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14328A - 骡子车需求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骡子车需求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114328A CN117114328A CN202311122230.0A CN202311122230A CN117114328A CN 117114328 A CN117114328 A CN 117114328A CN 202311122230 A CN202311122230 A CN 202311122230A CN 117114328 A CN117114328 A CN 11711432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ule
- vehicles
- determining
- vehicle
- mul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41001331845 Equus asinus x caballus Speci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7
- SAZUGELZHZOXHB-UHFFFAOYSA-N acecarbromal Chemical compound CCC(Br)(CC)C(=O)NC(=O)NC(C)=O SAZUGELZHZOXHB-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52 review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526 moderate inju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39 pla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63385 Intellectualis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56 Product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70 change manag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56 performance t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02 quant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1—Scheduling, planning or task assignment for a person or group
- G06Q10/063114—Status monitoring or status determination for a person or group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7—Function evaluation by approximation methods, e.g. inter- or extrapolation, smoothing, least mean square method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2—Matching criteria, e.g. proximity measur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5—Needs-based resource requirements planning or analysi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Algebra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骡子车需求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基于至少两个合规骡子车的需求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合规骡子车中每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重合度、使用后损坏度和技术状态相似度;基于所述每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重合度、使用后损坏度和技术状态相似度,确定对应两个骡子车的共用推荐分数;基于所述每两个骡子车的共用推荐分数,确定推荐共用的骡子车;确定所述推荐共用的骡子车的实际共用状态,得出每一所述合规骡子车的需求计划。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骡子车需求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汽车研发技术、制造水平显著提高,技术迭代、产品换新的节奏趋向于当前电子产品的速度。各大厂商为抢占市场先机,缩短项目开发周期,从最早3年研发一款新车到如今2年。其中,一个重要方式是采用骡子车搭载确定选型状态的动力、热管理、底盘等核心总成,开展功能和性能的测试开发工作,支撑项目早期关键技术路线的验证,减少项目中后期技术路线变更的风险。
以往骡子车的开发情况是周期冗长、数量众多、中途需求变更频繁,已不适用当前的开发模式,如今在骡子车开发过程中,对成本、周期、质量的管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骡子车需求的确定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至少提供一种骡子车需求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骡子车需求的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至少两个合规骡子车的需求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合规骡子车中每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重合度、使用后损坏度和技术状态相似度;基于所述每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重合度、使用后损坏度和技术状态相似度,确定对应两个骡子车的共用推荐分数;基于所述每两个骡子车的共用推荐分数,确定推荐共用的骡子车;确定所述推荐共用的骡子车的实际共用状态,得出每一所述合规骡子车的需求计划。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骡子车需求的确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至少两个合规骡子车的需求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合规骡子车中每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重合度、使用后损坏度和技术状态相似度;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每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重合度、使用后损坏度和技术状态相似度,确定对应两个骡子车的共用推荐分数;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每两个骡子车的共用推荐分数,确定推荐共用的骡子车;第四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推荐共用的骡子车的实际共用状态,得出每一所述合规骡子车的需求计划。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基于至少两个合规骡子车的需求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合规骡子车中每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重合度、使用后损坏度和技术状态相似度;其次,基于每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重合度、使用后损坏度和技术状态相似度,确定对应两个骡子车的共用推荐分数;再次,基于每两个骡子车的共用推荐分数,确定推荐共用的骡子车;最后,确定推荐共用的骡子车的实际共用状态,得出每一合规骡子车的需求计划。