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87337A - 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设备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87337A
CN117087337A CN202310544962.2A CN202310544962A CN117087337A CN 117087337 A CN117087337 A CN 117087337A CN 202310544962 A CN202310544962 A CN 202310544962A CN 117087337 A CN117087337 A CN 1170873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flow passage
ink
liquid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4496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来山泰明
村冈千秋
户田恭辅
宫下岳穗
吉川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7087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873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9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for removing air bub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3Ink fil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8Ink recirculation system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设备。液体喷射设备包括打印元件板、供应流动通道和收集流动通道、液体供给机构以及第一气泡储存单元和第二气泡储存单元。打印元件板包括具有喷射口的压力室,打印元件板从该喷射口喷射液体。供应流动通道和收集流动通道与压力室连通。液体供给机构在供应流动通道和收集流动通道之间产生压力差,以将液体从供应流动通道供应到压力室,并从收集流动通道回收压力室中的液体。第一气泡储存单元将供应流动通道连接到液体供给机构。第二气泡储存单元将收集流动通道连接到液体供给机构。第一气泡储存单元的容积大于第二气泡储存单元的容积。

Description

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设备。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特开No.2003-312006公开了一种液体喷射头,该液体喷射头包括设置在滑架上的流体储存器、泵、循环流动通道和打印头,并且被构造成利用泵使流体在循环流动通道中循环,并且在打印循环期间将流体从流体储存器供应到打印头。
然而,根据日本专利特开No.2003-312006的液体喷射头包括用于将空气和液体彼此分离的分离器结构、和空气排放区域。因此,这种液体喷射头产生了问题,例如喷射头尺寸增加以及墨粘附到分离器结构。同时,气泡通过循环路径的内部倾斜而被引导至气液分离器结构。然而,该循环路径不穿过包括喷射液体的喷嘴的打印头的压力室的内部。换句话说,根据日本专利特开No.2003-312006的技术,在压力室中没有流体的循环。结果,例如在气泡等进入压力室的情况下存在导致喷射错误的风险。
发明内容
申请人的公开提供了一种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设备,其抑制喷射错误的发生而不增加设备的尺寸。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液体喷射设备包括:打印元件板,其包括设置有喷射口的压力室,其中打印元件板构造成从喷射口喷射液体;供应流动通道,其设置于打印元件板并与压力室连通;收集流动通道,其设置于打印元件板并与压力室连通;液体供给机构,其构造成在供应流动通道和收集流动通道之间产生压力差,从而将液体从供应流动通道供给到压力室并从收集流动通道回收压力室中的液体;第一气泡储存单元,其将供应流动通道连接到液体供给机构;以及第二气泡储存单元,其将收集流动通道连接到液体供给机构,其中第一气泡储存单元的容积大于第二气泡储存单元的容积。
根据本公开,可提供一种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设备,其可在不增加设备尺寸的情况下抑制喷射错误的发生。
参考附图从以下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公开的进一步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可以应用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设备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为液体喷射头的透视图;
图3为液体喷射头的分解透视图;
图4为示出在稳定状态下用于一种墨颜色的循环路径的示意图;
图5A是在y方向上的特定位置处截取的打印元件板的剖视图;
图5B是在y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截取的打印元件板的剖视图;
图5C是在y方向上的另一不同位置处截取的打印元件板的剖视图;
图6为示出通过使用大多数喷射口进行打印的情况下的墨流动的图;
图7为示出液体喷射头的侧视图;
图8A为示出液体喷射头的剖视图;
图8B为示出液体喷射头的另一剖视图;
图9为阐明循环单元内部的示意图;
图10A为示出第一墨连接流动通道和第二墨连接流动通道的剖视图;
图10B是示出第一墨连接流动通道和第二墨连接流动通道的另一剖视图;
图11A为示出循环流动通道的示意图;
图11B为示出循环流动通道的另一示意图;
图12A为示出在使用多个喷射口的情况下的墨流动和气泡行为的图;
图12B为示出在使用多个喷射口的情况下的墨流动和气泡行为的另一图;
图13A为示出第一气泡储存单元和第二气泡储存单元的剖视图;
图13B为示出第一气泡储存单元和第二气泡储存单元的另一剖视图;
图14为沿图13A中的XIV-XIV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15为沿图7中XV-XV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16A为示出循环流动通道的示意图;
图16B是示出循环流动通道的另一示意图;
图17A为示出压力调节单元的示例的图;
图17B为示出压力调节单元的示例的另一图;
图17C为示出压力调节单元的示例的另一图;
图18A为循环泵的外部透视图;
图18B为循环泵的另一外部透视图;
图19为循环泵沿XIX-XIX线的剖视图;
图20A为用于解释液体喷射头中的墨流动的图;
图20B为用于解释液体喷射头中的墨流动的另一图;
图20C是用于解释液体喷射头中的墨流动的另一图;
图20D是用于解释液体喷射头中的墨流动的另一图;
图20E为用于解释液体喷射头中的墨流动的另一图;
图21A为示出喷射单元中用于一种墨颜色的循环路径的示意图;
图21B为示出喷射单元中用于一种墨颜色的循环路径的另一示意图;
图22为示出开口板的图;
图23为示出喷射元件板的图;
图24A为示出喷射单元的特定部分处的墨流动的剖视图;
图24B为示出喷射单元的不同部分处的墨流动的剖视图;
图24C为示出喷射单元的另一不同部分处的墨流动的剖视图;
图25A为示出喷射模块中喷射口附近的部分的剖视图;
图25B为示出喷射模块中喷射口附近的部分的另一剖视图;
图26为示出对比例的喷射元件板的图;
图27A为示出适用于三种颜色墨的液体喷射头的流动通道构造的图;
图27B为示出适用于三种颜色墨的液体喷射头的流动通道构造的另一图;并且
图28为示出液体喷射头与墨罐和外部泵的连接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
图1是可以应用根据本实施例的液体喷射头1000的液体喷射设备2000的示意性透视图。本实施例的液体喷射设备2000是串行扫描类型的喷墨打印设备,其被构造为通过从液体喷射头1000和1001喷射液体(以下也称为墨)而在打印介质P上打印图像。液体喷射头1000和1001可以安装在滑架10上,并且滑架10设置成可沿着引导轴11在主扫描方向(即x方向)上移动。通过使用未示出的传送辊,打印介质P在竖直扫描方向上传送,该竖直扫描方向是与主扫描方向相交(在本实施例中为成直角)的y方向。
两种类型的液体喷射头安装在滑架10上。液体喷射头1000可以喷射三种类型的墨,而液体喷射头1001可以喷射六种类型的墨。墨分别从九种类型的墨罐(液体罐)2(21、22、23、24、25、26、27、28和29)通过供墨管30被压力供应到液体喷射头。稍后将描述的用于压力供应的供应泵安装在供墨单元12上。
作为修改例,通过将液体喷射头1000中的三种类型的墨设置为相同类型的墨,可将墨罐减少至七种类型,或通过额外安装一个或更多个液体喷射头,可将液体喷射设备构造为能够喷射十二种或更多类型的墨。
通过使用滑架10的定位单元和电触点,液体喷射头1000被固定到滑架10并由滑架10支撑。液体喷射头1000通过在扫描方向(x方向)上移动的同时喷射墨来执行打印。
图2是本实施例的液体喷射头1000的透视图,图3是液体喷射头1000的分解透视图。液体喷射头1000包括打印元件单元100、循环单元200、头外壳单元300和盖502。打印元件单元100包括打印元件板110、连接到打印元件板110的设置有供墨连接流动通道310和集墨连接流动通道320的支撑构件(流动通道构件)102、电线带103和电接触板104。电接触板104包括与滑架10接触的电接触点,并通过循环单元连接器106和未示出的泵管线供应用于驱动安装在循环单元200上的循环泵203的信号和能量。此外,电接触板104通过电线带103向打印元件板110供应用于喷墨的驱动信号和能量。
通过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膜(未示出)、引线接合、焊料安装等来实现电连接模块。然而,连接方法不仅限于这些方法。在本实施例中,打印元件板110和电线带103之间的连接通过引线接合来实现。电连接模块用密封材料密封,以便保护电连接模块免受墨的腐蚀和外部冲击。
循环单元200包括第一压力调节机构201和第二压力调节机构202(见下文所述的图4)以及循环泵203,第一压力调节机构201和第二压力调节机构202能够调节循环路径中的压力。墨通过供墨管30(见图1)和设置有管连接器31的头外壳单元300从墨罐2供应到供墨口3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螺钉501将循环单元200固定到头外壳单元300来形成供墨通道。
诸如橡胶和弹性体的弹性构件被用作在每个供墨通道中的连接器中使用的密封构件。打印元件单元100附接并固定到头外壳单元300,从而构成供墨通道。弹性构件可以用在供墨通道中的连接器中。头外壳单元300由通过注射成型含填料树脂而获得的部件的组合形成,以便实现相对于滑架10的定位并形成墨流动通道的形状。
通过在y方向上布置喷射口,打印元件板110设置有喷射口列。多个喷射口列在x方向上设置。
图4为示意图,示出了将应用于本实施例的液体喷射设备2000的、处于稳定状态的用于一种墨颜色的循环路径。通过使用供应泵P0将墨从墨罐21压力供应到液体喷射头1000。通过使用过滤器204去除墨中的灰尘等,然后将墨供应给第一压力调节机构201。在图4中(以及后面将要描述的图6中),第一压力调节机构201用“L”标记,而第二压力调节机构202用“H”标记。这里,“H”代表高负压,“L”代表低负压,这与基于正压的高和低水平相反。第一压力调节机构201将第一压力控制室211中的压力调节至预定压力(负压)。循环泵203是压电隔膜泵,其被构造为通过将驱动电压输入到附接至隔膜的压电元件来改变泵室内部的容积,并且通过随着压力变化交替地激活两个止回阀来供给液体。
循环泵203将墨从低压(高负压)侧的第二压力控制室221供给至高压(低负压)侧的第一压力控制室211。第二压力控制室221通过第二压力调节机构202压力调节至比第一压力控制室211中的压力低的压力。均具有能够喷射液体的喷射口的多个压力室113设置在打印元件板110上。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11和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12连接到相应的压力室113。
