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86699B - 一种不锈钢构件切削加工温度测量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不锈钢构件切削加工温度测量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86699B
CN117086699B CN202311328976.7A CN202311328976A CN117086699B CN 117086699 B CN117086699 B CN 117086699B CN 202311328976 A CN202311328976 A CN 202311328976A CN 117086699 B CN117086699 B CN 1170866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algorithm
module
data
analy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289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86699A (zh
Inventor
李冬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Binzhou Lufeng Stainless Stee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Binzhou Lufeng Stainless Stee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Binzhou Lufeng Stainless Stee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Binzhou Lufeng Stainless Stee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2897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866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866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866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866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866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7/00Arrangements for observing,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on machine tools
    • B23Q17/24Arrangements for observing,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on machine tools using optics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温度测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不锈钢构件切削加工温度测量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无接触红外热像技术采集切削区域的温度分布,生成温度分布图像。本发明中,通过无接触红外热像技术确保在温度测量中的高精度与不干扰原有加工过程的特点,通过集成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物联网技术,不仅可以实时检测和预测温度异常,而且能够迅速调整切削参数,提高加工效率并确保了构件的质量,再者,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确保了数据的实时上传和跨设备共享,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结合使远程监测更为精准,能够为不同场景下的切削加工提供优化建议,多设备协同温度管理报告提供一个统一的视角,帮助管理者了解整个生产线的状态,优化生产策略。

Description

一种不锈钢构件切削加工温度测量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度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锈钢构件切削加工温度测量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温度测量技术领域是科学与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涉及测量和控制不同物体或环境的温度。这个领域融合了物理学、材料科学、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为众多行业提供了关键的测量工具和解决方案,如化工、制药、食品工业、机械加工等。随着技术的发展,温度测量设备变得更加精准、小型化,且具备高度集成性。当涉及到不锈钢构件的切削加工,了解并控制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变得尤为关键。这是因为不锈钢具有高的强度和韧性,而在加工过程中,切削温度的升高可能会导致工具磨损加速、加工表面质量下降,甚至造成切削工具的损坏。
其中,不锈钢构件切削加工温度测量方法是指在不锈钢构件切削加工过程中,通过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实时或间断地测量并记录切削区域的温度。这种方法通常涉及特定的传感器,例如热电偶、红外传感器或其他温度测量设备,它们能够忍受高温和高压环境,并准确测量温度。该测量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切削过程中的温度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防止因温度过高而导致的切削工具损伤、不锈钢材料性能变化或加工表面的缺陷。通过监控温度,操作者可以调整切削参数,如切削速度、进给速度或冷却液的使用,以实现最优的加工效果。为了达成良好的切削效果,这种方法通常需要与其他系统和技术相结合,如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数值控制(CNC)系统等,以实现对切削温度的实时监控和反馈调控。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通常需要与其他系统和技术相结合,如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计算机数值控制(CNC)系统,以实现对切削温度的实时监控和反馈调控。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不锈钢加工的质量,延长工具的使用寿命,并确保加工过程的稳定性。
在不锈钢构件切削加工温度测量方法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现有的切削加工温度测量方法大多数依赖于传统的温度传感器和简单的温度反馈控制系统,这些方法在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实时性和对异常的快速响应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外,现有方法往往缺乏对大规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导致温度管理在多设备、多场景下的效果并不理想。再者,由于缺乏高级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于温度异常的预测和参数的自动优化都不够成熟,可能导致加工效率降低和构件质量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不锈钢构件切削加工温度测量方法及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不锈钢构件切削加工温度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无接触红外热像技术采集切削区域的温度分布,生成温度分布图像;
