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95621A -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95621A
CN117095621A CN202311056574.6A CN202311056574A CN117095621A CN 117095621 A CN117095621 A CN 117095621A CN 202311056574 A CN202311056574 A CN 202311056574A CN 117095621 A CN117095621 A CN 1170956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module
circuit board
display
supporting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5657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正茂
黄棋
李尚鸿
李裕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BO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BO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BO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5657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9562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956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956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09F9/335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be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OL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 H01L27/153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 H01L27/15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two-dimensional arr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相连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且包括显示区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一侧的绑定区;驱动电路板,所述驱动电路板包括相连的主体部和连接部,所述主体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上,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显示面板的绑定区电连接;其中,所述绑定区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所述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范围内,所述第一参考面为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平面;所述主体部在第二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二参考面上的正投影范围内,所述第二参考面为垂直于所述主体部厚度方向的平面。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显示装置采用有机发光二极管直接发光进行图像显示,相较于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y,简称LCD)具有功耗低、响应速度快等优点。OLED显示装置具有自发光的特点,不需要使用背光模组,可以进一步降低显示装置的厚度。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相连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且包括显示区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一侧的绑定区;
驱动电路板,所述驱动电路板包括相连的主体部和连接部,所述主体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上,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显示面板的绑定区电连接;
其中,所述绑定区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所述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范围内,所述第一参考面为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平面;所述主体部在第二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二参考面上的正投影范围内,所述第二参考面为垂直于所述主体部厚度方向的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覆晶薄膜,所述覆晶薄膜包括柔性线路板和设置在所述柔性线路板上的驱动芯片,所述柔性线路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绑定区,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板的连接部;所述驱动芯片位于所述柔性线路板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缓冲部,所述缓冲部位于所述柔性线路板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并与所述二支撑部、所述柔性线路板限定出容纳空间,所述驱动芯片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部包括泡棉胶,所述泡棉胶与所述柔性线路板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粘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粘结部、第二粘结部;
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部分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另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一粘结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部分与所述驱动电路板连接,另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二粘结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
所述驱动芯片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部上;
其中,所述第一粘结部、第二粘结部的厚度均小于所述缓冲部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结部的厚度等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表面到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距离;
所述第二粘结部的厚度等于所述驱动电路板远离所述第二支撑部的表面到所述第二支撑部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