每个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11通过第一墨连接流动通道310连接到第一压力控制室211,并且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11中的压力因此被调节到高压(上游)侧。每个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12通过第二墨连接流动通道320连接到第二压力控制室221,并且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12中的压力因此被调节到低压(下游)侧。由于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11和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12之间的压力差,在每个压力室113中产生沿图4中箭头α方向的流动。从压力室113回收粘度增加的墨的一部分,该部分存在于处于待机状态或在打印操作期间不喷射墨的每个喷射口附近。因此,可以抑制喷射错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泡储存单元301设置在第一墨连接流动通道310中,第二气泡储存单元302设置在第二墨连接流动通道320中。第一气泡储存单元301和第二墨连接流动通道320中的每一个都具有这样的容积,该容积能够将在打印操作期间或者在打印待机期间产生的气泡临时储存在墨路径内。
图5A至5C为在y方向上不同位置处截取的打印元件板110的剖视图。打印元件板110包括Si基板120和喷射口构件130,在Si基板120上设置有用作压力产生机构的未示出的电路和加热器115,在喷射口构件130中通过光刻法对与加热器115相对应的压力室113和喷射口114进行构图。尽管本实施例被构造为通过向对应的加热器115施加电压而在每个压力室113内产生墨泡来获得喷射能量,但是压力产生机构不仅限于这种构造。可以使用压电元件来代替加热器。打印元件板110堆叠在支撑构件102上,而Si基板120包括接触表面123。接触表面123附接并固定到支撑构件102,从而连接到相应的供墨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11和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12在x方向上的距离设定为1mm或更小的间距,以确保对压力室113的供墨性能,并通过减小基板尺寸实现成本降低。同时,从打印介质P上的打点效率的角度来看,部署四个喷射口列,每个喷射口列以600dpi布置喷射口。注意,喷射口部署的分辨率和喷射口列的数量不限于上述示例。
图5A示出了在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11与接触表面123连通的位置处公共供应流动通道开口121的截面。图5B示出了在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11和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12都不与接触表面123连通的位置处的截面。图5C示出了在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12与接触表面123连通的位置处的公共收集流动通道开口122的截面。
为了控制每个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11和对应的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12之间的压差,有必要分隔除压力室113和压力控制机构之外的供墨通道。为此,第一墨连接流动通道310和第二墨连接流动通道320需要在图5B所示的截面位置处沿喷射口列的方向分开。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11和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12中的每一个都具有非常小的截面积,因此具有由于与液体供给相关联的压力损失而导致供墨不足的风险。为此,期望尽可能短地形成图5B所示的不与接触表面123连通的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11和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12。因此,期望在喷射口列的方向上设置多个如图5A所示的公共供应流动通道开口121和多个如图5C所示的公共收集流动通道开口122。
在图3的分解透视图中,用于一种颜色的第一墨连接流动通道310设置在九个位置,用于所述一种颜色的第二墨连接流动通道320设置在八个位置。这些连接位置的数量根据喷射口列的长度和分隔结合宽度而变化。在本实施例中,图5B的每个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11和每个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12的截面积等于或小于0.1mm2,并且每个公共供应流动通道开口121和对应的公共收集流动通道开口122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小于7.5mm。
图6示出了在通过使用大多数喷射口执行打印的情况下,在用于一种颜色的循环路径中的墨流动。在通过使用大多数喷射口来执行打印的情况下,与在稳定状态下循环的情况下的流动方式不同,墨从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11和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12两者供应到对应的压力室113。
在从特定压力室113喷射墨的情况下,从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11和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12中的每一个供应墨。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11将从第一压力控制室211通过第一墨连接流动通道310供应的墨供应到对应的压力室113。同时,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12将从第二压力控制室221通过第二墨连接流动通道320供应的墨供应到对应的压力室113。循环泵203以与稳定状态下相同的方式将墨从第二压力控制室221输送到第一压力控制室211。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压力控制室221向第二墨连接流动通道320和循环泵203供应墨。此外,第二压力控制室221通过使第二压力调节机构202经由将第一压力调节机构201连接到第二压力调节机构202的旁路流动通道从第一压力控制室211供应墨来保持恒定压力。当第一压力控制室211向第二压力调节机构202和第一墨连接流动通道310供应墨时,第一压力控制室211通过使第一压力调节机构201从用作供墨源的墨罐21中回收墨以及由循环泵203输送的那部分墨来保持恒定压力。
如上所述,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12中的墨流动方向根据打印状态而改变,随之第二墨连接流动通道320中的墨流动方向改变。
图7为示出液体喷射头1000的侧视图。图8A是沿着图7中的VIIIA-VIIIA线截取的剖视图。图8B是沿着图7中的VIIIB-VIIIB线截取的剖视图。打印元件板110沿着作为打印介质P的移动方向的y方向设置有喷射口列,并且墨在z方向上从各个喷射口喷射。第一墨连接流动通道310和第二墨连接流动通道320由头外壳单元300和支撑构件102形成。
打印元件板110由支撑构件102支撑。打印元件板110被支撑成建立从第一压力控制室211通过第一墨连接流动通道310到公共供应流动通道开口121和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11的连接。同时,打印元件板110被支撑成建立从第二压力控制室221通过第二墨连接流动通道320到公共收集流动通道开口122和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12的连接,如图8B所示。
第一压力控制室211和第二压力控制室221通过使用内置在循环单元200中的压力调节机构被控制在恒定压力下。
图9为阐明循环单元200内部的示意图。在循环单元200中,墨从供墨单元12通过供墨口32和过滤器204被压力供应到第一压力调节机构201。压力调节机构201包括阀232、阀弹簧233、柔性构件231、压板235和压力调节弹簧234。
在压力控制室211中,在压力控制室211的容积因墨排放等原因而减小的情况下,压板235使柔性构件231和压力调节弹簧234变形,从而试图保持压力控制室211内的压力恒定。通过压力调节弹簧234的压缩变形,阀弹簧233通过阀232在压缩方向上变形。因此,可以打开阀232并向压力控制室211供应墨。这种行为使得能够供应墨并保持压力控制室211内的恒定压力。压力控制室211中的负压根据压力调节弹簧234和阀232与压板235的接触位置来设定。
压力控制室221的压力调节机构202包括阀242、阀弹簧243、柔性构件241、压板245和压力调节弹簧244。压力调节机构202中的压力调节原理与适用于压力调节机构201的原理相同,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供墨源从供墨单元12变为压力控制室211。
循环泵203以将压力控制室221中的墨供给到压力控制室211的方式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使用压电元件的小型隔膜泵作为循环泵203。由于可以通过向压电元件施加电压脉冲来驱动泵,所以可以通过使用输入的电压脉冲来控制循环泵203的开和关。通过使用循环泵203将压力控制室221中的墨输送到压力控制室211,压力控制室211被设定为施加了与被供入的墨量相当的压力的状态,并且压力控制室221被设定为负压状态,该负压的量与被供出的墨量相当。
当压力控制室221被设定为负压时,压力控制室221通过压力调节机构202回收墨。另一方面,压力调节机构202从压力控制室211和压力室113回收墨,因此在保持压力恒定的同时产生循环流。由于如上所述产生通过压力室113的循环流,可以去除喷射口附近由于墨蒸发而粘度增加的墨,从而实现稳定喷射。
图10A为示出本实施例中连接至压力控制室211的第一墨连接流动通道310的剖视图,图10B为示出连接至压力控制室221的第二墨连接流动通道320的剖视图。打印元件板110包括喷射口构件130和Si基板120。用于稳定喷射的未示出的升温加热器设置在Si基板120上。同时,为了使整个打印元件板110的温度均匀并实现与Si基板120的稳定结合,支撑构件102采用具有高热导率和接近Si的线性膨胀系数的氧化铝材料。
在图10A和10B中,流动通道中所示的箭头(实线)示出了在不执行打印时通过驱动循环泵203循环的墨的流动。更准确地说,在图10A中,墨从压力控制室211流到公共供应流动通道开口121,同时穿过由包括第一气泡储存单元301的头外壳单元300和支撑构件102形成的第一墨连接流动通道310。该墨流从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11开始,穿过喷射墨的压力室113,流到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12,然后从公共收集流动通道开口122回收。此外,由包括第二气泡储存单元302的头外壳单元300和支撑构件102形成的第二墨连接流动通道320将从公共收集流动通道开口122回收的墨供应到压力控制室221。随后,循环泵203将墨从压力控制室221供给到压力控制室211。这样,循环流动一周。