S2:基于所述温度分布图像,采用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算法对温度分布进行实时分析,生成温度分布实时分析数据;
S3:基于所述温度分布实时分析数据,采用机器学习技术模型预测并实时监测温度异常,生成温度预测与异常报警结果;
S4:基于所述温度预测与异常报警结果,使用反馈控制算法自动调整切削参数,生成优化后的切削参数;
S5:基于所述优化后的切削参数,采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温度数据的实时上传,并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分析生成远程监测报告与优化建议;
S6:基于所述远程监测报告与优化建议,通过将设备上传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生成多设备协同温度管理报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通过无接触红外热像技术采集切削区域的温度分布,生成温度分布图像的步骤具体为:
S101:基于红外热像仪,利用红外扫描方法,进行区域温度的采集,生成原始红外图像;
S102:基于所述原始红外图像,采用高斯滤波算法,进行图像降噪处理,生成降噪后的红外图像;
S103:基于所述降噪后的红外图像,采用直方图均衡化方法,增强图像对比度,生成增强的红外图像;
S104:基于所述增强的红外图像,应用温度转换算法,计算像素的实际温度值,生成温度分布图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基于所述温度分布图像,采用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算法对温度分布进行实时分析,生成温度分布实时分析数据的步骤具体为:
S201:基于所述温度分布图像,采用Canny边缘检测算法,提取温度区域边缘,生成温度边缘图像;
S202:基于所述温度边缘图像,采用区域增长算法,进行温度区域的划分,得到温度区域划分结果;
S203:基于所述温度区域划分结果,使用HOG特征提取算法,获取温度区域特征描述,得到温度特征描述集;
S204:基于所述温度特征描述集,利用支持向量机算法,进行温度分布实时分析,生成温度分布实时分析数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基于所述温度分布实时分析数据,采用机器学习技术模型预测并实时监测温度异常,生成温度预测与异常报警结果的步骤具体为:
S301:基于所述温度分布实时分析数据,通过特征工程方法,选取与温度异常关联的特征,得到异常相关特征集;
S302:基于所述异常相关特征集和预先标注训练数据,使用决策树学习算法,建立温度异常预测模型;
S303:基于所述温度异常预测模型,对实时温度特征进行预测分析,生成温度预测结果;
S304:基于所述温度预测结果,运用孤立森林异常检测算法,确定异常温度区域,并产生预警信息,生成温度预测与异常报警结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基于所述温度预测与异常报警结果,使用反馈控制算法自动调整切削参数,生成优化后的切削参数的步骤具体为:
S401:基于所述温度预测与异常报警结果,采用PID控制算法,对当前切削参数进行实时调整,生成初步优化的切削参数;
S402:基于所述初步优化的切削参数,应用模糊逻辑算法,微调切削参数,生成中间优化的切削参数;
S403:基于所述中间优化的切削参数,采用遗传算法,进行长期优化,生成长期优化的切削参数;
S404:基于所述长期优化的切削参数,运用神经网络算法,预测未来工艺需求,并对参数进行预设,生成预设的切削参数;
S405:将所述预设的切削参数与原始切削参数进行对比,采用差分算法,计算参数差异,生成优化后的切削参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基于所述优化后的切削参数,采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温度数据的实时上传,并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分析生成远程监测报告与优化建议的步骤具体为:
S501:利用MQTT协议,实现所述优化后的切削参数的实时上传,生成实时上传数据集;
S502:基于所述实时上传数据集,采用Spark大数据处理框架,进行数据整合与清洗,生成清洗后的数据集;
S503:基于所述清洗后的数据集,应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温度异常的实时分析,生成远程监测报告;
S504:根据所述远程监测报告,采用决策树分析方法,提取关键信息并给出优化建议,生成优化建议报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基于所述远程监测报告与优化建议,通过将设备上传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生成多设备协同温度管理报告的步骤具体为:
S601:基于所述远程监测报告与优化建议,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多设备数据进行分组,生成设备数据分组结果;
S602:基于所述设备数据分组结果,应用PCA主成分分析,提取主要特征与趋势,生成主要特征数据集;
S603:基于所述主要特征数据集,利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跨设备的温度协同分析,生成协同分析报告;
S604:基于所述协同分析报告,采用线性回归算法,预测多设备的温度趋势并识别异常,生成温度趋势及异常预测报告;
S605:通过所述温度趋势及异常预测报告,运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对设备间的温度相关性进行分析,生成温度相关性分析报告;
S606:基于所述温度相关性分析报告,应用逻辑回归算法,判断多设备温度管理策略的效益,生成多设备协同温度管理报告。
一种不锈钢构件切削加工温度测量系统用于执行上述不锈钢构件切削加工温度测量方法,所述不锈钢构件切削加工温度测量系统包括图像处理模块、温度分析模块、异常预测模块、参数优化模块、数据整合与建议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图像处理模块基于红外热像仪,采用高斯滤波算法和直方图均衡化方法对红外图像进行增强处理,生成增强的红外图像;
所述温度分析模块基于增强的红外图像,采用Canny边缘检测算法和区域增长算法进行温度区域划分,生成温度特征描述集;
所述异常预测模块基于温度特征描述集,采用特征工程方法和孤立森林异常检测算法进行异常温度分析,生成温度预测与异常报警结果;
所述参数优化模块基于温度预测与异常报警结果,通过PID控制算法和模糊逻辑算法进行切削参数的连续优化,生成优化后的切削参数;
所述数据整合与建议模块基于优化后的切削参数,使用MQTT协议和Spark框架对数据进行上传和整合,应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实时温度分析,生成优化建议报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图像处理模块包括红外扫描子模块、图像降噪子模块、图像增强子模块;
所述温度分析模块包括边缘检测子模块、温度区域划分子模块、特征提取子模块;
所述异常预测模块包括特征工程子模块、决策树学习子模块、异常检测子模块;
所述参数优化模块包括PID控制子模块、模糊逻辑优化子模块、遗传算法子模块、神经网络预测子模块;
