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14292A - 基于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流调控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流调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14292A
CN117114292A CN202310971651.4A CN202310971651A CN117114292A CN 117114292 A CN117114292 A CN 117114292A CN 202310971651 A CN202310971651 A CN 202310971651A CN 117114292 A CN117114292 A CN 1171142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ubsystem
load
historical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7165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谊
翁格平
任娇蓉
方云辉
杨建立
杨强
陆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7165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142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14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142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5Needs-based resource requirements planning or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1Scheduling, planning or task assignment for a person or grou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流调控方法,所述调控方法具体为:对每个能源子系统当前的需求响应潜力进行评估;获取综合能源系统内能源子系统间的流通关系和能源转换效率,根据能源子系统之间的流通关系和能源转换效率确定能源流通路径以及各能源子系统对应的能流梯度等级;根据综合能源系统的历史负荷信息对综合能源系统的负荷进行预测,根据综合能源系统的负荷预测结果、各能源子系统的能流梯度等级以及对应的需求响应潜力的评估结果制定能流调控方案,并根据能流调控方案进行能源流通调控。本发明能够在满足负荷需求的同时考虑到能源转换所带来的损耗,使得综合能源系统的能流调控更加合理,保障综合能源系统的供需平衡。

Description

基于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流调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综合能源系统调控技术领域,尤其是指基于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流调控方法。
背景技术
综合能源系统可以分为源网荷储四侧,在源侧,主要划分为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能源供给侧包含多种能源资源,能源资源的多样性增大了综合能源系统中各类能源相互转化的潜力与可能性。在网侧,由于综合能源系统内部组成的能源不同,所构成的能源子系统也不同,主要包括电网、气网与冷热网,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各能源子系统在能量存储方式、能源传输速率与损耗方式上均不同,因此需要通过对能源进行转换来实现综合能源系统的能源调控。但是各能源子系统在能源传输距离与传输介质上均存在不同,因此,在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势必因传输介质的不同而造成能源损耗,且不同能源之间的转换所造成的损耗也不同。伴随着新能源的大量接入,新能源发电所具备的随机性导致了综合能源系统的供需情况更加复杂多变,使得现有的综合能源系统难以在满足负荷需求的同时考虑到能源转换所带来的损耗,很可能造成综合能源系统的供需不平衡情况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基于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流调控方法,能够对每个能源子系统的需求响应潜力进行评估,同时根据能量流通关系和能源转换效率来确定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能流梯度等级,从而根据能源子系统的需求响应潜力和能流梯度等级来制定能流调控方案,能够解决在进行综合能源系统的调控时,难以在满足负荷需求的同时考虑到能源转换所带来的损耗,造成综合能源系统出现供需不平衡情况的问题,考虑到了能流调控过程中能源转换效率所带来的影响,使得综合能源系统的能流调控更加合理,保障综合能源系统的供需平衡。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基于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流调控方法,包括,
