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45283A - 一种抗风防侧倾通信铁塔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风防侧倾通信铁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45283A
CN117145283A CN202311434615.0A CN202311434615A CN117145283A CN 117145283 A CN117145283 A CN 117145283A CN 202311434615 A CN202311434615 A CN 202311434615A CN 117145283 A CN117145283 A CN 1171452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ring
tower
rotating
rotating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3461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45283B (zh
Inventor
杨海龙
杨海群
杨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Zhongxun Steel Struc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Zhongxun Steel Stru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Zhongxun Steel Stru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Zhongxun Steel Struc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3461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452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7145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452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452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452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00Details of selecting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 H04Q1/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Q1/04Frames or mounting racks for selector switche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rame cov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2/00Towers; Masts or poles; Chimney stacks; Water-towers; Methods of erecting such structures
    • E04H12/02Structures made of specified materials
    • E04H12/08Structures made of specified materials of met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铁塔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抗风防侧倾通信铁塔,包括塔柱,塔柱上设置有信号板,风力等级未超过预设值时,信号板通过抗风装置固定位置,风力等级超过预设值时,抗风装置解除对信号板的固定,信号板在风力的作用下移动到塔柱背风位置处,从而避免信号板损坏。由于塔柱的结构相较于信号板的结构来说更加坚固,因此采用信号板的移动来避免大风的损害,使得信号板在不同方向的大风作用下均能够移动到塔柱的背风位置处,能够有效的避免信号板的损害,防护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抗风防侧倾通信铁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铁塔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风防侧倾通信铁塔。
背景技术
通讯铁塔由塔体、平台、避雷针、爬梯、天线支撑等钢构件组成,并经过热镀锌防腐处理,主要用于微波、超短波、无线网络信号的传输与发射等。
通信铁塔的高度较高,在大风天气时容易受到风力的影响,严重的会导致通信铁塔倒塌,发生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在大风天气时,加固通信铁塔,避免通信铁塔被损坏。例如中国专利CN207905451U公开了一种抗风能力强的机构稳固的智能型通讯设备,该方案通过防风板阻挡风力直接冲击在塔体上,进而保护了塔体免受风力的侵蚀。
但是塔体顶部一般具有多种通信装置,例如信号板等,上述方案中仅仅保护了塔体,若仅仅保护塔体,而未对塔体顶部的信号板进行保护,风力较大时,信号板直接受到风力影响而损坏,即使保护了塔体,后续依然需要技术人员维修信号板,且信号板维修繁琐,进而影响通信。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通信铁塔上信号板保护效果较差,遇到大风天气时,信号板容易受到风力影响而损坏的问题,提供一种抗风防侧倾通信铁塔。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抗风防侧倾通信铁塔,包括:
