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17291A - 刀片电芯卷绕机及极片入片机构 - Google Patents

刀片电芯卷绕机及极片入片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17291A
CN117117291A CN202310936994.7A CN202310936994A CN117117291A CN 117117291 A CN117117291 A CN 117117291A CN 202310936994 A CN202310936994 A CN 202310936994A CN 117117291 A CN117117291 A CN 1171172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assembly
pole piece
guide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3699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添俊
严海宏
唐存福
朱佑琦
曾令辉
李昌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Liha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iha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iha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iha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3699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172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172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172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刀片电芯卷绕机及极片入片机构,包括并膜辊组件、负极片入片组件及正极片入片组件,通过并膜辊组件将第一隔膜朝向处于卷绕位的卷针的穿针位推顶,以方便第一隔膜穿针,并通过极耳导向单元对极耳进行抚平,以避免极耳被刮伤;在入片过程中,通过对应的送片单元进行极片送片,并通过入片导向单元的入片导向板的旋转避位及气吹极片,确保正极片入片位置的精准,避免堵料,解决相关技术中极片或极耳易刮伤,极片及隔膜易移位、打皱及卷边而造成卷绕电芯良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刀片电芯卷绕机及极片入片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卷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刀片电芯卷绕机及极片入片机构。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锂电池电芯的生成方法包括叠片方式和卷绕方式,对于刀片电芯常用叠片机进行Z叠加工,少有采用卷绕方式生产刀片电芯。
相关技术中,在刀片电芯的极片入片过程中,因卷绕机的极耳导向装置设置不合理,随着卷绕电芯增大,料线变化后易导致刮伤极片或极耳,且在极片切断后,极片因无张力而处于自由状态,以及隔膜切断后,隔膜也处于自由状态,极片及隔膜易出现移位、打皱、卷边,如此,会造成影响卷绕的电芯的良率。
针对相关技术中极片或极耳易刮伤,极片及隔膜易移位、打皱及卷边而造成卷绕电芯良率低的问题,尚缺少较佳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刀片电芯卷绕机及极片入片机构,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极片或极耳易刮伤,极片及隔膜易移位、打皱及卷边而造成卷绕电芯良率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极片入片机构,包括:
并膜辊组件,包括并膜单元和极耳导向单元,在第一隔膜沿所述并膜单元的固定辊、活动辊及活动过辊进行S形包角走带伸出后,所述并膜单元将所述第一隔膜朝向处于卷绕位的卷针的穿针位推顶,以使负极片穿针;所述极耳导向单元包括第一导向板、第二导向板及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向板和所述第二导向板分别移动至设定位置,以对入片中的正极片和负极片的极耳进行抚平;
负极片入片组件,包括第一送片单元,所述第一送片单元在夹住放卷的负极片后,将负极片送至所述穿针位,以使所述卷针对负极片进行预卷;
正极片入片组件,包括第二送片单元和入片导向单元,所述第二送片单元在夹住放卷的正极片后,将正极片送至所述穿针位,以使所述卷针对正极片进行预卷;所述入片导向单元包括入片导向板,所述入片导向板被驱动伸出并枢转至与入片中的正极片正对时,所述入片导向板气吹正极片至与第二隔膜平贴,以使正极片穿针入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刀片电芯卷绕机,包括沿卷绕方向依次设置的入片机构、防褶卷绕机构、残卷压辊组件和收尾贴胶组件,其中,
所述入片机构为第一方面所述的极片入片机构,所述入片机构用于将正极片和负极片分别入片至所述穿针位,以及辅助正极片、第二隔膜、负极片和第一隔膜进行穿针及卷绕为第一膜材,其中,正极片入片的长度达到预设长度且被裁断时,所述入片导向板真空吸附被裁切出的正极片的尾部,所述卷针包括位于卷绕位的第一卷针和位于贴胶位的第二卷针;
所述防褶卷绕机构包括夹压组件和裁切组件,所述夹压组件和所述裁切组件设于所述穿针位的下方,所述夹压组件包括在竖向方向依次设置的固定压辊和第一吸附压板,所述裁切组件包括活动压辊、第一裁切刀和第一吸附板,所述活动压辊与所述固定压辊正对设置,所述第一吸附板与所述第一吸附压板正对设置,所述第一吸附压板上设有切刀槽,所述第一裁切刀与所述切刀槽正对设置,其中,在第一膜材穿针于所述第一卷针并沿所述第一卷针的卷绕通道伸出时,所述活动压辊被驱动靠向所述固定压辊,以对夹第一膜材的第一端部;在所述活动压辊和所述固定压辊夹住所述第一端部时,所述第一裁切刀被驱动插入所述切刀槽,以将由所述第一卷针和所述第二卷针所牵拉的第一膜材切断,裁断的第一膜材的第二端部由所述第一吸附板吸附固定;在第一膜材被裁断后,所述第一吸附压板真空吸附由所述活动压辊和所述固定压辊夹住的所述第一端部,以使所述第一卷针防褶卷绕;
所述残卷压辊组件包括残卷压辊及收尾导向辊,其中,在所述卷针自卷绕位换位至贴胶位的过程中,所述收尾导向辊用于推顶第一隔膜,以对第一膜材进行导引;在第一膜材被裁断之前,所述残卷压辊被驱动压住所述第二卷针,以及在第一膜材被裁断后,所述残卷压辊将所述第二端部顶压至所述第二卷针,直至所述第二端部收卷至所述第二卷针;
所述收尾贴胶组件包括贴胶辊,所述贴胶辊在所述第二端部收卷至所述第二卷针上之后,被驱动靠向所述第二卷针,并在随位于所述第二卷针上的电芯旋转时,将预设的尾部胶纸粘贴在电芯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刀片电芯卷绕机及极片入片机构,通过至少设置并膜辊组件、负极片入片组件及正极片入片组件,并通过并膜辊组件将第一隔膜朝向处于卷绕位的卷针的穿针位推顶,以方便第一隔膜穿针,同时,通过极耳导向单元对极耳进行抚平,以避免极耳被刮伤;再者,在入片过程中,通过对应的送片单元进行极片送片,并通过入片导向单元的入片导向板的旋转避位及气吹极片,确保正极片入片位置的精准,避免堵料,解决相关技术中极片或极耳易刮伤,极片及隔膜易移位、打皱及卷边而造成卷绕电芯良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入片机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并膜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并膜辊组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并膜辊组件的立体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负极片入片组件的立体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送片单元和第二送片单元的立体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正极片入片组件的立体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入片导向单元的立体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刀片电芯卷绕机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防褶卷绕机构的卷绕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裁切组件的一种立体视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裁切组件的另一种立体视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残卷压辊组件的立体视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刀片电芯卷绕机的整机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负极供料机构的立体视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正极供料机构的立体视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夹杆下料机构的正视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夹杆下料机构的立体视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下料冷压机构的立体视图。
