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14769A - 基于商品二维码的广告投放管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商品二维码的广告投放管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14769A
CN117114769A CN202311011169.2A CN202311011169A CN117114769A CN 117114769 A CN117114769 A CN 117114769A CN 202311011169 A CN202311011169 A CN 202311011169A CN 117114769 A CN117114769 A CN 1171147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rketing
commodity
user
information
code scan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111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涛
陈雁缇
孙铭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uyi Zhongchuang Industrial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uyi Zhongchuang Industrial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uyi Zhongchuang Industrial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uyi Zhongchuang Industrial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1116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1476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147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147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06Q30/0241Advertisements
    • G06Q30/0251Targeted advertisements
    • G06Q30/0253During e-commerce, i.e. online transa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5Retrieval from the web using information identifiers, e.g.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s [URL]
    • G06F16/9554Retrieval from the web using information identifiers, e.g.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s [URL] by using bar c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06Q30/0241Advertisements
    • G06Q30/0277Online advertis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G06Q30/0601Electronic shopping [e-shopping]
    • G06Q30/0631Item recommendation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商品二维码的广告投放管理方法及系统,用于提高商品信息推送的准确率。方法包括:建立多个候选营销模型并构建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其中,商品数字身份包含商品基础信息以及唯一身份编码;通过多个扫码用户终端扫描商品二维码,并分别获取每个扫码用户终端的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分别对每个扫码用户终端进行用户授权身份信息解析,得到目标会员标签;根据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分别对每个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以及目标会员标签进行营销活动匹配,得到目标营销模型以及营销活动内容;通过目标营销模型将营销活动内容推送至扫码用户终端并对营销活动内容进行内容展示。

Description

基于商品二维码的广告投放管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商品二维码的广告投放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商品上的二维码通常作为商家投放营销、抽奖或权益活动的入口,消费者扫码后跳转到指定页面参与活动,从而达成商家的推广促销目的。此类营销二维码功能较为单一,虽通过互联网可实现链接不同活动,但需要后台人工投放和匹配。
商品智能标识以商品二维码为商品唯一数字身份,叠加营销入口能力。基于平台管理的商品基础信息、实时及累计销售数据搭建动态营销推广模型,通过扫码商品信息、扫码地理位置信息,以及借助于通信供应商认证取号能力和扫码用户标记信息,实现营销活动、内容的智能动态推送,助力线下零售企业以及品牌企业营销数智化升级。因此,如何实现通过商品二维码对用户实现智能商品营销信息推送是当前研究的热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商品二维码的广告投放管理方法及系统,用于提高商品信息推送的准确率。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商品二维码的广告投放管理方法,所述基于商品二维码的广告投放管理方法包括:
基于预置的营销管理系统建立多个候选营销模型,并根据所述多个候选营销模型构建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其中,商品数字身份包含商品基础信息以及唯一身份编码;
通过预置的多个扫码用户终端扫描商品二维码,并分别获取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
分别对每个扫码用户终端进行用户授权身份信息解析,得到对应的目标会员标签;
根据所述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分别对每个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以及目标会员标签进行营销活动匹配,得到对应的目标营销模型以及营销活动内容;
通过所述目标营销模型将所述营销活动内容推送至对应的扫码用户终端,并通过所述扫码用户终端对所述营销活动内容进行内容展示。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预置的营销管理系统建立多个候选营销模型,并根据所述多个候选营销模型构建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其中,商品数字身份包含商品基础信息以及唯一身份编码,包括:
通过预置的营销管理系统获取多维营销信息,其中,所述多维营销信息包括商品历史投放营销活动类型、时间信息、地理位置、商品信息、商品分类、商品定价以及当前区域历史销售情况;
根据所述多维营销信息建立多个候选营销模型,并获取商品基础信息,其中,所述商品基础信息包括品牌、名称、规格、条形码、定价以及图片信息;
将所述商品基础信息录入所述营销管理系统,并通过所述营销管理系统构建所述多个候选营销模型、商品数字身份与所述商品基础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生成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预置的多个扫码用户终端扫描商品二维码,并分别获取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包括:
通过预置的多个扫码用户终端扫描商品二维码,并生成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信息请求;
