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99637B - 一种观赏及生态修复植被钝瓣景天全生活史繁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观赏及生态修复植被钝瓣景天全生活史繁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99637B
CN117099637B CN202311376722.2A CN202311376722A CN117099637B CN 117099637 B CN117099637 B CN 117099637B CN 202311376722 A CN202311376722 A CN 202311376722A CN 117099637 B CN117099637 B CN 1170996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s
rhodiola
seedlings
ornamental
rhodiola crenul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767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99637A (zh
Inventor
刘维暐
明升平
杨开业
李金�
和志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of CAS filed Critical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31137672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996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99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996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996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996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60Flowers; Ornamental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1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inorganic material
    • A01G24/12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inorganic material containing soil miner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2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 A01G24/28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containing peat, moss or sphagnum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学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观赏及生态修复植被钝瓣景天全生活史繁育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种子采集及收贮;(2)播种;(3)移栽及管护;(4)越冬防护;(5)景观恢复。本发明通过种子采集及收贮、播种、移栽及管护、越冬防护及景观恢复,全面阐述了钝瓣景天全生活史繁育方法,对于该物种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价值,利用本发明中的繁育方法,可用于脆弱区域生态修复,特别是破坏地生态修复,其对于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观赏及生态修复植被钝瓣景天全生活史繁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申请涉及植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观赏及生态修复植被钝瓣景天全生活史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全球共有景天属植物约470种,我国景天属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拥有150种以上,当前对景天属植物研究多集中在形态学分类研究、孢粉学与解剖学分类研究、分子水平上的分类研究、栽培方法研究等,而在资源利用中的观赏品种选育上还很少,尤其是国产景天的品种选育,至今还无成熟的优秀品种。
钝瓣景天(Sedum obtusipetalum)属于景天科(Crassulaceae),景天属(Sedum)植物。它属于一年或两年生草本,花茎直立,叶宽披针形或披针状长圆形;基生叶密,早枯但宿存(通过野外观察,此性状在雨水大或潮湿的区域表现不明显)。花序伞房状,有多数密花,花瓣黄色,花期8-10月,果期9-11月。产四川西部(义敦)、云南西北部(丽江、中甸、德钦)海拔2000-3700米的湿地或山谷岩石上。
