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50822B - 界面裂纹的热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界面裂纹的热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50822B
CN117150822B CN202311418465.4A CN202311418465A CN117150822B CN 117150822 B CN117150822 B CN 117150822B CN 202311418465 A CN202311418465 A CN 202311418465A CN 117150822 B CN117150822 B CN 1171508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ss
field
intensity factor
crack
calc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184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50822A (zh
Inventor
饶秋华
黄典一
沈恺
马燕
易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141846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508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71508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508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508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508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CCOMPUTATIONAL CHEMISTRY; CHEMOINFORMATIC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 G16C60/00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i.e.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vestigating the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or phenomena associated with their design, synthesis, processing, characterisation or utilis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界面裂纹的热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包括获取待分析的含界面裂纹双材料板的材料参数数据信息;根据裂纹面的类型计算得到对应的应力场和位移场;根据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对应力场和位移场中的参数进行二次计算;根据功的互等定理完成界面裂纹的热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实现所述界面裂纹的热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的系统。本发明在额外考虑了热‑力耦合作用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界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案,不仅实现了界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可靠性更高,精确性更好,而且适用范围广。

Description

界面裂纹的热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界面裂纹的热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风力发电、水利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不断被开发。为了解决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间歇性问题,近年来,压气储能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也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地下储气库。
在建设地下储气库的过程中,密封层、衬砌层及围岩层受高温高压气体的影响,其间界面易产生裂纹并不断向外扩展,对地下储气库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热-力耦合作用下,界面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开展研究,从而为后续的热-力耦合下界面裂纹起裂判据的建立提供基础数据。
目前,已经有学者提出了一些界面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但是,该类方法一般都没有考虑到热力耦合因素,这使得目前的方案的可靠性不高,而且精确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高且精确性好的界面裂纹的热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所述界面裂纹的热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的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界面裂纹的热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 获取待分析的含界面裂纹双材料板的材料参数数据信息;
S2. 根据步骤S1获取的数据信息,根据裂纹面的类型,计算得到对应的应力场和位移场;
S3. 根据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对步骤S2计算得到的应力场和位移场中的参数,进行二次计算;