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确定至少两个合规骡子车中每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重合度、使用后损坏度和技术状态相似度,来得到至少两个合规骡子车中可共用的骡子车,从而实现了骡子车需求数量的最小化,进而有效的控制了成本。同时,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系统来管理骡子车的需求,规范了骡子车需求的处理流程,提高了从提出需求到发布需求计划的效率,进而缩短了骡子车需求论证的周期。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而非限制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这些附图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骡子车需求的确定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步骤S101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两个骡子车的使用后损坏度的方法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两个骡子车的技术状态相似度的方法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骡子车需求申请表的示意图;
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骡子车需求分析界面的示意图;
图5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共用样车匹配功能执行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5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骡子车需求管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骡子车需求的确定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硬件实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阐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申请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骡子车是汽车行业中的一个术语,源于英语中的骡子(mule)和汽车(car)。在产品开发初期,为了考察底盘性能,用现有车的白车身改装,使用手工制造零件或手工改制零件搭制的样车,用于零件空间的装配检查以及汽车最初的性能数据采集和底盘性能测试。骡子车是一种测试车,也是一种初级的模型状态,与真正的量产车还有很大的差异。
为解决汽车产品开发过程中因对骡子车的需求不清晰、数量过剩、中途数量和状态变更等情况,导致制造成本、管理成本、开发周期增加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骡子车需求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可以由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执行。其中,计算机设备指的可以是服务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台式计算机、智能电视、机顶盒、移动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便携式视频播放器、个人数字助理、专用消息设备、便携式游戏设备)等具备数据处理能力的设备。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骡子车需求的确定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1至步骤S104:
步骤S101:基于至少两个合规骡子车的需求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合规骡子车中每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重合度、使用后损坏度和技术状态相似度;
这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骡子车需求的确定方法可以应用于骡子车需求的确定系统中。合规骡子车指需求符合项目、实验、场地等要求的骡子车。在一些实施例中,合规骡子车的确定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1011和步骤S1012:
步骤S1011:获取至少两个骡子车的需求信息;
这里,至少两个骡子车可以是所有部门申请的骡子车。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发出骡子车需求收集指令之后,获取至少两个骡子车的需求信息。
步骤S1012:基于预设条件对所述至少两个骡子车的需求信息进行检查,将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骡子车确定为所述合规骡子车。
这里,预设条件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要求预设样车的使用时间、地点、配置、系统状态等,对需求信息进行检查。实施时,可以将预设条件提前设置在系统内,在骡子车的需求信息录入后,可自动对骡子车的需求信息进行检查。满足预设条件的骡子车为合规骡子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S1012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项目主计划进程、关键总成的选型、试验验证需求,对骡子车的需求信息进行初步检查,确定骡子车的需求时间满足项目主计划进程,且关键总成的选型和验证试验正确。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的实施可以包括:部门审核人根据各骡子车在系统中填写的需求申请信息,组织部门内部评审会进行初步检查,评审需求是否满足项目主计划进程、关键总成的选型、试验验证需求的要求。对于符合要求的骡子车的需求,按照项目分组,将同一项目的需求分配给对应的项目样车负责人,以执行上述步骤S1012;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骡子车的需求,驳回流程要求重新修改。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评审结果上传至系统作为凭证。
使用时间重合度用于表征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是否存在交集,交集有多大。其中,使用时间重合度越大,两个骡子车共用的概率越低。
使用后损坏度用于表征两个骡子车使用后的损坏状态。其中,使用后越正常损坏越小,两个骡子车共用的概率越高。
技术状态相似度用于表征两个骡子车的技术状态是否相同。技术状态相似度越高,两个骡子车共用的概率越高。其中,来自不同状态的样车,对应的技术状态也不同。例如,工装车、设计样车、骡子车等不同状态的样车,对应部件的技术状态也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需求信息可以包括起始使用时刻、结束使用时刻、使用后的损坏等级、骡子车的配置信息和骡子车的技术状态等级,可以通过需求信息,来确定每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重合度、使用后损坏度和技术状态相似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是对至少两个合规骡子车中的每两个骡子车确定使用时间重合度、使用后损坏度和技术状态相似度,进而判断是否存在可以共用的两个骡子车,即确定至少两个合规骡子车中任意两个骡子车的可共用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只需要判断两个骡子车是否可以共用,则只需确定这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重合度、使用后损坏度和技术状态相似度即可。