调取综合能源系统各能源子系统的历史负荷信息,并基于历史负荷信息对每个能源子系统当前的需求响应潜力进行评估;
获取综合能源系统内能源子系统间的流通关系和能源转换效率,根据能源子系统之间的流通关系和能源转换效率确定能源流通路径以及各能源子系统对应的能流梯度等级;
根据综合能源系统的历史负荷信息对综合能源系统的负荷进行预测,根据综合能源系统的负荷预测结果、各能源子系统的能流梯度等级以及对应的需求响应潜力的评估结果制定能流调控方案,并根据能流调控方案进行综合能源系统内各能源子系统的能源流通调控。
进一步的,所述基于历史负荷信息对每个能源子系统当前的需求响应潜力进行评估,包括,获取每个能源子系统的历史负荷数据,并基于历史负荷数据确定每个能源子系统内对应的每个负载类型的历史用能数据,根据每个负载类型的历史用能数据对每个负载类型的需求响应潜力值进行计算,并确定每个负载类型对应的用能影响因素,获取每个负载类型在不同能源子系统供能下每个用能影响因素和需求响应潜力值的关联关系,获取当前每个能源子系统内负载的运行情况,并根据每个能源子系统内运行中负载的负载类型以及对应的用能影响因素获取每个能源子系统的需求响应潜力。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能源子系统之间的流通关系和能源转换效率确定能源流通路径以及各能源子系统对应的能流梯度等级,包括,确定综合能源系统的拓扑信息,并按照综合能源系统的拓扑信息确定能源子系统之间的连接关系,结合互相连接的能源子系统的能源传输方向和能源转换关系确定能源流通路径,根据能流流通路径以及对应的能源转换效率确定各能源子系统的能流梯度等级。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能流流通路径以及对应的能源转换效率确定各能源子系统的能流梯度等级,包括,根据能源流通路径确定当前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能源传输身份,并基于每个能源子系统的历史供能数据、历史用能数据和能源子系统间的能源转换效率分别对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能源传输身份进行评级,按照能源传输身份的评级结果以及当前能源子系统的能源传输身份确定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能流梯度等级。
进一步的,所述基于每个能源子系统的历史供能数据、历史用能数据和能源子系统间的能源转换效率分别对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能源传输身份进行评级,包括,确定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能源传输身份,当能源子系统的能源传输身份为供能身份时,确定能源子系统的供能对象的数量以及为每个供能对象供能的历史供能数据,根据为每个供能对象供能的历史供能数据确定为供能对象供能时的能源转换效率,并确定每个供能对象的负载重要性,将能源转换效率、供能对象的负载重要性以及供能对象的数量作为评价指标,对能源子系统的供能身份进行评级。
进一步的,所述基于每个能源子系统的历史供能数据、历史用能数据和能源子系统间的能源转换效率分别对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能源传输身份进行评级,包括,确定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能源传输身份,当能源子系统的能源传输身份为用能身份时,确定能源子系统的取能对象以及能源子系统中的负载信息,基于历史用能数据确定从每个取能对象中获取能源时的能源转换效率,根据能源子系统中的负载信息对能源子系统中各负载进行分类,基于负载的分类结果以及每个负载种类的能源消纳能力确定能源子系统的总体能源消纳能力,将能源转换效率以及总体能源消纳能力作为评价指标,对能源子系统的用能身份进行评级。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综合能源系统的历史负荷信息对综合能源系统的负荷进行预测,包括,获取历史调控周期内各能源子系统的历史负荷信息以及对应的负荷影响因素,通过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根据各能源子系统的历史负荷信息以及对应的负荷影响因素预测得到下一个调控周期内各时刻各能源子系统的负荷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综合能源系统的负荷预测结果、各能源子系统的能流梯度等级以及对应的需求响应潜力的评估结果制定能流调控方案,并根据能流调控方案进行综合能源系统内各能源子系统的能源流通调控,包括,获取综合区域能源系统的负荷预测结果,根据负荷预测结果确定能源负荷的供应量和需求量,根据能源流通路径以及能流梯度等级确定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能源传输身份,再通过相应的需求响应潜力确定每个能源子系统在对应能源传输身份时的负荷调度目标,根据每个能源子系统在对应能源传输身份时的负荷调度目标确定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设备控制指令。