S4. 根据功的互等定理,基于步骤S2和步骤S3的计算结果,完成界面裂纹的热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
所述的步骤S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步骤S1获取的数据信息,将裂纹面分为绝热裂纹面和非绝热裂纹面;
根据材料的剪切模量和材料的导热系数,计算绝热裂纹面的应力场和位移场;
根据材料的剪切模量,计算非绝热裂纹面的应力场和位移场。
所述的步骤S2,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根据步骤S1获取的数据信息,将裂纹面分为绝热裂纹面和非绝热裂纹面;
针对绝热裂纹面,采用如下算式计算得到应力场和位移场:
针对非绝热裂纹面,采用如下算式计算得到应力场和位移场: 式中为第j种材料的径向应力;Re表示复变函数的实数部分;为第一奇异性指数;r为极坐标系的级径;j取值为1或2,分别对应于第一种材料和第二种材料;为第j种材料的第一不定权函数;为极坐标系的级角;为第j种材料的第二不定权函数;为第j种材料的第三不定权函数;为第j种材料的第四不定权函数;为第j种材料的剪切模量;为第二奇异性指数;为第一热力耦合系数;为第j种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为第j种材料的第一温度不定权函数;为第j种材料的第二温度不定权函数;为第二热力耦合系数;为界面处温度;为第j种材料的环向应力;为第j种材料的剪切应力;为第j种材料的径向位移;为第j种材料由泊松比计算得到的系数;为第j种材料的环向位移;的计算公式为的计算公式为的计算公式为,其中为第j种材料的材料泊松比。
所述的步骤S3,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对步骤S2中的第一奇异性指数、第二奇异性指数和不定权函数进行求解;
针对第一奇异性指数和第二奇异性指数的求解:根据边界条件及连续性条件,以步骤S2中构建的应力场及位移场均有唯一解、且构成的行列式的值为0为目标进行求解,得到第一奇异性指数和第二奇异性指数
针对不定权函数的求解:将边界条件及连续性条件导入步骤S2中构建的应力场及位移场表达式,得到不定权函数的关系式;将不定全函数的关系式再代入步骤S2中构建的应力场及位移场表达式,并结合应力强度因子的定义表达式,从而对不定权函数进行求解。
所述的步骤S3,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根据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对步骤S2中的第一奇异性指数、第二奇异性指数和不定权函数进行求解;
针对第一奇异性指数和第二奇异性指数的求解:
根据边界条件及连续性条件,以步骤S2中构建的应力场有唯一解、步骤S2中构建的位移场有唯一解、且构成的行列式的值为0为目标进行求解,得到第一奇异性指数和第二奇异性指数
针对不定权函数的求解:所述的步骤S3,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对步骤S2中的第一奇异性指数、第二奇异性指数和不定权函数进行求解;
针对第一奇异性指数和第二奇异性指数的求解:根据边界条件及连续性条件,以步骤S2中构建的应力场及位移场均有唯一解、且构成的行列式的值为0为目标进行求解,得到第一奇异性指数和第二奇异性指数
针对不定权函数的求解:将边界条件及连续性条件导入步骤S2中构建的应力场及位移场表达式,得到不定权函数的关系式;将不定全函数的关系式再代入步骤S2中构建的应力场及位移场表达式,并结合应力强度因子的定义表达式,从而对不定权函数进行求解。
所述的步骤S3,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根据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对步骤S2中的第一奇异性指数、第二奇异性指数和不定权函数进行求解;
针对第一奇异性指数和第二奇异性指数的求解:
根据边界条件及连续性条件,以步骤S2中构建的应力场有唯一解、步骤S2中构建的位移场有唯一解、且构成的行列式的值为0为目标进行求解,得到第一奇异性指数和第二奇异性指数
针对不定权函数的求解:
将边界条件及连续性条件代入步骤S2构建的应力场及位移场表达式中,得到不定权函数的关系式:
式中为第一计算系数;为第二计算系数;为第一二阶系数矩阵;为第二二阶系数矩阵;为第三二阶系数矩阵;为第三计算系数,的计算式为为第四二阶系数矩阵且为第一奇异性指数;的计算式为为第五二阶系数矩阵且为第六二阶系数矩阵且为第七二阶系数矩阵且的计算式为
将不定权函数的关系式,代入步骤S2中构建的应力场及位移场表达式,并与应力强度因子的定义表达式进行联立求解,从而得到不定权函数的值;其中,应力强度因子的定义表达式为:式中为第一种材料的环向应力;i为虚数单位;为第一种材料的剪切应力;为极坐标系的级角;w为选定位置与裂纹面的级角;为第一奇异性指数的实数部分;r为极坐标系的级径;为裂纹面Ⅰ型应力强度因子;为裂纹面Ⅱ型应力强度因子;为第一奇异性指数的虚数部分;L为裂纹长度。
所述的步骤S4,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将步骤S2和S3计算得到的应力场和位移场的解析式作为第一应力状态,将第一奇异性指数和第二奇异性指数取相反数后作为第二应力状态,并根据功的互等定理,计算得到最终的界面裂纹的热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
所述的步骤S4,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将步骤S2和S3计算得到的应力场和位移场的解析式作为第一应力状态;
将第一奇异性指数和第二奇异性指数取相反数后作为第二应力状态;
功的互等定理的表达式为:式中为裂纹面Ⅰ型应力强度因子;为裂纹面Ⅱ型应力强度因子;为第四计算系数;为第五计算系数;为第二积分路径;为第一应力状态下的径向应力;为第一应力状态下的环向应力;为第一应力状态下的径向位移;为第一应力状态下的环向位移;为第一组第二应力状态下的径向应力;为第一组第二应力状态下的环向应力;为第一组第二应力状态下的径向位移;分别为第一组第二应力状态下的环向位移;为第二组第二应力状态下的径向应力;为第二组第二应力状态下的环向应力;为第二组第二应力状态下的径向位移;为第二组第二应力状态下的环向位移;为第六计算系数;为第七计算系数;
