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18481A -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18481A
CN117118481A CN202210970229.2A CN202210970229A CN117118481A CN 117118481 A CN117118481 A CN 117118481A CN 202210970229 A CN202210970229 A CN 202210970229A CN 117118481 A CN117118481 A CN 1171184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channel
channels
terminal
channel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702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23/09133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321690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1184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184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装置,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可分别确定第一传输通道和第二传输通道占用的时间单元,在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时间单元上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包,在第二传输通道占用的时间单元上向第二终端发送数据包。其中,第一传输通道和第二传输通道用于承载数据包,第一传输通道占用N个时间单元,N个时间单元中的至少两个时间单元在时域上不连续,第二传输通道占用M个时间单元,M个时间单元中的至少两个时间单元在时域上不连续,N个时间单元和M个时间单元不重叠,N和M为大于1的自然数。如此,可在不连续的多个时间单元上向终端发送数据包,以降低终端解码失败率,从而减少解码失败对业务数据传输的影响。

Description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要求于2022年5月10日提交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号为202210504044.2、发明名称为“一种发送信号的方法”的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信系统中,当终端有业务,需要收发数据的时候,终端工作在“连接态(connected mode)”。此时,终端可与网络设备交互信令,收发数据包。为了降低终端的功耗,当终端没有业务,不需要收发数据包的时候,终端工作在“空闲态(idle mode)”。此时,终端可进入睡眠状态,周期性地醒过来,去检测是否有发送给自己的数据包,如果有数据包,就进入连接态,否则保持在空闲态,继续睡眠。例如,在终端处于空闲态的情况下,若网络设备有数据包需要发送给终端,网络设备可向终端发送唤醒信号。终端醒来后,若接收到发送给自己的唤醒信号,则进入连接态,进行正常的数据包收发操作,若未接收到发送给自己的唤醒信号,则继续睡眠。其中,唤醒信号可用数据包的形式来传输。
目前,不管在唤醒信号的传输中,还是在连接态下正常的数据包收发操作中,不同终端的数据包采用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的方式进行传输。例如,网络设备在时刻1向终端1发送数据包1。数据包1发送完后,网络设备在时刻2向终端2发送数据包2。如果数据包(如数据包1或数据包2)比较小,传输该数据包的时间就比较短,若在传输该数据包的时间段内,信道处于深度衰落,导致接收信号质量不好,会使得终端解码失败,影响业务数据的传输。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装置,可以降低终端解码失败率,从而减少解码失败对业务数据传输的影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包的传输方法,执行该方法的通信装置可以为网络设备;也可以为应用于网络设备中的模块,例如芯片或芯片系统。下面以执行主体为网络设备为例进行描述。该方法包括:确定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和第二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上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包;在第二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上向第二终端发送数据包。其中,第一传输通道和第二传输通道用于承载数据包,第一传输通道占用N个第一时间单元,该N个第一时间单元中的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单元在时域上不连续。第二传输通道占用M个第一时间单元,该M个第一时间单元中的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单元在时域上不连续。N和M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N个第一时间单元和M个第一时间单元不重叠;
基于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第一终端对应的N个不连续的第一时间单元和第二终端对应的M个不连续的第一时间单元,M个不连续的第一时间单元与N个不连续的第一时间单元不重叠。在N个不连续的第一时间单元上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包,在M个不连续的第一时间单元上向第二终端发送数据包。在上述过程中,网络设备是在不连续的时间单元上向终端发送数据包的,可使得发送数据包的信道处于深衰落状态的概率较小,即提高了发送数据包的信道的质量。因此,通过该方法,可提升时间分集增益,降低终端解码失败率,从而减少解码失败对业务数据传输的影响。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包括:确定该第一传输通道的标识;根据该第一传输通道的标识确定该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
基于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可先确定第一传输通道的标识,再根据第一传输通道的标识确定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以便在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上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包。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传输通道的标识是根据以下至少两种信息确定的:第一终端的标识、第一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标识、传输通道的数量或第一终端的非连续接收周期。
基于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可根据第一终端的标识、第一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标识、传输通道的数量或第一终端的非连续接收周期中的至少两种信息确定第一传输通道的标识,以便后续根据第一传输通道的标识确定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该第一传输通道的标识确定该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包括: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是根据第一传输通道的标识以及以下至少一种信息确定的:传输通道的数量、第一偏移量、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时间单元的偏移量、信道的总数量、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起始时域位置的信息或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相邻两个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的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传输通道是否有数据包传输,第二时间单元包括至少两个该第一时间单元,信道的总数量为承载数据包的传输通道所对应的信道的数量。
基于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可根据传输通道的数量、第一偏移量、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时间单元的偏移量、信道的总数量、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起始时域位置的信息或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相邻两个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的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以及第一传输通道的标识确定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以便后续在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上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包。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传输通道承载的数据包包括发送给第一终端的信息以及发送给除第一终端之外的其他终端的信息。
基于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传输通道承载的数据包包括发送给多个终端的信息,可降低第一终端解码的出错率,提高数据包传输的可靠性。通常,网络设备是对发送给终端的信息进行编码,得到数据包,而相比于对发送给一个终端的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的数据包,对发送给多个终端的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的数据包可使用更大的码长,从而可降低终端解码的出错率,提高数据包传输的可靠性。也就是说,相比于第一传输通道承载的数据包包括发送给一个终端的信息的情况,第一传输通道承载的数据包包括发送给多个终端的信息的情况下,第一终端解码的出错率更低,数据包传输的可靠性更高。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个第一时间单元中,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频率不同。
基于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网络设备可采用跳频方式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包。由于信道的频率响应受到传输环境影响,如果不同频率部分相隔超过相干带宽,则信道的质量是相互独立的,所以,网络设备采用跳频的方式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包可获得频率分集增益,以进一步提升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包时的信道的质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确定至少两个第一信道,该至少两个第一信道的频率不同;在该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上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包,包括:在该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以及该至少两个第一信道上向该第一终端发送数据包。
基于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确定至少两个频率不同第一信道,以便网络设备采用跳频的方式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包。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道的频率是根据以下至少两种信息确定的:第一传输通道的标识、传输通道的数量、信道标识的第一偏移量、第一信道对应的第一时间单元的标识、信道的总数量、第一跳频步长或第一跳频范围。
基于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通过第一传输通道的标识、传输通道的数量、信道标识的第一偏移量、第一信道对应的第一时间单元的标识、信道的总数量、第一跳频步长或第一跳频范围中的至少两种信息确定第一信道的频率。如此,可确定至少两个第一信道中每个第一信道的频率,使得网络设备知道在哪个频率上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包。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与该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不同。
基于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使得发送给第一终端的数据包和发送给第二终端的数据包都能够获得足够的时间分集增益。另外,网络设备可将对时间分集增益有不同需求的终端(如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对应的数据包整合起来发送,以便在发送数据包时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第二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包括:确定该第二传输通道的标识;根据该第二传输通道的标识确定该第二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
基于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可先确定第二传输通道的标识,再根据第二传输通道的标识确定第二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以便在第二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上向第二终端发送数据包。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传输通道的标识是根据以下至少两种信息确定的:该第二终端的标识、该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标识、传输通道的数量或该第二终端的非连续接收周期。
基于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可根据第二终端的标识、第二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标识、传输通道的数量或第二终端的非连续接收周期中的至少两种信息确定第二传输通道的标识,以便后续根据第二传输通道的标识确定第二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该第二传输通道的标识确定该第二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包括:该第二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是根据该第二传输通道的标识以及以下至少一种信息确定的:传输通道的数量、第二偏移量、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时间单元的偏移量、信道的总数量、第二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起始时域位置的信息或第二传输通道占用的相邻两个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的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传输通道是否有数据包传输。第二指示信息和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同一个指示信息也可以是不同的指示信息。该第二时间单元包括至少两个该第一时间单元。信道的总数量为承载数据包的传输通道所对应的信道的数量。第二偏移量为协议中定义的或者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二偏移量和第一偏移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基于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可根据传输通道的数量、第二偏移量、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时间单元的偏移量、信道的总数量、第二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起始时域位置的信息或第二传输通道占用的相邻两个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的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以及第二传输通道的标识确定第二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以便后续在第二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上向第二终端发送数据包。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传输通道承载的数据包包括发送给该第二终端的信息以及发送给除该第二终端之外的其他终端的信息。
