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35272A - 一种通话时编解码方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话时编解码方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35272A
CN117135272A CN202310132842.1A CN202310132842A CN117135272A CN 117135272 A CN117135272 A CN 117135272A CN 202310132842 A CN202310132842 A CN 202310132842A CN 117135272 A CN117135272 A CN 1171352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all
capability
codec
co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328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琳
赵兵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3284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352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352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352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229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s, i.e. services related to one subscriber independent of his terminal and/or location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19/00Speech or audio signals analysis-synthesis techniques for redundancy reduction, e.g. in vocoders; Coding or decoding of speech or audio signals, using source filter models or psychoacoustic analysis
    • G10L19/008Multichannel audio signal coding or decoding using interchannel correlation to reduce redundancy, e.g. joint-stereo, intensity-coding or matrix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话时编解码方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可以减少通话时出现编解码方式的兼容性问题的情况。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终端支持的编解码能力;在第一终端支持的编解码能力不包括第一编解码能力但包括第二编解码能力时,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通话。

Description

一种通话时编解码方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话时编解码方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话建立前,主叫和被叫之间需要交互彼此的媒体能力,这个过程称为媒体协商。通过媒体协商,主被叫可获知对端的媒体能力,从而确定与对端通信时采用的媒体数据编解码方案。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标准最新定义了增强的语音服务(Enhanced Voice Services,EVS)编解码方案,该编解码方案相对于自适应多码率编译码技术(Adaptive Multi-Rate,AMR)和自适应多速率宽带编码技术(Adaptive Multi-Rate Wideband,AMR-WB)在编码效率以及稳定性上有极大的提升。并且,EVS编解码方案可以在全频段,以及更宽的码率范围内工作,并可以向后兼容旧的标准,是3GPP迄今为止性能和质量最佳的语音频编解码方案。以及,EVS编解码方案不仅对于语音和音乐信号都能够提供非常高的音频质量,而且还具有很强的抗丢帧和抗延时抖动的能力,可以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
当用户进行通话业务时,主被叫双方经过协商后,可能会使用某编解码方案进行本次通话。然而受到主被叫双方环境的复杂性(例如,主被叫双方的能力不同、主被叫双方进行通话业务时所处的信号环境不同等)的影响,可能会出现编解码方案的兼容性问题,从而造成通话过程中的无声,杂音等问题,使得用户的通话体验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话时编解码方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可以降低通话过程中由于编解码方案的兼容性问题出现无声,杂音等问题的概率,提高用户的通话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话时编解码方式的确定方法,包括: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终端支持的编解码能力;在第一终端支持的编解码能力不包括第一编解码能力但包括第二编解码能力时,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通话。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终端在作为主叫向第二终端起呼时发送第一终端支持的编解码能力。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第一终端在作为主叫向第二终端发送的编解码能力不包括第一编解码能力但包括第二编解码能力时,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一通话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由于第一终端作为主叫未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编解码能力,因而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无法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通话,从而可以避免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通话的过程中出现第一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问题,进而可以减少通话时出现无声、杂音等问题的情况。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终端支持的编解码能力包括第一编解码能力和第二编解码能力,但是在第二终端侧第一编解码能力的优先级低于第二编解码能力时,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通话。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在第一终端侧支持第一编解码能力和第二编解码能力,第二终端侧第一编解码能力的优先级低于第二编解码能力时,由于第二终端侧第一编解码能力的优先级较低,因而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通话的概率较低,从而可以降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通话的过程中出现第一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问题的概率,进而可以减少通话时出现无声、杂音等问题的情况。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终端支持的编解码能力之前,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第一时长的第二通话,第一时长小于第一时长阈值,其中,第二通话为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的通话。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在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其支持的编解码能力之前,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进行时长较短的第二通话。在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编解码能力不包括第一编解码能力但包括第二编解码能力时,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一通话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由于第一终端未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编解码能力,因而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通话的概率较低,从而可以降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通话的过程中出现第一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问题的概率,进而可以减少通话时出现无声、杂音等问题的情况。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通话的过程中,在第一通话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方法还包括:将第一通话使用的第二编解码能力切换为第一编解码能力。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第一通话的过程中,若第一通话满足预设条件,可以将第一通话使用的第二编解码能力调整为第一编解码能力。即可以主动地根据第一通话的通话情况来适应性调整第一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从而使得第一通话使用最适宜的编解码能力,可以在保证第一通话的通话质量的同时,减少出现由于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问题导致通话过程中出现无声、杂音等问题。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通话不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保持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通话。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第一通话的过程中,若第一通话不满足预设条件,可以保持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通话。即可以主动地根据第一通话的通话情况来适应性调整或者不调整第一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从而使得第一通话使用最适宜的编解码能力,可以在保证第一通话的通话质量的同时,减少出现由于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问题导致通话过程中出现无声、杂音等问题。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预设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通话的起呼时刻与第二通话的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时长阈值;第一通话的通话时长小于第三时长阈值。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第一通话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第一通话的起呼时刻与第二通话的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时长阈值以及第一通话的通话时长是否小于第三时长阈值,来主动地根据第一通话的通话情况来选择调整或者不调整第一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即可以排查第二通话的通话时长较短的原因是否包括:通话使用的第一编解码能力存在兼容性问题。若不包括,可以将第一通话使用的第二编解码能力切换为第一编解码能力。从而使得第一通话使用最适宜的编解码能力,可以在保证第一通话的通话质量的同时,减少出现由于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问题导致通话过程中出现无声、杂音等问题。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通话的过程中,当第一通话的通话质量提高第一质量阈值时,将第一通话使用的第二编解码能力切换为第一编解码能力。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当通话的通话质量提高第一质量阈值时,可以重新协商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从而可以主动地基于当前的通话质量,来动态地确定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减少由于编解码技术的兼容性问题导致的通话质量差的情况。进而可以提高用户的通话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通话的过程中,当第一通话的通话质量降低第二质量阈值时,将第一通话使用的第二编解码能力切换为第三编解码能力。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当通话的通话质量降低第二质量阈值时,可以重新协商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从而可以主动地基于当前的通话质量,来动态地确定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减少由于编解码技术的兼容性问题导致的通话质量差的情况。进而可以提高用户的通话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编解码能力是第一编解码能力。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当通话的通话质量降低第二质量阈值时,可以重新协商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可以将将第一通话使用的第二编解码能力切换为第一编解码能力。从而可以主动地基于当前的通话质量,来动态地确定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减少由于编解码技术的兼容性问题导致的通话质量差的情况。进而可以提高用户的通话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编解码能力包括以下能力中的一种或多种:自适应多速率宽带AMR/WB编解码能力、自适应多码率AMR编解码能力。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在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编解码能力不包括第一编解码能力但包括自适应多速率宽带AMR/WB编解码能力和/或;自适应多码率AMR编解码能力时,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一通话使用自适应多速率宽带AMR/WB编解码能力或自适应多码率AMR编解码能力。由于第一终端未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编解码能力,因而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通话的概率较低,从而可以降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通话的过程中出现第一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问题的概率,进而可以减少通话时出现无声、杂音等问题的情况。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编解码能力为增强语音服务EVS编解码能力。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在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编解码能力不包括EVS编解码能力但包括自适应多速率宽带AMR/WB编解码能力和/或;自适应多码率AMR编解码能力时,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一通话使用自适应多速率宽带AMR/WB编解码能力或自适应多码率AMR编解码能力。由于第一终端未向第二终端发送EVS编解码能力,因而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使用EVS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通话的概率较低,从而可以降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通话的过程中出现EVS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问题的概率,进而可以减少通话时出现无声、杂音等问题的情况。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进行通话的过程中,当通话的通话质量降低第一质量阈值时,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通话。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当通话的通话质量降低第一质量阈值时,可以重新协商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从而可以主动地基于当前的通话质量,来动态地确定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减少由于编解码技术的兼容性问题导致的通话质量差的情况。进而可以提高用户的通话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通话的过程中,当通话的通话质量提高第二质量阈值时,使用第三编解码能力进行通话。