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00953A - 一种雾化呼吸给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雾化呼吸给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00953A
CN117100953A CN202311134227.0A CN202311134227A CN117100953A CN 117100953 A CN117100953 A CN 117100953A CN 202311134227 A CN202311134227 A CN 202311134227A CN 117100953 A CN117100953 A CN 1171009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output
main body
port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3422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霞
冯欢
唐丽丽
罗茂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113422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009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00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009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1/00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 A61M11/02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operated by air or other gas pressure applied to the liquid or other product to be sprayed or atomise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雾化呼吸给药装置,包括气体压缩机构以及给药机构,在气体压缩机构的喷气口处连接有一内腔连通喷气口的连接器,在连接器上具有与给药机构可拆卸连接的若干连通连接器内腔的输出部。通过设置连接器,使得压缩机上能够同时给多个给药机构进行连接,给医院或诊所减轻负担,而对于患者而言,等待的时间大大缩短;在连接器和输出部的配合下,能够在输出部不被使用时关闭输出部,防止气体压缩机构在使用时气体外泄而影响气压,同时在输出部未使用时防止未过滤的空气进入到连接器内而使细菌等进入给药机构中影响患者健康;且连接器还能够在启闭输出部的同时完成对连接器输入端处的气体流量调节,以使输出部的使用数量和流量相对应。

Description

一种雾化呼吸给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雾化呼吸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压缩空气雾化器是一种利用气体射流原理,将液体药物高速喷射撞击以形成微小雾滴悬浮于气体中,形成气雾剂而输入呼吸道而进行药物吸入治疗的一种医疗设备。压缩空气式雾化器所形成的雾化吸入疗法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与口服法相比具有用药剂量小、见效快、副作用少和使用方便等优点且疗效显著,呼吸道局部药物浓度高,可避免或减少全身使用激素。患者只需被动配合,就能保证药物的发挥,已成为当今较为理想的一种给药途径。
现有的压缩空气雾化器包括压缩机、雾化杯、导管和面罩,导管的两端分别连接雾化杯的输入端和压缩机的输出端,面罩则连接于雾化杯的输出端,而在压缩机的输出端处则通常是一个喷气口,通过挤压将一根导管的一端插在喷气口处,由压缩机将过滤后的洁净空气压缩为一股强大的气流由喷气口处喷出并经导管冲击雾化杯中的药液,使药液气化后经面罩输出供患者口鼻吸入至肺部等部分,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然而,压缩机上的喷气口通常仅能连接一个导管,在现今空气污染日益严重、人们抵抗力逐渐低下而促使人们呼吸道疾病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医院或诊所能够使用的压缩机数量有限而无法满足患者需求,而增加压缩机的数量又会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雾化呼吸给药装置以解决医院或诊所雾化器用药使用有限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呼吸给药装置并具体包括具有喷气口的气体压缩机构以及用于装置药液并向患者口鼻给药的给药机构,将给药机构连接于气体压缩机构,气体压缩机构向给药机构提供压缩空气后,使得给药机构内注入的药液被高速的气流喷射撞击形成大小不一的液滴,较轻的液滴被输出进入患者口鼻中,较大的液滴则回流待继续被吹散,直至药液全部被雾化成较轻的液滴;在所述气体压缩机构的喷气口处连接有一内腔连通喷气口的连接器,在所述连接器上具有与所述给药机构可拆卸连接的若干连通连接器内腔的输出部,若干输出部使得气体压缩机构处的喷气口处能够同时连接多个给药机构,在不增加电力输出和设备成本的前提下,能够同时供多个患者进行雾化给药治疗,给医院、诊所以及患者提供便利。
所述连接器包括内部中空布置的主体、连接在主体输入端处并连通主体内腔的连接部以及适配于各输出部上的通过旋转以分别启闭各输出部的若干启闭部,各所述输出部均设置在所述主体上并分别连通主体内腔,所述主体的输入端处具有一呈矩形的输入口,以根据需要开启输出部,在任意一输出部未进行使用时均能够关闭输出部,以避免气体外泄的同时,避免外部空气中的灰层等进入到主体内;所述连接器还包括设置在主体内的调节部,所述调节部与各所述启闭部相连接,当旋转各所述启闭部以启闭所述输出部时带动调节部调节输入口处的流量大小,在使用者需要使用或关闭输出部而使用启闭部时,启闭部能够同时带动调节部的运行从而调节输入口处的气体流量大小,从而保证在同时使用多个给药机构时均具有合适的气体量输出。