基于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传输通道承载的数据包包括发送给多个终端的信息,可降低第二终端解码的出错率,提高数据包传输的可靠性。通常,网络设备是对发送给终端的信息进行编码,得到数据包,而相比于对发送给一个终端的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的数据包,对发送给多个终端的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的数据包可使用更大的码长,从而可降低终端解码的出错率,提高数据包传输的可靠性。也就是说,相比于第二传输通道承载的数据包包括发送给一个终端的信息的情况,第二传输通道承载的数据包包括发送给多个终端的信息的情况下,第二终端解码的出错率更低,数据包传输的可靠性更高。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M个第一时间单元中,第二传输通道占用的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频率不同。
基于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网络设备可采用跳频方式向第二终端发送数据包。由于信道的频率响应受到传输环境影响,如果不同频率部分相隔超过相干带宽,则信道的质量是相互独立的,所以,网络设备采用跳频的方式向第二终端发送数据包可获得频率分集增益,以进一步提升网络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数据包时的信道的质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确定至少两个第二信道,该至少两个第二信道的频率不同;该在该第二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上向第二终端发送数据包,包括:在该第二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以及该至少两个第二信道上向该第二终端发送数据包。
基于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确定至少两个频率不同第二信道,以便网络设备采用跳频的方式向第二终端发送数据包。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道的频率是根据以下至少两种信息确定的:该第二传输通道的标识、传输通道的数量、信道标识的第二偏移量、该第二信道对应的第一时间单元的标识、信道的总数量、第二跳频步长或第二跳频范围;信道标识的第二偏移量和信道标识的第一偏移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二跳频步长和第一跳频步长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二跳频范围和第一跳频范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基于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通过第二传输通道的标识、传输通道的数量、信道标识的第二偏移量、第二信道对应的第一时间单元的标识、信道的总数量、第二跳频步长或第二跳频范围中的至少两种信息确定第二信道的频率。如此,可确定至少两个第二信道中每个第二信道的频率,使得网络设备知道在哪个频率上向第二终端发送数据包。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包的传输方法,执行该方法的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一终端;也可以为应用于第一终端中的模块,例如芯片或芯片系统。下面以执行主体为第一终端为例进行描述。该方法包括:确定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在该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上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包。其中,该传输通道用于承载数据包,该传输通道占用N个第一时间单元,该N个第一时间单元中的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单元在时域上不连续,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
基于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第一终端可以确定第一终端对应的N个不连续的第一时间单元,在N个不连续的第一时间单元上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包。在上述过程中,第一终端是在不连续的时间单元上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包的,可使得接收数据包的信道处于深衰落状态的概率较小,即提高了接收数据包的信道的质量。因此,通过该方法,可提升时间分集增益,降低终端解码失败率,从而减少解码失败对业务数据传输的影响。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包括:确定该传输通道的标识;根据该传输通道的标识确定该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
基于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可先确定第一传输通道的标识,再根据第一传输通道的标识确定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以便在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上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包。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传输通道的标识是根据以下至少两种信息确定的:该第一终端的标识、该第一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标识、传输通道的数量或者该第一终端的非连续接收周期。
基于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可根据第一终端的标识、第一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标识、传输通道的数量或第一终端的非连续接收周期中的至少两种信息确定第一传输通道的标识,以便后续根据第一传输通道的标识确定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该传输通道的标识确定该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包括:该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是根据该传输通道的标识以及以下至少一种信息确定的:传输通道的数量、第一偏移量、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时间单元的偏移量、信道的总数量、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起始时域位置的信息或传输通道占用的相邻两个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的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传输通道是否有数据包传输,该第二时间单元包括至少两个该第一时间单元,该信道的总数量为承载数据包的传输通道所对应的信道的数量。
基于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可根据传输通道的数量、第一偏移量、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时间单元的偏移量、信道的总数量、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起始时域位置的信息或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相邻两个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的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以及第一传输通道的标识确定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以便后续在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上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包。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传输通道承载的数据包包括发送给该第一终端的信息以及发送给除该第一终端之外的其他终端的信息。
基于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传输通道承载的数据包包括发送给多个终端的信息,可降低第一终端解码的出错率,提高数据包传输的可靠性。通常,网络设备是对发送给终端的信息进行编码,得到数据包,而相比于对发送给一个终端的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的数据包,对发送给多个终端的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的数据包可使用更大的码长,从而可降低终端解码的出错率,提高数据包传输的可靠性。也就是说,相比于第一传输通道承载的数据包包括发送给一个终端的信息的情况,第一传输通道承载的数据包包括发送给多个终端的信息的情况下,第一终端解码的出错率更低,数据包传输的可靠性更高。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N个第一时间单元中,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频率不同。
基于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终端可采用跳频方式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包。由于信道的频率响应受到传输环境影响,如果不同频率部分相隔超过相干带宽,则信道的质量是相互独立的,所以,第一终端采用跳频方式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包可获得频率分集增益,以进一步提升第一终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包时的信道的质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确定至少两个信道,该至少两个信道的频率不同;在该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上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包,包括:在该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以及该至少两个信道上接收来自该网络设备的数据包。
基于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确定至少两个频率不同第一信道,以便第一终端采用跳频的方式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包。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道的频率是根据以下至少两种信息确定的:该传输通道的标识、传输通道的数量、信道标识的偏移量、该第一信道对应的第一时间单元的标识、信道的总数量、跳频步长或跳频范围;该第一信道为该至少两个信道中的任意一个信道。
基于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通过第一传输通道的标识、传输通道的数量、信道标识的第一偏移量、第一信道对应的第一时间单元的标识、信道的总数量、第一跳频步长或第一跳频范围中的至少两种信息确定第一信道的频率。如此,可确定至少两个第一信道中每个第一信道的频率,使得第一终端知道在哪个频率上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包。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用于实现上述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网络设备,或者包含上述网络设备的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实现上述方法相应的模块、单元、或手段(means),该模块、单元、或means可以通过硬件实现,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处理模块和发送模块。该处理模块,可以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处理功能。该处理模块例如可以为处理器。该发送模块,也可以称为发送单元,用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发送功能。该发送模块可以由发送电路,发送机,发送器或者通信接口构成。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用于实现上述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中的第一终端,或者包含上述第一终端的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实现上述方法相应的模块、单元、或手段(means),该模块、单元、或means可以通过硬件实现,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处理模块和接收模块。该处理模块,可以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及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处理功能。该处理模块例如可以为处理器。该接收模块,也可以称为接收单元,用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及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接收功能。该接收模块可以由接收电路,接收机,接收器或者通信接口构成。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并读取存储器中的指令之后,根据该指令执行如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网络设备,或者包含上述网络设备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中的第一终端,或者包含上述第一终端的装置。
结合上述第五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结合上述第五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芯片或芯片系统。可选的,该通信装置是芯片系统时,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接口电路,用于接收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并传输至处理器;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使该通信装置执执行如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结合上述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芯片或芯片系统。可选的,该通信装置是芯片系统时,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其中,第三方面至第八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一方面或任一方面中不同可能的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网络设备、以及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第一终端。
可以理解的是,在方案不矛盾的前提下,上述各个方面中的方案均可以结合。
附图说明
图1为终端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的示意图;
图3为信道响应的幅值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交织通道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存储单元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时间单元与信道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背景技术中介绍了:终端工作在“连接态”时,可与网络设备交互信令,收发数据包。终端工作在“空闲态”时,可进入睡眠状态,周期性的醒过来,去检测是否有发送给自己的数据包,如果检测到发送给自己的数据包,并指示终端进入连接态,就进入连接态,否则保持在空闲态,继续睡眠。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包可包含一个或多个传输块(transportblock,TB)。一个TB可包含一个或多个编码块(code block,CB)。在传输质量可靠的情况下,终端在收到数据包之后,可以独立完成解调解码。
