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42824A - 一种减弱建筑裂缝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弱建筑裂缝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42824A
CN117142824A CN202311115588.0A CN202311115588A CN117142824A CN 117142824 A CN117142824 A CN 117142824A CN 202311115588 A CN202311115588 A CN 202311115588A CN 117142824 A CN117142824 A CN 1171428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parts
wet
cracks
m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1558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锦风
吴绪钰
邓忠振
谭奔
马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Construction Infrastruc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Construction Infrastru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Construction Infrastru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Construction Infrastruc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1558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428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42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428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04B28/04Portland c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裂缝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减弱建筑裂缝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其包括:10~15份的水泥、60~72份的建筑沙、1~3份的活性剂、0.25~0.4份的增塑剂、0.6~1.2份的纤维和18~25份的水。采用混凝土配方包括有水泥、建筑沙、活性剂、增塑剂、纤维和水,以及采用称量物料、物料干混、物料湿混、干湿混合、模具成型和混凝土固化等操作方法,可以制备出降低裂缝的混凝土,减弱混凝土固化后的裂缝,增强混凝土耐久性和固化性等。采用活性剂等物质,可以起到催化、表面活性剂的效果,增强混凝土内微结构的结合,再采用PDMS材料,可以增加混凝土固化后的疏水特性,可以从普通混凝土的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等。

Description

一种减弱建筑裂缝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裂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弱建筑裂缝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世界上最常用的建筑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出现混凝土开裂的现象,这些裂缝一般是以剪切裂缝、挠曲裂缝、拉伸裂缝、收缩裂缝等形式出现。在这些裂缝出现的同时,混凝土中还会出现一些微细毛发状裂缝,这些裂缝在视觉下经常是不可见的。由于存在混凝土裂缝,就会使得外部水分或空气中的化学、细菌等物质渗入混凝土内部,导致混凝土性能下降。会出现混凝土的耐久性降低、钢筋受到侵蚀、混凝土强度逐渐下降等等,进而影响到混凝土建筑材料的质量和建筑的安全隐患。
针对混凝土的裂缝,一般采用物理的方法进行混凝土裂缝的修补,选用混凝土浆填充在裂缝中,通过混凝土浆的固化,实现裂缝的修补,但是这种裂缝的修补会出现新的混凝土与旧的混凝土之间不能很好地结合和相容性,虽然修补了大的裂纹,但是还会存在微细的裂纹,只要有裂纹的存在,就会出现外部水分或空气中的化学、细菌等物质渗入混凝土内部,严重影响混凝土的稳固性和安全性等。
针对混凝土的裂缝,还会存在诸多混凝土建筑的质量问题,如裂缝混凝土在搭建和稳固建筑时,会出现混凝土的抗压能力减弱,在裂缝处出现侵蚀现象,日久逐渐脱落;还会出现防水性的减弱,没有起到对建筑物的表面进行防水屏障,会出现裂缝处的水分过度汇集,使得混凝土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出现塌方或散开,出现强度减弱的现象,影响混凝土的长久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对混凝土的固化裂缝进行研究,普通混凝土是一种准脆性材料,它在断裂时会产生较小的塑性变形,且吸收的断裂能量相对较少,就需要外加物质进行分散和抵消断裂能量,传统的外加方法是选用钢筋进行抵消断裂能量,但是钢筋极易腐蚀,不耐久等。