通过所述营销管理系统响应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信息请求,并调用设备GPS模块获取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定位信息;
获取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授权信息,并根据所述授权信息将所述定位信息发送至所述营销管理系统,得到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商品二维码的广告投放管理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营销管理系统将所述用户手机号码传输至预置的运营商数据管理系统;
基于所述运营商数据管理系统,对所述用户手机号码进行多维用户标记,生成标记信息集合,其中,所述标记信息集合包括:年龄区间、地理区域、使用手机型号以及移动通讯行为习惯;
基于所述标记信息集合,生成所述用户手机号码对应的第一用户画像;
对所述第一用户画像和所述用户手机号码进行关联存储,生成用户画像数据库。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别对每个扫码用户终端进行用户授权身份信息解析,得到对应的目标会员标签,包括:
从所述用户画像数据库中获取每个扫码用户终端的第一用户画像;
获取用户标签,其中,所述用户标签包括:性别、所在城市级别、年龄层次、兴趣爱好、从事行业、生活水平、消费习惯、收入以及学历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标签对所述第一用户画像进行融合,生成第二用户画像;
分别对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进行手机号码解析,得到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手机号码;
根据所述用户手机号码和所述第二用户画像生成对应的目标会员标签。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五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分别对每个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以及目标会员标签进行营销活动匹配,得到对应的目标营销模型以及营销活动内容,包括:
基于所述运营商数据管理系统,将每个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对应的目标会员标签返回至所述营销管理系统;
在所述营销管理系统中,根据所述目标会员标签查询所述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生成目标营销模型;
通过所述目标营销模型进行商品推送列表的活动内容管理,生成对应的营销活动内容。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六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所述目标营销模型将所述营销活动内容推送至对应的扫码用户终端,并通过所述扫码用户终端对所述营销活动内容进行内容展示,包括:
通过所述目标营销模型设置目标推送规则,其中,所述目标推送规则包括活动生效与结束时间;
根据所述目标推送规则将所述营销活动内容推送至对应的扫码用户终端,并根据所述营销活动内容中的商品推送列表,确定商品展示顺序;
通过所述扫码用户终端,按照所述商品展示顺序对所述营销活动内容进行内容展示。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商品二维码的广告投放管理系统,所述基于商品二维码的广告投放管理系统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基于预置的营销管理系统建立多个候选营销模型,并根据所述多个候选营销模型构建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其中,商品数字身份包含商品基础信息以及唯一身份编码;
获取模块,用于通过预置的多个扫码用户终端扫描商品二维码,并分别获取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
解析模块,用于分别对每个扫码用户终端进行用户授权身份信息解析,得到对应的目标会员标签;
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分别对每个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以及目标会员标签进行营销活动匹配,得到对应的目标营销模型以及营销活动内容;
推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目标营销模型将所述营销活动内容推送至对应的扫码用户终端,并通过所述扫码用户终端对所述营销活动内容进行内容展示。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建立多个候选营销模型并构建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其中,商品数字身份包含商品基础信息以及唯一身份编码;通过多个扫码用户终端扫描商品二维码,并分别获取每个扫码用户终端的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分别对每个扫码用户终端进行用户授权身份信息解析,得到目标会员标签;根据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分别对每个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以及目标会员标签进行营销活动匹配,得到目标营销模型以及营销活动内容;通过目标营销模型将营销活动内容推送至扫码用户终端并对营销活动内容进行内容展示,本发明通过预先构建活动营销模型,再通过用户扫码时,选取对应的推送内容推送到扫码用户终端,进而实现了通过商品二维码对用户进行信息推送,提高了商品信息推送的准确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商品二维码的广告投放管理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生成用户画像数据库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授权身份信息解析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商品二维码的广告投放管理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商品二维码的广告投放管理方法及系统,用于提高商品信息推送的准确率。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或“具有”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便于理解,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流程进行描述,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商品二维码的广告投放管理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S101、基于预置的营销管理系统建立多个候选营销模型,并根据多个候选营销模型构建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其中,商品数字身份包含商品基础信息以及唯一身份编码;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基于商品二维码的广告投放管理系统,还可以是终端或者服务器,具体此处不做限定。本发明实施例以服务器为执行主体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的,建立一个预置的营销管理系统,该系统用来存储和处理多维营销信息以及商品基础信息。这个系统可以由开发团队设计和开发,确保能够满足广告投放管理的需求。其次,收集多维营销信息,包括商品历史投放营销活动类型、时间信息、地理位置、商品信息、商品分类、商品定价以及当前区域历史销售情况。这些信息可以来自各个渠道,例如销售数据库、市场调研、供应商提供的信息等等。确保收集的数据准确、全面,并且可以在营销管理系统中进行存储和分析。根据收集到的多维营销信息建立多个候选营销模型。这些模型根据不同的营销策略、目标群体、商品特性等进行分类。