附图
01、第一隔膜;02、负极片;03、正极片;04、第二隔膜;
100、并膜辊组件;11、并膜单元;12、极耳导向单元;13、安装底板;14、桁杆;111、固定辊;112、活动辊;113、活动过辊;114、第二导向滑轨;115、第一滑座;116、第二滑座;117、第五驱动单元;118、第六驱动单元;121、第一导向板;122、第二导向板;123、第一驱动单元;124、导向板安装块;125、第一弧形滑槽;126、第二弧形滑槽;
200、卷针;
300、负极片入片组件;31、第一送片单元;311、安装底座;312、极片过辊;313、极片压辊;314、第二驱动单元;315、第一支架;316、极片纠偏装置;317、极片导入装置;318、直线导轨;319、第一支撑座;
400、正极片入片组件;41、第二送片单元;42、入片导向单元;421、入片导向板;422、固定底板;423、第一导向滑轨;424、第一活动板;425、第三驱动单元;426、第一安装板;427、旋转轴;428、旋转座;429、活动连接头;430、第四驱动单元;431、第一转轴;432、第一固定座;433、第二支架;
500、防褶卷绕机构;51、夹压组件;52、裁切组件;511、固定压辊;512、第一吸附压板;513、切刀槽;521、活动压辊;522、第一裁切刀;523、第一吸附板;524、第一底座;525、第一驱动组件;526、第一滑动座;527、第二驱动组件;
600、残卷压辊组件;61、残卷压辊;62、收尾导向辊;63、第一底板;64、第三导向滑轨;65、第二活动板;66、第七驱动单元;67、导杆安装座;68、第一导杆;69、压辊安装座;610、第八驱动单元;611、第一连接柱;612、第一弹性件;613、隔膜压辊;
700、收尾贴胶组件;71、贴胶辊;
800、负极供料机构;81、第一放卷组件;82、第一极片除尘组件;83、极片裁断贴胶组件;84、极片缓存组件; 85、第一纠偏组件;86、第一极片送料裁切组件;88、贴胶单元;89、备胶单元;811、第一放卷盘;821、双向毛刷辊;830、第一极片裁切组件;831、贴备胶组件;841、浮辊;861、第二安装板;862、第一直线滑轨;863、第三滑座;864、第四滑座;865、第一传动组件;866、第二传动组件;871、第一切刀底座;872、滚珠丝杆;873、上刀座;874、第一导柱;876、上压刀;877、第一驱动气缸;878、第二裁切刀;879、第二驱动气缸;881、第一支座;882、贴胶滑动座;883、导杆;884、贴胶吸盘;885、贴胶驱动单元;891、第二支座;892、胶纸放卷单元;893、压胶纸单元;894、裁胶纸单元;895、压胶驱动单元;896、压块;897、裁切驱动单元;898、真空裁切刀;
900、正极供料机构;91、第二放卷组件;92、第二极片除尘组件;93、第二纠偏组件;94、第二极片送料裁切组件;95、送片夹组件;96、第二极片裁切组件;911、第二放卷盘;950、第三驱动气缸;951、第三安装板;952、第一固定块;953、第二导柱;954、第一活动块;955、压辊;956、定送片夹;957、动压辊;958、动送片夹;959、联动块;961、第二切刀底座;962、固定切刀;963、第一刀座;964、第三导柱;965、动刀座;966、切刀压板;967、复位气缸;968、连杆;
130、隔膜供料机构;131、第三放卷组件;132、第三纠偏组件;133、隔膜测长组件;
140、夹杆下料机构;141、第一升降传动组件;142、机座; 143、直线传动模组;144、移动板;145、固定板;146、第一直线模组;147、夹杆组件;148、立板;149、第四导向滑轨;151、夹杆滑座;152、曲柄连杆;153、枢接板;154、第一驱动装置;155、枢转铰座;156、旋转夹杆;21、夹杆安装座;22、导向件;23、夹杆驱动单元;24、活动夹杆;25、固定夹杆;
160、下料冷压机构;161、机架;162、输送装置;163、冷压预定形装置;164、冷压机构;165、检测组件;166、收集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极片入片机构,包括:
并膜辊组件100,包括并膜单元11和极耳导向单元12,在第一隔膜01沿并膜单元11的固定辊111、活动辊112及活动过辊113进行S形包角走带伸出后,并膜单元11将第一隔膜01朝向处于卷绕位的卷针200的穿针位推顶,以使负极片02穿针;极耳导向单元12包括第一导向板121、第二导向板122及第一驱动单元123,第一驱动单元123用于驱动第一导向板121和第二导向板122分别移动至设定位置,以对入片中的正极片03和负极片02的极耳进行抚平。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膜01走带使用S形状大包角走带方式,可以防止在加减速运行过程中避免隔膜抖动导致的隔膜偏移,保证隔膜对齐度,提升产品良率;在本实施例中,卷针200在卷绕位(对应为第一卷针)与贴胶位(对应为第二卷针)之间换位过程中,并膜单元11按两段行程同步驱动,以将第一隔膜01贴紧负极片02推顶到穿针位,以方便第一隔膜01穿针,当第一隔膜01完成穿针后,并膜单元11退回至卷绕位。
在本实施例中,在正极片03开始入片之前,极耳导向单元12的第一驱动单元123驱动第一导向板121和第二导向板122伸出,同时,第一导向板121和第二导向板122设置为可偏转,通过设置为与对应的极片的走带路径方向匹配,在正极片03和负极片02入片时,对极片的极耳进行抚平;在本实施例中,正极片03和负极片02切入角度不同,因而使用单独的第一导向板121和第二导向板122进行极耳导向,并随着卷径变大,采用第一驱动单元123驱动第一导向板121和第二导向板122后移,以始终保持极耳导向的切入角度,避免卷绕过程中极耳翻折。
在本实施例中,满足驱动第一导向板121和第二导向板122移动的第一驱动单元123均满足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驱动单元,例如:第一驱动单元123包括以下其中之一:电机、驱动气缸。
负极片入片组件300,包括第一送片单元31,第一送片单元31在夹住放卷的负极片02后,将负极片02送至穿针位,以使卷针200(对应为处于卷绕位的第一卷针)对负极片进行预卷。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卷针换位到第一卷针处之后,第一送片单元31夹住负极片02,通过第一送片单元31将夹住的负极片02送片到第一卷针上,以使第一卷针对负极片进行预卷。
正极片入片组件400,包括第二送片单元41和入片导向单元42,第二送片单元41在夹住放卷的正极片03后,将正极片03送至穿针位,以使卷针200对正极片03进行预卷。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卷针换位到第一卷针处(同理,此前的第一卷针则换位到第二卷针处)的过程中,负极片入片组件300的第一送片单元31完成对负极片02的送片,正极片入片组件400的第二送片单元41完成对正极片03进行送片;同时,在换位完成之前,负极片02和正极片03均已经完成对应的入片动作;在本实施例中,在正极片03送至第一卷针(对应正极片03完成入片动作)上且负极片02完成对应的预卷后,第一卷针对正极片03进行预卷,也就是负极片02先完成预卷,之后,正极片03再进行预卷。
入片导向单元42包括入片导向板421,入片导向板421被驱动伸出并枢转至与入片中的正极片03正对时,入片导向板421气吹正极片03至与第二隔膜04平贴,以使正极片03穿针入片。
在本实施例中,并膜单元11退回到卷绕位后,入片导向单元42的驱动单元会传动入片导向板421朝向预设位置伸出并旋转到位,之后,在正极片03入片过程中入片导向板421吹气,将正极片03吹平贴向第二隔膜04,而在正极片03被送片至第一卷针后,入片导向板421停止气吹。
在上述极片入片机构中,通过至少设置并膜辊组件100、负极片入片组件300及正极片入片组件400,并通过并膜辊组件100将第一隔膜01朝向处于卷绕位的卷针200的穿针位推顶,以方便第一隔膜01穿针,同时,通过极耳导向单元12对极耳进行抚平,以避免极耳被刮伤;再者,在入片过程中,通过对应的送片单元进行极片送片,并通过入片导向单元42的入片导向板421的旋转避位及气吹极片,确保正极片入片位置的精准,避免堵料,解决相关技术中极片或极耳易刮伤,极片及隔膜易移位、打皱及卷边而造成卷绕电芯良率低的问题。为实现将正极片03和负极片02送片至穿针位,参考图5至图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送片单元31和第二送片单元41采用相同结构,且具体包括安装底座311,安装底座311上设有正对设置的极片过辊312和极片压辊313,极片过辊312还与第二驱动单元314传动连接,安装底座311还通过第一支架315连接用于对送片中的极片进行纠偏的极片纠偏装置316。
