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19576A - 针对时间提前量ta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针对时间提前量ta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19576A
CN117119576A CN202310374214.4A CN202310374214A CN117119576A CN 117119576 A CN117119576 A CN 117119576A CN 202310374214 A CN202310374214 A CN 202310374214A CN 117119576 A CN117119576 A CN 1171195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condition
terminal
speed
ta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7421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书涛
刘大为
孙晓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7421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195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19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195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determining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针对时间提前量TA的处理方法,应用在终端,终端处于低速移动状态,低速移动包括移动速度在第一速度范围内,该方法包括: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第一TA的第一消息,在接收第一消息之后,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第二TA的第二消息,响应于满足第一条件,通过使用第一TA发送上行信号,获得满足需求的上行传输误码率,满足需求包括:小于误码率阈值,第一条件包括:第一TA与第二TA的绝对差值大于差值阈值。满足第一条件说明第二TA有可能异常,因此,使用第一TA而非第二TA发送上行信息,获得满足需求的上行传输误码率。

Description

针对时间提前量TA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时间提前量TA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时间提前量(Timing Advance,TA)是基站向终端配置的参数,目的在于保证在上行信号的接收时间内,接收到终端发送的上行信号。
现有的TA机制还有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方法及装置,目的在于解决如何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针对时间提前量TA的处理方法,应用在终端,终端处于低速移动状态,低速移动包括移动速度在第一速度范围内,该方法包括: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第一TA的第一消息,在接收第一消息之后,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第二TA的第二消息,响应于满足第一条件,通过使用第一TA发送上行信号,获得满足需求的上行传输误码率,满足需求包括:小于误码率阈值,第一条件包括:第一TA与第二TA的绝对差值大于差值阈值。满足第一条件说明第二TA有可能异常,因此,使用第一TA而非第二TA发送上行信息,获得满足需求的上行传输误码率。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条件还包括:估计速度大于实际速度,估计速度基于第一消息与第二消息获得,实际速度基于终端上的传感器采集的传感器数据获得。估计速度大于实际速度说明有可能基站指示的TA异常,所以基于估计速度大于实际速度这一条件,能够提高判定第二TA是否异常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判断满足第一条件的流程包括:在第一消息与第二消息为同一小区下发送的消息的情况下,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条件。如果第一消息与第二消息为同一小区下发的消息,则如果绝对差值较大,则很有可能第二TA异常,因此判定小区是否为同一小区能够进一步提高判定第二TA是否异常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指示第一时间偏移量,第二消息指示第二时间偏移量,第一时间偏移量用于生成第一TA,第二时间偏移量用于生成第二TA,判断满足第一条件的流程包括:在第一时间偏移量与第二时间偏移量的绝对差值不等于零的情况下,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条件。第一时间偏移量与第二时间偏移量的绝对差值等于零,说明第二消息指示的TA与第一消息指示的TA相同,又因为终端中存储的TA为最近一次(即上一次)接收到的消息指示的TA这一机制,所以,即使本次接收到的消息指示的TA不准确(即错误),也无法替换为正确的TA,因此,没有必要再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条件,以节省资源。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和/或第二消息包括:TAC。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针对TA的处理方法,应用在终端,终端处于低速移动状态,低速移动包括移动速度小于速度阈值,该方法包括:多次接收基站发送的消息,多次接收到的消息包括第一消息和在第一消息之后接收的第二消息,第一消息指示第一TA,第二消息指示第二TA,响应于满足第一条件,通过使用第一TA发送上行信号,获得满足需求的上行传输误码率,满足需求包括:小于第一误码率阈值,第一条件包括:估计速度大于实际速度,估计速度基于第一消息与第二消息获得,实际速度基于终端上的传感器采集的传感器数据获得。将一段时间内接收的消息作为判断依据判断TA是否错误,相当于引入了连续接收的消息指示的TA之间的关系,作为判断依据,所以能够更为准确地判断TA是否错误。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条件还包括:上行传输误码率大于第二误码率阈值,在上行传输误码率不大于第二误码率阈值的情况下,说明有可能第二TA没有异常,而无需进行后续针对TA异常的处理步骤,以节省资源。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与第二消息为连续接收的消息,第一消息为在先接收的消息,第一消息指示第一时间偏移量,第一时间偏移量用于生成第一TA,第二消息指示第二时间偏移量,第二时间偏移量用于生成第二TA,判断满足第一条件的流程包括:在第二时间偏移量减去第一时间偏移量的结果大于或等于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条件。