例如,可以建立满减模型、优惠券模型、新品促销模型等等。这些模型可以是基于统计学方法、机器学习算法或者深度学习技术来构建的,以确保能够对广告投放进行精准和有效的预测。同时,获取商品基础信息,包括品牌、名称、规格、条形码、定价以及图片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供应商提供的数据或者商品数据库来获取。确保商品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便后续的关联关系构建和广告投放。将收集到的商品基础信息录入到预置的营销管理系统中。在系统中建立商品的数据表,包括品牌、名称、规格、条形码、定价以及图片信息等字段。确保商品信息的统一标准,便于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关联关系构建。通过预置的营销管理系统,构建多个候选营销模型与商品基础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通过数据匹配和关联算法来实现。例如,根据商品的品牌和商品分类来匹配对应的营销模型,或者根据商品的定价范围来匹配适合的优惠券模型。最终,根据建立好的关联关系,生成商品及营销模型之间的关联关系。这样,每个商品都会与适用的营销模型相关联。例如,某个品牌的手机可以与优惠券模型和新品促销模型相关联,而某个特定分类的商品可以与满减模型相关联。例如,假设一家电子产品零售商拥有一个预置的营销管理系统。他们从不同地区的销售数据库收集了多维营销信息,包括商品历史投放营销活动类型、时间信息、地理位置、商品信息、商品分类、商品定价以及当前区域历史销售情况。同时,他们从供应商处获取了电子产品的商品基础信息,包括品牌、名称、规格、条形码、定价以及图片信息。在预置的营销管理系统中,建立了多个候选营销模型,例如优惠券派发、满减活动、赠品促销等。根据收集到的营销信息,他们将不同品牌和不同价格区间的电子产品与相应的营销模型关联起来。例如,高端手机品牌的产品与优惠券派发和赠品促销相关联,而中低端手机品牌的产品则与满减活动相关联。当消费者在不同地区购买电子产品时,预置的营销管理系统根据所在地理位置和购买的商品信息,自动触发相应的营销模型。如果消费者购买的是高端手机品牌,系统会发送优惠券或提供赠品促销。而如果购买的是中低端手机品牌,系统会应用满减优惠。这样,消费者能够享受到个性化的优惠,同时电子产品零售商也能够通过针对性的广告投放提升销售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商品数字身份是商品的唯一身份编码,该身份编码中包含不同字段,包含代表商品品类的编码字段及唯一身份编码字段。其中,代表商品品类的编码字段采用商品条码数据;商品数字身份可以商品二维码(QR码、汉信码等)形式呈现并应用。商品数字身份与商品基础信息的对应关系基于商品条码。商品基础信息管理模块中包含商品条码数据;一个商品数字身份的生成需要基于商品基础信息中该商品品类对应的商品条码数据产生。
S102、通过预置的多个扫码用户终端扫描商品二维码,并分别获取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
具体的,在需要进行广告投放的场所或商店预置多个扫码用户终端,这些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其他支持扫码功能的设备。当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扫描商品二维码时,扫码用户终端会生成一个信息请求,其中包含了对应的商品信息和用户授权信息的标识。这些信息请求会被发送到预置的营销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收到信息请求后,会根据请求中的商品信息和授权信息的标识进行响应。同时,系统会调用扫码用户终端的GPS模块,获取该终端对应的定位信息,即用户的位置信息。同时,营销管理系统会根据授权信息的标识获取相应的用户授权信息。这些授权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的身份验证、会员等级、购买历史等信息。营销管理系统将获取到的定位信息和用户授权信息进行整合,并与对应的扫码用户终端匹配。将定位信息和授权信息一起发送回扫码用户终端,形成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例如,假设一家零售商在其门店内预置了多个扫码用户终端,而营销管理系统则位于其总部的服务器上。当顾客A在门店内购物时,他扫描了商品A的二维码。扫码用户终端会生成一个信息请求,并将该请求发送到营销管理系统。信息请求中包含了商品A的信息和顾客A的授权信息标识。营销管理系统接收到请求后,根据标识去验证顾客A的授权信息。假设顾客A是该零售商的会员,并且他的会员等级为VIP。系统获取到了这些授权信息。营销管理系统调用扫码用户终端的GPS模块,获取该终端的定位信息。假设扫码用户终端所在的位置是在门店的A区域,其地理坐标为经度:x,纬度:y。营销管理系统将定位信息和授权信息整合,并将其发送回扫码用户终端。扫码用户终端接收到信息后,就得到了顾客A的位置信息和授权信息,即顾客A是VIP会员,位于门店A区域。根据这些信息,营销管理系统可以将针对VIP会员的优惠券推送给顾客A,并根据他所在的门店区域,展示该区域的特定促销活动,从而实现个性化广告投放,提升顾客体验,增加购买意愿,同时也增加了零售商的销售量和客户忠诚度。
S103、分别对每个扫码用户终端进行用户授权身份信息解析,得到对应的目标会员标签;
需要说明的是,建立一个用户画像数据库,其中存储了各个扫码用户终端的第一用户画像。第一用户画像包括基本的用户信息,如性别、年龄、所在城市等。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用户注册、购买行为或其他途径收集得到。在用户画像数据库中,进一步获取更丰富的用户标签信息。这些用户标签可以包括用户的兴趣爱好、从事行业、生活水平、消费习惯、收入、学历等。这些标签可以通过用户填写的问卷调查、社交媒体行为、消费记录等多种渠道获得。根据获取到的用户标签,对第一用户画像进行融合,生成第二用户画像。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将不同渠道获得的用户标签进行整合和补充,以得到更全面准确的用户画像。对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进行手机号码解析,从中获取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手机号码。这些手机号码可以用于更精准地识别和定位用户。根据用户手机号码和第二用户画像,生成对应的目标会员标签。将手机号码与用户画像进行关联,将用户画像信息与手机号码绑定在一起,从而得到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目标会员标签。例如,假设一家电商平台拥有一个预置的扫码用户终端和用户画像数据库。该电商平台收集了用户在网站上的浏览行为、购买记录、搜索关键词等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构建了用户画像数据库。当顾客A在购物中扫描了商品A的二维码,扫码用户终端会生成一个信息请求,其中包含了对应的商品信息和用户授权信息的标识。电商平台的营销管理系统接收到请求后,根据标识从用户画像数据库中获取了顾客A的第一用户画像,包括性别、年龄、所在城市等基本信息。从用户画像数据库中进一步获取了顾客A的用户标签信息,包括兴趣爱好、从事行业、消费习惯等。假设通过分析,得知顾客A喜欢运动和旅游,从事IT行业,消费习惯偏好购买高品质的产品。根据获取到的用户标签,电商平台对顾客A的第一用户画像进行融合,生成了第二用户画像。第二用户画像更全面地反映了顾客A的兴趣爱好、从事行业、消费习惯等信息。同时,电商平台对顾客A的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进行手机号码解析,得到了顾客A的手机号码。根据顾客A的手机号码和第二用户画像,电商平台生成了对应的目标会员标签。例如,目标会员标签可能包括“喜欢运动和旅游的IT从业者,偏好高品质产品”的信息。
S104、根据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分别对每个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以及目标会员标签进行营销活动匹配,得到对应的目标营销模型以及营销活动内容;