在本实施例中,极片过辊312和极片压辊313之间构成极片的送片通道,在其中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送片通道内还设置倒八字形的极片导入装置317,通过极片导入装置317分别将正极片03或负极片02导入对应的送片通道中,再由对应的第二驱动单元314传动极片过辊312转动,以通过极片过辊312的转动,带动极片压辊313从动反向转动,进而通过极片过辊312和极片压辊313的同步反向转动,带动对应的极片向前输送,直至送到第一卷针,实现对应极片的穿针。
在本实施例中,满足传动极片过辊312转动的第二驱动单元314均适合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驱动单元,例如:第二驱动单元314可以是伺服电机。
在其中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安装底座311是通过直线导轨318与第一支撑座319活动连接的,其中,直线导轨318的延伸方向是与极片的宽幅方向一致的,同时,安装底座311还与纠偏驱动伺服电机(附图未显示),纠偏驱动伺服电机在极片纠偏装置316检测到送片的极片发生位置偏转时,通过驱动安装底座311沿直线导轨318的延伸方向滑动,以带动极片过辊312和极片压辊313及极片移动并进行位置纠偏调整;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送片过程中检测极片位置,对极片进行持续的纠偏动作,保证正极片03和负极片02的对齐度,有效提升产品良率。
为实现对正极片03进行入片导向,以使正极片03能精准插入卷针,参考图7和图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入片导向单元42还包括固定底板422、第一导向滑轨423、第一活动板424、第三驱动单元425、第一安装板426、旋转轴427、旋转座428、活动连接头429、第四驱动单元430、第一转轴431及第一固定座432,固定底板422与第二送片单元41所对应的安装底座311固接,第一导向滑轨423设置在固定底板422背离与安装底座311连接的底面,第一活动板424与第一导向滑轨423连接,第三驱动单元425通过第二支架433与固定底板422连接,并与第一活动板424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一活动板424沿第一导向滑轨423移动,第一活动板424背离与第三驱动单元425传动连接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安装板426,旋转轴427垂直贯穿第一安装板426设置,旋转轴427穿出第一安装板426一端与入片导向板421连接,另一端与旋转座428连接,旋转座428的偏心轴还通过活动连接头429与第四驱动单元430连接,第四驱动单元430通过第一转轴431和第一固定座432与第一活动板424连接,其中,第三驱动单元425驱动第一活动板424沿第一导向滑轨423移动,配合第四驱动单元430驱动旋转座428摆动,以使入片导向板421伸出并枢转至与入片中的正极片03正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驱动单元425驱动第一活动板424沿第一导向滑轨423移动,以使入片导向板421伸出,再通过第四驱动单元430驱动旋转座428带动旋转轴427及入片导向板421旋转,推动入片导向板421旋转到位;正极片入片过程中打开吹气,入片导向板421气吹正极片03贴向第二隔膜04,正极片03插入卷针200后,入片导向板421停止气吹正极片03。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正极片03切断前,入片导向板421开启真空,使正极片03尾部被吸附住并提供极片张力,保证尾部极片对齐度,换工位时同步将第四驱动单元430缩回,再通过第三驱动单元425传动入片导向板421缩回,避位隔膜穿针;在本实施例中,入片导向板421增加旋转避位,缩短了入片导向板421与卷针200之间的极片自由端长度,保证极片入片位置、避免堵料,有效提升电芯良率。
为实现将第一隔膜01朝向负极片02推顶而并膜,参考图1至图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并膜辊组件100还包括安装底板13,并膜单元11安设在安装底板13上,极耳导向单元12通过垂直安装底板13设置的桁杆14与安装底板13连接,其中,
并膜单元11还包括沿安装底板13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导向滑轨114,第二导向滑轨114上设置有第一滑座115和第二滑座116,活动过辊113固设在第一滑座115上,活动辊112固设在第二滑座116上,第二滑座116上设有传动第一滑座115沿第二导向滑轨114滑动的第五驱动单元117,安装底板13上还设有传动第二滑座116沿第二导向滑轨114滑动的第六驱动单元118。
在本实施例中,第六驱动单元118传动第二滑座116带动活动辊112和第五驱动单元117沿第二导向滑轨114滑动,进而使活动辊112伸出到位以及使活动过辊113完成第一段行程的伸出,再通过第五驱动单元117传动第一滑座115带动活动过辊113继续沿第二导向滑轨114滑动,使活动过辊113完成第二段行程的伸出而到达设定位置。
可以理解,通过第六驱动单元118和第五驱动单元117对活动过辊113进行分两段行程驱动,避免活动过辊113行程间距过长导致的顶推的第一隔膜01跑偏;同时,采用分两段行程伸出,缩短单个行程伸缩的时间,节省伸出退回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满足传动第一滑座115沿第二导向滑轨114滑动的第五驱动单元117均适合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驱动单元,例如:第五驱动单元117包括但不限于驱动气缸;在本实施例中,满足传动第二滑座116沿第二导向滑轨114滑动而传动活动辊112和第一滑座115滑动的第六驱动单元118均适合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六驱动单元,例如:第六驱动单元包括以下其中一种:内嵌式丝杆模组、螺杆模组、电动缸、皮带模组。
极耳导向单元12还包括导向板安装块124,第一驱动单元123固设在桁杆14远离安装底板13的一端,并与导向板安装块124传动连接,导向板安装块124上设有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一弧形滑槽125和第二弧形滑槽126,第一导向板121和第二导向板122分别设有第一导向连接部(附图未标号)和第二导向连接部(附图未显示),第一导向连接部活动嵌于第一弧形滑槽125,以使第一导向板121与导向板安装块124活动连接,第二导向连接部活动嵌于第二弧形滑槽126,以使第二导向板122与导向板安装块124活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单元123包括与桁杆14固接的导向安装座、与导向安装座活动连接且能够相对其活动移动的导向架、设于导向安装座上的驱动装置,导向板安装块124与导向架连接,驱动装置与导向架传动连接,并用于驱动导向架相对导向安装座伸出或退回移动,以驱动第一导向板121和第二导向板122分别移动至设定位置,以对入片中的正极片03和负极片02的极耳进行抚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连接部活动嵌于第一弧形滑槽125、第二导向连接部活动嵌于第二弧形滑槽126,以使第一导向板121和第二导向板122相对导向板安装块124可偏转,进而可以调整第一导向板121和第二导向板122的倾斜角度至与对应的极片的走带路径方向匹配,在正极片03和负极片02入片时,通过第一导向板121和第二导向板122对极片的极耳进行抚平。
请参阅图1至图1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刀片电芯卷绕机,包括沿卷绕方向依次设置的入片机构、防褶卷绕机构500、残卷压辊组件600和收尾贴胶组件700,其中,
入片机构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极片入片机构,入片机构用于将正极片03和负极片02分别入片至穿针位,以及辅助正极片03、第二隔膜04、负极片02和第一隔膜01进行穿针及卷绕为第一膜材,其中,正极片03卷绕长度达到预设长度且被裁断时,入片导向板421真空吸附被裁切出的正极片03的尾部,卷针200包括位于卷绕位的第一卷针和位于贴胶位的第二卷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膜01和第二隔膜04在位于卷绕位的卷针200的穿针位穿针后,负极片02送至位于卷绕位的卷针200的穿针位处,此时,位于卷绕位的卷针200夹住第一隔膜01、负极片02及第二隔膜04进行预卷,以实现负极片02的预卷,负极片02预卷完成后,正极片03开始送片并送至位于卷绕位的卷针200的穿针位处,此时,位于卷绕位的卷针200夹住第一隔膜01、负极片02、第二隔膜04和正极片03进行预卷,以实现正极片03的预卷,在正极片03完成预卷后,正极片03、第二隔膜04、负极片02和第一隔膜01卷绕位第一膜材。
防褶卷绕机构500包括夹压组件51和裁切组件52,夹压组件51和裁切组件52设于穿针位的下方,夹压组件51包括在竖向方向依次设置的固定压辊511和第一吸附压板512,裁切组件52包括活动压辊521、第一裁切刀522和第一吸附板523,活动压辊521与固定压辊511正对设置,第一吸附板523与第一吸附压板512正对设置,第一吸附压板512上设有切刀槽513,第一裁切刀522与切刀槽513正对设置,其中,
