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20592A - 培养容器及培养容器的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培养容器及培养容器的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20592A
CN117120592A CN202180096918.9A CN202180096918A CN117120592A CN 117120592 A CN117120592 A CN 117120592A CN 202180096918 A CN202180096918 A CN 202180096918A CN 117120592 A CN117120592 A CN 1171205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e
cells
culture vessel
port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69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中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shio Denki KK
Original Assignee
Ushio Denki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shio Denki KK filed Critical Ushio Denki KK
Publication of CN1171205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205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47/00Means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produced biomass or of the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e.g. storage of biomass
    • C12M47/02Separating microorganisms from the culture medium; Concentration of bioma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5/00Undifferentiated human, animal or plant cells, e.g. cell lines; Tissues; Cultivation or maintenance thereof;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5/06Animal cells or tissues; Human cells or tissues
    • C12N5/0602Vertebrate cells
    • C12N5/067Hepatocy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1/00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 C12M1/12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with sterilisation, filtration or dialysis mea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5/00Means for supporting, enclosing or fixing the microorganisms, e.g. immunocoatings
    • C12M25/02Membranes; Fil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9/00Means for introduction, extraction or recirculation of materials, e.g. pumps
    • C12M29/10Perfus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3/00Tissue, human, animal or plant cell, or virus culture apparatu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Zo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Virology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培养容器及培养容器的使用方法,其能够以与生物体内接近的形式对细胞的响应进行模拟,并且能够高浓度地回收来自细胞的分泌液。培养容器(1)具备用于供给包含细胞的液体的供给端口(22)、与供给端口(22)连接的主流路(21)、用于培养被供给的细胞并且至少一部分位于主流路(21)内的培养空间(3)、用于对来自在培养空间(3)中培养的细胞的分泌液进行回收的回收端口(24)、将培养空间(3)与回收端口(24)连通的连通路(5)以及与培养空间(3)邻接地位于连通路(5)内并且将细胞与分泌液分离的分离部(40)。

Description

培养容器及培养容器的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培养容器及培养容器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肝脏中,药物或者其它化合物被吸收到肝细胞内并进行代谢。肝代谢物被排泄到毛细胆管内,到达胆囊,经过肠道作为便泄物排泄到体外。