钝瓣景天花序紧凑,花量大,成片生长,极具观赏性;其植株低矮,花期长,耐贫瘠,非常适合传统园林绿化、地被造景、生态修复等;其秋冬开花,耐严寒,非常适合在高海拔山区、高纬度区域发展利用;其野生环境多位于向阳的石缝、草甸边缘或林缘,特别是在一些生态破坏地或干扰较大区域的周边,如采矿、挖沙、筑坝、放牧等区域,其自然种群依旧保持了很好的更新能力。在公路路肩、水坝坝体缝隙、滑坡体、矿坑及采砂坑石隙也有分布,具有潜在重要的生态修复价值。
景天属植物我国分布众多,但开展本属原生种栽培繁育、资源评价及生态修复潜力评估工作还很少,对于钝瓣景天目前国内尚未有规模化种植用于观赏及生态修复植被,资源潜力及潜在价值尚需进一步挖掘,资源价值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发明内容
为解决或部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申请提供一种观赏及生态修复植被钝瓣景天全生活史繁育方法。
本发明申请提供一种观赏及生态修复植被钝瓣景天全生活史繁育方法,对于野生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本属植物新品种选育,脆弱区域生态修复,特别是破坏地生态修复工作,有着潜在且重要的价值。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子采集及收贮:于果期采集钝瓣景天具有密集果序且果荚尚未开裂的植株整体,置于阴凉处干燥,等待果夹开裂释放种子,收集并低温保存种子;
(2)播种:将收集后的钝瓣景天种子均匀撒播于表面湿润的萌发基质表面,进行种子萌发;
(3)移栽及管护:待种子萌发后至其子叶开展至1-2mm,茎膨大至1-1.5mm,细根长至1-1.5cm,即形成幼苗;将幼苗每3-5株整体取下,移栽下地,并对移栽后的幼苗进行管护,直至成苗开花结实;
(4)越冬防护:当成苗结实后,待其地上部分干燥或近干燥,果荚尚未开裂时收集种子;同时,钝瓣景天形成4-8mm长的短棒状灰绿色越冬形态,冬季在栽培区域上部架设一定高度的隧道棚对钝瓣景天植株进行保温防护;
(5)景观恢复:待第二年清明前后气温回暖,越冬形态萌动后,无霜冻情况下拆除隧道棚,按照前述步骤,将收集后的种子直接撒播于栽培区域或根据栽培区域内植株疏密情况进行补种,同时控制土壤湿度不低于60%,促使钝瓣景天幼苗恢复生长,景观恢复。
进一步的,步骤(1)的具体操作为:将钝瓣景天干燥植株收集后,放置待果荚开裂,可轻揉并抖动,促使种子充分掉落。因其种子极其细小,干燥后肉眼下易于花结构部分器官(雄蕊等)及植物碎片混淆,但数量巨大,可不做纯化。
进一步的,将钝瓣景天种子收集后,可保存于空气湿度15%,5℃干燥柜内,或存于≤20℃室温环境下,并保持通风干燥。
进一步的,步骤(2)的具体操作为:萌发基质采用腐殖质土与河沙按体积比3:1混合,腐殖质土过8目筛,河沙过4目筛,充分拌合后,将萌发基质铺设于长×宽×高=35cm×25cm×15cm的种子萌发筐内,将收集后的钝瓣景天种子均匀撒播与基质表面,每筐播种量为2-4g,然后用细水雾淋湿至表面基质同种子充分贴合,置于空气温度20±2℃环境,覆盖透光塑料薄膜保持表面及上层基质湿润。
钝瓣景天萌发对环境要求并不苛刻,只要保持空气温度不低于16℃,可周年开展工作。
进一步地,除了采用筐播以外,采用地播、大棚繁育、露地繁育或使用光照培养箱均可。
进一步的,步骤(3)中在对幼苗进行移栽时移栽密度可控制为每平方米80-100株(丛),可形成密植紧凑生长,生长期地被景观展示性较强,花期则遍地金黄,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如为保证充分生长及种子采集,可控制株行距15-20cm,便于植株充分生长开花并收集种子。
进一步的,在进行管护时,可采用滴灌、喷灌等方式对栽培区域保湿,其中滴灌主要维持土壤湿度不低于40%,充足的土壤水分利于钝瓣景天快速生长,喷灌主要维持种植区空气湿度。
进一步的,由于钝瓣景天野外居群分散且害虫天敌较多,病虫害较少。在集约化栽培过程中,因其为肉质茎叶,易感白粉病、粉虱、蚜虫等病虫害,应于移栽30天后,每15天喷洒对应药物,防止病虫害发生,直至花期现蕾。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种子采集及收贮、播种、移栽及管护、越冬防护及景观恢复,全面阐述了钝瓣景天全生活史繁育方法,对于该物种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价值,利用本发明中的繁育方法,可用于脆弱区域生态修复,特别是破坏地生态修复,其对于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法具有适用广泛、操作简便的优势,进行全生活史周期配套技术研发在在国内尚属首创,有效填补了该技术空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申请的可选实施方式。虽然表述了本发明申请的可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申请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申请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为更清楚起见,下面通过以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观赏及生态修复植被钝瓣景天全生活史繁育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种子采集及收贮:于2021年12月,采集钝瓣景天具有果序且果荚尚未开裂的植株整体,放置阴凉处干燥,待果荚开裂,轻揉抖动,促使种子充分掉落,并于室温环境下保存于牛皮纸信封内,遮光保存。