因此,采用混凝土配方包括有水泥、建筑沙、活性剂、增塑剂、纤维和水,以及采用称量物料、物料干混、物料湿混、干湿混合、模具成型和混凝土固化等操作方法,可以制备出降低裂缝的混凝土,减弱混凝土固化后的裂缝,增强混凝土耐久性和固化性等。采用增塑剂和纤维,可以有效地改善纤维与混凝土的结合,有助于混凝土在纤维的作用下更为牢固等;采用活性剂等物质,可以起到催化、表面活性剂的效果,增强混凝土内微结构的结合,再采用PDMS材料,可以增加混凝土固化后的疏水特性,可以从普通混凝土的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等。
一种减弱建筑裂缝的混凝土,按其重量份计,所述混凝土包括:10~15份的水泥、60~72份的建筑沙、1~3份的活性剂、0.25~0.4份的增塑剂、0.6~1.2份的纤维和18~25份的水;
进一步地,所述水选取自来水或纯净水。
进一步地,所述水泥选取普通硅酸盐水泥。
进一步地,所述建筑沙选取河沙。
进一步地,所述建筑沙选取细集料的河沙。
进一步地,所述活性剂选取硅酸乙酯、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和正辛胺的混合液,所述混合液,按其重量份计,包括:85~90份的硅酸乙酯、8~10份的PDMS和0.2~0.5份的正辛胺。
进一步地,所述活性剂还包括有机硅消泡剂,且有机硅消泡剂的重量份数选取0.1~0.4份(是以活性剂的重量份计)。
进一步地,所述增塑剂选取聚羧酸系超塑化剂;采用增塑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可加工作业性能等。
进一步地,所述增塑剂选取TH-928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进一步地,所述纤维选取PP纤维、PVA纤维、PAN纤维和碳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采用纤维具有强度高、韧性好、耐腐蚀、经济实惠等特点,还能很好地分散在混凝土中和增强混凝土的固化等;还能有助于混凝土的内聚和避免混凝土的长久使用后的散落;还能促进混凝土的限制收缩性能等。
进一步地,所述纤维选取毫米级长度的纤维。
一种减弱建筑裂缝的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如下:
步骤1:称量物料
按其重量份,称取10~15份的水泥、60~72份的建筑沙、0.85~2.7份的硅酸乙酯、0.08~0.3份的PDMS、0.002~0.015份的正辛胺、0.25~0.4份的增塑剂、0.6~1.2份的纤维和18~25份的水;
步骤2:物料干混
选取步骤1的水泥和建筑沙,将两者放入搅拌机中,将搅拌机的转速调到约250r/min,在匀速搅拌中,进行搅拌15mim~20min,待水泥和建筑沙充分均匀混合,制备出混合干料;
步骤3:物料湿混
选取步骤1的硅酸乙酯、PDMS和正辛胺,将其相互进行混合在一起制备出活性剂混合液;选取步骤1的增塑剂、纤维和水,将水加入液体搅拌机中,再依次加入增塑剂和纤维,将搅拌机的转速调到约500r/min,在匀速搅拌中,再缓慢加入活性剂混合液,进行搅拌约8min,待混合液充分均匀溶解后,制备出混合湿料;
步骤4:干湿混合
选取步骤2的混合干料和步骤3的混合湿料,将搅拌机的转速调到约150r/min,开始进行搅拌,将混合湿料缓慢匀速加入进搅拌机中,进行干湿混合,待混合湿料完全加入后,再进行搅拌约20min,待干湿混合搅拌均匀后,制备出湿料混凝土;
步骤5:模具成型
选取步骤4的湿料混凝土,再进行3min的均匀搅拌,然后将其放入模具中,选取振动棒插入进湿料混凝土中,对湿料混凝土进行振动,将模具中的湿料混凝土内的留存气泡进行打碎和释放出来,振动约15min,待振动完成后,制备出模具混凝土;此过程是进行机器振动混凝土,将混凝土中夹带的气泡进行振动破裂或浮出混凝土表面,完成观察不到混凝土的气泡浮出混凝土表面;
步骤6:混凝土固化
选取步骤5的模具混凝土,将其放在阳光下进行干燥固化,待完全固化后,制备出固化混凝土,在固化混凝土成型后,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喷洒一层水,喷洒约8次后,形成最终的混凝土。
步骤7:混凝土检测
选取步骤6的混凝土,然后对其进行抗压强度检测和接触角检测等。
有益效果
本发明对混凝土的固化裂缝进行研究,采用混凝土配方包括有水泥、建筑沙、活性剂、增塑剂、纤维和水,以及采用称量物料、物料干混、物料湿混、干湿混合、模具成型和混凝土固化等操作方法,可以制备出降低裂缝的混凝土,减弱混凝土固化后的裂缝,增强混凝土耐久性和固化性等。采用增塑剂和纤维,可以有效地改善纤维与混凝土的结合,有助于混凝土在纤维的作用下更为牢固等;采用增塑剂,可以有效地降低混凝土的坍落度,以降低混凝土的组分分离等;采用活性剂等物质,可以起到催化、表面活性剂的效果,增强混凝土内微结构的结合,再采用PDMS材料,可以增加混凝土固化后的疏水特性,可以从普通混凝土的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等,经过实验验证,其接触角从73°改善至142°,接近超疏水现象,可以减弱潮湿空气和水分对混凝土的侵蚀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减弱建筑裂缝的混凝土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减弱建筑裂缝的混凝土的掺入纤维长度与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减弱建筑裂缝的混凝土的掺入纤维含量与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减弱建筑裂缝的混凝土的掺入纤维的混凝土的SEM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减弱建筑裂缝的混凝土的有无掺入纤维的混凝土的CCD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减弱建筑裂缝的混凝土的有掺入纤维的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CCD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减弱建筑裂缝的混凝土的有掺入纤维的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接触角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物料配方实施例:一种减弱建筑裂缝的混凝土,按其重量份计,所述混凝土包括:10~15份的普通硅酸盐水泥、60~72份的细集料的河沙、1~3份的活性剂、0.25~0.4份的TH-928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0.6~1.2份的纤维和18~25份的自来水;