以往,作为回收来自肝细胞的分泌液的方法,已知使用细胞培养小室的细胞培养方法。
图17是以往的具有能够使生理活性物质透过的膜的可移动的培养容器100的例子。在框体101上设有用于将细胞保持在丙烯酸、聚苯乙烯制的圆筒管的内部的空间,在一个端面上通过粘接剂粘接固定有能够使生理活性物质透过的膜102。在膜102上附着有能够剥离的PET膜103。
能够使生理活性物质透过的膜102是对源自于天然物的高分子、合成高分子的人工材料导入交联并使之凝胶化而得的。作为凝胶化的细胞外基质成分(ECM,extracellularmatrix),例如能够使用胶原、透明质酸、明胶、琼脂、琼脂糖等。
如图18所示,具有能够使生理活性物质透过的膜102的培养容器100能够以在内部保持着细胞等培养物的状态移动,在“液相-膜-固相”、“液相-膜-气相”、“液相-膜-液相”等不同环境下进行培养。
特别是,通过在能够使生理活性物质透过的膜102的一个面处培养上皮系细胞并且在另一个面处培养间充质细胞,能够进行具有上皮间充质互作用的经皮吸收模型、肠道吸收模型等的细胞功能试验,另外,通过在一个面处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并且在另一个面处培养癌细胞,能够进行血管新生模型、癌浸润模型等的细胞功能试验。
通过具有这样的可移动性,构建了促进肝代谢物向毛细胆管样构造104的蓄积和排泄的肝细胞培养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283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以往的培养容器中,由于其容积大,因此无法以接近生物体内的形式对因细胞彼此之间的生理活性物质的交换而出现的细胞的响应进行模拟。
另外,来自细胞的分泌液被培养装置中的液体稀释的程度大,难以高浓度地回收来自细胞的分泌液。
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以与生物体内接近的形式对细胞的响应进行模拟并且能够高浓度地回收来自细胞的分泌液的培养容器及培养容器的使用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培养容器具备:
供给端口,用于供给包含细胞的液体;
主流路,与所述供给端口连接;
培养空间,用于培养被供给的所述细胞,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主流路内;
回收端口,用于对来自在所述培养空间中培养的所述细胞的分泌液进行回收;
连通路,将所述培养空间与所述回收端口连通;以及
分离部,与所述培养空间邻接地位于所述连通路内,将所述细胞与所述分泌液分离。
该培养容器在主流路内具有培养空间,能够在该培养空间中培养细胞,且使来自细胞的分泌液被分离部从细胞分离并回收,因此能够以与生物体内接近的形式对细胞的响应进行模拟(再现、功能再现、模仿、功能模仿、模型化),并且能够高浓度地回收来自细胞的分泌液。
另外,在本发明的培养容器中,也可以是如下结构:所述供给端口和所述回收端口在第一平面上开口。
通过使供给端口和回收端口在相同的平面上开口,能够从同一侧进行包含细胞的液体的供给和分泌液的回收,因此作业性良好。
另外,在本发明的培养容器中,也可以是如下结构:所述主流路在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的第二平面内延伸,所述连通路在与所述第二平面垂直的方向上与所述主流路邻接,在与所述第二平面平行并且隔着所述第二平面而处于与所述第一平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三平面内延伸。
通过将供给端口和回收端口配置在第一平面上,将主流路配置在第二平面上,并将连通路配置在第三平面上,能够紧凑地设计培养容器。
本发明的培养容器的使用方法是上述培养容器的使用方法,包含:
第一步骤,从所述供给端口供给包含细胞的液体;
第二步骤,使所供给的所述细胞固定于所述培养空间;
第三步骤,在所述培养空间中培养所述细胞;
第四步骤,利用所述分离部使来自所培养的所述细胞的分泌液与所述细胞分离;以及
第五步骤,从所述回收端口回收被分离的所述分泌液。
根据该培养容器的使用方法,能够以与生物体内接近的形式对细胞的响应进行模拟(再现、功能再现、模仿、功能模仿、模型化),并且能够高浓度地回收来自细胞的分泌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培养容器的俯视图。
图2A是图1所示的培养容器的A-A线剖面图。
图2B是图1所示的培养容器的B-B线剖面图。
图2C是图1所示的培养容器的C-C线剖面图。
图2D是图1所示的培养容器的D-D线剖面图。
图3是第三端口附近的立体图。
图4是培养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5A是用于说明培养容器的使用方法的示意图。
图5B是用于说明培养容器的使用方法的示意图。
图5C是用于说明培养容器的使用方法的示意图。
图5D是用于说明培养容器的使用方法的示意图。
图6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培养容器的剖面图。
图7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培养容器的剖面图。
图8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培养容器的剖面图。
图9A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培养容器的剖面图。
图9B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培养容器的立体图。