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当通话的通话质量提高第二质量阈值时,可以重新协商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从而可以主动地基于当前的通话质量,来动态地确定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减少由于编解码技术的兼容性问题导致的通话质量差的情况。进而可以提高用户的通话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编解码能力是第一编解码能力。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当通话的通话质量提高第二质量阈值时,可以重新协商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使用第三编解码能力进行通话。从而可以主动地基于当前的通话质量,来动态地确定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减少由于编解码技术的兼容性问题导致的通话质量差的情况。进而可以提高用户的通话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编解码能力为EVS编解码能力。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使用EVS编解码能力进行通话的过程中,当通话的通话质量降低第一质量阈值时,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通话;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通话的过程中,当通话的通话质量提高第二质量阈值时,使用EVS编解码能力进行通话。从而可以主动地基于当前的通话质量,来动态地确定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减少由于EVS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问题导致的通话质量差的情况。进而可以提高用户的通话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编解码能力包括以下能力中的一种或多种:AMR/WB编解码能力、AMR编解码能力。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使用EVS编解码能力进行通话的过程中,当通话的通话质量降低第一质量阈值时,使用AMR/WB编解码能力或AMR编解码能力进行通话;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使用AMR/WB编解码能力或AMR编解码能力进行通话的过程中,当通话的通话质量提高第二质量阈值时,使用EVS编解码能力进行通话。从而可以主动地基于当前的通话质量,来动态地确定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减少由于EVS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问题导致的通话质量差的情况。进而可以提高用户的通话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第一时长的第一通话,第一时长小于第一时长阈值,其中,第一通话为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的通话;在第一通话结束后,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进行第二通话,第二通话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在第二通话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将第二通话使用的第二编解码能力切换为第一编解码能力。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进行时长较短的第一通话。在第一通话结束后,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可以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二通话;在第二通话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将第二通话使用的第二编解码能力切换为第一编解码能力。即可以主动地根据第一通话的通话情况来适应性调整第一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从而使得第一通话使用最适宜的编解码能力,可以在保证第一通话的通话质量的同时,减少出现由于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问题导致通话过程中出现无声、杂音等问题。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二通话不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保持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二通话。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在第一终端与第三终端进行第二通话的过程中,若第二通话不满足预设条件,可以保持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二通话。即可以主动地根据第二通话的通话情况来适应性调整或者不调整第二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从而使得第一通话使用最适宜的编解码能力,可以在保证第二通话的通话质量的同时,减少出现由于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问题导致通话过程中出现无声、杂音等问题。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预设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通话的起呼时刻与第一通话的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时长阈值,第三终端不是第二终端,第二通话的通话时长小于第三时长阈值。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在第一终端与第三终端进行第二通话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第一通话的起呼时刻与第二通话的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时长阈值、第三终端和第二终端是否为同一终端以及第二通话的通话时长是否小于第三时长阈值,来主动地根据第一通话的通话情况来选择调整或者不调整第一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即可以排查第二通话的通话时长较短的原因是否包括:通话使用的第一编解码能力存在兼容性问题。若不包括,可以将第二通话使用的第二编解码能力切换为第一编解码能力。从而使得第一通话使用最适宜的编解码能力,可以在保证第一通话的通话质量的同时,减少出现由于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问题导致通话过程中出现无声、杂音等问题。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编解码能力包括以下能力中的一种或多种:AMR/WB编解码能力、AMR编解码能力。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在第一终端与第三终端进行第二通话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第一通话的起呼时刻与第二通话的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时长阈值、第三终端和第二终端是否为同一终端以及第二通话的通话时长是否小于第三时长阈值,来主动地根据第一通话的通话情况来选择调整或者不调整第一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即可以排查第二通话的通话时长较短的原因是否包括:通话使用的第一编解码能力存在兼容性问题。若不包括,可以将第二通话使用的AMR/WB编解码能力或AMR编解码能力切换为第一编解码能力。从而使得第一通话使用最适宜的编解码能力,可以在保证第一通话的通话质量的同时,减少出现由于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问题导致通话过程中出现无声、杂音等问题。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编解码能力为EVS编解码能力。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在第一终端与第三终端进行第二通话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第一通话的起呼时刻与第二通话的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时长阈值、第三终端和第二终端是否为同一终端以及第二通话的通话时长是否小于第三时长阈值,来主动地根据第一通话的通话情况来选择调整或者不调整第一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即可以排查第二通话的通话时长较短的原因是否包括:通话使用的第一编解码能力存在兼容性问题。若不包括,可以将第二通话使用的AMR/WB编解码能力或AMR编解码能力切换为EVS编解码能力。从而使得第一通话使用最适宜的编解码能力,可以在保证第一通话的通话质量的同时,减少出现由于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问题导致通话过程中出现无声、杂音等问题。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一终端的第一预设信息和第二终端的第二预设信息,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或者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其中,第一预设信息或第二预设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中一个或多个:终端驻留的网络,终端支持的通话服务。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可以根据第一终端的第一预设信息和第二终端的第二预设信息,主动地,适应性地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选择第一编解码能力或者第二编解码能力。从而使得第一通话使用最适宜的编解码能力,可以在保证第一通话的通话质量的同时,减少出现由于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问题导致通话过程中出现无声、杂音等问题。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一终端的第一预设信息和第二终端的第二预设信息,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或者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包括:在第一预设信息表征第一终端驻留在第一网络下,且第二预设信息表征第二终端驻留在第一网络下的情况下,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可以根据第一终端是否驻留在第一网络下以及第二终端是否驻留在第一网络,来主动地、适应性地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选择第一编解码能力或者第二编解码能力。从而使得第一通话使用最适宜的编解码能力,可以在保证通话的通话质量的同时,减少出现由于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问题导致通话过程中出现无声、杂音等问题。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预设信息还表征第一终端支持的通话服务为预设通话服务,且第二预设信息还表征第二终端支持的通话服务为预设通话服务的情况下,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可以根据第一终端支持的通话服务是否为预设通话服务以及第二终端支持的通话服务是否为预设通话服务,来主动地、适应性地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选择第一编解码能力或者第二编解码能力。从而使得第一通话使用最适宜的编解码能力,可以在保证第一通话的通话质量的同时,减少出现由于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问题导致通话过程中出现无声、杂音等问题。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一终端的第一预设信息和第二终端的第二预设信息,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或者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包括:在第一预设信息表征第一终端驻留在第二网络下,或者第二预设信息表征第二终端驻留在第二网络下的情况下,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在第一预设信息表征第一终端驻留在第二网络下,或者第二预设信息表征第二终端驻留在第二网络下的情况下,可以主动地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选择第二编解码能力。从而使得通话使用最适宜的编解码能力,可以在保证通话的通话质量的同时,减少出现由于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问题导致通话过程中出现无声、杂音等问题。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网络与第一网络不同。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在第一预设信息表征第一终端驻留在与第一网络不同的第二网络下,或者第二预设信息表征第二终端驻留在第二网络下的情况下,可以主动地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选择第二编解码能力。从而使得通话使用最适宜的编解码能力,可以在保证通话的通话质量的同时,减少出现由于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问题导致通话过程中出现无声、杂音等问题。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一终端的第一预设信息和第二终端的第二预设信息,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或者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包括:在第一预设信息表征第一终端支持的通话服务不包括预设通话服务,或者第二预设信息表征第二终端支持的通话服务不包括预设通话服务的情况下,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在第一预设信息还表征第一终端支持的通话服务不包括预设通话服务,或者第二预设信息还表征第二终端支持的通话服务不包括预设通话服务,可以主动地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选择第二编解码能力。从而使得通话使用最适宜的编解码能力,可以在保证通话的通话质量的同时,减少出现由于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问题导致通话过程中出现无声、杂音等问题。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网络包括以下网络中的一个或多个:4G网络、5G网络。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在第一预设信息表征第一终端驻留在与4G网络或5G网络不同的第二网络下,或者第二预设信息表征第二终端驻留在第二网络下的情况下,可以主动地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选择第二编解码能力。从而使得通话使用最适宜的编解码能力,可以在保证通话的通话质量的同时,减少出现由于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问题导致通话过程中出现无声、杂音等问题。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一终端的第一预设信息和第二终端的第二预设信息,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或者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包括:在第一终端驻留的网络属于预设城市并且第二终端驻留的网络属于预设城市的情况下,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可以根据第一终端驻留的网络是否属于预设城市以及第二终端驻留的网络是否属于预设城市,来主动地、适应性地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选择第一编解码能力或者第二编解码能力。从而使得通话使用最适宜的编解码能力,可以在保证通话的通话质量的同时,减少出现由于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问题导致通话过程中出现无声、杂音等问题。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一终端的第一预设信息和第二终端的第二预设信息,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或者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包括:在第一终端驻留的网络不属于预设城市或者第二终端驻留的网络不属于预设城市的情况下,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可以根据第一终端驻留的网络是否属于预设城市以及第二终端驻留的网络是否属于预设城市,来主动地、适应性地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选择第一编解码能力或者第二编解码能力。在第一终端驻留的网络不属于预设城市或者第二终端驻留的网络不属于预设城市的情况下,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从而使得通话使用最适宜的编解码能力,可以在保证通话的通话质量的同时,减少出现由于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问题导致通话过程中出现无声、杂音等问题。