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于主体的输入端、另一端与所述喷气口可拆卸连接,以便于拆卸下连接器而进行维修和维护。
所述主体的输入端处朝向远离主体的一侧延伸形成有连通主体内外腔的输入管,所述输入口位于所述输入管上;所述连接部包括一端转动套设在输入端上且两端贯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输入管的一端与所述喷气口螺纹连接,以在安装连接器时,螺纹连接的方式不仅操作简单,连接牢固,同时,相对于连接管可转动的输入管使得主体在安装时可不随连接管转动,以保证连接器的正常使用。
所述主体沿一横向方向水平布置,所述输入口位于所述主体的中部位置处;所述调节部包括与所述启闭部相适配的若干分别滑动连接于主体内壁的遮挡片、与所述遮挡片相适配的一端分别连接于各遮挡片一端的拉绳、竖直设置在主体内的导绳组以及与所述遮挡片相适配的一端分别连接于各遮挡片另一端的拉簧,各所述遮挡片均沿所述横向方向滑动布置,且各遮挡片和所述输入口均位于主体的同一侧面上,各所述遮挡片沿竖直方向顺次分布且远离拉绳的一端沿横向方向延伸至输入口内以遮挡住部分输入口,从而限制输入口处的流量,各所述拉绳的另一端分别绕设在导绳组上后继续延伸并连接于所述启闭部上,各所述拉簧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在遮挡片的一侧延伸并连接于所述主体内,以使启闭部在使用时能够通过拉绳同时带动遮挡片滑动,在配合拉簧以使遮挡片朝向输入口和远离输入口移动以遮挡或打开输入口,从而达到调节输入口处流量的目的。
所述导绳组包括第一转轴间隔分布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均形成有与各拉绳适配的导向环槽,所述拉绳远离遮挡片的一端依次绕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的导向环槽后连接于对应的启闭部以使拉绳呈“Z”形分布,以使拉绳在各拉簧的作用下保护绷直状态,并使各拉绳之间不会交缠打结而影响遮挡片的牵拉。
在所述主体上形成有与输出部相适配的若干输出口,各所述输出部分别设置在各输出口处;所述启闭部包括沿竖直方向转动设置在对应的输出部中心线处的主轴以及中部固定连接于主轴并位于输出口处的用于封堵住输出口的封堵片,主轴的一端延伸至主体外,且主轴延伸至主体外的一端上具有旋钮,以便于通过旋转宣州带动主轴转动而启闭输出口,在主轴远离输出口的一侧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一端朝向远离主轴一侧延伸的牵引杆,所述拉绳远离遮挡片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牵引杆,以在转动主轴后,通过牵引杆牵动拉绳移动移动距离而使得遮挡片相对于输入口移动一定距离。
所述输出部包括一端连接于主体并连通对应输出口的内部中空布置的输出管,所述输出管的另一端上具有连接口,以使气体压缩机构内的气体能够经输出管上的连接口输出;所述给药机构包括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连接口的导管、输入端与导管的另一端连接的雾化杯以及与雾化杯的输出端可拆卸连接的面罩,所述雾化杯的顶部具有注药口,给药机构的导管连接于连接口以向雾化杯内注入气体。
所述导管远离雾化杯的一端上设置有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包括固定连接于导管的连接头以及固定连接于连接头远离导管的一端上的螺纹管,所述螺纹管、连接头以及导管同轴布置并依次连通,所述连接口和所述螺纹管螺纹连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将导管的一端连接在输出管上,这种连接方式不仅牢固,且操作方便简单。
所述连接口的内壁一周向内侧延伸凸设且直径小于输出管内径,所述输出部还包括位于输出管内且一侧铰接于输出管内壁的封堵塞,所述封堵塞和输出管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在无外力施加作用下处于压缩状态并使得所述封堵塞被挤压至连接口处以堵住连接口,如此便可使得输出管处在没有连接导管时连接口被堵住而防止空气中的杂质、细菌等进入到主体内腔中,同时在气体压缩机构运行时,气体的流向使得封堵塞进一步封住连接口,保证气密性,同时也能够保证主体内的气体不会从连接口处跑出而泄压;在所述螺纹管远离导管的一端上沿螺纹管的轴向方向延伸形成有与螺纹管同轴布置的挤压管,所述挤压管的直径小于所述连接口的直径且两端贯通以连通导管和输出管,挤压管则在连接头螺接于连接口时将堵在连接口处的封堵塞顶开,以使主体内的压缩气体能够进入到导管内,而在挤压管顶开封堵塞的同时,连接头与连接口之间的螺纹配合使得主体内的气体不会外泄;在所述输出管上设置有复位部,以用于在连接头部取出后用于驱动主轴自动复位。
本发明的一种雾化呼吸给药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连接器,使得压缩机上能够同时给多个给药机构进行连接,给医院或诊所减轻负担,而对于患者而言,等待的时间大大缩短;在连接器和输出部的配合下,能够在输出部不被使用时关闭输出部,防止气体压缩机构在使用时气体外泄而影响气压,同时在输出部未使用时防止未过滤的空气进入到连接器内而使细菌等进入给药机构中影响患者健康;且连接器还能够在启闭输出部的同时完成对连接器输入端处的气体流量调节,以使输出部的使用数量和流量相对应。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雾化呼吸给药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其中一连接管开启后的俯视剖面图;