图10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培养容器的剖面图。
图11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培养容器的剖面图。
图12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培养容器的剖面图。
图13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培养容器的剖面图。
图14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培养容器的俯视图。
图15A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培养容器的俯视图。
图15B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培养容器的剖面图。
图15C是用于说明其它实施方式的培养容器的使用方法的示意图。
图16A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培养容器的俯视图。
图16B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培养容器的剖面图。
图16C是用于说明其它实施方式的培养容器的使用方法的示意图。
图17是表示以往的培养容器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以往的培养容器的使用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培养容器进行说明。此外,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各附图只是示意性地进行图示的附图。即,附图上的尺寸比与实际的尺寸比未必一致,另外,在各附图之间尺寸比也未必一致。
[构造]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培养容器1的俯视图。图2A是图1所示的培养容器1的A-A线剖面图。图2B是图1所示的培养容器1的B-B线剖面图。
图2C是图1所示的培养容器1的C-C线剖面图。图2D是图1所示的培养容器1的D-D线剖面图。
培养容器1是以使第二基板20的一个主面20a部分地接触在第一基板10的一个主面10a上的方式进行层叠、接合而形成的。所谓主面,是指构成基板10、20的面中的面积远大于其它面的面。基板10、20上有两个主面,这两个主面相互对置配置。
在以下的说明中,适当参照XYZ坐标系,该XYZ坐标系将在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接合的状态下与第一基板10的主面10a、10b及第二基板20的主面20a、20b平行的面设为XY平面,且将与该XY平面正交的方向设为Z方向。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表达方向时,在区别正负朝向的情况下,将会像“+X方向”、“-X方向”这样标注正负符号进行记载。另外,在不区别正负朝向地表达方向的情况下,仅记载为“X方向”。即,在本说明书中,在仅记载为“X方向”的情况下,包含“+X方向”和“-X方向”双方。关于Y方向及Z方向,也是同样的。此外,培养容器1通常以Z方向为上下方向而使用,-Z方向相当于上侧方向。
第一基板10及第二基板20分别具有同一形状的主面。在本实施方式的培养容器1中,第一基板10及第二基板20在Z方向的视角下为大致T字状。第二基板20的厚度比第一基板10的厚度大。第一基板10的厚度为例如0.1~1mm,第二基板20的厚度为例如3~10mm。
第二基板20的主面20a具有第一凹部21a。另外,第二基板20的主面20a具有第二凹部25a。第二基板20的另一个主面20b位于与第一基板10相反的一侧,具有第一~第三端口22~24(后述)。
第一凹部21a在主面20a上以沿X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第一凹部21a通过使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接合来作为被两基板10、20夹着的中空状的主流路21发挥功能。
第一凹部21a是以一定的宽度及深度沿X方向延伸的狭缝状。第一凹部21a的剖面呈矩形形状。
第一凹部21a的Y方向的宽度21W(参照图2D)为例如2~10mm。
另外,第一凹部21a的深度21H(参照图2A)为例如1~5mm。另外,第一凹部21a的长度21L(参照图1)为例如8~30mm。
第二凹部25a在主面20a上以沿Y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第二凹部25a通过使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接合来作为被两基板10、20夹着的中空状的连通路5(后述)的一部分发挥功能。
第二凹部25a是以一定的宽度及深度沿Y方向延伸的狭缝状。第二凹部25a与第一凹部21a连接。第二凹部25a的剖面呈矩形形状。
第二凹部25a的X方向的宽度25W(参照图2B)为例如2~10mm。
另外,第二凹部25a的深度25H(参照图2B)为例如10~100μm。另外,第二凹部25a的长度25L(参照图1)为例如1~10mm。
第一端口22连接于第一凹部21a的-X方向侧的端部,形成为从第二基板20的主面20a向主面20b延伸并贯通第二基板20。第一端口22在主面20b处开口。第二端口23连接于第一凹部21a的+X方向侧的端部,形成为从第二基板20的主面20a向主面20b延伸并贯通第二基板20。第二端口23在主面20b处开口。
第三端口24连接于第二凹部25a的+Y方向侧的端部,形成为从第二基板20的主面20a向主面20b延伸并贯通第二基板20。第三端口24在主面20b处开口。