步骤S102:基于所述每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重合度、使用后损坏度和技术状态相似度,确定对应两个骡子车的共用推荐分数;
这里,由于使用时间重合度与两个骡子车共用的概率呈负相关关系,为了能采用使用时间重合度、使用后损坏度和技术状态相似度的平均状态代表共用推荐分数,则可以用1减去使用时间重合度,得到使用时间重合分值;然后通过确定每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重合分值、使用后损坏度和技术状态相似度之和的平均值,来得到对应两个骡子车的共用推荐分数。
步骤S103:基于所述每两个骡子车的共用推荐分数,确定推荐共用的骡子车;
这里,推荐共用的骡子车可以包括两个骡子车或多个骡子车。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3的实施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1031至步骤S1033:
步骤S1031:在存在两个骡子车的共用推荐分数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推荐对应的两个骡子车共用;
这里,第一阈值可以根据经验来确定。
步骤S1032:在存在推荐共用的两组两个骡子车中具有相同的骡子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两组两个骡子车的共用推荐分数的平均值;
例如,第一组两个骡子车是A车和B车,第二组两个骡子车是C车和B车,第一组两个骡子车和第二组两个骡子车具有相同的骡子车B车,且第一组两个骡子车和第二组两个骡子车经过步骤S1031判定推荐共用。
则步骤S1032的实施可以包括:将第一组两个骡子车的共用推荐分数与第二组两个骡子车的共用推荐分数相加后求平均值。
步骤S1033:在所述平均值大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推荐所述两组两个骡子车共用一个骡子车。
这里,第三阈值可以小于第一阈值,在平均值大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这两组两个骡子车推荐共用一个骡子车。即上述A车、B车和C车可共用一个骡子车。
在一些实施例中,推荐共用的骡子车可以为4车、5车或更多数量。实施时,可以从数量由少到多逐渐确定推荐共用的车,例如先确定推荐共用的两个骡子车,在两个骡子车的基础上,确定推荐共用的三个骡子车(该部分可参考步骤S1031至步骤S1033),在三个骡子车的基础上,确定推荐共用的四个骡子车,实施时,将已经确定推荐共用的三个骡子车看作步骤S1032中的一个组,将另一个推荐共用的两个骡子车看做另一个组,按照步骤S1032和步骤S1033的方法来确定出推荐共用的四个骡子车。以此方法,可确定出更多数量推荐共用的骡子车。需要说明的是,推荐共用的不同数量的骡子车对应的步骤S1033中的阈值可以不同,通常情况下,推荐共用骡子车的数量越多,步骤S1033中的阈值越小。
本申请实施例对推荐共用的骡子车的数量不做限定,实施时,可展示出所有可能推荐共用的骡子车,例如,推荐共用的两个骡子车、推荐共用的三个骡子车和推荐共用的四个骡子车。
步骤S104:确定所述推荐共用的骡子车的实际共用状态,得出每一所述合规骡子车的需求计划。
这里,共用推荐分数只是一个理论值,数值大于第一阈值并不能代表一定可以共用,是否真的可以共用,还需要人工进行评估,得到推荐共用的骡子车的实际共用状态。
其次,由于推荐共用的骡子车的数量可以包括两个或多个,因此,实施时,可以优先确定推荐共用的骡子车数量较多的骡子车是否可以共用,再确定推荐共用的骡子车数量较少的骡子车。
此外,由于至少两个合规骡子车的数量可以是大于两个,因此,可能存在与同一个骡子车可共用的多个骡子车,则在确定实际共用状态时,可根据共用推荐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优先确定共用推荐分数大的骡子车是否可以共用,如果不可以,再依次确定共用推荐分数小的骡子车是否可以共用,直至找到可以共用的骡子车,从而对每一合规骡子车的需求进行整合,得到每一合规骡子车的需求计划。
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基于至少两个合规骡子车的需求信息,确定至少两个合规骡子车中每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重合度、使用后损坏度和技术状态相似度;其次,基于每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重合度、使用后损坏度和技术状态相似度,确定对应两个骡子车的共用推荐分数;再次,基于每两个骡子车的共用推荐分数,确定推荐共用的骡子车;最后,确定推荐共用的骡子车的实际共用状态,得出每一合规骡子车的需求计划。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确定至少两个合规骡子车中每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重合度、使用后损坏度和技术状态相似度,来得到至少两个合规骡子车中可共用的骡子车,从而实现了骡子车需求数量的最小化,进而有效的控制了成本。同时,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系统来管理骡子车的需求,规范了骡子车需求的处理流程,提高了从提出需求到发布需求计划的效率,进而缩短了骡子车需求论证的周期。
在一些实施例中,需求信息包括起始使用时刻、结束使用时刻和基础车型号,如图2所示,则步骤S101“基于至少两个合规骡子车的需求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合规骡子车中每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重合度、使用后损坏度和技术状态相似度”的实施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201至步骤S203:
步骤S201: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合规骡子车中每两个骡子车的基础车型号是否一致;
这里,只有基础车型号一致的情况,才存在共用的可能,因此,需要先确定基础车型号是否一致。
步骤S202:针对每两个骡子车,在所述两个骡子车的基础车型号一致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两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和结束使用时刻,确定所述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重合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02的实施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2021和步骤S2022:
步骤S2021:在所述两个骡子车中的第一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大于第二个骡子车的结束使用时刻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重合度为0;
这里,在第一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大于第二个骡子车的结束使用时刻的情况,表征第一个骡子车和第二个骡子车在使用时间上不存在重叠,则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重合度为0。
步骤S2022:在所述第一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小于所述第二个骡子车的结束使用时刻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与所述第二个骡子车的结束使用时刻之间的第一差值;确定所述第一个骡子车的结束使用时刻与所述第二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之间的第二差值;确定所述第一差值与所述第二差值之积的绝对值,得到所述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重合度。