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覆晶薄膜远离所述驱动芯片的一侧,并与所述驱动芯片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
驱动芯片,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绑定区,所述驱动电路板的连接部通过所述显示面板上的连接走线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所述连接部为柔性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的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三支撑部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弹性模量;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部所在平面交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撑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中任一者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撑部上设有开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位于同一平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板的主体部通过粘结层粘结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还包括:
偏光片,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侧;
盖板,设置在所述偏光片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侧;
其中,所述偏光片和所述盖板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的正投影均覆盖所述显示区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的正投影。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安装座和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模组;
其中,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插槽;所述绑定区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支撑部以及所述驱动电路板的主体部均插入所述插槽中。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沿切线AA’的剖视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沿切线BB’的剖视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L型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再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沿切线CC’的剖视图。
图8为图6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沿切线CC’的另一剖视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部分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起见,使用“中部”、“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句以参照附图说明构成要素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使于描述本说明书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构成要素的位置关系根据描述各构成要素的方向适当地改变。因此,不局限于在说明书中说明的词句,根据情况可以适当地更换。
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走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或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通过中间件间接相连,或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相关技术中,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驱动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以及覆晶薄膜(Chip On Film,COF)。其中,显示面板通过覆晶薄膜与驱动电路板电连接。通常情况下,显示模组中的驱动电路板背贴于显示面板的非出光侧。然而,这种设置方式不利于显示模组散热。而如果显示模组中的驱动电路板不背贴于显示面板的非出光侧,而是直接与显示面板的绑定区电连接。这种设置方式下,虽然驱动电路板不再背贴于显示面板的非出光侧,可以减小了显示模组的厚度,为显示模组散热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但这种设置方式在显示模组的组装及运输的过程中会使绑定区以及驱动电路板受到损伤。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沿切线AA’的剖视图,如图1至图2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包括支撑板1、显示面板2以及驱动电路板3。其中,支撑板1包括相连的第一支撑部101和第二支撑部102。例如,第一支撑部101与第二支撑部102可以连接为一体结构。显示面板2设置在第一支撑部101上,且包括显示区AA以及位于显示区AA一侧的绑定区BA。
驱动电路板3包括相连的主体部302和连接部301,主体部302设置在第二支撑部102上,连接部301与显示面板2的绑定区BA电连接。其中,主体部302为驱动电路板3中设置有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可以包括晶体管、电容等电子器件)的部分;连接部301为驱动电路板3中设置焊盘的部分。连接部301的焊盘可以直接与绑定区BA中的焊盘电连接,也可以间接与绑定区BA的焊盘电连接。例如,连接部301的焊盘可以通过覆晶薄膜40与绑定区BA的焊盘电连接。
其中,绑定区BA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支撑部10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范围内,第一参考面为垂直于显示面板2厚度方向的平面;驱动电路板3的主体部302在第二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支撑部102在第二参考面上的正投影范围内,第二参考面为垂直于主体部302厚度方向的平面。
在一个示例中,主体部302的厚度方向与显示面板2的厚度方向平行,即,第一参考面和第二参考面可以平行;在另一个示例中,主体部302的厚度方向与显示面板2的厚度方向可以交叉,即,第二参考面与第二参考面可以交叉。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设置在第一支撑部101上,驱动电路板3的主体部302设置在第二支撑部102上,从而使第一支撑部101、第二支撑部102可以为显示面板2、主体部302提供足够的强度支撑,并且,由于绑定区BA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支撑部10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范围内,主体部302在第二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支撑部102在第二参考面上的正投影范围内,因此支撑板1可以防止显示模组在转运及组装过程中对绑定区BA以及主体部302上的电子器件造成损伤,从而降低显示模组被损坏的风险。