第二时间偏移量减去第一时间偏移量的结果小于差值阈值,说明前后接收的消息指示的TA有可能是以锯齿形曲线表示的趋势震荡变化的,而并非异常,所以,无需判断第一条件,以节省资源。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与第二消息为连续接收的消息,第一消息指示第一时间偏移量,第一时间偏移量用于生成第一TA,第二消息指示第二时间偏移量,第二时间偏移量用于生成第二TA,判断满足第一条件的流程包括:在第一时间偏移量与第二时间偏移量的绝对差值不等于零的情况下,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条件。第一时间偏移量与第二时间偏移量的绝对差值等于零,说明第二消息(本次接收的消息)指示的TA与第一消息(上一次接收的消息)指示的TA相同,又因为终端中存储的TA为最近一次接收到的消息指示的TA这一机制,所以,即使本次接收到的消息指示的TA不准确(即错误),也无法替换为正确的TA,因此,没有必要再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条件,以节省资源。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与第二消息为连续接收的消息,判断满足第一条件的流程包括:在第一消息与第二消息为同一小区下发送的消息的情况下,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条件。如果第一消息与第二消息为同一小区下发的消息,则如果绝对差值较大,则很有可能第二TA异常,因此判定小区是否为同一小区能够进一步提高判定第二TA是否异常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使用第一TA发送上行信号,包括:在终端已再次进行接入流程的情况下,使用第一TA发送上行信号,再次进行接入流程包括在第一小区进行初始随机接入流程之后,在第一小区再次进行的接入流程。终端已在初始接入流程之后再次进行了接入流程,说明接入流程也不能获得正确的TA,则使用判定异常的TA之前的最近一次的TA,即第一TA发送上行信号,以尽可能地获得正确的上行同步。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还包括:在终端未再次进行接入流程的情况下,在第一小区发起接入流程,响应于接入流程成功,获得第三TA,以通过接入获得正确的上行同步。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接入流程失败,触发重定向流程,在通过重定向流程重定向至第二小区后,通过在第二小区的接入流程,获得第四TA,以尽可能获得正确的上行同步。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接入流程失败,将第一小区标记为异常小区,以降低以后再接入异常小区导致上行同步异常的可能性。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以及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应用程序,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应用程序,以实现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提供的针对TA的处理方法。
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用于实现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提供的针对TA的处理方法。
本申请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调制解调器modem,所述modem用于运行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提供的针对TA的处理方法。
本申请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提供的针对TA的处理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基站接收的上行信号时间同步的示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针对TA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针对TA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是指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多个,是指大于或等于两个。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基站使用的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无线帧(以下简称为无线帧)包括下行部分和上行部分,下行部分用于基站向终端发送下行信号,上行部分用于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基站对接收上行信号的时间是有要求的,即基站需要在规定时间,例如上行部分的起始时刻T,接收到上行信号。
因为信号在空间传输是需要时间的,所以,为了保证基站在规定时间接收到上行信号,终端向基站发送上行信号的时间,需要基于基站使用的无线帧以及信号的传输时延确定。
并且,对于多个终端,距离基站越远的终端的信号传输时延越大,如果多个终端的上行信号没有在同一时间范围(如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内达到基站,则可能无法保证不同终端之间的上行信号的正交性,从而导致码间干扰,进一步影响上行通信的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基站需要为终端配置时间提前量(Timing Advance,TA),TA规定了终端相比于基站使用的无线帧规定的上行信号的发送时间的提前量,实际应用中TA为终端接收到下行信号的时间的基础上的提前量,即终端在接收到下行信号的时刻提前TA发送上行信号,可以保证在无线帧规定的上行信号的规定时间接收到上行信号。并且,基站为距离基站远近不同的终端分配不同的TA,使得不同终端的上行信号基本在同一时间范围到达基站,从而降低码间干扰的可能性。
以图1为例,时间轴T1表示基站发送下行信号(DL symbol)的时刻,时间轴T2表示无线帧规定的上行信号的接收时刻。图1中以T1=T2为例。
DL symbol经历传输时长Tp1后,被终端1接收,终端1为了保证上行信号(ULsymbol)在基站规定的时间T2到达基站,考虑到信号传输的时延,在接收到DL symbol的时刻的基础上提前TA1=2*Tp1发送UL symbol,TA1能够保证基站在T2接收到终端1的ULsymbol。
终端2与终端1相比,距离基站更远,假设DL symbol从基站传输至终端2所需的时延为Tp2,则终端2比接收到DL symbol的时刻提前TA2=2*Tp2发送UL symbol,TA2能够保证基站在T2接收到终端1的UL symbol,并且,可以理解的是,TA1和TA2能够保证各自的ULsymbol在同一时间达到基站,即对齐基站接收到UL symbol的时间。