图11A为示出喷墨状态下的循环流动通道的示意图,图11B为示出持续循环一段时间而不产生气泡的情况下的循环流动通道的示意图。循环流动在液体喷射头1000的墨流动通道内完成。因此,在液体喷射头1000的流动通道内产生的气泡500应该存在于包括第一压力控制室211和第二压力控制室221中的循环的循环流中的某处。气泡500是通过以下方式产生的:在填充墨时随着墨的流动等而产生泡沫;与液体喷射头1000内部的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相关联的溶解在墨中的气体的过饱和;等等。在气泡500流入任何压力室113的情况下,气泡500倾向于导致墨的喷射错误,这可能导致图像错误。因此,期望将这些气泡500储存在循环流动通道的远离压力室113的一部分处,以便不让气泡500流入压力室113。
在其流动通道中未设置储存气泡的部分的普通液体喷射头的情况下,有必要在溶解气体不会导致过饱和的范围内使用液体喷射头,同时控制墨的脱气度,或在每次产生气泡时将产生的气泡从液体喷射头中排出。存在控制脱气度的方法,包括在减压下搅拌、采用中空纤维膜的脱气模块等。然而,这些方法可能导致高成本以及头尺寸和重量的增加,因此可能不利地影响打印速度和其他性能。另一方面,在每种情况下排出包含气泡的墨的情况下,应该用于打印的墨被作为废墨排出。因此,这种方法导致打印成本的增加。
鉴于上述情况,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A所示,第一气泡储存单元301和第二气泡储存单元302位于循环流动通道中远离压力室113的位置,以将产生的气泡500收集在第一气泡储存单元301和第二气泡储存单元302中。以这种方式,可以防止气泡500流入压力室113,从而减少导致喷射错误的机会。通过根据上述方法减少喷射错误的发生,可以抑制头尺寸的显著增加或废墨量的增加。
由于不执行打印时的循环流动,在第二墨连接流动通道320中产生从包括压力室113的打印元件板110朝向第二气泡储存单元302的墨流动。因此,气泡500通过墨的流动聚集在第二气泡储存单元302中。另一方面,在第一墨连接流动通道310中产生指向打印元件板110的墨流动。因此,难以将气泡500聚集在第一气泡储存单元301中。
在给定的情况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墨连接流动通道310中的顶表面相对于设置有喷射口的表面具有大约40度至50度范围内的角度(θ11和θ13)(参见图10A)。这里,顶是限定流动通道的一部分的表面,该表面对应于流动通道的内壁,其中顶表面处的法向矢量的分力具有重力方向(z方向)上的分量。
根据上述构造,即使在产生指向打印元件板110的墨流动的情况下,气泡500也容易被引导至第一气泡储存单元301,使得气泡500可聚集在远离压力室113的位置。这些角度θ是基于由墨和第一墨连接流动通道310的内壁的物理特性所限定的摩擦系数以及浮力引起的迁移力来确定的。
已经证实,通过使顶表面相对于设有喷射口的表面成约15度或更大角度,本实施例中的液体喷射头1000和第一墨连接流动通道310的构件中使用的墨成功实现了本实施例的效果。更优选的是将每个顶表面设置成接近90度的角度,由此每个气泡500的浮力的分力的100%可以用于迁移力。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墨连接流动通道320的顶表面相对于本实施例中设有喷射口的表面具有约40度至50度的范围内的角度(θ22和θ24)(见图10B)。因此,气泡500向第二气泡储存单元302的移动可以通过使用除了浮力引起的迁移力之外的循环流动压力在短时间内完成。
同时,通过利用循环流,聚集在第二气泡储存单元302中的气泡500通过第二压力调节室221和循环泵203从第二气泡储存单元302逐渐移动至第一压力调节室211和第一气泡储存单元301(见图11B)。如上所述,在气泡500向循环泵下游的供应流动通道移动的情况下,也必须防止第一气泡储存单元301中的气泡500到达压力室113。为此,期望通过将循环泵203下游的容积设定为大于循环泵203上游的流动通道的容积,来确保足够大的容积用于储存气泡500。
同时,在循环通道中,第一压力控制室211和第二压力控制室221可改变其容积以实现压力控制。因此,希望在分开的位置设置一定容积的气泡储存单元。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第一气泡储存单元301和第二气泡储存单元302,并且这些单元的容积被设定为满足(第一气泡储存单元301的容积)>(第二气泡储存单元302的容积)的关系。
此处,流动通道容积越大,储存气泡500的能力越高。然而,整个容积的随意增加可能导致头尺寸的增加或所需墨量的增加。同时,在具有特定容积的空间的复杂流动通道形状的情况下,有一种被称为扼流抽吸的填充方法,其被设计成通过在将压力降低到特定压力之后松开供墨阀来执行墨填充,从而也在反重力方向上用墨填充空间。
虽然本实施例也采用了扼流抽吸,但是这种填充方法仍然导致气体留在整个流动通道容积的一定百分比处。相应地,流动通道容积的膨胀也导致气体初始量的增加。为此,较大的流动通道容积并不总是理想的,并且需要考虑压力损失、气体的初始量、气体的产生量等来确定总的流动通道容积以及循环泵的上游和下游之间的容积差。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泵下游(从泵出口至喷射口)的容积等于约6.4cc,而泵上游(从喷射口至泵入口)的容积等于约4.2cc。这里,泵下游的容积几乎是泵上游容积的1.5倍。这些容积在将第一和第二压力调节室、第一和第二墨连接流动通道以及将这些部件彼此连接的流动通道加在一起时产生了容积差。换句话说,“第一压力调节室(211)的容积>第二压力调节室(221)的容积”的关系成立,并且“第一墨连接流动通道(310)的容积>第二墨连接流动通道(320)的容积”的关系成立。
由于初始墨填充的剩余气体和与连续喷射相关的气体的产生,即使在泵上游的整个容积被气化并移动至泵下游的情况下,计算出整个容积约20%的墨量残留。初始墨填充率取决于产品规格,产品规格取决于填充时的压力损失和抽吸次数。由于喷射而产生的气体量根据墨类型和温度而变化。此外,气体排放的时间也取决于产品规格。因此,不可能总体确定最小容积率。然而,有必要将泵下游的容积设定为泵上游的容积的至少约1.2倍,以使至少10%的墨保留。
在本实施例中,泵安装在液体喷射头1000内部。这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构造,因为去除流动通道中的气体的方法限于从喷射口抽吸。然而,本实施例不仅限于在液体喷射头内部完成循环流动通道的构造。例如,在液体喷射头外部(在打印设备主体等中)设置循环泵的情况和不设置气体去除单元的构造也是可接受的。即使在上述构造的情况下,为了降低气体去除操作的频率,将“从循环泵的排出口到打印头和打印元件板的供应口的容积”设定为大于“从打印头和打印元件板的收集口到循环泵的流入口的容积”是有效的。
同时,由于将第一墨连接流动通道310的容积设定为大于第二墨连接流动通道320的容积,因此第一墨连接流动通道310中流动的墨的流速变得低于第二墨连接流动通道320中流动的墨的流速。通过降低墨的流速,第一墨连接流动通道310中的气泡500由于浮力的作用而容易从压力室113脱离。此外,通过将第二墨连接流动通道320的容积设定为小于第一墨连接流动通道310的容积,在第二墨连接流动通道320中流动的墨的流速变得比在第一墨连接流动通道310中流动的墨的流速快。通过增加墨的流速,第二墨连接流动通道320中的气泡500由于浮力的作用和墨的流速而容易从压力室113脱离。
图12A和12B为在使用图6所示的大部分喷射口的情况下墨的流动和气泡500的行为的图。图12A是示出连接到压力控制室211的第一墨连接流动通道310的剖视图,图12B是示出连接到压力控制室221的第二墨连接流动通道320的剖视图。图12A和12B中的截面位置与图10A和10B中的相同。
在通过使用大多数喷射口进行打印的情况下,比图10A和10B所示的未进行打印的状态下的循环流中的墨量更大的墨被供应至压力室113,从而在每个流动通道中产生大墨流。同时,在通过使用大多数喷射口执行打印的情况下,在第一墨连接流动通道310和第二墨连接流动通道320中的每一个中的墨的循环流动是指向压力室113的流动。由于墨流量的增加,墨流速在朝向压力室113的方向上总体增加。
特别地,在由支撑构件102形成的第一墨连接流动通道310和第二墨连接流动通道320中,每个流动通道的截面积相对较小,产生快速流速,且施加到气泡500的动压力增加,从而气泡500更可能流入压力室113。同时,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来自加热器115的热能来产生每个压力室113中的喷射能量。因此,打印元件板110的温度随着喷射而升高。结果,形成在支撑构件102和打印元件板110中的循环流动通道的内部达到相对较高的温度,并且溶解在墨中的气体更可能过饱和并易于产生气泡500。
在通过使用如上所述的大多数喷射口执行打印的情况下,通过在不执行打印时定期建立循环状态或通过根据墨的喷射量或喷射周期停止循环,必须将气泡500移动至第一气泡储存单元301或第二气泡储存单元302。移动气泡500的这个时段可能涉及如上所述的打印暂停,并且可能因此降低打印生产率。因此,期望将每个顶表面设置成接近90度的角度,在该角度下,气泡500的浮力的100%的分力可以用于迁移力,以便减少移动气泡500的时段。
作为修改示例,存在将加热器安装在打印元件板110上以调节墨温度的情况,且具有低导热性的树脂材料可用于支撑构件102,同时关注温度调节率。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热量产生气泡的位置被限制在Si基板120附近的部分。
同时,在打印元件板110中设置的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11根据Si基板加工技术形成。由于这个原因,很难相对于设置有喷射口的表面确保足够的角度。此外,由于每个流动通道的截面积非常小,所以难以通过利用对抗循环流的浮力将气泡500引导至第一气泡储存单元301。因此,根据墨的喷射量和打印周期,需要通过抽吸等将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11内产生的气泡500通过喷射口有规律地排出压力室113。尽管如此,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11中的墨的体积非常小,从而可以最小化废墨量。
图13A为示出储存大量气泡500时第一气泡储存单元301的剖视图,图13B为示出储存大量气泡500时第二气泡储存单元302的剖视图。图13A和13B中的截面位置与图10A和10B中的相同。图14是沿着图13A中的XIV-XIV线截取的剖视图,其是示出第一气泡储存单元301和第二气泡储存单元302中的狭缝303的视图。在气泡500彼此结合成基本上堵塞流动通道截面的尺寸的情况下,由于墨流引起的拖曳增加,气泡500漂移到压力室113。
然而,第一气泡储存单元301和第二气泡储存单元302的截面积(包括其顶部)大于每个气泡储存单元内部的最小截面积部分。此外,每个流动通道壁沿着墨的流动方向设置有狭缝303。每个狭缝303形成得足够薄,以不会被气泡500堵塞。结果,每个气泡储存单元中的相对墨流速减慢,使得墨可以在不移动气泡500的情况下被送出狭缝303。这样,可以防止气泡500流入压力室113。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狭缝具有宽度在0.2至0.5mm范围内的槽形状,并且采用这样的结构,使得储存并结合在一起的气泡500几乎不能堵塞狭缝303。
即使在如上所述设置狭缝303的情况下,第一气泡储存单元301和第二气泡储存单元302中仍可储存一定量的气泡500。在气泡500到达增加流速的具有小截面积的流动通道的情况下,由于墨动压力,气泡500易于流入压力室113,从而导致喷射错误。为此,在储存一定量的气泡500的情况下,有必要进行回收操作,例如从喷射口抽吸,以便将气泡500排出到外部。被构造为通过抽吸等执行回收操作的抽吸回收装置等是喷墨打印机为了获得打印稳定性而广泛采用的结构。这并不是用于去除存储在第一气泡储存单元301和第二气泡储存单元302中的气泡500的新结构。
图15为沿图7中XV-XV线截取的截面的图。第一气泡储存单元301和第二气泡储存单元302可以通过确保尽可能大的截面积来将产生的气泡移动到顶部。因此,期望形成第一气泡储存单元301和第二气泡储存单元302,其中到打印元件板110附近易于产生气泡500的部分的流动通道的截面积增加。