所述数据整合与建议模块包括数据上传子模块、数据清洗子模块、深度学习分析子模块、决策树建议子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发明中,通过无接触红外热像技术确保了在温度测量中的高精度与不干扰原有加工过程的特点。通过集成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物联网技术,不仅可以实时检测和预测温度异常,而且能够迅速调整切削参数,从而提高了加工效率并确保了构件的质量。再者,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确保了数据的实时上传和跨设备共享,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结合使远程监测更为精准,能够为不同场景下的切削加工提供优化建议。多设备协同温度管理报告提供一个统一的视角,帮助管理者了解整个生产线的状态,优化生产策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S1细化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S2细化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S3细化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的S4细化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的S5细化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的S6细化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的系统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的系统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不锈钢构件切削加工温度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无接触红外热像技术采集切削区域的温度分布,生成温度分布图像;
S2:基于温度分布图像,采用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算法对温度分布进行实时分析,生成温度分布实时分析数据;
S3:基于温度分布实时分析数据,采用机器学习技术模型预测并实时监测温度异常,生成温度预测与异常报警结果;
S4:基于温度预测与异常报警结果,使用反馈控制算法自动调整切削参数,生成优化后的切削参数;
S5:基于优化后的切削参数,采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温度数据的实时上传,并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分析生成远程监测报告与优化建议;
S6:基于远程监测报告与优化建议,通过将设备上传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生成多设备协同温度管理报告。
首先,通过无接触红外热像技术的温度分布采集,结合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算法进行实时分析,系统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使操作人员及时发现温度异常并采取措施,避免生产中断和次品产出。其次,通过机器学习技术模型的预测与实时监测,系统生成温度预测与异常报警结果,通过反馈控制算法自动调整切削参数,从而优化生产过程,降低能耗,延长设备寿命,增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此外,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温度数据的实时上传,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分析,远程监测报告与优化建议的生成为生产过程提供了更高水平的智能化管理,减少了资源浪费,降低废品率,提高了生产的可持续性。最后,通过多设备协同温度管理报告,系统整合了设备上传的数据,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生成了更为全面的分析,从而提高了安全性,降低了工作场所事故的风险。综上所述,该切削加工温度测量方法在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减少资源浪费、增强生产可持续性和提高安全性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有益效果,为制造业带来了智能、高效、可持续的生产模式。
请参阅图2,通过无接触红外热像技术采集切削区域的温度分布,生成温度分布图像的步骤具体为:
S101:基于红外热像仪,利用红外扫描方法,进行区域温度的采集,生成原始红外图像;
S102:基于原始红外图像,采用高斯滤波算法,进行图像降噪处理,生成降噪后的红外图像;
S103:基于降噪后的红外图像,采用直方图均衡化方法,增强图像对比度,生成增强的红外图像;
S104:基于增强的红外图像,应用温度转换算法,计算像素的实际温度值,生成温度分布图像。
采集原始红外图像
利用红外热像仪进行区域温度的采集,生成原始红外图像。
红外热像仪测量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通常以灰度图像的形式呈现。
图像降噪处理(高斯滤波算法)
高斯滤波是一种常用的降噪方法,它采用高斯核函数对图像进行卷积运算。
高斯滤波的数学公式如下:
G(x, y) = (1 / (2 * π * σ^2)) * exp(-((x - μ)^2 + (y - μ)^2) / (2 * σ^2));
其中,G(x, y)是滤波后的像素值,(x, y)是像素坐标,μ是高斯分布的均值,σ是标准差。
高斯滤波通过计算每个像素与其周围像素的加权平均值,降低图像中的噪声。
图像对比度增强(直方图均衡化方法)
直方图均衡化是一种增强图像对比度的方法,它通过重新分配像素值来拉伸图像的灰度级别。
首先,计算原始图像的直方图,表示不同灰度级别的像素数量。
然后,根据直方图,计算新的像素值,以实现均衡化。公式如下:
H'(x) = round(((H(x) - Hmin) / (M * N - 1)) * (L - 1));
其中,H'(x)是均衡化后的像素值,H(x)是原始直方图,Hmin是最小非零直方图值,M和N是图像的尺寸,L是灰度级别。
直方图均衡化提高了图像的视觉质量,使温度差异更加明显。
温度计算和温度分布图像生成
温度转换算法将像素的红外辐射值转换为实际温度值。这通常需要考虑热像仪的校准数据和物理模型。
温度计算公式如下:
T(x, y) = (V(x, y) - Vref) / ΔV + Tref;
其中,T(x, y)是像素(x, y)处的实际温度,V(x, y)是像素(x, y)处的红外辐射值,Vref是参考值,ΔV是灵敏度,Tref是参考温度。
对于每个像素,根据其红外辐射值计算实际温度。
最终,将所有像素的实际温度值组成温度分布图像。
通过采用无接触红外热像技术,该温度分布采集方法实现了多重有益效果。首先,该技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准确的温度分布图像,为工业应用提供了实时的、可信赖的温度信息。其次,通过高斯滤波算法进行降噪处理,有效减少了图像中的干扰和噪声,提高了温度测量的准确性,确保了数据的可靠性。进一步采用直方图均衡化方法增强图像对比度,使得温度分布更加清晰可辨,提高了对温度梯度的感知能力,特别是对低温度区域的监测。通过温度转换算法,将像素转换为实际温度值,为工程师和操作人员提供了精确的温度数据,支持他们根据需要采取及时的控制措施,确保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
请参阅图3,基于温度分布图像,采用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算法对温度分布进行实时分析,生成温度分布实时分析数据的步骤具体为:
S201:基于温度分布图像,采用Canny边缘检测算法,提取温度区域边缘,生成温度边缘图像;
S202:基于温度边缘图像,采用区域增长算法,进行温度区域的划分,得到温度区域划分结果;
S203:基于温度区域划分结果,使用HOG特征提取算法,获取温度区域特征描述,得到温度特征描述集;
S204:基于温度特征描述集,利用支持向量机算法,进行温度分布实时分析,生成温度分布实时分析数据。
S201:温度边缘提取(Canny边缘检测算法)
在这一步骤中,将使用Canny边缘检测算法来提取温度区域的边缘,生成温度边缘图像。Canny边缘检测的步骤如下:
高斯滤波:首先对输入的温度分布图像进行高斯滤波以降低噪声。高斯滤波使用以下公式:
G(x, y) = e^{-(x^2 + y^2) / (2\sigma^2)} G(x,y)=e−(x2+y2)/(2σ2);
其中,G(x, y)G(x,y)是高斯滤波核,\sigmaσ是标准差。