其中,所述活性剂选取硅酸乙酯、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和正辛胺的混合液,所述混合液,按其重量份计,包括:85~90份的硅酸乙酯、8~10份的PDMS和0.2~0.5份的正辛胺;
其中,所述纤维选取PP纤维、PAN纤维和碳纤维中的一种;且所述纤维选取毫米级长度的纤维。
实施例一:基于物料配方实施例,具体:一种减弱建筑裂缝的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如下:
步骤1:称量物料
按其重量份,称取12份的普通硅酸盐水泥、67份的细集料的河沙、2份的硅酸乙酯、0.2份的PDMS、0.01份的正辛胺、0.3份的TH-928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1份的PP纤维和20份的自来水;
步骤2:物料干混
选取步骤1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细集料的河沙,将两者放入搅拌机中,将搅拌机的转速调到约250r/min,在匀速搅拌中,进行搅拌15mim~20min,待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细集料的河沙充分均匀混合,制备出混合干料;
步骤3:物料湿混
选取步骤1的硅酸乙酯、PDMS和正辛胺,将其相互进行混合在一起制备出活性剂混合液;选取步骤1的TH-928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PP纤维和自来水,将自来水加入液体搅拌机中,再依次加入TH-928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和PP纤维,将搅拌机的转速调到约500r/min,在匀速搅拌中,再缓慢加入活性剂混合液,进行搅拌约8min,待混合液充分均匀溶解后,制备出混合湿料;
步骤4:干湿混合
选取步骤2的混合干料和步骤3的混合湿料,将搅拌机的转速调到约150r/min,开始进行搅拌,将混合湿料缓慢匀速加入进搅拌机中,进行干湿混合,待混合湿料完全加入后,再进行搅拌约20min,待干湿混合搅拌均匀后,制备出湿料混凝土;
步骤5:模具成型
选取步骤4的湿料混凝土,再进行3min的均匀搅拌,然后将其放入模具中,选取振动棒插入进湿料混凝土中,对湿料混凝土进行振动,将模具中的湿料混凝土内的留存气泡进行打碎和释放出来,振动约15min,待振动完成后,制备出模具混凝土;
步骤6:混凝土固化
选取步骤5的模具混凝土,将其放在阳光下进行干燥固化,待完全固化后,制备出固化混凝土,在固化混凝土成型后,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喷洒一层水,喷洒约8次后,形成最终的混凝土。
实施例二:基于物料配方实施例,具体:一种减弱建筑裂缝的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如下:
步骤1:称量物料
按其重量份,称取12.5份的普通硅酸盐水泥、68份的细集料的河沙、2份的硅酸乙酯、0.2份的PDMS、0.01份的正辛胺、0.28份的TH-928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1份的PAN纤维和20.5份的自来水;
步骤2:物料干混
选取步骤1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细集料的河沙,将两者放入搅拌机中,将搅拌机的转速调到约250r/min,在匀速搅拌中,进行搅拌15mim~20min,待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细集料的河沙充分均匀混合,制备出混合干料;
步骤3:物料湿混
选取步骤1的硅酸乙酯、PDMS和正辛胺,将其相互进行混合在一起制备出活性剂混合液;选取步骤1的TH-928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PP纤维和自来水,将自来水加入液体搅拌机中,再依次加入TH-928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和PP纤维,将搅拌机的转速调到约500r/min,在匀速搅拌中,再缓慢加入活性剂混合液,进行搅拌约8min,待混合液充分均匀溶解后,制备出混合湿料;
步骤4:干湿混合
选取步骤2的混合干料和步骤3的混合湿料,将搅拌机的转速调到约150r/min,开始进行搅拌,将混合湿料缓慢匀速加入进搅拌机中,进行干湿混合,待混合湿料完全加入后,再进行搅拌约20min,待干湿混合搅拌均匀后,制备出湿料混凝土;
步骤5:模具成型
选取步骤4的湿料混凝土,再进行3min的均匀搅拌,然后将其放入模具中,选取振动棒插入进湿料混凝土中,对湿料混凝土进行振动,将模具中的湿料混凝土内的留存气泡进行打碎和释放出来,振动约15min,待振动完成后,制备出模具混凝土;
步骤6:混凝土固化
选取步骤5的模具混凝土,将其放在阳光下进行干燥固化,待完全固化后,制备出固化混凝土,在固化混凝土成型后,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喷洒一层水,喷洒约8次后,形成最终的混凝土。
实施例三:基于物料配方实施例,具体:一种减弱建筑裂缝的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如下:
步骤1:称量物料
按其重量份,称取10份的普通硅酸盐水泥、65份的细集料的河沙、2份的硅酸乙酯、0.21份的PDMS、0.01份的正辛胺、0.32份的TH-928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1份的碳纤维和20份的自来水;
步骤2:物料干混
选取步骤1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细集料的河沙,将两者放入搅拌机中,将搅拌机的转速调到约250r/min,在匀速搅拌中,进行搅拌15mim~20min,待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细集料的河沙充分均匀混合,制备出混合干料;
步骤3:物料湿混
选取步骤1的硅酸乙酯、PDMS和正辛胺,将其相互进行混合在一起制备出活性剂混合液;选取步骤1的TH-928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PP纤维和自来水,将自来水加入液体搅拌机中,再依次加入TH-928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和PP纤维,将搅拌机的转速调到约500r/min,在匀速搅拌中,再缓慢加入活性剂混合液,进行搅拌约8min,待混合液充分均匀溶解后,制备出混合湿料;
步骤4:干湿混合
选取步骤2的混合干料和步骤3的混合湿料,将搅拌机的转速调到约150r/min,开始进行搅拌,将混合湿料缓慢匀速加入进搅拌机中,进行干湿混合,待混合湿料完全加入后,再进行搅拌约20min,待干湿混合搅拌均匀后,制备出湿料混凝土;
步骤5:模具成型
选取步骤4的湿料混凝土,再进行3min的均匀搅拌,然后将其放入模具中,选取振动棒插入进湿料混凝土中,对湿料混凝土进行振动,将模具中的湿料混凝土内的留存气泡进行打碎和释放出来,振动约15min,待振动完成后,制备出模具混凝土;
步骤6:混凝土固化
选取步骤5的模具混凝土,将其放在阳光下进行干燥固化,待完全固化后,制备出固化混凝土,在固化混凝土成型后,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喷洒一层水,喷洒约8次后,形成最终的混凝土。
实施例四:基于实施例二,选取0.01份的有机硅消泡剂,使其在步骤3中与硅酸乙酯、PDMS和正辛胺一起混合制备出新的活性剂混合液,然后按照后续相同的步骤进行制备出低孔隙的混凝土。
实施例五:普通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如下:
步骤1:称量物料
按其重量份,称取15份的普通硅酸盐水泥、65份的细集料的河沙、20份的自来水;
步骤2:物料干混
选取步骤1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细集料的河沙,将两者放入搅拌机中,将搅拌机的转速调到约250r/min,在匀速搅拌中,进行搅拌15mim~20min,待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细集料的河沙充分均匀混合,制备出混合干料;
步骤3:干湿混合
选取步骤1的自来水和步骤2的混合干料,将搅拌机的转速调到约150r/min,开始进行搅拌,将自来水缓慢匀速加入进搅拌机中,进行干湿混合,待混合湿料完全加入后,再进行搅拌约20min,待干湿混合搅拌均匀后,制备出湿料混凝土;
步骤4:模具成型
选取步骤3的湿料混凝土,再进行3min的均匀搅拌,然后将其放入模具中,选取振动棒插入进湿料混凝土中,对湿料混凝土进行振动,将模具中的湿料混凝土内的留存气泡进行打碎和释放出来,振动约15min,待振动完成后,制备出模具混凝土;
步骤5:混凝土固化
选取步骤4的模具混凝土,将其放在阳光下进行干燥固化,待完全固化后,制备出固化混凝土,在固化混凝土成型后,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喷洒一层水,喷洒约8次后,形成最终的混凝土。经过抗压强度检测普通水泥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约为30MPa。
上述实施例的混凝土固化后,放置10天后,进行检测。
参阅图2所示,是混凝土的掺入纤维长度与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图,加入纤维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均值约为53MPa,明显高于普通水泥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对于不同长度和不同类型的纤维混凝土,含有PP纤维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稳定性比PAN纤维的混凝土和碳纤维的混凝土的稳定性好;且随着PP纤维的长度增加,其抗压强度也有所增长。
参阅图3所示,是混凝土的掺入纤维含量与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图,加入纤维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均值约为52MPa,明显高于普通水泥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对于不同含量和不同类型的纤维混凝土,含有PAN纤维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稳定性比PP纤维的混凝土和碳纤维的混凝土的稳定性好;且随着PAN纤维的含量增加,其抗压强度也有略微增长。
参阅图4所示,是掺入纤维的混凝土的SEM图,其中A图是PP纤维混凝土,B图是PAN纤维混凝土,C图是碳纤维混凝土,对于图A中的PP纤维较为孤立地存在于混凝土中;对于图B中的PAN纤维之间会相互关联存在于混凝土中,并形成类似网状的交互结构;对于图C中的碳纤维之间会彼此按照一定方向(类似平行)存在于混凝土中。