在如本实施例中那样交替设置沿喷射口列方向的九个位置处的公共供应流动通道开口121和沿相同方向的八个位置处的公共收集流动通道开口122的情况下,通过使用长度(等同于y方向上的长边)等于或大于每个喷射口列的两个端部之间的长度的流动通道,将各个开口彼此连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向以窄间距布置的各个开口供应,需要设置分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A和8B的剖视图所示,要连接到打印元件板110的每个部分形成为具有三角形形状的分支单元,该三角形具有在作为扫描方向的x方向上倾斜的斜边。要连接到公共供应流动通道开口121的第一墨连接流动通道310的三角形形状的斜边和要连接到公共收集流动通道开口122的第二墨连接流动通道320的三角形形状的斜边布置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
如上所述,设置了将液体供给机构连接至与压力室连通的供应流动通道的第一气泡储存单元、以及将液体供给机构连接至与压力室连通的收集流动通道的第二气泡储存单元,且第一气泡储存单元的容积设定为大于第二气泡储存单元的容积。因此,可以提供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设备,其抑制喷射错误的发生,而不增加设备的尺寸。
(第二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注意,本实施例的基本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的构造相同,因此下面将讨论本实施例的特征。
图16A为示出喷墨状态下的循环流动通道的示意图,图16B为示出持续循环一段时间而不产生气泡的情况下的循环流动通道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液体喷射头1000包括第一气泡储存单元兼第一压力调节室711和第二气泡储存单元兼第二压力调节室721。换句话说,每个压力调节室也被构造成用作气泡储存单元。
循环流动在液体喷射头1000的墨流动通道内完成。因此,在液体喷射头1000的流动通道内产生的气泡500应该存在于循环流中的某处。气泡500是通过以下方式产生的:在填充墨时随着墨的流动等而产生泡沫;与液体喷射头1000内部的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相关联的溶解在墨中的气体的过饱和;等等。在气泡500流入任何压力室613的情况下,气泡500倾向于引起墨的喷射错误,这可能导致图像错误。因此,气泡500临时储存在第一气泡储存单元兼第一压力调节室711和第二气泡储存单元兼第二压力调节室721中,这两个压力调节室设置在远离压力室613的位置处,从而不会让气泡500流入压力室613中。然后,气泡500通过从喷射口的规则抽吸被排出液体喷射头1000。
同时,储存在第二气泡储存单元兼第二压力调节室721中的气泡500通过循环流向位于循环泵下游的第一气泡储存单元兼第一压力调节室711(见图16B)移动。循环泵下游的容积被设定为大于循环泵上游的流动通道的容积,使得即使在气泡500如上所述移动到循环泵下游的供应流动通道侧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第一气泡储存单元兼第一压力调节室711中的气泡500到达压力室613。如上所述,期望通过增加容积来增加能够储存气泡的部分。这里,较大的流动通道容积增加了储存气泡500的能力。然而,较大的流动通道容积并不总是理想的,并且需要考虑压力损失、气体的初始量、气体的产生量等来确定总的流动通道容积以及循环泵的上游和下游之间的容积差。
这里,公共供应流动通道611和第一气泡储存单元兼第一压力调节室711之间的连接流动通道以及公共收集流动通道612和第二气泡储存单元兼第二压力调节室721之间的连通流动通道形成为在竖直方向上延伸,使得气泡500可以通过利用浮力在反重力方向上移动。可选地,上述每个连接流动通道优选地包括内壁,其中位于竖直方向上方的顶表面的法向矢量的分力具有重力方向(z方向)上的分量。
<参考示例>
将对上述液体喷射设备的更详细的参考示例进行说明。
<压力调节单元>
图17A至17C为示出压力调节单元的示例的图。将参照图17A至17C更详细地描述内置在上述液体喷射头1000中的压力调节单元(第一压力调节单元1120或第二压力调节单元1150)的构造和操作。注意,第一压力调节单元1120和第二压力调节单元1150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将给出第一压力调节单元1120作为示例的描述,并且将通过引用与图17A至17C中的第一压力调节单元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的附图标记来说明第二压力调节单元1150。在第二压力调节单元1150的情况下,将在下面描述的第一阀室1121将被转换成第二阀室1151,并且将在下面描述的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将被转换成第二压力控制室1152。
第一压力调节单元1120包括形成在筒形壳体1125内部的第一阀室1121和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第一阀室1121和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通过设置在筒形壳体1125内部的分隔壁1123彼此分开。然而,第一阀室1121通过形成在分隔壁1123中的连通口1191与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连通。第一阀室1121设置有阀1190,该阀1190利用连通口1191在第一阀室1121和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之间的连通和阻挡之间切换。阀1190通过使用阀弹簧1200被保持在与连通口1191相对的位置,并且阀1190被构造成能够通过使用阀弹簧1200的偏压力与分隔壁1123紧密接触。由于使阀1190与分隔壁1123紧密接触,通过连通口1191的墨流动被阻挡。这里,阀1190的与分隔壁1123接触的部分优选由弹性材料制成,以便增强与分隔壁1123的紧密接触。同时,要插入到连通口1191中的阀轴1190a以突出的方式设置在阀1190的中心部分。通过抵抗阀弹簧1200的偏压力按压该阀轴1190a,阀1190从分隔壁1123分离,从而使得墨能够流过连通口1191。在下面的描述中,通过连通口1191的墨流动被阀1190阻挡的状态将被称为“关闭状态”,而墨可以通过连通口1191流动的状态将被称为“打开状态”。
筒形壳体1125的开口被柔性构件1230和压板1210闭塞。柔性构件1230、压板1210、壳体1125的外围壁和分隔壁1123形成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压板1210可随着柔性构件1230的位移而位移。尽管压板1210和柔性构件1230的材料不受限制,但是例如,可以由树脂模制部件形成压板1210,并且由树脂膜形成柔性构件1230。在这种情况下,压板1210可以通过热封固定到柔性构件1230。
压力调节弹簧1220(偏压构件)设置在压板1210和分隔壁1123之间。如图17A所示,压板1210和柔性构件1230通过压力调节弹簧1220的偏压力在扩展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的内部容积的方向上被偏压。同时,在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内部的压力减小的情况下,压板1210和柔性构件1230克服压力调节弹簧1220的压力在减小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的内部容积的方向上移位。然后,在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的内部容积减小到预定量的情况下,压板1210与阀1190的阀轴1190a接触。此后,随着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的内部容积进一步减小,阀1190克服阀弹簧1200的偏压力与阀轴1190a一起移动,从而与分隔壁1123分离。这样,建立了连通口1191的打开状态(图17B中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在连通口1191设置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循环路径中的连接设置使得第一阀室1121中的压力高于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中的压力。因此,在连通口1191被设定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墨从第一阀室1121流入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墨的该流入使柔性构件1230和压板1210在增加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的内部容积的方向上移位。结果,压板1210与阀1190的阀轴1190a分离,并且阀1190通过阀弹簧1200的偏压力与分隔壁1123紧密接触。因此,建立了连通口1191的关闭状态(图17C中的状态)。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压力调节单元1120,在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内的压力降低至预定压力以下的情况下(例如,在负压增加的情况下),墨从第一阀室1121通过连通口1191流入。因此,防止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中的压力进一步降低。这样,控制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使得其中的压力保持在规定范围内的压力。
接下来,将进一步详细描述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中的压力。
让我们考虑柔性构件1230和压板1210根据如上所述的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中的压力而移位的状态(图17B中的状态),并且通过压板1210与阀轴1190a接触来建立连通口1191的关闭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作用在压板1210上的力的关系由下面的公式1表示:
P2×S2+F2+(P1–P2)×S1+F1=0 公式1
此外,公式1对于P2的重排给出了下式:
P2=-(F1+F2+P1×S1)/(S2–S1) 公式2
其中
P1:第一阀室1121中的压力(表压),
P2: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中的压力(表压),
F1:阀弹簧1200的弹簧力,
F2:压力调节弹簧1220的弹簧力,
S1:阀1190的压力接收面积,以及
S2:压板1210的压力接收面积。
此处,关于阀弹簧1200的弹簧力F1和压力调节弹簧1220的弹簧力F2,按压阀1190和压板1210的方向确定为正(图17B中的向左方向)。同时,关于第一阀室1121中的压力P1和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中的压力P2,压力P1被构造为满足关系P1≥P2。
在建立连通口1191的打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中的压力P2由公式2确定。在建立了连通口1191的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满足关系P1≥P2的构造,墨从第一阀室1121流入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结果,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中的压力P2不会进一步减小,并且压力P2保持在预定范围内的压力。
另一方面,如图17C所示,在通过压板1210和阀轴1190a之间的非接触状态建立连通口1191的关闭状态的情况下,作用在压板1210上的力的关系由以下公式3表示:
P3×S3+F3=0 公式3
这里,公式3对于P3的重排给出了下式:
P3=-F3/S3 公式4
其中
F3:在压板1210和阀轴1190a之间不接触的状态下压力调节弹簧1220的弹簧力;