在一个示例中,支撑板1可以为采用金属材料制作的金属支撑板,金属支撑板不仅可以提供良好的散热作用,还可以起到一定的静电释放和电磁屏蔽的作用,从而避免干扰信号对显示面板2的显示画面产生影响。其中,这里的金属材料可以包括金属或合金,例如,铝、镁铝合金、铜等。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2、驱动电路板3均固定在支撑板1的同一侧。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2可以为车载显示面板、液晶面板、电子纸、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面板、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面板、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s,Micro LED)面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模组还包括覆晶薄膜40(Chip On Film,COF),覆晶薄膜40包括柔性线路板4和设置在柔性线路板4上的驱动芯片6,柔性线路板4的一端连接绑定区BA,另一端连接驱动电路板3的连接部301。其中,驱动芯片6位于柔性线路板4与第二支撑部102之间。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显示模组包括至少两个覆晶薄膜40。其中,覆晶薄膜40自然伸展贴附在第二支撑部102上,可以省去背折贴附工艺,从而解决覆晶薄膜40在背折状态下容易受到损伤的问题。
覆晶薄膜40包括用于与驱动电路板3绑定的输入端引脚以及用于与绑定区BA绑定的输出端引脚。其中,绑定区BA包括多个焊盘,多个覆晶薄膜40的输出端引脚分别与绑定区BA的多个焊盘一一对应绑定连接。
在一些对比实施例中,驱动电路板3和驱动芯片6通过柔性线路板4背折于显示面板2的非出光侧。其中,显示面板2中包括多个发光器件。由于较大的数据处理量和电流会导致驱动芯片6产生大量的热,在其设置到显示面板2的背侧后很容易将热量传导至显示面板2,从而导致显示面板2局部高温,而发光器件最大的问题就是寿命,高温会加速有机发光材料的衰变,从而导致显示面板2的屏幕发黄,而且显示面板2的部分区域的快速老化也会导致整个显示面板2的屏幕发光不均匀,产生斑点。同时,温度过高也会影响用户的触感。而本公开实施例中,覆晶薄膜40是展平设置在第二支撑部102上的,从而避免了上述背折工艺,因此,也就避免了由于驱动芯片6背折到显示面板2的背侧所带来的散热性差的问题。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电路板3上还设置有连接器5,其中,连接器5用于连接外部的驱动电源,从而给显示模组供电。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还包括缓冲部7,其中,缓冲部7位于柔性线路板4与第二支撑部102之间,并与第二支撑部102、柔性线路板4限定出容纳空间V,驱动芯片6位于容纳空间V中。当显示模组受力后,缓冲部7可以提供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防止驱动芯片6受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缓冲部7包括泡棉胶,泡棉胶与柔性线路板4和第二支撑部102粘结。
具体的,如图2所示,驱动芯片6焊接在柔性线路板4上,例如,驱动芯片6通过锡膏焊接在柔性线路板4上,并与第二支撑部102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而没有与支撑板1直接接触。其中,该间距在0.3~0.5mm之间,例如,该间距为0.3mm、0.4mm,或者,0.5mm。驱动芯片6与第二支撑部102之间的间距可以阻断驱动芯片6和支撑板1之间的热传导,并且驱动芯片6可以直接与周围的空气进行热对流,在驱动芯片6处温度高于周围环境时,热量可以快速被周围的冷空气带走,减少了驱动芯片6传导至驱动电路板3、显示面板2的热量,从而起到增强整个显示模组散热的作用,减弱了显示模组的局部热集中,延长了有机发光材料的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对显示模组的散热效果,还可以在第一支撑部101远离显示面板2的一侧和/或第二支撑部102远离驱动电路板3的一侧设置散热结构,例如,该散热结构为散热鳍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粘结部701、第二粘结部702。柔性线路板4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部401、第二连接部402和第三连接部403。其中,第一连接部401的一部分与显示面板2连接,另一部分通过第一粘结部701与第一支撑部101连接,第二连接部402的一部分与驱动电路板3连接,另一部分通过第二粘结部702与第二支撑部102连接。其中,驱动芯片6设置在第三连接部403上。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粘结部701、第二粘结部702的厚度均小于缓冲部7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粘结部701的厚度等于显示面板2远离第一支撑部101的表面到第一支撑部101的距离。第二粘结部702的厚度等于驱动电路板3的连接部301远离第二支撑部102的表面到第二支撑部102的距离。其中,第一粘结部701和第二粘结部702的厚度设置方式,可以使第一连接部401、第二连接部402均形成平整的表面。第一粘结部701和第二粘结部702的材料均可以为泡棉,可以提供一定的缓冲力。
当然,第一粘结部701和第二粘结部702的材料还可以是压敏胶或者是双面胶等其他粘结结构。其中,第一粘结部701和第二粘结部702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模组还包括加强板8,其中,加强板8位于柔性线路板4远离驱动芯片6的一侧,并与驱动芯片6相对设置。加强板8用于防止驱动芯片6受到损伤。其中,加强板8在第二支撑部102上的正投影可以覆盖驱动芯片6在第二支撑部102上的正投影,从而加强对驱动芯片6的保护。加强板8可以通过粘结材料或其他固定结构固定在柔性线路板4上。
在图2所示的显示模组中,第一支撑部101、第二支撑部102可以位于同一平面上。覆晶薄膜40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支撑板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范围内,从而使支撑板1可以对覆晶薄膜40起到保护作用。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沿切线BB’的剖视图,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L型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至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1还包括连接在第一支撑部101和第二支撑部102之间的第三支撑部103,第三支撑部103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一支撑部101和第二支撑部102的弹性模量。因此,第三支撑部103相较于第一支撑部101和第二支撑部102具有更好的可弯折性。通过对第三支撑部103弯折,可以使得第一支撑部101所在平面与第二支撑部102所在平面交叉。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如图5所示,显示模组可设计为L形,例如,显示面板2、驱动电路板3分别在贴附在第一支撑部101和第二支撑部102上,其中,第三支撑部103弯曲,从而使第一支撑部101与第二支撑部102之间的夹角θ可以为9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支撑板1的厚度在0.1~2mm之间,其中,第三支撑部103的厚度小于第一支撑部101的厚度、第二支撑部102的厚度。例如,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第一支撑部101和第二支撑部102的厚度均在1~2mm之间,第三支撑部103的厚度在0.1~0.5mm之间。