参阅图5所示,是有无掺入纤维的混凝土的CCD图,其中a图是普通混凝土,c图是PP纤维混凝土,b图是PAN纤维混凝土,d图是碳纤维混凝土,对于图a中的混凝土会存在裂纹;对于图c中的PP纤维混凝土没有存在裂纹,PP纤维容易规整的存在于混凝土中;对于图b中的PAN纤维混凝土没有存在裂纹,且PAN纤维容易插入进混凝土中,并形成类似网状的交互结构;对于图d中的碳纤维混凝土没有存在裂纹,碳纤维之间会彼此按照一定方向(类似平行)存在于混凝土中。
参阅图6所示,是有掺入纤维的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CCD图,其中A1图是具有消泡剂的PAN纤维混凝土,B1图是普通混凝土,A1图是混凝土没有存在裂纹和气孔;B1图是混凝土会存在裂纹。
参阅图7所示,是有掺入纤维的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接触角图,其中A2图是普通混凝土,其具有亲水性,且接触角为73°;B2图是具有消泡剂的PAN纤维混凝土,具有疏水性,且接触角为142°。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减弱建筑裂缝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按其重量份计,所述混凝土包括:10~15份的水泥、60~72份的建筑沙、1~3份的活性剂、0.25~0.4份的增塑剂、0.6~1.2份的纤维和18~25份的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弱建筑裂缝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选取自来水或纯净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弱建筑裂缝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沙选取细集料的河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弱建筑裂缝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剂选取硅酸乙酯、PDMS和正辛胺的混合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弱建筑裂缝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液,按其重量份计,包括:85~90份的硅酸乙酯、8~10份的PDMS和0.2~0.5份的正辛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弱建筑裂缝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剂还包括有机硅消泡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弱建筑裂缝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选取聚羧酸系超塑化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减弱建筑裂缝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选取TH-928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弱建筑裂缝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选取PP纤维、PVA纤维、PAN纤维和碳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10.一种减弱建筑裂缝的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如下:
步骤1:称量物料
按其重量份,称取10~15份的水泥、60~72份的建筑沙、0.85~2.7份的硅酸乙酯、0.08~0.3份的PDMS、0.002~0.015份的正辛胺、0.25~0.4份的增塑剂、0.6~1.2份的纤维和18~25份的水;
步骤2:物料干混
选取步骤1的水泥和建筑沙,将两者放入搅拌机中,将搅拌机的转速调到约250r/min,在匀速搅拌中,进行搅拌15mim~20min,待水泥和建筑沙充分均匀混合,制备出混合干料;
步骤3:物料湿混
选取步骤1的硅酸乙酯、PDMS和正辛胺,将其相互进行混合在一起制备出活性剂混合液;选取步骤1的增塑剂、纤维和水,将水加入液体搅拌机中,再依次加入增塑剂和纤维,将搅拌机的转速调到约500r/min,在匀速搅拌中,再缓慢加入活性剂混合液,进行搅拌约8min,待混合液充分均匀溶解后,制备出混合湿料;
步骤4:干湿混合
选取步骤2的混合干料和步骤3的混合湿料,将搅拌机的转速调到约150r/min,开始进行搅拌,将混合湿料缓慢匀速加入进搅拌机中,进行干湿混合,待混合湿料完全加入后,再进行搅拌约20min,待干湿混合搅拌均匀后,制备出湿料混凝土;
步骤5:模具成型
选取步骤4的湿料混凝土,再进行3min的均匀搅拌,然后将其放入模具中,选取振动棒插入进湿料混凝土中,对湿料混凝土进行振动,将模具中的湿料混凝土内的留存气泡进行打碎和释放出来,振动约15min,待振动完成后,制备出模具混凝土;
步骤6:混凝土固化
选取步骤5的模具混凝土,将其放在阳光下进行干燥固化,待完全固化后,制备出固化混凝土,在固化混凝土成型后,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喷洒一层水,喷洒约8次后,形成最终的混凝土。