即使用时间重合度:
对应地,使用时间重合分值:
步骤S203:在所述使用时间重合度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两个骡子车的使用后损坏度和技术状态相似度。
这里,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二阈值的大小不做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阈值可以为30%。
即在使用时间重合度足够小时,再确定使用后损坏度和技术状态相似度,以使得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上可以共用。
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确定至少两个合规骡子车中每两个骡子车的基础车型号是否一致;然后,针对每两个骡子车,在两个骡子车的基础车型号一致的情况下,基于两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和结束使用时刻,确定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重合度;最后,在使用时间重合度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两个骡子车的使用后损坏度和技术状态相似度。如此,可以实现只有在基础车型号一致和使用时间重合度足够小的情况下,再确定使用后损坏度和技术状态相似度,以简化确定两个骡子车共用的步骤和减少计算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需求信息包括使用后的损坏等级,如图3所示,步骤S101中的“确定所述两个骡子车的使用后损坏度”的实施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301至步骤S304:
步骤S301:确定每一骡子车使用后的损坏等级;
这里,损坏等级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定,例如,损坏等级可以包括正常状态、一般损坏、中度损坏和报废。
步骤S302:在所述每一骡子车使用后的损坏等级表征非报废状态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每一骡子车使用后的损坏等级,确定所述两个骡子车的使用后损坏度;
这里,非报废状态包括:正常状态、一般损坏和中度损坏。对于非报废状态下的等级对应的使用后损坏度可以自定义。例如:正常状态,使用后损坏度为1;一般损坏,使用后损坏度为0.8;中度损坏,使用后损坏度为0.5。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两个骡子车的损坏等级对应的使用后损坏度相加求平均值,得到两个骡子车的使用后损坏度。
步骤S303:在第一个骡子车使用后的损坏等级表征报废状态,且第二个骡子车使用后的损坏等级表征非报废状态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和所述第二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在所述第一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大于所述第二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两个骡子车的使用后损坏度为1;在所述第一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小于等于所述第二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两个骡子车的使用后损坏度为0;
即第一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大于第二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的情况下,可以在第二个骡子车使用之后再使用第一个骡子车,从而使得两个骡子车都可以使用,所以两个骡子车的使用后损坏度为1。
第一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小于等于第二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的情况下,第一个骡子车使用后已经报废,无法使用第二个骡子车,因此,两个骡子车的使用后损坏度为0。
步骤S304:在所述每一骡子车使用后的损坏等级均表征报废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两个骡子车的使用后损坏度为0。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定义每个骡子车使用后的损坏等级及其对应使用后损坏度,分情况得到两个骡子车的使用后损坏度,实现了将骡子车的使用后损坏度量化,以便于后续利用骡子车的使用后损坏度确定共用推荐分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需求信息包括骡子车的配置信息和骡子车的技术状态等级,如图4所示,则步骤S101中的“确定所述两个骡子车的技术状态相似度”的实施包括如下步骤S401至步骤S403:
步骤S401:基于每一所述骡子车的配置信息,确定每一所述骡子车配置项的技术状态等级;
这里,配置信息指骡子车的配置需求,可以通过骡子车的配置信息,确定骡子车具有哪些配置项,例如配置项可以包括:动力j1、底盘j2、车体j3、内外饰j4、电器j5、智能化j6。
技术状态等级可以包括:工装车状态为1级、设计样车状态为2级、骡子车状态为3级、不做要求为4级。
例如,动力来自工装车,则动力的技术状态等级为1级。
步骤S402:针对每一配置项,基于每一所述骡子车配置项的技术状态等级,确定所述两个骡子车中每一配置项的技术状态相似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402的实施包括如下步骤S4021至步骤S4023:
步骤S4021:针对所述两个骡子车中的每一配置项,确定所述两个骡子车中的每一配置项的技术状态等级的差值的绝对值,得到第一差值;
下面以配置项为动力j1为例进行说明,例如第一个骡子车B动力的技术状态等级为工装车状态1级,第二个骡子车B动力的技术状态等级为骡子车状态3级,则第一差值为2。
步骤S4022:确定所述第一差值与等级极差之积,得到第二结果;
这里,等级极差指最大等级与最小等级之差。例如,最大等级为4,最小等级为1,则等级极差为3。
下面继续以配置项为动力j1为例进行说明,则第一差值与等级极差之积=2/3。
步骤S4023:确定1与所述第二结果之差,得到所述两个骡子车中每一配置项的技术状态相似度。
下面继续以配置项为动力j1为例进行说明,1与第二结果之差=1-2/3=1/3,则配置项动力j1的技术状态相似度为1/3。
也就是说,配置项的技术状态相似度=1-|(第一个骡子车的技术状态等级-第二个骡子车的技术状态等级)/等级极差|*100%。
步骤S403:确定所述两个骡子车中配置项的技术状态相似度的平均值,得到所述两个骡子车的技术状态相似度。
这里,即两个骡子车的技术状态相似度J=(j1+j2+j3+j4+j5+j6)/6*100%。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定义每个骡子车配置项的技术状态等级,然后得到两个骡子车的技术状态相似度,实现了将骡子车的技术状态相似度量化,以便于后续利用骡子车的技术状态相似度确定共用推荐分数。
本申请实施例要解决的问题是汽车产品开发过程中因对骡子车的需求不清晰、数量过剩、中途状态变更等混乱不可控的情况,导致制造成本、管理成本、开发周期增加的问题。采用的方法则是:通过制定骡子车的需求信息收集、分析、整合、评审、发布、变更等管理方法和开发标准化的管理系统,达到控制成本、缩短周期、提高效率的目的。明确骡子车需求信息的要求,制定骡子车需求的标准流程;通过分析需求信息,筛选有效需求;再拉通全项目的需求,识别共用骡子车的机会,整合骡子车先后使用的计划;最后通过评审和发布,确定需求计划。同时把需求变更管理也纳入流程中,保证了对需求变更的控制。最终达到了对骡子车开发成本、周期的控制和提高骡子车需求论证的效率,保证了项目开发的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为个人电脑、手机终端、平板电脑的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安装应用程序(APP)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通过在终端设备上打开web浏览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1、系统名称:骡子车需求管理系统。