在第一膜材穿针于第一卷针并沿第一卷针的卷绕通道(附图未标号)伸出时,活动压辊521被驱动靠向固定压辊511,以对夹第一膜材的第一端部;在活动压辊521和固定压辊511夹住第一端部时,第一裁切刀522被驱动插入切刀槽513,以将由第一卷针和第二卷针所牵拉的第一膜材切断,裁断的第一膜材的第二端部由第一吸附板523吸附固定;在第一膜材被裁断后,第一吸附压板512真空吸附由活动压辊521和固定压辊511夹住的第一端部,以使第一卷针防褶卷绕。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卷针和第二卷针是循环进行换位工作的,在换位过程中,当换位到一定角度后,先提前将裁切组件52伸出,当换位到位时,活动压辊521被驱动靠向固定压辊511,并在靠向固定压辊511的过程中,夹住第一膜材的第一端部;在本实施例中,当新换位到卷绕位的第一卷针完成隔膜及极片的穿针后,第一裁切刀522伸出并插入切刀槽513,进而将第一膜材自对应位置裁断;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膜材被裁切之前,卷针200携带卷绕好的电芯换位至贴胶位的过程中,会牵拉第一膜材,此时,第一膜材一端被活动压辊521和固定压辊511夹住以及由第一卷针牵拉,另一端由第二卷针牵拉,第一裁切刀522伸出及插入切刀槽513内时,能够将第一隔膜01和第二隔膜04裁断;当第一膜材被裁断后,为防止第一膜材的第二端部自然下垂,通过第一吸附板523真空吸附固定,也就是牵拉住第二端部,以在电芯收尾过程中提供一个向上的拉力,防止第一膜材在切断后下垂导致的隔膜卷边和内折。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膜材切断后,第一卷针立即进行卷绕,不需要等待第一裁切刀522退回,可以节省整体时间,有效提升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设置夹压组件51和裁切组件52,并通过使用第一吸附压板512吸附第一端部以及通过活动压辊521和固定压辊511夹住第一端部,以在卷针200开始卷绕时,向第一端部提供一个向下的拉力,以防止第一端部对应的隔膜头部在起卷时候卷边、内折;再通过使用第一吸附板523吸附切断后的第二端部,以在电芯残卷收尾过程中提供一个向上的拉力,进而防止第一膜材在切断后对应的隔膜下垂导致的隔膜卷边和内折,实现提高卷绕的电芯的良品率。
残卷压辊组件600包括残卷压辊61及收尾导向辊62,其中,在卷针自卷绕位换位至贴胶位的过程中,收尾导向辊62用于推顶第一隔膜01,以对第一膜材进行导引;在第一膜材被裁断之前,残卷压辊61被驱动压住第二卷针(位于贴胶位的卷针200),以及在第一膜材被裁断后,残卷压辊61将第二端部顶压至第二卷针,直至第二端部收卷至第二卷针。
收尾贴胶组件700包括贴胶辊71,贴胶辊71在第二端部收卷至第二卷针上之后,被驱动靠向第二卷针,并在随位于第二卷针上的电芯旋转时,将预设的尾部胶纸粘贴在电芯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的收尾贴胶组件700可以是现有中的任一种收尾贴胶装置,满足在第二端部收卷至第二卷针上之后,收尾贴胶组件700靠向第二卷针,并在随位于第二卷针上的电芯旋转时,将预设的尾部胶纸粘贴在电芯上即可。可以理解的是,附图所披露的收尾贴胶组件700并不构成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收尾贴胶组件700不清楚的限定。
上述刀片电芯卷绕机构,采用至少设置并膜辊组件100、负极片入片组件300及正极片入片组件400的入片机构进行极片与隔膜的入片,实现通过并膜辊组件100推顶第一隔膜01贴紧负极片02,以方便第一隔膜01穿针,同时,通过极耳导向单元12对极耳进行抚平,以避免极耳被刮伤;再者,通过入片导向单元42的入片导向板421的旋转避位及气吹极片,确保正极片入片位置的精准,避免堵料;进一步,采用防褶卷绕机构500进行卷绕,使用第一吸附压板512吸附第一端部以及通过活动压辊521和固定压辊511夹住第一端部,以及使用第一吸附板523吸附切断后的第二端部,以在电芯卷绕和/或电芯残卷收尾过程中提供对应的拉力,进而防止电芯起卷时候隔膜卷边、内折以及在第一膜材切断后对应的隔膜下垂导致的隔膜卷边和内折,实现提高卷绕的电芯的良品率。
为实现活动压辊521与第一裁切刀522的伸出以及第一裁切刀522的进刀或退刀,参考图9和图11和图12, 裁切组件52还包括第一底座524,第一底座524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驱动组件525,第一驱动组件525传动连接第一滑动座526,第一滑动座526上还设有与第一裁切刀522传动连接的第二驱动组件527,其中,
第一驱动组件525,用于传动第一滑动座526带动第二驱动组件527及第一裁切刀522朝向夹压组件51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座526还通过第二支撑座(附图未标号)、直线导向组件(附图未标号)和压辊座(附图未标号)连接活动压辊521,进而在第一驱动组件525传动第一滑动座526滑动过程中,使活动压辊521伸出,进而与固定压辊511对夹第一端部。在本实施例中,满足驱动第一滑动座526沿第一底座524的侧壁滑动的第一驱动组件525均满足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驱动组件,例如: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以下其中一种:内嵌式丝杆模组、螺杆模组、电动缸、皮带模组。
第二驱动组件527,用于在跟随第一滑动座526朝向夹压组件51位移设定行程后,传动第一裁切刀522伸出,并使第一裁切刀522插入切刀槽513内,以将第一膜材自预设位置裁断。
在本实施例中,满足驱动第一裁切刀522伸出的第二驱动组件527均满足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驱动组件,例如:第二驱动组件527包括但不限于直线模组,优选直线轴承模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驱动组件525和第二驱动组件527,实现将切隔膜伸出的行程按两段伸出行程实施,把单个伸出行程缩短,节省伸出退回时间,提升整体效率。
在其中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吸附压板512上还设置有真空吸附孔(附图未标号),真空吸附孔设置在切刀槽513的上方,真空吸附孔用于提供吸附力,以吸附固定第一端部;第一吸附板523上阵列有吸附孔(附图未显示),第一吸附板523还通过真空接头(附图未标号)连接外部真空源,第一吸附板523背离第一吸附压板512的另一侧还设有对第一裁切刀522进行除尘的除尘装置(附图未标号)。
为实现对第二端部进行残卷收尾,参考图9和图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残卷压辊组件600包括第一底板63,第一底板63上设有第三导向滑轨64,第三导向滑轨64上设有第二活动板65,第二活动板65还与第七驱动单元66传动连接,第二活动板65上设有导杆安装座67,导杆安装座67上设有能够相对导杆安装座67活动移动的第一导杆68,第一导杆68的一端设有压辊安装座69,压辊安装座69还与第八驱动单元610传动连接,压辊安装座69通过第一连接柱611和第一弹性件612连接隔膜压辊613,压辊安装座69还连接残卷压辊61及收尾导向辊62,其中,
第七驱动单元66,用于传动第二活动板65带动第八驱动单元610、压辊安装座69、残卷压辊61、收尾导向辊62及隔膜压辊613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七驱动单元66用于传动第二活动板65沿第三导向滑轨64滑动,进而带动第八驱动单元610、压辊安装座69、残卷压辊61、收尾导向辊62及隔膜压辊613伸出,完成残卷收尾的第一段行程的伸出;在本实施例中,满足传动第二活动板65沿第三导向滑轨64移动的第七驱动单元66均满足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七驱动单元,例如:第七驱动单元包括但不限于内嵌式丝杆模组、螺杆模组、电动缸、皮带模组。
第八驱动单元610,用于在跟随第二活动板65朝向第二卷针移动至设定位置后,传动压辊安装座69至少带动残卷压辊61靠向及压住第二卷针。
在本实施例中,第八驱动单元610传动压辊安装座69带动残卷压辊61和收尾导向辊62朝向第二卷针移动,以使收尾导向辊62推顶第一隔膜01而第一膜材进行导引,以及使残卷压辊61压住第二卷针,以及在第一膜材被裁断后,残卷压辊61将第二端部顶压至第二卷针,直至第二端部收卷至第二卷针;在本实施例中,第八驱动单元610传动压辊安装座69伸出,实现残卷收尾的第二段行程的伸出;在本实施例中,满足传动压辊安装座69伸出的第八驱动单元610均适合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八驱动单元,例如:第八驱动单元包括但不限于驱动气缸、电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残卷压辊61上方增加收尾导向辊62,可以托住极片避免残卷过程中尾部隔膜下塌折叠在一起导致无法贴上收尾胶,有效提升产品良率。
为实现刀片电芯的卷绕生成,参考图9至图19,刀片电芯卷绕机包括上述的并膜辊组件100、卷针200、负极片入片组件300、正极片入片组件400、防褶卷绕机构500、残卷压辊组件600、收尾贴胶组件700,还包括负极供料机构800和正极供料机构900,其中,