进一步的,所述抗风装置包括转动环、上转动限制环和下转动限制环,所述转动环套设在所述塔柱上,所述转动环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转动环与所述信号板连接,所述上转动限制环和所述下转动限制环均套设在所述塔柱上,所述上转动限制环和所述转动环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接组件,所述下转动限制环和所述转动环的下端面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卡接组件,所述上转动限制环能够沿所述塔柱的轴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卡接组件限制或解除所述转动环沿第一方向的转动,所述下转动限制环能够沿所述塔柱的轴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二卡接组件限制或解除所述转动环沿第二方向的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环与所述塔柱之间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环上,所述扭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塔柱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接组件包括第一卡接齿和第二卡接齿,所述第一卡接齿位于所述转动环的上端面,所述第二卡接齿位于所述上转动限制环和所述转动环相互靠近的端面上,且所述第二卡接齿的齿尖朝向与所述转动环上的第一卡接齿的齿尖朝向相反;
所述第二卡接组件包括第三卡接齿和第四卡接齿,所述第三卡接齿位于所述转动环的下端面,所述第四卡接齿位于所述下转动限制环与所述转动环相互靠近的端面上,且所述第四卡接齿的齿尖朝向与所述转动环上的第三卡接齿的齿尖朝向相反;
所述第一卡接齿的齿尖朝向和所述第三卡接齿的齿尖朝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抗风防侧倾通信铁塔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上转动限制环和下转动限制环所述沿所述塔柱轴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转动限制环,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塔柱,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下转动限制环,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塔柱。
进一步的,所述上转动限制环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电动推杆,且第一电动推杆均匀分布;所述下转动限制环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电动推杆,且第二电动推杆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塔柱上固定设置有平台架,所述平台架上沿所述塔柱的周围开设有闭合轨道,所述信号板在风力的作用下沿所述闭合轨道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闭合轨道为矩形,所述闭合轨道内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信号板固定连接,所述滑块在所述闭合轨道内移动时不发生相对转动以使所述信号板的朝向保持不变。
进一步的,所述塔柱上设置有多个平台架,每相邻两个平台架之间设置有所述信号板,且平台架上均设置有抗风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风防侧倾通信铁塔,通过采用塔柱来作为挡风结构,在塔柱上转动设置信号板,通过抗风装置来固定信号板的位置,风力等级超过预设值时,抗风装置解除对信号板的固定,使得信号板在大风的作用下绕塔柱转动,信号板移动到塔柱背风的一侧,从而避免信号板受到大风的损害,由于塔柱的结构相较于信号板的结构来说更加坚固,与其加固信号板或采用抗风板抵御大风,不如采用塔柱来作为抗风结构更加便捷,并且能够抵御各种方向的大风,因此采用信号板的移动来避免大风的损害,使得信号板在不同方向的大风作用下均能够移动到塔柱的背风位置处,能够有效的避免信号板的损害,防护效果好。
通过在转动环上设置有扭簧,使得信号板在风力的作用下克服扭簧的作用力移动,避免信号板在风力作用下越过塔柱的背风位置。
本发明通过设置矩形的闭合轨道,以及矩形的滑块,使得信号板沿闭合轨道移动时,信号板的朝向不发生变化,在大风天气,信号板位于塔柱的背风位置处时,依然能够正常接收信号,不影响抗风防侧倾通信铁塔的正常工作。
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平台架,每相邻两个平台架之间设置有信号板,可以在塔柱的不同高度上设置各个朝向的信号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抗风防侧倾通信铁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抗风防侧倾通信铁塔顶部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抗风防侧倾通信铁塔顶部位置结构的爆炸视图;
图5为图4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图1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抗风防侧倾通信铁塔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抗风防侧倾通信铁塔沿C-C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抗风防侧倾通信铁塔D部分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抗风防侧倾通信铁塔防风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0、塔柱;
200、平台架;201、第一信号板;202、第二信号板;203、固定杆;