具体的,建立一个运营商数据管理系统,其中包含了用户位置信息、授权信息以及目标会员标签等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通过运营商收集,也可以通过用户自主提供,包括用户在APP注册时填写的个人信息和授权内容。当用户扫码并通过扫码用户终端的授权信息后,所获取的用户位置和授权信息将被回传至运营商数据管理系统。在运营商数据管理系统中,根据用户的授权信息和个人信息,生成对应的目标会员标签。这些标签可能包括用户的身份认证、会员等级、年龄段、性别、地理位置、兴趣爱好等信息。基于运营商数据管理系统,将每个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对应的目标会员标签返回至营销管理系统。保证了营销管理系统获得了用户的关键信息,用于后续的营销活动匹配。在营销管理系统中,根据所述目标会员标签查询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这个关联关系可以事先设定,用于确定特定目标会员标签与哪些商品和营销模型相关联。通过查询得到的关联关系,营销管理系统会生成对应的目标营销模型。这个目标营销模型将用于决定针对特定目标会员的营销策略和活动内容。通过所述目标营销模型,营销管理系统进行商品推送列表的活动内容管理,生成对应的营销活动内容。这些活动内容可能包括个性化的商品推荐、促销优惠信息等,以满足特定目标会员的需求和兴趣。例如,假设一家电商平台拥有多个预置的扫码用户终端、一个运营商数据管理系统和一个营销管理系统。当顾客A在购物中扫描了商品A的二维码,扫码用户终端生成一个信息请求,其中包含了对应的商品信息和用户授权信息的标识。扫码用户终端将信息请求发送到运营商数据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中,顾客A的授权信息经过认证,得知他是该电商平台的VIP会员,并且位于一线城市。基于这些授权信息和个人信息,运营商数据管理系统生成了目标会员标签,例如“VIP会员,一线城市”。将这个目标会员标签返回至营销管理系统。在营销管理系统中,通过查询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确定VIP会员标签与商品A和促销模型B相关联。营销管理系统生成了对应的目标营销模型B,该模型决定了针对VIP会员的特定营销策略。通过目标营销模型B,营销管理系统进行商品推送列表的活动内容管理,生成了针对顾客A的营销活动内容,如发送专属优惠券、推荐商品A的相关配件等。顾客A收到了针对他个人兴趣和需求的营销活动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是根据他的目标会员标签和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而生成的。
S105、通过目标营销模型将营销活动内容推送至对应的扫码用户终端,并通过扫码用户终端对营销活动内容进行内容展示。
具体的,在目标营销模型中设置目标推送规则。这些规则包括活动生效与结束时间,即活动的有效期。通过设定时间范围,确保在适当的时间内向目标用户推送营销活动,避免过期或无效的内容推送。根据所述目标推送规则,在营销管理系统中对符合条件的用户进行目标营销活动内容的推送。这些内容可以是促销优惠、折扣券、新品推荐等个性化的信息,根据每个用户的目标会员标签和目标营销模型生成。在所述营销活动内容中,可能包含多个商品的推送列表。通过分析目标会员的兴趣、购买历史等信息,根据目标营销模型设定的策略,对商品推送列表进行排序,确定每个用户展示商品的顺序。营销活动内容被推送至对应的扫码用户终端后,扫码用户终端根据商品推送列表的顺序,按照预设规则对营销活动内容进行内容展示。展示可以采用轮播方式,依次展示每个商品的信息,也根据用户点击或浏览行为进行个性化展示。例如,假设一家零售连锁超市拥有多个预置的扫码用户终端和一个营销管理系统。超市为了提升VIP会员的购买体验和忠诚度,制定了一项目标营销活动。在目标营销模型中,设置了目标推送规则,规定活动从今天开始,持续一周,即活动的有效期为一周。营销管理系统根据会员数据库中的VIP会员标签,向符合条件的VIP会员推送活动内容。活动内容包括了特定商品的促销折扣和奖励积分的优惠等。在营销活动内容中,根据VIP会员的购买历史、喜好等信息,对商品推送列表进行排序。比如,根据VIP会员过去购买记录,喜欢健康食品和家居用品,那么系统将优先推送与这些类别相关的商品。VIP会员顾客A在超市购物时,扫描了商品A的二维码。扫码用户终端接收到了符合VIP会员标签的营销活动内容。根据预设的规则,扫码用户终端按照商品推送列表的顺序展示了活动内容。扫码用户终端展示了健康食品的促销折扣信息,满足了顾客A的兴趣和购买需求。展示了家居用品的奖励积分优惠,进一步激发了顾客A的购买欲望。通过个性化的营销活动内容推送和展示,超市成功吸引了顾客A的注意力,并促使他购买了商品A以及其他相关的商品。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建立多个候选营销模型并构建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其中,商品数字身份包含商品基础信息以及唯一身份编码;通过多个扫码用户终端扫描商品二维码,并分别获取每个扫码用户终端的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分别对每个扫码用户终端进行用户授权身份信息解析,得到目标会员标签;根据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分别对每个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以及目标会员标签进行营销活动匹配,得到目标营销模型以及营销活动内容;通过目标营销模型将营销活动内容推送至扫码用户终端并对营销活动内容进行内容展示,本发明通过预先构建活动营销模型,再通过用户扫码时,选取对应的推送内容推送到扫码用户终端,进而实现了通过商品二维码对用户进行信息推送,提高了商品信息推送的准确率。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执行步骤S101的过程可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通过预置的营销管理系统获取多维营销信息,其中,多维营销信息包括商品历史投放营销活动类型、时间信息、地理位置、商品信息、商品分类、商品定价以及当前区域历史销售情况;
(2)根据多维营销信息建立多个候选营销模型,并获取商品基础信息,其中,商品基础信息包括品牌、名称、规格、条形码、定价以及图片信息;
(3)将商品基础信息录入营销管理系统,并通过营销管理系统构建多个候选营销模型、商品数字身份与商品基础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生成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
具体的,建立一个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可以从不同的数据源和渠道收集所需的多维营销信息,例如销售记录、商品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用户行为分析等。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包含多维营销信息的数据库。在数据采集和整合的基础上,建立多个候选营销模型。这些模型可以使用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来构建,每个模型代表一种潜在的营销策略或目标客户群体。通过对多维营销信息的分析和挖掘,可以识别出不同的市场细分,从而为每个候选营销模型提供支持。同时,从商品数据库中获取商品的基础信息,包括品牌、名称、规格、条形码、定价以及图片信息等。将这些商品基础信息录入营销管理系统。通过营销管理系统,将商品基础信息与多个候选营销模型进行关联。这些关联可以基于商品的特性、历史销售情况以及候选营销模型的特征进行计算和匹配。例如,某个商品可能与针对特定年龄层次的候选营销模型相关联,也可能与针对特定地理位置的候选营销模型相关联。通过关联关系的计算和匹配,生成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这些关联关系将记录哪些商品与哪些营销模型相关联,以及在何种情况下推送哪种营销活动。例如,当营销管理系统识别用户位于某个特定地理位置,并且用户的目标会员标签符合某个候选营销模型时,系统可以推送与该模型相关联的商品促销信息。例如,假设一家电商平台拥有一个预置的营销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数据采集模块从不同渠道收集数据,包括用户购买记录、商品信息、地理位置、商品分类、商品定价以及当前区域历史销售情况等信息。通过整合这些数据,形成一个包含多维营销信息的数据库。基于多维营销信息的数据库,系统建立了多个候选营销模型。这些模型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购买行为、兴趣偏好等将用户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并针对不同群体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例如,一个模型可能针对年轻用户,推送时尚潮流商品的促销活动,而另一个模型可能针对家庭用户,推送家居用品的优惠信息。