负极供料机构800包括依次对接的第一放卷组件81、第一极片除尘组件82、极片裁断贴胶组件83、极片缓存组件84、第一纠偏组件85及第一极片送料裁切组件86,第一极片送料裁切组件86与负极片入片组件300对接;第一放卷组件81用于将负极片连续料带自第一放卷盘811放出,并放卷至极片裁断贴胶组件83;第一极片除尘组件82用于通过对应的双向毛刷辊821,对走带过程中的负极片连续料带进行刷粉除尘;极片裁断贴胶组件83用于在负极片连续料带放卷预设长度后,从负极片连续料带从裁切出预设长度的负极片02,并在裁切出的负极片间距负极片料带预设间距后,通过预裁切的胶片将负极片和负极片料带进行粘接,以形成负极片料带;极片缓存组件84包括多个浮辊841,并通过驱动多个浮辊841在负极片料带走带路径上进行位移(在竖向方向上上下移动),以对走带的负极片料带进行储料;第一纠偏组件85包括第一纠偏检测器(附图未显示)和第一纠偏摆辊(附图未标号),第一纠偏检测器用于检测走带的负极片料带的位置,在第一纠偏检测器检测到负极片料带的位置偏离预设位置时,第一纠偏摆辊被驱动往复移动,以对负极片料带进行纠偏;第一极片送料裁切组件86用于将负极片料带送至第一卷针,以及在送料的负极片料带到达预设长度时,将负极片料带裁断。
在本实施例中,在其中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通过极片裁断贴胶组件83将负极片连续料带加工为负极片料带,因此,在送料的负极片料带到达预设长度时,负极片料带的裁断位置对应为对应的胶带处;在其中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当负极供料机构800未设置极片裁断贴胶组件83时,第一极片送料裁切组件86直接对负极片连续料带进行裁断。
正极供料机构900包括第二放卷组件91、第二极片除尘组件92、第二纠偏组件93及第二极片送料裁切组件94,第二极片送料裁切组件94与正极片入片组件400对接,第二放卷组件91用于将正极片料带自第二放卷盘911放出,并放卷至第二极片送料裁切组件94;第二极片除尘组件92用于通过对应的双向毛刷辊,对走带过程中的正极片料带进行刷粉除尘;第二纠偏组件93包括第二纠偏检测器(附图未显示)和第二纠偏摆辊(附图未标号),第二纠偏检测器用于检测走带的正极片料带的位置,在第二纠偏检测器检测到正极片料带的位置偏离预设位置时,第二纠偏摆辊被驱动往复移动,以对正极片料带进行纠偏;第二极片送料裁切组件94用于将正极片料带送至第一卷针,以及在送料的正极片料带到达预设长度时,将正极片料带裁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放卷组件81和第二放卷组件91具有相同结构,且第一放卷组件81和第二放卷组件91可以是现有中对极片进行放卷的任意的放卷装置,也就是采用现有中任一种的极片放卷装置均可以满足本申请实施例的极片放卷需求;第一极片除尘组件82和第二极片除尘组件92具有相同结构,同时,第一极片除尘组件82和第二极片除尘组件92均可以是现有中任一的极片除尘装置,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及附图所示的第一极片除尘组件82和第二极片除尘组件92并不构成本申请中第一极片除尘组件82和第二极片除尘组件92不清楚的限定;在本实施例中,极片缓存组件84还可以是现有中的极片缓存组件,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及附图所示的极片缓存组件84并不构成本申请中极片缓存组件84不清楚的限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纠偏组件85和第二纠偏组件93具有相同的结构,且第一纠偏组件85和第二纠偏组件93可以是现有中任一的过程纠偏装置,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及附图所示的第一纠偏组件85和第二纠偏组件93并不构成本申请中第一纠偏组件85和第二纠偏组件93不清楚的限定。
在其中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4和图15,极片裁断贴胶组件83包括第一极片裁切组件830和与第一极片裁切组件830对接的贴备胶组件831,其中,
第一极片裁切组件830包括第一切刀底座871,第一切刀底座871通过滚珠丝杆872连接上刀座873,上刀座873通过第一导柱874和弹性件(附图未显示)与上压刀876连接,上刀座873还与设于第一切刀底座871上的第一驱动气缸877传动连接,第一切刀底座871上还设有传动连接第二裁切刀878的第二驱动气缸879,第二裁切刀878还相对上压刀876正对设置,其中,第一驱动气缸877传动上压刀876朝向由第二驱动气缸879驱动移动的第二裁切刀878移动,以将穿过第一极片裁切组件830的负极片连续料带按预设长度进行裁切,以先后裁切出负极片02。
贴备胶组件831包括两个正对设置的贴胶单元88和两个正对设置的备胶单元89,其中,每个贴胶单元88均包括第一支座881,第一支座881的桁板上设置有能够滑动移动的贴胶滑动座882,贴胶滑动座882通过导杆883连接贴胶吸盘884,贴胶吸盘884还与设于贴胶滑动座882上的贴胶驱动单元885传动连接,其中,贴胶滑动座882带动贴胶吸盘884置于与备胶单元89正对,配合贴胶驱动单元885传动贴胶吸盘884朝向被裁切出的负极片移动,以真空吸附固定备胶单元89输送至贴胶吸盘884的胶纸,以及通过由对应的备胶单元89所裁切出的胶纸将间隔排列的负极片中相邻的负极片进行胶贴连接,以连接成负极片料带。
在本实施例中,贴胶滑动座882带动贴胶吸盘884置于与备胶单元89正对是指贴胶滑动座882带动贴胶吸盘884移动至位于备胶单元89所放卷的胶片料带移动方向的正前方,也就是备胶单元89在实现对胶片料带进行放卷并裁切出胶纸后,胶纸会置于对应的贴胶吸盘884上,处于裁切出的负极片上方和下方的贴胶驱动单元885会传动对应的贴胶吸盘884朝向两片被间隔一定间隙的负极片移动,以对两片负极片进行正、反面贴胶纸。
每个备胶单元89均包括第二支座891,第二支座891上设有依次设置的胶纸放卷单元892、压胶纸单元893及裁胶纸单元894,其中,胶纸放卷单元892用于将胶片料带朝向压胶纸单元893和裁胶纸单元894放卷;压胶纸单元893的压胶驱动单元895通过传动与之连接的压块896朝向放卷的胶片料带移动,以压紧胶片料带移动并使放卷的胶片料带停止输送;裁胶纸单元894的裁切驱动单元897通过传动与之传动连接的真空裁切刀898朝向胶片料带进刀,配合贴胶单元88的贴胶吸盘884的真空吸附固定和压胶纸单元893对胶片料带的压紧,以裁切出对应的胶纸。
在本实施例中,极片裁断贴胶组件83对负极片连续料带裁断后进行粘胶,相邻的两片负极片的间隔缝隙处用胶纸连接和保护,防止负极片形成毛刺,如此,可以确保电芯安全可靠性。
在其中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4和图16,第一极片送料裁切组件86和第二极片送料裁切组件94采用相同的追剪裁断结构,具体地,第一极片送料裁切组件86和第二极片送料裁切组件94均包括第二安装板861,第二安装板861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直线滑轨862,第一直线滑轨862上设有第三滑座863和第四滑座864,第二安装板861上还设有与第三滑座863传动连接的第一传动组件865和与第四滑座864传动连接的第二传动组件866,第三滑座863上设有送片夹组件95,第四滑座864上设有与送片夹组件95活动对接的第二极片裁切组件96,其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组件865和第二传动组件866均可以是滚珠丝杆模组,也还可以是丝杆滑台模组。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6,送片夹组件95包括与第三滑座863滑动连接的第三安装板951,第三安装板951宽度方向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块952,第一固定块952通过第二导柱953连接正对第一固定块952设置的第一活动块954,第一固定块952正对第一活动块954的端面上设有压辊955,第一固定块952厚度方向的侧端面固设有朝向第二极片裁切组件96伸出的定送片夹956,第一活动块954上设有在设置位置上与压辊955正对的动压辊957,第一活动块954还固接与定送片夹956正对设置的动送片夹958,第二导柱953远离第一活动块954的一端与联动块959连接,联动块959还与设于第三安装板951的第三驱动气缸950传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极片裁切组件96包括与第四滑座864固接的第二切刀底座961,第二切刀底座961上固设用于安装固定切刀962的第一刀座963,第二切刀底座961通过第三导柱964连接与第一刀座963正对设置的动刀座965,动刀座965与固定切刀962正对的位置上设有切刀压板966,动刀座965还通过贯穿动刀座965的连杆968与切刀驱动单元(附图未装配)传动连接,动刀座965还与设于第二切刀底座961的侧壁的复位气缸967传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极片卷绕至预设长度后,通过第一传动组件865传动第三滑座863带动送片夹组件95朝向第二极片裁切组件96移动,以及通过第二传动组件866传动第四滑座864带动第二极片裁切组件96朝向第一卷针移动,并使送片夹组件95和第二极片裁切组件96同步加速至与输送中的极片料带保持同步运动,送片夹组件95与极片料带同步后,送片夹组件95的第三驱动气缸950传动第一活动块954带动动压辊957和动送片夹958分别朝向压辊955和定送片夹956移动,以夹紧对应的极片料带,同时,送片夹组件95夹紧极片料带送至设定的裁切工位,而第二极片裁切组件96在送片夹组件95夹紧极片料带并送至设定的裁切工位的过程中,第二极片裁切组件96同步移动到设定位置,并通过切刀驱动单元传动动刀座965带动切刀压板966相对固定切刀962移动,以将投料长度达到预设长度的极片料带裁断,第二极片裁切组件96将极片料带裁断后,复位气缸967传动切刀压板966复位,也就是相对固定切刀962打开,此时,送片夹组件95夹紧极片料带继续沿极片料带投料方向送片至负极片入片组件300或正极片入片组件400,当对应的极片由第一送片单元31或第二送片单元41所夹住后,第一传动组件865和第二传动组件866分别传动送片夹组件95和第二极片裁切组件96退回至设定的初始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切刀驱动单元可以采用伺服电机加凸轮的传动机构,具体地,切刀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电机和凸轮轴,驱动电机安装在第二切刀底座961下方,凸轮轴安装在驱动电机的驱动端,连杆968的两端分别与凸轮轴、动刀座965连接,驱动电机通过凸轮轴和连杆传动动刀座965带动切刀压板966相对固定切刀962移动,可以理解的是,切刀驱动单元包括但不限于伺服电机加凸轮的传动机构,切刀驱动单元还可以驱动气缸。