计算梯度幅值和方向:使用Sobel算子计算图像的水平方向梯度G_xGx和垂直方向梯度G_yGy,然后计算梯度幅值M(x, y)M(x,y)和梯度方向\theta(x, y)θ(x,y):
M(x, y) = \sqrt{G_x^2 + G_y^2} M(x,y)=Gx2+Gy2;
\theta(x, y) = \arctan\left(\frac{G_y}{G_x}\right) θ(x,y)=arctan(GxGy);
非极大值抑制:在温度边缘图像上执行非极大值抑制,仅保留局部梯度最大值的像素。
滞后阈值处理:通过设定阈值T_{\text{low}}Tlow和T_{\text{high}}Thigh,将像素分为三类:强边缘、弱边缘和非边缘。
S202:温度区域划分(区域增长算法)
在这一步骤中,将使用区域增长算法对温度边缘图像进行温度区域的划分,得到温度区域划分结果。区域增长算法的流程如下:
初始化:初始化一个空的温度区域列表。
种子选择:随机选择一个种子像素点(\text{seed}_x, \text{seed}_y)(seedx,seedy)。
种子初始化:将种子像素点添加到当前温度区域,并初始化一个队列,将种子像素点入队。
区域生长:使用队列进行区域生长,即从队列中取出一个像素点(x, y)(x,y),然后对其相邻像素进行遍历。
生长准则:如果相邻像素满足生长准则(例如,温度差小于阈值),则将相邻像素标记为当前温度区域的一部分,并将其加入队列。
重复步骤4和步骤5,直到队列为空,即当前温度区域生长完毕。
返回结果:重复步骤2至步骤6,直到所有温度区域都被划分。
S203:温度特征提取(HOG特征提取算法)
在这一步骤中,将使用HOG特征提取算法获取温度区域的特征描述,形成温度特征描述集。HOG特征提取的步骤如下:
计算梯度:计算温度区域内像素的梯度信息,包括水平方向梯度G_xGx和垂直方向梯度G_yGy。
计算梯度幅值和方向:使用梯度信息计算梯度幅值M(x, y)M(x,y)和梯度方向\theta(x, y)θ(x,y),这些值已在前面的步骤中计算过。
划分单元格:将温度区域划分为多个单元格,并为每个单元格构建梯度方向直方图。
块级归一化:将相邻的单元格的直方图组合成块,并进行块内的归一化,以增强特征的鲁棒性。
特征向量串联:将所有块的特征向量串联起来,形成最终的HOG特征向量。
S204:温度分布实时分析(支持向量机算法)
在这一步骤中,将利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对温度特征描述集进行分析,生成温度分布实时分析数据。SVM的步骤如下:
训练阶段:使用带有标签的训练数据集,训练SVM模型,根据问题类型(分类或回归)选择合适的SVM模型。训练SVM的目标是找到最佳的权重向量\mathbf{w}w和偏置项bb,以最小化损失函数,通常带有正则化参数CC。
算法能够提供高精度的温度分布分析,确保准确捕捉温度变化和异常。这对于工业应用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至关重要。方法自动执行多个步骤,减少了人为干预,提高了效率。操作人员无需手动处理复杂的图像数据,从而节省时间和降低误差。方法具备实时性,能够即时响应温度变化,帮助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生产中断和损失。通过区域划分和特征提取,整合方法能够细化温度数据,提供更多信息,有助于更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支持向量机等算法确保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降低了误报和漏报的风险,提高了决策的可信度。通过识别温度异常和热点,整合方法有助于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支持可持续生产。
请参阅图4,基于温度分布实时分析数据,采用机器学习技术模型预测并实时监测温度异常,生成温度预测与异常报警结果的步骤具体为:
S301:基于温度分布实时分析数据,通过特征工程方法,选取与温度异常关联的特征,得到异常相关特征集;
S302:基于异常相关特征集和预先标注训练数据,使用决策树学习算法,建立温度异常预测模型;
S303:基于温度异常预测模型,对实时温度特征进行预测分析,生成温度预测结果;
S304:基于温度预测结果,运用孤立森林异常检测算法,确定异常温度区域,并产生预警信息,生成温度预测与异常报警结果。
S301: 特征工程
目的: 通过特征工程选择与温度异常密切相关的特征,以便建立准确的预测模型。
具体操作:
特征选取: 从实时温度分布数据中选取特征,可以选择诸如温度均值、方差、梯度等与异常相关的特征。
特征处理: 对选取的特征进行处理,可能包括归一化、标准化等,以确保模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S302: 温度异常预测模型构建
目的: 使用决策树学习算法构建温度异常预测模型。
具体操作:
训练数据准备: 使用预先标注的训练数据集,包括异常相关特征和相应的异常标签。
决策树模型训练: 使用决策树学习算法对训练数据进行训练,建立温度异常预测模型。
决策树算法:
决策树的构建通常采用信息增益、基尼不纯度等指标来选择特征和划分数据。其中,信息增益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 \text{Information Gain}(D, A) = \text{Entropy}(D) - \sum_{v\in \text{Values}(A)} \frac{D_v}{D}\text{Entropy}(D_v)] ;其中,(D) 是数据集,(A) 是特征,(\text{Entropy}(D)) 表示数据集 (D) 的熵,(\text{Values}(A)) 表示特征 (A) 的取值集合,(D_v) 是特征 (A) 取值为 (v) 时的子集。
S303: 温度预测分析
目的: 基于建立的异常预测模型,对实时温度特征进行预测分析,生成温度预测结果。
具体操作:
实时特征获取: 实时采集温度特征数据。
模型预测: 使用建立的温度异常预测模型对实时特征进行预测,得到温度预测结果。
S304: 异常检测与报警
目的: 运用孤立森林异常检测算法确定异常温度区域,并产生预警信息,生成温度预测与异常报警结果。
具体操作:
异常检测: 使用孤立森林算法对温度预测结果进行异常检测,识别异常温度区域。
孤立森林的算法核心是构建随机森林,然后通过路径长度来衡量样本点的异常程度。路径长度的计算包括对树的深度进行归一化,较短的路径长度表示异常。
报警信息生成: 根据检测到的异常温度区域生成预警信息,包括异常温度区域的位置、时间等。
通过特征工程和决策树学习算法的整合,实现了高精度的异常检测和实时性的温度预测,有助于降低生产中断和损失,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同时,孤立森林异常检测算法的应用提高了异常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了漏报和误报的可能性。这一整合方法还能够精确定位异常温度区域,通过生成实时警报和提供决策支持,帮助操作人员迅速采取必要的措施,最大程度地维护了生产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请参阅图5,基于温度预测与异常报警结果,使用反馈控制算法自动调整切削参数,生成优化后的切削参数的步骤具体为:
S401:基于温度预测与异常报警结果,采用PID控制算法,对当前切削参数进行实时调整,生成初步优化的切削参数;
S402:基于初步优化的切削参数,应用模糊逻辑算法,微调切削参数,生成中间优化的切削参数;
S403:基于中间优化的切削参数,采用遗传算法,进行长期优化,生成长期优化的切削参数;
S404:基于长期优化的切削参数,运用神经网络算法,预测未来工艺需求,并对参数进行预设,生成预设的切削参数;
S405:将预设的切削参数与原始切削参数进行对比,采用差分算法,计算参数差异,生成优化后的切削参数。
S401: PID 控制算法
目的: 使用PID控制算法对当前切削参数进行实时调整,生成初步优化的切削参数。
具体操作:
温度反馈: 基于温度预测与异常报警结果,获取实时温度反馈数据。
PID控制器:
PID控制器是一个经典的反馈控制器,其输出是当前误差的线性组合,包括比例项(P),积分项(I),和微分项(D)。PID控制器的输出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 [ U(t) = K_p \cdot e(t) + K_i \cdot \int e(t) dt + K_d \cdot \frac{d e(t)}{dt} ] ;其中,(U(t)) 是控制器的输出,(e(t)) 是当前误差,(K_p)、(K_i)、(K_d) 分别是比例、积分和微分系数。