第一端口22、第二端口23及第三端口24均为沿Z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空洞。在本实施方式的培养容器1中,第一端口22、第二端口23及第三端口24的直径d(参照图1)全部相同,例如为1~5mm。此外,第一端口22、第二端口23及第三端口24的直径d不需要全部相同。第一端口22、第二端口23及第三端口24的高度h(参照图2A)全部相同,例如为3~10mm。主流路21(第一凹部21a)的中心线与第三端口24的中心之间的Y方向的距离为例如3~10mm。
第一端口22与第二端口23通过主流路21连接。即,也可以说主流路21具有与主流路21连接且向主面20b延伸的第一端口22及第二端口23。
第一端口22、第二端口23具有向培养容器1供给液体的目的和从培养容器1排出液体的目的中的至少一个目的。例如,可以使第一端口22用作供给端口,使第二端口23用作排出端口。
培养容器1在内部具有无纺布40(分离部的一个例子)。无纺布40跨第一凹部21a和第二凹部25a配置。无纺布40呈沿Y方向伸长的矩形板状。无纺布40的Y方向的一端40a位于第一凹部21a的-Y方向侧的缘部21b。另外,无纺布40的Y方向的另一端40b位于第三端口24的中心。无纺布40的X方向的宽度与第二凹部25a的X方向的宽度25W相同,无纺布40的厚度与第二凹部25a的深度25H相同。即,如图2B所示,无纺布40在XZ平面上的剖面形状与第二凹部25a在XZ平面上的剖面形状相同。
培养容器1在内部具有培养空间3,能够在培养空间3中培养细胞。
本实施方式的培养空间3是处于主流路21内且与无纺布40邻接的空间。不过,细胞有时也会在稍微从无纺布40的表面进入内部的状态下培养。供给到主流路21的细胞主要被培养空间3的底面、即无纺布40的上表面捕捉到,详见后述。
培养容器1具有将培养空间3与第三端口24连通的连通路5。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无纺布40的第一凹部21a及第二凹部25a的空间是连通路5。
如图3所示,第三端口24与处于连通路5的端部的无纺布40的另一端40b连接。即,也可以说连通路5具有与连通路5连接且向主面20b延伸的第三端口24。
第三端口24具有向外部排出连通路5的液体的目的。例如,第三端口24也可以用作回收连通路5的液体的回收端口。
来自在培养空间3中培养的细胞的分泌液浸透无纺布40,之后向第三端口24渗出。此时,由于无纺布40的大部分或者全部被细胞覆盖,因此能够大部分或者完全抑制培养空间3中的培养液流入无纺布40。由此,能够高浓度地回收来自细胞的分泌液。
如上,本实施方式的培养容器1具备用于供给包含细胞的液体的供给端口(第一端口22)、与供给端口连接的主流路21以及至少一部分位于主流路21内且用于培养被供给的细胞的培养空间3。另外,培养容器1具备用于对来自在培养空间3中培养的细胞的分泌液进行回收的回收端口(第三端口24)以及将培养空间3与回收端口连通的连通路5。在连通路5内,以与培养空间3邻接的方式配置有无纺布40。无纺布40作为将在培养空间3中培养的细胞和来自该细胞的分泌液分离的分离部发挥功能。即,作为无纺布40,利用具有与一般的细胞的大小相比较小的保持粒径的材料。更具体而言,由于一般的细胞的径向尺寸为10~50μm左右,因此无纺布40的保持粒径优选小于20μm,更优选小于10μm。在使用预先形成为细胞块的细胞时,由于细胞块的径向尺寸为50~300μm左右,因此无纺布40的粒子保持径优选小于100μm,更优选小于50μm。
在本实施方式的培养容器1中,无纺布40的表面也可以具有细胞粘接性,无纺布40的表面中的与培养空间3相接的面也可以具有细胞粘接性。所谓细胞粘接性,意思是拥有成为细胞粘接的基础的化学键的表面、或者拥有能够由ECM成分(胶原、明胶、层粘连蛋白等)覆盖的表面性质并具有例如羟基、羧基等官能团的表面。
通过上述结构的培养容器1,能够以与生物体内接近的形式对细胞的响应进行模拟,并且能够高浓度地回收来自细胞的分泌液,关于这一点,将随后在培养容器1的使用方法的说明部分描述。
[制造方法]
接下来,对培养容器1的制造方法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图1~图2D中,说明了第一基板10及第二基板20在Z方向的视角下为大致T字状的形态,但并不限定于此。在以下的制造方法的说明中,第一基板10及第二基板20在Z方向的视角下为矩形形状的形态。
(基板的准备工序)
准备构成培养容器1的第一基板10、第二基板20及无纺布40。图4是培养容器1的分解立体图。
对于构成基板10、20的材料,优选的是使用实质上为非多孔质体的材料。在此,所谓“实质上为非多孔质体”,是指基板的表观上的表面积与实际的表面积近似的状态。作为形成上述那样的非多孔质体的材料的例子,可列举玻璃、硅等无机材料、或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环烯烃共聚物(COC)、环烯烃聚合物(COP)、聚苯乙烯(PS)、硅酮等树脂材料。此外,也可以使这些树脂材料中的两种以上组合。另外,也可以使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所使用的材料不同。
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基板的形状进行说明。第一基板10及第二基板20使用分别具有同一形状的主面的基板。另外,第二基板20的厚度比第一基板10的厚度大。然而,第一基板10的主面及第二基板20的主面也可以不为同一形状。例如,也可以是第一基板10的主面的纵向和横向的尺寸比第二基板20的主面的纵向和横向的尺寸大,还可以是第二基板20的主面的纵向和横向的尺寸比第一基板10的主面的纵向和横向的尺寸大。另外,也可以是第二基板20的厚度与第一基板10的厚度相同,还可以是第二基板20的厚度比第一基板10的厚度小。
第二基板20的一个主面20a具有第一凹部21a及第二凹部25a。第一端口22、第二端口23及第三端口24在第二基板20的另一个主面20b上开口。