300、抗风装置;301、滑块;302、转轴;303、扭簧;304、安装环;305、闭合轨道;306、第一转动环;3061、第一连接杆;307、第二转动环;3071、第二连接杆;308、第三转动环;3081、第三连接杆;309、第四转动环;3091、第四连接杆;
401、上转动限制环;4011、第一压簧;402、下转动限制环;4021、第二压簧;403、第一电动推杆;404、第二电动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文中为组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参照图1-图9来描述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抗风防侧倾通信铁塔。
一种抗风防侧倾通信铁塔,包括塔柱100,塔柱100靠近顶部的位置处设置有信号板,信号板按预设角度分布在塔柱100的周围。塔柱100上设置有抗风装置300,抗风装置300能够控制信号板的运动状态,当正常天气时,风力等级未达到预设值(预设值为该风力等级会对损坏信号板时的风力等级)时,抗风装置300将信号板的位置固定,使得信号板能够正常接收信号;当大风天气时,风力等级超过预设值时,抗风装置300解除对信号板的固定,使得信号板能够绕塔柱100转动,信号板在风力的作用下移动到塔柱100的背风位置处,进而能够避免大风对信号板的损害。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塔柱100上设置有两个信号板,两个信号板之间的夹角呈180°,两个信号板分别用于接收不同方向的信号。正常天气时,两个信号板的位置被抗风装置300固定,风力等级较低不足以启动抗风装置300时,说明该风力等级对两个信号板不会造成影响,抗风装置300依然将两个信号板的位置固定,以正常接收信号;当大风天气时,风力等级超过预设值后,抗风装置300启动,抗风装置300解除对两个信号板的限制,两个信号板以塔柱100为转动中心,在风力作用下朝向塔柱100背风的一侧移动,两个信号板移动到塔柱100背风的位置处以避免大风损坏两个信号板。
由于塔柱100的结构相较于信号板的结构来说更加坚固,与其加固信号板或采用抗风板抵御大风,不如采用塔柱100来作为抗风结构更加便捷,并且能够抵御各种方向的大风,如若采用抗风板则需要多个抗风板抵御各个方向的风力。因此采用信号板的移动来避免大风的损害,使得信号板在不同方向的大风作用下均能够移动到塔柱100的背风位置处,能够有效的避免信号板的损害,防护效果好。
具体的,抗风装置300包括转动环、上转动限制环401和下转动限制环402,转动环套设在塔柱100上,塔柱100外周面上开设有环槽,转动环位于环槽内,转动环在塔柱100上只能绕自身轴线转动,不能沿塔柱100轴向移动。一个转动环与一个信号板连接,信号板在大风吹动时能够带动转动环绕自身轴线转动。上转动限制环401和下转动限制环402也套设在塔柱100上,且上转动限制环401位于转动环上方,下转动限制环402则位于转动环下方,上转动限制环401和下转动限制环402只能在塔柱100上沿塔柱100的轴向移动,不能绕自身轴线转动,上转动限制环401与转动环上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接组件,下转动限制环402与转动环下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卡接组件,上转动限制环401沿塔柱100轴向移动时通过其上的第一卡接组件限制或解除转动环沿第一方向(以图3所示,从上至下顺时针转动方向为第一方向)的转动;下转动限制环402沿塔柱100的轴向移动时通过其上的第二卡接组件限制或解除转动环沿第二方向(以图3所示,从上至下逆时针转动方向为第二方向)的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的信号板有两个,则转动环也有两个,塔柱100上固定套设有安装环304,安装环304将两个转动环分隔开,两个转动环互不影响。为便于描述,将两个转动环命名为第一转动环306和第二转动环307,为便于连接,第一转动环306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杆3061,第一连接杆3061连接的信号板为第一信号板201;第二转动环307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杆3071,第二连接杆3071连接的信号板为第二信号板202。上转动限制环401和下转动限制环402也具有两个,两个上转动限制环401分别限制第一转动环306和第二转动环307沿第一方向的转动,两个下转动限制环402分别限制第一转动环306和第二转动环307沿第二方向的转动。
例如,风力等级未超过预设值时,第一转动环306上端面的上转动限制环401通过第一卡接组件限制第一转动环306沿第一方向转动,第一转动环306下端面的下转动限制环402通过第二卡接组件限制第一转动环306沿第二方向转动,也就是说,上转动限制环401的第一卡接组件和下转动限制环402的第二卡接组件共同作用使得第一转动环306被限位,即第一转动环306与塔柱100相对静止进而使得第一信号板201被限位;同理,第二转动环307上端面的上转动限制环401通过第一卡接组件限制第二转动环307沿第一方向转动,第二转动环307下端面的下转动限制环402通过第二卡接组件限制第二转动环307沿第二方向转动,也就是说,上转动限制环401的第一卡接组件和下转动限制环402的第二卡接组件共同作用使得第二转动环307被限位,第二转动环307与塔柱100相对静止进而使得第二信号板202被限位。