在具体实现时,终端可通过如图1所示的架构实现上述功能。在图1中,终端10包括用于在连接态下接收数据包的主链路(main radio)101和用于在空闲态下接收数据包的唤醒链路(wake up radio,WUR)102。当终端10有业务,工作在连接态时,主链路101打开,通过天线103接收数据包。此时,终端10的耗电量较大。当终端10没有业务,工作在空闲态时,主链路101关闭,唤醒链路102打开,周期性地通过天线104接收唤醒信号。此时,终端10的耗电量较小,可达到省电的效果。当唤醒链路102接收到发送给终端10的唤醒信号后,可触发终端10启动主链路101,使得终端10进入连接态,然后进行正常的数据包收发操作。
目前,不管在唤醒信号的传输中,还是在连接态下正常的数据包收发操作中,网络设备都可采用TDM的方式向不同的终端发送数据包。以图2所示的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的示意图为例,网络设备可在时间单元201上向终端1发送数据包,在时间单元202上向终端2发送数据包,在时间单元203上向终端3发送数据包,在时间单元204上向终端4发送数据包,在时间单元205上向终端5发送数据包。
可以理解的,在数据包比较小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的时间会比较短,例如,2毫秒(ms)内就发送完成,缺乏时间分集增益。此时,用于传输数据包的信道的质量对数据包的传输有较大影响。若在发送数据包的时间段内信道处于深度衰落,会导致接收信号质量不好,从而使得终端解码失败,影响业务数据的传输。
通常,信道的质量是随时间变化的。例如,如图3所示,为某个终端的信道响应的幅值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在图3中,信道在第2ms至第4ms处于深衰落的状态。在这段时间内,数据包的接收信噪比会很低,容易发生终端解码失败的情况。也就是说,若网络设备在这段时间内向终端发送数据包,会有较大概率出现终端解码失败的情况,从而影响业务数据的传输。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包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可为每个终端确定不连续的多个时间单元,在终端对应的多个时间单元上向该终端发送数据包。在该方法中,对于任意一个终端,网络设备是在不连续的时间单元上发送数据包的。例如,将原先连续发送需要2ms发送完成的数据包,通过在不连续的时间单元上发送,扩展到8ms发送完成。与连续的时间单元对应的信道相比,不连续的时间单元对应的信道处于深衰落状态的概率较小,即不连续的时间单元对应的信道质量应当比连续的时间单元对应的信道质量好。因此,通过该方法,可提升时间分集增益,降低终端解码失败率,从而减少解码失败对业务数据传输的影响。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承载数据包的多个不连续的时间单元可称为传输通道或交织通道(下述实施例以交织通道为例进行描述),或者可有其他命名方式,不予限制。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交织通道(如:下述实施例中的第一交织通道或第二交织通道)可用于承载数据包。交织通道可占用多个时间单元。该多个时间单元中的至少两个时间单元在时域上不连续。其中,时间单元为时域单位,可包括一段时间。例如,时间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符号、至少一个时隙(slot)或至少一个子时隙(sub slot)等。下面以时间单元包括一个时隙为例进行介绍。
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可替换为至少两个,例如,多个时间单元可替换为至少两个时间单元,在此做出统一说明,后面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为交织通道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2个帧(如WUR帧)。任意一个帧包括控制信令部分和共享部分。其中,控制信令部分可用于传输控制信令,控制信令可包括交织通道的相关配置,如交织通道的数量,和/或,交织通道占用的时隙的偏移量,和/或,交织通道是否被使用的指示信息等。共享部分可用于传输数据包。可以理解的,帧也可以不包括控制信令部分,即该帧包括的时隙都用于传输数据包。
在图4中,任意一个帧的共享部分包括480个时隙。每个时隙归属一个交织通道,如归属交织通道0、交织通道1、交织通道2或交织通道3,相邻两个时隙对应的交织通道不同。或者说,一个交织通道占用多个时隙,一个交织通道占用的多个时隙在时域上不连续。例如,交织通道0占用时隙2、时隙6、时隙10…和时隙478,交织通道1占用时隙3、时隙7、时隙11…和时隙479,交织通道2占用时隙0、时隙4、时隙8…和时隙476,交织通道3占用时隙1、时隙5、时隙9…和时隙477。
在图4中,任意一种交织通道,如交织通道0、交织通道1、交织通道2或交织通道3,占用120个时隙,任意一种交织通道可承载数据包。例如,网络设备在交织通道0上(如时隙2、时隙6、时隙10…和时隙478)上向终端0发送数据包0,在交织通道1上(如时隙3、时隙7、时隙11…和时隙479)上向终端1发送数据包1,在交织通道2上(如时隙0、时隙4、时隙8…和时隙476)上向终端2发送数据包2,在交织通道3上(如时隙1、时隙5、时隙9…和时隙477)上向终端3发送数据包3。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可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该通信系统可以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WiFi系统、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相关的通信系统、未来演进的通信系统(如:第六代(6th generation,6G)通信系统等)、或多种系统融合的系统等,不予限制。其中,5G还可以称为新无线(new radio,NR)。下面以图5所示通信系统50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描述。图5仅为示意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适用场景的限定。
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50的架构示意图。图5中,通信系统5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501(仅示出了1个)以及可以与网络设备501进行通信的终端502-终端504。
在图5中,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提供无线接入服务。具体来说,每个网络设备都对应一个服务覆盖区域,进入该区域的终端可通过Uu口与网络设备通信,以此来接收网络设备提供的无线接入服务。可选的,该服务覆盖区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小区(cell)。小区也可称为服务小区。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例如:网络设备501可以是任意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LTE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B),NR中的基站(gNodeB或gNB)或收发点(transmission receiving point/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TRP),3GPP后续演进的基站,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等。基站可以是:宏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小站,中继站,或,气球站等。多个基站可以支持上述提及的同一种技术的网络,也可以支持上述提及的不同技术的网络。基站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共站或非共站的TRP。网络设备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网络设备还可以是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或,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网络设备还可以是服务器,可穿戴设备,机器通信设备、或车载设备等。以下以网络设备为基站为例进行说明。所述多个网络设备可以为同一类型的基站,也可以为不同类型的基站。基站可以与终端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中继站与终端进行通信。终端可以与不同技术的多个基站进行通信,例如,终端可以与支持LTE网络的基站通信,也可以与支持5G网络的基站通信,还可以支持与LTE网络的基站以及5G网络的基站的双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例如:终端502、终端503或终端504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终端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终端还可以称为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以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其中,UE包括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或计算设备。示例性地,UE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或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或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中,终端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例如,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的设备。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的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包括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的设备,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在本申请中,终端可以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系统中的终端,IoT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将物品通过通信技术与网络连接,从而实现人机互连,物物互连的智能化网络。本申请中的终端可以是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中的终端。本申请的终端可以是作为一个或多个部件或者单元而内置于车辆的车载模块、车载模组、车载部件、车载芯片或者车载单元,车辆通过内置的所述车载模块、车载模组、车载部件、车载芯片或者车载单元可以实施本申请的方法。
图5所示的通信系统50仅用于举例,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具体实现过程中,通信系统50还可以包括其他设备,同时也可根据具体需要来确定网络设备和终端的数量,不予限制。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图5中的各设备(例如网络设备501、终端502、终端503或终端504)也可以称之为通信装置,其可以是一个通用设备或者是一个专用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图5中的各设备(例如网络设备501、终端502、终端503或终端504)的相关功能可以由一个设备实现,也可以由多个设备共同实现,还可以是由一个设备内的一个或多个功能模块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功能既可以是硬件设备中的网络元件,也可以是在专用硬件上运行的软件功能,或者硬件与软件的结合,或者平台(例如,云平台)上实例化的虚拟化功能。
在具体实现时,本申请实施例图5中的各设备(例如网络设备501、终端502、终端503或终端504)都可以采用图6所示的组成结构,或者包括图6所示的部件。图6所示为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6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601和至少一个通信接口604,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该通信装置60还可以包括通信线路602和存储器603。
处理器6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线路6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例如总线。
通信接口604,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通信接口604可以是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如可以是以太网接口、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接口、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接口、收发器、管脚、总线、或收发电路等。
存储器6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602与处理器601相耦合。存储器603也可以和处理器601集成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存储器通常可以具有非易失性。
其中,存储器6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所涉及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6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601用于执行存储器6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或者,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处理器601执行本申请下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处理相关的功能,通信接口604负责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
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6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6中的CPU0和CPU1。
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装置6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6中的处理器601和处理器607。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装置60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605和/或输入设备606。输出设备605和处理器601耦合,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605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输入设备606和处理器601耦合,可以以多种方式接收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606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可以理解的,图6中示出的组成结构并不构成对该通信装置的限定,除图6所示部件之外,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描述。下述实施例中的各设备可以具备图6所示部件,不予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传输”可以根据具体的上下文理解为发送和/或接收。“传输”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在不强调动作的执行主体时,常常用“传输”代替发送和/或接收。例如,短语“传输数据包”,从发送端的角度来看,可以理解为“发送数据包”,而从接收端的角度来看,可以理解为“接收数据包”。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下述实施例中各个设备之间的消息名字或消息中各参数的名字等只是一个示例,具体实现中也可以是其他的名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表示前后关联的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和/或”可以用于描述关联对象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此外,类似于“A、B和C中的至少一项”或“A、B或C中的至少一项”的表述通常用于表示如下中任一项: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单独存在C;同时存在A和B;同时存在A和C;同时存在B和C;同时存在A、B和C。以上是以A、B和C共三个元素进行举例来说明该项目的可选用条目,当表述中具有更多元素时,该表述的含义可以按照前述规则获得。
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进行区分。该“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例子、例证或说明,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便于理解。