将第一应力状态的数据和第二应力状态的数据,代入到功的互等定理的表达式,计算得到最终的界面裂纹的热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实现所述界面裂纹的热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的系统,包括了数据获取模块、应力场/位移场计算模块、参数计算模块和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模块;数据获取模块、应力场/位移场计算模块、参数计算模块和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模块依次串联;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分析的含界面裂纹双材料板的材料参数数据信息,并将数据上传应力场/位移场计算模块;应力场/位移场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根据裂纹面的类型,计算得到对应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并将数据上传参数计算模块;参数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根据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对步计算得到的应力场和位移场中的参数,进行二次计算,并将数据上传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模块;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根据功的互等定理,完成界面裂纹的热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界面裂纹的热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及系统,在额外考虑了热-力耦合作用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界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案,不仅实现了界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可靠性更高,精确性更好,而且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的实施例的计算模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方法和现有方法计算得到的应力强度因子所对应的应力场结果与有限元方法计算得到的应力场结果的对比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方法和现有方法计算得到的应力强度因子所对应的应力场结果与有限元方法计算得到的应力场结果的对比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系统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方法的方法流程示意图:本发明公开的这种界面裂纹的热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 获取待分析的含界面裂纹双材料板的材料参数数据信息;
S2. 根据步骤S1获取的数据信息,根据裂纹面的类型,计算得到对应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步骤S1获取的数据信息,将裂纹面分为绝热裂纹面和非绝热裂纹面;
根据材料的剪切模量和材料的导热系数,计算绝热裂纹面的应力场和位移场;
根据材料的剪切模量,计算非绝热裂纹面的应力场和位移场;
具体实施时,包括如下内容:
根据步骤S1获取的数据信息,将裂纹面分为绝热裂纹面和非绝热裂纹面;
针对绝热裂纹面,采用如下算式计算得到应力场和位移场:
针对非绝热裂纹面,采用如下算式计算得到应力场和位移场: 式中为第j种材料的径向应力;Re表示复变函数的实数部分;为第一奇异性指数;r为极坐标系的级径;j取值为1或2,分别对应于第一种材料和第二种材料;为第j种材料的第一不定权函数;为极坐标系的级角;为第j种材料的第二不定权函数;为第j种材料的第三不定权函数;为第j种材料的第四不定权函数;为第j种材料的剪切模量;为第二奇异性指数;为第一热力耦合系数;为第j种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为第j种材料的第一温度不定权函数;为第j种材料的第二温度不定权函数;为第二热力耦合系数;为界面处温度;为第j种材料的环向应力;为第j种材料的剪切应力;为第j种材料的径向位移;为第j种材料由泊松比计算得到的系数;为第j种材料的环向位移;的计算公式为: 的计算公式为的计算公式为,其中为第j种材料的材料泊松比;
S3. 根据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对步骤S2计算得到的应力场和位移场中的参数,进行二次计算;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对步骤S2中的第一奇异性指数、第二奇异性指数和不定权函数进行求解;
针对第一奇异性指数和第二奇异性指数的求解:根据边界条件及连续性条件,以步骤S2中构建的应力场及位移场均有唯一解、且构成的行列式的值为0为目标进行求解,得到第一奇异性指数和第二奇异性指数
针对不定权函数的求解:将边界条件及连续性条件导入步骤S2中构建的应力场及位移场表达式,得到不定权函数的关系式;将不定全函数的关系式再代入步骤S2中构建的应力场及位移场表达式,并结合应力强度因子的定义表达式,从而对不定权函数进行求解;
具体实施时,包括如下内容:
根据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对步骤S2中的第一奇异性指数、第二奇异性指数和不定权函数进行求解;
针对第一奇异性指数和第二奇异性指数的求解:
根据边界条件及连续性条件,以步骤S2中构建的应力场有唯一解、步骤S2中构建的位移场有唯一解、且构成的行列式的值为0为目标进行求解,得到第一奇异性指数和第二奇异性指数
针对不定权函数的求解:
将边界条件及连续性条件代入步骤S2构建的应力场及位移场表达式中,得到不定权函数的关系式:
式中为第一计算系数;为第二计算系数;为第一二阶系数矩阵;为第二二阶系数矩阵;为第三二阶系数矩阵;为第三计算系数,的计算式为为第四二阶系数矩阵且为第一奇异性指数;的计算式为为第五二阶系数矩阵且为第六二阶系数矩阵且为第七二阶系数矩阵且的计算式为
将不定权函数的关系式,代入步骤S2中构建的应力场及位移场表达式,并与应力强度因子的定义表达式进行联立求解,从而得到不定权函数的值;其中,应力强度因子的定义表达式为:式中为第一种材料的环向应力;i为虚数单位;为第一种材料的剪切应力;为极坐标系的级角;w为选定位置与裂纹面的级角;为第一奇异性指数的实数部分;r为极坐标系的级径;为裂纹面Ⅰ型应力强度因子;为裂纹面Ⅱ型应力强度因子;为第一奇异性指数的虚数部分;L为裂纹长度;
S4. 根据功的互等定理,基于步骤S2和步骤S3的计算结果,完成界面裂纹的热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将步骤S2和S3计算得到的应力场和位移场的解析式作为第一应力状态,将第一奇异性指数和第二奇异性指数取相反数后作为第二应力状态,并根据功的互等定理,计算得到最终的界面裂纹的热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