P3:在压板1210和阀轴1190a之间不接触的状态下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中的压力(表压);和
S3:在压板1210和阀轴1190a之间不接触的状态下压板1210的压力接收面积。
此处,图17C表示压板1210和柔性构件1230在图17C中向右方向上移位至可移位极限的状态。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中的压力P3、压力调节弹簧1220的弹簧力F3和压板1210的压力接收面积S3根据压板1210和柔性构件1230在移位到图17C中的状态的过程中的移位量而变化。更准确地说,与图17C所示的状态相比,在压板1210和柔性构件1230位于图17C的向左方向的情况下,压板1210的压力接收面积S3减小,并且压力调节弹簧1220的弹簧力F3增大。结果,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中的压力P3由于公式4的关系而减小。因此,由于公式2和公式4,在从图17B中的状态转变到图17C中的状态的时段期间,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中的压力逐渐增加(即,负压减小到接近正压侧的值)。换句话说,在压板1210和柔性构件1230从连通口1191处于打开状态的状态沿向右方向逐渐移位并且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的内部容积最终达到可移位极限的时段期间,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中的压力逐渐增加。简而言之,负压逐渐减小。
<循环泵>
接下来,将参照图18A、18B和19更详细地描述内置在上述液体喷射头1000中的循环泵1500的构造和操作。
图18A和18B为循环泵1500的外部透视图。图18A是示出循环泵1500的前侧的外部透视图,图18B是示出循环泵1500的后侧的外部透视图。循环泵1500的外壳由泵壳体1505和固定到泵壳体1505的盖1507形成。泵壳体1505由壳体主体1505a和附接并固定到壳体主体1505a的外表面的流动通道连接构件1505b形成。壳体主体1505a和流动通道连接构件1505b各自在两个不同的位置设置有一对通孔。形成在每个位置的通孔相互连通。设置在一个位置的一对通孔共同形成泵供应孔1501,而设置在另一个位置的一对通孔共同形成泵排出孔1502。泵供应孔1501连接到泵入口流动通道1170,泵入口流动通道1170连接到第二压力控制室1152,泵排出孔1502连接到泵出口流动通道1180,泵出口流动通道1180连接到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从泵供应孔1501供应的墨穿过稍后将描述的泵室1503(参见图19),并且从泵排出孔1502排出。
图19是图18A中示出的循环泵1500沿着其中的XIX-XIX线截取的剖视图。隔膜1506结合到泵壳体1505的内表面,并且泵室1503形成在该隔膜1506和形成于泵壳体1505的内表面中的凹部之间。泵室1503与形成在泵壳体1505中的泵供应孔1501和泵排出孔1502连通。同时,止回阀1504a设置在泵供应孔1501的中间部分,止回阀1504b设置在泵排出孔1502的中间部分。更准确地说,止回阀1504a被设置成使得止回阀1504a的一部分能够在泵供应孔1501的中间部分处限定的空间1512a中在图19中向左移动。同时,止回阀1504b被设置成使得止回阀1504b的一部分可以在泵排出孔1502的中间部分处限定的空间1512b中在图19中向右移动。
在泵室1503的容积随着隔膜1506的位移而增大导致泵室1503中的压力降低的情况下,止回阀1504a从空间1512a中的泵供应孔1501的开口脱离(即,在图19中向左移动)。止回阀1504a从空间1512a中的泵供应孔1501的开口脱离建立了允许墨流过泵供应孔1501的打开状态。另一方面,在泵室1503的容积随着隔膜1506的位移而减小导致泵室1503中的压力增加的情况下,止回阀1504a与泵供应孔1501的开口周围的壁表面紧密接触。结果,建立了关闭状态以阻挡墨流过泵供应孔1501。
同时,在泵室1503中的压力降低的情况下,止回阀1504b与泵壳体1505开口周围的壁面紧密接触,形成关闭状态,以阻挡墨通过泵排出孔1502流动。另一方面,在泵室1503中的压力增加的情况下,止回阀1504b从泵壳体1505的开口脱离(即,在图19中向右移动),并且朝向空间1512b移动,从而使得墨能够通过泵排出孔1502流动。
此处,各止回阀1504a和1504b的材料仅需要根据泵室1503内的压力具有可变形特性。止回阀可以由诸如EPDM和弹性体的弹性构件形成,或者由聚丙烯等的薄膜或薄板形成。然而,适用的材料不仅限于这些材料。
如上所述,泵室1503通过将泵壳体1505结合到隔膜1506上而形成。因此,泵室1503中的压力随着隔膜1506的变形而变化。例如,在泵室1503的容积由于隔膜1506朝向泵壳体1505的移位(图19中的向右移位)而减小的情况下,泵室1503中的压力增加。因此,与泵排出孔1502相对设置的止回阀1504b被设定为打开状态,并且泵室1503中的墨被排出。在这种情况下,与泵供应孔1501相对设置的止回阀1504a与泵供应孔1501周围的壁表面紧密接触。因此,抑制了墨从泵室1503到泵供应孔1501的逆流。
另一方面,在隔膜1506沿着使泵室1503膨胀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泵室1503中的压力降低。因此,与泵供应孔1501相对设置的止回阀1504a被设定为打开状态,并且墨被供应到泵室1503。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在泵排出孔1502处的止回阀1504b与形成在泵壳体1505中的开口周围的壁表面紧密接触,并堵塞该开口。因此,抑制了墨从泵排出孔1502到泵室1503的逆流。
如上所述,在循环泵1500中,通过随着隔膜1506的移位改变泵室1503中的压力来吸入和排出墨。在这种情况下气泡进入泵室1503时,泵室1503中的压力变化由于气泡的膨胀和收缩而减小,而不管隔膜1506的位移如何,由此液体供给量减少。因此,泵室1503平行于重力设置,以使进入泵室1503的气泡容易聚集在泵室1503的上部,并且泵排出孔1502设置在泵室1503的中心上方的部分。以这种方式,可以提高排出泵中的气泡的性能并稳定流量。
<液体喷射头中的墨流动>
图20A至20E是用于解释液体喷射头中的墨流动的图。将参照图20A至20E描述在液体喷射头1000中执行的墨的循环。为了更清楚地解释墨的循环路径,在图20A至20E中简化了各个结构(第一压力调节单元1120、第二压力调节单元1150、循环泵1500等)的相对位置。为此,这些结构的相对位置不同于稍后描述的图28中的结构的相对位置。图20A示意性地示出了在执行打印操作以在从喷射口1013喷射墨的同时执行打印的情况下墨的流动。注意,图20A中的箭头表示墨的流动。在本实施例中,在执行打印操作的情况下,外部泵1021和循环泵1500都开始驱动。这里,可以驱动外部泵1021和循环泵1500,而与打印操作无关。或者,外部泵1021和循环泵1500不必串联驱动,而是可以彼此独立地驱动。
在打印操作期间,循环泵1500处于开启状态(被驱动状态),从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流出的墨流入供应流动通道1130和旁路流动通道1160。流入供应流动通道1130的墨通过喷射模块1300,然后流入收集流动通道1140。此后,墨被供应到第二压力控制室1152。
同时,从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流入旁路流动通道1160的墨穿过第二阀室1151,并流入第二压力控制室1152。流入第二压力控制室1152的墨穿过泵入口流动通道1170、循环泵1500和泵出口流动通道1180,然后再次流入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在这种情况下,基于上述公式2的关系,第一阀室1121的控制压力被设定为高于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的控制压力。因此,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中的墨再次通过供应流动通道1130供应到喷射模块1300,而不流入第一阀室1121。流入喷射模块1300的墨穿过收集流动通道1140、第二压力控制室1152、泵入口流动通道1170、循环泵1500和泵出口流动通道1180,然后再次流入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因此,如上所述进行墨循环,这在液体喷射头1000内部完成。
在上述墨循环中,喷射模块1300中墨的循环量(流量)由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和第二压力控制室1152的控制压力之间的压差确定。然后,该压差被设定为实现能够抑制喷射模块1300中的每个喷射口附近的墨的粘度增加的循环量。此外,从墨罐2通过过滤器1110和第一阀室1121向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供应与打印所消耗的量相当的量的墨。下面将详细描述以消耗量供应墨的机制。第一压力控制室内部的压力随着循环路径中的墨的减少而降低,减少的量等于打印所消耗的墨量。结果,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中的墨也减少。随着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中的墨的减少,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的内部容积减小。由于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的内部容积的这种减小,连通口1191A被设定为打开状态,并且墨从第一阀室1121供应到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在从第一阀室1121通过连通口1191A的过程中,在该供应的墨中出现压力损失,并且处于正压的墨由于流入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中而变成负压状态。然后,墨从第一阀室1121流入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导致第一压力控制室内部的压力升高,从而增加第一压力控制室的内部容积,并建立连通口1191A的关闭状态。以这种方式,随着墨消耗,在连通口1191A中重复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同时,在没有消耗墨的情况下,连通口1191A保持在关闭状态。
图20B示意性地示出了在打印操作完成且循环泵1500转换至关闭状态(停止状态)之后墨即时的流动。在打印操作完成时并且在循环泵1500的关闭状态下,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中的压力和第二压力控制室1152中的压力都被设定为打印操作过程中的控制压力。为此,根据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中的压力和第二压力控制室1152中的压力之间的压差,如图20B所示产生墨的运动。更准确地说,连续产生从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通过供应流动通道1130供应到喷射模块1300然后通过收集流动通道1140到达第二压力控制室1152的墨流动。同时,也连续产生从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通过旁路流动通道1160和第二阀室1151到第二压力控制室1152的墨流动。