可以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个实施例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可以理解,在本申请中,“当…时”、“若”以及“如果”均指在某种客观情况下会做出相应的处理,并非是限定时间,且也不要求实现时一定要有判断的动作,也不意味着存在其它限定。
本申请中的“同时”可以理解为在相同的时间点,也可以理解为在一段时间段内,还可以理解为在同一个周期内。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同一个步骤或者具有相同功能的步骤或者技术特征在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互相参考借鉴。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和/或终端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这些步骤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它步骤或者各种步骤的变形。此外,各个步骤可以按照本申请实施例呈现的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有可能并非要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全部步骤。
如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包的传输方法。该方法以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发送数据包为例进行阐述。该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S701:网络设备确定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和第二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
其中,网络设备可以是图5所示通信系统50中的网络设备501。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交织通道(可替换为第一传输通道)用于承载数据包。第一交织通道占用N个第一时间单元,该N个第一时间单元中的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单元在时域上不连续。类似的,第二交织通道(可替换为第二传输通道)用于承载数据包。第二交织通道占用M个第一时间单元,该M个第一时间单元中的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单元在时域上不连续。
其中,N和M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N和M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N个第一时间单元和M个第一时间单元不重叠。第一时间单元为时域单位,可包括一段时间。例如,第一时间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符号、至少一个时隙或至少一个子时隙等。
示例性的,以图4所示的交织通道为例,第一交织通道或第二交织通道可以是图4所示的任意一个交织通道。例如,第一交织通道为图4中的交织通道0,第二交织通道为图4中的交织通道1;或者,第一交织通道为图4中的交织通道3,第二交织通道为图4中的交织通道2。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交织通道承载的数据包包括发送给至少一个终端的信息。
例如,第一交织通道承载的数据包包括发送给第一终端的信息,第二交织通道承载的数据包包括发送给第二终端的信息。
又例如,第一交织通道承载的数据包包括发送给第一终端的信息以及发送给除第一终端之外的其他终端的信息,第二交织通道承载的数据包包括发送给第二终端的信息以及发送给除第二终端之外的其他终端的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不同。示例性的,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可以是图5所示通信系统50中的任意一个终端。例如,第一终端为终端502,第二终端为终端503,或者,第一终端为终端503,第二终端为终端504。
示例性的,以第一交织通道承载的数据包包括发送给第一终端的信息以及发送给除第一终端之外的其他终端的信息为例,第一交织通道承载的数据包可包括第一终端的信息、终端3的信息和终端4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若第一交织通道承载的数据包为360比特,则可将第1个比特至第120个比特分配给第一终端,将第121个比特至第240个比特分配给终端3,将第241个比特至第360个比特分配给终端4。
可选的,每部分比特携带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确定该部分比特对应的终端的标识。如此,可以指示该部分比特的数据是发送给哪个终端的。
一种可能的设计,第一信息包括终端的标识;或者第一信息包括终端的标识的一部分;或者第一信息包括对应的终端的标识的映射信息,该映射信息用于确定该终端的标识。
示例性的,第1个比特至第120个比特携带第一终端的标识,第121个比特至第240个比特携带终端3的标识,第241个比特至第360个比特携带终端4的标识。或者,第1个比特至第120个比特携带第一终端的标识的后X位,第121个比特至第240个比特携带终端3的标识的后X为,第241个比特至第360个比特携带终端4的标识的后X位。或者,第1个比特至第120个比特携带索引1,索引1与第一终端的标识有映射关系,第121个比特至第240个比特携带索引2,索引2与终端3的标识有映射关系,第241个比特至第360个比特携带索引3,索引3与终端4的标识有映射关系。
可以理解的,网络设备可对发送给至少一个终端的信息进行编码,得到数据包。相比于对发送给一个终端的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的数据包,对发送给多个终端的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的数据包可使用更大的码长,从而可降低终端解码的出错率,提高数据包传输的可靠性。也就是说,相比于交织通道承载的数据包包括发送给一个终端的信息的情况,交织通道承载的数据包包括发送给多个终端的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解码的出错率更低,数据包传输的可靠性更高。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网络设备确定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包括:网络设备确定第一交织通道的标识,根据第一交织通道的标识确定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这一过程将在后续S7011-S7012中阐述,在此不做赘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网络设备确定第二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包括:网络设备确定第二交织通道的标识,根据第二交织通道的标识确定第二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这一过程,与网络设备确定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过程类似,所以可参考后续S7011-S7012中对应的描述,不予赘述。
S702:第一终端确定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终端确定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包括:第一终端确定第一交织通道的标识,根据第一交织通道的标识确定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这一过程与网络设备确定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过程类似,所以可参考后续S7011-S7012中对应的描述,不予赘述。
S703:第二终端确定第二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终端确定第二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包括:第二终端确定第二交织通道的标识,根据第二交织通道的标识确定第二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这一过程与网络设备确定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过程类似,所以可参考后续S7011-S7012中对应的描述,不予赘述。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S701-S703的执行顺序。例如,本申请实施例可先执行S701再执行S702最后执行S703;或者,本申请实施例可先执行S702再执行S701最后执行S703;或者,本申请实施例可先执行S703再执行S702最后执行S701;或者,本申请实施例可同时执行S701-S703。应理解,S701-S703的执行顺序可有多种,网络设备在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包之前,第一终端在接收数据包之前,确定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网络设备在向第二终端发送数据包之前,第二终端在接收数据包之前,确定第二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即可,在此不一一列举。
S704:网络设备在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上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包,在第二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上向第二终端发送数据包。相应的,第一终端在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上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包,第二终端在第二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上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包。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网络设备在N个第一时间单元中的全部或部分第一时间单元上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包。类似的,网络设备在M个第一时间单元中的全部或部分第一时间单元上向第二终端发送数据包。
示例性的,以图4所示的交织通道为例,在N个第一时间单元包括时隙0、时隙4、时隙8…和时隙476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在时隙0、时隙4、时隙8…和时隙476中的至少两个时隙上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包。此时,第一交织通道即为图4中的交织通道2。在M个第一时间单元包括时隙1、时隙5、时隙9…和时隙477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在时隙1、时隙5、时隙9…和时隙477中的至少两个时隙上向第二终端发送数据包。此时,第二交织通道即为图4中的交织通道3。
可以理解的,若第一交织通道承载的数据包包括发送给第一终端的信息以及发送给除第一终端之外的其他终端的信息,则网络设备还要在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上向其他终端发送该数据包。同理,若第二交织通道承载的数据包包括发送给第二终端的信息以及发送给除第二终端之外的其他终端的信息,则网络设备还要在第二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上向其他终端发送该数据包。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网络设备包括p*q的存储单元。p为存储单元的行数,与交织通道的数量相同,q可表示存储单元中每行包括的比特数。网络设备按行存储交织通道对应的数据包,按列读取数据包并向对应的终端发送该数据包。
示例性的,以第一交织通道为图4中的交织通道2,第二交织通道为图4中的交织通道3,图4中的交织通道0和交织通道1上没有数据发送,每个数据包的大小为120比特为例介绍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发送数据包的过程。由于交织通道的数量为4,每个数据包的大小为120比特,所以网络设备可包括如图8所示的4*120的存储单元。网络设备获取到发送给第一终端的数据包0后,存储在存储单元的第一行,即:交织通道2对应的存储单元中,网络设备获取到发送给第二终端的数据包1后,存储在存储单元的第二行,即:交织通道3对应的存储单元中。由于交织通道0和交织通道1上没有数据发送,可将交织通道0和交织通道1对应的存储单元设置为特殊符号,如:全部置零、全部置1、写入随机的0、1信号或写入预定义的比特序列等,以指示交织通道0和交织通道1上没有数据发送,或不使用交织通道0和交织通道1。在需要发送数据包时,网络设备可按列读取并发送数据包。例如,网络设备首先读取数据包0,并在交织通道2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上发送数据包0,接着,网络设备读取数据包1,并在交织通道3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上发送数据包1。
可以理解的,信道随时间的变化主要和终端的移动速度有关。移动速度快的终端(如手机或智能手表等有较大概率处于移动状态的设备)对应的信道变化也快,所以发送给该终端的数据包分散到较短的时间,就可以得到足够的分集增益,例如,将连续发送需要2ms发送完的数据包,扩散到8ms发送完成,就可以获得足够的分集增益。而移动速度慢的终端(如物联网终端有较大概率处于低移动或静止状态的设备)对应的信道变化也慢,发送给该终端的数据包需要分散到更大的时间范围才能得到足够的分集增益。例如,将连续发送需要2ms发送完的数据包,扩散到16ms发送完成,才可以获得足够的分集增益。
为了使得发送给第一终端的数据包和发送给第二终端的数据包都能够获得足够的分集增益,还可配置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以及第二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和第二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是协议中定义的,或网络设备配置的。若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和第二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是网络设备配置的,网络设备可将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通过信令下发给第一终端,将第二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通过信令下发给第二终端。
一种可能的设计,第二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与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若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移动速度相差不大,或者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需要的时间分集增益相差不大,例如,第一终端为手机,第二终端为可穿戴设备,则第二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与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相同。若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移动速度相差较大,或者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需要的时间分集增益相差较大,例如,一个为手机,一个为物联网终端,则第二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与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不同。
可以理解的,若第一终端为手机,第二终端为物联网终端,则第二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大于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若第一终端为物联网终端,第二终端为手机,则第二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小于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
示例性的,以第一终端为手机,第二终端为物联网终端为例,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发送数据包的情况可如图9所示。在图9中,网络设备在第一帧的时隙0、时隙4、时隙8和时隙12上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包,在第一帧的时隙1和时隙9、以及第二帧的时隙1和时隙9上向第二终端发送数据包。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即:第一帧的时隙0、时隙4、时隙8和时隙12)之间的间隔为4个时隙,第二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即:第一帧的时隙1和时隙9、以及第二帧的时隙1和时隙9)之间的间隔为8个时隙。如此,网络设备可将对时间分集增益有不同需求的终端(如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对应的数据包整合起来发送,以便在发送数据包时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基于图7所示的方法,网络设备可确定第一终端对应的N个不连续的第一时间单元和第二终端对应的与N个不连续的第一时间单元不重叠的、M个不连续的第一时间单元,在N个不连续的第一时间单元上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包,在M个不连续的第一时间单元上向第二终端发送数据包。在上述过程中,网络设备是在不连续的时间单元上向终端发送数据包的,可使得发送数据包的信道处于深衰落状态的概率较小,即提高了发送数据包的信道的质量。因此,通过该方法,可提升时间分集增益,降低终端解码失败率,从而减少解码失败对业务数据传输的影响。