具体实施时,包括如下内容:
将步骤S2和S3计算得到的应力场和位移场的解析式作为第一应力状态;
将第一奇异性指数和第二奇异性指数取相反数后作为第二应力状态;
功的互等定理的表达式为:式中为裂纹面Ⅰ型应力强度因子;为裂纹面Ⅱ型应力强度因子;为第四计算系数;为第五计算系数;为第二积分路径;为第一应力状态下的径向应力;为第一应力状态下的环向应力;为第一应力状态下的径向位移;为第一应力状态下的环向位移;为第一组第二应力状态下的径向应力;为第一组第二应力状态下的环向应力;为第一组第二应力状态下的径向位移;分别为第一组第二应力状态下的环向位移;为第二组第二应力状态下的径向应力;为第二组第二应力状态下的环向应力;为第二组第二应力状态下的径向位移;为第二组第二应力状态下的环向位移;为第六计算系数;为第七计算系数;
将第一应力状态的数据和第二应力状态的数据,代入到功的互等定理的表达式,计算得到最终的界面裂纹的热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
以下结合一个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
以一个正方体双材料试件为例:试件长宽高为160 mm,裂纹长度为80mm,裂纹倾角为,裂纹为绝热裂纹,在顶部受温度荷载影响;材料Ⅰ及材料Ⅱ的力学性能如表1所示,试件结构如图2所示;
表1 材料力学性能数据示意表
首先,获取的参数如表1所示;
然后,计算可得绝热裂纹面应力场及位移场表达形式;
接下来,计算得到、第一奇异性指数和第二奇异性指数,为:
最后,计算得到无量纲应力强度因子结果为:
同时,在相同的条件下,针对以上模型,采用Khandelwal在2009年的论文《Computation of Thermal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 for Bimaterial InterfaceCracks Using Domain Integral Method》中提出的方案对应力强度因子进行计算,最终计算得到的结果为:
将本发明方法计算得到的应力强度因子结果,与现有技术计算得到的应力强度因子结果,采用应力场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图3和图4可以看到,本发明方法计算得到的远离裂纹尖端处的应力场结果(三角线)比Khandelwal方法的结果(圆球线)更符合使用了热力耦合单元的有限元计算结果(实线)。相较于Khandelwal方法,本发明方法考虑了热力耦合效应对应力位移的影响(),计算结果更精确。相较于热力耦合有限元计算结果,本发明方法无需设置特殊裂纹尖端单元,仅用普通有限单元即可计算出热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系统的功能模块示意图:本发明公开的这种实现所述界面裂纹的热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的系统,包括了数据获取模块、应力场/位移场计算模块、参数计算模块和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模块;数据获取模块、应力场/位移场计算模块、参数计算模块和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模块依次串联;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分析的含界面裂纹双材料板的材料参数数据信息,并将数据上传应力场/位移场计算模块;应力场/位移场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根据裂纹面的类型,计算得到对应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并将数据上传参数计算模块;参数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根据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对步计算得到的应力场和位移场中的参数,进行二次计算,并将数据上传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模块;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根据功的互等定理,完成界面裂纹的热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

Claims (6)

1.一种界面裂纹的热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 获取待分析的含界面裂纹双材料板的材料参数数据信息;
S2. 根据步骤S1获取的数据信息,根据裂纹面的类型,计算得到对应的应力场和位移场;
S3. 根据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对步骤S2计算得到的应力场和位移场中的参数,进行二次计算;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对步骤S2中的第一奇异性指数、第二奇异性指数和不定权函数进行求解;
针对第一奇异性指数和第二奇异性指数的求解:根据边界条件及连续性条件,以步骤S2中构建的应力场及位移场均有唯一解、且构成的行列式的值为0为目标进行求解,得到第一奇异性指数和第二奇异性指数
针对不定权函数的求解:将边界条件及连续性条件导入步骤S2中构建的应力场及位移场表达式,得到不定权函数的关系式;将不定全函数的关系式再代入步骤S2中构建的应力场及位移场表达式,并结合应力强度因子的定义表达式,从而对不定权函数进行求解;
S4. 根据功的互等定理,基于步骤S2和步骤S3的计算结果,完成界面裂纹的热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将步骤S2和S3计算得到的应力场和位移场的解析式作为第一应力状态,将第一奇异性指数和第二奇异性指数取相反数后作为第二应力状态,并根据功的互等定理,计算得到最终的界面裂纹的热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界面裂纹的热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步骤S1获取的数据信息,将裂纹面分为绝热裂纹面和非绝热裂纹面;
根据材料的剪切模量和材料的导热系数,计算绝热裂纹面的应力场和位移场;
根据材料的剪切模量,计算非绝热裂纹面的应力场和位移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界面裂纹的热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2,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根据步骤S1获取的数据信息,将裂纹面分为绝热裂纹面和非绝热裂纹面;