也就是说,基于图1,从终端侧看来,TA本质上是接收到下行子帧的起始时刻与传输上行子帧的时刻之间的一个负偏移(Negative offset)。基站通过适当地控制每个终端的时间偏移,可以控制来自不同终端的上行信号到达的时间基本对齐,对于离基站较远的终端,由于有较大的传输延迟,需要比离基站较近的终端提前发送上行数据。同时,从图1可以看出,基站接收上行符号与发送下行符号的时刻是相同的,而终端发送上行符号与接收下行符号的时刻之间有偏移。从图1还可以看出,不同终端有各自不同的TA值,即TA值是终端级的配置。TA也被称为往返时间(round trip time,RTT)。
下面将说明基站向终端配置TA的方式的示例:
在终端初始接入基站的流程中,终端在接入流程的第一步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preamble),基站通过测量preamble,获取初始TA,并在接入流程的第二步,通过接入响应(RAR)消息(即message 2)中的时间提前命令(Timing Advance Command,TAC)字段(该字段在NR制式的长度示例为12bits,在LTE制式的长度示例为11bits)向终端发送初始TA。
终端基于TAC中的初始TA向基站发送上行信号。即终端在初始接入基站的过程中获得初始TA。
终端在接入基站后,由于终端的高速移动(如终端位于行驶的高铁上)、终端与基站间的传输路径的切换(如用户在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携带终端走到建筑的转角)、终端的晶振的长时间的偏移累积导致的上行定时出错、以及终端的移动导致的多普勒频移等原因,上行信号到达基站的时延可能发生变化,即终端从上行同步状态变为上行失步状态。
因此,为了使得终端与基站保持上行同步状态,基站通过对终端发送的上行信号(包括但不限于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Quality Indicator,CQI)、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HARQ)以及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等)的时间进行测量,更新TA并在适当的时机将更新的TA发送至终端。这一过程被称为上行同步更新过程。
上行同步更新过程包括:基站向终端发送TAC MAC层控制信元(MAC controlelement,TAC MAC CE),终端已保存最近一次时间提前量调整值NTAold(NTA指的是通过RAR或MAC CE携带的一个变量),在接收到TAC MAC CE后,计算出最新的提前量调整值NTAnew
也就是说,终端通过初始随机接入流程获得的TA可以看作一个绝对值,即一个TA值,而通过上行同步更新流程获得调整值(时间偏移量),基于调整值(时间偏移量)调整TA值,获得新的TA值。无论是哪种情况,可以理解的是,基站下发的消息如TAC,均指示TA。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是基站为保证终端的上行同步状态而采用的机制。终端为了保证上行同步状态采用的机制为:基站向终端配置计时阈值,表示TA的有效期(如时间校准定时器(TimeAlignmentTimer)),终端每接收到一次TA,将时间校准定时器归零,在时间校准定时器的时长超过计时器阈值后,说明终端长时间未接收到TA,终端记录的TA已经失效,不适合再采用该TA传输上行信号,而要重新进行接入基站的流程,以再次获取初始TA。
发明人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以上所述的基站和终端采用的机制,虽然能够保证终端与基站的上行同步状态,但均不能避免基站下发错误的TA。
在基站因为某些原因(如基站和/或终端升级带来的不兼容问题)而错误计算TA的情况下,终端接收到错误的TA,并以错误的TA发送上行信号,可能导致破坏上行传输的正交性,引起小区内(intra-cell)干扰,进而引起上行传输较高的误码率,影响数据的有效传输(如通话卡顿甚至掉话)。
为了解决终端没有接收到正确的TA而导致的上行误码率较高的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针对TA的处理方法及装置,目的在于识别出异常(即错误)的TA,并针对异常的TA进行处理,从而避免终端使用异常的TA。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针对TA的处理方法应用在但不限于以下场景:
基站与终端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TDD)系统、LTE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Fif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5G)、或者5G新无线(5G New Radio,5G NR,可简称NR)中的设备。
基站为上述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设备,又可被称为下一代节点(the nextGeneration Node,gNB)等。
终端也可被称为终端设备(Terminal Equipment)、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1e Station,MS)、以及移动终端(Mobi1e Termina1)等。
除了适用于单个子载波的场景之外,本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同样适用于载波聚合的场景。在载波聚合的场景下,终端支持的不同载波(包括一个主载波,其余为辅载波)允许具有不同的TA值,针对该场景,引入定时提前组(Timing Advance Group,TAG)的概念。一个TAG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小区的TA,一个或多个服务小区具有相同的TA。如果TAG中只包含主小区(Pcell)的TA,则称之为主定时提前组,如果只包含辅小区的TA,则称为辅定时提前组(sTAG)。在Rel 11标准中,受限于射频,载波聚合最多允许两个下行载波。所以,最多只有两个TAG。NR中沿用了TAG的概念。针对载波聚合的场景,逐个小区执行以下的流程即可。
为了实现对异常TA的处理,本申请的实施例改进了终端的基带处理器对TA的更新逻辑,可以理解的是,基带处理器中包括调制解调器(modem)。本实施例中,由modem执行图2所示的针对TA的处理方法,图2中包括以下步骤:
S101、接收基站发送的TAC[i]。TAC[i]为终端接收到的第i次TAC,i为大于或等于0的数值。
如果i大于0,说明在执行图2所示的流程之前,终端与基站之间已经建立上行同步,即基站至少向终端下发过一次TAC,终端中已经存储有NTAold。如果i等于0,说明TAC[i]为终端在当前小区首次接收到的TAC。
如前所述,终端通过初始随机接入流程获得TA为绝对数值,而在初始接入之后获得的TAC指示时间偏移量,为了便于说明,后续所述的TAC指示的TA,如果是初始随机接入流程下发的TAC,则为绝对TA,如果是初始随机接入流程之后下发的TAC,则为基于时间偏移量调整后的TA。
S102、判断Pci[i]=Pci[i-1]是否成立。
Pci[i]是接收到TAC[i]时终端所在的小区,Pci[i-1]是接收到TAC[i-1]时终端所在的小区。Pci[i]=Pci[i-1]表示Pci[i]等于Pci[i-1]。