为实现向入片机构输送隔膜,参考图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刀片电芯卷绕机还包括隔膜供料机构130,隔膜供料机构130包括第三放卷组件131、第三纠偏组件132和隔膜测长组件133,第三放卷组件131用于将对应的隔膜放卷流过第三纠偏组件132和隔膜测长组件133,直至第一卷针,第三纠偏组件132用于对放卷走带中的隔膜进行纠偏,隔膜测长组件133用于对放卷走带中的隔膜的长度进行测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膜01和第二隔膜04采用相同的隔膜供料机构130进行供料,同时,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及附图所示的第三放卷组件131、第三纠偏组件132和隔膜测长组件133均包括但不限于现有中对应的放卷装置、纠偏装置及隔膜测长装置;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三放卷组件131、第三纠偏组件132和隔膜测长组件133是可以实现放卷、纠偏及测长功能的隔膜供料机构,且各组件的结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
为实现对卷绕的刀片电芯进行下料,参考图14、图17和图1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刀片电芯卷绕机还包括用于将收尾贴胶后的电芯夹拉下料的夹杆下料机构140,夹杆下料机构140包括与第一升降传动组件141传动连接的机座142,机座142上设有直线传动模组143,直线传动模组143传动连接一个移动板144,机座142的一侧与移动板144匹配的位置上设有固定板145,移动板144和固定板145上均设有沿卷针200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直线模组146,第一直线模组146用于传动与之活动连接的夹杆组件147沿卷针200的轴向方向移动,移动板144还连接竖向设置的立板148,立板148上设有多个竖向延伸的第四导向滑轨149,第四导向滑轨149连接夹杆滑座151,夹杆滑座151通过曲柄连杆152连接枢接板153,枢接板153通过曲柄连杆152与对应的夹杆组件147枢接,枢接板153还与第一驱动装置154传动连接,第一驱动装置154通过枢转铰座155与立板148连接,夹杆滑座151和枢接板153上均设有沿卷针200的轴向方向延伸的旋转夹杆156;夹杆组件147包括夹杆安装座21、导向件22、夹杆驱动单元23、活动夹杆24和固定夹杆25,夹杆安装座21与第一直线模组146传动连接,导向件22固设在夹杆安装座21上,活动夹杆24相对导向件22垂直设置,并与之活动连接,活动夹杆24还与夹杆驱动单元23传动连接,固定夹杆25正对活动夹杆24设置,并与夹杆安装座21固定连接,其中,
第一升降传动组件141用于传动机座142带动夹杆组件147及旋转夹杆156至与第二卷针正对位置处,以使夹杆下料机构140对应夹住完成收尾贴胶的电芯,以及传动夹杆组件147和旋转夹杆156将夹住且拉开的电芯下料。
直线传动模组143用于传动移动板144相对固定板145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使位于移动板144上的夹杆组件147相对位于固定板145上的夹杆组件147远离移动,以在两个夹杆组件147夹住由第二卷针涨紧且第二卷针松开的圆形的电芯的两侧后,将圆形的电芯进行水平横拉,以使圆形的电芯趋向椭圆形转换。
位于移动板144和固定板145上的第一直线模组146通过传动对应的两个夹杆组件147在卷针200的轴向方向同步移动,并通过位于移动板144上的夹杆组件147带动立板148、第四导向滑轨149、夹杆滑座151、曲柄连杆152、枢接板153、第一驱动装置154及旋转夹杆156同步沿卷针200的轴向方向同步移动,以使夹杆组件147的活动夹杆24和固定夹杆25及旋转夹杆156插入位于第二卷针上的圆形电芯内,以及在从第二卷针上夹取电芯后,退出被拉开的电芯而将电芯下料至下料冷压机构160。
在本实施例中,夹杆驱动单元23通过驱动活动夹杆24相对固定夹杆25开合,进而夹住第二卷针上的电芯。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活动夹杆24和固定夹杆25夹住第二卷针上电芯,电芯抽离第二卷针后,活动夹杆24和固定夹杆25及旋转夹杆156夹住电芯,可以保证电芯内层不松动下塌。
第一驱动装置154的驱动轴通过浮动接头与枢接板153枢接,第一驱动装置154的驱动轴伸出以传动枢接板153相对连接夹杆组件147和夹杆滑座151的曲柄连杆152枢转,因立板148与对应的夹杆组件147在竖向方向保持固定的位置关系,也就是对应的夹杆组件147不会相对立板148在竖向方向移动,连接枢接板153和夹杆组件147的曲柄连杆152是以与夹杆组件147连接的一端为支点转动的;同时,夹杆滑座151沿第四导向滑轨149竖向滑动,连接夹杆滑座151和枢接板153的曲柄连杆152会在夹杆滑座151沿第四导向滑轨149竖向滑动过程中在竖向平面内摆动,配合第一驱动装置154的驱动轴伸出而推动枢接板153摆动以及枢接板153相对对应的夹杆组件147摆动,以此使的枢接板153带动对应的旋转夹杆156在竖向平面内沿预设的轨迹线进行曲线移动,并通过夹杆滑座151带动对应的旋转夹杆156竖向滑动,在拉开电芯的过程中,通过旋转夹杆156将圆形的电芯趋向椭圆形及扁平的电芯进行拉开;同时,通过旋转夹杆156的自转,在拉开电芯的时候沿着轨迹线进行旋转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夹杆滑座151、曲柄连杆152、枢接板153及第一驱动装置154是对称设置的,进而使的旋转夹杆156的轨迹线为半圆状或半椭圆状的曲线;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夹杆156在拉开电芯时候沿着轨迹线在电芯上旋转平移,这样保证电芯内层隔膜、极片不出现褶皱。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中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为夹杆下料机构140还通过设置电芯挡板(附图未显示),并将电芯挡板设置在夹杆下料机构140的后方,以防止对应的夹杆没有夹住电芯导致电芯没有从第二卷针上被取出来,影响后续卷绕和整机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升降传动组件141包括但不限于螺杆模组、电动缸;直线传动模组143包括但不限于丝杆传动副、电动缸;第一直线模组146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其中之一:内嵌式丝杆模组、螺杆模组、电动缸、皮带模组,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中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直线模组146还可以采用驱动气缸配合阻尼气缸驱动夹杆组件147在沿卷针200的轴向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夹杆驱动单元23包括但不限于气缸、电机;导向件22包括但不限于直线导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多夹杆组件147和旋转夹杆156下料,使用至少两个夹杆组件147同时夹住第二卷针上的电芯,电芯抽离对应的卷针后可以保证电芯内层不松动下塌,旋转夹杆156在拉开电芯时候沿着轨迹线在电芯内旋转平移,保证电芯内层隔膜、极片不出现褶皱。
为实现对卷绕的刀片电芯进行进一步成型,参考图14和图1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刀片电芯卷绕机还包括与夹杆下料机构140对接的下料冷压机构160,下料冷压机构160包括机架161,机架161上设有输送装置162、冷压预定形装置163、冷压机构164及检测组件165,其中,
冷压预定形装置163用于在将夹杆下料机构140下料至输送装置162的冷压皮带后,对电芯进行冷压预定形;
冷压机构164用于在输送装置162将完成冷压预定形的电芯输送至冷压机构164后,对预定形的电芯进行压扁成型处理;