针对绝热裂纹面,采用如下算式计算得到应力场和位移场: 针对非绝热裂纹面,采用如下算式计算得到应力场和位移场: 式中为第j种材料的径向应力;Re表示复变函数的实数部分;为第一奇异性指数;r为极坐标系的级径;j取值为1或2,分别对应于第一种材料和第二种材料;为第j种材料的第一不定权函数;为极坐标系的级角;为第j种材料的第二不定权函数;为第j种材料的第三不定权函数;为第j种材料的第四不定权函数;为第j种材料的剪切模量;为第二奇异性指数;为第一热力耦合系数;为第j种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为第j种材料的第一温度不定权函数;为第j种材料的第二温度不定权函数;为第二热力耦合系数;为界面处温度;为第j种材料的环向应力;为第j种材料的剪切应力;为第j种材料的径向位移;为第j种材料由泊松比计算得到的系数;为第j种材料的环向位移;的计算公式为的计算公式为的计算公式为,其中为第j种材料的材料泊松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界面裂纹的热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3,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根据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对步骤S2中的第一奇异性指数、第二奇异性指数和不定权函数进行求解;
针对第一奇异性指数和第二奇异性指数的求解:
根据边界条件及连续性条件,以步骤S2中构建的应力场有唯一解、步骤S2中构建的位移场有唯一解、且构成的行列式的值为0为目标进行求解,得到第一奇异性指数和第二奇异性指数
针对不定权函数的求解:
将边界条件及连续性条件代入步骤S2构建的应力场及位移场表达式中,得到不定权函数的关系式: 式中为第一计算系数;为第二计算系数;为第一二阶系数矩阵;为第二二阶系数矩阵;为第三二阶系数矩阵;为第三计算系数,的计算式为为第四二阶系数矩阵且为第一奇异性指数;的计算式为为第五二阶系数矩阵且为第六二阶系数矩阵且为第七二阶系数矩阵且的计算式为
将不定权函数的关系式,代入步骤S2中构建的应力场及位移场表达式,并与应力强度因子的定义表达式进行联立求解,从而得到不定权函数的值;其中,应力强度因子的定义表达式为:式中为第一种材料的环向应力;i为虚数单位;为第一种材料的剪切应力;为极坐标系的级角;w为选定位置与裂纹面的级角;为第一奇异性指数的实数部分;r为极坐标系的级径;为裂纹面Ⅰ型应力强度因子;为裂纹面Ⅱ型应力强度因子;为第一奇异性指数的虚数部分;L为裂纹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界面裂纹的热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4,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将步骤S2和S3计算得到的应力场和位移场的解析式作为第一应力状态;
将第一奇异性指数和第二奇异性指数取相反数后作为第二应力状态;
功的互等定理的表达式为:式中为裂纹面Ⅰ型应力强度因子;为裂纹面Ⅱ型应力强度因子;为第四计算系数;为第五计算系数;为第二积分路径;为第一应力状态下的径向应力;为第一应力状态下的环向应力;为第一应力状态下的径向位移;为第一应力状态下的环向位移;为第一组第二应力状态下的径向应力;为第一组第二应力状态下的环向应力;为第一组第二应力状态下的径向位移;分别为第一组第二应力状态下的环向位移;为第二组第二应力状态下的径向应力;为第二组第二应力状态下的环向应力;为第二组第二应力状态下的径向位移;为第二组第二应力状态下的环向位移;为第六计算系数;为第七计算系数;
将第一应力状态的数据和第二应力状态的数据,代入到功的互等定理的表达式,计算得到最终的界面裂纹的热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
6.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界面裂纹的热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了数据获取模块、应力场/位移场计算模块、参数计算模块和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模块;数据获取模块、应力场/位移场计算模块、参数计算模块和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模块依次串联;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分析的含界面裂纹双材料板的材料参数数据信息,并将数据上传应力场/位移场计算模块;应力场/位移场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根据裂纹面的类型,计算得到对应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并将数据上传参数计算模块;参数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根据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对步计算得到的应力场和位移场中的参数,进行二次计算,并将数据上传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模块;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根据功的互等定理,完成界面裂纹的热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
CN202311418465.4A 2023-10-30 2023-10-30 界面裂纹的热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71508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18465.4A CN117150822B (zh) 2023-10-30 2023-10-30 界面裂纹的热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18465.4A CN117150822B (zh) 2023-10-30 2023-10-30 界面裂纹的热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50822A CN117150822A (zh) 2023-12-01