参数调整: 根据PID控制算法的输出,调整切削参数,以降低温度异常并优化切削过程。
S402: 模糊逻辑算法
目的: 应用模糊逻辑算法微调切削参数,生成中间优化的切削参数。
具体操作:
规则库定义: 定义一组模糊规则,将切削参数的模糊变化与温度异常关联起来。
模糊推理: 基于规则库和当前温度数据,使用模糊逻辑进行推理,生成中间优化的切削参数。
S403: 遗传算法
目的: 使用遗传算法进行长期优化,生成长期优化的切削参数。
具体操作:
初始种群生成: 创建一个初始的切削参数种群。
适应度函数: 定义一个适应度函数,该函数评估每个个体的性能,可以是温度异常的频率、稳定性等。
选择、交叉和变异: 使用遗传算法的操作,如选择、交叉和变异,逐代演化种群。
长期优化: 经过多代的演化,获得长期优化的切削参数。
S404: 神经网络算法
目的: 使用神经网络算法预测未来工艺需求,并对参数进行预设,生成预设的切削参数。
具体操作:
数据收集: 收集历史切削参数和相应的工艺需求数据。
神经网络模型训练: 使用历史数据训练一个神经网络模型,以预测未来工艺需求。
预测未来需求: 使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来预测未来工艺需求,包括切削参数的期望值。
参数预设: 根据预测的工艺需求,设定切削参数的值。
S405: 参数差异计算
目的: 将预设的切削参数与原始切削参数进行对比,采用差分算法,计算参数差异,生成优化后的切削参数。
具体操作:
参数对比: 将预设的切削参数与当前切削参数进行对比。
差分计算: 计算每个参数的差异,可以使用简单的差分公式: [ \Delta P_i =P_i^{\text{预设}} - P_i^{\text{当前}} ];
优化参数生成: 使用差分计算的结果来生成优化后的切削参数。
系统首先在S401和S402步骤中利用PID控制算法和模糊逻辑算法,实现了实时和精细的切削参数调整,确保了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自动化控制。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操作人员的负担,减轻了人为错误的可能性。
接着,在S403步骤中,遗传算法的应用实现了长期稳定性,系统能够持续优化切削参数,适应不断变化的工艺条件,维护了生产线的可靠性和长期稳定性。
在S404步骤中,神经网络算法的使用为未来需求提供了准确的预测,使得系统可以提前预设参数,做好充分准备,预防潜在问题的发生。
最终,在S405步骤中,通过差分算法验证参数优化的效果,确保切削过程的稳定性和质量。这个多层次的整合方法不仅提供了精细、实时、长期和未来预测的调整,还确保了参数调整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这一综合优化方案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线的智能化水平,为各种工业应用带来了广泛的潜力和前景。
请参阅图6,基于优化后的切削参数,采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温度数据的实时上传,并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分析生成远程监测报告与优化建议的步骤具体为:
S501:利用MQTT协议,实现优化后的切削参数的实时上传,生成实时上传数据集;
S502:基于实时上传数据集,采用Spark大数据处理框架,进行数据整合与清洗,生成清洗后的数据集;
S503:基于清洗后的数据集,应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温度异常的实时分析,生成远程监测报告;
S504:根据远程监测报告,采用决策树分析方法,提取关键信息并给出优化建议,生成优化建议报告。
S501: 实时上传切削参数
目的: 利用MQTT协议,实现优化后的切削参数的实时上传,生成实时上传数据集。
具体操作:
MQTT协议: 使用MQTT协议建立连接,将优化后的切削参数以实时数据的形式上传至物联网平台。
数据集生成: 将实时上传的数据按时间戳等信息组织,生成实时上传数据集,其中包括切削参数和上传时间信息。
S502: 数据整合与清洗
目的: 基于实时上传数据集,采用Spark大数据处理框架,进行数据整合与清洗,生成清洗后的数据集。
具体操作:
数据整合: 使用Spark进行数据整合,将实时上传的数据与其他相关数据(如历史温度数据、工艺参数数据)进行整合,以便更全面地分析。
数据清洗: 清洗数据以去除噪音、异常值和缺失值,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生成清洗后的数据集: 得到清洗后的数据集,该数据集可用于后续分析。
S503: 温度异常实时分析
目的: 基于清洗后的数据集,应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温度异常的实时分析,生成远程监测报告。
具体操作:
深度学习模型训练: 使用清洗后的数据集训练一个深度学习模型,例如循环神经网络(RNN)或卷积神经网络(CNN),用于温度异常检测。
实时分析: 将实时上传的切削参数和温度数据输入深度学习模型中,实时分析温度数据是否存在异常。
生成监测报告: 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输出,生成包含温度异常检测结果的远程监测报告,指示是否出现异常。
S504: 优化建议生成
目的: 根据远程监测报告,采用决策树分析方法,提取关键信息并给出优化建议,生成优化建议报告。
具体操作:
监测报告解析: 解析远程监测报告,提取关键信息,如异常类型、时段、频率等。
决策树分析: 使用决策树算法分析监测报告中的信息,确定导致温度异常的主要因素和可能的优化策略。
优化建议生成: 基于决策树分析的结果,生成优化建议,可能包括切削参数调整、设备维护、工艺改进等。
生成优化建议报告: 将优化建议以报告的形式输出,以供操作人员参考和执行。
首先,在S501和S502步骤中,通过MQTT协议实现实时数据上传和Spark大数据处理框架的运用,确保了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高效处理,为后续分析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在S503步骤中,深度学习算法的应用实现了实时的温度异常检测,提高了检测准确性和实时性,同时生成了清晰的远程监测报告,为远程操作和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最后,在S504步骤中,决策树分析方法的使用提取了关键信息并提供了具体的优化建议,使操作人员能够根据报告进行实时调整,优化生产过程,降低了异常温度的发生概率,从而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请参阅图7,基于远程监测报告与优化建议,通过将设备上传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生成多设备协同温度管理报告的步骤具体为:
S601:基于远程监测报告与优化建议,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多设备数据进行分组,生成设备数据分组结果;
S602:基于设备数据分组结果,应用PCA主成分分析,提取主要特征与趋势,生成主要特征数据集;
S603:基于主要特征数据集,利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跨设备的温度协同分析,生成协同分析报告;
S604:基于协同分析报告,采用线性回归算法,预测多设备的温度趋势并识别异常,生成温度趋势及异常预测报告;
S605:通过温度趋势及异常预测报告,运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对设备间的温度相关性进行分析,生成温度相关性分析报告;
S606:基于温度相关性分析报告,应用逻辑回归算法,判断多设备温度管理策略的效益,生成多设备协同温度管理报告。
S601: 设备数据分组
K-means聚类算法:
K-means的目标函数是最小化每个数据点与其所属簇中心的距离平方和,数学表达式如下: [ \underset{S}{\text{argmin}} \sum_{i=1}^{k} \sum_{x \in S_i} x - \mu_i^2 ];
其中,( S ) 表示数据点集合,( k ) 表示簇的数量,( S_i ) 是第 ( i ) 个簇的数据点集合,( \mu_i ) 是第 ( i ) 个簇的中心点。
S602: 特征提取与趋势分析