进一步的,在根据每个能源子系统在对应能源传输身份时的负荷调度目标确定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设备控制指令后,还根据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设备控制指令和负荷调度目标构建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负荷变化预测曲线,再将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设备控制指令发送至对应设备,并周期性采集执行设备控制指令后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负荷数据,根据采集的负荷数据构建每个能源子系统在当前周期内的负荷变化曲线,将每个能源子系统当前周期内的负荷变化曲线与对应的负荷变化预测曲线进行比较,若存在一个能源子系统在当前周期内的负荷变化曲线与对应的负荷变化预测曲线的误差超过预设误差阈值,则计算该能源子系统在当前周期内的负荷变化曲线和负荷变化预测曲线的误差值,并根据该能源子系统在当前周期内的负荷变化曲线和负荷变化预测曲线的误差值调整对应设备控制指令的参数,同时根据当前周期内的负荷变化曲线和负荷变化预测曲线的误差值对下一周期的负荷变化预测曲线进行更新,在下个周期开始后,将调整参数后的设备控制指令发送至对应设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能够基于能源子系统之间的流通关系来获取各能源子系统的能流梯度等级,所述能源梯度等级能够反应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能量流通情况以及每个能源子系统进行能量流通时的能量转换效率,并进一步对各能源子系统的需求响应潜力进行评估分析,即便因新能源出力随机性造成了负荷需求的波动,根据能源梯度等级以及对应的需求响应潜力确定的负荷调度目标也能够对处于波动状态的负荷需求进行合理分配,通过能源梯度等级来选择参与调控的能源子系统,也能够保障以更小的能源转换损耗进行能流调控,从而保障在满足负荷需求的同时,控制更小的能量损耗。
且在设定好设备控制指令后,能够根据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来调整设备控制指令参数,避免因设备运行误差而导致的调控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的问题出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基于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流调控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调取综合能源系统各能源子系统的历史负荷信息,并基于历史负荷信息对每个能源子系统当前的需求响应潜力进行评估;
获取综合能源系统内能源子系统间的流通关系和能源转换效率,根据能源子系统之间的流通关系和能源转换效率确定能源流通路径以及各能源子系统对应的能流梯度等级;
根据综合能源系统的历史负荷信息对综合能源系统的负荷进行预测,根据综合能源系统的负荷预测结果、各能源子系统的能流梯度等级以及对应的需求响应潜力的评估结果制定能流调控方案,并根据能流调控方案进行综合能源系统内各能源子系统的能源流通调控。
综合能源系统由多种能源(电源、热源、冷源、冷热电三联供和燃气气源等)、能量网(供电、供气、供冷/热等网络)、储能设备(储电、储气、储热、储冷等)和终端用户组成,而对于同种能源的供能、传输、储能和对应的终端用户可构成对应的能源子系统,本实施例中综合能源系统具体包括电网子系统、气网子系统和冷热网子系统,各能源子系统间能够通过能源转换来实现能源的互补协调。
但由于各能源子系统的能源承载种类不同,其传输介质也不同,在进行能源转换时,势必造成能源的损耗,因此,只要在能源子系统运行过程中,调整能源子系统间的能源流通关系和流通量,优先选择能源转化效率高,能源损耗少的能源子系统进行调控,即可实现降低能源损耗的目的。
所述基于历史负荷信息对每个能源子系统当前的需求响应潜力进行评估,包括,获取每个能源子系统的历史负荷数据,并基于历史负荷数据确定每个能源子系统内对应的每个负载类型的历史用能数据,根据每个负载类型的历史用能数据对每个负载类型的需求响应潜力值进行计算,并确定每个负载类型对应的用能影响因素,获取每个负载类型在不同能源子系统供能下每个用能影响因素和需求响应潜力值的关联关系,获取当前每个能源子系统内负载的运行情况,并根据每个能源子系统内运行中负载的负载类型以及对应的用能影响因素获取每个能源子系统的需求响应潜力。
需求响应潜力值能够反应能源子系统内对于负荷的消纳能力,由于综合能源系统中接入了大量的新能源,新能源出力受环境因素影响,波动性较大,综合能源系统的负荷需求也处于波动情况,若依旧按照设定的调控计划指令进行调控,难以满足处于波动情况的负荷需求。因此,需要对每个能源子系统的需求响应潜力进行评估,后续基于需求响应潜力来实现对能源子系统的调控时,保障能够满足处于波动情况下的负荷需求。
不同负载类型的需求响应潜力不同,以灵活性负荷资源为例,其需求响应潜力因受用能影响因素的影响,在不同情况下其响应范畴并不相同,如可平移负荷,其需求响应潜力可按照其工艺流程的时序发生变化,可调度负荷的需求响应潜力也会伴随用能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在基于历史用能数据获取需求响应潜力值时,还确定对应的用能影响因素与需求响应潜力值的关联关系,从而根据用能影响因素与需求响应潜力值的关联关系对需求响应潜力的评估结果进行优化,保障其准确性。
所述关联关系的分析可采用灰色关联度等分析算法实现,且由于每个能源子系统所承载的能源类型不同,负载所对应的用能影响因素不同,因此,在进行关联关系的分析时,以能源子系统为单位,确定每个负载类型在不同能源子系统供能下每个用能影响因素和需求响应潜力值的关联关系,从而保障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所述根据能源子系统之间的流通关系和能源转换效率确定能源流通路径以及各能源子系统对应的能流梯度等级,包括,确定综合能源系统的拓扑信息,并按照综合能源系统的拓扑信息确定能源子系统之间的连接关系,结合互相连接的能源子系统的能源传输方向和能源转换关系确定能源流通路径,根据能流流通路径以及对应的能源转换效率确定各能源子系统的能流梯度等级。