同时,电商平台从商品数据库中获取商品的基础信息,包括品牌、名称、规格、条形码、定价和图片信息等。在营销管理系统中,将商品基础信息与多个候选营销模型进行关联。例如,某个品牌的商品可能与针对该品牌忠诚度高的候选营销模型相关联,也可能与针对某个地理位置的候选营销模型相关联。通过关联关系的计算和匹配,生成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当用户在特定地理位置浏览电商平台时,系统根据其目标会员标签和当前位置,匹配相应的候选营销模型,推送与该模型相关联的商品促销信息。例如,用户在大学校园内浏览时,系统根据地理位置匹配到校园学生的候选营销模型,推送学生优惠的商品促销信息。其中,商品数字身份中的唯一编码,起到的作用是当统一品类的商品,即商品基础信息相同的商品,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地点进行销售的时候,可获取到该商品基于唯一数字身份被扫码时的位置信息、销售信息以及扫码用户手机号码等,从而产生差异化推送。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执行步骤S102的过程可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01、通过预置的多个扫码用户终端扫描商品二维码,并生成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信息请求;
S202、通过营销管理系统响应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信息请求,并调用设备GPS模块获取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定位信息;
S203、获取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授权信息,并根据授权信息将定位信息发送至营销管理系统,得到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
具体的,预置多个扫码用户终端,在用户购物时扫描商品上的二维码。当用户扫码后,终端会生成相应的信息请求,并向营销管理系统发送请求。营销管理系统接收到扫码用户终端发送的信息请求后,进行相应的处理。系统根据扫码请求中的数据,识别出是哪个用户终端发出的请求,并根据终端的唯一标识来识别每个用户。为了获取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定位信息,营销管理系统会调用用户终端内置的GPS模块。GPS模块可以准确获取用户终端所在的地理位置信息,包括经度和纬度。营销管理系统还需要获取每个扫码用户终端的授权信息,以确定用户是否同意将定位数据发送给系统。这些授权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的隐私权限设置,是否允许共享位置等。如果用户同意,系统会发送请求给用户终端,请求将定位数据发送回营销管理系统。一旦用户终端确认授权并发送定位数据,营销管理系统将接收并存储这些数据。系统得到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可以在后续的营销活动中使用这些信息。例如,假设有一家零售连锁店,他们在门店的商品上附加了二维码。用户可以使用预置的手机应用程序,即扫码用户终端,通过扫描商品二维码来获取商品信息和促销优惠。当用户A在门店购物时,使用手机应用扫描了某商品的二维码。扫码用户终端会生成信息请求,并将请求发送给预置的营销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收到用户A的请求后,根据请求中的终端标识识别出用户A,并向其发送请求,询问是否同意分享位置信息。用户A同意后,营销管理系统调用用户终端内置的GPS模块获取其定位信息。用户终端的GPS模块获取到用户A所在的地理位置(经度和纬度),并将定位数据发送回营销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接收到用户A的定位数据后,将其存储为用户A的位置信息,并结合用户A的授权信息,确定其授权将位置数据用于后续营销活动。这样,零售连锁店的营销管理系统就得到了用户A的位置信息和授权信息。在未来的营销活动中,系统根据用户A的位置信息,向其推送与附近门店相关的促销信息,例如推送附近门店的优惠券或促销信息,增加用户A购买的兴趣和满意度。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基于商品二维码的广告投放管理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S301、通过营销管理系统将用户手机号码传输至预置的运营商数据管理系统;
S302、基于运营商数据管理系统,对用户手机号码进行多维用户标记,生成标记信息集合,其中,标记信息集合包括:年龄区间、地理区域、使用手机型号以及移动通讯行为习惯;
S303、基于标记信息集合,生成用户手机号码对应的第一用户画像;
S304、对第一用户画像和用户手机号码进行关联存储,生成用户画像数据库。
具体的,营销管理系统通过与预置的运营商数据管理系统建立连接,将用户的手机号码传输给运营商数据管理系统。这一步需要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合规性。运营商数据管理系统接收到用户手机号码后,通过多维用户标记对每个手机号码进行特征标记。系统根据用户的年龄区间、地理区域、使用手机型号以及移动通讯行为习惯等维度,对用户进行全面标记。在获得用户的多维标记后,运营商数据管理系统将各个维度的标记信息整合成标记信息集合。这个集合包含了用户在不同维度上的特征,用于描述用户的基本信息和行为习惯。基于标记信息集合,运营商数据管理系统生成用户手机号码对应的第一用户画像。这个第一用户画像可能包含了用户的基本属性和通信行为等信息,但可能较为简单和基础。运营商数据管理系统将生成的第一用户画像和用户手机号码进行关联存储,形成一个用户画像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中保存了所有用户的手机号码及其对应的第一用户画像,为后续的营销活动和数据分析提供支持。例如,假设某电信运营商拥有预置的运营商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对用户进行多维用户标记和生成用户画像。当用户在该运营商注册手机服务时,用户的手机号码将被营销管理系统传输给运营商数据管理系统。运营商数据管理系统接收到用户手机号码后,通过多维用户标记对每个手机号码进行特征标记。例如,对用户A的手机号码进行标记,得知用户A属于25-34岁的年龄区间、位于某省某城市的地理区域、使用某手机品牌、拥有较高的上网流量等。运营商数据管理系统将这些标记整合成标记信息集合,形成用户A的综合特征描述。基于标记信息集合,运营商数据管理系统生成用户A对应的第一用户画像。第一用户画像可能包含了用户A的基本属性(年龄、地理位置、手机型号)和通信行为(上网流量、通话时长等)。运营商数据管理系统将用户A的手机号码和生成的第一用户画像进行关联存储,将用户A的数据保存在用户画像数据库中。该数据库中保存了所有用户的手机号码及其对应的第一用户画像,为运营商提供了完整的用户数据,可用于制定更加精准的营销策略和个性化的服务。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执行步骤S103的过程可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401、从用户画像数据库中获取每个扫码用户终端的第一用户画像;
S402、获取用户标签,其中,用户标签包括:性别、所在城市级别、年龄层次、兴趣爱好、从事行业、生活水平、消费习惯、收入以及学历信息;
S403、根据用户标签对第一用户画像进行融合,生成第二用户画像;
S404、分别对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进行手机号码解析,得到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手机号码;
S405、根据用户手机号码和第二用户画像生成对应的目标会员标签。