PCA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通过线性变换将原始数据投影到新的坐标系中,以提取主要特征。具体计算如下:
计算协方差矩阵:[ \Sigma = \frac{1}{n}(X - \bar{X})^T(X - \bar{X}) ];
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Sigma v = \lambda v ];
选择前 ( k ) 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构建新的特征矩阵。
S603: 温度协同分析
随机森林算法:
随机森林是一种集成学习方法,通过多个决策树的投票或平均来进行预测。其基本思想是通过随机抽取特征和数据点,建立多个决策树,并综合它们的结果。
随机森林的预测可以表示为:[ \hat{Y} = \frac{1}{B} \sum_{i=1}^{B} Y_i ]其中,( B ) 是决策树的数量,( Y_i ) 是第 ( i ) 个决策树的预测结果。
S604: 温度趋势与异常预测
线性回归算法:
线性回归模型通过线性关系来拟合数据,其基本形式如下: [ y = \beta_0 + \beta_1 x_1 + \beta_2 x_2 + \ldots + \beta_p x_p + \varepsilon ] ;其中,( y )是目标变量,( x_1, x_2, \ldots, x_p ) 是特征变量,( \beta_0, \beta_1, \beta_2,\ldots, \beta_p ) 是回归系数,( \varepsilon ) 是误差项。
线性回归可以用最小二乘法来估计回归系数。
S605: 温度相关性分析
支持向量机算法:
支持向量机是一种用于分类和回归的机器学习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一个最优超平面来分离不同类别的数据点。
在相关性分析中,可以使用支持向量机来建立一个模型,预测不同设备之间的温度相关性。
具体的支持向量机公式和参数设置会根据具体的问题和数据进行调整。
S606: 多设备协同温度管理报告
逻辑回归算法:
逻辑回归用于二元分类问题,其模型可以表示为: [ P(Y=1) = \frac{1}{1 + e^{-(\beta_0 + \beta_1 x_1 + \beta_2 x_2 + \ldots + \beta_p x_p)}} ] ;其中,( P(Y=1) ) 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 x_1, x_2, \ldots, x_p ) 是特征变量,( \beta_0, \beta_1, \beta_2, \ldots, \beta_p ) 是回归系数。
逻辑回归通过最大似然估计来估计回归系数。
首先,在S601和S602步骤中,K-means聚类算法和PCA主成分分析有助于设备数据的清晰分类和主要特征提取,从而提高了数据的组织性和可解释性。
接着,在S603步骤中,随机森林算法的运用实现了设备间的温度协同分析,从而改进了协同操作和管理决策的质量。
在S604步骤中,线性回归算法用于温度趋势预测和异常识别,提前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减少了生产中断和损失。
在S605步骤中,支持向量机算法分析了设备间的温度相关性,有助于及时解决潜在问题,改善协同操作策略。
最后,在S606步骤中,逻辑回归算法评估了多设备温度管理策略的效益,提供了关键信息,帮助优化管理策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请参阅图8,一种不锈钢构件切削加工温度测量系统用于执行上述不锈钢构件切削加工温度测量方法,不锈钢构件切削加工温度测量系统包括图像处理模块、温度分析模块、异常预测模块、参数优化模块、数据整合与建议模块。
图像处理模块基于红外热像仪,采用高斯滤波算法和直方图均衡化方法对红外图像进行增强处理,生成增强的红外图像;
温度分析模块基于增强的红外图像,采用Canny边缘检测算法和区域增长算法进行温度区域划分,生成温度特征描述集;
异常预测模块基于温度特征描述集,采用特征工程方法和孤立森林异常检测算法进行异常温度分析,生成温度预测与异常报警结果;
参数优化模块基于温度预测与异常报警结果,通过PID控制算法和模糊逻辑算法进行切削参数的连续优化,生成优化后的切削参数;
数据整合与建议模块基于优化后的切削参数,使用MQTT协议和Spark框架对数据进行上传和整合,应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实时温度分析,生成优化建议报告。
首先,通过图像处理模块,系统能够以高斯滤波和直方图均衡化的方式对红外图像进行增强处理,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为后续温度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接着,温度分析模块利用Canny边缘检测和区域增长算法,将温度区域清晰可视化,并提取了温度特征描述集。这使操作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温度分布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区域,为决策提供了依据。
异常预测模块的应用实现了实时异常检测,有助于快速响应潜在问题,降低生产风险。
参数优化模块通过PID控制和模糊逻辑算法连续优化切削参数,提高了切削过程的稳定性和效率,减少了温度异常的发生。
最后,数据整合与建议模块确保了数据的实时上传和整合,并应用深度学习算法生成优化建议报告。这一整合过程帮助操作人员及时调整切削参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请参阅图9,图像处理模块包括红外扫描子模块、图像降噪子模块、图像增强子模块;
温度分析模块包括边缘检测子模块、温度区域划分子模块、特征提取子模块;
异常预测模块包括特征工程子模块、决策树学习子模块、异常检测子模块;
参数优化模块包括PID控制子模块、模糊逻辑优化子模块、遗传算法子模块、神经网络预测子模块;
数据整合与建议模块包括数据上传子模块、数据清洗子模块、深度学习分析子模块、决策树建议子模块。
图像处理模块:
红外扫描子模块:使得温度的获取精确且无接触,避免了物理接触带来的潜在干扰。
图像降噪子模块:确保了图像的清晰度,提高了后续分析的准确性。
图像增强子模块:进一步提升了温度分布图像的可识别性,尤其在微小温差的场景下。
温度分析模块:
边缘检测子模块:对温度变化的边缘进行精准定位,帮助准确地识别高温区域。
温度区域划分子模块:分区提供了对特定温度范围的聚焦,使得分析更为细致。
特征提取子模块:从温度分布中提取关键特征,为后续的异常预测和参数优化提供关键数据。
异常预测模块:
特征工程子模块:将提取的特征转化为机器学习模型可以使用的格式,确保了模型的高效学习。
决策树学习子模块:通过结构化的方法快速预测温度异常,提供了快速响应。
异常检测子模块:自动标记异常区域,保证了切削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质量。
参数优化模块:
PID控制子模块:为实时切削提供了快速的反馈调节,确保了加工的稳定性。
模糊逻辑优化子模块:在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为参数调整提供了灵活性。
遗传算法子模块:能够全局搜索最优参数,避免了局部最优解。
神经网络预测子模块:通过学习历史数据预测未来的最佳参数,为加工过程提供了前瞻性。
数据整合与建议模块:
数据上传子模块:确保了数据的实时共享和备份。
数据清洗子模块:提高了数据的质量,为后续分析创造了良好基础。
深度学习分析子模块:提供了深入的数据洞察,为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决策树建议子模块:为操作者提供了明确、具体的操作建议,确保了加工的连续性和效率。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他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不锈钢构件切削加工温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无接触红外热像技术采集切削区域的温度分布,生成温度分布图像;
基于所述温度分布图像,采用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算法对温度分布进行实时分析,生成温度分布实时分析数据;