(2)播种:采用腐殖质土与河沙按体积比3:1混合,萌发基质采用过8目筛腐殖质土,过4目筛河沙,充分拌合后,铺设于长×宽×高=35cm×25cm×15cm的种子萌发筐内,将收集后的钝瓣景天种子均匀撒播与基质表面,用细水雾淋湿至表面基质同种子充分贴合,直播不覆土,每筐播种量为4g。将种子萌发筐置于空气温度20±2℃环境,覆盖透光塑料薄膜保持表面及上层基质湿润,进行种子萌发。在萌发筐下部放置2cm高不锈钢水托盘,保持托盘内长时有水,至其子叶开展至1-2mm,茎膨大至1-1.5mm,细根长至1-1.5cm后,形成幼苗,即可进行移栽。
(3)移栽及管护:幼苗形成后,因其密集生长,将幼苗每3-5株整体取下,移栽下地,控制株行距15-20cm,便于植株充分生长开花并收集种子。使用滴灌带,布设间距15cm,滴灌孔间距5cm,维持土壤湿度不低于40%,保持栽培区域湿润,直至成苗开花结实。
(4)越冬防护:
于2022年11月植株结实后,待其地上部分干燥或近干燥,果荚尚未开裂时收集种子。此外,钝瓣景天形成4-8mm长的短棒状灰绿色越冬形态,在第二年亦可恢复生长。在冬季保持栽培区域土壤湿度25%-40%,上部架设1.5m高隧道棚保温防止霜冻伤害幼苗;
(5)景观恢复:
于2023年4月,越冬形态萌动后,无霜冻情况下,拆除隧道棚,可按照前述步骤,将收集后的种子直接撒播于种植区域或根据区域内植株疏密情况进行补种,同时架设滴灌带,布设间距10cm,滴灌孔间距5cm,持土壤湿度不低于60%,促使钝瓣景天幼苗恢复生长,至7月幼苗生长至10-15cm,景观恢复。
对照例1
按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观赏及生态修复植被钝瓣景天全生活史繁育方法,将采集后的种子置于空气湿度15%,5℃干燥柜内保存,之后按实施例步骤(2)至步骤(5)实施。
对照例2
按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观赏及生态修复植被钝瓣景天全生活史繁育方法,经步骤(1)实施后,直接将种子按每平方米10g伴土100g,混合均匀后进行撒播,播种于腐殖质土与河沙按体积比3:1混合基质的苗床内,使用滴灌带,布设间距15cm,滴灌孔间距5cm,维持土壤湿度不低于40%,保持栽培区域湿润,之后按实施例步骤(4)及步骤(5)实施。
对照例3
按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观赏及生态修复植被钝瓣景天全生活史繁育方法,经步骤(1)实施后,直接将种子按每平方米10g伴土100g,混合均匀后进行撒播,播种于2cm厚砾石敷面,下部为腐殖质土与河沙按体积比3:1混合基质的苗床内,使用滴灌带,布设间距15cm,滴灌孔间距5cm,维持土壤湿度不低于40%,保持栽培区域湿润。之后按实施例步骤(4)及步骤(5)实施。
对照例4
按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观赏及生态修复植被钝瓣景天全生活史繁育方法,经步骤(1)实施后,直接将种子按每平方米10g伴土100g,混合均匀后进行撒播,播种于采石破坏地裸露区域(表面裸露岩石面积为50-60%),待其自然萌发更新。
对照例5
按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观赏及生态修复植被钝瓣景天全生活史繁育方法,经步骤(1)、步骤(2)实施后,保持萌发筐内植株密度,在2022年内置于温室内栽培,不做移栽及分盆,于2023年将未充分生长的幼苗移栽,并按实施例步骤(3)至步骤(5)实施。
对照例6
按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观赏及生态修复植被钝瓣景天全生活史繁育方法,经步骤(1)、步骤(2)实施后,将幼苗每3-5株整体取下,移栽下地,控制株行距15-20cm,人工每周补水,保持土壤湿度不低于40%,之后按实施例步骤(4)及步骤(5)实施。
对照例7
按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观赏及生态修复植被钝瓣景天全生活史繁育方法,经步骤(1)至步骤(3)实施后,不进行覆盖直接越冬,之后按步骤(5)实施。
对照例8
按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观赏及生态修复植被钝瓣景天全生活史繁育方法,经步骤(1)至步骤(4)实施后,于第二年4月,拆除隧道棚,不再进行补种,于7月观察其景观恢复情况。
表1 不同收贮条件对钝瓣景天种子萌发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钝瓣景天种子对贮存条件不敏感,采收后无论采用低温干燥保存或室温避光保存,都可以保持有效的萌发效率,且萌发时间无明显差异。
表2 钝瓣景天繁育及不同条件下越冬恢复生长过程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通过实施例1及对照例1,钝瓣景天萌发后,通过移栽,60d左右即可恢复生长并产生真叶,10-15cm的成苗可满足地面盖度90%以上。同时,在采用越冬防护过渡以及人工补充播种后,第二年仍可保持盖度及景观效应。
对比实施例及对照例2、对照例3,采用直接在地床基质表面撒播,因缺少幼苗繁育环节,尽管每平方米株丛数增加,但第一年盖度有所下降,同时花期延后,主要在幼苗生长阶段易受环境变化影响及扰动,直播生长幼苗恢复期较长所致。同时,针对岩石构成的基质表面,幼苗需经历较长时间的根系生长,其植株才能自基质中伸出,故其真叶发生需要经过较长时间。但通过人工补种及越冬防护,第二年地面盖度均可达到90%以上,因此景观第一年景观效果劣于实施例,但对照例2、对照例3在实际应用中,在多年连续繁育的情况下,具备人力成本降低的优势。
对比实施例及对照例4,在裸地,特别是破坏性裸地(采石场)恢复过程中,钝瓣景天真叶发生不受影响,在1年时间即可实现盖度20%以上的地表覆盖,且能有效形成越冬形态幼苗,保持了种群的更新能力,具备潜在且重要的生态修复价值。
对比实施例及对照例5,通过萌发筐繁育的钝瓣景天幼苗,如当年不进行移栽,则会形成大量越冬形态,于第二年移栽后,仍可有效恢复生长并形成景观,充分说明该物种形成越冬形态是对种群的重要保护措施,可以维持种群连续更新。