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预设城市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城市的第一网络覆盖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城市的网络支持新空口承载语音VoNR服务、城市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达到预设质量标准。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可以根据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驻留的网络属于的城市是否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城市的第一网络覆盖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城市的网络支持新空口承载语音VoNR服务、城市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达到预设质量标准,来主动地、适应性地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选择第一编解码能力或者第二编解码能力。从而使得通话使用最适宜的编解码能力,可以在保证通话的通话质量的同时,减少出现由于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问题导致通话过程中出现无声、杂音等问题。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终端在作为主叫向第二终端起呼时:若第一终端的起呼服务是预设通话服务,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可以根据第一终端在作为主叫向第二终端起呼时,第一终端的起呼服务是否为预设通话服务,来主动地、适应性地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选择第一编解码能力或者第二编解码能力。从而使得通话使用最适宜的编解码能力,可以在保证通话的通话质量的同时,减少出现由于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问题导致通话过程中出现无声、杂音等问题。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第一终端的起呼服务不是预设通话服务,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若第一终端的起呼服务不是预设通话服务,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从而使得通话使用最适宜的编解码能力,可以在保证通话的通话质量的同时,减少出现由于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问题导致通话过程中出现无声、杂音等问题。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预设通话服务包括以下服务中的一个或多个:VoNR服务、VoLTE服务。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若第一终端的起呼服务不是VoNR服务或者VoLTE服务,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从而使得通话使用最适宜的编解码能力,可以在保证通话的通话质量的同时,减少出现由于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问题导致通话过程中出现无声、杂音等问题。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编解码能力包括以下能力中的一种或多种:AMR/WB编解码能力、AMR编解码能力。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若第一终端的起呼服务不是VoNR服务或者VoLTE服务,使用AMR/WB编解码能力或者AMR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从而使得通话使用最适宜的编解码能力,可以在保证通话的通话质量的同时,减少出现由于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问题导致通话过程中出现无声、杂音等问题。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编解码能力为EVS编解码能力。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可以根据第一终端在作为主叫向第二终端起呼时,第一终端的起呼服务是否为预设通话服务,来主动地、适应性地为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选择EVS编解码能力或者AMR/WB编解码能力或者AMR编解码能力。从而使得通话使用最适宜的编解码能力,可以在保证通话的通话质量的同时,减少出现由于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问题导致通话过程中出现无声、杂音等问题。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该无线通信模块、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下步骤: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终端支持的编解码能力;在第一终端支持的编解码能力不包括第一编解码能力但包括第二编解码能力时,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通话。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上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第一终端在作为主叫向第二终端起呼时发送第一终端支持的编解码能力。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上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在第一终端支持的编解码能力包括第一编解码能力和第二编解码能力,但是在第二终端侧第一编解码能力的优先级低于第二编解码能力时,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通话。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上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第一时长的第二通话,第一时长小于第一时长阈值,其中,第二通话为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的通话。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上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将第一通话使用的第二编解码能力切换为第一编解码能力。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上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在第一通话不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保持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通话。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预设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通话的起呼时刻与第二通话的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时长阈值;第一通话的通话时长小于第三时长阈值。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上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通话的过程中,当第一通话的通话质量提高第一质量阈值时,将第一通话使用的第二编解码能力切换为第一编解码能力。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上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通话的过程中,当第一通话的通话质量降低第二质量阈值时,将第一通话使用的第二编解码能力切换为第三编解码能力。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编解码能力是第一编解码能力。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编解码能力包括以下能力中的一种或多种:自适应多速率宽带AMR/WB编解码能力、自适应多码率AMR编解码能力。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编解码能力为增强语音服务EVS编解码能力。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上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进行通话的过程中,当通话的通话质量降低第一质量阈值时,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通话。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上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通话的过程中,当通话的通话质量提高第二质量阈值时,使用第三编解码能力进行通话。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编解码能力是第一编解码能力。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编解码能力为EVS编解码能力。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编解码能力包括以下能力中的一种或多种:AMR/WB编解码能力、AMR编解码能力。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上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第一时长的第一通话,第一时长小于第一时长阈值,其中,第一通话为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的通话;在第一通话结束后,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进行第二通话,第二通话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在第二通话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将第二通话使用的第二编解码能力切换为第一编解码能力。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上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在第二通话不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保持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二通话。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预设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通话的起呼时刻与第一通话的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时长阈值,第三终端不是第二终端,第二通话的通话时长小于第三时长阈值。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编解码能力包括以下能力中的一种或多种:AMR/WB编解码能力、AMR编解码能力。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编解码能力为EVS编解码能力。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上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根据第一终端的第一预设信息和第二终端的第二预设信息,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或者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其中,第一预设信息或第二预设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中一个或多个:终端驻留的网络,终端支持的通话服务。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上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在第一预设信息表征第一终端驻留在第一网络下,且第二预设信息表征第二终端驻留在第一网络下的情况下,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上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在第一预设信息还表征第一终端支持的通话服务为预设通话服务,且第二预设信息还表征第二终端支持的通话服务为预设通话服务的情况下,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上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在第一预设信息表征第一终端驻留在第二网络下,或者第二预设信息表征第二终端驻留在第二网络下的情况下,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网络与第一网络不同。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上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在第一预设信息表征第一终端支持的通话服务不包括预设通话服务的情况下,或者第二预设信息表征第二终端支持的通话服务不包括预设通话服务,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网络包括以下网络中的一个或多个:4G网络、5G网络。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上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在第一终端驻留的网络属于预设城市并且第二终端驻留的网络属于预设城市的情况下,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上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在第一终端驻留的网络不属于预设城市或者第二终端驻留的网络不属于预设城市的情况下,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预设城市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城市的第一网络覆盖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城市的网络支持新空口承载语音VoNR服务、城市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达到预设质量标准。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上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第一终端在作为主叫向第二终端起呼时:若第一终端的起呼服务是预设通话服务,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上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若第一终端的起呼服务不是预设通话服务,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预设通话服务包括以下服务中的一个或多个:VoNR服务、VoLTE服务。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编解码能力包括以下能力中的一种或多种:AMR/WB编解码能力、AMR编解码能力。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编解码能力为EVS编解码能力。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及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的方法。该计算机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电路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接口电路和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该芯片系统应用于包括通信模块和存储器的电子设备;接口电路用于从存储器接收信号,并向处理器发送信号,信号包括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及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的方法。
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第二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电子设备,第三方面的计算机存储介质,第四方面的计算机程序产品,以及第五方面的芯片系统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的显示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话时编解码方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话时编解码方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话时编解码方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话时编解码方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话时编解码方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话时编解码方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话时编解码方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话时编解码方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话时编解码方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话时编解码方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话时编解码方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话时编解码方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话时编解码方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发明相关术语:
增强的语音服务(Enhanced Voice Services,EVS):EVS音频编码器是可以在5.9千比特每秒(kbps)至128kbps的码率范围内工作的语音频编码器。
自适应多码率编译码技术(Adaptive Multi-Rate,AMR):AMR编译码器是一种在较大数据传输速率范围内的编译码器,AMR编解码器也用在多种蜂窝系统中协调编译码器标准。
自适应多速率宽带编码技术(Adaptive Multi-Rate Wideband,AMR-WB):AMR-WB是新型可变速率多模式宽带语音编解码器,可以在50至7000赫兹(hertz,Hz)的频带上进行语音编码,采样率为16KHz。
长期演进语音承载(Voice over Long Term Evolution,VoLTE):一个面向手机和数据终端的高速无线通信标准。
新空口承载语音(Voice over New Radio,VoNR):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的无线接入部分叫做新无线(NewRadio,NR),基于5G的语音业务就叫做VoNR。即NR用户可以基于NR网络直接进行语音业务,无需回落到LTE网络,从而获得更高质量的语音业务体验和更高速率的数据业务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移动通信网络中的终端通常支持多种不同的编解码能力,目前移动通信中采用的编解码方案包括:AMR、AMR-WB、EVS等等。由于每个终端支持的编解码能力各有差异,为了使支持不同的编解码能力的终端之间可以正常通信,则需要发起方终端(也可称为主叫端)和接收方终端(也可称为被叫端)通过网络对编解码能力的选择进行协商。
可以理解的是,在用户进行通话之前,按照开放式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英语: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通常需要先建立一组会话。在建立会话的过程中,需要描述会话的一些信息,描述这种会话能力需要用到会话描述协议(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SDP)协议。其中,SDP是一种会话描述格式,具备描述会话能力的功能,但是SDP并不是传输协议,需要利用用户终端应用层的控制协议进行承载传输、交换。其中,应用层的控制协议包括: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RTP)、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ealtime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RTCP)等等。应用层的控制协议可以选择一种合适的编解码方案来发起VoNR、VoLTE的通话业务请求。
目前部分运营商已开通了VoNR、VoLTE等通话服务,其语音业务可以承载于4G、5G网络上,其语音编码方案包括AMR、AMR-WB、EVS等等。在主叫端和被叫端进行音视频会话之前,需要交互下彼此的媒体数据的编解码能力、网络带宽和传输协议等信息,这些需要协商的信息可以用SDP来描述。需要解释的是,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 initializationProtocol,SIP)以一种参与者可以理解的形式来描述多媒体会话,主叫端可以通过网络,发送包含会话描述的多播消息,例如,会话的名称、主叫端支持的编解码能力等等。被叫端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决定是否参与会议等等。SIP消息中的INVITE消息为每个SIP呼叫的基础,INVITE消息为主叫方发送的用于邀请被叫端进行会话的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结合SIP和SDP来传递媒体消息,SIP可以提供建立一个多媒体会话的消息机制,而SDP可以提供了一个用于描述这些会话的结构化语言。
现有技术中,在用户进行通话业务时,若该通话业务使用第一编解码技术,受到主被叫双方环境的复杂性的影响(例如,主被叫双方使用的终端品牌不同,支持的通话能力不同,以及进行通话业务时所处的信号环境不同等等)。很可能出现由于第一编解码技术的支持条件以及实现方式存在差异,导致通话时出现第一编解码技术的兼容性问题。从而使得该通话的通话质量较差,如通话过程中出现无声,杂音等问题,进而使得用户的通话体验较低。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中的(a)所示,用户在进行通话业务时,当通话质量较差时,通话界面上可以包括文字101,即“您当前的通话质量不佳”。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情况下,主被叫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的进行通话时,出现第一编解码技术的兼容性问题的概率较小;而在另一些情况下,主被叫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的进行通话时,出现第一编解码技术的兼容性问题的概率较大。例如,假设第一编解码能力为EVS编解码能力,在主叫端与被叫端均支持VoNR服务的情况下,主叫端与被叫端使用EVS编解码能力进行通话时出现EVS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问题的概率较小。而当主叫端或被叫端驻留在3G网络下时,主叫端与被叫端使用EVS编解码能力进行通话时出现EVS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问题的概率较大。
为了减少用户通话过程中出现第一编解码技术的兼容性问题的概率,提高用户的通话质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话时编解码方式的确定方法,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针对于不同的场景,基于主叫端和被叫端通话的具体情况来主动地、动态地确定通话时使用的编解码能力,减少由于编解码技术的兼容性问题导致的通话质量差的情况。示例性地,可以根据主叫端的第一预设信息(如主叫端支持的通话服务)和被叫端的第二预设信息(如被叫端驻留的网络)来确定使用何种编解码能力来进行通话;或者,根据通话的起呼服务来确定使用何种编解码能力来进行通话等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中的(b)所示,用户在进行通话业务时,当通话质量较佳时,通话界面上可以包括文字102,即“您当前的通话质量较佳”。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例如可以为手机(包括折叠屏手机和直板手机,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平板电脑、台式机、手持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电子设备的具体形态和功能等不作特殊限制。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2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200可以包括处理器210,外部存储器接口220,内部存储器2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 bus,USB)接口230,充电管理模块240,电源管理模块241,电池2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250,无线通信模块260,音频模块270,扬声器270A,受话器270B,麦克风270C,耳机接口270D,传感器模块280,按键290,马达291,指示器292,摄像头293,显示屏2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295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200的具体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2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2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充电管理模块2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电源管理模块241用于连接电池242,充电管理模块240与处理器210。电源管理模块241接收电池242和/或充电管理模块240的输入,为处理器210,内部存储器221,外部存储器,显示屏294,摄像头293,和无线通信模块260等供电。
电子设备2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250,无线通信模块2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电子设备2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
移动通信模块25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2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2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2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2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2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2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2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2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基于移动通信模块250来收发信息的过程可以为: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以接收信息;天线1接收电信号并将其转换电磁波发射出去,以发送信息。
无线通信模块26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200上的包括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2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2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210。无线通信模块260还可以从处理器2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电子设备200通过GPU,显示屏2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2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2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2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该显示屏294包括显示面板。
电子设备200可以通过ISP,摄像头2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2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ISP用于处理摄像头293反馈的数据。摄像头29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
外部存储器接口2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电子设备20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220与处理器2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2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2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221的指令,从而执行电子设备2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210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221中的指令,内部存储器2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
电子设备2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270,扬声器270A,受话器270B,麦克风270C,耳机接口2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音频模块27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扬声器270A可以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受话器270B可以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麦克风270C可以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耳机接口270D用于连接有线耳机。
按键2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马达291可以产生振动提示。指示器2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等。SIM卡接口295用于连接SIM卡。
以下实施例中的方法均可以在具有上述硬件结构的电子设备200中实现。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话时编解码方式的确定方法进行具体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不仅适用于语音通话服务,还适用于视频通话服务中涉及语音通话的部分。
下面以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话时编解码方式的确定方法的具体应用场景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体应用场景可以包括以下五类:(1)终端为主叫端时,不向对端发送第一编解码能力,主叫端和被叫端在通话时不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终端为被叫端时,向对端发送的第一编解码能力的优先级较低;(2)根据终端的信息(如终端支持的通话服务、终端驻留的网络等)确定终端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3)根据通话的起呼服务确定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4)若第一终端的第一通话为异常通话,那么第一终端的第一通话的下一通通话尝试使用与第一通话不同的编解码能力;(5)当通话的通话质量降低(如降低第一质量阈值)或者提高(如提高第二质量阈值)时,重新协商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
下面对应用场景(1)(即终端为主叫端时,不向对端发送第一编解码能力,主叫端和被叫端在通话时不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终端为被叫端时,向对端发送的第一编解码能力的优先级较低)进行介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A(也可称为第一终端)向手机B(也可称为第二终端)发送手机A支持的编解码能力;在手机A支持的编解码能力不包括第一编解码能力但包括第二编解码能力时,手机A与手机B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通话。其中,手机A可以在作为主叫向手机B起呼时发送手机A支持的编解码能力。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手机A支持的编解码能力包括第一编解码能力和第二编解码能力,但是在手机B侧第一编解码能力的优先级低于第二编解码能力,手机A与手机B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通话。第一编解码能力或者第二编解码能力可以包括以下能力中的一种或多种:EVS编解码能力、AMR/WB编解码能力、AMR编解码能力等等。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编解码能力可以是EVS编解码能力,第二编解码能力可以是AMR/WB编解码能力。手机A和手机B在进行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的协商过程中,手机A可以向手机B发送手机A支持的编解码能力,在手机A实际上支持EVS编解码能力和AMR/WB编解码能力的情况下,手机A可以向手机B发送AMR/WB编解码能力。也就是说,手机A向手机B发送手机A支持的编解码能力中不包括:EVS编解码能力。经过编解码能力的协商过程,手机A和手机B可以使用AMR/WB编解码能力进行通话。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编解码能力可以是EVS编解码能力,第二编解码能力可以是AMR/WB编解码能力,手机A可以在作为主叫向手机B起呼时发送手机A支持的编解码能力。手机A和手机B在进行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的协商过程中,手机A可以向手机B发送手机A支持的编解码能力,在手机A实际上支持EVS编解码能力和AMR/WB编解码能力的情况下,手机A可以向手机B发送AMR/WB编解码能力。也就是说,在手机A做主叫时,可以关闭手机A的EVS编解码能力,即手机A作为主叫向手机B发送手机A支持的编解码能力中不包括:EVS编解码能力。经过编解码能力的协商过程,手机A和手机B可以使用AMR/WB编解码能力进行通话。