其中,上述S701-S704中的网络设备或者终端的动作可以由图6所示的通信装置60中的处理器601调用存储器6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可选的,网络设备可通过如下S7011-S7012确定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通过如下S7013-S7014确定第二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即:S701包括S7011-S7014:
S7011:网络设备确定第一交织通道的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中,交织通道的标识用于指示交织通道。例如,第一交织通道的标识用于指示第一交织通道,可为第一交织通道的索引。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交织通道的标识是根据以下至少两种信息确定的:第一终端的标识、第一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标识、交织通道的数量或第一终端的非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周期。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的标识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例如为第一终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RNTI),或者第一终端的临时移动订阅标识(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5G-s-TMSI)。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标识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的服务小区。网络设备可通过该服务小区为第一终端提供无线接入服务。
本申请实施例中,交织通道的数量为一段时间内(如1帧内)包括的不同的交织通道的数量。以图4所示的交织通道为例,1帧内包括4个不同的交织通道,分别为交织通道0、交织通道1、交织通道2和交织通道3,所以交织通道的数量为4。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的DRX周期可指第一终端采用非连续接收模式接收消息的周期。第一终端的DRX周期还可替换为第一终端的扩展的非连续接收(extendeddiscontinuous reception,eDRX)周期。
可选的,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指示:第一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标识,和/或,交织通道的数量,和/或,第一终端的非连续接收周期,以便第一终端确定第一交织通道的标识。
作为一种示例,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配置信息。相应的,第一终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第一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标识、交织通道的数量或第一终端的非连续接收周期。
可选的,第一配置信息为广播信令、半静态配置信令、静态配置信令或动态信令。
可选的,网络设备通过帧包括的控制信令部分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配置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网络设备可至少通过以下任一方式确定第一交织通道的标识。
方式1:第一交织通道的标识满足公式:nich=mod[UE1ID,Nich],或者nich=mod[UE1ID+Δ,Nich],这里Δ为一个偏置量。可选的,Δ=Cell1ID,即:nich=mod[UE1ID+Cell1ID,Nich]。
其中,nich为第一交织通道的标识,0≤nich<Nich。UE1ID为第一终端的标识。Nich为交织通道的数量。Cell1ID为第一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标识。mod为取余运算符。
示例性的,若第一终端的标识为121,交织通道的数量为4,第一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标识为3,则nich=mod[121,4]=1,即:第一交织通道的标识为1;或者,nich=mod[121+3,4]=0,即:第一交织通道的标识为0。
方式2:第一交织通道的标识满足公式:nich=mod[floor(UE1ID/T),Nich]。其中,floor为向下取整运算符。T为第一终端的非连续接收周期。
示例性的,若第一终端的标识为121,交织通道的数量为4,第一终端的非连续接收周期为10帧,则nich=mod[floor(121/10),4]=0,即:第一交织通道的标识为0。
S7012:网络设备根据第一交织通道的标识确定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是根据第一交织通道的标识以及以下至少一种信息确定的:交织通道的数量、第一偏移量、第二时间单元的偏移量、信道的总数量、第一指示信息、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起始时域位置的信息或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相邻两个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的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偏移量可以是协议中定义的或者网络设备确定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时间单元的偏移量为第一交织通道所在的第二时间单元与第一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二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该第一时域位置可以是协议中定义的或者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二时间单元为时域单位,可包括一段时间。例如,第二时间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时隙、至少一个子时隙或至少一个帧等。
一种可能的设计,第二时间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单元。例如,第二时间单元包括一个帧,第一时间单元包括一个时隙。
本申请实施例中,信道用于传输交织通道承载的数据包。例如,第一交织通道对应的信道(即第一信道)用于传输第一交织通道承载的数据包,第二交织通道对应的信道(即第二信道)用于传输第二交织通道承载的数据包。信道的总数量为用于传输交织通道承载的数据包的信道的总数,或者信道的总数量为承载数据包的交织通道所对应的信道的数量。可以理解的,承载数据包的交织通道至少包括第一交织通道和第二交织通道。
示例性的,以承载数据包的交织通道包括交织通道1、交织通道2和交织通道3为例,若交织通道1对应的信道为信道1,交织通道2和交织通道3对应的信道为信道2,则信道的总数量为2。若交织通道1对应的信道为信道1,交织通道2对应的信道为信道2,交织通道3对应的信道为信道3,则信道的总数量为3。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交织通道是否有数据包传输。
例如,第一指示信息包括1比特,若该1比特的值为“0”,则指示第一交织通道没有数据包传输,若该1比特的值为“1”,则指示第一交织通道有数据包传输,反之亦然。
又例如,第一指示信息包括多个比特,每个比特与一个交织通道对应,用于指示该交织通道是否有数据包传输。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4个比特,交织通道的数量为4为例,4个比特中的第一个比特用于指示交织通道0是否有数据包传输,第二个比特用于指示交织通道1是否有数据包传输,第三个比特用于指示交织通道2是否有数据包传输,第四个比特用于指示交织通道3是否有数据包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起始时域位置的信息可用于指示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起始时域位置。例如,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起始时域位置的信息包括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起始时域位置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相邻两个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的信息可用于指示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相邻两个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即:第一交织通道的周期。以图4所示交织通道为例,若第一交织通道为交织通道2,则相邻的两个第一时间单元为时隙0和时隙4,二者之间的间隔为4个时隙。
示例性的,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相邻两个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的信息包括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相邻两个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或者,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相邻两个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的信息包括间隔系数。网络设备可根据间隔系数和初始间隔确定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相邻两个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初始间隔为协议中定义的或网络设备确定的。以间隔系数为2,初始间隔为1个时隙为例,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相邻两个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为2*1=2,即为2个时隙。
可选的,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偏移量、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时间单元的偏移量、信道的总数量、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起始时域位置的信息或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相邻两个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的信息。或者,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配置信息。相应的,第一终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偏移量、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时间单元的偏移量、信道的总数量、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起始时域位置的信息或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相邻两个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的信息。如此,第一终端可根据上述信息和第一交织通道的标识确定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
可选的,第二配置信息为广播信令、半静态配置信令、静态配置信令或动态信令。
可选的,网络设备通过帧包括的控制信令部分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配置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网络设备可至少通过以下任一方式确定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
方式3: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满足公式:nslot=mod(nich,Nich)+nNich,n=0,1,2,…;或者,nslot=mod(nichoffset,Nich)+nNich,n=0,1,2,…;或者,nslot=Nslot,start+mod(nich,Nich)+nNich,n=0,1,2,…;或者,nslot=Nslot,start+mod(nichoffset,Nich)+nNich,n=0,1,2,…。
其中,nslot为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标识。Δoffset为第一偏移量。Nslot,start为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起始时域位置。第一时间单元的标识可用于指示第一时间单元,例如为第一时间单元的索引。
示例性的,若第一交织通道的标识为1,第一偏移量为2,交织通道的数量为4,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起始时域位置为时隙1,则nslot=mod(1,4)+n*4=1,5,9…,即: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标识为1、5、9…;或者,nslot=mod(1+2,4)+n*4=3,7,11…,即: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标识为3、7、11…;或者,nslot=1+mod(1,4)+n*4=2,6,10…,即: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标识为2、6、10…;或者,nslot=1+mod(1+2,4)+n*4=4,8,12…,即: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标识为4、8、12…。
方式4: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满足公式:nslot=mod(nich,Nich)+nNinterval,n=0,1,2,…;或者,nslot=mod(nichoffset,Nich)+nNinterval,n=0,1,2,…;或者,nslot=Nslot,start+mod(nichoffset,Nich)+nNinterval,n=0,1,2,…;或者,nslot=Nslot,start+mod(nichoffset,Nich)+nNinterval,n=0,1,2,…。
其中,Ninterval为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相邻两个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的信息。
示例性的,若第一交织通道的标识为1,第一偏移量为2,交织通道的数量为4,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起始时域位置为时隙1,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相邻两个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为5,则nslot=mod(1,4)+n*5=1,6,11…,即: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标识为1、6、11…;或者,nslot=mod(1+2,4)+n*5=3,8,13…,即: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标识为3、8、13…;或者,nslot=1+mod(1,4)+n*5=2,7,12…,即: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标识为2、7、12…;或者,nslot=1+mod(1+2,4)+n*5=4,9,14…,即: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标识为4、9、14…。
方式5: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满足公式:
其中,Nwch为信道的总数量。
示例性的,若第一交织通道的标识为9,第一偏移量为0,交织通道的数量为16,信道的总数量为4,则即: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标识为2、6、10…。
可以理解的,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交织通道上有数据包传输,网络设备确定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交织通道上没有数据包传输,网络设备不确定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或者网络设备确定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但是网络设备不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包。