基于所述温度分布实时分析数据,采用机器学习技术模型预测并实时监测温度异常,生成温度预测与异常报警结果;
基于所述温度预测与异常报警结果,使用反馈控制算法自动调整切削参数,生成优化后的切削参数;
基于所述优化后的切削参数,采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温度数据的实时上传,并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分析生成远程监测报告与优化建议;
基于所述远程监测报告与优化建议,通过将设备上传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生成多设备协同温度管理报告;
基于所述温度分布图像,采用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算法对温度分布进行实时分析,生成温度分布实时分析数据的步骤具体为:
基于所述温度分布图像,采用Canny边缘检测算法,提取温度区域边缘,生成温度边缘图像;
基于所述温度边缘图像,采用区域增长算法,进行温度区域的划分,得到温度区域划分结果;
基于所述温度区域划分结果,使用HOG特征提取算法,获取温度区域特征描述,得到温度特征描述集;
基于所述温度特征描述集,利用支持向量机算法,进行温度分布实时分析,生成温度分布实时分析数据;
基于所述温度预测与异常报警结果,使用反馈控制算法自动调整切削参数,生成优化后的切削参数的步骤具体为:
基于所述温度预测与异常报警结果,采用PID控制算法,对当前切削参数进行实时调整,生成初步优化的切削参数;
基于所述初步优化的切削参数,应用模糊逻辑算法,微调切削参数,生成中间优化的切削参数;
基于所述中间优化的切削参数,采用遗传算法,进行长期优化,生成长期优化的切削参数;
基于所述长期优化的切削参数,运用神经网络算法,预测未来工艺需求,并对参数进行预设,生成预设的切削参数;
将所述预设的切削参数与原始切削参数进行对比,采用差分算法,计算参数差异,生成优化后的切削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构件切削加工温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无接触红外热像技术采集切削区域的温度分布,生成温度分布图像的步骤具体为:
基于红外热像仪,利用红外扫描方法,进行区域温度的采集,生成原始红外图像;
基于所述原始红外图像,采用高斯滤波算法,进行图像降噪处理,生成降噪后的红外图像;
基于所述降噪后的红外图像,采用直方图均衡化方法,增强图像对比度,生成增强的红外图像;
基于所述增强的红外图像,应用温度转换算法,计算像素的实际温度值,生成温度分布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构件切削加工温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温度分布实时分析数据,采用机器学习技术模型预测并实时监测温度异常,生成温度预测与异常报警结果的步骤具体为:
基于所述温度分布实时分析数据,通过特征工程方法,选取与温度异常关联的特征,得到异常相关特征集;
基于所述异常相关特征集和预先标注训练数据,使用决策树学习算法,建立温度异常预测模型;
基于所述温度异常预测模型,对实时温度特征进行预测分析,生成温度预测结果;
基于所述温度预测结果,运用孤立森林异常检测算法,确定异常温度区域,并产生预警信息,生成温度预测与异常报警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构件切削加工温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优化后的切削参数,采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温度数据的实时上传,并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分析生成远程监测报告与优化建议的步骤具体为:
利用MQTT协议,实现所述优化后的切削参数的实时上传,生成实时上传数据集;
基于所述实时上传数据集,采用Spark大数据处理框架,进行数据整合与清洗,生成清洗后的数据集;
基于所述清洗后的数据集,应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温度异常的实时分析,生成远程监测报告;
根据所述远程监测报告,采用决策树分析方法,提取关键信息并给出优化建议,生成优化建议报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构件切削加工温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远程监测报告与优化建议,通过将设备上传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生成多设备协同温度管理报告的步骤具体为:
基于所述远程监测报告与优化建议,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多设备数据进行分组,生成设备数据分组结果;
基于所述设备数据分组结果,应用PCA主成分分析,提取主要特征与趋势,生成主要特征数据集;
基于所述主要特征数据集,利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跨设备的温度协同分析,生成协同分析报告;
基于所述协同分析报告,采用线性回归算法,预测多设备的温度趋势并识别异常,生成温度趋势及异常预测报告;
通过所述温度趋势及异常预测报告,运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对设备间的温度相关性进行分析,生成温度相关性分析报告;
基于所述温度相关性分析报告,应用逻辑回归算法,判断多设备温度管理策略的效益,生成多设备协同温度管理报告。
6.一种不锈钢构件切削加工温度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构件切削加工温度测量系统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不锈钢构件切削加工温度测量方法,所述不锈钢构件切削加工温度测量系统包括图像处理模块、温度分析模块、异常预测模块、参数优化模块、数据整合与建议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不锈钢构件切削加工温度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处理模块基于红外热像仪,采用高斯滤波算法和直方图均衡化方法对红外图像进行增强处理,生成增强的红外图像;
所述温度分析模块基于增强的红外图像,采用Canny边缘检测算法和区域增长算法进行温度区域划分,生成温度特征描述集;
所述异常预测模块基于温度特征描述集,采用特征工程方法和孤立森林异常检测算法进行异常温度分析,生成温度预测与异常报警结果;
所述参数优化模块基于温度预测与异常报警结果,通过PID控制算法和模糊逻辑算法进行切削参数的连续优化,生成优化后的切削参数;
所述数据整合与建议模块基于优化后的切削参数,使用MQTT协议和Spark框架对数据进行上传和整合,应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实时温度分析,生成优化建议报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不锈钢构件切削加工温度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处理模块包括红外扫描子模块、图像降噪子模块、图像增强子模块;
所述温度分析模块包括边缘检测子模块、温度区域划分子模块、特征提取子模块;
所述异常预测模块包括特征工程子模块、决策树学习子模块、异常检测子模块;
所述参数优化模块包括PID控制子模块、模糊逻辑优化子模块、遗传算法子模块、神经网络预测子模块;
所述数据整合与建议模块包括数据上传子模块、数据清洗子模块、深度学习分析子模块、决策树建议子模块。
CN202311328976.7A 2023-10-16 2023-10-16 一种不锈钢构件切削加工温度测量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70866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28976.7A CN117086699B (zh) 2023-10-16 2023-10-16 一种不锈钢构件切削加工温度测量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28976.7A CN117086699B (zh) 2023-10-16 2023-10-16 一种不锈钢构件切削加工温度测量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86699A CN117086699A (zh) 2023-11-21