检测组件165用于在输送装置162将完成压扁成型处理的电芯输送至检测组件165后,对成型的电芯进行外形尺寸检测;
输送装置162还用于将完成检测的电芯输送下料至收集盒166。
在本实施例中,电芯防止到冷压皮带后,伸出压板使用冷压气缸对电芯进行预定型;定型电芯到位后,通过伺服电机带动压板下压,对电芯进行压扁;通过工业相机对电芯外形进行拍照,根据标定尺寸进行判断电芯良率。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极片入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并膜辊组件,包括并膜单元和极耳导向单元,在第一隔膜沿所述并膜单元的固定辊、活动辊及活动过辊进行S形包角走带伸出后,所述并膜单元将所述第一隔膜朝向处于卷绕位的卷针的穿针位推顶,以使负极片穿针;所述极耳导向单元包括第一导向板、第二导向板及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向板和所述第二导向板分别移动至设定位置,以对入片中的正极片和负极片的极耳进行抚平;
负极片入片组件,包括第一送片单元,所述第一送片单元在夹住放卷的负极片后,将负极片送至所述穿针位,以使所述卷针对负极片进行预卷;
正极片入片组件,包括第二送片单元和入片导向单元,所述第二送片单元在夹住放卷的正极片后,将正极片送至所述穿针位,以使所述卷针对正极片进行预卷;所述入片导向单元包括入片导向板,所述入片导向板被驱动伸出并枢转至与入片中的正极片正对时,所述入片导向板气吹正极片至与第二隔膜平贴,以使正极片穿针入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入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片单元和所述第二送片单元均包括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上设有正对设置的极片过辊和极片压辊,所述极片过辊还与第二驱动单元传动连接,所述安装底座还通过第一支架连接用于对送片中的极片进行纠偏的极片纠偏装置,和/或,
所述入片导向单元还包括固定底板、第一导向滑轨、第一活动板、第三驱动单元、第一安装板、旋转轴、旋转座、活动连接头、第四驱动单元、第一转轴及第一固定座,所述固定底板与所述第二送片单元所对应的所述安装底座固接,所述第一导向滑轨设置在所述固定底板背离与所述安装底座连接的底面,所述第一活动板与所述第一导向滑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单元通过第二支架与所述固定底板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活动板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活动板沿所述第一导向滑轨移动,所述第一活动板背离与所述第三驱动单元传动连接的另一端安设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旋转轴垂直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所述旋转轴穿出所述第一安装板一端与所述入片导向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旋转座连接,所述旋转座的偏心轴还通过所述活动连接头与所述第四驱动单元连接,所述第四驱动单元通过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一活动板连接,其中,所述第三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一活动板沿所述第一导向滑轨移动,配合所述第四驱动单元驱动所述旋转座摆动,以使所述入片导向板伸出并枢转至与入片中的正极片正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入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膜辊组件还包括安装底板,所述并膜单元安设在所述安装底板上,所述极耳导向单元通过垂直所述安装底板设置的桁杆与所述安装底板连接,其中,
所述并膜单元还包括沿所述安装底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导向滑轨,所述第二导向滑轨上设置有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所述活动过辊固设在所述第一滑座上,所述活动辊固设在所述第二滑座上,所述第二滑座上设有传动所述第一滑座沿所述第二导向滑轨滑动的第五驱动单元,所述安装底板上还设有传动所述第二滑座沿所述第二导向滑轨滑动的第六驱动单元;
所述极耳导向单元还包括导向板安装块,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固设在所述桁杆远离所述安装底板的一端,并与所述导向板安装块传动连接,所述导向板安装块上设有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一弧形滑槽和第二弧形滑槽,所述第一导向板和所述第二导向板分别设有第一导向连接部和第二导向连接部,所述第一导向连接部活动嵌于所述第一弧形滑槽,以使所述第一导向板与所述导向板安装块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导向连接部活动嵌于所述第二弧形滑槽,以使所述第二导向板与所述导向板安装块活动连接。
4.一种刀片电芯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卷绕方向依次设置的入片机构、防褶卷绕机构、残卷压辊组件和收尾贴胶组件,其中,
所述入片机构为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极片入片机构,所述入片机构用于将正极片和负极片分别入片至所述穿针位,以及辅助正极片、第二隔膜、负极片和第一隔膜进行穿针以及卷绕为第一膜材,其中,正极片卷绕的长度达到预设长度且被裁断时,所述入片导向板真空吸附被裁切出的正极片的尾部,所述卷针包括位于卷绕位的第一卷针和位于贴胶位的第二卷针;
所述防褶卷绕机构包括夹压组件和裁切组件,所述夹压组件和所述裁切组件设于所述穿针位的下方,所述夹压组件包括在竖向方向依次设置的固定压辊和第一吸附压板,所述裁切组件包括活动压辊、第一裁切刀和第一吸附板,所述活动压辊与所述固定压辊正对设置,所述第一吸附板与所述第一吸附压板正对设置,所述第一吸附压板上设有切刀槽,所述第一裁切刀与所述切刀槽正对设置,其中,在第一膜材穿针于所述第一卷针并沿所述第一卷针的卷绕通道伸出时,所述活动压辊被驱动靠向所述固定压辊,以对夹第一膜材的第一端部;在所述活动压辊和所述固定压辊夹住所述第一端部时,所述第一裁切刀被驱动插入所述切刀槽,以将由所述第一卷针和所述第二卷针所牵拉的第一膜材切断,裁断的第一膜材的第二端部由所述第一吸附板吸附固定;在第一膜材被裁断后,所述第一吸附压板真空吸附由所述活动压辊和所述固定压辊夹住的所述第一端部,以使所述第一卷针防褶卷绕;
所述残卷压辊组件包括残卷压辊及收尾导向辊,其中,在所述卷针自卷绕位换位至贴胶位的过程中,所述收尾导向辊用于推顶第一隔膜,以对第一膜材进行导引;在第一膜材被裁断之前,所述残卷压辊被驱动压住所述第二卷针,以及在第一膜材被裁断后,所述残卷压辊将所述第二端部顶压至所述第二卷针,直至所述第二端部收卷至所述第二卷针;
所述收尾贴胶组件包括贴胶辊,所述贴胶辊在所述第二端部收卷至所述第二卷针上之后,被驱动靠向所述第二卷针,并在随位于所述第二卷针上的电芯旋转时,将预设的尾部胶纸粘贴在电芯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刀片电芯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裁切组件还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传动连接第一滑动座,所述第一滑动座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裁切刀传动连接的第二驱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传动所述第一滑动座带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及所述第一裁切刀朝向所述夹压组件移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在跟随所述第一滑动座朝向所述夹压组件位移设定行程后,传动所述第一裁切刀伸出,并使所述第一裁切刀插入所述切刀槽内,以将第一膜材自预设位置裁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刀片电芯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残卷压辊组件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上设有第三导向滑轨,所述第三导向滑轨上设有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二活动板还与第六驱动单元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板上设有导杆安装座,所述导杆安装座上设有能够相对所述导杆安装座活动移动的第一导杆,所述第一导杆的一端设有压辊安装座,所述压辊安装座还与第八驱动单元传动连接,所述压辊安装座通过第一连接柱和第一弹性件连接隔膜压辊,所述压辊安装座还连接所述残卷压辊及收尾导向辊,其中,所述第七驱动单元,用于传动所述第二活动板带动所述第八驱动单元、所述压辊安装座、所述残卷压辊、所述收尾导向辊及所述隔膜压辊移动;所述第八驱动单元,用于在跟随所述第二活动板朝向所述第二卷针移动至设定位置后,传动所述压辊安装座至少带动所述残卷压辊靠向及压住所述第二卷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刀片电芯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电芯卷绕机还包括负极供料机构和正极供料机构,其中,