CN117150822B true CN117150822B (zh) 2024-02-06

Family

ID=88897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18465.4A Active CN117150822B (zh) 2023-10-30 2023-10-30 界面裂纹的热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50822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50310A (ja) * 2001-05-29 2002-12-04 Fukui Univ 応力拡大係数の誤差評価方法
JP6240721B1 (ja) * 2016-07-20 2017-11-29 公益社団法人日本コンクリート工学会 応力・歪み算出システム及び応力・歪み算出プログラム
CN109918712A (zh) * 2019-01-23 2019-06-21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p型有限元法和围线积分法求解复合型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
CN112307664A (zh) * 2020-11-11 2021-02-02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引入残余应力的ct试样应力场及裂纹扩展分析方法
CN112347666A (zh) * 2020-09-15 2021-02-0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拉应力状态下高温合金裂纹相互作用数值模拟方法
CN112926213A (zh) * 2021-03-11 2021-06-08 郑州轻工业大学 一种热损伤边界元测定方法、系统、介质、设备、终端
JP2022069988A (ja) * 2020-10-26 2022-05-12 日本製鉄株式会社 応力拡大係数の算出方法及び疲労強度の評価方法
CN115114816A (zh) * 2022-05-25 2022-09-27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强瞬态热载荷下多界面非均匀材料裂纹扩展数值模拟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88283B2 (en) * 2001-06-25 2003-07-08 Ut-Battelle, Llc Fracture toughness determination using spiral-grooved cylindrical specimen and pure torsional loading
FR3052891B1 (fr) * 2016-06-20 2018-06-15 Safran Aircraft Engines Procede d'estimation du facteur d'intensite des contraintes et procede de calcul de duree de vie associe
CN111814310B (zh) * 2020-06-11 2022-09-13 大连理工大学 强度准则驱动的近场动力学模型预测结构破坏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50310A (ja) * 2001-05-29 2002-12-04 Fukui Univ 応力拡大係数の誤差評価方法
JP6240721B1 (ja) * 2016-07-20 2017-11-29 公益社団法人日本コンクリート工学会 応力・歪み算出システム及び応力・歪み算出プログラム
CN109918712A (zh) * 2019-01-23 2019-06-21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p型有限元法和围线积分法求解复合型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
CN112347666A (zh) * 2020-09-15 2021-02-0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拉应力状态下高温合金裂纹相互作用数值模拟方法
JP2022069988A (ja) * 2020-10-26 2022-05-12 日本製鉄株式会社 応力拡大係数の算出方法及び疲労強度の評価方法
CN112307664A (zh) * 2020-11-11 2021-02-02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引入残余应力的ct试样应力场及裂纹扩展分析方法
CN112926213A (zh) * 2021-03-11 2021-06-08 郑州轻工业大学 一种热损伤边界元测定方法、系统、介质、设备、终端
CN115114816A (zh) * 2022-05-25 2022-09-27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强瞬态热载荷下多界面非均匀材料裂纹扩展数值模拟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umerical Calculation of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 for Semi-Elliptical Survace Cracks in Buried-Arc Welded Thick Plates;Kresimir Jukic;metals;全文 *
Wei Yi,Qiuhua Rao.Interacting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 of Multiple Ellipitical-Holes and Cracks Under Far-Field and Arbitrary Surface Stresses.Advances in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2021,125-154. *
李鹏,饶秋华.脆性岩石热-水-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计算.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2014,499-508. *
水-力作用下红砂岩多裂纹宏-微观断裂机理研究;沈晴晴,饶秋华,易威;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全文 *