需要说明的是,在现有技术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4中的(a)所示,步骤如下:
步骤401-1,主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INVITE消息,网络端可以将INVITE消息转发给被叫端。
其中,INVITE消息中可以包含SDP协议,主叫端可以将本端支持的音频编解码能力告知对端,即被叫端。SDP协议中携带的编解码能力包括:EVS编解码能力、AMR/WB编解码能力和AMR编解码能力。例如,SDP协议中携带的各个编解码能力的详细编码和封装信息可以但不限于为:a=rtpmap:98EVS/16000;a=ftmp:98mode-change-capability=2;max-red=0;a=rtpmap:100AMR-WB/16000;a=fmtp:100octet-align=1;mode-change-capability=2;max-red=0;a=rt pmap:110AMR/8000;a=fmtp:110mode-change-capability=2;max-red=0。
步骤402-1,被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网络端可以将100Trying消息转发给主叫端。其中,100Trying消息可以是被叫端在收到主叫端发送的INVITE消息以后,给主叫端发送的INVITE消息的应答消息,100Trying消息表示正在处理中。
步骤403-1,被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183消息,网络端可以向主叫端转发183消息。
步骤404-1,主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PRACK消息,网络端可以向被叫端转发PRACK消息。其中,PRACK消息可以是主叫端收到被叫端发送的183消息以后,发送的确认消息。
步骤405-1,被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200OK(PRACK)消息,网络端可以向主叫端转发200OK(PRACK)消息。其中,200OK(PRACK)消息可以是被叫端在收到主叫端发送的PRACK消息后返回的响应,表示启动资源预留过程。
步骤406-1,主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Update消息,网络端可以向被叫端转发Update消息。其中,Update消息可以是主叫端在收到被叫端发送的200OK(PRACK)消息以后,发送的用于标明资源预留成功消息。
步骤407-1,被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200OK(Update)消息,网络端可以向主叫端转发200OK(Update)消息。200OK(Update)消息表示被叫端收到主叫端发送的Update消息后,得知主叫UE的资源预留成功。被叫端发送200OK(Update),标明被叫资源预留成功。
需要说明的是,Update消息和200OK(Update)消息中可以包含SDP协议。主被叫双方进行编解码能力的协商,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有可能被协商为EVS编解码能力。例如,协商结果可以为:a=rtpmap:98EVS/16000;a=ftmp:98mode-change-capability=2;max-red=0。
步骤408-1,被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180Ringing消息,网络端可以向主叫端转发180Ringing消息。其中,180Ringing消息表示被叫端振铃,主叫端放回铃音。
步骤409-1,被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200OK(INVITE)消息,网络端可以向主叫端转发200OK(INVITE)。其中,200OK(INVITE)消息表示被叫端摘机。
步骤410-1,主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ACK(INVITE)消息,网络端可以向被叫端转发ACK(INVITE)消息。其中,ACK(INVITE)消息为主叫端发送的用于证实已经收到被叫端对于INVITE请求的最终响应的消息。
步骤411-1,被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BYE消息,网络端可以向主叫端转发BYE消息。其中,BYE消息用于表示被叫端请求结束本次会话。
步骤412-1,主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BYE消息,网络端可以向被叫端转发BYE消息。其中,BYE消息用于标明会话结束。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以第一编解码能力是EVS编解码能力,第二编解码能力包括:AMR/WB编解码能力和AMR编解码能力为例,如图3中的(a)所示,如步骤301,主叫端发起主叫,例如,手机A可以作为主叫端向手机B发起主叫,手机A可以支持EVS编解码能力和AMR/WB编解码能力。如步骤302,主叫端关闭EVS编解码能力,即可以关闭手机A的EVS编解码能力。如步骤303,主叫端向网络端发送不携带EVS编解码能力的INVITE消息,即手机A向网络端发送的手机A支持的编解码能力包括:AMR/WB编解码能力和AMR编解码能力,而不包括:EVS编解码能力。如步骤304,被叫端接听电话,进行通话,即手机B接听电话,手机B与手机A的通话可以使用AMR/WB编解码能力或者AMR编解码能力。如步骤305,结束通话。如步骤306,在结束通话后,主叫端可以恢复EVS编解码能力,即可以打开手机A的EVS编解码能力。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4中的(b)所示,步骤如下:
步骤401-2,主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INVITE消息,网络端可以将INVITE消息转发给被叫端。
其中,INVITE消息中可以包含SDP协议,主叫端可以将本端支持的音频编解码能力告知对端,即被叫端。在主叫端实际上支持EVS编解码能力、AMR/WB编解码能力和AMR编解码能力的情况下,主叫端发送的INVITE消息中包含的SDP协议中携带的编解码能力可以包括:AMR/WB编解码能力和AMR编解码能力,而不包括EVS编解码能力(即,关闭EV S编解码能力)。例如,SDP协议中携带的各个编解码能力的详细编码和封装信息可以但不限于为a=rtpmap:100AMR-WB/16000;a=fmtp:100octet-align=1;mode-change-capability=2;max-red=0;a=rtpmap:110AMR/8000;a=fmtp:110mode-change-capability=2;max-red=0。
步骤402-2,被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网络端可以将100Trying消息转发给主叫端。其中,100Trying消息可以是被叫端在收到主叫端发送的INVITE消息以后,给主叫端发送的INVITE消息的应答消息,100Trying消息表示正在处理中。
步骤403-2,被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183消息,网络端可以向主叫端转发183消息。
步骤404-2,主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PRACK消息,网络端可以向被叫端转发PRACK消息。其中,PRACK消息可以是主叫端收到被叫端发送的183消息以后,发送的确认消息。
步骤405-2,被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200OK(PRACK)消息,网络端可以向主叫端转发200OK(PRACK)消息。其中,200OK(PRACK)消息可以是被叫端在收到主叫端发送的PRACK消息后返回的响应,表示启动资源预留过程。
步骤406-2,主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Update消息,网络端可以向被叫端转发Update消息。其中,Update消息可以是主叫端在收到被叫端发送的200OK(PRACK)消息以后,发送的用于标明资源预留成功消息。
步骤407-2,被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200OK(Update)消息,网络端可以向主叫端转发200OK(Update)消息。200OK(Update)消息表示被叫端收到主叫端发送的Update消息后,得知主叫UE的资源预留成功。被叫端发送200OK(Update),标明被叫资源预留成功。
需要说明的是,Update消息和200OK(Update)消息中可以包含SDP协议。主被叫双方进行编解码能力的协商,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无法被协商为EVS编解码能力。例如,协商结果可以为:a=rtpmap:100AMR-WB/16000;a=fmtp:100octet-align=1;mode-change-capabili ty=2;max-red=0。
步骤408-2,被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180Ringing消息,网络端可以向主叫端转发180Ringing消息。其中,180Ringing消息表示被叫端振铃,主叫端放回铃音。步骤408-2,被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180Ringing消息,网络端可以向主叫端转发180Ringing消息。
步骤409-2,被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200OK(INVITE)消息,网络端可以向主叫端转发200OK(INVITE)。其中,200OK(INVITE)消息表示被叫端摘机。
步骤410-2,主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ACK(INVITE)消息,网络端可以向被叫端转发ACK(INVITE)消息。其中,ACK(INVITE)消息为主叫端发送的用于证实已经收到被叫端对于INVITE请求的最终响应的消息。
步骤411-2,被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BYE消息,网络端可以向主叫端转发BYE消息。其中,BYE消息用于表示被叫端请求结束本次会话。
步骤412-2,主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BYE消息,网络端可以向被叫端转发BYE消息。其中,BYE消息用于标明会话结束。
需要说明的是,在结束通话后,主叫端可以恢复EVS编解码能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编解码能力可以是EVS编解码能力,第二编解码能力可以是AMR/WB编解码能力。手机A和手机B在进行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的协商过程中,手机A可以向手机B发送EVS编解码能力和AMR/WB编解码能力。以实际上手机B侧EV S编解码能力的优先级高于AMR/WB编解码能力为例,在编解码能力的协商过程中,手机B侧向手机A侧发送的EVS编解码能力的优先级可以低于AMR/WB编解码能力的优先级。也就是说,在手机B做被叫时,可以降低手机B侧EVS编解码能力的优先级,以降低手机A和手机B进行通话业务过程中出现由于EVS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导致的无声、杂音等问题的概率。经过编解码能力的协商过程,手机A和手机B可以使用AMR/WB编解码能力进行通话。
需要说明的是,在现有技术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5中的(a)所示,步骤如下:
步骤501-1,主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INVITE消息,网络端可以将INVITE消息转发给被叫端。
其中,INVITE消息中可以包含SDP协议,主叫端可以将本端支持的音频编解码能力告知对端,即被叫端。SDP协议中携带的编解码能力包括:EVS编解码能力、AMR/WB编解码能力和AMR编解码能力。例如,SDP协议中携带的各个编解码能力的详细编码和封装信息可以但不限于为:a=rtpmap:98EVS/16000;a=ftmp:98mode-change-capability=2;max-red=0;a=rtpmap:100AMR-WB/16000;a=fmtp:100octet-align=1;mode-change-capability=2;max-red=0;a=rt pmap:110AMR/8000;a=fmtp:110mode-change-capability=2;max-red=0。
步骤502-1,被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网络端可以将100Trying消息转发给主叫端。其中,100Trying消息可以是被叫端在收到主叫端发送的INVITE消息以后,给主叫端发送的INVITE消息的应答消息,100Trying消息表示正在处理中。
步骤503-1,被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183消息,网络端可以向主叫端转发183消息。
步骤504-1,主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PRACK消息,网络端可以向被叫端转发PRACK消息。其中,PRACK消息可以是主叫端收到被叫端发送的183消息以后,发送的确认消息。
步骤505-1,被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200OK(PRACK)消息,网络端可以向主叫端转发200OK(PRACK)消息。其中,200OK(PRACK)消息可以是被叫端在收到主叫端发送的PRACK消息后返回的响应,表示启动资源预留过程。
步骤506-1,主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Update消息,网络端可以向被叫端转发Update消息。其中,Update消息可以是主叫端在收到被叫端发送的200OK(PRACK)消息以后,发送的用于标明资源预留成功消息。
步骤507-1,被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200OK(Update)消息,网络端可以向主叫端转发200OK(Update)消息。200OK(Update)消息表示被叫端收到主叫端发送的Update消息后,得知主叫UE的资源预留成功。被叫端发送200OK(Update),标明被叫资源预留成功。
需要说明的是,被叫端发送的183消息、主叫端发送的Update消息以及被叫端发送的200OK(Update)消息中可以包含SDP协议。其中,SDP协议可以携带被叫端的音频编解码能力的优先级信息。示例性地,被叫端的音频编解码能力的优先级由高到低依次可以是:EV S编解码能力、AMR/WB编解码能力和AMR编解码能力。
可以理解,由于被叫端侧EVS编解码能力的优先级较高,因而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被协商为EVS编解码能力的概率较高。200OK(Update)消息中可以包含协商结果,协商结果可以为:a=rtpmap:98EVS/16000;a=ftmp:98mode-change-capability=2;max-red=0。
步骤508-1,被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180Ringing消息,网络端可以向主叫端转发180Ringing消息。其中,180Ringing消息表示被叫端振铃,主叫端放回铃音。
步骤509-1,被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200OK(INVITE)消息,网络端可以向主叫端转发200OK(INVITE)。其中,200OK(INVITE)消息表示被叫端摘机。
步骤510-1,主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ACK(INVITE)消息,网络端可以向被叫端转发ACK(INVITE)消息。其中,ACK(INVITE)消息为主叫端发送的用于证实已经收到被叫端对于INVITE请求的最终响应的消息。
步骤511-1,被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BYE消息,网络端可以向主叫端转发BYE消息。其中,BYE消息用于表示被叫端请求结束本次会话。
步骤512-1,主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BYE消息,网络端可以向被叫端转发BYE消息。其中,BYE消息用于标明会话结束。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以第一编解码能力是EVS编解码能力,第二编解码能力包括:AMR/WB编解码能力和AMR编解码能力为例,如图3中的(b)所示,如步骤307,被叫端收到被叫,例如,手机A可以作为主叫端向手机B发起主叫,手机A可以支持EVS编解码能力和AMR/WB编解码能力,手机B可以收到被叫。如步骤308,被叫端可以接收主叫端发送的携带EVS编解码能力的INVITE消息。如步骤309,被叫端支持EVS编码能力,在进行与主叫端的能力协商时将EVS编解码能力的优先级降低。如步骤310,主被叫双端进行能力协商。如步骤311,主被叫双端进行通话。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被叫端编解码能力的优先级由高到低依次为:EVS编解码能力、AMR/WB编解码能力、AMR编解码能力。在被叫端EVS编解码能力的优先级被降低后,被叫端编解码能力的优先级由高到低依次可以为:AMR/WB编解码能力、EVS编解码能力、AM R编解码能力;或者被叫端编解码能力的优先级由高到低依次可以为:AMR/WB编解码能力、AMR编解码能力、EVS编解码能力。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5中的(b)所示,步骤如下:
步骤501-2,主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INVITE消息,网络端可以将INVITE消息转发给被叫端。
其中,INVITE消息中可以包含SDP协议,主叫端可以将本端支持的音频编解码能力告知对端,即被叫端。SDP协议中携带的编解码能力包括:EVS编解码能力、AMR/WB编解码能力和AMR编解码能力。例如,SDP协议中携带的各个编解码能力的详细编码和封装信息可以但不限于为:a=rtpmap:98EVS/16000;a=ftmp:98mode-change-capability=2;max-red=0;a=rtpmap:100AMR-WB/16000;a=fmtp:100octet-align=1;mode-change-capability=2;max-red=0;a=rt pmap:110AMR/8000;a=fmtp:110mode-change-capability=2;max-red=0。
步骤502-2,被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网络端可以将100Trying消息转发给主叫端。其中,100Trying消息可以是被叫端在收到主叫端发送的INVITE消息以后,给主叫端发送的INVITE消息的应答消息,100Trying消息表示正在处理中。