对比实施例及对照例6可以看出,钝瓣景天恢复生长及开花,对水分需要较大,采用滴灌连续灌溉,并保持基质湿润效果优于人工定期浇灌,能促使地被盖度提升并提前开花。
对比实施例及对照例7,通过越冬防护措施,能有效保护钝瓣景天越冬形态的存活及恢复生长,在条件无法达到的区域,在不采取越冬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只要通过第二年的及时补种,也可以维持地被盖度并保持景观效果。
对比实施例及对照例8,在不通过人工补种的情况下,由于种群内个体竞争,越冬形态萌发时间滞后或持续休眠,可能造成景观出现空斑,景观效果下降,在实际实施中,为了景观的维持,实施例步骤(5)中的补种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观赏及生态修复植被钝瓣景天全生活史繁育方法,各步骤均促进了萌发、繁育、管护、越冬防护及景观恢复的提升。其中步骤(2)至步骤(4)对钝瓣景天全生活史繁育尤为关键。因钝瓣景天极具观赏性,适合传统园林绿化、地被造景、生态修复,并适合在高海拔山区、高纬度区域发展利用。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申请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5)

1.一种观赏及生态修复植被钝瓣景天全生活史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种子采集及收贮:于果期采集钝瓣景天具有密集果序且果荚尚未开裂的植株整体,置于阴凉处干燥,等待果荚开裂释放种子,将钝瓣景天种子收集后,保存于空气湿度15%,5℃干燥柜内或存于≤20℃室温环境下,并保持通风干燥;
(2)播种:将收集后的钝瓣景天种子均匀撒播于表面湿润的萌发基质表面,置于空气温度20±2℃环境,覆盖透光塑料薄膜保持表面及上层基质湿润进行种子萌发;萌发基质采用腐殖质土与河沙按体积比3:1混合,腐殖质土过8目筛,河沙过4目筛;
(3)移栽及管护:待种子萌发后至其子叶开展至1-2mm,茎膨大至1-1.5mm,细根长至1-1.5cm,即形成幼苗;将幼苗每3-5株整体取下,移栽下地,并对移栽后的幼苗进行管护,直至成苗开花结实;
(4)越冬防护:当成苗结实后,待其地上部分干燥或近干燥,果荚尚未开裂时收集种子;同时,钝瓣景天形成4-8mm长的短棒状灰绿色越冬形态,冬季在栽培区域上部架设一定高度的隧道棚对钝瓣景天植株进行保温防护;
(5)景观恢复:待第二年清明前后气温回暖,越冬形态萌动后,无霜冻情况下拆除隧道棚,按照前述步骤,将收集后的种子直接撒播于栽培区域或根据栽培区域内植株疏密情况进行补种,同时控制土壤湿度不低于60%,促使钝瓣景天幼苗恢复生长,景观恢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观赏及生态修复植被钝瓣景天全生活史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具体操作为:将钝瓣景天干燥植株收集后,放置待果荚开裂,可轻揉并抖动,促使种子充分掉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观赏及生态修复植被钝瓣景天全生活史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具体操作为:萌发基质充分拌合后,将萌发基质铺设于长×宽×高=35cm×25cm×15cm的种子萌发筐内,将收集后的钝瓣景天种子均匀撒播于基质表面,每筐播种量为2-4g,然后用细水雾淋湿至表面基质同种子充分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观赏及生态修复植被钝瓣景天全生活史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将种子萌发筐置于恒湿培养室控制室内湿度50-65%或在萌发筐下部放置2cm高不锈钢水托盘维持萌发基质表面及上层湿润,进行种子萌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观赏及生态修复植被钝瓣景天全生活史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在对幼苗进行移栽时:移栽密度控制为每平方米80-100株;控制株行距15-20cm;对幼苗进行管护时,采用滴灌或喷灌对栽培区域保湿,且移栽30天后,每15天喷洒对应药物防止白粉病、粉虱和蚜虫病虫害,直至花期现蕾。
CN202311376722.2A 2023-10-24 2023-10-24 一种观赏及生态修复植被钝瓣景天全生活史繁育方法 Active CN1170996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76722.2A CN117099637B (zh) 2023-10-24 2023-10-24 一种观赏及生态修复植被钝瓣景天全生活史繁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76722.2A CN117099637B (zh) 2023-10-24 2023-10-24 一种观赏及生态修复植被钝瓣景天全生活史繁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99637A CN117099637A (zh) 2023-11-24
CN117099637B true CN117099637B (zh) 2024-01-30

Family