通过综合能源系统的拓扑信息能够确定在能源子系统间的连接关系,根据能源子系统间的连接关系结合能源传输方向,能够确定综合能源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能量流通过程,即能量流通路径。
所述根据能流流通路径以及对应的能源转换效率确定各能源子系统的能流梯度等级,包括,根据能源流通路径确定当前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能源传输身份,并基于每个能源子系统的历史供能数据、历史用能数据和能源子系统间的能源转换效率分别对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能源传输身份进行评级,按照能源传输身份的评级结果以及当前能源子系统的能源传输身份确定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能流梯度等级。
每个能源子系统中包含了多种负载类型,同个能源子系统往往包括有承担供能需求的设备和承担消纳需求的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同个能源子系统通常同时具备供能和用能两个能源传输身份。但因能源子系统中包括的不同类型的负载数量并不一定一致,因此需要分别对不同能源传输身份下的能源子系统的能流梯度等级进行划分,确定每个能源子系统的每个能源传输身份的能流梯度等级,即每个能源子系统包括两个能流梯度等级,一个为用能身份的能流梯度等级,一个为供能身份的能流梯度等级。在后续进行调控时,能够将每个能源子系统的用能身份和供能身份拆分开来分析,实现能源调控的细化分析。
所述基于每个能源子系统的历史供能数据、历史用能数据和能源子系统间的能源转换效率分别对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能源传输身份进行评级,包括,确定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能源传输身份,当能源子系统的能源传输身份为供能身份时,确定能源子系统的供能对象的数量以及为每个供能对象供能的历史供能数据,根据为每个供能对象供能的历史供能数据确定为供能对象供能时的能源转换效率,并确定每个供能对象的负载重要性,将能源转换效率、供能对象的负载重要性以及供能对象的数量作为评价指标,对能源子系统的供能身份进行评级。
在能源子系统作为供能身份时,可通过能源流通路径确定能源子系统的供能对象,所述供能对象为接收能源子系统供能的用能设备和其他能源子系统。通过对供能数据和每个供能对象的用能情况来确定能源转换效率,能源转换效率越高,能源损耗越低。在后续进行调控时,优先选择供能身份评级更高的能源子系统,即供能身份评级的本质为调度顺序优先级,供能对象的负载重要性和供能对象的数量均能够反应能源子系统作为供能身份时的运行重要性,而运行重要性是调度顺序优先级划分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将能源转换效率、供能对象的负载重要性以及供能对象的数量作为评价指标,对能源子系统的供能身份进行评级。
所述基于每个能源子系统的历史供能数据、历史用能数据和能源子系统间的能源转换效率分别对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能源传输身份进行评级,包括,确定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能源传输身份,当能源子系统的能源传输身份为用能身份时,确定能源子系统的取能对象以及能源子系统中的负载信息,基于历史用能数据确定从每个取能对象中获取能源时的能源转换效率,根据能源子系统中的负载信息对能源子系统中各负载进行分类,基于负载的分类结果以及每个负载种类的能源消纳能力确定能源子系统的总体能源消纳能力,将能源转换效率以及总体能源消纳能力作为评价指标,对能源子系统的用能身份进行评级。
同样的,当能源子系统作为用能身份时,可通过能源流通路径确定能源子系统的取能对象,所述取能对象是为能源子系统提供能源的供能设备和其他能源子系统。通过能源子设备的用能数据和取能对象的供能情况即可确定能源转换效率,能源转换效率越高,能源损耗越低。而作为用能身份时,优先选择能源消纳能力强的能源子系统投入使用,因此,将总体能源消纳能力和能源转换效率一起作为评价指标,对用能身份进行评级。
所述根据综合能源系统的历史负荷信息对综合能源系统的负荷进行预测,包括,获取历史调控周期内各能源子系统的历史负荷信息以及对应的负荷影响因素,通过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根据各能源子系统的历史负荷信息以及对应的负荷影响因素预测得到下一个调控周期内各时刻各能源子系统的负荷信息。
在进行负荷预测时,将能源子系统按照能源类型进行分类,并分别进行负荷预测,除了用电需求预测以外,还对用户供热需求、供水需求、天然气需求等多方面用能需求预测。此外,还分析综合能源系统所处区域的气候地理条件,将其作为负荷影响因素参与负荷预测。
所述根据综合能源系统的负荷预测结果、各能源子系统的能流梯度等级以及对应的需求响应潜力的评估结果制定能流调控方案,并根据能流调控方案进行综合能源系统内各能源子系统的能源流通调控,包括,获取综合区域能源系统的负荷预测结果,根据负荷预测结果确定能源负荷的供应量和需求量,根据能源流通路径以及能流梯度等级确定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能源传输身份,再通过相应的需求响应潜力确定每个能源子系统在对应能源传输身份时的负荷调度目标,根据每个能源子系统在对应能源传输身份时的负荷调度目标确定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设备控制指令。
