤204513,响应于确定所述目标亮度变化范围为第二亮度变化范围,确定第二调节倍数。
其中,所述第一亮度变化范围小于所述第二亮度变化范围,所述第一调节倍数小于所述第二调节倍数。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可以由单个设备执行,例如一台计算机或服务器等。本实施例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分布式场景下,由多台设备相互配合来完成。在这种分布式场景的情况下,这多台设备中的一台设备可以只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中的某一个或多个步骤,这多台设备相互之间会进行交互以完成所述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上述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前述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可以用于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相应的方法200,因此,方法实施例具有相应的装置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与上述任意实施例方法相对应的,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200。
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更为具体的电子设备硬件结构示意图,该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通信接口1040和总线1050。其中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和通信接口1040通过总线1050实现彼此之间在设备内部的通信连接。
处理器1010可以采用通用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等方式实现,用于执行相关程序,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存储器1020可以采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静态存储设备,动态存储设备等形式实现。存储器1020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和其他应用程序,在通过软件或者固件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时,相关的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1020中,并由处理器1010来调用执行。
输入/输出接口1030用于连接输入/输出模块,以实现信息输入及输出。输入输出/模块可以作为组件配置在设备中(图中未示出),也可以外接于设备以提供相应功能。其中输入设备可以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麦克风、各类传感器等,输出设备可以包括显示器、扬声器、振动器、指示灯等。
通信接口1040用于连接通信模块(图中未示出),以实现本设备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交互。其中通信模块可以通过有线方式(例如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网线等)实现通信,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例如移动网络、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蓝牙等)实现通信。
总线1050包括一通路,在设备的各个组件(例如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和通信接口1040)之间传输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述设备仅示出了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通信接口1040以及总线1050,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设备还可以包括实现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其他组件。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设备中也可以仅包含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方案所必需的组件,而不必包含图中所示的全部组件。
上述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用于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相应的方法200,并且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与上述任意实施例方法相对应的,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200。
本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
上述实施例的存储介质存储的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200,并且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公开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另外,为简化说明和讨论,并且为了不会使本公开实施例难以理解,在所提供的附图中可以示出或可以不示出与集成电路(IC)芯片和其它部件的公知的电源/接地连接。此外,可以以框图的形式示出装置,以便避免使本公开实施例难以理解,并且这也考虑了以下事实,即关于这些框图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细节是高度取决于将要实施本公开实施例的平台的(即,这些细节应当完全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在阐述了具体细节(例如,电路)以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者这些具体细节有变化的情况下实施本公开实施例。因此,这些描述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尽管已经结合了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描述,但是根据前面的描述,这些实施例的很多替换、修改和变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其它存储器架构(例如,动态RAM(DRAM))可以使用所讨论的实施例。
本公开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公开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
背光模组,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且包括多个背光分区;以及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
从所述多个背光分区中确定目标分区;
确定所述目标分区对应于当前帧画面、所述当前帧画面的上一帧画面以及所述当前帧画面的下一帧画面的当前背光亮度、上一背光亮度和下一背光亮度;
确定所述背光模组的刷新频率;
根据所述刷新频率、所述当前背光亮度、所述上一背光亮度以及所述下一背光亮度,对所述当前背光亮度进行处理得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
基于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驱动所述目标分区发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
基于所述刷新频率确定所述当前背光亮度的第一持续时间;
根据所述上一背光亮度以及所述下一背光亮度,对所述当前背光亮度进行处理得到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
基于所述第一持续时间和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的数量,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中每个目标背光亮度的第二持续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
获取所述背光模组的最大调节亮度;
基于所述最大调节亮度和所述上一背光亮度确定第一亮度参数;
基于所述最大调节亮度和所述下一背光亮度确定第二亮度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亮度参数和所述第二亮度参数,通过归一化算法对所述当前背光亮度进行处理得到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
基于归一化曲线确定所述第一亮度参数对应的上一帧参数;
基于归一化曲线确定所述第二亮度参数对应的下一帧参数;
对所述上一帧参数和所述下一帧参数构成的区间进行等分处理,得到至少两个当前帧参数;
根据所述归一化曲线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当前帧参数对应的至少两个亮度参数;
基于所述至少两个亮度参数和所述最大调节亮度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归一化曲线为Gamma曲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
确定所述目标分区的当前亮度变化程度;
响应于确定所述当前亮度变化程度大于或等于亮度变化阈值,对所述当前背光亮度进行处理得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
基于所述当前背光亮度和所述上一背光亮度确定第一亮度变化;
基于所述当前背光亮度和所述下一背光亮度确定第二亮度变化;
基于所述第一亮度变化和所述第二亮度变化确定所述当前亮度变化程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
基于所述当前亮度变化程度确定调节倍数;
对所述当前背光亮度进行处理,得到数量为所述调节倍数的目标背光亮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
对所述亮度变化程度与预设的至少一个亮度变化范围进行比对判断处理,确定所述亮度变化程度所属的目标亮度变化范围;
响应于确定所述目标亮度变化范围为第一亮度变化范围,确定第一调节倍数;
响应于确定所述目标亮度变化范围为第二亮度变化范围,确定第二调节倍数;
其中,所述第一亮度变化范围小于所述第二亮度变化范围,所述第一调节倍数小于所述第二调节倍数。
10.一种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多个背光分区,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多个背光分区中确定目标分区;
确定所述目标分区对应于当前帧画面、所述当前帧画面的上一帧画面以及所述当前帧画面的下一帧画面的当前背光亮度、上一背光亮度和下一背光亮度;
确定所述背光模组的刷新频率;
根据所述刷新频率、所述当前背光亮度、所述上一背光亮度以及所述下一背光亮度,对所述当前背光亮度进行处理得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
基于所述至少两个目标背光亮度驱动所述目标分区发光。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
12.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
CN202311195932.1A 2023-09-15 2023-09-15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1531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95932.1A CN117153117A (zh) 2023-09-15 2023-09-15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95932.1A CN117153117A (zh) 2023-09-15 2023-09-15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53117A true CN117153117A (zh) 2023-12-01

Family

ID=88907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95932.1A Pending CN117153117A (zh) 2023-09-15 2023-09-15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5311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65228B2 (ja) 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US1127635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US7391396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9530380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1112736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CN111261117B (zh) 调节液晶显示设备中包括的背光单元的亮度的方法
JP2007328345A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に搭載される集積回路チップ
USRE49356E1 (en)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device for charging time sharing
KR102465313B1 (ko) 이미지-적응 톤 맵핑 방법 및 이를 채용한 표시 장치
KR20180056488A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KR102663002B1 (ko) 로컬 디밍을 수행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9783043B (zh) 一种显示器频率显示的方法、装置及显示器
JP2010526340A (ja) バックライト輝度を調整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11605332B1 (en) Moving picture response time (MPRT) techniques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LCDs)
US7643021B2 (en) Driving system and driving method for motion picture display
CN117153117A (zh)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090010339A1 (en) Image compensation circuit, method thereof, and lcd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11423817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display device
CN116635927A (zh) 亮度确定方法、装置、显示面板、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KR20200015645A (ko)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구동 방법
KR20080102618A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CN115424584B (zh) 显示驱动电路、显示屏的刷新方法、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220122234A1 (en) High dynamic range post-process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4038440B (zh)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7153119A (zh) 背光控制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