当风力等级超过预设值时,第一信号板201和第二信号板202受到风力的影响会朝向塔柱100的背风侧移动,由于风向是不确定的,当风力使得信号板具有转动的趋势时,上转动限制环401上的第一卡接组件或下转动限制环402上的第二卡接组件受到信号板因具有转动趋势而产生的作用力时,该上转动限制环401或下转动限制环402沿轴向向远离第一转动环306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一卡接组件或第二卡接组件脱离进而使得第一转动环306能够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同理,第二转动环307上的下转动限制环402或上转动限制环401沿轴向向远离第二转动环307的方向移动以使卡接组件脱离进而使得第二转动环307能够沿第二方向或第一方向转动,第一信号板201和第二信号板202均朝向塔柱100的背风侧移动,且由于单向转动限制,使得第一信号板201或第二信号板202在转动过程中,只能沿朝向塔柱100的背风侧移动。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转动环与塔柱100之间设置有扭簧303,扭簧303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转动环上,扭簧303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塔柱100上,当风力等级超过预设值时,信号板在风力的作用下带动转动环克服扭簧303的作用力转动,且由于转动环的单向转动限制,使得转动环只能沿一个方向朝塔柱100背风侧转动,信号板越靠近塔柱100的背风侧时,扭簧303的作用力逐渐增加,使得信号板逐渐靠近塔柱100的背风位置能够避免信号板在转动的过程中越过塔柱100的背风位置,避免导致信号板被损坏。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环306和第二转动环307上均可以单独设置一个扭簧303与塔柱100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个扭簧303固定套设在塔柱100上,且扭簧30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转动环306和第二转动环307,在本实施例中以一个扭簧30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转动环306和第二转动环307为例,该一个扭簧303的弹性系数相较于两个扭簧303的弹性系数来说较小,以避免扭簧303弹性系数过大导致信号板不能移动到塔柱100的背风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大风天气时,风向是随机的,且不同时间段内的风向会发生改变,以风向从靠近第一信号板201的方向吹向靠近第二信号板202的方向为例,则塔柱100的背风位置靠近第二信号板202,在风力作用下,第一信号板201和第二信号板202均朝向塔柱100的背风位置移动,由于第二信号板202靠近塔柱100的背风位置,则第二信号板202克服扭簧303的作用力较小,更容易移动到塔柱100的背风位置处,而第一信号板201距离塔柱100的背风位置较远需要克服扭簧303的作用力较大,但也能移动到塔柱100的背风位置处。由于塔柱100直径较大,塔柱100的背风位置为一个区域而不是某个点,由于扭簧303的作用,两个信号板在风力作用下移动到背风位置的两侧后停止,即在扭簧303和上转动限制环401或下转动限制环402的作用下停止以抵御大风。当风向发生偏转(一般来说,风向偏转的角度较小,会在某个范围内波动,不至于说波动特别大)时,塔柱100的背风位置会稍微有点变化,变化前后的背风位置有大部分是重叠的,当第一信号板201或第二信号板202不在重叠部分内时,第一信号板201或第二信号板202会在风力作用下继续移动到背风位置的重叠部分处,以避免第一信号板201或第二信号板202受到损坏。即使风向发生偏转,也能使得第一信号板201和第二信号板202在塔柱100的背风位置抵御大风。
具体的,第一卡接组件包括第一卡接齿和第二卡接齿,第一卡接齿位于转动环的上端面,第二卡接齿位于上转动限制环401与转动环相互靠近的端面上,且第二卡接齿齿尖的朝向与转动环上端面的第一卡接齿齿尖朝向相反。例如,转动环上端面的第一卡接齿的齿尖朝向为顺时针时,上转动限制环401上的第二卡接齿的齿尖朝向为逆时针。
第二卡接组件包括第三卡接齿和第四卡接齿,第三卡接齿位于转动环的下端面,第四卡接齿位于下转动限制环402与转动环相互靠近的端面上,且第四卡接齿齿尖的朝向与转动环下端面的第三卡接齿齿尖朝向相反。例如,转动环下端面的第三卡接齿的齿尖朝向为逆时针时,下转动限制环402上的第四卡接齿的齿尖朝向为顺时针。
第一卡接齿的齿尖朝向和第三卡接齿的朝向相反,例如,第一卡接齿的齿尖朝向为顺时针时,第三卡接齿的齿尖朝向为逆时针。
需要说明的是,以转动环上端面与上转动限制环401为例,转动环上端面的第一卡接齿的齿尖顺时针朝向时,上转动限制环401上的第二卡接齿的朝向则为逆时针,第二卡接齿与第一卡接齿配合时,第二卡接齿限制第一卡接齿沿第一方向转动,即顺时针转动,进而限制转动环沿第一方向转动,当上转动限制环401沿轴向向远离转动环上端面的方向移动时,即第二卡接齿与第一卡接齿脱离配合时,上转动限制环401不再限制转动环沿第一方向转动,同理,下转动限制环402能够限制或解除限制转动环沿第二方向转动。
其中,上转动限制环401上没有第二卡接齿的一端面上和下转动限制环402上没有第四卡接齿的一端面上均设置有压簧,上转动限制环401上的压簧为第一压簧4011,下转动限制环402上的压簧为第二压簧4021,第一压簧4011和第二压簧4021使得上转动限制环401和下转动限制环402抵接在转动环的上下两个端面上以使得第一卡接齿和第二卡接啮合、第三卡接齿与第四卡接齿啮合。当上转动限制环401轴向向远离转动环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一卡接齿和第二卡接齿脱离配合后,上转动限制环401不再限制转动环沿第一方向移动,转动环下端面上的第三卡接齿的齿尖朝向与上端面的第一卡接齿的齿尖朝向相反,所以转动环沿第一方向转动时,下转动限制环402上的第四卡接齿与转动环下端面上的第三卡接齿相对滑动以使得下转动限制环402能够在第一压簧4011的作用下轴向往复移动进而只限制转动环沿第二方向转动,反之同理。
例如,本实施例中有第一转动环306和第二转动环307,当信号板受到风力的影响产生向靠近塔柱100背风侧方向移动的趋势时,以第一信号板201受到风力影响产生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趋势为例,若风力等级超过预设值,第一转动环306上的上转动限制环401轴向向远离第一转动环306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一卡接齿和第二卡接齿脱离,进而解除第一转动环306沿第一方向转动的限制;同时,第二信号板202会产生沿第二方向转动的趋势,第二转动环307上的下转动限制环402轴向向远离第二转动环307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三卡接齿和第四卡接齿脱离,进而解除第二转动环307沿第二方向转动的限制。第一信号板201和第二信号板202在风力作用下朝向塔柱100的背风侧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第一信号板201在第一转动环306下端面的第三卡接齿和下转动限制环402上的第四卡接齿的作用下,只能沿第一方向转动,不能沿第二方向转动;第二信号板202在第二转动环307上端面的第一卡接齿和上转动限制环401上的第二卡接齿的作用下,只能沿第二方向转动,不能沿第一方向转动。