CN117086699B true CN117086699B (zh) 2024-01-16

Family

ID=88770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28976.7A Active CN117086699B (zh) 2023-10-16 2023-10-16 一种不锈钢构件切削加工温度测量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866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74710B (zh) * 2023-12-27 2024-03-22 汉狮光动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中空玻璃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7677A (zh) * 2011-09-23 2013-04-03 通用电气公司 测量刀具的刀刃轮廓的方法
CN104772657A (zh) * 2015-04-10 2015-07-15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侧铣加工的切削温度监控装置及方法
CN105328511A (zh) * 2015-11-18 2016-02-17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多孔材料切削加工在线温度采集方法
JP2020145439A (ja) * 2015-05-26 2020-09-10 株式会社ディスコ 加工システム
KR20230045174A (ko) * 2021-09-28 2023-04-04 (주) 진보정밀 IoT 기반의 지능형 금속 가공 시스템
CN116841262A (zh) * 2023-06-27 2023-10-03 北京红山信息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机器视觉的智慧工厂生产在线监测分析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82082B2 (ja) * 2005-04-18 2008-11-19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工作機械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7677A (zh) * 2011-09-23 2013-04-03 通用电气公司 测量刀具的刀刃轮廓的方法
CN104772657A (zh) * 2015-04-10 2015-07-15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侧铣加工的切削温度监控装置及方法
JP2020145439A (ja) * 2015-05-26 2020-09-10 株式会社ディスコ 加工システム
CN105328511A (zh) * 2015-11-18 2016-02-17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多孔材料切削加工在线温度采集方法
KR20230045174A (ko) * 2021-09-28 2023-04-04 (주) 진보정밀 IoT 기반의 지능형 금속 가공 시스템
CN116841262A (zh) * 2023-06-27 2023-10-03 北京红山信息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机器视觉的智慧工厂生产在线监测分析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86699A (zh) 2023-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086699B (zh) 一种不锈钢构件切削加工温度测量方法及系统
Jia et al. An intelligent real-time vision system for surface defect detection
CN114358152A (zh) 一种智能电力数据异常检测方法及系统
Zhang et al. Fault detection strategy based on weighted distance of $ k $ nearest neighbors for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CN113344133B (zh) 一种时序行为异常波动检测方法及系统
Bisheh et al. A layer-by-layer quality monitoring framework for 3D printing
EP3296822B1 (en) Model-plant mismatch detection using model parameter data clustering for paper machines or other systems
CN113781585B (zh) 一种增材制造零件表面缺陷在线检测方法及系统
Schmitt et al. Machine vision system for inspecting flank wear on cutting tools
CN116739645A (zh) 基于企业管理的订单异常监督系统
CN115358281A (zh)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冷热一体机监测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652422A (zh) 基于建筑物分类的供热系统负荷预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6484289A (zh) 一种碳排放异常数据检测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KR102474332B1 (ko) 스마트 공장 시스템에서 설비 건강 안정도 예측 방법 및 이를 기록한 기록매체
CN117253024B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业盐质检管控方法及系统
CN116562746B (zh) 一种被服物流站点的被服数据监控方法及相关装置
Wang et al. Broad learning system based visual fault diagnosis for electrical equipment thermography images
CN114170138A (zh) 无监督工业图像异常检测模型建立方法、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6780471B (zh) 基于马尔科夫随机场的变电站设备红外图像变化检测方法
Guo et al. Learning the temporal effect in infrared thermal videos with long short-Term memory for quality prediction in resistance spot welding
Guo et al. A Real-Time Contrasts Method for Monitoring Image Data
Chan et al. Reducing Cost of Process Modeling through Multi-source Data Transfer Learning
CN117475245B (zh) 一种用于制备阻燃聚烯烃绝缘料的智能化生产方法及系统
JP6961126B1 (ja) 劣化検知装置
Sun et al. A large-scale graph clustering method for cell conditions spatio-temporal localization in aluminum electrolysi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