图4为图3所示B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图3所示连接器的其中一个连接管开启后的前视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其中一输出口开启状态下的局部俯视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的封堵片打开后的封堵片和第四挤压塞的前视剖面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气体压缩机构-1;喷气口-11;通风口-12;给药机构-2;导管-21;雾化杯-22;面罩-23;连接接头-24;连接头-241;螺纹管-242;挤压管-243;连接器-3;主体-31;输入口-311;输入管-312;限位块-313;连接部-32;连接管-321;螺设槽-322;第一限位凸部-323;第一通孔-324;输出部-33;输出管-331;封堵塞-332;连接口-333;启闭部-34;主轴-341;封堵片-342;旋钮-343;牵引杆-344;调节部-35;遮挡片-351;拉绳-352;第一转轴-3531;第二转轴-3532;导向环槽-3533;拉簧-354;复位部-36;第一气道-361;第二气道-362;第一弹性部-363;第一挤压塞-3631;第二挤压塞-3632;第一弹簧-3633;第二弹性部-364;第三挤压塞-3641;第四挤压塞-3642;连接块-36421;限位条-36422;第五弹簧-36423;导向斜面-36424;第三弹簧-364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雾化呼吸给药装置包括具有喷气口11的气体压缩机构1、用于装置药液并通过患者口鼻给药的给药机构2以及用于连接在气体压缩机构1上的喷气口11处的连接器3,气体压缩机构1用于将外部空气吸收过滤并进行压缩后从喷气口11输出,连接器3的内腔在连接于喷气口11时连通喷气口11,以使压缩空气进入到连接器3内并输出至给药机构2处,给药机构2用于装置药液,在将药液注入到给药机构2内部后,经连接器3输送来的高压气体在进入到给药机构2内部后将液态的药液冲散开以形成大小不一的液滴,较小的液滴则在源源不断输送的气体吹动下飘向给药机构2输出端,以能够向患者口鼻内输送呈水雾状的药液,使得药液更容易进入到患者口腔和鼻腔当中并进一步进入肠、胃、肺等内脏处,药物治疗的药物发挥的快,且更容易被吸收。
气体压缩机构1包括压缩机,压缩机上具有便于其吸入空气和散热的通风口12,在压缩机内设置有过滤空气的过滤结构,通常通过过滤棉等实现过滤,而其内部设置有风泵,在压缩机的壳体上设置有开关和风泵功率大小的调节旋钮343,喷气口11则连通风泵,压缩机为市面上常见的雾化器用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为现有常见结构,在此不再详述。
给药机构2包括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且输入端可拆卸地连接于连接器3的导管21、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且输入端与导管21的输出端连接的雾化杯22以及与雾化杯22的输出端可拆卸连接的面罩23,导管21便于给药机构2与连接器3之间的连接和连通,雾化杯22的顶部具有注药口,在医护人员将药液通过注药口注入到雾化杯22中后,气体压缩机构1的运行将压缩的高压气体经连接器3朝向雾化杯22中输送,高压气体依次经导管21和雾化杯22的输入端直至进入到雾化杯22的内部后,有雾化杯22内部的结构使得药液被高压气体冲击成药液,并经雾化杯22的输出端输出进入面罩23,患者在将面罩23佩戴于口鼻处后,药液顺着面罩23由患者的呼吸之间进入到患者口鼻中,从而达到给药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导管21的一端连接于雾化杯22的输入端后,导管21的另一端上设置有连接接头24,连接接头24则与连接器3可拆卸连接。
参照图3至图6所示,连接器3包括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内部中空布置的主体31、连接在主体31输入端处并连通主体31内腔的连接部32、设置在主体31输出端处的若干输出部33、适配于各输出部33上的通过旋转以分别启闭各输出部33的若干启闭部34以及设置在主体31内的调节部35,主体31通过输入端的连接部32连通喷气口11以使喷气口11处输出的压缩气体进入到主体31的内腔中,输出部33与导管21的连接接头24可拆卸连接,而输出部33连通主体31内腔,在众多患者需要进行雾化给药治疗时,通过连接接头24将导管21的一端连接在空闲的输出部33处即可使用雾化杯22,而若干个输出部33的设置则能够供根导管21连接于主体31,如此便可在一个压缩机的基础上供更多患者进行雾化给药治疗,以缓解设备使用紧张的情况,调节部35与启闭部34配合,在通过旋转启闭部34以启闭输出部33的同时,调节部35则随着启闭部34的旋转被带动而调节主体31输入端处的流量,每开启一个输出部33,调节部35则使主体31输入端处的气体流量增大,每关闭一个输出部33,调节部35则使得主体31输入端处的气体流量减小,如此,则能够在使用输出部33进行雾化给药治疗时,根据输出部33的使用数量自主调整输入端的流量以使其与输出部33的使用数量相适应,主体31输入端的流量与输出部33的使用数量呈正比。
主体31呈长方体状结构且长度方向沿一横向方向水平布置,在主体31面向气体压缩机构1的一侧面上形成有一输入口311,所述的输入口311为主体31的输入端,在主体31上且位于输入端的位置处朝向气体压缩机构1的一侧(即朝向远离主体31的一侧)延伸形成有一两端贯通且连通输入口311的输入管312,输入管312连通主体31的内外腔,连接部32则连接于输入管312远离主体31的一端上。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32的一端连接于主体31的输入端,连接部32的另一端与喷气口11可拆卸连接。连接部32包括一端连接在主体31输入端上且两端贯通的连接管321,以使连接管321连通于输入口311;连接管321远离输入管312的一端则与喷气口11可拆卸连接,连接管321可直接套装在喷气口11上。优选的,连接管321远离输入管312的一端螺纹连接于喷气口11,不仅连接方式简单,且连接牢固,即使在气体压缩机构1的喷气口11处的高压气体的冲击下也不会轻易脱落,且螺纹连接的方式也能够保证连接管321在于喷气口11连接后的气密性。