例如,第一支撑部101和第二支撑部102的厚度均可以为1mm,或1.2mm,或1.4mm,或1.6mm,或1.8mm,或2.0mm;第三支撑部103的厚度可以为0.1mm,或0.2mm,或0.3mm,或0.4mm,或0.5mm。这种将第三支撑部103的厚度相对于第一支撑部101和第二支撑部102的厚度进行减薄的设置方式,可以降低第三支撑部103的抗弯折性能,有利于第三支撑部103进行弯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三支撑部103上设有开槽103a。其中,开槽103a的形状可以为矩形、具有倒圆角的矩形、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等。需要说明的是,开槽103a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实现方式中所述的形状。其中,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对第三支撑部103进行图形化处理或半刻处理,从而在第三支撑部103上设置多个开槽103a。通过在第三支撑部103上设置多个开槽103a的方式,可以减小第三支撑部103的抗弯折性能,从而有利于第三支撑部103的弯折。在一个示例中,每个开槽103a可以为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形状,且多个开槽103a可以排成多行多列;在另一个示例中,每个开槽103a为长条形结构,且沿第三支撑部103的弯曲轴的轴向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上述在第三支撑部103上设置开槽103a,或者,对第三支撑部103减薄的方式,来使第三支撑部103容易弯折;也可以在设置开槽103a的同时,对第三支撑部103进行减薄。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对第三支撑部103的厚度进行减薄和/或设置开槽103a,使得显示模组在与总成中框进行组装时,第三支撑部103可以进行一定角度的弯折,从而提高半嵌入式总成中框空间布局的灵活性。也可以增加第一支撑部101、第二支撑部102的厚度,从而增加第一支撑部101、第二支撑部102的强度和散热能力。
本公开实施例基于覆晶薄膜40的可弯曲特性,对第三支撑部103进行处理后,使第三支撑部103具备可弯折的特性,从而使得第一支撑部101与第二支撑部102之间的夹角θ(也即是显示面板2与驱动电路板3之间的夹角θ)可根据需求进行调整,从而为显示模组的安装提供更好、更灵活的解决方案。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再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沿切线CC’的剖视图,图8为图6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沿切线CC’的另一剖视图,如图6至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中可以不包括上述覆晶薄膜40,具体地,显示模组还包括驱动芯片6,驱动芯片6设置在显示面板2的绑定区BA,驱动电路板3的连接部301通过显示面板2上的连接走线与驱动芯片6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支撑部101和第二支撑部102位于同一平面上,其中,驱动电路板3的连接部301和主体部302在上述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支撑板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范围内,从而使支撑板1可以对驱动电路板3整体起到保护作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电路板3为柔性电路板,即,连接部301为柔性结构,并且,如图8所示,第一支撑部101和第二支撑部102之间设置有第三支撑部103,其中第三支撑部103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一支撑部101和第二支撑部102中任一者的弹性模量,以使第三支撑部103具有一定的弯折性能。通过对第三支撑部103进行弯折,可以使第一支撑部101所在平面与第二支撑部102所在平面交叉,从而使得支撑板1通过弯折具有多种形状,适应更多的显示模组的安装槽。
其中,可以通过在第三支撑部103上设置开槽103a,和/或对第三支撑部103进行减薄的方式,使得第三支撑部103具有较小的弹性模量。具体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这里不在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驱动电路板3整体可以通过第一粘结层91粘结在第二支撑部102上。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驱动电路板3的主体部302通过第一粘结层91粘结在第二支撑部102上,而连接部301与第二支撑部102之间可以不设置粘结层。其中,第一粘结层91可以为压敏胶(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PSA)。当然,也可以为其他材质的粘结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图7和图8所示,显示面板2可以通过第二粘结层92粘结在第一支撑部101上。第二粘结层92可以为上述压敏胶,也可以为其他材质的粘结层。第一粘结层91与第二粘结层92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固定方式将显示面板2固定在第一支撑部10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7所示,显示面板2包括显示区AA,显示模组还包括偏光片11和盖板14。其中,偏光片11的材料可以为聚乙烯醇(PVA)材料。盖板14可以是玻璃盖板,该玻璃盖板可以为超薄柔性盖板(Ultra Thin Glass,UTG)。
偏光片11设置在显示面板2远离第一支撑部101的一侧。盖板14设置在偏光片11远离第一支撑部101的一侧。偏光片11和盖板14在第一支撑部101上的正投影均覆盖显示区AA在第一支撑部101上的正投影。其中,偏光片11可有效的降低显示面板2对环境光的反射率,然而偏光片11易受到环境水汽影响,因此,盖板14可以对偏光片11进行封装保护的作用,还可以实现对显示面板2整体的保护,并提高显示面板2的可靠性。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2、图4、图7和图8所示,显示模组还包括光线控制膜12,光线控制膜12通过光学胶13粘结在盖板14靠近显示面板2的一侧。其中,光线控制膜12可以具有间隔排布的透光部和遮光部。其中,该光线控制膜12的出射光线的角度范围与每个透光部的宽度正相关,且与遮光部的厚度负相关。
以显示面板2为车载显示面板为例,车载显示面板出光侧可以设置光线控制膜12,在该车载显示面板的出射光线中,小于出射光线的角度范围的出射光线能够从光线控制膜12的透光部透过,大于出射光线的角度范围的出射光线会被遮光部阻挡,通过调节光线控制膜12的出射光线的角度范围可以调节光线控制膜12的透过率。光线控制膜12可以使车载显示面板的出光角度的范围变窄,从而避免夜间行车时,车载显示面板的出射光线反射至挡风玻璃上,对驾驶员的视线造成干扰,影响行车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包括衬底基板、像素电路、发光器件层和封装层。衬底基板可以为无机材料的衬底基板,也可以为有机材料的衬底基板。举例而言,在一个示例中,衬底基板的材料可以为钠钙玻璃(soda-lime glass)、石英玻璃、蓝宝石玻璃等玻璃材料,或者可以为不锈钢、铝、镍等金属材料。在另一个示例中,衬底基板的材料可以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聚乙烯基苯酚(Polyvinyl phenol,PVP)、聚醚砜(Polyether sulfone,PES)、聚酰亚胺、聚酰胺、聚缩醛、聚碳酸酯(Poly carbonate,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PEN)或其组合。衬底基板也可以为柔性衬底基板,举例而言,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衬底基板的材料可以为聚酰亚胺(polyimide,PI)。衬底基板还可以为多层材料的复合,举例而言,在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衬底基板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底膜层(Bottom Film)、压敏胶层、第一聚酰亚胺层和第二聚酰亚胺层。