当大风停止时,即风力等级低于预设值时,第一转动环306的上转动限制环401轴向移动恢复初始状态,下转动限制环402轴向向远离第一转动环306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一转动环306下端面上的第三卡接齿与下转动限制环402上的第四卡接齿脱离配合,下转动限制环402不再限制第一转动环306沿第二方向转动,因此第一转动环306在扭簧303的作用下沿第二方向转动以带动第一信号板201恢复至初始位置。同理,在扭簧303的作用下,第二转动环307带动第二信号板202恢复至初始位置。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抗风防侧倾通信铁塔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能够驱动上转动限制环401和下转动限制环402沿塔柱100的轴向移动。
具体的,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动推杆403和第二电动推杆404,第一电动推杆403的一端固定连接上转动限制环401,第一电动推杆40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塔柱100,第二电动推杆404的一端固定连接下转动限制环402,第二电动推杆4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塔柱10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环306和第二转动环307上的上转动限制环401上均设置有上述第一电动推杆403,第一电动推杆403能够控制上转动限制环401沿塔柱100的轴向移动,以解除或限制第一转动环306沿第一方向转动。初始状态时,第一电动推杆403未工作,第一转动环306和第二转动环307分别受到上转动限制环401的限制,当风力等级超过预设值,第一电动推杆403开始工作;第一转动环306和第二转动环307上的下转动限制环402上均设置有上述第二电动推杆404,第二电动推杆404能够控制下转动限制环402沿塔柱100的轴向移动,以解除或限制第一转动环306沿第二方向转动。初始状态时,第二电动推杆404未工作,第一转动环306和第二转动环307分别受到下转动限制环402的限制,当风力等级超过预设值,第二电动推杆404开始工作。
为使得结构更紧凑,本实施例中将第一转动环306上的下转动限制环402的第二电动推杆404和第二转动环307上的上转动限制环401的第一电动推杆403集成一个电动推杆。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机构不仅仅局限于上述结构,还可以是其它结构,例如液压缸,伸缩缸等均可。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每个上转动限制环401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电动推杆403,且两个第一电动推杆403均匀分布在上转动限制环401上,使得上转动限制板沿塔柱100轴向移动时受力均匀;每个下转动限制环402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电动推杆404,且两个第二电动推杆404电控均匀分布在下转动限制环402上,使得下转动限制环402沿塔柱100轴向移动时受力均匀。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塔柱100上固定设置有平台架200,平台架200上开设有沿塔柱100周围分布的闭合轨道305,信号板在风力的作用下沿着闭合轨道305移动。
为便于连接,信号板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03,固定杆203的两端设置有滑块301,滑块301与转动环连接,滑块301均位于闭合轨道305内,信号板能够在闭合轨道305内沿着闭合轨道305移动。
为便于第一信号板201和第二信号板202在闭合轨道305内滑动,塔柱100上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平台架200,平台架200下方设置有第三转动环308和第四转动环309,第三转动环308和第四转动环309均套设在塔柱100上,第三转动环308和第四转动环309与第一转动环306和第二转动环307结构不同,第三转动环308和第四转动环309的转动方向不受限制。第三转动环308通过第三连接杆3081与第一信号板201连接,第四转动环309通过第四连接杆3091与第二转动环307连接,使得第一信号板201与第一转动环306和第三转动环308连接,第二信号板202与第二转动环307和第四转动环309连接,便于第一信号板201和第二信号板202稳定移动。
通过闭合轨道305的设置,使得信号板在受到风力的影响时,能够沿着闭合轨道305移动到的塔柱100的背风侧,在移动的过程中,信号板能够更加平稳的运行。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闭合轨道305的形状为矩形,矩形可以是长方形,也可以是正方形,在本实施例中以正方形为例,滑块301的形状也为矩形,在本实施例中以正方形为例,滑块301与固定杆203固定连接,滑块301的的侧面与闭合轨道305内壁滑动接触,滑块301在闭合轨道305内移动时,滑块301的侧面不脱离闭合轨道305内壁,即滑块301在闭合轨道305内不相对转动,进而使得与滑块301连接的信号板的朝向不变,如图9所示,第一信号板201和第二信号板202在移动前和移动后接收信号的方向没有发生变化,进而使得信号板依然能够正常接收信号。
具体的,滑块301上设置有转轴302,转轴302能够在滑块301上转动,转轴302上开设有通孔,第一连接杆3061贯穿通孔,且第一连接杆3061能够在通孔内滑动,进而使得滑块301在闭合轨道305内滑动时,滑块301能够带动第一转动环306转动。