具体的,在连接管321远离输入管312的一端上内壁上形成有内螺纹,而喷气口11则与连接管321相适配,喷气口11沿其轴向方向朝向远离气体压缩机构1的一侧延伸并呈现出圆管状结构,在喷气口11的外壁上则形成有与连接管321删的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或在连接管321的外壁上设置外螺纹,在喷气口11的内壁上设置螺纹,以实现连接管321和喷气口11之间的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的,连接管321连接于主体31的一端与输入管312转动连接,当在将连接器3安装于喷气口11或将连接器3拆卸于喷气口11时,主体31会随之转动,而由于主体31本身的形状,在人为转动连接管321时,转动的主体31会给拆卸者的手臂形成遮挡,给其造成麻烦,而转动连接于输入管312的连接管321则能够避免这一问题,减轻连接器3的装卸负担。具体的,在连接管321面向输入管312的一端上形成有呈圆柱体的安装槽,而在连接管321远离输入管312的一端上形成有呈圆柱体的螺设槽322,在安装槽和螺设槽322之间由连接管321的内壁沿连接管321的径向方向朝向圆形侧凸设形成第一限位凸部323,在第一限位凸部323上则形成有连通螺设槽322和安装槽的第一通孔324,第一通孔324的直径小于螺设槽322和安装槽的直径,螺设槽322与喷气口11螺设配合,而安装槽的内壁上沿安装槽的内壁一周凹设形成有环形凹槽,而输入管312远离主体31的一端则活动插装在安装槽内,在输入管312的外壁上对应于环形凹槽的位置处凹设形成有环形滑槽,环形滑槽和环形凹槽相互扣合,在环形滑槽和环形凹槽内则设置有若干滚珠,以使输入管312能够相对于连接管321自由转动。
输出部33设置为至少两个,各输出部33均设置在主体31上且分别连通主体31内腔,各输出部33之间等间距分布。在主体31上远离气体压缩机构1并与输入口311位于主体31相对的一侧面上形成有与输出部33的数量一一对应以相适配的若干输出口,各输出部33则分别设置在各输出口处以使各输出部33分别连通于所在的输出口。输出部33包括一端连接于主体31并连通对应输出口的内部中空布置的输出管331以及位于输出管331内且一端铰接于输出管331内壁的封堵塞332,输出管331的另一端则具有连接口333,导管21的连接接头24则连接于连接口333处,封堵塞332则用于堵住输出管331。
输出管331呈圆管状结构,输出管33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主体31外壁,且各输出管331与各输出口分别同轴分布以使输出管331内腔与输出口连通。在输出管331远离主体31的一端的内壁一周沿输出管331的径向方向向圆形凸设形成呈圆环状的第二限位凸部,第二限位凸部的内侧沿输出管331的轴向方向贯通形成所述的连接口333,连接口333的直径小于输出管331的内径,封堵塞332则铰接在第二限位凸部面向主体31的一侧面上。在封堵塞332或第二限位凸部上沿垂直于输出管331的方向设置有第一扭簧,第一扭簧的两扭臂分别连接于封堵塞332和第二限位凸部以使第一扭簧位于第二限位凸部和封堵塞332之间,而封堵塞332则相对第一扭簧位于第一扭簧面向连接口333的一侧上,第一扭簧在无外力施加的作用下处于压缩状态,第一扭簧的两扭臂朝向相反的方向分别挤压封堵塞332和第二限位凸部,以使封堵塞332始终被挤压朝向连接口333一侧直至接触第二限位凸部并堵在连接口333处。封堵塞332面向连接口333的一侧呈半球形结构且中心轴与连接口333的中心轴同轴分布,封堵塞332面向连接口333的中心处沿输出管331的轴向方向朝向远离主体31一侧凸设以使封堵塞332能够快速进入到连接口333处以挡住连接口333,从而防止外部空气经连接口333进入到输出管331内,而空气中具备大量灰尘和细菌,如若进入到输出管331内,当连接接头24连接于输出管331时,大量灰层和细菌会在气流的带动下进入到雾化杯22中以附着于药液中,甚至通过雾化药液经患者口鼻进入患者体内,从而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而本实施例中,封堵塞332能够在连接接头24连接于输出管331之前堵住连接口333,防止空气进入输出管331内腔中,以保证连接器3的卫生和设备的安全使用。同时,当启闭部34打开而连接接头24还未连接于连接口333处时,封堵塞332在气流的作用下能够进一步堵住连接口333,以防止气体从启闭部34开口后的输出管331内输出至主体31外而导致气体外泄,不仅避免了细菌等的污染,同时保证主体31内的气压相对稳定不外泄。为了便于导管21连接于输出管331,连接接头24包括固定连接于导管21的连接头241、固定连接于连接头241远离导管21的一端上的螺纹管242以及设置在螺纹管242远离导管21一端上的挤压管243,螺纹管242、连接头241、挤压管243以及导管21同轴布置并依次连通,连接口333和螺纹管242螺纹连接,挤压管243的直径小于连接口333的直径以使挤压管243能够活动穿过连接口333,且挤压管243的两端均贯通布置,在螺纹管242连接于连接口333时,挤压管243会随着螺纹管242的整体移动而朝向输出管331内挤压封堵塞332,直至螺纹管242与连接口333连接完成后,挤压管243打开封堵塞332,气体则经挤压管243进入到导管21内,以防止封堵塞332挡住气体的流通,优选的,封堵塞332由橡胶或硅胶等弹性材质制成,以便更好的堵住连接口333。作为优选的,挤压管243的长度小于连接口333的长度,以使螺纹管242在螺接于连接口333处之前,挤压管243不会打开封堵塞332,从而避免空气污染输出管331。具体的,在螺纹管242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而在连接口333的内壁上则设置有与之适配的内螺纹,连接头241则便于在使用时给操作者提供支撑点,以便通过转动将螺纹管242安装或拆卸于连接口333。应当注意的是,导管21可与现有技术相同套装在输出管331上,然而这种方式是靠导管21本身的弹性特性通过伸展变形实现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存在缺点,气体压缩机构1输出的气体为高压气体,所具有的气压相对较高,导管21的端部在套装于输出管331上后,如果套装的距离较短,则很容易在气压的冲击下导致导管21脱落,为保证连接的牢固性,则需要使导管21尽可能更长的套装在输出管331上,这会增加安装难度,在拆卸时,也会导致拆卸困难,而本实施例中的螺纹管242通过与连接口333螺纹连接,不仅安装和拆卸操作起来方便,且连接牢固、气密性高,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启闭部34包括沿竖直方向转动设置在对应的输出部33中心线处的主轴341以及中部固定连接于主轴341并位于输出口处的用于封堵住输出口的封堵片342,主轴341的顶端沿竖直方向延伸至主体31外,在主轴341延伸至主体31外的一端上设置有旋钮343,以便于通过旋钮343转动主轴341。主轴341、封堵片342以及旋钮343的结构筒蝶阀基本相同,详细结构参照蝶阀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使用时,通过转动旋钮343实现对输出口的封堵或开启,当需要使用一个输出管331以用于患者进行雾化给药治疗时开启,针对性的开启能够避免未被使用的输出管331内腔增加与气流的摩擦而减缓气流,而不使用的输出管331在被启闭部34闭合后,气流无法进入所在输出管331,主体31内气体的流向则相对稳定,同时也避免气流外泄的发生。