为了对第二基板20设置开口及凹部,例如有注塑成型、切削加工等手段,根据构成基板的材料来选择最佳的手段即可。作为一个例子,通过如上述那样利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环烯烃共聚物(COC)、环烯烃聚合物(COP)、聚苯乙烯(PS)、硅酮、丙烯酸等树脂材料构成第二基板20,能够通过注塑成形容易地形成凹部。
无纺布40被以规定的尺寸切断。无纺布40的材质能够使用二氧化硅、聚合物。另外,作为无纺布40,能够使用市售的无纺布,例如能够使用日本宝翎株式会社制的Cellbed(注册商标)。
若无纺布40较厚,则从细胞分泌的分泌液(胆汁等)这些液体的渗出需要时间,因此无纺布40优选较薄,厚度为10~100μm左右。
(基板的接合工序)
将制作好的第一基板10的主面10a与第二基板20的主面20a接合。无纺布40在将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接合时被配置于规定的位置。以下所示的接合方法是不需要在基板上形成成为粘接剂的薄膜的方法,按照以下的步骤来执行。
首先,对两基板的接合面(10a、20a)进行使表面活化的处理。作为表面活化处理的方法,能够利用照射紫外线的方法、接触等离子体气体的方法。
在照射紫外线的方法中,例如通过从照射波长172nm的光的氙准分子灯等紫外线光源对第二基板20的主面20a及第一基板10的主面10a照射波长200nm以下的真空紫外线来执行。作为紫外线光源的其它例子,能够适当使用在185nm处具有亮线的低压汞灯、在波长120~200nm的范围具有亮线的氘灯。真空紫外线的照度为例如10~500mW/cm2,照射时间根据树脂而适当设定,例如为5~6秒钟。
在接触等离子体气体的方法中,通过使利用大气压等离子体对以氮气、氩气等为主成分且含有0.01~5体积%的氧气的工艺气体进行等离子体化而得的物质接触于第二基板20的主面20a及第一基板10的主面10a来执行。还可以使用氮气与清洁干燥空气(CDA)的混合气体。等离子体气体的接触时间为例如5~100秒钟。
接下来,进行接合工序:以使被实施了表面活化处理的两基板的接合面(10a、20a)接触的方式使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重叠,并使用压力机按压两基板进行接合。为了维持表面活化状态,接合工序可以在完成紫外线照射工序之后的规定时间内、例如10分以内进行。
为了使接合牢固,该接合工序根据需要在被加热的环境下进行。在接合工序中,加热温度、按压力等接合条件根据第一基板10的构成材料及第二基板20、无纺布40的构成材料来设定。若列举具体的条件,按压时的温度为例如40~130℃,用于接合的按压力例如为0.1~10MPa。
也可以在对使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接合而成的基板(以下,有时称为“接合基板”)加压规定时间之后,根据需要进行规定时间的加热。通过在对接合基板进行加压之后进行加热,即使在加压后的层叠基板中的接合界面处混合存在获得了充分的接合状态的部分和未获得充分的接合状态的部分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加热而在未获得充分的接合状态的部分将其接合状态设为所期望的状态。
也可以维持接合基板的加压状态规定时间,之后,解除该加压状态,使接合基板的温度上升至规定温度,并维持该温度,直至获得所期望的接合状态。在此,所谓规定温度,是接合基板不产生变形的温度。例如,加热温度为40~130℃,加热时间为60~600秒钟。
之后,经过冷却工序,制作出在第一基板10的主面10a上接合有第二基板20的培养容器1。
[使用方法]
接下来,对培养容器1的使用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图5A~图5D是用于说明培养容器1的使用例1的示意图,左侧示出了俯视图,右侧示出了剖面图。此外,左侧的俯视图是从Z方向对培养容器1的内部进行观察的图。
i)首先,如图5A所示,从供给端口(例如第一端口22)投入肝细胞,在主流路21中播种(第一步骤)。此时,肝细胞是作为细胞块而投入的。细胞块的尺寸为例如50~300μm左右。
如图5B所示,导入到主流路21的细胞块被无纺布40捕捉到(第二步骤)。此时,细胞以覆盖无纺布40的上表面方式被捕捉到。
ii)接着,如图5C所示,通过将培养液从供给端口注入并从排出端口(例如第二端口23)回收来灌流培养液,培养肝细胞(第三步骤)。此时,由于主流路21的几何学尺寸小,因此能够以与生物体内接近的环境培养肝细胞。
细胞增殖至覆盖无纺布40的上表面的大部分或全部。随着肝细胞生长,在肝细胞中形成毛细胆管(微胆管)。
iii)接着,从供给端口投入评价对象的生理活性物质、药剂。
iv)接着,如图5D所示,来自毛细胆管的分泌液(胆汁)浸透无纺布40,向回收端口(例如第三端口24)渗出(第四步骤)。由此,能够将来自毛细胆管的分泌液与细胞分离。之后,从回收端口回收分泌液(第五步骤)。此时,由于无纺布40的大部分或全部被细胞覆盖,因此能够大部分或者完全抑制培养空间3中的培养液流入无纺布40。其结果是,能够高浓度地回收来自细胞的分泌液。
根据该方法,能够对从构建于肝细胞之间的毛细胆管排泄的胆汁进行回收。另外,能够在模拟生物体内的环境下评价肝细胞对生理活性物质、药剂的代谢。
在培养容器1中,无纺布40的厚度优选较薄。另外,无纺布40与培养空间3的接触面优选较大。另外,连通路5优选较短,在本实施方式中,培养空间3与回收端口(第三端口24)之间的壁51的厚度51t(参照图5A)优选较薄。这些都是从缩短到渗出胆汁为止的时间的观点而言的。
如上,本实施方式的培养容器1的使用方法包含从供给端口(第一端口22)供给包含细胞的液体的第一步骤、使所供给的细胞固定于培养空间3的第二步骤、在培养空间3中培养细胞的第三步骤、利用无纺布40使来自所培养的细胞的分泌液与细胞分离的第四步骤以及从回收端口(第三端口24)回收被分离的分泌液的第五步骤。