淬火残余应力对铝合金厚板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及扩展趋势的影响;罗家元;贾二锁;;金属热处理(第05期);217-221 *
高速列车铸钢制动盘表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分析;黄益昌,张继旺;机械科学与技术;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50822A (zh) 2023-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eng et al. Preliminary design and off-design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n Organic Rankine Cycle radial-inflow turbine based on mathematic method and CFD method
Turan et al. Exergetic and exergo-economic analyses of an aero-derivative gas turbine engine
Zhou et al. Fault diagnosis of gas turbines with thermodynamic analysis restraining the interference of boundary conditions based on STN
Visser Generic Analysis Methods for Gas Turbine Engine Performa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as turbine simulation program GSP
Fang et al. A compact and accurate empirical model for turbine mass flow characteristics
Fang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empirical model of turbine efficiency using the Taylor expans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Zhou et al. Long-term stability of a lined rock cavern for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thermo-mechanical damage modeling
Takeishi Evolution of turbine cooled vanes and blades applied for large industrial gas turbines and its trend toward carbon neutrality
CN110728032A (zh) 一种计及环网的电-热互联综合能源系统快速潮流计算方法
Kaiser et al. Thermodynamic steady-stat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CAES) concepts
CN117150822B (zh) 界面裂纹的热力耦合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及系统
Wang et al. Preliminary design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f a radial inflow turbine in organic Rankine cycle using zeotropic mixtures
McGinty et al. Techno-economic survey and design of a pilot test rig for a trilateral flash cycle system in a steel production plant
Ferrari et al. Micro gas turbine recuperator: steady-state and transient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Ying et al. Study on flow parameters optimisation for marine gas turbine intercooler system based on simulation experiment
CN104282348A (zh) 一种压力容器钢无损在线寿命检测方法
辛小鹏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n forward design of gas turbine
Gaitanis et al. Towards real time transient mGT performance assessment: Effective prediction using accurate component modelling techniques
Danov et al. 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Diesel engine based combined-cycle power plants—Part II: Results and applications
Prasad et al. Structural & thermal analysis of gas turbine blade at vary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CN112364552A (zh) 一种基于有限元的高压气缸动态热应力分析方法
Behbahani-Nejad et al. Reduced order modeling of natural gas transient flow in pipelines
Wang et al.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Change in Gas Turbine Firing Temperature
Wang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atigue crack growth in an engine heat shield
Patsa et al. Structural analysis of super alloy gas turbine blade using fe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