ID=88809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76722.2A Active CN117099637B (zh) 2023-10-24 2023-10-24 一种观赏及生态修复植被钝瓣景天全生活史繁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9963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91643A (zh) * 2015-10-12 2015-12-30 蔡凤文 一种百香果盆景栽培技术
CN110622788A (zh) * 2019-10-11 2019-12-31 泰州市追日齿轮有限公司 一种红景天的培育方法
CN115088576A (zh) * 2022-08-22 2022-09-23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高山花卉绿绒蒿属植物低温萌发炼苗方法
WO2023016000A1 (zh) * 2021-08-13 2023-02-16 安徽九华华源药业有限公司 百蕊草种子的繁殖方法
CN116671411A (zh) * 2023-07-20 2023-09-01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一种角蒿属植物繁育至开花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91643A (zh) * 2015-10-12 2015-12-30 蔡凤文 一种百香果盆景栽培技术
CN110622788A (zh) * 2019-10-11 2019-12-31 泰州市追日齿轮有限公司 一种红景天的培育方法
WO2023016000A1 (zh) * 2021-08-13 2023-02-16 安徽九华华源药业有限公司 百蕊草种子的繁殖方法
CN115088576A (zh) * 2022-08-22 2022-09-23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高山花卉绿绒蒿属植物低温萌发炼苗方法
CN116671411A (zh) * 2023-07-20 2023-09-01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一种角蒿属植物繁育至开花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AXONOMY OF SEDUM-OBTUSIPETALUM AND ITS ALLIED SPECIES;OHBA H;Journal of Japanese Botany;第61卷(第9期);270-275 *
周玉泉 ; 张绍辉 ; 茶雪梅 ; 曹文娟 ; 孙文光 ; 李志敏 ; 张永洪 ; .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调查研究.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6,(第01期),44-49. *
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调查研究;周玉泉等;中国野生植物资源;第35卷(第1期);40-45 *
昆仑山地区红景天属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其开发利用前景;吴玉虎;梅丽娟;武素功;费勇;;干旱区研究(第03期);4-9 *
环境胁迫及胁迫解除对不同来源雪上一枝蒿种子萌发的影响;刘维暐;种子;第40卷(第07期);79-85 *
甘南高寒区狭叶红景天栽培技术;李风庆;甘肃农业科技(第3期);91-93 *
高山红景天引种栽培技术;吴维春, 刘义;中国中药杂志(第12期);18-20+59-6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99637A (zh) 2023-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16656A (zh) 重楼的栽培方法
CN103548513A (zh) 一种金铁锁露天培育方法
CN106804379B (zh) 一种促进地枫皮在岩溶石山移栽成活的方法
CN116671411B (zh) 一种角蒿属植物繁育至开花的方法
CN103843543A (zh) 一种黄连的栽培方法
CN106171467B (zh) 猴头杜鹃种子繁殖方法
CN110235708A (zh) 一种野生肋柱花引种驯化及栽培繁育方法
CN107821018B (zh) 一种促进多年冻土区渐进型退化草地的植被恢复方法
CN110810100B (zh) 一种紫楠冬季播种育苗造林的方法
CN104429785A (zh) 一种优质高效的黄花风铃木育苗方法
CN107318577B (zh) 一种北方大叶女贞的抗寒育苗方法
CN103749135B (zh) 百蕊草家种或异地引种的种植方法
CN101248730B (zh) 一种川贝母在一年内完成两个生长周期的栽培方法
CN106171476B (zh) 狭叶红景天田间育苗方法
CN107821050A (zh) 一种红薯叶的种植方法
CN104584832A (zh) 红豆杉苗移栽套种玉米的方法
CN108293652A (zh) 一种岩洞仿野生栽培岩黄连方法
CN110583383A (zh) 一种野生金龙胆草人工种植方法
CN103988659B (zh) 黄花矶松的覆膜种植方法
CN116406598A (zh) 一种肿柄菊在蒜头果种植中的应用
CN117099637B (zh) 一种观赏及生态修复植被钝瓣景天全生活史繁育方法
CN102138498B (zh) 药用植物石斛腋芽繁殖的方法
CN111631087B (zh) 一种利用草豆蔻林下快速固碳的方法
CN113197049A (zh) 一种高原花卉育苗方法
CN103141242A (zh) 一种土生蕨类植物引种栽培技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