可选的,第一终端可通过DRX的机制降低功耗的开销。其中,DRX机制可指第一终端并不是每个第二时间单元都进行监听,而是周期性的监听,其他时间可以进入睡眠状态。在DRX机制下,网络设备和第一终端可确定第一终端在哪些第二时间单元上进行监听。后续,网络设备在这些第二时间单元上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包,第一终端在这些第二时间单元上接收数据包。
一种可能的设计,第一终端监听的第二时间单元的标识满足公式:(SFN+Foffset)mod T=UE1IDmod T。
其中,SFN为第一终端监听的第二时间单元的标识。Foffset为第二时间单元的偏移量。
示例性的,若第二时间单元的偏移量为0,第一终端的DRX周期为10个帧,第一终端的标识为121,则(SFN+0)mod 10=121mod 10,即:SFN为1、11、21…。也就是说,第一终端在第1帧、11帧、21帧…上监听。可以理解的,若根据上述方式3或方式4得到的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为时隙2、时隙7和时隙12,则第一终端可在第1帧的时隙2、时隙7和时隙12,第11帧的时隙2、时隙7和时隙12,第21帧的时隙2、时隙7和时隙12…上监听。所以,网络设备可在第1帧的时隙2、时隙7和时隙12,第11帧的时隙2、时隙7和时隙12,第21帧的时隙2、时隙7和时隙12…上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包。
S7013:网络设备确定第二交织通道的标识。
S7014:网络设备根据第二交织通道的标识确定第二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
可以理解的,网络设备确定第二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方法,与确定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方法类似,因此,S7013-S7014的具体过程可参考上述S7011-S7012中对应的描述,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S7011-S7012以及S7013-S7014的执行顺序,可先执行S7011-S7012再执行S7013-S7014,或者先执行S7013-S7014再执行S7011-S7012,或者同时执行S7011-S7012和S7013-S7014。
其中,上述S7011-S7014中的网络设备或者终端的动作可以由图6所示的通信装置60中的处理器601调用存储器6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N个第一时间单元(即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中,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频率不同;和/或,M个第一时间单元(即第二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中,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频率不同。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可采用跳频方式发送数据包。由于信道的频率响应受到传输环境影响,若不同频率部分相隔超过相干带宽,则信道的质量是相互独立的,所以,网络设备采用跳频的方式发送数据包可获得频率分集增益,以进一步提升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时的信道的质量。
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设备和第一终端可确定至少两个第一信道,使得网络设备在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以及至少两个第一信道上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包,第一终端在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以及至少两个第一信道上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包。网络设备和第二终端可确定至少两个第二信道,使得网络设备在第二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以及至少两个第二信道上向第二终端发送数据包,第二终端在第二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以及至少两个第二信道上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包。
其中,至少两个第一信道的频率不同。至少两个第二信道的频率不同。至少两个第一信道和至少两个第二信道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不完全相同。至少两个第一信道和至少两个第二信道完全相同可指:至少两个第一信道的数量和至少两个第二信道的数量相同,并且至少两个第一信道的频率和至少两个第二信道的频率相同。至少两个第一信道和至少两个第二信道不完全相同可指:至少两个第一信道的数量与至少两个第二信道的数量不同;或者,至少两个第一信道的数量与至少两个第二信道的数量相同,但是,至少两个第一信道中有至少一个第一信道的频率,与至少两个第二信道中的第二信道的频率不同。
可选的,图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S705-S706,和/或,S707-S708。
S705:网络设备确定至少两个第一信道。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信道的频率是根据以下至少两种信息确定的:第一交织通道的标识、交织通道的数量、信道标识的偏移量、第一信道对应的第一时间单元的标识、信道的总数量、跳频步长或跳频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信道标识的偏移量为协议中定义的或网络设备确定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跳频步长可指一个数据包的相邻两次传输所使用的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信道之间的频率差或信道的标识之差。例如,网络设备在时隙1、时隙3上向终端发送数据包1,其中,时隙1对应信道0,时隙3对应信道2,则跳频步长为2。
本申请实施例中,跳频范围可指交织通道上承载的数据包可在哪些信道上发送。例如,系统配置了信道0-信道7,一共8个信道,交织通道上承载的数据包可在信道2-信道5上发送,则跳频范围为信道2-信道5。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信道的标识满足如下公式:
其中,nwch(nslot)为第一信道的标识。ΔFH为信道标识的偏移量。d为跳频步长或跳频范围。
示例性的,若第一交织通道的标识为9,信道标识的偏移量为2,跳频步长为1,交织通道的数量为16,信道的总数量为4,第一信道对应的第一时间单元的标识为2,则 即第一信道的标识为3。
示例性的,以信道的总数量为4,信道分别为信道0、信道1、信道2和信道3,交织通道的总数量为17,交织通道分别为交织通道0至交织通道16,信道标识的偏移量为2,跳频步长为1为例,若根据上述S7011-S7012得到第一交织通道的标识为9,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标识为2、6和10,即: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为时隙2、时隙6和时隙10,则网络设备可分别确定时隙2对应的第一信道的标识为: 时隙6对应的第一信道的标识为:/> 时隙10对应的第一信道的标识为:/> 因此,第一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与信道的对应关系可如图10所示。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可在时隙2和信道3所在的资源、时隙6和信道0所在的资源以及时隙10和信道1所在的资源上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包。相应的,第一终端监听时隙2和信道3所在的资源、时隙6和信道0所在的资源以及时隙10和信道1所在的资源。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若信道的总数量是固定的值,即信道的总数量不变的情况下,第一信道的标识可满足如下公式:nwch(nslot)=mod(nich+nslot,Z)。其中,Z为信道的总数量。此时,第一信道的频率是根据第一交织通道的标识和第一信道对应的第一时间单元的标识确定的。
示例性的,在Z为4的情况下,若第一交织通道的标识为1,第一信道对应的第一时间单元的标识为时隙0、时隙3和时隙6,则时隙0对应的第一信道的标识nwch(0)=mod(1+0,4)=1,时隙3对应的第一信道的标识nwch(3)=mod(1+3,4)=0,时隙6对应的第一信道的标识nwch(6)=mod(1+6,4)=3。
S706:第一终端确定至少两个第一信道。
可以理解的,第一终端确定至少两个第一信道的过程与网络设备确定至少两个第一信道的过程类似,因此,可参考S705中对应的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S707:网络设备确定至少两个第二信道。
S708:第二终端确定至少两个第二信道。
可以理解的,网络设备和第二终端确定至少两个第二信道的过程与网络设备确定至少两个第一信道的过程类似,因此,可参考S705中对应的描述。
示例性的,网络设备和第二终端确定的至少两个第二信道与第二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关系可如图10所示。在图10中,第二交织通道的标识为1,第二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为时隙0、时隙4和时隙8,时隙0对应的第二信道为信道3,时隙4对应的第二信道为信道0,时隙8对应的第二信道为信道1。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可在时隙0和信道3所在的资源、时隙4和信道0所在的资源以及时隙8和信道1所在的资源上向第二终端发送数据包。相应的,第二终端监听时隙0和信道3所在的资源、时隙4和信道0所在的资源以及时隙8和信道1所在的资源。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S705-S708的执行顺序。例如,本申请实施例可依次执行S705、S706、S707和S708,或者可依次执行S707、S708、S706和S705,或者可依次执行S705、S707、S706和S708。应理解,S705-S708的执行顺序可有多种,网络设备在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包之前,第一终端在接收数据包之前,确定至少两个第一信道,网络设备在向第二终端发送数据包之前,第二终端在接收数据包之前,确定至少两个第二信道即可,在此不一一列举。
其中,上述S705-S708中的网络设备或者终端的动作可以由图6所示的通信装置60中的处理器601调用存储器6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可以理解的,图7所示的方法是以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发送数据包为例进行阐述的,若网络设备还要向第三终端发送数据包,网络设备和第三终端还可确定第三交织通道(可替换为第三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网络设备在第三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上向第三终端发送数据包,第三终端在第三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上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包。具体的,可参考上述S701-S704和S7011-S7014中对应的描述。
可选的,网络设备和第三终端还可确定频率不同的至少两个第三信道,使得网络设备在第三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以及至少两个第三信道上向第三终端发送数据包,第三终端在第三交织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以及至少两个第三信道上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包,以获得频率分集增益,进一步提升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时的信道的质量。具体的,可参考上述S705-S708中对应的描述。
可以理解的,以上各个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方法和/或步骤,也可以由可用于网络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由第一终端实现的方法和/或步骤,也可以由可用于第一终端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由第二终端实现的方法和/或步骤,也可以由可用于第二终端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者包含上述网络设备的装置,或者为可用于网络设备的部件;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或者包含上述第一终端的装置,或者为可用于第一终端的部件;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二终端,或者包含上述第二终端的装置,或者为可用于第二终端的部件。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网络设备或者第一终端或者第二终端等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操作,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应理解的是,上述仅以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和网络设备为例描写各个网元之间的交互。实际上,上述第一终端、第二终端或网络设备所执行的处理也并不限于仅由单一网元执行。例如,网络设备所执行的处理可以分别由CU、DU或远端单元(remote unit,RU)中的至少一个执行。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第一终端、第二终端或网络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比如,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11示出了一种通信装置110的结构示意图。通信装置110包括处理模块1101和发送模块1102。处理模块1101,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用于执行除了收发操作之外的操作,例如可以是处理电路或者处理器等。发送模块1102,也可以称为发送单元用于执行发送操作,例如可以是发送电路,发送机,发送器或者通信接口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110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图11中未示出),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
示例性地,通信装置110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通信装置110例如为图7所示的实施例所述的网络设备。
其中,处理模块1101,用于确定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和第二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其中,第一传输通道和第二传输通道用于承载数据包,第一传输通道占用N个第一时间单元,N个第一时间单元中的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单元在时域上不连续,第二传输通道占用M个第一时间单元,M个第一时间单元中的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单元在时域上不连续,N和M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N个第一时间单元和M个第一时间单元不重叠。例如,处理模块1101可以用于执行S701。
发送模块1102,用于在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上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包。例如,发送模块1102可以用于执行S704。