以上,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认为具体结构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而不是仅通过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示出,还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可以将上述各实施方式所采用的构造用于其它任意的实施方式。各部的具体结构并不仅被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无纺布40的Y方向的一端40a位于第一凹部21a的-Y方向侧的缘部21b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无纺布40的一端40a如图6所示那样位于第一凹部21a的Y方向中央部的结构。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将培养空间3与回收端口(第三端口24)连通的整个连通路5中配置无纺布40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无纺布40也可以如图7所示那样仅配置于连通路5的一部分。在该例子中,无纺布40整体配置于第一凹部21a内。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形成于第二基板20的主面20a的第二凹部25a作为连通路5的一部分发挥功能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如图8所示,也可以是以沿Y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第一基板10的主面10a的第三凹部14a作为连通路5的一部分发挥功能。此时,连通路5在Z方向上与主流路21邻接,且在与主流路21不同的XY平面内延伸。第三凹部14a的+Y方向侧的端部与第三端口24连通。第三凹部14a的X方向的宽度与无纺布40的X方向的宽度大致相同,为了从下方支承无纺布40,在第三凹部14a中例如填充凝胶。来自细胞的分泌液通过无纺布40和第三凹部14a内的凝胶并向第三端口24渗出。
(4)另外,如作为与图2A对应的位置处的剖面图的图9A所示,也可以使以沿Y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第一基板10的主面10a的多个槽11a作为连通路5的一部分发挥功能。此外,与图8所示的例子相同,无纺布40整体配置于第一凹部21a内。图9B是第三端口24附近的立体图,多个槽11a的一端侧与第三端口24连通。来自细胞的分泌液通过无纺布40并向槽11a流入,从槽11a的一端侧向第三端口24渗出。
(5)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在图8所示的第三凹部14a中填充有分散了玻璃、陶瓷制的珠子15的凝胶16。凝胶16只要将珠子15和凝胶16以规定的比率混合,从第三端口24注入并填充于第三凹部14a即可。
在图10的例子中未设置无纺布40,凝胶16与珠子15的混合体作为分离部发挥功能。细胞被凝胶16与珠子15的混合体保持,来自细胞的分泌液从珠子15与珠子15之间通过凝胶16渗出到第三端口24。珠子15的大小期望的是与所培养的细胞为同等程度或者比细胞小。
(6)另外,无纺布40也可以配置在例如图11~图13所示的位置。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无纺布40配置于第二凹部25a。连通路5是配置有无纺布40的空间。
另外,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无纺布40配置于第三端口24的下部。培养空间3的一部分位于主流路21内,剩余的部分配置于第二凹部25a。连通路5是配置有无纺布40的空间。
另外,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无纺布40配置于第三端口24的下部,并且覆盖第一基板10的主面10a。连通路5是配置有无纺布40的空间。
(7)另外,如图14所示,无纺布40也可以沿第一凹部21a的长度方向(X方向)延伸。即,无纺布40配置于第一凹部21a及第二凹部25a整体,在Z方向的视角下为大致T字状。
(8)图15A~图15C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培养容器的俯视图、剖面图以及用于说明使用方法的示意图。在该例子中,第一端口22、第二端口23及第三端口24被排列配置成一列。主流路21、无纺布40及连通路5沿同一方向延伸。另外,主流路21和连通路5在上下方向上偏移地配置。
(9)图16A~图16C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培养容器的俯视图、剖面图以及用于说明使用方法的示意图。在该例子中,第一端口22、第二端口23及两个第三端口24被排列配置成一列。主流路21、无纺布40及连通路5沿同一方向延伸。另外,主流路21和连通路5在上下方向上偏移地配置。如图16C所示,通过从一个第三端口24加入液体,将渗出到无纺布40的分泌液(胆汁等)向另一个第三端口24侧挤出。
(1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所培养的细胞,例示了肝细胞(肝脏细胞),但实质细胞可以用作块状的细胞。另外,间质细胞可以用作薄膜状(层状)的细胞。
块状的细胞是实质细胞,特别可列举肝实质细胞、胰脏胰岛细胞。
薄膜状的细胞是间质细胞,特别可列举被分类为上皮、内皮的细胞,例如肺泡上皮细胞,气管/支气管上皮细胞、消化管/肠道上皮细胞、胆管上皮细胞、乳腺上皮细胞、表皮细胞、粘膜上皮细胞、鼻腔/咽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尿路上皮细胞、角膜上皮细胞、网膜组织细胞、外宫颈上皮细胞、纤维原细胞及它们的癌细胞。另外,可列举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管内皮细胞。