由于墨的这些流动,与已从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移动至第二压力控制室1152的墨量相当的量的墨从墨罐2通过过滤器1110和第一阀室1121供应至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结果,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中的内容物保持恒定。基于上述公式2的关系,在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中的内容物恒定的情况下,阀弹簧1200的弹簧力F1、压力调节弹簧1220的弹簧力F2、阀1190的压力接收面积S1和压板1210的压力接收面积S2保持恒定。因此,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中的压力根据第一阀室1121中的压力(表压)P1的变化来确定。因此,在第一阀室1121中的压力P1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中的压力P2保持在与打印操作期间的控制压力相同的压力。
另一方面,第二压力控制室1152中的压力根据与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的墨流入相关的内容物的变化而随时间变化。更准确地说,在从图20B中的状态转变到如图20C所示的状态(由于建立连通口1191的关闭状态而发生第二阀室1151和第二压力控制室1152之间的不连通状态)的时段期间,第二压力控制室1152中的压力根据公式2变化。此后,压板1210和阀轴1190a转变到非接触状态,由此建立连通口1191的关闭状态。然后,如图20D所示,墨从收集流动通道1140流入第二压力控制室1152。由于这种墨流入,压板1210和柔性构件1230移位。因此,第二压力控制室1152中的压力根据公式4变化,或者更具体地增加,直到第二压力控制室1152中的内容物达到最大值。
注意,在发生图20C所示状态的情况下,不会产生从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通过旁路流动通道1160和第二阀室1151到第二压力控制室1152的墨流动。因此,仅在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中产生墨流动,墨流动待通过供应流动通道1130供应到喷射模块1300,然后通过收集流动通道1140到达第二压力控制室1152。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中的压力和第二压力控制室1152中的压力之间的压差,产生墨从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到第二压力控制室1152的运动。为此,在第二压力控制室1152中的压力变得等于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中的压力的情况下,墨的运动停止。
同时,在第二压力控制室1152中的压力等于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中的压力的状态下,第二压力控制室1152膨胀至图20D所示的状态。在第二压力控制室1152如图20D所示膨胀的情况下,能够储存墨的储存单元形成在第二压力控制室1152中。虽然它可以根据流动通道的形状和尺寸以及墨的性质而变化,但是循环泵1500的停止状态在大约1到2分钟的时段内转变到图20D所示的状态。如图20D所示在将墨储存在储存单元中的状态下驱动循环泵1500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循环泵1500将储存单元中的墨供应到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因此,如图20E所示,第一压力控制室1122中的墨量增加,并且柔性构件1230和压板1210在膨胀方向上移位。然后,随着循环泵1500被连续驱动,循环路径内部的状态将被改变,如图20A所示。
在上面的描述中,图20A已经被解释为打印操作情况下的例子。然而,如前所述,不管打印操作的执行如何,墨都可以循环。同样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循环泵1500的驱动和停止,产生如图20A至20E所示的墨流。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采用了这样的示例,其中,在通过驱动循环泵1500使墨循环的情况下,第二压力调节单元1150中的连通口1191B被设定为打开状态,而在墨循环停止的情况下,该连通口被设定为关闭状态。然而,本公开不仅限于这种构造。第二压力调节单元1150中的连通口1191B中的控制压力可以被设置成即使在通过驱动循环泵1500来循环墨的情况下也建立关闭状态。下面将具体描述这种构造以及旁路流动通道1160的功能。
提供将第一压力调节单元1120连接至第二压力调节单元1150的旁路流动通道1160,以便例如在循环路径中产生的负压超过预定值的情况下不会对喷射模块1300产生不利影响。此外,提供旁路流动通道1160还为了将墨从供应流动通道1130侧和收集流动通道1140侧供应到压力室1012中。
将开始描述提供旁路流动通道1160以便在负压超过预定值的情况下不会对喷射模块1300产生不利影响的示例。例如,环境温度的变化可能改变墨的特性(例如粘度)。在墨的粘度改变的情况下,循环路径中的压力损失也改变。例如,在墨粘度降低的情况下,循环路径中的压力损失降低。结果,以恒定驱动量驱动的循环泵1500的流速增加,并且因此喷射模块1300中的流量增加。另一方面,通过使用未示出的温度调节机构,喷射模块1300保持在恒定温度。因此,即使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喷射模块1300中的墨的粘度也保持恒定。由于在喷射模块1300中流动的墨的流速增加,同时喷射模块1300中的墨的粘度没有变化,所以喷射模块1300中的负压由于流动阻力而增加。在喷射模块1300中的负压超过如上所述的预定值的情况下,喷射口1013上的弯液面可能被破坏,因此正常喷射可能不可行。即使在弯月面免遭破坏的情况下,压力室1012中的负压也超过规定值,并且从其喷射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鉴于这种情况,在本实施例中,旁路流动通道1160形成在循环路径内。通过设置旁路流动通道1160,在负压超过预定值的情况下,墨也在旁路流动通道1160中流动。因此,喷射模块1300中的压力可以保持恒定。因此,第二压力调节单元1150中的连通口1191B可设置有即使在循环泵1500被驱动的情况下也保持关闭状态的控制压力。此外,第二压力调节单元1150中的控制压力可以被设置成使得第二压力调节单元1150中的连通口1191在负压超过预定值的情况下建立打开状态。换句话说,只要由于诸如环境变化的粘度变化引起的泵中的流速变化不破坏弯液面,或者只要保持预定负压,在驱动循环泵1500的情况下连通口1191B就可以处于关闭状态。
<喷射单元的构造>
图21A和21B为示出本实施例的喷射单元1003中用于一种墨颜色的循环路径的示意图。图21A是从第一支撑构件1004侧观察的喷射单元1003的分解透视图,图21B是从喷射模块1300侧观察的喷射单元1003的分解透视图。注意,图21A和21B中指示的带有入和出标记的每个箭头示出了墨的流动。尽管这里将讨论用于一种颜色的墨的流动,但是其他颜色的墨也表现出类似的流动。同时,在图21A和21B中省略了第二支撑构件和电线构件的图示。在喷射单元的构造的以下描述中也省略了对这些组成部分的解释。喷射模块1300包括喷射元件板1340和开口板1330。图22是示出开口板1330的图,图23是示出喷射元件板1340的图。
墨通过未示出的接合构件从循环单元200供应到喷射单元1003。将描述从墨通过接合构件之后的点至墨返回接合构件的点的墨路径。
喷射模块1300包括作为硅基板1310的喷射元件板1340和开口板1330。喷射模块1300还包括喷射口形成构件1320。喷射元件板1340、开口板1330和喷射口形成构件1320以建立用于各种墨的流动通道的连通的方式彼此堆叠并结合,从而构成由第一支撑构件1004支撑的喷射模块1300。喷射单元1003通过由第一支撑构件1004支撑喷射模块1300而形成。喷射元件板1340包括喷射口形成构件1320。喷射口形成构件1320包括喷射口列,每个喷射口列由排成一列的喷射口1013形成。通过喷射模块1300中的墨流动通道供应的部分墨从每个喷射口1013喷射。未喷射的墨通过喷射模块1300中的墨流动通道回收。
如图21A、21B和22所示,开口板1330包括排列的供墨口1311和排列的集墨口1312。如图23和24A至24C所示,喷射元件板1340包括排列的供应连接流动通道1323和排列的收集连接流动通道1324。另外,喷射元件板1340包括与供应连接流动通道1323连通的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018,以及与收集连接流动通道1324连通的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019。喷射单元1003中的墨流动通道通过使设置在第一支撑构件1004上的墨供应流动通道1048和墨收集流动通道1049与设置在喷射模块1300上的流动通道连通而形成。支撑构件供应口1211是构成墨供应流动通道1048的截面开口,支撑构件收集口1212是构成墨收集流动通道1049的截面开口。
待供应至喷射单元1003的墨从循环单元200侧供应至第一支撑构件1004的墨供应流动通道1048。流过墨供应流动通道1048中的支撑构件供应口1211的墨通过墨供应流动通道1048和开口板1330的供墨口1311被供应到喷射元件板1340的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018,然后进入供应连接流动通道1323。这些流动通道共同构成供应侧流动通道。此后,墨通过喷射口形成构件1320的压力室1012流到收集侧流动通道的收集连接流动通道1324。稍后将描述每个压力室1012中的墨流动的细节。
在收集侧流动通道中,进入收集连接流动通道1324的墨流入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019。此后,墨从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019通过开口板1330的集墨口1312流到第一支撑构件1004的墨收集流动通道1049,并被循环单元200回收。
开口板1330中未设置供墨口1311或集墨口1312的区域对应于第一支撑构件1004中用于分隔支撑构件供墨口1211和支撑构件集墨口1212的区域。此外,在该区域中没有向第一支撑构件1004提供开口。在将喷射模块1300附接到第一支撑构件1004的情况下,上述区域用作附接区域。
在图22中的开口板1330中,在y方向上提供了在x方向上布置的多列开口。这里,供应(入)口和收集(出)口以在x方向上偏移半个间距的方式在y方向上交替布置。在图23中的喷射元件板1340中,与布置在y方向上的供应连接流动通道1323连通的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018和与布置在y方向上的收集连接流动通道1324连通的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019在x方向上交替布置。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018和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019通过墨的类型分开。此外,设置的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018和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019的数量根据相应颜色的喷射口列的数量来确定。同时,供应连接流动通道1323和收集连接流动通道1324也以对应于喷射口1013的数量布置。这里,供应连接流动通道1323和收集连接流动通道1324不必总是与喷射口1013一一对应。一个供应连接流动通道1323和一个收集连接流动通道1324可以处理两个或更多个喷射口1013。
上述的开口板1330和喷射元件板1340彼此堆叠并结合,使得用于各种墨的流动通道建立连通,从而形成由第一支撑构件1004支撑的喷射模块1300。这样,如上所述,形成了包括供应流动通道和收集流动通道的墨流动通道。
图24A至24C为示出喷射单元1003不同部分处的墨流动的剖视图。图24A示出了沿图21A中的XXIVA-XXIVA线截取的剖视图,其表示喷射单元1003中的墨供应流动通道1048与供墨口1311连通的部分的截面。同时,图24B示出了沿图21A中的XXIVB-XXIVB线截取的剖视图,其表示喷射单元1003中的墨收集流动通道1049与集墨口1312连通的部分的截面。同时,图24C示出了沿图21A中的XXIVC-XXIVC线截取的剖视图,其表示供墨口1311或集墨口1312不与第一支撑构件1004的流动通道连通的部分的截面。