发送模块1102,还用于在第二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上向第二终端发送数据包。例如,发送模块1102可以用于执行S704。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1101,具体用于确定第一传输通道的标识;处理模块1101,还具体用于根据第一传输通道的标识确定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传输通道的标识是根据以下至少两种信息确定的:第一终端的标识、第一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标识、传输通道的数量或第一终端的非连续接收周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一传输通道的标识确定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包括: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是根据第一传输通道的标识以及以下至少一种信息确定的:传输通道的数量、第一偏移量、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时间单元的偏移量、信道的总数量、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起始时域位置的信息或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相邻两个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的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传输通道是否有数据包传输,第二时间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单元,信道的总数量为承载数据包的传输通道所对应的信道的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传输通道承载的数据包包括发送给第一终端的信息以及发送给除第一终端之外的其他终端的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个第一时间单元中,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频率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1101,还用于确定至少两个信道,至少两个信道的频率不同;发送模块1102,具体用于在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以及至少两个信道上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道的频率是根据以下至少两种信息确定的:第一传输通道的标识、传输通道的数量、信道标识的偏移量、第一信道对应的第一时间单元的标识、信道的总数量、跳频步长或跳频范围;第一信道为至少两个信道中的任意一个信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与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不同。
当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时,关于通信装置110所能实现的其他功能,可参考图7所示的实施例的相关介绍,不多赘述。
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通信装置110可以采用图6所示的形式。比如,图6中的处理器601可以通过调用存储器6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通信装置11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示例性的,图11中的处理模块1101和发送模块11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6中的处理器601调用存储器6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或者,图11中的处理模块1101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6中的处理器601调用存储器6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图11中的发送模块11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6中的通信接口604来实现。
比如,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12示出了一种通信装置120的结构示意图。通信装置120包括处理模块1201和接收模块1202。处理模块1201,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用于执行除了收发操作之外的操作,例如可以是处理电路或者处理器等。接收模块1202,也可以称为接收单元用于执行接收操作,例如可以是接收电路,接收机,接收器或者通信接口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120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图12中未示出),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
示例性地,通信装置120用于实现第一终端的功能。通信装置120例如为图7所示的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终端。
其中,处理模块1201,用于确定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其中,传输通道用于承载数据包,传输通道占用N个第一时间单元,N个第一时间单元中的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单元在时域上不连续,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例如,处理模块1201可以用于执行S702。
接收模块1202,用于在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上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包。例如,接收模块1202可以用于执行S704。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1201,具体用于确定传输通道的标识;处理模块1201,还具体用于根据传输通道的标识确定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传输通道的标识是根据以下至少两种信息确定的:通信装置120的标识、通信装置120的服务小区的标识、传输通道的数量或者通信装置120的非连续接收周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传输通道的标识确定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包括: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是根据传输通道的标识以及以下至少一种信息确定的:传输通道的数量、第一偏移量、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时间单元的偏移量、信道的总数量、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起始时域位置的信息或传输通道占用的相邻两个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的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传输通道是否有数据包传输,第二时间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单元,信道的总数量为承载数据包的传输通道所对应的信道的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传输通道承载的数据包包括发送给通信装置120的信息以及发送给除通信装置120之外的其他终端的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个第一时间单元中,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频率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1201,还用于确定至少两个信道,至少两个信道的频率不同;接收模块1202,具体用于在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以及至少两个信道上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道的频率是根据以下至少两种信息确定的:传输通道的标识、传输通道的数量、信道标识的偏移量、第一信道对应的第一时间单元的标识、信道的总数量、跳频步长或跳频范围;第一信道为至少两个信道中的任意一个信道。
当用于实现第一终端的功能时,关于通信装置120所能实现的其他功能,可参考图7所示的实施例的相关介绍,不多赘述。
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通信装置120可以采用图6所示的形式。比如,图6中的处理器601可以通过调用存储器6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通信装置12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示例性的,图12中的处理模块1201和接收模块12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6中的处理器601调用存储器6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或者,图12中的处理模块1201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6中的处理器601调用存储器6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图12中的接收模块12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6中的通信接口604来实现。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模块或单元的一个或多个可以软件、硬件或二者结合来实现。当以上任一模块或单元以软件实现的时候,所述软件以计算机程序指令的方式存在,并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处理器可以用于执行所述程序指令并实现以上方法流程。该处理器可以内置于SoC(片上系统)或ASIC,也可是一个独立的半导体芯片。该处理器内处理用于执行软件指令以进行运算或处理的核外,还可进一步包括必要的硬件加速器,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PLD(可编程逻辑器件)、或者实现专用逻辑运算的逻辑电路。
当以上模块或单元以硬件实现的时候,该硬件可以是CPU、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芯片、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人工智能处理器、ASIC、SoC、FPGA、PLD、专用数字电路、硬件加速器或非集成的分立器件中的任一个或任一组合,其可以运行必要的软件或不依赖于软件以执行以上方法流程。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该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接口与存储器耦合,当该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使得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被执行。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可选的,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或者部分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前述任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通信装置的硬盘或内存。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上述通信装置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上述通信装置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既包括上述通信装置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上述计算机程序以及上述通信装置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或者部分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指令。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或者部分流程可以由计算机指令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如计算机、处理器、接入网设备、移动性管理网元或会话管理网元等)完成。该程序可被存储于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和第一终端。
可选的,该通信系统还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终端。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7)

1.一种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和第二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和所述第二传输通道用于承载数据包,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占用N个第一时间单元,所述N个第一时间单元中的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单元在时域上不连续,所述第二传输通道占用M个第一时间单元,所述M个第一时间单元中的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单元在时域上不连续,N和M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所述N个第一时间单元和所述M个第一时间单元不重叠;
在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上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包;
在所述第二传输通道占用的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上向第二终端发送数据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所述第一时间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标识是根据以下至少两种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所述第一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标识、传输通道的数量或所述第一终端的非连续接收周期。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包括:
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是根据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标识以及以下至少一种信息确定的:传输通道的数量、第一偏移量、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时间单元的偏移量、信道的总数量、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所述第一时间单元的起始时域位置的信息或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相邻两个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的信息;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传输通道是否有数据包传输,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时间单元,所述信道的总数量为承载数据包的传输通道所对应的信道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通道承载的数据包包括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的信息以及发送给除所述第一终端之外的其他终端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第一时间单元中,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频率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至少两个信道,所述至少两个信道的频率不同;
所述在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上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包,包括:
在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以及所述至少两个信道上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数据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信道的频率是根据以下至少两种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标识、传输通道的数量、信道标识的偏移量、所述第一信道对应的第一时间单元的标识、信道的总数量、跳频步长或跳频范围;
所述第一信道为所述至少两个信道中的任意一个信道。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与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不同。
10.一种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所述传输通道用于承载数据包,所述传输通道占用N个第一时间单元,所述N个第一时间单元中的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单元在时域上不连续,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