2、系统根据每个人在项目中的角色,统一设置了权限。权限分为申请人权限、审核人权限(部门审核人、项目样车主管)、批准人权限(项目负责人)。
3、系统首页界面显示①新增流程;②进行中流程;③已完成流程;④项目信息预设⑤骡子车需求分析界面。
4、申请人选择①新增流程选项,显示骡子车需求申请表;申请人根据表格信息选填设定选型或填写内容,将内容填写完成后提交到部门审核人处。部门审核人将部门内各申请人的需求表导出并汇总,组织部门内部评审会。通过评审会的需求进入下一流程环节;未通过评审会的需求,驳回重新修改后再进入下一流程环节或者直接终止。部门审核人在提交流程时上传骡子车需求评审会的纪要作为附件,用于支撑需求。
图5A示出了骡子车需求申请表的示意图,其中:
可选择项,均在后台由系统管理员根据项目样车主管提供的信息录入。
a)项目:公司已立项的项目,申请时直接选择;
b)部门:申请人的部门,申请时直接选择;
c)申请人:申请人本人,申请时直接选择;
d)基础车选择:公司已开发车型选择;
e)使用开始时间和使用结束时间:选择骡子是使用时间;
f)是否共用:是或否,申请时直接选择;
g)动力、底盘、车体、内外饰、电器、智能化:根据申请单位的需求进行选择;
h)使用地点:选择使用过程中的地区;
i)使用后状态:骡子使用结束后选择样车状态;
j)附件上传:选择上传的附件;
k)部门审核人、项目样车主管、项目负责人:选择项目组对应成员。
5、项目负责人根据部门审核人和项目样车主管的审批意见和评审会议纪要,决议是否批准流程,如果不同意则驳回流程。
6、申请人选择②进行中流程,显示流程的流转进展,可选择催办,则对应审批人的系统会自动提示催办事项。
7、申请人选择③已完成流程,显示之前已完成的流程记录。
8、项目样车主管选择④项目信息预设,将骡子车的基础车选择、使用开始时间、使用结束时间、骡子车各系统技术状态、等信息提前预设进系统,便于申请人选择,以及支撑使用样车信息检查和共用匹配功能。
9、当所有部门的骡子车需求申请均通过部门评审,完成申请流程后,项目样车主管根据选择的项目,系统自动将本项目的骡子车申请信息汇总。项目样车主管使用系统自带样车需求信息检查功能和共用样车匹配功能对汇总的样车需求信息进行分析。
图5B示出了骡子车需求分析界面的示意图,其中:骡子车需求分析界面包括骡子车需求信息检查问题模块(用于实现信息检查功能)和骡子车需求共用匹配分析模块(用于实现共用样车匹配功能)。
a)信息检查功能:对基础车型号、样车使用时间范围(即上述起始使用时间和结束使用时间)、样车总成技术状态(即上述技术状态等级)等根据预设值的条件(即上述预设条件)进行检查设别。如果不满足要求,系统将检查出来的问题信息显示在骡子车需求信息检查问题栏里面,样车主管可以与申请人线下沟通,如果判断不满足要求则驳回流程。
b)共用样车匹配功能:根据各需求单位对基础车型号、使用时间(即上述起始使用时间和结束使用时间)、是否共用、使用后状态(即上述使用后损坏等级)等参数,提供共用样车的可行性分析,用于指导线下沟通。
共用样车匹配功能执行步骤参见图5C,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S601:基础车型号匹配:作为第一步的否决项,如果基础车型号一致则进行下一步S602,如果不一致则不进行。
步骤S602:使用时间段重合度C(即上述使用时间重合分值)匹配:根据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时间段,进行各样车之间的匹配。分为两种状态:①如样车B起始时间大于等于样车A结束时间,重合度(即上述使用时间重合度)为0,则重合度C计1分;②如样车B起始时间小于样车A结束时间,则根据以下重合度计算公式计算重合度,如果重合度<30%(即上述第二阈值)则纳入重合度计分,重合度>30%则否决:
(时间段匹配重合度计算公式)
步骤S603:样车各系统技术状态J匹配(即上述技术状态相似度):将各系统预设的状态n分为工装车状态为1级、设计样车状态为2级、骡子车状态为3级、不做要求为4级;进行各样车之间的匹配,4级向3级、2级、1级依次向下兼容。
(单系统(即上述配置项)技术状态匹配计算公式);对动力j1、底盘j2、车体j3、内外饰j4、电器j5、智能化j6计分
(样车技术状态匹配计算公式);
步骤S604:样车使用后状态S匹配(即上述使用后损坏度):将需求单位对骡子使用后的状态分为正常、一般损坏(可修复)、中度损坏(可修复)、报废(无法修复)(即上述使用后损坏等级),正常状态计分1、一般损坏(可修复)计分0.8、中度损坏(可修复)计分0.5、报废(无法修复)计分0。分为两种情况:①非报废状态,按计分展开计算。②报废状态,则通过起始时间匹配,使用后报废的单位需求的样车A起始时间>样车B起始时间,则计分1;否则计分0。
步骤S605:两车可共用分析计算K(即上述共用推荐分数):将时间段重合度、样车各系统技术状态、样车使用后状态的计分进行计算。
步骤S606:共用匹配分析报告。将分析计算的各两车共用组合K,按照数值大小进行排序,同时根据各组合的C、J、S数值情况给出分析说明。
步骤S607:三车可共用分析计算L;
将K1和K2进行匹配,其中,K1为样车A和样车B组合,K2为样车B和样车C组合,K1好K2具有共同的样车B,则三车可共用分析计算L的计算为:
将分析计算的各三车共用组合L,按照数值大小进行排序,同时根据各L组合的C、J、S数值情况给出分析说明。
步骤S608:N车共用组合分析。
N车共用组合分析为将N-1车组合和K1进行匹配,N车共用组合分析N的计算为:
其中,N-1车组合为之前步骤中已经确定过推荐共用的N-1个车的组合。
10、通过信息检查和共用样车匹配分析后,导出样车需求信息,组织评审会。通过评审会的需求,进入下一流程环节;未通过评审会的需求,驳回重新修改后再进入下一流程环节。项目样车主管在提交流程时上传骡子车需求评审会的纪要作为附件,用于支撑需求,由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总监审批。
如图5D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骡子车需求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701至步骤S707:
步骤S701:发出骡子车需求收集指令;
通过项目组统一发出骡子车需求的收集指令,各需求人根据骡子车需求管理系统填写申请信息,系统收集的信息包括申请人、申请人部门、骡子车需求数量、是否可共用、使用用途、使用开始时间、使用结束时间、基础车型号、骡子车技术状态、使用地点、使用后状态。
步骤S702:需求单位反馈;
需求部门审核人根据各申请在系统中填写信息,组织部门内部评审会,结合项目主计划进程、关键总成的选型、试验验证需求等条件,评审各申请人的需求是否符合要求,及时按系统要求通过流程。
步骤S703:收集检查,若检查不合格,执行步骤S702;
项目样车负责人收集检查,由项目样车负责人在系统中收集汇总各申请人的需求,根据系统可预设条件的功能,按项目实际要求预设样车使用时间、地点、配置、系统状态等,对需求信息进行检查,如不符合要求,驳回流程重新修改。
步骤S704:平衡需求,若无法平衡,执行步骤S702;
系统将汇总的信息按骡子车使用计划、骡子车配置、骡子车技术状态等进行整合,分析是否有2个或多个需求单位共用骡子车的可行性。
步骤S705:评审需求,若无法通过评审,执行步骤S702;
项目样车负责人组织骡子车需求评审会,评审人员包括项目负责人、需求单位专业的专家、骡子车各专业系统的负责人、下游采购和试制的负责人等,评审要素包括骡子车需求清单的内容、骡子车开发的周期、骡子车费用预算等。如果评审会对评审内容有疑意,无法通过评审,则流程驳回到申请人。
步骤S706:发布骡子车需求计划;
完成评审后,项目总监批准需求。项目组发布骡子车需求计划,工程板块开展骡子车的方案设计、试制制造板块开展骡子车的工艺方案设计和现场改制计划编制、财务板块开展骡子车预算制定、采购板块开展先期采购沟通。
步骤S707:需求变更。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针对骡子车开发过程中的需求变更,需求单位按步骤S702开展工作。