如果终端所在的小区有变化(即不是相同的小区),则需要更新TA,并且小区变化后的TA很大可能与终端已存储的TA的差异较大,因此上一次终端存储的NTAold无法使用,所以Pci[i]不等于Pci[i-1]的情况下(即判断结果为否),按照现有标准(逻辑)更新TA,即执行S107。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执行S103。
S103、判断|TAC[i]-TAC[i-1]|!=0是否成立。
|TAC[i]-TAC[i-1]|!=0表示TAC[i]与TAC[i-1]之间的绝对差值不等于0。
如果TAC[i]与TAC[i-1]之间的绝对差值等于0,说明本次接收到的TAC指示的TA与上一次接收到的TAC指示的TA相同,又因为终端中存储的TA为最近一次(即上一次)接收到的TAC指示的TA这一机制,所以,即使本次接收到的TAC指示的TA不准确(即错误),也无法替换为正确的TA,因此,没有必要再执行后续步骤。即如果判断结果为否,执行S107,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S104。
S104、判断|TAC[i]-TAC[i-1]|>5是否成立。
|TAC[i]-TAC[i-1]|表示上一次基站指示的TA与本次基站指示的TA之间的绝对差值,如果TAC[i]与TAC[i-1]之间的绝对差值过大,说明有可能本次指示的TA错误。
可以理解的是,5为表示绝对差值过大的阈值的一个示例,将本步骤中表示绝对差值过大的阈值称为第一阈值,第一阈值可以基于经验设置,并被预先配置在终端中。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终端处于低速移动的状态下,第一阈值的范围为[3,6]。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终端处于高速移动的状态下,第一阈值的范围为[7,20]。低速移动的状态可以理解为移动速度在第一速度范围的状态,如用户携带终端步行或静止,高速移动的状态可以为理解为移动速度在第二速度范围的状态,如用户携带终端在高铁上。第一速度范围与第二速度范围可以按需配置。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TAC[i]与TAC[i-1]之间的绝对差值小于第一阈值,说明上一次基站指示的TA与本次基站指示的TA的差异较小,较大可能TAC[i]指示的TA是正确的,所以S104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执行S105,而S104的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执行S107。
S105、判断(((|TAC[i]-31|*16*64*Tc)/2μ)*c)/(TTAC[i]-TTAC[i-1])>2*传感器速度是否成立。
TTAC[i]表示第i次接收到TAC的时间,TTAC[i-1]表示第i-1次接收到TAC的时间,TTAC[i]-TTAC[i-1]表示第i次与第i-1次发送TAC的时间间隔。由于NR的子载波间隔在LTE的15kHz的基础上以2的幂次方扩展,μ表示子载波。Tc为NR系统中的一个时间单位,(16*64*Tc)/2μ表示对于子载波间隔为2μ*15KHz的系统,TAC的指示的实际调整量,即TAC调整的基本单位。(|TAC[i]-31|*16*64)/2μ表示TTAC[i]与TTAC[i-1]之间的绝对差值,基于图1可知,该绝对差值能够表示终端的移动前后时间的偏移量。c表示光速,即电磁波传输的速度。因此,表示终端在TTAC[i-1]与TTAC[i]的间隔中移动的距离。(((|TAC[i]-31|*16*64*Tc)/2μ)*c)/(TTAC[i]-TTAC[i-1])表示在TTAC[i-1]与TTAC[i]的间隔中终端移动的速度。
传感器速度为终端中配置的速度传感器感应到速度,表示终端移动的速度。
(((|TAC[i]-31|*16*64)/2μ)*c)/(TTAC[i]-TTAC[i-1])>2*传感器速度表示基于TAC计算得到的终端的移动速度(估计速度),与传感器感应到的终端的移动速度(可理解为终端的实际速度)的差异。
如果S105的判断结果为是,说明基于TAC获得的终端的移动速度大于终端的实际速度,并且差距较大(可理解为远大于),所以有可能TAC[i]指示的TA错误,因此执行S106,如果S105的判断结果为否,说明基于TAC获得的终端的移动速度与终端的实际移动速度较为相近,TAC[i]指示的TA正确的可能性较高,所以执行S107。
可以理解的是,数值2仅为示例,这里称为系数阈值,系数阈值可以被预先配置在终端中,系数范围的取值与终端的类型相关,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终端为手机或手表等用户携带类型的终端,则低速移动为常态,系数阈值的取值范围的示例为[3,6],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终端为机车,高速移动为常态,系数阈值的取值范围的示例为[7,20]。S106、将TAC[i-1]指示的TA作为最新的TA,即TA=TAC[i-1]。
因为TAC[i-1]指示的TA已经被存储在终端中,所以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丢弃TAC[i]指示的TA。并且,而不对已经存储的TA进行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TA=TAC[i-1]表示的是将TAC[i-1]指示的TA作为最新的TA,在一些情况下,有可能TAC[i-1]中携带的为偏移量,TAC[i-1]指示的TA可以理解为在已有TA基础上,基于该偏移量计算得到的TA。
S107、将TAC[i]指示的TA作为最新的TA,即TA=TAC[i]。
从图2所示的流程可以看出,异常判断模块基于预先配置的条件判断最新接收到的TAC指示的TA是否正确,如果判定不正确,处理模块将上一次接收的TAC指示的TA作为最近的TA,以降低错误的TA导致的上行传输误码率较高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终端处于高速移动状态(移动速度在第二速度范围内),则基站前后两次下发的TA的变化很可能比较大,但如果终端没有处于高速移动状态(低速移动包括静止,移动速度在第一速度范围内),如果基站前后两次下发的TA的变化较大,则很可能TA计算错误,在此情况下,终端的上行传输具有较高的误码率。图2所示的流程中的S105正是基于上述原理设置,S106的处理方式有利于降低终端上行传输的误码率。
而图2所示的S102-S104的目的在于,从多个维度定性判断最近一次接收的TA错误的可能性,如果可能性不大,就结束流程,目的在于节省资源。并且可以理解的是,S103的判断条件在S104的判断条件的涵盖范围内,所以S103和S104可以合并为S104。因此,S102-S104为可选步骤。
综上所述,图2所示的流程可以概括为:在终端低速移动(即移动速度在第一速度范围内,如在室内静止或行走等)的情况下,终端判定基站下发的TAC[i]指示的TA与TAC[i-1]指示的TA的绝对差值大于差值阈值,但终端通过使用TAC[i-1]指示的TA传输上行信号,实现上行传输的误码率小于上行误码率阈值。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在modem中配置可运行的软件模块:异常判断模块以及处理模块。图2所示的S101-S105由异常判断模块执行,S106和S107由处理模块执行。
图3为又一种针对TA的处理方法,与图2所示的流程的区别主要在于,从连续多次接收到的TAC判断TA是否异常,也就是说,能够识别出连续的TAC指示错误TA的场景并进行处理。