参照图2所示,作为优选的,在主体31的顶面上且位于各旋钮343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块313,即每一个旋钮343均对应有两个限位块313,限位块313分设在主轴341的两侧上,旋钮343包括一垂直于主轴341的旋转板,旋转板的两端朝向远离主轴341的一侧背向延伸,且旋转板位于对应的两限位块313之间,其中一限位块313抵靠于旋转板的一端,另一限位块313则抵靠于旋转板的另一端,从而限制住旋转板的转动角度和旋转方向,使得旋转板的两端在旋转后分别在两限位块313之间摆动,在转动时,将旋转板的两端朝向远离两限位块313一侧移动即能够旋转,旋转至旋转板的两端分别抵靠于两限位块313时则完成旋转,使得封堵片342堵住或打开输出口。作为优选的,在各主轴341上均沿水平方方向设置有牵引杆344,牵引杆34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主轴341,牵引杆344的另一端则朝向远离主轴341的一侧延伸,当封堵片342处于堵住输出口的状态时,牵引杆344位于所在启闭部34的其中一限位块313的正下方,当封堵片342处于打开输出口的状态时,牵引杆344位于所在启闭部34的另一个限位块313的正下方,以使两限位块313不仅能够限制主轴341的方向,还能够限制牵引杆344的旋转方向,从而使得牵引杆344远离主轴341的一端在主轴341转动后具有一定的摆动路线。
作为优选的,输入口311呈矩形状,调节部35则连接于各牵引杆344。具体的,调节部35包括与启闭部34的数量一一对应以相适配的若干遮挡片351、与遮挡片351数量一一对应以相适配的一端分别连接于各遮挡片351一端的拉绳352、竖直设置在主体31内的导绳组以及与遮挡片351的数量一一对应以相适配的一端分别连接于各遮挡片351另一端的拉簧354,各遮挡片351均沿横向方向滑动连接于主体31的内壁上,遮挡片351和输入口311位于主体31的同一侧面上。
遮挡片351的设置和输入口311的设置具有两种分布方式,第一种实施例,输入口311靠近主体31的一端端部上,各遮挡片351和输出管331均位于输入口311的同一侧侧方,且各遮挡片351沿竖直方向顺次分布并相互毗邻布置。各遮挡片351远离拉绳352的一端均沿横向方向延伸至输入口311内以挡住大约三分之二的输入口311,也可挡住全部输入口311,在主体31的内壁上对应于各遮挡片351的位置处沿横向方向设置有导轨,在遮挡片351上则设置有和导轨滑动配合的滑槽,导轨远离输入口311的一端沿主体31内壁朝向远离输入口311一侧延伸以使长度远超过遮挡片351的长度。而遮挡片351的长度则大于输入口311的长度,遮挡片351始终有一部分滑动设置在导轨上。各拉绳352的一端分别绕设在导绳组上后继续延伸并分别连接于各牵引杆344,牵引杆344的作用是在主轴341转动后增加对拉绳352的牵动距离,使得主轴341则在转动后,通过牵引杆344能够牵动拉绳352移动一端距离,这段距离也是遮挡片351在拉绳352带动下移动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导绳组包括一根第一转轴3531和一根第二转轴3532,第一转轴3531和第二转轴3532间隔分布,第一转轴3531沿主体31的长度方向分布在远离输入口311的一侧上,第二转轴3532则沿主体31的长度方向分布在靠近输入口311的一侧上,且第二转轴3532在沿水平垂直于连接管321的轴向方向上相对于第一转轴3531更加远离输入口311,拉绳352远离遮挡片351的一端在绕过第一转轴3531后继续绕过第二转轴3532、最后分别连接于各牵引杆344,拉绳352在绕设于第一转轴3531和第二准轴后呈现出“Z”形或“S”形,各拉绳352的长度不一,拉绳352的长度与各牵引杆344离第二转轴3532的距离呈正比,以保证拉绳352在拉簧354作用下保持张紧。拉簧354远离遮挡片351的一端沿横向方向朝向远离遮挡片351的一侧延伸并连接于主体31的内壁,拉簧354在启闭部34闭合输出口时处于正常状态,此时,在拉簧354、第一转轴3531、第二转轴3532和牵引杆344的牵拉下,各拉绳352均处于绷直状态,第一转轴3531和第二转轴3532均用于给拉绳352导向,第一转轴3531则用于使牵引杆344在转动后能够牵拉遮挡板移动。在输出口处于闭合状态时,遮挡片351远离拉绳352的一端位于输入口311内,此时转动启闭部34使其由闭合输出口状态转动至开启状态时,牵引杆344随之转动并牵动拉绳352使得拉绳352牵动遮挡片351朝向朝向拉绳352一侧滑动以逐渐远离输入口311,在这个过程中,拉簧354受到牵拉而处于拉伸状态,当输出口完全开启后,遮挡片351远离拉绳352的一端则不再遮挡柱输入口311,此时,对应的输出管331连通主体31内腔,同时,输入口311处的开口被增大以提升气体流量,保证使用的输出管331处能够输出气体以供雾化治疗的同时,保证气体流量的供给,即输出口开启的数量越多,输入口311的开口越大,流量越大;当不需要再使用时,反向转动启闭部34,牵引杆344退回而使得拉绳352被放松,而拉簧354则在此时回缩以使拉绳352始终保持绷直状态,同时,拉簧354能够将遮挡片351拉回,直至输入口311再次处于闭合状态后,遮挡片351回复原位而继续遮挡输入口311,整个遮挡片351的驱动均不借助外力或其他动力设备,仅需借助启闭部34的使用即可完成,整体结构设计巧妙,使用简单,且成本低廉,启闭部34和调节部35的配合以通过简单结构实现多种功能。