本申请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制定了骡子车需求及需求变更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系统,提高了从提出需求到发布需求计划的效率,缩短了骡子车需求论证的周期。通过全方位的需求信息收集和平衡,保证了骡子车需求数量的最小化,有效的控制了成本。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骡子车需求的确定装置,该装置包括所包括的各模块、以及各模块所包括的各单元,可以通过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实现;在实施的过程中,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 Unit,MP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骡子车需求的确定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骡子车需求的确定装置600包括:第一确定模块610,用于基于至少两个合规骡子车的需求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合规骡子车中每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重合度、使用后损坏度和技术状态相似度;第二确定模块620,用于基于所述每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重合度、使用后损坏度和技术状态相似度,确定对应两个骡子车的共用推荐分数;第三确定模块630,用于基于所述每两个骡子车的共用推荐分数,确定推荐共用的骡子车;第四确定模块640,用于确定所述推荐共用的骡子车的实际共用状态,得出每一所述合规骡子车的需求计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需求信息包括起始使用时刻、结束使用时刻和基础车型号,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合规骡子车中每两个骡子车的基础车型号是否一致;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针对每两个骡子车,在所述两个骡子车的基础车型号一致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两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和结束使用时刻,确定所述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重合度;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在所述使用时间重合度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两个骡子车的使用后损坏度和技术状态相似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子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两个骡子车中的第一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大于第二个骡子车的结束使用时刻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重合度为0;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小于所述第二个骡子车的结束使用时刻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与所述第二个骡子车的结束使用时刻之间的第一差值;确定所述第一个骡子车的结束使用时刻与所述第二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之间的第二差值;确定所述第一差值与所述第二差值之积的绝对值,得到所述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重合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需求信息包括使用后的损坏等级,第三确定子模块,包括: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每一骡子车使用后的损坏等级;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每一骡子车使用后的损坏等级表征非报废状态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每一骡子车使用后的损坏等级,确定所述两个骡子车的使用后损坏度;在第一个骡子车使用后的损坏等级表征报废状态,且第二个骡子车使用后的损坏等级表征非报废状态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和所述第二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在所述第一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大于所述第二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两个骡子车的使用后损坏度为1;在所述第一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小于等于所述第二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两个骡子车的使用后损坏度为0;在所述每一骡子车使用后的损坏等级均表征报废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两个骡子车的使用后损坏度为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需求信息包括骡子车的配置信息和骡子车的技术状态等级,第三确定子模块,包括:第五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每一所述骡子车的配置信息,确定每一所述骡子车配置项的技术状态等级;第六确定单元,用于针对每一配置项,基于每一所述骡子车配置项的技术状态等级,确定所述两个骡子车中每一配置项的技术状态相似度;第七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两个骡子车中配置项的技术状态相似度的平均值,得到所述两个骡子车的技术状态相似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六确定单元,包括: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针对所述两个骡子车中的每一配置项,确定所述两个骡子车中的每一配置项的技术状态等级的差值的绝对值,得到第一差值;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差值与等级极差之积,得到第二结果;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1与所述第二结果之差,得到所述两个骡子车中每一配置项的技术状态相似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确定模块包括:第一推荐子模块,用于在存在两个骡子车的共用推荐分数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推荐对应的两个骡子车共用;第四确定子模块,用于在存在推荐共用的两组两个骡子车中具有相同的骡子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两组两个骡子车的共用推荐分数的平均值;第二推荐子模块,用于在所述平均值大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推荐所述两组两个骡子车共用一个骡子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至少两个骡子车的需求信息;第五确定模块,用于基于预设条件对所述至少两个骡子车的需求信息进行检查,将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骡子车确定为所述合规骡子车。