通过矩形的闭合轨道305设置,使得信号板在大风天气时,信号板移动到塔柱100的背风侧后,信号板接收信号的方向没有发生变化,依然能够正常接收该方向上的信号,提高了抗风防侧倾通信铁塔的实用性。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一个塔柱100上可以设置多个平台架200,以两个信号板为一组,可以在塔柱100不同高度上设置多组,进而能够接收多个方向上的信号,且每组中均设置抗风装置300。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四个平台架200,每两个平台架200为一组,两个平台架200之间设置有两个信号板,上下两组的信号板共同接收四个方向上的信号,上下两组的抗风装置300对称设置。
下面结合上述实施例来描述本申请提供的抗风防侧倾通信铁塔的具体工作过程:
正常天气时,风力等级未达到预设值时,抗风装置300未启动,信号板的位置固定,信号板正常接收信号。
大风天气时,风力等级达到预设值后,抗风装置300启动,第一信号板201和第二信号板202在风力的作用下开始朝向塔柱100的背风侧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由于闭合轨道305的形状为矩形,且信号板通过滑块301在闭合轨道305内移动,所以信号板在移动的过程中朝向不发生改变,即信号板接收信号的方向不变。同时,由于上转动限制环401或下转动限制环402的设置,使得信号板只能在风力作用下朝塔柱100背风侧移动,不能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使得信号板移动到塔柱100的背风侧时,不受到风力的作用,不继续移动,能够更好的保护信号板,当天气恢复正常时,第一转动环306和第二转动在扭簧303的作用下复位,进而使得第一信号板201和第二信号板202复位。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抗风防侧倾通信铁塔,其特征在于,包括:
塔柱,所述塔柱靠近顶部位置处设置有信号板;
抗风装置,所述抗风装置配置成在风力等级未超过预设值时固定所述信号板的位置,超过预设值时解除对所述信号板的固定,使所述信号板能够在风力作用下移动到所述塔柱的背风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风防侧倾通信铁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风装置包括转动环、上转动限制环和下转动限制环,所述转动环套设在所述塔柱上,所述转动环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转动环与所述信号板连接,所述上转动限制环和所述下转动限制环均套设在所述塔柱上,所述上转动限制环和所述转动环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接组件,所述下转动限制环和所述转动环的下端面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卡接组件,所述上转动限制环能够沿所述塔柱的轴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卡接组件限制或解除所述转动环沿第一方向的转动,所述下转动限制环能够沿所述塔柱的轴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二卡接组件限制或解除所述转动环沿第二方向的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风防侧倾通信铁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环与所述塔柱之间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环上,所述扭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塔柱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风防侧倾通信铁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组件包括第一卡接齿和第二卡接齿,所述第一卡接齿位于所述转动环的上端面,所述第二卡接齿位于所述上转动限制环和所述转动环相互靠近的端面上,且所述第二卡接齿的齿尖朝向与所述转动环上的第一卡接齿的齿尖朝向相反;
所述第二卡接组件包括第三卡接齿和第四卡接齿,所述第三卡接齿位于所述转动环的下端面,所述第四卡接齿位于所述下转动限制环与所述转动环相互靠近的端面上,且所述第四卡接齿的齿尖朝向与所述转动环上的第三卡接齿的齿尖朝向相反;
所述第一卡接齿的齿尖朝向和所述第三卡接齿的齿尖朝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风防侧倾通信铁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风防侧倾通信铁塔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上转动限制环和下转动限制环所述沿所述塔柱轴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风防侧倾通信铁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转动限制环,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塔柱,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下转动限制环,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塔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风防侧倾通信铁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动限制环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电动推杆,且第一电动推杆均匀分布;所述下转动限制环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电动推杆,且第二电动