所述负极供料机构包括依次对接的第一放卷组件、第一极片除尘组件、极片裁断贴胶组件、极片缓存组件、第一纠偏组件及第一极片送料裁切组件,所述第一极片送料裁切组件与所述负极片入片组件对接;所述第一放卷组件用于将负极片连续料带自第一放卷盘放出,并放卷至所述极片裁断贴胶组件;所述第一极片除尘组件用于通过对应的双向毛刷辊,对走带过程中的负极片连续料带进行刷粉除尘;所述极片裁断贴胶组件用于在负极片连续料带放卷预设长度后,从负极片连续料带从裁切出预设长度的负极片,并在裁切出的负极片间距负极片料带预设间距后,通过预裁切的胶片将负极片和负极片料带进行粘接,以形成负极片料带; 所述极片缓存组件包括多个浮辊,并通过驱动多个所述浮辊在负极片料带走带路径上进行位移,以对走带的负极片料带进行储料;所述第一纠偏组件包括第一纠偏检测器和第一纠偏摆辊,所述第一纠偏检测器用于检测走带的负极片料带的位置,在所述第一纠偏检测器检测到负极片料带的位置偏离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纠偏摆辊被驱动往复移动,以对负极片料带进行纠偏;第一极片送料裁切组件用于将负极片料带送至所述第一卷针,以及在送料的负极片料带到达预设长度时,将负极片料带裁断;
所述正极供料机构包括第二放卷组件、第二极片除尘组件、第二纠偏组件及第二极片送料裁切组件,所述第二极片送料裁切组件与正极片入片组件对接,所述第二放卷组件用于将正极片料带自第二放卷盘放出,并放卷至所述第二极片送料裁切组件;所述第二极片除尘组件用于通过对应的双向毛刷辊,对走带过程中的正极片料带进行刷粉除尘;所述第二纠偏组件包括第二纠偏检测器和第二纠偏摆辊,所述第二纠偏检测器用于检测走带的正极片料带的位置,在所述第二纠偏检测器检测到正极片料带的位置偏离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二纠偏摆辊被驱动往复移动,以对正极片料带进行纠偏;第二极片送料裁切组件用于将正极片料带送至所述第一卷针,以及在送料的正极片料带到达预设长度时,将正极片料带裁断。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刀片电芯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电芯卷绕机还包括隔膜供料机构,所述隔膜供料机构包括第三放卷组件、第三纠偏组件和隔膜测长组件,所述第三放卷组件用于将对应的隔膜放卷流过所述第三纠偏组件和所述隔膜测长组件,直至所述第一卷针,所述第三纠偏组件用于对放卷走带中的隔膜进行纠偏,所述隔膜测长组件用于对放卷走带中的隔膜的长度进行测量。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刀片电芯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电芯卷绕机还包括用于将收尾贴胶后的电芯夹拉下料的夹杆下料机构,所述夹杆下料机构包括与第一升降传动组件传动连接的机座,所述机座上设有直线传动模组,所述直线传动模组传动连接一个移动板,所述机座的一侧与所述移动板匹配的位置上设有固定板,所述移动板和所述固定板上均设有沿所述卷针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直线模组,所述第一直线模组用于传动与之活动连接的夹杆组件沿所述卷针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移动板还连接竖向设置的立板,所述立板上设有多个竖向延伸的第四导向滑轨,所述第四导向滑轨连接夹杆滑座,所述夹杆滑座通过曲柄连杆连接枢接板,所述枢接板通过所述曲柄连杆与所述夹杆组件枢接,所述枢接板还与第一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通过枢转铰座与所述立板连接,所述夹杆滑座和所述枢接板上均设有沿所述卷针的轴向方向延伸的旋转夹杆;所述夹杆组件包括夹杆安装座、导向件、夹杆驱动单元、活动夹杆和固定夹杆,所述夹杆安装座与所述第一直线模组传动连接,所述导向件固设在所述夹杆安装座上,所述活动夹杆相对所述导向件垂直设置,并与之活动连接,所述活动夹杆还与所述夹杆驱动单元传动连接,所述固定夹杆正对所述活动夹杆设置,并与所述夹杆安装座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刀片电芯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电芯卷绕机还包括与所述夹杆下料机构对接的下料冷压机构,所述下料冷压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输送装置、冷压预定形装置、冷压机构及检测组件,其中,
所述冷压预定形装置用于在将所述夹杆下料机构下料至所述输送装置的冷压皮带后,对电芯进行冷压预定形;
所述冷压机构用于在所述输送装置将完成冷压预定形的电芯输送至所述冷压机构后,对预定形的电芯进行压扁成型处理;
所述检测组件用于在所述输送装置将完成压扁成型处理的电芯输送至所述检测组件后,对成型的电芯进行外形尺寸检测;
所述输送装置还用于将完成检测的电芯输送下料至收集盒。
CN202310936994.7A 2023-07-28 2023-07-28 刀片电芯卷绕机及极片入片机构 Pending CN1171172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36994.7A CN117117291A (zh) 2023-07-28 2023-07-28 刀片电芯卷绕机及极片入片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36994.7A CN117117291A (zh) 2023-07-28 2023-07-28 刀片电芯卷绕机及极片入片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17291A true CN117117291A (zh) 2023-11-24

Family

ID=88799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36994.7A Pending CN117117291A (zh) 2023-07-28 2023-07-28 刀片电芯卷绕机及极片入片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1729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90876A (zh) * 2024-02-26 2024-03-2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卷绕设备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90876A (zh) * 2024-02-26 2024-03-2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卷绕设备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11607U (zh) 一种用于电芯卷绕的自动换带装置以及电芯卷绕设备
CN112234260A (zh) 极片卷绕设备
CN110114919B (zh) 卷绕整组设备
CN117117291A (zh) 刀片电芯卷绕机及极片入片机构
CN108701869B (zh) 一种用于电芯卷绕的自动换带装置以及电芯卷绕设备
CN207381495U (zh) 一种电芯卷绕装置
CN111354983A (zh) 方形电芯正极片外包卷绕机构及双工位卷绕机
CN113013473B (zh) 电池极耳折弯、贴绝缘片、贴胶带一体机及其工作方法
CN107910604B (zh) 在线短路检测的电芯制片绕卷一体机
CN111276760A (zh) 一种双工位锂电池卷绕机
CN217498125U (zh) 包膜设备用送膜装置
CN208142288U (zh) 一种全自动电池电芯卷绕机
WO2024051567A1 (zh) 一种入料机构、入料装置及卷绕设备
CN211700486U (zh) 方形电芯正极片外包卷绕机构及双工位卷绕机
CN211480213U (zh) 一种双工位锂电池卷绕机
CN211480214U (zh) 一种用于方形锂电池卷绕机的电芯收尾贴胶装置
CN204333140U (zh) 一种极片卷绕设备
CN218849559U (zh) 一种卷绕设备
CN210074076U (zh) 极片卷绕设备
CN117415859A (zh) 一种铜箔生产自动裁剪设备及工艺
CN219017741U (zh) 一种并膜装置及卷绕设备
CN111342146A (zh) 三针后插片方形电芯卷绕机
CN111313105A (zh) 一种双工位同步卷绕式卷绕机
CN116247266A (zh) 一种入料装置、卷绕设备及卷绕方法
CN115602933A (zh) 一种并膜装置及卷绕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