以上装置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具有的功能或包含的模块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描述的方法,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上述的骡子车需求的确定方法,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这样,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软件或固件,或者硬件、软件、固件三者之间的任意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瞬时性的,也可以是非瞬时性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可读代码,在所述计算机可读代码在计算机设备中运行的情况下,所述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具体通过硬件、软件或其结合的方式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具体体现为计算机存储介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具体体现为软件产品,例如软件开发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等等。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上文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倾向于强调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其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互相参考。以上设备、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及计算机程序产品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申请设备、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及计算机程序产品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一种硬件实体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计算机设备700的硬件实体包括:处理器701、通信接口702和存储器703,其中:处理器701通常控制计算机设备700的总体操作。通信接口702可以使计算机设备通过网络与其他终端或服务器通信。存储器703配置为存储由处理器701可执行的指令和应用,还可以缓存待处理器701以及计算机设备700中各模块待处理或已经处理的数据(例如,图像数据、音频数据、语音通信数据和视频通信数据),可以通过闪存(FLASH)或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实现。处理器701、通信接口702和存储器703之间可以通过总线704进行数据传输。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步骤/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步骤/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申请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骡子车需求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至少两个合规骡子车的需求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合规骡子车中每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重合度、使用后损坏度和技术状态相似度;
基于所述每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重合度、使用后损坏度和技术状态相似度,确定对应两个骡子车的共用推荐分数;
基于所述每两个骡子车的共用推荐分数,确定推荐共用的骡子车;
确定所述推荐共用的骡子车的实际共用状态,得出每一所述合规骡子车的需求计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需求信息包括起始使用时刻、结束使用时刻和基础车型号,所述基于至少两个合规骡子车的需求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合规骡子车中每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重合度、使用后损坏度和技术状态相似度,包括:
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合规骡子车中每两个骡子车的基础车型号是否一致;
针对每两个骡子车,在所述两个骡子车的基础车型号一致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两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和结束使用时刻,确定所述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重合度;
在所述使用时间重合度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两个骡子车的使用后损坏度和技术状态相似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两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和结束使用时刻,确定所述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重合度,包括:
在所述两个骡子车中的第一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大于第二个骡子车的结束使用时刻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重合度为0;
在所述第一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小于所述第二个骡子车的结束使用时刻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与所述第二个骡子车的结束使用时刻之间的第一差值;确定所述第一个骡子车的结束使用时刻与所述第二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之间的第二差值;确定所述第一差值与所述第二差值之积的绝对值,得到所述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重合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需求信息包括使用后的损坏等级,确定所述两个骡子车的使用后损坏度,包括:
确定每一骡子车使用后的损坏等级;
在所述每一骡子车使用后的损坏等级表征非报废状态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每一骡子车使用后的损坏等级,确定所述两个骡子车的使用后损坏度;
在第一个骡子车使用后的损坏等级表征报废状态,且第二个骡子车使用后的损坏等级表征非报废状态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和所述第二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在所述第一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大于所述第二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两个骡子车的使用后损坏度为1;在所述第一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小于等于所述第二个骡子车的起始使用时刻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两个骡子车的使用后损坏度为0;
在所述每一骡子车使用后的损坏等级均表征报废状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两个骡子车的使用后损坏度为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需求信息包括骡子车的配置信息和骡子车的技术状态等级,确定所述两个骡子车的技术状态相似度,包括:
基于每一所述骡子车的配置信息,确定每一所述骡子车配置项的技术状态等级;
针对每一配置项,基于每一所述骡子车配置项的技术状态等级,确定所述两个骡子车中每一配置项的技术状态相似度;