CN202311115588.0A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减弱建筑裂缝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71428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15588.0A CN117142824A (zh)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减弱建筑裂缝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15588.0A CN117142824A (zh)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减弱建筑裂缝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42824A true CN117142824A (zh) 2023-12-01

Family

ID=88907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15588.0A Pending CN117142824A (zh)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减弱建筑裂缝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4282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u et al. Mechanical and permeability properties of polymer-modified concrete using hydrophobic agent
Uygunoglu et al.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olymer composites with high content of wastes including boron
Guo et al. Preparation of TiO2/epoxy resin composite and its effect on mechanical and bonding properties of OPC mortars
CN106242398B (zh) 一种可用于3d建筑打印的高强高韧防水砂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FI71717B (fi) Foerfarande foer framstaellning av polymer-modifierade cementbruk och betongblandningar och av dessa framstaellda produkter
Yao et al. Recent progress of hydrophobic cement-based materials: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properties
JP5590492B2 (ja) セメント入りポリマー系塗膜防水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522072A (ja) 超高性能の自己充填性コンクリート、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使用
Ying et al. Mechanical and durability-related performance of graphene/epoxy resin and epoxy resin enhanced OPC mortar
CN105924048A (zh) 用于幕墙板的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改性水泥及制备方法
WO2009075609A2 (en) Man-made mineral fibre for three-dimensional reinforcement of a cement product
WO2006049465A1 (en) Pulp sludge ash composition for producing building materials
CN107043236A (zh) 一种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86594A (zh) 一种高强改性水泥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Sun et al. Designing a superhydrophobic quality and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for foam concrete
CN113620633A (zh) 一种抗裂水泥砂浆增强短切玻璃纤维的处理工艺方法
CN108774028A (zh) 一种高强度防渗透加气砖的制备方法
JP2009234893A (ja) 耐硫酸性セメント組成物及び耐硫酸性コンクリート
CN117142824A (zh) 一种减弱建筑裂缝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92114A (zh) 一种用于pc构件的防水防锈材料
Haghi et al. Applications of expanded polystyrene (EPS) beads and polyamide-66 in civil engineering, Part One: Lightweight polymeric concrete
Chen et al. Fatigue performance and multiscale mechanisms of concrete toughened by polymers and waste rubber
JP2004224631A (ja) ポリマー水硬性組成物
KR100368880B1 (ko) 철근 콘크리트 흄관 방식 라이닝 방법
CN105712658A (zh) 一种用于海洋环境下抑制侵蚀介质传输的混凝土外加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