在供应墨的供应流动通道中,如图24A所示,从第一支撑构件1004的墨供应流动通道1048与开口板1330的供墨口1311重叠并连通的部分供应墨。同时,在回收墨的收集流动通道中,从第一支撑构件1004的墨收集流动通道1049与开口板1330的集墨口1312重叠并连通的部分回收墨,如图24B所示。同时,在喷射单元1003中还存在部分地没有向开口板1330提供开口的区域。在这样的区域中,在喷射元件板1340和第一支撑构件1004之间不供应或回收墨。如图24A所示,在设置有供墨口1311的区域中供应墨,并且如图24B所示,在设置有集墨口1312的区域中回收墨。尽管本实施例已经描述了采用开口板1330的构造的示例,但是不使用开口板1330的模式也是可接受的。例如,为第一支撑构件1004提供对应于墨供应流动通道1048和墨收集流动通道1049的流动通道,并将喷射元件板1340结合到第一支撑构件1004的构造也是可接受的。
图25A和25B为示出喷射模块1300中某个喷射口1013附近的部分的剖视图。注意,在图25A和25B中的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018和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019中所示的粗箭头表示在使用串联型液体喷射设备2000的模式下墨的摆动。通过驱动喷射元件1015,从喷射口1013喷射通过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018和供应连接流动通道1323供应到压力室1012的墨。在喷射元件1015未被驱动的情况下,墨穿过压力室1012和作为收集流动通道的收集连接流动通道1324,并被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019回收。
在使用上述串联型液体喷射设备2000的模式中喷射循环墨的情况下,墨流动通道中墨的摆动对墨喷射的影响很大,这归因于液体喷射头1000的主扫描。更准确地说,墨流动通道中墨摆动的影响表现为墨喷射量的差异或喷射方向的偏离。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施例的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018和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019构造为在图25A和25B所示的截面中沿y方向延伸,并且还沿垂直于作为主扫描方向的x方向的z方向延伸。这种构造可以减小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018和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019中的每一个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宽度。在与扫描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施加的惯性力导致的墨摆动(图25A和25B中的黑色粗箭头)在主扫描过程中作用在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018和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019中的墨上,该墨摆动通过减小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018和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019中的每一个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宽度而减小。这样,可以抑制墨摆动对墨喷射的不利影响。此外,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018和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019中的每一个都在z方向上延伸,以便增加截面积,从而减小流动通道中的压降。
如上所述,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018和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019被构造成通过在主扫描方向上设定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018和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019的小宽度来减小其中的墨的摆动。然而,这种构造不能完全消除摆动。因此,本实施例被构造为在x方向上彼此重叠的位置处部署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018和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019,以便抑制不同类型的墨之间的喷射差异的发生(即使摆动量减小也可能产生喷射差异)。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供应连接流动通道1323和收集连接流动通道1324对应于喷射口1013设置。此外,供应连接流动通道1323和收集连接流动通道1324具有在x方向上并置的对应关系,同时在它们之间插设喷射口1013。因此,存在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018在x方向上不与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019重叠的部分。在供应连接流动通道1323和收集连接流动通道1324之间在x方向上的对应关系被破坏的情况下,压力室1012中的墨在x方向上的流动和喷射可能受到不利影响。这里,墨摆动的不利影响的增加可能对从每个喷射口喷射墨具有更大的影响。
为此,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018设置在沿x方向与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019重叠的位置。以这种方式,在主扫描时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018中的墨的摆动基本上等于在布置喷射口1013的y方向上的任何位置处相应的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019中的墨的摆动。结果,可以实现稳定的喷射,同时避免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018侧和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019侧之间的压力差的显著变化,该压力差可能发生在每个压力室1012中。
同时,一些循环墨的液体喷射头可构造为使用相同的流动通道来形成向液体喷射头供应墨的流动通道和从中回收墨的流动通道。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例,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018和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019被设置为单独的流动通道。此外,每个压力室1012与供应连接流动通道1323连通,并且压力室1012还与收集连接流动通道1324连通。因此,墨从压力室1012的喷射口1013喷射。换句话说,用作将供应连接流动通道1323连接到收集连接流动通道1324的路径的压力室1012也设置有喷射口1013。因此,在压力室1012中产生从供应连接流动通道1323侧流向收集连接流动通道1324侧的墨流动,并且压力室1012中的墨有效地循环。压力室1012中的墨的有效循环可以将压力室1012中的墨保持在新鲜状态,尽管该墨容易从喷射口1013蒸发。
同时,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018和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019的两个流动通道与相应的压力室1012连通。因此,在必须以高流速进行喷射的情况下,也可以从两个流动通道供应墨。换句话说,与仅用一个流动通道供应和回收墨的构造相比,本实施例的构造具有不仅可以有效地执行循环而且可以处理高流速喷射的优点。
同时,在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018和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019位于x方向上彼此靠近的位置的情况下,墨摆动的不利影响变得更小。流动通道之间的这种间隔可以理想地设定在75至100μm的范围内。
图26为示出对比示例的喷射元件板1340的图。注意,图26中省略了供应连接流动通道1323和收集连接流动通道1324的图示。从压力室1012中的喷射元件1015接收热能的墨流入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019。因此,在其中流动的墨具有比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018中的墨的温度相对更高的温度。在这种情况下,在比较示例中,在喷射元件板1340的x方向上存在一部分,例如由图26中的点划线包围的部分α,该部分是仅存在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019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分的温度局部升高。因此,喷射模块1300中可能出现温度变化,温度变化可能对喷射产生不利影响。
与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019中的温度相比,在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018中流动的墨具有相对较低的温度。为此,在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018和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019彼此相邻的情况下,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018和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019中的一定程度的温度被抵消,因此抑制了温度升高。因此,具有基本相同长度的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018和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019优选地存在于在x方向上彼此重叠并且彼此相邻的位置处。
图27A和27B为示出适用于青色(C)、品红色(M)和黄色(Y)三种颜色墨的液体喷射头1000的流动通道构造的图。如图27A所示,液体喷射头1000设置有用于相应墨类型的循环流动通道。压力室1012设置在作为液体喷射头1000的主扫描方向的x方向上。同时,如图27B所示,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018和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019沿着布置有喷射口1013的喷射口列设置,公共供应流动通道1018和公共收集流动通道1019设置成以将喷射口列插设其间的方式在y方向上延伸。
<主体单元和液体喷射头之间的连接>
图28为示出设置在液体喷射设备2000的主体单元上的墨罐2和外部泵1021与液体喷射头1000的连接状态的细节以及循环泵等的布局的示意性构造图。根据本实施例的液体喷射设备2000具有仅在液体喷射头1000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便于更换液体喷射头1000的构造。更准确地说,提供了液体连接单元1700,其有助于液体喷射头1000与连接到外部泵1021的供墨管1059的连接和分离。这使得可以容易地仅将液体喷射头1000附接到液体喷射设备2000和从液体喷射设备2000拆卸。