具体的,从用户画像数据库中根据每个扫码用户终端的唯一标识(如用户ID或设备ID)获取其对应的第一用户画像。第一用户画像是之前已经生成的,包含了用户的基本属性和通信行为等信息。根据需要的用户标签,从用户数据库中查询相关信息。这些用户标签可以包括性别、所在城市级别、年龄层次、兴趣爱好、从事行业、生活水平、消费习惯、收入以及学历信息等。这些标签通常是通过用户自愿提供的信息、购买行为、活动参与等数据得出的。将获取的用户标签融合到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一用户画像中。根据用户标签的信息,对第一用户画像中的相关属性进行更新或修正,生成第二用户画像。这样,第二用户画像更加全面且具有个性化特征。针对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其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进行手机号码解析,从中获取用户的手机号码。手机号码通常是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和关联的重要信息。将解析得到的用户手机号码和第二用户画像进行关联。根据手机号码在用户画像数据库中的记录,结合第二用户画像中的个性化信息,生成对应的目标会员标签。目标会员标签将帮助定位用户的特点和需求,以便针对性地进行后续的广告投放和营销活动。假设某家电商平台实施了上述功能。当用户在电商平台使用扫码用户终端扫描商品二维码时,电商平台从用户画像数据库中获取该用户的第一用户画像。假设该用户的第一用户画像包含了基本属性,如年龄段25-34岁,地理位置为某城市,通信行为为较高的上网流量。电商平台获取用户标签,如性别男性、从事IT行业、收入较高、对时尚感兴趣等。电商平台将用户标签融合到用户的第一用户画像中,生成第二用户画像。第二用户画像中可能包含更详细的个性化信息,比如用户对IT类商品的兴趣和消费习惯。电商平台对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进行手机号码解析,得到该用户的手机号码。电商平台根据用户手机号码和第二用户画像生成对应的目标会员标签。例如,目标会员标签可能是“男性、年龄25-34岁、所在城市某城市、从事IT行业、收入较高、兴趣爱好时尚”等。这样,电商平台就根据用户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广告投放和个性化的营销推送,提高用户体验和购买转化率。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执行步骤S104的过程可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基于运营商数据管理系统,将每个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对应的目标会员标签返回至营销管理系统;
(2)在营销管理系统中,根据目标会员标签查询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生成目标营销模型;
(3)通过目标营销模型进行商品推送列表的活动内容管理,生成对应的营销活动内容。
具体的,运营商数据管理系统根据每个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和授权验证,确定用户的目标会员标签。将这些目标会员标签返回至营销管理系统。目标会员标签包含了用户的个性化特征和需求信息,用于指导后续的营销活动。在营销管理系统中,根据收到的目标会员标签,查询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这个关联关系通常是提前建立的,用于指导针对不同目标会员群体的商品推送和营销活动。关联关系可以是一个数据库或表格,包含了目标会员标签和相应的商品推送策略、优惠活动等。根据查询到的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营销管理系统将根据用户的目标会员标签生成对应的目标营销模型。目标营销模型是根据用户标签和商品关联信息构建的模型,用于指导如何对不同目标会员进行精准的商品推送和个性化的营销活动。在目标营销模型的指导下,营销管理系统进行商品推送列表的活动内容管理。这个过程包括将目标会员标签与推送的商品进行匹配,根据商品的特性和用户需求确定推送的顺序和内容。这样,可以确保将最相关和有吸引力的商品推送给目标会员,提高购买转化率。营销管理系统根据经过商品推送列表的活动内容管理的结果,生成对应的营销活动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是针对不同目标会员的个性化推送信息,包括商品介绍、优惠活动、购买链接等。生成的营销活动内容将通过多种渠道(如短信、推送通知、电子邮件等)传递给目标会员,吸引其进行购买行为。例如,假设某电商平台实施了上述功能。当用户在电商平台使用扫码用户终端扫描商品二维码时,用户的位置和授权信息会被运营商数据管理系统验证和记录。运营商数据管理系统根据验证结果确定用户的目标会员标签,如“女性、年龄层次25-34岁、地理位置为某城市、收入水平较高、兴趣爱好时尚”。运营商数据管理系统将目标会员标签返回至电商平台的营销管理系统。在营销管理系统中,根据这些目标会员标签查询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假设查询结果显示与该目标会员群体相关的商品推送策略包括“时尚服装推送、美妆产品推荐、优惠折扣活动”。营销管理系统根据目标会员标签生成对应的目标营销模型。该模型将指导如何将时尚服装和美妆产品等商品推送给目标会员,并根据其喜好和收入水平设定不同的优惠折扣。营销管理系统进行商品推送列表的活动内容管理。根据目标会员标签和目标营销模型,将适合该目标会员群体的商品按照推送优先级排序,例如先推送时尚服装,然后推送美妆产品,以吸引目标会员的购买兴趣。营销管理系统生成个性化的营销活动内容。比如,给该目标会员发送推送通知,介绍最新的时尚服装和美妆产品,并附上专属的购买链接和折扣码。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执行步骤S105的过程可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通过目标营销模型设置目标推送规则,其中,目标推送规则包括活动生效与结束时间;
(2)根据目标推送规则将营销活动内容推送至对应的扫码用户终端,并根据营销活动内容中的商品推送列表,确定商品展示顺序;
(3)通过扫码用户终端,按照商品展示顺序对营销活动内容进行内容展示。
具体的,在营销管理系统中,根据目标营销模型和策略,设置目标推送规则。其中包括营销活动的生效和结束时间。活动的生效时间是指活动开始推送的时间,结束时间是指活动推送截止的时间。通过设定这些规则,可以确保营销活动在指定时间内对目标会员进行有效的推送,增加活动的有效性和参与度。根据设置好的目标推送规则,将营销活动内容推送至对应的扫码用户终端。在推送时,系统会根据目标会员标签和目标营销模型,选择适合的营销活动内容进行个性化推送。例如,对于时尚服装品牌的推广活动,系统会将活动内容发送给对时尚感兴趣的年轻女性用户,而不会推送给不感兴趣的男性用户。营销活动内容中通常包含多个商品的推送列表。根据商品推送列表中设定的推送优先级和用户的兴趣偏好,系统会确定商品的展示顺序。这样可以确保目标会员看到最感兴趣和符合其需求的商品,提高购买转化率。用户在扫码用户终端上会看到推送的营销活动内容。根据商品的展示顺序,系统将依次展示活动内容中的商品。用户可以浏览商品的详细信息,如商品图片、价格、优惠信息等。用户还可以通过点击商品链接进行进一步了解和购买。例如,假设某电商平台推出了一项限时促销活动,活动内容是针对时尚服装品牌的夏季特惠。在营销管理系统中,设置了活动的生效时间为7月15日上午10点,结束时间为7月20日晚上8点。当有用户使用扫码用户终端扫描了商品二维码时,营销管理系统根据用户的目标会员标签和目标营销模型,选择符合条件的用户,并将夏季特惠活动推送给他们。例如,女性用户、年龄层次为25-34岁、位于某城市,且对时尚感兴趣的用户都会收到推送通知。在活动内容中,营销管理系统提前设定了商品推送列表,包括夏季热销的连衣裙、凉鞋、帽子等。根据用户的兴趣偏好和目标营销模型中的信息,系统决定先推送连衣裙和凉鞋,因为这些商品与目标会员的需求最匹配。用户收到推送通知后,打开扫码用户终端,看到夏季特惠活动的内容。在活动页面上,展示了夏季热销的连衣裙和凉鞋,包含了商品图片、原价和折后价等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点击商品图片或链接查看更多细节和进行购买。如果用户对这些商品不感兴趣,可以滑动页面继续浏览其他推送的商品,如帽子、太阳镜等。通过这样的营销活动推送和内容展示,电商平台可以有效吸引目标会员的关注,提高活动参与度和购买转化率。同时,根据用户的反馈和行为数据,电商平台可以进一步优化目标营销模型和推送规则,实现更精准的个性化营销。
上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商品二维码的广告投放管理方法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商品二维码的广告投放管理系统进行描述,请参阅图5,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商品二维码的广告投放管理系统一个实施例包括:
建立模块501,用于基于预置的营销管理系统建立多个候选营销模型,并根据所述多个候选营销模型构建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其中,商品数字身份包含商品基础信息以及唯一身份编码;