此外,就薄膜状的细胞而言,作为播种细胞的方法,可以将细胞成型为块状来使用。
另外,将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iPS细胞等干细胞导入培养区域并分化为上述细胞的细胞也同样能够用作被培养的细胞。
附图标记说明
1:培养容器
3:培养空间
5:连通路
14a:第三凹部
21:主流路
21a:第一凹部
22:第一端口
23:第二端口
24:第三端口
25a:第二凹部
40:无纺布

Claims (11)

1.一种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供给端口,用于供给包含细胞的液体;
主流路,与所述供给端口连接;
培养空间,用于培养被供给的所述细胞,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主流路内;
回收端口,用于对来自在所述培养空间中培养后的所述细胞的分泌液进行回收;
连通路,将所述培养空间与所述回收端口连通;以及
分离部,与所述培养空间邻接地位于所述连通路内,将所述细胞与所述分泌液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给端口和所述回收端口在第一平面上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流路在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的第二平面内延伸,
所述连通路在与所述第二平面垂直的方向上与所述主流路邻接,在第三平面内延伸,该第三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平行并且隔着所述第二平面而处于与所述第一平面相反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培养空间整体位于所述主流路内,所述分离部的一部分位于所述主流路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培养容器具备与所述分离部邻接地位于所述连通路内的凝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路具有两端在所述分离部及所述回收端口处开口的多个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部由无纺布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部由分散有珠子的凝胶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路沿与所述主流路相同的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部与所述培养空间相接的面具有细胞粘接性。
11.一种培养容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培养容器的使用方法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容器的使用方法,包含:
第一步骤,从所述供给端口供给包含细胞的液体;
第二步骤,使所供给的所述细胞固定于所述培养空间;
第三步骤,在所述培养空间中培养所述细胞;
第四步骤,利用所述分离部使来自所培养的所述细胞的分泌液与所述细胞分离;以及
第五步骤,从所述回收端口回收被分离的所述分泌液。
CN202180096918.9A 2021-04-30 2021-12-23 培养容器及培养容器的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71205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77868 2021-04-30
JP2021-077868 2021-04-30
PCT/JP2021/047948 WO2022230237A1 (ja) 2021-04-30 2021-12-23 培養容器及び培養容器の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20592A true CN117120592A (zh) 2023-11-24

Family

ID=83846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6918.9A Pending CN117120592A (zh) 2021-04-30 2021-12-23 培养容器及培养容器的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4332211A1 (zh)
JP (1) JPWO2022230237A1 (zh)
KR (1) KR20240004486A (zh)
CN (1) CN117120592A (zh)
WO (1) WO202223023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07910B1 (en) * 2000-11-13 2003-08-19 Synthecon, Inc. Two chamber cell culture vessel
JP5196885B2 (ja) * 2007-06-27 2013-05-1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細胞分泌物質回収方法および細胞分泌物質回収装置
KR101369084B1 (ko) * 2011-07-20 2014-03-03 울산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세포 배양용 마이크로 유동성 플랫폼 및 이를 이용한 세포 배양방법