第二种实施例,参照图2至图5所示,输入口311位于主体31的中部位置处,遮挡片351的数量设置为双数,遮挡片351被均分为两组,拉绳352、牵引杆344的数量均与遮挡片351的数量一致以相对应,而拉簧354的数量则为遮挡片351数量的二分之一,导绳组则包括两根第一转轴3531和两根第二转轴3532,两组遮挡片351沿横向方向分设在输入口311的两侧上,两组遮挡片351均沿竖直方向顺次分布,遮挡片351与主体31的连接与第一种实施例一致,在此不再赘述。两组遮挡片351相向的一端沿横向方向相向朝向输入口311内延伸以在输出口处于关闭状态时,两组遮挡片351分别遮挡住输入口311的三分之一,各输出管331同遮挡片351一致同样被分为两组,两组遮挡片351以连接管321的中心线为轴对称分布,且各输出管331之间等间距分布。拉绳352同样被分为两组,导绳组同样被分为两组,每组导绳组均具有一个第一转轴3531和一个第二转轴3532,两第一转轴3531和两第二转轴3532均以连接管321中心线为轴对称分布在主体31内的两侧上,且两第一转轴3531之间的距离大于两第二转轴3532之间的距离,两第二转轴3532与主体31的输入口311所在面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转轴3531与主体31的输入口311所在面之间的间距,两组拉绳352分别连接于两组遮挡片351后分别绕过两组导绳组后连接于牵引杆344,以分别形成“Z”形走线,拉绳352、第一转轴3531、第二转轴3532、遮挡片351以及牵引杆344之间的设置同第一种实施例的布置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作为优选的,为了避免拉绳352在绕过第一转轴3531和第二转轴3532后滑动移位而使拉绳352之间发生缠绕,为此,在第一转轴3531和第二转轴3532上均形成有与拉簧354数量一一对应以相适配的导向环槽3533,导向环槽3533沿所在的第一转轴3531和第二转轴3532的周向沿外壁一周凹设形成呈环形的槽体,各拉绳352则绕设在导向环槽3533内,从而限制住拉绳352防止拉绳352在牵动过程中因滑动而相互缠绕,从而保证调节部35的正常使用。
参照图3至图7所示,作为优选的,在输出管331上设置有复位部36,用于在封堵塞332堵住连接口333处时挡住封堵片342以防止误扭旋钮343而导致输出口被打开,而在螺纹管242连接于连接口333而使得挤压管243挤压封堵塞332而打开封堵塞332时,复位部36被触发而得主轴341可转动,同时,复位部36能够在连接接头24取下后使主轴自动复位,以防止忘记关闭输出口。
具体的,复位部36包括形成于输出管331管壁内的第一气道361、形成于输出管331管壁内的第二气道362、滑动并密封设置在第一气道361内的第一弹性部363以及滑动并密封设置在第二气道362内的第二弹性部364,第一气道361和第二气道362的第一端均贯通输出管331靠近连接口333的内壁,第一气道361和第二气道362的第二端均贯通输出管331靠近输出口的内壁。
第一弹性部363包括分别滑动并密封设置在第一气道361两端的第一挤压塞3631和第二挤压塞3632、一端连接于第一挤压塞3631的第一弹簧36331以及一端连接于第二挤压塞3632的第二弹簧36332,第一弹簧36331和第二弹簧36332的另一端则连接于第一气道361的内壁,第一挤压塞3631和第二挤压塞3632远离所在的第一弹簧36331和第二弹簧36332的一端均能够通过第一气道361的端末滑动伸出第一气道361外;第一挤压塞3631则位于第一气道361靠近连接口333的一端上,第二挤压塞3632则位于第一气道361靠近输出口的一端上,第一挤压塞3631平行于输出管331设置,第二挤压塞3632则垂直于输出管331设置。当封堵塞332堵住连接口333处时,靠近连接口333的第一挤压塞3631被封堵塞332挤压至第一气道361内,此时,第一弹簧36331处于压缩状态,而第二挤压塞3632在第一挤压塞3631朝向第一气道361内移动后被第一气道361内的气体推动而端部伸出第一气道361外,此时,第二弹簧36332处于拉伸状态,且第二挤压塞3632在伸出第一气道361外后的一端则位于封堵片342的旋转半径内,此时,封堵片342堵住输出口,第二挤压塞3632则抵住封堵片342,在限位块313的限制下,封堵片342则限制封堵片342使其无法转动,从而防止封堵塞332处于闭合状态时患者误开启封堵片342,从而避免因误开输出口而使得对应的封堵片342打开使输入口311处的流量增加而导致主体31内气量增大,同时避免未使用的输出管331在被误启后影响气流。而当封堵塞333被挤压管243推开而打开连接口333时,封堵塞332远离第一挤压塞3631而不再挤压第一挤压塞3631,第一挤压塞3631在脱离束缚后受到第一弹簧36331的挤压而伸出第一气道361外,第二挤压塞3632则在第一气道361内气体的作用下以及第二弹簧36332的压缩下缩回第一气道361内,如此,封堵片342则在此时可任意转动以开启输出口,直至封堵塞332再次闭合于连接口333处挤压第一挤压塞3631。
第二弹性部364包括分别滑动并密封设置在第二气道362两端位置处的第三挤压塞3641和第四挤压塞3642、一端连接于第三挤压塞3641的第三弹簧36431和一端连接于第四挤压塞3642的第四弹簧36432,第三弹簧36431和第四弹簧3643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二气道362的内壁,第三挤压塞3641和第四挤压塞3642远离所在的第三弹簧36431和第四弹簧36432的一端均能够朝向第二气道362的端末伸出第二气道362外,第三挤压塞3641垂直于输出管设置,第四挤压塞3642则平行于主轴341设置;第三挤压塞3641位于第二气道362靠近连接口的一端上,第四挤压塞3642则位于第二气道362靠近输出口的一端上。当封堵塞332堵住连接口333时,第三弹簧36431和第四弹簧36432均处于正常状态,此时的第三挤压塞3641远离第三弹簧36431的一端穿出至第二气道362外以延伸至输出管331内,而第四挤压塞3642则位于第二气道362内。当挤压管243进入到输出管331内而使得封堵塞332被打开过程中,封堵塞332朝向第三挤压塞3641翻转,而当封堵塞332接触第三挤压塞3641时,螺纹管242还未安装完成,挤压管243继续朝输出管331内移动,封堵塞332则挤压第三挤压塞3641以使第三挤压塞3641朝向第二气道362内滑动,第三弹簧36431则被压缩,第四挤压塞3642则被第二气道362内的气体挤压而朝向第二气道362外滑动并逐渐穿出第二气道362外以进入到输出管331内,此时,第四弹簧36432处于拉伸状态;直至挤压管243完全进入到输出管331内,此时,封堵塞332抵住挤压管243,第三挤压塞3641则抵住封堵塞332,而第四挤压塞3642所在位置位于封堵片342的旋转半径内且对应于封堵片342开启状态下所对应的位置处以用于限制主轴341转动。当挤压管243退出连接口333外后,第三挤压塞3641和第四挤压塞3642在第三弹簧36431的作用下复位,第四挤压塞3642不再限制封堵片342.