获取模块502,用于通过预置的多个扫码用户终端扫描商品二维码,并分别获取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
解析模块503,用于分别对每个扫码用户终端进行用户授权身份信息解析,得到对应的目标会员标签;
匹配模块504,用于根据所述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分别对每个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以及目标会员标签进行营销活动匹配,得到对应的目标营销模型以及营销活动内容;
推送模块505,用于通过所述目标营销模型将所述营销活动内容推送至对应的扫码用户终端,并通过所述扫码用户终端对所述营销活动内容进行内容展示。
通过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协同合作,通过建立多个候选营销模型并构建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其中,商品数字身份包含商品基础信息以及唯一身份编码;通过多个扫码用户终端扫描商品二维码,并分别获取每个扫码用户终端的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分别对每个扫码用户终端进行用户授权身份信息解析,得到目标会员标签;根据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分别对每个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以及目标会员标签进行营销活动匹配,得到目标营销模型以及营销活动内容;通过目标营销模型将营销活动内容推送至扫码用户终端并对营销活动内容进行内容展示,本发明通过预先构建活动营销模型,再通过用户扫码时,选取对应的推送内容推送到扫码用户终端,进而实现了通过商品二维码对用户进行信息推送,提高了商品信息推送的准确率。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商品二维码的广告投放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商品二维码的广告投放管理方法包括:
基于预置的营销管理系统建立多个候选营销模型,并根据所述多个候选营销模型构建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其中,商品数字身份包含商品基础信息以及唯一身份编码;
通过预置的多个扫码用户终端扫描商品二维码,并分别获取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
分别对每个扫码用户终端进行用户授权身份信息解析,得到对应的目标会员标签;
根据所述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分别对每个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以及目标会员标签进行营销活动匹配,得到对应的目标营销模型以及营销活动内容;
通过所述目标营销模型将所述营销活动内容推送至对应的扫码用户终端,并通过所述扫码用户终端对所述营销活动内容进行内容展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商品二维码的广告投放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置的营销管理系统建立多个候选营销模型,并根据所述多个候选营销模型构建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其中,商品数字身份包含商品基础信息以及唯一身份编码,包括:
通过预置的营销管理系统获取多维营销信息,其中,所述多维营销信息包括商品历史投放营销活动类型、时间信息、地理位置、商品信息、商品分类、商品定价以及当前区域历史销售情况;
根据所述多维营销信息建立多个候选营销模型,并获取商品基础信息,其中,所述商品基础信息包括品牌、名称、规格、条形码、定价以及图片信息;
将所述商品基础信息录入所述营销管理系统,并通过所述营销管理系统构建所述多个候选营销模型、商品数字身份与所述商品基础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生成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商品二维码的广告投放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预置的多个扫码用户终端扫描商品二维码,并分别获取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包括:
通过预置的多个扫码用户终端扫描商品二维码,并生成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信息请求;
通过所述营销管理系统响应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信息请求,并调用设备GPS模块获取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定位信息;
获取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授权信息,并根据所述授权信息将所述定位信息发送至所述营销管理系统,得到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商品二维码的广告投放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商品二维码的广告投放管理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营销管理系统将所述用户手机号码传输至预置的运营商数据管理系统;
基于所述运营商数据管理系统,对所述用户手机号码进行多维用户标记,生成标记信息集合,其中,所述标记信息集合包括:年龄区间、地理区域、使用手机型号以及移动通讯行为习惯;
基于所述标记信息集合,生成所述用户手机号码对应的第一用户画像;
对所述第一用户画像和所述用户手机号码进行关联存储,生成用户画像数据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商品二维码的广告投放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对每个扫码用户终端进行用户授权身份信息解析,得到对应的目标会员标签,包括:
从所述用户画像数据库中获取每个扫码用户终端的第一用户画像;
获取用户标签,其中,所述用户标签包括:性别、所在城市级别、年龄层次、兴趣爱好、从事行业、生活水平、消费习惯、收入以及学历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标签对所述第一用户画像进行融合,生成第二用户画像;
分别对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进行手机号码解析,得到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手机号码;
根据所述用户手机号码和所述第二用户画像生成对应的目标会员标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商品二维码的广告投放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分别对每个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以及目标会员标签进行营销活动匹配,得到对应的目标营销模型以及营销活动内容,包括:
基于所述运营商数据管理系统,将每个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对应的目标会员标签返回至所述营销管理系统;
在所述营销管理系统中,根据所述目标会员标签查询所述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生成目标营销模型;
通过所述目标营销模型进行商品推送列表的活动内容管理,生成对应的营销活动内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商品二维码的广告投放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目标营销模型将所述营销活动内容推送至对应的扫码用户终端,并通过所述扫码用户终端对所述营销活动内容进行内容展示,包括:
通过所述目标营销模型设置目标推送规则,其中,所述目标推送规则包括活动生效与结束时间;
根据所述目标推送规则将所述营销活动内容推送至对应的扫码用户终端,并根据所述营销活动内容中的商品推送列表,确定商品展示顺序;