步骤503-2,被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183消息,网络端可以向主叫端转发183消息。
步骤504-2,主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PRACK消息,网络端可以向被叫端转发PRACK消息。其中,PRACK消息可以是主叫端收到被叫端发送的183消息以后,发送的确认消息。
步骤505-2,被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200OK(PRACK)消息,网络端可以向主叫端转发200OK(PRACK)消息。其中,200OK(PRACK)消息可以是被叫端在收到主叫端发送的PRACK消息后返回的响应,表示启动资源预留过程。
步骤506-2,主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Update消息,网络端可以向被叫端转发Update消息。其中,Update消息可以是主叫端在收到被叫端发送的200OK(PRACK)消息以后,发送的用于标明资源预留成功消息。
步骤507-2,被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200OK(Update)消息,网络端可以向主叫端转发200OK(Update)消息。200OK(Update)消息表示被叫端收到主叫端发送的Update消息后,得知主叫UE的资源预留成功。被叫端发送200OK(Update),标明被叫资源预留成功。
需要说明的是,被叫端发送的183消息、主叫端发送的Update消息以及被叫端发送的200OK(Update)消息中可以包含SDP协议。其中,SDP协议可以携带被叫端侧支持的各种编解码能力的优先级的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若被叫端编解码能力的优先级由高到低依次为:EVS编解码能力、AMR/WB编解码能力、AMR编解码能力。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降低EVS编解码能力的使用优先级,来尽可能的规避由于主被叫使用EVS编解码能力进行通话时出现EVS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问题。在EVS编解码能力的优先级被降低后,被叫端编解码能力的优先级由高到低依次可以为:AMR/WB编解码能力、EVS编解码能力、AM R编解码能力;或者被叫端编解码能力的优先级由高到低依次可以为:AMR/WB编解码能力、AMR编解码能力、EVS编解码能力。
可以理解,当被叫端编解码能力的优先级由高到低依次以为:AMR/WB编解码能力、AMR编解码能力、EVS编解码能力时,由于被叫端侧EVS编解码能力的优先级最低,因而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被协商为EVS编解码能力的概率最低。200OK(Update)消息中可以包含协商结果,协商结果可以为:a=rtpmap:100AMR-WB/16000;a=fmtp:100octet-align=1;mode-change-capability=2;max-red=0。
步骤508-2,被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180Ringing消息,网络端可以向主叫端转发180Ringing消息。其中,180Ringing消息表示被叫端振铃,主叫端放回铃音。
步骤509-2,被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200OK(INVITE)消息,网络端可以向主叫端转发200OK(INVITE)。其中,200OK(INVITE)消息表示被叫端摘机。
步骤510-2,主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ACK(INVITE)消息,网络端可以向被叫端转发ACK(INVITE)消息。其中,ACK(INVITE)消息为主叫端发送的用于证实已经收到被叫端对于INVITE请求的最终响应的消息。
步骤511-2,被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BYE消息,网络端可以向主叫端转发BYE消息。其中,BYE消息用于表示被叫端请求结束本次会话。
步骤512-2,主叫端可以向网络端发送BYE消息,网络端可以向被叫端转发BYE消息。其中,BYE消息用于标明会话结束。
需要说明的是,在结束通话后,主叫端可以恢复EVS编解码能力的优先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可以针对主被叫独立地、动态地配置终端的第一编解码能力,即终端作为主叫端时,可以关闭终端的第一编解码能力或者终端作为被叫端时,可以降低终端的第一编解码能力的优先级。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主被叫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带来的兼容性问题。
下面对应用场景(2)(即根据终端的信息(如终端支持的通话服务、终端驻留的网络等)确定终端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进行介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手机A(也可称为第一终端)的第一预设信息与手机B(也可称为第二终端)的第二预设信息,来确定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或者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手机A与手机B之间的通话。
其中,第一预设信息或者第二预设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中一个或多个:终端驻留的网络,终端支持的通话服务。第一编解码能力或者第二编解码能力可以包括以下能力中的一种或多种:EVS编解码能力、AMR/WB编解码能力、AMR编解码能力等等。第一编解码能力可以和第二编解码能力不同。终端驻留的网络可以包括以下网络中的一个或多个:1G网络、2G网络、3G网络、4G网络、5G网络。终端支持的通话服务包括:可以包括以下服务中的一个或多个:VoNR、VoLTE、通过WiFi接入提供的语音业务(Voice over WIFI,VoWiFi)、固定网络电话(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VoIP)。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预设信息表征手机A驻留在第一网络下,且第二预设信息表征手机B驻留在第一网络下时,可以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进行手机A与手机B之间的通话。其中,第一网络可以包括以下网络中的一个或多个:4G网络、5G网络。在第一预设信息表征手机A驻留在第二网络下,或第二预设信息表征手机B驻留在第二网络下时,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手机A与手机B之间的通话。其中,第二网络可以与第一网络不同,第二网络可以包括以下网络中的一个或多个:3G网络、2G网络、1G网络。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以第一网络包括:4G网络以及5G网络,第二网络包括:3G网络或者2G网络,第一编解码能力是EVS编解码能力,第二编解码能力是AMR/WB编解码能力为例,如图6中所示,如步骤601,判断手机A是否驻留在4G网络或5G网络下。若判断结果为“否”,则如步骤604,关闭EVS编解码能力,如步骤606,手机A和手机B进行通话业务,该通话业务可以使用AMR/WB编解码能力。若判断结果为“是”,那么如步骤602,判断手机B是否驻留在4G网络或5G网络下。若判断结果为“否”,则如步骤604,关闭EVS编解码能力,如步骤606,手机A和手机B进行通话业务,该通话业务可以使用AMR/WB编解码能力。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如步骤603,开启EVS编解码能力,如步骤605,手机A和手机B进行通话业务,该通话业务可以使用EVS编解码能力。
需要解释的是,步骤604中的关闭EVS编解码能力可以指:关闭手机A的EVS编解码能力和/或;关闭手机B的EVS编解码能力。步骤603中的开启EVS编解码能力可以指:开启手机A的EVS编解码能力和/或;开启手机B的EVS编解码能力。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预设信息表征手机A支持的通话服务为预设通话服务,且第二预设信息还表征第二终端支持的通话服务为预设通话服务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在第一预设信息表征手机A支持的通话服务不包括预设通话服务,或者第二预设信息还表征第二终端支持的通话服务不包括预设通话服务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其中,预设通话服务包括以下服务中的一个或多个:VoNR服务、VoLTE服务。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以预设通话服务包括:VoNR服务、VoLTE服务,第一编解码能力是EVS编解码能力,第二编解码能力是AMR/WB编解码能力为例,如图7中所示,如步骤701,判断手机A是否支持VoLTE服务或VoNR服务。若判断结果为“否”,则如步骤704,关闭EVS编解码能力,如步骤706,手机A和手机B进行通话业务,该通话业务可以使用AMR/WB编解码能力。若判断结果为“是”,那么如步骤702,判断手机B是否支持VoLTE服务或VoNR服务。若判断结果为“否”,则如步骤704,关闭EVS编解码能力,如步骤706,手机A和手机B进行通话业务,该通话业务可以使用AMR/WB编解码能力。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如步骤703,开启EVS编解码能力,如步骤705,手机A和手机B进行通话业务,该通话业务可以使用EVS编解码能力。
需要解释的是,步骤704中的关闭EVS编解码能力可以指:关闭手机A的EVS编解码能力和/或;关闭手机B的EVS编解码能力。步骤703中的开启EVS编解码能力可以指:开启手机A的EVS编解码能力和/或;开启手机B的EVS编解码能力。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在手机A驻留的网络属于预设城市并且手机B驻留的网络属于所述预设城市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在手机A驻留的网络不属于预设城市或者手机B驻留的网络不属于所述预设城市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其中,预设城市可以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城市的5G网络覆盖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城市的网络支持VoNR服务、城市的5G信号的信号质量达到预设质量标准。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以第一编解码能力是EVS编解码能力,第二编解码能力是AMR/WB编解码能力为例,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以建立“开通EVS能力城市”表格,表1为“开通EVS能力城市”表格的一种示例。例如,如图8中的(a)所示,对于某城市,如步骤801,判断该城市的5G网络覆盖率是否达预设比例(例如,60%、70%)。若判断结果为“是”,那么如步骤802,判断该城市的网络是否支持VoNR。若判断结果为“是”,那么如步骤803,判断该城市的5G信号的信号质量是否达到预设质量标准(例如,信号覆盖度良好)。若判断结果为“是”,那么如步骤804,将该城市加入“开通EVS能力城市”表格。
表1
开通EVS能力城市
城市A
城市B
……
在一种具体的设计中,若手机驻留的网络属于的城市在“开通EVS能力城市”表格内,则手机A驻留的网络属于预设城市。例如,在建立“开通EVS能力城市”表格后,可以如图8中的(b)中所示,如步骤805,判断手机A驻留的网络属于的城市是否在“开通EVS能力城市”表格内。若判断结果为“否”,则如步骤808,关闭EVS编解码能力,如步骤810,手机A和手机B进行通话业务,该通话业务可以使用AMR/WB编解码能力。若判断结果为“是”,那么如步骤806,判断手机B驻留的网络属于的城市是否在“开通EVS能力城市”表格内。若判断结果为“否”,则如步骤808,关闭EVS编解码能力,如步骤810,手机A和手机B进行通话业务,该通话业务可以使用AMR/WB编解码能力。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如步骤807,开启EVS编解码能力,如步骤809,手机A和手机B进行通话业务,该通话业务可以使用EVS编解码能力。
需要解释的是,步骤808中的关闭EVS编解码能力可以指:关闭手机A的EVS编解码能力和/或;关闭手机B的EVS编解码能力。步骤807中的开启EVS编解码能力可以指:开启手机A的EVS编解码能力和/或;开启手机B的EVS编解码能力。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预设信息不仅表征手机A驻留在第一网络下,还表征手机A支持的通话服务为预设通话服务;第二预设信息不仅表征手机B驻留在第一网络下,还表征手机B支持的通话服务为预设通话服务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进行手机A与手机B之间的通话。其中,第一网络可以包括以下网络中的一个或多个:4G网络、5G网络,预设通话服务包括以下服务中的一个或多个:VoNR、VoLTE。
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以预设通话服务包括:VoNR服务、VoLTE服务,第一编解码能力是EVS编解码能力,第二编解码能力是AMR/WB编解码能力为例,如图9中所示,当手机A和手机B均驻留在4G网络或5G网络下,且手机A和手机B均支持VoLTE服务或VoNR服务时,开启EVS编解码能力,手机A和手机B可以进行通话业务,该通话业务可以使用EVS编解码能力。当手机A不驻留在4G网络或5G网络下;或者手机B不驻留在4G网络或5G网络下;或者手机A不支持VoLTE服务或VoNR服务;或者手机B不支持VoLTE服务或VoNR服务时,关闭EVS编解码能力,手机A和手机B可以进行通话业务,该通话业务可以使用AMR/WB编解码能力。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预设信息表征手机A支持的通话服务为预设通话服务;第二预设信息表征手机B支持的通话服务为预设通话服务,并且手机A驻留的网络和手机B驻留的网络均属于预设城市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进行手机A与手机B之间的通话。其中,第一网络可以包括以下网络中的一个或多个:4G网络、5G网络,预设通话服务包括以下服务中的一个或多个:VoNR、VoLTE,预设城市可以以下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城市的5G网络覆盖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城市的网络支持VoNR服务、城市的5G信号的信号质量达到预设质量标准。
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以预设通话服务为:VoNR服务,第一编解码能力是EVS编解码能力,第二编解码能力是AMR/WB编解码能力为例,如图10中所示,当手机A驻留的网络和手机B驻留的网络均属于预设城市,且手机A和手机B均支持VoNR服务时,开启EVS编解码能力,手机A和手机B可以进行通话业务,该通话业务可以使用EVS编解码能力。当手机A驻留的网络不属于预设城市;或者手机B驻留的网络不属于预设城市;或者手机A不支持VoNR服务;或者手机B不支持VoNR服务时,关闭EVS编解码能力,手机A和手机B可以进行通话业务,该通话业务可以使用AMR/WB编解码能力。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可以根据主叫端和被叫端驻网的不同制式等信息,主动、动态地配置主叫端和/或被叫端的第一编解码能力,减少由于第一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问题导致的通话过程中的无声、杂音等问题。进而可以提高用户的通话体验。
下面对应用场景(3)(即根据通话的起呼服务确定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进行介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A(也可称为第一终端)在作为主叫向手机B(也可称为第二终端)起呼时,若手机A的起呼服务是预设通话服务,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进行手机A和手机B之间的通话;若手机A(也可称为第一终端)的起呼服务不是预设通话服务,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手机A和手机B之间的通话。
其中,第一编解码能力或者第二编解码能力可以包括以下能力中的一种或多种:EVS编解码能力、AMR/WB编解码能力、AMR编解码能力等等。第一编解码能力可以和第二编解码能力不同。预设通话服务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VoNR服务、VoLTE、通过WiFi接入提供的语音业务(Voice over WIFI,VoWiFi)、固定网络电话(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VoIP)。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以预设通话服务包括:VoNR服务、VoLTE服务,第一编解码能力是EVS编解码能力,第二编解码能力是AMR/WB编解码能力为例,在手机A与手机B进行通话的过程中,如图11中所示,如步骤1101,判断手机A作为主叫向手机B发起的起呼服务是否为VoLTE服务或VoNR服务。若判断结果为“否”,则如步骤1103,关闭EVS编解码能力。需要说明的是,步骤1103中的“关闭EVS编解码能力”可以指:关闭手机A的EVS编解码能力和/或;关闭手机B的EVS编解码能力。如步骤1105,手机A和手机B进行通话业务,该通话业务可以使用AMR/WB编解码能力。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如步骤1102,开启EVS编解码能力。需要说明的是,步骤1102中的“开启EVS编解码能力”可以指:开启手机A的EVS编解码能力和/或;开启手机B的EVS编解码能力。如步骤1104,手机A和手机B进行通话业务,该通话业务可以使用EVS编解码能力。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可以根据通话的起呼服务是否为预设通话服务,主动、动态地配置主叫端和/或被叫端的第一编解码能力,减少由于第一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问题导致的通话过程中的无声、杂音等问题。进而可以提高用户的通话体验。