确定所述两个骡子车中配置项的技术状态相似度的平均值,得到所述两个骡子车的技术状态相似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每一所述骡子车配置项的技术状态等级,确定所述两个骡子车中每一配置项的技术状态相似度,包括:
针对所述两个骡子车中的每一配置项,确定所述两个骡子车中的每一配置项的技术状态等级的差值的绝对值,得到第一差值;
确定所述第一差值与等级极差之积,得到第二结果;
确定1与所述第二结果之差,得到所述两个骡子车中每一配置项的技术状态相似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每两个骡子车的共用推荐分数,确定推荐共用的骡子车,包括:
在存在两个骡子车的共用推荐分数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推荐对应的两个骡子车共用;
在存在推荐共用的两组两个骡子车中具有相同的骡子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两组两个骡子车的共用推荐分数的平均值;
在所述平均值大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推荐所述两组两个骡子车共用一个骡子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至少两个骡子车的需求信息;
基于预设条件对所述至少两个骡子车的需求信息进行检查,将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骡子车确定为所述合规骡子车。
9.一种骡子车需求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至少两个合规骡子车的需求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合规骡子车中每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重合度、使用后损坏度和技术状态相似度;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每两个骡子车的使用时间重合度、使用后损坏度和技术状态相似度,确定对应两个骡子车的共用推荐分数;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每两个骡子车的共用推荐分数,确定推荐共用的骡子车;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推荐共用的骡子车的实际共用状态,得出每一所述合规骡子车的需求计划。
10.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122230.0A CN117114328A (zh) | 2023-08-31 | 2023-08-31 | 骡子车需求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122230.0A CN117114328A (zh) | 2023-08-31 | 2023-08-31 | 骡子车需求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114328A true CN117114328A (zh) | 2023-11-24 |
Family
ID=88796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122230.0A Pending CN117114328A (zh) | 2023-08-31 | 2023-08-31 | 骡子车需求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114328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410998A (zh) * | 2024-07-02 | 2024-07-30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数量确定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
2023
- 2023-08-31 CN CN202311122230.0A patent/CN117114328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410998A (zh) * | 2024-07-02 | 2024-07-30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数量确定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280438B2 (ja) | サービス品質評価製品のカスタマイズプラットフォーム及び方法 | |
CN107862339B (zh) | 用于输出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7114328A (zh) | 骡子车需求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09615504A (zh) | 产品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3254840A (zh) | 人工智能应用服务推送方法、推送平台及终端设备 | |
CN109086822A (zh) | 一种主播用户分类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6022998A (zh) | 法律事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 |
KR102694774B1 (ko) | 구독자 맞춤형 차량 추천 및 대여정보 제공이 가능한 차량구독 시스템 | |
CN110717754A (zh) | 商品的交易方法、服务器、用户端、实验室端及系统 | |
CN110515929B (zh) | 书籍展示方法、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0503264A (zh) | 一种货源排序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6933800B (zh) | 一种基于模版的生成式意图识别方法及装置 | |
CN112926854B (zh) | 一种基于数据智能感知的配网应急物资需求提报方法 | |
CN109785147A (zh) | 险种排序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1044499A (zh) | 用于确定理想客户的评级系统和方法 | |
CN112860878A (zh) | 业务数据推荐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 | |
CN110827078A (zh) | 一种信息推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KR101977236B1 (ko) | 아웃소싱 서비스 거래에서 발생되는 분쟁을 해결하기 위한 부분결제취소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 |
CN113890948B (zh) | 基于语音外呼机器人对话数据的资源分配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15577983A (zh) | 基于区块链的企业任务匹配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
CN115525192A (zh) | 面向用户的报价计费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0490500A (zh) | 一种数据的批量生成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7480269A (zh) | 对象展示方法及系统、介质和计算设备 | |
CN115146148A (zh) | 一种推荐内容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3689084A (zh) | 一种资源属性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