即在同一小区,对基站最近连续10次下发的TAC做以下判断:首先若每次TA相比前一次TA存在变化,通过当前下发的TAC指示的TA与开始计数的第一个TA的绝对差值,计算出终端的移动速度V1,将V1与终端的传感器获取到的速度的2倍V2进行对比,如果V1小于V2,认为TA的变化是由终端的高速移动引起,将TA更为为最新的TAC指示的TA,继续接收新的TAC。如果V1大于V2,且此时上行传输的误码率已经大于40%,那么认为基站最新下发的TAC指示的TA为异常值,也就是说,以最新下发的TAC指示的TA发送上行信号,会破坏上行传输的正交性,引起小区内(intra-cell)干扰。在此情况下,UE发起一次随机接入进行上行同步。如果随机接入成功后,继续进行如上的异常判断,若不再检测到异常,那么认为上行同步成功恢复。如果随机接入失败,将当前小区添加黑小区后触发重定向以接入新的小区。如果随机接入之后依然检测到异常,终端将最近一次检测到异常时的TAC,作为发送上行帧的时间提前量,并丢弃该次之后收到的所有TAC。
基于上述导向的实现如图3所示,图3所示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S201、接收基站发送的TAC[i]。具体可参见S101。
S202、判断Pci[i]=Pci[i-1]是否成立,如果是,执行S204,如果否,执行S203。
S202可参见S102。
S203、将随机接入(RA)的标识置为0(RA flag=0),并且将TA计数器的值置为0(TAcounter=0)。
RA的标识表示在当前小区除了初始随机接入之外是否再次进行了随机接入,可以理解的是,在S202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说明终端在初始接入之外,至少又进行了一次接入,则RA的标识置为1,否则,将RA的标识置为0。
可以理解的是,结合从S202跳转执行S203的逻辑可知,在S203之前,终端还未在当前小区进行随机接入,所以,将RA的标识置为0。
TA计数器的目的在于统计接收到的TAC的数量,以便于基于连续多次接收的TAC判断最新接收的TAC指示的TA是否异常。
TA计数器的初始值为0。为了便于描述,将TA计数器的值记为TA counter。
S204、判断|TAC[i]-TAC[i-1]|!=0是否成立。如果是,执行S205,如果否,执行S209。
S204可参见S103。
S205、将TA counter加1(TA counter++)。
结合S205和S203可知,从S206开始,为基于连续多次(本实施例以10次为例)接收的TAC判断基站指示的TA是否错误的步骤,S204的目的在于,如果前后两次接收的TAC指示的TA相同,则说明TA很大可能没有错误,因此,不作为后续判断的依据,也不进行后续的判断,以节省资源和功耗。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不执行S204。
S206、判断TAC[i]-TAC[i-1]≥1是否成立,如果否,执行S209,如果是,执行S207。
TAC[i]-TAC[i-1]表示基站第i-1次指示的TA与第i次指示的TA之间的差值,如果TAC[i]与TAC[i-1]之间的差值小于1,说明前后两次接收的TAC指示的TA有减小,则前后接收的TAC指示的TA有可能是以锯齿形曲线表示的趋势震荡变化的,说明第i次指示的TA跟第i-1次指示的TA相比,很可能并非错误。因此,S206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执行S207,S206的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执行S209。
可以理解的是,1为表示差值阈值的一个示例,将本步骤中差值的阈值称为第二阈值,第二阈值可以基于经验设置,并被预先配置在终端中。
可以理解的是,因为本实施例基于多次接收的TAC判断TA是否异常,所以第二阈值小于第一阈值,也能够得到较理想的判定结果。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阈值的范围为[1,3]。
S207、判断传感器速度是否成立,如果是,执行S208,如果否,执行S209。
参见S105,可以理解的是, 传感器速度表示基于TAC计算得到的终端的移动速度,与传感器感应到的终端的移动速度(可理解为终端的实际速度)的差异。
如果S207的判断结果为是,说明基于TAC获得的终端的移动速度大于终端的实际速度,并且差距较大(可理解为远大于),所以有可能TAC[i]指示的TA错误,因此执行S208,
如果S207的判断结果为否,说明基于TAC获得的终端的移动速度与终端的实际移动速度较为相近,TAC[i]指示的TA正确的可能性较高,所以执行S209。
并且,可以理解的是,S207所述的判断方式,能够判定出连续多次接收的TAC指示的TA在一段时间(如接收10次TAC)内以连续线性曲线或阶梯型曲线等增大形式的错误,并且,能够过滤掉TAC数值锯齿形抖动的情况。
S208、判断TA counter≤10并且上行传输的误码率≥40%是否成立,如果是,执行S210,如果否,执行S209。
TA counter≤10说明10次之内接收的TAC作为判断依据,可以理解的是,10仅为示例,这里称为次数阈值,次数阈值的取值范围的示例为[8,30]。
上行传输的误码率≥40%说明上行传输的误码率较高,可以理解的是,40%仅为示例,这里称为误码率阈值,误码率阈值的取值范围的示例为[20%,40%]。
如前所述,在S207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能够判定出TA以连续线性曲线或阶梯型曲线增大形式的错误,但发明人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TA在一段时间内连续线性增长形式的错误,可能并不会影响上行传输,所以S208能够排除这种情况,以节省资源。可以理解的是误码率的判断条件为可选条件,也可以不判断误码率。
如果S208的判断结果为是,说明基于多次接收的TAC判定最新接收的TAC指示的TA异常,则执行S210,如果S208的判断结果为否,说明还未判断够预设的次数的TAC,或者,误码率不高,则执行S209。
S209、将TA counter置为0(TA counter=0)。在S209之后,返回执行S201。
S210、判断RA的标识是否为0,如果是,执行S211,如果否,执行S212。
S211、将TAC[i-1]指示的TA作为最新的TA,即TA=TAC[i-1],并且,丢弃TAC[i]。
具体可参见S106。
S212、向基站发起随机接入流程。
在持续性的TA异常后,可以认为此时UE与基站侧已失步,在一些实现方式中,随机接入流程为协议中规定的non-synchronised类型的随机接入流程。
可以理解的是,随机接入流程结束后,终端获得TA,即再次与基站建立上行同步。
S213、将RA的标识设置为1(RA flag=1)。
S214、判断随机接入流程是否成功,如果是,执行S215,如果否,执行S216。
随机接入流程成功,说明已经获取与基站的上行同步,所以执行S215。
S215、将最近一次随机接入流程接收的TAC指示的TA作为最新的TA。
可以理解的是,在S215之后,可以返回执行S201,以持续监测基站下发的TA是否错误,并在错误的情况下进行及时处理。因为随机接入流程获得的TA正确的可能性较高,所以S215能够保证尽快获得正确的TA。
S215的一种可替换步骤为,在接收到最近一次随机接入流程下发的TAC后,记录其指示的TA,并返回执行S201。也就是说,在确认本次重新接入后,连续获得的TA是正确的,否则,不采用再次随机接入后获得的TA,以充分保证TA的正确性。
S216、将当前所在的小区标记为异常小区,并触发重定向流程。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将当前所在小区加入黑名单,以标记为异常小区。