像素电路设于显示区AA内,像素电路包括晶体管和电容,其中,像素电路可以是7T1C、7T2C、6T1C或6T2C等像素电路,其中,nTmC表示一个像素电路包括n个晶体管(用字母“T”表示)和m个电容(用字母“C”表示)。
其中,驱动电路板3用于向像素电路输入驱动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像素电路可由多层膜结构构成,以像素电路中的晶体管为顶栅型晶体管为例,像素电路包括有源层、第一栅绝缘层、栅极、第二栅绝缘层和第一源漏层。有源层设于衬底基板的一侧。第一栅绝缘层设于有源层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第一栅绝缘层覆盖有源层。栅极设于第一栅绝缘层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第二栅绝缘层设于栅极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第二栅绝缘层覆盖栅极和第一栅绝缘层。其中,第一源漏层设于第二栅绝缘层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第一源漏层包括源极和漏极。
在此需说明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像素电路中的晶体管也可以为顶栅型晶体管,其结构为本领域常用晶体管结构,在此不详细描述。
发光器件层设于像素电路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发光器件层包括发光器件,像素电路用于驱动发光器件发光。像素电路的数量与发光器件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地与各发光器件连接,以便分别控制各个发光器件发光。
发光器件层包括第一电极层、像素定义层、发光功能层和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发光功能层和第二电极层可组合形成多个发光器件。其中,第一电极层设于驱动层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电极。第一电极可以为阳极。像素定义层设于第一电极层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像素定义层设有暴露第一电极的开口,开口和第一电极一一对应;开口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等,具体本公开不做限定。
发光功能层至少部分设于开口内,且设于第一电极层背离衬底基板的表面。发光功能层可包括沿背离衬底基板的方向依次层叠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材料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可通过使空穴和电子在发光材料层复合成激子,由激子辐射光子,从而产生可见光,具体发光原理在此不再详述。第二电极层设于发光功能层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第二电极层可以为阴极。
封装层设于发光器件层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封装层覆盖发光器件层,其可用于保护发光器件层,阻隔外界的水、氧对发光器件造成侵蚀。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薄膜封装(Thin-Film Encapsulation,TFE)的方式实现封装,具体而言,封装层可包括第一无机层、有机层和第二无机层,其中,第一无机层覆盖于发光器件层背离驱动背板的表面,有机层可设于第一无机层背离驱动背板的表面,且有机层的边界限定于第一无机层的边界的内侧,第二无机层覆盖有机层和未被有机层覆盖的第一无机层,可通过第二无机层阻挡水氧侵入,通过具有柔性的有机层实现平坦化。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部分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可以为安装在车辆中控区域的车载显示设备。其中,显示设备包括安装座和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其中,安装座20上开设有插槽,绑定区BA的至少部分、第二支撑部102以及驱动电路板3的主体部302(即,图1、图3、图5-图6中的嵌入区CA中的结构)均插入插槽中。其中,安装座20可以为汽车仪表台。其中,显示模组包括上、下、左、右四个边框,体积较大的驱动电路板3绑定在显示模组的下边框,会导致显示模组的下边框比其它三个边框大,本公开实施例将显示模组下边框半嵌入安装座20内,可以满足用户对显示模组的超窄边框的需求。
具体的,如图9所示,显示模组的覆晶薄膜40以及驱动电路板3处于展平状态,并设置在第二支撑部102上,同第二支撑部102一起被嵌入安装于安装座20内部,显示面板2设置于安装座20之上。其中,显示模组的上、左、右三个边框不隐藏,下边框可依据显示模组边框的需求,部分隐藏于安装座20内,从而实现四边等宽的窄边框的需求。
当然,显示模组也可以采用“L”形嵌入设计,从而提高半嵌入式总成中框空间布局的灵活性。
无论是采用展平的设计还是上述“L”形设计,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均可有效避免显示面板2与覆晶薄膜40以及驱动电路板3的热量叠加,从而加快显示模组的散热。同时,覆晶薄膜40、驱动电路板3固定在具有一定强度的支撑板1上,可以避免显示模组在组装以及运输途中对显示模组的磕碰、拉扯,也有利于显示模组与汽车总成的组装,并提升良率。并且,显示模组的嵌入区CA中的结构插入安装座20的插槽中,从而减小边框宽度。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相连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且包括显示区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一侧的绑定区;
驱动电路板,所述驱动电路板包括相连的主体部和连接部,所述主体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上,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显示面板的绑定区电连接;
其中,所述绑定区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所述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范围内,所述第一参考面为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平面;所述主体部在第二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二参考面上的正投影范围内,所述第二参考面为垂直于所述主体部厚度方向的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覆晶薄膜,所述覆晶薄膜包括柔性线路板和设置在所述柔性线路板上的驱动芯片,所述柔性线路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绑定区,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板的连接部;所述驱动芯片位于所述柔性线路板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缓冲部,所述缓冲部位于所述柔性线路板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并与所述二支撑部、所述柔性线路板限定出容纳空间,所述驱动芯片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包括泡棉胶,所述泡棉胶与所述柔性线路板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粘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粘结部、第二粘结部;