下面对应用场景(4)(即若第一终端的第一通话为异常通话,那么第一终端的第一通话的下一通通话尝试使用与第一通话不同的编解码能力)进行介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A(也可称为第一终端)可以和手机B(也可称为第二终端)进行第一时长的第一通话,第一时长小于第一时长阈值,其中,第一通话为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的通话;在第一通话结束后,手机A和手机C(也可称为第三终端)进行第二通话,所述第二通话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在所述第二通话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将第二通话使用的第二编解码能力切换为第一编解码能力;在所述第二通话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保持使用所述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所述第二通话。
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可以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通话的起呼时刻与所述第一通话的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时长阈值,所述第三终端不是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二通话的通话时长小于第三时长阈值。第一时长阈值可以为:m秒。m为正数,m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2秒、3秒、5秒等等。第二时长阈值可以为:n秒。n为正数,n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10秒、20秒、1分钟等等。第三时长阈值可以为:p秒。p为正数,p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10秒、1分钟、5分钟等等。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以第一编解码能力是EVS编解码能力,第二编解码能力是AMR/WB编解码能力为例,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手机A和手机B之间的第一通话的通话时间较短,因而可以认为第一通话为异常通话,可以理解,造成异常通话的原因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通话质量不佳,用户的个人原因。其中,通话质量不佳的原因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存在兼容性问题,通话时用户所处位置信号不佳。通过图12中示出的步骤1202中的“关闭EVS编解码能力”,以及步骤1203到步骤1205的判断过程,可以排查异常通话的原因是否包括: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存在兼容性问题。
如图12中所示,如步骤1201,手机A和手机B之间的第一通话迅速挂断。其中,迅速挂断可以但不限于指:第一通话的持续时长在0到2秒,第一通话使用的是EVS编解码能力。如步骤1202,关闭EVS编解码能力。步骤1202中的“关闭EVS编解码能力”可以指:关闭手机A的EVS编解码能力和/或;关闭手机B的EVS编解码能力。如步骤1203,在第一通话结束后,判断手机A和手机C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是否进行新的通话(即第二通话)。其中,第一预设时间可以但不限于为10秒,也即判断第二通话的起呼时刻与第一通话的结束时刻的间隔时长是否小于第二时长阈值(例如,10秒)。可以理解,第二通话可以使用AMR/WB编解码能力,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如步骤1204,判断手机A的第二通话与上一通通话是否为同一号码,即判断手机C的号码与手机B的号码是否为同一号码。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如步骤1205,判断第二通话的通话时长是否大于(或者,大于或者等于,步骤1205中以大于为例)第三时长阈值(例如,1分钟)。若判断结果为“是”,则造成异常通话的原因大概率包括: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存在兼容性问题。如步骤1206,保持关闭EVS编解码能力。其中,保持关闭EVS编解码能力可以指:保持关闭手机A的EVS编解码能力和/或;保持关闭手机B的EVS编解码能力。可以理解,第二通话可以保持使用AMR/WB编解码能力;
可以理解,当步骤1203中判断结果为“否”或者步骤1204中判断结果为“否”或者步骤1205中判断结果为“否”时,造成异常通话的原因大概率不包括: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存在兼容性问题。因此可以如步骤1207,打开EVS编解码能力。其中,打开EVS编解码能力可以指:打开手机A的EVS编解码能力和/或;打开手机B的EVS编解码能力。在步骤1207,即打开EVS编解码能力之后,可以将第二通话使用的所述第二编解码能力切换为第一编解码能力。可选地,在打开手机A和/或手机B的EVS编解码能力后,可以继续排查造成异常通话的其它原因。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可以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第一通话为异常通话,且第一通话使用的是第一编解码能力时,尝试关闭第一通话和/或第二通话的第一编解码能力,以排查异常通话的原因是否为第一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问题。当判断造成异常通话的原因大概率不包括: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存在兼容性问题时,可以打开第一通话和/或第二通话的第一编解码能力。从而减少由于第一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问题导致的通话过程中的无声、杂音等问题。进而可以提高用户的通话体验。
下面对应用场景(5)(即当通话的通话质量降低(如降低第一质量阈值)或者提高(如提高第二质量阈值)时,重新协商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进行介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手机A(也可称为第一终端)与手机B(也可称为第二终端)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进行通话的过程中,当通话的通话质量降低第一质量阈值时,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通话;可以在手机A与手机B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通话的过程中,当通话的通话质量提高第二质量阈值时,使用第三编解码能力进行通话。
其中,第一编解码能力或者第二编解码能力可以包括以下能力中的一种或多种:EVS编解码能力、AMR/WB编解码能力、AMR编解码能力等等。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三编解码能力可以和第一编解码能力相同,第一质量阈值可以和第二质量阈值相同或者不同。
在本申请的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以第一编解码能力包括:EVS编解码能力和AMR/WB编解码能力,第二编解码能力是AMR编解码能力为例,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13中的(a)所示,如步骤1301,手机A和手机B可以使用AMR编解码技术进行通话业务。如步骤1302,通话中语音质量较差。如步骤1303,判断通话语音质量是否提高第二质量阈值。若判断结果为“是”,那么如步骤1304,重新协商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如步骤1305,在重新协商后,可以使用AMR-WB编码能力或者EVS编码能力进行通话。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13中的(b)所示,如步骤1306,手机A和手机B可以使用EVS编解码能力或者AMR/WB编解码能力进行通话业务。如步骤1307,通话中语音质量较高。如步骤1308,判断通话语音质量是否降低第一质量阈值。若判断结果为“是”,那么如步骤1309,重新协商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如步骤1310,在重新协商后,可以使用AMR编码能力进行通话。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当通话的通话质量降低第一质量阈值或者提高第二质量阈值时,可以重新协商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从而可以基于当前的通话质量确定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减少由于编解码技术的兼容性问题导致的通话质量差的情况。进而可以提高用户的通话体验。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示出的各类方法之间可以进行合理结合。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终端支持的编解码能力;在第一终端支持的编解码能力不包括第一编解码能力但包括第二编解码能力时,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通话。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通话的过程中,当第一通话的通话质量提高第一质量阈值时,可以将第一通话使用的第二编解码能力切换为第一编解码能力。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通话的过程中,当第一通话的通话质量降低第二质量阈值时,可以将第一通话使用的第二编解码能力切换为第三编解码能力。
其中,第三编解码能力可以是第一编解码能力。第一编解码能力或者第二编解码能力可以包括以下能力中的一种或多种:EVS编解码能力、AMR/WB编解码能力、AMR编解码能力。
如图14中的(a)所示,主叫端可以在作为主叫向被叫端起呼时发送的主叫端支持的编解码能力不包括EVS编解码能力,主被叫可以协商使用AMR编解码能力进行语音通话。当语音通话的通话质量提高第二质量阈值时,可以重新协商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如图14中的(b)所示,主叫端可以在作为主叫向被叫端起呼时发送的主叫端支持的编解码能力不包括EVS编解码能力,主被叫可以协商使用AMR/WB编解码能力进行语音通话。当语音通话的通话质量降低第一质量阈值时,可以重新协商通话使用的编解码能力。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终端支持的编解码能力之前,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进行第一时长的第二通话,第一时长小于第一时长阈值,其中,第二通话为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的通话。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终端支持的编解码能力;在第一终端支持的编解码能力不包括第一编解码能力但包括第二编解码能力时,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通话。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通话的过程中,在第一通话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方法还包括:将第一通话使用的第二编解码能力切换为第一编解码能力。在第一通话不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保持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通话。
其中,预设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通话的起呼时刻与第二通话的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时长阈值;第一通话的通话时长小于第三时长阈值。第一编解码能力或者第二编解码能力可以包括以下能力中的一种或多种:EVS编解码能力、AMR/WB编解码能力、AMR编解码能力。
如图15所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进行的第二通话迅速挂断,第二通话使用EVS编解码能力。关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EVS编解码能力,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终端支持的编解码能力;在第一终端支持的编解码能力不包括第一编解码能力但包括第二编解码能力时,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通话。若在第一预设时间(如10秒)内进行新的通话,也即第一通话的起呼时刻与第二通话的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小于第二时长阈值(如10秒),且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通话的过程中,第一通话的通话时长小于第三时长阈值,可以打开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的EVS编解码能力。在打开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的EVS编解码能力之后,第一通话可以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在第一通话的起呼时刻与第二通话的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时长阈值,或者第一通话的通话时长小于第三时长阈值的情况下,保持关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EVS编解码能力,即可以保持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通话。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终端为主叫端时,不向对端发送第一编解码能力;终端为被叫端时,降低发送的第一编解码能力的优先级。可以在主被叫双方进行编解码能力协商时,主动、动态地配置第一编解码能力的优先级或者不携带第一编解码能力。从而减少由于第一编解码技术的兼容性问题导致的通话质量差的情况。进而可以提高用户的通话体验。
应理解,通过合理地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示出的各种方法,可以进一步减小主叫端与被叫端通话时出现第一编解码能力的兼容性问题的概率,从而提高用户的通话质量,使得用户的通话体验较优。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触摸屏、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该触摸屏、存储器和处理器耦合。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电子设备可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该电子设备的结构可以参考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200的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系统(例如,片上系统(system on a chip,SoC)),如图16所示,该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601和至少一个接口电路1602。处理器1601和接口电路1602可通过线路互联。例如,接口电路1602可用于从其它装置(例如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接收信号。又例如,接口电路1602可用于向其它装置(例如处理器1601或者电子设备的触摸屏)发送信号。示例性的,接口电路1602可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并将该指令发送给处理器1601。当所述指令被处理器1601执行时,可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当然,该芯片系统还可以包含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上述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内容,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0)

1.一种通话时编解码方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一终端支持的编解码能力;
在所述第一终端支持的编解码能力不包括第一编解码能力但包括第二编解码能力时,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使用所述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通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终端在作为主叫向所述第二终端起呼时发送所述第一终端支持的编解码能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终端支持的编解码能力包括所述第一编解码能力和所述第二编解码能力,但是在所述第二终端侧所述第一编解码能力的优先级低于所述第二编解码能力时,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使用所述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通话。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一终端支持的编解码能力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进行第一时长的第二通话,所述第一时长小于第一时长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通话为使用所述第一编解码能力的通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使用所述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第一通话的过程中,在所述第一通话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一通话使用的所述第二编解码能力切换为所述第一编解码能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通话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保持使用所述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所述第一通话。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