作为优选的,在主轴341上设置有第二扭簧,第二扭簧的两扭臂分别连接于封堵片342和输出管331内壁,在封堵片342堵住输出口时,第二扭簧处于正常状态,在输出口处于开启状态时,第二扭簧处于压缩状态,因此,在无第二挤压塞3632和第四挤压塞3642的限制下,第二扭簧会使得封堵片342始终封堵住输出口,以在患者忘记关闭输出口时自动关闭。而由于在封堵塞332开启后,第四挤压塞3642已经伸出至输出管331内腔中,而此时的输出口处于封闭状态,此时转动主轴341,第四挤压塞3642会挡住封堵片342使其无法被完全打开,同时,在卸下外力后主轴341在第二扭簧的作用下会再次堵住输出口。为此,第四挤压塞3642包括滑动并密封设置在第二气道362内的连接块36421、滑动设置在第二气道362内且位于连接块36421远离第四弹簧36432一侧的限位条36422以及两端分别连接于连接块36421和限位条36422的第五弹簧36423,限位条36422能够活动穿出第二气道362外以延伸至输出管331内,在无外力作用下,第五弹簧36423处于正常状态。在限位条36422面向输出管331内腔的一侧面上形成有导向斜面36424,而封堵片342相对于主轴341对称形成有第一侧和第二侧,在主轴341转动时,第一侧朝向输出管331内摆动而第二侧朝向输出管331外摆动,封堵片342在堵住输出口时第一侧所在位置为初始位置,在输出口处于开启状态时,第二侧所在位置为连通位置,当限位条36422穿出至输出管331内时,限位条36422位于初始位置和连通位置之间并靠近连通位置,在第一侧位于连通位置处时,限位条36422抵住第一侧而防止封堵片342转动。导向斜面36424则沿垂直于位于连通位置处的第一侧的方向由初始位置朝向连通位置一侧由低至高倾斜布置,且导向斜面36424靠近初始位置的一侧始终位于第一气道361内,以使限位条36422在伸出第二气道362后转动主轴341,封堵片342在接触限位条36422后通过挤压导向斜面36424即朝向第二气道362内挤压限位条36422,此时的第五弹簧36423被压缩而处于压缩状态,从而使得封堵片342能够继续转动直至移动至连通位置后,限位条36422脱离第一侧后在第五弹簧36423的作用下穿出第二气道362外而挡住第一侧,而连接块36421、第五弹簧36423和限位条36422之间的配合能够在不改变第四挤压塞3642所在第三弹簧36431状态的情况下使得限位条36422收缩于第二气道362内,从而完成封堵片342的摆动。

Claims (10)

1.一种雾化呼吸给药装置,包括具有喷气口的气体压缩机构以及用于装置药液并向患者口鼻给药的给药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体压缩机构的喷气口处连接有一内腔连通喷气口的连接器,在所述连接器上具有与给药机构可拆卸连接的若干连通连接器内腔的输出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化呼吸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内部中空布置的主体、连接在主体输入端处并连通主体内腔的连接部以及适配于各输出部上的通过旋转以分别启闭各输出部的若干启闭部,各所述输出部均设置在所述主体上并分别连通主体内腔,所述主体的输入端处具有一呈矩形的输入口;
所述连接器还包括设置在主体内的调节部,所述调节部与各所述启闭部相连接,当旋转各所述启闭部以启闭所述输出部时带动调节部调节输入口处的流量大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雾化呼吸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于主体的输入端、另一端与所述喷气口可拆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雾化呼吸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输入端处朝向远离主体的一侧延伸形成有连通主体内外腔的输入管,所述输入口位于所述输入管上;所述连接部包括一端转动套设在输入端上且两端贯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输入管的一端与所述喷气口螺纹连接。
5.如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雾化呼吸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沿一横向方向水平布置,所述输入口位于所述主体的中部位置处;所述调节部包括与所述启闭部相适配的若干分别滑动连接于主体内壁的遮挡片、与所述遮挡片相适配的一端分别连接于各遮挡片一端的拉绳、竖直设置在主体内的导绳组以及与所述遮挡片相适配的一端分别连接于各遮挡片另一端的拉簧,各所述遮挡片均沿所述横向方向滑动布置,且各遮挡片和所述输入口均位于主体的同一侧面上,各所述遮挡片沿竖直方向顺次分布且远离拉绳的一端沿横向方向延伸至输入口内以遮挡住部分输入口,各所述拉绳的另一端分别绕设在导绳组上后继续延伸并连接于所述启闭部上,各所述拉簧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在遮挡片的一侧延伸并连接于所述主体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雾化呼吸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绳组包括第一转轴间隔分布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均形成有与各拉绳适配的导向环槽,所述拉绳远离遮挡片的一端依次绕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的导向环槽后连接于对应的启闭部以使拉绳呈“Z”形分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雾化呼吸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上形成有与输出部相适配的若干输出口,各所述输出部分别设置在各输出口处;所述启闭部包括沿竖直方向转动设置在对应的输出部中心线处的主轴以及中部固定连接于主轴并位于输出口处的用于封堵住输出口的封堵片,主轴的一端延伸至主体外,且主轴延伸至主体外的一端上具有旋钮,在主轴远离输出口的一侧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一端朝向远离主轴一侧延伸的牵引杆,所述拉绳远离遮挡片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牵引杆。