重定向流程用于重选小区,终端重定向至新小区后,在新小区进行随机接入流程,获得TA。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在S216之后,返回执行S201,可以理解的是,在返回执行的流程中,在S201-S210之后,因为S216执行过随机接入,所以S210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S211,S211中的TAC[i-1]为被判定为异常的TAC[i]之前的最近的一次TAC。
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在S216之后执行S215,并在S215之后,返回执行S201,目的在于,尽快获得正常的TA。
从图3所示的S210-S216可知,对于异常TA的处理,按照问题的严重程度,分别执行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除初始随机接入之外还未进行随机接入的情况而言,再进行一次随机接入流程,以获得TA,如果随机接入成功,则将获得的TA作为最新的TA。如果随机接入失败,说明问题更为严重,则重定向到新的小区,如果在新的小区TA还是错误,说明问题再进一步严重,则将判定为错误的TA之前的TA作为最新的TA。
综上所述,图3所示的流程,将一段时间内接收的TAC(即多次TAC)作为判断依据判断TA是否错误,相当于引入了TAC指示的偏移量之间的关系,作为判断依据,所以能够更为准确地判断TA是否错误。并且,在判定TA错误后,除了丢弃TAC之外,还能够发起接入流程以及重定向流程,有利于提高获得正确的上行同步的可能性。
可以理解的是,图3所示S201-S209由modem中运行的异常判断模块执行,S210-S216由modem中运行的处理模块执行。
以上实施例所述的针对TA的处理方法适应的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桌面型或膝上型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电子设备,智能手表等可支持呼叫的电子设备。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组成示例。以手机为例,终端包括处理器310,外部存储器接口320,内部存储器321,显示屏330,摄像头340,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350,以及无线通信模块360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该电子设备的具体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3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3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终端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外部存储器接口3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电子设备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320与处理器3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3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3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321的指令,从而执行终端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内部存储器3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电子设备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3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处理器3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321的指令,和/或存储在设置于处理器中的存储器的指令,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电子设备通过GPU,显示屏330,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330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3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330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电子设备可以通过ISP,摄像头340,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330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电子设备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350,无线通信模块3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电子设备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35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3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3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3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3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3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3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3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通过移动通信模块350和天线1发起或接收的呼叫请求。
无线通信模块36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3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360经由天线3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310。无线通信模块360还可以从处理器3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终端可以通过音频模块370,扬声器370A,受话器370B,麦克风370C,耳机接口3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Claims (17)