获取负荷预测结果后,能够确定每个时间段内的负荷需求,再根据能源流通路径以及能流梯度等级来选择参与负荷需求响应的能源子系统,以及能源子系统在进行负荷需求响应时的调控顺序和具体调度目标,且在进行选择时,优先选择能流梯度等级高的能源子系统。在选择能流梯度等级最高的能源子系统后,确定其所能够实现的最大调度目标,判断其最大调度目标是否满足负荷需求,若能够满足,则根据负荷需求制定对应的设备控制指令。若不能满足,则根据最大调度目标来制定对应的设备控制指令,再确定剩余的调度量,选择剩余的能源子系统中能流梯度等级最高的能源子系统,再确定其所能够实现的最大调度目标,判断其最大调度目标是否能够满足剩余的调度量,若能满足,则按照剩余的调度量制定对应的设备控制指令,若不能满足,则按照其最大调度目标制定对应的设备控制指令,并继续选择进行调度的能源子系统,直至参与调度的能源子系统的总调度目标能够满足负荷需求。
在根据每个能源子系统在对应能源传输身份时的负荷调度目标确定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设备控制指令后,还根据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设备控制指令和负荷调度目标构建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负荷变化预测曲线,再将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设备控制指令发送至对应设备,并周期性采集执行设备控制指令后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负荷数据,根据采集的负荷数据构建每个能源子系统在当前周期内的负荷变化曲线,将每个能源子系统当前周期内的负荷变化曲线与对应的负荷变化预测曲线进行比较,若存在一个能源子系统在当前周期内的负荷变化曲线与对应的负荷变化预测曲线的误差超过预设误差阈值,则计算该能源子系统在当前周期内的负荷变化曲线和负荷变化预测曲线的误差值,并根据该能源子系统在当前周期内的负荷变化曲线和负荷变化预测曲线的误差值调整对应设备控制指令的参数,同时根据当前周期内的负荷变化曲线和负荷变化预测曲线的误差值对下一周期的负荷变化预测曲线进行更新,在下个周期开始后,将调整参数后的设备控制指令发送至对应设备。
由于不同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因其设备运行状态的不同,其所能够达到的调度效果也存在波动性,因此周期性采集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负荷数据,并确定其负荷变化曲线,通过负荷变化曲线能够直观展示出其负荷调度量,通过将其与负荷调度量与负荷变化预测曲线的比较,能够确定在该周期内通过设备控制指令所达到的负荷调度效果。若无法达到预期,则需要通过调整设备控制指令的参数,以保证能源子系统的最终负荷调整能够达到预期。所述设备控制指令的参数调整可根据能源子系统的历史负荷数据、对应的历史设备控制指令以及具体的负荷调整场景进行设定,通过历史负荷数据以及对应的历史设备控制指令能够确定在具体的负荷调整场景下,调整其中一个参数所能够达到的负荷调整量。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Claims (9)

1.基于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取综合能源系统各能源子系统的历史负荷信息,并基于历史负荷信息对每个能源子系统当前的需求响应潜力进行评估;
获取综合能源系统内能源子系统间的流通关系和能源转换效率,根据能源子系统之间的流通关系和能源转换效率确定能源流通路径以及各能源子系统对应的能流梯度等级;
根据综合能源系统的历史负荷信息对综合能源系统的负荷进行预测,根据综合能源系统的负荷预测结果、各能源子系统的能流梯度等级以及对应的需求响应潜力的评估结果制定能流调控方案,并根据能流调控方案进行综合能源系统内各能源子系统的能源流通调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历史负荷信息对每个能源子系统当前的需求响应潜力进行评估,包括,获取每个能源子系统的历史负荷数据,并基于历史负荷数据确定每个能源子系统内对应的每个负载类型的历史用能数据,根据每个负载类型的历史用能数据对每个负载类型的需求响应潜力值进行计算,并确定每个负载类型对应的用能影响因素,获取每个负载类型在不同能源子系统供能下每个用能影响因素和需求响应潜力值的关联关系,获取当前每个能源子系统内负载的运行情况,确定当前每个能源子系统内处于运行中的负载,并根据每个能源子系统内运行中负载的负载类型以及对应的用能影响因素获取每个能源子系统的需求响应潜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能源子系统之间的流通关系和能源转换效率确定能源流通路径以及各能源子系统对应的能流梯度等级,包括,确定综合能源系统的拓扑信息,并按照综合能源系统的拓扑信息确定能源子系统之间的连接关系,结合互相连接的能源子系统的能源传输方向和能源转换关系确定能源流通路径,根据能流流通路径以及对应的能源转换效率确定各能源子系统的能流梯度等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能流流通路径以及对应的能源转换效率确定各能源子系统的能流梯度等级,包括,根据能源流通路径确定当前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能源传输身份,并基于每个能源子系统的历史供能数据、历史用能数据和能源子系统间的能源转换效率分别对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能源传输身份进行评级,按照