所述第一通话的起呼时刻与所述第二通话的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时长阈值;所述第一通话的通话时长小于第三时长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使用所述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所述第一通话的过程中,当所述第一通话的通话质量提高第一质量阈值时,将所述第一通话使用的所述第二编解码能力切换为所述第一编解码能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使用所述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所述第一通话的过程中,当所述第一通话的通话质量降低第二质量阈值时,将所述第一通话使用的所述第二编解码能力切换为第三编解码能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编解码能力是所述第一编解码能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编解码能力包括以下能力中的一种或多种:自适应多速率宽带AMR/WB编解码能力、自适应多码率AMR编解码能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编解码能力为增强语音服务EVS编解码能力。
13.一种通话时编解码方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进行通话的过程中,当所述通话的通话质量降低第一质量阈值时,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所述通话。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所述通话的过程中,当所述通话的通话质量提高第二质量阈值时,使用第三编解码能力进行所述通话。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编解码能力是所述第一编解码能力。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编解码能力为EVS编解码能力。
17.根据权利要求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编解码能力包括以下能力中的一种或多种:AMR/WB编解码能力、AMR编解码能力。
18.一种通话时编解码方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第一时长的第一通话,所述第一时长小于第一时长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通话为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的通话;
在所述第一通话结束后,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进行第二通话,所述第二通话使用第二编解码能力;
在所述第二通话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通话使用的所述第二编解码能力切换为所述第一编解码能力。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通话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保持使用所述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所述第二通话。
20.根据权利要求18-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
所述第二通话的起呼时刻与所述第一通话的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时长阈值,所述第三终端不是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二通话的通话时长小于第三时长阈值。
21.根据权利要求18-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编解码能力包括以下能力中的一种或多种:AMR/WB编解码能力、AMR编解码能力。
22.根据权利要求18-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编解码能力为EVS编解码能力。
23.一种通话时编解码方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终端的第一预设信息和第二终端的第二预设信息,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或者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信息或所述第二预设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中一个或多个:终端驻留的网络,终端支持的通话服务。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终端的第一预设信息和第二终端的第二预设信息,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或者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包括:
在所述第一预设信息表征所述第一终端驻留在第一网络下,且所述第二预设信息表征所述第二终端驻留在第一网络下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一编解码能力进行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预设信息还表征所述第一终端支持的通话服务为预设通话服务,且所述第二预设信息还表征所述第二终端支持的通话服务为预设通话服务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一编解码能力进行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终端的第一预设信息和第二终端的第二预设信息,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或者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包括:
在所述第一预设信息表征所述第一终端驻留在第二网络下,或者所述第二预设信息表征所述第二终端驻留在第二网络下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网络与所述第一网络不同。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终端的第一预设信息和第二终端的第二预设信息,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或者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包括:
在所述第一预设信息表征所述第一终端支持的通话服务不包括预设通话服务,或者所述第二预设信息表征所述第二终端支持的通话服务不包括预设通话服务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
29.根据权利要求24或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络包括以下网络中的一个或多个:4G网络、5G网络。
30.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终端的第一预设信息和第二终端的第二预设信息,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或者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包括:
在所述第一终端驻留的网络属于预设城市并且所述第二终端驻留的网络属于所述预设城市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一编解码能力进行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
31.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终端的第一预设信息和第二终端的第二预设信息,使用第一编解码能力或者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包括:
在所述第一终端驻留的网络不属于预设城市或者所述第二终端驻留的网络不属于所述预设城市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
32.根据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城市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城市的第一网络覆盖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城市的网络支持新空口承载语音VoNR服务、城市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达到预设质量标准。
33.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终端在作为主叫向所述第二终端起呼时:
若所述第一终端的起呼服务是所述预设通话服务,使用所述第一编解码能力进行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第一终端的起呼服务不是所述预设通话服务,使用所述第二编解码能力进行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
35.根据权利要求25、28或32-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通话服务包括以下服务中的一个或多个:VoNR服务、VoLTE服务。
36.根据权利要求1-3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编解码能力包括以下能力中的一种或多种:AMR/WB编解码能力、AMR编解码能力。
37.根据权利要求1-3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编解码能力为EVS编解码能力。
3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
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3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
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3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0.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电路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接口电路和所述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
所述芯片系统应用于包括通信模块和存储器的电子设备;所述接口电路用于从所述存储器接收信号,并向所述处理器发送所述信号,所述信号包括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3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132842.1A 2023-02-08 2023-02-08 一种通话时编解码方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71352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32842.1A CN117135272A (zh) 2023-02-08 2023-02-08 一种通话时编解码方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32842.1A CN117135272A (zh) 2023-02-08 2023-02-08 一种通话时编解码方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35272A true CN117135272A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57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32842.1A Pending CN117135272A (zh) 2023-02-08 2023-02-08 一种通话时编解码方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35272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3494A (zh) * 2008-01-07 2009-07-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会话发起协议终端编解码算法动态协商的方法及系统
CN102025715A (zh) * 2010-05-17 2011-04-2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sip协议的多媒体网络通信方法
CN106790244A (zh) * 2017-01-19 2017-05-3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媒体协商的方法及装置
CN113573233A (zh) * 2021-07-23 2021-10-2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语音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3494A (zh) * 2008-01-07 2009-07-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会话发起协议终端编解码算法动态协商的方法及系统
CN102025715A (zh) * 2010-05-17 2011-04-2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sip协议的多媒体网络通信方法
CN106790244A (zh) * 2017-01-19 2017-05-3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媒体协商的方法及装置
CN113573233A (zh) * 2021-07-23 2021-10-2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语音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252725A1 (zh) 用于提升sa网络下电话呼通率的通信系统及用户设备
US8787166B2 (en) Communication network control system,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 control method
CN111756933B (zh) 一种协商彩振媒体信息的方法、应用服务器
CN112637798B (zh) 通话方法及终端
WO2011137615A1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通讯方法
US2003023175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terminating a call
WO2014056781A1 (en) Improved establishment of an rrc connec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rminal
CN115190468B (zh) 重拨方法及终端设备
US2022032127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s,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40089369A1 (en) Method for playing multimedia customized ringing signal and customized alerting tone, and application server
JP3766087B2 (ja) 符号化方式選択方法及び端末装置
CN107852656B (zh) 一种通话切换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20417978A1 (en) Transmission block configuration parameter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6576271B (zh) 语音编码速率调整的方法和设备
CN117135272A (zh) 一种通话时编解码方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3364921A (zh) 通话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3438612B (zh) 通话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89712B (zh) 通话控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4183499A1 (zh) 一种实现语音通话的方法及装置
KR20180126314A (ko) 디지털 무전기의 이기종 통신망 연동을 위한 게이트웨이 장치에서 음성 및 제어 신호 처리 방법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통신 시스템
US737947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integrated data services to increase spectrum efficiency
JP6464971B2 (ja) 無線端末装置
US20090046696A1 (en) Dtmf signa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JP2017220736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ユーザ装置
JP2017022680A (ja) 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