推杆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风防侧倾通信铁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柱上固定设置有平台架,所述平台架上沿所述塔柱的周围开设有闭合轨道,所述信号板在风力的作用下沿所述闭合轨道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风防侧倾通信铁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轨道为矩形,所述闭合轨道内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信号板固定连接,所述滑块在所述闭合轨道内移动时不发生相对转动以使所述信号板的朝向保持不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抗风防侧倾通信铁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柱上设置有多个平台架,每相邻两个平台架之间设置有所述信号板,且平台架上均设置有抗风装置。
CN202311434615.0A 2023-11-01 2023-11-01 一种抗风防侧倾通信铁塔 Active CN1171452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34615.0A CN117145283B (zh) 2023-11-01 2023-11-01 一种抗风防侧倾通信铁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34615.0A CN117145283B (zh) 2023-11-01 2023-11-01 一种抗风防侧倾通信铁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45283A true CN117145283A (zh) 2023-12-01
CN117145283B CN117145283B (zh) 2023-12-29

Family

ID=88901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34615.0A Active CN117145283B (zh) 2023-11-01 2023-11-01 一种抗风防侧倾通信铁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4528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70029A (ja) * 2013-03-01 2014-09-18 Hoya Corp レンズ鏡筒
CN208778637U (zh) * 2018-08-14 2019-04-23 宁波市鄞州中亿工具有限公司 棘轮机构
CN114636057A (zh) * 2022-03-01 2022-06-17 深圳市恒祥通天线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5g信号天线的智能信号发射器
CN217273175U (zh) * 2022-05-27 2022-08-23 成都海图云测绘有限公司 一种全站仪用底盘架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70029A (ja) * 2013-03-01 2014-09-18 Hoya Corp レンズ鏡筒
CN208778637U (zh) * 2018-08-14 2019-04-23 宁波市鄞州中亿工具有限公司 棘轮机构
CN114636057A (zh) * 2022-03-01 2022-06-17 深圳市恒祥通天线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5g信号天线的智能信号发射器
CN217273175U (zh) * 2022-05-27 2022-08-23 成都海图云测绘有限公司 一种全站仪用底盘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45283B (zh) 2023-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38461B (zh) 一种避雷器稳定安装座
CN117145283B (zh) 一种抗风防侧倾通信铁塔
CN110629699A (zh) 一种道路指示牌用缓冲式连接装置
KR101530968B1 (ko) 태양광 발전장치용 모니터링 시스템
CN102788234A (zh) 一种星载精密太阳指向机构
CN218092324U (zh) 一种减弱风振效应的基站天线
CN219545043U (zh) 一种海上风电用电力平台
CN215978706U (zh) 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电子工程用通信塔
CN111042617B (zh) 一种5g通信中d2d通信技术用具有防雷功能的信号塔
CN210373197U (zh) 一种抗强风的太阳能路灯
CN216740907U (zh) 一种通信铁塔
CN207737447U (zh) 一种双体运维船登靠装置
CN219498673U (zh) 一种抗冲击的低压柜
CN219812074U (zh) 一种带有保护结构的开关电源
CN210640386U (zh) 一种杠杆结构式接地线夹
CN110925535A (zh) 一种工业摄像机用防护装置
CN204469154U (zh) 一种足球门
CN218542502U (zh) 一种风电塔筒内平台盖板的固定装置
CN220486235U (zh) 一种桥梁防撞钢护结构
CN114922506B (zh) 一种输变电工程的建设辅助组件
CN212838185U (zh) 一种具有防撞结构的风力发电机
CN113659513B (zh) 一种架空线路驱鸟器
CN211341906U (zh) 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土木工程支柱
CN215772127U (zh) 一种带有防护结构的jp柜
CN218992215U (zh) 一种设有减震机构的电厂uwb定位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