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雾化呼吸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部包括一端连接于主体并连通对应输出口且内部中空布置的输出管,所述输出管的另一端上具有连接口;
所述给药机构包括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连接口的导管、输入端与导管的另一端连接的雾化杯以及与雾化杯的输出端可拆卸连接的面罩,所述雾化杯的顶部具有注药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雾化呼吸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远离雾化杯的一端上设置有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包括固定连接于导管的连接头以及固定连接于连接头远离导管的一端上的螺纹管,所述螺纹管、连接头以及导管同轴布置并依次连通,所述连接口和所述螺纹管螺纹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雾化呼吸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口的内壁一周向内侧延伸凸设且直径小于连接管内径,所述输出部还包括位于连接管内且一侧铰接于连接管内壁的封堵塞,所述封堵塞和输出管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在无外力施加作用下处于压缩状态并使得所述封堵塞被挤压至连接口处以堵住连接口;在所述螺纹管远离导管的一端上沿螺纹管的轴向方向延伸形成有与螺纹管同轴布置的挤压管,所述挤压管的直径小于所述连接口的直径且两端贯通以连通导管和输出管;在所述输出管上设置有复位部。
CN202311134227.0A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雾化呼吸给药装置 Pending CN1171009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34227.0A CN117100953A (zh)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雾化呼吸给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34227.0A CN117100953A (zh)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雾化呼吸给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00953A true CN117100953A (zh) 2023-11-24

Family

ID=88794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34227.0A Pending CN117100953A (zh)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雾化呼吸给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0095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81762B (zh) 一种儿科吸痰器
CN111658978B (zh) 一种便于对患病部位进行指定喷洒的呼吸内科用喷药器
CN206391328U (zh) 一种带麻醉药喷洒结构的气管导管
CN109999287A (zh) 一种麻醉用雾化吸入器
CN117100953A (zh) 一种雾化呼吸给药装置
CN211188669U (zh) 一种喷雾式气管切开患者用喷药器
CN104208778A (zh) 用于呼吸回路的雾化给药系统
CN216877555U (zh) 一种智能鼻腔给药器
CN213669977U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具有流量控制结构的喷雾器
CN204106767U (zh) 用于呼吸回路的雾化给药系统
CN204092757U (zh) 一种带支架的麻醉科用喉部喷雾器
CN112336969A (zh) 呼吸内科用喷药器
CN208511697U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喷药器
CN208943176U (zh) 一种新型气道内面罩给药装置
CN208641471U (zh) 一种临床插管麻醉辅助设备
CN111672005A (zh) 一种改良型氧气驱动雾化装置
CN207477768U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上药装置
CN213667480U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喷药器
CN209611972U (zh) 一种麻醉围术期用药喷雾器
CN210612647U (zh) 心血管内科用呼吸器
CN214970801U (zh) 一种麻醉喷雾装置
CN219148884U (zh) 一种多功能型气管插管
CN214807541U (zh) 一种麻醉科用喷雾器
CN217162797U (zh) 一种中医内科使用的肺病给药治疗装置
CN218187486U (zh) 一种传染性肺炎病人雾化呼吸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