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部分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另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一粘结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部分与所述驱动电路板连接,另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二粘结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
所述驱动芯片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部上;
其中,所述第一粘结部、第二粘结部的厚度均小于所述缓冲部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结部的厚度等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表面到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距离;
所述第二粘结部的厚度等于所述驱动电路板远离所述第二支撑部的表面到所述第二支撑部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
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柔性线路板远离所述驱动芯片的一侧,并与所述驱动芯片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
驱动芯片,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绑定区,所述驱动电路板的连接部通过所述显示面板上的连接走线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所述连接部为柔性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的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三支撑部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弹性模量;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部所在平面交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中任一者的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部上设有开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位于同一平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板的主体部通过粘结层粘结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
偏光片,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侧;
盖板,设置在所述偏光片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侧;
其中,所述偏光片和所述盖板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的正投影均覆盖所述显示区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的正投影。
15.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和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其中,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插槽;所述绑定区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支撑部以及所述驱动电路板的主体部均插入所述插槽中。
CN202311056574.6A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Pending CN1170956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56574.6A CN117095621A (zh)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56574.6A CN117095621A (zh)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95621A true CN117095621A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83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56574.6A Pending CN117095621A (zh)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9562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80536B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US8492969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777782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7538343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OLED)
US11871635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9313889B2 (en) Display apparatus
KR20070076220A (ko) 발광 다이오드 모듈,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KR20200115756A (ko) 회로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한 표시장치
US20090251775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3129736B (zh) 显示设备
US8218325B2 (en) Chassis base and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13129745B (zh) 显示设备
KR20060124912A (ko) 집적 회로칩 패키지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장치
CN117095621A (zh)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CN102096214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16363948A (zh) 显示装置
KR101585001B1 (ko) 표시 장치
US20220077419A1 (en) Display device
KR20080067845A (ko) 표시 장치
US20240160250A1 (en) Display apparatus
CN216015370U (zh) 显示设备
KR20150022150A (ko) 연성인쇄회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영상표시장치
KR102524141B1 (ko) 플렉서블 장치
US20240206137A1 (en) Display Apparatus
KR101886302B1 (ko) 평판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