1.一种针对时间提前量TA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在终端,所述终端处于低速移动状态,所述低速移动包括移动速度在第一速度范围内,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指示第一TA;
在接收所述第一消息之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指示第二TA;
响应于满足第一条件,通过使用所述第一TA发送上行信号,获得满足需求的上行传输误码率,所述满足需求包括:小于误码率阈值,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第一TA与所述第二TA的绝对差值大于差值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还包括:
估计速度大于实际速度,所述估计速度基于所述第一消息与所述第二消息获得,所述实际速度基于所述终端上的传感器采集的传感器数据获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满足第一条件的流程包括:
在所述第一消息与所述第二消息为同一小区下发送的消息的情况下,判断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指示第一时间偏移量,所述第二消息指示第二时间偏移量,所述第一时间偏移量用于生成所述第一TA,所述第二时间偏移量用于生成所述第二TA;
判断所述满足第一条件的流程包括:
在所述第一时间偏移量与所述第二时间偏移量的绝对差值不等于零的情况下,判断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和/或所述第二消息包括:TAC。
6.一种针对TA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在终端,所述终端处于低速移动状态,所述低速移动包括移动速度小于速度阈值,所述方法包括:
多次接收基站发送的消息,多次接收到的消息包括第一消息和在所述第一消息之后接收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一消息指示第一TA,所述第二消息指示第二TA;
响应于满足第一条件,通过使用所述第一TA发送上行信号,获得满足需求的上行传输误码率,所述满足需求包括:小于第一误码率阈值,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估计速度大于实际速度,所述估计速度基于第一消息与所述第二消息获得,所述实际速度基于所述终端上的传感器采集的传感器数据获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还包括:上行传输误码率大于第二误码率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与所述第二消息为连续接收的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为在先接收的消息;
所述第一消息指示第一时间偏移量,所述第一时间偏移量用于生成所述第一TA,所述第二消息指示第二时间偏移量,所述第二时间偏移量用于生成第二TA;
判断所述满足第一条件的流程包括:
在所述第二时间偏移量减去所述第一时间偏移量的结果大于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判断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与所述第二消息为连续接收的消息,所述第一消息指示第一时间偏移量,所述第一时间偏移量用于生成所述第一TA,所述第二消息指示第二时间偏移量,所述第二时间偏移量用于生成第二TA;
判断所述满足第一条件的流程包括:
在所述第一时间偏移量与所述第二时间偏移量的绝对差值不等于零的情况下,判断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与所述第二消息为连续接收的消息;
判断所述满足第一条件的流程包括:
在第一消息与所述第二消息为同一小区下发送的消息的情况下,判断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所述第一TA发送上行信号,包括:
在所述终端已再次进行接入流程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一TA发送上行信号,所述再次进行接入流程包括在第一小区进行初始随机接入流程之后,在所述第一小区再次进行的接入流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未再次进行接入流程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小区发起接入流程;
响应于所述接入流程成功,获得第三TA。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接入流程失败,触发重定向流程;
在通过所述重定向流程重定向至第二小区后,通过在所述第二小区的接入流程,获得第四TA。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接入流程失败,将所述第一小区标记为异常小区。
15.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以及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应用程序,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应用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针对TA的处理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针对TA的处理方法。
17.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调制解调器modem,所述modem用于运行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针对TA的处理方法。
CN202310374214.4A 2023-03-29 2023-03-29 针对时间提前量ta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71195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74214.4A CN117119576A (zh) 2023-03-29 2023-03-29 针对时间提前量ta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74214.4A CN117119576A (zh) 2023-03-29 2023-03-29 针对时间提前量ta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19576A true CN117119576A (zh) 2023-11-24

Family