在所述传输通道占用的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上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包括:
确定所述传输通道的标识;
根据所述传输通道的标识确定所述传输通道占用的所述第一时间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通道的标识是根据以下至少两种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所述第一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标识、传输通道的数量或者所述第一终端的非连续接收周期。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传输通道的标识确定所述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包括:
所述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是根据所述传输通道的标识以及以下至少一种信息确定的:传输通道的数量、第一偏移量、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时间单元的偏移量、信道的总数量、所述第一时间单元的起始时域位置的信息或传输通道占用的相邻两个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的信息;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传输通道是否有数据包传输,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时间单元,所述信道的总数量为承载数据包的传输通道所对应的信道的数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通道承载的数据包包括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的信息以及发送给除所述第一终端之外的其他终端的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第一时间单元中,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频率不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至少两个信道,所述至少两个信道的频率不同;
所述在所述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上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包,包括:
在所述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以及所述至少两个信道上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数据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信道的频率是根据以下至少两种信息确定的:所述传输通道的标识、传输通道的数量、信道标识的偏移量、所述第一信道对应的第一时间单元的标识、信道的总数量、跳频步长或跳频范围;
所述第一信道为所述至少两个信道中的任意一个信道。
1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确定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和第二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和所述第二传输通道用于承载数据包,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占用N个第一时间单元,所述N个第一时间单元中的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单元在时域上不连续,所述第二传输通道占用M个第一时间单元,所述M个第一时间单元中的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单元在时域上不连续,N和M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所述N个第一时间单元和所述M个第一时间单元不重叠;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上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包;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二传输通道占用的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上向第二终端发送数据包。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标识;
所述处理模块,还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所述第一时间单元。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标识是根据以下至少两种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所述第一终端的服务小区的标识、传输通道的数量或所述第一终端的非连续接收周期。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包括:
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是根据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标识以及以下至少一种信息确定的:传输通道的数量、第一偏移量、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时间单元的偏移量、信道的总数量、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所述第一时间单元的起始时域位置的信息或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相邻两个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的信息;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传输通道是否有数据包传输,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时间单元,所述信道的总数量为承载数据包的传输通道所对应的信道的数量。
22.根据权利要求18-21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通道承载的数据包包括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的信息以及发送给除所述第一终端之外的其他终端的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18-22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第一时间单元中,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频率不同。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至少两个信道,所述至少两个信道的频率不同;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以及所述至少两个信道上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数据包。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信道的频率是根据以下至少两种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标识、传输通道的数量、信道标识的偏移量、所述第一信道对应的第一时间单元的标识、信道的总数量、跳频步长或跳频范围;
所述第一信道为所述至少两个信道中的任意一个信道。
26.根据权利要求18-2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与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不同。
2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模块和接收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确定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所述传输通道用于承载数据包,所述传输通道占用N个第一时间单元,所述N个第一时间单元中的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单元在时域上不连续,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传输通道占用的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上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包。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传输通道的标识;
所述处理模块,还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传输通道的标识确定所述传输通道占用的所述第一时间单元。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通道的标识是根据以下至少两种信息确定的:所述通信装置的标识、所述通信装置的服务小区的标识、传输通道的数量或者所述通信装置的非连续接收周期。
30.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传输通道的标识确定所述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包括:
所述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是根据所述传输通道的标识以及以下至少一种信息确定的:
传输通道的数量、第一偏移量、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时间单元的偏移量、信道的总数量、所述第一时间单元的起始时域位置的信息或传输通道占用的相邻两个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的信息;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传输通道是否有数据包传输,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时间单元,所述信道的总数量为承载数据包的传输通道所对应的信道的数量。
31.根据权利要求27-30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通道承载的数据包包括发送给所述通信装置的信息以及发送给除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他终端的信息。
32.根据权利要求27-31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第一时间单元中,至少两个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频率不同。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至少两个信道,所述至少两个信道的频率不同;
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传输通道占用的第一时间单元以及所述至少两个信道上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数据包。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信道的频率是根据以下至少两种信息确定的:所述传输通道的标识、传输通道的数量、信道标识的偏移量、所述第一信道对应的第一时间单元的标识、信道的总数量、跳频步长或跳频范围;
所述第一信道为所述至少两个信道中的任意一个信道。
3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10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6.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芯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10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10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970229.2A 2022-05-10 2022-08-12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71184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3/091337 WO2023216909A1 (zh) 2022-05-10 2023-04-27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04044 2022-05-10
CN2022105040442 2022-05-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18481A true CN117118481A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11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70229.2A Pending CN117118481A (zh) 2022-05-10 2022-08-12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1848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05574B2 (en) Coverage extension level for coverage limited device
US20190045469A1 (en) Transmission and receipt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time-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v2x terminals
US11758496B2 (en) Transmission and receipt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time-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V2X terminals
CN108989003A (zh) 一种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JP2018537026A (ja) 同期情報送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2087292B (zh) 一种信道状态测量参数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14124338B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CN111050400B (zh) 信息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WO2021238504A1 (zh) 一种上行传输资源指示方法及装置
WO2021179389A1 (zh) 一种低功耗高抗干扰的无线组网方法
CN111867075B (zh) 侧行链路的传输资源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4424654A (zh) 测量方法、装置及系统
EP4181582A1 (en) Pa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7118481A (zh)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076594B (zh) 一种低功耗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WO2023216909A1 (zh)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071669A (zh) 一种寻呼方法及装置
CN111294930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030209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2067828A1 (zh) 寻呼信息发送、监听方法及通信装置、系统
WO2023284647A1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2023025408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WO2022151407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207660A1 (zh) 一种资源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WO2023088456A1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