能源传输身份的评级结果以及当前能源子系统的能源传输身份确定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能流梯度等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每个能源子系统的历史供能数据、历史用能数据和能源子系统间的能源转换效率分别对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能源传输身份进行评级,包括,确定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能源传输身份,当能源子系统的能源传输身份为供能身份时,确定能源子系统的供能对象的数量以及为每个供能对象供能的历史供能数据,根据为每个供能对象供能的历史供能数据确定为供能对象供能时的能源转换效率,并确定每个供能对象的负载重要性,将能源转换效率、供能对象的负载重要性以及供能对象的数量作为评价指标,对能源子系统的供能身份进行评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每个能源子系统的历史供能数据、历史用能数据和能源子系统间的能源转换效率分别对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能源传输身份进行评级,包括,确定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能源传输身份,当能源子系统的能源传输身份为用能身份时,确定能源子系统的取能对象以及能源子系统中的负载信息,基于历史用能数据确定从每个取能对象中获取能源时的能源转换效率,根据能源子系统中的负载信息对能源子系统中各负载进行分类,基于负载的分类结果以及每个负载种类的能源消纳能力确定能源子系统的总体能源消纳能力,将能源转换效率以及总体能源消纳能力作为评价指标,对能源子系统的用能身份进行评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综合能源系统的历史负荷信息对综合能源系统的负荷进行预测,包括,获取历史调控周期内各能源子系统的历史负荷信息以及对应的负荷影响因素,通过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根据各能源子系统的历史负荷信息以及对应的负荷影响因素预测得到下一个调控周期内各时刻各能源子系统的负荷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综合能源系统的负荷预测结果、各能源子系统的能流梯度等级以及对应的需求响应潜力的评估结果制定能流调控方案,并根据能流调控方案进行综合能源系统内各能源子系统的能源流通调控,包括,获取综合区域能源系统的负荷预测结果,根据负荷预测结果确定能源负荷的供应量和需求量,根据能源流通路径以及能流梯度等级确定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能源传输身份,再通过相应的需求响应潜力确定每个能源子系统在对应能源传输身份时的负荷调度目标,根据每个能源子系统在对应能源传输身份时的负荷调度目标确定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设备控制指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每个能源子系统在对应能源传输身份时的负荷调度目标确定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设备控制指令后,还根据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设备控制指令和负荷调度目标构建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负荷变化预测曲线,再将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设备控制指令发送至对应设备,并周期性采集执行设备控制指令后每个能源子系统的负荷数据,根据采集的负荷数据构建每个能源子系统在当前周期内的负荷变化曲线,将每个能源子系统当前周期内的负荷变化曲线与对应的负荷变化预测曲线进行比较,若存在一个能源子系统在当前周期内的负荷变化曲线与对应的负荷变化预测曲线的误差超过预设误差阈值,则计算该能源子系统在当前周期内的负荷变化曲线和负荷变化预测曲线的误差值,并根据该能源子系统在当前周期内的负荷变化曲线和负荷变化预测曲线的误差值调整对应设备控制指令的参数,同时根据当前周期内的负荷变化曲线和负荷变化预测曲线的误差值对下一周期的负荷变化预测曲线进行更新,在下个周期开始后,将调整参数后的设备控制指令发送至对应设备。
CN202310971651.4A 2023-08-02 2023-08-02 基于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流调控方法 Pending CN1171142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71651.4A CN117114292A (zh) 2023-08-02 2023-08-02 基于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流调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71651.4A CN117114292A (zh) 2023-08-02 2023-08-02 基于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流调控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14292A