JP6704604B2 (ja) 2015-03-27 2020-06-03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農業・食品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機構 肝代謝物の毛細胆管様構造への蓄積と排泄を促進する肝細胞培養装置、並びに該肝細胞培養装置を用いた胆汁中又は血液中排泄感受性の候補化合物及び該候補化合物の肝代謝物の評価方法
EP3420068A1 (en) * 2016-02-23 2019-01-02 Corning Incorporated Perfusion bioreactor and method for using same to perform a continuous cell culture
CN112996901A (zh) * 2018-09-11 2021-06-18 日产化学株式会社 分离装置及使用该分离装置对分离对象物进行分离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30237A1 (ja) 2022-11-03
KR20240004486A (ko) 2024-01-11
JPWO2022230237A1 (zh) 2022-11-03
EP4332211A1 (en) 2024-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20202721B9 (en) Open-top microfluidic device with structural anchors
US20220403313A1 (en) Open-top microfluidi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imulating a function of a tissue
JP5801311B2 (ja) 細胞培養用のマイクロスケール多流体流バイオリアクタ
US10982181B2 (en) Devices for cell culture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US9701938B2 (en) Intra-culture perfusio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KR20170056241A (ko) 세포배양 칩 및 생성방법
US20130344529A1 (en) Vascular model, method for producing said model and use thereof
WO2009086535A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patterned extracellular matrix materials
US20230118544A1 (en) Biological tissue form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biological tissue
JP7421763B2 (ja) 培養容器及び培養容器の使用方法
CN117120592A (zh) 培养容器及培养容器的使用方法
CN110725023A (zh)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超薄空腔复合微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
US20230381773A1 (en) Microfluid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using microfluidic device
US10301586B2 (en) Cell culturing device, cell culturing system and cell culturing method
JP6983180B2 (ja) 細胞共培養チップ及びその製造に関するプロセス
Hammerick et al. Synthesis of cell structures
CN219363671U (zh) 用于药物筛选的高通量气体暴露仿生肺微流控芯片装置
JP2020028962A (ja) 膜組み込みマイクロ流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CN117480259A (zh) 药剂评价方法
She et al. Fabrication of sac-like hydrogel membranes for replicating curved tissue barriers on chips
Faustino The study of cell behaviour using biomedical microdevices
CN112080425A (zh) 一种器官芯片、上皮/内皮屏障模型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JP2022120216A (ja) マイクロ流体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立体組織の培養方法
CN116761877A (zh) 流路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GORLA Vascularization of a scaffold made by hydrogel through a hydro-soluble vascular network obtained with a 3D FDM prin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