如图28所示,液体连接单元1700包括以突出方式设置在液体喷射头1000的头外壳1053上的液体连接器插入槽1053a,以及可插入该液体连接器插入槽1053a中的圆柱形液体连接器1059a。液体连接器插入槽1053a流体连接到形成在液体喷射头1000内部的墨供应流动通道,并且通过上述过滤器1110连接到第一压力调节单元1120。同时,液体连接器1059a设置在连接到外部泵1021的供墨管1059的末端,外部泵1021将墨从墨罐2压力供应到液体喷射头1000。
如上所述,图28中所示的液体喷射头1000通过使用液体连接单元1700有助于液体喷射头1000的附接和拆卸操作以及更换操作。然而,在液体连接器插入槽1053a和液体连接器1059a之间的密封性能劣化的情况下,由外部泵1021压力供应的墨可能漏出液体连接单元1700。在泄漏的墨附着到循环泵1500等的情况下,电气系统等可能发生故障。鉴于这种情况,在本实施例中,循环泵等的布局如下所述。
<循环泵及其他的布局>
如图2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循环泵1500在重力方向上设置在液体连接单元1700上方,以避免墨在从液体连接单元1700漏出后粘附在循环泵1500上。具体地,循环泵1500在重力方向上设置在液体连接器插入槽1053a的上方,液体连接器插入槽1053a用作液体喷射头1000的液体入口。此外,循环泵1500位于不与构成液体连接单元1700的部件接触的位置。因此,即使在墨漏出液体连接单元1700的情况下,墨也将在作为液体连接器1059a的打开方向的水平方向上流动或者在重力方向上向下流动。因此,可以防止墨到达在重力方向上位于上方的循环泵1500。此外,由于循环泵1500位于远离液体连接单元1700的位置,所以墨在其他构件上流动的同时不太可能到达循环泵1500。
同时,用于通过柔性布线构件1514将循环泵1500电连接到电接触板1006的电连接模块1515在重力方向上设置在液体连接单元1700上方。这种构造也可以减少由于墨从液体连接单元1700漏出而发生电气故障的机会。
同时,头外壳1053设有壁部1053b。因此,即使在墨从液体连接单元1700的开口1059b喷出的情况下,也可以阻挡墨并减少墨到达循环泵1500或电连接模块1515的机会。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赋予最广泛的解释,以便包含所有这样的修改和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4)

1.一种液体喷射设备,包括:
打印元件板,包括设置有喷射口的压力室,其中打印元件板构造为从喷射口喷射液体;
供应流动通道,其设置于打印元件板并与压力室连通;
收集流动通道,其设置于打印元件板并与压力室连通;
液体供给机构,其构造成在供应流动通道和收集流动通道之间产生压力差,从而将液体从供应流动通道供应到压力室,并从收集流动通道回收压力室中的液体;
第一气泡储存单元,其将供应流动通道连接到液体供给机构;和
第二气泡储存单元,其将收集流动通道连接到液体供给机构,
其中所述第一气泡储存单元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二气泡储存单元的容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其中,所述打印元件板、所述供应流动通道、所述收集流动通道和所述液体供给机构设置于液体喷射头,所述液体喷射头安装在滑架上并且是能够移动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气泡储存单元包括在要堆叠于所述打印元件板上的流动通道构件中形成的供应连接流动通道,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气泡储存单元包括形成在所述流动通道构件中的收集连接流动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气泡储存单元包括能够调节所述供应流动通道和所述液体供给机构之间的压力的第一压力调节室,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气泡储存单元包括能够调节所述收集流动通道和所述液体供给机构之间的压力的第二压力调节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压力调节室和所述第二压力调节室设置于循环单元,所述循环单元连接到堆叠在所述打印元件板上的流动通道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压力调节室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二压力调节室的容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压力调节室通过所述液体供给机构连接到所述第二压力调节室,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一压力调节室和所述第二压力调节室之间设置旁路流动通道,所述旁路流动通道构造成将所述第一压力调节室连接到所述第二压力调节室而不插设所述液体供给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压力调节室通过过滤器连接到液体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气泡储存单元的容积至少是所述第二气泡储存单元的容积的1.2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气泡储存单元和所述第二气泡储存单元沿着在所述第一气泡储存单元和所述第二气泡储存单元中流动的液体的流动都设置有具有槽形状的狭缝。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其中,所述狭缝的宽度在0.2至0.5毫米的范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其中,将所述供应流动通道连接到所述第一压力调节室的流动通道在竖直方向上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
其中,将所述供应流动通道连接到所述第一压力调节室的流动通道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并且
其中所述流动通道包括流动通道内壁,在流动通道内壁处法向矢量的分力具有沿重力方向的分量。
14.一种液体喷射头,包括:
打印元件板,其包括设置有喷射口的压力室,其中打印元件板构造为从喷射口喷射液体;
供应流动通道,其设置于打印元件板并与压力室连通;
收集流动通道,其设置于打印元件板并与压力室连通;
液体供给机构,其构造成在供应流动通道和收集流动通道之间产生压力差,从而将液体从供应流动通道供应到压力室,并从收集流动通道回收压力室中的液体;
第一气泡储存单元,其将供应流动通道连接到液体供给机构;和
第二气泡储存单元,其将收集流动通道连接到液体供给机构,
其中所述第一气泡储存单元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二气泡储存单元的容积。
CN202310544962.2A 2022-05-18 2023-05-15 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设备 Pending CN11708733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81590 2022-05-18
JP2022081590A JP2023170109A (ja) 2022-05-18 2022-05-18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87337A true CN117087337A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77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44962.2A Pending CN117087337A (zh) 2022-05-18 2023-05-15 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73224A1 (zh)
JP (1) JP2023170109A (zh)
CN (1) CN117087337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70109A (ja) 2023-12-01
US20230373224A1 (en) 2023-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72226B (zh) 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设备
CN109572221B (zh) 液体喷射装置和液体喷射头
US20170239956A1 (e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liquid ejection method, and liquid ejection head
US10583662B2 (en) Liquid supply apparatus,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liquid supply method
CN106956509B (zh) 液体喷射基板、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设备
CN109203692B (zh) 液体喷出头和记录设备
KR102279172B1 (ko) 액체 토출 장치 및 액체 토출 헤드
CN112172344B (zh)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CN117087337A (zh) 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设备
JP2023133758A (ja) 圧電ポンプ、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CN117087338A (zh) 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设备
US20230191794A1 (en)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US20230120077A1 (en)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US20230191795A1 (en)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US20230191797A1 (en)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US20230191796A1 (en)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US20230406000A1 (en)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US20230191793A1 (e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on head
US20230364919A1 (en)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US20230373221A1 (en) Liquid ejection head
CN117087339A (zh) 液体喷射头
JP2023090627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CN116160771A (zh) 液体喷出头
JP2023171245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