true CN117114292A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10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71651.4A Pending CN117114292A (zh) 2023-08-02 2023-08-02 基于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流调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1429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505437A (zh) * 2024-07-17 2024-08-16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白银供电公司 基于综合能源系统的分布式微型测控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505437A (zh) * 2024-07-17 2024-08-16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白银供电公司 基于综合能源系统的分布式微型测控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3201916A1 (zh) 一种分布式灵活资源聚合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Hu et al. Load following of multiple heterogeneous TCL aggregators by centralized control
CN103733463B (zh) 基于市场数据来控制能量服务的方法及装置
CN114336702B (zh) 基于双层随机规划的风光储场站群功率分配协同优化方法
Sanandaji et al. Improved battery models of an aggregation of thermostatically controlled loads for frequency regulation
CN110401187B (zh) 面向智能楼宇的温控负荷分层聚合控制方法
CN117114292A (zh) 基于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流调控方法
CN113110056B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供热智能决策方法及智能决策机
CN115036914B (zh) 考虑灵活性与新能源消纳的电网储能双层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7439101B (zh) 一种用于电网中新能源与柔性负荷互动的智能网络
CN112994097A (zh) 一种基于智能配变终端系统的高比例分布式光伏协同控制方法
CN117114290A (zh) 一种源网储综合能源互动优化系统及方法
CN114358473A (zh) 一种多站融合综合供能系统
Kiani et al. An extended state space model for aggregation of large-scale EVs considering fast charging
CN114616579A (zh) 利用新再生热电联产发电厂的虚拟发电厂系统及利用该系统的虚拟发电厂运行方法
CN115498668A (zh)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方法
Hayati et al. A two-stage stochastic optimization scheduling approach for integrating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nd deferrable demand in the spinning reserve market
Zhao et al. Workload and energy management of geo-distributed datacenters considering demand response programs
Wang et al. Control strategies of large-scale residential air conditioning loads participating in demand response programs
Bao et al. Probability-based temperature-set-point control of aggregate air-conditioning loads
CN114936529B (zh) 一种温控负荷群聚合模型及建模方法、温控负荷群可调节潜力评估方法
Wu et al. Hardware-in-the-loop Towards Frequency Regulation Service by HVACs with Real-time Digital Simulator
Oyefeso et al. Control of aggregate air-conditioning load using packetized energy concepts
CN117422282B (zh) 利用电网盈余电力耦合热力系统的机组调峰方法
CN118505437B (zh) 基于综合能源系统的分布式微型测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