ID=88797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74214.4A Pending CN117119576A (zh) 2023-03-29 2023-03-29 针对时间提前量ta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19576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6470A (zh) * 2019-01-21 2019-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定时提前量ta处理、指示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WO2020210963A1 (zh) * 2019-04-15 2020-10-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消息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4071687A (zh) * 2020-07-31 2022-02-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定时提前ta值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4287164A (zh) * 2019-09-30 2022-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的定时提前量ta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6470A (zh) * 2019-01-21 2019-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定时提前量ta处理、指示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WO2020210963A1 (zh) * 2019-04-15 2020-10-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消息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4287164A (zh) * 2019-09-30 2022-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的定时提前量ta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14071687A (zh) * 2020-07-31 2022-02-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定时提前ta值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59426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опорного сигнала,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иема опорного сигнала, устройство, установленное н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м средстве, и терминал
RU2702893C1 (ru) Применение команды опережения синхронизации в устройств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в режиме расширенного покрытия
US11956742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RU2768148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едоставления отчета о сбое луча вторичной обслуживающей соты и носитель информации
USRE47721E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ts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 communication synchronization management method and timer control program therefor
WO2020038331A1 (zh) 确定上行资源的方法与装置
CN108781438B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11770552A (zh) 卫星通信中的小区接入方法及装置
US20170373907A1 (en) Use of frequency offset informa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US20150223184A1 (en) Timing Advance Timer Start for Uplink Transmissions
US20120087270A1 (en) Uplink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958802B2 (en) Handover in LTE using parallel sniffer
US10764848B2 (en) Inter-base-station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3574940B (zh) 时间同步方法及相关设备
EP422476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mod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230189351A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Random Access, Terminal, and Network-Side Device
US11723052B2 (en) Adjusting a repetition operat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 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s
CN117015983A (zh) 用于无线电资源控制非活动状态下的ue定位的定位辅助数据传送
CN115486149A (zh) 用于同步的方法
CN117119576A (zh) 针对时间提前量ta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3139074A1 (zh) 多载波系统的上行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04081836A (zh) 用于对上行链路传输应用功率缩放的用户设备、网络节点和方法
US20240064766A1 (en)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7947908B (zh) 一种同步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CN116939873B (zh) 随机接入方法、定时调整方法、基站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