通过所述扫码用户终端,按照所述商品展示顺序对所述营销活动内容进行内容展示。
8.一种基于商品二维码的广告投放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商品二维码的广告投放管理系统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基于预置的营销管理系统建立多个候选营销模型,并根据所述多个候选营销模型构建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其中,商品数字身份包含商品基础信息以及唯一身份编码;
获取模块,用于通过预置的多个扫码用户终端扫描商品二维码,并分别获取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
解析模块,用于分别对每个扫码用户终端进行用户授权身份信息解析,得到对应的目标会员标签;
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分别对每个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以及目标会员标签进行营销活动匹配,得到对应的目标营销模型以及营销活动内容;
推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目标营销模型将所述营销活动内容推送至对应的扫码用户终端,并通过所述扫码用户终端对所述营销活动内容进行内容展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商品二维码的广告投放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预置的营销管理系统获取多维营销信息,其中,所述多维营销信息包括商品历史投放营销活动类型、时间信息、地理位置、商品信息、商品分类、商品定价以及当前区域历史销售情况;
根据所述多维营销信息建立多个候选营销模型,并获取商品基础信息,其中,所述商品基础信息包括品牌、名称、规格、条形码、定价以及图片信息;
将所述商品基础信息录入所述营销管理系统,并通过所述营销管理系统构建所述多个候选营销模型、商品数字身份与所述商品基础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生成商品数字身份及营销模型关联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商品二维码的广告投放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预置的多个扫码用户终端扫描商品二维码,并生成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信息请求;
通过所述营销管理系统响应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信息请求,并调用设备GPS模块获取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定位信息;
获取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授权信息,并根据所述授权信息将所述定位信息发送至所述营销管理系统,得到每个扫码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位置及授权信息。
CN202311011169.2A 2023-08-11 2023-08-11 基于商品二维码的广告投放管理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71147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11169.2A CN117114769A (zh) 2023-08-11 2023-08-11 基于商品二维码的广告投放管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11169.2A CN117114769A (zh) 2023-08-11 2023-08-11 基于商品二维码的广告投放管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14769A true CN117114769A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06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11169.2A Pending CN117114769A (zh) 2023-08-11 2023-08-11 基于商品二维码的广告投放管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1476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08541B2 (en) Next generation improvements in recommendation systems
US940584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presenting content in response to user inputs
US2013029010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directions to items of interest
US9760896B2 (en) Acquiring customer insight in a retail environment
JP6104239B2 (ja) 消費者主導広告システム
US20100332305A1 (en) Advertising engine and network using mobile devices
US20090276235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to facilitate ethnographic measurements
Tinggi et al. Determinants on the choice of telecommunication providers among undergraduates of public universities
CN104170519A (zh) 智能设备辅助的商务
WO2013003468A2 (en) Triggering collection of information based on location data
ZA200406748B (en) System for permission-based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CA294333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user habits
CN111279378A (zh) 宣传用样品的领取系统及方法
Bourg et al. Enhancing shopping experiences in smart retailing
JP2005078497A (ja) サーバ装置および広告配信方法
US20160253705A1 (en) Marketing system using mobile device and method therefor
JP2004171275A (ja) 商品情報提供システム及び商品情報提供サーバ
KR20000018067A (ko) 이메일을 이용한 고객관리방법
US2015007389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User Advertising Ratings
CN112215630A (zh) 一种全渠道渐进式会员精准营销方法
AU202320143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seminating information to consumers
JP7181347B1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17114769A (zh) 基于商品二维码的广告投放管理方法及系统
KR20180058525A (ko) 매장내 상품 정보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Lustigová et al. Shopping via mobile phones in the Central European Czech Republic marke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